科技知识教育活动总结

2024-10-26

科技知识教育活动总结(精选12篇)

科技知识教育活动总结 篇1

科技知识教育活动总结

建安小学关工委 2011年度

科技知识教育活动总结

建安小学关工委

2011年度

2011年10月,我们建安小学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的优势,在全校开展了“低碳生活”为主题的低碳科普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为了让全校少先队员都能了解“低碳”,过“低碳”生活,我们首先利用横幅、广播、黑板报等载体,认真宣传有关节能低碳低碳的知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充实丰富节能低碳、环保教育内容,将节能低碳、节水、节地、节粮、节材和保护环境等教育内容,以灵活多样的形式,纳入学校课堂教学,真正落实节能低碳环保进学校、进课堂。

10月18日我校进行了了科普知识专题讲座,通过活动,同学们了解到低碳生活正在走进千家万户,例如节约一千瓦时电,即可减少 1000克 的二氧化碳排放;缩短电脑进入待机的时间,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同时深深地体会到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大家都纷纷感言要成为一个绿色低碳的生活达人。

10月20日,关工委成员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实践调查,通过观察学校周边的汽车尾气排放情况,结合关工委成员的讲解,孩子们对“低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活动中,有的孩子不由得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地球正面临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开始我们的“低碳生活”?学习了生活中的废物利用知识等等。通过学习,不仅同学积极地投身到低碳行动中,还带动了许多家长纷纷行动起来,加入了低碳生活的行列。

此次活动在全校师生、家长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各班都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班级低碳环保公约并落实在爱护环境卫生、保护公物、节约用水用电等的实际行动中。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很多家庭能够在垃圾再利用、废旧电池回收等问题上带领孩子共同行动起来,使得我们的教育活动不仅仅对孩子,更是实现了“小手拉大手”,对社会、对家庭树立低碳生活环保理念,带来了非常好的影响力。

科技知识教育活动总结 篇2

关键词:物理教学,农村科技教育,有机结合

物理学知识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有些物理知识都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发现积累出来的经验, 而这些经验反过来又丰富了物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尤其是在农村初中, 某些生产和生活中的活动就是实实在在的物理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 物理知识与生产实践、与现实生活联系极为密切。因此要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 在生产实际和现实生活中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教学条件差的农村学校, 物理实验配置不达标, 实验教学很难开展, 在这种条件下, 深入农村现实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 用物理知识指导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 更有现实意义。也是促进农村科学和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的重要措施之一。下面就初中物理知识在农村生产与生活的运用以及如何结合农村科技教育进行物理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力学知识在农村科技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1. 重力的应用

重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无处不在。如农村盖房砌墙壁时, 测试墙壁是否垂直, 经常要用到重锤线;做踢毽子活动用的毽子时, 往往栓几枚铜钱之类的金属器件, 是为了增加毽子下落的速度, 控制下落的方向;农村盖房子前, 砸实地基需要重力。如果没有重力, 无法想象这个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喝水时, 水倒不进嘴里;飞起的垃圾不能回落到地面, 将永远漂浮在空气中, 整个自然界每天都会像沙尘暴一样, 没有蓝天, 也看不到白云;树叶和果实也不会落到地上, 而是像失重一样飘在空中。在教学重力一节时, 让学生结合生活中这些常见的实例进行讨论, 让学生再举出类似的实例,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验生产生活中重力的应用。

2. 摩擦力的应用

摩擦力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力, 摩擦力的应用更是随处可见, 皮带运输机运输传送物品利用的是物品和皮带之间的静摩擦力。摩擦力既有有利于我们的一面, 又有有害的一面。如人步行靠的是鞋与地面的摩擦力, 光滑的表面上行走是非常困难的, 如泥泞的路上行走容易摔跤, 就是因为接触面摩擦力太小的原因;汽车在雪地上行进时容易打滑, 也是因为雪地光滑, 摩擦力小的缘故;轮胎表面和鞋底常常制作成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 是为了增加接触地面的粗糙程度加大摩擦力而顺利的通行;机械零件运转都要加一定的润滑油润滑是为了降低组件间的摩擦, 有利于机器良好的工作;犁地铁犁、道具越尖锐锋利, 工作效率就越高, 都是为了减少摩擦。因此, 利用在课本中学的摩擦力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要充分利用有利的一面, 对不利于我们的摩擦力, 应尽量想方设法减少摩擦。

3. 杠杆的应用

杠杆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如杆秤、撬杠、铡刀、跷跷板等都是杠杆原理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到的剪刀、钳子、筷子、镊子等也是杠杆原理的简单利用。在利用这些工具工作时, 结合杠杆的工作原理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 实现省力和提高工作效率两个目标。

4. 压强的应用

压强的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也是极其广泛的。固体压强的应用:如履带式拖拉机靠着它宽宽的履带, 可以很容易的在松软的田地里耕作, 宽宽的履带使受力面积增大, 所以压强很小;滑雪板做的又宽又长也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 减小对雪地的压强, 而平滑的滑雪等等。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的应用:如抽水灌溉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原理;涵洞和虹吸现象是利用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原理应用;汽车、拖拉机液压刹车和自动卸货装置一般都是利用液体传递压强的原理。

可见, 物理力学知识在农村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阔的, 也是极为常见的, 同时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劳动时时处处体现着力学知识。因此, 教学时, 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案例, 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在生产生活的体验中去感受力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密切相关,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他们树立尊重科学, 探究科学, 应用科学的精神。

二、热学知识在农村科技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热学知识在农村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吃喝拉撒睡都离不开大量的热学物理知识。如我们的一日三餐, 美味佳肴, 饭菜的加热与烹饪都离不开热学物理知识;冬季取暖更离不开热学物理知识;家家户户用的太阳能和热水袋也包含着许多热学知识和原理;柴油发动机工作时, 水箱严禁缺水;家用电器的外壳都有散热孔等等都是热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的例子。在农业生产中, 冬季温室大棚要用草甸子进行保暖;冬季许多花草的养殖都要移入室内或避风向阳的地方养植;有的还要给小树穿上“棉衣”系上草绳或绑上稻草, 日常生活用品中, 如暖水瓶的保温技术原理, 暖水袋的使用, 土暖气的热传导, 保温桶的使用等等都是常见的热学原理的应用。随着人们热学知识的普及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 最近盖房子都要对房体和房子的房顶用泡沫板材进行保温处理, 大大提高了隔热和保暖的效果。所有这些都是学生耳闻目睹的, 经常见到的, 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学生随时都能体验到的。

三、光、声现象在农村科技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光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没有光的世界, 整个宇宙将陷入黑暗之中, 所有的生物将无法生存,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光的重要性。白天我们需要阳光, 夜晚我们需要灯光。电影电视、照相录像都是光学原理在日常生活的应用案例。穿衣镜、望远镜、眼镜的配戴内含着光学原理;红蓝白等各种颜色的光谱不同形成了雨后彩虹;海上光的折射和反射形成独特的海市蜃楼奇观;日月食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自然现象;另外, 根据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不同要求, 可选择白炽灯、日光灯、节能灯、彩灯、霓虹灯;车辆根据不同需求也设计了远光灯、近光灯、示宽灯、雾灯、报警灯等各种灯光, 并根据光学原理对各种灯光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作了相关规定。潜望镜是通过直角管子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 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 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 影象通过两次折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影象;当物距小于相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象, 所以放大镜可以起到放大的作用;手电筒聚光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灯泡发出的光照在反光环上, 并反射至前方, 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原理, 通过调节入射角大小来完成聚光。

四、电学知识农村科技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电与我们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电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使我们真正掌握了电的知识。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电随处可见, 工厂企业、交通运输、农业灌溉、生产、收获都要用到电, 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电, 电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源。农村生产生活中, 随处可见电的应用。家用电器离不开电, 工业电器离不开电, 农业电器如打米机、脱粒机、饲料机等等都离不开电, 农业灌溉系统离不开电, 工农业产品运输离不开电,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离不开电, 农村电视广播离不开电。假设没有电, 电动机转动不了, 电力机械运行不了, 所有电器工作不了, 农业现代化, 农村电气化, 教育现代化等等都是一句空话。因此, 我们一定要学好用好电学知识, 让电为我们服务。

参考文献

[1]哈工大.物理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J].北京教育, 2009-05.

[2]万贵妃.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河北教育, 2010-05.

科技知识教育活动总结 篇3

一、应用科学知识,激发科技制作兴趣

通过对应用科学知识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性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小学科学教学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的规律、方式与内容,而且还为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开拓一块广阔的研究空间。

学生具有好模仿,喜欢实践,求知欲强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他们对大千世界里的自然科学现象,处处感到新奇,极想知道大自然科学的秘密,这个时期也是他们大脑发展的激进期和开发智力的最佳期。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去探求生活和学习中的科学的秘密,把教师的主动培养和学生的主动探索结合起来。

在六年级《环境和我们》单元中,从科学的角度指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如在实验课上的时候,经常要用到酒精灯,而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范丹枫同学看:当划着火柴到点燃酒精灯时间很短,火柴棒只烧了一点点,长长的火柴棒被浪费掉,太可惜了。而且有很多同学不敢划火柴,怕烧到手,烫伤皮肤。她就想:怎样把火柴棒做长而不浪费呢?为此,进行了研究。她先后用塑料管、废笔芯等进行加长火柴棒试验,最后发现用圆规上装铅芯的装置正好和火柴把儿差不多,于是她找来废旧圆规,把放铅芯的装置拆了下来,把半根火柴把儿插了进去,这样即加长了火柴棒又节省了火柴棒的木材,同学们在实验上不再怕“火烧”手了。这项科技创新项目取名叫“学生实验课用火柴”,在嘉兴市第二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二等奖。

二、应用科学知识,提出科技创新问题

在引导学生科学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时,学生提出一些研究问题或研究方法,教师要给予肯定和积极引导。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校在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引导他们关心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现象,指导学生观察、研究身边现象的实践活动,从中发现问题,以致解决问题。如,张嘉洋同学经常看到学校挂横幅的场面,几个教师,有的用木棒穿进横幅套内,有的拿竹杆绑,有的用绳子拉紧横幅。要花很多时间挂上横幅,但是,只要风轻轻一吹,绳子拉长了,绑的竹杆松动了,横幅不挺了,严重时,看不清横幅上字,有损学校形象。他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开学典礼上,他看到五星红旗随着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心想:旗帜有一个旗套,一个旗杆,一根绳子向上移动挂到顶上。横幅有两个套子,两个杆子,左右拉挺,实际上只要有一个穿横幅的杆子设计制作成即能移动又能固定,就可以把横幅拉直拉挺了,不会晃动。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肯定了他的创意。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张嘉洋同学设计的“校门口挂横幅装置”获得嘉兴市第二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二等奖。

三、应用科学知识,实践科技创新活动

应用科学知识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研究,是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科技教育活动,不但要培养学生会动脑,还要学会动手、参加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工具,学会科技制作技术。如前年5月的“桐乡市青少年纸桥模型设计巧手制作比赛”,纸桥模型设计巧手制作比赛要求很高。学生应用六年级上册《科学》书上《桥的形状和结构》和《用纸造一座“桥”》等的相关科学知识,进行研究纸桥模型的制作。在制作实践中发现,用在纸桥上的固体胶,干与湿,桥体载重能力大不相同。比赛是现场制作,当场载重测试,用在纸桥上的胶水,是来不及干的。用什么方法使纸桥上的胶水干得快,成了学生研究焦点。他们有的从家里拿来了电熨斗,有的从家里拿来了电吹风机,把自己制作的纸吹干,解决了问题。在制作纸桥实践中还发现,造水泥桥梁时用模板使桥的横梁中间为空心的,节省了材料,而不影响强度。涂了胶水的报纸也像刚搅拌好的混凝土,他们用木条当作“模具”,这样纸桥横梁中间也是空心,既节省报纸又提高了纸桥的载重能力。在纸桥模型设计和制作中,学生不断研究,大胆创新实践,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面对成绩,学生不满足在实践操作中的小小发明,取得的技能技巧上的成功,而是通过整理制作桥模的记录资料,分析相关数据,总结经验,写出研制桥模的创新发明点。撰写出了《对纸桥模型载重能力设计制作的研究》小发明论文,获第23届嘉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23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整套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的教育教学理念,特别强调了“探究式学习”、“课程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课程的开放性”。显然,科学教学不能局限于书本之间,课堂之中,需要不断开拓、引入接近生活、接近社会的课程,同时打通课内、课外,通过生活、社会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旁,科学与我们朝夕相处。把所学科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和科技创新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技教育周活动总结 篇4

“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大力提倡加强中小学生学习科普教育,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实施素质教育,我校于2014年11月份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旭东小学科技周系列活动,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深入宣传

我校成立了以胡胜利校长为组长,以业务副校长刘双富为副组长,大队部教导处、信息技术教师和各班主任为组员的科技活动周领导小组,详细拟订我校的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在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由各班主任具体负责,把本次科技活动周的工作落实到了实处。

同时我们在校门口上悬挂“学习科普,宣传科普”的标语,引导广大师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使此次活动深入人心。学校利用电教设备展示大量科普知识图片和科普视频讲座,吸引众多师生关注科普知识,了解科技文化,学习科学理念,大力提升学生们学习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兴趣。

二、活动丰富,扎实开展

1、制定科技活动周活动计划

我校于11月3日下午4:00组织科技周领导小组进行会议商议,制定我校科技周的活动计划,同时积极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对班主任进行工作部署。大队部还利用升旗仪式的时机,对全体学生展开宣传教育,发出了“学习科普,宣传科普”的活动倡议,鼓励全体师生都能够自觉做到学习科普知识,参加科技活动等。,2、出科普板报

科技活动周期间,我校组织各班看一次科普图片、视频讲座,出一期科普板报,视频讲座均选择学生看得懂、感兴趣、长见识的科普内容。视频讲座选择利用各班教室电教设备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科技知识。

3、读科普文章、开展读书交流会

科技周活动期间,我校集中组织同学们阅读了大量的科技类图书,例如《少年科普世界》、《我们爱科学》、《小哥白尼》等杂志和图书。许多班级还纷纷开展了读书交流会,让同学们谈一谈自己通过阅读掌握的科普知识;或者是把自己从其他渠道收集的环保资料向同学们做个介绍。

我们将继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同时,我们要继续从兴趣入手,在科技活动中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把科学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各项活动之中,努力把我校科学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科技教育的课外活动总结 篇5

一、加强管理,抓好领导队伍建设

1、为了搞好学校的科技教育组织开展好科技活动,学校成立了科技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同时,学校在经费上给科技组开展各项活动予以优先的保障。

2、学校克服困难,抽出老师参加科技辅导员的培训,为科技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扩大科技辅导员队伍,把一位劳技教师和一位自然教师吸收到科技辅导员队伍中来,充实了科技活动的力量,为科技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在配备校科技辅导教师的基础上,我校把科技活动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

老师们在学期初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每课时都有详尽的备课,这样为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平台。除此之外,还在四、五、六年级各班通过开展小干部培训建立班级科技活动小组。各小组根据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这为全校科技活动的切实有效的组织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3、在计划管理上,学校有明确的工作指导思想和总体规划,并把科技工作列入学校的整体工作,并由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科技教育计划。

4、学校科技组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定期开展科技教研活动,并分别组织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科技活动:魔方、科幻画比赛、电脑绘画竞赛、金鹏论坛、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科学素养。尤其魔方比赛,学生兴趣十足,和老师一起比脑力比速度,大家在比学赶帮超的气氛中参与了活动,愉悦了心情。同时活动的开展也带动很多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及求知的欲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完善机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

1、多年来,学校形成了一系列的奖励机制,并且还在不断完善和健全,使学校的科技教师受到很好的激励,大家鼓足干劲,团结一致,把学校的科技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2、学校领导的重视,使科技经费专项专用,保证了各项科技活动、科技竞赛的正常举行。科技教师的队伍也在不断的壮大。

科技知识教育活动总结 篇6

根据省远程办《关于在海南省第七届科技活动月期间开展党员学科技活动的通知》(琼远办通[2011]15号)及县委组织部《关于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科技活动的通知》(琼中组通字[2011]60号)文件要求,我乡围绕活动周主题,周密部署,通过以远程教育为依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宣传活动,掀起了以“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为主题,以宣传科学发展观、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内容的科技活动周热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

为搞好科技宣传工作,更好的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活动的组织安排,于5月25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对此次活动安排部署,调整了活动领导小组,对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都做出了统一安排,由乡委副书记亲自抓,充分发挥乡镇教学辅导队伍作用,从25号起分两批人员进行下村指导工作,为科技活动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要求各有关站所部门分工协作,积极参与,在人员、经费和活动项目上予以了大力支持,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活动月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我乡充分利用宣传媒体的传播优势,悬挂宣传横幅,广播、有线电视开通了科技宣传专栏,结合远程教育节目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学习科技政策节目,大力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科普知识及依靠科技致富的典型人物等,在全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也加大了科技活动周的社会影响面。

我乡5月26日至31日共有4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集中学习科技知识,分别是乡政府、南万村、长安村和乡农场等支部。其余五个站点均为卫星模式接收,机顶盒已送交县委组织部进行维修更新。全乡共500人观看学习,其中乡政府支部共400人观看,分为6批进行分组学习,成员包括全乡干部、七所八站成员及行干、什坡、中兴、抄方和什育村农民群众;其余三个站点分别为50人左右,包括村委会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

此次学习我们除了依托远程教育外,还由农业服务中心、畜牧服务站、计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有关负责人、组成科技服务团进行讲解。农业服务中心人员认真搞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宣传、培训。畜牧站宣传培训了家禽、家畜高疾病预防和养殖技术。计生服务中心、医院重点宣传培训优生优育,卫生保健和疾病预防,种桑养蚕的科技人员对大蚕饲养技术进行了宣传、培训。

总之,本次活动组织得当、内容丰富、影响广泛,科技活动周期间开展的各项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我校开展科技教育辅导活动的思考 篇7

关键词:科技教育,科普,辅导员,洪水小学

当今世界, 科技进步与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 是智力资源的竞争, 人才资源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新形势下怎样组织开展好校外青少年科技活动, 需要我们去思考和探讨。我在民乐县洪水小学担任课外科技辅导员。洪水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 它在全县的小学教育中充当“领头羊”的角色。

一、我校如何开展科技教育活动

我校在大力提倡课改的今天, 同样较早地重视了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 学校还获得了“科技教育示范校”的荣誉称号。下面我谈一谈我校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做法。

1. 组织机构健全, 成立了“科技教育领导小组”。

杨兴琦校长任组长, 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宋晓华副校长任副组长, 主抓科技教育工作;有4名科学课教师以及两名课外科技辅导员为组员。2.将科学课纳入常规教学活动中来, 认真进行科学课的教学活动, 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 有考核。其它学科教师不得随意占成用科学课, 每学期结束时都要对科学课进行评价测试。3.在各科教学当中渗透科技方面的知识。各科教师根据所教学科的内容适当对学生进行有关的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思想的渗透等。4.每周举办一次“科普兴趣小组”活动。每周四课外活动, 学校进行兴趣小组活动。学校专门为对科学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开设了科普兴趣小组, 由两名课外科技辅导员进行科普讲座以及进行科学制作方面的培训。5.每年12月在全校开展“科技节”, 围绕“科技”这一主题,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校园广播、班队会、科幻画展出、科普讲座、科技制作比赛等。6.开校初以年级为单位制定计划, 根据时宜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一次校外参观或实践活动,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7.不定期参观科普展览或举办科普讲座。8.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与科技有关的竞赛, 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我校开展科技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 硬件设施方面的不足。

学校虽然建有一个60平方米的科技活动室, 但其建设水平及相关设施还嫌不足, 尤其是活动器材以常规教学仪器为主, 缺少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兴趣、适合小学生操作的器材和实验材料。2.科普读物种类和数量不足。学校图书室约有1500册科普方面的读物, 除去相同的以及分类不当的, 数量就更少了。这些科普读物在涵盖面、代表性以及通俗性方面远嫌不足。另外, 缺少适合中低年级小学生阅读的图文结合的读物。3.师资力量远远不足。我校目前承担科技教育活动的教师共有6位, 但大多是兼职教师。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要对全校2000多名学生进行有效的科普教育, 不论从教师数量还是从师资的专业水平方面都远远不足。另外, 目前的人员管理体制不利于激发科技辅导员的工作热情。4.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以“科普兴趣小组”的活动为例, 制约小组活动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是兼职教师在专业水平方面的不足;二是学生的科学素养远远不足;三是缺乏具有指导性的活动教材;四是缺少实验材料;五是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社会环境等、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班级氛围等。5.科技教育的功利性思想还比较强, 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在科技教育活动中抱有一种非常功利的想法, 就是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奖。这样致使我校科技教育的覆盖面 (科学课除外) 缩小到部分学生, 也导致部分未获奖学生对科学逐渐失去兴趣。6.科技教育工作, 学校与社会、校内与校外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全社会、多单位共同进行科技教育的局面还未形成。

三、对于科技活动的思考

1.期待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在体制保障、人员投入、资金投入、各单位统筹联系等方面发挥政府的协调和带头作用。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精神, 把科技教育设施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我县经济发展规划当中, 要建立科学的科技教育评价机制, 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引导全社会关注科技教育, 让全民参与到科技教育当中来, 营造科技教育的浓厚氛围。2.加强科技教育经费投入与资源配置工作。一是制定省、市、区 (县) 各级科技教育政策法规, 明确科技教育各部门的职责, 改变科技教育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尴尬局面。二是市、区 (县) 、校分别制定科技教育发展规划, 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以中长期为主, 学校以年度规划为主。三是建立科技教育工作奖励、考核机制, 从事科技教育的教师和参与科技活动的学生均列入评价系统, 科技辅导员在个人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成绩, 应在晋级评先、职称评聘、年度考核等方面有所体现。3.完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完善科技教师岗位管理。在完成各级政府关于科技教育政策法规制定工作的基础上, 规范学校科技辅导员管理工作, 包括岗位设置、岗位职责、聘任标准、聘任制度以及职称评定和相关待遇。二是加强科技教师培训, 将科技教师和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列入计划, 推行科技教师和辅导员名师工程, 加强校际之间、城乡之间科技名师交流、互访活动。三是扩展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 建立相关法规要求, 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以上专职科技辅导员, 并根据需要和参考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中师生配比标准, 配备相应数量的校内兼职辅导员, 同时建立校外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 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以上校外兼职辅导员。4.加强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鼓励科技教育专业教师根据教学资源条件, 开发、开设有特色、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智力发展的校本课程。5.全社会共同参与, 尤其是家长要积极参与, 共同做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6.准确把握和领会《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抛弃功利化思想, 正确激发全体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培养全体孩子学科学的方法和以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齐兰芬.《中小学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张克军.《做好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科技知识教育活动总结 篇8

为了落实共青团临沧市委、临沧少工委《关于加强少先队员基本知识教育的通知》(临团市联字[2013]21号)文件要求,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在参加“快乐童年 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要求,也为了进一步增强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光荣感、归属感,我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先将本次教育活动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本次活动的目的:

1.为了加强党、团、队之间的衔接,增强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光荣感、归属感,提高少先队组织吸引力、凝聚力。

2.为了加强基本知识,引导少先队员掌握少先队基本知识,重在帮助少先队员理解基本知识的内涵。

二、活动过程:

1.自活动开展以来,我支部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在我支部普遍开展少先队基本知识教育讲座;

2.让我校非团员学生参观团队材料,加强少先队员与团员之间的联系;

3.在全校开展有关少先队知识的知识竞赛活动;

4.利用未来网的网络平台,上传我想相关的活动材料。

三、活动意义

少先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预备队,是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和精神素质培养的大学校,是党领导下的少年儿童群众

组织。通过本次活动能够帮助少先队员了解党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希望和要求。

班洪中学团支部

科技知识竞赛室内活动流程 篇9

赛前准备:

1、主持人及主持稿(刘海洋和李珊,有疑问找唐诗韵)

2、借教室、买水、到社团联借铭牌壳并打印铭牌,打印笔答题答案老师一人一份(办公室)

3、进场视频(李科和刘海洋)

4、请嘉宾(王熙负责请老师,唐诗韵请学生会主席,付瑶请青协会长,至少来两个)

5、抢答器和记分牌(李科)

6、室内活动宣传海报,透明胶,双面胶(宣传部)

7、气球一袋,气球气枪(考培部)

8、制作PPT,比赛前通知参赛选手注意事项,手机、答题、队员出勤要求等(李潘)

9、借两个话筒(王利雷)

活动当天准备:

1、6:10由唐涵颖带男生负责借长凳子5张,黄麒隆带男生负责借桌子10张。自己找男生负责搬到指定教室摆放到合理的位置;

6:10由李斌负责写好黑板;

6:10宣传部负责将2块展板抬到七阶门口。

2、6:20竞赛部女生铺好桌布,并摆好桌上用品(最好用双面胶将桌布粘在桌子上); 2、6:20考培部负责把气球、装饰品贴到七上,教室两侧,并把红色横幅纸挂到教室门口; 3、6:20办公室负责打印相关老师铭牌和划分工作人员区、观众席、选手席,把老师的铭牌装入铭牌壳里,观众席选手席的粘好,并摆放到相应位置;完成后负责把饮用水摆放到相应位置;

4、6:20宣传部、李潘负责安装、调试抢答器;

5、选手到场后,团支部干事安排其入座

现场流程:

1、主持人致开幕词;

2、领导致辞;

3、主持人介绍参赛选手并请选手入座(ppt分别显示各小组的组成、口号、小组名等);

4、主持人宣布开始比赛,介绍总流程,整个比赛过程中由各个部门的干事负责会场纪律;

5、主持人讲解第一环节比赛规则(ppt显示第一环节规则),开始第一个环节比赛(ppt显

示第一环节题目;ppt中插入营造紧张气氛的背景音乐);

必答题:(重新选个名字)

每个小组的每位组员都必须回答2道题(一道填空,一道选择)

规则:

(1)、回答问题的人上前站在小组前面,题目由个人独立完成,每道题限时10秒,其余队员负责翻记分牌,李珊负责宣读每道题,刘海洋负责在选手旁边递接话筒,并确认选手是否回答完问题

(2)、回答正确一道得5分!

6、主持人开始第二环节比赛规则讲解(ppt显示第二环节规则);开始第二环节比赛(ppt显示第二环节题目;可以准备一定的滑稽音乐);办公室×××发给老师参考答案 笔答题:

根据问题的要求画出图形或写出相应答案;

规则:

(1)、最终答案由4人商量后给出;

(2)、每题限时30秒;

(3)、答对一题可得5分;

7、中场互动环节

主持人根据现场情况随机选取5名同学进行百科知识问答,答对则赠送一定奖品,由陆瑶和陈俊颖负责发奖品(ppt显示相应题目);

8、主持人讲解第三环节比赛规则(ppt显示第三环节规则);开始第三环节比赛(ppt显示第三环节题目);

抢答题:

抢答题共10道题,可以各方面的题,选择或者填空题。(由考培部监督是否违例)规则:

(1)、主持人念开始抢答的“始”字,才可以开始按铃抢答,否则属抢答违例;

(2)、抢答题回答错误或违例抢答,每题扣3分;

(3)、抢到题后,该组中的任意一人回答;

(4)、违例抢答的选题作废,开始下一题;

(5)、抢答题回答时限为30秒钟;

(6)、答对一题得5分;

9、主持人讲解第四环节规则(ppt显示第四环节规则);开始第四环节比赛(ppt显示第四环节题目);

冒险题:

包括难中易三类不同分值共15道赛题。

规则:

(1)、该题的选择权和回答都由小组4个成员共同决定;

(2)、按照当时场上得分从低到高的顺序获得选择冒险题的机会(即分数越低者优先选择冒险题);

(3)、难中易的分值依次为15、10、5分,答对则加上相应分值,答错扣除相应分值;

(4)、游戏进行3轮,即所有题目都必须答完。

10、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ppt出现相应显示)

11、领导总结

12、×××领导颁发优胜奖(协会定做口杯及汤匙,活动结束后再给优惠劵),并合影留恋

13、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嘉宾离场

科技知识教育活动总结 篇10

关键词: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学习模式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主体的人格特征和智慧特征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是在已有的教育的模式基础上, 着重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特征和创新智慧特征的问题。现有的研究者分别从教育体系本身以及从创新能力的心理构成上进行分析和研究, 他们代表了教育学研究和心理学研究的不同视角。如有的研究者提出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都要创新;有的研究者提出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等的见解, 等等。上述研究人员的研究对象一般是中小学生或者是大学里的低年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兼科研人员, 接触的不仅是课堂教学, 更多的是科技活动, 而所有这些活动的主体都是高年级的大学生。这些大学生他们的思维模式、学习方法、人生观等已经基本定位, 如何在这种条件下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本文根据自身与所带的大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的体验, 感悟颇多。

一、创新教育的目标定位

创新的含义有两个方面, 一是指前所未有的, 即像现在说的创造发明的意思;二是引入到新的领域产生新的效益也叫创新。创新同时也意味着改变, 既是一个过程, 也是一个结果。所谓的结果是指人们看到的所谓推陈出新、气象万新、焕然一新等的变化;创新也是一种过程, 它是作为创新主题的人的日积月累付出;第三, 创新面临风险, 虽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但是在创新方面很有可能是创新者的辛苦付出收获一份失败的回报。从上面具体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进一步归纳出创新主体的人格特征———自信、坚持和责任。这是从作为创新的主体的心态反应, 包括意识、情感和创新意志三大方面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1) 作为创新主体所具有的不断追求新的知识的动力———自信, 这种追求新知识的动力针对不同的个体而不同的, 但是在创新主体中确实是普遍存在的。2) 坚持是个体追求新知识的一种自觉能动状态, 在创新的过程中, 已经成为创新主体的习惯与性格。3) 责任感是创新主体追求新知识的内部心理体验结果的一种升华, 尽管有挫折、有成功, 但无论是怎样的结果, 创新主体体验的不断强化, 就会转化为创新主体的责任感, 并使他们不断地靠着自己的理想坚持下去。从中也能够看到创新主体的智慧特征, 表现出来就是创新主体的知识水平与技术技巧的掌握。首先, 创新主体在观念上已经具备了自成体系、灵活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这种水平的前提是创新主体必须具备牢靠的基础知识, 想到才能做到, 如果想不到是不可能做得到的。这是在人们最经常说的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之上的一个能力水平。其次, 创新的实践活动是创新主体在各种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展现作为创新主体的问题解决方式, 只有经过实践活动才能证明创新活动的可行与否, 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创新”无法称之为创新。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在科技活动中实施的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主体的创新人格特征入手, 以提高创新主体的智慧特征为核心, 带动作为创新主体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而创新人格特征和智慧特征不是先天的, 它虽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但更主要的是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 不是创新主体消极被动的按照既定模式的训练过程, 而是针对创新主体的个体差异, 量身定制的科技活动, 这一新的教学过程成为创新主体不断认识自我、追求探索新知识和完善自身各方面能力的过程, 亦即培养创新主体自信、自立、自理、自学、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 在整个过程中要致力于培养学生, 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主动性, 使他们具备创新的人格特征、创新智慧特征。

二、问题:学生的主体性缺失

经验性的研究表明,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品质和素质需要在基础教育或者通过基础教育得到培养。摆在大学生面前的是一系列的科技活动, 如何把握科技活动中的基础教育, 并通过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工科院校, 尽管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突出, 对所参加科技活动很感兴趣, 但经过与学生的一段时间的交流和沟通, 还是发现一个严峻的事实摆在自己面前———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提不出问题, 被动地需要教师主动提出问题, 同时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缺少实践, 因此实践能力不足;另一方面, 从小学、中学一路走入大学的校门, 这些优秀的学生已习惯了我国的考试模式, 转而要求他们自主学习、变革创新、积极讨论, 难免地会使学生受习惯的影响而感到乏力。此外, 参加科技活动本身对学生的创造、实践、生存能力等各方面提出了较课堂教学更高要求, 使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人格特征又重新退回到以前的习惯中去。因此, 这个问题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也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三、科技活动中的创新教育

在我校科技活动如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 (SRTP) 等、冯如杯等等为学生提供了科技活动的平台, 针对科技项目的特点和学生的特色, 提出科技活动创新教育体现在在三个层次:首先在思想上, 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认识到创新是变化, 不是单纯地创造, 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智慧。创新的智慧来源于学生们正常的思维过程, 又高于他们正常的思维过程, 它是作为创新主体的学生对某种对象包括事物、问题、观点等产生新的观点、新的解决方法、新的见解。其特征是超越或突破人们原有的认识, 在人们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因此, 创新主体智慧的培养是创造能力的催化剂, 它也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内容。在实践中这种认识来源于学生对科技活动内容的文献、资料调研。这是科技活动内容至关重要的部分, 需要学生大量查阅, 达到“知己知彼”的状态, 这也就是说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调研活动不是简单地查阅, 需要学生通观全局, 归纳整理。只有通观全局才能有全面的认识, 通过细致的总结、归纳、分析, 才能进一步提高认识, 逐渐形成创新思维。其次, 有针对性的科技活动的研究规划和研究内容分解。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对于科技活动也是这样的, 即使是小的科技活动项目也具有自己的项目目标和研究内容, 因此必须制定项目的研究计划, 并进行研究内容的分解。通过前面的调研, 学生得到了项目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法全局的认识, 通过归纳整理, 分析了各种技术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自然地学生能够顺理成章地进行“移植”创新, 项目计划由想象到逐步落实, 研究内容的分解也随之得到明确。第三, 教师作为指导者和促进者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一方面, 大量的学生希望能够参与到科技活动中来, 他们的课堂和实践课程的学习结果是良莠不齐, 这就意味着在创新教育中不是针对某一些人, 而是针对大量的学生, 因此教师作为指导者和促进者, 需要与学生加强相互沟通、专题讨论, 在科技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和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 在面临问题的时候, 学生表现出来的有的是面前有一座“大山”, 畏手畏脚, 裹足不前;有的是方法很多, 在选取哪种方案或技术的时候举足不定。这时候学生们需要的一是建立信心,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的工作内容、或者是赞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 进而产生自信心。二是对技术方案/方法的把握。在学生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 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利用自己文献总结得到的结论和实际情况, 进行最优化的设计;还可以通过专题或小组讨论比较各种技术和方案, 在讨论中不仅技术方案/方法明确了, 学生的信心得到加强。

四、科技活动中创新教育的实践

科技活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讲求的是创新、合作。如何让学生能够进行创新, 和谐合作, 在此提出了一种学习模式, 通过自身的实践, 学生们收获颇多。这种模式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以兴趣为起点,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一个主动发展的个体, 只有学生从意识上和行为上摒弃对待知识的简单复制、呆板僵化的态度, 有开拓、创造的意识, 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科技活动中主导是教师, 主体是学生, 要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合作的新型关系, 必须始终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著名教育家杜威曾在《兴趣与努力》中提到:“真正的兴趣原理是所要学习的事实或所建议的行动和正在成长的自我之间公认的一致性的原理;兴趣存在于行动者自己生长的同一个方向, 因而是生长所迫切需要的, 如果行动者要自主地行动的话。”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潜力需要从激发兴趣开始, 需要从文献综述、选题、实施过程中间, 教师启发、指导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 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专题、小组讨论等,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促进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 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学习和研究氛围中产生兴趣, 激发内在动力。

2. 发现学生的差异, 并善于应用。

教师是指导者和促进者。作为指导者, 由于每个学生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和个性都各不相同, 所以, 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调动每个人探究的欲望和对成功的期待便成为必需。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欲望,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用多种视角解读问题, 找出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关注学生在现实能力基础上的潜力开发, 形成独立的个性品质, 重视学生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作为促进者, 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及时引出学习者的经验, 试着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视角有所收获, 获得愉悦, 增强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

3. 以创建和谐氛围为中心, 在相互的合作过程中寻求创新。

大学生学习方式往往沿袭的是自己在高中时代已经定型的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完整的创新人格和智慧的培养过程来解决问题, 不利于学生的培养。而单一的接受学习的不足却可以通过发现学习来弥补。科技活动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在实践中, 不同的学生研究内容是有足够差别的, 并且需要学生自己努力完成。一般来说, 科技活动中, 学生往往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 诸如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专题、小组讨论等, 不断发掘自己的长处, 同时也不断反省自己的不足。

创新教育, 实践证明在科技活动中完全可以围绕创新主体的创新人格特征和智慧特征的培养展开, 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的形式, 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 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和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每次与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谈心的时候, 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宽泛全面的基础培养、活动过程中分工合作面对困难等等, 这一切使他们在科技创新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宋秋前, 潘爱珍.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调查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5) .

[2]彭杜宏, 何敏, 刘电芝.大学课堂教与学状况的个案观察报告[J].高教探索, 2009, (2) .

[3]孙玉华, 石卫红.跟踪科技前沿强化能力培养——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实践[J].《石油教育》双月刊, 2003, (1) .

[4]闫舒静, 张兴会, 李辉等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互动模式的创建与实践[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2006, (4) .

科技知识教育活动总结 篇11

1.实践十三号

通信总容量超过20Gbps,超过了我国之前研制的所有通信卫星容量的总和,这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

2.风云四号A星

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正式交付使用。微信启动图片将从以前的美国卫星成像图换成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全景。

2.“慧眼”

作为我国首颗硬X射线卫星,它采用了基于我国学者原创的探测方法——直接解调成像方法,解决了低成本探测器成像问题,通过巡天观测、定点观测和小天区扫描模式,去太空中观测、寻找人类从未真正发现过的黑洞等重要天体。

3.上海洋山四期码头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上海洋山四期码头开港试生产。这是中国全自动化码头建设的一次重大跨越。

4.海水稻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了最新一批“海水稻”,这次培育的“海水稻”实现了多个技术突破。最重大的技术突破在于可以用含盐6‰的咸水直接灌溉并且产量大幅提高,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白泥地实验基地首批耐盐碱水稻材料开始收割评测,产量最高的达到亩产620.95公斤。

5.FAST 世界最大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2017年发现了9颗脉冲星,取得首批成果。其中两颗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6万光年。

6.“可燃冰”

科技知识教育活动总结 篇12

关键词:生物科技活动,素质教育,作用

素质教育就是遵循教育规律, 面向全体学生, 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进行培养。生物科技活动是指在课堂以外开展的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行为。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生物科学、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从小关心农业和生态环境, 保护这些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 启发青少年认识科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为发现、培养生物后备人才奠定基础。课外科技活动以其较强的实践性和极大的灵活性, 对素质教育的贯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开展生物科技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外生物科技活动的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符合中小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其学习兴趣。

选择生物科技活动的课题,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力争做到课题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 针对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环境问题, 组织学生调查学校附近的环境保护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 同学们根据当地的情况收集了当地关于空气质量的报道, 以及有关治理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报道;调查了农田或菜园中施用农药和化肥的情况, 重点了解施用农药的种类和毒性;了解了当地汽车尾气超标情况及为治理尾气超标所采取的措施;走访了学校附近的工厂和餐馆, 了解了这些单位产生的废气、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及其处理措施。调查完成后, 对调查情况做出调查报告, 在班级内报告调查结果和提出建议, 经过讨论汇总, 对当地的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并提出改进当地环境保护工作的书面建议。这项活动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还结合初中生物课的教学, 开展课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活动, 同学们兴趣高涨, 积极参与。使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生物科技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更乐于探索自然界的无穷奥秘。

二、开展生物科技活动, 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

生物科技活动是需要动脑、动眼、动手的活动。通过生物科技活动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提高多种能力, 受到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训练, 使学生从小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锤炼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在校园周围的田野林地有很多生物资源, 我们在每年六月份组织学生到校外去采集植物标本。捕捉昆虫标本, 同学们兴趣盎然, 路边、田野的小草、林地的树木, 草丛中的昆虫、蜘蛛等小动物, 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他们细心的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 认真研究植物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 认真观察各种小动物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等特点, 并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照加深理解。将采集到的植物、昆虫经过整形、压干、上台纸等一系列过程制成腊叶标本和昆虫标本。切实掌握了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技术和昆虫标本的制作技术。提高了动手能力。生物科技小组制作的标本, 作为直观教具在课堂上运用, 也促进了课堂教学。生物科技小组的同学还饲养了蜗牛、蚯蚓、河蚌、金鱼等, 以观察软体内动物、环节动物、鱼类的形态结构特征。同学们还观察到了蜗牛的生殖。通过查找资料同学们还知道了蜗牛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通过观察知道了蜗牛的生殖过程。蜗牛是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的动物。蜗牛的生殖器官位于头部触角的稍后处。生殖季节, 蜗牛的生殖器官向外突起, 在寂静的黎明或黄昏时间, 两只蜗牛的长触角互相摩擦, 身体前端互相交叉, 完成异体受精。蜗牛的受精卵大小如红豆, 外包有卵膜、白色。若将完好的受精卵放入装有沙土的塑料袋或罐头瓶内, 卵上盖以湿纱布, 并保持纱布湿润。容器口盖一块玻璃板, 在室内温度适宜的情况下, 约经7d-14d卵即孵化成小蜗牛。同学们通过饲养和观察了解了蜗牛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殖, 并写了观察日记。通过这些活动, 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针对“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观察效果不好的问题, 组织学生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 同学们自行设计, 分成小组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对比试验。在实验过程中, 有的小组学生提出对固定方法进行改进, 把教材中的“捆式”改为“夹式”。将两根铁丝互相拧在一起, 在不同位置预留三个较大的孔用来夹种子, 这样改进易固定种子, 可反复利用。有的小组提出增加对照试验, 把两组实验增加为四组, 第一、二两组使用完好的种子, 第三组使用煮熟的种子, 第四组使用不完整的种子。然后将第一、三、四组放在温暖的地方, 第二组放在寒冷的地方让其萌发。然后将萌发情况作对比, 最后分析、讨论、总结, 得出种子萌发条件。通过这些活动, 使同学们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 学会了观察、分析、对比、综合等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也培养了他们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以及不怕挫折、勇于战胜困难的科学精神。

三、开展生物科技活动,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课外生物科技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通过野外实习和参加生产劳动, 学习一些实践技术, 使学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劳动技能,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接受义务教育后的农村青少年, 大多数将直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因此要非常重视对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 使他们毕业后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 在课余时间, 组织科技兴趣小组到大棚去学习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到食用菌栽培专业户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到果园学习果树嫁接技术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 学生不仅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技能, 有了一技之长, 而且也使他们看到生物科技在农业、林业生产上大有用武之地, 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他们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感到劳动的光荣, 受到了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教育;进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感情, 以及改变家乡面貌的强烈责任感。

四、开展生物科技活动, 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课外科技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契机, 教师若能及时点拨, 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

我市地处松花江沿岸, 有丰富的植物资源, 我们抓住这一有利条件, 开展课外生物科技活动。组织生物科技活动小组, 开展对我市境内松花江沿岸植物资源的调查活动, 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利用星期天、节假日走遍松花江沿岸的广大地区, 观察记录、采集植物标本。根据调查情况, 写出调查报告,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这次活动中, 同学们既看到了家乡丰富的植物资源, 又领略了松花江沿岸的秀丽风光, 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 热爱大自然, 保护自然资源, 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上一篇:百无禁忌词语解析下一篇:早安说说正能量的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