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冬雪的小学作文

2024-06-14

看冬雪的小学作文(共18篇)

看冬雪的小学作文 篇1

看冬雪的小学作文

雪,总是飘起又落下。

——题记

冬,白色的,淡淡的,纯洁的,无暇的,梦幻的,快乐的,诗情画意的,丰富多彩的……一个寒冷,却别有韵味的季节。

冬是一个纯洁的安琪儿,而晶莹无暇的雪则是安琪儿最美的装饰。

伏在窗口,雪轻轻地从空中飘飞而下,落在屋顶上,落在树梢上,落在石头上,落在土地上……无论怎样飘落,她始终微笑着。雪,舞蹈的那样惬意。

漫步雪中,那一片片雪花悄无声息地打着旋儿从我身边落下,似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又如一片片落英缤纷的花瓣。雪,舞蹈的那样开心。

嬉戏雪中,我们尽情的享受着雪带给我们的欢乐,忘记了寒风凛冽,忘记了老师的叮嘱,忘记了妈妈的牵挂……雪是我们最好的伙伴。我们打雪仗、堆雪人……一切沉浸在欢乐中。雪,舞蹈的那样欢乐。

晶莹可爱似乎成为了雪的全部,其实坚强才是她的真正品质。雪从空中飘下,经过漫漫的.旅程,无论被风吹到何处,遇到多么大的阻力,她从不畏惧。雪从不会挑剔自己的容身之处,即使在不为人知的角落,她也会默默地释放着自己微小的光芒。正因为亿万片雪的光芒,才造就了一个银装素裹的冬。

我爱冬,更爱那漫天飞舞的冬雪。雪的纯洁,在冬日里尽情释放;雪的品质,在我的心里散发芬芳。在冬日的童话里,你会想起那快乐的雪吗?

看冬雪的小学作文 篇2

有研究表明: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有所增强,自我意识、评价能力也有一定发展。反映在作文上,理当有自己对生活的个性化认识,写出来的文章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然而,从某校组织的一次小学生语文综合测试中的作文看,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让人堵心、忧心、揪心。

测试作文题目: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陪我走过了许多个日日夜夜,无数个春夏秋冬。正因为有你在身边,有了你的朝夕相伴,我才从此不再孤单。是你,与我同行,把我从无边无际的黑暗与寂寞中唤醒。是你,把我从无知鲁莽带到理智从容的田野。是你,把我从狭隘带到宽广的天空。是你,让我看到更精彩的世界。

要求:请以与____同行为题目,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内容紧扣中心,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从考场作文的题目看,题材选择集中而泛化。笔者随机抽查了一些考场,其题材基本集中在“执著”(坚持、坚强、自信、勇敢)、“书本”(书、书籍、书香)、“父母”(父亲、母亲、家人)、“朋友”(同学、友谊、好友、伙伴、闺蜜、你、他)等几个方面。能够具体到“表姐”、“琴声”、“棋”的非常之少。

从考场作文的内容看,模式化指导倾向明显。笔者随机抽取了数个考场,单单写“与执着(坚持、坚强、自信、勇敢)同行”的就超过了1/3。难不成都是一个老师或一个教研组的老师指导的?非也!这些考生并非来自同一所学校,而是来自省内各市县,甚至还有外省市的六年级孩子。由此可见,小学作文教学真的存在较大问题。

更有甚者,指代极为虚化甚至费解。《与____同行》,题目主语省略,要求表达的是某人、某事、某物对“我”产生了积极影响,陪伴着“我”,唤醒了“我”,引领了“我”……可是,不少考生补充的是极为虚化的“你”和“他”!甚至还有完全不知所云的“与三小只同行”等。

从考场作文的选材看,或雷同,或编造。同样是写“与执著同行”,但写的都是学骑自行车的经过,如何执著、坚持,最后终于学会了骑车。写这样的内容的考生,不是几个十几个,而是很不少!写与母爱(父爱)同行的,大多写父母对我:乘公交陪同、考试后安慰、下雨天送伞等雷同情节。

怎么就写不出具象化、个性化的生活?怎么就没有一点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要求之一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纵观小学语文老师的作文教学,经常反复讲“观察”,无人不知“习惯”之重要,但是在如何观察方面,没有方法研究和指导策略;在习惯养成方面,没有具体可行的措施跟进;在鼓励学生个性创造、独特感受表达方面,关注的是美词妙句,而对于思想、感受、体悟则缺乏引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关于写作教学”的“具体建议”中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些要求,语文老师一般都知晓,但是一般都没有具体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为什么内容空泛?这都与教学中没有或不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有关。语文老师教写作,很大层面不注重内容,而是注重形式,注重语言的所谓优美、生动乃至华丽。即便如此,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评语也是空泛不接地气。我曾随机翻阅老师办公桌上的作文本,所看到的评价大多是“中心明确,语句通畅,条理清楚”、“棒!太棒!”之类充满“激励性”的评语。

在和一线老师的交流中得知,老师们重视的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有设计,也重视设计。但是,对作文教学感觉是无从下手,于是就随意为之,作文教学特别缺乏指导设计。在阅读教学及作文教学时,老师几乎不考虑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加以关注,对生活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说到底,老师过度关注“教书”,而严重忽略“育人”,尤其是忽略育思想、育思维。语文核心素养中有两个要点: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品质。语言和思维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有专家讲,思维是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总开关,这是颇有道理的!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反思,更需要我们的实践。

更深层次的问题,关乎语文老师自身的个性和创造性。由于对“教育”目标的缺失和迷茫,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在专一“教书”中逐渐消弭乃至泯灭!不善于把学生作文中的个性、独特性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和有机生成。

浅谈小学看图作文的教学 篇3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的灵感

情感是我们每个人深入生活的核心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给学生创设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达到渲染气氛,进而开阔学生的思路。

首先,是图画的展示。教师可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把一些连贯的图画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图片赋予动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些事物,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感同身受进而萌发表达激情。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图画内容的表演。教师在上课之前根据看图作文的内容,安排好各种角色。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图画,在指导学生看图以后,让学生当堂表演图画剧本。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图画的内容是静止不动的,跳跃性很大,人物的动作也是不连贯的,每一幅图画的内容之间没有动态的连接,学生看不到图画背后的内容。而通过学生来表演图画剧本,就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鲜明更加连贯的形象,从而有助于理解图画的内容,表达的难度就小多了。

再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可根据图画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这种方法是在学生对图画内容不熟悉而又有可能去实践的情况下采用的,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了,写起作文来内容就充实了,就不会有没有东西可写的感觉,表达的情感也就真切了。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在图画中的某些内容与日常生活接近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写好观察片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观察片段,把他们先前写好的观察片段加以适当修改和补充完善成为看图作文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图画观察与生活观察相结合,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用丰富的富有感情的眼光去看待图画,为自己的作文写作增添光彩。

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点拨

情境的创设为学生的作文写作开启了看图的第一步,但是,教师还要进行精心的帮助与点拨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首先,看图作文要注意思维的正确性。人的思维是借助语言来进行的。语言中词语的概念如果能与鲜明生动的画面内容或周围的事物、现象结合起来,就能成为点燃思维的“火花”。看图作文为学生展示了生动鲜明的形象,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画的形象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来进行思维。

其次,看图作文要注意思维的条理性。教学中,指导学生有层次有步骤地看图是理清思路的前提。只有观察有次序,表达起来才不至于混乱。教师要认真研究图画素材,按照图画的内容,确定好观察的次序,引导学生看图,进而说话。为了让学生在一个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观察一个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分解图画的方法,依次出示图中的事物,引导学生逐一进行观察、说话。这种方法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比较有效地完成局部画面的看图说话任务,进而理清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思维的条理性。

再次,看图作文要注意思维的深刻性。事物的本质属性总是通过事物的外部运动形式表露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进行探讨。要寻求表现本质的一切外部特征,全面地去揭示本质内容,人物的精神是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人物的行为、外表、语言、心理来揭示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所处的环境和人物的动作、神态,合理地想象人物的语言。要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这个过程就是就是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也是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学生依据自己观察、思考的结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事物的外部状态,人物就立体化了,形象也就饱满了,人物的内在精神也就展现出来了。

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积累

深入细致的观察是写好看图作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文章句子的润色也是必不可少的。润色文章需要学生有词语的储备,这不能靠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让学生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课本上学习过的好词好句。积累好词好句的方法很多,可以让学生平时多注意读一些同步作文和一些课外读物,在读书的过程中就将遇到的好词、好句抄录下来。

另外课堂发言尽量用上好词好句。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先导,口头语言有了良好的发展,书面语言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没有口语训练的基础,书面语言也不可能发挥出来。

还有平时练笔尽量借鉴课文精彩片断。模仿在小学作文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了模仿才会有创造,作文的过程是伴随着模仿生成的。模仿并不是机械地一模一样重复别人的话,而是从学到的词语结构和句子的格式中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描写冬雪的小学满分作文优选经典 篇4

我一下子从梦中醒来,连衣服也没穿,钻出被窝。就问:“妈妈,真的下雪了?”妈妈连连点头。我一下子跳了起来,就像一只快来的小鹿,边跳边叫:“太好了,可以玩雪了,堆雪人,打雪仗,太好玩了!”

吃过早饭,赶忙穿好衣服,戴上手套和帽子。叫了几个小伙伴,就迫不及待的冲出家门。来到屋外,白茫茫的景象把我们给惊住了。雪花还在不断地翩翩起舞,就像无数的白色蝴蝶在飞舞,又像仙女在空中散花一样。

我们来到公园,景色更是迷人:假山变白了,大地穿上了白衣……银杏树像换了一身洁白的婚纱,不再是黄色的了。就像是一位身材婀娜的新娘子。

大街上雪厚厚的,虽然影响了人们的通行,但是人们不再闯红灯了。高楼大厦都被积雪盖住了,像一座座雪房子。立交桥像是被雪又刷新了一遍,变得更白了。街上行的汽车好像刚从棉花垛里出来的一样,都顶着厚厚的“棉花”。

冬雪小学作文 篇5

她绽放于九天之上,是大地之点缀;碧空之仙女;苍穹之公主;宇宙之使者;还是小朋友们玩乐的伙伴。

雪花是百花中最朴素的花。她好春天之美而又不弃冬天的荒芜,默默地以自己的美来装饰冬天,以朴素的极至走向了绚丽迷人的世界。这才使冬天有了“银装素裹”。

每一朵雪花都有一颗至纯的童心。每当人们进入梦乡,她就悄悄地,无声无息的开放了,令大地鹤发童颜,给人以意外的惊喜。

雪花是世界上开得最短暂的花。她总是在寒冷的时候降临,温暖的时候离去。有时甚至一落地则消融,一刹那就是一生,而生命却在一瞬间变成永恒。雪花也是开得最长久的花,北方的雪峰有了多少年,她们也就活了多少年。

雪花静静地以大地之美为美;以人类之喜为喜。

冬雪小学作文250字 篇6

东北的天气特别的寒冷。寒风刺骨,冰冷的北风吹到脸上,有一种疼的感觉。让人难以忍受!

“看雪”那篇课文中说到的北方美丽的雪景,我在那里真的看到了!正如课文中描写的那样: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朋友们在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特别高兴!在雪地里走过的地方,会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脚印,也让人留下一片暇想......!

雪和它们的伙伴们拥抱着,飞舞在孩子们的手中和空中,似鹅毛飘散,似少女翩翩起舞,以至于落下去的时候,迸出了一阵阵天真的笑声......

金黄色的太阳冉冉升起,照着白雪覆盖的世界,大地上的一切都好像镀了银似的,异常美丽。多么令人留恋啊!

看冬雪的小学作文 篇7

一、总结看图写作的类型

在小学看图写作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形式的作文类型主要集中在三个模块:一个是叙事类的看图写作;第二个是议论性的看图写作;第三个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看图写作。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叙事性的看图写作,在这种类型的看图写作作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图画一般会利用四到六个情节点来说明整个故事,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完善整个故事的情节。在议论性的看图写作中,图片一般会呈现一个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我们的道德标准,然后让学生就这种行为做出一个价值判断,从而展开讨论。在以人物为主体的看图写作中,图片一般会通过呈现该人物主体的行为,让学生推测出该人物的性格乃至品质,从而进行一个由内及外的描写,不过通常这种人物主体的看图写作都是以呈现正面的人物形象为主。

二、开展看图写作的作用

我们在正式进入看图写作的教学以前,首先要做的是弄清这样一种写作模式带来的好处与作用,它出现在学生写作生涯的起点的意义在哪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见图,图片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往往比文字的叙述更直接有力;对于较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能接受直观性强的图片信息,对于文字信息的接受能力往往会比较差,这是看图写作最基本的一个功能与作用,即直接地传达出写作主题的信息。从读图本身对于教育的作用的来说,看图写作这种更为直接的信息传达方式,对于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第一个方面在于读图的教化作用;在小学低年级大部分的读图写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图片所表达的主题与内容,不仅符合实际,而且都具有启发性。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会受到图片中这些积极的、正能量的思想的熏陶,提升自己的心灵感悟,去吸引其中优秀的思想。因此,从这方面来说,读图所带来的教化的功效与读文章所带来的影响是相同的。第二个方面在于读图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很多看图写作中,我们可以发现图片本身的艺术水准是比较高的,图片反映的境界与内涵都是比较丰富的,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其次,第三个方面在于读图会给学生带来阅读的愉悦性;尤其是在一些漫画类的看图写作中,夸张的人物造型、搞笑的对白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是纯粹的文字阅读难以带来的阅读效果。最后,第四个方面在于看图写作能够作为一种很好的训练材料;通过教师系统的指导,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

三、如何培养学生看图写作的能力

在小学的看图写作教学中,我们主要培养学生三种能力,即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这三种能力是在看图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着重训练的能力,也是学生在看图写作过程中所需的潜在能力。其中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在表达之前发生的时间是相同的,学生一般在观察图的过程中就会直接的思考图的含义。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有效的思考以后,学生才开始进行文字上的表达,也就是将图的内容转化成文字的内容。笔者下文将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这三种能力。

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我们主要通过培养学生观察过程中的细致性、有序性、深入性三个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读图,一步步地引导学生系统的观察思维的形成。比如,我在讲解一个叙事性的看图写作时,分了三步来引导学生进行读图,这个看图写作的内容是:一个男孩捡到十块钱经历思想斗争以后,将钱交给老师并最终找到失主的故事。首先我让学生通读,将故事的主干写出来,然后找各种任务描写的细节点,比如我让学生阅读男孩捡到钱以后他的动作是怎样的:将钱藏在身后,最后在点题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仔细思考男孩还钱的原因是什么?让他们发现整个故事的主旨。

表达能力的培养,则是整个看图写作教学中的核心任务。学生观察和思考图形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将其中的内容用文字进行一个表达,进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个主要体现在教师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是否让学生的语文词汇量与组织语言的能力得到一个很好的提升。而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则主要通过例文教学或者作文评改,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我会给每个学生的看图写作练习做出一个相应的评价,主要是以分数与评语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自己表达过程中的不足,然后督促他们进行改正。

总之,看图写作是学生写作生涯的起点,对于他们今后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学生作文的初始学习阶段,一定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打好学生看图写作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易.浅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看图写作教学策略[J].科学教育,2014(05).

换个角度看小学生作文创新 篇8

“作文创新”对于一般小学生习作而言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提法。小学生学习写作归根结底是学习用规范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抒发自己的情感。正因如此,每个真诚地写作的小学生。他的每一次写作都是新的。即使是讲述自己的父母如何细心地照料病中的孩子这样老掉牙的故事,对于讲述者自己来说。也是真实而真诚的,也是新的。这个“新”是相对于习作者本身而言的。就如同每个人都要经历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一样,他是在走着自己的成长道路。即使前面已经有亿万人这样做过,但于具体的人而言,依然需要重复这个过程,而且总是沉浸在不断获得新经验的喜悦之中。因此,我们要换一种角度去看小学生作文中屡屡出现的“老调重谈”。以宽容的心态等待孩子完成他的成长。就如同耐心等待孩子完成学语的过程,然后才来期待他的妙语连珠。

曾经有位同行感叹“写来写去总是家里成员、老师同学、亲戚朋友这类人干着互相关爱、矛盾化解、吃喝玩闹这样的事”,并因而生出了平淡、单调而腻味之感,进而有了对“新”的强烈期盼。其实,这是一个阅历甚广的人对儿童世界的俯视而生发的一种期待。我们一旦回到真正的写作状态中来观照。就会发现,对于每个真诚地想要表达的人来说,他所说的,对他本人而言一定是“全新”的。不管他想要表达的是对父母关爱的感激。还是同伴友爱的感动,他都是真诚的,没有新旧之分。只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在进行了横向比较之后,才产生了似曾相识。颇有雷同之“旧”感。

要求学生作文“创新”不是不可以。而是要在合适的时候提出。

什么时候才是合适的时机呢?

这依然涉及到新旧问题。孩子在了解和尝试过“旧”:的之后,才有可能谈到新的。也才可能出现主动突破常规的新的尝试——创新。笔者更愿意称学生貌似平淡无奇的习作为“试旧”,有了“旧”经验之后,创新就有了可能和基础,破旧方能立新。旧经验的获得除了学生自己尝试的这条途径之外,还有通过阅读他人的作品,了解他人的表达方式这一途径。因此,广泛的阅读成为作文创新的一块垫脚石。

写人、记事作文的创新是学生的习作到了一定水平之后的主动追求,是综合了“选材、立意、谋篇”,乃至“遣词造句”等多方面能力的集中展示。作为教师。无非是在引导学生发现素材,挖掘意义,尝试新形式上下工夫。笔者曾经和学生戏称,经济社会中聪明的老板所用的策略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习作——

人无我有——自己的独特经历是我的素材宝库。要尽最大的可能挖掘。

人有我新——非要写同样的事件或者素材,我要独具慧眼,看出别人看不出的意义,寻找别人想不到的角度,发散联想也好,求异逆反也好,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行。

人新我换——当别人也用上了换个角度写这个法宝的时候。我就要考虑给文章改头换面大整容了,写人可以用上医生写病历写处方的形式。也不妨试试档案管理员写档案的法子,甚至厨师的菜谱也可以换作习作的新形式……

相对于提倡作文的创新而言。笔者更看重提倡作文的个性。丰富自己的体验,发现自己的生活,保持独特的个性,坚持独有的语言风格。这些才是作文的真正意义。因为,写作文就是在用文字向外界展示一个独特的“我”。这个“独特的我”是最有魅力的,也是他人眼里最有阅读价值的——每个人都对与众不同,与已有别的人葆有永恒的好奇。好好在文字中展示“独特的我”,让别人了解和理解“独特的我”,才是作文最终的价值。

为此。笔者倡导学生人手一个“发现本”。每天都要写“我的发现”,可以是发现生活,发现自然,发现自我,发现真善美,发现假丑恶……不少于100字,不必交给老师,但要给别人阅读,哪怕只有一个读者……这个“发现本”现在已经成为学生的素材宝库,每个人从自己貌似平凡的生活中汲取着属于自己的养分,获得多姿多彩的体验,形成各有千秋的姿态。生活滋养人格,人格成就文章!

小学五年级作文:冬雪400字 篇9

今天一大清早起床,我看到天空灰蒙蒙、阴沉沉的。北风像调皮的小孩子鼓足了劲儿,呼呼地吹,把路边的干树枝吹得啪啪作响。不一会儿,我看到一颗颗如同米粒大小的雪粒,从阴云密布的天空中落下来。这些雪粒既洁白又晶莹,有的打在树枝上,淘气地在上面翻筋斗,有的落在地面上,顽皮地蹦来蹦去,还有的坠在屋顶上,“沙沙”地演奏着冬天的交响曲。

雪花开始时是米粒大小,后来慢慢就变大了,渐渐地变成片状,像柳絮一样。柳絮一般的雪花从空中飘落下来,一朵朵,一簇簇,像银花,似轻烟,如白梅,展示在天地之间。朵朵雪花在寒风的驱使下,忽而向这边飘扬,忽而向那边猛扑,忽而飞射直下,忽而缓缓飘落,像白色的小精灵在空中跳着欢快的舞蹈。

又过了一会儿,雪下得更猛了,漫天飞舞着鹅毛大雪,宛如月宫里桂花树上的片片银花在风中飘洒。一转眼功夫,地上就下了10多厘米厚的雪,铺满大地,蓬松松的,像给大地盖上了一床厚厚的棉被。楼顶、树木、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好一派北国风光,分外妖娆。

小学五年级作文:冬雪400字 篇10

望望天空,鹅毛般的雪花在天空中落下,我坐在屋子里,一片雪花从窗外飞进来,我看着它,它好像也在看着我,为什么它会飞进来呢,可能这片雪花很孤独,想和我交个朋友,也可能外面很冷,它想进来暖和暖和,它也向往温暖的光明。

忽然,它开口说话了:“主人,你还记得我吗,我可是你前世最好的朋友,记得那一天,我在路边流浪,别的人和狗都在欺负我,只有你收养了我,还带我治好了病,我谢谢你。”

“谁在说话?是你吗小雪花?可你是雪花,怎么会说话?还有就是我不是你的主人,我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生,而且我家里也没养什么小宠物啊?”我问道。

“你真的不记得我了吗?唉……”话说到一半就没声音了,我想应该是这间屋子里的温度把它融化了,但这很好,因为雪花在它的一生中感受到了一次温暖,而不是永久的寒冷。

看冬雪的小学作文 篇11

大赛组委会特邀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白坚,湖北省语文特级教师、“学长式教学”创始人胡明道作学术报告并上作文课;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晨,邯郸市教育局副局长曹建召,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校长、特级教師王欢,广东顺德嘉信西山小学校长刘宇平、《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主编裴海安,《小学教学》主编樊学兵,《语文世界》小学刊主编周小鹰等担任擂台赛专家评委。邯郸市教育局局长赵浩军、邯郸市复兴区政府区长谢继炯、市教科所所长冯金锁等领导到会指导工作。

本次大赛采取新颖独特的名家新秀同课异构,现场作文教学擂台比赛、专家及大众评委现场打分的形式进行,使到场的近千名语文老师品尝了一场作文教学盛宴。

两天的课堂教学和讲座紧锣密鼓地进行,江苏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周婷,福建福州市教育学院一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林莘,江苏海门市东洲小学校长、特级教师祝禧,分别作为低、中、高年级段的擂主登台上课。他们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用精炼的表达阐述着严谨的思维,或冷静思考,或激情感悟,或平和如水,或跌宕如山,真是精彩纷呈,让人听得如痴如醉。

作为攻擂选手的叶晓静、任敬、马艳红、冀剑锋、贾洪华、张艳都展示出了教师良好的教学素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好作文课?”的内涵,教学扎实而灵动、丰厚而大气,能和学生亲密相融,重情趣:重个性、重导引、用自己的教学风格追寻充满魅力的作文教学。

从语感的培养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篇12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对培养语感的作用

朗读是语感培养过程中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方式。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可以体会到朗读对培养学生语感的必然成果,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朗读可使语感细腻

叶圣陶先生说过, 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必须在心和眼之外, 加用口和耳才好, 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 因为学生在朗读时心、眼、口、耳并用, 能从言语的语音、语气、句式等多个角度体察作品的内涵, 使文章的语言皆出于自己之口, 使文章的意思皆出于自己之心。

2. 朗读可使语感美妙

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时把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 要求读得抑扬顿挫, 有快有慢, 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 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 用声音再现画面, 让学生进入意境, 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人物与事物之美, 而激起学生喜爱之情。

二、强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如何让学生体味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怎样感受文章的魅力所在?怎样使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诗情和令人感动的温馨?我们有必要对朗读教学进行再认识, 努力开辟一片天地。

1. 读贵在实

朗读是一种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 也是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和方式。通过朗读, 学生可以领略文章的韵味和情感, 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体会语言的微妙之处, 借以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就课堂教学来说, 应做到以下几点。

(1) 量要大, 面要广

不能仅仅把读课文看作是分析文章的准备, 理解课文的体现, 而应该让读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学中, 更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 读准字音, 不读破句, 特别是自学性朗读, 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 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 走走过场。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 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 读出感觉, 读出味道, 读出情趣。

(2) 层次清, 要求明

教学一篇课文, 大致要经历初读、精读、品读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读要做到目的明确, 要求清楚, 由浅入深, 螺旋式上升。一般来说, 初读课文, 要让学生整体感知, 把课文“读通”;精读课文, 要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把课文“读懂”;品读课文, 要让学生回归整体, 把课文“读美”。

(3) 形式活, 质量高

读不能流于形式, 但又不得不注重形式。小学生, 特别是低段儿童, 年龄小, 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 单调的朗读方式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 昏昏欲睡。因此, 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而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 用声音再现原作, 赋予作品以新的艺术生命, 这样的读书质量才会高。

(4) 重示范, 重指导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学生心中最完美的偶像。小学生读书还处于起始阶段, 有很强的模仿性和依赖性, 而教师, 是他们最乐于效仿的对象。教师精彩的范读, 能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课文、朗读课文的积极性。

2. 读贵有悟

朗读不只是见字读音的直觉活动, 更是朗读者在理智和情感的作用下, 将视觉诉诸听觉, 将文字转换成声情并茂的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 这样, 有助于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知识和规律, 从而生成语感。

(1) 悟其意境, 激发语感

无论是从学习的角度, 还是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 都需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朗读的情境。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我们往往忽视用“情”去朗读。朗读不是简单地把文字转换成声音, 照本宣科, 而是要用感情去读, 以情带声, 以声传情, 声情并茂。

(2) 悟其内涵, 增强语感

语文不是无情物, 字词句段都是诗。作者的情感表达常常隐藏于文字深处。因此, 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读得真情流淌, 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 读读、议议、品品, 让学生在品中感悟, 在品中积蓄情感, 悟其内涵, 与作者产生共鸣。

3. 读贵有个性

入情的朗读方能产生语感。朗读要入情, 情从何来?它来自于朗读者与作者 (文本) 情感的对话、交流。领悟作者 (文本) 想表达的感情, 就要对作者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 有什么想法, 内心有什么感受, 朗读者要“移情性地体验”, 即从心理上去经历那一情境, 从而获得自己的感受。

描写冬雪的作文 篇13

刚开始下雪的时候,天空阴沉沉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天空中开始飘下几朵雪花。那雪花像冬天的使者,一个个地从天上飘落下来;又像是调皮的小精灵,伴着狂风飞旋着,久久不肯落下。

雪开始下大了。一夜之间,大地变成了白色的世界。大树的枝头上堆满了雪,房屋上也堆满了雪。远远望去,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一眼看不到边。我从家里跑出来,站到雪地里,尽情地享受着雪带给我的快乐。不一会儿,我的身上已经全都是雪了,这时有许多小孩子跑出来了,他们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我捧起一朵雪花,仔细一看,发现雪花有六个角,而且每个角上都有分裂的角。我又放进嘴里尝一尝,凉丝丝的,这种清凉的感觉通过五脏六腑,一直沁入我的心。

雪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白色的衣服。我想,雪明知道落到大地上会变成水,但是它还是义不容辞地跳下来。雪落下来以后,变成了水,用娇弱的身躯滋润着万物,让它们苏醒过来,感受大地的气息,迎接崭新的一天。雪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想想我们现在,为了一点小事斤斤计较,和雪相比,那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看冬雪的小学作文 篇14

一、找准角色, 对孩子多引导少管束

在这档非常成功的亲子互动节目中, 当五个明星宝贝遭遇节目设置的小考验、小困难和小矛盾时, 星爸们所扮演的角色不是严于管束的家长, 而是善于引导的朋友。在五位星爸中, 张亮在这方面比较有特色。对天天来说, 张亮就像一个好哥们, 凡事都能商量。尽管有时在商量过程中也会带有一点点辣味, 但总体来说, 张亮在与天天沟通时基本上找准了角色, 对天天引导得多, 管束得少。他不会告诉天天该怎么做, 而是启发他, 让他自己领悟应该怎么做。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 “多引导, 少管束”正是与孩子进行沟通首要的和最基本的原则。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中, 班主任既是管理者, 也是领导者。然而, 真正优秀的小学班主任更多地是领导者, 能够引领学生健康、愉快地成长。在他们那里, 即便是需要管束的问题也是通过引导来解决的。相反, 只知管束不会引导的小学班主任必然落于下乘。对于刚入学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 由于具有较强的“向师性”, 班主任就更应“多引导, 少管束”。总之, 班主任可以努力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和“行为标杆”。

二、俯身倾听, 营造平等沟通的氛围

在《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几期节目中,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林志颖。他总是俯下身来或者是蹲着, 以平等的姿态与KIMI进行交流。因此, 林志颖几乎每次都能够成功说服KIMI去克服困难, 完成任务。这种俯身倾听的做法有助于营造平等相处的氛围, 从而为实现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创造条件。经验表明, 居高临下地开导孩子, 效果远不如俯身倾听;而那种高高在上的指示甚至责备, 则必然让孩子更加害怕, 不敢透露其内心想法, 甚至叛逆地坚持己见。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 选准角色, 作孩子们的领导者, 只是走对了第一步。在具体与孩子进行沟通时, 要注意创造平等、和谐、愉快的氛围, 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首先, 应通过“俯身”拉近空间距离来拉近心理距离, 然后再以“倾听”直接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倾听”能让孩子感受到班主任重视他们的想法。只有让孩子感觉自己得到重视与关爱, 他们才敢于表达, 乐于接受。“俯身”和“倾听”对班主任而言只是一对简单的动作, 但对孩子的成长却大有裨益, 体现的是“小细节、大教育”。

三、细心品味, 尊重孩子的自主空间

运动员出身的田亮是《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变化最大的星爸。在第一、二期节目中, 面对Cindy的哭泣, 田亮的手足无措乃至生气表情, 难免让观众怀疑他与孩子沟通的能力。然而, 在接下来的几期节目中, 田亮都在不断改进。其中的一个小细节足以见证他在与Cindy沟通时有了明显的进步。在节目中, 当他们去“蹭饭”并已获得邀请时, Cindy又开始闹别扭了。这时, 田亮并未拼命说服Cindy跟他进去, 而是说了一句:“爸爸跟你走, 好不好?你带爸爸走, 你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爸爸跟你走, 听你的!”就这样Cindy不再闹别扭, 田亮跟着她回到住所, 找房东奶奶要了吃的。为什么这么简单的话, 就让Cindy不再闹别扭?因为田亮尊重Cindy的选择, 没有强迫她去接受, 而是让她自己做主。陶行知曾说, 不可忽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 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 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给孩子适度的自主空间, 就是合理地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情感。对于小学班主任而言, 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小学生时常会因为种种原因而隐藏自己的想法, 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固执、叛逆行为。这就需要班主任克服急躁情绪, 耐心地与之沟通。要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像接触玫瑰花瓣上晶莹剔透的露珠一样去细心地发现孩子的真实想法, 并合理地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情感。

四、常多鼓励, 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

在五位星爸中, 与孩子交流最成功的当属林志颖。当依赖性强的KIMI产生畏难情绪时, 林志颖总是在一旁引导他要乐观。在第一期节目中, KIMI被分配了独立找锅的任务, 但依赖性强的他却不愿意离开爸爸。这时, 林志颖在一旁不停鼓励, 促使KIMI自己去问摄制组叔叔“哥哥去哪里了”, 向农民伯伯询问“可不可以开拖拉机”。后来, 当抽到最差的房子让KIMI明显感到失望时, 林志颖的鼓励又让KIMI欣然接受了挑战。在这里, 林志颖自己乐观向上的老爸形象也发挥了重要的身教作用, 分到破旧的房子他不仅没有抱怨, 反而将拖拉机说成是敞篷车, 好酷!每个孩子心理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然而, 他们也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畏难情绪或消极心理, 这时就需要班主任多给予鼓励, 以此培养孩子的积极心态。苏霍姆林斯基说:“你向自己的学生提出一条禁律, 就应当同时提出十条鼓励。”当孩子做出在大人看来“犯规”的事情时, 切忌不分青红皂白地对他们大声呵斥;当孩子完成某项任务达不到大人的预期时, 切忌简单机械地进行评价, 尤其是作出负面的评价。生活中时常多些鼓励, 对于孩子积极心态的养成极为重要, 这一点不仅值得家长们铭记, 更需要小学班主任身体力行。

参考文献

[1]许丹红.小学班主任的78个临场应变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

[2]李妍.《爸爸去哪儿》背后的教育困惑[N].光明日报, 2013-11-04 (2) .

看美国小学生的品德教育 篇15

女儿是在美国土生土长,如今7岁半,正是我当时“拾金不昧”的年纪。她从小家贫,知道钱特别有用,上街格外留神,外号“眼睛尖”,常捡1分、1毛,甚至偶尔还有25分的硬币。这里没有人鼓励她交公,所以她都存在一个罐子里,1分也不舍得花。

美国社会富裕,没有人把几分钱当回事。真捡了什么大东西,比如衣服等等,一般放在原地醒目的地方固定好,等人家想起来回来自己找,用不着一个上面的权威介入。我丢三落四,在美国却没有真丢过什么东西。比如不久前把女儿一件新买的几十美元的夹克丢在芭蕾舞学校,两个星期后回去,在我问前台管理员的时候,孩子自己已经从门口的筐里把衣服拿回来了。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没有捡东西交公的训练。看着她小罐子里的硬币日渐增加,我还琢磨着应该怎么告诉她拾金不昧的道理呢。

可是,上个星期,她一次就把钱都交出去了。她学校的游乐场太旧,准备翻修,于是学校开始募捐。学校每个年级都设有一个大罐子,让孩子把自己的硬币捐出来,比赛哪个年级捐得最多。那些大罐子上还画着一条横线。几个老师自告奋勇,说哪个年级的钱高过那条线,该年级学生就可以向这几个老师身上投掷冰激凌取乐。这也是小女一天之间把自己两年多的积蓄都拿出去的原因。说实在的,拿出去那天,我都有点儿替她心疼:她从来没有用这些钱为自己买过任何东西。

把钱全捐出去了,就再也使不上劲儿了,只能看着捐款的罐子干着急。不过,她又想出一计。她妈妈教过她折纸,她就自己动手制造许多折纸的动物,拿到学校去卖,25分一个。可惜,学校里的孩子们都不是有钱人,自己的腰包看得很紧,3天下来,只卖了不到两块钱。于是她和她的一个小伙伴突发奇想,制作了许多“减价券”,发给班里人手一份,大家凭这个可以减价买她的折纸动物。这下子生意可火了,全班排队到她这里来买,没法上课了。最后老师不得不出来干涉,让她不要再卖了。不过,回家后我们把她大大夸奖了一番:不仅热心公共事务,而且很有创造性,是个企业总裁的料儿!

小女的这番经历,在美国的孩子中非常典型。一方面,她比我们的童年时代轻松多了。她用不着背那些品德方面的标语口号,也用不着“从一点一滴”做起,不必捡了钱马上交公,受表扬,进而从中学会尊重权威。孩子过得就像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但另一方面,她比我们小时候复杂得多。学校有什么公共事务,她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比如游乐场,就是她自己的生存环境,她要想方设法自己去改善,结果居然学会一套生意经。

其实,所谓品德,主要是指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责任感,就应该把他们放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让他们自然地学会如何建立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特别是让他们有机会处理自己的事务。女儿的学校是公立学校,修游乐场有特别经费,向家长募捐,目标是10万美元,一开始就已经募集了2万多美元。相比之下,孩子那些硬币,可谓杯水车薪。然而,学校还是把这件事情弄得这样热闹,目的就是鼓励孩子参与公共事务,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孩子对社会的责任,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自然也就有了良好的“公民品德”。

我爱冬雪的作文 篇16

我爱冬天的雪花,因为它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冬天来了,嫩绿的小麦苗感到了一丝凉意,就蔫蔫的你挤着我,我挤着你,谁也不说一句话。可是北风却像一个顽皮的男孩爱欺负可爱的小女孩一样,一会儿,把麦苗的头吹向南,一会儿,又吹向北,然后就乐颠颠的不知去向。北风的恶作剧被冬妈妈看见了,她就扯来一条银白色的雪被子给麦苗盖上了,麦苗立时感到了温暖。

我爱冬天的雪花,因为雪的世界是我们孩子的乐园。雪后,男孩子们两军对垒准备雪球,要大战一场,一直杀到一方全军覆没为止。把树上的残雪簌簌震落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闪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女孩儿们则找个角落去堆雪人,不一会,一个白白胖胖的雪娃娃就堆好了,我们扬起冻得通红的小脸,围着雪人跑呀笑呀……

雪的作文:冬雪 篇17

忆及,苏州下过的那一场最大的雪,是在我7、8岁的时候。

那天清晨,寒冷的风猛烈地吹打着窗子。即使是关着门,也依然能够听见风浪的咆哮声。打开窗户,便瞥见昨晚的雪。它,竟是美得令人即使挖空自己脑海中的所有词汇,也无法来形容的真实。

雪,挟带着风,悠悠地飘洒下纷飞的惊喜,如清凉的吻,亲吻着每一丝的空气,宛若轻舞飞扬的精灵,在无垠的空间翩然悄然而坠,堆积起初春的洁白誓言。远方,竟凝结成一股银白的细线,编织着迷蒙的云雾的眼帘,茫茫的一片。

伴随着彻骨寒冷的风儿,我迈着略微笨重的步伐步入校园。在校园中玩闹时,竟在无意中发现了一棵小小的、不起眼的梅花在不畏严寒地燃烧着,燃烧着我的视线。想象一下,在茫茫一片的雪景中,一抹奔放的大红。虽被大雪覆盖了些许,却依然坚挺着。那雪,银亮亮的,遮盖了操场,又是白茫茫的,闪着好看的光。

雪,依然毫无忌惮地绽放出它的笑颜。在这独属于它的季节里飞旋,浸润着每一丝温湿的空气。那几棵梅花竟然也被浸染。再次回转身去,哪儿还有那一抹红的存在。只剩下了它幽然散发的芬芳之气。

虽说那白,一大片、一大片,单调地在那儿,但你依旧忘不了它在你掌心湿润、润滑。但我相信,寒冷是永远冻不住这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的。我相信,春天总会随之而来。

看冬雪的小学作文 篇18

一、学校体育质量政策

学校体育质量指的是体育人才的质量、体育教学的质量与体育管理的质量三方面质量之和。体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体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对最终达到的体育人才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学校体育政策来实现的。学校体育政策包括学校体育质量政策、学校体育体制政策、学校体育经费政策和学校体育教师政策。其中, 学校体育质量政策是目标政策, 学校体育体制政策是途径政策, 学校体育经费政策和学校体育教师政策是条件政策。

学校体育质量政策是国家为了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和实现学校体育目标, 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与具体的实施政策, 以确保学校体育教育水平和效果达到其规格要求和预期结果。学校体育质量政策是国家学校体育政策体系中的首要政策。具体而明确的学校体育质量政策既是学校体育工作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也是衡量学校体育工作效果和水平的重要尺度。

学校体育质量政策包括学校体育人才质量政策和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政策。学校体育人才质量政策是学校体育质量政策的目标政策, 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政策是学校体育质量政策的保障政策, 两者相辅相成, 互为动力, 相互促进。学校体育人才人质量政策是国家通过教育目标、学校体育目标、学生体质健康目标、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对学生培养提出的系列质量要求和实施规范, 因而它是由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中小学体育目标、中小学体质健康目标、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四个维度构成的政策体系。学校体育工作质量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范畴, 一是体育教学工作, 包括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二是体育管理工作, 包括宏观体育管理和微观学校体育管理。 ( 见图1)

二、我国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问题

( 一) 学校体育管理工作

这里主要从微观学校体育管理层面探讨中小学体育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

1. 关于课程目标的管理

课程目标是为了达成中小学体育目标与体质健康目标而设置的具体课程学习目标。 《标准》构建了三个层次、五个领域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目标是递进的关系, 即 “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这五个领域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就三个层次目标而言, 教师对于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到具体目标的细则未能很好的认识与检验自我的教学目标。就五个领域而言, 很多目标并未能实现。如运动技能中有 “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和 “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大部分学校体育课教授运动基础知识不全面, 有些学校实际中并未教授, 主要是依靠学生的课外自身兴趣获得。而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的教授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教授与否和学会与否都是无从测量, 更是少有实践。

2. 关于课程内容的管理

我国地区差异很大, 师资配置和经费投入比例悬殊。为了便于各地区因地制宜、更好地实施, 《标准》对课程内容并没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但是给出了很多课程内容、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建议。由于受到师资和经费的限制, 经济发达与不发达地区制定的课程内容有很大的不同, 学习效果与兴趣培养有很大差异。各地区在进行中小学体育教材编制时, 容易导致课程内容的衔接不紧密、五个领域的学习目标与教材配置脱节。

3. 关于课程实施的管理

课程实施管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体育课程的时间设置、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以及学生成绩的管理三个方面。

《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 “1—2 年级相当于每周4 学时, 3—6年级和7—9 年级相当于每周3 学时, 高中1—3 年级相当于每周2学时。”据调查, 发达地区学校体育课程基本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按时开展, 因天气因素而未能在户外的体育课时也存在改为 “自习课”或被其他科目挤占的情况。其他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学校体育课程, 尤其是初三、高三毕业班的体育课程, 课表中按国家政策要求作出安排, 但实际上却多被取消或挤占。这说明对体育课时有效性的监管存在不严和不及时的问题。

根据国家课程的方案, 要求各地区利用当地课程资源、本校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 设计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根据年级教学目标安排制订年度、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计划。由于教学内容没有约束力, 对于教师来说弹性太大, 很难系统地规划和实施教学。选择的教学内容多为体质测试内容, 一般以田径项目居多, 这样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对于各年级的任课教师接替或更换情况, 出现教学内容衔接不当, 不是加大了教学难度就是过于简单甚至出现重复学习的现象, 不能做到循序渐进。对于教学方法来讲, 教师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授课方法的不同都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师资水平的差异, 优秀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全面、教学方法灵活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 一些教师课堂教学随意性较大, 有领导检查课程时最佳状态进行公开课, 没有检查时课堂松懈散漫。可以看出教学方面的管理问题, 主要是对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管理问题。

学校疏于对学生的体育成绩的管理, 教师对体能的重视度不够, 多在体能测试前几周集中安排学习测试项目, 加大幅度进行突击训练, 难免会导致学生的测试结果不真实, 这种高强度短时的达标训练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一般应采用绝对性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参照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提高的幅度进行评定。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三个领域的成绩则全依据教师主观判断, 没有采用具体的方法或数据的测量, 成绩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状态。

4. 关于课程评价的管理

新标准中指出课程评价应该包括对学习评价、教学评价和课程建设评价这三方面的评价。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 大部分教师进行外部评价, 没有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教学评价中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采用教师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形式进行, 教师的自我评价不够客观, 学生评价又不专业、及时。这两种评价方式无法真正检验体育教师实际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对教师专业素质评价的评价中, 大多数体育教师对 《标准》的领会和掌握程度不够。课程建设评价周期性较长, 分析评估重形式轻内容, 对于发现课程和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及时, 无法真正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管理。

( 二)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1. 关于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首先从教学内容来看, 《标准》指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学计划是没有完成的, 或只是按教学计划安排机械上课, 并没有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技能。课堂教学。其次, 从教学方法来看, 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主要是对教法的研究, 忽视研究学生的学法。应该对学生的学法进行研究与探索。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事半功倍。另外, 倡导 “快乐体育”、 “快乐教学”, 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要多以游戏为主, 第三, 从教学过程来看。大部分学校还没有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学生只是机械模仿被动的锻炼。体育课组织形式单一, 不灵活。多为班级教学, 少有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关于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效果

2007 年起实施的 《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指出 “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达到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 掌握至少2 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 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与以往学校体育政策相比, “阳光体育运动”更具有针对性, 针对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 其直接目的就是要提升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阳光体育运动是指大课间体育活动、体育竞赛、运动会、体育文化节、学校特色体育项目等。然而 “阳光体育运动”并未得到良好的落实, 政策口号唱得响, 多偏重形式而轻实效, 对于增强体质的程度也是无从测量。事实上大多数学校并未实现和体育教学相结合的多样化, “每天锻炼一小时”还是 “放羊式”状态, 且对于运动量没有监督和测量, 这使得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效性很难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主要集中在学生主体没有形成正确的健康认知、学校执行力度和地方教育部门监督力度不够和体育经费不足造成的场地设施陈旧。

三、我国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改进

( 一) 改进学校体育人才质量政策

1. 从教育目标来看, 应对学校体育重新定位

我国现行教育方针规定要培养受教育者 “德、智、体等全面发展”, 从顺序来看, 总是 “体”放在后面。这种排序的教育目标未能体现 “健康第一”的体育价值理念, 容易引起重视德育为主或智育为主的误读。正因为如此, 学校体育在实践中常被忽视, 学校体育课程常被其他课程占用, 或是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时不足, 及师资和经费分配地区差异悬殊。若是表述为 “体德智”, 即国家置学校体育为首位, 突出其重要性, 这样才能真正凸显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2.从体育目标来看, 学校体育应以“健康第一”为先导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和方向。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教育理念, 是以个人需求为主要依据, 培养学生个性,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健全人格。学校体育目标为“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 增进青年、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学校体育目标大多数都存在于一些统领纲要中, 没有自己的单独政策文本, 需建立学校体育质量政策体系。体育目标政策的内容设置趋于全面与完善, 《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从体育教学、课间锻炼、课余活动、和运动会等都作出了具体的条文化和可操作化规定, 但是在微观学校体育管理中还是会出现体育教学和体育管理的各种问题, 这里面主要是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相关主体对于学校体育目标不重视, 受应试教育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较为严重。

3. 从体质健康目标和课程目标来看, 应该将二者有机的结合为一个递进的整体

体质健康目标是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 是学校体育目标所要达到的量化结果, 并通过课程目标的实施来进行反馈。从课程目标来看, 它是实现体质健康目标的具体实施目标, 是一种学习目标。现行 《标准》分化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的目标细化了学习目标, 看似全面且系统, 但是可操作性不强。通过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学习, 能否增强学生的体能, 是否能达到体质健康目标, 缺乏合理的依据。

( 二) 提升学校体育工作质量

1. 关于体育管理工作

加大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各个方面的监督与管理力度, 提高体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对于课程目标的管理, 围绕体质健康目标对课程目标进行及时的分析、修正与完善, 更加合理地使二者成为有机的整体。对于课程内容的管理, 根据课程目标由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 对体育教材进行统一编写。各级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团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对于课程实施的管理, 在课时方面要求开足体育课, 加大管理监督力度。对于违反规定占用课时的学校进行处罚, 切实保障体育课时并上好每一堂体育课。加强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首先要根据各地区利用当地课程资源、统一安排各年级教学内容, 按照年级做好教学内容衔接, 科学的合理的设计教学计划; 其次要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针对各级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教学研讨, 细致监督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鼓励并适当奖励开展创新教学的教师, 激励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优化教学过程, 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对于课程评价的管理, 监督学习评价, 做到兼顾教师的外部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教学评价中多采用同行评价、和专家评价和学生成绩分析, 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提出具体、准确的反馈评价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教师专业素质评价中, 应着重考核体育教师对 《标准》 的领会和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课程建设评价周期缩短至每学期, 及时发现课程和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及时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管理。

2. 关于体育教学工作

加强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提高体育教学工作质量。教学内容围绕达到体质健康目标而制定, 改变以往枯燥简单的内容, 需要更加丰富且具有吸引力。教学方法的创新, 注重教的方法同时, 加强对学生学的方法的指导。灵活多样, 改变传统机械重复的教学方式, 多采用游戏和竞赛形式组织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在竞赛过程中逐步掌握运动技巧, 提升身体素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提高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并根据学生体质和体能的差异, 进行分组教学。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在自身的体育素质基础上得到提升。积极倡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兴趣小组, 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体育方面的特长, 提高兴趣并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生主体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正确认知、丰富创新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 加强学校执行力度和地方教育部门监督力度, 使阳光体育运动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绵涛著.教育政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56-57.

[2]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教育政策的决策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43, 119-123.

[3]闫石, 祁型雨.我国中小学体育质量政策的内容分析——基于“政策目标”的视角[J].教育管理研究, 2015, (6) .

[4]刘大伟.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政策研究——基于体育课程标准的政策内容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 2008.

[5]陈明基.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 2012.

上一篇:读货殖列传有感下一篇:大学生的电视台暑期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