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领域活动计划

2024-10-18

大班艺术领域活动计划(共11篇)

大班艺术领域活动计划 篇1

教师要善于观察,多为幼儿提供艺术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大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幼儿园的主要建筑和景物,用绘画表现幼儿园的楼房、运动器具以及花草树木。

2、根据幼儿园建筑结构和景物位置,学习合理布置画面。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在幼儿园里散步,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楼房、运动器具、周围景物等。

2、组织幼儿进行建筑游戏“我们的幼儿园“,初步掌握幼儿园的布局。

3、彩色笔蜡笔、画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我们的幼儿园美不美,你们想不想把这么美的幼儿园画下来,今天就画“我们的幼儿园“好不好?

2、引导幼儿回忆观察过的幼儿园的布局

教师:你们在园里看到了什么?幼儿园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门窗在哪里,是什么形状的?园内还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树和花长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醒幼儿先仔细想好,然后再动笔。在纸上先画楼房,再画运动器具和花草树木,将房子画大一些,画在主要位置上。如果幼儿画面较空,适当启发幼儿补充内容。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找一找哪张画上的房子画得很平稳;哪张画上画的幼儿园里的东西最多等。

小结:我们的幼儿园真美,今天大家把我们的幼儿园画下来了,我们要爱护幼儿园的一切东西,使幼儿园永远都那么美丽。

大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的内容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有趣。

2.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创编歌曲。

3.体会创编的乐趣,对艺术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关于歌词的一些卡片。

2.头饰:红太狼一个,灰太狼数个;头巾数条。

3.道具:纸花,红太狼的房子。

活动过程:

(一)创设灰太狼求婚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扮演灰太狼,幼儿当亲友团吧!

(二)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演唱:掀起你的盖头来第一段。

教师:听听我是怎么夸我红太狼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相应的图文标志)

2.男女对唱和集体唱,加深印象。

3.教师询问幼儿唱歌遇到的困难进行指导。

教师:你们在唱歌时有没有遇到困难?哪一句?(对个别遇到困难的幼儿指导)这首歌曲名字叫做《掀起你的盖头来》。

4.幼儿集体歌唱《掀起你的盖头来》。

(三)幼儿创编歌曲。

1.幼儿互相讨论并自由创编歌曲。

教师:亲友团来想想红太狼的脸袋还有什么地方美丽呢?(脸袋,嘴巴,鼻子,皇冠。)

2.根据图谱创编歌曲。

教师:真是太感谢你们啦,想到了这么多漂亮的地方,我们来试着唱进歌曲里吧!

3.集体学唱创编好的歌曲。

教师:嘿嘿,到底人多力量大呀!准备好了么?我们出发吧!(最后红太郎答应了。)

(四)听音乐进行律动,结束离场。

教师:哈哈,我的求婚成功拉!我们一起跳舞庆祝吧!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表演并且演唱。

区域活动:在区角内提供舞台,让幼儿自行表演。

大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3

重点难点

分组合作描画不同人体动态。

活动过程

1.欣赏范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张画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画一张特别的画?

2.游戏《木头人》

交代规则:首先,咱们做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女孩子全体起立到前面来,听到音乐,做各种各样优美的动作,音乐一停你就得变成一个美丽的木头人。(发标志)男孩子全体起立到前面来,游戏规则是听到音乐,做有趣的、可笑的动作,音乐一停你就得变成一个有趣、可笑的木头人。

3.教师示范

小朋友的动作都很特别,用什么办法能把咱们的动作留下来呢?某某小朋友到前面来,请你摆出一个特别的动作请大家欣赏,教师描画出该幼儿的体态。

4.讨论

请7位身上有标志的小朋友上前摆各种各样的动作(站姿或卧姿)。大家共同分析7位小朋友的动作能不能画在纸上,将个别动作稍做改动。

5.幼儿分7组,合作完成人体姿态的描画

6.游戏《找信》

每组幼儿共同解读密信,分析信件中的艺术表现方式,激发幼儿创作的。

7.幼儿自由创作

运用线条,图案或者色彩装饰人体并为画面涂底色。

8.欣赏作品

请幼儿谈一谈,哪一组作品中人物的动作清晰,色彩鲜艳,人体装饰的非常有特点。

9.结束部分

欢庆舞。师生在音乐伴随下自由舞蹈,展示自我独特魅力。

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请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

幼儿合作完成人体动态的描画和人体的装饰。

使幼儿了解到美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活动准备

音乐带、半开纸7张、水彩笔、油画棒、水粉、毛刷、抹布、水桶、标志、范画、工作服、将幼儿分7组

大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4

活动目标

1.能自由设计画面,创作出有生活情景的小朋友活动画。

2.尝试通过表情变化来表现心理活动,从动作和色彩中感知美、创造美。

3.培养想象力,体验快乐的情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自由表现手、脚、面部表情的活动,并表现出与歌词相符的造型动作。(教师用语言启发幼儿用夸张的表情表现我们的各种情绪)

二、示范画表情,引导幼儿互相讨论

1.小朋友孤单发愁时的表情该怎样表现(撅嘴、垂头、掉泪、嘴角下弯、闭眼、躲在角落……),请小朋友上前做示范,教师画出1-2种表现形式。

2.小朋友快乐游玩时的表情怎样表现(笑、唱歌、拥抱、嘴角上翘、手拉手……),请小朋友上前做示范,教师画出1~2种表现形式。

三、交代要求,引发绘画欲望。

师:小朋友生活的地方非常美丽,都有些什么呢?(树、花、草、楼房……)鼓励幼儿用这些美丽的东西做背景,把刚才的音乐游戏用画笔表现出来。可以只表现孤单发愁的情景,也可以表现快乐游玩的情景,还可以表现整个游戏情景。

四、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表现。

五、幼儿互相介绍作品。

大班艺术领域活动方案5

活动目标:

1、欣赏并讲述大公鸡的外形、色彩和各种不同的姿态,感受神态各异的造型变化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2、大胆表现大公鸡的生动造型,在教师的提示下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转版、制版和拓印的方法进行创作。

3、能与同伴合作共用操作材料,保持共用材料的干净和整齐。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大公鸡的图片或欣赏资料。

2、白板纸两张,复写纸,笔,油墨,胶滚,宣纸等。

活动过程:

◎第一步:创作并转版

1、回忆并讲述自己看过的大公鸡的造型、色彩。

教师:你见过的大公鸡是什么样的?有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又是什么样的?

2、欣赏各种动态的大公鸡形象,发现变化规律。

(l)教师:你喜欢哪一只大公鸡?它是什么样的?它在干什么?做了什么样的动作?(用动作模仿)

(2)教师:观察一下大公鸡动态的变化主要与哪一部分有关。

(3)演示身体和头部的位置变化,了解动态的表现方法。

3、幼儿创作并进行转版。

4、作品评价。

互相交流、评价,积累有益的经验。

◎第二步:制版

1、观察自己设计的丽稿,讨论制作方法。

(l)教师:你觉得应该怎么设计公鸡?鸡冠、眼睛、肉垂……怎么做?(剪灰版、贴白版)

(2)教师:怎么做才能不遗漏?(从上到下有序剪,剪一块贴一块)尾巳怎么剪?怎么贴?(间隔法或三层拼贴)翅膀怎么剪?怎么贴?

2、幼儿进行制作活动。

(l)提醒幼儿有序地制作。

(2)连续纹样用间隔的方法拼贴,第三层作为背景存在,将主体做好后贴在背景上。

3、集体欣赏、交流、评价幼儿作品。

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交流制作的独特之处以及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步:拓印

1、欣赏、评价幼儿的上次作品,表扬有进步的幼儿。

教师:你是怎么印的?你能做给大家看看吗?怎样保持画面的干净?

2、指导幼儿进行小组拓印活动。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学习一些有关公鸡的歌曲和舞蹈,领会公鸡傲然挺立的神气。

☆家园共育 扮演“鸡宝宝的一家”进行表演活动。

大班艺术领域活动计划 篇2

当2008年北京奥运的圣火点燃之际, 举国欢腾。我班的孩子们也不例外, 他们也都欢呼着、雀跃着, 每天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奥运赛事, 模仿最多的动作也是奥运活动中的各个比赛项目动作。如何在全国人民都对奥运盛况极其期待与祝愿的大背景下, 也将孩子们这种对奥运的热情加以提升, 化为对我国健儿的深深祝福与对奥运的无限向往, 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迎奥运主题活动、奥运标记、奥运吉祥物、奥运儿歌、奥运运动名称, 等等。奥运赛场上许多啦啦队成员都喜欢在脸上画丰富的彩绘, 来表达对奥运的祝福, 我们把这个有趣的脸部彩绘有机地纳入奥运主题活动中, 以推动我班奥运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教学中, 教师运用了信息技术的手段, 创设了电影、幻灯等图画情境、表演情境, 激发了幼儿对脸部彩绘的兴趣, 满足了幼儿的审美需求。

●活动目标

1.欣赏奥运脸部彩绘视频, 激发幼儿对脸部彩绘的兴趣;

2.大胆尝试在脸部彩绘, 表达期盼奥运的热烈情感;

3.感受脸部彩绘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室内布置各种奥运图标及京字小人图案;

2.镜子、脸彩棒、干湿纸巾;

3.奥运脸部彩绘视频片段、运动员进行曲、相机、电脑等。

●活动过程

(一) 图画展示与欣赏, 展现脸部彩绘的美

1.观看土著人的电影片段

师:小朋友, 今天,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特别的电影片段,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这个电影里的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们的打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幼:他们在跳舞, 他们的脸上有花纹……

指导语:这个电影片段讲的是一个土著部落在欢送客人时所举行的一个仪式, 他们在欢送客人的时候, 会穿上特别的服装, 跳起独特的舞蹈, 最特别的是他们在脸上涂上了各种彩色的花纹, 这是一种脸部彩绘。

环节点评: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从感受美开始, 也就是一定要通过儿童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感知对象之美, 自身之美。教学以动态的影片导入, 将幼儿带入充满异域风情的狂欢情境中, 在欣赏土著人电影片段中, 幼儿初步接触彩绘脸谱, 并对脸部彩绘有了直观而最初的印象, 再通过教师的指导语引起幼儿对脸部彩绘的关注, 激起幼儿对脸部彩绘产生好奇, 产生兴趣。

2.看四组彩绘脸谱特写幻灯片

师:除了土著人喜欢脸部彩绘外, 还有什么人也喜欢脸部彩绘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 播放“京剧脸谱”——孙悟空、包公、小丑、铁净公主;

(2) 播放“球迷脸谱”——国旗、五角星、球拍、五连环;

(3) 播放“模特脸部彩绘艺术”;

(4) 播放“幼儿脸部彩绘”。

指导语:真美呀!脸部彩绘大家都喜欢, 脸上进行的彩绘内容非常的丰富, 有国旗、和平鸽、五连环、京字小人……而且这些图案的颜色也很亮丽, 有红的、白的、黄的, 各种颜色, 这些图案有的画在额头上, 有的画在脸颊上, 有的画在眼睛旁, 真是有趣极了。看, 我们小朋友也可以做脸部彩绘呢!

环节点评:通过连续地欣赏各种特写彩绘脸谱, 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脸部彩绘, 激发幼儿对脸部彩绘的兴趣。京剧脸谱是国粹, 给幼儿传递的是文化, 在开始就让幼儿留下深刻印象, 在欣赏这组彩绘脸谱时, 幼儿表现得较为安静;球迷的脸谱是最常见的, 表达的是兴奋、热情、热烈, 此时幼儿已经安奈不住心中的兴奋, 在老师的引导下, 积极地表达观察到得的彩绘色彩与画面内容, 表达心中的感受;模特儿脸部彩绘艺术, 给孩子眼前一亮的感觉, 给幼儿注入了艺术的惊讶与震撼, 幼儿会脱口而出:漂亮!小朋友脸部彩绘使高雅的艺术走近了幼儿生活。幼儿在欣赏、审美的同时沉浸在美的感染中, 幼儿一下子被美所包围、所浸润, 自己想去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被调动、被激起。

(二) 自主操作与体验, 感受脸部彩绘的美

1.教师示范脸部彩绘

2.幼儿进行脸部彩绘

指导语:刚才小朋友都设想了自己脸谱的图案, 还想好了画的位置,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小镜子和脸彩棒, 请小朋友们拿上脸彩棒, 选择好颜色, 照着前面的镜子, 开始在脸上彩绘!

(教师巡视, 作适当鼓励、引导, 用摄像机逐一拍摄下幼儿完成的彩绘脸谱, 并传输到电脑上制成幻灯片。)

环节点评:教师的示范, 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彩绘情境, 让幼儿从电影中、从幻灯片中走向了生活, 随着老师脸部的变化, 幼儿不仅了解了彩绘的方法, 更惊喜地感到彩绘带来的愉悦。在好奇与惊喜中那跃跃欲试的内驱力油然而生, 在这种力的推动下, 幼儿将先前获得的脸部彩绘所有表象进行结合、重组, 进入自主创造的想象情境之中。教师的示范和充满激情的语言诱导, 为幼儿渲染了一种融洽和谐、充满自信、无拘无束的氛围。此时幼儿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欢快的情绪, 思维活动进入最佳心理状态, 从而积极的、主动的把脸谱形象想象与技能技巧的训练结合起来, 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大胆的表现与创造, 小脸在自己画笔下慢慢的变化, 孩子们对着镜子笑着、乐着, 体验脸部彩绘带来的愉悦。

(三) 欣赏互动与表演, 分享脸部彩绘的美

1.互相欣赏, 评价作品

2.游戏表演, 分享愉悦

师:现在我们都是神气的拉拉队成员了, 我们一起为北京奥运加油, 好吗?说一句加油的话?

幼:好啊!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选择道具, 装扮自己。播放音乐, 老师和幼儿一起表演啦啦队并结束活动。)

幼:奥运加油!中国加油!中国第一!……

师:你还想为哪一个奥运健儿加油吗?

幼:李宁加油!姚明加油!刘翔加油!……

环节点评:幼儿喜欢表演, 也喜欢看别人表演。在表演中幼儿由“本角色”变为“他角色”, 那种新异感、好奇心, 使他们激动不已。以“啦啦队表演”为载体, 让幼儿将心中的喜悦以游戏形式表现出来, 在音乐的衬托中, 展示自己, 愉悦自己, 成功自己。口号的呼喊又使活动的主题更加鲜明, 也使幼儿的爱国情感得到宣扬和升华。

●活动反思

脸谱是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遗产, 脸谱那丰富的色彩和细致的构图无不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具有很强的视觉魅力和审美趣味。今天脸谱彩绘又被广泛运用于生活的各个场合, 比如, 化妆舞会、各种赛场, 人们都喜欢将它作为表达兴奋和狂热的形式。李吉林讲:儿童是爱美的, 儿童是爱活动的, 儿童是潜在智慧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让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 大胆体验与表现美……”。因此将我们身边这种美的经典带给幼儿, 应用到课程中, 我进行了大班艺术活动“脸部彩绘”的尝试, 产生如下感悟。

1.场景具有强烈的情境性

李吉林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 情境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资源和运用经验、运用知识的不可替代的现实场景。“脸部彩绘”这个教学活动之所以为孩子们乐衷并兴奋, 首先,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课的主题有着一个良好的大社会背景和一个良好的大社会情境, 它为整个社会所关注并期盼;其次, 活动室的布置更使活动具有了具体的情境:空中吊着和平鸽以及奥运五连环等, 幼儿操作时, 电脑里不断出现的有关奥运的脸部彩绘PPT、循环播放的奥运赛场的运动背景音乐, 伴随着形象, 带着热烈的情感去想象、去思维。再次, 活动时, 操作桌回字形的摆放, 又给了幼儿与同伴交流互动, 制造了一个更鲜活、更真实的人物情境, 全体幼儿在充满强烈奥运气息的情境中, 进行奥运主题的脸部彩绘活动, 自然是情趣倍增, 创作的欲望与智慧火花更是不断递增。

2.幼儿具有积极的参与性

涂鸦是幼儿生来就爱的一项活动, 而面部彩绘更是他们见过而从未实践过的一项活动。因此, 当他们初次见到视频中的脸部彩绘, 一个个都被吸引了, 全神贯注地看着视频上的每一个彩绘动作与图案画面、音乐浑然一体, 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 驰骋中外, 跨越古今, 让幼儿在美的意境中漫步, 审美教育在潜移默化中。

当看到幼儿的脸部彩绘时, 心中已经产生参与脸部彩绘活动的欲望被激起, 心中的激情被点燃。通过教师的介绍, 幼儿愉快的进入了彩绘脸谱的想象与构建中。

整个教学活动, 彩绘的内容不仅为幼儿热衷并感兴趣, 而且都是幼儿平时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的, 主题活动中, 也多次接触并用捏塑、拼图等形式进行过的活动, 图案的熟悉为他们自己进行脸部镜面彩绘提供了可能, 更为图案位置、角度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使得最后幼儿脸部彩绘图案的位置、角度五彩纷呈, 产生了一个非常有震撼力的视觉效果, 渲染了强烈的情感气氛, 使之后的爱国教育也水到渠成。

优美的音乐声中, 幼儿一个个兴致勃勃独立彩绘, 注意力非常集中, 一点也不为同伴的活动而影响。一些幼儿完成好后, 马上就去观看欣赏同伴脸部彩绘, 看完, 有的幼儿还适时地再在自己的脸上进行增添与修改。

3.活动具有持续的愉悦性

大班艺术领域《线条跳跳跳》 篇3

设计意图:

《线条跳跳跳》是一节大班的美术活动,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发兴趣,鱼是幼儿常见的,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许多幼儿都有养鱼的经历,美丽的鱼能让幼儿感受到美,体验到美,能激发幼儿产生表现美的欲望,此内容很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选择了这一教学内容来教学。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鱼及它的外形特征。

2、引导幼儿能用一线条把这几条钩鱼画出来。

3、喜欢鱼儿,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活动重点:了解小鱼及它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能用一线条把这几条钩鱼画出来。

活动准备:

1、大图片一张。

2、鱼缸、金鱼两只、水草。

3、水彩笔12盒、A4纸12张。

4、音乐《鱼儿鱼儿水里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问幼儿喜欢什么动物?

教师问:孩子们你们都喜欢什么小动物?

幼儿答:小兔子、小狗、小猫等

2、请幼儿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动物?

教师问:请小朋友猜一下老师喜欢什么动物?

幼儿答:小鸟、小鱼、小鸡等。

二、进入课题

1、出示小鱼。

师:今天我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请到了我们的活动现场,到底是什么呢?掌声欢迎它的到来。

2、让幼儿观察鱼儿的外形特点。

师:它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它的嘴巴、尾巴、鱼鳍是怎么样的?

它身边还有那些好朋友?

它在水里是怎么游的?

3、请3个幼儿来教3种小鱼游泳的动作。

4、用这3个动作跟着音乐《鱼儿鱼儿水里游》进行表演。

5、教师总结:孩子们表演得真棒,刚刚有一群鱼儿家族也在偷偷的看我们表演,它们也想参加到活动中来,我们先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准备迎接它们的到来。

6、出示图画。

师:这个鱼儿家族都有几个人?

它们都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

它们家周围还有那些好朋友?

为了在广阔的大海里面一家人不走失,鱼爸爸想出了一个办法,用一条线把一家人连在了一起,请孩子们注意观察它怎么样用一条线把一家人连在一起的?

1、请幼儿拿出自己的食指跟教师一起顺着图片找出这条线,教师在白纸上带着幼儿一起把这几条鱼画出来。

2、让幼儿用食指在桌上自己练习这条线。

师:孩子们刚刚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与爸爸差点把鱼宝宝给弄丢了,它想再次请孩子们用一条线把一家人连在一起。(教师带这幼儿再次在白纸上用一条线把这几条鱼钩画出来。)

3、让幼儿自己用水彩笔在白纸上把这幅画画出来。

师:孩子们刚刚我们小鱼看了,舞也跳了,与爸爸的忙我们也帮了,那老师想请孩子们把这些东西都搬到画纸上去(但是在画的时候一定记住用一条线把一家人连在一起哦)。

4、教师指导幼儿画画。

三、结束课题

1.把全部作品放在一起,让大家一起参观,教师评出个别作品的亮点。

2.让幼儿把作品带回教室和没有参加这次活动的孩子一起分享。

四、活动反思

《线条跳跳跳》是一个较综合性的、较成功的活动(包括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它将美术目标中对色彩、线条、装饰等多个要求较自然的揉进一个内容中,使幼儿通过一个主题内容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与问题:

1、由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能力不一,部分幼儿不能很好地观察并把握线条跳的特点,所以绘画过程中出现了不能用一条线把鱼儿家族连在一起的现象。

2、由于幼儿對美术表现能力的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较好地运用线条、色彩夸张地表现鱼儿特征。比如:线条不够连贯、流畅,色彩较单一、配色不够鲜明等。在以后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应加强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多进行个别引导,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平时注重对幼儿线条练习及色彩搭配的指导。增强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感受力和表现力应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

郊游大班艺术领域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郊游的乐趣,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尝试用各种敲击方式表现节奏,并为歌曲创编动作增强表演欲望和创造性。

活动准备:

1.将幼儿春、秋游或外出游玩的`照片贴在表演角。

2.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指导要点:

1.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教师经常放该歌曲的录音,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歌词与旋律。

2.画歌曲:请幼儿将听到的歌词画出来。

3.教师与幼儿在日常活动中玩歌曲对唱游戏,可用一唱一和的形式,注意引导幼儿发音要清晰、连贯。

4.跟随音乐伴奏进行歌唱游戏。

5.教师引导幼儿用齐唱、对唱、轮唱等多种形式进行演唱。

6.引导幼儿尝试边唱边表演,在唱唱玩玩中感受歌唱与表演的乐趣。

大班艺术领域活动计划 篇5

作者:黄艳杰

来源:河南开封市群英幼儿园

上传时间:2013-02-08

设计意图:

我园的长廊上有许多柱子,柱子上奇妙的木纹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和联想。“老师,你看这里很像蜘蛛。”“老师,我找到了一只小熊。”„„不起眼的花纹在幼儿眼里成了各种各样的事物。既然幼儿对这些花纹这么感兴趣,为什么不抓住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自由想象花纹之美,并把它表现出来呢?于是,我结合幼儿已有的美术经验,设计了根据木板上的花纹进行想象创作的活动。

该活动的主旨是借形想象并创意绘画。我首先通过让幼儿欣赏秋季五彩缤纷的树林,唤起他们对美丽树林的审美感受和对色彩的认识,然后以“树干里面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唤起幼儿的好奇心,并自然引入对木板花纹的观察与想象。其次,我引导幼儿对木板上的花纹进行充分的观察和想象,使幼儿明白每块木板上都有不一样的花纹,而且看这些花纹能够联想到很多事物,从而激发幼儿对想象的事物进行表现的欲望。再次,在引导幼儿了解创作方法时,我将教师的现场示范和作画步骤的课件相结合,既帮助幼儿感受到一块有花纹的木板变成一幅美妙画作的神奇,又突破了活动的难点。

如何打开幼儿的思路,充分发挥幼儿的创作灵感呢?我设计了范画欣赏环节,将“形”作为欣赏的重点,让幼儿在音乐中边听教师讲述小故事边欣赏课件中的作画步骤及范画作品。这样既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又进一步扩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

目标:

1.根据木板自然花纹的独特性大胆展开想象,尝试运用不同的颜色将想象的事物表现出来。

2.体验想象和美术创作带来的乐趣。

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有画水粉画的基本技能。

2.材料准备:PPT(其中有彩色的树林、带花纹的木板、不同绘画作品),有花纹的木板、水桶、水粉笔幼儿人手一份,水粉颜料每组一套。

过程:

一、欣赏树林图片,萌发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树林图片,感受秋季树林的色彩美。师(出示课件):这是树林,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树?有什么感觉? 2.教师通过树林引出作画材料“木板”。

师:大树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颜色、清新的空气。那么大树的树干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二、观察木板上的花纹,进行联想 1.幼儿观察一块木板并想象。

师(出示一块木板):请你们仔细看看这块木板。木板上有什么?你们看到上面的花纹想到了什么?你们能指出来吗?(幼儿边用手指木板的花纹,边表达自己对于花纹的想象。)师(小结):原来树里面有很多奇妙的花纹,看到花纹,我们会想到很多东西。2.同时观察几块不同的木板,感受木纹的奇妙并想象。师(同时出示多块木板):木板上的花纹都一样吗?你最喜欢哪一块木板?它看起来像什么呢? 师(小结):木板上的花纹真奇妙。虽然大家看到的是同样的花纹,但是想到的画面却可能不一样。

三、幼儿观看教师示范及课件,感知木板上的花纹从形到画的过程 1.教师示范作画步骤。

师:怎样才能把我们看花纹想到的东西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呢? 师:好,现在我就按有些小朋友的说法,把想象的东西画出来。(教师选择其中一块木板作画。)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这块木板上的花纹像鳄鱼。鳄鱼在哪里?谁来指出来? 师:好,现在我沿着这里的花纹把它涂上颜色。瞧,鳄鱼出现了。师:鳄鱼生活在哪里呢?(水里。)再来看看,这下面的花纹是不是可以画成水纹? 师:我把这里的花纹涂上不同的蓝色,就像水纹一样。瞧,鳄鱼游在水里了。2.教师演示添画方法。

师:为了让画面更好看还可以添上一些其他花纹和图案,比如小鱼、石头、水草。

师:添画完了。瞧,一只饥饿的鳄鱼正在水面上游着寻找食物呢!师(小结):看着木板上的花纹进行想象,按照木纹的形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添画一点东西,一幅美丽的图画就创作出来了。

四、在音乐声中边听教师讲述小故事边欣赏课件中部分作品的成形过程,进一步感知作画步骤,产生创作欲望

●小花狗 师:这块木板上的花纹,老师把它想象成了一只小狗。按照木板上的花纹涂上黄色,在小狗的身边再画上高高的草丛。看呀,一只小狗正在暖洋洋的太阳底下自由自在地玩耍呢!●蝴蝶起舞

师:大家看一看这块木板上的花纹像什么呢?我觉得这里的花纹很像一只蝴蝶的翅膀。我沿着这里的花纹把它涂上喜欢的颜色,再添上花纹。瞧,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草丛中快乐地飞舞。

●夜晚的树林

师:看到这一条条直直的花纹,你会想到什么?我想到了一棵棵大树。我按照花纹涂上了白色和黑色,一片夜晚的树林就出现了。我又用绿色点上了一些树叶,两只萤火虫在树林间捉迷藏呢。多美的夜晚啊!

五、想象创作 1.明确任务。

师:我给你们准备了许多不同花纹的木板,一会儿你们可以选一块自己喜欢的,看一看,想一想,也可以和小朋友说一说上面的花纹像什么。想好了就可以动手了。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要点提示:

(1)先想一想木板上的花纹像什么,它旁边的花纹又像什么,想好了再进行创作。

(2)注意沿着花纹先把主要的部分涂出来,再进行添画。(3)注意遵守运用水粉笔作画的常规。

六、分析与交流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装饰好的画架上,请幼儿相互欣赏,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师:小朋友们都在木板的花纹上创作出了不同的作品。你们真棒!老师这里准备了许多小花,每个小朋友可以选出5幅喜欢的作品,将小花贴在作品的周围,快快行动吧。

师:谁选了这幅作品?为什么选它?这是谁的作品?能告诉大家你画的是什么吗?(引导幼儿从构图想象与花纹的关系及用色、美感上进行欣赏。)

大班艺术领域教案 篇6

活动名称:好朋友活动领域:艺术(大大班)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间奏,并能以各种方式把间奏表现出来。

2、学会唱《好朋友》这首歌。

3、体验好朋友之间互相帮忙,团结友爱的完美情感。

活动准备:

挂图两幅歌曲录音铃鼓哑铃活动过程:

一、律动《我爱我的小动物》

二、谈话导入1、你们都有自我的好朋友吗?你为你的好朋友做过什么事情?你的好朋友有为你做过哪些事情呢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我的想法。

2、出示挂图。有两个小朋友,他们也是好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们在做什么?谈论挂图资料,初步理解歌词所表达的含义。

3、今日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新的歌曲,它的名字叫《好朋友》。

三、引导幼儿了解间奏1、幼儿听一遍歌曲录音,感受歌曲。

2、在这首歌里藏有一个小秘密,它和我们以前学的歌有点不太一样。是个什么样的小秘密呢?看看有没有小朋友发现它?幼儿再次欣赏录音。教师在间奏部分分拍手的方式表现出来。

3、幼儿交流自我的观点后,教师总结:歌曲里面有两段音乐没有歌词,刚刚我拍手的那两段音乐,它们就是这首歌曲里的间奏。间奏没有歌词,不用唱,但要用一些乐器把它演奏出来。

4、引导幼儿用拍手的方式把间奏表现出来:

XXXXX(哒哒哒哒哒)除了拍手,我们还能够用什么方法来表现间奏?引导幼儿用其它方式表现间奏。

四、学习歌曲《好朋友》

1、练声教师:1234∣5-∣小猫怎样叫幼儿:5432∣1-∣喵喵喵喵喵2、教师清唱示范歌曲,并在间奏部分用必须方式表现出来。

3、教师弹电子琴,幼儿跟着音乐轻声唱,并在间奏部分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4、教师弹琴,根据歌曲创编动作,并及时鼓励幼儿进取表现。

谈各艺术领域中的视觉阴影 篇7

词性:名词

释义:阴暗的影子, 也比喻生活中不愉快不顺利的事情。

基本解释:由于光线直进的特性, 遇不透光物体而形成的一个暗区, 俗称“影子”。也用于比喻:“她心头笼罩着失望的阴影”。

阴影分为两种, 一种是附着在物体上的阴影, 称为附着阴影 (attached shadow) ;另一种是投射出来的阴影, 称为投射阴影 (cast shadow) 。

附着阴影可以通过它的形状、空间方向及光源的距离, 直接投射在物体上。

投射阴影是指一个物体投射在另一个物体上的影子, 有时也包括同一物体中某个部分投射在另一个部分上的影子。

从物理意义上讲, 这两种阴影都是出于同一种本质, 它们都出现在缺少光线的地方;但从知觉意义上讲, 这两种阴影的意义就不同了。首先, 前者从属于整体物体的一个部分, 以至于在现实经验中, 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存在, 它只是起到提示物体立体感的作用。其次, 后者是一个物体遮盖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遮盖部分对于被遮盖物体的区域整体性是一种干扰。

天与地、阴与阳、黑与白、光与影生生息息, 相互影响, 幻化衍生。

华夏民族敬重于天地之伟大。阴阳的概念, 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 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 以哲学的思想方式, 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占卜等。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 两者是种属关系.

在自然界中, 哪里有光, 就会产生影子, 阴阳自然产生, 人看到影子就可以找到光源。光明和黑暗是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的。自然界中是这样, 人格中也同样如此, 人们常常把自己的某些观点公之于众, 同时又把另一些隐藏在影子里, 或者说, 从一开始试图把一些不太“漂亮”的东西隐藏起来, 不让人看到, 或者用假面具来掩盖。烈日当头, 你可以在阴影的庇护下好乘凉;小时候略有判逆的我们, 为求得平衡, 满心欢喜地踩着大人的阴影以发泄心中的不快。

普通人对那些阴影往往是不注意的, 他们总是觉得这些阴影无关紧要, 而往往就是因为这不起眼的阴影而塑造出了物体的立体呈现;因为这不显眼的阴影造就了视觉上的立体空间感;因为那不太绚烂的阴影成就了影响非凡的巨作。唐代元稹《遣春》诗之三中, 诗人是这样描述自然界的阴影:“岸柳好阴影, 风裾遗垢氛。”现代诗人何其芳在他的诗《画梦录·墓》中也写到:“他们散步到黄昏的深处, 散步到夜的阴影里。”

当然视觉艺术家们, 更是不会轻易的放弃如此虚实相象的表现语言。在视觉艺术中, 对于光影的运用, 艺术家往往更注重情感的表达, 在很多情况下对于光的准确性并不怎么苛求, 光影造型也不一定要求符合光线的照射规律, 而是去努力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氛围来表达艺术家的内心情感。这样的处理手法使得光的含义就不再局限于自然之中而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阴影往往赋予物体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 使物体能够散发黑暗的视觉效果。这种效果具有一种象征性, 而这种象征性只有在眼睛能理解的视觉环境中, 才会表现出更强大的艺术性活力。

一、阴影与绘画艺术

1. 阴影与西方绘画艺术

(1) 溯源

光进入绘画的起因是为了追求对对象的真实表现, 我们可以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之间的希腊风格的壁画和埃及木乃伊画像中寻找到阴影表现的足迹。经过千百年的演变, 光渐渐成了写实艺术家手中自觉使用和积极探索的语言, 直到在印象派手里成了表现的对象。而画家对这一方法的偏爱一直延续至今。

(2) 阴影的作用

从形式上讲, 阴影大致以三种方式在绘画中发生作用。

第一, 是由明向暗的渐变, 用来描绘单个物体与形象, 创造雕塑感与表面质地;它通过暗示纵深中的位置, 以增强画面三维形式与空间印象。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多用漫射的光线, 如同阴天的天光。用光造成的明暗来表现立体, 使其有一种突出平面的空间感。这时候的明暗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造型手法, 依靠它深入刻画对象的质感、量感、空间感, 使画面上的对象栩栩如生。光和影界定了物体的形状, 也界定了物体的空间位置。当明暗技法不再仅仅单纯为了塑造物体, 光影就有了更自由的表达空间。

第二, 涉及到整幅画面中的明暗布局, 这种布局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整体性与易读性。17世纪巴洛克风格绘画用光大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 这时候光线不仅是显示物体, 而是成为构图的重要手段。如威尼斯画派的领袖人物提香, 在光线的使用上常常让人物的一部分藏在阴影之中, 或者让阴影横过物体造成被毁的感觉而出现新鲜的效果 (油画《劫夺欧罗巴》) 。又如卡拉瓦乔的画对于光线的运用非常独特, 画面中的人物结构往往被阴影遮住, 形成断断续续的亮的斑点, 就如在空中俯瞰海水中浮现的岛屿。观者在欣赏的过程中会遭遇画面中黑影的中断, 卡拉瓦乔就是喜欢在紧要处来打断你, 驱使你不得不退到远处去看, 靠整体的审视来连接被打断的结构《圣保罗的皈依》。这种强烈对比的视觉效果, 使观者视觉亢奋不已, 它似乎更是在强调:黑暗并不是光明的缺席, 而是与光明直接对立的积极要素。

第三, 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在全球范围内, 所有的人都会达成一个共识:影子是从投射这个影子的物体那里生长出来的, 黑暗并不是光明的缺席, 而是一种确实存在的有形物质。它在眼睛能理解的视觉环境中, 发挥着具有艺术性的活力, 产生象征性的作用光线和投影是超现实主义利用的最频繁的手段之一。在乔治·德·契里科《一条街道的忧郁和神秘》拉长的投影让人感到不可预测的压力及孤立无援的恐慌。女孩滚着铁圈向前奔去, 即将发生的遭遇不免使人焦虑……光照和阴影所造成的悬念竟然是如此地神秘和强大。光线照着物体的一部分, 另一部分则隐没于阴影之中, 被遮蔽的部分经由照亮部分的提示而凭想象来合成, 使其更能符合作品内涵表达的需要。阴影掩盖了物体的结构, 但又没有全部遮掩, 露出了一些信息, 暗示出底下被遮住的物体。这就是所谓的“暗示性遮掩”。雷尼·马格利特的《受威胁的凶手》, 光线和投影是超现实主义画家常用来制造异常气氛的有效手段, 这幅画由于投影的关系, 让人切实感受到光线的不正常, 气氛也由此变得诡异起来。观者因此受到无形的压力而倍感紧张不安。

2. 阴影元素与中国绘画

在全面而系统地梳理西方绘画中的阴影问题的基础上, 将中国绘画中的阴影问题纳入进来进行讨论, 以期待对阴影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光与影的处理上, 中国画与西方画有着不同的表现方法。中国画的光与影处理是全方位的, 没有阴影, 只有边线。西方画也有这样的发展过程, 在发展过程中, 开始是把物体描绘成一种具有两种同质的色彩和亮度的物体, 类似中国画的单线平涂。后来才分别增加了光线照射和阴影, 增加了层次表现。迄今, 各种画派仍然有不同的表现方法。

“黑”“白”乃中国绘画的主要两色体系。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中讲究五色体系:“青为首, 赤为荣, 黄为主, 白为本, 黑为终”, 但是其中以“白色”为根基, “黑色”为归宿, 意思说白色和黑色是五色中的基础色, 最根本的色彩。传统水墨画从一开始就讲究以黑白两色为主色调的创作方式, 提倡摒弃五色绘画的工匠技艺, “黑”“白”分别代表中国文化中的“阴”“阳”之说, “黑白”被视为中国画精神的典范。

二、阴影与摄影艺术

1. 摄影中阴影的来源

英语中“摄影” (photography) 一词是由希腊文的光 (photo) 和描述 (graphic) 所组合成的。“光”是摄影的基础。

光线仅仅是完成摄影的简单照明过程, 用它来满足摄影最基本的照明要求, 更重要的是用光线来完成摄影艺术构想赖以实现的首要条件, 它类似画家手中的颜料。光线除了保证画面的准确爆光之外, 还是表现被摄体外形特征的因素, 是表现和深化主题、提供摄影造型和组织画面的因素, 是创造画面气氛和美化画面的因素。

摄影画面影调的形成, 与物体自身色调的深浅、光照的强弱、照射的角度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在摄影创作中, 运用明暗对比来突出主体是非常普遍的方法。不同的光线照明会形成不同的现场气氛, 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

2. 摄影中阴影的运用

英国摄影家弗兰克·赫霍尔特所说:“生活中的一切, 无非是光和影, 当你看到一束光线从窗户射进.你要立即想到其阴影, 两者不是独立存在的。”既然摄影是“用光作画”, 因而光线照射不到的阴影, 必然也是作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如英国摄影家弗兰克·赫霍尔特所说:“生活中的一切, 无非是光和影, 当你看到一束光线从窗户射进.你要立即想到其阴影, 两者不是独立存在的。”

虽然在摄影创作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主体趣味性, 而忽略了阴影的存在 (人眼感受光线强度的幅度较大, 但对阴影不够敏感) , 更有甚者有意地避开阴影, 但阴影仍然是许多摄影作品中一个生动的要素, 摄影者只要稍加思索, 就能创造性地利用阴影, 从而改进摄影作品。学会利用阴影的第一步, 是试着增强注意阴影的意识, 直到成为一种习惯, 并学会区分可能成为作品一部分的有趣的阴影和那种会分散观众注意力、从而破坏一幅好照片的阴影。

阴影的性质取决于光线的性质, 阴影随光源与被摄体位置变化而变化。阴天散射光下阴影非常柔和, 难以觉察, 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与此相反, 直射光会产生硬性的、边缘明显的阴影, 与被摄主体的亮度形成强烈对比。阴影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物自身的阴暗面, 有人称为“阴光”, 二是投射阴影。物自身的阴影, 能够表现或衬托出物本身的形状, 空间走向以及它与光源的距离;投射阴影是一个物体的影子投射到另一个物体上。它有一种能够发射“黑暗”的能力。比如一所高大建筑的投影能将许多景观遮住, 一座大山的阴影能遮住整座村庄。又如有些人站在树荫下, 虽然树没有进入面, 但阴影进来了, 拍照时没有引起摄影者的注意, 待拍的照片出来后才意识到。可是影子又是不可缺少的, 是创造三度空间的条件。根据影子服从透视变形的原理, 或集聚、或扩散而创造出空间、时间、方位等功能。

阴影也是均衡画面或增强画面透视感的重要因素。利用阴影形成特定情节或意境, 能够有效提高摄影作品信息含量和表达效果, 形成鲜明的抽象图案。如清晨和傍晚的影子最长, 在这时拍摄影子, 可以获得夸张和变形的效果。拍摄时找个较高的视点, 效果会更佳。阳光越强, 影子越暗, 其效果也就越强烈。黑色影子缺少使人转移注意力的细节, 因而能产生最强烈、最鲜明的画面形式。横贯于画面画面中的人物、植物、建筑物的阴影有助于强调画面的空间感, 可以将画面分割成几个部分。

画面上大面积的阴影, 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魅力。美国摄影家E·韦斯顿的经验表明了这一点:“传统的摄影规则, 是拍照时着重考虑明影部分的曝光量, 而不去顾及强光部分。我的作法却正相反:主要考虑强光部分的曝光量, 不去顾及明影部分。”这种方法被证明是韦斯顿作品的成功之处, 因为在他的作品中, 大面积的阴影被处理得相当有特色。当拍摄前景很杂乱而又难于避免的景物时, 利用明影区域是极有成效的。有时为了拍摄一幢刚完工的大楼, 但是突然发现前景区域堆满了来不及去除的建筑机械、旧脚手架和其他杂物, 此时便可选择建筑物被强烈的阳光所照射, 而前景却处于暗色阴影中的那一时刻来拍摄。这种明影有助于隐没所有会分散注意力的细节。曝光时要记住从强光区域取一个准确的曝光读数, 这样, 阴影里的细节就会因曝光不足而无法显示出来。无论是清晨或傍晚, 由天空中相当低的直射阳光产生的造型, 对建筑摄影都很有利。这种光线产生的阴影, 不但能显出建筑物的形状, 还能表现建筑物的纹理。当天空明暗没有阴影狞在时, 建筑摄影家通常却不会去拍照, 因为他们知道, 此时拍出的照片肯定是平淡而乏味的。

阴影除了可用作为构图的—种要素外, 还有其自身的价值。有时, 只要你仔细观察, 便会在被阴影遮掩的区域中, 发现在直射阳光下不可能获得的异常微妙而往往又是美丽柔和的色彩。在明亮的阳光下拍摄的肖像, 人物皮肤的纹理和头发的质感可能显得并不美丽, 然而, 只要稍稍使被摄对象转入阴影区域, 并相应地调整曝光量, 你就会发现刺眼的东西消失了, 代之而起的是一系列微妙的、增加肖像魅力的色调。

阴影的魅力还不仅仅在于此, 更多的在于它有时候所投射出的影子赋予主体完全不同的意境。在很多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摄影师在捕捉对象时不只是为拍摄而拍摄, 在完成作品时不是简单、单纯的对主体对象的一种描述或是追求一种视觉上的审美情趣, 而是更多地去挖掘其阴影背后的故事。甚至有时带有一种讽刺性、象征性的趣味。

这个投影作品的作者Tim Noble和Sue Webster说 (假的) , 影子传奇, 《居民文明行为守则》。用一堆垃圾堆出奇怪的形状, 用灯从恰当角度投影才能看出是什么东西的, 还有很多。比如这个, Real Life is Rubbish, 其作者也是Tim Noble和Sue Webster, 摄影师就是运用生活垃圾堆的特殊造型来创作关于“两性”的阴影创作, 折射出在真实的人类生活中千奇百怪的“两性”关系。

三、阴影与设计艺术

1. 设计阴影的渊源

就象绘画和摄影一样, 在视觉设计中, 设计作品和产品中也充分的运用了阴影的元素和创作方法。图底关系, 有时也被称为正负形、反转现象或视觉双关原理, 同时也是阴与影的关系。

2. 设计阴影的运用

荷兰著名的版画大师莫里茨·柯内里斯·埃舍尔 (Maurits Cornelis Escher, 1898-1972) 在其作品中充分的运用了这一创作该原理。埃舍尔是在诠释数学理念的基础上, 多对自然形态进行图底反转的契合, 给观者营造一个不可能的世界。

在1975年为日本京王百货设计的宣传海报中, 福田就开始利用“图”“底”间的互生互存的关系来探究错视原理。作品巧妙利用黑白、正负形成男女的腿, 上下重复并置, 黑色“底”上白色的女性的腿与白色“底”上黑色男性的腿, 虚实互补, 互生互存, 创造出简洁而有趣的效果, 其手法为“正倒位图底反转”。作品中的男女腿的元素, 也成为福田海报中有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福田则是故意不明确交代图和底关系, 让图与底产生反转互融的现象, 进而产生双重意象。福田的海报还追求图形的单纯化 (这里指在具象艺术范围内, 求取相对单纯的形式与复杂的内涵间的统一;就形式而言, 是以简约的结构包含复杂材料组合的有序整体。) 来共同诠释“图”与“底”的关系:即“图”与“底”发生反转并彼此融合成一个整体, 进而产生双重的意象, 同时也赋予整个画面无限扩展的空间感。

在图底关系的运用方面, 福田不断的探索新的表现形式。例如, 1984年《UCC咖啡馆》海报, 他以搅拌咖啡的杯中漩涡正负纹理交错, 造型成众多拿着咖啡杯子的手, 并呈螺旋状重复并置, 突出咖啡这一主题图形又不失幽默情趣。我们称这种将主题图形分置并列呈现出相互回转展开的动态意味的手法, 为“放射状图底反转”。又如1986年福田繁雄作品展海报, 他将女人躯体的轮廓从中部横向分割, 并且被分割的图形做重复的平移式交错重组, 造成图底交叉汇合的错视, 我们可称之为影像的“水平交错式图底反转”。

四、小结

今天我们们所谈论的阴影视觉艺术已经跨越了太多, 结合了视频、绘画、摄影等诸多艺术领域, 同时可以链接到无穷无尽的其他新兴艺术形式之中, 更可以由多种路径进入, 这已经使视觉艺术本身发生了质的变化, 而它所提供的互动性几乎使无穷无尽的。而我仅仅希望通过视觉形象的阴影这一很小的但拥有多变的外延的视觉元素, 来隐射视觉艺术的本真, 就象诗中表露的:“真的实我, 有虚无的影子;幻想的那一方, 有臆测的影子;欣慰之時, 有忧惧的影子;欢游的我, 有悲哀的影子;光亮背后, 总有黑暗集聚……”

在我们不断追求视觉语言的各种新的形式和媒介的时候, 我们应更多的关注, 其隐藏在华丽表象下的真实的本质, 在追求本真的艺术之路上就象阴影那样, 永远多变, 但始终真实存在。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8.

[2]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6.

[3]周培德.《光:视觉语言》.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

大班艺术领域活动计划 篇8

一、定位目标——把握“表现与创造”的活动价值

《指南》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中,明确了目标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目标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指南》明确了不同年龄段幼儿“表现与创造”的发展目标。

在学习、理解年龄发展目标后,我在组织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瓶子”时,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制定了教学目标:1.学习搓、捏的技能,会简单使用辅助材料和工具。2.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3.尊重幼儿审美标准,支持幼儿自发的、有个性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二、展开形式——把握“表现与创造”的呈现方式

形形色色的瓶子本身就是一件件艺术品,无论是造型或是色彩都有独特之处,更透着各种文化的传承。我引导幼儿用感官和双手去表现自己的情感,用彩泥装饰成自己喜欢的模样,避免重技巧而忽略幼儿的自身生活经验、愿望情趣以及内心的情感体验。

1.完整呈现——借助生活经验。

借助已经完成装饰的创意瓶子,目的是培养幼儿独立捕捉色彩信息的能力。教师在幼儿观察完后,会问幼儿“你们看到了什么”“瓶子上都有什么”“你更喜欢哪个瓶子呢”等问题,引导幼儿反馈捕捉到的信息,接着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

2.部分呈现——借助半成品材料。

一般来讲,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色彩大胆、造型夸张,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超乎想象的独特形象,带有浓烈的个人色彩。想呈现出这样的效果,首先需要有创作对象“瓶子”,其次创作者会借助小工具进行彩泥压模。

三、活动策略——实现“表现和创造”的关键所在

中班创意彩泥活动“美丽的瓶子”实际上是引导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把对事物的理解和想象反馈在美丽的瓶子上,展现幼儿的纯真童心、童趣。

尽管幼儿是创作的主体,但依然离不开教师的帮助。针对瓶子的形状、颜色,教师要组织幼儿进行探讨,如“这个瓶子上面更适合什么样的图案”“用什么颜色涂更漂亮”等等。

1.借鉴经验一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泉。

《指南》中建议,“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美丽的瓶子”的创意过程,是幼儿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来对话创造,并且从中获取自我表现和表达能力的过程。幼儿不断从记忆中搜寻生活中自己对色彩的点点滴滴认知,搭建创造“美丽瓶子”的知识支架。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视觉经验和独特情感开启表现和创意活动。

环节一:观察欣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瓶子,看,这些瓶子都是做什么用的?你怎么知道的?

幼1:这是个酒瓶,上面有画。

幼2:这是个花瓶,上面有花、有鸟,还有各种线条。

幼3:这是个青花瓷瓶,我们家有一个。

幼4:这是个蜂蜜瓶。

教师:怎样让大家一看就喜欢这个瓶子?

幼儿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表达、交流,发现生活中不同事物的美。

2.探讨想象——鼓励幼儿大胆地说。

《指南》中要求幼儿大胆表现,但是“我不会”似乎经常挂在一些幼儿的嘴边,这种现象值得教师深思。为何幼儿不敢画、不敢说?原因无外乎是教师以成人的审美和所谓的技巧制约了孩子的灵动。其实,“放任”孩子们自己随意去表现,往往有惊喜出现。教师“没有要求”,反而会触动幼儿的创意空间。创意活动“美丽的瓶子”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空间,形成了对幼儿想象力的挑战。幼儿的创作过程应该是不断提升有意想象,借鉴创作的成品和生活经验以及自己对美的概念,大胆构建的过程。

环节二:探讨交流

师:怎样让大家喜欢这个瓶子?

幼1:我喜欢大海的蓝色,我想把这个蓝色的瓶子变成小鱼的家。

幼2:我想让这个瓶子变成蝴蝶的家园。

幼3:我想做个青花瓷瓶。

此时教师对于幼儿大胆的想象与表达要及时给予引导与鼓励,帮助幼儿探索制作,提高想象的能力。

3.探索制作——指导幼儿大胆地做。

对于中班幼儿捏泥,《指南》中目标是“经常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借助于瓶子进行捏泥活动给了孩子们一个新的体验,引起了幼儿兴趣。我紧紧抓住幼儿对在瓶子上进行捏泥活动的关注,引导幼儿从整体创意与细节入手,提供表现与创作的空间。

环节三:大胆创意

教师:你想做什么?先做什么?用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来做?

幼1:用瓶子当大海,用圆形做小鱼的身体。

幼2:做花园,两种不同颜色的一起捏成彩色的绳子做栅栏。

教师对于幼儿的发言要给与肯定,帮助幼儿梳理创作需要的元素,完成对瓶子的初步创意设想。同时,应按《指南》精神,倡导“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帮助”的顺应幼儿需要的指导,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充分展现个体才能。

教师的一句话或者是一个动作,往往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想法。如果教师强行打断孩子的创作,也许会给孩子传达一个错误的信号,继而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给每一个孩子自由选择活动的权利,让他们都有参加活动的渴望,在活动中成为主角。

环节四:呈现作品

教师:看,小朋友将瓶子当成了大海、花园、天空、草地,还有的将瓶子做成了家里美丽的装饰品。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做的?让我们把瓶子放到展览区一起说一说吧。

孩子们的作品各有特色,在展览区,孩子们不但关注自己的作品,还更多地关注他人的作品,展览区为幼儿提供更多欣赏、表达、交流、学习的机会。

大班艺术领域的教案 篇9

1、观察花的不同造型,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插花。

2、能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讲述插花的方法。

活动材料:

大的记录纸操作材料包10、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讲讲说说:(价值:了解四季的花朵)

提问:你们认识哪些花?(介绍自己知道花)

这张图片里的花你们认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些什么花?他们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

小结:原来花也有四季之分,每个季节我们都能看到不同的美丽花朵。

二、插花(价值:了解花的特征、进行插花)

1、过渡语:我们看一看这些花,一共有几朵花,他们分别有什么特征?

小结:这些花都有自己的特点,大小不同,颜色不同,花瓣多少不同等。

2、漂亮的花最喜欢在花瓶里,想一想,把它们放在哪个花瓶里,怎样插花你认为是最美的?要讲出你这样插的理由。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三、分享交流(价值:了解插花的方法)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插的,一共插了几朵,分别是几朵什么样的和几朵什么样的?

小结:我插了5朵花,三朵红色的,2多大的。

小结:我们可以用颜色、大小、花瓣的多少……进行插花,插花的方法可真多啊。

提问:你们认为哪一种插花的方法最好呢?为什么?

大班艺术领域活动计划 篇10

为使孩子进一步感受小丑的工作,享受表演的乐趣,我选择了一首适合于小丑表演的乐曲,通过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初步感知音乐,然后引出小丑先生,整体倾听音乐,逐段分析、熟悉音乐,通过小组与集体讨论的方式将小丑的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并对幼儿的动作进一步完善与提升,最后扮演小丑演员,享受表演的乐趣。

[活动目标]

1、了解并感谢带给我们欢笑的可爱的小丑演员。

2、欣赏音乐,并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3、享受表演的乐趣。

4、培养孩子相互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初步了解小丑的表演。

2、录音机、音乐《七个半》,小组标志

3、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入场。

2、播放小丑表演的片段,与小朋友一起讨论小丑的本领。

3、出示图谱,分析音乐,启发幼儿想象小丑的动作。

(1)看图谱完整地欣赏音乐。

(2)欣赏第一段音乐

幼儿一起讨论,模仿小丑的动作,教师对幼儿的动作进一步完善,和幼儿一起学习动作,分组表演。

(3)欣赏第二段音乐,幼儿一起分组讨论、模仿动作,教师引导幼儿动作是否与音乐和谐。

4、激发幼儿兴趣,分组进行表演

大班艺术领域活动计划 篇11

因此, 对幼儿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正确的艺术教育观是幼儿快乐创作的源泉

幼儿生来喜欢艺术, 和大人一样, 对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幼儿非常容易对生活中的各项活动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但常常带有各种感情色彩, 这时教师不要实施灌输式, 也不要一味地强调技能的训练。使幼儿随意想想, 任意画画, 幼儿通过自觉的表现, 充分发挥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 大胆流露自己的生活情感。这时幼儿不拘一格的新奇创意在生活中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教师不要随意打断幼儿的思维, 注重幼儿创作的连续性。幼儿的现实生活与遐想是一体的, 极不容易划分, 在艺术活动时, 幼儿会很快地建构想象的虚幻的世界。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这也需要我们教师善于反思, 拥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

二、科学的教育评价促进不同层次幼儿能力的提高

在艺术教学过程中, 不难发现幼儿在各方面的能力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 作为教师, 如果用横向标准来衡量, 就会出现“能力强”和“能力差”的幼儿, 很难做到不失公正的因材施教行为。因此, 要对幼儿进行科学的评价, 首先必须善于观察、积极引导, 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兴趣情绪、行为需要等, 提供不同的动手操作材料, 根据不同的绘画要求, 使幼儿在各项能力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次, 教师要运用鼓励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纵向的比较。当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时, 我们教师的一个微笑, 一次轻轻的抚摸或许就是对他最大的鼓舞, 给幼儿一种“我能行, 一定行”的心理暗示, 使他们在自信中完成艺术目标, 提高自身水平。

另外, 教师适时适度地在技能、技巧方面的引导, 使教师变成了幼儿艺术活动的支持者和合作者。当幼儿完成艺术作品时, 教师又成为欣赏者和分享者。通过教师的主动参与, 不仅调动了幼儿极大的兴趣, 而且使他们有强烈的成就感与满足感。让每一个幼儿都有机会进入“能力强”的行列。

三、创设艺术环境, 形成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纲要中要求“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在以往的艺术教育过程中, 我们一味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 与生活严重脱节, 即使在幼儿园搞各项教育活动的时候, 也充其量是乱拼乱凑而成, 不是真正的整合。

1. 要通过多种途径, 将艺术教育和各领域教育相互渗透。

如, 在进行《我用画笔画家乡》这一活动时, 除了让幼儿通过不同颜色、线条展示家乡之美的同时, 还可以融入社会了解家乡的美景、人文, 融入语言创编儿歌等等。

2. 打造艺术气氛, 加强生活中的艺术培养。

艺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幼儿的生活环境就是一种“隐形语言”, 各种节日欢歌笑语、无比欢畅, 此时重在我们善于引导幼儿留意美、欣赏美, 抓住各种教育契机来进行艺术教育。

3. 区域活动, 留下永久的艺术气息。

在活动室内外, 大到墙饰布置, 小到区角活动, 幼儿参与的作品无处不在。比如泥工区、剪纸区、音乐区等等, 通过成品摆放、观察记录、照片留影、多媒体摄像等, 展示着幼儿在主动参与创造设计后, 留下的发展足迹, 潜移默化地给幼儿带来永久的艺术感受和审美愉悦。

四、为幼儿提供不同环境下展示自我、欣赏同伴机会

艺术教育是以幼儿教育为基础, 注重幼儿的生活体验, 充分体现艺术教育的各项功能, 使幼儿健康地成长。教师是艺术实践活动的实施者和引导者, 其多才多艺的艺术表现能力, 可以展现艺术的生动形象性和具体可感性, 并与幼儿的内心融合。因此, 幼儿艺术实践活动一定要改变以往那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使幼儿成为学习中真正的主人。

给幼儿提供方便, 使幼儿在生活学习过程中, 通过展现自我、体验生活, 加强其审美能力。并且, 要鼓励幼儿多欣赏同伴的作品, 为幼儿创造情景, 使他们相互交流, 相互合作, 共同提高个人素养。

上一篇:汽车学习心得下一篇:关于雨的诗句——《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