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班艺术绘画

2024-05-27

幼儿大班艺术绘画(通用12篇)

幼儿大班艺术绘画 篇1

活动目标:

1、设置海底世界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手摆鱼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做游戏“我是一条鱼”,体验创作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用上一节课剪刻的鱼形,并剪贴一些海底生物、植物装饰教室。

2、课前把美术室布置成海底世界的情境,让孩子被情境所感染,激发表现欲望。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我是一条鱼》,学生听着音乐进教室,分四组坐好。

1、语言导入新课。

师:欢迎各位小朋友来到我们的海洋世界1

2、播放海底世界录像带,欣赏海底世界里各式各样的鱼儿。

师:海底世界是个美丽的家,鱼儿在这里自由自在地邀游,快乐极了!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变成一条鱼遨游在我们教室里的这个海底世界呢?

3、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鱼?各小组发表意见后,大家评一评谁的想法妙。

4、出示手摆鱼:(套上手表演)我是一条美人鱼,游啊游到你们身边来,小朋友,快快跟我到海洋世界里来玩吧!孩子们这时热情高涨,巴不得马上把手摆鱼制作出来。

5、想一想,说一说,手摆鱼是如何做成的?

二、教师讲解制作方法:(示范制作过程)

1、剪出两张一样大小的鱼形,注意鱼形比手掌大一些。(想一想为什么?)

2、把鱼形四周粘合起来,注意留出鱼尾部分。

3、给鱼装饰图案。

三、幼儿制作手摆鱼:

播放海底世界录像,幼儿进行手摆鱼制作。(强调黑板是海洋的入口处,漂亮的鱼儿可顺利进入海洋,不够漂亮的老师将会请他再回去打扮打扮)

四、游戏:

1、手摆鱼邀游大海比赛,请四名先制作好手摆鱼的学生,把鱼套在手上,到大海里来一试身手,比—比谁的鱼儿长得美,谁的鱼儿游得好看,谁的鱼儿游得快。

2、邀游大海训练,请小朋友把制作好的手摆鱼套在手上,排好队,跟着老师这条美人鱼在浅海区里学游水,强调游时尽量模仿鱼儿的各种动态。

3、邀游大海:让学生在教室里自由邀游。强调注意纪律,在大海里邀游时应注意灵活应变,避免与其他鱼儿相撞。

五、总结教学;祝愿小朋友在知识的海洋里也能畅快地邀游!

最后请小朋友收拾好学习工具和废纸,不要留下任何垃圾,给我们的海洋世界留下美好的印象,游出教室,游到更广阔的海洋里去探索。

幼儿大班艺术绘画 篇2

一、提供恰到好处的范画

在每次的活动前, 我都会提供范画, 所谓范画, 即可以作为参考示范, 而不是照抄的画, 但提供怎样的范画直接影响美术活动效果。

(一) 提供合理构图配色的范画。

通过这一年多美术活动中的范画, 我一步步得到提高, 从最开始的不知道如何构图色彩搭配等, 反复画一张画, 直到画好, 经常在教学过程中会有新的发现。 例如《新鲜的水果》, 如果这个苹果放在这和这个菠萝一起遮挡会更好, 颜色又漂亮。大班的画很多都要进行遮挡练习, 通过大班一年的活动, 他们便会很好地掌握这个技法, 使画面更加灵活生动。

(二) 提供多幅范画。

很多时候因为只提供了一副范画就需要费更多口舌, 为幼儿提供更多想象空间, 交代不清。 如一次大班美术活动《好心的长颈鹿》中, 好心的长颈鹿的长长的脖子帮助了许多小动物, 一会变成桥帮助动物们过河, 一会变成滑滑梯, 一会变成大吊车把动物朋友送上树上吃苹果, 最后变成了旅游车, 载着他们回家了。 这个故事是温馨且多变的, 但如果只提供其中一个场景, 那么其他几个场景孩子们仅凭我的口述是不能完全理解的。 所以通过四张不同构图和内容的范画, 幼儿既能完整了解故事, 又能根据各自水平选择喜欢和适合自己的范画, 这样一个故事有多种角度和配色, 孩子作画的兴趣会更浓厚。

(三) 提供灵活可动的画中主角。

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需要幼儿自主创造画中主角的各种姿态, 特别是人物, 孩子们在以前经常只会画各种站得笔直的人物, 为了更好地抓住主角的动态, 我时常会借助扣子制作灵活可动的主角。 如在《蜡笔王国旅行记》中, 需要孩子们构造一些造型各异的蜡笔小人, 于是我就请孩子们自己动手拨弄造型再摆一下这个造型, 通过这样的动手观察与模仿, 再进行创作, 孩子们便能很快学会这个动态造型, 下次也能套用到人物造型上。

二、良好的即兴示范

(一) 教师的即兴示范。

幼儿画画前离不开教师提问, 在开放式提问和讨论中, 可以生成各种各样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情况, 这就要求老师具有灵活机智的随机应变能力, 恰到好处地进行示范。 有些示范是可供参考的, 有些示范是增强直觉体验的, 有些示范只是增添气氛。

如在《美丽的孔雀》这一活动中, 孩子们通过观察孔雀身体由各种形状组成并和我一起用手比划, 接着通过观察范画中美丽的孔雀穿上了各种不同图案、线条、颜色的漂亮衣服, 引导幼儿思考你想给孔雀穿上什么图案的衣服, 一个幼儿说我想给它穿上有爱心图案的衣服, 我就给添画上去。 通过这样一来一回的交流示范, 孩子明白今天的活动主要是以自己的想法给孔雀穿上自己设计的漂亮衣服。 在示范中, 我还让孩子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案都是按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的, 且在这时候就进行涂色的强调, 让这件衣服更漂亮。

(二) 幼儿的即兴示范。

在示范的时候, 通常第一遍是我画, 第二遍幼儿说我来画, 第三遍请说出自己想法的幼儿试试画一画, 一般我会请平时较有想法的且画画水平中档的孩子试试。 为什么要这样呢?一是能够通过中层水平纵观全班幼儿的水平, 二来如果这个孩子想法不错且示范得还好, 只要稍加描绘便能够让大部分孩子理解, 但如果示范得不是太好, 便再请一个幼儿示范, 再次进行巩固。 通过这种我的示范加上孩子们的示范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的指导

在绘画活动中, 教师指导极为重要, 可以说即使有很好的范画没有因材施教的指导也是无用的。 在指导幼儿作画时, 教师应为不同状态及绘画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指导策略。

(一) 用激励的语言鼓励消极的幼儿大胆作画, 激发其绘画的兴趣。

很多孩子在我说完要求之后立即开始动笔, 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到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而有的孩子拿到纸就开始发呆不想画或不会画, 或画了一点点便不知如何继续。

就像有一次在《我们爱鸽子》活动中, 琨琨一开始画就说:“老师, 我不会画。 ”这是他时常说的话, 他还会说:“我遇到了很多困难, 但当我解决了一个困难之后, 又来了一个困难。 ”他说话很风趣也很诚实, 我就问:“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这个鸽子第一个头要画在哪? 要画五个, 我就不知道画在哪了? ”“你说的第一个是鸽子妈妈吧, 你看鸽子妈妈在孩子们的最哪里? ”“在最中间。 ”“对了, 孩子们都很爱鸽子妈妈, 都要围绕着她, 为了表现这只是妈妈, 所以这一个鸽子稍微要画得怎样一些? ”“大一些。 ”“哦, 那你先用手在纸上大概画一画妈妈需要多大位置。 ”等他“画”好了之后, 我就说“恩, 我看到了, 这个鸽子妈妈一眼就看出来了, 比较大, 而且在中间, 等着孩子们来围着她。 那你快把妈妈画出来, 爱她的孩子们就可以飞过来了。 ”说完他就“哦”的开始画了, 绕了一圈回来, 他已经把鸽子妈妈和鸽子宝宝都画上了。

班上还会有这样的孩子, 画到一半的时候就说:“老师我要换张纸。 ”我去一看, 其实画得还可以, 也许是那一点点的记号笔墨迹, 让他想换张纸, 看来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所以我就说:“你的鸽子很美丽啊, 你想换纸的原因是在这吗? ”他点点头。 “你只是不小心涂出来了一点点, 你看你的鸽子宝宝和妈妈很相爱啊, 才不会因为这一点点的墨迹影响感情呢, 你接下来画小心一点就可以了, 你可以待会涂背景的时候, 把它盖掉, 继续画吧。 ”我这么一说, 他就坚定地继续画下去了。

(二) 启发思维局限的幼儿跳出思维定势的框框, 深化主题。

幼儿作画时常出现思维定势, 教师要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拓展思路, 帮助其深化主题。

例如在画《大象》的时候, 妍妍画了一只小象和几棵小树, 我就问这么大的森林里只有小树和小象, 多孤单啊, 如果有一只大象妈妈来照顾她就更好了, 来的话这些小树应该不够吃了。 这样一说了之后, 她立即在旁边画了一个大象, 还添画了一些大树, 最后我看她还画了一条小溪。

我时常在他们画的时候观察所有人的画, 如果发现大致有一些雷同的问题, 我便会提醒她们。 例如在画《背太阳》的时候, 有的幼儿就跟着我用大树和房子背太阳, 有的幼儿用汽车、铅笔等, 这些都是孩子们之前说到的, 其实是希望孩子们自己想象创造的。 后来我发现一个孩子用了海浪把太阳背起来了, 也许是她去过海边看到过, 有了这个经验, 我就说:“有的孩子用海浪把太阳背起来了, 想法很独特, 还有什么可以背起来呢? ”不一会, 我就看到有孩子用山、船等将太阳背起来了。 通过这样的提示, 孩子们有更多的参考和想象空间。

(三) 建立时间观念, 指导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画。

很多时候, 往往因为时间关系, 我就请孩子们收起来, 要进行下一个活动, 而有很多孩子还没画完迟迟不肯收。 这当中存在一开始构图慢还有画画的时候讲话的情况。 所以我在每次画画前都会让幼儿一起看时钟, 如时针指2, 待会指到7的时候一定要结束收起来, 刚开始还不能完全达到, 慢慢地孩子们的速度就提上来了, 当然也是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基础上的, 因为他们也不想把中午散步的时间用来画画, 在画的时候他们便认真专注, 珍惜时间。

四、多形式评价幼儿

在评价幼儿作品的时候, 让幼儿观察全班幼儿的绘画成果, 感受自己的与众不同, 对自己的画产生信心, 并发现学习其他幼儿好的地方。 评价时可以是教师有针对性地评价, 也可以是幼儿进行互评。

(一) 教师的评价。

在评价时, 教师应多一些赞许, 少一些指责, 让幼儿在我们亲切的言语中逐渐自信。

例如在《蜘蛛织网》活动中, 珩珩一直是班级里画画最好的, 所以这次他也不例外地把这个蜘蛛网织得很好, 我对其进行了夸奖, 并称赞其他孩子中也有些织得很好的。 看到禾禾的画, 大家都有些“嘲笑”的意味, 可是在我看来, 这个一直生病缺席的禾禾这次却画得很好了, 我就对大家说:“你们看, 他这个蜘蛛网虽然乱了点, 但非常大, 而且最后坚持织完了, 就像故事里的小蜘蛛一样, 第一次它也织得不好, 通过妈妈的鼓励, 第三次才成功呢, 禾禾才第一次织呢, 多织几次便会好多了, 对吧? ”我看见禾禾赞同地在点头, 下面的孩子也说:“对呀对呀。 ”通过这样的一个评价活动, 孩子们既知道了这次绘画的重点, 又对全班和自己的画有了一个整体认识, 找到自信。

(二) 幼儿的评价

幼儿的评价不同于老师的眼光, 且有多种形式。 他们的画被挂在墙上展示, 所以天天来回走都能看到, 孩子们很希望自己的画能被肯定。 所以有时, 我会给每个幼儿发两颗五角星, 然后请他们贴在自己认为最漂亮的画下面, 通过这样的参与, 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评价的兴趣, 享受参与评价的乐趣, 促使幼儿主动观察, 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五、回家再次进行创作

孩子们在每次绘画活动之后, 我都会将成果发到班级博客上和爸妈分享, 且会标注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 这也是应了家长的要求, 他们想看看孩子们到底怎么画出这些美丽的图画, 且在家能培养他们绘画的兴趣。 所以每次活动之后, 我都留给孩子一个问题,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画, 你会进行怎么样的改编再次创作呢? 就像《好心的长颈鹿》, 孩子们在课堂上也只画了一种场景, 完全可以回家的时候再尝试画画其他场景。而家长朋友们也时常在网上和我交流今天在家里画得怎样,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之类的, 通过这样一个活动, 家长不仅真实了解到幼儿园学习的内容, 而且在家培养幼儿的兴趣, 一举两得。

总之, 通过范画、示范、指导、评价、再创作五个环节, 很好地把握这个度, 在孩子临摹好且掌握一定技法的情况下, 再进行丰富的创造和想象。 希望在今后的教育中, 让他们在绘画的这块空地上, 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 愿美术活动能成为每个幼儿开启智慧的金钥匙。

摘要:本文通过范画、示范、指导、评价、再创作五个环节, 阐述了如何在大班幼儿临摹好且掌握一定技法的情况下, 进行丰富的创造和想象, 提高艺术创作能力。

关键词:大班幼儿,绘画活动,指导

参考文献

大班幼儿绘画写生活动探析 篇3

[关键词]幼儿园;绘画;写生

一、幼儿写生概述

幼儿写生是引导幼儿将立体的物体通过观察与描绘过渡到平面纸上的活动,但它不同于成人写生,不受透视学的约束,只是让幼儿把自己对物体空间位置的认识大胆地表现出来,因而幼儿写生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幼儿画实物的美术活动。

二、写生教学与幼儿发展的关系

(一)写生教学可以促进幼儿情感培养。人物写生是幼儿写生画教学的重要内容。人物是有情感的,孩子们在画人物时能获得一种感情上的交流,例如,在画妈妈时,线条会显得十分亲切和温柔;画爸爸时,笔调又会变得刚强和粗旷;画小朋友时,又显得十分轻松和随便。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在画写生画时往往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想象,使他们在写生画中往往无意识地强调了直觉感受和情绪表达,这种自由作画的过程有利于培养积极、良好的情绪情感。

(二)写生教学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首先,写生画教学可以促进幼儿注意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写生画教学对培养幼儿注意力效果显著。其次,写生画教学可以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觉是联系大脑与客观现实的通道,该系统的灵敏与完善可以使人获得大量可靠的信息。作为绘画形式之一的写生,对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效果尤其明显。

(三)写生教学有利于幼儿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又称“美育”,美育既是全面发展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众所周知,要画好写生画,幼儿必须学会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中、自然中的一切,而在观察中儿童会获得某种美感和体验。例如通过对树林、草地等的写生,使幼儿亲近了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使幼儿在绘画的同时感受到自然美与生活美,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了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与能力,从而收到审美教育之功效。

三、大班幼儿写生绘画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依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适宜的写生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当下感兴趣的事物,并把它作为写生的内容。例如在雨季,幼儿园旁边的树叶常常被风雨打落下來,幼儿捡到一片树叶,非常兴奋,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这个叶子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叶子上纵横交错的线条是什么?”鼓励幼儿把叶子放在桌上,观察后画下来。

(二)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中筛选写生对象。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中筛选写生对象,能让幼儿抓住对象的主要特征进行描绘,能更快地让幼儿消除焦躁情绪,进入写生状态。例如,幼儿平时玩的玩具、日常用的书包、笔盒等学习用品,都是幼儿最熟悉的对象,都可以用来写生。家庭中的桌椅、电视、花瓶等,都是幼儿每天看到用到的,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幼儿最熟悉的亲人,也都可以当作幼儿写生画的对象。

(三)科学引导,增强幼儿写生的信心和能力。《纲要》指出,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在写生过程中,每个幼儿的创作都具有个性,因此教师的指导方法不能是单一的,还要重视以激励增强幼儿写生创作的信心。

1.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指导原则。在活动开始时,幼儿而对户外广阔的空间,往往不知从何下笔,这时,教师应该指导幼儿选择一些相对简单的建筑细节,如亭子上翘起的飞檐、梁上的吉祥图案等,尝试进行写生小练习。然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直到幼儿能自己发现一些有意思的或是有兴趣的对象进行写生。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表现。一是启发幼儿选择运用多种绘画工具材料进行创作,一般情况下,幼儿写生时只有碳精条或记号笔可以选择。例如,在“幼儿园的房子”写生中,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通过泥工、撕纸、水墨、线描等方式来描绘幼儿园的房子,大大激发了幼儿写生的兴趣,巩固和拓展了他们的绘画经验,从而获得更多层次的美感和愉悦。二是让幼儿从自身的观察和感受出发进行创作,不要简单地模仿别人。每个写生者所处的位置不同,所观察到的也不同。教师要让幼儿明白不要为了追求画得像、画得全,而改变写生对象的基木特点。

(四)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与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大班幼儿受到自身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看世界,他们认识的世界是平面的,缺少立体的感受能力。写生活动中多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感受,不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要求幼儿,不以“画得像与不像”、“线条直还是不直’“比例是不是协调”作为评判幼儿写生画的好坏。以欣赏的眼光和赞美的语气来评价幼儿的绘画,只要敢于下笔,认真观察、提炼写生形象并描绘出来,就值得肯定。

四、结语

教幼儿画写生画, 能促使幼儿比较有意地去观察和描绘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种种事物,学会在艺术创作中大胆重组观察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断呈现新的创作风格,使得幼儿多种能力也得到提升。因此,幼儿教师应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使用有效的指导策略,才能促进幼儿写生乃至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高宇燕.儿童写生之乐的发现与引导[J].大众文艺,2011年第14期.

[2]陈翀.儿童画,独特的心灵之旅——儿童绘画心理浅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S3期.

[3]刘琛.谈儿童写实期的绘画[J].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第04期.

[4]刘荪.中班美术活动:仙人球写生[J].福建教育,2013年37期.

[5]谢晨.浅谈儿童美术启蒙教育[J].当代小书画家,2002年第05期.

幼儿园大班绘画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名称:美丽的服装

二、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装饰衣服花纹的活动,能用点、线、面设计衣服花纹,体验创作的喜悦。

2.感知服装花纹的多样性和对称美。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穿自己最漂亮的衣服;视频仪,电视机等。

2.幼儿创作材料:铅笔若干,画好衣服的纸、彩色复印纸人手一份。

四、活动过程

1.观察服装,引发兴趣。

师:你的衣服有个秘密,你知道吗?你的衣服是什么样的?

2.感知服装花纹的多样性和对称美。

(1)幼儿观察各自服装的花纹,并且相互比一比,说一说各自的服装花纹有什么不一样。

(2)请几位幼儿说说自己的服装花纹是什么样的,有些什么图案?(通过视频仪展示)

(3)让幼儿仔细看看自己两个服装的花纹,讲讲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感知服装花纹的对称美。

3.设计服装花纹。

(1)引导幼儿讨论:(计划方案 )用什么方法画能让服装的花纹对称。

(2)提示:将画有服装的纸对折,中间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彩色复印纸,用铅笔进行创作,就会出现花纹对称的美丽的服装了。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作。

4.展示、欣赏作品。

(1)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服装花纹?

(2)请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服装花纹,老师对每一幅作品都给予肯定。

5.布置活动室。

将服装花纹涂上好看的颜色,并沿边线剪下,布置在活动室里。

五、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后找爸爸妈妈服装的秘密。

2.在区域活动中开展“为爸爸妈妈设计服装花纹”的活动。

在活动一开始,以观察服装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因为衣服是每个孩子平时最熟悉的物品了,但是也许他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服装,因此,一个简单的问题,往往能引起他们的探索兴趣,在让幼儿感知服装花纹的多样性和对称性,通过这一环节能够发挥师幼互动的作用,第一让幼儿自主地去和同伴交流,感知服装花纹的多样性。第二丰富服装花纹的感知经验,知道服装花纹有曲线、直线、圆形、点等,另一方面老师能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将点、线、面有机结合构成美丽的图案,整个活动活而不乱,引导幼儿从色彩图案中感知了美,创造了美。

幼儿园关于大班美术绘画教案 篇5

1、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图形和线条装饰向日葵,体会不同线条带来的不同视觉感。

2、通过对线条装饰画观察、体验、感受,从而进一步认识线描装饰画。

活动准备:

油画向日葵、向日葵盆栽、线描装饰画、白纸、黑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认识向日葵,了解向日葵的组成部分师:瞧~今天每一小组的桌上都放了一盆什么植物呢?

幼:向日葵师:仔细的看看,谁来说说向日葵都有哪几部分组成?

幼:茎、叶子、花萼、花瓣、花盘师:小朋友真能干,能说出向日葵所有的组成部分。再看看不同角度看过去向日葵的形状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幼:不一样,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椭圆形的。

(让幼儿直观的观赏向日葵的植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真实的去发现向日葵的组成部分。引起幼儿对向日葵的兴趣。)

2、出示油画《向日葵》

师:有位美术大师画了这幅《向日葵》,谁知道他用了哪种绘画手法?

幼:这是油画。

(观赏油画,是让幼儿的意识从真实的实物转换为抽象的画面。选择幼儿所知的油画绘画手法的向日葵作品为后面的线描装饰画的向日葵做铺垫。)

二、欣赏线描装饰画

1、教师出示线描装饰画师:今天老师带来另外一种画,线描装饰画,我们来看看。

(提出线描装饰画,幼儿很好奇什么是线描装饰画,在这种好奇心之下,促使幼儿认真的去欣赏教师带来的线描装饰画。)

2、对比油画与线描装饰画,感知线描装饰画师:这两张画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它们的图形不一样。”“它们的颜色不一样,油画有颜色,线描装饰画只有黑色和白色。”(同时出示油画与线描装饰画,让幼儿的视觉直接感受到两种不同绘画手法下,画给我们视觉带来的不同的视觉震撼。首先从色彩上去感知线描装饰画。孩子们在两幅图的对比下,发现线描装饰画只有黑白两种色彩,而油画则是色彩丰富。)

3、赏析线描装饰画

师:看看这张线描装饰画,你能找到哪些线条和图形?

幼:有直线、波浪线、锯齿线、花、圆形……

师:小朋友,观察很仔细,找出了这么多的线条和图形!谁再仔细点,看看线条和图形有什么变化?

幼:有的线条越来越细;有的花涂成了黑色,有的没有涂成黑色;……

师:这些变化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幼:一边感觉颜色深点,一边浅一些。

(在感知线描装饰画的色彩之后,具体到画的细节上去分析线描装饰画。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线描装饰画中丰富的线条和图形,感知为什么有的地方给人的感觉颜色较深,有的地方颜色较浅。幼儿单独面对线描装饰画的时候你一句我一句,各抒己见。脑海中加深对线描装饰画的感知和认识。)

4、幼儿尝试变换线条和图形感知颜色深浅在线描装饰画中的变现方式。

师:小朋友自己试一试,看看线条和图形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在一起有什么新的效果?

幼:这是我画的小格子;我画了我喜欢的爱心幼儿我还涂了颜色……

师:大家用不同的组合方式,来表现了深色区和浅色区。那我们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我们的向日葵中去。

(孩子们在分析完线描装饰画后,都跃跃欲试有想去创作的激情,让孩子们尝试用自己的线条和图形组合,从实际的操作上去感知线条图形组合下产生的奇妙变化。再一次的激发幼儿的创作激情,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幼儿发挥想想,用自己的画笔去感受深浅变化。)

三、提出作画要求。

1、构图时要大胆、流畅,向日葵的花盘画得圆又大。(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画出不同的花瓣)

2、进行装饰时注意运用多种图形和线条进行装饰,注意观察装饰后画面的变化。

3、绘画时注意画面的布局和整洁。

(提出作画的要求,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指出绘画的要点。)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视幼儿作画,个别指导鼓励有创意的幼儿。

(若有画面线条单一,线条图形组合经验较少的幼儿给予一定引导。

师:试一试不同方向和不同粗细的线条装饰出来的效果。)

五、作品展示,总结,评价。

1、作品展示,互相评价作品。

师:我们选出了几幅画的较好的作品,谁来说说看你觉得它好在哪里?幼:我觉得这幅画画的好!它用了很多图形来装饰;(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它的花有大有小;它的线条慢慢变细。……

总结:是的,这些画里有横着的,有竖着的线条,同样是线条但不同的方向给人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些画不仅运用了我们经常看见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还运用了花的形状,糖果的形状等等。有的地方线条很密,让我们感觉这块的颜色比较深;有的地方线条稀疏,给人颜色较浅的感觉。在线描装饰画中我们常常疏密来表现颜色的深浅。

(通过作品的欣赏,幼儿有了自己成熟的欣赏能力,他们能对比作品,并说出他们喜欢的理由,我们根据孩子所说的对知识点进行提炼,孩子们此时的感受更深。)

2、再次认识线描装饰画。

师:小朋友在刚才的绘画过程中觉得和大家以往画的色彩画有什么区别?

幼:这次没使用油画棒。只用了黑笔;我们是用线条和图形装饰的。

总结:小朋友发现了很多线描装饰画的特点,其实线描装饰画是以单线条来装饰所描写的物体。

(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创作,直接的感受到了线描装饰画带来的视觉震撼。通过尝试后,再具体线描装饰画的含义。幼儿自己在无意中找出的定义,教师简单的一总结,比直接给出的定义,孩子们这样更能让真正的认识什么是线描装饰画。)

幼儿大班艺术绘画 篇6

幼儿园大班绘画教案:奇特的人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分解及重组原理,大胆地把人体器官打散并重新组合成各种奇特的人。

2、会灵活运用涂黑、留白来处理主体与背景。

3、能大胆想象、创作,为自己独特的创造而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1、千手观音及二郎神的泥像。

2、大量解析组合的作品。

3、铜版纸、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

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那些奇特的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二、图形刺激:

1、引导幼儿欣赏千手观音及二郎神的泥像,初步感知解析组合的奇特。

师:1)四川有座峨眉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观音,观音身后有许许多多的手,叫千手观音。

2)宝联灯中的三眼二郎神。

2、展示几幅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并理解解析组合的含义。

3、教师示范:

移动人体的五官、四肢,可以把眼睛画在手心里、让脚长在头顶上等。

三、创造表现:

1、引导幼儿想象一个奇异的人,任意装配五官、四肢。

2、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教师及时发现幼儿的创意并给与表扬、鼓励。

3、提醒幼儿利用涂黑、留白的手法来处理主体及背景。

重点指导幼儿主体加黑的方法。

四、作品赏评:

展示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幼儿大班艺术绘画 篇7

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包括了两层含义:“组织者”和“先行”。他认为, 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 是教师利用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的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 并在包容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符合认知同化理论的要求, 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而对新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它被称为组织者。这种组织者通常是在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用语言文字表述或用适当媒体呈现, 目的是通过它们帮助学习者确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所以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二大班幼儿创意绘画中“先行组织者”的界定和表现

笔者认为, 大班幼儿创意绘画中“先行组织者”即把这一理论运用到幼儿创意绘画领域中, 这一“组织者”不仅可以是简单的语言文字或者是媒体呈现, 也可以包含事先作为铺垫的现实场景中的实践体验, 也就是事先获得的一些生活经验。

先行组织者在活动中可表现为: (1) 呈现“先行组织者”, 即阐明教学目标呈现组织者唤起学习者对有关知识和经验的意识。如以指导幼儿绘画向日葵为例:“今天我们要来画一幅关于向日葵的画, 现在老师要带领大家去种植园观察向日葵, 去看一看、认一认、摸一摸美丽的向日葵。” (2) 呈现学习材料或学习任务, 即分层次地呈现学习材料, 教师举例, 幼儿提问。揭示学习材料的逻辑顺序。通过有层次的提问使幼儿对向日葵的了解越来越清晰。如向日葵花是什么颜色的?整个植物有哪些部分?分别长得怎么样?它是怎么往上长的?向日葵茎的表面看上去怎么样, 摸一摸后又感觉怎么样, 花盘是什么样的?里面有什么? (3) 增强认知结构的组织, 促使结构层次的综合贯通, 进一步探究概念。可再次呈现观察时的照片, 请幼儿讲述向日葵的各部分特点, 并引导幼儿讲述可以有些什么方式表现向日葵的花盘, 引导幼儿找寻画面视角。

三大班幼儿创意绘画中的“先行组织者”策略

1. 实物写生准备“先行组织者”

创意画作为一种开发幼儿思维, 培养幼儿大胆想象的绘画方式, 需要一种真实的体验, 掌握一种展现物体的技能, 写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在指导幼儿开展创意画前开展写生活动准备的“先行组织者”, 可帮助幼儿对所要描绘的物体有感性的认识。

教师可提供实物观察, 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并提供不同造型的视频。让幼儿有一种真实的体验, 将绘画物体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组织幼儿画葫芦, 在绘画前先指出活动目的, 并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中的种植地中的葫芦, 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葫芦的叶子、茎蔓、葫芦藤以及葫芦, 幼儿边观察、边讨论, 然后经过教师帮助孩子们进行梳理, 启发并且提高孩子们的绘画兴趣。

2. 生活体验“先行组织者”

将“先行组织者”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 如在大班孩子中开展“游乐场之旅”创意绘画活动, A班教师通过让家长配合带孩子亲临游乐场, 说一说游乐场中有些什么娱乐设施, 看一看游戏中的人物特点, 包括表情、动作等, 玩一玩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 让幼儿充分感受在游乐场游玩的愉悦情绪, 并将孩子在游戏中的情境拍摄成照片带回幼儿园分享, 通过这一活动大大丰富了孩子们头脑中的游乐场的形象, 形成了一种比较直观的概念。同时, 在幼儿园的区域中有意投放有关的材料, 通过一系列围绕“游乐场”的活动, 逐步加深孩子对游乐场的印象, 启发他们的想象空间, 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3. 趣味引导“先行组织者”

在创意绘画活动前, 开展趣味性的活动, 为幼儿的创作添加创意成分, 从而产生新的更具生命力的形象, 即“先行组织者”趣味化。如开展“美味的糖果”创意画活动, 活动前, 教师给每位幼儿提供一粒小小的糖果, 让幼儿一边感受糖果的甜美, 一边想象美味的糖果可以如何来表现?通过语言和糖果甜美的巧妙融合, 很快将孩子们带入梦幻王国, 孩子们语言表述的积极性很高,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象, 老师请幼儿边讲述边表演, 并及时用相机拍摄, 在多媒体中展现出来, 这一有趣形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 教师及时引导孩子将这些创作灵感表现在纸上, 孩子们的创意由此打开了, 由于有了感性的认识, 创作这样的画也就不难了。

4. 故事引导“先行组织者”

创意绘画中, 故事题材的绘画方式能够很好地启发幼儿想象, 故事引导“先行组织者”首先利用活动前讲述故事, 能够使幼儿将故事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 讲述完故事请幼儿讨论, 故事中可以把哪些场景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幼儿讲述的同时, 进行动作表演, 请大家观察动作要领, 并比较不同动作的差别, 最后稍作示范主要角色的表现技法。经过这几个步骤之后, 幼儿对角色动作场景等就在脑中有了轮廓, 画起来就比较方便。

四结束语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先行组织者”教育模式是一种充分显示教师的创意造境能力, 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幼儿在教师诱导下以发现及解决问题, 并以发展幼儿视觉感受能力、形象识别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发掘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所以需要教师在活动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并不断地摸索“先行组织者”的设计。

摘要:在幼儿创意画中, 采用“先行组织者”的方法进行教学, 以探讨“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在幼儿创意画中的应用效应, 归纳出这种教学技术在幼儿创意绘画的操作要领, 并提出相关策略, 为提高幼儿绘画能力奠定基础。

浅谈培养大班幼儿创意绘画的能力 篇8

相对其它专业来说,绘画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幼儿的小手里拿着七彩画笔,在纸上随心所欲地涂出自己喜欢的画面,让脑海里幻想的一切,通过自己的小手变成看得见摸得到的现实,孩子会感到多么地美妙和开心!但是,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在心理活动方面尚且不够稳定,并且对绘画的兴致又比较短暂和随意,需要老师们的引导和培养,那么,如何去提高幼儿园大班孩子的绘画能力呢?

一、幼儿绘画能力培养的目的

在幼儿咿呀学语时,能用简单的字词去表达自己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引导孩子们进行绘画了。孩子们在刚刚接触绘画时,并不是希望他们能够画出多么优秀的作品,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才是基本出发点。最大的目的是通过培养,使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得到提升,从而能挖掘出对美学的感受和表现力。大班幼儿学习绘画,是要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得以发挥,能够通过色彩斑斓的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幼儿绘画能力培养的原则

(1)遵循由静到动、由近到远、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局部到整体,从整体到局部。

(2)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具体形象用语言加以描述,加深印象,整理和忽略所要表达的部分,分清主次,为下一步的实践活动奠定基础。如在画自画像时,通过照镜子让幼儿说出自己的体貌特征:脸是长圆型的,眼睛是双眼皮,有一对对称的眉毛,笑脸上还有两个酒窝。

(3)进行语言描述时教师要提示幼儿对这些物象的特征描述清楚,鼓励幼儿做到“观察好,就能画的好”,让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大胆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逐步培养幼儿自信心和自我表现的欲望。

三、培养幼儿园大班幼儿绘画能力的措施

1.引导幼儿关心周围事物,促进孩子们的艺术迁移

让孩子们拥有丰富的感知经验方为开展艺术创造的首要条件,见多识广方可让创造力在综合表象得施展,方能进行想象。老师们要带幼儿多去看多去听,多多感受,不断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学生们方可在创作时构思出别人想象不到的,画别人所未画,做别人之未做的。

在我们平常的家庭生活中应多多带孩子贴近大自然,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平凡无比的东西,在孩子们的眼中可能是很亲近的朋友。

2.提供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引起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大班孩子对不熟悉的事物具备着强烈的好奇心,变化多样的绘画工具和色彩艳丽的材料能够促进操作兴趣,使孩子们自发的开展。在绘画时,使用的绘画器材也非常多样化,比如有水彩笔、有七彩粉笔、油画棒、蜡笔、沙画,甚至有最近兴起的抠图彩画等等,可供老师们选择使用,提供给孩子们。但并不是代表要把以上各种各样的用具都摆放在一起一同使用,因为这样容易让孩子们不知从何下手,挑花了眼。老师们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变化和性格,来选择所需的绘画用具,加大孩子们进行绘画活动的兴趣和能力。比方说,“我们的彩虹”活动,可以帮孩子们练习调颜色。我给孩子们准备好了水粉材料,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把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当他们发现通过自己小手的调配,原本单一的水粉,瞬间变成了新奇的颜色,顿时兴奋地欢呼起来!通过这个小活动,孩子们立刻有了兴趣,主动动手去调配其它颜色,并且记住了各种颜色的名称。

四、结论

对于幼儿创新绘画技能的培养,还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培养:一方面学生家长与幼儿园要达成共识,积极配合幼儿园的绘画教育,在家里给孩子营造自由的绘画氛围,如对幼儿在幼儿园的绘画作品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经常审慎地加以夸奖和赞赏。而且在幼儿绘画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务必为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收藏。不要过多干涉幼儿自发创作的种种冲动,尤其是幼儿对自己所画图画内容的想象。另一方面,幼儿时期是人格发育的重要阶段,教师不但要谨慎地呵护幼儿的绘画激情,还要利用培养绘画能力的过程找准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和非智力素质的培养,鼓励幼儿作画要自始至终,不虎头蛇尾,告诫幼儿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专心致志,不半途而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信、坚韧、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较强的独立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雪.幼儿拉丁舞教学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6(10)

[2]黄瑛琦.扬绘本之帆 引策略之法——浅谈幼儿园绘本阅读的教学策略[J].好家长.2016(08)

幼儿大班艺术绘画 篇9

1、能正确地画出人在照哈哈镜时形体的变化。

2、通过照哈哈镜和平时积累的经验,知道人在照哈哈镜时的形体变化与哈哈镜面的凹凸有关。

3、感知、体验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变形的形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蜡笔、勾线笔。

2、哈哈镜。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哈哈镜。

教师;你照过哈哈镜吗?在哈哈镜里,你变成什么样子?为什么会变样?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出人体的变化与镜面凹凸有关。

2、请幼儿依次上来照哈哈镜,观察自己在哈哈镜里的形态,对自己变形的滑稽的状态感兴趣。教师:请你们看一看,说一说,你照的是什么镜面的哈哈镜?你发现你有什么变化吗?

教师小结:照哈哈镜时我们的身体会变形,在照凹面镜时身体会变得又瘦又高,照凸面镜时身体会变得又矮又胖,样子非常滑稽。

3、启发幼儿用绘画的形式,把自己照哈哈镜时滑稽的形态画下来。

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要求幼儿在画框中画出自己的基本特征,以及变形后滑稽夸张的形态。

4、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相互观摩欣赏,并交流自己的体会。

幼儿艺术绘画教案详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能用粘贴绘画的方法设计漂亮的房子,并进行合理添画。

2.从绘画中感受色彩和线条的美,引导幼儿创造出不同形状的屋顶。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房屋范画、轻音乐、图片

2.白纸、油画棒、彩纸、胶水、小抹布、水笔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只小青蛙

(小青蛙):“大家好,我是青蛙设计师。动物新村要建新房子了,想请小朋友来给小动物设计房子,你们愿意吗?”

2.(小青蛙):这是我设计的新房子。

3.出示范图(4张)

提问:①这些房子漂亮吗?你觉得什么地方漂亮?(a.色彩b.形状c.屋顶)

②我们来看看这座房子的顶上有什么下面又有些什么?(从上往下看的顺序性)

③小结:这座房子有屋顶,墙,窗户,门。这座房子的屋顶是三角形的,那其他房子的屋顶都是什么形状的?(梯形、半圆形等)

④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屋顶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屋顶都比下面的墙宽一些,这样才能遮风挡雨。

4.师幼共同示范:

①师:小青蛙设计的真漂亮,张老师也想来设计漂亮的房子。谁愿意来帮帮张老师呀?

②师:张老师选一张正方形的纸作为墙面,墙在地上的,贴在中间偏下一点。用胶水的时候要蘸得少一点,但要把纸贴牢。墙砌好了,谁愿意来帮老师设计屋顶呀?(幼儿动手画)

5.师:房子的形状设计好了,怎样才能让房子更漂亮呢?(幼儿自由发言)那房子的周围还有些什么呢?

7.出示完整范画

①第1、2张欣赏

②第3张

师:你能看出来这座房子是谁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第4张

师:刚才我们看的都是平房,看着做房子有几层呀?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8.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有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的墙。

9.师:下面请小朋友动手设计一座漂亮的房子,小动物有一个要求,希望它们的好朋友一下就能认出来。

10.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1.师:小设计师们,把椅子轻轻地转过去,开始动手吧。

12.作品展示:

①师:请小朋友把你的设计图送上来,让小动物们看看它们未来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②讲评作品。

师:你最喜欢哪座房子?你喜欢它的什么地方?(围绕屋顶大,动物,楼房,屋顶形状,色彩,花纹等讲评)

13.结尾:欣赏世界优秀设计房

①师:小朋友设计的房子真漂亮,张老师带来了一些世界大师设计的房子。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②欣赏房子

③师:那我们下次再设计更漂亮的`房子。

活动后的反思:

本次我执教的中班美术《漂亮的房子》,在活动初期要求幼儿准确的运用折叠、描线、剪贴的方式表现自己房子上可活动的门和窗。从几次活动的结果来看,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与我预想中的有所不同,这一方面与幼儿的能力有所关系,另一外面我的讲述肯定也不是很到位,或者还不够吸引住幼儿的目光。由此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一、教案设计的反思

从第一次上课到第二次上课.结束,教案修改了无数次,在听课老师的指导下,教学活动的环节设计一次比一次清晰。在一开始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我只是想着多教授孩子们一点知识技能,让孩子们有多种选择的余地,而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操作能力,毕竟孩子们是从本学期才开始学习使用剪刀的,要求提的太多、太高可能会使孩子产生挫败心理,另外多种方法的教授超越了孩子的接受能力,会使他们产生混淆,这样就会产生两种方法都想学,结果一种都没学会的可能,为此,结合本次活动的目标,我最后选定了用粘贴绘画的方法设计漂亮的房子,并进行合理添画。

二、实施过程的反思

1、演示操作步骤时教师语句的组织

一开始我设计的语句都比较随性,幼儿不容易找到每一步确切的位置,在第一次研讨后,经过其他老师的建议,我仔细思索了每一步的步骤,尽量让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能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不会产生模棱两可的答案。

美工课的教师语言要求简洁、清晰,能让幼儿直接了解到老师的意思。在今后对美术、美工课的设计中,我都将特别考虑一下每一步骤中老师的语句。

2、演示方法的考量

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我选择的是在投影仪上演示操作,但是我没有考虑到最后展示的时候要用到展板,导致教学过程中老师对教学手段的采取过多,切换过程中显得有点匆忙。后来改进为直接出示范作和巡回播放图片,这样操作不显忙乱。

3、艺术美感的展现

本次活动为美术课,除了让幼儿掌握基本技能,还应该展现出美工活动应有的美感。在第三次上课时我请幼儿自己设计房子的装饰图案,虽然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但是展现出来的作品比较欠缺美感,另外,屋顶的绘画也花费了幼儿较多的时间,美工活动本就容易拖延时间,本节活动的重点应是放在设计漂亮的屋顶,因此我选择直接为幼儿准备好各种形状的墙壁,让幼儿直接贴上去,以此缩短幼儿操作时间,同时又产生一定的艺术美感。

4、情节设计

由于房子的绘画对幼儿来说过于单一直白。我在这节课中添入了给小动物设计房子这一情境。让幼儿有一定的目的性并且更感兴趣。幼儿在为动物设计的时候也动了一番脑筋,不仅把房子设计的漂漂亮亮还多了一步给动物设计家的标志。最后给幼儿欣赏大师的房子,让幼儿有更深一步的美的欣赏。

总体来说,本次活动还算成功,一课多研的活动形式让我们在一次次的磨课中锻炼了自己,也将课修改的更适合幼儿的发展。

浅析幼儿游戏与绘画的艺术融合 篇11

游戏绘画幼儿兴趣融合幼儿园的小朋友非常喜爱游戏活动,爱游戏也是他们的天性之一。通过适当的游戏活动,幼儿的身体可以得到锻炼,心智可以得到锤炼,技能可以得到提高,游戏是幼儿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如何融入适当的游戏活动。

绘画,也是幼儿园小朋友非常喜爱的活动,但限于他们的认知能力,他们在绘画时往往是机械地模仿学习,注重临摹训练。通过和老师的画作进行对比,他们得出自己的画和老师的画像不像,如果像就是好画,如果不像就是不好的画。结果越画越不像,久而久之,其绘画的兴趣就会渐渐降低,甚至害怕绘画、讨厌绘画。

游戏和绘画都是小朋友喜爱的活动,如何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从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实际出发,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大地促进幼儿教育教学的发展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教材的选择上,应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突出游戏性的教学内容

由于幼儿刚刚从家庭进入学校,其身份角色刚刚转变,受其心智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与常识,但他们往往对家庭中经常接触和十分熟悉的事物感兴趣。所以,我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在绘画活动教材的选择上,多选一些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

例如,从幼儿非常喜爱小动物的特点出发,我选择“小熊玩皮球”,“小兔子吃青草”,“小狗捉蝴蝶”,“小蜗牛搬家”等题材。从幼儿熟悉的人物特点出发,我选择“我和爷爷一起买菜”,“我帮奶奶梳头”,“我和妈妈拍拍手”,“我和爸爸玩拆拳(即石头、剪子、布)”等题材。

教材的选择还应突出游戏性,例如幼儿不太喜欢临摹画,因为它死板,没有创造力,只能照画画画。但幼儿却喜欢运用多种颜色进行绘画,于是,我从幼儿这一特点出发,选择有趣的涂色题材,像幼儿小班学生,我选择让他们运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来涂抹交通信号灯。并且在涂抹过程中让他们分别说出这三种颜色各表示什么意思。由于交通信号灯是他们十分熟悉的,他们都能很快地画出来,并基本上能說出信号灯表示的意思,即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能迅速画出来,并能说出信号灯寓意的小朋友十分的自豪,这种游戏活动,消除了平时绘画的单调性、枯燥感,提高了幼儿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二、绘画活动带有游戏性

幼儿的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双边的活动,在教学过程,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要创设带有游戏性的绘画活动环境,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因此,在绘画活动时可以设置带有游戏性的活动进行绘画,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即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

1.绘画材料要丰富多样,并且有趣味性

绘画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可以迅速引起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教学中。绘画材料的趣味性,更能引起幼儿学习绘画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这易使幼儿学习的兴奋度高一些,活泼、生动、有趣就成了绘画课堂的种种音符,在绘画过程中他们的动作协调性、操作能力也容易提高很多。这样的材料选择,既有利于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也有利于幼儿绘画的成功,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例如,在进行喷画教学时,我自制教学用具,把各种水粉装入不同的小喷壶中,然后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水粉喷壶进行喷画,幼儿忙的不亦悦乎,轻轻一喷,一朵朵美丽的花朵瞬间就呈现在在他们的面前,幼儿看到自己的杰作高兴得手舞足蹈、欢呼雀跃,而我看到教学的成功则感到十分欣慰。可见,绘画材料的选择也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2.创设让幼儿自主参与绘画的情境

既然幼儿对绘画那么感兴趣,作为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创造幼儿主动参与绘画的教学环境,真正使绘画成为幼儿生活的一分部。例如,教室里,课堂上,画室等等,可以放置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实物、球体、玩具,当然也不能缺少最基本的绘画工具。为此,我专门向园里申请,为我们班的幼儿设置了一块学生黑板,让他们在这块特殊的黑板上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并可以把自己认为得意的美术作品张贴上去,使他们充分体验到自主绘画的快乐。

三、游戏中融入绘画活动

幼儿的好奇心很强,善于模仿,凡是新奇的东西,都想探个究竟。作为教师,就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在游戏中引入绘画活动,使幼儿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有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1.以游戏的方式导入绘画教学

大部分幼儿喜欢玩积木拼图游戏,用不同的积木可以拼出形状各异的图案,如果在绘画时,运用拼图游戏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幼儿在游戏玩耍中既可以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又可以提高绘画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大班画中国地图时,我把学生分成2个组,让他们拿着不同省份的积木进行中国地图的拼图游戏,看哪一组拼的又对又快。这样的拼图游戏导课,抓住了幼儿的兴趣心理,赋予幼儿适当的游戏角色,幼儿非常乐于参与这类游戏活动,能为随后的中国地图绘画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绘画能力

游戏、绘画都是幼儿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一个载体,在绘画过程中融入以娱乐、玩耍等游戏方式,使幼儿在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玩一玩中,进行绘画教学。这种玩中做、做中玩的方式遵循了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他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增长智力、陶冶品德、提高技能。

幼儿往往把绘画等同于游戏,所以,一旦绘画起来,就十分认真、大胆、细心。例如,在练习洗笔的方法时,我设置了“大熊猫形态”的游戏,让一部分学生说出大熊猫的各种形态,让另外一份学生做出大熊猫的各种形态。像走路的姿态,游泳的形状,睡觉的样子,吃竹子的模样等不一而足,学生边玩边做边练习洗笔,寓教于乐,学中玩,玩中学,一举两得。在游戏中融入绘画,学生既玩得兴奋,也学得高兴,也一一化解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在幼儿教育过程,教师通过艺术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游戏与绘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完全可以使游戏和绘画真正成为幼儿喜爱的一种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张立.关于小班游戏材料的提供.学前教育,1995,(Z2).

[2]史春梅.在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绘画能力的教学探索.美术教育研究,2011,(11).

[3]常文化.浅谈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美术教育研究,2012,(06)

幼儿大班艺术绘画 篇12

涂鸦是指幼儿从14个月左右开始会产生自发性的乱涂乱画的行为, 行为特征表现为不系统、无秩序, 并且这种行为一般将持续到3~4岁。根据研究表明, 幼儿涂鸦行为的出现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并且有助于幼儿认知、情感以及肌肉协调性等各方面发展。

一、涂鸦期是幼儿早期发展的智慧之光

幼儿在行为、语言尚未成熟前就会运用各种符号来表达想法和情绪情感, 而最常见的是通过纸上涂鸦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然而, 家长总会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画的那些似乎毫无意义的线条或图案, 阻碍孩子的胡乱涂鸦或者鼓励幼儿大胆涂鸦一些“真实”的东西。成人所带给幼儿的这种极端的干涉会影响孩子在涂鸦期的成长。

尽管幼儿的涂鸦在成人看来是无意义的混乱线条, 但涂鸦其实是幼儿内心世界的反映。比如, 看上去简单的涂抹, 在幼儿眼里也是有所含义。在成人眼里看似杂乱的线条和图形, 对于幼儿而言那代表着他们环境中看到的和了解到的事物或景象。由此看出, 涂鸦不仅仅是种动作表征, 更是幼儿的意识觉醒。

笔者曾在长沙市某公立幼儿园跟班观摩绘画教学活动时看到过的一幕:当时是小班的自由绘画活动时间, 幼儿教师发放了画笔和白纸后, 孩子们便各自涂鸦了。其中一个小男孩在画纸上画了好多条交叉的线条, 见我带着疑惑的神情看着他的画, 便拉了拉我的衣角, 很认真的说:“老师, 我画的是高铁。高铁速度很快的, 一下子就可以到想去的地方了。”

“那你的高铁怎么都碰在一块了, 还怎么开呀?”说实话, 我真没看懂他画的线条, 两三条还算直线的线条交叠在一个点上了, 还画了重重的黑点, 旁边有几条歪歪扭扭的小线条倒是有点像闪电。

“天上闪电, 高铁速度很快就撞在一起了。”

“你还知道高铁撞车的事啊?”

“嗯, 还有好多小朋友没有爸爸妈妈了。”

对于小班里的孩子, 我是真的很惊讶了。一些简单的笔画线条也能体现幼儿对外在世界的反应和认知, 包括情绪情感的体现;而这些很容易被成人所忽略, 继而取代的是用一颗功利的心去看待幼儿的绘画表达与自我表现。

涂鸦期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为幼儿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 涂鸦不但关系着幼儿动觉和视动经验的发展, 并且这也是幼儿学习和训练精细动作的过程。

儿童涂鸦被罗恩菲尔德分为了四个阶段:随意涂鸦、纵横线涂鸦、圆圈涂鸦、涂鸦的命名。从无序、无控制的运动到逐渐控制再到简单的肌肉运动思考, 幼儿在各个涂鸦阶段里练习和慢慢学会对身体的控制。

孩子天生就会涂鸦。涂鸦期是幼儿绘画发展的开始, 而随意、不带明确目的的画画是涂鸦期孩子的特点。涂鸦期的幼儿钟情于绘画, 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出自发的、浅层次的兴趣, 并且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尽管幼儿的绘画作品随意、自由, 在他们的画笔下, 云儿可以是蓝色的, 海水可以是绿色的、红色的;但是, 涂鸦是孩子的童心流露和想象创造的活动路径, 迸发着幼儿智慧的火花。这些都值得我们以真诚的心去欣赏和接纳, 并努力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的空间。

二、罗恩菲尔德的艺术教育观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西方进步主义教育发展的工具论是西方儿童艺术教育理论两大影响深远的派别之一, 以儿童发展理论为基础, 它认为艺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 即“通过艺术的教育”, 强调艺术教育的教育性价值。罗恩菲尔德作为主要代表人物发展和继承了工具思想论, 他主张通过儿童创作来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他认为自由表达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创造力的发展, 因为培养健康的心智如传授知识一样重要。

培养未来的艺术家不应该是艺术教育的目的。因此, 罗恩菲尔德的艺术教育观正是以处于成长阶段的儿童群体的个人成长为中心, 培养创造力, 为幼儿获提供其他学科所不能给予的成长机会。

三、罗恩菲尔德的艺术教育观对涂鸦期幼儿绘画教育的启示

罗恩菲尔德的的艺术教育理论在美国艺术教育界拥有众多的拥护者。他的艺术教育理论以儿童为中心, 注重儿童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他认为艺术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创造力, 心智获得健康发展。在他看来, 儿童绘画是一种自我表现, 成人可以通过儿童的绘画作品看出他们在情感、智力、感受力、社会性、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这给了我国的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有益的启示:幼儿绘画教育中应该关注幼儿身心各方面的成长, 成人要学着用儿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绘画创作。

为此, 从罗恩菲尔德的艺术教育观对涂鸦期幼儿绘画教育中所获得的启示, 笔者试着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幼儿教师应尽力提供与幼儿经验和兴趣相关的绘画主题。

由于幼儿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受限, 要激发幼儿的绘画表现欲望, 教师应该适当选取幼儿感兴趣的并贴近他们生活经验的绘画主题。

2、鼓励幼儿用绘画表现自己的情绪情感。

绘画作为一种表达方式有助于幼儿积极、有效地表达情感。比如幼儿可以用各种色彩来体现自己的各种情绪, 例如红色代表热情, 蓝色偏向犹豫, 绿色象征希望等等。

3、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在幼儿园绘画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尽可能的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通常, 处于涂鸦期的幼儿对直观的事物很敏感。在绘画活动中触觉、视觉、听觉的感官体验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观察力不可缺少的方法。

4、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涂鸦条件, 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设计活动开展绘画活动, 激发幼儿涂鸦兴趣。

5、鼓励涂鸦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积极的自我表达,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绘画是幼儿与生俱来的自我表达。涂鸦是儿童的快乐游戏, 是他们的另一种语言, 也反映了幼儿认知发展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

[2]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美]科汉.盖纳.美术, 另一种学习的语言[M].尹少淳, 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2.

[4][美]罗恩菲尔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王德育,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3.

上一篇:爱岗敬业教师演讲稿下一篇:创建市级卫生村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