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创意绘画:哈哈镜中的我

2024-09-11

幼儿园大班创意绘画:哈哈镜中的我(精选12篇)

幼儿园大班创意绘画:哈哈镜中的我 篇1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地画出人在照哈哈镜时形体的变化。

2、通过照哈哈镜和平时积累的经验,知道人在照哈哈镜时的形体变化与哈哈镜面的凹凸有关。

3、感知、体验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变形的形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蜡笔、勾线笔。

2、哈哈镜。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哈哈镜。

教师;你照过哈哈镜吗?在哈哈镜里,你变成什么样子?为什么会变样?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出人体的变化与镜面凹凸有关。

2、请幼儿依次上来照哈哈镜,观察自己在哈哈镜里的形态,对自己变形的滑稽的状态感兴趣。教师:请你们看一看,说一说,你照的是什么镜面的哈哈镜?你发现你有什么变化吗?

教师小结:照哈哈镜时我们的身体会变形,在照凹面镜时身体会变得又瘦又高,照凸面镜时身体会变得又矮又胖,样子非常滑稽。

3、启发幼儿用绘画的形式,把自己照哈哈镜时滑稽的形态画下来。

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要求幼儿在画框中画出自己的基本特征,以及变形后滑稽夸张的形态。

4、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相互观摩欣赏,并交流自己的体会。

将幼儿作品布置在美术区域中,幼儿与同伴讲述自己照的是什么镜面的哈哈镜,可以请同伴猜一猜自己照的是什么镜面的哈哈镜。

幼儿园大班创意绘画:哈哈镜中的我 篇2

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包括了两层含义:“组织者”和“先行”。他认为, 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 是教师利用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的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 并在包容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符合认知同化理论的要求, 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而对新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它被称为组织者。这种组织者通常是在介绍当前学习内容之前用语言文字表述或用适当媒体呈现, 目的是通过它们帮助学习者确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所以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二大班幼儿创意绘画中“先行组织者”的界定和表现

笔者认为, 大班幼儿创意绘画中“先行组织者”即把这一理论运用到幼儿创意绘画领域中, 这一“组织者”不仅可以是简单的语言文字或者是媒体呈现, 也可以包含事先作为铺垫的现实场景中的实践体验, 也就是事先获得的一些生活经验。

先行组织者在活动中可表现为: (1) 呈现“先行组织者”, 即阐明教学目标呈现组织者唤起学习者对有关知识和经验的意识。如以指导幼儿绘画向日葵为例:“今天我们要来画一幅关于向日葵的画, 现在老师要带领大家去种植园观察向日葵, 去看一看、认一认、摸一摸美丽的向日葵。” (2) 呈现学习材料或学习任务, 即分层次地呈现学习材料, 教师举例, 幼儿提问。揭示学习材料的逻辑顺序。通过有层次的提问使幼儿对向日葵的了解越来越清晰。如向日葵花是什么颜色的?整个植物有哪些部分?分别长得怎么样?它是怎么往上长的?向日葵茎的表面看上去怎么样, 摸一摸后又感觉怎么样, 花盘是什么样的?里面有什么? (3) 增强认知结构的组织, 促使结构层次的综合贯通, 进一步探究概念。可再次呈现观察时的照片, 请幼儿讲述向日葵的各部分特点, 并引导幼儿讲述可以有些什么方式表现向日葵的花盘, 引导幼儿找寻画面视角。

三大班幼儿创意绘画中的“先行组织者”策略

1. 实物写生准备“先行组织者”

创意画作为一种开发幼儿思维, 培养幼儿大胆想象的绘画方式, 需要一种真实的体验, 掌握一种展现物体的技能, 写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在指导幼儿开展创意画前开展写生活动准备的“先行组织者”, 可帮助幼儿对所要描绘的物体有感性的认识。

教师可提供实物观察, 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并提供不同造型的视频。让幼儿有一种真实的体验, 将绘画物体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组织幼儿画葫芦, 在绘画前先指出活动目的, 并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中的种植地中的葫芦, 让孩子们仔细观察葫芦的叶子、茎蔓、葫芦藤以及葫芦, 幼儿边观察、边讨论, 然后经过教师帮助孩子们进行梳理, 启发并且提高孩子们的绘画兴趣。

2. 生活体验“先行组织者”

将“先行组织者”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 如在大班孩子中开展“游乐场之旅”创意绘画活动, A班教师通过让家长配合带孩子亲临游乐场, 说一说游乐场中有些什么娱乐设施, 看一看游戏中的人物特点, 包括表情、动作等, 玩一玩自己喜欢的游乐项目, 让幼儿充分感受在游乐场游玩的愉悦情绪, 并将孩子在游戏中的情境拍摄成照片带回幼儿园分享, 通过这一活动大大丰富了孩子们头脑中的游乐场的形象, 形成了一种比较直观的概念。同时, 在幼儿园的区域中有意投放有关的材料, 通过一系列围绕“游乐场”的活动, 逐步加深孩子对游乐场的印象, 启发他们的想象空间, 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3. 趣味引导“先行组织者”

在创意绘画活动前, 开展趣味性的活动, 为幼儿的创作添加创意成分, 从而产生新的更具生命力的形象, 即“先行组织者”趣味化。如开展“美味的糖果”创意画活动, 活动前, 教师给每位幼儿提供一粒小小的糖果, 让幼儿一边感受糖果的甜美, 一边想象美味的糖果可以如何来表现?通过语言和糖果甜美的巧妙融合, 很快将孩子们带入梦幻王国, 孩子们语言表述的积极性很高,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象, 老师请幼儿边讲述边表演, 并及时用相机拍摄, 在多媒体中展现出来, 这一有趣形象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时, 教师及时引导孩子将这些创作灵感表现在纸上, 孩子们的创意由此打开了, 由于有了感性的认识, 创作这样的画也就不难了。

4. 故事引导“先行组织者”

创意绘画中, 故事题材的绘画方式能够很好地启发幼儿想象, 故事引导“先行组织者”首先利用活动前讲述故事, 能够使幼儿将故事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 讲述完故事请幼儿讨论, 故事中可以把哪些场景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幼儿讲述的同时, 进行动作表演, 请大家观察动作要领, 并比较不同动作的差别, 最后稍作示范主要角色的表现技法。经过这几个步骤之后, 幼儿对角色动作场景等就在脑中有了轮廓, 画起来就比较方便。

四结束语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先行组织者”教育模式是一种充分显示教师的创意造境能力, 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幼儿在教师诱导下以发现及解决问题, 并以发展幼儿视觉感受能力、形象识别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发掘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所以需要教师在活动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并不断地摸索“先行组织者”的设计。

摘要:在幼儿创意画中, 采用“先行组织者”的方法进行教学, 以探讨“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在幼儿创意画中的应用效应, 归纳出这种教学技术在幼儿创意绘画的操作要领, 并提出相关策略, 为提高幼儿绘画能力奠定基础。

浅谈培养大班幼儿创意绘画的能力 篇3

相对其它专业来说,绘画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幼儿的小手里拿着七彩画笔,在纸上随心所欲地涂出自己喜欢的画面,让脑海里幻想的一切,通过自己的小手变成看得见摸得到的现实,孩子会感到多么地美妙和开心!但是,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在心理活动方面尚且不够稳定,并且对绘画的兴致又比较短暂和随意,需要老师们的引导和培养,那么,如何去提高幼儿园大班孩子的绘画能力呢?

一、幼儿绘画能力培养的目的

在幼儿咿呀学语时,能用简单的字词去表达自己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引导孩子们进行绘画了。孩子们在刚刚接触绘画时,并不是希望他们能够画出多么优秀的作品,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才是基本出发点。最大的目的是通过培养,使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得到提升,从而能挖掘出对美学的感受和表现力。大班幼儿学习绘画,是要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得以发挥,能够通过色彩斑斓的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幼儿绘画能力培养的原则

(1)遵循由静到动、由近到远、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局部到整体,从整体到局部。

(2)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具体形象用语言加以描述,加深印象,整理和忽略所要表达的部分,分清主次,为下一步的实践活动奠定基础。如在画自画像时,通过照镜子让幼儿说出自己的体貌特征:脸是长圆型的,眼睛是双眼皮,有一对对称的眉毛,笑脸上还有两个酒窝。

(3)进行语言描述时教师要提示幼儿对这些物象的特征描述清楚,鼓励幼儿做到“观察好,就能画的好”,让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大胆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逐步培养幼儿自信心和自我表现的欲望。

三、培养幼儿园大班幼儿绘画能力的措施

1.引导幼儿关心周围事物,促进孩子们的艺术迁移

让孩子们拥有丰富的感知经验方为开展艺术创造的首要条件,见多识广方可让创造力在综合表象得施展,方能进行想象。老师们要带幼儿多去看多去听,多多感受,不断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学生们方可在创作时构思出别人想象不到的,画别人所未画,做别人之未做的。

在我们平常的家庭生活中应多多带孩子贴近大自然,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平凡无比的东西,在孩子们的眼中可能是很亲近的朋友。

2.提供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引起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大班孩子对不熟悉的事物具备着强烈的好奇心,变化多样的绘画工具和色彩艳丽的材料能够促进操作兴趣,使孩子们自发的开展。在绘画时,使用的绘画器材也非常多样化,比如有水彩笔、有七彩粉笔、油画棒、蜡笔、沙画,甚至有最近兴起的抠图彩画等等,可供老师们选择使用,提供给孩子们。但并不是代表要把以上各种各样的用具都摆放在一起一同使用,因为这样容易让孩子们不知从何下手,挑花了眼。老师们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变化和性格,来选择所需的绘画用具,加大孩子们进行绘画活动的兴趣和能力。比方说,“我们的彩虹”活动,可以帮孩子们练习调颜色。我给孩子们准备好了水粉材料,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把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当他们发现通过自己小手的调配,原本单一的水粉,瞬间变成了新奇的颜色,顿时兴奋地欢呼起来!通过这个小活动,孩子们立刻有了兴趣,主动动手去调配其它颜色,并且记住了各种颜色的名称。

四、结论

对于幼儿创新绘画技能的培养,还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培养:一方面学生家长与幼儿园要达成共识,积极配合幼儿园的绘画教育,在家里给孩子营造自由的绘画氛围,如对幼儿在幼儿园的绘画作品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经常审慎地加以夸奖和赞赏。而且在幼儿绘画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务必为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收藏。不要过多干涉幼儿自发创作的种种冲动,尤其是幼儿对自己所画图画内容的想象。另一方面,幼儿时期是人格发育的重要阶段,教师不但要谨慎地呵护幼儿的绘画激情,还要利用培养绘画能力的过程找准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和非智力素质的培养,鼓励幼儿作画要自始至终,不虎头蛇尾,告诫幼儿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专心致志,不半途而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信、坚韧、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较强的独立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雪.幼儿拉丁舞教学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6(10)

[2]黄瑛琦.扬绘本之帆 引策略之法——浅谈幼儿园绘本阅读的教学策略[J].好家长.2016(08)

幼儿园大班创意绘画:哈哈镜中的我 篇4

活动目的:

1、通过欣赏活动,感受画家夸张的表现手法。

2、大胆作画,大胆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情感。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纸张。

2、哈哈镜,教育挂图。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到哈哈镜前欣赏自己夸张的样子。

2、幼儿欣赏毕加索名画《镜前的女孩》,感受画家夸张的绘画手法。

3、教师重点讲解示范镜里、镜外的基本表现形式,使幼儿掌握一定的方法,有信心地去表现自己在哈哈镜中的形象。

4、幼儿自画哈哈镜中的像。

5、幼儿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制定的主题计划是《我快乐、我学习》,幼儿的乐学与他们的兴趣、需要有很大关系,学习内容富有动感、贴近幼儿生活和兴趣点是幼儿乐学的基本条件。哈哈镜是幼儿喜欢的游戏,从哈哈镜里能看见自己有趣的变形形象,获得快乐的情绪。每次带孩子们照哈哈镜,他们都哈哈镜非常感兴趣,而且乐此不疲地照着、笑着、逗乐着……幼儿照哈哈镜的游戏经验赋予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因此我们设计了主题活动“神奇的哈哈镜”。歌曲《哈哈镜》就是其中一个活动,它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的说唱歌曲,它体现的是人的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哈哈镜是一首比较活泼的双声部歌曲,和声的歌曲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有些困难,因此我把歌曲分成了两个课时来开展,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并为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在活动中我借助幼儿间的思维互动,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如在思考用什么滑稽动作表现照哈哈镜时,幼儿开始只是用诸如踮脚尖、半蹲等动作来表现形态上的变化,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幼儿的创意越来越多,从身体动作到面部表情都表演得妙趣横生。同时,在为歌曲配动作时,有些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做滑稽动作,结果出现了混乱,但我并没有加以制止,而是及时找到了原因——幼儿过于热衷滑稽动作而忽略了音乐。于是,我肯定了幼儿在动作上的创意,同时引导他们关注、倾听乐曲,并根据音乐的变化逐步控制自己的动作,使动作与音乐相协调。这也是为我们第二课时的双簧表演做铺垫。第二课时主要是进行双声部合作演唱歌曲,运用小组合作演唱的形式,一组用歌词伴唱,另一组有节奏地说歌词,两声部同时合作说唱歌曲。通过把难点前置,孩子们在后面学习双声部的配合演唱就轻松地多了,掌握的效果也非常的好。活动后面我设计了双簧表演,这一部分孩子们非常的感兴趣,个个表演都很积极投入。活动也达成了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活动中也感受到了快乐。

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实践、思考、审视、反省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蕴涵的“以幼儿发展为本”思想,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尊重幼儿、发展幼儿的个性、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最终实现“审美与快乐”的音乐教育理念。

幼儿园大班创意绘画:哈哈镜中的我 篇5

活动目标:

1.能在有折痕的纸上绘画完整的小人,发现折痕与小人的关系。

2.感受绘画哈哈小人变化的乐趣。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一、观察理解

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

二、观察讨论

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2.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教学反思:

大班幼儿已有的绘画技能和对事物摆放位置的空间经验都为他们的探索、创造提供了条件.随着纸的折叠变化,让孩子们在打开后纸后的发现,使幼儿知道画画位置落在折线的不同部位来探究“小人”造型的变化。[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因此,一旦发现变形夸张的原由,无意创造就变成了有意想象与创造,幼儿也会不满足于一个活动的所获,希望可以把学到的和感悟到的迁移到更多、更广的领域。

调整:你画的“小人”怎么了?他画的“小人”为何没有断开,你画的“小人”为何断开了?

想一想什么画在折痕上,什么就变长,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是画在哪里的?

幼儿园大班绘画活动 篇6

一、活动目标:

1、学会讲述自己家房子的样子及周围的景物,并能运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来。

2、欣赏优秀的儿童画,能用较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画面中房子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3、能大胆想象创作新房子及周围的景物。

二、活动准备:两张优秀的儿童画 范画一张 白纸、铅笔及蜡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课堂引入:师:小朋友们每天被爸爸妈妈从幼儿园接走后都去哪啊(引导小朋友们说“回家”)家在小

朋友们的印象中是什么啊?(引导小朋友们说“是一幢大房子”)那小朋友们的家的房子都长什么样子啊?(举手发言讲述)老师现在给每位小朋友发一张纸和一支铅笔,小朋友们把自己脑海中家里房子的样子简单的画出来,五分钟后老师看看谁画的最好哦

2、欣赏优秀儿童画

师:老师手上有两张画也是关于新房子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1)出示第一幅:《蘑菇房子》

提问:这是一幢长的什么样子的房子啊?是用什么建造的啊?有什么颜色啊?里面都住了谁呀?房子周围都有什么啊?

(注:这是一幢蘑菇式样的房子 用蘑菇造的 有一扇木门 屋顶点缀着五颜六色的蘑菇点 房子周围有小草和木栅栏)

(2)出示第二幅:《冬日里的房子》

提问:图画中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啊?是什么季节啊?房顶上覆盖着什么啊?房子旁边的小树、小草是怎么了啊?房子前边的路是什么样子的啊?

(注:房子是红色的 有烟囱 屋顶上覆盖了雪 是冬季的房子 小树枯了 小草黄了 屋子前边有石子路)

3、图画创作:

(1)师:如果小朋友们有一幢新房子,你们想它是什么样子的呢?又想房子的周围有些什么呢?(幼儿进行自由讨论)

(2)请幼儿发言说出自己心目中新房子的样子,教师出示范画(例如草地上的房子)

4、展示交流:

幼儿园大班绘画教案:鞋底花纹 篇7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装饰鞋底花纹的活动,能用点、线、面设计鞋底花纹,体验创作的喜悦。

2.感知鞋底花纹的多样性和对称美。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带一双干净的鞋子;视频仪,电视机等;幼儿创作材料:铅笔若干,画好鞋样的纸、彩色复印纸人手一份。活动过程实录1.观察鞋底,引发兴趣。

师:你的鞋子有个秘密,你知道吗?你的鞋底是什么样的? 2.感知鞋底花纹的多样性和对称美。

(1)幼儿观察各自鞋底的花纹,并且相互比一比,说一说各自的鞋底花纹有什么不一样。

(2)请几位幼儿说说自己的鞋底花纹是什么样的,有些什么图案?(通过视频仪展示给大家看)

(3)让幼儿仔细看看自己两个鞋底的花纹,讲讲有什么发现?引导幼儿感知鞋底花纹的对称美。

3.设计鞋底花纹。

(1)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画能让两只鞋底的花纹对称。

(2)提示:将画有鞋底的纸对折,中间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彩色复印纸,用铅笔进行创作,就会出现花纹对称的美丽的鞋底了。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进行创作。

4.展示、欣赏作品。

(1)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提问:你喜欢哪一种鞋底花纹?

(2)请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鞋底花纹,老师对每一幅作品都给予肯定。

5.布置活动室。将鞋底花纹涂上好看的颜色,并沿边线剪下,布置在活动室里。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后找爸爸妈妈鞋底的秘密。

2.在区域活动中开展“为爸爸妈妈设计鞋底花纹”的活动。

在活动一开始,以观察鞋子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因为鞋子是每个孩子平时最熟悉的物品了,但是也许他们从来没有关注过鞋底,因此,一个简单的问题,往往能引起他们的探索兴趣,在让幼儿感知鞋底花纹的多样性和对称性,通过这一环节能够发挥师幼互动的作用,第一让幼儿自主地去和同伴交流,感知鞋底花纹的多样性。第二丰富鞋底花纹的感知经验,知道鞋底花纹有曲线、直线、圆形、点等,另一方面老师能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将点、线、面有机结合构成美丽的图案,整个活动活而不乱,引导幼儿从色彩图案中感知了美,创造了美。

幼儿园大班创意绘画:哈哈镜中的我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自我介绍等活动,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自我,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2.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活动流程:

游戏导入--自我介绍--谈论

(一)游戏导入

1.师:我们来玩个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请你猜猜我是谁》,老师收集了很多我班小朋友的照片,看看照片,大家猜猜他是谁?

2.师:他是谁?你是怎么猜出来的?他有什么特点?(从声音)3.小结:我们每个人不光相貌各不相同,世界上没有一个人长得和自己完全的一样的。

(二)自我介绍

1.师:我们每个人不光相貌各不相同,而且每个人身上都有它独特的长处值得大家认识和学习。

2.师:就像我们班的沈云有的时候虽然很调皮但它又时很热心的帮助我们小朋友,就像那天我们在玩海洋球的时候他能去帮着我们摆鞋子,他的热心这就是他的优点。

3.师:谁愿意把自己的独特的优点介绍给大家?你有什么特长啊,唱歌、跳舞都可以的……

(三)谈论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可以每一个小组的来讨论一下,和你们小组的小朋友说说你还有什么优点我们大家不知道的。

2.师: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的优点,小朋友要相信我们都有一些自己有而别人没有的优点,老师衷心地祝福大家能够交更多的朋友,你们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将来为我们的祖国,为人类作自己的贡献。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以游戏“猜猜他是谁”为基本形式,教师通过形象直观性、趣味性的实物投影仪,将幼儿熟悉的小朋友展现在同伴面前,不仅使幼儿从中获取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调动了幼儿观察、比较、联想、判断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对隔近友爱的态度。本活动以“独特的我”为主题,开展了幼儿自我认识、评价、对同伴的认识、对同伴的评价活动,增强了幼儿的自我意识,养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了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

幼儿园大班创意绘画:哈哈镜中的我 篇9

【教材简解】

《不一样的我》这个主题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可以从“认识自我”的角度去设计,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不管物质或精神上存在着优越性和特殊性,体能和智能方面发育较好,但是也会因为过分溺爱和过度保护,形成了对成人的极度依赖,不少孩子身上出现懒惰、缺乏自制、畏难等不良品质,缺乏独立性,遇到困难要么直接找大人帮忙要么就哇哇大哭。为了让孩子们对自身优缺点感悟更加深化,我预设了本次活动,创设了一个“不一样的我”的交流会,设计了我的标记牌,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参与,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目标预设】

1、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2、知道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缺点,有改掉缺点的愿望。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重点、难点】

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设计理念】

幼儿时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最初阶段,而自我意识正是自信心、自制力、自我评价能力等重要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非常需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充满自信地去迎接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人生新阶段。

【设计思路】

引导幼儿从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区别于任何一个人的独立个体,形成独立意识,进而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外形,名字,个性,能力,不足之处等方面的独特性。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题

请一名幼儿蒙眼,另请一名幼儿坐在他前面,老师说出此人特征,如发式,衣着,让幼儿猜对面是哪位同学。

师总结:小朋友能根据老师描述的特点就能猜到是谁,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每个人的特征都不一样。

[引导幼儿从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区别于任何一个人的独立个体,从而形成独立意识。]

二、解读自我制作:我的标记牌

1、谁能说出自己什么地方和别人不一样,你身上有没有什么别人没有的东西?(幼儿讨论)

2、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商量商量,并把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

3、展示标记牌,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绘画的内容?对较能明显看出是谁的标记的人加以表扬,贴小贴花。

[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外形,名字,个性,能力等方面的独特性。并借助他人的评论来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

交流讨论:父母眼中的我1、教师把“父母眼中的我”讲给幼儿听。

2、师:谁来说说XX父母眼中的XX是怎样的?XX请你说说爸爸妈妈想你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那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有意识地去发现、赞美孩子的优点和特点,与孩子交流讨论“父母眼中的你”这一话题,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个体,从而增强对自我的认识,形成较为积极的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心。]

三、《陈毅吃墨水》的故事。

1、教师述说《陈毅吃墨水》的故事。

提问:陈毅为什么蘸墨水就馒头吃?

追问:你觉得陈毅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师总结:陈毅能成为我们国家的元帅之一,和他的努力、认真、专注是分不开的。如果我们想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要努力认真去创造。

2、提问:刚有小朋友说想成为()的人,你打算怎样做?

师总结:我们都有一些缺点,只要我们努力克服掉这些缺点我们就是英雄,我们就能成功。

[与孩子交流一些成功人物的成长故事,帮助孩子树立心目中的榜样,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

【教学反思】

此活动原本想这样安排:发给孩子气球后,先引导幼儿观察气球的特点,如提出一系列问题“看看你们的气球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用手按一按有什么感觉?”可是孩子们的注意力全在玩气球上,哪顾得上观察和讲述啊!任凭我怎么以“气球妈妈”的口吻维持教学秩序,孩子们的注意力还是不能集中,于是,我改变了原来的策略,先让孩子尽情地玩,这样调整是很明智的。因为小班孩子的注意维持水平较低,孩子拥有气球后急于想触摸和玩耍,让他们在没有操作的前提下与教师讨论的确是不适宜的。

幼儿园大班创意绘画:哈哈镜中的我 篇10

主题说明:

幼儿时期是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最初阶段,而自我意识正是自信心、自制力、自我评价能力等重要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非常需要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充满自信地去迎接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人生新阶段。

主题活动的展开是引导幼儿从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区别于任何人的独特个体,形成独立意识,进而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外形、名字、个性、能力等方面的独特性,并借助社会评价来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幼儿继续关注那些曾经感动过自己的“英雄”和身边的同龄伙伴,并能从他们那里汲取滋润自己成长的养料。此外,大班的孩子即将迈进小学的大门,老师要给幼儿提供大胆表述内心想法的机会,为他们入小学做好心理准备,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帮助幼儿发现和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起坚持性、合作精神、规则意识、自我服务能力等素养。给每一个孩子提供认识自我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群星聚集的天空成为一颗璀璨的星星。

主题目标:

1、知道自己是区别于任何人的独特个体,形成独立意识。

2、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外形、名字、个性、能力等方面的独特性。

3、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借助社会评价来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

4、有自我保护的意识,逐步提升自我认识的水平。积极参与活动,乐于表现自己,提高自信心。

5、感受节日氛围,体验节日所带来的快乐。

6、对新的生活充满向往和好奇,并以积极的态度做好入学的心理准备。

7、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8、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主要学习活动第(一)周语言:我的家(谈话)

美术:我很特别(头像画)

音乐:把我的名字唱出来(歌唱)

科学:不一样的我主要学习活动第(二)周语言:不一样的舞姿(绘本)

语言:我会编谜语(谜语欣赏)

音乐:扮一个有趣的我(韵律)

科学:我的身体朋友(建构)

健康:我能够

数学:我喜欢的吉祥物

主要学习活动第(三)周语言:我,喜欢我自己(故事)

语言:我是谁(儿歌)

社会:我是主角才艺秀

美术:上学路上(蜡笔画)

音乐:不认输的小火车(歌唱)

科学:有趣的检查(建构)

健康:健康日(心理)

数学:踩高跷

主要学习活动第(四)周社会:整理小书包

美术:有趣的面具(手工)

音乐:化妆舞会(集体舞)

主要学习活动第(五)周美术:名字创意画(线描)

音乐:金蛇狂舞(欣赏)

科学:大家来种树

健康:雷响时我不出去

创造性游戏

重点指导游戏区:娃娃家

情节开展及指导:

妞妞家:提供自制衣物、彩色纸等,装扮一个特别的娃娃,增加娃娃家游戏情节。

咪咪小吃:在指导幼儿制作裱花蛋糕、水果沙拉等餐品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创新更多的点心品种,加强幼儿相互间的交往。

靓靓造型屋:提供发型图片若干,彩色纸、广告纸、报纸等各种宽窄、长短不一的纸条,皮球、浴帽、双面胶,用来回折纸条的方法、用笔卷纸条的方法学理发师给顾客烫头发,提醒幼儿根据顾客的要求做发型。

丁丁医院:完善病历卡的使用。引导做医生的幼儿在病历卡上记录病情以及处理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设置候诊区域分发号码牌,提醒病人按照号码顺序等待就诊。

新增材料与指导:

1、娃娃家提供婴儿服饰、用品等材料。

2、提供各种彩纸、压花机、油画棒、剪刀、胶水等材料。

3、银行提供病历本。

区域活动

语言区:

⒈提供幼儿用书和指偶,讲述和操作表演故事“我,喜欢我自己”

⒉提供全班名字字卡,供幼儿辨认自己和同伴的名字或提供纸笔练习写自己的名字。

表演区:

1、提供幼儿自制面具,自编自演“我的故事”。

2、提供彩带、头饰、丝巾等道具,布置才艺秀舞台,幼儿才艺展示。

3、创办“小学”的角色区,提供纸箱、积木等做成小学的大门,并投放黑板、桌椅等,幼儿扮演“老师”和“学生”,模仿小学生的生活。

美工区:

⒈提供印泥、放大镜、记录纸等材料,引导幼儿印画指纹,观察指纹的独特性,并进行指纹画。

⒉提供纸、画纸等材料,幼儿绘画“我的故事”、“梦想档案”,添画插图。

⒊提供纸板、装饰纸、农村自然材料、绘画工具等供幼儿制作面具。

数学区:

⒈提供蚕豆、黄豆等材料,幼儿进行“猜一猜”游戏,复习6以内的组成。

⒉提供数学田字格和笔,幼儿学习书写数字1~6。

其他游戏

智力游戏:抽牌凑数、接龙卡片、送迷路的小动物回家、小羊请客、有趣的生活用品

阅读游戏:猴子做什么、白杨村的美容院(一)、(二)

美术游戏:

-水粉:自画像、手工:运动的人、-撕贴:各种姿态的人

音乐游戏:传帽游戏舞、聪明孩子笨老狼、打电报

科学游戏:称称有多重、有趣的不倒翁

建构游戏:游乐场

做做玩玩:个性标记牌、闪亮的星星、我的小学、我的计划表、小水滴的故事

种植游戏:参观种植地、翻土

环境创设

主题墙和游戏环境

1、布置“我的自画像”“我的名字”,引导幼儿关注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感受个体差异性。2、设置“我们的名字”栏,供幼儿展示并辨认自己和同伴的姓名。

3、设置一面“生日墙”,将同一月份出生的幼儿的照片或画像贴在一起,让幼儿来统计每月过生日的人数,比较月份出生孩子的多少。

4、布置“闪亮的星空”花絮照片,布置照片展。

5、将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的“自我欣赏墙报”布置在墙上,供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优点。

6、创设“问题树”,幼儿用绘画形式表现自己想要了解的有关小学的问题。

7、创设“我眼中的小学”:幼儿将自己对小学的印象画出来。

日常生活

1、散步时引导幼儿观察同一株植物上的叶子、花朵是否完全相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其细微的差别。

2、引导幼儿收集心目中英雄的书籍、玩具、图片等。

3、自制花环、皇冠等,供才艺秀活动中献给表现出色的每一位表演者。

4、引导幼儿认识时钟。

家园互动

1、与孩子一起商量制作“了不起的孩子”名片,上面写上孩子的名字、天赋或特长。

2、有意识地去发现、赞美孩子的优点和特点,与孩子交流讨论“父母眼中的你”这一话题,帮助孩子了解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个体,从而增强对自我的认识,形成较为积极的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心。

3、与孩子交流一些成功人物的成长故事帮助孩子树立心目中的榜样,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

4、双休日督促孩子按作息有规律地生活。有意识地布置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陶艺特色课程

1、小相框

2、陶艺拓碗

3、恐龙

4、变形的袋鼠(幼儿教育)

教学反思:

《不一样的我》是大班主题“不一样我”中的一节科学课。这节课让幼儿比较自己与同伴外部特征的异同,感受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初步的统计。

活动一开始我让幼儿观察了各种人(男女、高矮、胖瘦、老少、肤色、头发等等)。然后我又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小朋友有什么细微的差异。第二环节中我发给每个幼儿一把镜子,让幼儿与同伴一起照照有哪些不同之处,再让幼儿作记录。在做记录之前,我首先讲解了记录表的记录方法。接着,我让幼儿说说自己有哪些跟别人不一样的明显特征。再做集体记录。第三环节是游戏“寻人启示”。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难点是能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初步的统计。

从幼儿积极的讨论与回答来看,幼儿能够感受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而从幼儿操作的情况看,记录与同伴的不同之处记录的很少。除了我在黑板上范例的几个不同之处外,幼儿貌似也很难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其他他们所观察到的不同之处。因此,部分幼儿就对此次填表活动失去了兴趣。分析原因,首先我觉得可能是平时让幼儿自己作统计的机会太少,幼儿很少接触到统计表,所以有的幼儿操作不是很熟练,因此我觉得像这样的统计表也可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去,供幼儿操作。

为了弥补在课堂上的不足,在课后我与幼儿又开展了“不一样的我”观察讨论,让幼儿真正得能够体会到自己的特征,从而进一步了解自己。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想象力培养初探 篇11

一、问题的提出:

虽然,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有了可观的发展,《幼儿园工作规程》的颁布更使幼儿教育上了一个层次。但是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有教师教,幼儿才在学”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尤其是在大班幼儿绘画教育中,教学内容仍以认知、注重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教师的范例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幼儿被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往往是成人思想的翻版淑乏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而我们所说的“儿童画”指的是幼儿自己画的画,一幅好的儿童画往往充满了稚趣,画面上的每一根线条,形状、形式和色彩都传达了幼儿思维和情感,并且充满了想象和创造。

每个幼儿的画应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敢于写实,有的富于想象,有的工整,有的粗扩,表现了幼儿对生活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作为绘画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最主要内容之一,绘画是促进幼儿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是幼儿借助绘画活动表现自己对生活、事物的态度,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手段。

从幼儿绘画发展规律来看,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大致分为涂鸦阶段(1.5-3岁),基本形状阶段(3-4岁)和初期图式阶段(4-6岁)。从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验调查分析中得出:(2-3岁)小班幼儿在活动中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画面形象单一,似象非象;(3-4岁)中班幼儿已能把简单的形状与实物联系起来。

但画中的物体之间联系性差,缺少想象的情节:(4-6)大班幼儿的画面一般很丰富,且与主题有关,能用多种色彩作画。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把前一阶段(3-4岁)时所绘的基本形状有选择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图像,企图使涂写的东西符合自己的心中的形像,企图使涂写的东西符合自己的心中的形象。

这时期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美术表现技能和欲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期。幼儿也正处于从象征中事物的象征期过渡阶段,且已不满足已有的水平,希望尝试探索更高级的表现形式,因此,原来“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教学模式不适合在大班进行。

《规程》对美育(包括美术教育)也明确提出“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并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因此我按照幼儿绘画发展规律和实验调出分析的结果,并以《规程》为指示,对大班幼儿绘画教法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手法,并把幼儿绘画活动贯穿于游戏中,通过幼儿主动参与,并摸索绘画的技能技巧,发展幼儿美术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的画成为真正的“儿童画”。

二、研究对象 大班全体幼儿

三、研究方法

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事件取样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了解法等

四、研究步骤

本课题主要从绘画教法的改革方面着手,在幼儿发现、感受、表现美的过程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也就是使幼儿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绘画创作、表现能力和评价作品能力。

第一阶段中,我设计以通阶段性发展的。必须按照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实施美术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对每一个幼儿的当前水平和经过努力可到达的水平胸中有数。

并采用新的方法、内容和形式,使幼儿在不断尝试、探索之中提高 自身的美术能力和素质。过对比观察法观察实物(如欣赏生活中的大自然、美术作品等),用对话法引导幼儿欣赏故事、音乐。诗歌等,让幼儿在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的同时,提高观察和欣赏的能力和兴趣。

第二阶段是设计通过多种绘画教法(如写生画、简笔画、意识画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积极进行创作构思,让幼儿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启发引导他们把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画出来。

第三阶段中,通过幼儿对自己或别人的作品的评价,也就是用自评和互评两种方法来提高幼儿评价能力和审美各种意识。

五、遵循的原则;

1、审美性原则:

把握幼儿审美特点,引导他们捕捉生活中事物的特征,激起审美热情,形成美的意象,使对美的追求成为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在力,并贯穿于观察、欣赏、创作的各个环节。审美性在美术教育中特别重视,主要旨在增强其独创性,发展创造美的能力。

2、积极性原则:

把幼儿作为美术活动的主体,引起和保持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主动的态度。使它们热忱投入美术活动,情感与智力各个方面活跃起来,各种潜能充分发挥,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喜爱美术,乐于从事美术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萌芽中的兴趣,保持、引导、发展它。并有意识地向幼儿展示新的领域,开阔视野,提出新的美术活动形式和方法。

3、发展性原则:

幼儿美术能力是有规律地由低到高呈阶段性发展的。必须按照幼儿美术发展的规律实施美术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对每一个幼儿的当前水平和经过努力可到达的水平胸中有数。并采用新的方法、内容和形式,使幼儿在不断尝试、探索之中提高自身的美术能力和素质。

4、创造性原则:

创造首先是一个过程,它又是美术的根本特点,对幼儿来说就是要“自己想,自己做。”在绘画活动中,幼儿用线条、图形和色彩等,将自己头脑中的经验、印象和情感转化为美术形象。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能诱导幼儿进人创造的过程,使幼儿学会观察、体会,并表现出来。

①具有主体性:要保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引导、启发、鼓励幼儿创造新异的作品,勇于探索和尝试。

②具有操作性:要注重实际动手,让幼儿随时去动手实现他们的创造愿望。

5、差异性原则:

针对各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的不同,幼儿的美术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要考虑到个体差异性,对此需创造条件,给予不同的指导,使他们得以发挥。

童趣中的创意绘画 篇12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幼儿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起来了,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也成为学前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对于幼儿来说,绘画是一种快乐的游戏,是非理性的,因此,他们的画随心所欲,无抅无来,超越现实,超越生活。他们能把大千世界的万物抽象概括简易好学的符号:一笔一个结构,每一个结构都是一笔画成,每一个结构都是一种符号。对于幼儿来说,只要给孩子一支笔和一张纸,孩子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情以及很多奇怪的梦想绘出来,成为他们心目中最具创意、最漂亮的图画。

现在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创造。”人是依靠形象思维来活动的生物,幼儿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在孩子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眼。他们的世界广大而自由:月亮上能荡秋千,太阳可以变成慈祥的老爷爷,动物可以开音乐会,手指可以变成游泳的鱼,苹果可以变成金娃娃,老奶奶脸上的皱纹可以用烫斗烫的很年轻,冬瓜可以走路去上学......孩子们的天真、好奇、热情常常让大人感到难以理解、无所适从,跟成人爱社会习俗制约的生存空间及理智理念控制的思维空间相比,孩子们的世界广得叫人憧憬,美得让人流连忘返。

幼儿起初绘画中的形象是基本的、简单的,画面比较死板僵化。一笔过去不修改、不雕琢、不做作,往往是直中有弯、弯中有直、圆中有方、方中有圆,我们只有了解幼儿绘画的规律,才能有的放矣的进行引导。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世界的人士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对某些事物具体属性的了解是极其模糊的,所以他们常常会对那些属性模糊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思维做出自己的判断。比如:有一次我让班中的小朋友画两只大象,一只是象妈妈在前面走,一只小象宝贝在后面跟着。虽然我在黑板上大致画出他们的轮廓,并且告诉小朋友哪里应该是直线的,哪里应该是圆的,哪里涂什么颜色。可是孩子们还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判断,用自己的创造思维把两只象画得形态各异,有的甚至画成了两只象用鼻子牵着走,嘴里还叼着一个气球。我感到无比惊讶,原来孩子们的想象力正逐渐由贫乏和零碎向丰富和完整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对幼儿园的创造力进行培养。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范围对幼儿的绘画进行恰当的启发和指导。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幼儿而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通过大胆运笔,也就是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做好心理准备的过程,引导幼儿掌握和积累,找出造形的规律(符号造型、基本行、变化行、组合行),想像的规律(生活联想、科学联想、变形联想、同类联想、不同类联想),色彩的规律(创造性颜色和写实性颜色)。比如孩子们可以将星星涂成五颜六色(孩子的心里星星是很漂亮的,什么颜色的星星都有),又可以将云朵涂成紫色和黄色,还可以将苹果涂成蓝色,里边画了大海及红色的鱼儿等等。他们通过大胆的想像力,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作铺垫。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可以引导小朋友从生活到想象,把两者结合好,教给他们想象的方法,才能让每一个孩子自由自在的支配画画,从他们的童趣中创造出美妙的画面,内容也更加丰富奇妙,充满热情与个性的张扬。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及不同教育领域之间并非各自分立,而是相互交流,相互贯通。”在美术活动中,我经常采用美术活动与多种领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听着音作画,把绘图与音乐、散文、故事、儿歌相互结合,调动幼儿的听觉,根据听到的引发幼儿联想和想象,启动幼儿想象的翅膀,将音转化成形。在创意画教学中,我总会为孩子们放一些轻音乐,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幼儿都喜欢听故事,利用这爱好,我引导幼儿听完故事后,回忆故事情节及主要角色特征、动态等。例如:讲述《乌龟历险记》的故事后,鼓励幼儿大胆联想,创造性的表现故事内容,活泼童趣的乌龟以不同形象不同游戏情节跃然于一张张画纸上。以前,班上的小朋友画画实际上喜欢照着临摹,觉得画得像了便是好的。作为老师,要引导他们冲破一条强大的绘画意识的封锁线,积累一些创意的技能,让他们真正做到运用绘画的规律,凭着大胆的想象力来认识世界,也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孩子不断创新,超越老师,超越自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听到一些这样的对话“你胡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画的一点都不像,真难看”“云彩(太阳、小草、苹果、猴子等)是这样的颜色吗?”“你必须照着画,你画的不是画”“我可以把苹果涂成黄色吗?”“乱涂什么呢?有黄色的苹果吗?”“可是魔堡里的的小仙女手里的苹果是黄色的呀”“不像话,那是真的吗”只拿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画的好坏的标准,只能伤透孩子的心,让他再也不敢大胆作画,儿童画表现的是儿童的思维方式,儿童画也有它自身的规律,新《纲要》中指出:“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和表现方式。”所以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首先要肯定和鼓励用幼儿的眼光去欣赏它,赞赏其点点滴滴的创造性活动,其次,要寻找发现幼儿绘画中独特的创意,所以,我们在欣赏的同时应鼓励孩子以说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作品,共同挖掘其画中的独特魅力,抓住点滴不同,给予特别的鼓励和赞叹,为孩子提供展示作品的空间,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相互评价,相互激励,共同提高,从而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分享,如:每次班上的小朋友进行绘画时,我都挑上几幅比较夸张、创意特别的作品,让小画家去说画,去表达画中的意义,让画中有话,孩子们都大胆发言,带领我进入他们奇妙的世界,童趣的世界中去。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孩子在色彩的调动已有经验。我们可以引导其大胆创意。例如:孩子们在画云朵时总是会给小云涂上白色或浅蓝色,我就针对着这一情况用提问的方式去引导幼儿“晴天的云是什么颜色的?”“快下雨的云是什么颜色的?”“晚霞的云彩是什么颜色的?”当孩子们的画纸上出现五彩缤纷的色彩时,我进一步启发:云只有一种形状吗?鼓励幼儿画出和别人不同的形象(造型的变化),通过小故事的形式去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明白变化的规律以后,就能画出千变万化的形象。既变化又统一,孩子们的画就变得五彩斑斓、千姿百态、活灵活现了。因此孩子们的创意在童趣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一篇:六一儿童节的总结800字下一篇:大班健康教案《营养搭配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