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

2025-04-04|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放射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精选13篇)

放射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 篇1

住院医师放射科规范化培训

入科教育考试试题

姓名:

成绩:

改卷医师:

一、判断题

50分

1.放射科“危急值”是指放射科医生在进行影像检查过程中,某些短期内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或严重加重患者病情的危急状况。()

2.严重的脑挫裂伤、颅内新鲜出血、脑干出血不属于“危急值”报告项目表。()

3.甲亢或甲亢治疗过程中、碘过敏者是掌握碘剂造影相对禁忌症。()4.所有病人照片(或检查)严格查对姓名、性别、年龄、部位仅通过诊断医师查对并签名就可以发出。()

5.影像诊断报告实行二级审核制度。()

6.放射科所有机房、门窗防护方案,设备购置,均需经卫生监督部门审批后方能施工安装,并经检测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7.每日上午交班时,值班医技人员汇报值班急诊病例处理情况、机器使用运转情况、科内设施财产情况等,并交代尚未处理的工作。()

8.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生各种危及生命的病情变化和过敏反应,需要与患者家属沟通后才能停止检查。()

9.碘过敏轻度反应包括呼吸、循环、神经系统障碍、休克或昏迷。()10.放射科“危急值”电话通知检查结果时对方不需要是有执业资格的医师接听电话,只要求接听者复述报告内容,并记录接听电话人名字。()

二、多选择题

50分

1.放射科“危急值”报告项目有:()A.严重的脊柱、四肢新鲜骨折,可能压迫或损伤脊髓、大血管、大神经; B.新出现气胸或液气胸、心包中等量以上积液、严重肺水肿,或前述病情复查明显加重;

C.胃肠道穿孔或肠梗阻; D.手术后体内残留异物;

E.内脏器官挫裂伤血肿形成;血管破裂、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塞等; F.严重的脑挫裂伤、颅内新鲜出血、脑干出血;

G.大面积脑梗塞(范围达到或超过一个脑叶、脑干大范围梗塞);脑出血或脑梗死复查加重,与近期片相比超过15%以上。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

A.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B.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C.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D.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E.Ⅴ级事件:医疗符合规范,未发生错误,未造成任何损害

3.碘重度过敏反应抢救措施()

A.出现呼吸困难可能为喉头水肿、肺水肿所所致,立即静注非那根25-50mg,地塞米松20mg,皮下或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1ml,呼吸衰竭者皮下或肌肉注射洛贝林10mg,或静注可拉明0.25-0.5g。

B.血压下降,心率明显加快或下降,循环衰竭,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1ml,阿拉明20-60mg。或多巴胺80mg加入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C、抽搐、癫痫等神经症状,可静注安定10mg,必要时重复给药。

D.一旦出现休克,昏迷,立即进行心肺复初术,并及时补液,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快速静滴,休克纠正后用脱水剂静滴以防脑水肿。

4.碘造影剂的绝对禁忌症有()A.甲亢或甲亢治疗过程中。B.碘过敏者 C.糖尿病肾病 D.妊娠及哺育期 E.心肺、肝、肾衰

5.MR检查的禁忌症有()A.心脏起博器者 B.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 C.体内有铁磁性血管夹者 D.眼球内有金属异物者 E.高烧患者

放射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儿科

为进一步加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提高医疗水平,2003年卫生部开始建立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0年,我院作为儿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严格按照卫生局儿内科专科医师培训要求,对儿科医院医师进行培训。住院医师是直接面对患者进行医疗行为的主要医务人员,所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提高医院临床医疗服务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最新报道显示,我国儿科医师缺口约20万,儿科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儿科医师的缺乏已形成严重不对称现象。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是储备儿科人才、推动儿科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1]。我科努力利用妇幼专科三甲医院的医疗优势,逐步建立合理、有效的临床儿科住院医师培训管理模式。

科室带教计划管理

设置各亚专科带教老师负责制,由主治及副主任医师分管该科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带教老师进行教学查房,对技能操作进行亲自指导,对住院医师医嘱、病案进行审核,同时对住院医师进行出科考核。科室设有1名规陪秘书,指导和监督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包括安排科室轮转计划,监督审核工作,安排出科考试,每个月将教学培训工作向科主任及基地秘书汇报并备案。平日做到沟通协作,及时反馈,以有效保证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质量。

规陪医师档案管理

由于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来自不同的医院,具有不同的学历及工作经验,我们建立完整的档案,以利于制定个体化培训和考核计划。档案包括一般个人信息、毕业院校、所在医院科室、学习工作经历、专业特长等等。在我院培训过程中,再将其工作、考核、学习记录、考勤、奖惩记录等信息均记录存档。建立完整的培训档案,不仅有利于实施个体化培训,及时掌握培训进展,而且为培训结束鉴定和以后的工作安排提供参考。

职业道德素养及医患沟通能力的管理

注重对培训医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包括参加院内医师道德讲堂、人文礼仪培训,严格要求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以提高医德医风,进一步发扬和传承林巧稚医生博爱的崇高医德。不断提高住院医师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责任感。同时我科开展角色互换演练,模拟与患者沟通,进行换位思考等培训,以实现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有效的沟通。

儿童危重症培训管理

儿童危重症患者大多病情复杂,变化快,所以要求住院医师掌握基本的危重症患儿的识别能力。每位住院医师均要经过儿童危重症识别培训与考核,在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后,再进行实战模拟。其次,培训处理影响患者生命体征的疾病的能力,以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的相对平稳。掌握危重病患者基本救治技术,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血气分析,监护仪、呼吸机、电除颤仪等仪器的熟练操作。并且注重对危重病患者的细节处理,一些细小的病情变化可能会对患者的转归产生一定的影响。应用问题式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将住院医师置于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培训者之间合作,解决真实的临床病例,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学习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2]。在病例讨论中,要求住院医师通过临床观察、检索文献等提出对疾病的认识及问题,由此不断提升临床思维的广阔性及主动性。

制定合理的奖惩管理制度

面对儿科医师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医疗主管部门应增加儿科医师编制规模,制定合理的分配机制,提高医师的价值观,提高执业现状的满意度,为人才输送奠定基础[3]。在住院医师出科前进行考核评分,根据考核结果,对培训情况进行总结,指导下一步培训重点和计划。并不定时进行带教老师与培训者之间的交流,了解双方的愿望与要求。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主导作用,对考核不合格的住院医师积极寻找原因,加强教育及辅导。

总之,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是提高儿科医疗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的环节。此项培训工作任重道远,仍在不断探索、改进、创新、实践中。为此,我们要增进交流,分享各医院的培训经验,取长补短,因材施教,为培养出符合临床医疗实际需要的儿科高素质专科人才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熊菲,杨凡.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274-1276.

[2]万小健,卞金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危重病医学技能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131-132.

浅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篇3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后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主要阶段,对于培养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卫生部早在数年前就提出实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旧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全国少数著名医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使我国医学教育逐步走向与国际接轨的良性发展的轨道扎实了基础。基于此我院认识到实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规定了我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培训”)的有关事宜,现简单介绍如下。

1 管理方法

1.1 组织结构及职责

1.1.1 人员组成:院“培训”管理委员会设一名主任、两名副主任、若干名委员和秘书。主任由院长、副主任由主管医疗和教学的副院长担任;委员由相关职能处室和医疗科室的负责人组成;秘书由科教处干事担任。

1.1.2 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和修改医院“培训”的各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监督“培训”的实施情况;讨论、审核培训者的资格、培训合格资格和合格证书的发放等。

1.1.3 管理机构:“培训”管理委员会为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最高管理机构,通过科教处负责安排培训者的轮转,协调解决在轮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监督“培训”的实施过程和情况。具体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者的招收、培训活动的安排和有关考核。

1.1.4 委员任期:“培训”管理委员会的任期根据医院院领导班子和医院中层干部的任期而定,“培训”管理委员会的任期暂定为三年。

1.2 “培训”的范围和对象

1.2.1 院校毕业生:五年制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科本科毕业生、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得者(学位获得后1~3年内)、七年制临床医学硕士毕业生。

1.2.2 其他:从其他单位调入的临床医师、改变学科者(主要是指由基础转为临床者)、临床医学中级职称考试未通过者、凡是愿意到我院接受“培训”者(需临床医学本科以上毕业者)。

1.3 “培训”目标

1.3.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党,遵纪守法,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1.3.2 掌握本学科(一般指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新进展,并能用于指导实践工作。

1.3.3具有本学科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较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1.3.4 能担任指导本科生生产实习和进修医师的教学工作。初步掌握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并发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

1.3.5 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刊,并且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1.3.6 通过国家临床医学中级职称考试、英语六级达425分以上或通过日语国际一级水平考试。

1.4 “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定为五年。“培训”分为两个阶段(普通专科培训和亚专科培训)进行。普通专科培训阶段为三年,即5年制医学本科毕业后前三年;亚专科培训阶段为后两年,即医学本科毕业后第四至五年。

1.4.1 普通专科培训阶段“培训”:普通专科培训阶段为二级学科的基础培训,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性病 学、影像学等。

1.4.2 亚专科阶段“培训”:进一步加强本二级学科的“三基”训练,同时主要从事本三级学科的临床工作,安排一定的門、急诊和实验室工作等。

1.5 轮转科室和时间安排(省略)

1.6 考核方法

1.6.1 院内考试:日常考核、出科考试、年度考试等。

1.6.2 国家考试:执业医师考试、中级职称考试等。

1.7 培训者的待遇

工资待遇、职称待遇、学位待遇以及结束后工作安排等。

1.8 “培训”结业条件

考核综合素质、基本理论及临床技能、专业外语、科研能力、临床实践时间等。

2 招收办法

规定招收规模、条件及程序等。

3 各学科负责人及指导教师职责

规定二、三级学科负责人职责和指导教师职责。

4“培训”细则(省)

5 结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制度》 篇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制度

为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使其系统地掌握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教学责任,提高教育质量,特制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制度。

一、实施对象及时间

住院医师在轮转阶段实施导师制,即进入轮转科室,由科教科安排各专业导师负责带教,直至出科。

二、导师条件

1.原则上本科学历、实际从事临床工作8

年以上的主治医师。

2.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治学、表达和指导能力强。

3.热爱、关心学员,责任心强,懂得教学规律,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4.近两年在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篇以上(不含个案报道、综述),或市级以上科研立项一项,或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排名前二位)。

5、有较稳定的学科研究方向,目前承担院级及以上课题者优先。

三、导师职责

1.导师对学员在本科轮转期间的医疗行为和职业道德负责,因管理不严导致学员违反规章制度的,导师应负同样责任。

2.导师独立带教,不受科内其他不利因素干扰。

3.导师应熟悉和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其思想政治表现、学习态度、工作作风等,以便因材施教。

4.导师应熟悉医院的规章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关要求和规定。

5.导师应熟悉学员在本专业所要求达到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医院要求帮助学员制订在本科的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程。

6.导师应及时检查并指导学员病历书写,修改后签署日期和姓名,并进行病历评价。

7.导师应关心学员的工作学习进程,根据学员的特长和兴趣,指导学员选择专业方向。

8.导师应培养学员的独立研究能力,重点加强其科研写作与交流能力的提高。

9.导师应对学员进行日常检查督促,定期检查学员培训记录本等有关内容记录情况,检查学员对所布臵的工作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使学员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工作重点和要求。

10.导师应加强与医院职能部门的联系,以及时发现学员在工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听取相关部门领导对学员培养工作的指导性意见。

11.导师应在学员培养的不同阶段对其作出考评意见,配合医院做好对学员各方面的考试考核,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四、导师组织管理

1.导师实行聘任制,由个人自愿报名,填写《人民医院导师申请表》,科室推荐,科教科及相关职能部门综合考察,医院审核发文,院长聘任。

2、医院每年对导师统一组织考评,考评结果分三级,其中综合评分90

分以上为优秀,第二年继续聘任;60

分以上为合格,第二年保留申请资格;60

分以下为不合格,第二年取消申请资格。

3.导师依照考评结果享受导师津贴,其中优秀者为

200

元/月,合格者为100

元/月。

4.导师的日常管理工作由科教科负责。

本规定由科教科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END

住院医师岗前规范化培训管理计划 篇5

住院医师的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我院在李儒国院长的领导下,结合院内的实际情况,对院内的住院医师进行了比较规范的一系列培训。

一、高尚医德及责任意识的培养:医德观念模糊不但影响医生的进步及行业发展,而且还会造成恶劣的社会问题,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我院在住院医生培训中强化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督促带教老师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感染培训医师,充分培养医师抵制非道德行为的坚决性和长期性。

二、强化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融洽的医患关系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我们在培训过程中提倡“多作换位思考,真诚关心患者,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大大的提高了医患沟通。

三、基础理论培训以集中授课为主,每月定期召开住院医师例会,并请医院外出进修回来的医、技师授课。临床实践培训,住院医师深入科室后由科主任指定主治医师、副高或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负责,实行指导教师与上级医师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四、加强评估和考核:建立、实施质量评估及考核制度,发现培训中存在的不足,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存在的问题:

1、住院医师轮转不能达到要求、指导老师的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培训要求。

2、开展的住院医师培训方式方法不足,运用欠灵活。

住院医师培训正在从无到有走向逐渐规范的过程之中,在此过程中我们应不断持续改进,查缺补漏,克服困难,高度重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工作,用十二分的热情,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而努力!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管理办法 篇6

经费管理办法

为积极稳妥推进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云南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卫计委关于下达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省级补助资金的通知》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经费来源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所需专项经费,按照多元化投入的原则,由政府、个人、基地、单位和社会共同承担。

二、“住培”专项经费的管理

(一)设立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住培人员的生活补助和其它劳动报酬,以及基地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师资培养、教学经费和住宿条件改善等费用。

(二)专项资金实行专户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挤占和挪用。

(三)科学安排,合理配置。严格按照实际需要,进行预算,并按医院当批准的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的,由“住培”办公室向“住培”领导小组汇报,提交院办公会讨论。

(四)涉及“住培”的相关部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协调、沟通和监督,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

(五)“住培”专项资金的使用由科教科牵头,人事科、财务处、医务处等相关部门配合提出初步意见,分管院领导审核,报院办公会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

三、经费使用范围

(一)“住培”学员补助

1.本单位住培学员(含编内及编外):

(1)在本院“住培”基地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工资及绩效按医院相关人事管理规定执行;“住培”人员补助经费按照当云南省卫计委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项补助资金通知精神执行,医院按核算学员的补助标准,并按月发放。

(2)在异地“住培”基地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其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由医院负责发放和扣缴;其他费用由所在培训基地按相关规定发放。

2.外单位委派到医院“住培”基地培训的学员,其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社会保险缴费、住房公积金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费用和福利待遇,由委派单位负责发放和扣缴;住培人员补助经费按照当云南省卫计委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项补助资金通知精神执行,医院按核算

学员的补助标准,并按月发放。

3.医院“住培”基地招录的社会学员,“住培”人员补助经费按照当云南省卫计委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项补助资金通知精神执行,医院按核算学员的补助标准,并按月发放。

4.“住培”学员培训期间各类培训费、教材及资料费、公共课程教学费,按《云南省财政厅、云南省卫计委关于下达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省级补助资金的通知》执行,由上级拨给的专项补助经费列支。

(二)指导教师及住培管理人员待遇

1.指导教师每指导1名“住培”学员每月发放津贴100元。

2.“住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年终视任务完成及考核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放射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 篇7

一、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2014年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报告》要求,我院拟定实施《昭通市中医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对培训对象、培训方法、轮转安排、组织考核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我院规范化培训分为专科医师方向和全科医师方向。我院中医住院医师培训注重医德医风教育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专业知识理论补缺培训。内容包括中医临床进展、紧密结合临床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经典医籍,以及若干与临床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医辨证思维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工作,使广大医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熟练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并能够掌握必要的西医学有关临床知识和技术,能独立承担科室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病症的中医诊疗工作。医院的各类档案真实地反映出医院在各阶段的发展历程,是医院开展各项工作的宝贵财富。通过各级档案人员的重视,医院档案工作日趋完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属于中医毕业后教育的范畴,是中医临床医师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其培训档案是培训过程和培训效果的最为原始的真实记载,对持续改进医师培训工作管理质量、完善相关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医院要高度重视住院医师培养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我院始终把档案管理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医院院长为组长,主要档案分管人员为副组长,各科室指定的临床教学秘书为成员的规范化培训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并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目标考核中,实行定期考核,并定期组织档案小组人员学习《云南省档案管理条例》及各类档案法律法规,以提高各级档案人员的法律意识和业务能力。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我院领导高度重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安排专人专门负责对全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资料进行广泛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及时写出分析报告,以便查询利用,并进行电子扫描归档。我院现有中医类住院医师340名,已经全部完成了规范化培训,基本能够熟练掌握正确的中医临床工作方法、准确采集病史、正确书写病历。

三、增强归档意识,不断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档案资料管理

(一)建立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档案的管理制度。由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档案资料是在日常培训工作中,不断积累收集的资料,其有着一定的动态性,有些医师参加过多次的规范化培训,有些是在上级医院参加的规范化培训,涉及部门多,培训资料参差不齐,导致其培训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有一定的难度。目前,许多医院尚未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档案管理,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管理。我院于2013年建立了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档案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建立,明确规定了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

(二)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为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我院科教科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档案。为保证档案资料的原始齐全,专门负责规范化培训档案管理的人员,在医师培训前,做好登记并告知参加培训人员保存好相关资料,培训结束后,及时将各类资料交回科教科进行扫描归档。档案工作人员,每年均选派参加云南省档案局和昭通市档案局组织的档案业务知识培训,并不定期邀请市档案局业务指导员到我院进行指导。

(三)培训档案有专门的资金支持。我院每年的资金预算中,均有对档案工作的投入资金。我院购置了电脑、软件、扫描仪、照相机等档案管理工具,运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电子归档管理,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益,保证了各项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工作有效开展。

总之,医院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建立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档案管理制度,实施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对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起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具有重大的意义。

摘要: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各医疗机构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有效地管理培训档案科学是培训工作和培训效果中的重要依据,是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持续改进提高的重要基础,对提高各级医师的专业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医院,住院医师,培训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

放射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四肢关节外科 临床实习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75-02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medical reform,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clinicians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every clinician must go through the stages of learning, it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is deepened and to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ractical operation.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to cultivate excellent clinical residencyby standardizing the clinical comprehensive culture.

随着骨科专业迅速发展,骨科已升级为二级学科,在骨科系统中,涉及面广,包括脊柱骨盆、关节、四肢创伤、骨病肿瘤、足踝外科、运动医学、血管神经、手外科、儿童骨科及软组织创伤等,专业性较强,疑难问题多。临床带教老师临床工作量大,如何应用有限的时间做好规培医师教学,现将我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四肢关节外科任职教学秘书一年关于四肢关节外科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医德医风培养

各行各业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工作人的重要前提,医学是生命相托,健康所系的高尚职业。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化规培医师的职业素养。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尊重生命,甘心吃苦,勇于奉献,精医尚德、爱患如亲、恪守医道[1]。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科室领导。带教老师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医务工作者。

二、理论知识的培养

经过医学院校3年半的系统理论学习和1年的临床实践,规培医师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对于临床医师来讲,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自我学习,除了再巩固和熟练掌握本科教材《外科学》总论和骨科学章节外,还应阅读骨科相关的专业书籍,比如《实用骨科学》,《骨关节损伤》等一些专业的骨科书籍。其次,科室授课,组织科室的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授课。内容包括人工关节,四肢骨折,运动医学,骨病肿瘤和足踝专业,除掌握系统知识以外,还应该掌握各亚专业知识[2]。再次,教学查房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教授查房讲解骨科领域的前缘新知识以外,还将学到知识难点、临床工作的陷阱和失误等重要的宝贵知识,同时通过对规培医师采取提问的方式,检验自我学习的结果和深度。

三、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

每一位临床医师都必须能较好的胜任临床工作的能力,也是每位临床医师必须具备的能力。规培医师在高年资具备执业资质带教老师带领和指导下参与一线临床值班,亲自收治新病人,询问病史,根据医院病历书写规范书写病历,根据自身所学知识对我科常见病查体、诊断及依据、鉴别诊断和诊疗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3],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下达医嘱进行诊疗。充分认识每种疾病的特点,诊断和提出处理意见是每位医师必须最先、最需掌握的本领,“五年手术,十年适应症”,说明认识疾病是一个最艰难的过程。带教老师对该病的难点、注意事项、可能的并发症和最新进展进行深入剖析讲解。规培医师还应随时观察病人病情,比如骨科常见的肢端感觉血运活动情况,比如出现感觉、血运和活动出现异常,提示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如合并不能忍受的疼痛加剧提示骨筋膜室的早期,如出现呼吸困难和意识丧失警惕脂肪栓塞综合征,长期久卧和术后肢体肿胀明显应怀疑静脉血栓的形成,发现后应及时向带教老师汇报,轻者做简单处理,重者需紧急手术和先关科室会诊。每日查看病人化验单和检查结果,异常者应先考虑什么原因,向上老师汇报,请示处理意见,参与处理。参与专家门诊,协助完成病历书写,开具门诊处方,熟悉各种检查开单,熟悉门诊病人诊治流程。门诊病人病种复杂多样,一般经验的医师不能胜任,门诊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四、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

作为规范化培训的一名外科医师,不仅需要对疾病能做出准确的诊断,还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的能力。规培医师应做助手参与择期手术,掌握刷手、穿无菌手术衣、消毒铺单,掌握该手术的入路、术中手术技巧、注意事项,避免损伤重要组织,配合术者完成手术,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缝合皮肤等基本操作。值班参与急诊手术,熟悉掌握急症清创的流程,清创术既是初学者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好机会,但同时也是相对较难把握的,只有通过做助手多参与观察,掌握技巧和注意事项,边学边做才能提升自己。规培医师必须掌握各科基本操作,骨骼牵引、石膏夹板固定术、手法复位术、关节腔穿刺术等,这些操作作为出科考核的必考项目。除临床操作以外,还应布置规培医生自购少量手术器械,业余自我培训切开缝合猪皮训练,培训外科医师手感。

五、培养教学科研的能力

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人才高度密集的的领域,8小时之外不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医疗行业的特殊性、高风险性,不容一丝疏忽。作为即将一名合格优秀的外科医师,应该培养规培医师获取知识的手段和途径,带领规培医师参与医学文献的查询,获取需要的文献。定期安排规培医师查阅某方面的最新进展,制作PPT汇报,既培养其查阅文献获取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交流授课的能力,医学行业是科学性和传承性极强的领域,必须要求规培医师掌握授课教学的能力,医学的发展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在临床工作中让其参与本科生临床实习和见习的教学。临床工作中,教会规培医师怎样收集临床资料和撰写论文,参与本科室研究生的试验、读书报告和实验设计。学会收集临床资料、撰写科研论文和科研项目申请书是一名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本领。

六、良好工作习惯的培养

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师是一个有责任心、良好工作习惯的的医师。考勤方面应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要求规培医师提前半小时到病房查看病人,询问病人病情变化,做好查房准备。要求早晚查房、周末查房巡视病人。多巡视病人,多与病人沟通,目前医疗环境复杂,所有医务工作者必须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培养规培医师成为细心的观察患者、耐心的倾听者及机敏的交谈者,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提高他们的共同能力非常重要[4]。勤恳负责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谐愉快的沟通,能够给予病人安全感和满意感。工作上尽管我们努力了,但也会存在不足,只要我们实实在在为病人工作,和谐的医患关系,这些不足也会得到病人的理解。

七、规培医师考试制度

尽管考试不是检验学习成绩的最好手段,但是唯一的手段,规培医师培训也应该通过考试的手段以考促学,以考试检验学习效果。设置方式以出科考试为主,分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考试以《外科学》总论和骨科学章节内容为主,内容偏重执业医师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热点、难点和常考点为主;操作考试内容涉及骨科基本操作,骨骼牵引术、石膏夹板固定术、简单整复术、关节腔穿刺术,手术消毒铺单,穿无菌手术衣和手套考试。考试涉及内容涉及执业医师资质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为主,出科考试相当于两大考试的平时演练,刺激规培医师学习,避免学习枯燥。还应参入小部分亚专业知识,提高小量难度,体现不同规培医师的能力层次。

综上所述,规培医师有别于本科临床实习医师,不只是学会临床简单换药、书写病历,而是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正确的道德观和优良的职业道德,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系统理论知识和骨科亚专科知识,通过规范化培训基本能胜任临床值班,熟悉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具备一定的临床操作能力和科研教学能力,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规范化医师培训势在必行,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应因材施教,理论结合临床才能培养出一名优秀的规培医师。

参考文献:

[1]杨皛皛.胸外科临床实习生的教学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10-11.

[2]牛珂.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13,8(15):104-105.

[3]臧全金,杨平林,李浩鹏,等.医学生骨科临床见习教学实践与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4):21-22.

[4]钱太保.骨科实习生带教工作的经验与体会[J].医药卫生教育,2015,27,135-136.

放射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 篇9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考核制度

第一条 针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出科考核,管理小组组织了二支队伍,一支是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督导专家组,一支是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组,统一组织出科考核。

第二条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出科考核时,要按照培训实施细则要求,对其进行包括对工作态度,到岗情况,基本理论及临床技能掌握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

第三条 各科室应有理论考核试卷、评分标准,技能考核项目评分表,并有监考老师两人签名(备案)。做好考核记录。考核须真实,不得走过场,一旦发现虚假作弊,成绩全部无效。

第四条 对于出科考核成绩合格者,发放该月全额工资、补贴。当月考核不合格者,只对其发给基本工资,但取消补贴。并责令其延续一个月转科。

第五条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在科室培训期间,凡发生服务态度恶劣,工作责任心差、不按时参加科室组织的学习活动者,给予考核不合格,责令其延续一个月转科。

放射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 篇10

妇产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管理制度

为更好落实我院妇产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工作,保证培训质量,培养合格的 妇产科医师,特制定本规定。

(一)培训内容

1、妇产科医师培训模式:妇产科住院医师培训时间为3 年,第一阶段为通科轮 转1年,主要在二级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进行轮转(心血管内科、胃肠外科、麻醉科、新生儿科、泌尿外科),第二阶段专科 培训2年,在妇科、产科、门诊进行服务锻炼,提高临床技能。

2、妇产科医师培训目标: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妇产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使 受训者在完成培训后达到妇产科方向低年资主治医师水平,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相关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二级学科知识,了解国内 外相关二级学科的新进展,并能运用于实际工作。

(2)有妇产科方向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较熟练地掌握本 妇产科方向三级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妇产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能对下级医师 进行业务指导,并能担任指导妇产科本科生的教学工作。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二级学科的外文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4)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

(5)在第一阶段第2 年培训期间,应参加妇产科医学教研室组织的《妇产科学》《诊断学》 体格检查实践(小班)课教员选拔考核,择优选出示范教员担任妇产科本科生实践课教学工作。

(二)培训要求

1、综合素质要求:

(1)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2)“关怀服务”的职业理念和优良的医德医风。(3)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4)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2、基本理论及临床技能要求:依照各二级学科的《培训大纲》要求执行。

3、专业外语:以自学为主,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4、科研能力: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第一阶段应完成至 少一篇文献综述或个案分析报告。

妇产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考核制度

(一)日常考核及记录(1)住院医师工作日的安排:工作日每年为 240 天,因事假、病假及其它 事由耽搁的工作日,须在次年内补足(参照本院住院医师管理细则相关规定)。

(2)请假 3天以下(含3天)由本人书面申请,指导教师和科室主任签字 后生效,并登记在考核表上;3 天以上,由教育科签字后生效;假期安排根 据科室情况仅能在本年内予以安排。不假离开医院者,由科教科通知其所在单位 或家属并作出相应处理,不假离开医院者按旷工处理(见细则),矿工超过5 天以 上者视情节终止培训。

(3)妇产科医师在出科时应将当天完成的工作内容如实填写在培训工作量化 登记本上,由指导教师逐项签字,经科室主任审核签名,工作量方可生效。

(二)轮转考核 妇产科医师轮转完一个科室时,由该科住院医师培训管 小组按照培训实施细则要求,对妇产科医师进行理论、技能考核,并做好记录。考核须真实,不得走过场,一旦发现虚假作弊,成绩全部无效。各科室应有理论考核试卷、评分标准,技能考核项目 评分表并有监考老师两人签名(备案)。

(三)考核

考核由妇产科医学教研室按照培训实施细则要求组织进行。第一年的住院医师参加安徽省组织的执业医师考核; 第二年的住院医师由妇产科医学教研室组织,对妇产科医师实施理论、技能考核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及项目)。

第三年的住院医师参加安徽省公共统考的理论部分及医院妇产科医学规范化 培训组织部组织的技能考核。

(四)阶段考核

第一阶段轮转1年、第二阶段轮转2年培训结束后,考核项目:

1、参加安徽省卫生厅统一组织的考试考核。

2、病历质量考核:医院质量管理科随机抽调学员病历三份,并打出病历质 量分。

(五)考核结果的认定

1、当月考核合格者,发放该月全额工资、补贴。当月考核不合格者,只发 给基本工资,并取消补贴。

2、完成第一年培训后,学员应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作为第一 年考核成绩。两次考试未获得医师执照者将终止培训。

3、完成妇产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考试(考核)全部合格者,颁发《安徽医科 大学妇产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不合格者将延长一年的培训或终止培训。

妇产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奖惩制度

(一)在招收录取中,提供虚假证明者,一经查实,立即终止培训,并全 额退还医院发放的补贴,之前所完成的培训工作量一律不予承认,并保留向兄弟 医院通报情况的权利。

(二)培训过程中,在工作量化登记、考试、考核中弄虚作假者(包括主 任、带教老师签名)一经查实,立即终止培训,之前完成的工作量酌情予以承认。

(三)不按轮转计划转科的,不拿轮转表自行到科室报到者;出科未经考 核者视为培训计划(时间)无效。

(四)取得医师执业资格者应及时在医务科登记注册,如不按时注册将不 予以晋升工资标准。

(五)两次执业医师执照考核未通过者,终止培训。

(六)学员在第一年培训期间,应为24 小时负责制。在整个阶段培训期间 不得无故请事假,如有病假在三个月以上或怀孕分娩不能按时完成培训任务者,自动留级。

(七)病假在三个月以上者,第三个月开始只发放基本工资,取消伙食补 贴,直至开始上班。训。

(八)旷工一天按100 元扣发,超过五天者扣发全部补贴,并视情节终止 培

(九)当月考核不合格者,只发放该月基本工资;轮转期间两个科室不合 格者,将终止培训。

(十)工作中服务态度恶劣(病人有效投诉),工作责任心差,或不遵守劳 动纪律者,科室投诉到妇产科规范化培训管理处的,视为考核不合格,必须在该科 室继续培训一个周期,此培训期间只发放基本工资和补贴。

(十一)培训过程中,因严重违反规定出现医疗差错,引发医疗纠纷,造 成医疗事故,将按照我院《妇产科医师培训管理办法细则》及卫生部、教育部关于 印发《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给予处罚(包括经济赔偿),该追究刑 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

(十二)培训期间,每年进行一次“优秀妇产科医师”评审,工作认真积极,对医院做出突出贡献者,医院将予以奖励,在推荐工作单位时将优先考虑。

妇产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人事管理制度

为更好的落实我院妇产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工作,保证培训质量,培养合 格的妇产科医师,特制定本规定。

1、参加妇产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需与医院人事科签订劳动合同,进行为 期三年的规范化培训。培训期间由医院按照国家和医院要求进行统一的档案管理 及各项社会保障费用的缴纳,薪酬待遇参考同级别省级医院确定。轮转培训期间, 由教育处统一管理,参考轮转科室意见,向教育处及人事处上报考勤等项内容,进行工资奖金的发放。

2、接受培训的医师按照国家要求,临床工作满一年后由医院出具人事证明 方可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考核结果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果中。

3、妇产科医师的住宿采取社会保障与医院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医院总务科负责为目前没有住房的新进人员安排集体宿舍及住宿管理工作。妇产科医师如需要参加本科室总住院值班工作,由本科室自行解决住宿问题。

4、医院各自习教室、图书馆及教学培训设备面向参加妇产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开放,由教育科负责日常管理。

妇产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经费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妇产科医师培训经费监督和管理,特制订本规定:

一、经费投入与使用管理

1.培训经费是指在组织和实施妇产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活动中直接相关,由上级部门拨入的专项经费和医院按规定而投入的经费。

2.培训经费使用范围:主要用于教学补助、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对象的福利待遇、住宿补贴等。

3.培训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妇产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所发生的一切收支均纳入医 院财务核算,不得超指标、超范围使用费用。

4.财务科设立专帐,进行经费收支核算,财务科应定期向教育科及分管领导 提供经费收入、支出情况,对经费收支实行日常监督。

5.经费使用实行预算管理,教育科根据培训运行情况,编制经费使用计 划,纳入医院财务预算,预算计划不能突破医院总投入指标。因完成上 级批令性任务而超预算计划的,须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提交院领导讨论通过同 意。

二、经费审批与报销管理

1.教学设施购置和维修,由申请部门提出,按医院财务审批程序批准后,交相关职能部门办理,报销须附有验收、入库、领用手续。属于固定资产的应按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2.师资队伍进修学习费用报销,由医教科签署意见,报分管领导批准后,凭 有效票据报销。报销标准按《医院财务报销审批制度》规定。

3.培训对象的加班费、夜餐费等补贴支出标准按医院人事部门的有关规定,领用时须填写领款单,列出领款人姓名和领取金额,由人事科审核,报负责院长审批,然后由财务科进行发放,如现金发放须由领款人本人签字。

三、经费使用的监督

1.由医院审计人员在每年年底对培训专项经费进行审计,对经费使用的合法 性、合理性、真实性实施监督。2.对经费使用中发生的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等违法、违规行为,依 照法律法规督促纠正或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妇产科医师教学合作协议

甲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医院 乙方:

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本着加强合作、优势互补的合作原则。就妇产科医师教 学合作达成如下协调,甲乙双方共同遵守。

一、合作内容

1、双方共同做好妇产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组织管理,在妇产科医学教育资源上合作共享,促进妇产科学学科的发展。

2、双方分阶段在师资培训、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使临床医疗资源的使用上更加充分、合理。

二、甲方的职责

1、利用自身教育管理的经验对乙方进行支持,帮助乙方不断提升组织管理水平,结合实际培训情况,努力探索更加完善的妇产科教育培训模式。

2、发挥教学医院的临床教学优势,定期与乙方进行师资教学经验和学术的交流,扶持乙方不断提高临床教学水平。

3、充分发挥妇产科医师培训临床基地的作用,在临床带教、课题申请、师资培训等方面为乙方提供有力支持,在相关科室开展合作研究。

三、乙方的职责

1、健全和规范妇产科医师规范化培养体系,成立妇产科医师教学管理小组,做好临床带教任务。

2、制定妇产科临床医疗管理规定,配合甲方做好妇产科临床医疗计划的落实,按照大纲要求做好出科考核和教学质量管理。

3、组织妇产科医师参与妇产科研课题的设计和研究实施。

4、积极与甲方开展妇产科医师培训和课题合作研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学术交流互动。

四、其他约定

放射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 篇11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规范化培训在外科住培医师临床实践中的作用。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奥林巴斯微创培训中心进行腹腔镜培训的住培医师(包含专硕规培)40人,举办4期培训班,每期培训10人,每期培训10天,平均每人每天培训6小时。培训内容包括腹腔镜基础理论学习、手术观摩学习,模拟箱操作训练,腹腔镜下动物组织 (猪大肠) 操作训练。在培训过程中对体外模拟箱操作训练和腹腔镜下动物组织 (猪大肠)操作训练进行培训前、后考核,用以观察腹腔镜规范化培训下的培训效果。结果:外科住培医师在接受培训后,完成转移瓶塞、拾取瓶塞、剪手套三角、缝合与打结等操作的培训后用时比培训前用时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腹腔镜下猪大肠操作训练中,学员在培训后动物实验中腹腔镜下缝合与打结用时较培训前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住培医师重视腹腔镜规范化培训对临床实践具有极大帮助,值得推广。

【关键词】临床实践 腹腔镜 规范化培训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4211C070。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40-02

2015年度医改热词仍然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建立全国统一的住培制度,实现临床医师水平同质化,成为解决医改众多矛盾中的一剂“良方”。我院作为全疆首批国家级规范化培训基地,逐步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外科住培医师通过腹腔镜规范化培训方面也形成了一套培训经验。

作为微创外科的技术核心,腹腔镜外科技术以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1],占用医疗比重小获得了外科医师、患者及社会的广泛认可。但由于该项技术对外科医师操作技巧要求非常高[2],故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价值。我们结合腹腔镜外科医师“学习曲线”[3],通过腹腔镜模拟培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奥林巴斯微创培训中心进行腹腔镜培训的住培医师(包含专硕规培)40人,共学办培训班4期,每期10人,每期培训10天,平均每天训练6小时。培训人员平均年龄28(26-32)岁,其中男性32人,女性8人;普外科专业19人,泌尿外科专业15人,妇科专业6人;既往均无腹腔镜经验。

1.2 培训方法及步骤

1.2.1 腹腔镜基础理论学习

采用视频及现场观摩式的集体授课形式,授课时间为2天,其内容包括腹腔镜技术发展史,腹腔镜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腹腔镜手术原理及使用方法,以及腹腔镜器械的日常维护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外科适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常见病种,明确手术适应症及并发症,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各种腹腔镜器械的使用,腹腔镜下“分离、结扎、缝合”等手术技巧,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等,进一步区别与传统手术的差异。利用视频教学的优势,反复观看手术录像,熟记手术操作步骤和细节。

1.2.2 体外模拟箱操作训练

在模拟训练箱中,遵循渐进式模拟操作训练,主要是模拟人体腹腔镜手术的环境,依靠显示器成像进行手眼协调操作,做到器械使用熟练、定位准确。训练时间为4天,同时进行考核,合格后进入下一阶段的训练。内容包括:转移瓶塞、拾取瓶塞、剪手套三角、缝合与打结训练。

1.2.3 腹腔镜下动物组织 ( 猪大肠) 操作训练

通过体外模拟箱操作训练考核合格学员进入此阶段,培训时间为2天。在腹腔镜模拟操作系统下,对动物组织(猪大肠)进行切开、缝合与打结训练,可以真实的再现手术环境。以两人为一组,“术者与助手配合”训练模式,轮换进行。方法是将猪大肠固定在平板上并置入模拟箱中,启动腹腔镜监控系统。操作者双手分别持钳、剪刀,将肠管剪开或离段以此训练“切开术”。然后把切开或离断的肠管进行缝合及打结,将持剪刀的手改为持针器训练缝合打结。合格标准为腹腔镜下3分钟内缝合一针并打3个结。通过2天的时间完成该阶段内容的训练,同时进行考核。

1.2.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SPSS 19.0处理,各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培训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四期培训班均顺利完成,达到预定的培训目标,所有培训学员均合格毕业。与培训前相比,四期培训学员接受培训后,完成转移瓶塞、拾取瓶塞、剪手套三角、缝合与打结训练等同样的操作用时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 05) (表1)。腹腔镜下猪大肠操作训练后较训练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随着腹腔镜技术日趋成熟,在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已得到广泛应用,为微创诊疗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为了更好的为患者解除病痛,提高病人诊疗的安全性,外科医师应首先经过腹腔镜模拟器的训练。对于外科住培医师来说,具备腹腔镜操作初级技能是住培期间必须具备的。然而,传统“传、帮、带”培训模式周期长,如何进行高效科学、系统地针对腹腔镜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培养,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通过举办四期外科学住培医师腹腔镜培训班,利用集中授课,强化训练的培训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住培医师理论知识薄弱,临床操作机会欠缺的不足。

首先,腹腔镜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培训的基础,只有了解和熟悉腹腔镜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认识腹腔镜设备和基本手术器械才能更好的实际操作腹腔镜[4];通过视频录像观看手术演示,才能了解常见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腔镜下解剖特征、手术入路及腹腔镜器械使用时进行分离、结扎、缝合等手术技巧。

其次,体外模拟箱操作训练是腹腔镜培训的关键。腹腔镜外科手术对术者的外科技能要求甚高。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其区别在于:视觉焦点差异,触觉感知差异,手术器械构造差异,手眼协调差异、手术团队配合差异等。外科住培医师通过转移瓶塞、拾取瓶塞、剪手套三角、缝合与打结训练能够较好的熟悉乃至熟练掌握腹腔镜主要器械的不同握持方式,适应手术器械的杠杆操作原理,逐步适应双手触觉改变和视觉二维平面感的转变[5]。

最后,腹腔镜下动物组织 ( 猪大肠) 操作训练是培训的升华。我们在进行动物组织 ( 猪大肠) 操作训练前,记录外科住培学员完成考核内容的成绩与培训后的成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运用腹腔镜系统对用动物组织(猪大肠)进行切开、缝合与打结训练,能够基本完成模拟腹腔镜手术下的各种操作,从而达到比较真实的训练效果。在应用价值方面,不仅缩短了培训时长,增加了培训强度,满足了学员真实模拟操作的愿望[6],更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避免模拟箱训练的单调乏味。虽然腹腔镜下动物组织操作训练无法达到活体动物实验的效果[7],但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培训成本。在本组资料中,培训前模拟箱的各项考核用时的标准差较大,分析原因是为参加培训的学员中包含外科住培医师和专硕规培研究生;阶段性培训结束后,各项考核用时均无明显差异,腹腔镜操作技能接近,标准差值相差不明显。

因为腹腔镜模拟训练是基础训练,是进行腹腔镜手术的必备前提[8],因此诸如气腹训练、放置套管、各种止血设备的使用等技能还需更进一步的培训。但是就此次腹腔镜培训经验来看,该腹腔镜规范化培训在外科住培医师临床实践中的作用是明显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Miskovic D,Ni M,Wyles SM, et al.Learning curve and case selection in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surgery:systematic review and international multicenter analysis of 4852 cases. Dis Colon Rectum. 2012; 55(12):1300-10.

[2]Flemming Bjerrum,Jette Led Sorensen,Ebbe Thinggaard,et al.Implementation of a Cross-specialty Training Program in Basic Laparoscopy[J]. JSLS. 2015;19(4): e2015.00059.

[3]黄小虎,蔡小勇.腹腔镜初学者如何缩短学习曲线[J].微创医学,2012,7(2):194-196.

[4]杨飞,湛海伦,卢扬柏,等.重视腹腔镜下动物组织模拟训练在腹腔镜培训中的作用[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6(2):10-13.

[5]钱峻,汤黎明,朱杰等.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中的团队配合[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9(9):781-783.

[6]Stein S,Stulberg J,Champagne B.Learning laparoscopic colectomy during colorectal residency:what does it take and how are we doing?[J].Surg Endosc.2012;26(2):488-92.

[7]Celentano V.Need for simulation in laparoscopic colorectal surgery training[J].World J Gastrointest Surg.2015;7(9):185-9.

[8]Bardakcioglu O,Khan A,Aldridge C,Chen J.Growth of laparoscopic colectomy in the United States: analysis of region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over time[J].Ann Surg.2013;258(2):270-4.

作者简介:

王文光,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泌尿系肿瘤防治。

通讯作者: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篇12

1 加强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完整的医学教育过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二者相互渗透, 紧密关联,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突出特点;是提高医疗教学质量, 培养合格医疗卫生人才的主要环节;是医学生将所有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关键阶段;是提高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时期。

《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的第二十三条规定:医师在考核周期内按规定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通过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考试, 可视为业务水平测评合格, 考核时仅考核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

住院医师在三年的规范化培训中要掌握各种临床技能, 同时通过培训由理性学习的纵向思维转为横向思维, 进而发展成立体的临床思维[2]。因此, 如何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 保证带教质量是医院教务部门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和要求

(1) 培养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良好的职业理念和医德医风, 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与能力。要求了解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的了解。

(2) 介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本学科的临床操作技能, 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处理原则, 临床科研方法。要求结合工作实践, 至少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并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上发表。

(3) 重在培养临床实践操作技能。要求以自学为主, 积极参加院内外继续教育活动, 超额完成规定学分, 能借助英语词典阅读各学科指定的外文专著和有关文献、专业杂志。

2.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

根据医院实际,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期3年, 分为2个阶段, 时间从进入临床轮转开始计算。

第一阶段为全科培训阶段 (16个月) 。通过在内科 (心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肿瘤内科等) 、外科 (普外科、骨科、脊柱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肿瘤外科等) 、妇科、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以及急诊科、麻醉科等科室的轮转, 提高临床工作能力, 目的是全面掌握有关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阶段为专科的初级培训阶段 (20个月) 。主要在今后定向的学科及相关联的学科工作学习, 目的是为专业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通过自学和参加本专科组织的学术活动、业务学习, 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式

(1) 住院医师必须参加为期一周的岗前教育。

(2) 基础理论培训以集中授课为主, 每月定期召开住院医师例会, 并请医院外出进修回来的医、技师授课一次。

(3) 临床实践培训, 住院医师深入科室后实行科室主任负责制, 也可由科主任指定副高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负责, 实行指导教师与上级医师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2.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和考核

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考试登记册 (简称培训登记册) , 住院医师人手一册, 必须认真填写, 以其作为全面培训、年度考核与阶段考核的重要依据。

(1) 日常考核:住院医师在第一阶段全科培训期间, 按照实习医师对待, 实行24小时负责制。在进入第二阶段专科定向培训期间, 对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者, 由本人提出申请, 经医院审查符合要求时, 可给予其处方权。

(2) 转科考核:按照考核项目和内容要求, 住院医师每轮转完一个科室, 由该科室主任和指导教师对住院医师轮科情况进行考核, 并认真填写在培训登记册上, 由科主任和指导教师签字。轮科结束后, 将培训登记册交医务科审核签字。

(3) 阶段考核:住院医师在培训的第一阶段, 应该报名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第一阶段考核成绩将参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第二阶段综合考核由医务科组织, 内容以“三基训练”为主, 另外考核操作技能和外语, “三基训练”、操作技能和外语分别占考核总成绩的60%、25%和15%。

2.5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奖励措施

(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两阶段均合格者, 由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发给由院长签发的合格证书, 培训期间的各项成绩可作为确定专业、岗位聘任、晋升、晋级及评优选先的参考依据。

(2) 每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终结时评选出“优秀住院医师”和“优秀指导教师”, 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合格证书、获奖证书和培训登记册由医务科教科纳入专业技术档案管理。

(3) 医院给接受培训的住院医师每人每年拨付300元的培训经费, 同时每年向被培训对象收取200元的培训经费, 由财务科统一管理, 医务科教科负责支配, 用于培训的组织管理和指导教师的劳务补贴。

3 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工作思考

卫生部规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5年, 根据我院医患需求和床位设置的实际情况, 我院医师数量仍显不足, 我们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暂定为3年, 根据2006、2007、2008三届毕业生的实际培训结果来看, 基本符合我院的实际需要, 也基本达到了规范化培训的目的。

与国内外先进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比, 我院的规范化培训与考核仍有不足。因此, 今后我们改进工作应该从完善题库建设, 密切联系临床, 细化评分标准, 优化考核结果, 熟悉考试体系, 提高带教水平, 实施SP体检, 强化仿真性能等方面入手, 双向培训临床教师与住院医师, 促进教学相长[3]。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参考文献

[1]李秀敏, 张艳芳.执业医师考试与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5:88~90.

[2]李景波, 陈自强.搭建临床实践平台提高临床教学管理[J].西南国防医药, 2006, 12 (2) :212~215.

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 篇13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规定

为加强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人才,根据国家卫生部印发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培养对象:2000年以后高中等医学院校医学本科毕业,从事临床工作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

2、临床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经过规范化培训,达到的目标是:在政治上、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具有良好的医德和医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业务上,熟悉本学科、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较熟练掌握本专业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此疑难病症;能阅读简单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教学和指导低年资医师的能力,达到规定的主治医师、医师应具有的水平。

3、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临床实践、专业理论知识和外语。业务培训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知识学习采取自学与培训相结合、外语以自学为主。

(1)临床实践——是培训的主要环节,须在指定老师的指导

下进行。学员应有充分的机会观察和处理专业范围内的各种类型的住院和门诊病人,并能追踪观察病人疾病的演变和转归过程。通过临床实践,接受有计划的、专业范围内的常用诊断性和治疗性操作技术的培训。

(2)公共必修课:医学伦理学、医学统计、医学文献检索;

(3)专业基础课:按各学科的要求,分别规定不同的必修课。具体学习课目。

4、培训时间;培训年限为五年,分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结束,由继续教育委员会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个阶段培训。

第一阶段:为低年级住院医师、医士阶段(2年),实行轮转培养。由医师(士)根据工作需要及本人基本素质先行定科,两年内以医士、医师为主,加强基本功训练,并按排到相关科轮转学习。基本功的训练包括

(1)病历采取和书写;

(2)物理诊断的基本功训练;

(3)常用实验室检查和某些特殊检查的运用与临床解释;

(4)熟悉和掌握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5)熟练掌握无菌技术和手术的基本操作。

第二阶段:为中年级住院医师、主治医师阶段(2年),实行定向培养。着重训练临床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做到:

(1)能够把基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工作实践,基本上能做到独

立处理本科常见病及急症;

(2)手术科室应掌握本科常见病的手术适应症、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独立完成一般手术,协助上级医师完成中等以上类型的手术操作及一般急症的应急手术;

(3)正确掌握本科较复杂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4)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了解和掌握本科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

(5)锻炼从事病历分析、论文写作能力,每年撰写一篇有一定水平的论文;

(6)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

(7)外语通过考试达标,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通过考试合格。

第三阶段,为高年级住院医师、主治医师阶段(1年),实行住院医师制。协助科主任管理医疗业务和某些行政工作,培养管理能力;业务上能独立处理本科常见病和急重病症,进一步提高鉴别诊断的思维分析能力,锻练独立处理疑难病症的能力和承担其它科室的会诊能力。

5、实行学分制:住院医师培训实行学分制教育,五年累计基本学分达300分为合格。考试考核成绩优秀或突出成绩的可给予附加分;考试考核作弊、工作中发生事故差错或受行政处分等要扣出基本学分。基本学分的分配比例:临床实践为70%,包括政治思想、医德医风、工作责任心等;理论学习为30%(其中公共必修课占

16%,专业理论课占60%,外语课占24%)。

具体分配为:

1、临床实践学分,总分为300学分,包括:

(1)政治思想品德,每年考评一次,每年6学分,五年累计30学分;

(2)临床能力,主要指检查、诊断、处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有关专业技能,采取平时工作考察和每年考核一次,合格者记30分,五年累计150学分。

(3)教学能力,指导在教师指导下能讲授部分课程及辅导学习生的教学实践,定期考核,平均每年6学分,五年累计30学分;

(4)撰写论文,指在教师指导下,撰写论文,定期考核,平均每年5学分,五年累计25学分。

2、理论学习部分,总分为75学分,包括:

(1)公共必修课,经考试及格,凭《合格证》,每年15学分;

(2)专业理论课,按各科不同的规定课目要求经考试及格,凭《合格证》,每门课记10分,五年累计50学分(3)外语课,考试合格者,凭《合格证》记5学分、五年累计25分

6、考核办法:临床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应按照本规定的要求,按期组织考试考核,这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措施。

1、考核标准,按规定的培训内容及各科考核标准进行。2、考核步骤:分为平时考核(即轮转考核),考核,阶段考核和结业考核;

(1)平时考核,指培训中每轮转一个科室进行的考核。轮转专业或科室负责对受培训者的培训内容和表现作好各项完成工作的量和质的记录,受培训者作自我总结,负责医师对其临床能力进行考核、对政治思想医德医风进行评价。未参加本科考核不及格者,不能参加阶段考核。

(2)考核,指每年底进行的考核。考察其对当年计划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否达到培训要求,如未达到者,须采取补救措施,延期或补训等方式进行。

(3)阶段考核,指每个阶段培训结束后,进入下个阶段培训前的考核。考核合格者,始能进入下阶段培训。

7、:《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作为评聘主治医师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对应参加培训对象未参加培训或参加培训不合格者,不能评聘为主治医师。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pep小学英语六下教案下一篇:银行强化风险管理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