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合规风险量化指标

2024-09-23

银行合规风险量化指标(精选7篇)

银行合规风险量化指标 篇1

银行风险合规学习心得

金融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源于不断创新的思维思路,也必须建立在一整套良好的监管制度及金融机构、金融从业者合法合规的文化基础上。如果金融从业者脱离规章制度自行其是,偶尔或常常做着与岗位要求,与法律法规不相称或者完成对立的行为,那么轻则自身须受处分,重则给社会金融资源造成巨大损失,从国内外频发的金融大案要案我们可以看出,鉴于金融业在现代经济中的中枢地位,金融从业者的行为应该而且必须受到限制和规范。

针对金融业对违规处理办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和落实:

首先,思想上须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违规处理办法出台的背景和意义,尤其应联系银行业历史以来的业务及实际案件。某国有行内部员工私自挪用金库5000万元的案件为何能够发生,就在于当时起内部惩戒机制不够完善,不足以对心存侥幸的潜在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另外,还在于其遵章守纪的企业文化氛围还不够浓厚。在每个工作日,我们都在进行着业务操作与管理,我们应该习惯性地去思考我们正在进行的操作或管理是否合规合法,是否还存在可以完善的地方,对照违规处理办法上规定的“红线”行为,我们必须避免,这不单是对交通银行负责,也是为自己负责。思想决定行为和习惯,让每个员工在思想上能够引起高度的重视,合规理念一定会深入人心。

其次,结合岗位要求,认真落实有关规章制度,使思想不“越位”,行为不“越线”。违规处理办法中规定的违规行为,实际上都与我行的具体规章制度相联系。如在信贷管理方面,我们规定了客户的准入条件,放款条件等,这些条件都是前置性的,必须在具体行为实施前满足,很显然,如果具体经办人员忽视前置条件或者甚至与客户串通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就是违规行为。因此,确保行为不违规,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违规处理办法,更为基础的在于我行必须坚持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交通银行的规章制度,按规章办事。

最后,保持虚心的学习态度,在书本与实践中多学习,向领导、同事多学习。我们的国家处于高速发展中,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改革开放之后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也使得许多规章制度要不断修正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尤其是金融业具有较大的创新性,但是,创新就存在风险,因此,保持对业务的敏感性,深谙对风险意识的把控,保持不断进取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我们正确判断风险,避免误入歧途。

银行合规风险量化指标 篇2

一、CRO的定义

C R O(c o n t r a c t r e s e a r c horganization),称为合同研究组织,是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的科学机构,是承担新药研究开发某一部分工作的专门研究机构或公司。合同研究组织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美国兴起的新兴行业,在80年代以后再美国,欧洲,日本迅速发展。最初,C R O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临床试验方面,CRO负责药物临床试验的全过程,包括与医院全面接触,督导等,随着制药公司新药研发压力的增大,CRO的功能和服务内容也已经从负责制药公式的临床试验向提供与药物有关的各种专业服务转变,如药物发现,临床前沿研究,药物基因组学,Ⅰ~Ⅲ期临床研究,药物代谢研究,药物安全性研究,药物申报注册,信息学,临床文件,政策法规咨询等诸多方面。

二、CRO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美国FDA提议下,陆续有14家CRO公司上市,并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目前全球CRO公司已经发展到近千家。国际具有专业化优势前4位知名CRO均为美国的公司即Quintiles,Covance,Parexel及Pharmaceutical Product Development。

有资料表明,1998年全球新药研发外包业务产值约48.00亿美元,占全球药物研究经费的22.00%,其中60.00%用于临床试验服务,40.00%用于非临床试验服务。根据Frost&Sullivan的报告,2003年全球生物医药产业中,CRO承担了将近1/3的新药研发工作,在所有的n期和Ⅲ期临床试验中,有CRO参与的占213;并且CRO服务的全球市场以每年20.00%一25.00%的速度增长。见下图

三、药物研发外包风险简述

C R O的蓬勃发展足以证明药物研发外包这种新兴研发模式的巨大成功,然而,制药企业在把研发业务外包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不成功或失败的外包案例也屡见不鲜,如:2006年,Parexel公司在英国进行的一项Ⅰ期试验中有8位男性作为健康志愿者签约进入试验,但是在6位志愿者接受试药物(由德国Te Genero公司开发的一种单克隆抗体)不久后即发生器官衰竭进入I C U治疗。调查发现,Parexel公司参与这项研究的一个医生并没有进行足够的培训,经验也不足,而且Parexel公司也没有提供全天候的医学监查。这些案例表明,制药企业把研发业务外包的同时,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首先,制药企业把研发业务外包集成了制药产业固有的风险,比如投入资金多,研发周期长,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等各种风险因素。其次,制药企业外包研发业务也面临一些独特的风险,主要表现为:(1)随着(l)随着外包进程的发展,客户对供应商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企业相应的自主研发能力下降,即使供应商表现良好,也会形成较大的路径依赖风险,而表现差就形成较大的套牢风险;(2)外包的研发业务,即使本来是客户擅长或熟悉的,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客户也将在与供应商的利益博弈中处于不利地位,保护自身利益的困难增多,尤其是面对供应商的机会主义行为难以监控;(3)由于CRO参与了制药企业新药研发的部分甚至全部过程,制药企业的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受到侵犯的风险增大;(4)由于大多数制药企业的外包处于探索阶段,难以对成本有明确估计和有效监控,潜在成本大幅增加的风险;(5)外包是在两个以上的企业间进行,在大多数业务合作的安排中,合作双方的目标和企图经常是有较大差异的,这主要是因为各方都有自己的商业利益和长期目标,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经营理念和文化等方面都可能存在不一致,甚至是矛盾和冲突,类似的潜在风险大大超过在企业内部进行自主研发。

因此,如果制药企业研发外包风险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企业研发业务外包不仅不会为企业带来效益,反而会起到反作用甚至是破坏作用。然而,由于CRO是近10年来才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学者对制药企业研发外包的风险研究目前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尤其是面对研发外包的复杂性造成的分析困难束手无策。这也造成了目前对药物研发业务外包风险认识不够,风险评估手段不先进,不系统的局面。

四、药物研发外包风险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Aubert根据代理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提出在外包中存在四个主要风险假定情境:(l)套牢,(2)合同修改,(3)意外的过渡和管理成本和(4)争议与诉讼。除了上述风险,必须考虑客户能力下降风险。主要原因在于:R ustag i发现,客户的能力与外包成功显著正相关5。客户能力决定了它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与未来发展。在经典外包理论中,与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的业务与运作不外包。但是,如上文所述,在现实的制药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其产品的研发业务外包出去,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有别与经典理论中的与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的业务与运作不外包的情况。

1、套牢

套牢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如果不承担损失或牺牲部分甚至全部资产给供应商,客户不能从双方的关系中摆脱出来。即,制药企业向CR O这样的外部机构外包新药研发业务时,可能会导致对CR O的依赖[5]。制药企业选择将药物研发的全部或部分过程外包给CR O公司,必将减少在公司内部此种活动的投入,美国CR O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化学类制药企业对CR O的投入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而其药物研发费用的年增长速度仅为11%,如果这种投入减少是长期的话,制药企业自身的研发组织必然会逐渐萎缩,继而丧失其本来的功能,导致企业的研发活动完全依赖于CR O组织。

2、昂贵的合同修改

昂贵的合同修改的定义为,当其中至少一方觉得有必要在合同期间对相关条款进行修改、重拟等。修改成本包括交流新信息、重新协商协议以及协同运作反映新清况等产生的成本。

3、意外的周转和管理成本

意外的周转和管理成本是隐性与/或低估的成本。周转成本包括建立、重新分配或布局设施的成本,设备转让,租金等;管理成本包括:投入到外包合同管理的人力资源,下一份合同的中止、交接和重新实施的成本。由于双方特别是客户难以在外包初期准确估算成本,周转和管理成本可能占据成本的相当部分。

4、争议与诉讼

争议与诉讼指合同双方关于协商、确定、维持、变更或尝试合同条款及条件时发生意见分岐,以及寻求法律的过程。在外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分岐,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将产生争议与诉讼,不仅影响双方关系,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外包进程和最终成功。

5、客户能力下降

客户能力的尤其是其控制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有可能决定其公司的命运及发展。Clark认为,最根本的外包风险是失去控制,包括对服务质量,机密信息,成本和需求变更等的控制。创新能力方面,CR O可能疏于掌握新技术、委托方作为一个组织而难以学习到新的知识、缺乏创新能力。

五药物研发外包风险指标体系

在Aubert,G onzalez,B ah li,等人的工作基础上,提出药物研发外包风险量化指标体系:

如图所示:

对上表简要说明如下:

1、套牢

战略决策和管理变革所需的研发流程支持,影响战略决策和管理变革目标的实现,如果主要依靠一个CRO组织,就会形成整个企业管理水平对供应商的依赖。如果专属资产投入比例较高,比如超过药物研发预算的40%,CRO可能会利用自己在技术、真实成本等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优势,趁机谋求更大利益,而客户难以拒绝或转换。

2、昂贵的合同修改

合同修改是比较容易发现的现象,计算相关比例即可。一般控制范围是:修改占用的成本超过合同金额40%或药物研发预算的10%。此外,如果未形成一致测度意见的工作较多,达到或超过总量的30%,双方会在药物研发外包过程中不断磋商和修改,投入较大的精力,造成高昂成本。

3、意外的过渡和管理成本

与昂贵的合同修改类似,以计算相关比例为主,一般控制范围是:涉及金额超过药物研发预算的30%。此外,为供应商提供的培训过多,说明CRO的素养需要提高,一般应控制在预算的20%之内。

4、争议和诉讼

诉讼和争议是影响C R O服务质量的重要原因,应重点关注以下三个现象:投诉超过SLA上限;满意率低于SLA下限;提请仲裁次数超过SLA上限。出现上述现象,说明双方关系已经相对紧张,诉讼和争议的可能性增大。另外,出现客户关注的时间、成本、质量方面的项目失败,将引起双方较大的诉讼可能。

5、客户能力下降

信息反应速度说明客户信息收集、处理和转化为知识的能力,如果制药行业相关的重大进展等重要信息,无法及时在局域网或其他信息发布平台上出现,证明研发部门积极性和敏感性降低;接受供应商临时或应急服务频率提高,说明终端用户处理问题能力和研发部门技术水平下降;供应商服务质量下降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以及对供应商提出的提高预算等不利要求找不到拒绝理由,证明客户的控制能力严重下滑;主要流程和主要任务处理时间,决定了企业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必须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倪静云,卞鹰,王一涛.内外CRO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J].进步与对策.Vol.24 No.4Apr.2007

[2]、G etz Kenneth A..CRO shifts in the Outsourcing Market[J].Applied Clinical Trials,2007,16(5):35~38

[3]、陈宁.美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合同研究机构的概况及启示[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7,5:45~49

[4]、Miriam Shuchman.临床试验商业化:CRO 的风险与利益[J].中国处方药2007.10 No.67

银行合规风险量化指标 篇3

关键词 银行操作 风险 合规 机制建设

合规经营是银行的生命,也是银行持续发展的保证。管控好操作风险则是银行合规建设的关键。与国外的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由于长期以来对合规、操作以及声誉等风险的认识程度不够,导致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不能够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有些银行甚至出现了许多违规操作和违规经营的问题,根源就在于银行内部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所以,我国银行业应当高度重视操作风险的管控,构建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抓住银行合规机制建设的关键,从而促进银行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分析

由于我国银行体制、机制、理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依然存在许多的薄弱环节,导致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制存在漏洞。

1.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有些银行对操作风险的普遍性、长期性以及顽同性缺乏一定的认识,非常容易把一些操作风险情况当做是偶然、局部发生的,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致使银行管理人员对操作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银行内部缺乏一些重要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没有严格遵循银行内部控制准则,对于风险管理职能没有专门的部门监管,仅仅南各个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存在管理职能上的交叉、管理目标的冲突以及管理流程紊乱等情况,折旧导致银行缺乏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银行的管理者也不能清楚地了解到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整体状况,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形同虚设根本落实不到工作中。

2.银行内部管理人员对操作风险认识不够。首先银行管理者在银行内部管理与未来的发展关系上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没有将风险管理与加快发展联系起来。其次由于受传统的东方文化沉淀影响,银行在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时操作人员,从上不从制,从师不从制,从习惯不从制,使一些风险管理制度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最后是对操作风险认识太片面。有的银行管理者将操作风险仅仅理解为“操作中”的风险和“操作性”的风险,有的则将操作风险等同于金融犯罪等情况,在对操作风險认识上的不同及局限就导致管理者对操作风险管理的不全面、不系统。

3.操作风险的责任配置错位。近年来,在我国银行实施绩效分配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大多数都突出了对银行内部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正向激励,但对银行基层机构以及一线员工确实激励不足。这种“收入分配上移、风险责任下移”的分配激励机制不但导致银行基层员工的严重不满,同时也挫伤了基层员工积极工作、规范操作的工觉性。另外,银行内部不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也严重影响到基层员工合规操作的积极性。近几年的减员增效改革中,各级管理银行作为政策的实际执行者,只是进行各个网点的撤并以及对基层人员进行减员分流,但对于本部的改革却没有见到成效。这种错位的风险责任配置不仅造成基层机构不能按风险控制制度定岗定员,还导致了银行学习培训以及轮岗休假制度顺利进行,再一点程度上提高了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

4.金融创新和电子化建设带来的风险。一方面,许多银行为了抢占并扩大市场的份额,不断地推出许多新的金融产品、新的业务以及新的服务举措,但是在现阶段产品、业务和服务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相应配套的内控制度的及时跟进,就非常容易引发新的操作风险;另一方面,在银行业务电子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使银行在各个银行地区的经营以及各项产品的经营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如果银行现代化系统建设滞后就会导致总行不能对各个分支行进行准确到位的内部监控,如果银行的电子化处理系统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严重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

二、加强合规机制建设,防控银行操作风险

银行是一种具有特殊经营风险的行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承担风险而生存和发展,可以说,银行是处理风险的机器,风险也是银行永恒的主题。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银行内部体制的深化改革,银行面临的同业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要想加强银行内控体制的完善以及银行合规机制的建设,实现银行快速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大对银行操作风险的防控力度,切实推进银行合规文化的建设。

1.切实增强操作风险防范以及合规机制建设意识。一方面,要想保证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的完善,首先就必须正确认识操作风险,加强银行管理者对操作风险的重视,只有正确认识到操作风险管理对银行的重要性,才能保证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使操作风险管理系统真正得到落实,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提升对银行合规建设的认识,持续开展银行合规学习培训。通过银行内部中层管理人员合规机制认识的提高、合规建设意识的树立以及合规执行水平的提高,来不断培养银行内部员工的合规优先、主动合规、全员合规的合规建设文化,使合规建设机制的核心价值观成为银行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

2.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环境。任何操作风险可以说都是人的行为造成的,而人的行为主要就是受到制度道德约束以及文化熏陶。所以,要从根本上控制和避免操作风险的发生,形成操作风险防范的长效管理机制,就必须抓好银行风险管理制度、文化以及人三个关键要素,加强银行对操作风险管理的文化认同,建立起系统化、制度化的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要建立严密的内控环境,并对银行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的检测评价,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要求,加强银行的内控建设,构建全面、规范、有效的风险管理以及内控体系,对银行各业务层面的关键风险点实施有效过程监督控制。从内部控制的建设人手,对银行现有的内控制度进行一定的清理整合,对银行业务和风险管理流程进行梳理、整合、规范,以及对岗位职责体系进行细化。

3.进行信息化管理,完善操作风险预警机制。银行的法人在推进银行内部机构管理的同时,还应该全面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借助各类现代化实时监控系统加强对银行潜在风险、可疑交易以及违规行为的揭示、控制功能,并加强对各类监测信息共享和过滤的分析评价,对可疑行为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现场检查、监管,从而及时排除操作风险隐患,保证银行业务的安全进行。当前,银行必须要加快将操作风险点细化、量化,将操作的风险点逐一分解落实到银行各个岗位、各个员工,建立完善操作风险数据的识别、登记、报告制度,对各级机构以及业务部门严格按风险控制指标进行监测和控制。

同时,还要成立专门的操作风险管理机构,规范操作风险业务流程,形成一套科学、规范、完整的操作风险监控体系。

4.全面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银行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对操作风险的控制也会产生重要的作用,高素质管理人员是银行防范操作风险最主要的力量。所以,银行要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专业技能、风险管理能力、计算机操作及运用的能力,及时对专业知识进行更新,不断提高管理对对操作风险的认识以及控制能力,保证管理人员能够从容应对银行面临的各种操作风险;另外,银行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分阶段的考核,实施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制度,从而提高风险操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银行操作風险的有效控制。

5.推进银行人性化管理,完善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银行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管理理念,将银行风险管理员工的个人价值利益与银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使银行的风险管理人员对未来工作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从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工作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完成。其次,银行管理者还要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对那些严格遵守银行内部规章制度以及及时消除银行操作风险隐患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样,对于操作风险管理人员中疏于管理、监督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等现象,也要追究其相应的责任,给予一定的批评教育或者惩处,从而端正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不断引导风险管理员工自觉遵守银行的规章制度。最后,银行管理者还要根据银行的实际情况,相应地减少银行内部的行政管理人员,不断充实银行内部的基层员工队伍,使银行内部的基层岗位轮换制度和强制休假制度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从而在银行内部建立起一套适合银行自身的科学有效的人员配置体系。

三、结束语

银行法律合规风险管理报告 篇4

(一、本风险状况

制定单位:_**支行1

(一)整体风险状况

1、重大合规要求变化(描述年内当地重大监管法规变化的内容、阐述主要影响)本没有重大合规要求变化情况

2、监管处罚检查评级(描述年内监管处罚检查评级的内容、进行数据同比分析、阐述主要影响)

本没有监管处罚情况

(二)专项风险状况

重大合同、诉讼仲裁案件、知识产权、反洗钱、内部交易、关联交易、授权、规章制度、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的风险状况

本我行没有重大合同签订,没有发生内部交易、关联交易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诉讼仲裁案件。

我行2013按省行反洗钱工作部署及要求,认真开展反洗钱工作,反洗钱各项制度执行良好。根据省行工作安排,2013年我行完成了机构及岗位转授权工作,授权制度执行良好。2013,我行能够较好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执行情况良好。

二、本风险管理工作情况

(一)整体风险管理工作情况

1、风险监测分析(法律合规风险监控报送、法律审查等)

2013,我行能够按时报送法律合规风险监控报表,2013我行没有发生重大法律合规风险事件。

2、风险预警提示(法律合规风险提示、答疑汇编等)

我行对省行下发的法律合规风险提示及答疑汇编等能够及时转发到各网点和部

门,各网点及部门能够及时组织员工进行学习,提高风险意识及防范风险能力。

3、风险缓释跟进(合规要求变化、监管处罚、监管检查评价跟进缓释等)

2013,对合规要求变化能够及时按省行相关条线工作要求做好应对及变化后制度的落实,对监管检查能够及时跟进,没有出现监管处罚情况。

4、风险报告与通报(法律合规风险状况通报与报告)

2013,我行按时报送《中国银行南昌市**支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报告》及《基层机构实施自查情况报告》,对支行季度的风险管理及自查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报告,并制订下阶段工作计划。

(二)专项风险管理工作情况

2013,我行在专项风险管理工作方面主要工作举措:

1、反洗钱工作方面。为进一步强化我行的反洗钱工作,2013,我行反洗钱工作强抓了开户环节的开户资料审核及系统完整录入的工作。各网点及部门每日均能指定专人负责大额和可疑交易的甄别工作,支行综合管理部有专人负责抽查各网点及部门甄别的情况,为提高反洗钱人员业务素质,我行还组织相关人员到省行跟班学习。认真做好对公及对私客户的风险等级调整工作,重点关注低风险及高风险客户的核查工作,根据客户变化情况及时进行相应的等级调整。4季度根据省行工作部署开展了反洗钱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员工及客户反洗钱工作的意义及重要性的认识。

2、授权工作方面。我行根据省行授权工作安排,认真开展了支行对各网点的机构转授权工作及支行本部的岗位转授权工作。2013年10月下旬,我行金融大街支行开张营业,支行及时对该网点进行了机构转授权工作。另外我行对省行相关条线下发的授权权限调整,相应的及时进行了授权权限调整。

3、自查工作方面。基层机构自查工作是一项日常性的自我检查,主动整改的内控工作,为减少漏查及提高自查质量,支行综合管理部门指定专人每日负责查看各网点自查情况及自查问题整改情况,及时督促网点做好自查工作,且每月自查通报纳入到各网点及部门的月度绩效考核。另外我行还有专人不定期查看操作风险监控平台,对出现未整改的问题,及时提示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并在系统进行录入整改情况。

银行合规风险部工作总结 篇5

一、加强领导,全力抓好案件防控工作

我行将案件风险排查纳入常态化工作内容,年初安排部署全年案防工作,提出抓好“四个落实”的案防工作要求:一是按照监管部门案防工作要求,确定案防工作的年度目标,做到目标落实。二是制定全年案防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做到计划落实。三是深刻领会银监局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高度认识案件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密围绕案防十项重点工作,稳步扎实做好案件防控工作,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做到“重点工作落实”。四是我银行案防工作实行各层级一把手负总责制,并在不同层级 设立专兼职案防岗位,指定专人负责案件防控工作,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三定”管理,做到责任落实。目前, 我银行上下更加重视案防工作,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得到 提高,确保了案防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强化教育,筑牢思想防线思想教育工作常常说起来重要,但实际上却最容易被忽视,在基层则更显薄弱。

思想教育工作的缺失,也是引发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持续开展制度培训,提高全员遵章守纪意识。 我银行以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为重点,全面组织开展了各个条线规章制度的培训活动。使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得到提高,为我银行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员工防范意识。我银行注重将业务培训和法律知识培训有机结合,抓教育、抓引导,抓防范。20XX年全年开展多次各种警示教育,并要求员工撰写心得体会,深刻反思,汲取教训。通过大量的刑事犯罪案例,用鲜活的人和事以法说教、以案说教,使警示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定期分析案防工作情况。一是将案防工作常态化。通过晨会、例会等形式,讲案防、说安全,时刻提醒员工合规操作。二是组织召开案件防控联席会,及时传导监管部门案防工作精神,加强政策传导和风险提示,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确保各项案防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注重案防经验信息交流。设立微信群,开展学习心得交流、思想认识交流,达到了总结提高的目的,保证了案防工作的整体效果。

(四)积极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在全行范围内开展 “案防责任重于一切”主题读书活动。通过全员学习、开心得交流会等形式进行,进一步转变了员工的思维,营造了良好的安全氛围。

三、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内控执行力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堵塞管理漏洞是案件防控的关键。

20xx年全行以强化规章制度和案防长效机制建设的有机融合为突破口,抓好健全制度和强化执行两个关键环节,不断提高制度的约束性,努力实现管理规范化、经营合规化、工作标准化。

(一)完善案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20XX年全年,我银行以内控管理中案防要求为抓手,进一步强化考核评价工作,在业务流程管理和控制环节提出防范案件风险的要求,通过对案件防控工作的考核,努力实现违规违纪风险的提前消除,将案防要求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解决制度建设和执行的“两张皮”问题。坚持每月自查,监事会每季度抽查,半年总行考核通报,切实督促各级领导班子、领导人员和重点管理岗位人员认真履行案防工作职责,确保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并将责任落实到人,真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二)强化员工违规行为的管理。在对基层机构负责人和各部门案防工作考核的基础上,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强化员工违规行为的管理。依据《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引导和督促各级部门和工作人员遵章守纪、依法合规经营。

四、强化内控管理,把内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0xx年全年着重解决基础管理薄弱问题,努力构建案件防控长效机制。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高度重视轮岗、休假管理。在重要岗位人员轮岗轮调和强制性休假制度方面,我银行严格按照监管部门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轮换、交流范围、方式、条件及期限;完善了岗位轮换交流流程,从而为岗位轮换、交流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高度重视对账工作的管理。严格按照《人民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和我银行银企对账制度进行银企、银银对账。银企对账包括与客户每季度存款对账,目前,我行对公存款对账率达 100%。按照要求,各支行负责人每季度直接与重要客户进行对账,对对账工作开展抽查,督促回收对账单等,保证了对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高度重视案防制度的落实工作。一、进一步规范案件查处流程。成立由行领导任组长的专案组,开展风险清查,妥善处置和化解案件风险。二、严肃案件管理纪律。要求各机构增强对案件风险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时报告;要求各机构高度重视案件查处工作,深入调查,严肃问责,扎实整改,以有效的案件查处工作,促进内控案防工作能力的提升。

银行要高度重视合规风险管理 篇6

【摘要】本文就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的概念,以及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特征做了简单的介绍,描述了银行合规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相互关系,通过对目前我国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遇到的问题说明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银行 合规风险管理

一、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产生的背景

在20世纪90年代,相继发生的重大操作风险案和银行洗钱案等风险丑闻已经使国际上一些跨国银行认识到,这些事件大部分是因为银行自身合规风险管理失控所导致的。各国监管当局也意识到外部合规性监管不可能替代银行内部的合规风险管理,有效的合规监管必须以健全、高效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为基础。再加上2004年一些大银行所遭遇的声誉风险,使国际银行业和监管机构意识到原有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并不能使银行一劳永逸,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合规仍然是银行的一个高风险领域。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先后出台了有关银行业机构合规部门的规定。

2007年由美国开始的次贷危机现已席卷全球,并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让我们对银行合规管理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界人士对导致这场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很多探讨,固然有流动性过剩、金融创新无度,中介机构信用评级不负责任,消费者市场信心的脆弱等原因,但还有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业银行未能严格遵守合规经营的理念,同时监管者也发放松了对银行合规风险的监管,使这场危机最终变得一发不可收拾。随着银行业务的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和国际化,加强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更是日显重要。

二、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概念及特征

1.合规风险管理的概念:

合规,顾名思义就是符合规则,既包括一个国家所制定的法律法规、行业所公认的准则,也包括社会的道德规范。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2005年发布的《合规与银行合规职能》中明确规定:“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2006年10月25日,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也在第三条中,明确指出:“本指引所称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上海银监局课题组在《中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研究》中规定,合规风险管理体制是指,“银行主动识别合规风险,主动避免违规事件的发生,主动采取各项纠正措施以及适当的惩戒措施,持续修订相关制度流程和详尽描述具体做法的肉位手册.以有效管理合规风险,确保银行德健运行的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2.合规风险管理的特征

合规风险管理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这三大风险类似,合规风险管理不善的也会导致财务或声誉损失;但是,合规风险与其他风险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合规是有法不依的结果,而巴塞尔协议中的三大风险还受到利率、汇率等因素影响,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其次,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合规风险是与银行内部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都息息相关的,而其他风险只是要求对相关的部门和人员进行管理。与此同时,巴塞尔委员会还认为控制好合规

风险管理会对其他的风险管理产生促进作用,所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认为“合规应被视为银行内部的一项核心风险管理活动”。

随着日益发展的经济活动,银行产品越来越多,业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已经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了银行主动规避违规风险,避免发生违规事件以及因违规而导致的法律制重大财物损失和声誉损失的措施之一。科学鉴定、落实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识别、评估、监测合规风险不仅是银行采取的主动控制和管理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过程,也是银行加强内部规章制度的修订的过程。

商业银行有别与其他行业的一些特征主要表现在:1.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具有广泛性和国际性。《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文件就界定商业银行的“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通常涉及如下的内容:遵守适当的市场行为准则,管理利益冲突,公平对待消费者,确保客户咨询的适宜性等。同时,还特别包括一些特定领域,如反洗钱和反恐融资,也能扩展至与银行产品结构和客户咨询相关的税收方面的法律。”该文件还指出:“商业银行的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有多种渊源,包括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发布的基本法律、规则和准则、市场惯例、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规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职员的内部行为准则等。”可见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范围较其他管理的范围更加广泛,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银行不仅要遵守本国的法规,还要遵守其他有业务往来的各国的相关法规。可见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广泛性和国际性的特点。2.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较其他的企业管理具有更高的要求。银行的经济活动不仅关系到银行的经济利益,也关系到整个国家以及民族的利益,一个小小的失误就能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银行的监管要比一般企业更加严格,一旦发生违规行为,将会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3.合规风险管理是银行管合规风险管理的核心之一。银行的营业是以投资和信贷为主的,其本身就具有极大地风险性,所以其经营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这就导致了合规风险管理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银行的管理目标是使经营风险处在可以控制和承受的范围之内,而合规风险则要求银行要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避免银行因违法而造成经济损失、声誉损失。使银行的风险管理有法可依,是其他风险管理的前提,由此可见合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了银行的核心风险管理之一。

三、合规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相互作用

银行的风险是指其在营业过程中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的与其预期收益不相符,是银行因此而遭受的直接的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巴塞尔委员会把银行的风险划分到了三大风险中的“其他风险”之中,从国内外的案例来看,合规风险是其他风险的重要诱因,因此了解合规风险部门与其他风险的相关部门的相互作用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我国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现状

我国银行引进合规风险管理的时间不是很长,与国际先进的银行还具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如何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我国银行的合规管理建设是已经成为了我国银行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我国的银行与其他国家的银行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1.在所有制结构上,我国是以国有或国家控股为主体的,同时发展一定数量的股份制的商业银行。2.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在境内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3。实行比较稳健的经营方针,在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和实力。4.银行依法开展的业务不受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干涉。

随着我国近几年来对合规风险管理的不断重视,现阶段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1大中型银行都组建了合规风险管理部门。2.合规风险管理的框架逐步明确。3.大部分银行已经开始履行合规风险管理的职责。4.各银行已经逐步认识到了合规的重要性,得到了监管部门的推动。

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合规风险管理并为真正从高层做起,尽管合规管理的理念已被国内大部分银行接受,但是由于时间不是很长,对于工作的展开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高层管理人员更多的是强调员工的合规行为,并没有意识到应该以身作则;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合规文化,国内银行的管理人员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经营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造成银行短期盈利,忽视了长期的发展;管理者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过于集中,没有精力管太多的事情,注重银行的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合规风险的管理。2),银行没有建立成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生成机制,我国银行制度生成的随意性较大,往往是某各部门根据需要下达通知,要求下级机构贯彻实施,并没有对通知的内容进行可行性评估或者法律部门的审核等环节;3)没有对制度进行定期的更新,往往重视新制度的制定,却忽视了对旧制度的更新,对于不使用的制度没有及时废除,以致新旧制度并用,让人无所适从;制度没有统筹规划,缺乏系统性;执行性差,我国往往采取的措施是上行下效的方法,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难免有漏洞,为未来的风险埋下隐患。4)缺乏独立的、专业的、专职的合规风险管理的队伍,我国目前的和合规部门与国际上的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存在这独立性不足等问题,大多数是把合规部门与其他的部门设置在一起,导致合规职责难以实行贯彻落实,再加上对合规专职人员的配备不足,影响了银行对合规的重视程度;5)对员工的培训方式单一,大都是以听课的形式培训,并为发挥真正的作用,注重形势而忽视了实质。

五、加强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复杂化和国际化,许多国际大型银行在世界各地设有分支机构,这些机构的地域特点、文化背景、监管规则等都有巨大的差别。因此,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必须符合机构所在国家和地区的规则,否则将会面临巨大的合规风险,甚至存在被吊销牌照的威胁。而且

故 2.解答法律违规问题,避免企业因发生违规事件遭受损失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银行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使银行风险传递速度也越来越快。如果某个地区的某家银行发生较大金融风险,可能会迅速传递到其他国家和地区银行机构,引发系统性甚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再加上银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主要以货币的信贷为主要经济业务,近20年来,连续不断的各种丑闻及案件给银行带来的巨大损失和惨痛教训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合规风险已经成为银行的主要风险之一,如果疏于合规风险管理,将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建立和完善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己经成为银行的必须要高度重视并且付诸于行动的一件事。主要原因如下:

1.合规关系着商银行的兴衰成败。合规风险管理不善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甚至是致命的,如巴林银行作为一家拥有233年历史的老银行被一个年轻交易员的违规行为导致倒闭。法国兴业银行年轻交易员凯维埃尔利用兴业银行的系统漏洞,闯过5道电脑关卡,违规操作近一年,银行因此形成损失逾百亿(包括次贷)美元的大案。一个小小的交易员就能对公司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合规风险管理。

2.合规可以提商银行的综合竞争力。虽然合规作为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但合规的目的并不仅限于帮助银行规避风险,还积极地促进银行将依法合规审慎经营转变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3.合规能够创造银行价值。目前我国银行看重的是的盈利能力,忽视了长期的发展,而构建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为银行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以此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4.构建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符合国际发展的需要,为使我国以后能更加适应国际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银行合规管理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就为提高我国的其他方面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中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研究》上海银监局课题组

2.《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 中国金融出版社聂明

3.《合规与银行合规部门》巴塞尔委员会

4.《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困境与突破》刘红林

5.《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研究》山东大学 成文

6.《农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研究》西南交通大学 杨明

7.《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法制与社会2008.2徐彬彬

8.《外资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经验与借鉴》 谢治春

9.《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北京交通大学 杨燕羽

10.《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9.13陈姗

11.《新巴塞尔协议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再造》武汉理工大学 刘少英

12.《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与金融创新》杨德勇 姜南林

银行合规风险量化指标 篇7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风险, 其本身就是以经营控制风险和管理风险为目标的, 风险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和生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 使商业银行的经营越来越国际化、复杂化和多元化。随之而来的是商业银行面对的风险更加复杂, 风险管理更加困难, 国内外银行业违规案件时有发生。商业银行这些案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银行未能合规经营。而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恶劣影响, 使得银行业更为重视合规风险的管理。银行业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还处在初步阶段的我国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必须赶上时代的步伐。如何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及监管经验做法, 加强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中的合规建设与监管, 建立合规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成为亟待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二、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概念

2005年4月29日,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指出:“本文件所称合规风险是指, 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 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2006年10月25日, 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在第三条中, 明确指出:“本指引所称合规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可见, 在对合规风险的定义上, 中国银监会和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是基本一致的。

商业银行合规管理, 是一个动态过程, 是指商业银行有效识别合规风险, 主动避免违规违法事件发生, 及时采取纠正违规行为的措施以及必要的奖罚措施, 适时修订和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有效管理合规风险的活动。

三、加强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的必要性

在以风险为本的监管模式受到广泛认可的背景下, 合规管理和合规文化建设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以风险为本的监控管理的基础。对于朝着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迈进并处于改革关头的中资银行来说, 加强合规管理、防范合规风险的必要性更加突出。

(一) 遵守国际金融游戏规则的需要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 美国、德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的一些跨国银行开始认识到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这些银行逐步建立起了专业化的合规管理职业队伍, 形成较为成熟的合规文化, 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2005年4月, 国际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高级文件, 并且把合规风险管理提升到与资本充足率一样重要的高度。至此, 国际银行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对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合规作为一门独特的风险管理技术, 已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 合规风险己与银行其他风险一道被纳入到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之中。

(二) 中国银行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需要

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 银行、证券与保险的相互融合已经不可逆转。这一变化, 对分业经营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现有监管体制带来了极大挑战。在中国确立了对金融机构的分业监管之后, 不仅同类金融机构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 而且监管者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竞争。监管者竞争虽然促进了金融产品的创新, 但也可能对金融发展和创新起到揠苗助长的效果, 在风险控制手段和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 这种快速的金融产品创新可能会对金融稳定造成隐患。银行, 证券, 保险等不同的业务类别交叉经营会使内部交易产生利益冲突和风险传递从而带来的合规风险增大, 因此合规管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三) 促进银行改革重组, 规避操作风险的需要

我国银行业当前正在加快推进各项改革, 其中包括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在业务管理垂直化和组织结构扁平化的组织再造过程中, 如果没有相应的合规机制建设和合规文化的渗透, 可能会加剧银行内控各环节上的失控, 使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失效, 也就不可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实现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重组, 引进战略投资者, 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而近年来各银行基层机构亦暴露出相当多的操作风险案例, 票据案件和非法挪用资金时有发生而且金额巨大, 给我国金融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究其原因在于没有良好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 或者就是有也存在执行不力的问题。

四、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虽然起步较晚, 但起点高。入世过渡期结束以后,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逐步完成改革上市, 与国际接轨步伐加快, 特别是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合规风险管理, 近年来合规风险取得了较大进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都组建了合规管理部门

较早设立合规管理部门的是中国银行。2001年10月, 中国银行 (香港) 有限公司实力了法律与合规部。2002年, 中国银行总行把法律事务部更名为法律与合规部, 履行法律与合规两大职能, 并设置了首席合规官。中国建设银行于2003年初在总行法律事务部下设置了合规处, 2005年将其独立出来成为合规部, 2008年又将法律事务部和合规部合并, 组建法律与合规部。中国工商银行在2004年进行财务重组时, 将合规和内控职能合在一起, 单独设立了内控合规部。2006年6月29日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下发文件将总行法律事务部更名为“法律与合规部”, 增加全行合规管理职能。中国交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也都设立了相应的合规管理部门。

(二) 合规部门职责不断规范, 合规培训得到重视

在各大商业银行建立合规部门后, 对合规部门的职责的认识也逐步清晰。目前各行合规管理部门的职责基本相似, 主要包括向高管层提供合规建议, 制定合规政策, 审核评价银行经营活动中的合规性, 开展合规培训和教育, 开展合规风险的测试, 保持与监管机构的日常联系等。我国银行业的合规风险管理起步晚, 因此对员工进行合规培训尤为重要。现在许多商业银行通过不同培训班的形式, 邀请专家对本行高级管理人员、合规管理人员、信贷人员以及其他人员进行培训, 以期达到提高合规风险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 合规管理绩效逐步显现, 银行违法违规案件有所减少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不断重视合规风险的管理, 其效果也开始显现, 整个银行业违法违规的案件每年都在减少。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报》, 2008年, 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生各类案件309件, 比上年减少129件, 下降29%。其中, 百万元以上案件89件, 比上年减少37件, 下降29%。各类案件涉案金额10.71亿元, 其中百万元以上案件涉案金额9.76亿元, 同比分别减少7.52亿元和7.23亿元, 百万元以上案件金额首次降至10亿元以内, 按资产的平均发案率已接近国际较好水平。

我国商业银行对合规风险的管理已经得到充分的重视, 合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把也该承认, 我国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水平与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的标准和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第一是对合规风险管理认识上存在偏差, 认为合规管理只是书面工作而已, 对合规风险管理的内涵和要求认识不够深刻。第二是合规文化缺失, 合规意识淡薄, 合规人人有责、主动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合规文化意识还比较欠缺。第三是专业合规人才匮乏, 我国银行合规人员专职少, 兼职多, 这直接导致合规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要求。第四是合规风险管理技术手段的先进性不足, 定性分析多而定量分析少, 静态分析多而动态分析少, 手工操作多而系统处理少。

五、建立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构想

(一) 培育良好的合规风险管理文化

良好的合规风险管理文化, 既是构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基础, 也是整个银行文化的核心构成要素。培育良好的合规风险管理文化, 首先, 要倡导合规从高层做起。高层要起到表率作用,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要做到一言一行都与银行的核心价值保持一致。其次, 要倡导合规人人有责。使员工认识到合规是所有银行职员的责任, 从而使合规成为全员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第三, 要倡导合规创造价值。有效的合规管理, 可以降低银行违规的成本, 提升银行的声誉和品牌价值, 最终提升银行的市场价值。第四, 要倡导主动合规。通过建立奖惩机制和培训教育, 使员工从“要我合规”向“我要合规”转变。第五, 要倡导合规与监管有效互动。通过银行与外部监管部门以及银行内部上下级之间、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有效互动, 解决过去银行与监管者博弈, 银行规避监管的传统理念。

(二) 强化风险防范意识, 构建风险保障的机制

商业银行在发展业务的同时, 应该积极构建合规风险管理保障机制, 树立合规经营与管理并重才是业务发展的基本前提与关键。因地制宜地构建合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机制, 倡导主动发现和暴露合规风险隐患或问题, 并相应地在业务政策、操作程序上进行适当的改进, 以避免任何类似违规事件的发生和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鉴于合规建设的特殊性, 为了保证合规工作的公正与独立, 可以建立“特权制度”, 即在主管领导对合规意见或建议持有异议的情况下, 法律与合规部门有权将其合规意见或建议直接呈报上级法律与合规部门乃至银行最高管理层;上级法律与合规部门也有权直接与任何员工、部门了解与合规有关的问题和情况, 而无需取得该员工或领导的事先同意。

(三) 加强合规队伍建设, 完善合规管理技术

建立一支既熟悉法律法规和银行业务, 又具有良好个人素质的合规风险管理队伍, 是合规风险管理的基础。商业银行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合规队伍建设:首先, 增加专职合规管理人员的数量。通过内部发掘、机构培训和海外引进, 建立一支以专业合规人员为核心的合规管理队伍。这样既能增加合规管理的独立性, 又能增加合规管理的权威性。其次, 建立合规管理人员考核和激励机制。要对合规风险管理人员的工作有效性进行持续考核评价, 对表现优秀者要给予激励, 对不合格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可以不断提高合规风险管理人员的水平, 增强合规风险管理的长久性。在完善合规管理技术方面, 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合规风险量化方法, 开发合规风险管理IT系统, 提高管理的科技性。

(四) 控制合规管理的成本, 提高合规管理的效率

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使成本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因此,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部门在追求既定的管理目标时不应忽视管理成本的高低, 必须认真地进行管理成本效益分析, 努力降低管理成本。如果银行建立起以流程管理为基础的岗职体系和清晰的报告路线, 那么银行的复杂性就会减少。这样银行的合规成本就会相对的也会减少。如果银行的信息是孤立的或者是不一致的流程, 将会造成银行的合规成本非常高, 需要银行多方面的考虑, 需要不同的配合, 需要不同部门的参与。如果是这样相对的成本就会增加。而合规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可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银行只是想着下一年度的损益表, 合规就显得无足轻重。但如果是为长远利益考虑的银行, 就应将合规经营作为长期使命。所以, 要使合规所产生的效益大过为合规所付出的成本, 持续合规是非常需要的。

参考文献

[1]黄文炳:《国内商业银行构建合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 《中国金融》, 2007年第12期。

[2]延红梅:《加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访中国建设银行合规部总经理郦锡文》, 《中国金融》, 2007年第12期。

[3]黎志宇:《浅谈如何构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 《消费导刊》, 2007年第12期。

[4]孙学才:《构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思考》, 《现代金融》, 2006年第2期。

[5]上海银监局课题组:《中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研究》, 《新金融》2005年第12期 。

[6]杨建平, 《基层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 《上海金融》2008年第5期。

[7]吴建岭, 《我国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研究》,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6期。

[8]石选峰:《如何进一步强化合规风险管理》, 《现代金融》, 2008年第2期。

[9]牛筱颖、曹艳华:《综合化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 《金融论坛》, 2006年第11期。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数学期末复习试卷下一篇:医院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