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2024-09-29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共11篇)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篇1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刘滋

【教学要求】

知识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的特点。训练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教育点: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创造点:具体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准备】

杨梅的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指导读题

同学们,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许多有特色的水果,河北有苹果、鸭梨,新疆有葡萄、哈密瓜,海南岛有香蕉、椰子,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特色水果吗?(金柑、杨梅、„„)其中,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之王”,同学们知道它是什么吗?板书(“杨梅”,板书)

1、出示杨梅图片。

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的图片,上面画的是什么?(杨梅)。哪位同学用一句话说出它的特点。(一种圆圆的小果子,遍身生着小刺,果子是紫红色的,味道又酸又甜。)说得真好,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对杨梅有更深的了解呢?(想)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2大家先跟着老师读课题,还可以怎么读这个课题?跟着老师的手势读(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爱故乡的/杨梅)

老师想问同学们,这个题目包括几个意思?分别是什么?(这个题目包括两个意思:一是“我爱故乡”,二是“我爱杨梅”。)

①“我爱故乡”主要写什么?(故乡)②“我爱杨梅”主要写什么?(杨梅)

③“我爱故乡的杨梅”主要写什么?(作者喜爱杨梅,看到杨梅就想起故乡,本文借赞美杨梅抒发对故乡的热 爱之情。)

3、读了课题后,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吗?(提示:为什么作者会喜欢杨梅?)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原因呢?(想),好,我们一起边学习边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内容 首先,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生字词。请同学们先小声读课文,并把生词标出来,借助课文注音多读几遍。等会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认得的字词最多。

1、学生默读课文,标出生词,多读几遍。

2、板书:

贪婪

吮吸

狭长

端午节

触到

桂圆

细腻

汁水

豆腐

甜津津

虽然

酸味

好,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看看这些词语要怎么读。①开火车读、抽读、全班齐读。

②同学们看,“吮吸”两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都是左右结构,而且偏旁都是“口”字。)

③指导书写“腻”。(一个“月”加一个大写的“贰“字)看来同学们都是认真聪明的。

第二课时

接下来,我请同学来自由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记住要带感情朗读哦。(提问朗读)

一、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好,刚才同学们已经先读课文了,那么,有哪位同学愿意告诉大家第1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1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及我爱故乡的杨梅,在全文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谁来说说第2自然段又是写什么呢?(本段有两句话,第1句写杨梅树需要春天的细雨。第2句写杨梅树生长得茁壮茂盛。说得真好!那么我们来看看“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这些词语的意思,想一想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贪婪地吮吸”、“伸展”、“欢笑”本是描写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词语,作者采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雨中的杨梅树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十分惹人喜爱,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体会作者的感情吧。(全班齐读)

二、细读课文,重点感悟课文第3—6自然段。

学习了1、2自然段之后,我们重点来学习第3至6自然段。请同学们读课文,并思考:杨梅果的哪些地方惹人喜爱?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它的可爱的)提问

提示:(课文是从形状、颜色、味道这三个方面写出了杨梅果的可爱。)板书

惹人喜爱的杨梅树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旺盛。那么,杨梅结果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作者在第3自然段告诉了我们答案。哪位同学来读读这一段? .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写出了杨梅的结果时间,在全文中起到了桥梁的连接作用。).自学课文4至6自然段(重点、难点)

同学们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是怎样把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具体描写出来的吗?

①(写杨梅形状的特点:圆圆的、遍身生着小刺。作者为了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并不是单一的只描写杨梅的形状,而是同桂圆进行了比较。)

②(写杨梅颜色的特点:杨梅的颜色由生到熟是变化的,先是淡红,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从杨梅果的外面写起,写出了颜色的变化,然后从外到内,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颜色。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既具体又可爱。)

③(写杨梅味道的特点:又酸又甜。作者为把杨梅味道的特点写具体,用“我”小时候贪吃杨梅,牙齿被酸倒的实例加以证明。)

同学们再想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提示:①(通过比较,更生动、直观、形象,读了以后,使我们感觉到像真的看见了一颗杨梅)

②(作者按一定顺序写出了杨梅颜色的变化,既具体又可爱,表现出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

③(这样写,读后让人感到亲切、真实,我们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尝到了杨梅那惹人喜爱的味道,这样写说明作者爱杨梅、喜欢杨梅。)我们一起来把这三个自然段朗读一次吧!

三、总结作者观察、写作方法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体会到作者观察事物仔细、写作具体。而这篇文章之所以写得具体生动,亲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作者对杨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进行了细致地观察。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杨梅的静止状态,而且留心杨梅的发展变化,不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尝了。因此,同学们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观察,学习作者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

四、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完整篇课文,大家知不知道作者所要表达的是怎样一种感情呢?

作者通过把杨梅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表达了对杨梅有一种喜爱之情,另外还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五、课后作业,实践体验

好,那么学习完整篇课文之后,老师有两个小任务要交给同学们去完成。

1、课后请同学们去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水果,下节课我们请同学来说,要说得具体,讲出自己的感情。

2、抄写生字词语,背诵喜欢的部分。

板书: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篇2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0课《我爱故乡的杨梅》。以下, 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及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等方面一一分开说。

一、说教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状物的作品, 整篇文章描写了杨梅果树, 并侧重于描写杨梅果实不同成长阶段的形状、颜色和滋味, 同时在这篇作品中流露了作者喜爱自己的家乡和喜爱杨梅的心情。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 确定本文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课文中有关生字词并能准确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方法与过程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对杨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知杨梅果实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等逐渐变化的过程;难点:比较杨梅果实, 即成熟的和没成熟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3.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 丰富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 达到资源共享、重新整合语文课堂的目的, 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欣赏, 为学生有效阅读打下基础。)

三、说教法及学法

在这节课中, 我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课堂学习的合作意识;教学中采用图文结合的情境教学法, 引导学生看图识字、观察、思考、解疑,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化解读文本, 实现情感升华的体悟。

四、说教学流程

在这节课, 我按照以下五个教学步骤进行。

1. 师生交流, 引领进入文本

上课一开始, 我利用课件展示杨梅的有关图片, 对杨梅的画面进行定格处理, 然后我问学生:展示的杨梅树美不美?接着问:杨梅树是美丽的, 那杨梅果又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进入我们的教学环节中。)

2. 精读感悟, 领略文字魅力

首先, 我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细雨如丝, 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同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出杨梅的美丽。接着, 我请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思考:全文如何分开写杨梅的果和树的?不明白的地方借助注释理解, 也可小组合作解决朗读中的生字词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掌握了文本中的字词, 读准字音, 读通节奏、读顺文意。)

在这一环节中, 我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两步:

第一步, 课件出示文本中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即杨梅果实的图片, 让学生比较:“杨梅先是 (淡红) 的, 随后变成 (深红) 的。”让学生说说杨梅的外形颜色变化。引导学生比较杨梅果实, 即成熟的和没成熟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第二步:课件出示文本中第五、六自然段。

我问:熟透了的杨梅果与没有熟透的杨梅果在颜色、味道上有什么不同? (课堂教学中, 我让学生先小组合作探究后, 再对他们适当解说。)

(设计意图:教师提问后, 让学生再次精读课文,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善于发现、思考、解决问题, 以读代讲, 读中感悟, 领略文章之美。)

3. 读中探究, 突破重点知识学习

因这一环节是重难点, 我是这样安排的:事先, 我在市场上买了几枝杨梅, 有成熟和没有成熟的, 分别给我班的学生, 先让学生辨认熟透的与没有熟透的杨梅果实, 在他们享受了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后, 再读课文的第四、五、六自然段, 对比中了解杨梅果的特点。

4. 品读悟情, 激荡学生情感

我说:这篇课文已成为作者美好的回忆, 现在请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体会作者对杨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环节是回顾本课要点, 引导学生总结、梳理已读过的课文,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实现情感的拓展与延伸。)

五、说板书

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树 (略)

杨梅果:

形状:圆圆的, 有小刺

颜色:淡红的深红的变黑的

味道:又酸又甜甜津津的

(设计意图:对课文进行有效“梳理”, 能从视觉上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是学生掌握课文精髓的显微镜。)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篇3

在《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三自然段开头有一句:“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这一个自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它是从讲杨梅树进而过渡到写杨梅果。所以要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过渡到写杨梅果的,于是在引导理解了第二自然段的一些词语:贪婪、甘露、伸展、狭长,欢笑等词语之后,我问:“春天百花盛开,各种果树都开始发芽,开花,杨梅树也不例外,在杨梅树贪婪地吮吸了春天的甘露之后,有了旺盛的生命力,杨梅树开了花,到了五六月份就要——”,学生异口同声的说:“要结果子”。“对,第三自然然段就开始讲杨梅果了。从第二自然段讲杨梅树到杨梅树结满果子,有一个时间连起来,同学们找找,看看是哪个词语?”“端午节过后”“嗯,是呀,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没等我说完,“老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一个学生问道。我心里并不紧张,因为我听别人说过有关端午节的由来,也从书上看到过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备课时我看到“端午节”,然后和同事议论过,所以备课时也注意到了,我微笑着说:“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源于纪念诗人屈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吊念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我们这个地方的就是到了这一天煮鸡蛋,包粽子吃,赛龙舟等。咱们课文用“端午节过后”这个词语来说杨梅结满果的大致时间。”通过我的讲述,那个学生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由于出现这样一个问题,用去了一点时间,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以下几个自然段讲述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学习,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估计是“端午节”的解释引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再就是孩子是有感情的,听说是爱国诗人,可能心中燃起了自己的某一种感情,加上我们地方性风俗习惯孩子们亲身经历过,所以孩子们比较感兴趣吧,教学起到了从未有过的效果:孩子们当时就已经背会了这篇文章,并能准确说出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从以上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种知识之间有着相关联系,教师要有丰富的课外知识,时刻准备着应付学生的突发性问题和解答孩子们的疑问,把握的好有助于整堂课的学习,如果一时解答不出来,留在课后让学生和自己一起查资料,尽量给学生满意的答复,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年,但是从这一课教学中得到的经验和感受一直影响着我。所以我们要时刻准备着,有备而来,才能百战百胜。

我爱故乡的杨梅(微课)教案 篇4

1、出示杨梅(口袋装)。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你们吃过吗?可这不是最新鲜的杨梅,新鲜的杨梅可不同了,想知道长在树上的杨梅是怎样的吗?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家王鲁彦一起,走入那如诗如画的江南,同他一起去品味他的故乡的杨梅。

2、齐读课题,说说哪个词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3、板书:爱。质疑。多么精彩的发言啊。今天,我们就带着“爱”的情感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二、轻声读全文。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词语。

2、课文围绕杨梅,写了哪些内容?

(课件出示)围绕“爱”字,小作者先总写(),然后分别写了“美丽的()”和“可爱的()”这两部分内容。

3、板书:杨梅树、杨梅果(形、色、味)

三、看课件(美丽的杨梅树)。

1、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春天的杨梅树吧(播放课件)。

2、师:杨梅树很美,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3你能用“.”画出描写杨梅树特点的重点词吗?

4、比较句子:

(1)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2)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了什么手法?

4、师:“一片片狭长的叶子”怎么会在雨雾中欢笑呢?

如果你是春雨中的杨梅树,请做一做“伸展”的动作,体会杨梅树的快乐,教师读句子,学生体会。

师:好,杨梅树在这细雨如丝的春季,是很多快乐啊,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和杨梅树分享一下它的快乐吧。

5、教师过渡:看书上插图,你观察到了什么?

——杨梅树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四、自学4-6自然段(杨梅果)。

1、默读、用符号(~~~)画出,说说你从哪儿体会出杨梅果惹人喜爱?读读这些句子。

2、自学后,小组交流。

五、全班学习交流。

1、形状。

师:说说你们讨论交流学习的结果,找得不错,大家来读读,边读边体会一下那杨梅果的可爱之处。

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这好比我们吃的香蕉,喝的牛奶,使人迷醉呵。

2、颜色。

用上“先是……随后……最后……”说一说杨梅颜色的变化。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插播课件,看一看杨梅颜色的变化。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3、味道。

(课件出示)比较感悟:甜津津、甜丝丝的不同用法。引发讨论:“酸倒了牙齿”怎么还可爱呢?

读一读,用朗读来体会杨梅甜美的味道。

4、师:呵,相思的杨梅!它有着多么美丽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

体会、感受。师读,学生体会,学生读,师体会。

六、品尝杨梅。

教师取出备好的杨梅果(口袋装的),请同学们细细品味,暂且不要说出自己的感觉。待全班同学都尝过之后,师问:什么滋味?甜不甜?和我们刚刚读到的杨梅果一样吗?

师:这是超市买的经过制造的,而新鲜的杨梅,味道要比这还美许多倍呢。师:请你想一想,此时的作者身在异乡,如果也品尝着千里之外运过来的故乡的杨梅,如果你是作者,会怎样?(是呀,作者喜爱杨梅,看到杨梅就想起故乡,本文借着赞美杨梅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补充读原文的最后一段: 唉,唉,故乡的杨梅呵!

作者此时写这篇文章是表达对故乡的多么的思念和热爱。

七、选择喜欢的段落感情朗读。

八、再一次齐读课题:读出情感,读出自己的理解。

九、口语训练。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江南的特产“杨梅”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用怎样的方法写的呢?

生:写杨梅树、杨梅果。

师:写杨梅果又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呢?

生:分别介绍杨梅果的各个特点:颜色、形状、味道。

师:那么做为银川人你能不能把你知道的银川特产也介绍给他人呢?

生:能。

师:那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你熟悉的特产,通过各种形式介绍给小组内的同学,好吗?在介绍地时候也可以学习作者的这种方法。

生:(组内交流)

师:现在我们就开一个小型的博览会,谁愿意把你知道的特产介绍给大家?

生交流。

十、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堂课有什么收获呢?

1、知道了杨梅是怎样的?

2、学会了写一种按顺序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十、板书设计:

我爱故乡的杨梅

开门见山----爱杨梅----(爱故乡)

杨梅树

贪婪

欢乐

生机勃勃

形状

杨梅果

颜色

可爱

味道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了解杨梅的特点,能说段落大意。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

3、 感受作者喜爱杨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空:

( )的杨梅树 ( )的杨梅

二、讲授新课

(一) 学习第二段

写杨梅树的是哪一段?从哪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杨梅树充满生机活力?

1、品析句子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细雨如丝”打比方,雨多而密

“贪婪”说明雨水好喝 “吮吸”还可以是乳汁,你看到过小孩子吮吸乳汁吗,他们的神态是怎么样

“甘露”甜甜的露水,说明什么?杨梅树如丝的春雨滋润着,好像在喝春天那甜甜的露水,真是舒服极了!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拟人手法,充满活力 颜色四季常绿,欢笑着说明很可爱。

2、朗读指导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杨梅树犹如一个可爱的孩子,它是如此的美丽动人。你喜欢他们吗?请你用朗读来表达你对他们的喜爱之情吗?任选一句试着读一读。

3、概括段意:本单元的训练点是概括段意,我们理解了这个句子,并进行了美美地欣赏,关于这一段我们有没有新任务要完成了呢?

段意: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在雨雾中欢笑着。

(二) 学习第三段

过渡: 杨梅树充满生机,是如此的惹人喜爱,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那圆圆的杨梅就更惹人喜爱,下面请你自学第三段,找一找哪些词语写出了杨梅特别惹人喜爱呢?

1、 出示要求,开始自学:

A读课文,划词语:哪些词语写出了杨梅特别惹人喜爱? 简单地说说你的感受。

B读句子,品意思:读读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想一想第三段分别从哪几个方面写杨梅果的?

2、 学生自学,师巡视。

3、 讨论交流,完成填空。

A、圆圆的 遍身长刺平滑的刺 细腻而且柔软

新鲜红嫩的果肉 鲜红的汁水

甜津津 又酸又甜 越吃越爱吃

B把上述词语归类,第三段分别从形状、颜色、味道三方面写杨梅果,由学生板书。

C填空

故乡的杨梅形状是( ),它的颜色先是( ),逐渐变成( ),最好变成( );杨梅没熟透时滋味是( ),熟透后就( )。

4、 概括段意

5、 朗读指导:你最喜欢杨梅果的哪一个方面?分别从每一个自然段中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三) 小结

在字里行间我们都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王老师深有同感,我的家乡所前有杨梅,那就是有名的杜家杨梅,我觉得作者写杨梅不仅仅是抒发对杨梅的喜爱,更想抒发另一种感情。(爱家乡)

(四) 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因为( ),所以我爱故乡的杨梅。

2、之所以我爱故乡的杨梅,是因为( )。

3、我的故乡在江南,那里盛产( ),我爱( ),我更爱( )的故乡。

我爱故乡的杨梅作文 篇6

每年五六月份的时候,山坡上大片大片的树林中点缀着一颗颗黑色的果实,那就是美味可口的杨梅了。杨梅圆圆的,有点儿像桂圆,全身长满刺,红里带黑。吃起来酸酸的,甜甜的,让人越吃越想吃。要是这时候你到余姚来,热情好客的余姚人民,准会摘下最甜的杨梅,让你吃个够。

那时候,我外公总会把吃不完的杨梅中,挑选出成熟、新鲜、没有破损的杨梅,除去叶子。把杨梅洗干净、晾干、放入瓶中,加入冰糖和白酒,密封。这就是杨梅做成的酒。这也是我外公最喜欢的一种酒。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篇7

杨梅果 颜色

味道

教学反思:

课上下来,最大的感触就是上课语速得放慢!让自己在课堂上更有气势。

新修订的语文教材《我爱故乡的杨梅》中安排了大量的朗读训练,目的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而要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努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儿童心理研究表明:那些具体、生动、形象的,反映孩子的生活的,或是由孩子们自己参加的教学活动,他们总是很感兴趣。实践也证明,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最直接的途径是直观和亲身体验。伴随着对这些事物的感受,有选择地、一幕一幕地印在自己的头脑里,使之成为自己的生活经历。这样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将不断地再现此经历,并逐步得到强化。同时,这种生活体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帮助将其组合、排练,以表演和场景再现的方式,创设自己教育自己的机会,这便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学完课文之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干净的杨梅,分发给每个小组的学生们,让他们真正品尝这来自于美丽南国的水果。在学生们大尝特尝了杨梅之后,让学生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们经过亲自品尝,切身体验,真切感受到了杨梅那甜美的味道。学生们纷纷谈出了吃杨梅的感觉。什么“味道好极了”“真是酸甜可口”“甜里透着酸,酸里透着甜”“甜津津的”。。。。。。这些话语均出自学生之口,那种品味甜蜜的感觉和意犹未尽的表情真实地体现了生活,再现了生活。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强化了感悟,受到了熏陶,得到了美育。

我爱故乡杨梅作文 篇8

说到横河,人们很自然的就会想到杨梅,横河的杨梅是享誉海内外的。我有幸来到横河,来到这杨梅之乡,作为新家乡的一员我感到无比自豪。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介绍家乡的杨梅。

杨梅刚刚长出来时,身上长满了浅浅的小刺,真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刺猬。快成熟的杨梅,里面装满了许多的汁水,身子圆滚滚的,就像一个大胖子。只要轻轻咬一口,鲜红的汁水就会从里面喷射出来。每年到端午节前后,杨梅就成熟了。

因为杨梅的形状像杨子,味道则像梅子,所以人们称之为“杨梅”。每年横河都要举行杨梅节。每到这时,海内外的朋友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宴会,人们相聚在一起品尝这美味的果实。果农们聚在一起,讨论杨梅的种植技术,希望来年把杨梅种得更好。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篇9

1、联系生活,引发语感训练。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因此,上语文课时要用学生热爱的大自然、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心中眼中的人、事去引发文章的语感训练。如吴老师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结合宁波特产慈溪杨梅问:“你们吃过慈溪杨梅吗?看过慈溪杨梅林吗?请大家说一说。”一石激起无数朵浪花,引出了“爱”的语感训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小组合作方式、讨论、辩论、争论文中词句,进行语感训练。《我爱故乡的杨梅》中“贪婪地吮吸甘露”一句,教师一问: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各抒已见。

a、在春雨绵绵之中我仿佛看到青山、绿叶、红梅。

b、我仿佛听到可爱的婴儿吮吸奶汁的那种愉快的滋滋声。

c、这是一幅春雨润梅图。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 篇10

《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形貌了故乡杨梅树的俏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头脑情绪。课文篇幅短小,条理明确。作者按杨梅的生长历程特点,由团体到部门,由表及里的序次举行叙述,语言非常简练、轻便,质朴、亲昵。作者议决“眼看、手摸、嘴尝”举行视察,接纳拟人伎俩及精致的形貌伎俩,使读者对杨梅孕育发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以为.针对本课特点及本班门生特点,在计划教学时重要突出以下特点:一、重主导,重主体,寓教学运动以“调和”。 西席引导门生有用的自主学习是阅读教学的上镜。教学时,首先让门生带着上节课的疑问“杨梅果有什么特点?”团体感知文章内容,在师生交换中梳理文章条理。然后让门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要领读四五六自然段,在充实读中去发明蕴藏在语言翰墨中的作者情绪,接着对重点文句咬文嚼字,重复推敲,让门生借助想象及有情绪的朗读等本道明确内容,同时意会杨梅果形状、颜色、味道的引人喜欢,从而相识作者的情绪。二、重积累,重感悟,还语文教学以“质朴”。

连年来的生理学的研究证明,语言的积累与实践运用是人们学习语文的基础途径。一小我私家的语言积累,语言履历越富厚,他的心情达意也就越流通,越正确,越生动。因此,学习语言应重在积累,贵在运用。怎样让门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打仗和掌握大量的语言信息,并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计划时由读议交换到背诵训练,充实体现了语文之厚积。感悟是让门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教学时,首先让门生议决初读研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从而归纳出杨梅果的特点,并相机引导明确“精致”“染满”等词意。然后我不怕淹灭时间,让门生再读再议再悟,读出作者对杨梅果的喜欢之情。这样,门生在练读中完全置身于课文所形貌的情境中,宛如自己不是在课堂中,而是在亲口品尝杨梅果,自己已被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所感动。这时,西席捉住门生的感悟追问:“你从读中有什么发明?”这样将门生的明确进一步引入深层,门生头脑生动,众说纷纭,把自己在读中新的感悟相识说出。紧接着,西席再捉住门生的回复,相识作者写作要领。这样,议决一次次的读,一次次的导,一次次的悟, 门生悟出了品词析句的要领,悟出了朗读的本事,悟出了写作要领。三、重念书,重训练。现语文教学之“实质”。

故乡的杨梅作文 篇11

每年的五六月份,杨梅开始成熟。一粒粒,一串串,挂在树上,或红或,或绿,或大,或圆。红的犹如剔透的宝石;绿的好像一片叶子,不细看很难发现。这时,我总爱到树下,把掉落的杨梅一网打尽,不管是红的还是绿的,通通装进袋子里。

把杨梅身上的沙土洗净后你会发现:这些杨梅中有大的,有小的,有鲜红的,还有乌黑的。黑,但不是真的黑,只是太红了。每一颗都泛着太阳的光泽,让人忍不住拿起一颗细看,它那圆圆的身子上布满了细细的圆刺,这就是它的果肉。看着,看着,就会忍不住放进嘴里,轻轻地一嚼,鲜甜的汁液带着一丝丝酸味流到了嘴里每一个角落。连壳都来不及吐,就急忙把下一颗塞进嘴里。不知不觉连牙都酸软了。

我特别喜欢吃杨梅的那种酸味。

杨梅无论是红的还是黑的,都带着一种酸味。那是杨梅的本味,如果杨梅失去了酸味,那就会失去它原本的价值。正因如此杨梅才会一直不忘自己的本味。我喜欢吃它的酸是因为:我每每从它的酸味中体会到:人也应如此,不管时代怎么变,不管地位有多高,都应在繁华的世界里坚守自己的本味,坚守一颗初心。

上一篇:通气下一篇:创建全国安全社区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