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重启的报道

2024-10-25

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重启的报道(共2篇)

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重启的报道 篇1

时隔十五载,新安财重开棉检

不顾九十龄,老教师再上教台

安徽财经大学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素有“中国棉检专业黄埔军校”之称,从上个世纪

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安财的棉检专业为全国的棉花行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型、管理型、贸易型及综合型人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1998年,该专业被迫停开。自此,我国的棉花行业人才断层长达十五年之久。

近些年来,由于行业内人才日渐紧缺,各家企业不约而同发起呼吁,大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之势。经过专业负责老师与圈内校友多方努力,实行校企联合制度,终于在今年九月,安徽财经大学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重新启动,并成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棉检0班。

安财11棉检0班挂靠在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全班共有学生20人。这批学生曾经过学校和企业双方面多层次的严格遴选,并受到安财深厚的财贸文化气息熏陶,也受过两年理工科基础知识的专业培训。是具有优秀的文化素质与良好的道德素质的综合型学子。现在,由安财优秀辅导员张榜树老师担任其生活辅导员,由全国高级实验师、专业老师徐守东老师担任专业辅导员,并有全国知名教授、棉花行业领军人物刘从九先生亲自授课。未来,这20名学生必将为全国甚至全世界棉花行业注入新的血液,也将成为我国棉花行业的中流砥柱。

安财重新启动棉检专业的消息如春风拂遍东西两校区。许多棉检专业的老教师纷纷表示欣慰与祝贺。

安徽财经大学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的首创老师丁静贞女士今年已经九十高龄了,闻听此

讯,更是欣喜非凡。

今天,她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终于应刘教授与徐老师的盛情邀请,决定再上讲台,为同学们讲一堂与棉花有关的课。

同学们为了一睹丁老师的风采,早早就等在一楼大厅。丁老师也并不摆谱,很快在徐老

师的搀扶下便过来了。丁老师虽有九十高龄,此时,却是精神矍铄,神采奕奕。

讲堂上,座无虚席却是鸦雀无声。丁老师以当年自己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开创棉检专业

为主线,旁征博引,指点江山,心绪激昂。讲到动情处更是老泪纵横,在场师生无不为之动容。

丁老师讲课思路清晰,语言凝练,措辞严谨,炼字考究,并不拖泥带水,一段近50年的安财棉检专业发展史,丁老师只用了一个小时便讲完了。彼时,这20名同学真如回到当年的艰苦时代。最后,丁老师以她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与热情祝愿结束了演讲。

安财重开棉检专业,或许只是小范围内的一个大事件,但是它却对未来棉花行业的发展

提供了人才和技术保障。老教师重登讲堂或许只是为了表达个人意愿,但同时也代表了广大的老教职工作者对此的殷切期许与祝愿。在此,我们真诚希望老一辈为棉花行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们身体健康,晚年幸福。也希望新一代的棉花行业继承者们继往开来,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2013.10.09

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重启的报道 篇2

(一) 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我国植棉历史悠久, 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 植棉面积在8000万亩左右, 年产量在600万吨左右, 每年棉花消费量在1000万吨左右, 消费缺口在400万吨左右。”[1]全国棉花加工企业18000多家, 从事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的人数达到数百万人。棉花产业在我国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国有23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棉花, 涉棉农民1亿多, 棉花生产是主产区农户的主要产业, 在农户家庭经营中, 种植棉花成了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棉花生产、加工、流通、纺织等环节组成的产业链链条完整, 具有较强的系统优势和辐射效应。”[2]棉花加工企业、棉花经营企业、棉纺织企业、服装企业也解决了大量的城乡劳动力就业问题, 对日益加剧的劳动力就业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2014年1月1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意见明确要“探索推进包括棉花在内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 切实保证农民收益, 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3];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棉、油等大型企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将极大地调动棉农种植棉花的积极性, 促进棉花产业的发展。

(二) 产业发展对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加大

加入WTO后, 我国棉花行业正进行历史性结构大调整, 实施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系统控制、节省能源等成为当今棉花产业发展的趋势。棉花加工与经营行业的竞争逐渐由过去的“粗放型数量扩展和低成本劳动力竞争”转为“高质量、高品位、高附加值、高端市场、自身品牌”的竞争。近几年, 为适应棉花产业的发展, 棉花加工设备加快了升级换代的步伐, 一些产能高、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逐步取代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设备;棉花检验的方式也由过去的感官检验和仪器检验逐步调整为先进的仪器检验为主, 检验的技术参数也逐步与国际接轨;棉花经营方式从计划调拨、寻求关系网络到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等, 这对棉花行业从业人员的要求随之提高。

目前, 全国棉花的生产主要分布在新疆、河北、湖北、山东几个大的产棉区。其中, 新疆的棉花产量占了全国棉花总产量的半壁江山。但上述主要产棉区棉花加工、检验的从业人员, 学历结构呈低学历化状态, 其中中专以上学历的不到10%, 加上缺少行业规范, 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学历、职称、岗位资格证书要求不高, 对职工的培训也不够重视, 对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早在上世纪60年代, 我国就有了专门培养棉花加工和棉花检验专门人才的机构, 到了七八十年代, 陆续有许多中等专业学校开办棉花加工、棉花检验、棉花经营专业, 这些学校为棉花产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中等专业人才。但至今全国没有一所学校培养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专科层次的高等专业技术人才。人才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 随着棉花加工与经营行业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智能化设备的应用, 棉花经营方式的改变, 行业对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突出, 设置专科“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专业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设置专科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专业的可行性

(一) 良好的师资队伍为开设专科“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专业提供保了重要保障

早在上世纪60年代, 我国就有了专门培养棉花加工专门人才的机构, 到了七八十年代, 陆续有数十所中等专业学校开办了棉花加工、棉花检验、棉花经营专业, 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 形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和专业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和创新观念强的教师队伍。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为例,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的前身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江苏省南通供销学校, 1978年开设棉花检验专业, 1980年开设棉花加工专业, 目前从事棉花加工、检验与经营教学的专职教师有16人, 其中达到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11人, 双师型教师9人, 12人获得“棉花检验员”或“棉花加工工”的“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主持、承担并国家级棉花加工检验与经营方面的课题一项, 省部级课题数十项, 多人被企业聘任为专家或技术顾问, 为棉花加工、经营企业的发展解决了不少技术问题。学校数十年主持、承担全国供销社系统、农垦系统的棉花加工、检验与经营人员的培训工作, 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行业特有工种 (棉花加工与检验) 鉴定站。2000年更名为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 2013年经过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 报教育部备案, 更名为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成为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目前, 在全国范围内, 原来开设棉花加工、棉花检验、棉花经营的近十所中等职业学校都已经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

(二) 完善的教学实训设施为培养高素质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人才提供了设施保障

“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实践性强, 要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必须加强学生实践性环节的训练,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长期的办学积累, 使得原来从事棉花相关专业学生培养的高等职业院校具备了开设“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专业必备的实验实训优良条件, 不少职业院校还专门建设了可供棉花加工生产、棉花质量检测的生产型实验实训基地, 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投资达数百万元。同时, 职业院校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 与棉花加工厂、棉麻公司及棉纺织厂长期开展校企合作, 不少生产工艺一流、经营管理先进、经济效益优良的企业既是学生的实训基地, 也是学校开展教科研和技术服务的场所。

(三) 宽广的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 是工科专业尤其是涉农专业中最具基础性的专业之一, 办好该专业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视“三农”发展的重要举措。该专业毕业生可在棉花收购企业、加工企业、质量检验部门、棉花经营企业、棉纺织企业、棉花机械研发生产企业等从事棉花原材料检验、棉花初加工、皮棉短绒检验、棉花销售、棉花生产设备的研发、调试、维护等, 就业市场十分广阔。

三、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我国棉花加工设备的更新换代起步较晚, 计划经济时代, 棉花加工企业数量众多, 规模偏小, 生产效率低下, 2001年, 我国对棉花流通体制进行全面改革, 基本实现了放开棉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目标, 形成了棉花收购、加工与经营各个环节的竞争格局, 在此背景下, 棉花加工企业加快联合、兼并、重组的步伐, 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之路。为帮助棉花加工企业设备的升级换代, 国家对棉花加工企业大型打包机及辅助设备的贷款给予政策上的贴息扶持, 企业淘汰了沿用多年的产能低下设备, 取而代之的是一批自动化程度高、效能高、与国际接轨的设备。同时, 国家十分重视棉花质检体系的建设与管理, 截至2011年, 已建设国家级质检中心、省市级检测机构, 各行业也建有质量检测室。初步形成了部、省、市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棉花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为加强棉花的质量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

随着棉花加工、棉花检测设备的更新换代步伐的加快, 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体现。全国有棉花加工企业近18000家, 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不到3%, 中专以上学历的不到10%。在全国, 共有地市级棉花质量检测中心150余个, 县 (区) 建有6000多个棉花质量检测站, 按县 (区) 检测站9个编制中的50%以上为大专技术人员, 需27000余人;全国从事棉花流通的人员大约在60000人左右, 按照每年10%人员自然减员来估算每年需6000人。由此可见, “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社会需求量非常大

四、“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使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与专业领域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扎实的棉花加工、棉花质量检测、棉花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棉花加工、检验和经营管理专业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成为能胜任棉花加工、棉花检验、棉花经营和管理等岗位需求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证书: (1) 技能证书: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取得英语二级以上合格证书;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以上合格证书。 (2) 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参加棉花检验员、棉花加工员等考证。毕业时须取得棉花检验员 (高级) 、棉花加工员 (高级) 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并计入总学分。

五、“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专业职业面向

1.主要就业岗位。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棉花加工、棉花检验、棉花经营与管理等岗位工作。

2.其他就业岗位。学生毕业后可面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商检部门、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棉纺织企业、“外贸系统商品进出口公司以及各级棉花储备库等单位从事棉花品质检验、签证、配纺等工作;棉花加工机械的安装、调配、操作及维修工作;棉花商品的营销工作”[4]。

六、专业建设建议

(一)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教师发展培养计划, 逐年输送教师到科研院所学习培训, 不断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选送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 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开发, 校企共同打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积极从棉花生产、经营、检验和管理的企事业单位聘请中、高职称技术人员担任专业兼职教师, 进一步完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二) 规范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规范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监督, 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专业课程建设,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要根据当地棉花加工经营与管理的实际, 加强调研, 根据产业行业的发展, 不断完善教学计划, 确保专业的培养目标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要加强课程建设。围绕基础扎实、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 对基础课要重视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 注意与专业课程形成有效地对接;对专业课程, 要拓宽专业知识面, 及时渗透专业的最新成果和先进的应用技术, 建设开放性实训室, 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训内容和实训时间,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实际操作训练上来, 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大力提倡教育创新, 通过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等构建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三)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要根据产业、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 加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 引进棉花生产、加工和检验的实际操作设备设施, 做到实训流程与实际工作流程对接, 真正做到高仿真和全真实验实训, 实现与实际岗位的无缝对接。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棉花加工、棉花经营与管理的企业资源, 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拓展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功能, 开展校企深层次合作, 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 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培训。

参考文献

[1]刘涛.我国棉花市场放开后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中国棉花加工, 2004, (03) .

[2]万少安, 谷国富.美国棉花加工、检验技术考查报告[J].中国棉花加工, 2003, (03) .

[3]美国棉花加工、检验及流通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概况[J].中国棉花加工, 2003, (02) .

上一篇:大学生行为问题问卷下一篇:采访新闻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