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行为问题问卷

2024-10-25

大学生行为问题问卷(精选8篇)

大学生行为问题问卷 篇1

关于大学生同居行为、婚前性行为涉及的道德问题

与法律问题的调查

您好!为了收集大学生对同居和婚前性行为的基本态度,深入探究其涉及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希望能借此问卷调查的机会获得这方面的基本现实状况。本问卷不记名,保证保密性,请您真实作答,不必有所顾虑,该问卷决不会对您产生任何不良影响。您的真实作答是我们获得有价值研究成果的保证。诚挚地感谢您的支持!

1、您的性别是()[单选题]

A、男B、女

2、您所在的年级是()[单选题]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E、研究生或其他

3、您的恋爱状况()[单选题]

A、没有交往过B、曾经交往过,但现在没有C、现在正在交往

5、您所能接受的大学期间恋爱双方的亲密程度是()[多选题]

A、拉手B、拥抱C、接吻D、同居E、其他

6、您认为现在大学生同居或婚前性行为普遍吗?()[单选题]

A、普遍B、一般普遍C、不普遍D、不知道

7、您认为影响大学生同居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单选题]

A、家庭教育B、社会风气C、外国电影电视等媒介传播

8、您认为现在的社会认同大学生同居行为吗?()[单选题]

A、普遍认同B、一小部分人认同C、不认同D、不知道

9、您对大学生同居或婚前性行为有什么看法?()[单选题]

A、很正常B、不赞同C、无所谓D、其他

10、您如何看待大学生同居问题?()[多选题]

A、耽误学业B、在这个时代很正常C、违背中国传统道德 在中国备受家长社会指责

D、大学生要慎重行事,不可被爱情冲昏头脑E、其他

11、您认为大学生同居的原因是?()[多选题]

A、因相爱而想生活在一起B、为满足暂时的性欲

C、好奇心D、为正式结婚做好充分准备 E、受他人影响F、其他

12、您认为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最主要原因是()[单选题]

A、满足性需求B、好奇心驱使C、对方要求D、人有我有E、爱的表现

13、您认为恋爱多久可以发生性行为?()[单选题]

A、随时都可以B、需要加强了解C、确定相互的感觉D、热恋中E、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F、结婚前都不可以

14、您认为大学生同居、婚前性行为,给当事人双方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单选题]

A、不利于身体健康B、招致是非C、对方要求D、为今后结婚准备 E、影响不大F、其他

15、你认为恋爱双方一旦发生婚前性行为是否一定要结婚?()[单选题]

A、必须要结婚B、最好能结婚C、不一定,看两个人之间的发展状况

D、当然不是,只当积累经验

16、你对日后结婚伴侣的贞洁要求程度为()[单选题]

A、可以不是处男/处女,但是心里还是会因此不舒服

B、可以不是处男/处女,只要婚后忠贞

C、最好不是处男/处女,这样对方比较有性经验,更有吸引力

D、必须是处男/处女E、是不是都无所谓F、其他

17、您认为大学生同居是否违反婚姻法()[单选题]

A、是B、不是C、不知道

18、您对同居的相关法律的了解程度()[单选题]

A、非常了解B、了解一点C、完全不了解

19、您认为未婚的同居者签订的同居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单选题]

A、具备B、不具备C、不清楚

20、您知道什么是“非法同居罪”吗?()[单选题]

A、非常清楚B、了解一点C、完全不知道

21、现在的法律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单选题]

A、可以接受B、可以接受别人结婚,但自己不会这样做

C、不能接受D、坚决反对E、其他

22、您对性知识的了解程度如何()[单选题]

A、非常了解B、了解一点C、完全不了解

23、您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性知识的()[多选题]

A、课堂教学B、影视网络C、书籍D、身边的人E、其他

24、您觉得性与爱的关系是()[单选题]

A、先有性,后有爱B、先有爱,后有性

C、有性,无爱D、有爱,无性

25、您对于大学生同居行为、婚前性行为所涉及的道德问题如何为看待?(A、很正常,没什么看法,因为现在的社会风气很流行。

B、保持中立,因为现在社会在这方面没有一个统一的道德标准。

C、坚决反对,因为这是完全败坏社会风气的现象。

D、不知道)[单选题]

大学生行为问题问卷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我国地理区域分布,分别选取辽宁、北京、山西、河南、安徽、浙江、广东、湖南、贵州、重庆、宁夏、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在每个省、市、自治区分别选取城市、农村小学和初中各2所,其中重点学校和一般学校各半,每个学校每个年级至少整群抽取2个教学班(每个班50人,男女各半),2个教学班的总人数不够100人时增加班级数,直至达到100人为止。使用自编问卷对中小学生视力保健相关行为进行无记名调查,小学一~三年级问卷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填写;小学四~六年级和初中学生问卷在教师和课题组成员的指导下,由学生集中在教室填写。共收回问卷47 951份,获得有效问卷43 771份,有效率为91.28%。其中小学一~三年级13 700份,小学四~六年级15 038份,初中一~三年级15 033份;农村学生占50.2%,城市学生占49.8%;男生占50.8%,女生占49.2%;汉族学生占86.7%,少数民族学生占13.3%。

1.2 问卷的编制

参考谭晖等[2]编制的“儿童视力保健相关行为评定量表”,查阅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相关文献[3,4,5,6,7,8],循证分析眼放松行为(如持续用眼30 min后,远眺休息眼睛)、饮食习惯(如每天喝1杯牛奶)、用眼距离(如读写时,眼睛距离书本不足1尺)、阅读环境选择(如一边走路,一边看书)、读写姿势(用手托着头读书写字)、眼保健操(如睁着眼睛做眼保健操)、照明光线(如夜晚看电视时,关闭房间顶灯)、持续用眼(如持续做家庭作业30 min以上,不休息)、户外活动(如周末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大于1 h)、握笔姿势(写字时,手指距离笔尖1寸(约3.3 cm)等与近视的关系,初步提出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的维度,用理论构建法编制项目库。经过多轮专家讨论对项目库进行增补和修订,形成原始项目库;召开专家咨询会,结合专家会议讨论,考虑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修改项目的表达、语义,形成含有10个维度57条项目的初始问卷,每个项目包括4个选项;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的差别,分别制定了小学一~三年级父母问卷、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卷和初中一~三年级学生问卷3份问卷。

将数据库中反向题重新赋值,从项目的独立性、敏感性、内部一致性、代表性和有效性方面进行分析,对项目进行初筛,然后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进一步对项目进行筛选,删除一些不合适的项目,最终形成“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其中,小学一~三年级父母问卷包含40个项目,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卷和初中一~三年级学生问卷包含43个项目,每份问卷均由10个维度构成,分别为眼放松行为、饮食习惯、用眼距离、阅读环境选择、读写姿势、眼保健操、照明光线、持续用眼、户外活动和握笔姿势。

1.3 信度和效度检验

主要通过考查问卷的分半信度与同质信度进行信度评价;分半信度用Guttman分半系数为指标,同质信度以Cronbachα系数为指标。结构效度主要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Epi 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校验,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包括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法、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α系数)和因子分析等。

2 结果

2.1 问卷信度评价

小学一~三年级学生总问卷的分半系数和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47和0.761;小学四~六年级学生总问卷的分半系数和Cronbachα系数为别为0.874和0.804;初中一~三年级学生总问卷的分半系数和Cronbachα系数为别为0.863和0.792,各维度系数见表1。

2.2 问卷效度评价

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3份问卷的KMO统计量分别为0.815,0.839和0.815,均大于0.7;Bartlett检验值分别为115 586.58,129 125.18和153 449.56(P值均<0.01),说明3份数据均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进行因素提取,小学一~三年级学生问卷提取11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5.41%;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卷提取12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3.86%;初中一~三年级学生问卷提取12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6.89%,所得结果与理论构想一致。见表2。

2.3 问卷反应度评价

选取一年级学生4 479名和三年级学生4 543名,进行一~三年级学生问卷的反应度评价;选取四年级学生4 817名和六年级学生4 905名,进行四~六年级学生问卷的反应度评价;选取初一学生5 453名和初三学生4 298名进行初中学生问卷的反应度评价,结果显示,一年级总问卷得分和高分项目选项数均高于三年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四年级总问卷得分和高分项目选项数均高于六年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一年级总问卷得分和高分项目选项数均高于初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少数维度外,多数维度在两年级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3份问卷均具有较好的反应度。

3 讨论

3.1 建立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标准化评定方法的必要性

视力保健行为是指在近视发生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的个体行为[8]。视力保健行为与视力的好坏存在关联,眼放松行为、用眼距离、户外活动时间和握笔姿势等行为得分越高,视力越好;而持续用眼和不良饮食习惯则显示为视力的危险因素[8]。不同研究者所编制的调查问卷,由于关注的角度不同,问卷组成和评分方法各异,制约了不同研究之间的比较。编制一个在循证分析基础上构建视力保健行为评价维度、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统计学要求,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可以接受的视力保健行为问卷,可为研究者提供统一研究工具,便于研究结果之间的比较。2009年,有研究者编制了“儿童视力保健相关行为评定量表”,评估上海市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特点和行为干预效果,并对其信、效度进行评价[2]。然而,该量表是否适用于我国其他地区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的评价尚待验证,且目前还缺少关于中学生视力保健行为的评定工具。因此,建立适合我国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标准化评定方法显得十分必要,可为将来开展中小学生近视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帮助。

3.2 评定问卷的维度选择需要更多的循证分析

最新研究表明,近视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户外活动,晒太阳太少[1]。IP等[3]的研究将12岁儿童的近距离工作以连续时间和距离进行量化,结果发现连续阅读30min以上的孩子比不到30 min的孩子更容易发展为近视;与此同时,在30 cm以内近距离工作的孩子发展为近视的可能是在超过30 cm工作孩子的2.5倍,且那些长时间阅读且阅读距离小于30 cm的孩子更容易发展为高度近视。另有大量研究表明,眼放松行为、读写姿势、读写照明环境、饮食、眼保健操、持续用眼等均与近视的发生或发展相关[5,6,7,8,9,10,11]。因此,本文提出以眼放松行为、饮食习惯、用眼距离、阅读环境选择、读写姿势、眼保健操、照明光线、持续用眼、户外活动和握笔姿势等10个维度作为问卷的构成部分。

3.3 中小学生视力保健行为评定问卷符合心理统计学要求

本研究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法、内部一致性检验、因子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考查。总问卷信度系数在0.7以上,分问卷信度系数在0.6以上,则代表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12,13]。研究显示,小学一~三年级父母问卷、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卷和初中一~三年级学生问卷的总问卷分半系数、Cronbachα系数基本在0.6以上;3份问卷的方差累积贡献率都在50%以上。反应度分析结果显示,一年级、四年级及初一学生总问卷得分和高分项目选项数分别高于三年级、六年级及初三年级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该问卷各指标均比较理想,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用作中小学生预防近视工作的测评工具。

3.4 问卷特点突出,但对近视发生发展的预测效度有待评价

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视力相关行为的差异,该问卷通过对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区分,分别编制了小学一~三年级父母问卷、小学四~六年级学生问卷和初中一~三年级学生问卷,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独创性。为使问卷具有更广泛的实用价值和代表性,选取我国12个省市作为调查现场,建立了一个具有多地区、多民族、多层次、多年级的大样本数据库。为保证问卷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在问卷的编制过程中邀请妇幼保健学、流行病学、眼科学、学校卫生学、中小学生卫生保健学和教育部门的专家对项目的有效性、重要性、可行性、可接受性、表达等进行评价,建立了一个多地区、多领域专家合作的评价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测评问卷。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问卷的编制 篇3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问卷

收稿日期:2010-10-28

作者简介:孙影娟(1981-),女,黑龙江泰来人,哈尔滨商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学。主要研究成果:教育厅课题《关于高校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

一、编制开放式问卷

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又称智力激励法。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A.F.Osbron)于1939年首次提出,是一种在小组中讨论普遍采用的旨在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实施头脑风暴法应遵循五大原则:对观点不进行批评;鼓励狂热或夸大的观点;追求观点的数量而非质量;在他人观点基础上提出新观点;每个人和每个观点的价值相等。参加讨论的人可以毫无顾忌地提出各种想法,不用担心自己的观点被批评,彼此面对面相互激励,相互诱发灵感,引起联想,产生众多的创造性设想。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问题讨论时,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首先由主持人讲明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明确问题的内涵,便于讨论者理解;在明确上述五大原则后,鼓励每一位参与讨论的人积极地、尽可能多地找出问题的现象和原因,并开动脑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有记录者记录每个人提出的观点;在讨论激烈时,可能会出现违背五大原则的现象,此时主持人应立即加以制止;讨论结束后,对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并加以补充和完善。

对哈尔滨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80名学生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列出诸多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编制《大学生课堂行为问卷》(开放式)问卷:主要包括两个问题,一是:“上课时,除了与课程有关的行为外,您还有过哪些其它行为?”二是:“您觉得自己为什么会在课堂上出现上述与课程无关的行为?”对黑龙江大学的200名学生进行测试,回收有效问卷136份。测试分别选在两位教师开设的全校选修课上,年级覆盖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专业覆盖艺术、电编、法律、哲学、化学、汉语言文学、金融、人力资源管理、对外汉语、市场营销、国贸、教育学、工商管理、英语、生物技术、服装设计、会计、统计、信息管理、应用物理、行政管理、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应用心理学、食品科学、计算机科技、俄语、哲学、新闻学、政治学、通信工程、水利、环境科学、经济学等34个专业,具体筛选情况如表1和表2:

表1 开放式问卷学生性别分布

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ntCumulativePercent

Valid男5641.241.241.2

女8058.858.8100.0

Total136100.0100.0

表2 开放式问卷年级分布

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ntCumulativePercent

Valid大一1813.213.213.2

大二6749.349.362.5

大三3626.526.589.0

大四1511.011.0100.0

Total136100.0100.0

二、编制预试问卷

根据通过“头脑风暴”方法获得的信息、开放式问卷统计的结果以及参照国内外有关研究的问卷编制,形成《大学生课堂行为问卷》(预试问卷)。其中,问卷一包括19个题项,问卷二包括73个题项,共由92个题项组成。

初测:在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大学进行初测,发放问卷272份,回收272份,筛选出不符合要求的72份,最后统计数据200份,具体被试构成如表3:

表3 预试问卷频数分布

大一大二大三总数

性别男30173986

女254841114

总数556580200

项目分析:初测后进行了项目分析,其主要目的是求出问卷个别题项的决断值——CR值,CR值又称临界比,临界比是根据测验总分区分出高分组与低分组,再求高、低二组在每个题项的平均差异显著性,其主要操作步骤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量表题项的反向计分:有些量表的题项中常会包含一些反向题,反向题计分刚好与正向题相反,如果未将反向题重新编码,则分数累加会不正确。

第二,求出量表的总分:就是将每个受试者对量表中所有填答的题项的得分累加,以求出各受试者在量表上的总分多少。

第三,量表总分高低排列:根据受试者在量表的总得分加以排序,递增或递减均可,以求出高低分组的临界点。

第四,找出高低分组上下27%处的分数:依上述量表累加后各受试者的总得分排序结果,找出前(高分组)27%的受试者的得分,及后(低分组)27%的受试者的得分。

第五,依临界分数将量表得分分成二组:依高低分组受试者的临界点分数,将属于高分组的受试者新增一个变量,将其赋值为1,低分组新增一个变量,将其赋值为2。

第六,用t检验检验高低组在每个题项上的差异:求出高低二组受试者在各试题平均数上的差异显著性,采用的方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法。

第七,将t检验结果未达到显著性的题项删除:最后根据平均数差异显著性,删除未达到显著性的题项。

对于问卷一和问卷二项目分析之后,得出问卷一19个题项均符合标准,问卷二需要删去四个题项,分别是:第27题、第44题、第59题和第60题。

探索性因素分析:本研究以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素,并以最大变异法进行正交转轴,将《大学生课堂行为问卷》(预试问卷)各初选指标进行因素分析。

问卷一:在没有限定抽取共同因素下,共抽取3个因素。三个因素的累积解释变异量为53.802%,问卷一的建构效度为0.902。

问卷二

步骤一:项目分析删去:27题、44题、59题、60题

步骤二:首次因素分析删去:28题、12题、45题、37题、39题、43题

步骤三:再次因素分析删去:33题、36题、47题

步骤三:第三次因素分析删去:56题、58题、63题、62题、53题、54题、55题、20题、32题、18题、26题、46题、11题

步骤四:第四次因素分析删去:34题、68题

步骤五:第五次因素分析删去:71题、16题

步骤六:第六次因素分析删去:38题

在没有限定抽取共同因素下,共抽取七个因素,七个因素的累积解释变异量为60.551%。问卷二的建构效度为0.888。

信度分析:问卷一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13;问卷二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08。

三、编制正式问卷

根据预试问卷结果编制《大学生课堂行为问卷》(正式问卷)。同样,有两部分组成,问卷一:课堂行为状况问卷,包括19个题项;问卷二:课堂行为影响因素问卷,包括42个题项,共61个题项。

正式测试:在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7所本科院校进行施测。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年级覆盖1—5个年级,专业覆盖文科和理、工、农、医。根据年级及专业的分布比例进行抽取样本。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68份,整理后留下有效问卷549份。其中包括:黑龙江大学54人、东北农业大学103人、哈尔滨医科大学85人、哈尔滨工程大学85人、哈尔滨师范大学76人、商业大学100人、哈尔滨工业大学46人。具体筛选情况如表4:

四、数据分析

建构效度:统计学上,检验建构效度的最常用的方法即是因素分析,研究者如果以因素分析去检验测验工具的效度,并有效的抽取共同因素,此共同因素与理论结构的心理特质甚为接近,则可以说此测验工具或量表具有“建构效度”。因而研究者常会描述“将项目分析之后的题项,作因素分析,来求得量表的建构效度。”

问卷一的建构效度为:0.931,问卷二的建构效度为:0.934。

表4 正式问卷频数分布

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ntCumulativePercent

性别男31357.057.057.0

女23643.043.0100.0

来源城镇30154.854.854.8

农村24845.245.2100.0

年级大一18133.033.033.0

大二14526.426.459.4

大三15227.727.787.1

大四与大五7112.912.9100.0

专业文科18633.933.933.9

理科36366.166.1100.0

独生独生24444.444.444.4

非独生30555.655.6100.0

经济贫困15027.327.327.3

中等38069.269.296.5

富裕193.53.5100.0

成绩上274.94.94.9

中上7112.912.917.9

中23643.043.060.8

中下18433.533.594.4

下315.65.6100.0

任职是18533.733.733.7

否36466.366.3100.0

高考上376.76.76.7

中上6712.212.218.9

中22140.340.359.2

中下15628.428.487.6

下6812.412.4100.0

问卷一三个维度建构效度分别为:0.847、0.832、0.854;问卷二七个维度建构效度分别为:0.910、0.900、0.785、0.885、0.764、0.726、0.679。

内部一致性信度:由于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里,每份量表包含分层面(构面),因而研究者除提供总量表的信度系数外,也应提供各层面的信度系数。研究并非筛选或作为入学、分组的参考,只是一般的态度或心理知觉量表,一份信度系数好的量表或问卷,其总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80以上,如果在0.70至0.80之间,还算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如果是分量表,其信度系数最好在0.70以上,如果是在0.60至0.70之间,还可以接受实用,如果分量表(层面)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60以下或总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80以下,应考量重新修订量表或增删题项。

问卷一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80,问卷二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300。

问卷一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是:0.8098、0.7742、0.8304,问卷二七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是:0.8928、0.8868、0.7517、0.8834、0.7545、0.6880、0.7116。

参考文献

[1]孙影娟.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教书育人,2003,(10).

[2]孙影娟.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及其特征分析[J]世纪桥,2009,(4).

[3]金志成,何艳茹.心理实验设计及其数据处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5]陈正昌,程炳林,陈心丰,等多变量分析方法[M] 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

[6]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 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7]K.D.Moore(1992),Classroom Teaching Skills,McGraw-Hillinc[Z].

[8]C.H.Edwards(1993),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Management[Z]New York:Mzcmillam

[9]ClassroomIdea-SparkersJudithKieff.ChildhoodEducation[J]. Olney:Winer 2005/2006.Vol.82,Iss.2.

[10]College Teacher Misbehaviors:What Students Don't Like About What Teachers Say andDoKearney, Patricia, Plax, TimothyG, etal[Z].

学生文明行为习惯调查问卷 篇4

一. 学习习惯方面:

1. 早晨到校后:你能自觉早读吗?①能②不能③在老师或班干部的督促下能

2.上课前,你能作好准备吗?(如准备好教科书、文具,上厕所等等。)

①能②不能③在老师或班干部的督促下能

3.课堂上,你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吗?(比如举手发言,和同学讨论等)

①会②不会③有时会

4.你每天能按时交作业吗?①能按时交②有时按时交③经常不能按时交

5.你写字的姿势正确吗?①正确②不正确

6.在家里或学校,你读课外书吗?①经常读②很少读③不读

二.文明言行方面:

1.你使用日常文明用语吗?①经常用②有时用③不用

2.你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事吗?①经常做②有时做 ③不做

3.课间,你会在走廊追逐打闹吗?①没有②有时③经常

4.你有上网吧或游艺机室吗?①没有②有时③经常

5.上课或集会时,你遵守纪律吗?①能遵守,②有时会违反纪律③不能遵守

6.你遵守交通规则吗?①能遵守,②有时不遵守③不能遵守

7.你骂人吗?①从不骂人,②有时骂③经常骂

8.你与同学打架吗?①没打过,②有时打③经常打

三.生活习惯方面:

1.如果不能来上学,你会向老师请假吗?①会请假②不会请假

2.你挑食吗?①不挑食②挑食

3.你有浪费粮食的行为吗?①没有②有时有③有

4.你每周的零花钱有多少?①10元以下②20-30元③30元以上

5.用完水电后,你会自觉关开关吗?①会②不会③有时会

6.你有没有在桌椅上乱写乱画?①没有②有过③经常乱写乱画

7.你有没有乱扔垃圾?①没有这样做②有时这样做③经常这样做

8.在家里,自己的事情你能自己做吗?①经常自己做②有时自己做③自己不做

9.你随地吐痰、吐口香糖吗?①没这样做过,②有时会③经常这么做

10.你早恋了吗?①没有②有过,但已经纠正错误③正在恋

四.你觉得班吉塔中学的文明现状如何?还有什么需要必须改进的?

调查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配合。

大学生行为问题问卷 篇5

亲爱的同学:

你好!现在“背包旅游”逐步成为一种潮流。背包客,也称为驴友,主要是以喜好登山、徒步、探险等来寻找刺激的人为主,目的在于通过游历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挑战极限。本次问卷调查目的在于分析研究湘潭市大学生背包客的动机及行为,希望大家抽出一点宝贵时间填写这份问卷,并衷心感谢你的支持,愿天天开心!

1、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2、你现在是()的学生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你是否了解背包旅游这种行为()

A、非常了解B、一般了解C、不了解

4、你曾经是否有过背包旅游的经历()

A、有过B、没有C、想要去,一直在筹划但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去

5、你认为背包旅游最大的诱惑力在于()

A、背包旅游的自由性B、背包旅游具有挑战性C、背包旅游更经济D、背包旅游可以培养独立性E、其他

6、你选择背包旅游的目的是()【多选】

A、感受自由和独立B、体验冒险和刺激C、与人接触,结识朋友D、游览自然美景E、感受异地文化和生活方式F、摆脱现实压力,放松身心G、其他

7、你认为制约你进行背包旅游的因素主要有()【多选】

A、资金不足B、交通不便C、闲暇时间少D、缺乏伴侣E、安全问题F、缺乏经验

8、你比较喜欢的背包旅游地是()【多选】

A、自然景观 B、宗教圣地 C、古城古镇 D、现代都市景观E、未开发的旅游地 F、其他

9、你认为背包出游能接受的总消费大概是多少()

A、500以下B、501—1000C、1001—1500D、1500以上

10、在你的旅游中占据比例较大的消费是()【多选】

A、食物B、住宿C、交通D、购物E、景点门票F、娱乐

11、你进行背包旅游会选择的伴侣人数是()

A、独自出游B、两人C、三至五人D、五人以上E、不定,看情况

12、你在背包旅游时最想选择什么样的伴侣()

A、家人B、恋人C、朋友D、陌生但有相同意愿的人E、其他

13、背包旅游时你会选择的住宿方式是()【多选】

A、星级酒店B、一般旅馆,卫生设备较齐,价格合理C、民居D、青年旅社E、搭帐篷

14、你认为背包旅游的不足之处有哪些方面()【多选】

A、安全性低B、需要自己考虑交通住宿问题C、需要一定的自助旅游经验

D、需要自己准备装备E、出发前需要自行设计路线,较为复杂繁琐F、其他

15、你一般从以下哪些渠道获得旅游讯息()【多选】

A、网页搜索B、身边的朋友C、旅游书籍,杂志D、电视,广播或电台 E、自己以往的外出经验F、其他

16、你希望旅行社能在哪方面对大学生背包游提供一定的服务()【多选】

A、优惠交通费,如机船票优惠预订B、优惠住宿预订C、协助购买旅游保险

学生思维方式与学习行为调查问卷 篇6

1、你对学习的内心感受是

()

--------------学习心态

A、非常有意思

B、没什么意思

C、很苦

2、开学初制订学习计划吗()

--------------学习目标

A、认真做好计划

B、想过,但没做计划

C、从没想过

3、你是否经常迟到早退?()

-------------学习积极性

A、从来不

B、偶尔会有

C、经常迟到早退

4、你的预习方法是()

------------学习主动性

A、预习成绩不好的科目

B、预习自己喜欢的科目

C、总不预习

5、你喜欢的课堂是()

------------学习自主性

A、自学、讨论为主的课

B、老师讲解为主的课

C、怎样的课都行

6、你的课堂表现通常是

()

------------学习主动性

A、积极回答问题

B、老师叫,才答问

C、不愿意答问

7、你做作业的习惯是()

---------

学习方法

A、先复习,后做作业

B、先做作业

C、先问他人

8、晚自习时,你通常会()

----------学习方法

A、,阅读课本,整理当天所学知识

B、先做作业,C、随便看书

9、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你的做法是()

--------学习毅力

A、想法弄清楚

B、有的放弃

C、直接放弃

10、你在家学习时,通常是()

---------学习自觉性

A、专心学习

B、边看电视边学习

C、家长要求才学习

11、对于课外书,你的态度是()

--------学习宽度

A、有计划地看

B、随便看看

C、基本不看

12、你对课外活动的态度是()

---------学习多样性

A、积极参加

B、不得不参加

C、尽量逃避

13、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时,你的第一反应是

()

----------自我调整

A、下次一定超过

B、考试太难了

C、我是学不了了

14、你帮助同学做值日吗?

()

----------思想觉悟

A、经常做

B、同学求我才做

C、没做过

15、你在学校有特别好的朋友吗

()

---------人际关系

A、有很多

B、不多

C、没有

16、你平时关注社会问题吗?()

---------社会责任

A、非常关注

B、不太关注

大学生行为问题问卷 篇7

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座城市开通了300多条地铁线路, 总长度超过6000多公里。我国内地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南京等城市已经在进行大规模的地铁建设。由于我国城市地铁发展历史较短, 而建设速度却很快, 其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和脆弱性日益突出。同时, 地铁运营过程中一旦发生突发事故, 其后果及其严重, 社会影响力、政治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都十分巨大[1]。

地铁车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一旦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时, 人群非常混乱, 乘客的行为难以控制, 造成疏散极度困难。因此, 如何在突发事件下合理快速的组织地铁乘客疏散至安全区域, 是地铁运营部门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地铁突发事件下的应急疏散方案的制定首先需要了解乘客的疏散行为特征, 例如, 乘客疏散时的路径选择、对安全知识的了解以及疏散行为和心理特性等。地铁乘客在突发事件下的疏散行为及心理特征与其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文化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各因素本身存在着相互的联系和影响, 对这些方面的研究需要开展大量的调查问卷工作, 统计分析人员个体差异对其疏散行为影响的程度。现阶段, 国内针对地铁乘客疏散行为特征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 此外国内在进行疏散模拟时, 一般直接使用或参考国外数据[2]。人员疏散行为与人的生理特征、文化背景、行为习惯、应急疏散素养等密切相关[3,6], 我国人员疏散行为特征与国外有很大差异。直接采用国外的数据, 必然大大降低计算机模拟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因此, 开展针对我国人群疏散行为特征的调查及相关数据采集和分析工作十分重要。本文根据安全意识的内涵、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地铁环境的具体情况, 进一步完善了地铁人群安全行为及心理调查问卷内容, 并从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行为、突发事件下安全疏散行为等方面, 对北京、广州两座城市602位地铁出行乘客的进行问卷调查, 进而分析地铁出行乘客的性别、年龄及学历组成比例, 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乘客在安全意识及疏散行为特征方面存在的差异。

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数据来源

本文设计地铁人群安全行为及心理调查问卷的框架[1,2,3,4]见图1。

调查问卷的数据来源:2010年4月、6月在北京地铁1号线A站、B站及2号线C站、D站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93份;2011年7月、10月在广州地铁4号线E站、5号线F站、G站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50份, 收回有效调查问233份;2012年1月、3月在北京地铁1号线复兴门站、军事博物馆站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80份, 收回有效调查问176份, 合计发放调查问卷630份, 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2份。

(1) 602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女性为298人, 男性为304人, 分别占49.5%和50.5%, 表明地铁出行乘客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当。

(2) 602份有效调查问卷中约60%的乘客年龄在19-30岁之间, 表明地铁出行乘客中绝大多数为年轻人, 其反应速度、对周边事物的感知及观察能力较强, 能在突发事件下做出较快的反应。

(3) 602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小学及以下学历乘客为6人, 初中学历乘客为70人, 高中学历乘客140人, 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学历乘客60人, 大专学历乘客150人, 本科及以上学历176人。由图4表明, 60%左右的乘客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 整体素质较高。

2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论

2.1 不同性别乘客安全意识及疏散行为特征

2.1.1 安全意识差异分析

(1) 接触过安全知识宣传的男性乘客为192人、女性乘客为164人。选择没有接触过的男性乘客为112人, 女性乘客为134人。由图5表明, 男性乘客接触过地铁安全知识宣传的比例高于女性。

(2) 男性对地铁安全“非常关心”的有106人, “比较关心”的有137人, “一般关心”的有34人, “很少关心”的有18人, “完全不关心”的有9人。女性乘客相应的人数统计依次为132人、140人、20人、6人、0人。由图6表明无论男女, 八成以上的乘客关心地铁的出行安全。此外, 女性相对比男性要更加关注地铁出行安全。

2.1.2 疏散行为差异分析

(1) 在突发事件下疏散时, 男性“听从指挥”的有145人, “跟着人多的方向走”的有37人, “选择人少的疏散通道走”的有65人, “选择最快撤离的疏散通道走”的有57人, 女性乘客相应的人数统计依次为145人、22人、67人、64人。由图7表明男性、女性乘客在本问题的选择上大体相同, 但是选择“跟着人多方向走”的比例男性要高于女性。

(2) 男性在突发事件下疏散时“尽量避让不踩着摔倒乘客”的有109人, “自己疏散, 直接跃过去”的有79人, “上去搀扶起来”的有116人, 女性乘客相应的人数统计依次为119人、65人、114人。由图8表明男性、女性乘客在本问题的选择上大体相同。

2.2 不同年龄乘客的安全意识及疏散行为特征

2.2.1 安全意识差异分析

(1)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 年龄在22岁以下的乘客接触过安全知识宣传的比例最高为75%, 22-30岁之间的乘客接触过安全知识宣传的比例最低为53%, 由此说明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安全知识的宣传。

(2)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 随着年龄的增加, 人们对地铁安全的关心程度逐步增加。22岁以下的年轻人对地铁安全的关心程度较低, 50岁以上的老年乘客关心程度最高。

2.2.2 疏散行为差异分析

(1)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 随着年龄增长在突发事件下疏散时, 选择听“听从指挥”的人数比例基本呈现递增的趋势;选择“选择人少的疏散通道走”的人数比例则逐步减少。

(2)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 随着年龄增长在突发事件下疏散时, 选择“尽量避让, 不踩着摔倒乘客”的人数比例逐步增加;选择“自己疏散, 直接跃过去”的人数比例基本呈现递减趋势, 只是50岁以上乘客选择本项时, 比例有所增加;选择“上去搀扶起来”的人数基本呈现递减趋势。

2.3 不同学历乘客的安全意识及疏散行为特征

2.3.1 安全意识差异分析

(1)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 无论学历高低, 未接触过安全知识宣传的比例基本为40%左右, 因此地铁公司应进一步加强地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 增加地铁乘客的安全意识。接触过安全知识宣传的比例基本随着学历的增加呈递增趋势。

(2)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随着学历的增加, 乘客对安全疏导标识的认知度逐步增加;完全不了解安全疏散标识的比例逐步减少。

2.3.2 疏散行为差异分析

(1)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 随着学历的增加在突发事件下疏散时, 选择听“听从指挥”的人数比例呈现递减的趋势;选择“选择人少的疏散通道走”的人数比例则逐步增加。

(2) 通过问卷调查表明, 随着学历的增加在突发事件下疏散时, 选择听“不慌张, 继续在该出口疏散”的人数比例逐步增加;选择“慌乱, 产生推搡、践踏等极端行为”的人数比例则逐步减少;选择“烟雾中寻求别的出口”的人数基本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

3 结论

通过对北京、广州两座城市602位地铁出行乘客的调查问卷表明, 由于乘客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的不同, 导致其在地铁出行的安全意识及突发事件下的疏散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具体表现为:

(1) 大多数出行乘客对地铁安全十分关心, 且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增加而增加。此外, 女性相对比男性要更加关注地铁的出行安全。

(2) 40%以上乘客未接触过安全知识宣传, 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地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 增加地铁乘客的安全意识。此外, 男性乘客接触过地铁安全知识宣传的比例高于女性, 且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安全知识的宣传。

(3) 地铁突发事件下听从指挥进行疏散的乘客比例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增加而增加, 而与乘客的性别基本无关。

(4) 由于受到调查问卷样本数量偏少, 被调查乘客隐藏真实想法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会有一定的偏差。因此, 在下阶段研究中应加大问卷调查数量, 以求取得更加真实的人员疏散行为特征。

参考文献

[1]何理, 钟茂华, 史聪灵, 等.地铁突发事件下乘客疏散行为调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1) :53-58HE Li, ZHONG Mao-hua, SHI Cong-ling, et al.Investiga-tion on evacuation behavior of passengers in metro emer-gency[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5 (1) :53-58

[2]刘克会, 北京市地铁乘客安全意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 北京化工大学, 2007LIU Ke-hui.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study on thestatus quo of Beijing subway passenger’s safety awareness[D].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2007

[3]何理, 钟茂华, 史聪灵, 等.北京地铁乘客疏散行为特征调查试验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 2011, 32 (S2) :253-257HE Li, ZHONG Mao-hua, SHI Cong-ling, et al.Surveyon behavioral features of evacuation of Beijing Subway[J].Journal of Norththeastern University, 2011, 32 (S2) :253-257

[4]HE Li, ZHONG Mao-hua, SHI Cong-ling, et al.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investigation of metro passenger evacu-ation behaviors in case of emergency[J].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destrian and EvacuationDynamics, 2010

[5]王驰.某地铁站火灾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硕士论文, 2007WANG Chi.Study on safety evacuation during the fire of asubway station[J].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2007

[6]肖国清.建筑物火灾疏散中人的行为理论与控制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 东北大学, 2003XIAO Guo-qing.Study on human behavior theory andcontrol in building fire evacuation[D].Doctoral Disserta-tion Paper, Norththeastern University, 2003

[7]钟茂华, 史聪灵, 符泰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火灾时人员疏散问题研究[D].2006 (沈阳) 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 沈阳, 2006年9月15日~16日, 535-542ZHONG Mao-hua, SHI Cong-ling, FU Tai-ran.Study onhuman evacuation of subway train fire[D].2006 (Shengyang)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Safety Scienceand Technology, 535-542

[8]何理, 钟茂华, 史聪灵, 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6) :128-132HE Li, ZHONG Mao-hua, SHI Cong-ling, et al.Study on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 rail transit[J].Journal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5 (6) :128-132

[9]张培红, 陈宝智.火灾时人员疏散的行为规律[J].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1, 22 (1) :54-56ZHANG Pei-hong, CHEN Bao-zhi.Behavior rules of hu-man evacuation in fire[J].Journal of Norththeastern Uni-versity, 2001, 22 (1) :54-56

[10]ZHONG Mao-hua, SHI Cong-ling, TU Xu-wei, et al.Study of the human evacuation simulation of metro firesafety analysis in China[J].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 2008, 21 (4) :287-298

[11]史聪灵, 钟茂华, 刘智成, 等.地铁高架车站火灾时人员疏散的性能化设计[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7, 3 (4) :11-15SHI Cong-ling, ZHONG Mao-hua, LIU Zhi-cheng.Per-formance-based design on occupant evacuation of elevat-ed metro station in fire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and Technology, 2007, 3 (4) :11-15

谈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篇8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2-0122-02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观念,富于理想、渴望追求真理,代表着我们社会的未来。但是,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着其良好素质的形成及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1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

1.1上课目的不纯

许多同学上中学就是为了考大学,因此上大学后便失去了直接的学习目标,学习没有动机,学习的精神支柱倾倒。

1.2学习无动力

现实中一些胸无点墨者成了腰缠万贯的大款,而许多知识分子却生活得既辛苦又清贫;毕业分配工作好坏几乎与学习成绩好坏无关的怪现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从实用主义出发,许多学生认为努力学习不如努力找关系,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丧失动力。

1.3学习没兴趣

一些学生说,除了学习什么都很诱人,就是学习枯燥无味,不想上课,不想学习,进课堂经常心猿意马,学习时不可抑制地分心,都表明一些大学生学习注意力已经下降到了较严重的程度。

1.4失望无助感

入学前,学生对大学的期望值一般都较高,入学后大学的实际情况和理想中的差距,使一些学生产生失望感,导致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这种不适感在一年级学生中非常普遍。

1.5人际关系不适应

中学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可以只交往自己喜欢的人,属于儿童少年时代交往范围。大学生必须逐步摆脱中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关系模式,逐渐学会适应他人,协调关系,向成熟和成人化转化,许多学生对这种新的人际环境不适应。

1.6学习方法不适应

大学的学习方式和要求与中学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种宽松的以自学为主的学习环境中,许多人不适应,没有了外在压力,许多人茫然不知该怎样学习。

1.7自我价值感丧失

许多中学时期的学习尖子云集在大学里。学习优势的削减或减失,使尖子生成为一般学生,倍受老师重视已成历史,学习荣誉的丧失,使他们感到压抑,心理不平衡,无助和无寄托的心理阴影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甚至怀疑自己的价值。

2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2.1大学生自身因素

2.1.1缺乏学习动力

历经十年寒窗苦,终于考上了大学的莘莘学子,没有了升学的重压,没有了父母的看管,加上奋斗目标的缺失所导致的“目标间歇期”的出现,使一部分大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倦怠情绪。他们上课时得过且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缺乏积极进取的斗志和学习的动力,于是便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注意力分散,各种课堂问题行为也应运而生。

2.1.2自我约束能力弱

部分大学生在学习时对所学专业或所上的课程不感兴趣,他们认为这些课程对今后的发展没有用处,从心理上排斥这些课程。而目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就会出现课堂问题行为。

2.1.3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

大学的学习方式跟中学不一样。中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使学生获得知识,而大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大学里有些学习内容,如有些社会学科的内容,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学去掌握的。平时不听课,考试前突击一下,照样可以过关。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文科课堂的问题行为比理科课堂的多,公共课比专业课多的原因之一。

2.2学校因素

2.2.1部分教师业务水平偏低

首先,有些大学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讲课内容陈旧、缺少时代感,学生很少能投入到课程中去。其次,有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不灵活,自始至终都采取“满堂灌”策略。这种方式不顾学生的学习心理,使课堂失去了一些学生的关注。

2.2.2课堂教学管理不严

大学课堂的管理较为宽松,主要是任课教师或教务处偶尔抽查点名,对逃课超过1/3的学生会取消期末考试或评奖资格,而对上课不听讲的学生却少有管理、约束的办法。

2.3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首先,就业的压力迫使部分同学离开课堂,为考研、考证或就业奔走。其次,较高的学费使得部分学生在校外做兼职,逃课有时是不可避免的。第三,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同感降低,认为当今的大学生有太多的缺点,这使得大学生越来越背离自身的价值感。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不断下降,课堂的问题行为之风也就愈演愈烈了。

3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新颖的教学内容与灵活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3.2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强化师德意识

在大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认真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精心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讲课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对教材内容加强研究,进行试点探索,寻求适合大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在设置课程内容时,要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坚持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最大限度地让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而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

3.3变革课堂管理,优化育人环境

当前的课堂管理模式或通过教师的权威实施课堂控制,或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视而不见、不加干预。现实证明,这两种课堂管理模式对大学生来讲是无效的,甚至会让事情更糟。唯有民主型的管理模式才会让大学生乐于接受。课堂管理的形势提醒教师:只钻研本学科的知识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大学教师还必须深入研究教学管理理论,在管理上为学生确立未来的方向,“争取学生的合作与支持,在过程上注重激励和鼓舞,通过满足或唤起学生的需求激励学生不断克服面临的各种障碍”。

3.4联合家庭、社会因素,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重大,控制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职责,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家长除了以身作则,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外,还应热心参与学校教育,配合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涉世之初的自立自强的教育。社会也应积极地投入到大学生品质养成的教育中来,不能只是消极地对大学生进行打压和批评。因此,在矫正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时,学校要联合家庭与社会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以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因此,在矫正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时,学校要联合家庭与社会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以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方双虎.论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J].当代教育科学,2004(4):29~31

2 孙影娟.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教书育人,2005(10):51.

Classroom Question Behavior of University Students

Liu Shuli

Abstract: Some bad phenomena exist in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is influencing the forming of its good quality and realization of university’s educational objective seriously. This text has been described to the correction of the reason and question emerging in university student’s classroom question behavior current situation.

上一篇:2011农田水利工作总结下一篇: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重启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