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口中心小学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2024-07-13

杨口中心小学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共12篇)

杨口中心小学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1

杨口中心小学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由于种种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成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以关工委为主关爱儿童,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在总小各个班级对“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内、班级内、社会上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各学校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六•一”演出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我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学校教师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友的不慎,一些孩子可能走入歧途,成为未成年案件中的“主力”。随着和谐农村的推进,这一批批农村的小主人的教育成了也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分析留守学生,他们大多属于“爱”的缺失。祖辈们的唠叨,独处时的孤单,课余时间的无聊,没有父母的关爱,缺少同龄孩子的乐趣,等等,这些构成寄居家庭的共同特点。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留守学生”容易出现自卑孤僻,不合群,说谎等心理障碍。胡锦涛总书记对少年儿童提出的“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要求。这也是针对留守学生的。我校在留守学生教育工作中,坚决贯彻团县委、教育局和镇党委的有关要求,将留守学生教育工作做实,做到位,做到学生家长的心中,做到学生进步成长。

我校针对“留守儿童”一系列的关爱举措受到了多方关注,特别是留守学生家长的好评,多名家长打电话到学校表示感谢班级对孩子的关心,有力的推动了和谐校园的建设,使得我校在老百姓中的形象得到提升。

一、举办全校留守学生“联谊会”。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全校留守学生“联谊会”。通过活动的开展,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表现越来越好。

二、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学校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与留守儿童远在外地的家长定期电话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除了在学费方面进行减免,还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六一”演出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给父母的一封信。

各班级还安排所有的留守学生给父母写了一封信,目前此活动正在进行中,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等向父母进行汇报。这项活动将延续到下学期。

总之,我校会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做得更好。让学生进步,让他们的家长安心,营造和谐校园,共建和谐社会。

杨口中心小学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2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监护问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在外工作,所以大多数儿童由祖辈照顾,导致出现隔代教育的情况,甚至有些留守儿童是由亲友临时监护和照顾,以致父母亲监护教育角色缺失的情况出现。很多地区的学校都出现了留守儿童流失的现象,致使留守儿童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无法得到保证,对这一群体的儿童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2)性格和心理问题。因缺失父母亲的监护和照顾,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都处在无管理状态,其性格无法得到约束和规范,因此,留守儿童中存在性格缺失的现象。大多数儿童养成了自私、任性、蛮横霸道以及逆反心理等,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对社会的适应性。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心理指导,因此多数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对留守儿童的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因部分外出务工父母缺少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或者是父母长时间在外地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用物质和溺爱的方式对其进行补偿,这种溺爱及物质补偿的方式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学习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祖辈,小部分是由亲友进行监护。因为祖辈的年纪偏大,又有身体健康的问题,加上文化程度较低,所以在照顾留守儿童期间,无法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心理进行辅导和帮助。同时因年龄差距过大而产生代沟和沟通障碍,使祖辈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学习监督和辅导,致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中存在学习成绩差、学习效率低等问题。

二、教育策略

(1)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首先,了解班级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获得留守学生的详细资料。例如,了解学生家中在外打工的具体人员、具体打工的地点等,对这些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以便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开展教学,对他们在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向父母汇报。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学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留守儿童无人照看的情况[2]。同时,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和班主任的工作,要经常与学校和老师联系,及时掌握子女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并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与其进行沟通,使家长和学生可以更好地互动交流。通过学校和家长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孩子可以更健康地成长。

(2)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心。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监护,导致他们形成性格缺陷以及错误的价值观,所以农村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教学和管理时,要多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以及生活状态。例如,在教学和日常学生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单独的心理疏通和辅导,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以此减轻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负担和心理压力,这样可以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弥补其性格缺陷,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良好的帮助作用。

(3)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因为留守儿童自身存在特殊性,教师需要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进行教学。农村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的教学中,要首先了解本班级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性格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对留守儿童进行教学工作。例如,有些留守儿童因为家中监护人年龄较大,需要留守的儿童帮助他们做家务以及农业劳动,所以留守儿童的学习时间被占据,导致他们无心学习而成绩下降。针对这些问题,小学班主任可以对这些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并倡导其他同学帮助留守儿童学习,利用这些措施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

杨口中心小学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3

1、对“留守儿童”自身的多层困境分析

(1)学习状况令人担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束,家里没人指导,导致成绩欠佳,最后对学习失去兴趣。因而就出现上课不用心,作业不按时完成或完不成,成绩不合格等状况。也有些六“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心不强,有厌学倾向。我班有个男孩叫伟鹏, 父母长年在外,他就跟爷爷生活。这几天上“圆”,全班只有他一个人不带圆规,影响了学习。

(2)行为习惯让人愁。有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电视,游戏,具有破坏性,煽动性,会带坏其他同学。如我班有个学生,叫肖志新。父母长年累月在外打工,他跟着奶奶一起生活。有一段时间,他经常到别的班级去敲诈女同学的钱,要是不给,就拳脚相向。

(3)个性特征异常。有些“留守儿童”在个性特征上,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和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而且还导致很多儿童依赖性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从小的方面看,关系到儿童的成长,从大的方面看,却关系到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而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因此,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学校里的班主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2、班主任做好 “留守儿童”工作的对策研究。

(1)班主任应细心观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还要细心观察班上的“留守儿童”,一旦发现他们有问题,就及时与他们沟通,给他们关爱。如我班有个叫芳草的女孩子,爸妈长年在外,把他托给姑姑照顾。有一段时间,我每次上完课后,她总跟在我身后。于是我就找她聊天,给她修指甲,让她感受到了我对她的爱。慢慢地,她自己就道出了实情:原来,那几天她姑妈不在家,只有她一个人在家,她害怕回家。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我就叫了班上的另两个女同学陪她。事后,芳草同学只要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问题,都主动来找我聊。还时不时把一个糖,一个橘子放在我的讲台上。芳草成了一个品学兼优,开朗的孩子。

(2)班主任在班上应多开展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环境和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因此,班主任在班上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如可利用出板报,办校刊,开展知识竞赛,以及各种表演等多种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3)面对长辈对“留守儿童”的溺爱,班主任应多家访。“留守儿童”基本都是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人生活在一起,他们平日主要负责孩子的吃喝,对于孩子的学习要么不管不问,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孩子的生活,不是过分溺爱,就是放任自流。这些孩子在这样的生活中,个性比较封闭,性格比较古怪,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荒废自己的学业,有些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作为班主任,要多进行家访,将其在学校的表现通知其长辈,并与长辈沟通,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4)架起父母與其子女心灵相通的桥梁。父母外出后往往很难与子女沟通,有些“留守儿童”反映几年没有收到父母一封信,平时几乎断了与父母的关系。当过年时父母即使回家,彼此都感到陌生,除问些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没有什么话可说,这种状况使父母与子女均有一种失落感,但又不知道怎么办。我班上有一个叫曾威的学生,由于他爸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平时也很少回家,于是他从来没叫过一声“妈”。作为班主任的我,在知道这一情况后,就以协调者的身份架起父母与子女心灵联系的桥梁,让外出的父母抽些时间写写信,有可能多通些电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其实是爱自己的。同时也让他经常写信向父母汇报自己的种种情况,不要因为空间距离阻碍亲子间的沟通。父母的理解和鼓励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的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 客观要求,农民及其子女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农村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围绕党的教育方针,我们在提高教育教学的同时,把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落实到班主任工作之中去。

参考文献:

[1]徐洁.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心理问题探究.网络财富, 2009, 2(4)

[2]强,陈晨.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成因及对策.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28(1)

杨口中心小学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4

———南寨镇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千阳县南寨镇中心小学位于宝汉高速南寨出口以北200米处,是一所公办六年制完全小学。设9个教学班,现有学生363人,其中留守儿童235人,占总人数的65%。校园环境宽敞优雅,文化氛围浓厚,多次受到各级表彰奖励。近年来,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在省、市、县妇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从实际出发,近几年来做了一些探索,现将所做工作汇报如下:

一、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全面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少先队辅导员任副组长具体负责留守儿童的安全、法纪及思想教育,各班主任为成员负责留守儿童的学习、课外活动及食宿等工作,确保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家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给予充分关心,共同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三、健全关爱制度、细化责任

1、健全档案: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留守儿童关爱制度》、《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留守儿童管理办法》等。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及联系方式,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结对帮扶: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补偿家庭教育缺失,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强化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在开学初、期中、期末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四、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通过开展关爱活动,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1、利用主题班队会进行关爱。我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主题队会,各班主任老师根据本班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围绕“爱”、“孝”、“礼”、“强”“惜时”“勤学”“自立”等主题,策划主题班队会。通过主题班队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儿童知道要孝敬父母、爱护家人,好好学习,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报答他们对自己的养育和教诲;知道讲文明,懂礼貌,坚强自信,惜时如金,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知道要从小学习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

2、利用留守儿童成长家园活动室进行关爱。留守儿童成长家园活动室在课外及节假日定期开放。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成长家园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另外,在课余时间,我校还开放心语室,学生根据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去咨询心理辅导老师,解决心中的困惑。

3、利用节假日,进行关爱。我校利用元旦、六

一、中秋等节日,举行了“共沐阳光、快乐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让这些“留守儿童”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六一节学校组织开展了“庆六一,关爱留守孩子湿地公园游”活动,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4、利用体格检查,进行关爱。学校邀请医护人员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关爱孩子的健康。每学期初,学校邀

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医护人员免费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格检查。检查的项目有量血压、量身高、测视力、测肺活量、量胸围、五官检查等,并对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档案。医生们一边为孩子检查,一边宣讲着儿童保健知识,极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孩子们在检查中没有丝毫胆怯,有的是感受到的温暖。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全校性的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利用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关爱。我们把留守儿童根据兴趣爱好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留守儿童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省妇联组织的全省阳光少年学习成长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

(1)、经典阅读组孩子们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在阅读中积累,交流阅读感受,提高了对文本的感悟,习得了中华文化的点滴,通过阅读,学生作文水平在幅度提高,2011年至今,全校学生40余人次在省级作文竞赛中获奖。

(2)、合唱组孩子们歌唱咬字吐字练习、进行识谱练习和发声技巧训练,孩子们歌唱能力明显提高,提高了作品欣赏与赏析能力。

(3)、乒乓球组以培养兴趣为主,加强个体各方面的身体素质练习,强化自己优势项目的练习,并加强弹跳、力量的练习。参加县乒乓球赛取得了好的成绩。

(4)、篮球组以培养兴趣为主,加强个体各方面的身体素质练习并加强弹跳、力量的练习,孩子们兴趣盎然。

(5)、信息技术组培养学生了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熟悉了画图软件的界面及各菜单,能用它完成创作作品。熟悉了PPT软件的界面及各菜单,能用它完成创作作品。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6)、书法组正楷临帖,简单笔画临写,初步撰写了楷书的基本笔画。学生能写出像样的作品。

(7)、中国象棋组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推广地域特色,掌握了中国象棋的基本技能。棋类活动组通过中国象棋的系列训练,培养了孩子们缜密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活动兴趣,学会了与人合作、交流的团队意识。另外,还成立了舞蹈、健美操、刀、剑、手工制作、花样跳绳、呼啦圈、腰鼓等活动小组。

总的说来,留守儿童在全体老师的关爱下,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学习生活得到了充实,知识技能、道德情感、文明卫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了家长和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去年12月9日,省教育厅厅长李兴旺视察教育改革时,对学校的基础建设、留守儿童关爱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5月23日,教育部长刘利明来我校视察时,看到留守儿童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兴趣浓厚,讨论热烈,学习投入状态良好,合作探究组织有序,同伴协作帮扶到位,登台展示大胆自信,李部长非常满意,连连点头赞许。

丈八镇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篇5

关爱室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我镇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信息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0917—7818011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

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

3、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将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组织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定期开展各项活动。由教导主任李小军担任班主任,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也可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班级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4、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杨口中心小学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6

我校是一所村级完全小学。本校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我校开展的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教职工43名,学生583人,其中,留守儿童37名。为了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学校以“育人第一”的教育理念,精心打造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

二、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留守儿童”大致分为四类:一是祖辈监护型,即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形式;二是父母单方监护型,就是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监护;三是亲朋监护型,即由亲戚(非直系亲属)朋友代为监护;四是单亲或孤儿。“家庭教育的缺位”、“父爱母爱的缺失”、“沟通交流的缺少”、“有效监护的缺乏”,使得“留守儿童”的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都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成长的关爱,而且是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体现,更是学校“育人至上、和谐发展”办学理

念的内在要求。

三、具体做法

1、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加强领导,通盘考虑。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全体教职工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按要求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制度。

学校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专门为留守儿童设立了“亲情电话室”,将电话号码(0851—7532215)公开,另外,教会留守儿童熟练使用校讯通的几门电话,为留守儿童在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在家长与“留守儿童”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通过“留守儿童”给父母打电话,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的方式,让家长多与子女交流与沟通,从而改变留守儿童的孤独,寂寞的处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4、学习上帮助,生活上关心,精神上鼓励。

(1)、学校将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2

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让教师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他们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并注重帮扶效果,学校定期检查。

(2)学校经常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特别对于贫困的留守儿童,将采取学校补助、教师捐赠、社会捐赠的形式帮助解决他们在校的生活。当留守儿童患病时,教职工及时送医诊治,悉心照料,并积极与其监护人联系,从细微处体现对他们的关心。

(3)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组织教职工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对他们在学习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的热情。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留守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通过组织留守儿童积极参与课外兴趣小组,定期举行主题班会、举办书画、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专门开设了心理辅导室,安排了两名参加过心理咨询培训的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着重开 3

设心理教育课,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7、学校将乡村少年宫作为“留守儿童乐园”,室内布臵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臵有档案资料柜并分班存放本校留守儿童档案袋,留守儿童童在课余时间随时可以进入园内学习和参加各种兴趣活动,也可以在里面玩耍。通过乡村少年宫活动的开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增强友谊,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四、取得的成绩

通过上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我们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总之,关心关爱留守学生,不单是学校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 4

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培养小学留守儿童的抗挫折能力 篇7

留守儿童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其次行为习惯较差,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电视、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煽动性,会带坏其他同学;再次,心理极易出现偏差,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最后,据基层妇联的调查反映,在遇到挫折时有4.7%的留守儿童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有0.5%的留守儿童产生过自杀念头。

一、影响留守儿童抗挫折能力不高的原因

(一)外部客观因素。

家长教育方式的影响;学校教育方式的影响。

(二)内部主观因素。

身体素质;已有经验;好奇心与兴趣;安全感;沟通能力。

二、培养儿童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策略

(一)提高认识,每个人都需要抗挫折能力。

每个人在一生中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学业的失败,感情的失败,失去朋友和亲人,人际关系的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逃避,而应该积极面对,采取应对措施。可利用和家长交流的机会,比如家访、校访、电话联系、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认识到抗挫折能力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还可利用班会课、学科课程等对学生进行教育:每个人的人生的道路不可能都是一路坦途的,总有崎岖不平,总有挫折,所以每个人都必须有抵抗挫折的能力。“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每个人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具备了抗挫折的能力,才会成功。

(二)掌握方法,提高抗挫折能力需要一定途径。

不是天生就有很强的抗挫折能力,而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很重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比如当孩子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不是马上给予,而是故意推延给予的时间,并让孩子明白:“每一份给予都应有理由”。明白需要的东西是要靠自己积极争取的,人不可能总是成功,笑有时,哭有时,挫折有时,这是很正常的。要教导学生:遇到挫折时要有战胜它的勇气,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比如成绩不理想时,应尽力从主观上找原因,是上课没认真听讲还是作业没有认真完成,是没有及时复习还是考试的时候出了什么状况。找到真正的原因,然后制订出解决问题的计划,下次也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情境,切实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家长应积极为孩子提供各种训练机会,有意识地从小事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在组织这些活动前,先要教育学生:比赛总有胜负,竞争总有输赢。对于输掉比赛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其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其下次再接再厉。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但是不是一味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所有评价都是肯定的,这是不对的,因为如果对了得到的是表扬,错了得到的也是表扬,听到的都是好话,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听觉疲劳”。教师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更多的是帮忙找出原因,克服困难,找回自信;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制造“挫折”,比如考试后批他们的卷子时批得特别严一些,给他们做的题目难一些等。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实施挫折教育中,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有较多的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要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从世界的角度,以未来的眼光,按现代教育的标准,精心组织、安排好各种教育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挫折教育,使我国孩子素质好、能力强、身心健康。

三、结语

小学留守儿童情感教育之我见 篇8

关键词:课题研究; 情感教育; 体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66-0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着城郊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及城边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经问卷调查、分析总结,现阶段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普遍存在自控能力弱、生活习惯差的问题,结合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关爱策略:

一、消除情感障碍,平衡学生心理

1.留守兒童在心理方面普遍具有以下缺陷

1.1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比较普遍。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由于长期的亲情欠缺, 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和呵护,久而久之,在心里留下了阴影——自卑。长期的自卑,最终导致交往障碍。

1.2逆反心理严重。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个别的具有攻击性等。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自己,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1.3.性格与行为出现偏差。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监护职责浅层化,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生活散漫,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说谎、不完成作业、逃学,欺负同学、打架、沉迷于游戏等行为。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2.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我校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策略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由陶行知先生的话可见,高尚纯洁的师爱,容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共鸣,从而会取得较佳的教育效果。留守儿童因其特殊的家庭结构和背景决定着他们大多缺“爱”,祖辈们的唠叨,独处时的孤单,课余时间的无聊……是这些构成寄居家庭的共同特点。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留守学生容易出现自卑孤僻,不合群,说谎等心理障碍。教师根据流动留守儿童可能存在的共性和特性问题,伸出温暖的双手,通过正面引导,逐步化解孩子们心理上的诸多问题,让他们逐步学会理解父母的艰难,学会对父母感恩。

2.1平等交流。人格上的平等是交流的前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这种心灵的接触主要通过情感交流实现。湖北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严梅福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需要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但又不能太露痕迹,有的时候,一句贴心的悄悄话便能温暖一颗幼小的心灵,达到教育的效果。

2.2真情付出。教师的爱和母爱一样无私,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因此,关爱留守儿童,我们用温暖去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留守儿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感情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感情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帮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最后,开展以“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一、二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立自强勤学守纪的榜样,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可以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

二、在活动中体验温暖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的关怀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最好的补偿。因而,我校积极为留守儿童成长搭建关怀平台。开展课外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以先进文化占领青少年教育阵地,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我校主要采取体验教育,弥补“留守学生”缺失的亲情。学校、留守学生临时监护人携手,关注孩子的一切言行,走入孩子的心灵,开展手牵手帮扶、小学生才艺展、少先队广播站征文、班级主题队会、文艺汇演等活动,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教育熏陶他们,而且只要老师积极地鼓励,他们在活动的舞台上就能崭露头角,在集体的怀抱中感受温暖,在他人瞩目的眼光中重塑自信;同时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亲情电话、设立亲情信箱和校长、班级信箱,给予温暖,赋予关爱,体验友情,让这些学生不再感到孤单、寂寞,不再觉得自己无人问津;鼓励孩子与在外地的父母多联系,让孩子远方父母的情感不因为距离而送达不到孩子身上。

尼·德·列维托夫指出:“暗示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改进的可能性,并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个学生现有的优良品质和各种表现上。”课题组教师运用激励功能,通过系列活动,使留守儿童在校生活得充实,逐渐弥补家庭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创伤,促使他们不但体验到“爱”的美好情感,而且鼓励他们在为班集体服务、为他人着想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坐标,树立自信。

纸房中心小学留守儿童自查报告 篇9

自查报告

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特殊时期这一群体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因地制宜地开展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娱乐活动,让留守儿童之家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园地,交流的平台,娱乐的场所,健身的阵地”,使留守儿童校内有监管,课余有去处,现结合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工作开展以来的实际,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我校非常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成立了以校长袁顺江同志为组长,陈家明(副校长)、王家乐(教导主任)、各班班主任、科任老师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全校留守儿童工作。成立了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对贯彻实施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工作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和活动材料。

二、留守儿童现状

1、纸房中心小学现有留守儿童174名。调查显示,有80.6%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12.9%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有的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87.1%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0.9%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老师或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3.2%;学习良好,占19.7%;学习成绩一般,占52.6%;学习成绩较差占14.5%。其中,有92.1%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7.9%。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 “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 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7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15.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11.5%,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5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三、存在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要接受学校的教育,还要接受社会的关爱,更要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家庭教育之中。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远离了父母,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已有家长学校作用发挥不够好、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少有针对性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培训活动等,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1、我校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先后在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上做好到“八有”,即:有牌子、有未用教室、有场地、有设施、有热线、有制度、有活动、有志愿者队伍。并因地制宜制订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计划。

2、建立了有关留守儿童工作档案。做到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准确而全面。档案中有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联系方式、监护人姓名、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标识,并及时更新。建立了寄宿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餐饮管理、控辍保学等相关工作制度,满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需要,有专人负责。

3、组建了志愿者服务组织。做到志愿者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要求志愿者每学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一次以上,每学期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每学期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每学期给留守儿童写信一次。通过以上各种方式了解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

4、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各班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建立了心理咨询室,由黄朝贵支书担任心理辅导教师。

5、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总务、少先大队辅导员、各班主任为成员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领导小组。

五、加强对留守儿童活动的督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状况

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红领巾广播站,让留守儿童展示才艺、倾吐心声;每周设立的学生监督小组让留守学生自觉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要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定期组织家访,走进学生的家里,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及时帮助他们;留守孩子可利用亲情电话向远在他乡的父母汇报自己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亲情交流。我校所做的留守儿童工作归纳起来表现为“四心”特色:一是热心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慈母,帮学生找回远离的父母之爱,让学生感受到无时不在的亲情,组织学生给爸爸妈妈写信,让学生把自己心中想说的话在信中用文字表达出来。二是倾心于学生的冷暖安危,让外出打工的父母放心。学生放假了,留守儿童在哪里,他们生活怎么样,班主任总是隔三差五打个电话,每一位学生家长都有班主任和授课老师的手机号码,班主任也有学生和家长的联系电话,学生的表现家长可以及时的了解,学生有困难可以及时的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六、有待完善和改进的工作

我校留守儿童之家虽然建立并已经对留守儿童开放,但条件还不够成熟,特别是活动设备如旧电脑、图书等国家已配备,体育器材学校已基本解决,留守儿童课余活动早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但是我校“留守儿童之家”是新建设的,如何发挥好“留守儿童之家”的教育作用,让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还有待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社会各方面的援助,专家的悉心指导,更有待于自我加压、自我探索。我们将按照上级各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继续发挥组织牵头作用,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起来,将关爱动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纸房中心小学

杨口中心小学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10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长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场所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基本建立起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健康成长关爱体系,使所有农村留守儿童爱有所依,能得到正常的良好教育。

二、目标任务

1、根据教育局和学校安排,2010-2011学,在学校本部建设一个“孚玉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之家”。

2、孚玉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之家,设在明德教学楼三楼,面积20多平方米。悬挂“孚玉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之家”标牌。

3、室内配备:

⑴ 电话1部、电脑1台。⑵ 桌凳 套。

⑶ 书刊 册,报纸2-3种。

⑷ 爱心雨伞5把,小药箱1个,6种以上商用药品,针线包、剪刀、毛巾、脸盆、洗手液、水桶各1,热水瓶2个,一次性茶杯常备。

⑸ 羽毛球、拍,乒乓球、拍,各1;跳绳5根,踺子5只。

4、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建立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教育与管理制度、室内室外活动制度、帮扶制度、资产登记与管理制度、留守儿童信息建立与变更登记制度等系列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活动、年末有总结,不断总结经验,吸取他校好的做法,确保留守儿童之家发挥应有的作用。

5、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管理档案,详细掌握每个留守儿童家庭、个人及其监护人相关信息,每年3月底以前将本校留守儿童登记表及汇总表报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留守儿童档案资料包括留守儿童的各类信息、成长记录、工作计划与总结、工作动态、活动的文字与图片音像记录、各类规章制度等,做到专柜存放,专人管理。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少先队负责人为成员的“孚玉中心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教导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班应成立相应活动小组,明确职责与分工,抓好所在班级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发挥党、少先队等组织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2、尽快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并开展活动,学校对照考核指标体系,认真自查总结,随时做好省市明查暗访接待工作。迎接11月底县教育局将组织评估验收。

3、留守儿童之家以服务、排忧、解难、促进留守学生长远发展为己任,同时加强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他们做到团结互助、自强自立、自护自律、理解父母、努力学习,健康成长成才。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责任,增进爱心,在家校联系、心理抚慰、生活关心、学习辅导、结对帮扶等方面做好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每周和留守学生谈心一次,每月和外出家长通话一次,每期家访一次。开展“快乐双休日”等活动。建设关爱留守儿童校内外志愿者队伍和农村家庭互助队伍。教职工和社会志愿者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勇当“代理家长”,做他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实施校外留守小队建设。

5、开展好家长培训和教育工作。学校要利用外出家长返家之机开展培训,提高家长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科学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向他们发放《致外出务工家长的一封信》,签订托管协议,外出务工期间积极主动与其子女多通话、多谈心,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6、广泛开展宣传。利用专栏与媒体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宣传工作,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格局。

7、学校将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检查制度,召开研讨会,总结好的做法。本工作将根据学校实际计算计入教职工工作量。

8、县教育局将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中小学教育常规管理工作评估内容。每年年终将评选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学校对先进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杨口中心小学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11

关键词 农村 小学 留守 儿童 管理 研究

一、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比如像环境问题,道德问题等等,特别是由于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大量的务工人员流入到城市,这些务工人员在为城市化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农村留下许多问题,比如劳动力不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留守儿童和一般的儿童相比较,他们长时间的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再加上家庭的监护力不够,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也加大了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成为当前社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问题

(一)任性,自我封闭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是他们的祖父母,而由于祖父母的年纪较大,不能很好的跟这些孩子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些孩子们每天处在这种断代式的家庭环境里使他们感觉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就会导致他们会变得越来越不愿与人交流,越来越任性,这些留守而儿童长期的得不到应有的沟通和交流极易使他们形成任性、自卑的性格。

(二)情绪不稳

留守儿童正处在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的与父母分离使他们不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应有的满足,这就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由于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最重要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征。他们往往会不合群,脾气暴躁,总是感觉其他人对写、自己不够重视、不够关爱,常常对关心他们的人产生敌意,情绪很容易失控。对老师以及监护人的帮助有种叛逆抵触的心理,甚至严重的会扭曲别人的语言和行为而产生暴力倾向。

(三)不愿意学习

很多留守儿童都不愿意学习,排斥老师和同学,没有上进心,没有纪律。他们上课的时候说话做小动作,不遵守班级守则,课后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些原因的形成跟他们在家没有人辅导以及学校的管理缺失有关,他们大多成绩不好,成绩不好就不愿意学习。

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开放使社会的发展在既拥有机会的同时伴随着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人们对道德认知能力下降,特别是在现代传媒的渗透和影响下,这些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引导而走向心理的反面。

(二)学校原因

我国的城乡差距不仅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上,也体现在在基础设施基础教育教育方面,教育资源大部分于集中在城市学校,农村中小学的资金分配不公平,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资源十分有限,而留守儿童又集中在农村中小学,这就直接导致这一部分群体缺乏良好的教育管理与生活补助。留守儿童在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学习,导致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不到位,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学习环境以及升学压力下,他们极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三)家庭原因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是他们的祖父母,而由于祖父母的年纪较大,在思想上和文化上都存在很大的交流障碍,甚至生活也得不到基本的保障,这些孩子们每天处在这种断代式的家庭环境里使他们感觉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长期的与父母分离使他们不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应有的满足,这就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这就导致很多留守儿童沉迷于网络,在网络中寻求自我满足感与优越感。所以,家庭因素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最重要的原因。

四、解决对策

(一)完善农村基础教育

国家要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在教育设施的完善、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及教育资金的投入上都要向留守儿童占比率大的学校以及偏远学校倾向,为这些学校解决这一部分群体的各种问题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二)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改善家庭教育环境特别重要。父母虽然离的比较远,但是他们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的方式关心子女的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家长还要经常与老师联系和交流,及时的了解自己孩子的近况,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三)加强学校的主导作用

学校应该为留守儿童生活创造良好学习条件,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老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交流;学校还可以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多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学习兴趣小组、外语角和运动会等,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让留守儿童在参与学校的活动中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消除他们自卑、任性和敌对的心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五、结语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系统而长久的工程。需要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寻找合适的解决措施和对策。儿童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祖国的花朵的健康快乐的成长奉献出自己一份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82-83

[2]叶曼,张静平,贺达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6)

[3]李利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4]谢玉兰,陈旭.农村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王晓丹,陈 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的比较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

杨口中心小学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12

关键词:留守儿童,环境景观,设计思考

近几年在中国有这样一个词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所关注-“留守儿童”, 而这一词也是中国所特有的。随着改革开放, 绝大多数农村儿童的父母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 这些留守儿童太早失去了父母的呵护与教导, 这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及安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 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问题尤为重要。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 农村小学便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唯一场所, 小学校园规划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现在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小学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的需求。所以建筑设计者或环境艺术设计者不仅要规划好学校的室外空间环境, 同时也希望通过合理的室内空间环境规划设计, 达到室内空间环境美观、方便、适用、经济的效果, 以满足留守儿童的行为心理需求, 使留守儿童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快乐成长。

好的校园环境设计能够营造文化氛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尤其强调“在生活中学习”,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 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 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让孩子们走进自然, 走进生活,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蓝天。让留守儿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从而感受教育, 做到校园环境景观育人。

小学教育阶段优秀教育为培养孩子优良品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也是最佳的教育时期。因此, 留守儿童小学校园环境设计要对开启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起到的作用。同时要服务于学习、生活, 为学生提供自然、健康、和谐的物质空间。

一、设计理念

留守儿童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应遵从多方面的因素结合考虑, 既要考虑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 还要考虑留守儿童的特点。采用符合“寓、教、娱、乐”的小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理念, 寓——寓意深沉, 通过在景观中的元素, 达到蕴含及引导出学校文化理念、知识及内涵的意旨。教——一草一木参与教育、一景一物引导教育。课堂之外可以给予学生同样重要的环境教育。娱——享受教育的同时, 也要享受童年, 享受生活。景观要为学生和老师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乐——乐于学习、乐于耕耘、乐于成长、乐于收获、乐得其中。

将知识、快乐、健康和环境融为一体。使学生在一个生态自然、幽静美丽的校园环境中轻松快乐的学习。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留守儿童校园道路设计

整个学校道路系统的明确, 孩子们上学的道路以及学校周围的道路规划, 学校内部小公园的道路铺装等等。做一些人性化的处理, 道路边摆放一些休息的座椅, 供学生休息。道路都要修建成水泥路, 为了避免一些安全问题。

道路铺装分布规划:水泥路 (大部分校园活动区) 防滑铺砖 (陡坡的地方做防滑措施) 鹅卵石 (主要分布小公园幽径小道, 鹅卵石做一些处理, 利用不同颜色摆出不同图案以及文字, 有利于小学生钻研学习, 激发小学生户外生活的学习兴趣) 其他铺装 (其他地方) 。

三、留守儿童校园植物配置

(一) 绿化设计种植原则

自然生态型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状况, 充分利用当地植物品种的多样性, 遵循自然演变特征, 达到自然生态的群落效果。

地域文化性原则要营造适宜的地域景观类型, 映照具有文化的环境氛围, 并选择与其相适应的自然群落类型。

立体时空原则注重植物景观配置随时间、季节变化设计植物景观效果, 达到一年四季景观效果各有心意。在垂直空间中注重植物配置的层次感, 达到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立体配置。

经济美观原则尽量避免养护管理费时费工、水分和肥力消耗过高、人工性过强的植物景观设计手法, 强调植物群落的自然适应性, 应用方便管理的原则。

(二) 校园的植物配置

在设计中配置植物时, 在植物种类选择、季相、高矮、颜色等方面充分体现区段的特点和观景要求, 保证绿化主题性、连续性, 让学生学生宛若生活在自然景观长幅画卷中一样, 考虑到校园景观功能区分布范围, 在植物种类配置上以当地树种为主搭配适当的其它一些树种, 同时又要保证有着良好而通畅的观景视廊。

(三) 栽植生态植物

适量栽植能吸附尘埃, 过滤空气的生态植物。另外, 有些植物还能分泌出杀菌素, 如冷杉、松、柏、栎等, 能明显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数量, 增加校园环境空间中的空气清新洁净。植物中有很多能够吸引鸟类和昆虫的浆果植物、蜜源植物, 适当种植此类植物可将鸟类、昆虫引入校园, 为孩子们提供观察鸟类、昆虫的机会。校园景观设计可以将生态植物和墙体结合设计成景观植物墙体, 结合学生生物课程自己设计种植小植物, 既美化校园, 又可以从中学到知识。在学习中激发孩子们热爱自然的情感, 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校园环境。营造新鲜氧气的“制造厂”。

(四) 突出季相变化

校园中春花秋实、夏荫冬青的环境会让少年儿童体验到鲜明的季节变化, 进而领略到大自然中生命的顽强与神奇。留守儿童小学校园的植物配置应坚持植物不同类别的结合, 如乔、灌、花等生态植物相互组合, 将植物的季相变化完美的搭配栽植。落叶树和常绿树搭配栽植, 使得校园四季都有不同的观赏植物;灌木应多用开花或结果的品种。要充分利用植物季相变化进行配置, 如栽植迎春、连翘、桃花等, 以强化春暖花开、四季各异感觉, 栽植银杏、海棠、金银木、樱桃、李子、栾树等, 以强化硕果累累、充实丰盈的意境等等。

(五) 景观材料及配套设施

活动区域设施以娱乐体育设施为主, 还可为学生的课余时间提供活动场地。在留守儿童小学校园景观中, 还可适当增加做游戏彩色地面铺装、一米高度的绿篱做成的迷宫、室外固定式棋盘等, 课余时间给孩子们另一个充满无限乐趣的校园空间。孩子积极向上的性格在游戏中取胜中慢慢培养。

建筑小品材料方面保持在色彩上、材料样式、造型上与整体环境风格统一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设计原则是。主要采用自然、生态的装饰材料来进行建造, 坐具多采用木制结构。配套设施包括儿童游戏架、座椅、垃圾筒、简易健身器具以及自动喷灌系统等。颜色上鲜艳具有辨识性和亲近性。

铺装材料上主要采用陶土烧结砖、彩色塑胶地面、嵌草砖等材料, 精心设计精美图案, 以符合不同的活动区域和小学阶段学生心理的心理需求。在立面上采用外墙乳胶漆、木材等装饰材料来体现自然、典雅的风格。

(六) 景观亮化设置

由于学校没有灯, 晚上行走很不方便, 我们灯光亮化按照其小学校园建筑个性特点和校园景观环境设计特点, 采用节能环保的光源灯具, 达到实用和美观在校园灯光亮化上完美结合。在适应周边环境的前提下校区亮化采用采取高杆灯、景观灯及草地灯相结合的方式。

高杆灯:校园道路两旁

草地灯:各处草坪上

景观灯:学校内小景观处, 校园小花园

综合小学的实际情况及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 对于校园环境景观进行整体规划, 让学生融入校园这个大家庭, 让留守儿童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为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园景观环境更加和谐, 美好。使学生的德、智、美、体全面发展, 更好的学习, 更好的给农村留守儿童一个美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植物与意境美》.中国园林, 1985.

[2]陈子牛.周建洪对中小学校园绿化的探讨2000 (02) .

[3]苏雪痕.《关于植物造景的若干问题》, 1986.

上一篇:小学生勇气的600字作文下一篇:校园欺凌防治处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