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共13篇)
凉风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1
**小学2013/2014学第一学期第一学期
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小,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档案,摸清实际情况
本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做了相应的信息准备。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网络。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和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制度保证,关爱有序
1、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
教育。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2、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3、开展兴趣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本学期,积极留守儿童参加石涧学区文化艺术节,学生书画类获奖的8位同学中,就有5人是留守儿童,参演的节目《西班牙斗牛》,获得了优秀奖,使孩子们切实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起到了很好的关爱作用。
4、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
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凉风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2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监护问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在外工作,所以大多数儿童由祖辈照顾,导致出现隔代教育的情况,甚至有些留守儿童是由亲友临时监护和照顾,以致父母亲监护教育角色缺失的情况出现。很多地区的学校都出现了留守儿童流失的现象,致使留守儿童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无法得到保证,对这一群体的儿童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2)性格和心理问题。因缺失父母亲的监护和照顾,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都处在无管理状态,其性格无法得到约束和规范,因此,留守儿童中存在性格缺失的现象。大多数儿童养成了自私、任性、蛮横霸道以及逆反心理等,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对社会的适应性。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心理指导,因此多数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对留守儿童的价值观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因部分外出务工父母缺少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或者是父母长时间在外地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用物质和溺爱的方式对其进行补偿,这种溺爱及物质补偿的方式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学习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祖辈,小部分是由亲友进行监护。因为祖辈的年纪偏大,又有身体健康的问题,加上文化程度较低,所以在照顾留守儿童期间,无法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心理进行辅导和帮助。同时因年龄差距过大而产生代沟和沟通障碍,使祖辈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学习监督和辅导,致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中存在学习成绩差、学习效率低等问题。
二、教育策略
(1)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首先,了解班级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获得留守学生的详细资料。例如,了解学生家中在外打工的具体人员、具体打工的地点等,对这些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以便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开展教学,对他们在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向父母汇报。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学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留守儿童无人照看的情况[2]。同时,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和班主任的工作,要经常与学校和老师联系,及时掌握子女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并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与其进行沟通,使家长和学生可以更好地互动交流。通过学校和家长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孩子可以更健康地成长。
(2)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心。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监护,导致他们形成性格缺陷以及错误的价值观,所以农村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教学和管理时,要多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以及生活状态。例如,在教学和日常学生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单独的心理疏通和辅导,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以此减轻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负担和心理压力,这样可以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弥补其性格缺陷,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具有良好的帮助作用。
(3)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因为留守儿童自身存在特殊性,教师需要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进行教学。农村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的教学中,要首先了解本班级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性格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对留守儿童进行教学工作。例如,有些留守儿童因为家中监护人年龄较大,需要留守的儿童帮助他们做家务以及农业劳动,所以留守儿童的学习时间被占据,导致他们无心学习而成绩下降。针对这些问题,小学班主任可以对这些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并倡导其他同学帮助留守儿童学习,利用这些措施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学习成绩。
凉风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3
1、对“留守儿童”自身的多层困境分析
(1)学习状况令人担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束,家里没人指导,导致成绩欠佳,最后对学习失去兴趣。因而就出现上课不用心,作业不按时完成或完不成,成绩不合格等状况。也有些六“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心不强,有厌学倾向。我班有个男孩叫伟鹏, 父母长年在外,他就跟爷爷生活。这几天上“圆”,全班只有他一个人不带圆规,影响了学习。
(2)行为习惯让人愁。有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电视,游戏,具有破坏性,煽动性,会带坏其他同学。如我班有个学生,叫肖志新。父母长年累月在外打工,他跟着奶奶一起生活。有一段时间,他经常到别的班级去敲诈女同学的钱,要是不给,就拳脚相向。
(3)个性特征异常。有些“留守儿童”在个性特征上,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和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而且还导致很多儿童依赖性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大问题。从小的方面看,关系到儿童的成长,从大的方面看,却关系到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而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因此,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学校里的班主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2、班主任做好 “留守儿童”工作的对策研究。
(1)班主任应细心观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还要细心观察班上的“留守儿童”,一旦发现他们有问题,就及时与他们沟通,给他们关爱。如我班有个叫芳草的女孩子,爸妈长年在外,把他托给姑姑照顾。有一段时间,我每次上完课后,她总跟在我身后。于是我就找她聊天,给她修指甲,让她感受到了我对她的爱。慢慢地,她自己就道出了实情:原来,那几天她姑妈不在家,只有她一个人在家,她害怕回家。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我就叫了班上的另两个女同学陪她。事后,芳草同学只要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问题,都主动来找我聊。还时不时把一个糖,一个橘子放在我的讲台上。芳草成了一个品学兼优,开朗的孩子。
(2)班主任在班上应多开展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环境和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因此,班主任在班上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如可利用出板报,办校刊,开展知识竞赛,以及各种表演等多种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在有益的文化熏陶中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3)面对长辈对“留守儿童”的溺爱,班主任应多家访。“留守儿童”基本都是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人生活在一起,他们平日主要负责孩子的吃喝,对于孩子的学习要么不管不问,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孩子的生活,不是过分溺爱,就是放任自流。这些孩子在这样的生活中,个性比较封闭,性格比较古怪,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荒废自己的学业,有些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作为班主任,要多进行家访,将其在学校的表现通知其长辈,并与长辈沟通,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4)架起父母與其子女心灵相通的桥梁。父母外出后往往很难与子女沟通,有些“留守儿童”反映几年没有收到父母一封信,平时几乎断了与父母的关系。当过年时父母即使回家,彼此都感到陌生,除问些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没有什么话可说,这种状况使父母与子女均有一种失落感,但又不知道怎么办。我班上有一个叫曾威的学生,由于他爸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平时也很少回家,于是他从来没叫过一声“妈”。作为班主任的我,在知道这一情况后,就以协调者的身份架起父母与子女心灵联系的桥梁,让外出的父母抽些时间写写信,有可能多通些电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其实是爱自己的。同时也让他经常写信向父母汇报自己的种种情况,不要因为空间距离阻碍亲子间的沟通。父母的理解和鼓励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的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 客观要求,农民及其子女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农村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围绕党的教育方针,我们在提高教育教学的同时,把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落实到班主任工作之中去。
参考文献:
[1]徐洁.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心理问题探究.网络财富, 2009, 2(4)
[2]强,陈晨.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成因及对策.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28(1)
凉风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4
工作总结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充分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我校从实际出发,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为切实做好关注教育,关注留守儿童,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8年5月28日—6月1日
二、活动内容
1、在六一期间组织召开一次学校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关爱活动,发放慰问品,如学习、生活用品等。
2、在少年儿童之间开展“手拉手”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同伴结对、师生结对)
3、组织志愿者教师在六一期间对本校的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进行走访慰问,切实关心他们的节日生活,带去生活、学习用品。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各负其责,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留守学生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学校的留守儿童,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并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2、建立代理监护人队伍,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学校还多方面联系社会上的爱心妈妈,至今有四名留守儿童找到了爱心社会妈妈,社会妈妈负责孩子的全年的学习开销,还定期到学校看望,节假日领回到自己家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学校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学校对代理监护人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
四、营造关爱氛围,开展关爱活动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利用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校园爸爸、校园妈妈——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五、取得可喜成效
通过各种关爱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护网络并取得较好成效,留守儿童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仅学会了自理、自立、自强、自律,还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出现了广大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家长放心工作的喜人局面。学校四项关爱留守儿童措施威海教育局网给予报道,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网在齐鲁晚报给予报道,在全市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六、今后工作打算
1、倡导全校师生,为“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献出自己的爱心。开学典礼上,为贫困留守儿童搞一次校园爸爸妈妈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结合教师开展的“教师帮扶”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
3、实行代理家长制,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各教师代理两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
4、各班组织本班“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困难告知父母,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学校免费提供信封)学校在五月份将开展一次“给远方父母一封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5、打开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心灵之窗,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6、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每位教师需帮扶一位留守儿童,做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七、存在的问题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我校在这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也感到这一工作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目前,“留守学生”人数增加,给学校,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其次,家庭教育观念错误,家长教育没有方法,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我们应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让“留守儿童、残疾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
董岗小学六一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
活动材料
1.董岗小学六一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活动方案 2.董岗小学六一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工作总结 3.董岗小学六一关爱“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活动图片
关爱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5
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许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每个做家长的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我班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但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我班作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各项制度,采取了各项措施。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一年来,在工作中,我班每一位任课教师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我们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具体总结如下:
1、密切关注儿童、增强情感投资。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我作为本班班主任力争做好本班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让全班留守儿童结对子。
2、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一旦发现学生有病,马上带领学生去医院治疗,并及时和监护人取得联系。
3、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和同学还买些水果给班上的留守儿童过生日;常关心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一起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这样使他们亲近、信任老师。
4经常默默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师爱”胜过“母爱”。此外我们还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这样一来二去,留守儿童就觉得自己在这儿读书拥有“大家庭”的心理归属感,使留守儿童能安心
5、健全”留守”档案、便于信息捕捉。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
6、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深邃沟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时时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识上的疏忽,不能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灵的创伤极为严重。留守儿童中品质低下、心态不良、性格倔强等两极分化也不在话下,我们老师总不能看着这些留守儿童的悲剧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设法把情况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通过电话、书信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同时要求家长定期与子女沟通;期初期末还给每位家长发去《致家长的一封信》,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况。许多家长照着这种方法去做起到积极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补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深邃沟壑,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身心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
第1页
共2页 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7“第二家长”言教、发展良好事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是一就而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关心关爱留守学生,不单是学校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总之,一年来,为关爱留守儿童,我班每位教师都做了很多的工作,付出了辛劳。我们将会一如既往地去工作,不断地摸索经验,更好地为留守儿童服务,使这项工作成为我们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第2页
新集小学留守儿童学校工作总结 篇6
——新集小学留守子女学校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小康生活的向往,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他们为城市的建设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的孩子大多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或寄居在亲戚家,他们的生活没人照料,学习没人监督辅导,加之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对儿童的成长不利,留守儿童这个弱势群体逐渐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我校也不例外,把关爱留守儿童当成学校的头等大事,尽量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一、心系留守儿童
每学年在暑假来临之际,我校便组织全体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全体摸底,收集他们的联络信息,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心理生理情况,在853名在校学生中,有348名学生父母一方在外打工,有134名学生父母双杠在外打工,他们大多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料,他们的生活并不快乐,学习也没人辅导和监督。有的缺乏交流沟通,性格孤僻少言寡语,有的受到爷爷奶奶的溺爱和骄纵,逐渐养成任性桀骜不驯,花钱似流水的坏习性,对学习缺乏信心,不感兴趣,态度马虎,学习成绩逐日下降,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此,多次召开校委会和班主任会,就暑假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疏导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反复讨论,并制订出暑假留守儿童学校工作方案。选派富有爱心,责任心强,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留守儿童学校的辅导老师。
二、爱撒留守儿童
暑假留守儿童学校于七月二十日如期开班,134名留守儿童免费进入学校开始了暑假期间愉快的学习和生活,134名学生安年级分为低、中、高三个班。文化学习、素质培养和文娱体育活动想结合。每天上午8:00开课,11:30结束,留守学校共开设 了暑假作业辅导,课外阅读,电视观看,心理辅导,书法,音乐没问题活动等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学得轻松,玩得快乐,任课教师梅菊红,彭云霞,梁淑芳更是对他们关心备至,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呵护他们。不是母亲胜似母亲,使他们觉得比生活在亲身父母的荫护下还要惬意。为了使孩子们不受酷暑的煎熬,教室里除安装了吊扇外,还增加了四台壁扇,为了解决孩子们饮水的问题。学校在每间教室里配备了两台饮水机。为了避免孩子们在上学放学路上发生安全事故,学校义务派专车接送,保证留守儿童安全上学,安全回家,轻轻松松,愉愉快快,度过漫长的暑假。
三、为留守儿童假期亲情桥
培养小学留守儿童的抗挫折能力 篇7
留守儿童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其次行为习惯较差,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斗殴,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电视、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煽动性,会带坏其他同学;再次,心理极易出现偏差,由于长期和父母分离,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最后,据基层妇联的调查反映,在遇到挫折时有4.7%的留守儿童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有0.5%的留守儿童产生过自杀念头。
一、影响留守儿童抗挫折能力不高的原因
(一)外部客观因素。
家长教育方式的影响;学校教育方式的影响。
(二)内部主观因素。
身体素质;已有经验;好奇心与兴趣;安全感;沟通能力。
二、培养儿童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策略
(一)提高认识,每个人都需要抗挫折能力。
每个人在一生中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学业的失败,感情的失败,失去朋友和亲人,人际关系的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逃避,而应该积极面对,采取应对措施。可利用和家长交流的机会,比如家访、校访、电话联系、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认识到抗挫折能力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还可利用班会课、学科课程等对学生进行教育:每个人的人生的道路不可能都是一路坦途的,总有崎岖不平,总有挫折,所以每个人都必须有抵抗挫折的能力。“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每个人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具备了抗挫折的能力,才会成功。
(二)掌握方法,提高抗挫折能力需要一定途径。
不是天生就有很强的抗挫折能力,而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很重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比如当孩子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不是马上给予,而是故意推延给予的时间,并让孩子明白:“每一份给予都应有理由”。明白需要的东西是要靠自己积极争取的,人不可能总是成功,笑有时,哭有时,挫折有时,这是很正常的。要教导学生:遇到挫折时要有战胜它的勇气,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比如成绩不理想时,应尽力从主观上找原因,是上课没认真听讲还是作业没有认真完成,是没有及时复习还是考试的时候出了什么状况。找到真正的原因,然后制订出解决问题的计划,下次也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情境,切实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家长应积极为孩子提供各种训练机会,有意识地从小事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在组织这些活动前,先要教育学生:比赛总有胜负,竞争总有输赢。对于输掉比赛的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其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其下次再接再厉。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但是不是一味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所有评价都是肯定的,这是不对的,因为如果对了得到的是表扬,错了得到的也是表扬,听到的都是好话,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听觉疲劳”。教师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更多的是帮忙找出原因,克服困难,找回自信;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制造“挫折”,比如考试后批他们的卷子时批得特别严一些,给他们做的题目难一些等。挫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实施挫折教育中,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有较多的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要更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从世界的角度,以未来的眼光,按现代教育的标准,精心组织、安排好各种教育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挫折教育,使我国孩子素质好、能力强、身心健康。
三、结语
小学留守儿童情感教育之我见 篇8
关键词:课题研究; 情感教育; 体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66-0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着城郊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及城边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经问卷调查、分析总结,现阶段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普遍存在自控能力弱、生活习惯差的问题,结合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关爱策略:
一、消除情感障碍,平衡学生心理
1.留守兒童在心理方面普遍具有以下缺陷
1.1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比较普遍。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由于长期的亲情欠缺, 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和呵护,久而久之,在心里留下了阴影——自卑。长期的自卑,最终导致交往障碍。
1.2逆反心理严重。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不谦虚”、“恶作剧”,个别的具有攻击性等。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自己,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1.3.性格与行为出现偏差。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监护职责浅层化,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生活散漫,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说谎、不完成作业、逃学,欺负同学、打架、沉迷于游戏等行为。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2.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我校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策略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由陶行知先生的话可见,高尚纯洁的师爱,容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共鸣,从而会取得较佳的教育效果。留守儿童因其特殊的家庭结构和背景决定着他们大多缺“爱”,祖辈们的唠叨,独处时的孤单,课余时间的无聊……是这些构成寄居家庭的共同特点。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留守学生容易出现自卑孤僻,不合群,说谎等心理障碍。教师根据流动留守儿童可能存在的共性和特性问题,伸出温暖的双手,通过正面引导,逐步化解孩子们心理上的诸多问题,让他们逐步学会理解父母的艰难,学会对父母感恩。
2.1平等交流。人格上的平等是交流的前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这种心灵的接触主要通过情感交流实现。湖北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严梅福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需要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但又不能太露痕迹,有的时候,一句贴心的悄悄话便能温暖一颗幼小的心灵,达到教育的效果。
2.2真情付出。教师的爱和母爱一样无私,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因此,关爱留守儿童,我们用温暖去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留守儿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感情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感情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帮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最后,开展以“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一、二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立自强勤学守纪的榜样,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可以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
二、在活动中体验温暖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的关怀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最好的补偿。因而,我校积极为留守儿童成长搭建关怀平台。开展课外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以先进文化占领青少年教育阵地,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我校主要采取体验教育,弥补“留守学生”缺失的亲情。学校、留守学生临时监护人携手,关注孩子的一切言行,走入孩子的心灵,开展手牵手帮扶、小学生才艺展、少先队广播站征文、班级主题队会、文艺汇演等活动,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教育熏陶他们,而且只要老师积极地鼓励,他们在活动的舞台上就能崭露头角,在集体的怀抱中感受温暖,在他人瞩目的眼光中重塑自信;同时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亲情电话、设立亲情信箱和校长、班级信箱,给予温暖,赋予关爱,体验友情,让这些学生不再感到孤单、寂寞,不再觉得自己无人问津;鼓励孩子与在外地的父母多联系,让孩子远方父母的情感不因为距离而送达不到孩子身上。
尼·德·列维托夫指出:“暗示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改进的可能性,并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个学生现有的优良品质和各种表现上。”课题组教师运用激励功能,通过系列活动,使留守儿童在校生活得充实,逐渐弥补家庭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创伤,促使他们不但体验到“爱”的美好情感,而且鼓励他们在为班集体服务、为他人着想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坐标,树立自信。
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篇9
1.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机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及各班主任为组员。
2.做好留守儿童基础信息调查工作
各班班主任在每学期初要对本班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摸底,正确无误地掌握本班留守儿童的动态信息,并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档案,重点记录“留守儿童”的现居住地、现监护人(或托管人)的姓名、关系及联系方式、父母工作单位及通讯方式等情况。
3..班主任要做到“三知、三多和三优”。三知:知道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监护人(或托管人)情况、父母外出务工情况; 三多: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多细心照顾、学习上多悉心指导、心理上多耐心引导;三优先:学习上辅导优先,生活上照顾优先,活动上安排优先。
4.班主任每月至少要与“留守儿童”托管人或监护人联系一次,保持与外出打工的父母孩子经常性沟通,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班主任每两周至少与留守学生谈一次话,与他们进行零距离交心,了解他们近来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成长导师要坚持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每学期都要走进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对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更要特别关注,了解他们在家生活情况,家中现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情况,加强与代理监护人联系与沟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成长。
7.利用政治学习之际,由学校安排大队辅导员或心理辅导老师组织留守学生开展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活动,倾听他们的想法,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每学期活动不少于2次。
凉风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10
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充分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我校从实际出发,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为切实做好关注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这一工作,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各负其责,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留守学生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童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学校的留守儿童,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并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2.建立代理监护人队伍,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
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学校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学校对代理监护人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
三、营造关爱氛围,开展关爱活动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利用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演讲比赛,在六一期间,让留守儿童登台演出,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四、感受温暖,快乐成长
学校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五、取得可喜成效
通过各种关爱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护网络并取得较好成效,留守儿童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仅学会了自理、自立、自强、自律,还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出现了广大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家长放心工作的喜人局面。
六、今后工作打算
1.倡导全校师生,为留守儿童献出自己的爱心。开学典礼上,为贫困留守儿童搞一次校园爸爸妈妈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结合教师开展的“教师帮扶”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
3.实行代理家长制,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各教师代理两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
4.各班组织本班“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困难告知父母,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
5.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发展指导中心,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6.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每位教师需帮扶一位留守儿童,做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七、存在的问题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我校在这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也感到这一工作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目前,“留守学生”人数增加,给学校,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其次,家庭教育观念错误,家长教育没有方法,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我们应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让“留守儿童”走出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
凉风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11
关键词 农村 小学 留守 儿童 管理 研究
一、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比如像环境问题,道德问题等等,特别是由于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大量的务工人员流入到城市,这些务工人员在为城市化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农村留下许多问题,比如劳动力不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留守儿童和一般的儿童相比较,他们长时间的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再加上家庭的监护力不够,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也加大了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成为当前社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问题
(一)任性,自我封闭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是他们的祖父母,而由于祖父母的年纪较大,不能很好的跟这些孩子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些孩子们每天处在这种断代式的家庭环境里使他们感觉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就会导致他们会变得越来越不愿与人交流,越来越任性,这些留守而儿童长期的得不到应有的沟通和交流极易使他们形成任性、自卑的性格。
(二)情绪不稳
留守儿童正处在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的与父母分离使他们不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应有的满足,这就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由于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最重要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形成了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征。他们往往会不合群,脾气暴躁,总是感觉其他人对写、自己不够重视、不够关爱,常常对关心他们的人产生敌意,情绪很容易失控。对老师以及监护人的帮助有种叛逆抵触的心理,甚至严重的会扭曲别人的语言和行为而产生暴力倾向。
(三)不愿意学习
很多留守儿童都不愿意学习,排斥老师和同学,没有上进心,没有纪律。他们上课的时候说话做小动作,不遵守班级守则,课后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些原因的形成跟他们在家没有人辅导以及学校的管理缺失有关,他们大多成绩不好,成绩不好就不愿意学习。
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开放使社会的发展在既拥有机会的同时伴随着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人们对道德认知能力下降,特别是在现代传媒的渗透和影响下,这些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到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引导而走向心理的反面。
(二)学校原因
我国的城乡差距不仅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上,也体现在在基础设施基础教育教育方面,教育资源大部分于集中在城市学校,农村中小学的资金分配不公平,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资源十分有限,而留守儿童又集中在农村中小学,这就直接导致这一部分群体缺乏良好的教育管理与生活补助。留守儿童在没有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学习,导致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不到位,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在学习环境以及升学压力下,他们极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三)家庭原因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是他们的祖父母,而由于祖父母的年纪较大,在思想上和文化上都存在很大的交流障碍,甚至生活也得不到基本的保障,这些孩子们每天处在这种断代式的家庭环境里使他们感觉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长期的与父母分离使他们不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应有的满足,这就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这就导致很多留守儿童沉迷于网络,在网络中寻求自我满足感与优越感。所以,家庭因素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最重要的原因。
四、解决对策
(一)完善农村基础教育
国家要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在教育设施的完善、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及教育资金的投入上都要向留守儿童占比率大的学校以及偏远学校倾向,为这些学校解决这一部分群体的各种问题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二)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改善家庭教育环境特别重要。父母虽然离的比较远,但是他们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的方式关心子女的生活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家长还要经常与老师联系和交流,及时的了解自己孩子的近况,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三)加强学校的主导作用
学校应该为留守儿童生活创造良好学习条件,建立健全宿舍管理制度。老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交流;学校还可以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多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学习兴趣小组、外语角和运动会等,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让留守儿童在参与学校的活动中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消除他们自卑、任性和敌对的心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五、结语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系统而长久的工程。需要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寻找合适的解决措施和对策。儿童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祖国的花朵的健康快乐的成长奉献出自己一份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82-83
[2]叶曼,张静平,贺达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6)
[3]李利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4]谢玉兰,陈旭.农村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王晓丹,陈 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的比较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
凉风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12
一、绥化市宝山镇概况
宝山镇是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较大乡镇之一, 位于绥化市西南部13公里处, 辖9个行政村, 镇域面积140平方公里, 总人口3.4万余人, 其中0-14岁的人口为7 000人, 占总人口的20.51%。宝山镇特色产品较好, 但是受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的影响, 当地农村增收问题受到了制约。像其它地方的农村一样, 当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民从乡村走进城市务工, 使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 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逐渐地凸显出来。
为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情感问题, 探索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我们组成专项调研小组, 在认真查阅了绥化市宝山镇10所小学学校留守儿童统计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 对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进行了调查。
二、宝山镇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现状
(一) 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2009年, 绥化市宝山镇共有小学在校生1 328人, 其中留守儿童223人, 占学生总数的16.8%。男留守儿童92人, 女留守儿童131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143人, 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4.1%;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78人, 占留守儿童总数的35%。由隔辈监护的留守儿童152人, 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8.2%;由上辈或同辈监护的留守儿童71人, 占留守儿童总数的31.8%;不存在留守儿童监护缺失的问题。
(二) 留守儿童情感状况调查
1.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情况
(1) 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的理解。
在农村家庭中, 外出打工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 那些选择把孩子放在家里而外出打工的父母, 大多是迫于生计的一种无奈选择。对于问卷中“是否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的内容, 统计显示, 有154名留守儿童不知道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 占留守儿童总数的69%;余下的69名留守儿童则对自身的家庭状况有较为清楚的了解, 知道并且理解父母外出打工。
(2)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通话内容。
当前, 通电话是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与外出打工的父母之间联系的主要方式。问卷调查中显示, 绝大部分父母在与留守儿童进行通话时, 更多的是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是否听从监护人的管束;孩子则更多的是询问父母打工的情况以及何时回家, 有的留守儿童也会在电话里向父母讲述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3) 留守儿童最想与父母说的一句话。
由于亲情感召的本能力量和恋母天性, 在回答“最想与父母说的一句话”时, 90%以上的留守儿童写下了“爸爸、妈妈早点回来, 我爱你们”的类似话语。在半结构访谈中, 虽然也有极少数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回到身边感到失去了自由, 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认为, 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他们感觉很快乐。
(4)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对自身性格带来的影响。
由于常年得不到有效的亲情沟通,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问卷答案可以总结为性格内向, 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弱。67.3%的留守儿童认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自己变得“不自信”、“不善于交往”, 有“很少”、“不太多”的同学与自己在一起玩耍。
2.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沟通情况
有学者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类型分为四类:隔代监护型, 是指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单亲监护型, 指母亲或父亲外出务工而另一方留在家照顾孩子的监护方式;上代亲戚朋友监护型, 是指由儿童父母的同辈人来监护的方式;同辈监护或自我监护型, 是指在父母外出的情况下, 由家里年龄偏大的兄弟姐妹来充当其临时监护人, 或由留守儿童自已照顾自己的监护类型。
(1) 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了解。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 但受年龄、经济、生活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 这些监护人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 更谈不上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沟通。在隔代监护的情况下, 年迈的老人不仅要克服年龄普遍偏大, 身体不好, 文化素质较低的弱点, 还要照顾子女外出后留下的田地以及照顾好孙辈的日常生活, 生活的艰辛往往使老人在很多事务的应付上感觉力不从心。
(2) 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情感沟通情况。
在问卷中设计的“你有心事向谁诉说”的问题中, 有18.8%的留守儿童回答是与他们的监护人说, 33.7%是向同辈群体说, 47.5%的儿童对谁也不说。很多留守儿童有心事时不太愿意与监护人诉说, 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监护人与自己有代沟, 不能了解自己的心理。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情感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 政府要高度重视
1.加快发展农村经济,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 实现农民本地就业, 从而减少跨地域劳务输出, 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离土不离乡, 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
2.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彻底打破城乡壁垒
打破城乡二元管理体制, 取消农村流动人口子女随父母进城生活带来的政策限制和社会歧视, 让农民工子女在其父母打工地入学读书, 这将有力地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3.政府要大量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
在农村基层, 学校是管理服务系统最健全的组织, 也是对当地居民影响力较大的单位, 让留守儿童住校学习, 用寄宿制的办法把留守儿童集中到学校统一管理, 不仅能为他们提供吃饭、住宿等基本生活要求, 而且寄宿制学校的集体生活和同辈群体之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排除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带给他们的内心孤独感和无助感。
(二) 家庭要密切配合
1.父母要经常和孩子、教师、监护人保持联系
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经常和孩子联系, 这样不仅能够熟悉孩子的学习情况, 而且能够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掌握并给予疏导, 使得孩子的内心的孤独与对父母的思念得以排解。
2.监护人要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
作为与留守儿童接触时间最多、最方便的监护人, 既然接受了委托就应该克服一切困难, 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
3.父母可以创造条件将孩子带到自己的身边读书
儿童与父母有着天然的联系, 家长的血缘亲情和法定的监护人角色是难以用其他形式完全替代的。
(三) 学校要加强管理
1.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现在农村中学小学里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 他们更多的是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 只知道抓教学效果, 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思想教育。因此, 要加强对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系统培训。
2.采用个别咨询与小组辅导相结合的心理教育方法
学校不仅要建立心理咨询站, 还要完善心理咨询站的管理机制。咨询站的教师要加大访谈力度, 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 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分类建档并进行管理。
(四) 社会要主动关心
1.充分发挥代理家长的作用
代理家长制是为了填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 由政府主导, 动员社会各界有帮扶能力的志愿者自愿担任留守儿童父母, 呵护其心灵, 关心其生活, 指导其学习。
2.完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
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一个社会群体, 可以容易走进留守儿童的生活世界, 通过和他们一起吃住、谈心、交朋友、开主题班会、辅导功课等进行一些有益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活动。
摘要: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 仅仅依靠电话等方式进行的稀少联系难以弥补他们心灵的孤独, 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三缺”儿童, 情感正是这些儿童面临的最严重也最现实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政府、家族、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加强对留守儿童情感的关怀。
关键词:留守儿童,情感,调查,对策
参考文献
[1]叶敬忠, 杨照.关爱留守儿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2]孙志飞.德育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探析[J].理论观察2009 (1) .
[3]刘秀英.农村“留守学生”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妇联2004 (10) .
刘圩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规划 篇13
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规划
一、项目名称:关爱留守儿童
二、背景分析(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了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盲点,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人口的素质,也将影响新农村的和谐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望江县长岭中学积极向上级申报,组织实施“关爱留守儿童”项目,经过积极对接、努力争取,终于形成工作规划,经过一个月紧张有序的实施,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必要性。我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每年有大量人口在外务工,这一方面给农村家庭带来收入,一方面也造成了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存在着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和监护缺失带来的各方面的问题:
1、隔代教育不能满足“留守儿童”身心全面发展。有近半数的“留守儿童”是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于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对孩子物质生活的满足,而缺少对孩子精神的约束。另外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无论从体力还是智力上承担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都显得力不从心。
2、外出务工父母对“留守儿童”的“远程”教育难以遥控。尽管大部分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但仍有少数的父母半年以上联系一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很多“留守儿童”与父母感情淡薄,很多家长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指导方法。
3、家庭和学校配合不够。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可能只凭课堂上的几节课,还需要向家长了解情况,但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教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这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陷入尴尬。
4、缺乏监管使“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不好。一些“留守儿童”本身自立能力较差,无法抵制不良诱惑,厌学、逃学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二)可行性。
1、留守儿童问题国家重视、社会关爱,特别是教育部门给予一定的帮助扶持。
2、我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将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学校重点发展项目,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全体行管领导和班主任为组员的项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带头,每人具体帮扶总结,对活动组织、内容设置和开展情况等各方面进行评估,由所有组员进行评估和讨论,总结不足,力求活动更细致和系统化,并形成最优化的活动流程,使项目可持续发展。鉴于上述情况,我校立足“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资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关怀和支持”的总体目标,组织调研组考察调研了留守儿童现状,参观考察了一些有经验的学校,并经过听汇报、看资料、座谈交流、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实地考察等形式,精心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最终形成可行性学校重点发展项目。
(三)、发展目标:通过对全校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大力宣传,形成合力,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目标量化如下: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留守儿童信息汇总、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登记、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卡、三特儿童——特困生、特长生、特殊学生登记、留守儿童活动登记、班级关爱活动记录、留守儿童特殊事迹和留守儿童成长案例分析等),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详实记录留守儿童成长过程,并及时更新,确保无一遗漏,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留守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9%,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教科室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组 长:刘孟洋副组长:高德领 成 员:王凤民 王智慧 柳磊 陶翠侠 陈侠 陈娜 张赟 方振献 全体班主任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05587733771,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第一的要求,不得拖延推诿。与教职工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引导留守学生走过人生发展时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积极开通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开设知心信箱,开设心灵驿站,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给学生以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部门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师德和考核定为不合格并给予经济处罚。
(四)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学校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委托监护人对自身责任的认识,加强委托监护人在受托期间,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加强同社区、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要主动与当地文化、工商、妇联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政府、村组、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五)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学校寄宿建设与管理。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留守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4、建立研讨、交流、评估制度。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论坛,交流经验,评定效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六)、工作安排:
1、2012年10月:讨论并制定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开展教师家访摸底和学生访谈活动;筹划创建“留守儿童之家” ;各班级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献爱心实践活动。
2、2012年11月:留守儿童信息更新;成立学校关爱关爱留守儿童领导专班;制定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创建留守儿童之家,创建留守儿童亲情专线;配备一台联网的电脑为留守儿童创造网络视频聊天的条件;为留守儿童订阅报刊;完成留守儿童详细情况摸测。
3、2012年12月:开展师生结对活动;档案信息更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设置留守儿童心理咨询信箱;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完成2012年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凉风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凉风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管理工作总结05-10
母爱是夏日的凉风作文500字10-20
杨口中心小学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07-13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08-27
李河小学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总结05-13
道南小学管理留守儿童工作总结06-09
转江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07-04
崇远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