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诵读

2024-09-24

颜氏家训诵读(通用9篇)

颜氏家训诵读 篇1

《颜氏家训》

序致篇

一、整齐门风提撕子孙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①,慎言检迹②,立身扬名,亦已③备矣。魏、晋已来,所著诸子④,理重事复,递相模敩⑤,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⑥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⑦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⑧,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吾望此书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⑨耳。

「译文」

古代圣贤们的著述,主要是教人行忠孝,至于言语谨慎、行为庄重、立身扬名等道理,也说得很周全。魏、晋以来,阐述古代圣贤思想的书,道理重复,内容雷同,前后照搬,好比屋里再建屋子,床上再放床一样。现在我又来写这一类书,不敢以它做世人行为的规范,只不过是作为整顿自家门风、警醒后辈儿孙罢了。同样一句话,有的人就信服,是因为说话者是他们所亲近的人;同样一个吩咐,有的人就照办,是因为作出吩咐者是他们所敬服的人。要杜绝孩子的过分淘气,师友的劝诫,还不如婢女的转挥命令;要制止兄弟间的内讧,尧、舜的教导,还不如他们自家妻子的诱导规劝。我希望这本书能被你们信服,不过是希望它能胜过婢女对孩童、妻子对丈夫所起的作用而已。

「注释」

①诚孝:即忠孝。

②检迹:行为自持,不放纵之意。

③已:通“以”。

④诸子:本指先秦诸子。这里指魏晋以来的人阐述儒家学说的著述。

⑤模(xiāo 效):模拟、仿效。

⑥提撕:扯拉、提引。

⑦傅婢:即侍婢。

⑧斗阋:指家庭内兄弟之间的争执。

⑨寡妻:正妻。

「评语」

古往今来,道德伦理、家训格言一类的书连篇累牍,让人目不暇接,何以此书得以流传,至今仍有影响呢?恐怕在于作者重在实用。理不在多,而在其效用。家教问题古今说者、论者不计其数,恐怕没有谁会以为只几行字、几本书的夸夸其谈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家风。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教育,关键在于教育者首先应是一个令人敬重的人。其身正,则不令自行,其身不正,有令则不行,为人父母者不可不慎之。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尊长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仁爱威严导示深切

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昔在龆龀①,便蒙诱诲;每从两兄②,晓夕温情③,规行矩步④,安辞定色,锵锵翼翼⑤,若朝严君⑥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年始九岁,便丁荼蓼⑦,家涂⑧离散,百口⑨索然。慈兄鞠养,苦辛备至;有仁无威,导示不切。虽读《礼》、《传》,微爱属文⑩,颇为凡人之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年十八九,少(11)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二十已后,大过稀焉;每常心共口敌,性与情竟,夜觉晓非,今悔昨失,自怜无教,以至于斯。追思平昔之指(12),铭肌镂骨,非徒古书之诫,经目过耳也。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13)耳。

「译文」

我家的门风家教,一向是严整缜密的。还在小的时候,我就时时得到指导教诲;学着我两位兄长的样儿,早晚侍奉双亲,一举一动都照规矩办事,神色安详,言语平和,走路小心恭敬,就同在给父母大人请安时一样。长辈常传授我佳言锦句,关心我的喜好,勉励我扬长避短,没有一样不是恳切深厚的,我刚满9 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道中衰,人丁冷落。慈爱的兄长来尽抚育之责,其困苦辛劳达到极点;但他仁爱而无威严,对我的督导就不够严厉。我虽然读了《周礼》、《左传》,也有点喜欢作文,但与一般平庸之人相交而受其熏染,放纵私欲,信口开河,又不注重着容貌的整洁。到十八九岁时,渐渐懂得要磨炼品性了,但习惯成自然,最终还是难以彻底改掉不良习惯。20 岁以后,大的过失很少犯了,常常是在信口开河时,心里就警觉起来而加以控制,理智与感情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夜晚觉察到白天的错误,今日迫悔昨日的过失,自己意识到小时候没有得到好的教育,因此才到这种地步。追想平素所立的志向,真是铭心刻骨,决不仅仅是把古书上的告诫听一遍看一遍,所以,我留下这20 篇《家训》,以此作为你辈的后车(13)之鉴。

「注释」

①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之时,指童年时代。②两兄:指之仪、之善二人。

③晓夕温情:依照礼节侍奉父母。④规行矩步:比喻举动合乎法度。

⑤锵锵翼翼:行走时恭敬有礼。⑥严君:父母,多指父亲。

⑦荼蓼:处境艰苦,这里喻指丧父。

⑧家涂:家道。

⑨百口:全家。索然:萧索,冷落。

⑩属文:写文章。

(11)少:同“稍”。砥励:磨炼。

(12)指:通“旨”,意旨,意向。

(13)后车:后继之车。

「评语」

为人父母者,谁不爱自己的子女,但单纯的爱护自己的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中国家庭教育的误区在于,父母对子女往往溺爱有加,而严厉不足。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子女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务必从小抓起,严格要求,持之以恒,方成正果。

教子篇

三、教儿婴孩一以贯之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①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②。生子咳③,师保④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⑤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⑥,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仇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译文」

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育就可成材;智力迟钝的人,虽然教育也没有用处,智力中等的人,不教育就不会明白事理。古时候,圣王有所谓胎教的方法:王后怀太子到三个月时,就要住到专门的房间,不该看的不看,不该听的不听,音乐、饮食,都照礼节制。这种胎教的方法,都写在玉版上。藏在金柜里。太子两三岁时,师保就确定好了,开始对他进行孝、仁、礼、义的教育训练。普通人纵然不能如此,也应当在孩子知道辨认大人的脸色,明白大人的喜怒时,开始加以教诲,叫他去做他就去做,叫他不做他就不做。这样,等他长大时,就可不必打竹板处罚了。当父母的平时威严而且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我看这人世上,父母不知教育而只是溺爱子女的,往往不能这样:他们对子女的吃喝玩乐,任意放纵,本应告诫的,反而奖励,本应呵责,反而面露笑容,等到子女懂事,还以为按道理本当如此。

骄横傲慢的习气已经养成了,才去制止它,就是把子女鞭抽棍打死也树立不起威信,火气一天天增加,招致子女的怨恨,等到子女长大成人,终究是道德败坏。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就是这个道理。俗话又说:“教媳妇趁新到,教儿子要赶早。”这话一点不假啊!

「注释」

①中庸之人:智力中常的人。②金匮:金属制作的书柜。③咳:孩提。

④师保:古代担任教导皇室贵族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

⑤凡庶:普通人。⑥运为:行为。

「评语」

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使子女养成良好的习惯,若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则必须从小抓起。小孩好比一团泥巴,可按父母心愿塑成各种形状。如果从小娇惯放纵,长大后必然不明事理,积习难改。须知:“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四、功随严出祸从溺来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①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②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③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④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⑤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⑥,终年誉之;一行之非,⑦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⑧,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译文」

一般人不教育子女,并不是想让子女去犯罪,只是不愿看到子女受责骂而脸色沮丧,不忍子女被荆条抽打皮肉受苦罢了。这应该用治病来打比方,子女生了病,父母哪里能不用汤药针艾去救治他们呢?也应该想一想那些勤于督促训导子女的父母,他们难道愿意虐侍自已的亲骨肉吗?确实是不得已啊。

大司马王憎辩的母亲魏老夫人,品性非常严谨方正;王僧辩在城时,是三千士卒的统领,年纪也过四十了,但稍微不称意,老夫人还用棍棒教训他。

因此,王僧辩才能成就功业。梁元爷的时候,有一位学士,聪明有才气,从小被父亲宠爱,疏于管教;他若一句话说得漂亮,当爹的巴不得过往行人都晓得,一年到头都挂在嘴上;他若一件事有闪失,当爹的为他百般遮掩粉饰,希望他悄悄改掉。学士成年以后,凶暴傲慢的习气一天赛过一天,终究因为说话不检点,被周逖杀掉后,肠子被抽出,血被拿去涂抹战鼓。「注释」

①重:难的意思。②楚:荆条,古时用作刑杖。这里是用刑杖打人的意思。

③艾:艾叶,中医以艾时熏灼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④可愿:岂愿。

⑤城:也称口,为水入长江处。⑥行路:路人。⑦:通掩。

⑧婚宦:结婚和做官,这里指成年。「评语」

为人父母者,放纵自己的孩子,大约皆出自“爱心”,过于严厉则于心不忍。仁父慈母们须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天下父母,谁个不爱自己的孩子?循循善诱固然不错,冷面相向也不失为一种爱法。学士之父宠溺其子而其子自取其祸,司马之母训之以棍棒而其子功成。真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蜜糖罐里淹死人。

颜氏家训新解 篇2

颜氏家训新解

基本资料颜氏家训新解 作者: 张继合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年: 页数: 定价: 本书免费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简介: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光以唐朝而言,像注解《汉书》的颜思古,书法为世楷模、笼罩千年的颜真卿,凛然大节震烁千古、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人,都令人对颜家有不同凡响的深刻印象,更足证其祖所立家训之效用彰著。即使到了宋元两朝,颜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断,尤其令以后明清两代的人钦羡不已。著名学者张继合从现世意义出发,对《颜氏家训》做了深入浅出的解析,但并不局限于对文本的逐字解读,而是从求学,就业,婚姻,家庭,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入手,探讨《颜氏家训》对现代教育所产生的意义,给当代教育以启迪与警醒。书中特别提到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交融与碰撞,提到当我们向西方靠拢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西方很多国家却开始立法,允许对学生进行适当体罚。书目:举报失效目录 凤凰书库 1 《颜氏家训》:缔造一段传奇1.《颜氏家训》:缔造一段传奇(1)2.《颜氏家训》:缔造一段传奇(2)3.《颜氏家训》:缔造一段传奇(3)4.《颜氏家训》:缔造一段传奇(4)1.求学――掌握与世界对抗的技能(1)2.求学――掌握与世界对抗的技能(2)3.求学――掌握与世界对抗的技能(3)4.求学――掌握与世界对抗的技能(4)5.求学――掌握与世界对抗的技能(5)6.求学――掌握与世界对抗的技能(6)7.求学――掌握与世界对抗的技能(7)8.求学――掌握与世界对抗的技能(8)9.求学――掌握与世界对抗的技能(9)10.求学――掌握与世界对抗的技能(10)1.就业――你凭什么生存(1)2.就业――你凭什么生存(2)3.就业――你凭什么生存(3)4.就业――你凭什么生存(4)5.就业――你凭什么生存(5)6.就业――你凭什么生存(6)7.就业――你凭什么生存(7)8.就业――你凭什么生存(8) 1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3

《颜氏家训》为北齐颜之推所作。颜之推,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播迁南北,历经坎坷,出身望族并在劫后余生之后明白如何设法使自己家族趋利避害,继续绵延是他的责任,这也是他作此书的目的。

这本书成书于隋代开皇年间文帝杨坚平陈之后。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家庭伦理教育,包括《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四篇。侧重于讲述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义务和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强调了教育子弟、尊老爱幼、和睦家庭的重要。二是品德智能教育,包括《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四篇。主要讲述如何培养和造就子弟成才的问题如培养优良的操行、崇德尊贤、勤奋求知、提高本领、树立良好的文风等。三是思想方法教育,包括《名实》、《涉物》、《省事》、《止足》四篇。目的在于培养子弟观察、认识与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如名与实的关系:怎样取得美好的声誉,人生的意义和如何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博”与“专”的关系:个人的发展应当有所侧重,不要放纵欲望和贪心不足等。四是养生教育,包括《诫兵》、《养生》两篇,目的在于教育子弟不要依靠卖弄勇力与利用战争来取得显达,应当首先保全生命,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但也同时指出生命不可不惜,也不可不当惜而惜,为冒险贪得而丧生,不应该;为忠孝仁义而牺牲是值得的。五是知识教育,包括《书证》、《音辞》、《杂艺》三篇。介绍了古籍文字考据知识、音韵知识和文人涉及的各项杂艺知识。对各项杂艺并根据实用价值分别提出了不同要求。

感想:我对其最为感慨的一章便是《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可不相爱也。”我是独生子女,所以不曾经历过书中所写的兄弟间这样深情感人的描写,可依旧为之动容。兄弟是形体独立而气息相通的人,当他们年幼时,父母左牵右携,他们前抱后负,吃饭时同桌进餐,衣服哥哥穿过再传给弟弟,书籍读了弟弟接过又读,外出游玩也在一处,即使有脑子混沌的人,也懂关心爱护弟弟。这样想想,只觉美好。可是,“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随着兄弟们逐个长大,各自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不比少年时光单纯,即使是诚实厚道的人,对兄弟间的感情也不能不稍稍减弱。可是减弱不意味消失殆尽,更要懂得维护,父母不能陪我们一辈子,兄弟姐妹是他们在世上给我们留下的最后礼物,这样比钱财珍贵得多。因此看到当今社会上子女间相互推诿,不愿赡养老人还有那些老人前脚刚走,子女们就急着分遗产的现象怎不让人心寒。

颜氏家训的读书笔记 篇4

我对《颜氏家训》第八篇勉学有很深的感触,这篇对该如何学习,怎样取得更好的成效给予我们明确的指示。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那么应该以何种姿态对待学习。“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这段文字对当时士族子弟不务学业,凭门第而猎取高位进行了抨击,告诫了我们不能因家资优越而废弃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的认识世界,融入社会。

“学需勤,勤亦苦,苦必刻,终则成”,孔子弟子三千,优异者众多,而并不出众的曹参传得衣钵,与其勤于学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学习必须勤奋。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学习的过程中应持谦虚之心,切忌自高自大,高谈阔论。时刻牢记“满招损,谦受益”。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让我们误认为古人是为了功名才读书的,从而也大大影响了当今社会教育的功利性。老师或家长多以“好好学习,将来可以从事好的职业,”来劝诱学生学习,如此方式非但不能引导学生,反而令学生厌学。

“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沈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在颜之推看来士、农、工、商、兵各行都是学问,“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无论哪个行业,学好了都可以安身立命。颜之推又说学习不仅是为了安身立命,颜之推认为学习的更大价值在于利世。“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但不学不但不能利世,甚而难以立命。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学习之人可分两种,一种为己,一种为人即利世。犹如佛徒,佛者,觉也,一者自觉,一者觉他即普渡众生,自觉并觉彼者唯佛耳。因此,唯有一技之长,得以自立,从而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人才能称为学习之人。

既已知学习的意义,有求学之心,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学习的内容呢?“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爰及农商工贾,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饭牛牧羊,皆有先达。可为师表,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由此可观,颜之推认为学习应当广博涉列,且在封建社会等级观念浓厚的时代能提出饭牛牧羊的人都可以师表,实为难能可贵。“夫学者贵能博闻也。”一个人如果仅仅去钻研某一学科,最后终究要走入一条死胡同的。曹雪芹是一个博古通今,各种知识都有所钻研的人。爱因斯坦不但文学很好,也同时是一个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仅仅作为科学家存在的爱因斯坦是不存在的。要真正有所建树,我们每一个伟人巨人都可以给我们作为榜样,他们没有谁不是将自己的才华建立在一片广袤的雄厚的土地之上而展示出来的。因此在我们的学习中应广泛吸取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颜氏家训》读后感 篇5

再如,听其名不看其实。现代社会造名甚嚣尘上,造名之法下外乎制定标准,评价等级或者排名次,时日久了名即实,实即名。其实不然,某一标准是从某一角度进行标准制定的,按此标准衡量只是一种角度;即使如此名与实仍然不吻合。诺贝尔奖获得者难道是这个社会的最高成就吗?其获奖者只是在这一选拔标准下之最髙者,若以另一标准则必是另外一匹人,这其中的操控因素尚未计其列。

高校排名更是怪像,此中之学术标准、打分标准,更是被学术利益所操作。然而这些排名时间久了,在人们头脑中就形成理念,总认为哈佛剑桥好,如此西人通过教育而控制了文化之导向。因为好从而人民趋之若鹜,将优势资源集中于它,它真的越发具足了优势。北大清华若此,不是清华北大真能培养人才,而是北大清华名气大,如阳澄湖,所有的大闸蠏要在此泡一泡,沾沾名而已。

前几日回家,很多人托我进西安高新一中、交大附、西工大附等,对此我深表担心。我对他们讲,名校最初是造出来的,某一年也许考试成绩好了一些,但并不能说明它每一年都好,如果此校借题发挥大肆宣传,造名校之声誉就会发生乘数作用,集中好学生,从而垄断优势资源;分析之后我建议选择历史悠久的,环境偏僻的,学校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的,离家近的,名次虽不在前列但也不落在后面的,比如长安一中等学校并不比西工大附、交大附等差,而且学生来源广朴实,接地气,空气好,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如果一个学校年年排在第一,一定是造出来的。试想一个好学生每次要保持第一,牺牲的是全面发展,为考高份而牺牲了更多方面的发展,借用西方经济学的名词,边际成本太高,意思是当你考试成绩保持八十分以上,你很轻松,有足够时间进行体育活动以及人事交际等,但你若每次都要保持九十分甚至前几名,你会用所有的时间去学习,你所得到是名次,失去的是全面发展。

珍惜我们周围的名校,不要被媒体所误,被名次所误。珍惜我们周围熟悉的忠信者,孔子之伟大在鲁国也被排除在外,耶稣之圣在其熟悉的故乡,也不过就是铁匠之子。

赏评《颜氏家训》之《兄弟篇》 篇6

1936年10月19日清晨,鲁迅与世长辞,享年55岁。消息传到北京,周作人并没去上海,却在北大法学院礼堂参加了纪念会。鲁迅病逝第二天,周作人恰好有一堂《六朝散文》课,他没有请假,而是挟着一本《颜氏家训》缓缓地走进教室。在长达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周作人始终在讲颜之推的《兄弟》篇。下课铃响了,周作人挟起书说:“对不起,下一堂课我不讲了,我要到鲁迅的老太太那里去。”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周作人的脸色非常难看。

《颜氏家训》是我国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的传世之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被南宋藏书家陈振孙誉为“古今家训之祖”。《兄弟篇》是其中的第三篇。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让周氏兄弟多年的恩怨瞬间冰释,也让我们体会到血浓于水的温馨。一千多年前的文章,如今读起来,依然让人颇多感慨,而我感慨更多的是这篇文章的对时下的一些启示或者说是一些见解。

“大言希声,大道无形”,这是这篇文章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初读这篇文章,犹如清水潺潺,淡而无味,但是夜阑人静,细细咂摸,却回味无穷。在字里行间,并没有直接的大道理在教导人该去怎么做,更没有金科玉律般的框架去限制什么,倒像是围炉夜谈,娓娓道来是一份人生的感触,没有了装腔作势的盔甲,袒露一份血肉真情。

夫妇、父子、兄弟,在文章当中称为一家之亲,“自兹以往,至於九族,皆本於三亲焉,故於人伦为重者也,不可不笃”。从一家之亲,到九族人伦,中国的整个社会也就在这样的一个关系网中紧密联系着,外国的社会学者发现“最多通过三个人就可以认识某个你十分想要认识的人”,顺着这个思路,我们不难推出,在中国每个人之间都有着宽泛的亲戚关系。如今,我们倡导和谐社会,如果让两个陌生人莫名其妙的对彼此包容、宽厚,确实有些难度,但是要是建立在感情、情感上的基础来构建和谐社会,那么这条道路可能漫长,但势必要通畅许多。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家国天下”一直是中国治理国家的理念,从理家的经验中摸索治国的道理,从家室到庙堂,由小家而大国,这样循序渐进,由内而外,不仅仅是一种转变,更是一份历练,一份准备。

在颜之推给我们梳理的这份家国关系当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要想治理好小家,也并非易事。颜之推一生,历仕四朝,“三为亡国之人”,饱尝离乱之苦,可谓言由心生,字字珠玑。在他的解说当中紧紧抓住“兄弟”这个家庭发展当中最主要也是最容易被考验的关系向我们阐释了维系血浓于水的重要性。“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方其幼也,父母左提右挈,前襟后裾,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虽有悖乱之人,不能不相爱也”,为我们描绘的是孩提时,稚嫩的哥俩或哥几个生活、学习和游玩的情形,就算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在这一过程当中也培养了深厚的兄弟之情,他们学会了彼此宽容、忍让,学会了分享、给予,也学会了团结和友爱,即使兄弟之间有吵吵闹闹,也会很快弥合,孔融让梨兄弟情深,可见一斑。反观当下,在政策和观念的作用之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过度溺爱,子女也侍宠而骄,这样在成长之初就缺失了启蒙教育,那么不免会有自私自利等不良思想滋生的危险,玫瑰虽然漂亮,授人则手有余香,满握则容易伤手。虽然分享的思想可以后天培养,但较之从幼年从兄弟之间无师自通,不免有些功利和牵强。

从兄弟的成长过程当中,人们学会了宽容、分享等优秀的品质,而这些品质的强弱,参差不齐,水分也较多,还需要实践的考验。它们迎接的第一个考验就是兄弟要成家立业,“及其壮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文章也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虽有笃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兄弟之间的感情不再像幼年那样亲密无间,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也是理所当然,但是更大的考验却是娣姒之间,“娣姒之比兄弟,则疏薄矣。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兄弟的感情之间要融入娣姒之间的感情,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娣姒

者,多争之地也。使骨肉居之,亦不若各归四海,感霜露而相思,伫日月之相望也”,即使是亲姐妹也不过如此,何况其他呢?在这样的情况下,考验的不仅仅是责任的归属、情感的亲疏,还有一个人的眼界和能力,兄弟之情来自父母,来自手足,比较来说,妻儿更像是自己的一份“私人财产”,无论是从持家能力还是办事能力上来说,责己为顾大局,思不足才能家和万事兴,否则“兄弟不睦,则于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躇其面而蹈其心,谁救之哉”,如此说来,做事尤其是是家事,不得不谨慎。兄弟之情,得自父母,分形连气,是彼此的翻版,或者说是另一个自己,本就该相互爱惜。兄弟相互提携,步调一致,才能行的远,推而广之,四海之内皆兄弟,何患身不立国不强呢?相反,如果兄弟之间尚不能相互宽容,四海结交又有什么意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如果兄弟不和而有能交天下者,不是妄谈,必是居心叵测之人,不足取信天下。

《颜氏家训》读后感800字 篇7

引发我阅读《颜氏家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讲话。不久,又在网上看到习近平女儿,用手推车推着父亲习仲勋游转公园的照片,其间透露了传承“勤俭持家,清清白白做人”的习氏家训。

?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北齐教育家颜之推编著的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宏大的家训著作。其中“教子篇”更让人深深难忘:“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意即:我见到世上对孩子不讲教育只有慈爱的人,常常不以为然。要吃什么,干什么,放纵孩子,不加管教,应该训诫的反而夸奖,应该训斥的反而欢笑,直到孩子懂事时,还视之当然。直到孩子骄傲怠慢已成习惯时,才去制止,纵使把孩子鞭打得要死也树立不起威信,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怨恨,等到孩子长大,最终成为品德败坏的人。这段家教、家训折射出一个哲理: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就是天性,习惯成自然。家教、家训是告诫子孙后代的言行规范,也是经典国学。如今全社会倡导教教、家训、家风的传统教育,意在传承一种道德力量。

? 由此联想到我市年年高考后热炒高考状元的盛况。其实清代名士魏燮均就有492个字的家训,提出了择业与教育的问题。再看我市游仙区玉河镇北宋时期头名状元苏易简的成长经历:苏易简两岁时,父亲就长年在外为官,只有母子相依,但薛夫人通经史,明礼仪,颇有文化素养,抓住苏易简少年心季,给他讲述安安送米、孔融让梨的故事,并以自己热心扶弱济贫,修桥补路,言教身传做榜样,教育苏易简从小养成尊老爱幼,和睦邻里,仁义礼信,多做善事的习惯。更以苏、薛两家先辈为唐朝建功立业的功勋,激励苏易简养成行大道,立天下的志向,为苏易简成才付出心血。故宋太宗表彰薛夫人教子成才时,问及“何以教子,成此令器”?答道:“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宋太宗称赞“真孟母也”!试想薛夫人的家教、家训、家风岂非也让人感悟多多?

颜氏家训勉学篇原文及翻译 篇8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揭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吴;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吴;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於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茶,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有删改)

译文:

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百姓之人呢!这类事情遍见於经籍史书,我也不能一一列举,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你们。士大夫的子弟,几岁以上,没有不受教育的,多的读到《礼记》、《左传》,少的也起码读了《毛》和《论语》。到了加冠成婚年纪,体质性情稍稍定型,凭著这天赋的机灵,应该加倍教训诱导。有志向的,就能因此磨炼,成就士族的事业;没有成就功业志向的,从此怠惰,就成为庸人。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专业,农民则商议耕稼,商人则讨论货财,工匠则精造器用,懂技艺的人则考虑方法技术,武夫则练习骑马射箭,文士则研究议论经书。然而常看到士大夫耻于涉足农商,羞於从事工技,射箭则不能穿铠甲,握笔则才记起姓名,饱食醉酒,恍惚空虚,以此来打法日子,以此来终尽夭年。有的凭家世馀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忘学习,遇到婚丧大事,议论得失,就昏昏然张口结舌,像坐在云雾之中。公家或私人集会宴欢,谈古赋诗,又是沉默低头,只会打呵欠神懒腰。有见识的人在旁看到,真替他羞得无处容身。为什么不愿用几年时间勤学,以致一辈子长时间受愧辱呢?

梁朝全盛时期,士族子弟,多数没有学问,以至有俗读说:“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没有人不讲究熏衣剃面,涂脂抹粉,驾著长檐车,踏著高齿屐,坐著有棋盘图案的方块褥子,靠著用染色丝织成的软囊,左右摆满了器用玩物,从容地出入,看上去真好似神仙一般,到明经义求取及第时,那就雇人回答考试问题;要出席朝廷显贵的宴会,就请人帮助作文赋诗。在这种时候,也算得上是个“才子佳士”。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施之世事一无所用,外边披上粗麻短衣,而内里没有真正本领,外边失去虎皮外表,而里边肉里露出羊质,呆然像段枯木,泊然像条乾涸的水流,落拓兵马之间,辗转死亡沟壑之际,在这种时候,真成了驽才。只有有学问才艺的人,才能随处可以安身。从战乱以来,所见被俘虏的,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读《论语》、《孝经》的,还能给人家当老师;虽是历代做大官,不懂得书牍的,没有不是去耕田养马,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家风家训大家谈 篇9

我的家在小垣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但他们告诫我做人要诚实守信,正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由于一场车祸,成了残疾。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在父母的帮助下,我摆起了水果摊,正是有父母的教导,我的生意越做越火。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常常受妈妈的教育:小孩子要诚实,不可以骗人,答应别人的事要说到做到。但因为年纪小,有时还是会打点小谎,说话不算数,说些有的没的给妈妈听,以为这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即使妈妈看破了,也不会把我怎样。记得有一次,我把七十多分的试卷藏起来,不想给妈妈知道,并假报成绩,骗取了外出游玩的机会。可终究被发现,被妈妈狠揍了一顿。事后,我知道:妈妈不是气在我的分数,而是我没把考卷给她看、把真实的分数告诉她,而且我还骗取她对我学习的信任,让她非常难过。在我一再保证和爸爸的劝慰下,妈妈才原谅了我,也就是从这件事后,我再没犯过此类错误,“诚信”二字也在我心里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孔子曾道:民无信不立。因此,他也经常教育他手下的三千学子须诚信。曾子就为孔子的三千学子之一。有一次,曾子的妻子为了安抚哭泣的孩子而许诺回来给孩子杀猪吃,回来后见曾子捉猪便杀忙上前阻止,曾子却说:“孩子不懂事,凡是由着父母。现你哄骗他,不是教他骗人吗?”于是就立即杀了猪。我记的刚刚听完确实没什么感触,但细细琢磨,心中突然油然而生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敬佩: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基本准则,曾子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定能保住,可在一个纯洁孩子的幼小心灵上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现在的我们正在一天天走向社会,同时,诚信的观念更应当一天天加强。我们应当经常用诚信的尺子来丈量自己,坚持以诚信的言行对待他人,毕竟只有自己的“以诚待人”,才能收获别人的“以诚相报”。

刚摆摊的那个暑假,我八岁的儿子与我作伴,看着新鲜的水果儿子都流涎水,一次,他趁我不注意,打开桂圆袋子,伸手拿了两颗,当他正要吃到嘴里时,我问,“东,你口里吃什么?”他吞吞吐吐的说:“没,没甚。”我眼睛盯着他,他吓哭了,平日里他不听话,我打骂过他,但那次我的沉默让他莫名的害怕,他慢慢的从嘴里掏出桂圆核,把剩下的一颗给了我,然而,我把剩下的桂圆又递给了他,我心平气和的说:“爸爸做的是小本生意,虽赚不了几个钱,但是绝不能骗人,诚实守信,做人的根本。”他拿着手中的桂圆,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诚信是每个人心中的美德,是一种品质,在我们这个人文社会,不管在哪一个方面,都要讲究诚信,诚信是福,一

个拥有诚信的人不管在事业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都会取得成功,所以诚信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一项方面。

诚信不仅是说,也要行动,诚信需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提高,有一个成语叫做日行一善,我们也要做到日行一诚,只有坚持才能保持自己不变的品德,在诚实中可以改善自己的身心,磨练自己的耐力,这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事吗?

记得那次我的生意不错,人们在摊前围得水泄不通,我忙的又找钱,又称水果,忽然,我放下称,大声叫前面一位妇女,人们叫:“快点吧,我要香蕉,我要桔子,”而我只顾叫那位妇女,“你的钱,你的钱,”人们渐渐明白,原来那个妇女只买了25元的东西,却给了100元。人们帮忙找回了那个妇女。当那个妇女感谢我时,其他人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后来,他们自觉排好了对。

诚信比金重,诚信如同一身华丽的衣服,使我们给每个人都留一个深刻的印象。诚信比金重,诚信如同一把大雨中的雨伞,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为我们挡风遮。因此,我们每个都要“言必信,行必果。”使我们美丽的大家园被优秀的品质所环绕。

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拥有诚信,就像雄鹰拥有了锐眼,只有内心注满诚信,别人才会容纳你,生活也会更美好。

有一个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毕业时成绩优异,但在德国四处求职时,却被很多大公司拒绝,当他选了一家小公司求职时,没想到仍被拒绝,德国人给他一份记录,记录他乘公共汽车时,曾被抓到了三次逃票,讲述这件事的一位知名学者说,德国抽查逃票一般被查到的机率是万分之三,这位高材生被抓到三次,在严谨的德国人眼里是不可饶恕的,诚信是人之本,拥有诚信,才有更多的机会留给你。

一家大公司的总裁,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只回答两个字“诚信”。一个人在三毛两角的蝇头小利上都靠不住,你还能指望在别的事情上可以依赖他吗?他的话通过无线电波传到世界各地。可见诚信是人生的底线,也是一切成功之本,拥有诚信,才能让让世界更美丽。

正因为有了一诺千金的豪情,才奏出了易水送别之歌;诚信是侠客永恒的旋律,正因为有了还是山盟的执著,才唱出了化蝶共舞之歌,诚信成为缠绵的绝唱;正因为有了为民富国强的信念,才弹出了崇洁尚廉之歌。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一个守信用的人往往会被他人所接应。诚实需要勇敢和谨慎,信用需要坚持和完善,只有做到这样,自己才能完完全全的是诚信的人。

诚信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不欺骗他人、不守信用,一个无诚信的人就是丧失了品德,是一个身心不健康的人,不仅伤

害了自己,也伤害了他人,可以说就是骗子,这样的人不但得不到他人的信赖,在社会上也无法立足,这样的人很难交到知心的朋友。不管我们在哪里,都要具备诚信。

诚信需要经得起诱惑,无论是多大的利益,只要是违背诚信的都不要去做,如果做了,会对自己将来有着很大的影响。和无诚信比起来,诚信要好得许多,既然诚信好,我们为什么又要去选择无诚信呢?

诚信已成了这个社会必不可少的品德,诚信能完善我们自己,它对自己、他人都有好处,搏得信任,博得好感,博得事业上的提高,博得生活上的进步,这些比无诚信要好上许多。懂得诚信是一面锃亮的明镜,照应着你我的内心;诚信是一股清澈的泉水,洗去肮脏流淌洁净;诚信是一块不朽的基石,让我们踏它前行……以诚待人,以信律己是我们一直以来必须实行的宗旨。可以说:诚信是我们做人的根本。

上一篇:六年级寒假作业答案上册下一篇:医院24小时值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