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工作情况

2024-08-18

网络问政工作情况(共9篇)

网络问政工作情况 篇1

网络问政工作情况汇报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将我局网络问政工作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如下:

自网络问政平台开通以来,我局始终把络问政工作放在突出位臵,高度重视,积极开展网络问政工作,并将网络问政纳入信访维稳的重要工作,高度重视网络民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处理好网络问政信息,并把它视为树立和推介本部门优质服务形象的新途径、新载体。我们通过不断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搭建与群众沟通的网络沟通平台,着力收集民意、舒缓民情、解决民困、化解矛盾,大力拓展工作领域,发挥群众参与网络问政的积极主动性,有效促进了各职能部门和领导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了科学决策和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网络问政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工作机制,为网络问政提供组织保证

网络问政是政府工作的新领域、新方式。为确保网络问政工作顺利开展起来并尽快取得实效,我局首先从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两个方面入手。在组织领导方面,自区政府办网络问政推进会召开后,我局就迅速成立了人社局网络问政领导工作小组,并安排专人负责网上信息的收集、分发、督办、落实等网络问政的具体工作。网络问政工作中,领导工作小组对网络问政工作做到常议常抓,高局长亲自过问,反复强调网络问政工作的重要性,并要求全局上下要将网络问政工作作为一件执政为民、树立和推介本部门优质服务新形象的大事来抓。网络问政工作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专门机构和人员具体抓的工作格局。1

在建立工作机制方面,根据网络问政工作必须快速反应、工作量大而繁杂的特点,着力于明确网络问政人员分工及责任区分,积极研究探索建立工作机制。在网络问政工作实践中,我局制定了《人社局网络问政工作制度》,凡针对人社业务的问政内容,一律在当日之内予以答复,对于需要进一步落实的工作,由局信访办跟踪督查,督促相关业务科室在规定的时限办结,逐步形成了有效的网络问政工作机制。

二、落实群众诉求,互动推进深化,充分发挥网络问政平台的实质作用

落实网民群众的诉求是开展网络问政工作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只有落实网民群众的问政诉求,网络问政

才具有实质性意义,才能在人社部门和广大网民群众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才能使网络问政工作深化推进并取得实效。为此,我们在工作中牢固树立网民网络问政无小事理念,对网民的投诉,无论反映问题的大小,都第一时间指派专人受理、了解情况、查找政策依据、拟文回复,坚持做到“有问必答、有诉必理、有理必查、有查必果”;对网民就人社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整理分类,并作为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的重要参考依据,着力抓好网民反映问题的处理回复和意见建议采纳的落实,截至目前,人社局已经接到人社业务问政事项 38 件,件件及时办结并回复了问询人。

三是实行网络问政工作责任追究制

根据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定性定量分析,坚持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对不落实网络问政工作责任制,不重视网络问政工作造成矛盾激化、越级上访的,对贯彻落实网络问政工作暂行办法不到 2

位而导致重大事件发生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单位和科室,按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在仅几个月网络问政工作中,我们虽然积累了一些网络问政工作经验,取得了一定的工作实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一些网民反映的意见和问题因受部门权限制约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够解决的,造成了一些网民对回复的处理意见不满意;还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由于法规依据不充分,导致问题很难解决等等。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严格执行网络问政暂行管理办法,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着力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加强网民意见的调处和网民沟通,将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力争一个问题一次性解决,减少重复问政;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增强凝聚力和提高执行力;促使广大网民都能够依法依规问政,把网络问政工作抓得更紧更实,为打造和谐新宿豫做出应有的贡献。

网络问政 篇2

一、当前开展网络问政的有利条件:

1、政府态度积极;

2、网民规模较大,参与热情高;

3、网络技术较完善,反应快、平台成本低、参与方便。

二、网络问政的重要作用:

1、加大沟通,以了解民情、完善管理、引导舆情;

2、吸收民智,以优化决策、提高效率、加强监督。

三、“网络依赖症”指干群沟通渠道过分依赖网络,互动机制畸形发展。一是干部有以网络民情取代下基层的倾向;二是网民过分倚重网上信息和诉求。

四、学者担忧网络问政的理由有:

1、网络普及率和覆盖人群有限;

2、网民结构在城乡、年龄、职业、学历等方面失衡;

3、干群上网沟通习惯尚未形成,政务微博信息少、更新慢、影响力不高;

4、平台共通难,有效信息整合分类难度大;

5、存在网络水军操纵民意,影响政策的风险;

6、存在网上泄密和外国干涉内政的风险。

五、就“官员A”所属部门的工作人员的遭遇拟写一份微博留言稿,作为他回复广大网友的参考。(10分)要求:1.体现诚意,说明实情,赢得理解; 2.简明、通俗,利于网民理解; 3.不超过200字。

尊敬的网民朋友:感谢你们的关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您的批评永远会警醒和促进我们的工作。确实,身为公务员,仅仅对校车惨剧表示痛心是不足的。尽管这次事故是由责任人违法超载和违规行驶造成,但我们也有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处理好善后事宜,给家长和孩子一个交代。同时,给广大网友一个庄严承诺:我们一定会加强校车管理,从严防范此类事故。

【赋分说明】

1、整体上按表达谢意、承认不足、说明实情、工作安排的逻辑顺序作答,语言得体给3分;作答环节不足或顺序混乱、语言不够得体酌情给分。

2、表示感谢给1分,承认不足1分,说明实情给3分,工作安排2分,共7分。关键点分别为:警醒和促进、不足、违法超载、违规行驶、监管不到位、善后事宜、加强管理。

六、当前政务微博面临的一些问题有:

1、主体不对等、功能单一。政府大多“以我为主”发布信息,互动少,网民参与公共事务机会少;

2、文风呆板、回应迟钝。官话套话多,内容单一,有用信息少,消极逃避不同意见;

3、规范缺失、监管不力。有的微博为了名声和利益,肆意炒作;防范泄密等风险能力不强。

七、政务微博面临的一些问题相应的解决对策有:

(一)、统一制度,完善机制。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

2、规范实施细则,形成固定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责任到人,加强监管。

1、完善平台,增加互动和网民参与力度;

2、改革文风,坚持讲真话、办实事。

(三)、加强学习,提高效率。

1、学习网络知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2、学习管理,提高服务能力。

八、有人认为:网络世界信息发布充分及时,使人兼听而明智;网络问政更是当前揭露贪腐官员,倒逼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的最好平台之一。因此,网络空间应该是不受管制 的自由领地。请你针对这种观点,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参考给定材料,自拟题目,中心明确; 2.联系实际,说理充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不少于800字。【内容要点】

1、网络空间巨大优势:交流充分、个性解放、参与方便,干群有效交流的全新形式。

2、网络世界的弊病:信息爆炸、碎片化、片面偏激,各方利益主体自私自利,无法形成公共平台。

3、网络空间是自由的,但也是有边界的,需要适度监管,应以促进国计民生为导向。

4、可以结合以上各方面全面论述,也可以就其中一个方面深入论述。

维护网络自由政府当有为

从口耳相传到结绳记事,从甲骨刻字到活字印刷术,从书报广播到网络微博。交流媒介的变革过程,就是我们知识的增长过程,就是我们自由空间的拓展过程。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逐年攀升,网络日益成为人们自由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近年来,政府网站的建立和政务微博的兴起更是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网络问政成了实现人民民主权力的最新形式。与通过著书立说、报刊杂志和上访等传统渠道相比,网络问政参与方便,准入门槛低,交流直接,是实现干群充分沟通和交流的有效途径。“在互联网时代,人民想和政府通通气,乃至天天见面成了轻而易举的事”。

2008年以来,许多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通过答复网上留言、走进BBS论坛、开设博客或个人邮箱、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等形式,在互联网上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凡此种种,都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力的全新形式,大大促进了干群和谐和执政效率。

网络问政需要依法有序。网络行为有其先天弱点。当前,网络行为的道德和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善,网上规范更没有深入人心,网上言行杂乱无序。信息爆炸、碎片化、片面偏激,虚张声势,虚实难辨是其主要缺点。

另一方面,网上言论的背后是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大多数片面偏狭,自私自利,无法形成公共利益的诉求平台。欺诈行骗,网络盗窃等非法行为更是防不胜防,对个人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这就需要政府在风气引导、信息鉴别和监管方面有所作为。一要加强完善网络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执法力量,坚决打击欺骗行诈、煽动闹事的不法之徒;二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鉴别和筛选技术,积极保护网络世界的真实健康;三要创新形式,加强对广大网民的理性引导,增强其自我规范意识,提高其辨别力和防范意识。

网络问政 篇3

1.‚我的提案会及时发在我的博客上。‛2010年两会上,问及政协委员的提案,常常会得到这样的回复。不少代表、委员都开设了博客,直接在网上亮晒自己的建议、提案,或者意见观点,有的甚至公开征集网友的点子建议。正如全国政协委员王旭东教授所言,网络,正成为民意舆情集中的空间,因为这里开通着永不堵塞的民意直通车。

据一份权威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3.84亿,比2008年增长20%以上,互联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而一项网络调查更显示,超过七成的网友认同‚网络问政‛,认为这是党政官员了解民意的有效方式,对‚网络问政‛推动民主政治充

满期待。

2009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不断通过网络与网友在线交流,直接倾听民意。农业部、环保部、公安部等国家部委也纷纷在网站上开设留言板、邮箱、博客,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网络问政,渐成时

尚。

‚两会上我的不少建议、提案,都是通过网络征集到的,不少都是网友的好主意。‛全国人大代表朱永新这样坦言。王旭东委员更是认为,在未来‚经济转型‛、‚拉动内需‛、‚医改‛、‚教改‛等一系列宏观决策部署的落实中,网络必将成为各级领导层制订决策、了解基层民生的又一个好帮手。在各大门户网站的首页上,‚我有问题问总理‛‚我对代表委员说‛等栏目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从这一点上看,我们普通民众与代表委员的权利无异。网络问政,将成为常态,让我们都来习惯这一表达。

2.网络,无疑在民众与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民众呼声在网上聚集,百姓疾苦在网上晾晒。可以这么讲,互联网不折不扣地已成为社会舆论的‚留声机‛甚至是‚扩音器‛。通过网络,官员足不出户便能了解民生,无疑‚延伸了‛官员的耳朵和眼睛。这种‚零距离‛、‚全天候‛的方式,比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民生问题来得更加快捷、更加原生态。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与‚2009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湖南行‛全体代表一起畅谈‚网事‛时介绍说,‚要通过互联网把最偏远的民生问题摆到最贴近的案头上来解决‛,高度重视互联网、积极利用互联网,使之成为各级官员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执政为民的新风尚、推进工作的新平台。

3.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被广大网友尊称为‚中国第一网民‛。此举开创了‚网络问政‛的先河。2008年也被称为‚网络问政元年‛。

总书记与网民的首次在线交流,让‚网络问政‛这个原本还比较生疏的词语,变成网络热词,在全国上下掀起一片高潮。以浙江为例,2008年11月,浙江在线在全国率先推出‚省委领导系列访谈‛,10位省委常委分别做客直播室与网友直接对话,相关专题页面访问量达3757万人次,网民提问跟帖和留言达10118条。2008年至今,仅通过浙江在线与网民互动的浙江官员就达到60多位,并成为一种常态延续着。2010年伊始,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楼小东就走上网络,就网民关心的国土、房价等问题互动交流,拉开了新一年‚网络问政‛的序幕。

‚网络问政‛不仅在浙江遍地开花,全国各地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联通浙江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沈明才说,7年前,中国官方媒体通过网络开展‚您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以及‚我有问题问总理‛时,参与网民仅数千人;而2009年,仅一家网站的此类调查,就收到30余万张投票、4万余条留言。‚从屈指可数的数千人,到30余万张投票,这组数据足以看出‘网络问政’发展之迅速。‛沈明才说,前不久,安徽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网络问政‛要求。

4.网民在热点事件中发挥积极效果的事例举不胜举。从‚躲猫猫‛事件到‚邓玉娇‛事件,再到‚钓鱼执法‛事件……网民的力量不可小觑。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显示,2009年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中,有近三成是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

有着10多年上网经验的齐奇,对网络在热点事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深有感触。他说,兰溪法院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上网玩游戏的事情,最早就是由网

友发现并举报的。

‚这体现了网友对法院工作的监督,行使了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是个好事情。‛齐奇说,一直以来,法院对很多群众来说感觉非常神秘,基本上只能从新闻报道中了解一些情况,更多的是道听途说,其中既有符合实际的情况,也有很多误解或者不完全的信息。而通过‚网络问政‛零距离地跟网友交流后,人民群众不仅更加了解法院了,而且更加支持和理解

法院的工作。

5.虽然当前网络问政方兴未艾,但对于网络民意的敷衍、懈怠仍然存在于部分政府部门中。据中国社科院不久前公布的对43个省会城市和较大市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情况的调研结果,政府网站作为地方政府公开信息的渠道,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要么是长期打不开;要么是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更新非常不及时;要么是寻找信息非常困难,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经常是花费大量时间后仍是一无所获。

而且,现在很多官员对于网络民意在心里仍比较抵触,面对网民‚问事于政府‛,诸如‚已阅‛这样的答复常常让网民无所适从。他们对网络民意的反应是被动的,也就是当一件事在网络上已经议论得沸沸扬扬,相关政府部门的反应才姗姗来迟,这就有一种被网络推着走的意味。因此,网络问政应该突出主动性,主动了解网络民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正如温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所言,我们现在有4亿多网民,他们代表的是一个很大的社会群体,而且包含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当网络民意愈来愈被政府重视时,如何让网络问政成为一个‚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就成了重要的问题。

网络问政无疑很‚好看‛,体现了政府在网络时代的与时俱进,但如果让其有丰富的内容而变得‚好吃‛,真正成为政府与民意良性互动的平台,而不仅仅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工程,就需要着眼于制度建设,开辟民意表达的制度通道。没有制度的推动,网络问政有可能成为‚一阵风‛,只在某个时间节点上热度特别高,而一旦过去,也就迅速降温。同时,如果没有制度约束,网络问政也有可能成为因人成事的现象,随着某一位领导的更换而变得不稳定。显然,从重视到倚重,网络问政显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6.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中谈道,信息状况的重大变化,传播的重大牵连,总是伴随着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一个开放的社会,首先是信息的开放,在一个封闭的社会中,对信息的控制和垄断,是欺骗和奴役的基础。在互联网政治时代,信息的被控制较之过去变得更加不易,成本更高。网络所带来的信息公开化与阳光化,对信息垄断具有天然的颠覆作用,是开放社会和公民社会的催化剂,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转型的新动力。网络的出现,加快了中国迈向开放社会的转型速度。

麦克卢汉曾经说:‚随着信息运动的增加,政治变化的趋向是逐渐偏离选民代表政治,走向全民立即卷入中央决策行为的政治。‛当网络参与政治之后,它将更便捷地推动官员与民众的直接对话,提高民意在政府运作中的分量。在2010年的‚两会‛中我们看到,网络使得公众与代表们的关系更加紧密,公众的政治参与将不仅仅限于投票,更方便了内容上的传达与参与。〖=2〗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网络只是嵌入现行体制内的技术工具,网络问政与民主政治是两个概念,不会自动消除现行政治的沟通难点,网络舆论不能代替正常的制度解决社会问题。一个正常的社会秩序,需要的是常态的制度化的治理,我们不能把解决社会矛盾冲突过多地寄希望于在网上闹成新闻事件,或者直接在网上联络到更高层的领导。

对于‚两会‛代表而言,偶然地从网络获取某个民意,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必须有现实的政治参与的制度衔接,网络问政才能够真正落实到现实政治,就此而言,且不说网络问政,即使现实中的政治参与,也亟待制度性的保障。在网络问政火热一阵之后,我们需要的是常态化、固定化和制度化的信息沟通,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公开的回复与处理的问责机制,让公众与网民参与监督。确保网络问政中民众反映的问题得到回应,贡献的智慧能够被运用到施政实践当中,从而让网络科技切实转化为执政的‚生产力‛。

7.网络具有不具名、上网的每个人都能够发表意见这样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同时也是网络问政需要解决好的问题——网络问政如何防止形式化、表面化和作秀。现在来看,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既然把网络问政作为一种很好的表达民意的方式,政府就应该把它制度化,落实到一些具体的部门当中去。

比如说如何将这些网络上分散的信息进行收集,进行分类,然后再细化到日常工作当中去,而且还急需解决怎么去回复网民、这件事情如何处理的问题。处理的过程结果都需要公布给网民,而有了这样的机制,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能否在政府网上建立一个常规的渠道,而不是再像网民发帖子这样东一句西

一句。

8.尽管网络已成为中国网民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然而,仍有一些官员对于在网络舆论监督下执政‚非常不适应‛,对网友意见充耳不闻,以致‚网络问政‛平台成了摆设;也有一些省市、厅局网络问政工作开展得不均衡,县级政府开展得更少,有的不是缺少网络问政的平台,就是缺少实质内容,缺少交流互动的更是普遍现象。网民通过‚网络问政‛参与政治和公共事务,如何防止表面化、形式化、作秀,从而把‚网络问政‛常态化、制度化,需要有关部门

拿出诚意与勇气。

9.网民通过‚广东省网络问政平台‛反映的突出问题,以及当事人通过‚网上信访‛反映的诉求,经筛选后由广东省委办公厅交给有关地方党委和政府部门办理,限期3个月办结。这项从2009年7月开始实施的尝试,目前已经成为推动广东有关党政部门‚施政‛的有效力量。

由广东省委办公厅组织召开的第三次网友集中反映问题暨网上信访事项交办会上,广州市委、广东省民政厅等14个单位分别承办了20个问题和事项,涉及国土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医疗保障、综合治理、维护合法权益、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等5个方面。其中,包括广州东圃镇石溪村‚黑诊所‛泛滥等7个网友集中反映的问题,以及韶关一些工厂经常夜间排放刺激性污染气体影响附近居民身体健康等13个网

上信访事项。

据广东省委常委、秘书长徐少华介绍,这些交办事项要在3个月内办结或作出说明,并将办理情况书面上报省委办公厅。2009年7月,广东省委办公厅召开第一次‚网友集中反映问题交办会‛,交办了网友强烈反映的17个问题,目前均已得到解决或答复;2009年9月,又召开了第二次‚交办会‛,交办了20个问题,目前已有18个办结,剩余的2个问题正在办理之中。每次‚交办会‛均召集全部承办单位负责人参加,并在网上进行全程图文直播,以接受网

友的监督。

据广东省委办公厅网络信息资源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处通过建立在相关网站上的‚网络问政平台‛等收集网友意见,经筛选后进行交办,并对交办事项进行跟进,在网上发帖将处理情况告知网友。

广东省信访局则于2009年7月建立了网上信访频道,并增设了网上信访办理处。网上信访量由初期的每月500多件,上升到目前的每月1200多件。2009年,广东省信访局共受理网上信访事项12938件,占该局信访总量的20%;共交办网上信访事项3139件,其中2305件办结,办结率为73%,739件的办理情况和结果在网上公开。

10.互联网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反映社情民意渠道和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重要载体,要使‚网络问政‛真正成为联系群众的新方式,要使‚网络问政‛常态化、制度化,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应成立处理网络意见的专门办公室,各政府门户网站特别是县级网站,应开辟专门的栏目,同时推广网络发言人制度;二是各级党政领导应定期上网倾听网民意见,定期举办网络意见办公会,为广大网民建言献策提供更多的渠道,调动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良性互动;三是建立网友留言办理反馈等制度,让网友意识到自己的意见、看法得到落实、回馈。

实施‚网络问政‛,是落实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改进政府工作、创新政府服务的时代要求。网络问政,要真正重视网意,关注网意,把网络当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解决民忧的重要平台,不能搞形式主义,政府应通过网络‚问政‛、‚问事‛的制度化建设,确保问题答复的时效性和政府自身的公信度。因为及时发现问题,措施得力,不仅维护了群众的利益,化解了矛盾,理顺了情绪,还维护了稳定,促进了和谐,有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关于网络舆情与问政 篇4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引用:曾润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高速增长,网络已经改变了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并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在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和网络媒介越来越深度介入的现阶段,如何认识、把握并有效引导,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地方政府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2014年3月1日,四季春城昆明不冷不热,一片祥和。祥和的同时却正值美国总统接见完**喇嘛,疆独藏独两股势力沆瀣一气;乌克兰局势变幻莫测,引发美俄两国剑拔弩张;国内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安保工作日渐升级。然而,当晚21时许,昆明火车站广场发生蒙面暴徒砍人事件。截至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40余人受伤。民警当场击毙4名暴徒、抓获1人。目前,云南官方将该事件被定性为恐怖袭击活动。

事件发生后,引起国内社会强烈反响。当事网友及后续记者陆续通过微博、论坛、贴吧、微信等网络互动媒体第一时间传递出这起暴力事件的细节和进展,网络舆论一片哗

然,纷纷谴责暴徒反人类的行径,并祝愿伤者早日康复,逝者安息。

总的来说,此次国人面对恐怖事件,除了愤慨和悲痛之外,在对事件后续的聚焦讨论中,理性面对恐怖事件的情绪得到了很好地彰显,众多网络正能量得到了很好的传递,这其中主要来源于开放性的讨论环境。媒体及时告知事件进展,意见领袖主动提倡守土有责,传播防暴自救手册。我们可以看到,相对开放的舆论环境只要有度、有责反而有利于公民社会心态的建立。在今后类似事件中,相关管理部门当应慎堵,慎行。

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

1、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

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

3、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当今世界是信息化的时代,中国网民与日俱增,信息传播之快超乎我们的想象,人们在网络上接受信息并发表者自己的言论。古语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络舆情相当于水,国家相当于舟,所以遇到类似的事件,官方新闻媒体要把握方法策略,主动介入弄清真相,及时引导网络舆情。媒体要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主动设置与事件相关的议题,通过吸引网民进行讨论,用理性精神引导网民建设性发言,通过讨论帮助网民明辨是非。

网民通过网上舆情参与社会热点的讨论,让政府看到了开辟网上平台让民众参与政治的可行性。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 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近年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

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聊天,到各省官员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与百姓沟通,中国官员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问政于民,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

无论是习近平主席在人民网与网友的在线聊天,还是李克强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坦陈自己经常上网了解民意;无论是一些省、市级政府利用网络让网民对本地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网络进行干部评议和政绩评估,还是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或实名登录论坛或实名开设博客,诸多频繁成为热点时政新闻的信息显示:互联网不仅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同时也开始逐渐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

在今年关于网络问政最大的事件莫过于是两会了。全国31个省区市两会陆续闭幕,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全国两会日渐临近,网上舆论氛围渐浓。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博、微信、微视、移动客户端等各种媒体平台纷纷发力,各大媒体通过微博和微信征集两会关心的热点问题,解读分析两会看点。在微博上,“两会微问答”、“两会微访谈”等栏目吸引网民关注,传统媒体官方微博陆续推出两会策划,代表委员们纷纷开通个人政务微博,设置议政议题,征求网民意见。在微信上,“两会代表”、“两会记者”、“两会直通车”等公众账号每天推荐解读文章为两会预热,对两会进行及时报道。网

民对新一届政府的期待较高,一致希望代表委员多发出反映基层问题、关切民生的两会“好声音”。

两会前夕,新华网以及搜狐网、腾讯网等各大网站相继推出的“总理请听我说”、“我有问题问总理”、“为省部委建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征集”等互动平台,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网民积极参与。一位新华网友认为,只要符合法律,每个普通网民都可以通过发帖子、写博客等形式自由表达意愿,并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为两会代表、委员以及各级政府领导打开了一个了解社情民意的崭新窗口。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前夕走进新华网直接问政于民,政府领导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民意与中南海互动的直通车,也体现了我们的政府是实实在在倾听人民呼声,时时刻刻留心民心民意,时刻把老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政府。网络交流体现了执政者真正把民心民意当作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重要参考。

公选课论文:网络舆情与问政 篇5

舆情是民众关于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简单来讲,舆情就是指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它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而且,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技术革命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网络使社会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共享,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愉悦的同时也对当今社政治生活产生了影响。

网络社会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平等的感觉,任何人,无论他是从事何种职业,或拥有多少财富,或自身条件有多么大的劣势,他都可以在网络社会中发表自己的看法,畅谈自己的思想。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区中,任何人都处于平等的地位,人人都是平等的,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事实上也是平等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和网民人数的增加,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越来越多地发挥出了畅通民意、表达诉求、舆论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网络信息传播和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并日渐与传统媒体相融合,对大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各种社会热点问题频频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涉及民生、司法、反腐败、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问题,社会敏感度高,很容易引起舆论的聚焦。特别是通过互联网的发酵和放大,更容易使局部问题上升为全面问题,一般问题上升为社会政治问题,个人的偏激言论扩展为非理性的社会情绪。网络舆论已达到任何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近年来发生的诸如厦门PX事件、七十码事件等都体现了网络舆论的巨大监督作用。

如今,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网站新闻评论、论坛与社区BBS、聚合新闻RSS、QQ、MSN、博客、微博。2010年9月10日,江西宜黄县因拆迁引发一起自焚事件,因在此前已发生多起类似拆迁自焚事件,所以起初并未引起舆论关注。但后来,一种新兴媒体形态的介入使得宜黄事件的传播效应不断放大,当事人的维权行动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帮助。这种新兴媒体形态就是微博。微博在2008年开始在我国加速发展,大量微博网站纷纷出现,比方说新浪微博。在宜黄事件中,微博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记者邓飞微博直播“女厕攻防战”,当事人之一钟如九开微博使外界在第一时间了解宜黄事件的进展,潘石屹等网友致力于微博“网聚”传播等等。结果,宜黄县委书记、县长被立案调查,率队拆迁的常务副县长被免职,被网友们认为是微博的维权力量开始发酵,由此引发对微博的舆论影响力的讨论。

网络在传递政治信息中起着中枢作用。网络首先是作为一种传媒出现的,从这一层面来看,网络传递政治信息的“中枢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传递政治信息是政治系统正常运行的润滑剂。传递政治信息的实质是“国家意志”“民间意志”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国家政策通过网络得到及时而准确的解释,公众的愿望也通过网络得以及时而全面的反映,上下相通,思维一致,才能形成凝聚力,政治决策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公众的支持,网络能够向政治系统输送强大的社会动力。(2)传递政治信息可以为政治决策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当前,诸如失业、环境、教育和医疗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也是政府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出台一系列政策,而政策往往难以兼顾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不同地区和不同阶层的所得与付出之间的平衡,这需要群众对政策有一个理解和承受的过程。网络在这一过程中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它借助具体的“形象”,用通俗生动的方式提出问题,阐明背景,发表意见、评论或分析,帮助群众认清自己的生存环境,启发群众适应政策的主动性。网络的这一作用在以往的价格改革、住房改革中已得到有效的发挥。(3)传递政治信息有利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调动社会成员的注意力集中于国家发展目标上。网络报刊、广播和电视等媒体每天向社会提供大量的信息,同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联系密切。舆论导向正确,人心凝聚,精神振奋,这是宣传思想工作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而且,网络可以为创造“阳光政治”提供一个平台。网络媒体还推动民主政治网络媒体为公众参政议政、行使其政治权利提供了具有互动性和便捷性等特点的新渠道。网络促进了政治文化传播的高效化与国际化网络应用于政治文化传播后,对于政治文化的传播速度与广度产生了重大影响。国家应该拓展网络公共讨论的空间,把各方的意见都呈现给公众,确保公众听到所有应该听到的声音来保证公共辩论的强健。为了应对瞬息变的网络资讯,中国政府早在几年前就在中央以及省市一级宣传部设立舆情部门,负责收集和分析网上舆情,给领导人提供最新的舆情信息。网民的意见和建议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各级领导人的重视和肯定,网民反映的一些实际问题得到了解决。有数据显示,一批不作为或乱作为的地方官狼狈丢官,直至被追究法律责任。从回避、无视,甚至“惧怕”网络舆论,到直面和回应网络舆论,再到合理有效地把网络建设成了解民意、征询民策、疏导民怨的途径,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和团体对互联网舆情的理解和驾驭能力都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不少地方积极落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精神,高度重视互联网舆情,政府的执政艺术有了很大提高,社情民意渠道进一步拓宽。

所以,网络舆情的应对之策有:

1、适当调整管理思路,从“维稳”到“促和”。

2、完善网络治理的法律规制。

3、加强行业自律。

4、“问计于民”,积极采纳网民的意见和建议。

5、重视网络监督,厉行官员问责制,提高政府公信力。

6、突发事件迅速反应,危机管理泰然自若,“尽早讲、持续讲、准确讲、反复讲”。

网络问政工作情况 篇6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深刻的改变着中国,网络越来越成为民众展现原生态生活、反映社情民意、加强交流互动的的重要平台,成为各级领导干部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渠道。但是,也出现了部分官员缺乏认识,制度建设不尽完善,形式化盛行等问题,这极大的影响了民众建言献策、表达诉求的积极性,因此,构建好“网络问政”平台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网络提供了政民互动的平台,促进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通过网络能够知道人民群众所思所想,能聚集所有人的智慧;网络问政平台的建立顺应民意,进一步提高了民众参政议政的能力,促使民众积极建言献策,提供真知灼见,给党和政府的决策作有用的参考,使网络真正成为“民意直通车”。

为构筑好网络问政平台,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首先,依托信息技术人员,建立起网络问政平台的人员队伍。建立一支懂政策、具有信访知识、网络知识和处理应急问题能力的团队,解决看帖、回帖质量上差强人意的问题,切实有效的提高回复率,及时的解决民众提出的有关问题。

其次,建立健全网络问政平台的相关规章制度,保证网络问政的常态化,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网民留言回复制度、备案制度、回访制度、追究制度、考核制度等切实有效的制度,将网民留言办理作为考核各级公务人员的常态工作,把办理效果的评价权交给广大网民,真正让网络问政的好政策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完善社情民意收集渠道。通过开启“民生通道”、“网上信访”等栏目,促进民众诉求多元化,用更直接、及时、真实、经济的方式,收集社情民意信息。

最后,加大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其对网络执政环境的认识。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充分认识到网络已成为民众表达自身诉求、参与公共事务的重要渠道。

网络问政工作情况 篇7

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6月21日公布的2010年“三公”经费支出中,计算可得,该局2010年共20人次出国,平均费用达到每人次

5.7万元,遭广泛质疑。以“厦门浪”为首的众多网友通过微博对此事进行了评论和追问,广州城管执法也通过网络微博对此事进行了回复,这一行为受到了网友的广泛赞扬,也催生了新的公民参与模式——网络微博。

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随着电子网络的普及,民众参政议政的方式方法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除了传统的信访、上访的途径之外,网络方式参政议政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有助于促进阳光政府的创建。

撇掉广州城管执法回应的内容,就网友提出质疑,行政部门微博回应网友,解疑答惑的这一行为可以看出,网络监督已经成为除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媒体监督之外的另外一种监督模式,以其速度快、影响大等特点迅速的被人们所接受和应用。在众多网友看来,这是一次良好的互动,一次信任的共舞,行政部门与市民的和谐互动可以成为这个城市文明的灯塔,为城市的文明、健康发展指航引路。

知名网友指出:“具体内容暂存而不论,这至少印证了一种新的可能性:网络问政迫使官方行为模式的调整。”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微博问政可以降低矛盾发生和激化的概率,相较于传统的问政上访方式,其成本大大降低,节约了成本,也就使得更多关心时政的热心人士能够参与到监督和问政当中来。从行政的角度来看,行政执法的目的即是为人民服务,民众有知情权和监督权。通过网络微博的方式和民众进行双方互动与流,具有成本低、范围广、速度快等优势,既是一个公开政务、透明行政的过程,也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网络问政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 篇8

1.网络问政研究途径分析

网络问政在我国出现已有近3年的时间。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网络问政有其发展阶段,而各个阶段学者对其研究的情况也不一样。2008年可以说是网络问政研究的萌芽阶段,此阶段学者对它的研究还处于探索状态,存在的文献大多是对网络问政大致的介绍以及对其发展趋势的分析。2009年至2010年可以说是网络问政研究的蓬勃发展时期。知网中的期刊论文大多集中于这个时期。这个阶段学者对网络问政的研究日趋成熟,研究视角也越来越开阔。而2011年学者对网络问政研究的热情也未减.在这种情况下,从单一研究途径到多元研究途径的趋势不可避免。网络问政的主体是政府官员和网民,客体是“政事”,平台自然是互联网。这样的特殊性决定了学者对网络问政的研究不可能固定在单一途径。而事实也证明了网络问政研究正在向多元途径发展,并也出现了一些研究视角交互融合的现象。并且,网络问政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问题,如网民的素质良莠不齐、官员执网能力不强、问政平台的单一化、网络问政所引起的伦理危机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只依靠某个单一视角。此时单一途径的研究不能全面地理解网络问政以及相关问题。所以,多元途径研究就为全方位、更深入的网络问政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2.网络问政各个单一途径研究现状

目前,从研究途径来看,对网络问政的研究集中在传播、政治、管理视角,各个视角的研究现状

(一)传播视角目前,传播视角下,学者所研究的网络问政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第一,对网络问政及其特征的认识;第二,开展网络问政的媒介技术途径;第三、对公众政治参与其他媒介渠道和现实渠道的探索。有关对网络问政的概念以及特征的认识,杨清波、张莉萍认为,网络问政是借助网络媒体这个有巨大传播力的全新平台完成的民意通达。从传播学角度来看,网络问政主要有公共性、草根性、互动性3个传播学特征[3]。

关于开展网络问政的媒介技术途径,余伟利发掘到微博体现了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的交互融合,成为了新闻媒体传播新闻的新形态,很多媒体、栏目开设官方微博,报纸设置微博专栏和版面[5]。大多数传播学学者都认为网络只是问政的一种媒介平台,还需开拓其他媒介渠道和现实渠道。贺晓丽、满在龙提出了具体的拓展渠道、强 化宣传的方案:在政府门户网站开通“网络问政平台”专页;建好本地论坛,在“网络问政平台”上建好市民参政议政的专门论坛,并且加强与论坛管理员和意见领袖的联系沟通;建立党政领导与网民见面交谈机制,拓展网络问政的深度和广度;要注重引导,牢牢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6]。传播视角下学者对网络问政的理解是有偏向性的,侧重于媒介在问政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学者们的视角是比较开阔的,不仅关注到网络问政的媒介技术途径多样性问题,还能够敏锐的捕捉到除了网络媒介之外其他媒介(如报纸)的开发,同时把目光追溯到网下的现实参政渠道中。但是现实中参政渠道的开拓,则属于政治视角中应该研究的问题。

(二)政治视角

政治视角下学者对网络问政的理解,侧重于政府对网络问政的全面掌控,把网络问政看作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现象。网络问政具有参与主体的双向性、参与主体的平等性、问政内容的丰富性、民意表达的直通性、实现方式的互动性等这些特征[12]。在研究网络问政兴起的背景时,学者能够透过现象挖掘深层次的制度方面的原因。朱艳秋认为,深究“网络问政”背后的动因,不难发现我国传统政治运行方式习惯于不公开、不透明,政策制定过程缺少公众参与,在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信息不对称,公民知情权不足直接导致监督权的缺失,公众利益诉求渠道不畅等,是导致“网络问政”受到热捧的根源所在[8]。政治视角下,很多学者十分关注网络问政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建设。虽然网络问政目前还存在一定缺陷和局限性,但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它对我国的政治民主和文明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政治视角下,大多数学者对网络问政的研究过多的侧重于政府对这种新兴方式的管理和利用,将其看作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府执政的新形式。在这种思考模式下,自然可能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对网络问政的另一主体——网民的研究。或者是提出把网民改造成一种有序的力量,为加强政府的稳定服务。但是,其实稳定的政府以及和谐社会是需要有一定的途径来给人民抒发不满的。另一方面,虽然有学者提出了网上和网下制度对接的问题,但还没有提出具体的实践方案。就如舒服明在《国内“网络问政”研究述评》中所说,“还有许多操作性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特别是在如何健全和疏通网上和网下两个问政渠道,实现网上网下两个渠道的有效对接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19]

(三)管理视角

管理视角下,学者对网络问政的理解侧重于网络问政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达到提高网络问政效率的目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肯定了领导干部的执网能力是新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学会在社会质疑和公众参与中施政执政,以一种权变的公共事务管理的思路来治理网络,导引网络政治参与,并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立法,促使其有序运行和良性发展,实行“网络善治”[9]。在管理视域下,学者比较注重网络问政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挑战和贡献,更加关心领导干部处理事务的效率问题,并把视角投向国家对网络问政的管理体制建设方面,紧密结合了管理学的学科特色。同时,网络问政是一个交互性的平台,涉及到政府领导和网民两个主体。但在管理学视域下,学者有些过于注重从领导干部的层面来探讨良性对话结构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网民在这方面的作用。可以看出,各个视角的研究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传播学视角下的研究就把网络问政的技术性问题引到网下,从而给政治学视角的研究指引了方向。而政治学视角下的研究涉及到的很多关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给管理学视角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使得其向领导干部建立良性话语结构的方向靠拢。但是,目前仍有不少视角下的网络问政研究还存在开拓的空间,比如哲学视角、法律视角、统计视角等。

3.网络问政研究多元途径的融合

从各个独立的视角分析网络问政,能够使得研究直接关注到某一学科领域的聚焦点,但网络问政涉及的领域和问题比较复杂,仅仅用单一的视角来解释、研究难免有失偏颇,于是出现了网络问政研究逐渐从单一途径过渡到复合多元途径的现象。目前,对网络问政的多元化途径复合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视角与其他各个视角的融合。

(一)政治、传播视角的融合:网络媒介构建并延伸了“公共领域”政治视角与传播视角的融合,表现在网络问政中的媒介平台对形成和构建“公共领域”的作用和意义上。对于媒介对政治的影响,徐徐认为,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问政中的网络媒介对政府统治的作用。一方面,网络媒介的特殊优势弥补了传统政治信息传播系统的不足,不仅降低了公众的利益表达和监督的“门槛”,更为传播的主体——政府和公众之间构建了可以直接沟通互动的平台;另一方面,网络也冲击了传统模式下政府管理媒体的方法,并使政府处于网络舆论监督形成的强大压力之下,执政能力面临严峻考验。这种一分为二的看法也代表了传播视角下学者们的普遍观点。

(二)政治、管理视角的融合:掌握“执网能力”以促进党执政能力的提高管理视角中,最多出现的是把“执网能力”与政治视角中的执政能力相融合的现象。这就把领导干部的执网能力建设、提高问政效率作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及实现国家政治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领导干部的执网能力建设是创新执政方式的重要内容。很多学者提出了目前领导干部“执网能力”不强的问题,造成网络问政过程中互动性出现缺陷,最终导致网络问政效率、效能的低下。也有学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比如杨宪福、翟绪新就觉得,领导干部要培养和提高利用网络搜集和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要培养和提高利用网络与各方面交流互动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要培养和提高对于互联网的鉴别力,分清网络功能的主流和支 流;要培养和提高对于互联网的包容力,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上的过激言论;要培养和提高对于互联网的引导力,正确疏导网络舆论;要培养和提高接受网络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做社会的表率。有的时候过分基于效率的公共管理可能会引发忽视政治代表性等一系列问题。但是,目前的网络问政研究找到了政治、管理视角之间的良性切入点,推动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三)政治、法律视角的融合:立法以完善政府职能法律视角的网络问政研究目前还不多,且除了王军的《制定<网络问政促进法>之建议》之外,几乎都是穿插在政治视角的相关研究之中的,主要讨论了为了规避网络问政自身存在的缺陷和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实现政府角色转变的立法建议,其应用性较强。法律视角对网络问政的研究目的在于为政治服务。但是,从另一方面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网民主权的关注。并且,大多数立法建议只是给予 了一个方向性的引导,在具体的内容上还缺乏建设性的提议。多元视角交叉、融合的研究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好处在于可以从各个视角对网络问政展开探讨,能够全面地分析网络问政产生的背景、含义、特征、作用等,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网络问政的内涵。但是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现象,很多学者都是从其实用性出发来研究,所以目前的研究还缺乏学理性。知网的一百余篇文献中有部分只是地方政府对网络问政政绩的介绍和宣传,也有小部分只是有关网络问政的新闻报道。所以,多视角复合研究的缺点在于可能导致网络问政和各学科理论的结合不够深入,学理性不够强。但是在今后的网络问政的研究中,多元途径的复合研究势必占主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出了网络问政今后研究的总体方向。

参考文献:

网络问政工作情况 篇9

2017黑龙江省考申论热点:“恶俗广告”停播,见证网络问政

力量

通过新的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资讯、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大纲可以了解到,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黑龙江中公教育整理了黑龙江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背景链接

2017年1月中旬,成都地铁“公鸡下蛋”和“顶呱呱”停播。事实上,两条恶俗广告之所以全面停播,成都市网络理政平台可谓“功不可没”。“正是因为有大量市民纷纷来信来电,请求停播这两条广告,这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市政务办相关人士透露,在网络理政平台的监督下,地铁部门进行了“整改”(2月13日《成都商报》)。

综合分析 [暴露出的问题] 成都地铁的恶俗广告暴露了“双重失范”:

一则是广告伦理失范。不管是以低俗为营销噱头,还是不间断地对潜在消费者进行视觉与听觉上的“轰炸”,这透露出的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广告伦理失范现象。商家采取这种恶俗的营销方式,也显出了其广告创意不足的短板。而采取这种违背公序良俗还让公众很不舒服的营销方式,虽然可能暂时获得较大关注度,但从长远来看,这只会让公众更加嫌恶他们,反倒会毁掉商家声誉,适得其反。

二则暴露了地铁运营方的管理伦理失范。地铁强行让乘客不间断观看这些广告,让乘客普遍感受到了不适。虽然在接到大量投诉后,地铁全面停播了这些恶俗广告,但这些广告对乘客已形成了较大的“骚扰”,破坏了地铁的乘车环境。

[停播带来的启示] 时下,地方政府十分重视来自网络的民意力量,纷纷开通官方网站,建立“市长信箱、留言板”等网络问政平台。然而,一些地方的网络问政平台,要么当地政府及部门领导长期不过问,形同虚设;要么网站管理员越俎代庖,自作主张替领导“问政”,使网络问政平台变了味、走了调。相比之下,成都网络理政平台针对市民反应地铁“公鸡下蛋”和“顶呱呱”等低俗广告扰民,及时监督地铁部门“整改”,停播这两条广告,使网络问政成为倾听民意、推进工作的有效载体。

恶俗广告的停播再次表明,对待网络事件,只有学会上网听民意、吸民智,积极主动应对才是唯一出路。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阻止民意诉求和公众知情权的实现,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会付出成倍的代价。因此,必须第一时间捕捉信息,第一时间站出来说话,既要上中公教育·做一个善良的人!点击查看黑龙江申论考点大全

最全汇总>>>黑龙江公务员历年真题

网看又要上网说,既不能失语又不能妄言。“看”是为了掌握情况,“说”是为了澄清事实,对事件基本情况的公开要快速,对事件发生原因的解释要谨慎。

网络问政不是形式,更不是作秀,政府及部门领导不仅要能够“上得去”,更要做到“下得来”。“上得去”是要通过上网了解情况,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下得来”,是要把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去伪存真,给网民一个负责任的答复,推动问题的有效解决。这是一种运用网络的能力和智慧。可见,“公鸡下蛋”和“顶呱呱”停播,成为网络问政解决市民诸多合理合法诉求的一个范本。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

一方面,好的广告浸润心田,让观众从心里产生共鸣,从而产生购买和了解的欲望。为此,要抵制扰民广告、恶俗广告的出现,公共场所投放商业广告,要严守商业伦理、广告伦理并兼顾乘客权益。而对制作播放广告的单位,应该予以追责,不能放任恶俗广告挑战公众道德底线。

另一方面,网络问政是地方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是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妥善解决群众诉求、快速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渠道,是政府创新工作理念、与市民和社会沟通互动的新平台,对此,政府及部门领导就应该放低身段,要有坦荡的胸怀应对网民,要有求真的态度赢得信任,要有人格的亲和拉近距离。只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方便群众,广大群众自然会成为领导干部的得力参谋、助手;政府的工作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展,从而能赢得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课程如何设置教学的!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多写多练,中公申论批改服务可以系统的提高学员写作水平。中公教育黑龙江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

上一篇:中国新风行业研究报告下一篇:诗词《题破山寺后禅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