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初三散文(精选13篇)
品茶初三散文 篇1
品茶初三散文
如果你想问:品茶的时候闻香,它们相互不会影响吗?那你应该与“天上客”一同品一道茶,赏一回香。首先从茶品的选择开始,配合相应的茶具,布置一席或简易或隆重的茶席,用红泥小火炉取代惊惊咋咋的电磁炉,根据气场(空气的运动流向)选好合适的品香位,在烧炭煮水时刻,静静地整理香灰、燃香炭、置炭、打香筋、炙香、温杯……心也随之沉静下来,只剩对茶、香盛宴的一丝期许。一滚水温杯,二滚水渫茶,壶里杯里的茶香随着蒸汽伴着沉香的气息往你的鼻孔里钻,带着些许温暖的水汽撩拨着你敏感的神经。此时低头抿一口茶,再轻吸一口气,喉头转化的是茶的空灵醇厚,鼻翼呼出的是沉淀后的香气,妙哉!只要选香合适,燃点布置得当,香对于茶不但没有损,反而有增益。习香有助于嗅觉灵敏度的增强,燃香也有助于净化空气。合适的度和法,是其中的关键。
在“天上客”看来,玩茶的`人通常不一定每天都要像在实验室里做研究那样去喝茶。茶是一种知识,玩茶的人能够有接近专业茶人的水准,固然是很值得炫耀的,但茶同样也是一种修养。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之源中这样描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早在北魏竹林七贤的年代,就有先人提倡以茶代酒,这其实颇为吻合当前的社会之风。现代城市人普遍存在的脂肪肝、酒精肝、高血脂症、高胆固醇血症等等,正应了“酒肉多了则伤身”这句话。若是以茶代酒,则至少可以舒缓酒肉带来的伤害,进而调理身体进入一个更加平衡的状态。
香道在中国,起源众说纷纭。中国的香,与博大精深的中医针灸的灸术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文物学家兼香道专家刘良佑先生诠释说:中国的用香文化始于疆域的开发与对外交流的发展,从而发现并进口了香料。周朝时,由于政治的分合,在国土向南开发的过程中,又陆续发现了香料,自此用香逐渐形成周朝贵族的时尚之风。香料的药理作用也更多的与中医的理论结合,并从灸术的灼烧经络慢慢转变成为燃烧吸闻。
茶有“神农尝百草,日中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说法,由此可以看出,茶与针灸,最早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了解,并对人的自身进行探求和总结。茶与香,所产生的清幽香气和滋味使人心旷神怡,身心愉悦,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是个人修养的高雅艺术活动。在本性和内在的文化内涵上,都有着静心养性、怡情修身的共通之处。以茶与香为伍——静以修身,俭以修德。
品茶初三散文 篇2
“典型题”指教师讲课时用以阐明概念、命题、初步应用, 揭示其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开启学生思维、达成思维迁移的题目或材料。在教学环节中, 它能高效实现各环节的教学目的, 包括课堂导入环节中的“准备性评价”, 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课堂教学结束阶段的“总结性评价”。“基于典型题的‘初三散文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 就是根据毕业班学生的典型学情和杭州市中考散文阅读命题方向, 确定教学目标, 选择典型题, 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 实施课堂教学的预设和实践, 解决学生散文阅读中的问题, 提高学生散文阅读技能的一种设计活动。其教学设计包括课前预设、课堂实践、课后反思, 具体流程如下:
一、分析典型学情
笔者执教两个毕业班, 初三刚接手时, 对班级学生进行了观察、访谈、检测、分析:80%的学生来自本地农民家庭, 家长对子女的学习疏于管理;75%的学生为男生, 缺乏学习主动性, 学习基础薄弱;87%的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就散文阅读能力分析, 学生文本解读和解题能力普遍薄弱:50%左右的学生能大致读懂文章, 但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态度;85%以上的学生未掌握散文阅读解题技巧。面对即将来临的选拔性测试任务, 教师要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和考试技能, 就需要借助典型题, 精讲精练, 引导学生归纳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技法。
二、寻找典型题的依据
典型题的依据可以从《课程标准》《命题实施细则》和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寻找。通过分析上述纲要和考题, 笔者明确了“初三散文阅读复习课”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概括、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典型学情, 笔者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依托典型题展开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从词语特点、句式结构、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等方面分析重点语句的作用, 培养学生抓住文本筛选重要信息、体验作者情感、分析形象的阅读习惯, 训练、提高学生准确表述答案的能力。
三、筛选典型材料, 设计典型题目
典型题的筛选、确定是教学内容选择的核心。从近三年的中考题中归纳, 散文阅读典型题型包括筛选信息题、赏析作品形象题、语言题、理解并概括写法作用题等。
从初中教材和历年中考散文阅读中, 笔者归纳出散文阅读典型材料的标准。其一, 文章文质兼美, 主题积极, 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品质具有引导意义。其二, 文学作品有两类题材: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文章 (如《父亲是一条鱼》) , 多刻画人物的优秀品质, 塑造人物形象;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借景物抒写作者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与感悟 (如《向一棵树鞠躬》) 。根据散文阅读典型材料标准, 借助教材、教辅、杂志、网络等渠道选择典型文本, 设计典型题目。
笔者设计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复习课, 采取以下三个步骤筛选典型材料、设计典型题目:
第一步, 选择2010年中考散文阅读篇目《父亲是一条鱼》, 作为“准备性评价”的典型材料, 依托中考题, 展开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的复习教学活动。
第二步, 搜索、筛选适用于“形成性评价”的典型题目, 作为“形成性评价”或“诊断性评价”材料。叶莉的小说《小巷深处》, 写盲母含辛茹苦将养女抚养成人, 成长中养女一度嫌弃盲母, 最后在母爱的感召下悔悟的故事, 赞美了至深的亲情。故事情节曲折, 情感富有变化, 人物形象具有中国传统母亲的特性, 适合作为典型阅读材料, 与《父亲是一条鱼》进行对比阅读。于是, 围绕《课程标准》《命题实施细则》和《父亲是一条鱼》设计迁移性题目, 如下:
1.文章贯穿了“我”对家和盲母的情感变化。请根据文意, 用几个恰当的词语加以概括。 (4分)
2.下面的句子形象生动, 富有表现力。试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分)
(1) 夏天, 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 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 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 日复一日, 竟成古铜似的颜色。
(2) 朦胧的泪眼中, 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 路旁那长长的小巷, 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 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3.文章第七、九段中写同乡的老婆婆, 其作用是什么? (4分)
4.请结合文意, 对“母亲”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 (4分)
第1题为筛选信息题, 要求学生从文中准确筛选出能体现作者情感的相关语句, 再整合成答案;第2题是语言赏析题, 要求学生抓住赏析角度, 从内容和情感、主题上评析其表达效果;第3题是分析写法作用题, 从主题、结构和内容上分析其表达作用;第4题是人物形象赏析题, 从文中找到事例加以概括, 归纳出人物的性格品质。
第三步, 笔者从《2011精通中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中筛选、确定《盖房》一文作为备用典型题目, 视课堂教学实践情况而定, 或作为课堂教学“总结性评价”, 或作为课后巩固性训练题。
四、运用典型教学策略, 组织课堂教学
典型教学策略是教师为顺利、高效、巧妙地达到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典型学情而拟定的, 并足以产生实效的一系列语文教学措施或办法。它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是某一范畴内具体教学方式、措施等的优化组合。
1.激发策略。
激发策略以“变”为主, 实施时遵循“三精”原则:时机精当, 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呈现精彩, 多种形式展现最吸引学生的场景;内容精要, 采取最能启发学生的材料。本课运用激发策略, 既可以让静止的、死板的阅读内容活起来, 又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如引入2010年中考散文阅读题《父亲是一条鱼》环节。师生共同完成散文内容解读和主题归纳, 然后由学生自行完成四道练习题。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 教师巡视、展开个别指导, 同时搜集学生中的优质答案。在师生共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 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学生优质答案, 肯定优点, 指出需修改之处。此举既激发学生的自信, 又能帮助学生规范解题思路。
2.迁移策略。
迁移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小结, 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将刚习得的原理运用在与原先学习情景相似的新情景中, 解决新问题。运用迁移策略, 通过比较了解文本的异同, 掌握文本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提高思维的精确性和解题能力。基于典型题的教学设计, 其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迁移运用的能力。如比较阅读环节。先引入中考题《父亲是一条鱼》, 师生共同完成文本解读, 分析解题思路, 形成解题技法;然后引入相似的阅读题《小巷深处》, 引导学生从题干表述、分值、答题思路上进行比较, 找到类同点。鼓励学生用《父亲是一条鱼》中归纳出的解题方法, 来解答《小巷深处》的阅读题。抓住学生的兴趣, 最大限度地发挥范例的作用, 促使他们积极反思, 引领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
3.养成策略。
通过“举一”达到“反三”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反思性阅读习惯。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以《反思笔记》为突破点, 有意识地加强记录, 从中发现问题, 及时调整。《反思笔记》主要包括平时课堂笔记的整理、课堂作业的纠错两部分内容。课堂阅读中, 我们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要求学生及时摘记重点信息。如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出考点和解题对策, 教师板书, 学生形成笔记卡。
五、反思典型错误, 提升阅读技能
有关品茶初三作文 篇3
“老爸老爸!”我兴冲冲地跑去老爸跟前。
“又有什么事啊?”老爸放下手机不看,慢悠悠地问道。
“老爸,我想和你学学品茶。”我激动地说。
“行吧,那你得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可别到时候半途而废。”老爸总是那么气定神闲,“要想品茶,那就先从泡茶开始吧。”
“行,我今天的作业写完了,有的是时间呢。”
我小心翼翼地把茶具和茶叶一样一样地摆出来——毕竟这都是老爸的宝贝,哪敢大意。然后按照老爸的指令先用开水烫茶壶温茶杯——老爸说这样可以去除茶壶里的异味,使茶香更加纯正好闻。接下来的一步就是置茶:将茶叶放入茶荷中,用茶匙将茶叶拨入壶中,倒入壶中三分之一即可。再接下来就是冲泡茶叶,使茶叶在壶中翻滚开来,充分地泡出茶味——冲泡茶叶这个环节我格外认真,目不转睛地看着一片片茶叶在水中翩跹起舞,犹如一个个仙子在翻滚的云空旋转着青色罗裙,挥舞着翠色水袖,美的震撼,美的空灵。最后,茶叶都沉下去了,像落幕般,整齐划一。有几片茶叶似是不舍得上面的风景,也或者是舞得不够尽兴,过了好一会儿才无可奈何身不由己地落到壶底。
于是到了泡茶的倒数第二步——刮沫。顾名思义就是用茶盖刮去茶叶表层的一层泡沫。老爸说这个刮沫要看泡茶人的心情,可省去,也可以留下。新人嘛,对新鲜事物都有着极大的好奇心,自然是不肯轻易放弃每一个环节,凡事都要试一遭才知道。说干就干,我一手拿着青色的茶盖,一手按在茶壶的把手上,慢慢地捏着茶盖倾斜着刮过茶水表面,将茶沫聚集到茶盖边缘,在水面上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然后把茶盖冲洗干净。
终于泡好了。把泡好的茶从壶中倒入茶杯——茶盖和茶杯的距离要近点,防止茶水外溢——就可以品了。我泡的是绿茶,茶色清浅,黄中带绿,因为是刚倒的,所以还带着缕缕茶烟,看起来还有点仙气飘飘,闻起来好像有点儿苦涩的气味儿。我小心品尝了一点儿我的“劳动成果”,果然有点儿涩,干脆都送给老爸享用得了。
老爸喝了几小口,说:“茶叶泡的有点老了,刚烧开的水温度太高,下次还要记得控制好时间,其他的还可以,只要多加练习,会越来越好的。”听到这话,我面上有些发热:难道是刚才看茶叶看得太久了?接着,又听老爸说道:“其实生活啊,就像泡茶一般,该着急的时候急,不该着急的时候,就需要有泡茶时的平静淡定。”
我知道老爸想让我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拥有一颗平静淡定的心,不论面对的是阳光也好,风雨也罢,都能平静面对。忽然想起我平日里面对挫折的作风了:不曾躲避,但是却经常火急火燎,欲速不达。
品茶散文随笔 篇4
闲暇,几个好友一约,去了粉墙蓝瓦的沙滩茶社。
拣一幽静处坐下。这里绿荫蔽日,翠影透亮,清凉宜人。几步之外,地面发白,日光灼灼。
主人端来几杯清茶,洇着热气。杯口针状茶叶一层。随后,绿叶舒展,袅袅婷婷,沉入杯底,一杯杯清澄澄,绿莹莹的香茗,散发着远山的草木清香。
几个人海阔天空的聊起。话题有所见所闻,有娱乐八卦,有时事政治,有世界军事,有炒票赔本的,有融资栽的,有老板发财的,有那个又包小蜜的,有那个不够意思的,内容五花八六,自然随意,漫无目的。
聊乏了,一个个东倒西歪,散漫起来,没有一个有在场面的端庄样。
一个人瞅见大太阳底下,高楼上干活的工人感叹道:“我们这不称心,那不如意,与农民工相比,现在能坐这喝茶,也是种福气。”
一个接到说:“你说,都是个人,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是家庭出身不行,还是出生地不行?是天资不行,还是后天努力不够?是机遇不好,还是社会不公平?人人都过上有钱,有闲,有阅历,有个性的生活,我们的.国家离和谐社会就近了。”
“你的问题,就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吃的粗茶淡饭,却操着宰相的心。”一个不屑道。
一个又接道:“其实你莫看宰相在台上风光,也有很多为难时候。何况“伴君如伴虎。”老百姓虽说每天为三餐奔波,也有悠闲自在的时候。还是古人说得好,‘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功名不如闲’。看来做无忧无虑,云游四方的和尚,更逍遥洒脱些。”
一个反驳道:“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世俗之物。真正能坚守佛教清规戒律,‘心如古井,波澜不起’的高僧能有几个?所以,不管在家出家,人生都是一场修行。不会长久顺风顺水,也不会一生都失意。酸辣苦甜都尝过,才是完整的人生。”
几个人对他的话,未置可否,又各自陷入慵懒的状态。
脚搭椅上,透过树林疏枝,眺望远处郁郁葱葱的西山,笼罩在淡紫色的雾霭里。碧波微漾的江面,在斜阳照射下,闪烁着一道亮晶晶光芒。微风吹过,地上摇动着的斑驳树影。人心静,万物皆静。知了的叫声,也不似先前聒耳烦人。
忽然,感觉唐朝诗人王维的一生,才是最完美的人生。他身上真正体现的古代知识分子人生追求和完美人格。“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特别是失意后,能诗会画,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田园山水诗,让人爱不释手。“行到水穷处,坐看白云起”,“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真是诗意人生,禅意人生,无憾人生。
品茶的散文随笔 篇5
一花一世界,一茶一人生。有的人生像酒,酣畅浓烈;有的人生像水,细水长流;而有的人生则像茶,不同的茶,不同的`韵味,不一样的人生。
品茶,和喝酒喝水不同,不仅仅是一个动作,也不仅仅是一次感受,品茶,更是在品人生的味道。沏茶,品茶的阶段也是人生的阶段。
沏茶之器,有千年紫砂精珑之艺,亦有普通陶瓷粗糙之功。精艺之器,配上好茶种,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庐山云雾,白毫银针,未尝其味便已深醉其中。粗糙之器,往往与普通茶种搭配,分寸刚好,只为让人一品。这茶器与茶种之分,不正如人之出生高低贵贱。然而,高贵之茶,未必段入人口,不绝余味,如若品茶人心境不达,反感涩口。
沏茶与品茶的阶段,正如人的一生。
沏茶就像人生的青少年,我们怀揣梦想,为之奋斗,沏茶的时候,我们也想象着品茶时能收获到最美的茶香。如若心不在焉,火候拿捏不好,再好的茶器,再名贵的茶种,也会失去茶的韵味,让茶味从壶嘴中溜走,氤氲缭绕,消散在雾蒙眉眼之上。人生若茶,无论先天条件怎样,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未来。用最平静的心境沏茶,享受沏茶与人生的韵味。
品茶,绝不是单纯地汲取,更多地是对人生的不断反思。人入中年,你会变得不再那么执着,不再那么心高气傲。茶炼人生,甘从苦来,在多少次失望之后,我们更懂得了珍惜,珍惜口中余韵,珍惜身边的人。最后,从余韵中品味新生,反思过往,迈向人生新的高度。
品茶赏茶联 篇6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南京雨花台“永亭泉”茶舍的对联。联语取自大文豪苏东坡的茶诗, 巧妙地将该茶社特有的“小团月”茶和“第二泉”水嵌入联中, 名茶名泉, 相得益彰, 谁不想喝上一杯呢?
杭州“藕香居”茶室的主人则更加聪明, 从苏轼所作的诗歌中各撷取一句, 集成一副绝对:“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此联拟人化地将美丽的西湖和芬芳的茶香交融在一起, 令人叹为观止。
杭州西湖龙井处有一名叫“秀翠堂”的茶室, 门前挂有一副茶联:“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此联言辞俱美, 温润可感, 把该茶馆龙井茶的茶、泉、情、味都点化其中, 美妙无比, 让人心生向往。
“黄鹤计前程, 问迁客长沙, 谁管梅花吹玉笛;堂山怀去路, 怅斜阳古道, 暂为杨柳息君鞍。”这是江西兴国“黄堂”茶亭外的嵌名联。联语以亭子名“黄堂”二字冠首, “问迁客长沙, 谁管梅花吹玉笛”一句是引用大诗人李白《与史郎中听黄鹤楼上吹笛》中的诗句。以“计前程”、“怀去路”入题, 突出茶亭特点。上联规劝过往客人不要太计较名利得失, 下联告诫过往客人要心怀美好的希望。此联寓意深远, 对仗工整, 韵律和谐, 堪称佳对。
有些茶联虽然通篇无一“茶”字, 却也彰显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北京中山公园有一座建于1915年的著名茶楼, 叫“来今雨轩”。鲁迅、朱自清等文学大师常来这里品茶。茶楼有一楹联:“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上联特指陆羽的茶专著《茶经》, 下联特指卢仝的茶诗《七碗茶歌》。
杭州“茶人之家”门联云:“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这副茶联看似与茶无关, 但它茶趣融融, 啜茗抒怀, 共饮同乐。乾隆嗜茶成癖, 不可一日无之, 在他85岁让位于嘉庆时, 一位老臣十分惋惜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大笑曰:“君不可一日无茶。”
清代广州著名的茶楼“陶陶居”, 店主为了扩大影响, 招揽生意, 用“陶”字分别为上联和下联的开端, 出重金征联。有一才子的应征联是:“陶潜善饮, 易牙善烹, 饮烹有度;陶侃惜分, 夏禹惜寸, 分寸无遗。”这副茶联用了四个人名:陶潜、易牙、陶侃和夏禹, 巧妙地将四个典故嵌入联中, 既点出了馆名“陶陶”, 又把茶楼饮茶技艺和经营特色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 耐人寻味。
在众多茶联中, 极尽雅致风趣的, 恐怕要数这样一副脍炙人口的回文对联:“趣言能适意, 茶品可清心。”倒过来读则为:“心清可品茶, 意适能言趣。”无论是顺读还是倒读, 皆成妙联, 品之有味, 情趣盎然。
初三语文:谈谈散文 篇7
同学们好
今天在这节课里 老师要和同学们
共同来谈谈散文这种问体 这里说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 一般称作抒情散文 当然在五四时期
也曾有过美文 小品文之称近年又有人称它为艺术散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 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它的独特的美质就在于 能够让我们通过
一个十分精粹 亲切的形式
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阅读和欣赏散文
就既要求我们能够细心地领会 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又要认真分析作者
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那么我们首先就和同学们来说说
散文中的感悟 作者的主观感悟
是散文的思想意味之本 从散文里我们看到
作者不论是写人生还是写自然 不论是说自家事还是说人家事 无不是从自我感悟出发 这种感悟也就是
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 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 也是感觉的结果 事实上感悟经常是
观察 思索 感觉的综合的思维活动 是作者感情激荡
神思飞扬的心灵体验过程 作者的感悟是散文的
思想感情 意味情趣的本源 有作者的深思妙悟 才有散文中深刻隽永的 情 理 意 味 因此散文的选材
虽说是无比的自由与广阔 但作者所写的总是自己
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例如我们曾经学过的 朱自清先生的《春》
写到春天的山 水 草 花 风 雨 风筝 孩子等等
本来都是常见的事物
但是一旦融入作者的特殊感悟 一切便现出新的个性和光彩 变得令人神往起来
再有我们学过肖乾的《枣核》 在这篇作品中几颗枣核 更是平凡微小
但是由于作者感悟到其中蕴藏的 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
就能敷衍成如此感人的文章 老舍的《小麻雀》也是如此 写的是一只小麻雀的 猫口余生的遭遇
却能够让我们从中读出 社会人生的况味
倘若作者没有那种深刻的感悟 又怎么能够从动物世界里 寻找出人生的暗示呢 所以说一篇散文 就是一杯作者
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 我们读散文也就是在饮这杯酒 越是细细品尝越能够体会出
其中丰富而复杂的滋味 得到启迪
这种感悟的特点
首先是它体现着作者的个性 也就是说
作者披襟剖心 真诚道白 让读者从文中见出
作者本人的经历 个性 趣味 爱好
志向 学识 修养等等 如我们曾经学过的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描写了济南暖冬日照下的
地形 地势 积雪的山 清明的水 作者是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 一个刚从伦敦回来的人 他传达给我们的
是一个外来者 客居者的 新鲜 独特 丰富的感受 或许这种感受是
济南本地人习以为常的 以至于感受力钝化了的 那么除此以外作者的感悟 还往往包含或暗示着 时代和社会的影响
作者的所思所想 所感所悟
来源于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体验 因此作者的感悟 要保持个体的真实性
又不陷于个人心灵的狭隘圈子 而寻求与读者心灵的 直接 广泛的沟通 以期获得读者的共鸣 比如我们曾经学过的
鲁迅的散文名篇《藤野先生》 描写作者一生中 最难忘怀的一段生活 表现一个普通日本教师 对中国留学生的关爱 也写出了作者当时经历的 一次重大的思想转折
读者既能读出作者的爱国情怀 以及对异邦师长的深情
也能看出中国人作为弱国于民 备受异族人欺侮的 这样的悲惨现实
除了我们说了散文的感悟 也就是内容以外
我们接下来可以再和同学们 谈一谈散文的形式 散文通常写自然风物
社会风云的一角
写名士凡人的一些片段事迹 抒写一缕情思 传达某种趣味 有人说散文姓散
散 就是散淡散漫 自由灵活 这种自由灵活
表现为在服从内容需要的前提下 写法不拘一格 任意起止 大略如行云流水 初无定质 但常行于所当行 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
我们读过鲁迅 朱自清 冰心的散文 它们无一不是精思巧构 自然顺畅而又奇妙独异之作 因为作者对所写材料十分熟悉 胸有成竹能够为散文设计出 最佳的结构蓝图
同时又具有娴熟的表现技巧 能轻松自如地
使那结构蓝图得以实现 如果我们细致推究 具体情况又各显不同
就结构而言千变万化 文无定法 有的比较讲究章法 精心布局 形式显得缜密 谨严
读者很容易掌握其脉络 层次 比如我们学过朱自清的《春》 有的只是围绕一个中心 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
控制思路 形式比较松散自由 但脉络 层次也清晰可辨 比如我们刚刚说到的
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还有的只是抒写一种心境和情绪 错综变化
全凭主观感情的暗中控制 因而在形式上显得更加随意 似乎无迹可求
如居里夫人的那一篇散文名作 《我的信念》 要以精短的篇幅
写出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而且写得坦诚 亲切 优美 隽永 既有一箭中的那样准确有力 又有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青峰 那样的含蓄有味
这便是散文对形式的要求 这一要求决定了 散文形式创造的特点 那么接下来
老师简单地给同学们分析一下 散文形式创造的一系列特点 首先在叙述方式上 散文对事物的反映
都从作者的主观感受出发 以个人抒情为主
虽然也使用记叙 议论等叙述方式 但又无不融合着作者的感情 常常将抒情 记叙 议论融为一炉 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 读起来使人犹如 走进作者敞开的心灵
聆听其倾诉衷情 备感亲切
第二在艺术表现上
散文虽不像小说 诗歌 戏剧那样 有特定的要求
但也需要相当的机智 有人曾将散文的艺术 表现比喻为用奇兵 出奇制胜 以少胜多 散文在艺术表现上的
出奇制胜 以少胜多的机智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细处落笔 小中见大 读散文我们常常看到 作者对事物的体察与描写 总是那么细致入微
作者善于抓住最富特色
足以寄寓自己思想感情的细部 寥寥几笔
便能写出十分丰富与复杂的内容 或个人情思 或人物风貌 或山水美景 或环境气氛 让人能于极小中独见其大
如我们学过的朱自清的《背影》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抓住父亲背影 这一细节大做文章 对父亲过铁道
上下月台买橘子的情景 不厌其烦地写来
如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电影特写镜头那样的慢动作 那么细致 那么清晰 无限的父爱
以及作者对这父爱的深刻感悟 尽在其中了
正因为有这样的精描细绘 后面的作者的感情 我的眼泪又来了
唉 我不知何时能再与他相见 这样的抒情语句才有了出处 才落到了实处 又如我们学过的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写景抒怀 其中对像一条瀑布的
一片辉煌的淡紫色的藤萝景况 描写得细致生动 淋漓尽致
占据了大量篇幅 分外地引人注目 这些描写都是抒情的起点或依托 是情思遐想得以飞扬飘动的缘由 是作者由小见大 悟出花和人 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一深刻哲理的基础 第二个特点就是侧面暗示 短小的散文采用 侧面的 暗示的写法
往往要比采取正面的平铺直叙 其艺术效果更佳 这不仅能为我们 提供一个新颖的视角 而且能更大限度地 发挥我们的想象力 从而更进一步
拓宽和丰富散文描写的境界 如老舍的《小麻雀》 就带有很深刻的暗示性 作者对于社会人生的感悟 渗透在对小麻雀的描写里 它被人毁坏了
可是还想依靠人 多么可怜
因为那小猫出世也才有四个来月 还没有捉住过大老鼠 大概还不曾学会杀生 只是把小鸟衔来玩玩罢了 它不预备反抗了 可是并非全无勇气
因为它敢在猫的面前一动也不动呢 这些句子字里行间充满着 作者对于被毁坏和凌辱的 弱小者的同情 并寄寓着对弱小者 能以抗争求生存的期望 同时还蕴含着
一些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不过读这类暗示的写法的作品 一定要根据作品的实际 认真地 仔细地思索体味
也切忌牵强附会地去挖掘作品的 言外之意 象外之味 以免造成误读
好 那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同学们 再见(完)
初三抒情散文素材 篇8
以前的我,喜欢毫不掩饰的去笑。在任何环境,任何地点,任何人面前!现在的我,还和以前一样爱笑。只是笑容里多了几分刻意,几分伪装,几分无奈!以前的我,对错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只要是我认为的!现在的我,似乎在这个问题上太过于妥协。我不会再那么固执的`认为自己所认为的,那怕我知道它是错的!以前的我,老是喜欢在阳光下奔跑。我很喜欢那种被太阳晒得暖暖的感觉!现在的我,更多的这是一个人静静地待在一个黑黑的角落里,阳光太过于刺眼!以前的我……现在的我……
很多次,我也问过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会变!
因为以前没有那么多的烦恼吗?因为以前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吗?因为以前太过于单纯,天真吗?因为以前有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吗?因为以前不会去想像“未来”那么遥远的事情吗?因为以前不会有那么多的伤感细胞吗…
其实既然现在和以前不一样,我们能做的就是适应现在,把关于以前的所有的回忆封存!
其实所有的东西适应了,应该也就没有什么了吧……
以前,再见了……
品茶初三散文 篇9
于是, 烧上水, 备上茶, 氤氲的茶香中, 我们开始了一场愉快的谈话。
适合自己的茶就是好茶
黄明富很早就与茶结缘。小时候, 他生活在台湾中部的一个城镇里, 他们那里家家户户种茶, 当时还没有成规模化, 家家自已炒茶, 可以说是以茶为生。他从小就在茶树下长大, 整日里茶香四溢, 镇里的芝兰之气一直伴着黄明富的成长。
和村里其他孩子一样, 黄明富很早就继承了自家的茶产业, 那时候他就立志, “我会做出最好的东方美人茶。”和父辈们一起种茶、制茶、卖茶, 他学得勤, 做得实, 进步也快。在台湾, 他是十里八乡闻名的制茶能手。
茶乡里长大的孩子, 总带着茶乡的情结。说到喝茶的讲究, 黄明富说, 只要是自己喜欢都是好茶、适合自己的茶, 不需在意市场取向、专家推荐, 终究喝茶的是自己。喝茶方式不见得局限于盖碗、紫砂壶, 冲泡或是炖煮;解渴、求健康的人取茶的营养, 品茶的人求的是意境, 入道禅修之人得其茶心。
喝茶方式, 自古以来演变多样。唐宋时期把最好、最嫩的压成茶饼, 然后糊上米膏或是蜡, 目的是避免发霉。唐代是煮沸水后, 再把茶末倒进去, 然后舀着喝, 这是陆羽的喝法。宋代的喝法, 放一点水和成茶泥, 再一点一点放水进去, 而后打出泡沫来。现代日本传统茶道基本上学习宋代喝茶习惯, 尤其寺院文化, 也就是“抹茶道”;日本还有一种“煎茶道”, 其实就是明朝以来的喝茶法。
如同现代文明一样, 快速、简易、明了, 现代人喝茶虽多以紫砂、盖碗等陶瓷, 也出现新式喝茶方式——“冷泡茶”。纵观历史, 明代已有冷泡茶。“冷泡茶”口味新鲜自然, 很适合喝热茶会睡不着的人饮用。炎炎夏日, 无论走到哪里, 只要买一瓶矿泉水, 即可将袋茶、茶叶或随身包投入, 十分简便。以冷水泡茶释出的咖啡因含量, 只有热水泡茶的一半;对人体有益的鞣酸、游离型儿茶素等水溶性成分的释出量, 却都比热水浸泡多, 而不溶于水的酯型儿茶素, 以冷水冲泡的释出量, 也有热水冲泡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因此冷泡茶很适合渴望喝茶, 但又顾虑咖啡因刺激的人。
多年与茶的接触让黄明富变得如茶般低调质朴。对于黄明富来说, 好茶不是价格最高的茶, 应该是最适合自己的茶, 自己喝着觉得舒服的茶。只要沸水冲泡茶叶的声音响起, 所有的嘈杂与烦闷都会烟消云散。酒是喧闹的, 觥筹交错之间的把酒言欢会很快地拂尘而去, 酒醒之后就什么都忘记了;可茶却是安静的, 适合与友人品茶谈心。
做有机茶赚良心钱
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功夫。可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 几十年来, 黄明富一直致力于茶叶的种植与制作。特别是对“东方美人茶”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 “东方美人茶”对环境要求特别严格, 不仅土壤、气候、海拔等都要达到有机条件, 对周围的环境也非常苛刻。在台湾省, 由于对土地的过度开发, 很难找到一块适合的土地, 多年来, 黄明富到过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寻找基地, 都不适合。一次偶然的机会, 他来到了福建漳州华安的湖林, 那里气候温暖, 雨量充沛, 溪涧纵横, 层峦选嶂, 云雾缭绕, 非常适宜茶树的栽培。黄明富立刻被那里的环境吸引住了, 那里不但是著名的茶乡, 而且土壤、气候、海拔等都跟台湾的阿里山类似, 加上那里与台湾同根同源, 语言相通, 在那生活工作跟在台湾没什么两样。因此, 他就在那扎根下来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 通过几年的摸索, 黄明富终于将“东方美人茶”成功引进大陆种植制作。谈到“东方美人茶”, 黄明富更是如数家珍。
东方美人茶, 又称香槟乌龙茶、白毫乌龙茶或膨风茶。相传早年茶叶外销至英国时, 英国女王惊艳其特殊的风味, 又因来自东方, 因此赐名为东方美人茶。
“东方美人茶”是极上品的茶叶, 色浓味郁, 耐冲耐泡, 冲泡多次, 仍然香味四溢。茶叶种植过程中完全不喷药及施药, 属无药栽培天然有机绿色食品。因东方美人茶本身需经由小绿叶蝉 (浮尘子) 吸食 (此过程称为着涎) 后制作成茶, 方能产生天然的“浓蜜幽兰”香特韵, 这是它比其它的茶叶更胜一筹之处。
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非常大。在黄明富的种茶基地, 坚持不喷洒农药。对于茶树的肥料, 也坚持用有机肥, 曾有当地的农民背地里说他是“傻台湾”, 用连人都可以吃的材料做肥料, 成本那么高, 这样种茶哪会挣钱。“这样的做法, 产量虽然低, 但能做出通过TTB及SGS370项农药检测的茶叶, 我无怨无悔, 钱少赚了, 但我的良心踏实了。”黄明富对我们说。
初三抒情散文:赠友 篇10
在夏至这个美好的时节遇到你
我的朋友
这使我感到异常的喜悦
你似清泉
缓缓流过我的心田
带来一丝清凉,一缕平静
你似阳光
融化了我内心的`积雪
使我也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
尽管那时中考在即
我的心情
自从遇到你之后
就再也没有之前的焦躁沉闷
在那段被试卷埋没的日子里
你给予我鼓励
让我不再松懈
朝着我的目标迈进
你的话语是如此的诚恳
让平素多疑的我
卸下了心防
我似乎能想象到
你对我说话时的面庞
一定是十分的温暖明亮
你让我看到了这世间更为广阔的天地
西方哲学史、相对论史实
让我不再拘束于课本
不再做那井底之蛙
勇敢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
我希望有一天
能与你并肩
一起看山,看水,看云,看风
一起看天,看星,看月,看太阳
看四季景色之多变
雨夜心响-初三散文 篇11
静静的看夕阳落下,夜晚悄然而至。白天喧闹的人群也渐渐沉寂。夜晚的霓虹灯不甘落寞的开始闪烁,心里有一刹那的迷惘,想要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却又找不到思绪的根源。一种巨大的压抑感开始漫延,于是起身走出那栋灰暗的楼。走在繁华的街道上体会一场盛大的化妆舞会,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被各种各样的角色充斥着。忽然一盏橘黄色的马灯刺痛了我的双眼,找到了方向脚步就不再散乱。
站在咖啡店的门口向内看,一缕温情一丝温暖。只是驻足观望却不舍得推开门走进去,生怕打碎那一屋恬静的醇香。忽然,遥远的天际传来一阵沉闷的雷声仿佛天神嘶哑的咆哮。于是乎,不得不轻轻推开门走进去。一声清脆的铃声引来一阵柔和的目光,那一刻真的很知足、很幸福。一炉原木的炭火带来的绝不只是惬意的温暖,还带来了树木的芬芳与历史的悠长。点一杯卡布奇诺、找一个靠窗的角落;看着街灯回味着咖啡,恍如隔世。聆听着小提琴的典雅忧伤看这路人那一张张陌生的脸,有疲惫、厌倦;有苍白、忧伤,也有微笑与向往。
一个人坐在静谧的夜晚总喜欢回忆,所有的荣耀、快乐、失落以及惆怅……。。它可以让你笑的像个孩子如夏花般灿烂;也可以让你黯然神伤;直到你听到心碎的声音!你会发现这些就是夜的精魂!如果可以选择,我宁愿像个孩子。因为只有孩子可以永远纯真、善良。没有太多欲望就不会那么受伤,就不需要伪善的面具和刻意的隐藏;永远被怜爱以及得到心爱的果糖、玩具相伴。但我明白,我再也回不去了!只能不断成熟渐渐成长,帮所有的憧憬装一双翅膀、把心放的`更远让它自由飞翔。厚重的云层、天使绝美的吟唱在朦胧夜色中流淌,那一刻血色玫瑰羞涩绽放……
所有的心情都是一种力量,从来不曾找寻也绝不会遗忘。一曲尘封的爵士乐在耳边轻响,一种沧桑的力量在咖啡的醇香里催促我不要迷茫,在无形中指引我回家的方向。雨,还在不停的下,我的身姿没有丝毫的变化而脸上的微笑已如朝阳。
初三散文:静待花开 篇12
人们会欣赏这种桂花的美丽,感受它的芬芳,沉浸在满是桂花的街道中。然而,总有例外。当花香四溢时,我家这棵月桂树仍然披着绿叶。不管我有多担心,他仍然披着绿叶,没有开花的迹象。当其他树的花落了,叶子凋谢了,它慢慢地打开花,慢慢地开出美丽的小黄花和桂花,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在众多的桂花树中,它尤其引人注目。事实上,起初,我对它的所作所为相当不屑一顾。
我不想让它在应该开花的时候开花,但是我想让它在其他树倒下的时候跳出来。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理解了这棵桂花树,并意识到也许成功需要等待。还在等什么?有人说等待是时间和时间之间的游戏。是的,等待是一种游戏,一种交换,一种可能决定你未来的交换。为什么要等?为了成功,为了信念,为了成就。我们需要等待你生活中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像我们家的这棵月桂树,它开花晚不是它的错,它只需要等很长时间。换句话说,等待有时不是自愿的,而是必须的。例如,越王勾践在战败后,被迫沦为奴隶和囚犯,投奔吴。但是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等待着回家的机会,最后,他成功地复仇了;另一个例子是诸葛亮。当他还年轻的时候,他有很多知识。称他为千里马并不过分。然而,这匹千里马没有遇到欣赏它的伯乐,它只是等待着。最后,他等着刘备。因此,等待并不可耻,我们迟早要学会等待。
关于国庆初三作文散文 篇13
前一天晚上吃饭时,来了个客人。她跟妈妈说:“明天国庆节,你们放假吧!我那儿,有份工作,一天40元钱,是在鉴湖大酒店里洗洗碗的,但我明天有事不能去,你要去吗?”妈妈一听有40元钱,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坐在一旁的我本想明天和妈妈去玩,可是无论我怎样使眼色,她还是无动于衷。这也就算了,待会儿吃完饭再和妈妈说说不就行了吗?可是她竟然饭也没吃几口就说什么出去散步了。屋里只剩下我跟姐姐,突然间心里好像很失落,这么好的可以和妈妈玩的机会“飞”走了。第二天早上,妈妈早早地起了床,姐姐也要赶着去参加同学会,我在被窝里顿时想到那国庆节不就只有我一个人在家啊!我很气愤,但是我静下心来,想想妈妈现在可能在干嘛呢?洗碗。杀鱼。
洗菜,这就是妈妈的国庆节吗?本该好好休息的妈妈却因为要为这个家赚钱儿受苦受累。记得妈妈曾经说过:“艳萍,我们家并不富裕,所以你在同学面前看到好东西千万不要眼羡,等家里经济好了,妈妈一定会给你买你喜欢的东西。”可是今天又成了妈妈的工作日了,为了给我买东西而拼命地赚钱。平时因为我贪睡,所以妈妈经常无声无息地去工作,一整天都看不见妈妈,要知道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滋味啊!国庆节是妈妈唯一能够放假的日子,而一年只有一次,妈妈的国庆节应该是快乐的,不是吗?我仿佛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这一天我想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