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主题反思

2024-09-13

小班主题反思(共10篇)

小班主题反思 篇1

健康对幼儿成长来说是最重要的,让幼儿活泼健康的成长更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宗旨。而运动又是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增强体质、帮助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本主题将通过《我运动》、《我会吃》、《我健康》三个次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运动、健康和饮食对身体的好处。

在次主题一《我运动》的《动一动真有趣》、《好玩的布垫》、《快跳起来》的活动中,通过探索身体的哪些部位能动、玩垫子等游戏,让幼儿掌握了各种运动技能,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在本主题的最后一个活动《胖胖兔减肥》的故事中,又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肥胖”这一社会性问题,从故事拓展到孩子的生活,又结合孩子喜欢的体育活动,激发了孩子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孩子坚持不懈的品质,同时了解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增加了喜欢运动的情感。

在次主题二《我会吃》的两个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了哪些瓜果要吐籽及吐籽的好处;知道了吃膨化食品不能多吃的道理,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前面两个次主题活动,幼儿已经大体了解了健康的重要性,又通过次主题三的《有趣的健康检查》这一活动,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了健康检查的项目及重要性;在春末夏初的季节,天气干燥,变化无常,空气潮湿,特别容易传染流行性疾病,像水痘、麻疹、腮腺炎、手足口等,严重困扰着小班幼儿,在《好朋友生病了》的活动中,让幼儿知道了疾病对人的危害,获得了更多的预防疾病的经验,同时懂得如何关心生病的好朋友,激发了宝宝的爱心。

家长是我们工作的合作伙伴,孩子好的教育永远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本主题开展过程中,在每个次主题活动开展前,我们会把本次主题的注意事项及家长需要准备的材料以“温馨提示”的形式向家长宣传,或以飞信的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可以说,我们的要求就是家长的需求,因为这是对孩子负责的一种象征,所以家长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做各种运动,参加许多体育锻炼等;还经常与孩子逛超市,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观察各种食品包装袋,观察什么食物需要去皮后才能吃等。为了孩子的健康,当我们进行了《我会吃》的主题时,孩子们了解了膨化食品的相关知识,有的孩子回家甚至教育起了父母,家长趁机对孩子加以引导,孩子们得到了我们家园一致的教育,收益特别有效。

本主题通过各种系列活动,从引导幼儿喜欢运动、能吃会吃、愿意进行健康检查等方面入手,使幼儿获得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运动经验,了解了运动是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育,增强体质,帮助健康的重要手段,同样,健康和饮食更是保证幼儿健康的重要方面,从而为幼儿唱响了健康之歌。

小班主题反思 篇2

小班“宝贝泥土”的主题马上要开展了, 教师们在研究了主题目标后, 针对是否开这个主题产生了分歧。

1. 第一次年级组审议:主题开展前审议, 讨论要不要开展“宝贝泥土”主题

钟老师:我的想法是虽然书上有这个主题, 可是那么多小朋友一起挖泥、和泥, 常规一定乱。

石教师:哎, 是的, 而且现在的家长特别爱干净, 让小朋友玩泥, 家长肯定会说“你们老师怎么会想出来玩泥的, 脏哦。”

年级组长:我觉得这个活动非常有趣, 小朋友肯定喜欢泥, 这个主题是从孩子出发的, 贴近他们的生活。

石教师:就算好, 我们这里地上的泥杂质多, 黏性不足, 要小朋友做出造型来是否太难, 可行吗?

年级组长:这个倒是问题,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和泥、造型?

李教师:我们以前在幼师学习的时候用白泥做过造型, 蛮好的。

司马教师:不行, 白泥太硬了, 要用很大力气捏, 小朋友捏不起来, 除非请家长帮忙。而且白泥很贵, 让家长买合适吗?

舒教师:让家长买不行。

谈教师:用面粉倒是可以和, 不过不是泥呀, 泥的特性不能感受了。这个主题不要开了吧, 问题多得来。

石教师:我也感觉不要开了。

2. 第二次年级组审议:主题开展前审议, 决定要不要开展“宝贝泥土”主题

孟园长:大家都觉得“宝贝泥土”不要开展了。现在, 大家都闭上眼睛想一想, 小时候有没有玩过泥?有没有印象了。

司马教师:小时候玩过的, 感觉特别有劲。

教师们纷纷说:小时候, 玩泥的确是很有趣的。

孟园长:我记得小时候玩泥, 也是在幼儿园, 到现在还是印象深刻, 非常好玩。我们对一个主题取舍不能单凭教师的主观, 应该把这个权利交给幼儿。

舒老师:那泥怎么办呢?就用地上的泥, 还是买白泥?

孟园长:可以利用家长资源, 小二班有个家长不是承包搞种植的嘛, 让他帮忙到山上运点黄泥, 杂质少, 黏性足, 干了以后比较容易上色, 肯定行的。

年级组长:我们先开主题的第一个活动“泥土里的秘密”, 看看孩子的情况, 再决定主题的取舍吧。

3. 幼儿寻找泥土里的秘密

年级组审议后, 各班开始了实施, 首先组织幼儿到运河公园挖泥。每个幼儿都带了一把小铲子和一个小桶。孩子们在草丛间、大树底下快乐地挖着。

幼1:老师, 老师, 泥里有蚂蚁, 好多、好多哦!在搬家, 妈妈说蚂蚁搬家要下雨了。

幼2:我也看见了。我也来挖。

幼3:老师, 救命啊!这里有蛤蟆。哇, 跳走了! (吓一跳的样子)

幼4:老师, 我挖到西瓜虫了, 你看。我能把西瓜虫和泥带回幼儿园吗?

幼5:老师, 我挖到小草了, 你看, 长吗?

幼6:这里还有蚯蚓, 你们快点过来看, 好玩得来!

幼7:老师, 你看, 这是什么?是不是种子啊?

……

孩子们发现泥土里藏着很多有趣的动物和植物, 就像挖到宝藏一样兴奋, 这一幕让教师们感觉到原来开展这个主题对幼儿来说是多么的快乐, 是多么有价值啊!主题被保留了下来, 继续开展。可是就在教师们刚有了点喜悦时, 为了第二个活动“和泥”, 教师之间又产生了分歧。

4. 第三次年级组审议:主题开展中, 讨论“和泥”活动在哪里开展, 和泥方法要不要教给幼儿

谈老师:“和泥”很有趣的, 就是容易弄脏教室, 在户外草地上上, 效果好。

石老师:在外面上啊, 指导幼儿不方便, 听不清楚哇, 干扰太大。在教室里上嘛, 桌子上铺好报纸、泥工板, 一点都不脏。

谈老师:我觉得应该让小朋友充分体验和泥的乐趣, 了解泥的性质和特点, 多和一会儿, 在户外做幼儿更放得开, 不会缩手缩脚。

舒老师、司马老师:我们赞成谈老师的想法, 在幼儿园草地上上好了, 这样幼儿和泥放得开。

司马老师:你们觉得是教给小朋友和泥的方法, 还是让他们自己在操作中探索。

石老师:肯定要事先教的, 他们毕竟是小班孩子, 不教怎么会。到时候肯定乱, 水和泥的比例一团糟。

薛老师:不教行不行, 让小朋友自己试试。至于水倒起来没数, 可不可以每人准备一个饮料瓶, 瓶上开个小洞, 这样不会一失手倒许多, 而且可以逐渐加水。

谈老师:你们觉得呢?

年级组长:要么, 我们两个班级做个实验, 一个班级老师教和泥方法, 一个班级让孩子自己尝试, 到时拍录像记录一下。

5. 两个班和泥 (略)

6. 第四次年级组审议:教师展开讨论达成共识——和泥方法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索

许老师:我们班是在圆形草地上“和泥”的, 草地边上有一排石头长凳, 正好被利用成幼儿的操作台。

钟老师:我们也是在草地上和泥的。

年级组长:我是让孩子自己先探索在泥里加水会怎么样, 他们说会化开来, 变小了, 像下雨天的泥浆。然后我让他们探索能否用水和泥, 把泥变成团。我没教, 只让他们注意不弄脏衣服。活动开始6分钟后, 第一个小朋友成功了, 我请他介绍经验, 小朋友再操作, 结果基本上全部成功了。

石老师:我是教的, 不过我发现他们根本就不是照我说的去做, 都急吼吼地想去和泥, 根本听不进去。我们班级第一个成功的小朋友是在活动开始后的5分钟。我们玩的时间短, 没有像你们那样每个人都成功。

谈老师:成功的时间差不多哦, 看来不教, 让小朋友自己试是可以的。

舒老师:小班孩子也可以自己探索学习。

石老师:嗯, 是呀。看来应该放手让孩子去试试。

我们发现教师因实践的结果改变了自己最初的想法, 认识到教师应该退一步, 把幼儿推到前面。教师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 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

主题仍在继续中, 和泥之后是做造型, 然后给泥塑“穿花衣” (涂色) 。在这次“穿花衣”活动中教师们按自己的想法给孩子提供了不同的绘画操作材料。

7. 给泥塑穿花衣

场景1:小 (2) 班教室里 (用油画笔)

幼儿在认真使用油画笔给自己的作品涂色。

幼1:老师, 这个缝缝里不能画颜色。

幼2:老师, 老师, 我只能涂红色, 我没有地方涂其他颜色。

幼3:老师, ××和××小朋友把颜色弄到我身上了……

教师观察到, 幼4、5已经完成作品, 开始捣乱了。

场景2:小 (1) 班教室里 (用棉签)

幼儿在认真使用棉签给自己的作品涂色。在细心地刷着不同色彩, 刷好的幼儿还在用点的方法继续装饰花衣上的花纹。

两个班级的小朋友同样在给自己的泥塑作品穿花衣, 但由于选择的绘画工具不同结果却不一样, 再来看看教师是怎样反思的。

8. 第五次年级组审议:讨论达成共识, 幼儿泥塑涂色选用的工具为棉签。

年级组长:这节课教材上给出的操作工具是棉签。有的班级老师用的是棉签, 有的是用油画笔。小 (2) 班的老师, 你怎么会想着用油画笔的呢?

石教师:在上课之前我想过, 如果此次依旧是在平面的物体上着色, 用棉签效果肯定不错。但, 此次的物品有别于以往:一它是立体的;二用土捏制的物品表面肯定不光滑, 再加上晒干, 一定会有裂缝出现。我选择油画笔, 因为油画笔的前端是用毛制成的, 有一定的柔软性, 可以进入裂缝中, 将其涂上颜色;而且油画笔接触物体的面远远要比棉签来得大, 操作起来比较省力, 我想尝试一下不同的操作材料, 看看操作下来的效果和其他班级是否存在差异。

谈老师:石老师认为在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上着色, 油画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 我觉得我们班级用棉签效果很好。之前幼儿虽然用过棉签, 但是都是在平面上画。今天在立体造型上面涂色, 有的幼儿采用了平涂的方法, 涂好后有的幼儿还想出用点画的方法继续装饰。棉签较小, 上色面积小, 可以换不同颜色上, 真正体现了穿花衣。

小班生态主题:彩色世界 篇3

颜色使世界美丽,也能美化幼儿的心灵,特别是小班的幼儿,他们对五彩缤纷的颜色十分喜爱。为了满足幼儿探究色彩秘密的好奇心,也为了熏陶幼儿的美感,我们预设了“彩色世界”这一主题,由此展开一系列的色彩游戏,活动室成了一处彩绘的“颜色花园”。在这一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不仅扮演活动室的“装潢者”,他们更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寻找颜色的活动中。我们旨在帮助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发现哪里有颜色,想象颜色是怎样跳舞的,展开幼儿视觉与感觉的色彩之旅。通过开展各种色彩活动,来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颜色,了解颜色也是有生命的、有趣的。

二、主题教育目标的预设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对颜色的兴趣,通过各种活动萌发幼儿爱美、审美和表现美的情感。乐意参加色彩的各种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细致观察体验和探索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的思维能力。认识三原色,在做做玩玩中知道三原色的配色结果,在此基础上认识几种中间色。

技能目标:引导幼儿学会调色、撕贴的简单技能。

创造力目标:培养幼儿搭配颜色的能力以及调配色的能力。

三、主题网络的预设

四、主题活动网络的预设

五、主题探究计划的预设

1.整体计划。

2.周计划。

第一周教育活动计划

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1.环境创设:

主墙饰——室内悬挂各种颜色的饮料水,各种颜色的水果、叶子。

室外——师幼共同制作五彩图。

2.家长参与:

(1)请家长带幼儿外出活动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颜色,加深幼儿对颜色的认识。

(2)和幼儿一起逛糖果超市,发现不同颜色的糖果,感知糖果的多样性。

3.媒体资源:利用录音机、录像机等记录下孩子们活动的精彩瞬间。

4.社区与社会资源的利用:

带领孩子们到户外田野中欣赏美丽的景象。到社区、超市等地方观察生活中的色彩。

七、主题探究活动的展开与生成

活动一 彩色超市

形式:小组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颜色的兴趣,引导幼儿认识红、黄、绿、蓝等颜色。

2.感知周围的色彩,并能讲出周围环境中与颜色相同的物品。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玩具、服装、生活用品等,热闹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彩色超市”,请幼儿说出店内东西的名称和颜色。

2.引导幼儿找一找哪些东西是红颜色的;哪些东西是绿颜色的;哪些东西是黄颜色的;哪些东西是蓝颜色的,学习按颜色分类。

3.组织幼儿做游戏“买东西”:幼儿扮顾客到超市买东西,老师做营业员。要求幼儿讲出:“我要买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4.请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什么颜色,说出周围环境中见过的各种颜色。

5.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二 彩虹糖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感知糖果的色彩,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红、黄、蓝、绿、橙、黑、白颜色标记各一个,各色糖果一小盘,各色皱纹纸若干。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察“糖果展览会”。

(1)引导幼儿观察“展览会”里各种各样的糖果。

(2)让幼儿挑选一颗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的糖果并买下来。

2.引导幼儿感知和讲述:

(1)请幼儿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一说自己的糖果是什么颜色的,如糖果的颜色、形状、气味、软硬程度等。

(2)引导幼儿按颜色标记给糖果分类。

(3)引导幼儿品尝糖果,说说糖果的味道。

3.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糖果,有圆的、方的等不同的形状,有红的、绿的、白的、蓝的等不同的颜色,有奶油的、咖啡的、橘子味等不同的气味,许多糖果吃到嘴里是甜甜的。

4.引导幼儿制作糖果,并用各色纸来包装,用于布置环境。

活动三 小兔找太阳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安静地听故事,培养其兴趣。

2.鼓励幼儿用连贯的语言来描述太阳的特征。

3.帮助幼儿了解太阳的特征,加深对颜色的认识。

活动准备:

小兔找太阳课件,不同色彩的玻璃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小兔找太阳”,请幼儿说一说太阳是什么样的。

2.带领幼儿到户外去寻找太阳,带上不同色彩的玻璃纸或太阳镜,看看太阳是什么样的。

3.画太阳,引导幼儿把看到的太阳用油画棒画下来。

4.指导幼儿到太阳底下自由游戏,观察花草树木和小动物,感受太阳的温暖。

5.引导幼儿想象:世界是怎样的?

活动四 颜色宝宝碰一碰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碰一碰中进行亲切愉快的情感交流。

2.增进幼儿肢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

3.帮助幼儿将常见的物品按照颜色归类。

活动准备:

1.有关红、黄、绿、紫的蔬果或物品若干。

2.红、黄、绿、紫气球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复习蔬果的外形及颜色。

分别出示红、黄、绿、紫气球,引导幼儿想象有哪些蔬果以及物品与这4种气球颜色相同。如幼儿答不出来,可以准备实物提示幼儿说出答案。

2.幼儿自由选择以上四种颜色的蔬果和物品,教师出示一种颜色的气球,如红色,那选择红色物品的幼儿就要按照老师指定的肢体部位(如手、脚、头、屁股、膝盖、耳朵……)来碰气球。

3.游戏:碰一碰。

幼儿听音乐在活动场地内自由按节奏边唱边跑找朋友,在音乐休止的地方,教师指定碰的部位,拿同色物品的幼儿就一起来相互碰一碰教师指定的部位。

活动五 好吃的红色蔬果

形式:小组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乐意参与集体活动,体验一起游戏的快乐。

2.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动作的灵敏性。

3.引导幼儿认识红色食物。

活动准备:

1.参观蔬果超市,摆放幼儿搜集的各种蔬果。

2.红色蔬果的食物或模型、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说出曾经吃过或见过的红色蔬果是什么样的,吃起来有什么感觉、什么味道。

2.教师扮售货员,请幼儿自由到蔬果超市选购红色蔬果,送到红色水果城,说一说有哪些红色蔬果。

3.游戏:小红帽购物。

4.纸团粘贴:果子熟了。

剪下大张的苹果树、橘子树、梨树的形状,贴在墙上,幼儿撕红色、桔黄色、黄色皱纹纸,搓成小球,当果子粘上。

活动六 会变的颜色

形式:集体

活动背景:

区角活动中,孩子们在观察各种颜色的颜料,舒梦不小心把颜料盒碰翻了,颜料混在了一起,这时一旁的润泉大声说“变了,变了”。小朋友们都围过去,孩子们惊奇地发现颜色变了。

活动目标:

激发幼儿对调色游戏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两种颜色和在一起的变化。

活动准备:

区角内放置各种颜色的颜料,毛笔人手一支,小桶若干。

活动过程:

1.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要求。

(1)分别出示红、黄、蓝三种色水,请幼儿分别说出相应的颜色。

(2)要求操作时尽量不把色水倒在杯外面,注意保持桌面清洁。

2.组织幼儿玩色水,探索将任意两种色水调配,观察颜色会发生什么变化。

3.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尝试。

4.教师小结:颜色真有趣,两种颜色放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5.欣赏学习儿歌《色彩谣》

红黄两个拉拉手,变出橙色画橘子;

黄蓝两个拉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红蓝两个拉拉手,变出紫色画茄子;

红黄蓝色拉拉手,变出黑色画轮子。

活动七 花儿朵朵

形式:集体、小组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萌发幼儿爱美、审美和表现美的情感。

2.培养幼儿对撕、粘、贴的兴趣,学会撕贴的简单技能。

3.帮助幼儿在认识三原色的基础上,认识几种中间色。

活动准备:

1.鲜花数盆。

2.各色(红、黄、蓝、绿、紫、橙等颜色)纸条若干,胶水,每人一张印有花盆形状的纸,一张空白图画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带幼儿参观鲜花区,着重引导幼儿观察花的颜色、形状。请幼儿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盆花。

2.在观察花的同时找出相应颜色的纸条,复习巩固认识颜色。

3.教师引导幼儿学说儿歌《花盆》。

4.鼓励幼儿选多种颜色纸,折出各种颜色的小花。

5.引导幼儿制作“小花园”,随机渗透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

区域活动建议:

把鲜花放置在区角中,供幼儿观察、欣赏。

在区角中放置部分纸笔,供幼儿随时记录。

家长工作: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欣赏美的东西,并作记录。

活动八 贪心的变色龙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动物的奇特功能带来的惊喜。

2.帮助幼儿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3.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想象拼贴动物形象。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影像和资料,动物拼图。

2.幼儿搜集的有关变色龙的资料。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讲讲自己搜集的有关变色龙的资料。

2.教师讲述故事《贪心的变色龙》,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图片。

3.教师边讲故事边拼图片,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4.鼓励幼儿重编故事。

5.请幼儿分组进行图片组合:动物怪兽。

活动九 彩色手帕

形式:集体、小组

活动目标:

1.感知色彩,巩固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增进对色彩的兴趣。

2.会用棉签晕染的方法表现彩色手帕,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简单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彩色手帕四张(教师范例)、白色手帕若干、调色盘、棉签。

活动过程:

1.感知色彩,巩固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2.巩固使用各种材料的方法。教师出示四张手帕让幼儿欣赏,感知色彩美。

3.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注意:用完棉签放回到原来颜色的盒子中,手脏了在抹布上擦拭。

幼儿创作。

4.引导幼儿用简短的语言表达。

幼儿介绍,引导幼儿再学习的兴趣。

5.活动延伸:

讨论、探索:还可以用什么方法使自己的手帕更漂亮。

活动十 五颜六色的饮料

形式:小组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幼儿感知饮料的色彩,学习按颜色给饮料分类。

活动准备:

果汁机、新鲜的西瓜、橘子、苹果、草莓等水果;红、黄、绿、橙等颜色标签。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饮料的色彩,并学习分类。

(1)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饮料是什么颜色的?叫什么名称?

(2)给自己带来的饮料贴相应的颜色标签,并学习按颜色分类(把相同颜色的饮料放在一起)。

(3)品尝果汁。

2.教师带领幼儿将洗净的水果削皮,切成小块,用果汁机将做好的果汁装在容器中,并在外面贴上相应颜色的标签。

3.和幼儿一起品尝自制的饮料。

4.活动延伸:

提供颜料和水,让幼儿练习做“饮料”,并贴上颜色标签,放在“超市”供幼儿游戏使用。

活动十一 玩绳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玩绳活动,感受色彩美。

2.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创造性地表现夜景。

活动准备:

水粉颜料(红、黄、白、紫色……)、棉绳若干、宣纸若干。

活动过程:

1.观看夜景录像,激发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想出各种玩绳的方法。

小绳喜欢在纸上走着玩,小朋友想一想,在纸上怎样走?

小绳可以竖着走;小绳可以横着走;小绳可以斜着走;小绳可以弯着走。

3.幼儿玩绳绘画,老师指导。

幼儿绘画时一组多种颜料,要求用完小绳后放在原来的颜料盒里,互相之间不拥挤。幼儿可以选择颜色,创造性的作画。

4.展示交流。

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活动十二 五彩车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2.培养幼儿选色和涂色的能力。

活动准备:

五辆不同颜色的小汽车,画有小汽车的作业纸、动物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出示五辆不同颜色的小汽车,请幼儿说说是什么颜色的,数一数有几辆。

2.讲述故事“五彩车”,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出示图片,教师边讲故事边请幼儿做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例如:讲到汽车开到小猪村,小猪们开了个午睡欢迎会,大家都呼噜呼噜睡觉了时,请幼儿学一学小猪睡觉的样子。

3.指导幼儿给“五彩车”涂色。

(1)鼓励幼儿给小汽车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要求幼儿细心地涂色,不能涂到轮廓线外。

(2)涂好颜色后请幼儿把一些剪好的动物卡片贴在窗户上。

活动十三 彩带飘飘

形式:集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舞彩带中感受民间秧歌舞的韵味,体验扭秧歌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性。

3.在认识颜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区分长短,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序。

活动准备:

各色皱纹纸、剪刀若干,音乐磁带,作业纸和彩笔人手一份。

教师和幼儿用彩带装扮活动室。

活动过程:

1.动手制作彩带。

(1)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彩带(剪皱纹纸)。

(2)在制作彩带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颜色、区别长短。

(3)引导幼儿分别按长短、颜色排序,装扮活动室。

2.利用谈话的形式,让幼儿说说:彩带还能干什么用?过六一节可以用扭秧歌的形式庆祝,学习“扭秧歌”,教师放录像。

3.启发幼儿自由创编动作,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扭动,甩彩带。

4.画彩带飞舞。引导幼儿观看彩带飞舞的情景,欣赏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象。(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彩带飞舞,边画边说:“红带子飘起来了,绿带子飘起来了”。)幼儿用彩笔涂画。

活动十四 彩面乐翻天

形式:亲子活动

活动目标:

1.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促进家园合作。

2.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彩面,牙签,一次性小盘等。

活动过程:

1.组织家长,讲解活动要求:请家长协助幼儿制作各种动植物、人物、生活用品等,引导幼儿自由发挥。

2.幼儿和家长操作。

3.展示幼儿作品。

4.家长谈活动的感受。

八、主题探究活动完成网络

预设 幼儿生成

预设并完成 师幼共同生成

九、主题探究活动的评价与反思

在“彩色世界”这一主题活动中,幼儿通过亲身的体验,在玩玩做做中认识了颜色。在活动的设计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对幼儿创造空间有弹性的安排上,从材料的多种类型及让幼儿运用自己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等,都尽可能地给幼儿留下多角度的机会,使幼儿在充分自主活动中获得经验。活动过程中,我们把材料的投放作为一个重点,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放手让幼儿操作,使每个幼儿都感兴趣地参与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再创造的欲望,同时让幼儿把语言与动手结合起来,自愿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喜欢的颜色进行创作,使幼儿活动热情高涨。

小班主题活动反思 篇4

1.通过摘橘子、剥橘子,吃橘子,感知橘子的外型特点和口感,体验橘子带来的愉快感受。

2.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在教师引导下创编简单的单句儿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环境悬垂橘子挂件(立体橘子树),橘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剥好的橘子。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橘子花开)

师生齐念:小雨滴答,橘子花开,大风哗哗,橘子落下!

(说完“橘子落下”,幼儿全部回到座位上。)

2.看看讲讲

你们喜不喜欢橘子呀?(喜欢) 拿出一个橘子,请幼儿看。

橘子长得什么样子呀?(橘黄色的,圆圆的……)谁愿意和它做好朋友?橘子娃娃说:要说好听的话,它就和你做好朋友了。

鼓励幼儿创编“橘子圆圆像……”的儿歌。

你们的话真好听,橘子娃娃马上就来和你们做好朋友啦!

3.摘橘子 我们一起去摘橘子好不好?

出示立体橘子树,在“橘子歌”中,教师摘下“橘子”分给幼儿。

橘子歌:树上许多小橘子,一个一个摘下来,我们喜欢吃橘子,身体健康多快乐!

4.摸摸、闻闻

橘子娃娃跳到了我们身边,我们和橘子娃娃握握手!(鼓励幼儿摸橘子)

橘子娃娃摸上去怎么样?(感受滑、凉的手感)

总结:橘子的皮滑滑的,凉凉的 闻一闻,橘子娃娃什么气味?(香香的)你们知道橘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么?

5.剥橘子 教师示范剥橘子的方法,剥开后让幼儿观察橘子的排列特点(一瓣一瓣的)。

把一瓣橘子举起来让幼儿观察(弯弯的,小小的),并说说好听的话。

鼓励幼儿创编“一片橘子像……”“橘子弯弯像……”的儿歌。并把橘子分给说出好听话的幼儿。

6.活动延伸。

橘子娃娃真可爱,我们喜欢吃橘子,还有很多橘子,送给客人老师,和客人老师一起对橘子说说好听的话。

教师念儿歌:我是一个大橘子,小朋友们都爱我,请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脏别碰我!

幼儿洗手,剥橘子,分享剥好的橘子

活动反思:

小班水果主题活动反思 篇5

1、练习手膝着地爬和团身滚,发展手脚协调能力。

2、知道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尝试将水果按类摆放。

3、体验和老师、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流程:

1、进入角色,进行热身运动。

2、创设情境,进行游戏。

1)认识秋天的.几种水果,知道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

2)教师示范讲解游戏的玩法:手膝着地爬钻过山洞——爬过小桥——团身滚收果子——手膝着地爬过山洞——爬过小桥——将水果按类摆放到相应的筐里。

3)第一次收果子。

小结:怎样才能收得又多又快?

4)第二次收果子。

3、小刺猬运果子回家。

活动反思:

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先想到了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所以就把幼儿喜欢的水果放入课堂中,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与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一致,同时我也有了丰富的教具,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 《干净的水果真好吃》小班教案

★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

★ 小班水果公开课教案

★ 小班端午节主题活动教案

★ 小班元旦主题活动教案

★ 小班教案美术《好吃的东西》

★ 最好吃的水果作文

★ 小班语言教案:水果屋

★ 小班语言水果歌教案

小班主题反思 篇6

【活动设计】

初春到来,万物苏醒,各种小动物开始出来活动。为了让幼儿更深的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引用了小朋友们比较常见的小动物蜗牛,生成了本次教学活动主题《小蜗牛》。

【活动目标】

1、认识蜗牛,了解蜗牛的一些习性特点。

2、引导幼儿在画,看说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橡皮泥制作蜗牛,提高动脑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关注的情趣。

3、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我,感受做做玩玩的快乐。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辅导提高幼儿动脑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关注的情趣。

难点:引导幼儿大胆地表现自我,感觉做做玩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实物小蜗牛若干。

2、制作好的一只橡皮泥小蜗牛。

3、材料:彩色橡皮泥,牙签,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听音乐《蜗牛与黄鹂鸟》安定幼儿情绪,并引起幼儿对小蜗牛的好奇心,从而我出示实物小蜗牛。

二、欣赏蜗牛。

1、让幼儿集体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引导幼儿说出蜗牛身体小,身背着壳像小房子,而且壳是一圈圈的。

2、请个别幼儿用手摸摸蜗牛头上的两根触角,然后观察到受到刺激的触角会顺速往壳里缩进去,这时大家会觉得非常有趣。

三、认识蜗牛。

1、这时候我会告诉幼儿这是蜗牛的触角,蜗牛的眼睛就是长在触角的顶端。

2、举例说明:蚂蚁也有触角,当两只蚂蚁的触角碰到一起就是它们在对话,再用蜗牛与田螺。乌龟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它们的身体都会缩进壳里,而且壳都是有点硬的,因为它们都是软体动物,所以身上都有壳,这样它们就可以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3、随机教育:就像小朋友们要穿衣服,鞋子一样,才不会弄脏身体还能保护自己。

四、了解蜗牛。

1、带领幼儿观察蜗牛,了解蜗牛生活习性,仔细观察蜗牛爬行,出示菜虫与蜗牛进行比赛,突出蜗牛行动缓慢,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

2、小蜗牛的食物是什么呢?

经过搜索资料,我会出示部分实物并告诉幼儿蜗牛吃的东西可多了,有各种菜叶,蛋壳,菌类{如木耳。蘑菇等}还有一些枯了的树枝。红薯这些都是蜗牛的食物。蜗牛只喜欢呆在湿润的地方,蜗牛睡觉的时候是缩在壳里的,它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就像小朋友们一样,不但要睡午觉,到了晚上也要睡觉,这样才能身体棒棒,快长快高。

五、小结

通过学习了解小蜗牛身上背着壳都有自我保护能力,那么小朋友呢?应该怎么做?引导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并要爱护小蜗牛,不伤害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一只彩色橡皮泥小蜗牛吧。

1、引导幼儿多制作大小颜色不同的蜗牛,并添上花。草,丰富幼儿的想象空间。

2、幼儿动手制作。

3、展示幼儿作品欣赏,鼓励大胆创作的幼儿,并给予表扬。

【教学反思】

1、课前导入得太直接,不够贴近生活化。

2、教学教具过少,没有挂图。

3、师生互动过少,课上应该穿插多种游戏进行。

小班化数学教学实践反思 篇7

我作为小班化教学试点学校的一名参与教师将在小班化数学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交流, 以共同进步.

如何在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呢? 笔者认为:

一、要合理分层, 组成学习小组

1. 分组原则

学生的实际情况, 从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及学习情感等方面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 把全部学生分成A, B, C层次, A层代表学习成绩较差, 学习兴趣不浓, 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B层代表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不稳定;C层代表学习成绩优, 学习兴趣浓, 克服困难的毅力强. 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 搭配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几个合作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中基本上A, B, C层次各2人, 要求各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 以便展开公平竞争.

2. 明确职能

小组内分工合作, 通常C层次同学担任组长, 管理小组, 代替教师的部分功能, 检查学习情况, 帮助指导A, B层次学生学习, 帮助老师掌握本组学习情况, 分配需要分步协作完成的学习任务.

二、小班化教学设计

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 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 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堂就是数学+活动. 我们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 组织数学活动, 激活学生思维. 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 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积极创新, 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 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

1. 教学目标的设计

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 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 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 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 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

2. 教学方法的设计

新课程理念认为, 课程是经验, 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 因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 所以教学方法的设计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给每名学生“参与”的机会及有“说”的机会. 如几何证明题教学,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学习小组的辩论自己说思路, 学生自己能够清楚地把思路讲下来, 说明他已经弄懂了, 其他的同学也更能接受, 容易理解. 这样不仅理清了证明的思路, 也加强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有助于调节学生的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小班化分层教学过程的设计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同步教异步学”的方法, 重点巡视有困难的学生. 这样既能保证优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能调动学困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机会得到了不同的展示与发展.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 必须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 尊重差异, 在平等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强度的问题, 而小班化教学给因材施教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小班化教学人数减少了, 教师更能够全面地去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 根据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基础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自主、合作学习为根本

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 养成团结协作精神. 一般模式是:①独立思考, 合作探索;②组内交流, 统一成果;③相互补充, 相互启迪;④讨论辨析, 加深理解;⑤总结回顾, 构建认知. 每个活动环节中教师都积极地做学生的合作者, 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才给他们以点拨和引导:①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的时候. ②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间的认知冲突.

在教学“混合运算”一课时, 我用多媒体给出一道混合运算的题目, 让学生先在组内自己思考如何来解答题目, 并与组员进行交流、讨论, 然后根据讨论结果, 让学生登台讲解解题的思路. 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又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知识. 充分体现出小班教学能够实现生生互动这一优势.

四、小班化中分层作业的设计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 课外作业布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作业要求也分层次, 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 对优等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的题目尽量能一题多解, 让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首先对于基础性的知识无论何时都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环节, 而要很好地把握住基础知识, 课本上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全体学生而言, 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把基础夯实了, 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拓展延伸.

五、反馈, 作业面批,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教师了解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 如果在人数较多的情况下, 要想进行面批面改是很困难的, 而小班教学, 人数减少了, 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完成作业的速度差对学生进行面批了. 首先, 作业面批教师就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边批改边辅导, 并要求他们及时进行改正. 其次, 作业面批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 这样可以让学生觉得老师很亲切, 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无形的桥梁.

小班主题活动:鞋子的故事 篇8

在幼儿园里,我经常发现一些小班幼儿不好好穿鞋,更不知道爱惜鞋。从小培养幼儿爱惜鞋,懂得保护自己小脚的习惯非常重要。但是,光凭老师的不断提醒和一味说教效果甚微。本活动是一次生成活动,来源于一个非常乖巧听话的小女孩喜欢脱鞋的故事……天气变冷了,幼儿脚上穿的凉鞋都换成了皮鞋或运动鞋。我发现源源的鞋子总是穿不好,脱在一边,于是我不断地提醒她赶快穿鞋子,有时还一遍遍地帮她穿,一边还轻轻地拍她的小脚丫,开玩笑地说:“你再不把鞋穿上,就把你的鞋子送给别人了。”但是没什么效果。有一天,幼儿学跳舞,我发现源源的鞋子又脱下来了,仔细一看,原来是两只鞋都有点大了,右脚那只后跟还踩皱了,很不舒服。难怪源源老是脱鞋子了,源源的鞋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小朋友上课能不能脱鞋呢?为了帮助源源改掉这个习惯,我决定在班上就源源脱鞋子的问题来讨论一下。

二、主题活动目标预设

1.初步认识常见的鞋子,知道鞋子有很多种类和特点。懂得爱护鞋子,有保护自己小脚丫的意识。

2.学习给鞋子配对,知道鞋子的反顺。能自己熟练地穿鞋,逐步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

3.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学习认真地观察事物和大胆地讲述,培养观察力、思维力以及主动与人交往的习惯。

三、主题活动网络预设

四、主要活动教案、实录和活动照片

活动一:源源的鞋子

活动目标:

1.能说出脱鞋不好的理由,初步懂得爱惜自己的鞋子。

2.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培养大胆讲述的能力和爱动脑筋的习惯。

活动准备:源源穿的鞋子

活动过程:

1.讨论:上课脱鞋好不好?

师:小朋友,我们早晨起来除了要穿衣服,还要穿什么呀?

幼:鞋子。

师:对,穿上鞋子会让我们的脚变得舒服和暖和。那在幼儿园里,上课脱鞋子好不好?

幼:不好,不能脱鞋。

师:为什么不好?

幼:地上有虫子。

幼:地上很脏,会把袜子弄脏的。

幼:会受凉感冒的。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我们要好好穿鞋,不能把鞋脱掉。

2.源源为什么脱鞋呢?

师:哦,那源源为什么脱鞋呢?是故意脱鞋的吗?(源源很委屈,摇头)

幼:鞋子小了。

幼:不对,是鞋子大了!

师:仔细想一想,到底是鞋子大了还是小了?

把源源的鞋子脱下来,小朋友们发现的确是大了。

幼:不是鞋大了,是她用脚放在上面踩的。

小结:以后不能把鞋子脱下来,会踩坏的。

3.讨论:鞋子大了怎么办?

师:源源的鞋子大了,不合脚,怎么办呢?

幼:用胶粘。

请幼儿用固体胶尝试一下,行不通。

小结:小朋友用的胶不行,而且会把鞋子弄脏,不舒服。

师:还有什么好办法?

幼:让妈妈再买一双。

幼:送给哥哥穿。

师问源源:愿意吗?

源源摇头,说:给姐姐穿。

师:还有什么好办法?

幼:长大了再穿。

师:这个办法很好,我们的脚会长大,源源要多吃饭,个子长高了,脚也就长大了,鞋子就不会掉了。

小结:让源源的妈妈重新给源源买一双合脚的新鞋,新鞋子要爱惜哦,不能再随便脱鞋了。

活动二:我们的鞋子

活动目标:

1.比较不同的鞋子,初步了解鞋子的一些特点,知道鞋子的不同功能。

2.学习认真地观察事物,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有关鞋子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比较发现自己鞋子的特点。

师:上午,我们看了源源小朋友的鞋子,那小朋友们现在看看自己的鞋子,比较一下,自己的鞋与别人的鞋子有什么不同?

幼:我的鞋子有“小洞洞”。

师:哦,原来是网状的球鞋面子。

又有几个小朋友发现了脚上的“小洞洞”。

师:说得很好,那你们知道这些“小洞洞”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幼:好看的。

师:不光是好看,这是运动鞋,上面的“小洞洞”叫透气孔,是用来透气的,穿上这样的运动鞋,脚会很舒服。

师接着问:还有谁的鞋子不一样?

幼:我的鞋子是粉红色的,还有苹果。

师:除了有小苹果,还有小珠子,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幼:漂亮。

师:说得好,是用来装饰的。还有谁的鞋子不一样?

幼:我的鞋子是红色的,不一样。

一起看,原来她穿的是布鞋。

教师接着问其他幼儿,你的鞋子和她的鞋子不一样吗?

幼:不一样,她是皮鞋。

问其他小朋友:你们知道她穿的是什么鞋子?

幼:是布鞋。

师:谁做的?

幼:奶奶做的

师:喜欢吗?布鞋是奶奶一针一线做成的,穿上去很舒服,你们看过家里的奶奶做布鞋吗?

有几个小朋友说见过。

2.出示鞋子图片,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不同的鞋子。

幼:哇,这么多鞋。

幼:好漂亮!

幼:和我的鞋有点像。

小结:我们的鞋有很多种,有的颜色不一样,有的图案不一样,有的样式不一样,有布鞋、拖鞋、球鞋、皮鞋,还有雨靴、溜冰鞋等。这些鞋都很漂亮,也让我们的脚在里面很舒服,所以我们要爱护鞋子。

nlc202309040917

3.提出问题:请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还有哪些鞋子?明天再来说一说。

活动三:哥哥姐姐的鞋子

活动目标:

1.看看说说哥哥姐姐的鞋子,进一步了解鞋子的不同种类和作用。

2.喜欢鞋子,激发保护小脚丫的情感。

活动准备:中班、大班幼儿的鞋子(鞋柜)

活动过程:

1.教师带幼儿参观中班和大班小朋友的鞋柜。

师:这么多的鞋子,是不是一样呢?

幼:都不一样。

幼:他们的鞋子比我们大。

师:对,哥哥姐姐个头比你们高,鞋子当然比你们的要大。

拿出一双鞋子,继续问:这是男孩的鞋子还是女孩的?

幼:是大姐姐的。

师又拿出一双,问同样的问题。

幼:是小哥哥的。

师:男孩和女孩的鞋子是不一样的,但是都很漂亮。

继续找,在鞋柜上找到一双棉皮鞋,让小朋友们摸一摸,问:什么时候穿比较好?

幼:冬天穿。

师又找到一双凉鞋,问幼儿同样的问题。

幼:夏天穿。

师:下雨天穿什么鞋?

幼:靴子。

师:在家里地板上穿什么鞋?

幼:拖鞋。

小结:鞋子的品种可真多。有谁知道为什么要穿鞋,不穿鞋行不行呢?

2.讨论:为什么要穿鞋?(鞋子的作用)

师:不穿鞋行不行?

幼:不穿鞋,脚会冷的会生病的。

幼:会把脚磨破的。

师肯定幼儿的说法,穿鞋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脚。

师:什么时候可以不穿鞋?

幼:家里的沙发上,床上。

师:什么季节可以不穿鞋?

幼:夏天,地板上。

师:还有一个地方可以不穿鞋,光着脚,在水里。

幼:不行,那样会淹死的。

师:对,不能一个人去水边玩,要在一点点水的地方,爸爸妈妈牵着你们的手去踩水。

师:鞋子还有什么作用?

幼:好看,舒服。

活动四:爱跑的小脚丫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地说出故事情节,懂得不能脱鞋的道理。

2.让幼儿知道要保护小脚丫,从而激发爱护鞋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故事图片、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小脚丫生病的图片,让幼儿猜测,引起兴趣。

提问:这是小脚丫,它怎么啦?(生病了、受伤了)

提问:小脚丫为什么会生病呢?

2.逐页播放课件,根据故事内容提问:

(1)小脚丫在干什么?

(2)它离开鞋房子去哪里了,心情怎么样?

(3)小脚丫又遇见谁了,它们怎么说的?

(4)发生什么事了,小脚丫怎么想的?

(5)你们的小脚丫在哪里呢,喜欢你的“鞋房子”吗,为什么?

故事《爱跑的小脚丫》

3.小结

小脚丫住在“鞋房子”里很舒服,我们要爱护“鞋房子”。

活动五:观看大班幼儿画“鞋房子”

活动目标:

1.与大班幼儿互动交流,激发对哥哥姐姐的钦佩之情。

2.通过观看画鞋和自己涂色,初步了解两只鞋的形状、大小、颜色要一致。

活动准备:事先联系好本园大一班。

活动过程:

1.大班教师介绍本次活动要求。

(1)设计不同样式的鞋子。

(2)两只鞋子的大小、样式、图案要一模一样。

(3)作为礼物送给小班小朋友。

2.大班幼儿作画,小班幼儿在一旁观看。

提醒大班幼儿用记号笔画出鞋子轮廓,并用不同的图案来装饰鞋子。

3.幼儿互动:送礼物。

延伸互动:

1.小班幼儿将画带回家,并在家长指导下,装饰大班哥哥姐姐画的“鞋房子”,注意两只鞋的图案要涂相同的颜色。

2.幼儿将涂好颜色的“鞋房子”带到班上,教师剪贴后,布置成美丽的鞋子画展。

观看大班幼儿画鞋 瞧,她看得多认真! 美丽的鞋子画展

活动六:鞋子对对碰

活动目标:

1.能按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在游戏中感受活动的有趣和快乐。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成双的鞋子(拖鞋、高跟鞋、皮鞋、凉鞋、溜冰鞋等)散放在教室的中间。

2.鞋架两个。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帮助教师一起收拾零乱的鞋子。

师:今天猫妈妈家里要来客人,淘气的小猫咪把鞋子扔得到处都是,猫妈妈急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猫妈妈整理鞋子吗?

幼:愿意。

师:要把两只一模一样的鞋子找出来放在一起,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也要一样。(引导幼儿初步按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幼儿分散收拾。有很多幼儿对一些外形特别的鞋子(如溜冰鞋)能正确配对,而对一些颜色相近或外形相似的鞋子有很多配错了。

2.检查幼儿摆放的鞋子,提问:

(1)你是怎么收拾的?

(2)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

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鞋子叫一双鞋,是好朋友,所以要放一起。

nlc202309040917

3.游戏:鞋子对对碰。

(1)幼儿每人手中拿一只鞋,听音乐自由走动,寻找与自己鞋子一样的另一只。配对后,两人将鞋底相互有节奏地碰击,并念儿歌:“对对碰,对对碰,一双鞋子对对碰。”

(2)与其他小朋友交换鞋子,再次游戏。

4.依据配对的方法,幼儿再次收拾鞋子。

(1)教师提醒幼儿一双一双地收拾,并整齐地摆放在鞋架上。

(2)师生共同检查鞋子配对情况。

帮助个别幼儿对配对有进一步的认识,加深幼儿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认识。

活动七:穿鞋子比赛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2.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奖品:小红花。

2.音乐《找朋友》《开火车》等。

活动过程:

1.介绍比赛规则:把幼儿分成四组,先让参加比赛的幼儿脱下鞋子放在指定地方,然后教师把鞋子打乱,听到指令后,请幼儿快速跑过去找到自己的鞋子,并正确穿好鞋子,快者为胜。其他幼儿观看,轮流参加比赛活动。

2.分组进行比赛,取每组前三名为获胜者。

3.给获奖幼儿发小红花。

4.幼儿玩游戏:《找朋友》

5.活动结束,幼儿开火车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五、主题活动效果与反思

主题活动的设计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为指导,按照小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来进行。教育价值取向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取经验,获得发展的能力,当幼儿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不喜欢穿鞋子),于是我生成了“鞋子的故事”这一活动。通过幼儿的实践,来解决幼儿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本活动中,通过观察、讨论以及参观、互动的形式,教师启发幼儿认真地观察源源的鞋、自己的鞋、哥哥姐姐的鞋以及其他不同的鞋子,初步了解鞋子的种类、特点和作用,学会给鞋子配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小培养幼儿珍爱物品以及良好的穿鞋习惯。

活动内容涉及到语言、科学、社会、美术、健康等方面,让幼儿体会小脚丫的快乐情感和受伤后的感受,知道小脚丫不能离开“鞋房子”的道理。通过与大班幼儿的互动交流,培养小班幼儿初步的交往能力和社会性情感。此外,家园配合,帮助幼儿理解鞋子的对称性,通过开展穿鞋比赛,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服务的意识。

活动目标符合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又适当增加了难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又非常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观点。在活动中,教师更多是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小班主题公开课鞋子教案及反思 篇9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认识鞋子,初步了解鞋子的特点及用途。

2、鼓励幼儿运用语言方式表达自己对鞋子的`认识。

3、教会幼儿正确穿鞋的方法,培养自我服务和帮助别人的意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二、活动准备:

1、事先排练好情境表演。

2、拖鞋、皮鞋、运动鞋、溜冰鞋、雨鞋各一双。

3、拟人化鞋样:高兴、不高兴各一双。

4、《大鞋和小鞋》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找找小糊涂。

师:今天,小糊涂说好要请我们小朋友去他家玩的,人到哪去了?

(一大班幼儿跑出来,不小心摔了一跤,起来后边跑边说:我就是走不快!)2、师:为什么会走不快?

小糊涂:我穿了拖鞋。

师:你怎么穿拖鞋啊?

小糊涂:家里鞋子太多了,不知道穿什么好。

师:我们一起去他家里找找合适他的鞋子吧。

(二)认识鞋子,了解其特点及用途。

(幼儿全体脱鞋进入活动室)

1、出示鞋柜。

师:看看都有些什么鞋子?(溜冰鞋、雨鞋、皮鞋、运动鞋、拖鞋)师:想想哪双鞋子适合出门穿?为什么?

2、下雨了,穿什么鞋子?(雨鞋)天气热时适合穿吗?为什么?(不透气)在家里,我们穿什么鞋子?(拖鞋)为什么只能在家里穿?(容易脏,底比较软)3、师选出皮鞋和运动鞋小糊涂出去运动,穿什么好?(运动鞋)

(三)学习穿鞋子。

1、师:小糊涂不会穿,怎么办?我们来教教他吧。

2、师一边念儿歌一边示范穿鞋子。

3、小糊涂穿鞋子。幼儿检查,发现小糊涂穿反了。

4、出示拟人化鞋样(高兴与难过)师:两双鞋子有什么不一样?(一双高兴,一双不高兴)师:为什么一双鞋高兴,一双鞋不高兴?

(一双穿对了,小鞋高兴;一双穿反了,小鞋不高兴)师:那小糊涂的鞋子穿的对吗?小鞋高兴吗?

怎么做小鞋才会高兴?(把小鞋换过来)5、我们也穿上鞋子和小糊涂一起去外面玩去吧!

(幼儿穿鞋,师提醒幼儿的鞋子穿的是否正确)(四)延伸活动:

和小糊涂一起游戏。(播放音乐《大鞋和小鞋》)附儿歌:

穿鞋歌小脚伸进去,用里往上拔;鞋子穿穿好,走路不摔跤。

教学反思

小班主题反思 篇10

(一)好孩子幼儿园

杨艳

图形,是一门艺术,它充满创意思维,能建构幼儿的造型能力,而生活中就充满的图形,幼儿对图形的求知欲很高。当《图形宝宝》这一主题一开展,就受到幼儿极大的欢迎,幼儿在各种各样的图形及图形组合中,感受到图形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幼儿可以在组合图形,变化图形的过程中,感受操作,创作的乐趣。教师通过彩色油泥,几何图形模具供幼儿泥塑各种几何图形。教师还提供大小不同的图形启发幼儿联想,并添画,使幼儿更好的了解图形宝宝。而在《图形食品品尝会》中,幼儿通过各种几何图形的食品品尝的同时,又进一步认识了图形,能辨别各种图形的外形特征,正确说出其名称并予以分类,让幼儿在品尝中学到知识,而又不觉得枯燥乏味。

在活动课时,我预先在活动室的地板上贴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当幼儿看到图形时,纷纷抢着说有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等。并且我还创新游戏《小白兔与大灰狼》,让幼儿扮演小白兔,教师扮演大灰狼,小白兔必须站到指定的图形中去,才不会被大灰狼吃掉。活动进行的很热闹,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再次加深了对图形的认识。

《图形宝宝》这一主题活动开展的是比较成功的,幼儿不仅认识图形宝宝,并爱上了它们。并且幼儿对生活中的图形也充满好奇和兴趣,能准确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真正做到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

小班主题活动《图形宝宝》活动反思

(二)好孩子幼儿园

王卉

日子悄悄在我们的手指缝中流逝着,转眼开学也有3个多月了,还记得她们刚入园时的哭闹声,现在已经能每天开开心心的入园,并能将自己的悄悄话告诉你,而我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渐渐加深,孩子们自然而然成为我生命的全部,他们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在我眼中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因为他们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可爱的小天使。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对图形特别感兴趣,所以我们制定了《图形宝宝》这一主题活动。

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数学《图形宝宝来做客》,语言《圆圆圆》,《方脸盘和圆脸蛋》,综合《图形大集合》,美术《小鱼吐泡泡》,音乐《拉个圆圈走走》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认识了图形,能够迁移生活经验说出与圆形相似的物体,感知圆形物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多种形状,并能用短句描述事物的特征和自己的发现,且能大胆尝试和体验图形的组合变化。在探索,发现中体会乐趣,幼儿能运用自己的感官去熟悉,分辨几种常见的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自己去看,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变化它们,可以引发幼儿初步的探索兴趣,感知周围生活的情趣,美丽。幼儿可以再组合图形,变化图形的过程中,从小感受操作,创造成功的乐趣。此外我还布置了“图形宝宝”专栏,将幼儿收集,制作的相关物品放置在专栏中,供幼儿相互交流,欣赏。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区域,如生活区:为幼儿准备了多种形状的饼干,引导幼儿根据形状配对做夹心饼干。美工区:1,提供彩色的油泥,几何图形模具供幼儿泥塑几何图形。2,提供各种颜色,形状的蜡光纸供幼儿组合拼贴画。3,提供大小不同的圆形启发幼儿添画。益智区:1,图形卡片接龙,提供图形卡片玩接龙游戏。2,神秘盒,让幼儿从盒子里摸摸,说说积木的形状。建构区:尝试根据积木的形状进行对称建构。阅读区:提供指偶,故事背景图引导幼儿讲述故事。在这些区域中,我发现孩子们比较喜欢美工区,他们在动手操作时,能将自己做好的作品与他人互相欣赏,嘴里还会念叨:“这是我做的正方形,看,漂亮吧 ”!孩子间的互相交流,让我惊奇的发现,这样的区域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社会性交往以及审美能力。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多观察孩子,及时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操作材料,以便及时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同一片蔚蓝的天空下茁壮成长,我将会用我的真心,爱心,耐心,细心,去滋润灌溉每位幼儿的心田!

小班主题活动《图形宝宝》活动反思

(三)好孩子幼儿园

张小雪

通过《图形宝宝》这一主题的实施与开展,幼儿认识了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这些基本图形,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让幼儿直观的认识到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了解到每个图形宝宝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都是不能相互替换的。比如说,生活中汽车的车轮是圆的,它就可以滚动,但如果它换成方形或三角形,它就无法行走。我们所居住的房屋是方的,如果将它换成圆形的,它就无法固定了,会倒塌等。因此,这些图形宝宝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运用,它们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上一篇:中国航运业发展下一篇:小学二年级周记200字:有趣的大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