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社会领域心得体会

2024-05-15

指南社会领域心得体会(共8篇)

指南社会领域心得体会 篇1

案例:

我班中班新进了一个小朋友叫徐君杰,在暑期家访时,发现这个小朋友胆子比较大,不怕生,并且拿出自己的平板电脑,让老师说话然后听电脑中的卡通猫学说话。但老师和家长讲话,他总是打断老师,总要老师听他的,非常独霸。家长非常宠他,溺爱他,样样都以他为中心。开学进入班级,他不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看见别人好玩的玩具就去抢,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推挤其他小朋友,而且老坐不住,喜欢在教室兜圈子奔跑,老师请他坐在位置上也不听。每天只有同一小区的一个小朋友家长来接回家时每天会和他一起玩一会儿,一次看到那个小朋友家长先来接,他妈妈还没来接他,就哭着要跟那个小朋友一起回家一起去玩。

《指南》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通过参加《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的培训,让我更深一步地了解与认识了社会领域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绝不容轻视它的作用。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每个都很有个性,要么任性、要么刁蛮、要么以自我为中心。或出现孤僻,难以合群,或出现个性太强,听不进不同意见,不会尊重他人,难以与人合作完成任务。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我班的徐君杰小朋友的人际交往有些困难,所以他没有很多好朋友,有时会很孤独。对照目标1愿意与人交往,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可以看出徐君杰的表现还处于3-4岁的年龄特征,还没有达到4-5岁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对于孩子的人际交往应当要重视,我们应当给孩子们最正确的引导和关注,我们应当对孩子们进行引导教育,让他们在实践中充分运用我们对他们的赋予,而最终变成为他自己的交际技巧。因此,我对照《指南》社会领域的目标及要求,就社会领域的人际交往,进行了具体指导。下面,谈谈在观察了解幼儿、与幼儿互动交流中获得的切身体会:

一、老师主动亲近和关心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享受交往的快乐。

每天我会特别关注徐君杰,看他每天玩什么区角、什么角色,和哪些小朋友一起玩,有没有和他们交往,说些什么等。有时我会和他一起玩角色游戏,我做顾客,他做老板,通过共同游戏和活动,在活动游戏中让孩子感受与成人交往的快乐,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引导徐君杰和小朋友交往,和小朋友一起玩,在活动中让他多与同伴交往。通过教师给孩子创设与成人、与小伙伴交往、锻炼的机会,让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断的交往和体验交往。

二、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孩子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每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徐君杰看到其他小朋友有好玩的玩具就会去抢别人的玩具。我就对照《指南》,教他用交换玩具等简单技能加入同伴游戏;或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或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幼儿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怎样做才能成为别人的好朋友,才会有更多的好朋友等。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三、教孩子学会分享。

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发现最受欢迎的孩子往往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能说会讲的,而是会拿着自己的好玩具等能够想到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孩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表现比较“大方”的孩子。如果孩子们从小能够学会了分享,这将对他一生是受用不尽的财富。我就请家长配合,多拿一些玩具到幼儿园,让他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一起玩。还请家长配合,多邀请不同的小朋友到家里玩,不要只和同一小区同一个小朋友玩,也可带他去其他小朋友家里玩。家长要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或接受小朋友的的邀请等,这样既可以弥补独生子女缺少小伙伴的不足,也可以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四、发挥教师、家长的榜样作用

在社会领域解读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活动取材应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说教得多,幼儿往往被动地灌输一些社会性规则、意识或品质。因此,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如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我会和徐君杰他们一起游戏主动排队,有礼貌地对话等,使幼儿懂得要排队买东西,使用礼貌用语等,对幼儿来说都是一种鲜活的教育。并且在家长会上,我要求家长在家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润物细无声,孩子是家长、老师的一面镜子,在孩子身上都会有所表现。

通过一个学期的培养,现在徐君杰小朋友的好朋友多了,脸上的笑容多了,没有抢玩具的现象,不再欺负小朋友,能与同伴友好交往了。

通过对《指南》社会领域的学习,让自己进一步明确作为教师要注重言行的榜样作用,而不是简单生硬的说教;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不是单纯地追求知识技能的学习,做一位真正关注幼儿社会发展的好老师。

[指南社会领域心得体会]

指南社会领域心得体会 篇2

《指南》帮助贵州省的新增教师快速有效地适应学前教育工作岗位。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贵州省一线幼儿园教师进行调研,共发放550份问卷,回收412份,剔除雷同卷,漏选卷,有效问卷共331份。问卷回收有效率约为80.3%。

一、幼儿教师对《指南》社会领域内容的认同现状

根据沃(R.F.Waugh)和庞奇研究成果,本研究将从“总体感受”、“行为意向”、“评价”、“园内支持”、“园外支持”五个维度分析教师对《指南》社会领域内容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对社会领域内容的总体感受。

总体感受这一方面,通过调查了解到,幼儿老师对实施《指南》的目的性和效果都表示了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幼儿教师虽然表示很满意《指南》社会领域的内容,但对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表示了一些担忧。

(二)幼儿教师对社会领域内容的行为意向。

总体而言,幼儿教师在《指南》社会领域内容的行为意向方面,是积极的、主动的,但在实际操作方面会因为地域、幼儿园性质、幼儿教师入职年限的不同,存在一些差异。研究中发现教师在实施《指南》社会领域教育内容方面是很积极的,很愿意在日后教育教学中开展这方面活动。虽然有困难、有阻碍,但认为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助于幼儿成长和发展。研究发现,随着教龄的增长,认同感逐渐增强。市区幼儿园教师比县镇幼儿园教师认同感强,而公办幼儿园教师比民办幼儿园教师认同感强。

(三)幼儿教师对社会领域内容的评价。

幼儿教师对“评价”这一维度认同感一般,大多数被调查教师对《指南》社会领域内容表示认同,认为其具有科学性,内容设计利于教学,符合当前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调查显示,幼儿教师对《指南》社会领域内容的评价方面认识不明确。具体来说,一是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行动能力上,对于自身知识储备缺乏自信,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准确把握社会领域的核心内容,导致在行动上会有一些犹豫;二是环境因素。现在幼儿园大班额情况很多,教师们在照顾幼儿健康和安全方面都会花费很大精力,所以很难在有效的时间里照顾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此,在社会领域的评价认同感上,幼儿教师虽然表示支持和赞成,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二、影响教师对社会领域内容认同感的主要因素

(一)教育教学能力有限。

教师本身对《指南》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的方式和方法掌握有所欠缺,过多地担心实施效果、班额问题和教学方法。调查表明,教师实质上还没有真正理解社会领域教育的本质。根据幼儿社会领域学习的特点,幼儿学习以模仿、同化、强化、体验为主。在《指南》社会领域的教育方法中,专门提到加强社会教育的随机性和渗透性,在一日生活中贯穿社会领域教育。如果教师能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就会认识到社会领域的教育不追求“教”,而是让幼儿通过实际生活及各种活动中积累的有关经验和体验,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注重通过环境,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成长。

(二)新教师培训不够。

贵州省教育厅发布的《贵州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实施情况报告中提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贵州省新增公办幼儿园专任教师16400人。在新教师数量与日俱增的同时,出现了新教师在幼儿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

新入职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存在差异性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新入职教师在《指南》学习上还缺少系统性培训,态度比较犹豫,不太确定实施社会领域教育的是否有效、有意义。由于为适应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花费很多心力,因此很难在工作中考虑精和细。

二是在教师培训方面,新入职教师的学习机会相对来说较少,《指南》学习和培训并不系统,缺少对此内容的深入学习和挖掘。

(三)大中专院校教学内容教学水平较弱。

贵州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先后扶持和指导41所中职学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4所高职(专科学校)举办学前教育大专教育,13所师范院校开办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三年行动计划以前,对于大中专院校开班学前教育专业并没有明文规定,所以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由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问题,直接影响未来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培训机构部门、教育专家支持力度有待增加。

国外许多研究表明,教师培训是影响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推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应加强《指南》社会领域内容的培训工作,对教师有针对性地从理论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培训。从调查分析结果看来,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培训内容与形式不符合教师的需要和特点。以贵州省幼儿园老师为例,许多幼儿教师面临大班额、地点偏僻的问题,同时,乡镇甚至村级幼儿园很多,针对这部分教师,要如何尽快地让他们在《指南》社会领域内容方面得到能力提升,则需要教育机构、教育专家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二是忽视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除了专注专业知识培养外,还应注重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培训。要从根本上促进幼儿教师的行动力,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敏感性,主动学习,积极提升,不断创新和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社会领域不仅提升幼儿的社会性,更需要教师本身具备良好的社会性,所以,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提升教师对社会领域内容认同感的建议

(一)加强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宣传,提高其支持度。

近两年《指南》的宣传活动开展得很丰富,但专门的社会领域教育宣传有所欠缺。应多形式、多渠道向社会宣传《指南》社会领域。如利用儿童节及学前教育宣传月的契机,利用新闻媒体,向老师和家长主动进行宣传,以便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认可。

(二)增加社会领域教育培训,增强实用性。

如何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增强培训效果是《指南》培训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培训重在为当地幼儿教师带来更具实际和操作性的知识内容,建议教育机构部门能组织专家组深入基层了解当地贯彻落实《指南》的困难和问题,研讨下一步深入推进的策略和方法。

(三)加强新教师培训。

去年我省正式下发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16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新建、改扩建城乡结合部及乡镇公办幼儿园900所,村幼儿园3000所,全省学前儿童三年毛入园率达83%,新增学前专任教师15000人[2]。日后新教师及转岗教师的培训任务十分重要,对于这部分教师在《指南》社会领域教育的培训应更加注重。

(四)提高大中专院校教育教学水平。

现今,省教育厅对于学前教育的产出越来越重视,除了规范办校之外,还大力扶持大中专院校教师培训。今年贵州省国培项目中,有专门针对中职院校教师的培训,让部分教师进驻优秀大专院校跟岗学习半年。但这还远远不够,各大中院校应加强自我学习和提高,提升对《指南》社会领域内容的理解。

摘要:本研究从“评价”、“总体感受”、“行为意向”、“园内支持”、“园外支持”五个维度进行分析,阐释影响幼儿教师对《指南》社会领域内容认同感的因素,提出改进幼儿教师社会教育目标认同感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指南》,幼儿教师,社会领域,认同感

参考文献

[1]贵州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报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贯彻落实情况的函.

《指南》社会领域的理解与实践 篇3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最终也必然从一个“生物”的人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初具雏形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个性品质、行为风格,不仅直接影响一个人童年生活的幸福感,身心健康,知识、能力、智慧的形成,更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看待自己、对待别人,逐渐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逐渐内化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因此,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领域的学习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核心价值在于引导幼儿逐步学会共同生活,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包括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方面的个性品质。

二、为什么要把“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作为社会领域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两个子领域

幼儿的社会化是在人际交往和对社会生活的主动适应中进行的。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经历的不仅是生活空间的转换,更是生活方式、角色身份、人际关系、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只有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幼儿才可能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基本的交往技能和对人对己的正确认识与态度。同时,也只有在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才可能了解社会行为规范并自觉遵守,体会到自己与所在群体的密切关系并形成归属感。因此,“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构成了社会领域中两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分享着他人的信息,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解决同伴之间的冲突,也能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人,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观点,感受自己的主体性。幼儿在适应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或修正各种行为和生活方式,逐步接受所在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所以,《指南》将“愿意交往”“友好相处”“自尊自信自主”“善待他人”四个目标归入“人际交往”这一子领域,将“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行为规范”“有初步的归属感”作为“社会适应”这一子领域的基本内涵。

对幼儿来说,每一次社会环境的改变都是一次挑战,也都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比如,在幼儿园中班的阅读区里,一位小朋友坐在椅子上安静地看书。另一位小朋友对看书的孩子说:“这本书是我带到幼儿园来的,我现在想看。”看书的孩子说:“这本书是我先拿到的,应该我先看。”……两位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地争执起来,最后书也被撕烂了。显然,拿图书的孩子沿袭了在家庭环境中的惯性思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图书拿到幼儿园,就是为了分享给大家阅读。幼儿只有认识到并理解这种变化,主动变换角色、调节行为,适应新的社会群体,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成人的教育引导,幼儿与伙伴交往和相处的经验会逐步得到积累,会逐步适应和感受到集体生活带来的乐趣。比如,在幼儿园阅读活动中,小班幼儿为独自、平行阅读,中班幼儿逐步过渡到共同阅读,而大班幼儿则发展到利用集体阅读的机会表现自我,乃至不断体会合作阅读的乐趣,不断尝试创新合作阅读的机会和方法。这些变化与幼儿自身交往与适应能力的提高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怎样更好地贯彻落实《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的具体要求

1.深入理解、把握《指南》中目标的内涵

在《指南》颁布之初,曾有社会人士对有关条目发出过质疑:“4岁的孩子能否体验家长的辛苦?”“幼儿园的孩子是否能有归属感?”……其实,认真阅读《指南》社会领域的目标不难发现,《指南》关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及其子目标的确定,重点是为了教师或家长把握教育要点和实质,明确社会领域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点内容,使幼儿在感性的层面上积累属于这个年龄阶段能够感受和理解的情感体验,而不是上升到理性层面掌握条目中抽象的概念。

比如“社会适应”部分的目标3为“具有初步的归属感”。每个年龄段又有4个分目标。其中第3个目标是:“能说出自己家所在的街道、小区(乡镇、村)的名字。”“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可以看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经过进一步分解目标要求,表现出围绕一个中心,要求从幼儿自身的生活环境开始,从个人到集体,从家庭到幼儿园,从自己的居住地再到国家,逐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要求。幼儿的归属感,往往来自于他们对群体生活的直接感受和体验。在家庭这个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群体中,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会使幼儿对家庭产生一种归属感。若幼儿园能像家庭一样带给幼儿温暖、关爱、尊重、支持和鼓励,他们自然也会对这个群体产生归属感。

在一次送教下乡的活动中,支教教师问镇上大班的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你们是哪里人?”班里的小朋友用手指着地面爽快地回答:“这儿!”不难看出,孩子们明白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归属地,但因平时教师和家长缺乏教育的目标意识,导致孩子不能深入地理解并明确说出自己的所在地。因此,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正确理解和把握教育要点和实质,善于将家庭、幼儿园及当地的各种情境和每一个活动的内容结合起来,使幼儿在点点滴滴的学习和感受中,了解社会常识性的知识,感受和体验作为集体中的一员的快乐。

2.注重幼儿在实践中的观察、感受、体验和理解

社会实践是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和途径。幼儿良好教育的完成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合作。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重点是在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要重视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让教育回归自然的环境、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在获得直接的经验的同时,逐渐懂得一定的道理,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获得社会性的发展。

我国现在的幼儿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鲜有与同伴合作的环境,缺少与同伴相处的经历和经验,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往往会使幼儿不自觉地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这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在与同伴的相处中,不断学习与同伴交往、友好相处的要点和方法;在感受和体验中分享合作,养成自尊、自信、自主的态度,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有人认为,社会领域的教学只要把道理讲清楚就可以了,幼儿自然会懂得。这种想法其实是不切实际的。

如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娃娃家出现了小小的混乱:小伟把桌上好吃的东西全放在了地上,另三个孩子不满意地上前阻止,大家争抢起来。教师问原因,三个孩子抢着说:“老师,小伟把家里吃的东西全放在了地上。”小伟一脸委屈:“他们都不让我在桌上吃饭,我生气了!”教师看了看问:“你们是娃娃家里的谁?在干什么?”边上的孩子说:“我们是娃娃家的客人,她是妈妈,小伟是爸爸。我们在过生日。”教师问小伟:“是这样吗?”小伟点点头。“为什么不让他在桌子上吃饭?”教师问。“这张桌子只能坐三个人,我们这里正好。”孩子们解释道。教师笑着说:“餐桌比较小,只能坐三个人。小伟,家里来了客人,你觉得让谁先吃饭比较合适呢?”小伟想了想说:“客人。”“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你看现在家里这么乱,客人看到了多难为情啊。”小伟蹲下去,开始捡地上的餐具。“我们帮你一起捡吧。”其他三个孩子也加入了进来。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地上的餐具很快捡干净了。他们又开始了游戏……

可以看出,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也在经历和感受与他人相处、交往的过程,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要善于观察,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介入游戏,帮助幼儿从无意状态发展到有意注意,引导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相处,学习适应游戏规则,在适应游戏规则的同时,更好地促进相处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3.重视一日生活各环节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社会领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伴随性和渗透性。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包含着重要的学习内容,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中发挥着独特的教育作用。

首先,教师应重视自身日常的态度、言行,因为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常常受到老师的态度和参与程度的影响。比如,幼儿所表现出的自尊、自信、自主的态度,与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关爱、尊重并给孩子提供尝试的机会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幼儿经常处在一种高压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中,就很难有自主的表现机会。幼儿自尊、自信的培养,并不完全依赖于教师单纯的说教,关键在于不断的成功所带来的感受和体验。一个惯于嘲讽和批评幼儿的教师,十分不利于幼儿养成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

其次,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教育。在入园、饮食、午休、活动等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包含着社会领域中幼儿应学习的重要内容:不私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能基本遵守规则、爱惜物品……比如,在幼儿园课间休息喝水的环节中,有些幼儿自控能力不强,常常会把饮水当成好玩的事情来做。教师要提醒幼儿:“喝水时不要拥挤,排好队一个一个地来,不要把水洒到别的小朋友身上和地上。”良好的常规不仅能保持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对幼儿本身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可以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环境,适应集体生活,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遵守班级活动秩序等。

教师要注重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幼儿的好习惯,提高生活和常规活动的教育性,通过点点滴滴的教育渗透,引导幼儿学习并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并通过长期的行为练习,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品德和行为规范习惯。

最后,教师要注重各种教育形式的有机结合。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是多种教育方式共存的,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也有多种。就教师所熟悉的常规教育活动、区角活动和游戏活动来说,应结合社会领域相关的学习内容,将常规性的社会常识教育、体验活动、常规培养、社会实践活动等,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开展。

比如常规教育活动“我长大了”,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幼儿回顾自己在小班时的行为表现,感受自己的变化;通过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到小班帮助弟弟妹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或者邀请小班的弟弟妹妹来做客,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帮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以绘画的方式进一步展现、感受自己的变化;引导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和了解社会中不同的职业,和老师、朋友、家长一起,畅想将来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自己有什么理想……

总之,学习和领会《指南》社会领域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把握幼儿社会领域学习的正确方向。在幼儿园工作实践当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帮助幼儿获得简单的交往常识和技能,逐步引导幼儿学会共同生活,建立和谐的我群关系,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他们将来长大成人,特别是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省基础教研室)

指南社会领域心得体会 篇4

来源: 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 发布日期: 2011-12-22

针对我省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和社会事业三大领域中的重大科技需求,主要分重点专项和引导项目两个层次进行申报。

一、重点专项申报指南

(一)专项名称:中药现代化。

1.背景说明

针对我省中药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中药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中药新药产品开发滞后、中药健康产品开发等关键技术问题,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重点突破现代中药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中药材生产大品种、中药饮片和健康产品;通过扶持、培育“大品种”、“大企业”,带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技术跨越发展,提升我省大中药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提高中药在国内外医药市场中的占有率及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

2.实施内容

专题一:岭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0301)

项目内容:选择若干大宗南药或珍稀中药、我省名优中成药和健康产品相关的岭南中药材品种,开展优良品种选育研究、野生变家种与野生抚育支撑技术、种子种苗标准化及相关栽培技术的研究,建设相应GAP种植示范基地及优质种源繁育生产基地,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生态保护技术等构建岭南道地药材生产可持续发展模式。

专题二:岭南特色中药饮片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专题编号:0302)

项目内容:以岭南特色中药饮片和超微饮片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饮片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饮片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药理及毒性的变化。

专题三:中药健康产品的产业化研究(专题编号:0303)

项目内容:支持若干以中药为基础的健康产品和功能保健品、日用品、化妆品、香熏产品、食品添加剂以及中药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大中药产品研究,并实现产业化。

3.科技经济指标:

① 建成5个左右区域布局合理的道地中药材种植生产和濒危、稀缺药材的繁育示范基地,逐步实现常用大宗品种、濒危稀缺品种和效益显著的中成药和健康产品所需原料品种的产业化基地;

②以国家药品标准为准则补充完善提高,制订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控制标准5~10项,上升到国家标准3~5项,申报专利5项以上;

③ 实现5种左右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中药健康产品产业化。

④产业基地和产品每年新增经济效益10亿以上。

4.组织方式:组织与自由申报相结合。

5.申报要求:

①项目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②鼓励产学研联合,企业承担单位应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资信记录;

③项目申报人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并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④优先支持以省属研究院(所)为依托单位申报项目。

(二)专项名称:十百千万工程

专题四:十百千万工程(专题编号:0304)

1.背景说明:配合我省实施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简称“十百千万工程”),扶持我省积极参加“十百千万工程”的医疗器械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创新医疗机械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提升和应用评价等研究。

2.重点支持:

①医学影像设备关键核心技术、生理参数的新型检测技术、血液透析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开发。

②高端全自动生化检测分析仪及配套试剂、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血库系统、临床即时检验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等的研发;用于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筛查的多功能检测系统的研发。

③新型医用生物材料、药物剂型及植入型医疗器械产品研发。

④具有远程巡检、诊断、维修指导等功能,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先进医疗器械研发;适合基层医疗卫生保健使用的智能化、便携式诊疗器械研发。

⑤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评价研究。

3.科技经济指标:

①突破一系列中高端医疗器械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基层医疗机构适用医疗器械,申请发明专利10-15项,开发新产品5-10项,新增产值5亿以上。

②在省内三甲医疗机构组建2-3个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评价基地。

4.组织形式:组织与自由申报相结合。

5.申报要求:

①优先支持积极参与“十百千万工程”的省内医疗器械企业。

②优先支持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对高端医疗器械产品进行应用示范评价研究。

(三)专项名称:民生科技创新工程。

1.背景说明:大力发展与广东民生切实相关的科学技术,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结合起来。

2.实施内容

专题五:省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专题编号:0305)

背景说明:省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是由省科技厅和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联合组建的应急关键技术研发平台,是我省应急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主要抓手,旨在前瞻性开发和储备突发事件应急领域的关键技术和专家队伍,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重点支持方向:依据《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技术支撑体系发展战略规划》,围绕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对应急技术的需求,重点支持申报地震灾害、海洋灾害、交通事故、火灾、核事故有关技术领域的突发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

组织方式:组织与自由申报相结合。

申报要求:

①省内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

②具备国家或行业规定的相应研究资质,具有技术及产品研发必须的研究场所、仪器设备和专业人才。在相应领域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础,研究队伍结构合理,技术创新和集成能力强。

③具有将技术及产品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的能力;具备突发事件协同应对能力。

专题六: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发(专题编号:0306)

重点支持:①山洪灾害治理技术;②港口海岸防台风预报预警技术,咸潮灾害预报预警技术;③长期、中期及短临地震活动预报预测研究。

组织方式:自由申报,申报要求:优先支持省属研究院(所)申报项目。

专题七:废气污染控制技术(专题编号:0307)

重点支持:针对我省典型工业和居民日常生活等行业排放硫化氢、氨气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等恶臭有害废气,特别对排放量大、污染重、浓度低、成分复杂、难处理的污染问题,研究开发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处理技术,重点开发与之相配套的典型废气的点源污染治理工艺与设备;重点开发生活点源恶臭废气排放控制的核心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以深度净化为目标的废气治理技术、催化/吸附材料行和设备。

组织方式:组织与自由申报相结合。

申报要求:

①项目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②鼓励产学研联合,企业承担单位应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资信记录。

③项目申报人为企业,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含科技特派员);项目申报人为研发机构,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并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④优先支持省属研究院(所)申报项目。

专题八: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地下水污染防控技术(专题编号:0308)

重点支持:研究开发农田与矿区污染土壤的调控与修复技术,特别是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控制与修复的新技术与新产品;研究中度与轻度污染农田土壤可持续利用的控制技术模式、技术规程与管理策略;开展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已关闭或搬迁后典型工业污染企业遗留场地污染土壤修复问题,结合再利用功能和修复目标,研究开发修复处置关键技术与修复技术装备,研究相关技术的系统集成。

组织方式:组织与自由申报想结合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项目。

专题九:临床医学技术(专题编号:0309)

背景说明:针对广东省的区域特点和常见疾病,按照临床性、普遍性、先进性、前瞻性、长期性以及多中心合作的原则,在常见病医疗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以及恶性肿瘤(乳腺癌、肝癌、前列腺癌)转移相关的诊断及治疗新技术研究等方面,重点组织,择优支持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提高相关领域的质量和水平。

组织方式:自由申报

申报要求:

①项目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

②项目申报人应具有高级职称;

③项目申报人有一定的研究经历,主持过省、部级以上项目。

④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提供1:1的经费配套。

(四)专项名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1、背景说明:围绕《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的发展战略目标,大力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为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提供技术引领和支撑,推动海洋经济综合开发,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实施内容

专题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专题编号:0310)

南海生物基因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包括海洋动植物和微生物基因组及功能基因、海洋生物药用、工农业用功能基因、海洋经济动植物及其病原微生物重要功能基因等研究;海洋生物功能制品的开发: 海洋生物制品基料、海洋生物型临床营养制品和保健制品、海洋新型农药和促生长制剂、功能性添加剂、生物材料等高值化的海洋生物功能制品。

专题十一:海水综合利用技术(专题编号:0311)

海水淡化及其浓排水综合利用技术;海水循环冷却工程技术。

专题十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专题编号:0312)

海洋资源勘探开采、海底工程、海洋环境保护等相关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

3、科技经济指标

通过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强强联合,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性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申请发明专利10-15项,新增产值5亿以上。

4、组织方式:组织与自由申报相结合5、申报要求:

⑴项目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⑵优先支持以企业为依托单位申报的项目。

二、引导项目申报指南

专题十三:优生优育与流动人口生殖健康保障技术(专题编号:0313)

重点支持:组织开展重大出生缺陷的早期诊断与干预关键技术研究及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干预技术和措施等研究。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以省属研究院(所)为依托单位申报项目。

专题十四:疾病防治(专题编号:0314)

重点支持:常见病、多发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神经精神疾病等)早期诊治、社区干预的防治技术。

申报要求:

①项目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②项目申报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

专题十五:城乡饮用水安全防治技术(专题编号:0315)

重点支持:研究河流、水库底泥中污染物对水体的二次污染及控制技术;开发水库水环境生态系统修复重建核心技术;开发城乡饮用水深度处理及水质安全防治关键技术及设备;针对微污染饮用水源水中的氨氮和有机物等污染物,研究开发水处理关键技术和新型高效水处理材料。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项目。

专题十六: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专题编号:0316)

重点支持:各地市、县(区)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开发工业节水工艺、工业污水回用关键技术,集成开发重点耗水行业节水成套技术;研究开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环境无害化技术,提高资源性拆解产物的利用效率;开发废旧机动车、废旧塑料等环境无害化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项目。

专题十七:公共安全(专题编号:0317)

重点支持:①食品安全检测、预警、溯源、控制技术;②环境污染和职业暴露的接触人群健康效应评价;③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关键技术研究;④安全生产技术、重大突发事故应急技术装备研究;⑤防范和打击犯罪的技术与装备研究。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以省属研究院(所)为依托单位申报项目。

专题十八:体育(专题编号:0318)

重点支持:①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关键技术研究;②国民体质监测研究;③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生化、运动营养学、运动免疫学等研究。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以省属研究院(所)为依托单位申报项目。

专题十九:旅游和文化(专题编号:0319)

重点支持:①出水文物和数字化文物保护等研究;②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技术;③高科技旅游产品研发。

申报要求:优先支持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项目。

专题二十:海洋生态环境评估、保护与修复(专题编号:0320)

重点支持:①海洋环境容量及近海承载力评估技术;②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技术;③围填海对海岸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幼儿园指南语言领域培训心得 篇5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发展起来的。作为幼儿教师,应努力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在幼儿阶段,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最主要是先培养幼儿学会倾听与表达的能力,以及做好阅读和书写的准备。

要想有效地发展幼儿的倾听与表达能力,教师要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比如:可以利用晨间、散步、餐后的活动时间、离园时间,和幼儿一起谈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让幼儿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为了做好幼儿阅读和书写的准备工作,我们班开展了“快乐书吧”阅读区,提供了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为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我们老师还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真真正正的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因为3-6岁的幼儿,具有书写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所以,我们老师在美工区为幼儿提供了随时取放的纸和笔等材料,除此之外,还经常带孩子们到沙池,用自然的材料,满足幼儿自由图画的需要。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在平常的绘画和游戏中,我们老师也为幼儿做了必要的书写准备。

心得体会社会领域 篇6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每个都很有个性,要么任性、要么野蛮、要么以自我为中心。或出现孤僻,难以合群,或出现个性太强,听不进不同意见,不会尊重他人,难以与人合作完成任务。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去培养孩子的人际交能力呢?通过学习《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社会领域,谈谈自己的体会。

《指南》中指出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首先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会分享。在我们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中,最受欢迎的孩子往往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能说会讲的,而是有好东西能够想到朋友,和朋友分享的孩子,也就是表现比较“大方”的孩子。有的时候我们与孩子聊天的时候孩子们常常说说自己喜欢谁谁谁,问其原因的时候可能是那个小朋友和她一起玩的积木或是一起玩了橡皮泥,或是那个小朋友给了她一张小卡片,可见,孩子们对分享很在意,如果有人对她们以分享的方式示好,那个人将会受到欢迎,反之亦然。如果孩子们从小能够学会分享,这将是他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其次我们应该让孩子充满自信。自信有时候来自孩子的天性,但往往在后天生活中,有些孩子的自信由于种种原因被削弱。在人际交往中,自信非常重要。自信从哪里来,其实自信从实践中来。教师应多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让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不断的积累知识,不断的实践和锻炼,孩子才会更加自信而充满智慧。

最后我们还应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每个人在交往中都希望得到对方的支持和认同,孩子们也一样。在交往中,孩子们总会对向自己示好的一方抱有好感。我们要告诉孩子,既然我们在内心对交往的朋友有这样的要求,对方必然也会对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期望得到更多的赞美的同时能够去赞美别人,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别人。这一点对很多孩子非常重要,只因,我们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往往在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中,享受着赞美,却忽略了如何去欣赏别人。

《指南》语言领域教学活动专家评 篇7

句式练习:“……来……去”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来……去”的句式说话。

2.培养自由表述的能力,能认真听、大胆说。

活动准备:

1.各种动物头饰若干(每人一个),藤圈一个。

2.将一个活动区布置成兔妈妈的家,桌上有书和茶杯若干,一个鱼缸(内有几条小鱼)。

活动过程:

1.教师扮兔妈妈,热情地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兔妈妈热情待客的行为。教师示范或启发幼儿用“跑来跑去”的句式来描述兔妈妈。

2.到兔妈妈家做客,兔妈妈招呼客人,要求小朋友用“……来……去”学说一句话。

(1)兔妈妈给客人倒水喝,可是水太热,兔妈妈想出了一个使水快速冷却的方法,引导幼儿说出:兔妈妈用两个杯子把水“倒来倒去”。

(2)请小朋友观赏金鱼,引导幼儿说出:小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3)请小朋友看书,引导幼儿说出:兔妈妈“翻来翻去”(或“看来看去”“找来找去”等)才找到要找的图书。

(4)请小朋友看兔妈妈家墙上的画,引导幼儿用“……来……去”的句式描述画上的小动物的活动。如“跳来跳去”“飞来飞去”“蹦来蹦去”“游来游去”等。

3.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来……去”的句式。

★专家评

张明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幼儿最初说出的句子大多是不完整的,口头造句是培养幼儿说话完整的简单形式。幼儿园为了让幼儿获得正确的语法概念,往往都引导幼儿从口头造句开始,用一个词汇说一个完整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幼儿经过反复练习、修正,逐渐提高说话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这个适合小班的活动中,教师巧妙地运用生活情境、绘画作品,让幼儿惊喜地发现其中有许多“……来……去”的内容,自然地学习“……来……去”的句式表达。幼儿不再是机械、单一地反复学习,而是主动积极地去发现、探索,自由地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表现,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宰者。从幼儿的需要出发,以教师、幼儿、环境、活动材料四要素互动为核心,通过多种活动使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这体现了新的课程观。

小班以语言教育为主,中班以词汇教育为主,大班以语法教育为主。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培养,帮助他们更灵活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音、词汇和句式结构。同时,还要考虑幼儿的生活经验,注意语言中的核心概念是否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这些都是我们在确定语言概念时必须考虑的,否则会造成教育活动的无效性。

独自在家

活动目标:

1.了解独自在家可以做的事,掌握一些可以排解恐惧情绪的方法。

2.能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己独处时的感受,知道一个人在家时要勇敢。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独自在家》,按照访谈内容事先录制的录音。

2.情境创设:陌生人来访,幼儿的几种表现。

活动过程:

1.围绕主题讨论,引出谈话话题。“你有没有独自一个人待在家里过?一个人在家,你有什么感受?”

2.引导幼儿听录音。

让幼儿了解爸爸妈妈让孩子一个人在家是因为有特殊的情况,爸爸妈妈让孩子独自在家时他们也很担心。

3.引导幼儿讨论独自在家时可以做的事。

“一个人在家可以做什么?有陌生人来访怎么办?”

小结:独自在家可以玩玩具、听故事、画画;有陌生人来访不要去开门。

4.引导幼儿继续讨论,了解排除恐惧情绪的方法。

(1)读案例:

某6岁幼儿半夜醒来,发现自己一个人在家,非常害怕,就去开门,发现门锁上了。他推开窗户坐在窗台上哭,不小心摔下受了伤,被人发现送到医院。

(2)讨论:

“晚上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一个人在家怎么办?如果心里害怕怎么办?”

(3)小结:

“打开灯,继续睡;睡不着可以打开电视,看一会儿节目。如果害怕,可以抱个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动物陪自己;还是很害怕就打电话给父母或者附近的亲友,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还可以打110,告诉警察叔叔自己一个人在家,请他们帮助。”

★专家评

张明红(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在引导孩子们讨论时,教师要给予幼儿尽量多的机会来充分表达自己遇到这种情况时的做法和内心的真实感受,让幼儿把以前自己是怎么做的与同伴分享,并获得同伴的支持或提出补充意见。这时,教师也要注意给一些没有这些生活经验的幼儿机会,让他们想想如果今后自己一个人在家应该怎么做,还可以做些什么来让自己开心。这样可以让每个幼儿都有话可谈,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伴随“独自在家”这种生活体验的,一般都是幼儿的恐惧、害怕的情绪体验,教师设置的活动目标中要有排解幼儿害怕、恐惧消极情绪的内容。活动中教师让幼儿自由讨论,了解排除恐惧情绪的方法。最后,在提供案例的情况下,把这次的谈话活动话题和内容进一步拓展和提高,为幼儿示范一个人在家可以做什么,而且让他们知道如果害怕可以向谁求助,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摆脱害怕。

整个活动设计符合谈话活动的结构,谈话话题是幼儿感兴趣的,谈话氛围宽松和自由,教师始终在其中穿针引线,启发和引导幼儿自由讨论和自由发表意见,较好地达到了活动目标。

nlc202309021013

(以上内容选编自《幼儿园语言教育与活动设计》)

小吃店

在幼儿园的一次游戏观摩活动中,宝宝站在“小吃店”的门口,不断向周围的“客人”热情打招呼:“欢迎光临!欢迎光临!”

观摩的李老师被宝宝的热情所感染,走进“小吃店”坐下来。宝宝很熟练地送上一本制作精美的菜谱(授课老师王老师精心制作的),问道:“您想吃点什么?”李老师一边认真看菜谱一边问:“我想问问,您这里有什么呀?”宝宝有些茫然无措,转身向班上的王老师投去了求助的目光。李老师又指着菜谱问:“菜谱上都有些啥呀?”于是,宝宝也指着菜谱,说:“您想吃什么?”李老师说:“我特喜欢吃面条,你们这里都有什么面?”

宝宝又茫然无语,李老师见状马上说:“我想吃海鲜面,你们店里有吗?”宝宝将求助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王老师。王老师指着菜谱中一盘螃蟹的照片说:“你看,这不是有吗?”

接着,宝宝从“操作间”中端来一盘制作精良的“面条”。李老师“吃”完准备离开时,宝宝热情地说:“欢迎下次再来!”

小商店

在角色扮演游戏——“小商店”里,“小商店”的“售货员”阳阳和超超在向周围的人打招呼:“欢迎光临!欢迎光临!”

李老师走进“小商店”,对着两位“售货员”诚恳地说:“我一会儿要去医院看病人,你们看,我应该买点什么呀?”阳阳说:“你应该买点巧克力派。”超超说:“你应该买八宝粥。”李老师说:“你们推荐的这两种食品都挺好的,只是我今天带的钱不够,这两样不能都买。”阳阳和超超都希望老师能买自己推荐的商品,一个说:“巧克力派又甜又软,特别好吃,生病的人都爱吃!”另一个说:“生病的人喝八宝粥最好了,我一生病,我妈就让我喝八宝粥。”

李老师说:“听完你们的介绍,这两样东西我都想买,可就是钱不够!怎么办?”

阳阳说:“那您去银行取点钱吧!”李老师说:“一会儿我还要上班,没有时间去取呀。”超超说:“哦,那没有关系!今天我们商店买一送一。”李老师说:“这可太好了!”

两位“售货员”将“食品”打好包递给李老师。李老师又犯愁了:“这两样东西挺大的,不好拿呀,怎么办?”超超提议:“那您就买个书包吧!”李老师说:“我不是没有钱了吗?”阳阳迅速想了想,回答说:“那好吧,我们商店今天送货上门!”

说着,两位“售货员”就把李老师买的两大包“食品”,放到了隔壁“医院”的门口。

★专家评

马大健(开封市教育局副局长):《指南》语言领域导言部分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的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的语言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很明显,“小吃店”中的孩子在相应社会生活经验方面远远没有“小商店”中的孩子丰富。要想让孩子的语言能力更发达,丰富幼儿对大自然的认知和社会生活经验是基础,因为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不可能脱离交流内容而单独发展。

同样,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得到积极回应。以上两个活动中,李老师努力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语言交流机会,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与成人对话交流,展现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愿等。具体表现为:李老师总是通过不断的提问,为孩子制造适度的困难,激发孩子表达的愿望和潜力。这在“小商店”中尤为突出。相比而言,“小吃店”中的王老师则只是重视了游戏道具的精致,重视了游戏的观赏性、展示性,没有把游戏作为幼儿自主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发展语言的最有利条件和最有效途径,忽视了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帮助幼儿积累生活和游戏经验。

对语言能力来说,理解是核心,而促进语言理解的最好方式是情境中的学习和情境中的应用,前者可以让幼儿更好、更全面地理解语调、词汇等的实际意义,后者则可以让幼儿将所掌握的语言更恰当地结合情境加以运用,在具体的交流情境中实现会用、活用。

猜谜语

王老师带着小朋友猜谜语,说完谜面后,请大家猜一猜谜语说的是什么动物。

明明说:“这是××。”王老师亲切地说:“你坐下再想想。”

超超说:“这是×××。”王老师笑着说:“好!你先听听别人怎么说。”

莉莉说:“这是××××。”王老师点点头说:“你先坐下吧!”

“你说。”“你说。”“你来说!”……王老师一个接一个地请小朋友猜。显然,孩子们没有说出正确的答案,但王老师没有否定他们的答案,只是请他们再听听、再想想、再猜猜。

终于,红红说出了正确答案:“这是绵羊。”王老师马上问大家:“红红说的对吗?”孩子们齐声应答道:“对!”王老师又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孩子们一起习惯地拍着手说:“棒!棒!你真棒!……”

王老师说:“对!红红真会动脑筋,真聪明!下面我再说一个谜语,小朋友要仔细听,认真想,看看哪位小朋友能像红红一样聪明!”

★专家评

刘振民(开封市基础教研室教研员):王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可谓和蔼可亲,一个接一个地请小朋友猜。显然,王老师不满意幼儿不正确的答案,但她没有否定他们的答案,只是亲切地说,笑着说,请孩子们再听听、再想想、再猜猜。当红红说出正确答案时,她又能及时给予红红鼓励并号召孩子们向红红学习。王老师这样做当然有利于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

但是,王老师的教学行为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猜谜语是要讲方法策略的,同样是思维训练,不能让孩子们一味瞎猜,而是要引导幼儿思考谜面语言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并加以概括,最终找到谜底;二是当红红猜出来谜底时,不能只是评价红红猜对了、动脑筋了,而应让红红说一说她是怎么猜出来的,通过同伴示范,分享猜谜语的方法策略,让更多的孩子学会猜谜语;三是当孩子的答案不正确时,教师的评价应当注重孩子所说的谜底与谜面哪一句或者哪几句所描述的特征相符,让孩子们在思考中逐步接近正确的谜底;四是当孩子的答案不正确时,教师不可以在评价中出现口语和体态语的矛盾,以免幼儿产生对语言的误解。

nlc202309021013

下雨了,天公好像有意在施展自己的本领,一会儿瓢泼大雨,一会儿毛毛细雨。雨声、雨景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

正准备开始教育活动的我也被孩子们的情绪所感染,不由得想:既然孩子们喜欢看雨,我不妨利用这真实的场景进行教育活动。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走到窗前,同他们一起欣赏这不断变化的雨滴。

随着雨滴的变化,孩子们学会了分辨什么是倾盆大雨,什么是毛毛细雨。随后,我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雨滴是从哪里来的?”孩子们回答:“它们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从黑黑的云中来的。”当我又问:“雨为什么会落下来?”孩子们都茫然了……带着孩子们的疑问,我讲了《小雨点》的故事,使他们明白了小雨点的家在海洋里,在草地上,了解了小雨点是如何在空中旅行的。

雨渐渐地小了,我们一起走出教室站在房檐下观看雨滴落在地上的情景。徐晓明立即发现:“小雨点落在水里变成了一个个小泡泡!”朱建更富有想象力:“它像小鱼吐出的泡泡。”结合孩子们不同的想象,我请他们想都一想,说一说。

张鹏:“下雨了,下雨了,雨点落到地上,像给地面镶了一面镜子。”

卢哲:“下雨了,下雨了,小水珠像一个个小豆子从天上撒下来。”

那佳:“下雨了,下雨了,小雨点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天上落下来,变成了一个个小泡泡。”

李力:“下雨了,下雨了,小水珠像一排排箭从天上射下来。”

赵柯:“下雨了,下雨了,天上落下来的小水珠,像一朵朵水晶花。”

付成:“下雨了,下雨了,小雨点像一串串项链从天上落下来。”

牛超:“下雨了,下雨了,小雨点像一顶顶降落伞从天上落下来。”

潘磊更有新的发现,他说:“小雨点落在地上又溅起来,像一顶顶美丽的皇冠。”

小雨在不停地下,小朋友们带着各自的想象睁大眼睛望着,仿佛每个雨滴中都有一个美丽的童话、一个新奇的幻想。随着小雨滴,孩子们的目光从天空落到了地上。孩子们的想象真让我感动,让我惊叹。带着这些遐想,我第一次感到了雨的魅力。

放学时,家长专栏中有了一个由全班小朋友共同创编的献给爸爸、妈妈的礼物——创编诗歌《下雨了》。我特意为诗歌写了前言,介绍了孩子们创编诗歌的过程,对孩子们带给我的感动和感想表达了欣赏和敬意。

★专家评

刘振民(开封市基础教研室教研员):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案例中的“我”是一位比较成熟、有经验的老师,能够抓住现实中下雨的契机调整课程内容,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观察经验及时丰富幼儿的语言,促进幼儿结合情境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如小雨、瓢泼大雨等生活知识,丰富了幼儿对雨的形成的认知。

其次,根据幼儿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教师通过激励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形成了幼儿之间互相启发、相互激励的语言交流环境,使每个幼儿都能够在倾听其他幼儿想象和表达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幼儿想象和表达的兴趣,让幼儿想说、喜欢说。

再次,在幼儿饶有兴趣地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教给幼儿什么,只是作为幼儿表达的一个倾听者和欣赏者,将想象和表达的空间充分给予孩子,而教师的认真倾听和悦纳、教师表现出来的对幼儿想象和表达的欣赏,本身就是一种激励。

最后,也是最值得肯定的是,教师还在幼儿个人创编表达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整理展示自己创编的诗歌作品,更有利于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提升孩子们的成功感,激发幼儿进一步表达和创造的兴趣,也向家长传达更加全面、正确的教育理念——玩中学、用中学,关注语言的情景性,关注幼儿的体验,关注幼儿整合性的发展。

(责编 东方言)

《指南》大班领域目标 篇8

(一)身心状况

目标1 具有健康的体态:

1.身高和体重适宜。参考标准男孩:身高106.1——125.8厘米; 女孩:104.9——125.4厘米;体重15.9——27.1公斤;女孩:15.3——27.8公斤

2.经常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目标2情绪安定愉快:

1.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消极情绪的原因,能努力化解。2.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不乱发脾气。3.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较快的转换情绪和注意。目标3 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1.能在较冷或较热的户外环境中能连续活动不少于半小时。2.天气变化时能较少感冒,能适应车、船等交通工具的轻微颠簸。3.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如换了新的幼儿园和班级能较快适应。

(二)动作发展

目标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1.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的行走。2.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的爬攀登架、网等。3.能连续跳绳。

4.能躲避他人滚过来的球和扔过来的沙包。5.能连续拍球。

目标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1.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20秒左右。2.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5米左右。3.能单腿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4.能快跑25米左右。

5.能连续行走1.5公里以上。(中途可适当停歇)目标3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1.能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线条基本平滑。2.能熟练使用筷子。3.能沿轮廓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4.能使用简单劳动工具或用具。

(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目标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1.养成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的习惯。2.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3.吃东西时细嚼慢咽。

4.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

5.主动保护眼。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不超过30分钟。6.每天早晚主动刷牙,饭前便后主动洗手,方法正确。目标2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1.能知道根据冷热增减衣服。2.会自己系鞋带。

3.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目标3 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未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2.能自己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3.运动时能注意安全,不给他人造成危险。4.知道一些基本防灾知识。语言领域:

(一)倾听与表达

目标1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1.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 话。2.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

3.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目标2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1.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

2.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和普通话,发音正确清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幼儿会说普通话。

3.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4.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目标3 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1..别人讲话时能积极主动地回应。

2.能根据谈话对象和需要,调整说话的语气。3.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

4.能依据所处情境使用恰当的语言。如在别人难过时会用恰当的评议表示安慰。

(二)阅读与书写准备 目标1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1.专注地阅读图书。

2.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

3.对图书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目标2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1.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

2.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3.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4.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

目标3 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1.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2.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3.写画时姿势正确。社会领域:

(一)人际交往 目标1 愿意与人交往:

1.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2.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

3.又高兴的或有兴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1.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

2.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3.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解决。4.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

5.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目标3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1. 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2.做了好事或取得了成功后还想做得更好。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愿意学。

4.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5.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目标4 关心尊重他人: 1.能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2.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3.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4.接纳、尊重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同的人。

(二)社会适应

目标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1.在群体活动中积极、快乐。2.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目标2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1.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盒活动规则。2.爱惜物品,用别人的东西时也知道爱护。3.做了错事敢于承认,不说谎。4.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5.爱护身边的环境,注意节约资源。目标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1.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2.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

3.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4.知道国家一些重大成就,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科学领域:

(一)科学探究

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1.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2. 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3.探究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1.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2.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4.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5.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目标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1.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2.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3.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等。4.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

5.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二)数学认知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1.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2.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1.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2.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3.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4.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表表示简单数量关系。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1.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2.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3.能辨别自己的左右。艺术领域:

(一)感受与欣赏

目标1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1.乐于收集美的物品或向别人介绍所发现的美的事物。

2.乐于模仿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有特点的声音,并产生相应的联想。目标2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1.艺术欣赏时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2.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

(二)表现与创造

目标1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1.积极参与艺术活动,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

2.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3.艺术活动中能与别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目标2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1.能用基本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唱歌。

上一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下一篇:质计部2013年2月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