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成长指南》学习心得体会

2024-06-03

《3-6岁儿童学习与成长指南》学习心得体会(精选8篇)

《3-6岁儿童学习与成长指南》学习心得体会 篇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一本师幼共同的“成长册”正如《指南》的“说明”中所说,《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指南》的建议非常清晰,具体,有指向性;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明确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予了很全面的建议,让我们知道不同阶段的孩子需要什么,他们能力的范围。这样老师了解清楚后,不仅在学习和游戏中给予支持,在孩子的操作材料上也会体现出层次,使老师们有了更多的方向。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依据《纲要》制定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让我体会到《纲要》是多么贴近幼儿,从《纲要》中我懂得了幼儿每个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合他们的教育活动、生活活动……而今天让我重新认识幼儿教育的灵活化。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让我知道了原来随性的教育时时都在,它根据幼儿的特点提出了很多更细致的方面,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做到更细致更全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制定能有助于我们教师与家长澄清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期望,在教育实践中更全面了解儿童,因而,有利于更好地贯彻《纲要》精神。儿童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儿童早期学习标准的积极价值:对儿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形成基本共识;有利于早期教育课程的设计,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从而改善儿童的学习效果;建立了可靠的内容体系,并与基础教育阶段的标准相联系,为有效衔接和儿童的入学准备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有利于规范机构教育活动,从而保证了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关注教育弱势群体,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以上是翻阅《指南》以后的一点心得,当然《指南》的深刻内涵和精髓所在还有待在边实践边钻研的过程中不断体会。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同成。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生活在教育的条条框框之中,他们需要自主,因为只有自己动手动脑得来。

《3-6岁儿童学习与成长指南》学习心得体会 篇2

一、组织学习培训,制订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为了贯彻《指南》精神,我们制订了《指南》培训和教师培养计划,确立了对教师专业成长合理的期望。一是采用专家来园指导、网上远程学习、外出学习、园际交流和专业知识笔试相结合的办法,让教师对《指南》熟知于心。二是进行层级培养。按照年龄层次,把30岁以下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30岁以上的教师作为专家型、精英型教师培养。按照层次选送到省内、省外进行了《指南》的实操培训。三是建立个人专业成长档案,明确个人专业发展的目标。引导幼儿教师制订具体的切实可行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鼓励园内、县级和市级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分别要向高一级目标突破,以期更好地体现自我价值。

二、开展岗位练兵,提升教师业务素质

开展岗位练兵即是《指南》提出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引领幼儿教师科学实施工作的方法,也是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对教师开展了环境创设、五项基本功、公开课比武、活动方案设计、课件制作、教玩具制作等形式大练兵;对保育员开展了讲故事、叠被子、教玩具制作、弹琴等比赛。通过环境创设比赛,使班级环境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师不再一味追求美观,更注重环境的育人功能,体现生活化、互动性和教育性。各种各样的比赛,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游戏的指导能力,而且提高了保育员的助教能力。

三、实施园本研训,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园本研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是教师将《指南》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介,通过园本研训,教师们在实践中能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将研究意识贯穿到具体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从而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1. 依托园本课程、园本课题进行研究

对照《指南》,我们对湖南省溆浦县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原有的课程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三多三少”的问题很严重,即集体教学活动时间过多,个别化学习时间过少;一日活动中高结构、高控制的活动过多,低结构、开放的活动过少;要求孩子静的多,动的少,不利于孩子的自主学习和探索。针对此种情况,我们进行了改革,引入了区域游戏课程,主张孩子通过个别化和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自由探索;还引入了台湾的幼儿体智能课程和奥尔夫音乐课程,使我园的课程结构更科学。

采用园本课题和班级微课题相结合方式,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形成问题—反思—探索的研究模式,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园的课题有“自制体育玩具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应用的研究”“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研究”和“《指南》背景下幼儿动手能力的研究”,再加上班级微课题,掀起了科研热潮,形成了人人有课题的氛围。

2. 利用案例分析、专题研讨进行反思

案例分析研究是以幼儿园某一教育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等手段进行反复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对教育案例的研究,教师更懂得如何将具体的教育行为与教育理论联系起来一并思考,从中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教育案例的研究使教师加强了互相交流研讨,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在解读展示案例的过程中,教师们主动一一发表自己的见解,经常会有较激烈的讨论,但在这当中,教师们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都不断得到了提高,哪怕是以往较沉默的教师在这样的活动中,当谈起身边的案例时也是滔滔不绝,这种交流与争论使教师之间更贴近了,我们常常看到许多教师就是这样在反复的解读案例讨论、研究、交流中逐渐明确了自己对案例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指南》精神更深层次地去剖析案例,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由于各种案例的情况涉及各方面的问题,在研究一个个案例的展示解读过程中,教师们渐渐学会了从多方面、多角度审视自己的教育对象,并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中逐渐培育出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理性的思考力,使自己的思维经常处于一种对教育的反思状态。而每一个教育案例对教师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每一个案例都是教师将来可能面临的具体问题,对教师的实践反思是一种强有力的帮助,案例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实践故事中学会预测和解决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野也渐渐变得更开阔了,对教育实践中的人和事给予了更多、更广泛的关注,教育观念也不断变化着。他们更懂得以人为本,尊重和了解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

四、举办家园互动活动,引导家长提高育儿能力

《指南》希望能够让家长对孩子成长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期望。家长如果能够按照《指南》的指引,确实会培养出一个符合教育规律的孩子,问题是,“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当前家长的一种普遍心理时,《指南》能否起到指南的作用,就存在一个大大的问号,需要教师能够运用《指南》理论和方法加以指导,促进家长提高育儿能力。一是通过家长学校的专题讲座,引导家长转变观念。例如,肖春老师分享的视频《孩子不笨》,让家长领悟到做父母的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多些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多与孩子进行沟通;黄莹老师分享的绘本《我不是完美小孩》,其中一句“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但你们从来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所以我们必须互相容忍,辛苦坚强地活下去”,表达了孩子由于父母给予自己过高的期望,压力很大,希望父母和自己能够相互理解。二是通过家长会、微信群、QQ群引导家长学习、运用《指南》。三是举办各种亲子活动,家长直接参与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观察、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对孩子的学习与发展作出合理的评价和期望。通过家园互动,引导家长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对《指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实行多元化评价,激励教师自我成长

评价是落实《指南》精神,激励教师专业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我园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教师实行多元化的评价。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过去单一的考核小组评价为领导评、教师评、家长评。二是评价方式多元化。有及时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论性评价。三是评价内容多元化。不单一评价教育教学,还包括师德师风、学习成长、家长工作和创新能力。评价结果更客观,更能激发教师的自我成长。

在《指南》的引领下,我园教师无论是执教能力、研究能力、辅导能力还是自我素质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不仅促进了我园办园质量的提高,也使我园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

《3-6岁儿童学习与成长指南》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 指南 儿童健康 共同关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应该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

由此,我们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教育建议则给我们一线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为我们一线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对各年龄段幼儿大致的发展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认真学习了《指南》以后,我的感悟是;

一、让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幼儿教育的根本

在《指南》中把“幼儿健康”放在首位,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的活动。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呢?

(1)《指南》强调“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些基本原则都是“尊重儿童”个体价值的理性表达,要尊重每个幼儿,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幼儿能寓学于乐。

孩子们都有尊严,教师应该给予孩子的是尊重。按照一桶水的原理,我们每个孩子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在设计活动时,要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我在设计区域游戏时,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区域供幼儿选择,在同一个区域中还提供难易不同的材料。在中班下学期《小鬼显身手》主题中,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出发,开设了各个区域,在美工区的设计区中,有服装、鞋子、房子等不同设计,并且在每一个区域都有范图、半成品、成品等,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玩法,使他们对游戏充满了乐趣。

(2)做好科学的教育评价,理解幼儿,这是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当孩子犯了错,教师要以慈母般的胸怀理解孩子,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子。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孩子不会、不明白的,老师要用合理的方式让孩子去明白,而不是责怪孩子,更不能去和别的孩子进行对比,这样会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

(3)要有多样的教育形式和途径,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将“美”的事物都展现给我们孩子,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舒适、和谐、美观的外在和内在环境,让幼儿每天都有好心情。

二、在教学中,多与与幼儿交谈、交流。

尽可能与每个孩子交流,自由活动中的交流往往更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我晨间活动中利用孩子自主游戏的时间,来到孩子们中间,听听他们谈论的话题、了解疑惑和感兴趣的话题。除了自由活动交谈机会,在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也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在活动中多听取孩子的想法的意见,尽可能多的创造幼儿交流表达的机会。

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鼓励并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在日常活动中,孩子们会经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会问你一些有趣的问题,和他们一起分享、交流、探索,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三、和家长需共同关注的问题

(1)“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建议中提到了“告诉幼儿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这虽是属于幼儿自我防护的范畴,但我们也要让幼儿树立正确、科学的性启蒙教育。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都要多关注幼儿性启蒙教育,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消除身体的神秘感,这对于幼儿是很有价值的教育!

(2)很多家长认为小学的知识储备特别重要,于是对数学、拼音的学习,有更为强烈的需求。但我明确,在幼儿园“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对于幼儿是不适宜的,也是我们应该杜绝的。在家长会上,我用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家长一起观看视频。把幼儿园严禁“小学化”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使家长转变观念,要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有价值的学习环境,從而培养起良好习惯。

(3)《指南》中更强调“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当今世界的儿童教育中,越来越多的社会、老师、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将学习品质视作儿童入学准备与持续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键的领域。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理解幼儿学习,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才是我们教育任务的核心,珍视孩子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努力使每个幼儿都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

《3-6岁儿童学习与成长指南》学习心得体会 篇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出台,对于一线的幼教工作者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里程碑!他为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我们的前行之路点亮了启明灯!

自《指南》出台以来,各级学前教育机构都非常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我也荣幸的陆续参加了各级的培训,从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角度,聆听着各级专家们精彩的报告,专家们通过生动的案例,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进行了专题辅导,帮助我们理解《指南》的理念、目标和标准,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从事幼教十几年的幼教工作者,通过学习后,我仍然感到肩负重任,正确贯彻落实《指南》的精神关系到全园的发展,关系到幼教质量的提高,幼儿的发展,甚至是千万家庭的幸福生活。如何引领老师们正确学习理解《指南》的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让《指南》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福音,让每个孩子都能自尊自信地成长,将是我们现在和今后工作开展的“重点工程”。

一、对于老师而言,《指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更要有义务和责任来认真学习《指南》,明确幼儿园的任务到底是什么?作为幼儿教师,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并引领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儿童的天性和认知规律,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在幼儿园开展科学保教,自觉抵制那些拔苗助长、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和做法。首先重点做好语言表达、初步逻辑思维等学习适应能力的准备,其次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执行任务的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以《指南》来引领自己的工作,引导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更好的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幼儿在一个能够充分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中成长。

同时,我们要努力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学会追随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通过《指南》的学习让老师们找到了呵护孩子、欣赏孩子的正确答案;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懂得了让幼儿在幼儿园里感受到自由、快乐、幸福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做为教师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老师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幼儿园为《指南》的贯彻实施“保驾护航” 高质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核心,是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作为幼儿园只有以《指南》为依托,为教师提供各种发展的平台,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培训,接受新知识、新理念,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前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和钻研的积极性,让学前教育从“旧的教育观念”误区中走出来。

三、家长的支持与理解,让《指南》的贯彻落实“扬帆远航” 一直以来,旧的教育观念、老的教育思想已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特别是在农村幼儿园,大多数孩子都是“留守儿”跟着爷爷奶奶,在他们的眼里孩子在幼儿园只有学习“写汉字、做算术、学英语”才是真正的学习,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便是“今天在幼儿园老师都教了什么?”,更有的家长会指责老师说“为什么孩子上幼儿园这么长时间了也不给孩子布置作业”。

《3-6岁儿童学习与成长指南》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前几天学校幼儿园对每位家长发放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不仅组织学习,还要求家长们写体会。教书多年,向来都是自己要求学生交心得体会,因此很好奇,这是一本怎么样的关于幼儿教育的大纲。仔细阅读之后,有了如下心得。

纵观全文,这是一本关于3-6岁孩子成长阶段的指导读本。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导手册,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设定了“阶梯状”的成长参照,给家长指明了教育的方向。作为家长,说来惭愧,其实我自己对孩子的每个发展领域并不是很清楚。而《指南》给了非常具体的指导,它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并且细化了各领域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让我们这些家长较为清晰的了解了自己孩子3-6岁的一般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操作性。

对比指南,仔细回想我们在女儿赵一一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既有比较正确的,也有失误的地方。下面将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5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1.健康

从出生到现在,相对而言,女儿一直是一个比较健康的孩子。生病的次数不多。没有上幼儿园之前,天气好的时候,我会经常带她到公园去玩,穿的衣服也比同龄的小朋友少一些,所以孩子的抗寒能力相对好一些。胃口中等,喜欢吃蔬菜水果,不挑食。对比《指南》,教育不到位的地方也很多,比如饮食方面没有养成良好习惯:吃饭不好好吃,要喂;吃饭的时候看电视;不会自己穿脱衣服等等。

2.语言

由于本身是当老师的,所以语言这一块有一些自己的认识,从小在语言方面给孩子尽量创造环境。当她还是小宝宝时,会有意识的经常跟他说话,用规范表达,不用小孩口语。一直坚持阅读,尤其是睡前阅读。几乎每天晚上从没有间断过。对书籍的选择,尽量多样性,除了国内外绘本,还有意识选择一些百科全书类型的书籍,孩子也看得很喜欢。但是目前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对于书籍,电视的词汇,她的过滤内容跟成人不同。往往读完一本书,一些不好的,负面的词,她也记住了,放在口头上。如何对待这个问题,也是现阶段我作为家长需要思考,重视的。

3.社会

社会性这一方面,应该是较为欠缺的。因为孩子基本都是自己家里带,相对而言跟同龄孩子玩的较少。行为处事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但凡有要求基本都会满足。所以女儿表现出任性,自我,不愿分享。虽然这是独生子女的通病,但这真是令人头痛的毛病。不过,在进入幼儿园的集体之后,这一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尤其是升入小班以后,很容易感受到他表现出的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和对同班小朋友的友爱之情。下课之后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户外,与小朋友相处都较为融洽,一切都在慢慢改善,需要我们作为家长的有更多的耐心。

4.科学

对自然的一切充满好奇,是每个小朋友的天性。挖土,玩沙,摘花,看蚂蚁,摸树干等等,都是她平常喜欢的活动。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如认识钟表,认识指南针,排列顺序等等,虽然有些她还不能理解,但我始终坚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渗透。当然,这一方面,似乎做得还远远不够。

5.艺术

爱美是人的天性,学会欣赏美会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女儿从小喜欢听儿歌,看魔术。从幼儿园学了新歌曲,回家一定唱好多遍。有时间我也会带她去看儿童剧,去博物馆参观,到各地去旅游。丰富孩子的体验,培养一颗爱美向善的心灵。

总之,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感受很多,而自己在以后的孩子教育中,以下几点原则也需要坚持:

1. 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不拔苗助长。

2. 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引导其兴趣所在。

3. 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攀比。

4. 引导愉悦的情绪表达。

5. 培养自主自立的能力。

2013年6月8日

小二班家长 马静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鞍钢第十三幼儿园

小二班家长

《3-6岁儿童学习与成长指南》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开创未来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近日,女儿所在的幼儿园老师向家长宣传并下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家长宣传册,作为家长的我自然关心孩子的学习水平与发展程度,所以认真阅读了宣传册,并查阅了全文,感慨颇多!

《指南》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指南》能够准确的告诉我们:3-6岁的幼儿是怎样学习的,应当学什么,怎样有效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解决了家长在平时教育中的很多困惑与误区。我就感触最深的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是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这里的客观规律包括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幼儿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幼儿天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通过感官、动作、语言与周围环境互动,无时无刻不在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想想我们自己的做法,非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去学习书法、舞蹈、珠心算等所谓的兴趣班。到底是他的兴趣还是你的兴趣。珠心算要抽象思维,现在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你拼命要他学,只能造成他的恐惧或厌恶情绪。对以后的学习极为不利。他是白纸,你已经随意涂画了。他要去挖沙、去草坪打滚、去捉蝴蝶等等,都被你无理拒绝;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你懒得回答或者敷衍,对孩子的学习能力都是扼杀。还有就是尊重孩子个性差异这个规律,真的不要去比,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长独特性,允许孩子按照自身的节奏和方式学习发展。正如龙应台所说,孩子,你慢慢来,妈妈等你!我就按照女儿的要求报了舞蹈和绘画。珠心算和乐器都没报,看来是对的,要按照规律办事情,孩子也不能太累了。

二是要教育孩子敬畏生命和热爱大自然。观察整个世界,不懂得敬畏生命的情况时有发生,只有从幼儿时期引导其认识生命的不易,才能让他们今后珍爱生命,发展生命,提升他们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叶澜讲过“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要教育他们妈妈十月孕育他们的不易,家长、老师、社会对他们的期待,生命是不仅仅属于自己的,对于别的动物植物生命都要尊重。孩子天生具有怜悯性,加以正面引导,必然从小在孩子心中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以后不会去伤害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大自然是有生命的,要爱护自然,尊重自然,不然大自然会惩罚我们的,洪涝灾害,雾霾,沙尘暴等,直观的教育他们。

三是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让孩子享受家庭关爱。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觉得学校教育是最好的、最到位的,学校把孩子都教育好了,自己直接领回去好了。殊不知,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多么重要。这样的孩子情绪积极稳定,能主动、自信的面对未来。父母的关爱和陪伴是幼儿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形成良好情绪情感的重要基础。其实做起来也很容易,多亲吻、拥抱、爱抚孩子,经常和孩子一起游戏、聊天、讲故事,让他感受到家的温馨。特别强调一点,父亲的作用无可替代,父亲带给孩子勇气、力量和自信,让孩子的人格更加健全。现在父亲与孩子交流的太少,出现问题他能告诉你吗?他能有阳刚之气吗?遇到困难,想想勇敢的爸爸,他自然就克服了!

《3-6岁儿童学习与成长指南》学习心得体会 篇7

一、幼儿教育及 《指南》解读

学前教育的基本功能和首要任务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综观国家对幼儿教育的一系列政策, 从1952 年颁布的 《幼儿园暂行规程 ( 草案) 》, 直到2012 年9 月印发的 《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以下简称 《指南》) , 都将 “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良好的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功能和首要任务。

2012 年颁布的 《指南》 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 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为核心, 通过提出3 - 6 岁各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 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基本特点和规律, 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实施科学的保育保教, 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 对3 ~ 4 岁、4 ~ 5 岁、5 ~ 6 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给出了合理期望, 提出四个方面的教育原则: 一是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 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二是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关注阶段性特征, 理解和尊重个别差异, 切忌用一把 “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三是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基本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 严禁 “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四是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帮助其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像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二、幼儿教育异化现象

在实际幼儿教育中, 相当部分幼儿园和教师却未真正贯彻落实《指南》, 一些违背幼儿心理、生理规律的教育行为大量存在, 学前教育的教育功能、教育目标、教育手段等常被异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一) 教育内容异化。幼儿的思维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 对于难度较高的知识缺乏相应的理解能力, 学前教学内容应具有明显的启蒙性质。但是, 许多幼儿园, 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却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 把文化知识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譬如, 在拼音方面, 要求幼儿掌握声母与韵母、拼读、书写; 在计算方面, 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 在汉字学习上, 要求幼儿会读、能写等等。这些以知识学习为主的灌输式教育显然违背了 《指南》所说的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和阶梯式教育目标, 成为当前学前教育异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 二) 教学形式异化。《指南》明确指出: “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期的主要生活内容应该是 “游戏”, “学习”应该是伴随幼儿游戏过程自然发生的副产品。然而, 近年来的幼儿园教育为了追求学习效率, 逐渐演变为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 课堂讲授代替活动与游戏。在这种教学方式主导下的幼儿教育通常是只重视知识学习的灌输式教育, 教师讲、幼儿听; 教师做、幼儿看; 教师领读、幼儿复读等死记硬背的传统授课与学习方式成为幼儿园教学常态。教学形式异化扼杀了儿童的天性, 不利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 极易使幼儿对入园和上学产生厌烦情绪。

( 三) 教育评价异化。当前, 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评估体系尚未形成。一些幼儿园评价幼儿教育成效的标准单一, 始终围绕幼儿知识接受的难度与数量, 通过 “字卡、字义、单词、拼音、笔顺、笔划”等评价指标来考核幼儿学会了什么, 学会了多少, 把幼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多少作为评价幼儿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 重视结果, 轻视过程。幼儿教育是否成功, 评价标准应看是否顾及幼儿的个性差异, 是否适应幼儿的阶梯型心理特点, 应具开放性, 而不宜以一刀切的标准来衡量。否则, 这种评价标准势必会扼杀幼儿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泯灭他们活泼的天性。

三、教育异化原因分析

教育异化之所以会较大面积出现, 是社会、家庭、幼儿园交互影响的结果, 是社会观念、教学体制、经济因素交替作用的反映。

( 一) 家长的功利心理。中国实施计划生育, 独子化情况非常普遍, 导致父母把全部的爱都汇集于幼儿一身; 或者说, 幼儿寄托了太多的期待和希望, 特别是市场经济社会的竞争观更是使家长热切期待子女成龙成凤。在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 虽然家长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渐转变, 但是为人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聪明睿智和有个美好的前景, 因此,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广大父母信奉的名言。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 家长们不甘落后, 打着促进儿童发展的旗号, 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 让自己的孩子提前学习各种知识, 或不顾孩子的兴趣参加各种 “兴趣班”。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严重扭曲了儿童天性, 是幼儿教育异化的重要助推力。

( 二) 经济因素。很多幼儿园办园违背幼儿教育宗旨, 将盈利作为首要目的, 通过各种特长教育、特色教育来迎合家长功利心理, 以实现办学利益最大化。一些教育机构利用家长的急功近利心理, 巧立名目, 大肆宣扬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兴办越来越多的 “双语幼儿园”、 “艺术幼儿园” 等特色园和 “珠心算”、“阅读识字”等兴趣班, 不遵循幼儿认知规律, 对幼儿进行技能强化训练, 完全与 《指南》精神相悖。

( 三) 应试因素。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性质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性的。但是, 一些小学尤其是一些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举行入学考试或入学面试, 以成绩决定取舍和分班, 这就使家长下决心选择 “传道授业”的幼儿园或者要求幼儿园着重以讲授知识为主。在这种应试 “指挥棒”的指引下, “片面追求升学率”低龄化甚至延伸到幼儿园, 成为学前教育异化的主要动力。

( 四) 教师因素。由于学前教育机构日渐庞大, 办学主体日渐复杂, 对幼儿教师的招聘、管理、在职培训等不如单一的公办体系严谨, 导致幼儿教师学历水平和教学素质参差不齐。在民办园里, 一些专业训练不足的人也进入了幼儿教师队伍, 他们对学前教育理解肤浅, 仅通过学校的简单学习和培训就直接开始从教, 在缺少相应的教学实践锻炼的情况下, 他们难以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 在教学实践中很容易导致教学异化。

四、教育异化治理建议

幼儿教育异化是社会意识的综合性反映, 异化治理也应该多管齐下、标本兼顾。

( 一) 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引导。一方面, 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 其对家庭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心理上均有很强的依赖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某种意义上, 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效果决定了幼儿教育的好坏。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 以自身对教育立场的坚守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异化弊端。另一方面, 要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 幼儿教育异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教育观念和需求所影响。要积极组织和充分利用幼教专家讲座、家长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幼儿教育科学知识, 淡化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功利心态, 改变家长揠苗助长、违背幼儿身心规律的错误教育行为。

( 二) 强化政府督导。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 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当前幼儿教育异化与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管理不到位还是有关联的。学前教育事业要健康发展, 离不开政府 “督导”职能的落实。政府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责任, 加强教育督导。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明确要求幼儿阶段不是知识的灌输阶段, 学前教育应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回归到游戏教学, 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智力、需要等为基础来选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从源头上杜绝幼儿教育异化现象。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 使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比逐年提高。要严格审查幼儿教师的教学资格, 对幼儿教师的资格认定、聘用、评级、教学方法等做出客观评价; 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质量, 确保教师素质不断提升。要加强对民办园的督导, 引导民办园在办学宗旨、形式、内容等与 《指南》逐步接轨。

( 三) 加强舆论监督。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媒体单位的沟通合作, 通过舆论监督纠正幼儿学前教育异化现象, 防止幼儿教学扭曲儿童天性。广州得风气之先, 有南方报业、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等三大报业集团, 媒体受众广泛, 影响力巨大; 电视、网络等新型媒体资源也非常丰富, 居全国前列。教育主管部门应主动加强与媒体的合作, 发动媒体对幼儿教育进行监督, 可通过设立报料热线、记者明察暗访、旁听家长会等形式对学前教育进行监督, 重点曝光高价园、特色班、超阶段训练等现象, 引导 《指南》精神在广州幼儿园教育得到全面贯彻, 保障儿童在快乐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莫源秋、韦凌云.幼儿教师实用教育教学技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1.

[4]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 2011 (3) .

《3-6岁儿童学习与成长指南》学习心得体会 篇8

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如:

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

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

2.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如:

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

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和他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

3.引导幼儿体会标识、文字符号的用途。如:

向幼儿介绍医院、公用电话等生活中的常见标识,让他知道标识可以代表具体事物。

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体会文字的用途。如买来新玩具时,把说明书上的文字念给幼儿听,了解玩具的玩法。

教育建议:

1.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如: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

和幼儿一起讨论或回忆书中的故事情节,引导他有条理地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

在给幼儿读书或讲故事时,可先不告诉名字,让幼儿听完后自己命名,并说出这样命名的理由。

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并与他人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和想法。

2.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如:

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

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

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编故事,并为自编的故事配上图画,制成图画书。

3.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如:

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

给幼儿读书时,通过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书中的情绪情感,让幼儿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教育建议:

1.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如:

准备供幼儿随时取放的纸、笔等材料,也可利用沙地、树枝等自然材料;满足幼儿自由涂画的需要。

鼓励幼儿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故事画下来并讲给别人听,让幼儿体会写写画画的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把幼儿讲过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念给他听,使幼儿知道说的话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从中体会文字的用途。

2.在绘画和游戏中做必要的书写准备,如:

通过把虚线画出的图形轮廓连成实线等游戏,促进手眼协调,同时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

鼓励幼儿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

提醒幼儿写画时保持正确姿势。

上一篇:医院计量器具检定制度下一篇:卸下明星光环,不愿被迫收场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