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做自己

2024-10-17

我只做自己(精选11篇)

我只做自己 篇1

我只做自己散文

在准备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在想该叫什么名字?我打开电脑,听听音乐,偶然间,我听到一首歌,男配角。歌词的大意是这样唱的,演完了人生的剧本,对剧情总是不满意,有人安慰自己,有人在自找话题。

活着难道是为了,是为了重在参与,华丽的连表情 都显得很多余,一个人哭了忍了累了,还会不会有人真的在意,男配角的台词,被砍的只剩下一句,一个人演了装了倦了,还会不会有人真的关心,完美的谢幕表演,谁还在喊着你,

如果世界把我抛弃。还尴尬的站在那里,熟悉的城市喧嚣着

和自己的距离,活着难道是为了,是为了重在参与,玻璃心一碰就碎 碎的落满地,一个人哭了忍了累了,还会不会有人真的在意,男配角的台词,被砍的只剩下一句,一个人演了装了倦了,还会不会有人真的关心,完美的谢幕表演,谁还在喊着你!是本色还是扮演,是绝配还是配角,是本色还是扮演,是绝配还是配角。

歌词,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词写得简单而真实。把人生里的种种经历用歌唱的方式演绎出来。脑子一闪,我知道该叫什么了,对,就这样叫,《我不做谁的配角,只做自己》,文章写到一半才把文章的名字确定,《我不做谁的配角,只做自己》。我不做谁的配角,只做我自己。我不为谁而改变自己,我常常说,我只为自己代言,我只做,自己人生的主角。人生,是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而我清楚的知道,我的角色,在一页页稿纸是我的舞台,每天演绎我的生活。

我像很多女孩子一样,喜欢拍照,喜欢把美丽的自己拍下来。可能有人会觉得我很自恋,但,我觉得,自恋就是自信的表现。自恋和自信原本就是一对形影不离的恋人。自恋和自信是我美丽的秘诀,是我努力生活的宣言。

然而,写作,是我这辈子的宿命。都说歌曲是缩写的文章,那么文章就是放大的人生舞台。我在里面演绎择自己的剧情与角色。

每写完一篇文章,都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每写一篇文章,我都要进入忘我的转态里,甚至,有时候,写完了整篇文章。我还沉浸在文章的情绪里,出不来。我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从文章的世界里,走出来。

我每写完一篇文章,就像是历经一场人生的洗礼一样。整个人感觉很累很疲惫,整个人感觉都被掏空了一样。

我决定在段时间内,我不会再动笔了,我要好好的休息一下,调整一下心情,读读书,听听音乐,我在书架上找该读那一本?在摆放整齐的书籍里,看到了,《张爱玲的精品集》,便拿过来读,读自己喜欢的书,这也是我给自己减压的一种方式。读她的作品有种说不出的忧伤,你会随着她的文字进入她的世界,她属于那种气质型的美女作家,她的身上有中国特有的古典美。自古以来,美女作家,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情感往事。张爱玲,也不例外,她也曾经经历过失败的婚姻。但、对于她的情感世界,我不想再寻求答案,因为逝者已去,我再去寻求答案没有任何意义,就让她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印象。《张爱玲》,是我喜欢,美女作家之一,她众多作品被翻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可是,我还是最喜欢,那篇《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的情感交错的故事。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很多情节与她相似。小说中的,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在振保可不是这样的。他是有始有终,有条有理的,他整个地是这样一个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物,纵然他遇到的事不是尽合理想的`,给他心问口,口问心,几下子一调理,也就变得仿佛理想化了,万物各得其所。都说,女人是感性的动物,而男人是多情的动物,这话听起来有几分道理。男人可以很多情,心里可以有几个,但,女人不可以,女人,可以把最美年华为某人渐渐消逝,可以为某一个人等待一辈子。

我没有把小说,全部读完,因为突然,我很想写点什么?

我又拿起笔。

我继续忍受脱胎换骨的痛......继续与文字纠缠!我说过,段时间内我不再动笔写作,便且发誓下辈子,不再写了不再和文字纠缠了。但,内心有个声音告诉我,不能放弃,这是你的使命,你必须去完成,你的使命,最终我还是屈服了它纠缠。

朋友,说,虽然,最近没有联系,但、一直都在关注我,他说,你的说说,似乎在寻找某种答案?我说,是的,我的确,在寻找一些答案,对未来、对未来的人生、对情感。可是,谁又能给我最终的答案呢?

最近,我常常看,这些年所写的日记和文章。看到了自己一点一滴的成长与蜕变的过程。有朋友,说,我的文章越来越深沉了,他说,从文字里,他看到了,一只蛹蜕变的过程,但、看到更多的是阅历。是啊!这十几年写下来,我也写了,不少的文章,其中有几篇也得到了读者的认可,这也是我这十几年所努力得到了小小的回报。因为我想让更多的人读听到我内心的呐喊。我想要告诉朋友们不管在虚拟的网络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都是一样的,我就是我,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我斯毫不做作。不做谁的配角,只做自己的主角,只做自己人生里的一号女主角。

我只做自己 篇2

他是一个开拓者, 在中国话剧历史上他纵横驰骋, 开辟了实验话剧的一片天地;

他是一个创造者, 在艺术上他剑指偏锋, 闪着寒光的激情带着某种奇特的魔力;

他是舞台光芒背后的英雄, 是聚光灯关注的焦点;他是当前中国剧坛最具影响力的实验戏剧导演;

他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孟京辉。

专访》

孟京辉在杭州的工作室, 是他的第三个工作室, 之前的两个分别在上海和北京。或许为杭州的气质所吸引, 又或者他发掘了杭州话剧市场的巨大潜力, 他选择留下来, 将自己的工作室落户美丽的之江创意园。

1. 中装:您在北京、上海、杭州均有工作室, 您觉得杭州的工作氛围有什么不同?您是如何分配三者之间的时间的?

孟:平心而论, 杭州的艺术氛围, 尚无法与北京、上海相比。但杭州这些年孕育的戏剧市场, 我送它4个字——昂然发展。我的每一部作品, 都几乎来过杭州, 这些铺垫还不够么?今年的话剧《活着》是杭州戏剧工作室的主要营运项目, 此外还有杭州青年戏剧工作者的培养计划和杭州青年剧团筹备计划, 通过杭州国际戏剧节来实现, 目的就是排出好作品、做出好活动、结交好朋友、创造好氛围。

2. 中装:话剧《活着》会在哪些城市上演?您对首届杭州国际戏剧节评价如何?明年还会办“活着”戏剧节吗?

孟:《活着》目前在广东地区巡演, 仍然一票难求。所以观众对戏剧审美的需求还是很大的。所以《活着》还应该有更辽阔的舞台。首届杭州国际戏剧节非常独特、有诗意、有能量。我特别相信杭州人的欣赏水平, 所以接下去每一年, 这个戏剧狂欢都要搞, 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通过戏剧节这样的形式, 让杭州人喜爱上戏剧, 最后通过杭州辐射长三角地区。

3. 中装:您是如何用戏剧的手法去表现《活着》这部作品的?话剧《活着》与电影版的相比有什么不同?

孟:如果用现实主义的手法, 你无法在三个小时内演完这出戏。所以, 从一开始我就希望能找到一种天马行空的方式来忠实于原著。以一种昂扬的姿态《活着》。戏剧和电影是两种艺术形式。在一个平台上不存在可比性。

4. 中装:您觉得中国的戏剧创作存在着什么问题?

孟:中国当代戏剧非常多元化, 具有实验性。这一点是好的。贝克特曾说:艺术家的责任就是表达他全部的复杂体验, 不必理睬公众对于容易理解的懒惰要求。比如我看不懂达利、毕加索的画, 但并不妨碍我欣赏, 我依然觉得它们很美。所以, 戏剧创作者不要习惯性地追求肤浅, 只需要有情绪的撞击, 就可以了。另外, 中国当代戏剧创作者的心态要再开放一些, 独立越彻底, 联系越广泛, 往自我挖得越深, 你就能越广, 就能让自己看到的东西更多更远。我相信未来的中国戏剧将更加“革命性”。中国戏剧可以走的更远。

5. 中装:语言是具有煽动性的, 当语言被用来煽动和诱惑观众时就成了一种暴力, 您的话剧中是否也存在着语言暴力?

孟:借用余华的一句话:“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 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 也不是来自于进攻, 而是忍受, 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 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 无聊和平庸。我挺喜欢这种语言的。

6. 中装:您合作到现在有什么好的拍档吗?

孟:享誉剧坛的舞台美术视觉艺术家, 张武;灯光视觉艺术家, 王琦;优秀视觉艺术家, 王之纲。

7. 中装:您在北京的蜂巢剧场很成功, 在杭州会搞小剧场吗?

孟:绝不会简单地把蜂巢剧场复制到杭州, 也不会简单地把以前的作品照搬到杭州舞台, 对于杭州, 一切要再创造。在杭州营造一个较为完善的、创新的戏剧生存环境。

注重精神世界的责任感》

我们一边生活在现实里, 而人类的灵魂生活在另外一个现实里面, 我们对能摸得着的现实太下工夫, 忽略了另外一个更丰富的精神世界。

有人曾经问过他, 戏剧发达国家和我们的差异在哪里?他说:“戏剧发达的国家到处都是博物馆、电影院、展览厅, 到处都是剧场、音乐厅, 就这些差别, 而且里头都不是空着的, 有硬件也有软件。多弄剧院、艺术馆, 多给艺术家空间, 让中国民族的文化和世界文化更多交融, 更宽容更多元才行。我从没有得到中国企业家的赞助。现在企业家有钱, 盖高尔夫球场, 开悍马车, 但是他们的孩子都没有进过博物馆, 不知道传统文化、世界文化的感觉, 听的都是卡拉OK烂东西, 活该。所有人都应该有这个责任感, 不是一个人的事。”

话剧《活着》

9月4日, 国家大剧院, 话剧《活着》首演, 余华坐在观众席里和其他的观众一样猜想接下来将要看到的, 到底是忠实原著的舞台再现, 还是又一次孟氏戏剧的先锋狂欢。三个小时、没有中场休息的演出结束, 剧院的灯亮起, 余华早已泪流满面, 孟京辉在用天马行空的方式忠实于原著。

“一不改变台词;二不乱加情节”这是孟京辉改编《活着》的原则, 然而以乖张著称的他还是在话剧中注入了自己的理解:一开场就是五分钟漫长的水滴声;舞台上数条一米深的割裂深沟, 这一切的一切都带着孟氏独特的味道。“在舞台上挖沟是危险的, 但我真心喜欢。这沟让演员可以完全藏身其间, 变换不同方式出其不意地登台亮相。同时这沟可以随时变化, 可以是农村的地沟, 可以是战壕, 也可以是心灵上被抓伤的某种痕迹。”挖沟是危险的, 改编《活着》也是危险的, 孟氏如是说。

孟京辉在用天马行空的方式忠实于原著, 这让我吃惊, 他像我期待的那样, 给我带来了陌生感, 整个演出中我都在擦泪, 就如同当初校对小说时。

重复与突破》

不少观众说“现在的孟京辉在戏剧创作上的突破越来越少, 近两年的戏重复自己的地方比较多。”面对观众的质疑, 孟氏表现得很平静, “我也知道有不少人在这样说我。但我想说的是不要希望导演每一个戏都有巨大的创新和突破, 就像艺术电影大师费里尼一辈子只拍一个主题, 就是罗马。若我是一个专职的电影导演, 我就会只拍北京, 我拍不了那么多的题材和内容。从我的作品来说, 其实每一部作品都有些不同, 但每个作品里面都有我基本的说话和表达方式。我怕的不是重复, 而是重复了之后没有发展。我们一边需要保持好的东西, 另一方面也要开创新的东西, 这也是实验话剧能够健康成长的一个前提条件。好在我自己这些年的创作在每一次重复的背后所要表达的概念都是在进步。”

“孟京辉的先锋性在减弱, 商业性在加强”。面对圈内人士的质疑, 孟京辉却表现得异常愤慨, 他回击说:“我只在乎和我共同战斗过的人的说法。早在十年前, 我就不听什么评论界的了。现在, 我就是一个圈外人物, 没把圈内人当回事。说实话, 在我周围没有形成行业自豪感。别人说我商业?难道我在地铁卖唱, 要钱就牛了?这完全是资本主义的一个阴谋。一方面把艺术家挤在窘迫的地方, 另一方面又允许别人有吃有喝, 凭什么啊?”

有朝一日形成了模式, 那就太牛了,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辈子也没突破自己呀。

大师否?》

在探索上我们永远是儿童, 更确切地说是小孩, 不是成人, 小孩怕谁, 什么都不怕, 即使我老了, 我的精神风格也不能老。成名只是一种外化形式, 内在的则是用自己的方法活着。

一次坐飞机, 孟京辉的邻座是一个导演。他说:“孟京辉, 你应该成为一个大师。”“我为什么要成为大师啊?我有病啊。”孟京辉很不屑, “我把自己的事情干好就行了。

孟氏说他是个没什么企图心的人, 如果做好了, 演个上百场, 也没什么。要随遇而安, 人不知道哪块云彩上有雨, 只能祈求自己是最好的, 而且不是短期最好, 有生之年做的都是最好的, 都能踩到点上。他就努力奔着大师去, 但结果真不一定跟他有关。“自己能做的事情, 和做成的东西, 要两说。”

“孟京辉的作品依旧是商业话剧的最高标准。”剧作家黄纪苏说, “不可否认, 他最大的贡献是在当年人们远离话剧圈时选择坚持留守, 把观众又带回剧场。”

关于未来》

世界上的眼泪是守恒的, 有人笑就有人哭, 所以你不知道未来真正是什么样子——《等待戈多》

从10年前为《恋爱的犀牛》筹款而四处奔波到今天拥有自己的剧场, 孟京辉还在想着组建自己的剧团;从最初改变中国话剧现状的单纯理想到如今成为中国剧坛著名实验戏剧领衔者, 孟导也还在想着如何突破自己已经达到的成就。追寻, 可能是孟京辉一生都在从事的事业。当被问及关于未来的话题时, 孟京辉用了《等待戈多》里的一句话来概括。

孟氏工作室》

我只做自己熟悉的事情 篇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财故事,虽然林锋先生的创富和财富保值之路并不是人人可以复制,但是他理财的思路却是可以参考的。

通过勤奋和抓住发展机遇,首先是节俭储蓄投资的本金,其次在投资上先谋后动,非常理性看待自己的资产管理,善用有专长的人士,各自分工。始终只做自己熟悉和有把握的事情。而这些年来的创富理财智慧是否值得我们去细细咀嚼?真的要富起来,是需要有眼光、洞察力,还需要在深思熟虑中,坚持去执行。

他,林锋先生,现年50岁,广东佛山南海人,现为当地一灯具生产公司老板,年销售额愈千万,年收入达到两百多万。

从20年前的一名灯具制作工人,到现在成为人人羡慕的百万富翁,他是怎么踏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列车,是怎么规划自己的财富道路?在他成功致富的背后,又是谁为他保管财富?

本文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白手起家的私人企业主创富保值的20年。

林锋先生家庭介绍:

林锋先生,现年50岁,广东佛山南海人,现为当地一灯具公司老板,拥有自己的灯具生产工厂,年收入达到两百多万。

林太太,现年45岁,全职太太。

大儿子:20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小女儿:13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双方父母健在,健康良好,皆与林锋一家分住。

林锋的创富与财富保值之路:

第一步:创造财富,只能自己开工厂

我没什么文化!读完高中,就进入社会,但什么工都做,从来不挑什么活!

80年代初,有个亲戚是做电工的,就教我做,后来做电镀、做风扇,那时没有空调,风扇好卖呀!白天黑夜的干,毕竟是赚手工钱。

87年,我跑到中山市学做灯具,做了两年,老板赏识我的技术,叫我去管工人。有时,也带上我和别人谈生意。那时,真是辛苦,灯具和风扇不同,要求设计,自己大老粗,哪懂什么设计。唯有晚上向老板花大价钱请来的设计师,请教学习,才能解决制作技术上的问题。白天,就叫工人做,晚上又去和买家谈买卖,每日十几个小时,除了睡觉外,全是工作,做梦都是灯具。

那时,也亏得老板待我不错,在同行中,我的收入是不错的。不过,我不舍得花。每次一发薪,都让老婆存起来。主要是有压力,上有老,下有小,三十几岁的人,天天还要做十几个钟头,我就想,这样还可以做多少年?辛苦钱,留给以后用,可能也就帮助形成了节俭的生活习惯。

那时,我跟着那个老板好几年了,看他赚了不少,自己又学了不少东西,但是要考虑赚到长久的钱。我没读什么书,不可能像别人去机关做,拿安稳舒服的薪水,我唯有靠自己的一点点技术,踏踏实实去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就产生个念头,就是不如自己回南海开个灯具小工厂,像老板那样去挣钱,但我可不是心血来潮,当时谈生意,我就发现有不少买家都是南海的,应该有市场的。

于是,我和我的老板谈,外包部分的灯具生产,让我在南海做,可以省买家的路费,又可以直接向买家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老板也认为是双赢的交易,和我谈好条件后就同意了。说那时也巧,90年代初,我爸妈因为是农民,原来在南海的那个村有块农用地,政府要征收,就补了一点钱给我们。于是我就用政府补给我们的钱在南海租了地,招兵买马开办工厂了。靠着把生产出来的灯具卖给老板,后来也卖到了全国,赚的钱就慢慢多起来了。我的第一桶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存起来”的。

老板经验:

对我来说,我要创造财富就只能开工厂。没读什么书,唯有靠自己的一点点技术,踏踏实实去做自己可以做的。

但是在做事情上,我觉得还是要处处留心。我喜欢看报纸和杂志;从而看到周围社会的变化,我就想将来大家的生活好起来,自然就需要更好的灯具,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大的。我承认:把握机会是成功的前提条件。在创业时,还有重要的两点:

1.老人家说:“先苦后甜”,是有道理的。

不想被别人看低,唯有努力工作,年轻人要不怕苦才会有收获。在中山那段时间,我天天只睡几个小时,真的辛苦,但那时,真的学了不少东西,无论是技术,还是管理,到现在都受益。

2.不做冲动的事情,不做自己不熟悉的行业。

其实回南海开工厂是仔细衡量过的,而且开工厂的钱是父母的养老钱,如果失败,那么一家的生计都有问题,那时精神压力是很大的。所以我一直很专注,认定做灯具这行,就一直做下去,而且我认为做一行爱一行,只要做得足够长,足够深入,在行业里头总会有出头之日。

第二步:合理避税,企业和家庭资产要分清楚

95年,在拼了八年后,我终于赚到第一个一百万,兴奋了好一段时间晚上都睡不着。那时,工厂渐渐名声大了,自己也接一些单,原来在中山包的单已经由大单变成小单了。有人问我要不要做出口,但我了解到当时的环境和交易结算后,再考虑到自身的经营规模,决定还是把精力放在国内市场,不做出口。但我自己开了一间销售公司,直接接国内的单。现在年销售额愈千万,全国各地内销,部分出口到中东和东欧一些国家和地区。

公司开了后,开支大了,我发现一百万会很快用完。于是,我意识到公司在各方面都要精打细算。一方面,公司的账务出入,销售的费用必须控制得很严格;另一方面,进行合理避税。虽然行内有许多偷税漏税的方法,但我看重一家公司的长远发展,不希望有节外生枝的事情发生,于是花了一点价钱请会计师事务所来做账。当时,我的做法还给行内人取笑,说这么小小的公司还请会计师事务所!

其实,正因为请了会计师事务所,他们给我做了许多节税的方案,比如自己建造房产和办公楼租给自己的销售公司来降低计税利润、采用灵活的方式计提折旧调节计税基础;雇佣下岗工人来享受税收优惠等等;实施的效果也不错,在区政府处还得个好名声,对公司的形象大大提升了,其中还理顺不少应收应付账款。最重要一点,会计师教我把自有资产和公司资产分离。

经过分离,我才知道自己能给家庭带来的资产是很少的,家里实际上根本没有自己想的那么有钱,幸而没有大手大脚,不然连公司的钱都难保。而正因为这一分离,我明白到企业主在处理公司的资金和家庭自身的资金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怎么不一样?企业的资产需要根据项目和流动性来使用,涉及其他企业;而家庭自身的资金则只跟自己家庭的理财目标相关,注重资金安全与收益是否符合家庭一些目标!这些都是会计师教我的。实际上,家里的那份都交给老婆打理,公司的就交给会计,我负责做实业比较好!

老板经验:

我自己在生活上很节俭,间接也给员工树立节俭的榜样,在我的公司里,很少出现铺张浪费的情况,我经常说,只要想一想,赚一万,我们要生产多少灯,要卖多少灯,就会觉得“财来得不容易”,张张都是血汗钱。

除了节俭,就是选择合适的方法保住财富的流失,。最值得记住的经验是:

1.公司的钱要和自己家庭的钱分清楚,企业主要明白自己的责任

2.通过合理避税让公司增值

第三步:精打细算,“小富由俭,大富靠理财”

可能是从小家里就很穷,我们大人都过得很节俭,也就不允许小孩子浪费。自从在会计事务所的帮助下,把公司资产和家庭收入分开后,我就和太太说,家里的钱归她管,但大的决定还是由我来做的。一直以来,南海这边很多老板都打麻将赌钱,我认为:辛辛苦苦赚的钱,一下子输掉,十座银山都不够输,身边有人输掉身家的,见得多了,所以我不去赌钱,也认为这种风气不好。但是也有自己的嗜好―――收藏树根雕。

收藏树根雕,是出于偶然,前几年,顺德有个大型的花卉展,我觉得好看,就买了一些,价钱不贵,当时只是想装饰新买的别墅,但后来有个朋友,带了一个根雕行家来我家,我那时才知道其中的收藏很有价值,当初买的总共还不到十万,现在都翻倍了。从那以后自己都很留意这方面的收藏,又买了些造型大小不同的根雕,的确是怡情养性,好处多多呢。

链接:收藏树根雕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根材造型的选择标准可概括为“稀、奇、古、怪”四种类型,此类素材在自然界极为难得。目前根据木种类和树的年龄,还有综合造型,价格也大有不同,随着这些自然资源的减少,根雕艺术品会越显得珍贵!

很早以前就有人叫我炒股,我很谨慎,自己没时间,也不懂那些新鲜东西,也就更不愿意去玩了。这几年,看报纸看得多,我就尝试在2007年初买基金,但买的都是保本的,能赚到点钱,就很满意啦。不过,买信托可是衡量很久的事情。有朋友通过信托赚了不少,介绍我买,2006年初我就尝试用85万买一点信托产品,其实是私募基金,那一年的收益是两倍多,去年大致是70%,的确是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本来就没有期望这能有太高的收益,但是今年不期望有太高,15%已经不错啦。我身边好多朋友都是自己买卖股票,亏得厉害呀,我就觉得有人专门打理比较好,省时省事还能赚钱。

未来,只要能保住我现在的财富,不缩水,稳定增长,每年有10%,我想这样的生活该是不错的吧。

老板经验:

至于规划,那时没有想得太多,只是觉得一个男人三十几岁,就得有责任把家养活养好。

现在人人都说要理财,我认为理财一定要投资,光靠节俭,只能小富,大富都是靠自己做实业和将资产交给别人打理的。

理财,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不懂投资,就找专家,而自己只做最有把握的事情。

林峰对未来的困惑与设想

对于将来,从公司方面来看,灯具的竞争越来越厉害,再加上原材料和工人工资都加价了,生意真是越来越难做,我正犹豫如何将公司经营下去,不知道是否应该把公司卖了?如果卖,会有多少收益,是否足够我整个家庭在未来的开支?

从家庭资产方面,今年形势很动荡,现时我最大目标是保本之余能有一点点盈余。但现金和投资够不够我家里四位老人、我和老婆养老?如果送儿女出国,要准备多少呢?

理财师评价

看林锋先生家庭的收支表来看,在2007年的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为6.84%(年支出/年总收入=32.5万元/475万元=6.84%),还不到家庭收入的10%。就是抛去家庭的基金和信托的投资收益,只算林锋先生的收入来说,家庭支出收入比是14.5%(年支出/年总收入=32.5万元/225万元=14.5%),家庭的生活开销比较节俭,这种节俭的生活习惯对财富的增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仔细分析林锋的家庭资产状况,保持着较好的现金流,没有负债,从另一角度,适当负债是可以扩大资金的杠杆作用,比如多买一套房子,做房产投资不失为对自己资产进行配置的策略。

从林锋对未来的事业规划,已经感到力不从心,这其实是显示一种信号,经营公司将近十几年,在适当的时候卖掉公司也不失对将来生活的一种财务安排。但里面涉及公司售卖,股权合并及个人所得税,一定要向专业的会计师咨询筹划。

林锋的子女还需要父母供养,一双儿女的出国留学费用也不菲。林锋夫妇和四位老人的养老也要从长计议。何况目前林锋作为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万一有个不测,对家庭的收入影响就很大,无论从保障还是风险的角度,这个家庭的保险保障是非常不足的,有必要降低风险,需要在意外身故等险种上进行配置。

在资产管理上,林锋将近一半的资产((50+200)/475)=52%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过于集中,建议需要分散一下投资风险。因为不同的投资工具有不同的投资特点,对个人来说,了解自己,在专业认识的帮助下实现家庭的财务自由,才是终极目标。

我只想说说我自己 篇4

我害怕照镜子。

是的,我怕。或者说,我是在怕我自己。

我不敢在一个人的时候照镜子,却喜欢在深夜时一个人坐在床上面对着镜子。看,我就是这么矛盾的一个人。

白天的我对照镜子有一种恐惧感,它会让我想起一大群吃尸体的虫在一具腐烂的尸体中穿梭的情景,那些吃尸体的虫从眼洞里钻进去,经过头颅,再从肚子里钻出来,而那具尸体,就是我。

我是在害怕什么?

我时常想这个问题。而关于镜子,则是萦绕在我心中的一个噩梦。我会害怕镜子中突然爬出来什么东西,我会害怕镜子中浮现出来的图像,我会害怕那具尸体,或者说,我在逃避。

我在逃避这种害怕。

小时候我怕那些美丽的蝴蝶,长大了也怕,只不过从完全不敢看到现在的敢用手捉住黑色或白色的蝴蝶然后捏死,但还是不敢碰其它颜色的。后来我还怕头发,所以上了初中后索性把头发剪了,它让我很没有安全感。其实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荆棘,各种荆棘。我喜欢把荆棘上的刺一个一个扯下来,看它光秃秃的枝条晃荡在空气中,然后我就会真心地露出微笑。可是这些我喜欢的和我害怕的,从来就只有我知道。

我大多数的时间都在笑,但是如果你了解我,你会发现其实我真正开心的时候是不笑的。显然,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在我的世界里应该是只有我一个人,为什么说应该呢,因为好像从来没有人进来过,我也自得其乐。我不会分享我的秘密,我也不喜欢知道别人的秘密,就算是最好的朋友,也不知道关于我的任何一个秘密。

我是自私的。

在我的心里,我自己是排在第一位的,然后家人排第二。很惊讶?我的心里只有两位,其它的关我什么事呢?这个时代,谁还能以心交心?

我有三次都差点死掉。

第一次是在五岁的时候,学骑单车。毫无预料的,我掉下了一条小河。河不宽,但很深,绿幽幽的水使我感到恐惧,我试图抓住一旁的大树,但那也只是徒劳。我感觉到我小小的身体沉沉下坠,我睁着眼睛,只看到快速合过来的水,呛入我的鼻腔,冰凉冰凉的。后来,我被一个聋哑的老人救起,如果不是

他,你可能就看不到这篇文了。我清楚地记得那天发生的所有事情,我清楚地记得在我掉下水的前一刻岸边有不少人,他们观望着,观望着。

再后来,我就没有那天以前的所有记忆了。那些远去的时光,就好像从来没有来过我的生命里一样。

我的世界是纯白的,或者说是纯黑的,但我知道它绝对不会有其它颜色,别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我从水中看过天空,是那种很清澈的水。当我从水中往上看的时候,天空很低,好像就在我的头顶上,水波一荡一荡的,连天空也是一荡一荡的。我整个人浸入水中,透过一层薄薄的水看着云朵,他们不像棉花糖,也不像棉絮,它更像是一团蠕动着的纯白色的幼虫,它们紧靠在一起。

我也从水中看过天空的倒影,它很黯淡,并不像抬头就能看见的天空那样

蔚蓝或是纯白,而是被染上了一种近乎黑色的深灰,使它变得深沉,变得黯淡。天空用这样的方式表示它的另一种姿态,就好像一个开朗阳光的人突然变得深沉,忧郁,常常会让你不知所措。

看,这就是习惯。

我和大部分人一样,喜欢住在城市。因为我习惯了喧嚣和吵闹,习惯了这里毒辣的阳光,他们透过我的皮肤爬过我的全身,习惯了这里带着一些轻微污染的空气,他们透过我的血液淌过我的心脏,习惯了一些人,以及,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事。

我在一个玻璃罐子里。瓶口敞开着,我却感到不安与慌乱,我用手拍打着内壁,发出惊恐的尖叫,然而,经过的人却只是冷冷地看了我一眼,然后面无表情地匆匆走过。外面有一个人似乎是想帮助我,但他只犹豫了一下便走开了。我心中的希望还没燃起便被冲散了。我试图爬上玻璃瓶,然后从瓶口跳下去,但只爬到了一半高便滑了下来,于是我坐在瓶底喘息,却看到一大群人围着我,面无表情地看着我,不时议论几句,似乎我就是一个做戏的小丑。

这群人真无聊。

我并不喜欢悲伤,像大多数人一样,我喜欢欢乐的气氛。至于你问我为什么写了那么多悲伤的文,我只能说我完全是按照别人的语言、思路仿写的。我承认我写不出好的文章,就像这篇文,你完全可以当成笑话来看,我知道当你看到这篇文的时候会笑,会嘲笑我的文,就像我会嘲笑你的幸福或者悲伤或者快乐一样,但我必须要告诉你的是,这篇文记录着我的心情,我的快乐,我的悲伤,以及我为数不多的想法。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我爱上网。我喜欢玩漂流瓶,看他们把心情写在瓶子里,被我捞起,然后带着轻松的笑容回复他们一两句。到现在,我会准备很多

透明的瓶子,很多彩色的纸,然后为我收到的瓶子的主人写下一两句祝福的话,让它们装在瓶子里,顺着河流漂流,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漂流瓶。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望着漂流瓶的那个方向在心里为他们祝福。而我自己有时候也会写一些话,白底黑字或者黑底白字,然后装在瓶子里投入河中。我不知道它会漂流到哪里,但我知道它会承载着我的心情漂流到远方,或许被人捡起,或许会成为一个永远也无人知道的秘密。

我只做男子汉的妈妈 篇5

小时候,身体单薄的我常常被人欺负。每当我哭着跑回家的时候,正在看电视剧的她不仅不会哄我,反而会拿起扫帚,把我一路打出去,嘴里还会教训道:“别人打你,你就不会还手,男子汉不许哭!”。于是,从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不可能从老妈那里得到任何庇护,只好硬着头皮独自面对那些欺负我的孩子们。说来也有趣,没有了退路的我反而变得坚强了,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不服输的狠劲儿,谁也不敢再欺负我了。

我的年少时光,就在老妈这种另类的教育方式之下匆匆溜走……

大学毕业之后,我和女友留在了家乡。她考上了公务员,而我则在一家合资公司负责网络维护。刚刚走出学校的我,本来社会经验就不多,做事又毛躁,上司没少因为这个教训我。几乎每天,他都能找出我一些毛病。于是,我几乎时时刻刻都在提防着他给我穿小鞋。时间一长,我有些受不了了,琢磨着能不能调到别的部门或是干脆换个工作。

老妈一边嗑着瓜子一边头也不回地问我上司有没有给我穿小鞋,我摇了摇头。老妈放下手里的瓜子,舔了舔嘴问我:“也就是说你一直在为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心?”我猛地一愣,仔细想想老妈说的倒也没错。老妈用一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继续教训道:“明天的事情谁又说得准?你有那功夫胡思乱想,还不如好好琢磨着怎么把工作做好!退一万步说,即使将来他真的给你小鞋穿,你只要工作能力强,还怕找不到工作吗?不管怎么说,实力才是关键,别人只会看你有没有实力,这才是你真正该努力的地方!”

心里突然敞亮多了。在随后的日子里,上司虽然仍旧看不惯我,不过他能在工作上挑出的毛病是越来越少了。

工作渐渐进入轨道的我又开始琢磨着什么时候结婚了。可就在我和相恋多年的女友开始谈婚论嫁的时候,她竟然因为我没有房子而提出了分手。我站在阳光灿烂的街头看着女友,满脸的笑容都凝固了,水晶一般单纯的初恋之心在冷冰冰的现实面前摔得粉碎。女朋友转身离开,我差点没一头栽倒在地上!

一连几个月,我天天喝得烂醉,急得老爸天天围着我乱转。一天夜里,喝高了的我刚在卫生间里吐了个翻江倒海,好不容易躺在客厅里休息的时候,老妈颠颠儿地捧着一大桶泡面坐在我身旁,竟然专心致志地看起了电视剧!

我轻声埋怨了几句,没想到老妈的耳朵那么灵敏,伸腿就在我的屁股上狠狠地踹了一脚。我借着酒劲儿坐起来怪她不关心我,老妈一边吃着面条一边笑着听我大喊。喊了一会儿,我感觉自己有些过分了,不再言语。老妈眯着眼睛,拍拍肚子转身对我说道:“我和你爸爸刚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什么也没有。有时候,我们只要白天不努力干活,晚上就没饭吃了!别说天塌不下来,就是天塌下来了,该干什么就还得干什么!别的不说,你总得喂饱肚子才行。”酒醒了大半的我想了想,倒还真是这么回事,可嘴上仍旧不服软。

老妈瞥了我一眼,慢悠悠地问道:“这里还有半碗面,你吃不吃?”我摸了摸空荡荡的肚子,不好意思地憨笑着。老妈把面推了过来,叹了口气。“你什么时候才能像个男子汉一样呢?”饿急了的我也不管她说什么,把头埋在碗里大吃起来。

父亲过生日的时候,我悄悄问老爸当年是怎么决定娶了我老妈这样厉害的女人的。上了年纪的老爸竟然孩子一样腼腆地笑了。“当初我还有些犹豫的时候,你妈说她只给男子汉做老婆,我才下了决心求婚的。”

过了这么多年,我才渐渐读懂了老妈独特的爱。她逼着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做男子汉,逼着自己坚强起来,是因为她知道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无奈。要想让家人生活得幸福,所有的人都必须让自己坚强起来。想到这里,我嘴角绽开了微笑。我缓缓站起身,去给老妈帮忙。

每个儿子都该做个男子汉,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妈妈的爱。

只做自己欢喜的事散文随笔 篇6

只做自己欢喜的事散文随笔

人生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我从小就挺宅,不爱跟其他孩子玩,十七岁那年开始,我在法律系的教室,听到各种故事,很多让我瞠目结舌。大学时写作很顺利,也只是笔头功夫。

然后毕业去了一家心理学杂志社。我纯属好奇。

我并不知道,我打开了人间的潘多拉盒子,见到深深海底才有的奇异斑斓。

当时,我的单位硬性规定必须值夜班接咨询热线电话,当然了,夜晚回家不方便,会给五十块钱的车费补助。

我们好几个同事不乐意,说,为什么不邀请社会义工参与呢?

领导回答,社会义工根本没有知识背景,有的自己都有问题,不像你们天天熏陶,有基础。

但是当时的我们,写一篇文章几百块,谁也不乐意浪费时间在这件事上。

不过,我又有一点好奇心。我之所以选择这家杂志社工作,就因为怀着对他人的好奇心。说得俗一点,其实是一种写作偷窥欲。

说不定有精彩故事呢!

就这样,我怀着不满,讨价还价后,愿意一周接听三次,并且增加我的编辑版面,相当于间接提高补助。

在深夜,我开始跟全国各地无数千奇百怪的人谈心谈人生,各种你能够想象到的奇葩人士边缘故事,时间久了,便司空见惯。用术语来说,叫脱敏。

比如动不动就有人打过来,哭着嚷嚷要自杀,准备放弃一切。至于失恋的,被父母抛弃的,说自己破产的,层出不穷。

有的故事,让你难过落泪;有的故事,让你愤怒。但这些情绪都得控制好。一般我会接到了问题,按照电话咨询手册的标准回答来应付。应付不了,请他们明天接着打电话。

也有纯粹是无聊搞笑的人,电话一打过来,就唱歌,问我唱得好听吗?说自己有个梦想,成为歌星。我只能忍住笑,闲聊几句,建议他不要耽误他人宝贵的.求助时间。

当然了,我会把搞不懂的问题,隔天询问那些知道怎么回事的人。

后来我又玩票性质当了半年记者,一会儿飞去北京采访高级官员,一会儿去小城市参与医学会议,一会儿去山村了解最低层人的生活。

最终,我变成了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后来,我去很多的大学和知名企业做讲座。登台讲座浑然忘我,从不紧张,效果奇佳。我自己都想不到,我当年接热线电话,会锻炼出表达能力。

那些我不喜欢的,我厌烦的,我抗拒的人生阅历,一点点构成了我。不知不觉,居然功夫就上了身。一出手,还很吓人。

十来年以后回顾,我发现我做过很多事情,有过很多积累。

不管是压力之下被迫去做的工作,还是我自己兴趣爱好去客串的事情,我都去做了。

十年前我扇动翅膀,构成了当下的我。

我有个老友,现在做编剧,跟我聊天,说起一个事情的感慨:的时候,在一本给年轻人看的杂志上写东西,当时有个模特歌手在上面开专栏,到了,这个歌手靠演戏开始走红,而且红得一塌糊涂。未来确实让人难以预料。

如果李易峰当时熬不住,转行了呢?如果李易峰太迟钝,一直唱歌一直跑龙套,没有学习也没有进步呢?

他的颜值一直都很高,为什么必须等到一场受欢迎的电视剧,才红起来?还有的人演了很受欢迎的影视剧,人却依然不红。

这大概说明,颜值只是个基本条件,必须拿出作品来。

有了作品,也只是一个契机,还必须融合时机运气。这个时候,他的颜值获得了最大化的发挥。

我最近还常常看《金星秀》。这个人的生命太过传奇,她跳了半生舞蹈,年轻时候恐怕也没有想过自己会开脱口秀,还那么红,国内电视节目同时段收视率第一。但是,她出国的经历、跳舞的经历、打工的经历、遭遇飞机上歧视国人的空姐,最后都变成了她脱口秀的重要内容。

没有这些多年积累的东西,她拿什么来秀?

有一部电影叫《蝴蝶效应》。我当时看的时候,是当科幻片看的。但多年以后,我却另外有看法。伊万总希望能通过改变自己的过去,来造就满意的当下。但事实上,过去就是过去,牵一发而动全身。

男主角每次回到过去修改,都会导致一连串的时空扭曲,事情的发展跟着改变,失去控制。

蝴蝶效应的故事源头是气象学家,说南美洲的蝴蝶扇一下翅膀,通过种种因素,就可能引起亚洲地区的一阵台风。

这个故事本身在气候学科研究里,是不大被承认的。蝴蝶扇动风暴的概率极小,受很多因素影响。

但对于人生来说,正是被一个一个的转折造就的。人跟昆虫不能机械类比,人的力量和未来,一旦开窍上道,汲取知识和智慧,勇猛精进,不可思议,超过想象。就像普通师范大学毕业的马云,奔波推销网络黄页的时候,不可能预估到今天会坐上中国互联网企业老大的位置。

我们在这世上,选择什么就成为什么。你是什么,你便选择什么。人被塑造,也自己塑造自己。做过的事情涌出的念头,构成了此时此刻的我们,再走向下一步。

十年前,我是一个怀有好奇心的人,我也是一个想要摆脱既定生活的人。

我放弃父亲本来找过的关系,没有去枯燥的单位上班,我放弃了一个网站大佬的邀请,去了心理学杂志社,想搞清楚心中的各种困惑。我很早就买房,然后又放弃工作,选择自由职业。

就这样,我一步一步变成了现在的我。

如果当初我完全拒绝了深夜值班电话,我或许就一直埋头编辑稿子沉浸写作,不怎么跟外界进行语言沟通。而现在,很可能,我会在一场又一场的讲座之后,成为一个演讲达人。

深宅写作带给我宁静和自我的对话与沉思。而讲座,我在很多次现场面对面的交流中,遇到很多有趣的细节,很多特别的现象,甚至碰撞出很多奇妙精彩的火花。我得以验证思索结果、修正观点、继续累积阅历。

人本身,才是最大的资源宝库。人生可以规划,并且要努力,但不该死板僵硬去执行,也不要拒绝尝试改变。遭遇失败,要能反思,然后站起来。

最终,我们都会完成自己的一生。如今我很清晰自己要什么,并且朝着方向走下去。如果沿途还有惊喜和改变,我也会凝视它、思考它、审视它、选择它。

荣耀声名、经济回报,都是附属而来的,辅助我们获得更多的人生自由和内心满足。

我只做自己 篇7

还记得2005年的夏天,一个留着帅气短发、中性打扮的个性女孩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美的界定,周笔畅的“中性美”也迅速蹿红。6月2日,在2011中国红歌会广州唱区星海赛点现场也惊现了一位中性打扮的女孩。无论是身材、外貌还是声音都与周笔畅非常相似,然而她却告诉记者,不想模仿只想做自己。

黑框眼镜、干练的小西装再加上帅气的牛仔裤,中性风迎面而来。这位酷似周笔畅的女生名叫陈旭,2009年以全省第一的专业成绩考入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被誉为“全国十大高等音乐专业学府”之一,曾培养了周笔畅、刘惜君、海明威、郑源等一批引领中国音乐文化潮流的歌手。

据了解,陈旭作为周笔畅的学妹,又有着酷似她的外貌和声音,受欢迎的程度可想而知。“大多数第一次见我的人都会说我长得像周笔畅,很多次被误认为是她而索要签名„„”陈旭无奈地说道,“其实我不是模仿她,中性打扮不是刻意为之,我从小就这样的性格---大大咧咧的,这样的打扮更加适合我。而且我和周笔畅音乐上的风格也是不一样的,她偏向R&B曲风,而我更喜欢大气一点的歌曲„„”

陈旭因受父亲影响,在小学期间就学了几年潮剧,并参加了电视台的许多演出。陈旭从小积累了不少丰富的舞台经验,陈旭担任过汕头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广东卫视跨年晚会等独唱歌手和主持。然而,让陈旭感触最深的还是2010年广州亚残会开幕式的演出。陈旭记忆犹新地说,“那是我参加过的演出里面最大型的一次,面对的是全国的观众,不能有一点差错,而且我是和残疾人歌手同台演出的,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唐郗汝:我只做聪明的卖钱电影 篇8

她说自己很少预设特别确定的原则:比如什么就一定是对的,什么一定是错的,在唐郗汝看来,这些预设都是不理性的。

唐郗汝

1980年出生,现任北京星引力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裁,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博士。

2003年开始从事影视工作。

2005年正式成为拾月堂的合伙人,并从2006年开始与拾月堂的合伙人余伟国等人一起策划培养和发掘电影新兴力量的商业电影计划。

2008年将这个计划命名为亚洲星引力电影计划并正式推向公众。

曾经的《疯狂的石头》已经胜利,是的,很幸运,正如唐郗汝所说,她有规划,而且规划得很早,所以往回看自己的彷徨期很短,也很少走弯路。从某一方面说,星引力公司的成功是独属于唐郗汝的,尽管她一再强调这是属于全体主创的功劳。

我总觉得,“好事”其实并不是人的初始目的,而是达到初始目的之后的一个“锦上添花”。

此外,采访唐郗汝,我还有一个体会:你对自己做的事情越喜欢、越投入,你也就越容易达到忘我和快乐的境界;一旦忘我和快乐了,好事自然也就会接踵而至。

正所谓,锦上添花。

第一眼看上去,唐郗汝并不能算是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美女,只有慢慢端详,才能体味出她五官的精致和笼罩在身边淡淡的女人香。化好妆,轻轻地坐在光线暗淡的椅子上,夏日午后的阳光透过斑驳褪色的窗棱软绵绵地照射进来,浮现出一种震撼心灵的安详、宁静之美。唐郗汝浅浅地抿着一小杯泛着泡沫的Cappuccino,身边围绕着其他客人袅袅升腾的白色轻烟和嘈杂热闹的嬉笑声。

“我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

“初中毕业的暑假去快餐厅打工,那一年我才15岁, 加上只是短期打工锻炼的学生,因此大家都比较照顾我。我和另外一个比我大一些的姑娘们一起负责收盘子、擦桌子、倒垃圾……大家认为我很勤快,但是脸上没有表情。那时候没有作为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只是埋头干活,并不懂微笑服务。如果上述内容算是一份工作的话,当时的心态就是:我要试试自己是否有生存能力。严格来说,我也许一直都没有过正式工作的经验,我从来没有做过应聘工作的简历,大学毕业就直接读研,然后硕博连读。在2003年非典的时候,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跟影视圈的导演合作、写文案、尝试做剧本策划的工作,然后进入了拾月堂,开始业务的合作,负责创意、策划,并逐渐开始在管理运营层面出谋划策。”正是通过这些工作机会,唐郗汝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朋友,于是整合资源,成为公司合伙人,建立星引力、盛立时月公司等等。

“可能小时候喜欢马拉多纳都是一个理由”

“我很小就决定自己以后要从事学术研究,高中的时候把研究方向确定在哲学,但自认为哲学不是在学校里学的科目,所以选择了外语,因为我觉得外语是一种工具,有助于我研究学问。”总之,唐郗汝并不在乎大学究竟学什么专业,可能小时候喜欢马拉多纳都是一个理由。“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操盘手,即使在决定论、宿命论的哲学体系中,决定人命运的因素都是无比复杂,以至于几乎无法精确计算,因此,无论哪种理念,都允许自由意志的存在,无非是自由的限度而已。”换句话说,盲从也是一种选择,无论走出哪一步,都是因为什么原因,最终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放弃也是一种决定,包括放弃自己的所爱。“我的决定中,也包括了服从和放弃,但所有的决定都是在我个人能力范围内的全面考量的结果,所以从初中升高中填志愿开始,未来方向都是我自己决定的。”

“因为我什么都不懂,所以很认真”

唐郗汝是江苏人,虽然说的算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但那种带着南方气息的吴依软语还是在不经意间参透出来。2005年的时候唐郗汝和著名摇滚音乐人颜峻组建糖乐队。那年迷笛音乐节,颜峻主办的Mini Midi临时缺席了一个乐队,找来唐郗汝问她是否愿意一起救场,然后就诞生了这么一个以效果器和各种拟音材料为主的声音表演组合。这个乐队至今为止,一共演出过三场,后两场唐郗汝还特意为此加入了电脑和合成器,但她笑着说这一切都以玩乐为主。唐郗汝回忆:“第一次上台表演很紧张,因为我什么都不懂,所以正襟危坐,显得很认真,其实并不知道该干什么。接下来两次表演算是放松了一些,也有当时的照片留下,现在再聊这些事情觉得什么都很好玩。”虽然她当初的表演很不怎么样,但是当年他们每个人都曾认真地就自己的表演风格和理念做过探讨,也正是因为这个机缘唐郗汝拍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完整的剧情短片。后两场表演还录制了碟片,据说在一个卖地下音乐作品的店里还有出售,她和颜峻都认为这个乐队还会存在下去,虽然不知道下一场演出会在何时。一切都无法预知,年轻时就是可以凭着一股锐气放荡不羁,什么都不在乎的做事风格,有一点像现实版的童话故事。据颜峻说,两年以后,有一个日本朋友还问他,当年糖乐队的那个女孩儿去哪儿了。

“接受,顺应,理解,因为这是常态”

聊起对人、对事物的原则,唐郗汝说:“尽可能的感受、理解那些与自己的有差异的人和事物。”其实理解自己都是一项需要认真面对的工作,每个人的痛苦和不幸福都是因为不够了解自己的欲望和能力。也许在她的原则里,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适时的选择,因为必须在无法洞悉全部真相的情况下做出选择,才有了错误,也有了惊喜。所以她说自己很少预设特别确定的原则:比如什么就一定是对的,什么一定是错的,在唐郗汝看来,这些预设都是不理性的。每个人的个人时间和能力都有限,尽量地了解事物、理解并且做出某种自己认为能力可以承担的选择。因为有了承担,才有了必须面对的良心、社会压力以及所有人的期待。“这些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考量因素,尽量使自己不盲目。”她缜密理性的天性是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最根本的生存需要。面对生活的变幻无穷,唐郗汝说自己无所谓喜欢与否,她只是接受,顺应,理解,因为这是常态,时间的内容就是变化。

现在唐郗汝每天的生活状态是让自己11点睡觉,早上6、7点起床,收邮件,去公司。到公司就是收拾各种杂物,期间会有几次会议。会议内容主要是日常工作、项目进展、创意会以及与不同合作方的洽谈;中午没有午休;晚上7点多如果没有安排工作晚餐,就在办公室吃爸爸带来的饭菜,同时处理文件,回复各种工作信函。吃完饭是个人学习时间:之前是论文、现在是小说翻译稿的整理。“在我的世俗生活观里,没有非时间状态。孤独是永远的,因为沟通和完全的理解是不可能的。但是孤独并非无益,完全的充盈意味着没有自省的空间,也就缺乏没有激发生命能量的可能性了。”她笑着的说自己期望获得幸福的方式是不断地贴合现实,降低欲望,理解自己,理解世界,从而学会真正的爱和宽容,至于生活状态,其实不太重要,心灵状态也许更关键。

Q&A:

Q:能具体谈谈亚洲星引力电影计划么?

A:概括来说:小成本、商业类型片、培养新人、集群操作、整合营销。小成本和商业类型片为了保障商业回报,电影在这个层面首先是一个生意,只有不亏欠,并且赢利,才有下文可谈。培养新人是理想,为了未来,为了更好的市场环境和人力资源环境,没有新人就没有希望,集群操作和整合营销是为了扩大商业利益,为了建立好的品牌,为了以后可以拍更多电影,吸引更多观众,培养更多新人。亚洲星引力将致力成为华语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电影集群项目品牌,一个产出优秀中低成本商业类型电影的基地,一个培养和发掘优秀人才的平台。

Q:你们在选择导演这方面的标准是什么?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中国导演才可以成为星引力电影计划里的一员。

A:1、热爱电影,而不只是冲动,如果没有长久的经过考验的热情,电影的艰苦会很快让人退却。2、有拍摄经验,虽然对于新人不能要求丰富,但是起码要有独立从事影像制作5年以上的经验,最好有长片的拍摄经验,即使没有拍过长片,也最起码要有3部以上的剧情短片和大量的广告片拍摄经验。3、自己曾经投资自己拍摄片子,新人对于自己的信心首先体现在对于自己的投资上,自己都不舍得投资自己 ,怎么说服别人投资你?4、有剧本创作能力和经验,这一点只能用作品来体现。5、有规划地发展自己的事业,不盲目,也不消极,因为导演是一个需要理性控制的工作,需要时刻明白自己要什么。对于这一点的考核,看履历,面试。

Q:在中国,让“小电影去博大市场”其实做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星引力是怎样给这个团队自信的?

A:目标明确,操作规范,每个人各司其职,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能得到什么。让团队学会理性判断,同时知道,任何事情都是困难的,有风险的,团队越是成熟,目标就越有希望,电影是一个长期的抗战,不能靠一时激情,所以短暂的盲目的自信,对于我们没有什么意义。

Q:制作成本控制在500万元以内,票房目标直指1200万元,《疯狂的石头》的宁浩做到了,这种票房奇迹如果再次发生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你觉得最重要一点是什么,这样才可以保证它离这个目标不远。

一星期只做一次 篇9

一周一次,顾名思义,也就是一件事情一星期只做一次的意思。那么,这一个星期只做一次的事情有什么呢?我可得好好的想一下呢!

不知怎的,看到这个题目,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补课。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严寒酷暑。每个星期日的上午都归于补课所有。我是在老班的补课班补英语。我们老班在平时上课对我们就很严肃,从来不像别班的.班任那样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还有,如果我们犯错误,他还会狠狠地批评。所以,我们都怕他。再因为我家到补课班的路是上坡,所以,每次骑车去补课,都觉得很累。因此,丰富的经验告诉我:这是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所致。(可怜哪!)但是,每次老师一宣布“下课”时,我的心情又会像一只逃脱笼子的快乐鸟一样极度自由,心情放松。有一次还因为这样,从凳子上站起来的时候差点摔倒,真的好不兴奋!等出了补课教室,抬腿跨上自己的小“飞鸽”,一路直下,飞回到自己舒适,安逸,自由的安乐窝。(开心死了!)可是,“梅花香自苦寒来”,谁又能知道补课间的情况:不仅要时时保持警惕,防止老班的突然发问,还要防止挨批评。不然,在那么多同学面前挨批,多没面子呀!你说:是这样吧!

也许,你会建议我说:既然补课这么难过,干脆不要去了。对!我以前也这样想过。可是,你知道吗!我们老班的个人风格一流,他教的英语也是一流哦!我很爱英语这门课程,我的一个远方表姐英语考到了八级,我非常羡慕她,我希望自己的英语水平也能这样出色。所以,再忍耐一下,坚持就是胜利。更何况,去补课所拥有的

不想和你只做朋友 篇10

幸福是什么?是我们觉得在一起的时候。

我闪着泪花,她说是沙子进了眼。

我笑笑,真的很快乐。

其实我不洒脱,只是装英雄。

那么爱你,怎可能 一滴泪没有。

哦,三月了,桃花应该开了吧。

算着我们的日子,既然一个手掌就够了。

夏天快到了吧,一个新的季节。

我说,你要有一个好心情。

还记得吗?你告诉我你是阳光男孩。

还记得吗?你让我要经常笑?

还记得吗?我们经常去逛街。

虽然不太协调,却是那么的开心。

还记得吗?我会让你抽烟,而你总是不太愿意,却不忍我一个人太孤单。

还记得吗?我们都爱喝奶茶。

相约,香飘飘,是你的最爱。

还记得吗?你总是开心的。

现在也要一样的。

施韵:只做最好的自己 篇11

这位身材高挑,五官清秀,举止富有亲和力的女孩叫施韵,是杭州建兰中学初三的学生,虽不是什么新闻人物,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校园“女达人”——中国音乐国际比赛钢琴少年组一等奖、世界儿童呼唤和平绘旗展银奖、首届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全国二等奖……而且,最厉害的是,她还是个“武林高手”!2011年,她击败各路好手,拿到了首届国际东岳太极拳比赛FB2组一等奖!

施韵说,我不赶潮流,只想做最好的自己。

“最好的施韵”是怎么炼成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一次看到施韵这个名字,还是在一张报纸的副刊上。在那篇题为《杭州妈妈的宝贝计划》的文章里,记者把施韵的妈妈比作杭州的“蔡美儿”。蔡美儿是谁·就是美国大名鼎鼎的“虎妈”。不过施韵说,自己的妈妈虽然也操心,可跟老虎不沾边。“其实学这么多东西,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钢琴、围棋、国画、书法……施韵从小玩到大。即使现在已经是初三,中考的“鸭梨”越来越大,她也从来没有放下过这些爱好,理由很简单,“就是喜欢”。

初一的暑假,一直不怎么喜欢运动的施韵决定学打太极拳。“那阵子忽然对张三丰产生兴趣,感觉这个太极的创始人特别了不起,而且我认为太极作为武术中非常特殊的一种,很有文化,很有内涵。于是我跟老妈说,我要练太极!”

当然,要习得一身武艺,不吃苦肯定是不行的。在武侠小说或是电影里,这样的励志故事我们看得太多了。施韵很快发现,太极,这种看起来温吞水似的运动,其实一点儿都不简单。首先开始是热身,压腿,得把腿抬到自己鼻子那么高。其次是站桩,两腿屈下,手抬起,人要像坐在凳子上一样纹丝不动,这是打好太极的基础。再是走步子,既要保持一定的姿态,还得要稳。“步子是太极的关键。师傅说,没有步子,就根本无从谈套路……”

整整两个暑假,施韵都是在这种枯燥的“基础训练”中度过。而自始至终,她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当你进入太极那个世界,你就会着迷的。我保证,嘿嘿!”施韵一边向记者轻轻演示着太极的各种动作:野马分鬃,白鹤亮翅……一边总结着自己的收获,“其实,打太极绝对不只是练动作哦,在其中还能领悟很多道理。太极要的是沉气,耐心,我们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也一样,都需要专心致志,不断地努力,不断地积累。”

“我觉得自己的心态特别好”

不看流行的穿越体小说,不玩网游,很少QQ聊天,闲下来,只喜欢静静地弹弹钢琴,打打太极,看看名著,偶尔还会研究一下很偏门的五行八卦知识……施韵说:“我可能是有点赶不上潮流,可是,这就是我呀。”

从小到大,尽管各种奖早已拿到手软,施韵的心态却依然平和。身为建兰中学学生会副主席的她,总能跟同学们打成一片,虽然有时候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会据理力争,可私底下,爱笑爱说的她总能得到大伙儿的认同。

“我觉得自己的心态蛮好的,很少会去刻意地争一些东西,这应该是受妈妈的影响吧。嘿嘿。学钢琴,学下棋,学太极拳都一样,根本就没想过要拿什么奖,有比赛就想去参加,就算没拿奖也很开心,因为,至少我知道自己哪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能认识很多新朋友,多好!”

初三了,好多同学感觉时间不够用,施韵却依然会在学习之余弹几首曲子,或者拿出画笔涂两下。在她的房间里,堆满了各种可爱的手工,风筝、贺卡、布偶、小装饰品……这些都是施韵在课余时间捣鼓出来的,尽管部分作品还多少显得有些幼稚、笨拙,不过,在它们的主人眼里,可全是美美的少女时代的回忆。

因为爸妈经常出差,施韵早早学会了烧饭做菜。在这个很多“90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时代,施韵却把“下厨”当成一种乐趣,“系上围裙,操起锅铲,从最简单的炒鸡蛋开始,生活顿时变得有味道起来了。”施韵幸福地说。

拥抱的“魔力”

“有一天,我颈椎病犯了,她爸爸又出差,韵韵就陪着我,又是揉又是推的,折腾了一晚……这孩子,真的很懂事。”施韵的妈妈告诉我。

母女俩相差20多岁,照理说总会有些代沟,施韵却一直把妈妈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每天回家,她总会搂着妈妈,聊上好一会儿,社会八卦新闻、学校生活趣事,甚至天下大事,母女俩几乎无话不谈。

有快乐一起分享,有烦恼一起分担,有问题一起商量解决……这就是施韵跟妈妈之间的沟通法则。

“每天早晚,家人出门或者回家的时候,总要彼此紧紧地拥抱一下。”施韵笑着告诉记者。这位热爱太极、乐意下厨的典型的东方小女生,特别钟爱这种西式的礼仪。 “每次跟爸爸妈妈拥抱,我就感觉充满了力量,干什么都信心满满,真好!”

上一篇:令人喜爱的发明周记400字下一篇:年圣诞祝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