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自己想做的事随笔

2024-06-11

只做自己想做的事随笔(通用12篇)

只做自己想做的事随笔 篇1

只做自己想做的事随笔

前些天,我与一个同事在网上聊天,同事夸赞我有大智慧。我到底有没有大智慧,自己也不太清楚。有时大家都认为你有,好像你没有也有了。只因写了一本书,本来再平常不过的我——以往左邻右舍都觉得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居然被许多人视为天才。就像马三立先生在相声中所说:“弄得我自己都不知道吃几碗干饭了。”

很长时间没有写什么文章,有人说我是在磨砺修为,厚积薄发;有人说我是江郎才尽,文思枯竭;也有人说我已投身商海,腐化变质矣。唉,人一旦有了点小名气,自然也就成了别人关注的对象。其实,我啥也不是,只是想常常在喧闹的马路边站站,看看车水马龙、霓虹灯闪烁,然后在狭窄的.胡同里走走,闻着从窗子里飘出来的菜香,看着一家人围坐在小院里吃饭。至于什么宏图伟业、历史使命以及闲云野鹤、羽化登仙,压根儿就与我无关。

我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跟我的爱好有关,跟我的才能有关,跟我的感情有关。凡是与这些无关的事情,凡是别人认为应该我做,而对我是勉为其难的,我都做不好,也尽量不去做。

也就是说,您的才能会告诉您能做什么,您的爱好会告诉您该做什么,您的感情会告诉您想做什么。做自己能做的、该做的、想做的,就是发自真心的。

那位与我聊天的同事夸了我,我也夸她干事麻利、漂亮、很有智慧。她回复道:“我不知什么是智慧,只是我真心想做这些事,我想真心就是大智慧吧。”

哎呀,她说得太对了,我一直不知智慧的命门在哪儿,这真是一语中的,金玉良言。

只做自己想做的事随笔 篇2

郭宝昌,著名导演、编剧、作家,196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曾导演电影《神女峰的迷雾》《联手警探》《雾界》等,电视剧《日落紫禁城》《大宅门》等,另著有长篇小说《特区移民》,影响广泛。

初见“奇人”

作为来到这个世界上才十几年的新新人类,我们以前常常听说世界上有一种人叫作“奇人”,但我们都觉得,所谓的“奇人”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远。今年4月14日,我们终于有幸见到了一位传说中的“奇人”,他就是著名导演、编剧、作家,电视剧《大宅门》的打造者,被圈内人尊称为“宝爷”的郭宝昌爷爷。

同为初中生的你,一定会觉得,在写作文的时候用“和蔼可亲”来形容一个长辈,是最滥俗不过的了。可是没办法,谁能想到,作为一个好像天生长了“反骨”的人,郭爷爷的长相竟然是如此的“忠厚老实”呢!想当初,我们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看到郭爷爷的照片,就觉得很惊讶:这就是导演界的泰斗,曾经培养出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田壮壮等人的郭宝昌吗?他怎么那么像在北京街头随处可见,会热心帮你指路的那些老爷爷啊?

直到现场见到郭爷爷本人,我们对他的印象还是亲切、随和、没有距离感。与其他长者对我们的态度不同的是,他并不是以一个长辈的姿态在包容你、指导你,而是像一个同辈朋友一样,用自然的态度对待你,对你说他的心里话。比如说,他告诉我们,在朋友家看到和我们一般大的孩子时,他都会说:“随便学学,差不多及格就行啦!”吓得朋友连忙呵斥他:“郭宝昌,别胡说八道!孩子都让你教坏了!”郭爷爷对朋友说:“小孩子,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现在小孩儿都成了学习的奴隶了,我小时候就坚决不做这个奴隶!”郭爷爷说这话的时候,在场的人都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整个采访下来,我们发现郭爷爷的语言带有一种强烈的个人特色:幽默、真诚、到位,用北方话说就是“够味儿”!

“大宅门”的“掌门人”

此次采访,我们是趁郭爷爷来南京宣传他的新剧———《大宅门1912》之机进行的。说起郭爷爷,就不能不提起至今在央视仍保持电视剧类节目收视率第一的《大宅门》系列剧,这是郭爷爷用毕生心血打造的、与他的身世密切相关的一部剧。

郭爷爷原名李保常,1940年出生在北京一个贫困家庭,父亲冻死于街头,两岁时他被母亲卖掉。几经转卖之后,他被同仁堂乐家的乐四老爷收为养子,随母姓,改名叫郭宝昌。现实中的“大宅门”,就是有“国药第一家”之称的北京同仁堂。郭爷爷在大宅门里生活了26年,目睹了同仁堂的荣辱兴衰。从16岁起,他就开始写有关“大宅门”题材的小说。

1959年,郭爷爷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工作。“文革”期间,由于出身问题,郭爷爷几经风波,甚至入狱,有关《大宅门》故事的手稿也3次被毁,使他再也提不起创作情绪。

1980年以来,郭爷爷共拍摄过几十部影视作品,获得过包括“政府奖”“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等20多个奖项。但他说这几十部作品都不是他心甘情愿拍摄的,没有一部可以作为他的代表作。于是,1994年底,在众多同行、亲友的鼓励下,郭爷爷又闭门潜心创作。1995年9月,《大宅门》剧本终于问世了。虽然磨了四十年这部剧才出世,但正是有了这四十年的坎坷经历,数不清的人生磨难,才有了《大宅门》的深度和高度。

郭爷爷本来打算将《大宅门》拍成一部展现“百草厅”百年历史的长篇电视剧,如果按照正常顺序,现在的《大宅门》故事应该进行到“文革”时期。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不得不搁置原定计划,转而创作了算是故事外篇的《大宅门1912》。对于新剧,郭爷爷秉持了一贯严谨的创作态度,整整用了3年时间写剧本。他说,前两年的时候,他的创作很不顺利,经常对着稿纸干瞪眼,甚至有时候,一个月连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而每当写完了一场戏,他就会自己先念一遍,再演一遍,如果觉得不满意,就很气愤地自言自语道“什么玩意儿”,然后撕掉重写。就这样反反复复,第三年的时候,郭爷爷终于迎来了最佳写作状态,顺利完成了《大宅门1912》的创作。

叛逆与创新

郭爷爷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用他的话说,自己打小儿就是个“混不吝”。他在青少年时代,十分淘气、顽劣,经常破坏家族规矩。

初中的时候,郭爷爷不好好念书,反倒疯狂地当上了“追星族”,追的是梅兰芳、张君秋等京剧名角。那时他家是大户人家,在北京重要的戏园子里长年都有包厢,但只有重要的演出,家里的老爷子、老太太才去看。所以,包厢空着的时候,就成了他的世界,他每周至少要看三至四场戏。除了京剧,他每星期还至少会看五场电影,在电影院打着手电筒记笔记;北京人艺的经典话剧,他都至少看过三遍,还能把《茶馆》的整个剧本背下来。

长年熏陶,耳濡目染,郭爷爷在影视和戏曲艺术方面积淀了深厚的素养。

尽管艺术素养深厚了,但郭爷爷的学习成绩却一直不好。高二的时候,因为整天泡在戏园子里,他居然旷了一年的课,结果期末考试没通过,留级了。郭爷爷知道这件事对母亲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但母亲居然一连几天都没提这事儿。此后,他开始发奋读书,虽然并没有放弃看电影、听戏的爱好,但是他的学习成绩却门门皆优。

高考的时候,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郭爷爷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当时他觉得自己的长相不是很出色,觉得考不上表演系,就报考了导演系。他的一位中学老师得知后,很为他惋惜,说:“我看你长得很好!你为什么不报表演系?你是我见过的最有表演天赋的人!”果然,郭爷爷因为在面试时朗诵了《猴王吃西瓜》,初试过后就被录取了。除了电影学院,郭爷爷同时还报考了戏曲学院表演系。初试时,戏曲学院表演系的主任也是立刻就相中了他,还特意关照形体课的主考官,让他放宽对郭爷爷的要求,写条子说:“这个学生我要了!”当锣鼓点一起,郭爷爷一起范儿,摆了几个架势,马上征服了形体考官。于是,两家学院的系主任为了争夺郭爷爷这个优秀的学生,都极力向他宣传自己学校的优点。最终,郭爷爷为了实现自己拍电影的理想,选择了北影。

郭爷爷说:“我从小的一个特征就是叛逆。我觉得自己的人生之所以能够有所创新,都是来源于叛逆的个性。”

采访结束之际,韩晗将现场为郭爷爷画的一张肖像画送给了他,郭爷爷很高兴地拿着这张画像与我们合影。最后,郭爷爷还为《初中生世界》广大的小读者题词,告诉大家要“发挥你的特长,做自己想做的事”。

小记者采访感言:

韩晗(南京市第一中学):没有一个成功者是平庸的,没有一个成功者是循规蹈矩走向成功的。

田昶尧(南京市第一中学):郭爷爷不屈服于命运,经历各种坎坷都没有放弃,最终创作出传世之作《大宅门》,令人敬佩。

做自己想做的事 篇3

郭宝昌,著名导演、编剧、作家,196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曾导演电影《神女峰的迷雾》《联手警探》《雾界》等,电视剧《日落紫禁城》《大宅门》等,另著有长篇小说《特区移民》,影响广泛。

初见“奇人”

作为来到这个世界上才十几年的新新人类,我们以前常常听说世界上有一种人叫作“奇人”,但我们都觉得,所谓的“奇人”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远。今年4月14日,我们终于有幸见到了一位传说中的“奇人”,他就是著名导演、编剧、作家,电视剧《大宅门》的打造者,被圈内人尊称为“宝爷”的郭宝昌爷爷。

同为初中生的你,一定会觉得,在写作文的时候用“和蔼可亲”来形容一个长辈,是最滥俗不过的了。可是没办法,谁能想到,作为一个好像天生长了“反骨”的人,郭爷爷的长相竟然是如此的“忠厚老实”呢!想当初,我们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看到郭爷爷的照片,就觉得很惊讶:这就是导演界的泰斗,曾经培养出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田壮壮等人的郭宝昌吗?他怎么那么像在北京街头随处可见,会热心帮你指路的那些老爷爷啊?

直到现场见到郭爷爷本人,我们对他的印象还是亲切、随和、没有距离感。与其他长者对我们的态度不同的是,他并不是以一个长辈的姿态在包容你、指导你,而是像一个同辈朋友一样,用自然的态度对待你,对你说他的心里话。比如说,他告诉我们,在朋友家看到和我们一般大的孩子时,他都会说:“随便学学,差不多及格就行啦!”吓得朋友连忙呵斥他:“郭宝昌,别胡说八道!孩子都让你教坏了!”郭爷爷对朋友说:“小孩子,想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现在小孩儿都成了学习的奴隶了,我小时候就坚决不做这个奴隶!”郭爷爷说这话的时候,在场的人都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整个采访下来,我们发现郭爷爷的语言带有一种强烈的个人特色:幽默、真诚、到位,用北方话说就是“够味儿”!

“大宅门”的“掌门人”

此次采访,我们是趁郭爷爷来南京宣传他的新剧——《大宅门1912》之机进行的。说起郭爷爷,就不能不提起至今在央视仍保持电视剧类节目收视率第一的《大宅门》系列剧,这是郭爷爷用毕生心血打造的、与他的身世密切相关的一部剧。

郭爷爷原名李保常,1940年出生在北京一个贫困家庭,父亲冻死于街头,两岁时他被母亲卖掉。几经转卖之后,他被同仁堂乐家的乐四老爷收为养子,随母姓,改名叫郭宝昌。现实中的“大宅门”,就是有“国药第一家”之称的北京同仁堂。郭爷爷在大宅门里生活了26年,目睹了同仁堂的荣辱兴衰。从16岁起,他就开始写有关“大宅门”题材的小说。

1959年,郭爷爷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广西电影制片厂工作。“文革”期间,由于出身问题,郭爷爷几经风波,甚至入狱,有关《大宅门》故事的手稿也3次被毁,使他再也提不起创作情绪。

1980年以来,郭爷爷共拍摄过几十部影视作品,获得过包括“政府奖”“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等20多个奖项。但他说这几十部作品都不是他心甘情愿拍摄的,没有一部可以作为他的代表作。于是,1994年底,在众多同行、亲友的鼓励下,郭爷爷又闭门潜心创作。1995年9月,《大宅门》剧本终于问世了。虽然磨了四十年这部剧才出世,但正是有了这四十年的坎坷经历,数不清的人生磨难,才有了《大宅门》的深度和高度。

郭爷爷本来打算将《大宅门》拍成一部展现“百草厅”百年历史的长篇电视剧,如果按照正常顺序,现在的《大宅门》故事应该进行到“文革”时期。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不得不搁置原定计划,转而创作了算是故事外篇的《大宅门1912》。对于新剧,郭爷爷秉持了一贯严谨的创作态度,整整用了3年时间写剧本。他说,前两年的时候,他的创作很不顺利,经常对着稿纸干瞪眼,甚至有时候,一个月连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而每当写完了一场戏,他就会自己先念一遍,再演一遍,如果觉得不满意,就很气愤地自言自语道“什么玩意儿”,然后撕掉重写。就这样反反复复,第三年的时候,郭爷爷终于迎来了最佳写作状态,顺利完成了《大宅门1912》的创作。

叛逆与创新

郭爷爷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用他的话说,自己打小儿就是个“混不吝”。他在青少年时代,十分淘气、顽劣,经常破坏家族规矩。

初中的时候,郭爷爷不好好念书,反倒疯狂地当上了“追星族”,追的是梅兰芳、张君秋等京剧名角。那时他家是大户人家,在北京重要的戏园子里长年都有包厢,但只有重要的演出,家里的老爷子、老太太才去看。所以,包厢空着的时候,就成了他的世界,他每周至少要看三至四场戏。除了京剧,他每星期还至少会看五场电影,在电影院打着手电筒记笔记;北京人艺的经典话剧,他都至少看过三遍,还能把《茶馆》的整个剧本背下来。

长年熏陶,耳濡目染,郭爷爷在影视和戏曲艺术方面积淀了深厚的素养。

尽管艺术素养深厚了,但郭爷爷的学习成绩却一直不好。高二的时候,因为整天泡在戏园子里,他居然旷了一年的课,结果期末考试没通过,留级了。郭爷爷知道这件事对母亲来说是莫大的耻辱,但母亲居然一连几天都没提这事儿。此后,他开始发奋读书,虽然并没有放弃看电影、听戏的爱好,但是他的学习成绩却门门皆优。

高考的时候,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郭爷爷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当时他觉得自己的长相不是很出色,觉得考不上表演系,就报考了导演系。他的一位中学老师得知后,很为他惋惜,说:“我看你长得很好!你为什么不报表演系?你是我见过的最有表演天赋的人!”果然,郭爷爷因为在面试时朗诵了《猴王吃西瓜》,初试过后就被录取了。除了电影学院,郭爷爷同时还报考了戏曲学院表演系。初试时,戏曲学院表演系的主任也是立刻就相中了他,还特意关照形体课的主考官,让他放宽对郭爷爷的要求,写条子说:“这个学生我要了!”当锣鼓点一起,郭爷爷一起范儿,摆了几个架势,马上征服了形体考官。于是,两家学院的系主任为了争夺郭爷爷这个优秀的学生,都极力向他宣传自己学校的优点。最终,郭爷爷为了实现自己拍电影的理想,选择了北影。

郭爷爷说:“我从小的一个特征就是叛逆。我觉得自己的人生之所以能够有所创新,都是来源于叛逆的个性。”

采访结束之际,韩晗将现场为郭爷爷画的一张肖像画送给了他,郭爷爷很高兴地拿着这张画像与我们合影。最后,郭爷爷还为《初中生世界》广大的小读者题词,告诉大家要“发挥你的特长,做自己想做的事”。

小记者采访感言:

韩晗(南京市第一中学):没有一个成功者是平庸的,没有一个成功者是循规蹈矩走向成功的。

田昶尧(南京市第一中学):郭爷爷不屈服于命运,经历各种坎坷都没有放弃,最终创作出传世之作《大宅门》,令人敬佩。

徐依婷(南京市第一中学):“一个人可以不说真话,但不能说假话。”郭爷爷说的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

欢迎小读者来信或来电咨询《初中生世界》小记者团相关活动事宜。

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散文 篇4

刚开始经营博客时,为了有人气,为了能和大家互动,我到处去拜访人。因此,互相来往的人变得很多,大家非常的客气,毕竟,儒家思想的来者是客的道理,我们都还是满遵从的。

渐渐地,我发现这样耗掉太多的时间。我喜欢看书,我的读书时间被网络剥夺了。我想,这不是一件好事。我喜欢写文章,写文章的时间,也耗去很多时间。然后我发现,即使自己白天没上班,我依然整天耗在电脑前。我想,这也不是一件好事。

开始思考,我的时间很有限,要准备教书的东西。要写文章,还要教自家小孩,重要的,我还要看佛书。如果我再继续流连在各大博客中,我的时间将不够用。

渐渐地,除了我很喜爱的文章风格外,几乎,我不再逛他人网站了。因为时间的有限,我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博客里,几乎到足不出户的地步了。然后,我发现,拜访我的变得很少很少。与刚开始时相比,真的差距颇大。

要不要改变呢? 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后来,我清楚一件事,我想做我认为最重要的事:写文章与读书。如果我凡事都要要求完美,我将把自己逼疯。而我,为何要做这种逼疯自己的事呢?

之后,我改变心态。开始跟自己玩游戏,突然间,觉得躲在自家博客中很有趣。我在想一个缘份。在这儿,很多缘份可以自己造就得来的。那是主动的缘。而我,在玩一个被动的缘。我期待,有人在无意间,发现我的存在。散文精选 www.51FLash.com 我享受有新人拜访我时的机缘。当然,机会变少了。但是转换心态后,我有如猎人般,等待美味可口的食物上门。当然,我不可能幻化成妖魔将人吞噬。也不像猎人般捕获生物,但是,当有新人闯入我这方天地时,的确,是让人喜悦的。即使,好几天才有一位,我也享受这样的期待。

从这样的转换中,我多了好多时间可以写文章。或许,我常挂网络上,但是,别人挂网可能到处游走,我挂网,却只是为了回信。回那好不容易发现我存在,而愿意一再前来这儿的朋友的信。

或许,网友变少了。但是,友谊的互动反而增加了。为了感谢大家愿意花时间来看我的文,我是用多么珍惜的心在回应,我想,大家一定不知道我是用多么虔诚的心在回应每一位前来的有缘人。

我不再在意有多少人来一次就不来了。因为,那是我们的缘不相应。就随缘吧。我也不再在意有没有人来看我的`博客,因为,我已转化心态,觉得这样玩躲猫猫的寻宝游戏,竟是一种生活乐趣。回应少些,我就能多看些书。不小心被我钓到几尾大鱼,当然要好好珍惜,不可让它溜掉。如果不幸溜掉,那是我本事不好,再努力就是了。

不是每个人都会欣赏我的文,就正如不是每个人都觉得我长的美。有人说我好看,有人说我是老妖怪。有人说我像天使,有人说我很恐怖。多奇怪的形容词,曾有同事非常怕我,不敢跟我说话。这是为什么呢?我一直都是很友善的一个人,却被外表的有些严厉蒙蔽了,让人看不到我心柔软的那一块。我想,是我表里不够一致让人错觉了吗?

想做的事就去做 篇5

让我们这样生活:当我们死去时,即使殡仪馆的人也会感到伤心。

每日自励

我通过创造而认识我是谁。

你所拥有的而非你想得到的

在作压力咨询顾问这十几年期间,我所见到的最为普遍最具毁灭性的心理趋向,就是专注于我们想要得到的而非我们所拥有的。我们到底拥有多少似乎并不重要;我们只是一味地扩展我们的欲望单,而这就注定我们永远不会满足。“这一欲望得到满足后我就会幸福”――这种心态在该欲望真的满足后又会有。

我们的一位朋友于某个星期天履行完他新房子的契约。就在我们再次见到他时,他大谈他下一栋更大的房子!他这样的人并不罕见。我们大多数人做着类似的事情。我们要这要那,如果我们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便不住地想我们没有的――于是我们就老是不满。可如果我们真地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又会在新的情况下抱同样的想法。于是,尽管我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我们依然不快活。当我们不断渴求新的欲望时,幸福无法驻留我们的心间。

幸运的是,有一种办法能让我们幸福,这便是把我们考虑的重点从我们想要得到的转到我们所拥有的。与其希望你的配偶应该怎样怎样,不妨想想她可爱的品质。与其抱怨你的薪水,不妨感激你有一份工作。与其希望你能够去夏威夷度假,不妨想想你在家门口已找到了多少乐趣。这种可能性的单子是列不完的!每当你发现自己陷入“我多么希望生活是另一番景象”这一陷阱时,赶紧抽身重新想一想,吸一口气,记住你所拥有的,这样心里就会感激。你如果注重你所拥有的而非你想要得到的,你最终得到的比你想要的要多。如果你注重的是你配偶的良好品质,她会更加温柔体贴。如果你对你的工作心存感激而非一味抱怨,你会做得更好,更有成果,或许最终也会加薪。如果你琢磨的是如何在家门口玩得开心,而非等着去夏威夷玩儿,你最终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如果你真能去成夏威夷,那么你就已经很会玩儿个痛快了。即使由于某些原因你没能去成,你的生活依然是丰富多彩的。

只做自己想做的事随笔 篇6

王艳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人文学院2009级广告学专业的王艳。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做你想做的事,因为你年轻。

年轻的时候你一定有梦想,一定有很多事情想做。你想开个酒吧,装修成丽江小清新小文艺的风格;你想组建一个团队,汇集全校的奇葩人物;你想去帮助穷苦的孩子,很纯粹很温暖的想法;你想做个环球旅行,去委内瑞拉去与你的新娘一见钟情。

但是,你觉得大学生活多么无聊,因为你所梦想的事情,一件都没有发生。我想告诉你,因为你没有行动,所以一切梦想都变成了幻想。

大学里的人才分为两种,学术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如果你现在觉得自己学术、实践都不行,那你要认真考虑自己的大学生活是否失败了?

学术型人才中,有人拿国家奖学金,有人竞赛得到全国金奖;实践型人才中,虽然一部分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但他们有极强的实践力,有人大学创业,毕业就当老板了,有人徒步穿越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有人一边打工一边旅行,用不到一万元的本钱环游了全球。我觉得大学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成功,但对梦想的执行力是衡量一个人大学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说到梦想与执行力的话题,我们就从这点开始吧。

我的父亲跑过大江南北,总是带给我无数的憧憬与力量。在我三岁的时候,我的父亲告诉我,黄土高原上的农民很辛苦,由于没有植被,农作物收成少,村民们饮水困难。在那个时候,我的心中便萌发了一个公益梦想——去黄土高原种树,让那里的孩子可以喝干净的水,快快乐乐的去上学。我那个时候是多小啊,才三岁,我连小学要读多少年都不知道,我却通过爷爷的口中得知,要种树就要考中国农业大学。这个梦想持续到高二,突然有一天要分科了,我的化学总不及格,于是选择了文科。分科的时候,我很伤心。因为我知道,我读文科了,我不可能去读植物学了,也不可能去研究怎样在黄土高原上种树了。但是我的公益梦想并没有就此完结,我相信自己总有一天,可以以某种方式去执行我的梦想。

高中毕业过后,我把自己的公益梦想转移了一个方向——帮助山区儿童顺利完成学业。高考过后,我有大把的时间来实践自己的梦想。我这个人的特点就是——我虽然经常幻想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有勇气去实践,即便大部分人告诉我,我会失败。

2009年6月底,我找到现就读于西南石油大学的李伟。我告诉他,我要去帮助大山里的孩子。于是由我和李伟,及复旦大学的蒋孛一起创建了芷若兰爱心公益团队,我担任团队负责人至今。

2009年的夏天,是我最难忘的一个暑假。我们三个人分别发动自己的同学,在没有任何活动经验的情况下,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了许多机构的支持,在没有一份策划书的情况下募集到了上万元的物资。那一个月,我们一群人每天16个小时的劳动强度,从早上8点出门到晚上12点还在修改团队章程和介绍。我们一群人在大热天,奔波在大街上,一家家的寻求商家赞助,男生晒得像古天乐,女生像碧昂斯。现在的大学社团或学生会,在活动中寻求商家赞助的时候,经常拉不到赞助,然后伸手向团委申请资金。如果没有赞助,只能说明你们的动机不强,执行力不足,你们只是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却不是通过活动践行自己的一个小梦想!

那个夏天,我们一行六人将募集到的物资送往凉山州布拖县拖觉镇。那是中国艾滋病第一高发区,吸毒贩毒泛滥,烧杀抢掠并非稀奇的事情。说道这里,大多数人会害怕,不是大家懦弱胆小,只是他们没有这个公益梦想。真正有梦想的人就有执行力,有梦想的人拥有超出常人的勇气。

我们在布拖县的项目持续了三年,并且将继续进行。在2012年1月,我参与了团队在布拖县的关于教育现状的调研,这份调研填补了中国艾滋病第一县教育现状的资料空白。在调研过程中,为了获取不同居民对于教育的看法,我们鼓足勇气踏入了吸毒村。吸毒村里的艾滋病感染率异常高,大部分男人和小部分妇女吸毒,小孩的教育被放置到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在教育如此不受重视的家庭,我们依然要去访问家长和孩子对于教育的看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最真实最客观的资料。通过我们的调查,在布拖县有30%的孩子仍然没有足够的衣物和棉被抵御寒冷,孩子们每周只能吃到一顿肉,大部分家庭只能供孩子们读完初中。为了读书方便,大部分孩子寄宿在学校,由于床位不够,大部分孩子都是两个人挤一张床。女孩子们13、14岁便被安排嫁人了,他们没有机会接受更多教育,小小年纪就要负担起家庭的重任。由于教学条件受限,家庭对教育不重视等原因,当地小学升初中的入学率不到7成,这在普及义务教育的今天是异常低的入学率。初中升高中的几率就更低了,一个年级不到3人可以考上高中,对于他们,大学梦更是遥不可及。回想自己的学习生涯,对比布拖县的孩子们,我们真的应该懂得知足,懂得感恩,更应该懂得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到今天,芷若兰汇集了全国各个高校可爱的人们,有来自北大、复旦、南开、西南财大等高校的学生,也有重庆交通大学可爱的老师,有妈妈级的人物,他们的孩子差不多和我们一样大,也有刚步入社会的年轻工作者。在这里,没有负责人与队员的等级之分,没有博士与小专科的差别,也没高富帅与屌丝的区别。这里只有共同为公益努力的人,共同帮助他人的心。如今,我们为学校修建食堂,修建活动室,为孩子们募集书籍;我们每年两次的义务支教,用自己的知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我们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我们和艾滋病第一高发区的孩子站在一起,用心陪伴他们的成长。芷若兰在茁壮的成长,受到了许多爱心人士与机构的支持,在此我想借此机会感谢他们。

可能一些同学在想,自己并没有一直持之以恒的梦想。又或许,还有小部分人在窃喜,因为我之前说到的梦想执行力让他们觉得自己沉迷游戏军团、天天掂量自己的小生意而挂科、重修终于有了一个正当的理由。如果这样想,只能说明你不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你没有长远的为你的梦想打算过。无论你想做什么,这是在大学,先保证不挂科再去践行在学习之外,你的梦想吧!

大二那年,我决心要在大学生涯中至少拿一次奖学金,告别大一那种好几科只有60分的窘态。这是我短期的一个梦想。那一年,芷若兰的发展遇到了瓶颈,由于团队成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还有成员在海外读书,这导致我们开展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要摸索出一条特殊的发展模式,在人员分散的情况下凝聚人心,提高成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以求我们的公益事业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那一年,我参与了一个团队的创业行动。我们团队承接了一些广告业务和重庆各个高校的市场渠道业务,我们每天都有繁重的工作。我们经常加班到深夜,开会到天亮。在如此繁忙的工作状态下,我始终不忘作为大学生的本职——学习。我不是属于那种记忆力特别好的人,显然我不擅长临近考试拿着复习资料狂背的应考方式。最重要的是我觉得这种应考方式只能是应付考试,根本就不能让我们学到知识。背完了,考完了,忘记了,年复一年毕业了,我们却什么都没有学到。通常,我会抓紧课堂时间,认真听讲,并积极回答问题,在与老师的互动中,我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问题,并且长久地记住这个知识点。课后的小组作业,自己多承担一些任务,这绝对是增加知识又搞好同学关系的好办法,因为谁都愿意和一个积极勤快的同学一起做事情。由于平时对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到期末的时候,我复习一科的时间几乎不超过3个小时,在其他人彻夜背书练题的时候,我的专业课可以非常轻松从容的拿下90多分。大二那学年,我不但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还获得了一些校内外比赛的奖项。

我们芷若兰团队的另一位负责人,现就读于复旦大学的蒋孛。她的大学生活可谓丰富多彩,她绝对不是狭隘意义上的那种学术型人才。她热爱唱歌,她组建乐队,她参加一切与歌唱有关的比赛;她热爱公益,她牺牲玩乐的时间彻夜改策划,她放下大小姐的脾气与商家谈判。她的大学在不停的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在不停的奋斗,她将学习和实践落实得紧紧有条,她于今年顺利的保送复旦大学直接攻读博士。由此可见,学术和实践并不冲突,关键是你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明白需要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让自己的梦想成真,而不是在大好青春让自己的梦想沦落为幻想。

任何以忙碌为借口而挂科的人都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请你好好的规划自己的时间,好好的实践自己的梦想。

多做想做的事 篇7

萨莎、玛利亚:

当我们敬爱的祖父宣誓就任美国第41任总统时,我们两个只有7岁。我们自豪地站在台上,小手垂得笔直,见证着历史。我们认真聆听总统就职日上演讲的字字句句——服务、责任、荣誉。不过由于只有7岁,我们并不是很明白祖父即将担任的职位有多么重大。

萨莎、玛利亚,这是两位姐姐给你们的一些建议。

——多结交忠实的朋友。他们会保护你们、安慰你们,跟你们一起分享某些快乐,并珍视历史。

——有关白宫里的狗狗们:我们可爱的狗狗“斑点”常在白宫草坪上活动。爱惜你们的小动物,因为有时你会需要只有动物才能给予的安详的舒适感。

——实际上,去做任何你们可以做的事,多走走。4年时间一晃而过,所以要充分利用它、享受它。

那4年时间,我们在这幢有历史意义的房子里度过了我们孩童时代的节假日。我们几乎可以感受到那些曾在这里生活过的所有伟大的人们就在我们面前。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断被遇到的杰出人物所激励,从政界人士到哈维尔这样的伟大思想家。我们跟随父母到国外各地旅行,所见所闻深深打动了我们。

萨莎、玛利亚,现在轮到你们来到白宫、用笑声充满这里的时候了。

励志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人 篇8

我们常常以为,自己天生就该知道自己能做个什么样的人。不是吗?小时候幼儿园老师就会有意无意地引导我们说“你将来长大了想做什么”。不管是出于攀比或是不想让老师失望,我们总会用奶声奶气的声音回答:“我要做这个”,或是“我要做那个”。

然而实际的结果呢?等我们长大以后,我们就像完全脱胎换骨一样,丝毫不记得自己曾经立下的雄心壮志。我可以理解,小时候由于单纯或是不谙世事,所以许下的志向往往颇多荒谬之处,但一个人究竟真正想做什么,或是内心深处渴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种感觉在我想来却是不太会轻易变化。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来访者,他对我说:我有社交障碍。

我问他:什么样的社交障碍?

他说:我不能在卡拉OK唱歌。每次有朋友提议去唱歌,我总是心潮澎湃。可真拿起麦克风,我就心里一团乱麻了。那时候好像其他人的声音嗡的一下就大了起来,充满耳郭。我基本上都听不见自己唱了什么。有多少次,我都是唱到一半就把麦克风一扔,落荒而逃。

我请他在咨询室清唱了一小段。天哪,那是我从未听过,唱得最烂的一曲歌。走音,跑调,吐字不清,丝毫没有韵律感。他的嗓音甚至连最基本的音调变化都体现不出来,就像儿歌或是RAP那样,念叨着唱完了全曲。

除此之外,他还配有各种各样的动作。这些动作如果放在什么歌星影星身上,毫无疑问是充满诱惑且落落大方的,然而配上他的歌声,却显得不伦不类,更衬出了他歌声的可怕。

听完他的演唱,我问他,是否经过声乐的培训。

他的表情很奇怪,说:我从来没有经过这种培训。

我说:我看你的姿势表情很到位。

他说:是,我很希望能像真正的大歌星那样。虽然我唱得不怎么样,可那些歌星的姿势动作什么的我还是学过的。不过我也知道,我的声音配不上这些动作。我一般不会去和朋友们唱歌,因为我知道那些新认识的朋友,一旦听过我的歌,就会很看不起我。

姑且不论他对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也不去论他是否真有社交障碍,其实这个问题的内心实质是“我自己的能力究竟有多少”。

自身能力这种东西,并不会像一个刻度精确的温度计那样,可以让人一目了然。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都糊里糊涂的,只能通过别人对我们的反馈,来形成对自己的真实感觉。而一个人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更不可能像电子游戏里那样精确到个位数。我们只能凭着对自己大致的感觉,来为我们选择道路。

人应该去选择和发展自己最擅长的那部分价值。我非常赞成这一点。人应该发挥自己的潜能,活出最好的自己,把自己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生命当中,允许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不要人为地给自己设限,也不要在想象当中否定自己。

而我的这位来访者,其实就是给自己设了一个很死的界限。

当然,他的歌声是不好听,甚至可以说很烂。正是因为很烂,所以他才在内心深处无比希望成为歌声动听的人。歌声烂,所以渴望动听;歌声烂,所以在实际上看不到任何进步的可能。这两个问题就像一团缠在一起的烂麻绳,让他每当想努力的时候,就把那些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心理能量付诸内耗,从而把潜能牢牢地锁在其中。

细想想,这些限制具体从何而来呢?它来自于我们对于“歌星”这个词的评价。唱歌其实是人的一种天赋本能,只是随着文明的越来越发展,歌声被赋予了越来越多 “表达”的含义。(励志一生http:///)在那些最偏远的地方,人们可以因为任何一点儿小事,或者干脆不因为任何事情纯粹是自己高兴,就引吭高歌。但在大城市里,无论是大声还是小声歌唱,都有了自己的意义:大声唱歌准是想借歌抒情,小声唱歌是有了什么开心事不想让人知道。

再加上无所不在的歌星攻势……那些经过精心设计,外加重金包装的窈窕身姿出现在银屏上,引发的是人们无所不在的欢呼和追捧。但同时,这些美丽、成功,又充满力量和吸引力的身影,其实也在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可能实现的,虚幻的目标。想唱歌吗?唱不到歌星那么好,至少也要有他几分风采吧,不然你也好意思开口?这在实际上就是一个自我设限的过程。

现代人,尤其是现代城市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毫无疑问地会被各种各样的媒体所包围。平均1.2万至5万小时的电视摄入量,足以把谬论变成真理,更何况只是银屏上那一个个看起来光鲜无比的形象。

真实的情况是,一个人绝对有潜力变成比现在好无数倍的人。动物靠本能生活,它们不懂得发挥潜力。但人不同,(励志文章QQ:1410572135)人凭借着观察、模仿和思考,就可以不断发挥自己的能力,只要能够突破限制。

我的这位来访者万幸的一点是,他对自己潜能的限制只是在歌唱这一方面。他只是因为自己歌唱得不好,所以怀疑别人会对自己的评价降低,从而认为自己是社交障碍。他并没有因此就认定,自己的自我形象就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在生活里,人们常常把自我形象与自我能力混为一谈,认为能力不行的时候,自己的自我形象也会受损。但这其实是两个概念。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外在的,表面上的东西。他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穿什么样的衣着,娶什么样的太太……这些都是表面的东西。而他内在的能力究竟有多少,潜力有多大,兴趣点在什么方面,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对于这名来访者,他的兴趣点在歌唱,这从他非常高兴地去学习那些歌星们的言谈举止就可以看出。但他似乎从来也没做过什么努力,来真正提升自己在歌唱方面的潜力:他没有练习过发声,没有上过正规的声乐课,没有学过如何看谱……他所做过的一切,只是凭着爱好,跟着卡拉OK机学唱而已。

为此,我对他提出了几点建议。我相信,这些建议对于那些仍然执著于自己的那团乱麻当中,而对本身能力视而不见的人来说,同样具有作用。第一,停止无谓的比较。既不要同那些看起来美丽高大到完全脱离现实的人相比,也不要同那些比自己低好多,甚至低到完全不具可比性的人相比,这种比较没有丝毫意义,只能混淆自己对自己的定位。别人对我们的形象有一个回馈,同样,我们自己对自己也有认识。如果持续进行那种比较的话,我们要不就被完全打翻在地,失去信心(同前者的比较),要不就变得盲目自大,对世界漠不关心(同后者的比较)。

尝试着接受自己的样子,然后再通过同那些比自己略好些的人进行比较,确立一个比自己当前水准稍高,但又合情合理的标准,并为之而努力。第二,表现出最好的那一面。歌唱得如何,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内心对自己的看法。那些唱着陕北信天游的汉子们并没有经过什么专业训练,他们的歌声却嘹亮无比,这是因为他们100%地发挥出了自己的能力。所以,不要人为地衰减自己,要尝试着从各种各样的片段来努力表现自己。衣着、举止、打扮等外在的东西,并不是华而不实的表现,反而,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最直接的内在。

第三,给自己一点静思的时间。很多时候,人之所以失去创造力,不是因为无能为力,而是因为根本就没给自己留下思考的时间。我该向什么方向努力?我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兴趣?我是不是该停下来好好休息一下,恢复一下自己对外界敏锐的感知?这些原本属于自己静思的部分,往往会被越来越快节奏的生活所掩盖。有条件的话,可以去湖边、森林走走,那种空旷而安

静的环境有利于自己集中注意力。如果没条件,哪怕就是在斗室中安静地坐坐,也能帮助自己找到内心真正想做的事情。

如果不是因为金钱、交际或是其他什么环境因素,你想怎么办?我把这个问题拿来问我的来访者。

放手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篇9

我很希望我什么都会,起码自己生活中如果想吃什么可以自己做,不需要去外面买,再说了,现在外面的东西都很不卫生,可是我现在却是什么都不会。其实我并不比别人笨,我只是比别人懒。但是跟身边的人接触多了,我也开始有一些改变了。朋友们会做很多好吃的东西,于是我也开始学习,于是我也学会了包包子,蒸馒头,烙饼,擀面条等等,虽然我做的不怎么好,起码我现在也会做了,这也算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吧。

老公是东北人,他很喜欢吃面食,源于我总不会做而结婚好几年我都没有做过,想吃了就在外面买一点回来。可总是有点时间限制的,于是乎我想着我也去做一点吧,就试着做了几次。前两天,我想着再做一次吧,这东西说快也很快的,只是简拼的时候要浪费一点时间而已

说干咱就干,我就发了面,这时候小家伙也跟过来了,见到有面团,她可开心了。说,妈 妈我也来帮你吧,我让她洗了手就直接撕了一个小面团给她,其实我也在想着,你来就只能帮我把面团浪费掉,根本就是来捣乱的。我拿一小块给你把你打发就行了,反正就当作是买橡皮泥了。

结果面团很开心的就在那里玩开了。她根本据把面团当成了橡皮泥,一会说是小白兔,一会说是鱼,一会儿有说是房子什么的,我都忘了有哪些了。我继续忙我的事情,过了一会,她见我在烙饼,她就学我的样子拿着擀面杖在那里滚来滚去,还真把面团给擀成饼形状了。这下子她更来劲了,说:“妈 妈,你看,我做好了,我还要。”

这下我可为难了,心里在那里左右打架。一个声音说:那面团在你的手里捏来捏去的还能吃不?你还要面团,我才和了多少的面啊,再给你我的早餐就不够了。另一个声音又说:不就是一个面团吗?都给她又能怎么样?现在孩子是在学习,如果你不给她,那就不是一个面团的事情了,就将是打击你孩子的自信心了。还有她想学习的心情了,还有她的动手能力,你总不能让她也养成你这样的习惯吧,这样可不好哦。

当然我还没有让这种思想战争维持很久,很快就结束了,我决定让孩子玩的尽兴,让她养成好习惯才是最重要的,我一放手,孩子可高兴了,于是拿起面团,也不去捏形状了,直接放到案板上压扁就擀了起来,你还别说,孩子的学习能力真的很强,她的样子非常的认真,而且被她擀的那个饼还真是有模有样的,饼的形状也出来了,还挺圆的,真的非常不错哈,这里我们也表扬一下可惜家里没有相机,要不这图片是一定要记录的。等我烙完饼后,把她擀的告诉她,她非常的自豪,说:“这是我自己做的饼,很好吃呢!”

其实孩子真的很容易满足,只要作为家长的稍稍放点手,她们就会非常的开心。而且做什么都非常的有劲,那也代表这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与信任。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作文 篇10

一直以来,爸爸妈妈就鼓励和教育我: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在上幼儿园小班起,我就试着自己穿衣服。尽管有时候衣服穿得不是很整齐,袜子也是勉强抹上去,但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这些动作慢慢得到了纠正。为了让我衣服穿得快一点,爸爸妈妈经常和我举行穿衣服比赛,这样一来,我的穿衣速度快了不少。由于很早学会了穿衣,所以即使在冬天我一样能把衣服穿得很整齐。

洗脸对我来说同样是件快乐的事。妈妈给我买了小毛巾,这样我的小手就有力气把毛巾上的水挤得尽量干一点。每次洗脸,我都把洗脸台搞得湿湿的,镜子上也全是水珠。现在,妈妈给我换上了大毛巾,由于力气太小,所以挤干毛巾的流程还是爸爸妈妈帮我完成。

刷牙对我来说简直是件最难完成的`任务,这个学期我才学会。不过,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现在已经能独立完成从挤牙膏到刷牙的整个过程。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作文 篇11

情于心而溢于外,大有一吐为快之感。于是,写了一篇《等待,是一种幸福》的小稿子,发给了一个“杂文”网站“红袖添香”。

在这篇小稿子中,我就改版后的家乡晚报的各个栏目,逐一进行了介绍,并真实地写出了人们喜欢她的原因。虽然写得朴实,但是真实,充满激情。

发给网站后,点击之高出乎意料:短短七天,点击的人数竟达九千多!好多网友更是羡慕不已我们这竟能出版这么一份“一报在手,尽知天下之事”的报纸。

熟悉的朋友问我,像这篇稿子,这么高的点击率,能拿多少稿费?我笑了,“文章不为稻粮谋”。并不是我清高,也不是我钱多得烧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自娱自乐,有什么不好呢?看到自己写的稿子有那么多人点看,看到许多不熟悉的朋友的留言、评论,能与那么多同仁、前辈推心至腹地地交谈,还不够吗?假如能无意中为家乡的晚报做一次广告,不是更有价值吗?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人喜爱打球,有人喜爱玩牌,有人热衷旅游,有人喜爱看书,兴趣使然,无高雅与低劣之分。各人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是很有意义吗?

做好自己能做的事作文 篇12

吃完早饭,爸爸妈妈一个前一个后,都去上班了,我也开始了我的秘密行动——做家务。我学着妈妈的样子,首先将抹布放在水里洗干净后,蹲在地上。接着从我房间靠窗的一边擦起,从左到右,从远到近,尽量不踩到擦过的地方,慢慢移动着,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哎,刚刚擦完一个房间,我就已经气喘吁吁了。想到妈妈每天要做这么多家务,今天我终于尝到了妈妈的辛苦!坚持就是胜利!我一鼓作气,从阳台拖到客厅,再从餐厅擦到厨房……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也累得趴在沙发上不想起来。看着照出人影、亮堂堂的地板,我心里乐极了。

趴在沙发上躺了一会儿,我又开始了第二项秘密行动——帮妈妈煮饭。我从桶里舀出一碗多的米放在盆子里,然后学着妈妈洗米的样子,用手反复将米在水里搓洗。一开始还觉得蛮好玩儿的,后来却觉得手上越来越粘,沾满了米粒,十分难受。继续加油!我大概换了几次水,总算把米给洗干净了!第一步完成!我不敢怠慢,连忙再将米倒进高压锅,记起了妈妈平时跟我说的话:水位要没过手面。好了,一切准备就绪。我盖上锅盖,打开液化器开关开始煮饭。大约过了二十多分钟的时候,高压锅压力开关开始跳动,我闻到了米饭的香味,米饭终于熟了!我甚至有些激动,急忙关掉开关,然后坐到沙发上等妈妈下班。

一会儿妈妈回来了,一进门看到干净的地板,惊喜地说:“哟,今天的地板是你擦的?”“嗯!”我从沙发上跳下来,迫不及待地展示着自己的“杰作”。

虽然今天的米饭不如妈妈做的那么可口,虽然角落里还是有一点灰尘,但我看到爸爸妈妈的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爸爸告诉我,这是他有生以来最好的“礼物”,妈妈也直点头表示同意。

上一篇:眼部绷带包扎技术(八月)新(2012-08-22 10.28.24)下一篇:2015-2016学年九年级英语上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