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教学反思

2024-07-22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教学反思(共9篇)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教学反思 篇1

在本节课的一开始,我就安排了这样几道口算:20×4、40×20、23×100、43×200,先让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让学生说说你在口算每道题是可以把原式看作什么计算会简便一些,然后让学生观察成乘数中的零的个数和积末尾零的个数的关系,并本以为作这样的铺垫,学生在解决例题中的竖式计算时可能顺利一些,但是似乎能明白这样简便写法的道理,但是真正在课堂作业中就出现了许多问题:如竖式不会写,不知该如何对齐数位,积末尾的零漏写等,看来对学生的思维还需进一步的指导。

对于“想想做做”第2题,我让学生先算出每组第一题的得数后,根据一个因数的变化情况,直接写出后两题的得数,从而加深对乘数末尾有的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同时我还让学生观察乘数与积的变化,引导学生说出积的变化规律,

尽早渗透可以为后面学习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作铺垫。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我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重点放在了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

学生这些年来所学习的笔算都要求数位对齐,正是因为受这种定势四位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都比较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前就铺垫了一些整

十、整百数的乘法口算练习,并强调学生说出口算过程。由此再引出例题36×30,学习例题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算,再展示几种不同的算法,让学生自己评一评。通过比较大多数学生知道用简便方法计算。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通过议一议、试一试、比一比、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要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乘数的竖式计算的算法,和三位数乘一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这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容易,但是在课后的练习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是乘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问题,如64×60,不能熟练的将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有的学生没有按照简便的算法计算,把0也参与运算。另一种情况是,计算后在末尾添上0的个数不正确,如50×60,只在末尾添上一个0。看来理解与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本课的一个难点在于理解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课中很多学生的解释是,因为末尾有2个0,所以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再没有多余的理由,认为这是自然而非常明白的,于是我问道:你能来验证这一结果是正确的吗?让学生充分的进行交流,通过多种方法如采用最基本的乘法步骤进行计算,初步培养学生的猜疑和探究精神。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教学反思 篇3

一、教学目标

1.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2.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3×30= 47×20= 42×19≈ 58×41≈ 2.笔算

43×26= 45×12= 每组5号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板演后说一说计算过程。

师小结:我们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今天我们要学习较复杂的笔算乘法

1.复习导入

课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复习任务,请同桌交流计算的结果和计算方法。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怎样列竖式计算呢?每一步乘得的结果表示什么含义?

(先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板书:

【设计意图:由口算乘法及两位数的乘法等旧知引入,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2.问题探究(1)理解题意,引出课题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①同学们,题目中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②怎样列式? 列出横式:145×12=

师:这道题与刚才笔算的题目有何不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③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2)合理估算

首先请大家估计一下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3)自主探究,明确算法

①为了计算更加准确,我们常列竖式计算。学生自主探究。

②展示学生尝试练习中的几种做法。

【设计意图:通过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两位数乘法的计算经验自主学习,探索计算方法,在对话交流中不断明确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学习能力。】

③带领学生回顾计算过程并提问。

第一步先算什么?(先算2乘145得290,得数的末尾和因数的个位对齐)第二步再算什么?(再用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45)得多少?(145个10)要和因数中的哪一位对齐?(要和因数中的十位对齐)

最后再怎样?(把两部分的积加起来,得1740)(4)对比例题,归纳法则 ①观察45×12和145×12 ②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顺序和积的定位。③归纳法则

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验算

笔算正确吗?如何检查?(用计算器验算一下)提问:看一看精确值与估算值相差多少?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①学生独立笔算。

②选择部分题说一说笔算方法。③用计算器进行检验。

④师:都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什么积的位数不一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看最高位相乘的积,不满十,积为四位数;满十,积为五位数。注意:如果最高位不满十,但后一位需要进位,进位后也满十,积也为五位数。

(2)改错。

解析:【考查目标2】。第二部分积的末尾应与十位对齐,记得加进位数。(3)

答案:129×36=4644(元)

解析:【考查目标3】。正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课堂总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课时作业

1.算式224×52,下面哪一个答案最有可能是正确的? ①194 ②111648 ③11647 ④11648 答案:④

解析:【考查目标1】。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应用,可利用估算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2.笔算。

答案:

解析:【考查目标2】。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能够正确列竖式计算。3.1 3 2 × 2 □ 1 0 5 6 2 6 4 3 6 9 6 答案:8 解析:先分析运算条件,想132×□=1056;或者从个位入手,想2×□的末尾是6,可能是3或8,再根据十位上的积进行选择,答案是8。

4.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85吨水。

(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可滞尘多少吨?(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可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

答案:(1)124×32=3968(吨)答: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可滞尘3968吨。(2)124×85=10540(吨)答: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可从地下吸出10540吨水。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教学反思 篇4

教学内容: 练习一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的运算中,选择合适的算法,培养学生灵活解答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黑板等。

教学流程: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完成书上的解决实际问题。

一、“大约”问题:

1、学生读第3题。读完后问:这里的“140名”是一个怎么样的数?为什么?

指出:正是因为信息给的数据本身是一个近似数,所以算出的结果也是一个近似数,问题就说成了“每小时大约有多少名婴儿出生?”这题在解答的时候要不要用“≈”?

学生列式解答,观察算式,你觉得这题在计算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口算)

学生完成完整的解答。

2、学生读第4题:指出:这题的问题是“京拉线大约长几千几百千米?”

(142千米本身是一个大约的数,27倍也是,所以算出来的数就是一个大约数;只是这个大约数没必要再转换成“几千几百”,直接写就是了。)学生列式,观察算式,说说这题该采用什么方法计算。(笔算)

二、购物问题:

学生找出本练习中的购物问题,说说购物问题中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1、第5题:读题后,学生列式,观察算式,说说你准备选用的计算方法。

2、第10题:读题后,把该题与上一题比较,单价、数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单价可以看成是整套的单价,那就要先算出一套的;也可以分别算出课桌和椅子的总价,再把两部分加起来。)

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完整解答。

3、第12题:读题后问:这题与前面两题又有什么不同?

(发现单价会随着人数的多少而变化。)

分别算一算三个班各需要的钱数。

比较三个得数,你有什么发现?(三班的人数是最多的,但需要的钱是最少的。)

为什么?

那三个班如何买票是最合算的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指出:在具体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灵活的情况,需要大家去选择更合适的方法。

小结:这三题算的时候我们都想到了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但在具体运算的时候又各有不同,希望大家要多注意。

三、其他问题:

1、第8题:读题后,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答。

观察算式,同桌互相说说适合它的计算方法。(简便计算)

指名板演,结合板演规范学生的书写。(比如括号的运用等)

2、第9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再交流校对。

3、第11题:读题后,指名分别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么算?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我先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帮助学生回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亲自尝试例题,自己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小组相互交流后,然后全班交流,归纳出三位数乘两数的算法。学生参与的积及性比较高。

课堂上学生的计算还好,但在作业中,问题较多: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有学生漏乘了;进位时口算错误;把两次乘得的数相加时不进位的也算了进位的;抄错乘数等等。我想要让学生提高正确率,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教学反思 篇6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45×12)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大同小异,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去解决新知,所以我让学生采用尝试学习法先自己独立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学生在尝试解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我让每组的第一个作对的孩子检查本组其他的同学,把有错的本子拿给老师看,这样借助学生的力量,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全班的病号,(有一个错例在我的预设之外:一个学生第一步乘出的积的末尾写成了“5”,应该是“0”,这时我正好利用上我临时补上的课件:有一道题是怎么判断一道题的尾数,即个位上的数字,,让学生学会利用尾数法很快判断计算结果的个位数字是几。)然后把错例板书到黑板上,充分利用现成的错误资源当做教学资源,我认为很有价值,学生也特别感兴趣。特别是结合枯燥的数据让学生结合本题去讲解每一步存在的实际意义(例如145×2表示火车两小时行的路程;145×10表示火车10小时行的路程;290+1450=1740表示2小时行的加上10小时行的就是火车12小时行的总路程),让学生结合现实的情境,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比较75×28与145×12的计算过程,在比较中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比较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得到整理与重组,知识网络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在这里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如果把145×12的竖式列成12在前,145在后的话,就得分别乘3次,这也是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同的一点,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也想到了,但是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时,我们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把三位数写在前,两位数写在后,这样可以使笔算更简单、方便一些,这样既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又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本课的练习题主要是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掌握先着手,让学生通过填一填,进一步明确竖式中的每一步得数是怎么来的。然后通过两个实际生活的例子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然后通过纠错练习、开万宝箱这两题,把估算教学与笔算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改错,把学生计算中易产生的错误加以纠正,从反面提高乘法计算的正确率。最后通过两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检测题去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同时反射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便于自己反思、改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分两段教学

第一段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使学生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方法;

第二段教学相应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并结合笔算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相关的乘法口算。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篇7

2、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

3、自主探索:具体计算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不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让学生搞清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4、巩固练习设计的最优化: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同时根据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议一议,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对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教学反思 篇8

自我感觉总体不错,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落实到位了。

1、在这节课中我通过两次的竖式比较,第一次,商是一位数的表内除法笔算和今天新授课中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比较,在比较中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今天的笔算要除两次,学生戏称竖式是“两层楼”了。第二次,被乘数的十位能被除尽的笔算和被乘数的十位不能被除尽有余数的笔算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突破了难点,从而使学生对笔算除法的方法掌握较好。

2、分小棒的操作,使学生主动地去理解算理,从而了理解竖式的意义。两个例题,用了两次的小棒,第一次,使学生明白了笔算除法从高位除起。第二次,学生很有趣的问多了一捆,这多的一捆可不可以拆开来?使学生明白当十位有余数时,和个位合起来再除。这样就很自然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教学反思 篇9

本节主要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先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验算,直接从学生已有的笔算经验入手,通过改动一个因数,增加数值的变式习题,让大胆让学生试做,再到笔算方法的迁移形成,最后运用教材的例题,既当做练习又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为本单元后续研究“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间的关系作以铺垫。让学生把已有的`笔算经验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笔算、验算;让学生的思维经历新旧知识的对接,对比体会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只不过是计算时多乘了一次百位上的数,让学生的思维成功地从两位数乘两位数跨越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上。这样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结构,成功对接新旧知识体系,完善、提升学生认知结构和计算能力。学生回答如何计算145×12的笔算过程时巧妙地揭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师引导的归纳总结在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节课教师能抓住教学重点,课堂衔接紧密,巧妙地将各个环节连接在一起,很好的实现了计算教学的目标。

上一篇:在清明节追忆父亲 优秀作文下一篇:学校团委书记考察材料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