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养老保险费用

2024-10-23

职工养老保险费用(精选8篇)

职工养老保险费用 篇1

近日,全陕西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公布,我省今年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也随之确定,与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一样,为48853元。

据计算,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月缴纳费用最低195.41元,最高不超过977.06;灵活就业人员(简称“个体参保者”)月缴费则在325.69元至814.22元之间,年缴纳最低3908.28元,最高为9770.64元。

养老保险

企业职工缴纳多少

个人承担部分

目前,单位职工按本人上年度平均工资作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为8%,由所在企业在发放工资中代扣代缴企业承担部分用人单位缴费比例是20%

简单来说,你自己每缴8元,单位就要给你缴20元

举例

上下限之间

某公司白领郝莉莉去年平均月薪在9000元,其月薪位于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之间,小郝这类人月缴费标准为个人月薪乘以8%。

小郝的月缴费金额:9000×8%=720元

超过上限

某公司总经理黄江去年年薪48万,月薪4万。其月薪高于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即高于上限12213.24元,像黄江这类人员的月缴费标准按照上限来执行。

黄江的月缴费金额:12213.24×8%≈977.06元

低于下限

从事保洁工作的刘哲,去年平均月薪2200元,低于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即低于2442.65元。

刘哲的月缴费金额:2442.65×8%≈195.41元

单位不缴纳社保 可举报

有职工问:如果单位没有给自己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该如何维权?

据介绍,首先需要指出的“工资”为税前工资,而非实发工资,也不是所谓的“基本工资”,按8%比例可算出自己每月应缴纳的养老保险,如果数字有出入先找单位咨询,也可向所在地人社部门举报。

个体参保者咋缴

年最高9770.64元年最低3908.28

个体参保者缴纳多少呢?据介绍,根据我省政策,个体参保者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按照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40%至100%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20%,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选择缴费基数。根据计算,最高年缴纳9770.64 元 ,最 低 年 缴 费3908.28元。

需要提醒的是,养老保险实行缴费标准和养老金水平密切挂钩的政策,个人在选择缴费基数时,应根据自己的承担能力,尽可能选择较高的缴费基数,以利于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时,能够领取较高的养老金。

[职工养老保险费用]

职工养老保险费用 篇2

1 医院引起费用增长的表现

医院作为卫生服务提供方具有垄断性、不确定性、公益性、外部性、即时性、主导性和技术性等特点[3]。卫生服务提供方的这些特点使得医院的机会主义和道德损害发生概率增大。

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医院、患者和医疗保险机构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医疗保险费用偿付最开始只是一种简单的双向经济关系,即被保险人向医生支付医疗费用,然后从保险机构获得相应的费用补偿。随着医疗服务向高技术、高费用发展,以及人们对医疗服务市场特殊性的认识,费用的偿付逐渐转向主要由医疗保险机构代替被保险人向服务提供方支付费用,进而形成医(服务提供方)、患(服务的需方)、保(保险机构)三者之间的三角经济关系。在这个三角经济关系中,医疗保险机构与服务提供方之间的经济关系处于主导的地位,而医患之间的经济关系退至次要位置[3]。这种新的经济关系实现了卫生服务提供和利用与卫生服务的经济补偿相分离,这种分离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其负面的作用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增大了医院以及患者两方的机会主义及道德损害,从而导致医疗费用的增长。医院作为卫生服务提供者,其引起卫生费用增加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过度服务,违规使用药物,分解国家标准收费项目,骗取医疗保险基金。

2 医疗保险定点医院费用增长的原因

2.1 迫于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也出现了市场化的倾向,医院的各项工作与经济的关系更加紧密。医院人才的引进以及培养,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高、精、尖医疗设备的购买和维修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同时,市场机制下的激烈竞争也给了医院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药品收入和检查收入成为增加收入的主要手段。这种收入增加的结果就是患者负担的加重和医疗费用的增长。

2.2 信息不对称

医疗服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性,使医方在医疗服务市场上处于信息上的优势地位。患者在就医的时候,医生有可能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替患者选择使用什么手段进行诊断、治疗,从而加重患者的负担,引起医疗费用的增长;医疗机构在与医疗保险机构进行费用结算的时候,医方也有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利用各种手段骗取医疗保险基金。

2.3 医疗服务需求缺乏弹性

由于习俗、道德等价值观念的影响,使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只能增加而不可能减少,因此医疗服务需求具有缺乏弹性的特点。医疗服务的价格变化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量影响很小。这就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患者,只能全部或者是大部分接受医院医生提供的卫生服务,从而为医方提供的过度服务买部分的单;当医方向医疗保险机构出示服务项目的时候,医疗保险机构大多数时候不得不接受事实,再为医方提供的过度服务买另外一部分单。最终患方和医疗保险机构有可能成为医方机会主义和道德损害的受害者。

2.4 医疗风险不断增高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医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为了使自己不陷入医疗纠纷之中,医护人员就会把医疗风险级别不断提高,对于病人任何可疑的病症与体征,都采用大型设备或者高、精、尖仪器进行全方位检查。在现实中表现为就医患者被迫接受大量不必要的医疗卫生服务,导致患者负担不断加重,医疗费用上涨。

3 医疗保险定点医院费用控制的策略

在社会医疗保险系统中存在着三角四方关系,即医(服务提供方)、患(服务需要方)、保(保险机构)三方的经济关系以及政府与三者之间的组织、管理和监督的关系。在这个四方关系中,每一方都可以采取相应策略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

3.1 “医”方控费策略

医院在卫生服务提供和消费过程中处于相对主导的地位,在卫生费用的控制过程中,医院应当首先进行自我控制。

3.1.1 接受社会监督

医院的管理者以及所有医护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广大患者医疗负担过重,作为“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即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主体,医院有义务、有责任主动控制卫生费用的增长;另一方面,医院的全体人员都要对卫生行政单位和医疗保险机构的监督检查予以充分认识和理解,同时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熟悉、适应、遵守相关的各项规定[4]。

3.1.2 降低医疗成本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是由国家、社会、个人三方来分担的,费用的结算要设立个人医疗帐户。患者的消费意识逐渐增强,从公费劳保医疗制度下的享受医疗转变为要花钱买医疗,人们的意识也由原先的不关注医疗费用变为了现在的十分注重价格和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就要转变旧观念,在同其他医院展开竞争争取患者的时候,要努力降低成本,降低价格,提高服务质量。当成本和价格降下的时候,卫生费用快速上涨的势头就会得到有效抑制。

3.1.3 建立自我监控制度

加强规范化管理主要是指加强医疗行为的规范化管理。医院应将医院的医疗质量,医生行为的规范化,作为评价科室和医生个人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促使其形成规范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如果医院被冠以过度医疗的“大帽子”,广大群众会对医院形成什么样的看法,对医院的影响有多大。所以医院的业务管理机关应制定相应的监控措施和制度,形成较为规范的自我监控机制,特别是对医院的处方、化验和检查单、病例以及医院帐目进行重点监督和检查。如果存在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要坚决一查到底,对相关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将违规行为控制在院内。

3.2 “患”方控费策略

3.2.1 拒绝“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亦称“败德行为”,一般指一种无形的人为损害或危险。它亦可定义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5]。医疗保险定点医院“道德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诱导患者过度消费,二是利用患者的“道德风险”骗取医保费用。患者要充分认识到“道德风险”对社会以及自身的危害。一方面要有效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拒绝同医院一起对社会造成危害,要充分认识到当社会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患者自身的利益也是包含在其中的。

3.2.2 行使选择定点医院的权利

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下的参保人员如对首诊定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不满意时,可以定期(一般每年1次)自由重新选择定点医院[3]。患者要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促进定点医院之间的竞争,从而降低医疗成本,改善医疗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最终促使那些卫生服务价格高、卫生服务质量差、不履行协议规定的定点医院尽早退出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行列,从而使得卫生服务价格低、卫生服务质量好、坚决履行协议规定的定点医院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3.2.3 拒绝过度医疗

所谓“ 过度医疗”就是指在治疗过程中,不恰当、不规范、不负责任甚至不道德,脱离病人的病情实际,超出病人精神、心理、生理、器官功能承受能力而进行的检查、用药、治疗、手术等医疗行为。过度医疗的一个成因是患者主动要求。有些患者认为使用高级的药物、先进的诊疗仪器就能实现治好疾病的愿望,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如药物滥用的重大危害主要体现在:诱发细菌耐药;损害人体器官;导致二重感染等。因此,患者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高级药物、先进设备的对人体健康存在着很大的副作用,越是相对低级的药品,对人体的危害越是相对较小。

3.3 “保”方控费策略

3.3.1 改变费用结算方式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费用结算方式是按服务项目付费制度,这种费用结算方式灵活方便,既有利于医生开展医疗活动,又可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但是该种费用结算方式的最大缺点就是容易促使医院提供过度医疗服务,诱导和刺激医疗消费,导致医疗费用增长。医疗费用不断快速增长的内在原因是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为了能够消除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保险机构应该改变费用结算方式,使用按病种付费的费用结算方式。虽然按病种付费的方式存在缺点,但是按病种付费明确规定了各种疾病的医疗费用,患者一目了然,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患者与医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实,降低了医生诱导患者过度医疗的可能性。这对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控制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3.3.2 严格审核报销项目

1998年4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劳动保障部会同卫生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相应的管理办法,以确定基本医疗保险的服务范围和标准[6]。有了这3个标准,医疗保险机构就可以利用这3个标准对医疗保险报销项目进行审查。医疗保险机构重点审查的对象是医院的药品使用、诊疗项目等方面,防止医院偷换医疗保险药品,或者是伙同有些患者一起骗取医疗保险基金。

3.3.3 建立标准数据库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有条件在卫生系统建立标准的数据库系统。这些数据库系统应该包括:“一次性材料收费系统”、“收费价格对帐系统”、“药品筛选对帐系统”、“单病种收费对帐系统”。从而利用计算机来评判参保人员在定点医院的医疗费用、药品的价格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开取的药品和某种疾病的总体收费是否合理以及每一个参保人员最终

的消费费用。在建立数据库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标准的统一,因为这是各医疗保险机构相互之间以及同医院之间进行数据转换的基础,只有奠定了这个基础,实现信息的共享才会真正实现,也只有真正实现了信息共享,才能更有效地对卫生费用的发生进行监督。

3.4 “政府”控费策略

3.4.1 通过舆论影响群众就医行为

目前,在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广大人民群众都有一种“看病难、看病贵”的感觉,觉得医疗费用太贵;另一方面,在就医的时候特别希望使用最新代的药品和最先进的设备和仪器,以保证诊断正确,自身疾病尽快痊愈。但实际上群众的这种观念存在着误区,新的药物和先进的设备、仪器对人体健康有帮助,但是也存在着副作用,而且似乎越是先进的药物,副作用也就越大。因此,政府要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利用电视、报纸、刊物等媒介,向广大群众宣传正确的就医观念,使群众的就医观念逐渐回归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3.4.2 增加医疗职业险种

从医学现有发展水平和医生业务素质的角度来讲,发生医疗差错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从事医疗工作是有风险的。所以,解决医疗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十分必要。政府部门要从保护医疗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建立医疗职业险,保护医疗从业人员的利益,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要利用多检查、用好药的方式降低医疗差错的风险。

3.4.3 完善严格合理的奖惩制度

标准化的数据库能够给政府带来正确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政府部门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判断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是不是按照国家或是地方公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相应的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来进行结算以获得医疗保险补偿基金;利用这些正确的信息,就可以判断定点医院是否规范化操作,是否履行签订的协议,是否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当有了正确的判断以后,政府就可以实行合理的奖惩。对医疗行为规范、能很好履行协议规定的相关责任,病人满意度高的定点医院实行奖励,反之对那些医疗行为不规范、不能履行协议规定、病人满意度低的定点医院要进行处罚,而对情节严重者甚至可以取消其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资格。

3.4.4 建立定点医院准入和退出机制

政府在定点医院费用控制中要发挥积极的作用,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建立一个合理的定点医院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政府要充分利用医疗保险机构提供的信息,根据定点医院与医疗保险机构签订的协议,依据患者对定点医院服务质量的反馈,来评判定点医院是否真正履行了协议规定的各项义务。对于表现好的定点医院,继续保留其定点医院的资格;对于表现不好、违反了相关规定或者是造成重大事故的医院,坚决取消其定点医院的资格。同时,政府要对非定点医院进行公平公正的考察,对于那些有条件和能力的医院要予以充分肯定,并创造条件让这些医院尽快进入到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队伍中。政府在推动定点医院的进入和退出过程中,对医疗卫生费用的控制将起到重要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医疗费用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局面。文章首先描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医院引起费用增长的现象,其次分析了引起费用增长的原因,最后提出供方、患方、保方以及政府在费用控制方面所应该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医疗保险费用,费用控制,策略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R),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2]胡洋,等.政府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政策研究.医学与社会杂志,2007;10:9.

[3]程晓明.卫生经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35.

[4]李华才,等.定点医院在医疗保险中的自我约束与管理.华北国防医药杂志,2003;(5)3:177.

[5]赵曼.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约束机制与道德风险规避.财贸经济杂志,2003;2:54.

职工养老保险费用 篇3

摘要:文章基于医方供给诱导需求视角,在罗默法则框架下,建立城镇职工人均医保费用的多元回归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医疗机构床位数、医务人员数量等反映医疗服务供给的因素,均对城镇职工人均医保费用支出产生显著影响,即存在供給诱导需求现象,导致医疗保险费用上涨。因此,提出可从改进医务人员分配制度、完善药品采购机制和整合医保基金管理机构等方面着手,降低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用。

关键词: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用控制;诱导需求

医疗卫生市场中,消费者或患者是医疗服务的需求方,医生和医院是医疗服务的供给方。在医疗服务这一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供需双方存在信息严重不对称、供方的自然垄断和需求缺乏价格弹性等特殊性。医患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委托代理关系,患者将选择医疗服务的权力让渡给医生,供方往往可以利用其作为患者的“代理人”和“服务提供者”的双重身份,对医疗服务的种类、数量、方式等作出主导性选择。因此在缺乏调控和管制的情况下,会出现诱导需求的问题。而医方诱导需求将直接导致医疗保险基金的不合理支出,使医疗服务质量与医保费用支出两者失衡,因此探寻诱导需求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医保费用的支出,并采取一定措施避免医方道德风险,对有效控制医保费用支出具有现实意义。

一、 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基本现状

1.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现状。

(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入、支出、累积结余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角度来看,2002年~2013年,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基金收入从90.4亿元增加到615.64亿元,增长了5.81倍,医保基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17.3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从72.4亿元增加到409.19亿元,12年中医保基金支出增加了4.65倍,医保基金支出年平均增长率为15.53%。总体看来,基金收入增幅略大于支出增幅;累积结余在2002年~2013年间有多有少,但自2004年开始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尤其在2011到2013年,当年结余和累积结余均达到较高水平,累积结余增长率均在40%以上。

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2002年~2013年累积结余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22.3%,从60.7亿元增加到679.43亿元,12年间增长超过10倍。2010年~2013年,相邻两年间的医疗保险基金累积结余增长率均在40%以上,增长幅度显著。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实行现收现付制的统筹基金和实行积累制的个人账户基金,其中个人账户基金随着时间推移和参保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积累持续增多,这也是累积结余快速增长的原因所在。根据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科学研究所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计数据反映,2012年和2013年里,统筹基金和地方附加医保基金支出占医保基金总支出的比例均为75%左右,累积结余中大部分为个人账户资金,比例占80%以上。

(2)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人均支出年增长率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对城镇职工人均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比较分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出2009年~2013年人均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可以发现,近五年人均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长率平均增速为11.11%,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速为8.7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增速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

2.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诱导需求现状。患者在医院门诊或住院中发生的费用中,药品费用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03年~2012年,药品费用占人次均门诊费用的五成以上;住院费用中有四成左右是药品支出,可见药品费用是构成医疗费用总支出的主要部分。困扰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多年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也是药品费用的居高不下,而药品费用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医保基金支出的增加。

政府拨付给医疗卫生体系的财政补贴比例较小,并且将医疗服务规制在较低的价格水平,导致医疗服务收费不足以维持医院运营和医生收入,使其不得不通过药品利润来维持运营,从而产生了“以药养医”现象。在“以药养医”体制下,医生利用其信息和专业优势,在药品市场发挥其垄断定价的能力,通过诱导患者“多吃药、吃贵药”,从而获得自身利益。因此职工医保支出的增多,与供给方诱导需求紧密相关。

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用的收入与支出都保持着增长态势,近年来基金收入增速甚至超过基金支出的增速,表明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用控制已经取得一定效果,但不应忽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近年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得到大量扩充。同时,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增长速度较快,已经超过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长率,将会对人们消费结构产生影响,医保费用支出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合理性。因此不能轻易放松对医保基金支出进行长期的有效监控,而应该在加强医保基金来源的外部控制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医保基金支出的内在因素——医方诱导需求——采取有效对策措施,同时从内部调整与外部控制两方面着手,实现对医保基金的有效控制。下面将基于罗默法则,对上海城镇职工的人均医保费用支出受到医方诱导需求进行验证。

二、 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诱导支出实证研究

在很大程度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用的快速增长是由于医疗服务提供方存在诱导需求的行为。罗默法则通过验证每千人病床数和每千人住院天数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认为“只要有病床,就有人使用病床”,指出医疗服务提供方存在诱导需求的行为。下面将利用省级面板数据,遵循罗默分析框架,考察医疗设施、医护人员、住院天数等对医保基金费用支出的影响,从而对上海城镇职工医疗机构诱导需求现状进行初步判断。

考虑到人均收入水平、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高龄参保职工都对医疗需求有刺激作用,因此建立如下实证分析模型:

expd=B0+B1gdp+B2day+B3income+B4doct+B5bed+B6old (1)

其中expd为城镇职工人均医疗保险费用支出(元),day为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日),doct为每万人口医生数(人),bed为每万人口床位数(张),old为参保退休职工占总参保职工人数的百分比(%),gdp为上海市人均GDP(元/人),income為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本文利用Eviews7.0基于以上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最终得到如下回归模型:

expd=-7107.005+0.019gdp+250.137day+0.078income-51.362doct+19.983bed+74.604old (2)

根据Eviews7.0分析结果,人均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多元回归方程中,可决系数R2=0.949,拟合优度较好,可认为所构建的回归模型是显著的。F=15.459,P=0.004<0.05,模型通过检验。如表1所示。

对以上构建模型残差进行拉格朗日乘数检验(LM检验),选择5%为显著性水平,得到F统计量的P值为0.111 6>0.05,接受原假设,模型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

进一步分析显示人均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与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人均医疗保险基金呈现支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人均住院日与床位数、医生数之间的正向相关趋势明显,人均住院天数随着医生人数和医院病床张数的增多而呈现上升趋势,医护人员数目增多会增大诱导需求动机,延长住院天数,病床数量增多供给了更多医疗资源,住院天数增加,由此可以判断“只要有病床,就有人来使用病床”现象存在,即医方存在诱导患者多接受医疗服务、延长住院天数的倾向。

运用SPSS12.0软件对各变量做Pearson检验,分析各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得到表2。

根据表2所显示的显著性数值,可以看出城镇职工中退休群体的比重与住院天数、医务人员数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但从社会现实角度分析,老年人口身体健康状况相对年轻人口要差,相应地,老年人口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较大,因此这些因素之间存在较强关联也是情理所在。同时,每万人医生数和床位数之间的显著性数值为0.063大于0.05,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显著性不强,因此所建模型具有统计意义。

在城镇职工人均医保费用支出模型中,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系数为正,表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职工健康意识得到加强,相应的医疗需求也在增强;退休职工所占比例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医保基金的支出与参保职工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每万人床位数、住院天数的系数显著为正,每万人医生数量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床位数量的增加和住院天数的延长导致医保基金的显著提高。总体看来,实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医疗服务供给方诱导需求导致参保职工延长住院天数,进一步导致医保基金支出的增加。

三、 完善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政策建议

1. 逐步推行公立医院医生年薪制。目前我国某些省市已有医生年薪制的制度实践,由职责或目标任务、权力或资源、利益和风险这四种要素共同构成的年薪制薪酬方式,在公立医院的实践中主要通过切断医院和药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积压药价虚高的水分,达到有效控制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目的,说明实行医生年薪制是一项控制医保费用支出的有效对策。

上海可参照成功实施此项政策的省市经验,充分结合上海实际情况,根据在不同岗位上医生的实际工作负载,按照需要付出的诊疗时间、技术难度和体力脑力消耗、救治过程中承受的潜在风险与压力大小、工作资质级别等一系列综合因素,制定针对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等不同职称医生的年薪标准;同时建立一套明确严格的薪资考评体系,对平均住院费用、基本药物使用、检查化验费用占比等制定明确标准。为了发挥激励作用,应针对不同职称的医生分别制定相应考评标准,制定各自的目标量化细则。

2. 建立大病必需的高价药品医保报销机制。首先要根据医院临床数据和专家经验,制定一套大病必需高价药品的遴选标准,整理可进入医保报销范围的药品目录;其次由医保部门、医院和药品生产厂家进行价格谈判,就大病必需药品的采购价格进行协商,协商过程应体现“惠民”原则,令大病必需药品以较低价格进入医保报销目录。对于肯主动降低价格的制药公司,政府应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或政策优惠。同时要对整个高价药品纳入医保报销的流程进行有效监督,公开药品遴选目录,开辟社会意见反馈渠道,并对进入医保报销机制的大病必需药品进行持续观察,加强药品的准入和退出监管,做到“能进能出”。

3. 整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医疗保险改革方案中明确要求逐步提高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以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对于增强制度的公平性、提高医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提升医保经办机构服务能力等突出问题,均具有积极作用,并可避免形成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与医疗资源集中方向的相逆态势。

整合上海各区县现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建立市级统一管理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由市财政局负责管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的职责为统一管理医保基金,负责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以及运营,此外,还将取代各家医院向医药公司直接采购的做法,通过统计各家医院需要采购的药品种类和数量,使用医保基金垫付与结算每月药品的采购费用。同时建立《药品集中采购目录》,筛选出可能涉及回扣以及非临床必需的药品,并对其进行限制,切断医院和药品的利益链条、建立起医生的激励机制,促进流通企业和药品生产企业的改革,形成良性有序的医药市场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军.卫生服务市场供给诱导需求现象的成因与对策分析.社区医学杂志,2011,(9)(8):37-38.

2. 杨晓胜,刘瑞明,肖俊辉,等.诱导需求对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我国跨省数据的面板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14,33(6):27-29.

3. 马蔚姝.医疗保险费用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11,28(2):126-128.

4. 陶裕春,王倩.我国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的实证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10,29(6):18-21.

5. 金彩红.医疗卫生服务供方支付方式理论和中国的实践.上海经济研究,2010,(9):74-81.

6. 王萍,于晨,邓礼乐.医疗保险费用过度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2,(5):55-60.

7. 黄枫,甘犁.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研究——基于微观数据的分析.金融研究,2012,(5):193-206.

8. 王章佩,林闽钢.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医疗供方诱导需求探析.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54-56.

9. 王锦锦,李珍.论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其制度消解.学习与实践,2006,(12):122-127.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项目号:2013EJB003);曙光跟踪项目(项目号:10GG2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项目号:E1-0903-14-01045)。

作者简介:汪泓(1961-),女,汉族,上海市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罗娟(1984-),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博士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医疗保险;廖晓瑜(1991-),女,汉族,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医疗保险。

职工养老保险费用 篇4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2013年11月13日

文号: 苏人社发〔2013〕363号

主 题 词: 职工医疗 灵活就业

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江苏省财政厅

关于解决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灵活就业人员生育的医疗费用的通知

各市、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为维护灵活就业人员生育保障权益,解决其生育期间基本医疗费用,实现生育保障制度覆盖所有人群目标,现就解决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生育的医疗费用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发生的符合规定的生育的医疗费用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二、灵活就业人员在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期间,按照本通知规定享受生育的医疗费用待遇。

三、灵活就业人员在生育期间,因产前检查、住院分娩或者因生育而引起的流产、引产,以及分娩住院期间诊治生育引起的并发症、合并症的,所发生的符合职工生育保险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按照职工生育保险的待遇标准,由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

灵活就业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前检查,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定范围内的医疗保健服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重复支付其相关医疗费用。

四、灵活就业人员按照国家和省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定,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支付其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

五、灵活就业人员按照本通知规定享受生育的医疗费用待遇后,不再按照生育保险规定享受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的医疗费用待遇。

六、已经开展灵活就业人员生育保险或保障的地区,要按照本通知规定,逐步规范相关政策,做好政策平稳过渡。

七、各省辖市可根据本通知规定,统一制定本地区具体经办管理办法。

八、以上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执行。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江 苏 省 财 政 厅

个人养老保险费用是多少 篇5

个人买社会保险就两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以上一年度本市公布的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最低标准是社平工资的60%,最高标准是社平工资的300%,中间的有70%、80%、90%、100%。养老保险缴纳20%,医疗保险缴纳10%

以最低标准为例,养老保险金的个人缴费金额是:(社平工资*60%)*20%。

医疗保险金的个人缴费金额是:(社平工资*60%)*10%。

你如果要给你的营业员办理社保,那就要以单位的名义办了,那样缴费就多了,现在最少要办3险:养老、医疗、失业。缴费标准是以营业员的个人工资总额为基数,单位要交的比例是:养老保险是12%、医疗保险是8%,失业保险是2%。他们个人要交的是:养老保险是8%,医疗保险是2%,失业保险是0.5%。最少要交

社会保险费的征集方式

1.比例保险费制

这种方式是以被保险人的工资收入为准,规定一定的百分率,从而计收保险费。采用比例制,原来社会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偿被保险人遭遇风险事故期间所丧失的收入,以维持其最低的生活,因此必须参照其平时赖以为生的收入,一方面作为衡量给付的标准,另一方面又作为保费计算的根据。

2.均等保险费制

即不论被保险人或其雇主收入的多少,一律计收同额的保险费。这一制度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易于普遍实施;而且采用此种方法征收保险费的国家,在其给付时,一般也采用均等制,具有收支一律平等的意义。但其缺陷是,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缴纳相同的保费,在负担能力方面明显不公平。

对于你提出的“个人养老保险费用是多少”问题,小编已经整理出来了,个人缴纳社保会缴纳两种保险,一是养老保险,二是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标准是按照以上一年度本市公布的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最低标准是社平工资的60%.

1.基本养老保险费用如何征集?

2.养老保险费用缴纳

3.西安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标准是多少?

4.养老保险领取年限是多少

5.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是多少

6.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是多少?如何补交养老保险?

7.个人养老金计算方法

8.什么是个人养老保险?个人如何买养老保险?

9.个人如何买养老保险_个人买养老保险要什么手续

保险退出费用问题 篇6

其次,是这样的,本人签收合同之日起10天内为犹豫期,10天内退保,全额退还保费,仅收取一定金额的工本费用。

而10天后按当年的现金价值进行计算,这不仅是该人寿保险公司是这样的,全国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是一样的。

退保是按合同载明的现金价值进行计算。在保险合同的前几页就有几张是关于现金价值的相关记载。这时,你看到第N年对应什么金额,上面就是你应该领取多少的结果。

一般时间越长,损失就越小,毕竟都交了,而且也拥有了这份保障,建议你谨慎退掉。

另外,提前退保,你所交的本金肯定是拿不回来完的。

退保手续包括:被保人身份证,合同原件,保险公司合作银行帐户(被保人),填写《退保申请书》,最后一次交费凭证或发票等材料到当地保险公司或营业厅申请即可。

职工养老保险费用 篇7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本研究通过收集上述3城市有关政府部门出台的关于医疗费用结算方式的文件,查阅检索相关的文献和论著,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3城市医保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及医疗保险方面的专家开展了个人深入访谈。

2 结 果

2.1 镇江、九江和青岛3城市医疗费用结算方式的发展过程

镇江市医疗费用结算方式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第1阶段(1995~1996年)制定了 “质量控制、定额结算、超支不补、结余归院、超收上缴”为原则的医疗保险基金按医疗服务单元定额结算方式;第2阶段(1997~1998年)开始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医疗保险基金“总额控制、超支不补”的结算办法;第3阶段(1999~2000年)镇江市对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行了“个人帐户按实支付、统筹基金总额控制”的办法,个人帐户可以按医疗服务项目支付,对统筹基金的支付部分进行总量控制;第4阶段(2001年~现在)在总结吸取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二级及以上定点医院实施了医疗保险基金“总额预算、弹性结算和部分疾病按病种付费相结合”的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复合式的结算办法,对一级定点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和医务所(室)实行“总额控制”的结算方式[2]。

九江市的医疗费用结算方式的发展经历了5个阶段:第1阶段(1995 .1 ~1996 .10)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费用结算方式采用门诊与住院费用由个人帐户段、自负段和社会统筹相衔接的“通道式”按医疗服务项目结算方式;第2阶段 (1996.10~1998.7)对定点医疗机构按同等级医院测算平均门诊人次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床日费用的3项均值,每月测算一次,实行医疗保险基金按服务单元定额结算的“通道式”支付方式;第3阶段(1998.7~1999.12)实行个人帐户基金支付门诊费用,社会统筹基金支付住院费用(即“板块式”模式)。其中,社会统筹基金实行以平均住院人次、平均住院天数、平均床日费用的前3年均值为服务单元定额标准而进行结算;第4阶段(2000.1~2001.12)实行定点一家医疗机构,对定点医院实行包干、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社会统筹基金总量控制、定额包干的支付方式;第5阶段(2001.12~现在)社会统筹基金实行总量控制、定额包干、按月拨付、动态调整、质量考核、年终决算、合同管理、定点医院开放管理的结算方式。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各定点医院每月统筹基金包干指标和离休人员包干费用,在月初下达到各定点医院[3]。

青岛市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基金的住院医疗费用结算方式的发展经历了3阶段:第1阶段(2000年7月医改启动~2003年上半年)实行单一的人均住院医疗费限额结算办法,对医院下达人均住院医疗费限额结算指标,实际人均住院医疗费超标部分不予支付;第2阶段(2003年下半年~2004年)实行单一总量控制办法,即对各定点医院控制年度住院结算资金总量,配套控制最低住院人次服务量;第3阶段(2005年~现在)实行以“总量控制、弹性结算”为主、大额住院医疗费补贴结算、单病种结算为补充的复合的结算办法[4]。

2.2 总额预算的计算方法

镇江市根据当年医疗保险基金的预算总额,在测算提取一定比例的风险基金后,其余全部作为当年医疗费用的支出预算总量并按企事业单位定点医疗机构、外地医疗机构、市定点零售药店和市定点医院4部分,分别测定当年的医疗费用支出预算总量。根据前3年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医保患者医疗费用支出占医保基金的比例,测算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当年医保支付总额预算[5]。

九江市根据各定点医疗机构前3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医疗费用占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参保人医疗费用的百分比的80%,与自费患者医疗费用占所有定点医院自费患者比例的20%之和为各定点医院统筹基金包干系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各定点医疗机构每月统筹基金包干总量,按相同方法计算各定点医疗机构离休人员医疗费用每月统筹基金包干总量[6]。

青岛市各定点医院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由医保管理部门根据全年预计可收缴医疗保险基金总量,扣除记入个人帐户基金和医保经办机构直接用于报销的门诊大病、欠费补报、异地医疗费及5%风险基金后,预算全年用于支付住院医疗费用的基金总量。然后,根据各类定点医院住院费用资金所占比例,按照各定点医院上年度住院结算费用实际支付情况,综合确定各医院的住院费用总量和最低服务人次量。对定点医院年度内弹性结算范围内的超支费用,纳入该医院下年度住院资金总量控制指标测算范围[4]。

2.3 超出总额的费用补偿

实行按服务单元定额结算方式的城市,如果次均住院费用低于定额标准,按实结算,如果高于定额标准,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偿。如沈阳市规定超出年控制总量8%以内的医疗费用,按50%比例补偿,超出年控制总量8%以上的医疗费用不予补偿[7]。济宁市规定住院医疗费用低于定额标准的,按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据实结算;低于定额标准10%以下的,从低于定额费用中给予定点医院适当奖励;住院费用高于定额标准10%以内的,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住院医疗费定额标准10%以上的合理超支部分,年底根据统筹基金结余情况及考核得分按比例补助[8]。

实行总额预付结算方式的城市,对各定点医院超出总量部分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标准。镇江市各定点医院年度医疗费用未超预算总额指标的,按实结算,结余部分奖励30%。如果超过预算总额指标,根据不同情况对合理增加的工作量给予补助:(1)就诊人头人次比不超指标的,如实际平均费用高于均次费用上限指标,按有效增加工作量的40%和均次费用相乘的结果给予补偿,如果实际平均费用低于均次费用上限指标,按有效增加工作量的80%和均次费用之积给予补偿;(2)就诊人头人次比超指标的,如实际平均费用高于均次费用上限指标,按有效增加工作量的20%和均次费用之积给予补偿;如实际平均费用在均次费用上下限指标之间,按有限增加工作量的60%和均次费用之积给予补偿;如实际平均费用低于均次费用下限指标,其增加的工作量部分不予补偿[5]。见图1。

九江市设定“指标出院人次”(指标1)和“住院人均费用”(指标2)2个考核指标。“指标出院人次”指各定点医院当年全年医疗费用总额预算/各定点医院当年参保人员住院人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指各定点医院当年参保人员住院费用/各定点医院当年参保人员出院人次。指标1指正常值(实际出院人次/指标出院人次×100%-100%)在±5%以内;指标2指正常值(实际住院人均费用/指标住院人均费用×100%-100%)在±5%以内[6]。

3 讨 论

3.1 3城市结算方式的比较分析

3个城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医疗费用结算方式都经历了从按服务单元定额结算到总量控制、超支不补,最后到总量控制、弹性结算这一过程,具有明显的共性。这一发展过程也是3个城市在总结每一种结算方法的利与弊的基础上,逐渐完善了适合本市的结算方式,可以说3个城市在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结算方式上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实行按服务单元定额结算方法简单易操作,但其弊端是只能控制服务单元的个量,却不能控制医疗费用支付的总量,最终导致定点医疗机构为了从医疗保险部门获得更多的医疗费用支付而采取分解处方、重复挂号、二次入院、推诿病人等手段增加医疗机构的虚假工作量,在指标上体现为门、急诊人次数和出院人次数明显增长,但是门、急诊和住院患者的平均费用却不合理地下降[2,3,10]。

针对按服务单元定额结算的弊端,为了控制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实施了总量控制、超支不补这一刚性的结算办法。虽然有效地保证了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但同时也产生了医疗机构为防止超“总量”减少了服务项目和质量,出现推诿重病人的现象,另一方面挫伤了医疗机构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的积极性[2,3,10]。

一些医院特别是一些大医院常常存在超过总量的现象,超过总量控制的医疗服务既有合理的工作量增长又包含不合理的增长。为补偿合理的工作量增长部分,3个城市在原来“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按不同的考核指标实行了“弹性结算”,使宏观刚性预算与微观弹性结算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城市的基本医疗保险结算方式从最开始的按服务单元定额结算发展到现在的总量控制、弹性结算的实际经验,加之上海市实行的总量控制、按月预付、分类缓付、通报公示和年终清算的结算方式都证明了总额预付制在我国有一定的可行性。因为一旦筹资比率确定下来,医疗保险基金总量就是一个定量,它只能随职工工资总额的增长而增长,但是医疗消费的弹性较大,为了避免出现超支的现象,就要对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数额进行“总量控制”,这就如同我们拥有的蛋糕大小是固定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切这个蛋糕以满足各定点医疗机构的需求,所以“总量控制”是研究我国医疗费用结算方式的基础。

从医疗保险部门立场出发,总额预付制结算方式能够有效维持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但是从患者立场出发,总额预付制结算方式仍然存在损害患者接受合理治疗权益的问题。主要是:一方面医疗机构为了避免超出定额总量有推诿重患的现象;另一方面表现在各季度医疗服务量明显不均衡,存在上半年提供的医疗服务量较多,为了避免超出总量,下半年有意减少工作量的现象。另外,医疗机构有意减少了高新医疗技术的应用,既不利于患者接受合理治疗,也不利于医疗机构科研水平的提高。

3.2 定点医院医保支付总量的计算

上述3城市的医保基金总量的测算均以前一年度收缴的医保基金总量为基数,根据一定的合理的增长比率(如职工工资的增长比率或本地区GDP的增长比率等)计算当年的医保基金总量。各定点医院所得到的医保支付的总量,基本上根据各定点医院的前1~3年度医保基金(或统筹基金)支付参保职工医疗费用的实际情况,测算当年的每所定点医院的医保支付的总量。因在医保定点医院中,医保患者的医疗费用比自费患者高[11,12],九江市在计算定点医院医保支付总量时,分别对定点医院前3年医保患者和自费患者赋予权重,计算定点医院的统筹基金包干系数。另外,同样实行总额预付制的上海市,以减少同级同类医院、市区和郊区医院间的次均费用差距为原则计算各定点医院的医保基金定额,并根据门诊患者向社区转移、住院患者转向医院的导向性政策计算各定点医院的预算增量部分[13]。

3.3 定点医院超出总额的费用补偿

医保定点医院年度医疗费用超出总量控制,是由于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量增多所导致的。医疗服务量增多有可能是合理的医疗服务量增多,还有可能是不合理的医疗服务量增多。医保基金对超出总量的医疗服务补偿额过高,容易导致医疗机构失去控制费用的动力,刺激其提供过度的医疗服务,最终使总量控制形式化,从而演变为按服务项目结算;如果对超出总量的医疗服务补偿额过低,容易降低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积极性,降低服务质量,不利于参保者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权益。

因此,超出总量的医疗服务的补偿原则应该是:对于定点医院因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医保业务量的增加以及疾病谱改变、新技术的应用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的超过总量部分应当予以部分或全额补偿;对医疗机构的不合理检查、不合理治疗以及有意增加不合理医疗服务量等可控因素导致的超出总量部分不予以补偿。对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新开展的诊疗项目导致的超支应当按以下两种情况予以适当补偿:(1)在本地区乃至全国领先的新技术、新诊疗项目的开展能够促进本地区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参保患者提供更先进的治疗手段,充分保障参保者享受医疗服务的权益,因此医保对这些新技术的合理应用所导致的超支应当给予全额补偿;(2)相对于本院是新技术,但对本地区或全国来说并不是新技术,对这类新技术的应用虽然能够提高本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但却加剧了本地区卫生资源的重复配置,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增加医保基金的支出,因此对这类诊疗项目医保只能给予部分的补偿。

摘要:医疗费用结算方式既是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也是影响医、保、患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比较研究镇江、九江和青岛3城市医疗费用结算方式的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旨在总结经验,为我国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费用结算方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3城市的医疗费用结算方式都经历了从按服务单元定额结算到总量控制、超支不补,最后到总量控制、弹性结算这一过程。

三种方法测算养老费用 篇8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估算整个退休期间,所需要的生活费用呢?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主要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大致能满足不同层面的测算需求。简单估算法:

第一年费用×退休后余寿

最简单的一种算法,就是只要根据之前我们已经算好的“退休后第一年费用”,与退休期间寿命的年数相乘,就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退休后生活总费用”了。

比如,在上一期文章中,我们以现年40岁的白领赵先生为例,估算出他和妻子两个人在60岁退休后第一年的支出大约需要196828元(以届时的物价水平计)。如果以男性78岁、女性82岁的平均寿命预期来估量两人在60岁退休后的平均余寿为20年,那么,赵先生夫妇需要为整个退休期间准备的总费用=196828×20年≈393万元。

当然,在这样的算法过程中,我们既没有考虑退休储备资金的投资报酬率,也没有考虑退休后每一年生活的费用增长率,或者说我们假设这两个增长率之间做了互相抵销的处理,才得到“退休时需准备退休总金额=退休后第一年费用×退休后余寿”这个计算结论。

同时,在这个计算过程中,退休后的预期余寿,倒也并不是简单地用整个社会人口的平均死亡年龄减去个人的退休年龄。虽然退休后到底还可以活多久,并非个人所能控制,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或家族是否长寿的遗传因素,来估计自己的终老年龄。如,以一个60岁的退休男性为例,人寿公司提供的男性经验生命表上的平均死亡年龄可能是74岁,那么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个平均死亡年龄的计算还包括那些在60岁以前早逝的人。因此如果一个人已经活到了60岁,那么以60岁以后死亡者的平均年龄来统计,我们可以预期自己能活到77岁甚至更高,退休后余寿应该计算为17年以上而非14年。

还需要注意一点,退休后所面临的风险不是死得太早的风险,而是活得太长以致生活费不够用的风险。因此,财务上越保守的人应该假设自己可以活得越长。比如说,超过了平均死亡年龄,或超过了平均余寿,甚至假设自己可以活到90岁,并以此为基础,计算自己的退休总需求,以预防未来医学科技的突破可全面提高人类寿命的风险。

想留遗产者:存本取息法来定

在第一种最简单的方法中,我们剔除了很多财务变量因素,同时也是采用了一个最简单的思路,就是个人或夫妻俩退休后需要花多少钱,那么我们就按照这个数字来准备好,但这其中并没有考虑终老以后,是否还要留钱给子女,也就是没有考虑到“金融遗产”的需求。 但既然有人打算“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走”,就有人会考虑到“留点什么给后人”。

比如,我们打算在退休前一天就储备好一大笔退休金,退休以后只拿这笔钱的利息出来应付每年的生活需求,本金部分以后就当作遗产留给子女,这笔储备金得多少,该怎么算? 面对这个问题,只要我们思路上理清了,计算方法倒也简单。

因为我们需要每年靠“吃利息”来维持退休后生活费用的需求,那么只要知道退休后每年需要多少生活费用,每年的存款利率能拿到多少,就可以算出应该在退休前夜预先准备好多少资金了。 长期来看,我们假定存款利率维持在年3%的水平线上(如果中途存款利率有上下波动,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个年度差之间的“多留少补”),仍以前述赵先生夫妇为例,退休后第一年生活费用需求为196828元,同时不考虑退休后每年的生活费用增长率,那么简单地算,赵先生夫妇退休之际需要准备的资金=196828元÷3%≈656万元。 也就是说,当他们退休之际准备了656万元后,只要做一个存款计划,就可以每年领出19.68万元的利息供夫妻俩开销。

这个结果也提醒赵先生夫妇,如果在他们60岁退休之际,仅有393万元的储备,那么只能应付夫妻俩退休后20余年的生活需求,如果想给孩子留下本金做遗产,那么夫妻俩的退休储备资金就需要在656万元或以上。如果不够这个数,又想给孩子留下一大笔遗产,那么代价就是在他们退休后生活水准的逐年下降。

精确计算法:同时考虑“两率”

也许有人会说,以上两种算法虽然简单,但是却与事实不尽相符。毕竟,退休后每年的生活费用增长率是真实存在的,而如果能主动将退休储备金做一些

也就是说,赵先生夫妇退休之际如果能准备好282.6万元资金(也就是储备到退休后第一年费用的14.39倍),那么就可以在退休后生活费用每年增长5%,退休金投资报酬率年均达到8%的情况下,供夫妻俩在退休后生活20年。

上一篇:学习型先进教师主要事迹下一篇:工作人员供电局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