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热点问题 知识问答

2024-10-07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热点问题 知识问答(共10篇)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热点问题 知识问答 篇1

职工养老保险常见问题热点问答

【养老保险待遇】

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缴费不满15年如何处理?

答: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十五年。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五年后仍不足十五年的,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十五年。

【养老保险待遇】

如何申请办理退休手续?

答:

属于企业(或单位)职工的由单位为其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报退休。属于城镇个体劳动者的,本人向代理其社会保险事务以及保管其档案的市、区人才市场、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代理等机构书面申请,由服务机构为其申报退休。

【养老保险待遇】

参保人员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是多久? 答:

参保人员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需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并且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达到15年以上。如遇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但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十五年。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五年后仍不足十五年的,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十五年,方可按月领取。

【养老保险待遇】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金额如何确定?

答:

统一以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20%的比例缴费,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目前,仍可在全省社会平均工资60%—100%之间由本人自主申报。

【养老保险待遇】

参保人员退休年龄如何确认?

答:

参保人员出生认定实行居民身份证与参保人员档案相结合办法,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出生日期不一致的,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日期为准。男职工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在管理岗位工作的,退休年龄为55周岁,在工人岗位工作的,退休年龄为5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本人自愿申请并经单位同意,可以延期退休,延期退休时间以周岁计算,延期不超过55周岁。从事特殊工种满规定年限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非因工致残,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可以申请退休。

【养老保险待遇】

从事特殊工种工作如何认定?

答:

参保人员从事特殊工种的具体工作岗位名称、工作时间,以本人档案记载为准。特殊工种按国家公布的各行业特殊工种目录确认,企业不得跨行业执行其他行业的特殊工种目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您了解多少? 导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居民养老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城镇职工居民养老金在逐年的提高,参保市民也在逐年增加。本期索引收集了备受市民关注的问题,为大家详细解读。初步了解

啥是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被保险人按不同缴费比例共同缴纳。参保范围涵盖哪些人员?

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社会团体、基金会聘用专职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非在编人员,均需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

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个人缴费标准

单位在职职工:个人缴纳部分以本人上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为8%。个人缴费基数低于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缴;超过300%的部分不计入缴费基数。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以全省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20%的比例缴费,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目前,可在上全省社会平均工资 60%或100%中由本人自主申报。

你问我答

市民吴女士:因病或非因工负伤丧失劳动能力是如何鉴定审查的?

答:本人提出申请,由参保单位或参保人员个人向管辖区域内地级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在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中心参保的人员向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

市民陈先生:我想申请提前退休,请问从事特殊工种工作应如何认定?

答:参保人员从事特殊工种的具体工作岗位名称、工作时间,以本人档案记载为准。特殊工种按国家公布的各行业特殊工种目录确认,企业不得跨行业执行其他行业的特殊工种目录。

市民徐先生:三年前我从事业单位辞职,现在在企业工作并交纳养老保险,先前的工作经历可以视为缴费年限吗?

答:职工由机关事业单位进入企业工作之月起,参加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原有的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退休时按企业的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市民蒋先生:参保人员死亡后,个人账户如何处理?

答: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死亡后,其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此外,参保人员因病非因公死亡后,遗属抚恤待遇包括丧葬补助费、一次性困难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

深度发掘

什么时间可以办理退休手续?多地参保最后养老金在哪领取?可能有很多您未必注意的细节问题,在此为你进行逐一梳理。

参保人员退休年龄如何确认?

男职工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在管理岗位工作的,退休年龄为55周岁,在工人岗位工作的,退休年龄为50周岁。企业中管理岗位、工人岗位设置、划分及其变更由企业自主决定。

女工人年满50周岁,本人自愿申请并经单位同意,可以延期退休,延期退休时间以周岁计算,延期不超过55周岁。从事特殊工种符合规定条件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可以申请退休。

参保人员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是多久?

参保人员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需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并且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达到15年以上。如遇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但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十五年。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五年后仍不足十五年的,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十五年,方可按月领取。

如何申请办理退休手续?

属于企业(或单位)职工的由单位为其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报退休。属于城镇个体劳动者的,本人向代理其社会保险事务以及保管其档案的县(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机构、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所等机构书面申请,由服务机构为其申报退休。在多个城市就业参保,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在哪领取养老金?

根据参保人员在各个参保地缴费年限,按照“户籍地优先,从长、从后计算”的原则来决定。(1)参保人员户籍所在地与最后参保地一致时,在户籍所在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2)当户籍所在地与最后参保地不一致时,如果在最后参保地参保满10年,则在最后参保地领取待遇;(3)如在最后参保地参保不满10年,依次向前推至10年的参保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4)各地参保都不满10年,则在户籍所在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

知识小贴士

参保人员转移养老保险关系时,个人账户资金及养老统筹基金如何确定转移额?参保个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时,其个人账户储存额按下列方法计算转移金额:1998年1月1之前的,按个人缴费累计本息转移;1998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期间的,按个人缴费工资基数11%转移;2006年1月1日之后的,按个人缴费工资基数8%转移。转出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参保人员1998年1月1日后各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向转入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转移统筹基金。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

职工个人档案遗失了对退休有影响吗?

蚌埠市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实施之前,即1996年元月1日之前,经县级以上政府人事或劳动部门正式办理招录用手续的国家职工,其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如果职工个人档案遗失,无法确定其连续工龄,即视同缴费年限,将影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如何补建遗失的个人档案?

如职工遗失个人档案,可以通过原工作单位以及主管部门查找原始资料补建个人档案。主要补齐下列资料:1.县级以上政府人事或劳动部门正式办理招录用手续2.工作经历过程

3.退出或离开单位手续。

哪些情况可以办理个人账户清退?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如个人要求,可以办理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清退支付给本人;参保个人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可以在其离境时或者离境后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清退支付给本人。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热点问题 知识问答 篇2

(一) 补缴工作最主要的问题:新参保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不足15年, 又不能办理补缴养老保险费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福建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等规定, 企业应为职工按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但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会出现一些人员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在相应的年龄段前 (女40周岁前、男45周岁前) 及时缴纳养老保险费, 使这部分人员第一次参保后, 其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会因缴费年限不满15年而无法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目前这部分人员要求补缴的愿望非常强烈。而根据《〈福建省劳动保障厅贯彻国发[2005]38号和闽政办[2005]227号文有关问题的宣传提纲〉的通知》 (闽劳社文[2006]21号) 规定, 新参保人员可以办理补缴手续的只有两种类型:一是参保前有符合国家、福建省有关规定可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工作年限, 可以在参保时办理一次性补缴手续。二是首次参保的个体工商户主, 参保前有领取工商行政部门核发营业执照的从业时间, 参保时可一次性办结补缴手续。除此之外, 按国家、福建省有关规定不能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工作年限, 一律不能办理补缴手续。因此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员被挡在补缴政策的大门之外。

(二)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研发现, 养老保险补缴问题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参保职工参加工作后没有及时办理参保。而没有及时参保并非全是职工本人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有的企业没有按规定为职工办理参保, 故意逃避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 致使职工年纪大无法办理参保。还有部分企业在创办初期, 因效益不好无法为职工办理参保, 或者仅为管理人员办理投保。二是许多超龄职工与企业虽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却没有正式办理招工手续或签定劳动合同。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职工能提供每年在企业领取工资的原始凭证, 却因企业没有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无法提供国家承认连续工龄依据而不能办理补缴。三是个别新参保人员因个人档案遗失无法办理补缴, 百般周折找到时却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无法参保。四是部分个体劳动者或灵活就业人员在年纪轻时想办理参保, 但经济困难无力缴交。如有的年轻时正遇上孩子要上学, 老人要赡养, 等到孩子完成学业, 家庭经济好转时要来参保却超过了参保年龄, 补缴无门。从目前政府受理的有关企业养老保险信访件中, 反映补缴养老保险费的问题最集中, 所占的比重也最大。

二、争议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 补缴需有工龄的要求不尽合理

福建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渐进式发展的。1989年开始在国有企业职工中开展养老保险统筹, 1996年扩大到集体企业职工 (由人保移交) , 1998年《福建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扩大到了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劳动者。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既然从1998年起至今他们没有国家承认的工龄都可以办理参保缴费, 而补缴则要求须有国家承认的工龄, 从道理上较难说服这类人员。其实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也是一种从业方式, 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也有贡献, 补缴需有工龄的规定不尽合理。

(二) 后延式的补缴办法不科学

从目前情况看, 部分省市为解决养老保险费补缴问题, 相继出台了后延式缴交的办法, 即到达退休年龄时, 缴费年限未满15年的可继续向后延续缴交至满15年止。现实情况是, 既然有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 就意味着到达退休年龄时, 人的生理各方面的机能都较差了, 不能再胜任工作。而为了缴交养老保险费, 客观上就要求他们仍需继续工作, 这同“法定退休”的意义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背道而弛。因些, 我们认为后延式的补缴办法不科学。

(三) 关于基金压力问题

有人认为, 补缴不加于控制, 会对基金运作及管理产生压力。从理论上讲, 如果大家都到了退休时才来补缴, 会给基金造成压力, 但事实上在现实运作中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多数企业多数人还是按规定正常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二是补缴的金额一般远远高于正常缴纳养老保险费, 如2009年补缴养老保险费标准为3784.56元/年, 而灵活就业人员正常缴纳大多为2640元/年, 相差1144.56元。进一步以15年缴费年限测算, 如果有人在2009年到达退休年龄才办理补缴, 则需缴纳养老保险费3784.56元/年×15年=56768.4元;而如果该同志每年按省社平工资60%为基数正常缴费, 经测算1995年至2009年只需缴费27677.76元, 不考虑利息因素, 正常缴费比补缴少交了29090.64元, 而计算养老金待遇时两者缴费指数同是0.6, 只有个人账户养老金略有差别, 但总体养老金水平相差无几。从这一点出发, 多数人如果不是特殊情况还是会选择正常缴纳的。所以如果我们采取必要的补缴惩罚措施, 鼓励大家尽量在正常时间内缴纳, 就能减少补缴现象的发生。

三、补缴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 应采取相对灵活和宽松的补缴政策

通过对上述产生补缴问题的成因及争议焦点分析, 我们认为应当采取较为灵活和宽松的补缴政策。即允许参保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补缴, 使其在到达退休年龄时能按月领取养老金, 实现老有所养, 减少社会矛盾。

(二) 为避免今后补缴问题的产生, 应加大宣传力度, 发挥部门作用, 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

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 广泛宣传养老保险的有关政策, 提高企业领导、职工、个体工商户主及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意识。与此同时, 要充分发挥劳动、地税、工商、街道社区等部门的职能作用, 各部门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 使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工作顺利开展。经办机构工作人员, 要经常深入基层, 为企业和参保职工提供优质服务。通过采取多种措施, 尽快实现养老保险的广覆盖, 使职工参加工作后即开始办理参保, 从根本上避免今后补缴问题的产生。

(三) 要制定相关措施, 鼓励职工正常缴费, 及时缴费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热点问题 知识问答 篇3

答:2009年12月22日,国务院第9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国办发〔2009〕66号文,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该办法从2010年1月1日起实行。

二、实施《暂行办法》的重大意义。

答:《暂行办法》的出台和实施力图解决跨省之间的劳动力转移、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所带来的社会保障权益的连续计算和权益保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所采取的又一个重要措施。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维护参保人员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暂行办法》实现了参保人员“不论你在哪里干,养老保险接着算”,解决了参保人员因就业地的变换和间断性就业而丧失养老保险权益的问题,从根本上维护了参保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切身利益。二是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暂行办法》进一步打破了地区分割、城乡分割的壁垒,从而对于提高劳动者参保缴费的积极性,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使更多的人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必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向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迈出的坚实一步。三是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和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农民工是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的重点群体。农民工在城镇之间流动就业参保缴费的,或间断性就业的,只要达到规定的条件,也享受同城镇企业职工一样的养老保险待遇,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养老保险资金是由个人缴费、单位缴费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请问,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如何转移这些资金?

答:新的办法规定,除了要转移个人缴纳的全部本息之外,还要转移一部分单位缴费,也就是社会统筹的这部分资金,即现在规定的12%的单位缴费要转出去。12%大体相当于单位全部缴费的60%左右。

四、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办理流程大概是怎样的呢?

答:有这么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发凭证。参保职工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一张本人的参保缴费凭证。这个参保缴费凭证最关键的信息是三项:在当地参保的起始时间、实际缴费的月数、在本地参保期间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第二个环节是接电话。可以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www.mohrss.gov.cn,在网站右侧有一个“公共服务信息”栏目,这个栏目下有一个“社会保险关系转续经办机构联系方式”)查看全国2800多个县级和县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全部联系方式。劳动者本人有不清楚的问题可以通过这个电话查询和咨询有关情况。同时在两地之间办理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事务也可以通过这个电话进行联系、核对等等。第三个环节是办手续。流动人员提出转移接续申请的,本人或者所在单位向新的就业地提出接续申请,其他的事情就由当地的社会保险机构在规定时间内来办理就可以了。第四个环节是转移资金。除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外,还转移12%的单位缴费。

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如何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缴费信息查询服务系统?

答:为了能够实现农民工以及其他异地就业的劳动者社保关系顺畅地转移接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在逐步优化“金保工程”——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建立中央数据库,开发社保缴费信息的查询系统,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全国社会保障信息卡的工作,努力实现中央提出的全国社会保障一卡通的目标,以后参保职工可以享受到持卡查询、咨询等便捷的服务。

六、1996年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人账户和单位缴费转移应该怎么办?

答:个人账户转移的具体规定是:1997年底的个人账户是按照个人缴费的累积本息来转移,而从1998年1月1日以后是计入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的本息。单位缴费转移的具体规定是:单位缴费部分是从1998年1月1日起开始计算。举个例子,比如说每个月挣1000元,一年挣12000元,每一年都按这12000元的12%来计算,等于一年就是1440元。单位缴费的跨地区转移,是为了平衡地区之间的资金关系,它是一个宏观层面的平衡。而对个人来讲,并不影响个人养老保险权益的累积,也不影响个人养老金的计算。这是因为个人养老金的计算按照我们的制度,是根据本人缴费的多少和缴费年限的长短来计算的,跟地区之间的资金转移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只要你缴费的年限长,你缴的钱多,那么你的这些权益都是会被累积的,所以不必担心只转了12%就损失了这个权益,实际上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

七、如江西人在北京打工多年,最近去福建省工作,养老保险关系应该如何处理?

答:只要在福建省参保缴费之后,本人可以提出书面申请,或者通过他的工作单位向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申请,要求把原来在北京打工参保缴费的养老保险关系转到新参保地,新参保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在接到申请之后进行审核,确认他符合转移接续的条件之后,就向北京市的社保经办机构发出同意接受函,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收到转移信息和相应资金后,会通知他的单位和他本人,整个转移工作也就完成了。

八、像上面的这种情况,养老保险金在哪里领?

答:《暂行办法》对各种情况都分别作了规定。其基本条件是要看在各个参保地方的缴费年限,我们叫做“户籍地优先,从长、从后计算”的原则,就是如果你的参保地和户籍地是一致的,那你肯定是在户籍地,也就是参保地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了。如果不一致的话,那就按照你缴费满10年的地方来确定你的待遇领取地。如果你有多个缴费满10年的地方,就按你最后一个满10年的地方来确定你的领取待遇的地方。如果你在所有地方缴费都不满10年,那就把你的养老保险关系和相关资金转回到你的户籍地,由你的户籍地来给你支付养老金的待遇。总之一句话,就是一定要让缴费满15年的参保人员都有一个明确的地方可以领取养老金。

九、已退休人员能不能办理转移接续手续?

答:已经退休的人员,养老金的领取地和领取标准已经确认了,也就没有必要把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到另外一个地方。因为我们现在要处理的是养老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的问题,主要是为了实现在工作期间、参保缴费期间,养老保险权益能够连续累加计算的问题。而参保人员退休以后所有的权益都已经固定了,就没有再累加、衔接的问题了,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再转移这种关系了。当然,为了方便领取养老金,现在已经可以通过金融系统实现养老金的异地领取了,退休人员可以通过这样的系统来实现异地领取养老金。

十、在某地工作10多年,单位也给缴了养老保险,但是没有解决户口问题,养老金在哪里领呢?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热点问题 知识问答 篇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保障局: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9)]66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下发以来,各地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总体形势平稳趋好。但在实施工作中还存在进展不平衡、对国家政策和经办规程理解不一致、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为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我们研究制定了《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抓紧做好以下工作:

一、尽快制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实施办法。各地要结合完善省级统筹工作,按照《暂行办法》的统一要求,对本地区自行出台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进行清理规范,在今年底前制定出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实施办法,并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社保中心审核后,再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各地正式下发的实施办法要及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

二、调整规范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政策。各地要结合《暂行办法》的贯彻落实,采取可行措施,将在城镇企业就业并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暂行办法》实施前已自行出台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办法的地区,要抓紧调整相关政策,实现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的统一规范,切实做好农民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

三、做好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各地要按照《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87号)和《关于开展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10)124号]的要求,抓紧统一规范业务经办程序,加快与部级异地转移系统的接入步伐,力争2010年底前三分之一以上地市入网接入服务,2011年底前全部地市(包括所属区县)入网接入服务,实现电子化转移业务模式,努力提高转移接续经办工作效率,为参保人员提供便捷的服务。

四、进一步做好经办管理工作。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及有关业务经办规定,为应对2011年元旦、春节期间可能出现的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的高峰期,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要确保全国转移接续工作的统一和规范,不得随意调整和更改

经办规程中的程序和表格;要简化、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落实好办理时限;要通过国内各新闻媒体、互联网、热线电话、现场解答 2 等多种形式,为参保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安排专人值守,确保向社会公布的联系渠道畅通。遇有单位地址、经办科室、电话号码等信息发生变更或需要补充的,要及时报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保中心,保持向社会公布信息的完整和准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六日

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转移接续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

一、关于统筹基金(单位缴费)

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转移统筹基金时,属于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的,单位缴费比例超过12%的,按实际缴费比例计算转移金额;低于12%的,按12%计算转移金额。

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在跨省流动就业转移统筹基金时,除记入个人账户的部分外,缴费比例高于或低于12%的,均按12%的标准计算转移金额。转移时为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的缴费比例高于12%的,按实际缴费比例计算转移金额;低于12%的,按12%计算转移金额。参保人员踌省流动就业转移的统筹基金不计利息。

二、关于个人账户记账利息

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时,当地1998年1月1日之前已建立个人账户的,从本人建账之日起计算个人账户利息;之后建立个人账户的,统一从1998年1月1日计算个人账户利息(含放大或调整到规定账户规模调整额的利息)。转出地计算利息的截止时点为办理关系转移手续的上年末(指自然年度,下同),当年的缴费(含当年补缴历史欠费)和上年末累计个人账户储存额应在当年产生的利息,由转入地一并计算。

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时,转出地上年记账利率未公布的,按再上一年记账利率计算利息。

三、关于个人账户记账额

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时,个人账户记账额与按规定计算的资金转移额不一致的,1998年1月1日之前已建立个人账户的,转出地和转入地均保留原个人账户记录;1998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期间,个人账户记账比例高于11%的部分不计算为转移资金,个人账户记录不予调整,低于11%的,转出地按11%计算转移资金,并相应调整个人账户记录;2006年1月1日之后个人账户记账比例高于8%的部分不转移,个人账户记录不予调整,低于8% 的,转出地按8%计算转移资金,并相应调整个人账户记录。个人账户记录按规定调整后,参保人员又发生跨省流动的,不再作调整。

四、关于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

参保人员在2010年1月1日之前在非户籍所在地(以省为单 4 位,下同)就业参保、2010年1月1日之后男性年满50周岁和女性年满40周岁的,参保人员在中断缴费期间男性年满50周岁和女性年满40周岁的,参保地不得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调整为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

男性年满50周岁和女性年满40周岁的人员,首次参保地为非户籍所在地的,参保地应为其建立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

参保人员在建立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期间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原保留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负责将其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进行归集归并。其中,只有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的。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归集归并,并在办理转入手续的同时进行参保信息登记。

五、关于户籍所在地

参保人员在建立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期间迁入户籍的,从迁入的次月起将其1%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调整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来件、尚未办理待遇领取手续期问,户籍发生变动的,在确定户籍所在地时,以其达到待遇领取条件的年龄时点为准。

六、关于参保费年限

在确定参保人员待遇领取地时,一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下同)的累计缴费年限应包括在本地的实际缴费年限和计算在本地的视同缴费年限。其中,曾经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 5 工作的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在首次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只有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的,计算在户籍所在地;曾经在部队服役的军龄,按国家规定安臵就业的,计算为本人退出现役后首次就业参保所在地的视同缴费年限,接国家规定不安臵就业的(不包括自主择业的军队干部),计算为本人达到特遇领取条件时户籍所在地的视同缴费年限。

参保人员曾发生多次符合《暂行办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的组织人事调动,在确定待遇领取地时,应将其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在最后调入地的参保缴费年限中。

七、关于待遇领取地

参保人员在《暂行办法》实施前已办理过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的,实施后没有再跨省流动就业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其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为待遇领取地;实施后又再次跨省流动就业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按《暂行办法》规定确定待遇领取地。

八、关于缴费工资指数

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时,转入地对转出地记录的缴费基数不进行“封顶保底”计算和调整。参保人员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待遇领取地在计算该参保人员在其他地区参保缴费时段的缴费工资指数时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九、关于欠费补缴

参保人员(含建立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的人员)跨省 6 流动就业申请开具参保缴费凭证时,转出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有欠费记录的应履行告知义务,在参保人员补缴欠费或明确放弃补缴欠费后,再开具参保凭证。参保人员本人明确放弃补缴个人欠费的,需本人书面签字确认,单位欠费仍由转出地社会保险费征缴机构负责清理。

十、关于多重养老保险关系

参保人员在两地以上同时存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或重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应按照“先转后清”的原则,由转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按规定清理。

十一、关于预缴养老保险费

参保人员在跨省流动就业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时.曾办理一坎性预缴养老保险费的,先按规定比例计算转移金额;余额部分由转出地暂时保留封存。待本人达到待遇领取条件时再按有关规定处理。

十二、关于遗留问题

参保人员在《暂行办法》实施前跨省流动就业未按国家规定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手续,已达到待遇领取条件且没有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应比照《暂行办法》的规定确定待遇领取地,并补办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续手续。待遇领取地应按规定将本地和异地的缴费年限(舍视同缴费年限)合并计算,并核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热点问题 知识问答 篇5

2011-01-12 18:37

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

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闽劳社[2002]文81号

各市、县(区)劳动(保障)局:

现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

[2001]20号)文件转发给你们,同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该文中第三、第四条中对“城镇个体工商户等自谋职业者以及采取各种灵活方式就业的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合同制职工”缴费年限满十五年以上的,其退休年龄统一按男60周岁、女55周岁的规定执行。对于上述人员中的女性参保人员不再有管理岗位和工人岗位的区分。对于国有企业的参保女职工的退休年龄,继续按照管理岗位和工人岗位区别对待,并按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闽劳社[2001]347

号)的规定办理。

二、对于该文中第六条“对于因病、非因工致残”人员的处理问题,我省不办理退职手续,仍按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规范职工退休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闽劳社[2001]362号)文第一部分的第(三)、第二部分的第(三)条,以及《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闽劳社[2001]347号)文第8条规定办理。即:

(一)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并经县级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的,可提前办理退休。因病或非因工致残鉴定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职工非因工伤残或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执行;个别特殊病例无法按照上述鉴定标准执行的,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审核同意,可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1996)(1-4级)》执行。

(二)因病或非因公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提前退休的,由单位负责填报《福建省退休人员审批表》(附设区的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医疗诊断证明和县级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出具的《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致残丧失劳动能力鉴定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并经内部公示和当地社保经办机构确认无误后,报设区的市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汇总并上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核准。

(三)关于参保企业职工病退的办理问题。根据省人大《福建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和《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有关规定,被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力的职工可以退出劳动岗位,并享受相应退休或退养待遇。其中:(1)男职工年满50周岁,女职工年满45周岁且缴费年限满15年的,可办理退休手续,并纳入当地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支付,按月享受退休待遇;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按规定予以一次性支付,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2)男职工年不满50周岁的,女职工年不满45周岁的,可办理企业内

部退养手续,相应退养待遇仍由企业支付,待职工达到规定的病退年龄时,再办理病退手续,其相应的退休待遇可转入当地基本养老保险统筹支付。(3)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闽劳保[1999]36号文下发前,已按省有关规定并经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办理了病退手续的企业职工,可按闽劳保[1999]36号文件规定重新鉴定,对符合条件的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核准后予以纳入养老保险统筹支付。

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热点问题 知识问答 篇6

199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在我国全面建立“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统帐结合”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从建立到“十二五”期间发展迅速, 取得了重要成就,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制度覆盖率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2001年的1.42亿人增加到2014年的8.42亿人, 增加了7亿人增长了将近6倍。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从1997年的41.7%上升高2014年的64.9%。第二, 制度收支情况改善, 基金储备规模稳定增长。2014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突破2.5万亿元, 基金支出2.17亿元, 当年基金结余3555亿元, 累计结余为3.18万亿元, 较2010年翻了一番, 但是在“十二五”时期基金规模增长的速度开始下降, 并且支出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基金收入的速度。第三, 农民工和非正规就业开始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且规模在扩大。农民工是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重要主体, 也是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数量从2005年的1000万人增加到了2010年的3000万人。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的参保率为15.7%, 距离2020年的全覆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虽然取得可喜成就,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在新时期面临的新挑战。中国正在经历人口结构转变与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的双重考验,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人口抚养比发生逆转并快速提高, 持续两位数的高速经济增长率的时代已经结束, 经济增长放缓和结构调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本文分析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挑战, 并据此提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改革方向和对策建议, 旨在保证养老保险体系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开展困境与挑战

(一) 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压力增大, 个人账户空帐问题有待做实

“十三五”时期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现象初露端倪。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长明显放缓而基金支出呈现快速上涨趋势, 基金收支平衡将会恶化。2011年, 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4129.8亿元, 结余率24.4%为近几年的最高水平, 随后基金支出增速快于收入, 致使当期基金结余呈现下降趋势, 收支平衡状态开始发生逆转。蔡昉、张车伟 (2015) 研究表示, 按照“十二五”时期的变动趋势, 到2019年基金收支平衡的状态会被打破, 当期结余下降到-618亿元, 当期结余率为-1.5%。

个人账户“空帐”问题有待解决。在“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中, 个人账户由职工个人缴纳工资的8%, 社会统筹账户由职工所在企业缴纳工资的20%, 这样个人账户缴费大约占到基金总收入的28.6%。按照2014年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收支水平测算, 在全国基金收入25309.7亿元中有7238.8亿元归属于个人账户。截至2012年,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接近3万亿元, 但真正做实的个人账户额度只有4000多亿, 个人账户被用空了近2.6万亿元。个人账户类似于积累制, 个人账户中的资金权属归于个人, 政府部门可以监管, 但是不能随意动用去给退休者发放养老金。基金平衡不仅仅简单是资金的问题, 其中还涉及到基金权利归属的问题, 但是基金权利的归属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现在看到的基金当期有所结余, 实际上是动用了个人账户的资金从而造成了个人账户的“空帐”现象, 我国基金权利归属未明确确定, 造成了个人账户的“空帐”问题。

可以预见, “十三五”期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收支状况会发生逆转, 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 养老保险体系不得不靠累计结余支撑下去。

(二) 养老保险制度负担比持续上升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绝大多数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它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 同时它也对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中国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 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达到了13.36%, 比2000年增加了2.87个百分点;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了8.87%, 比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了1.91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 养老保险制度的负担比会有持续上升的压力, 这主要是因为首先是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减少了参保缴费者的数量从而削减了制度的收入;其次是退休人数或制度赡养率上升。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 老年人口占比的提高使得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第三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导致了个人领取养老金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了养老金的支出。

根据我国法定的退休政策, 男性职工退休年龄为60岁, 女性为50岁退休, 女性干部退休年龄为55岁, 同时规定从事国家认定的特殊工种的劳动者可以在原有退休年龄的基础上提前5年退休, 男性最早可以在55岁退休, 女性最早可以45岁退休, 因此从整体而言我国退休年龄相比多数国家处于较低的水平 (王延中, 2015) , 根据人社部的资料显示, 我国的平均退休年龄在53岁左右。较低的退休年龄就开始领取养老金在加上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延长, 这些要素增强了对养老保险的影响, 从而使得参加养老保险制度的退休者相对于缴费者的负担比在未来将不断提升。

(三) 省级统筹模式下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失公平性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省级统筹管理, 养老保险发展的地区差异不亚于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由于我国各省之间的养老保险制度负担比差异巨大, 因而导致各省在平均缴费率、替代率、基金收支余额方面的分化。地区之间的实际缴费差异也是公平性问题的重要表现, 实际缴费率与GDP呈现一个U型特征, 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 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际缴费负担都比较重, 人均GDP水平中等偏上的省份实际缴费负担更轻, 以2012年为例, 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较为发达省份的实际缴费率都在15%以下, 广东实际缴费率不到10%, 而甘肃的实际缴费率已经高达30%, 黑龙江省为25.6%。养老金收入的替代率和待遇水平的地区差异也比较明显, 山东省的替代率最高为66.8%, 高于最低的重庆25个百分点。

在省级统筹的背景下, 地区间负担比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区养老保险基金余缺的差异, 导致出现有的地区养老金存在缺口, 有些省份养老金存在结余的情况。2014年, 黑龙江省当期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金收入为922.2亿元, 基金支出为1028.3亿元, 当期的养老金收入缺口为106.1亿元, 而同期的广东省则存在较多的养老金结余, 其当期结余规模为770.3亿元。从2014年当期的全国水平来看,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盈余3555亿元, 但是由于城镇职工养老金制度是省级统筹的, 这使得存在收支盈余的省份的资金无法用于亏损省份养老金缺口, 所以养老金收支失衡的地区不得已需要挪用个人账户来满足当期的养老金支付, 这也是造成养老金个人账户“空帐”的原因, 进而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损害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三、“十三五”时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方向和政策建议

(一) 建立全国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 建立方便合理的转移续接机制

第一, 在全国范围内要实行统一的缴费率, 统一的缴费基数和统一的征管的方式。实现城镇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收统支管理, 便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全国整体规划, 既能解决因各地区负担比差异而导致的缴费率高低不一的问题, 有利于发挥保险的互助共济的功能, 又能提高私营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积极性, 有利于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

第二, 建立养老保险的自由转移和续接制度, 以有利于劳动力流动和匹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应遵循不阻碍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不牺牲经济效率的原则, 尽早实现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制度并轨和统一,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以伴随着劳动力的流动实现无缝衔接。在全国统筹未实现之前, 应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的跨区转移的措施, 取消不合理的规定, 降低转移门槛, 确保养老关系和劳动力能有有序、合理的流动。

(二) 深入调整个人账户的管理模式, 做实个人账户

第一, 要明确界定基金权利归属, 这是做实个人账户的前提。从前文的分析中, 由于没有明确的确定基金权利的归属, 养老金的发放动用了个人账户资金, 导致了个人账户空帐问题, 个人账户内的资金属于个人所有, 明确界定个人账户归属是做实个人账户的前提。“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将社会统筹部分和个人账户部分实现完全的分账管理、独立运作。

第二, 解决养老金隐性债务, 明确财政补贴责任。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都承担着沉重的隐性债务, 社会统筹制度承担了化解转轨成本的职能, 所以解决这一问题, 要明确政府责任, 需要政府的财政补贴承担转制成本。而且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 社会统筹部分的负担比提高, 因此应该得到政府的补贴而且补贴应该长期存在。

(三) 严格规范退休制度, 启动延迟退休政策

第一, 严格规范退休制度, 避免过早的提前退休。

要严格法定退休年龄, 禁止不合理的提前办理退休, 避免在劳动年龄阶段过早的领取养老金, 让不该退休的人成为公平竞争的正常劳动者。一个富有弹性的政策, 可以考虑规定一个养老金最低的申请领取年龄, 但必须在养老金待遇上给予适当的约束, 更早申领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消减养老金待遇, 尽可能地消除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激发大量闲置的“4050”人员劳动参与积极性, 既能够缓解养老金的支付压力, 也有利于扩大劳动供给、提高潜在经济增长。

第二, 科学制定方案, 适时逐步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并引入约束激励机制。

延长退休年龄能够缓解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 但退休年龄的延迟不是一蹴而就的, 应当采用渐进延迟退休策略。采用渐进延迟退休方案, 一方面可以避免出现劳动力供给的突然增长而造成劳动力市场过于集中的就业压力, 从而实现劳动力供给的平稳发展;另一方面, 会增加养老保险制度缴费者的数量, 并延长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年限, 降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负担比, 从而起到改善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状况的积极效果。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热点问题 知识问答 篇7

【关键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

一、引言

现阶段,在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模式中,采用的是“统账结合”的制度管理模式,也就是对于一些门诊小病等费用支出由个人账户支付,对于一些住院大病等有可能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则通过医保社会统筹来实现。建立这种模式,对于控制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险费用,充分体现城镇中医疗保险互助共济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现行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模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造成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资金沉淀以及保值增值压力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

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概念及现状分析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主要是一种医疗保障的筹资方式,通过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以强制性缴费的方式,确定城镇职工以及单位的承担费率缴费,并按照固定比例计入职工个人账户。通常情况下,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主要是按照费用大小等进行划分,大额费用由国家按照政策进行社会统筹支付,小额的费用则主要是通过个人账户进行支付。在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制度实施以来,随着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纪律条例的不断完善,个人账户在基金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更加高效规范,对于确保城镇职工个人的基本养老保障权益,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稳健运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的迅速增加,以及城镇内部医保定点机构数量的迅速增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资金总数以及规模迅速扩大,个人账户使用的灵活性便捷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三、当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使用效率不高。现阶段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使用管理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账户基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基金结余率较高,在个人账户基金沉淀额逐步增加,造成了资金沉淀出现了资金浪费的问题。如果个人账户内部的资金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物价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这些个人账户资金机会成本将会出现明显上升。

2.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由于在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在个人账户管理上出现了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个人账户的筹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特别是当前个人账户的缴费费率缺少必要的浮动性和差异性;个人账户的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合理,有的医保经办机构对于医疗机构在医疗行为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审核力度不足,造成了在医保方面可能出现诱导性消耗个人账户资金的问题;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在个人账户资金的划拨、支付、核算等方面的效率有待提升。

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门诊费用统筹不够。当前,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由于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分开,因此门诊费用由个人账户支付和个人自付,造成了一方面健康人群的个人账户资金大量沉淀,余额积累,而慢性病人和老年人门诊医疗费用高,个人账户金额远远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导致参保人员会为了得到报销而采取小病大治的诊疗方式,统筹基金支出过多。

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对于医疗保险共济性的体现不足。“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决定了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兼具公有性和私有性,这也就造成了城镇职工节本医疗保险难以形成科学合理的费用风险共担机制,不仅不能够起到风险分散的作用,同时也难以根据实际需要实现账户间的资金转移,导致个人账户医疗保险缺乏共济性。

四、改进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措施研究

1.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相关的制度建设。解决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关键还是要在个人账户管理有关制度建设上下功夫。首先应该积极地探索完善账户分级管理等运作模式,具体来说也就是将个人账户划分为两个账户,其中一级账户设定一定的限额基金,当基金超过限额以后转入二级账户中,用于其他的有关支付行为。通过设定个人账户分级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个人账户基金沉淀,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实现个人账户的互助共济性。其次,应该注重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与门诊统筹结转制度,也就是针对当前人口老龄化驱使下个人账户消耗量较大的问题,可以让职工参保者按照相关数量要求选取定点门诊,享受普通门诊统筹医保待遇。需要注意的是,在落实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筹资渠道和结算模式的接转管理。第三,还应该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社区引导制度,通过这种制度模式,引导职工基层首诊,逐步减少大型医院门诊比例,落实基层医疗机构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和向上转诊的功能定位,同时还可以促进政府加大对基层投入力度,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2.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社保卡个人账户结余共享政策。针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保小病功能弱化,部分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中沉淀资金的问题,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的有效利用,应该在这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尤其是可以探索实施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家庭互济”政策。同时,还应该积极探索利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的资金用于购买商业健康保险,通过商业保险市场机制,进一步放大个人账户用于医疗费用保障作用;或者是通过用医保个人账户结余金额支付相关健身费用,用来体育健身预防疾病

3.创新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管理手段。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是整个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管理的关键。一方面,应该积极探索各种内外部合作协调的个人账户管理模式,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委托银行之间的联系,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药机构的联系,既可以实现提高个人账户资金的管理效率,同时也能够准确的掌握个人账户的有关消费信息,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医疗机构诱导需求、套取个人账户资金等问题的发生,实现个人账户管理使用的规范化科学化合法化;另一方面,应该进一步提高医保经办机构的整体服务质量,针对个人账户管理完善有关信息系统的建设,依靠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实现个人账户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同时还应该针对个人账户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加强控制管理,确保个人账户管理工作的合法合规。

4.加强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使用的监管。首先,为了防范医保个人账户使用管理中出现的违反医保规定的违规行为或者是对医保个人基金套现、医保基金违法违规操作等不法行为,应该重点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加强对个人账户的监管。可以重点对医保个人账户资金支付结算信息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分析,通过科学全面的分析医药机构的医保结算情况,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和合法合规使用。其次,为了确保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使用规范,还应该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对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认识水平。特别是让城镇职工认识到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属于个人财产,可继承和转移,在年轻、身体健康时积累个人账户资金,到年老体弱时发生医疗支付时使用,可以实现个人自我保障,主动杜绝违规使用问题。同时,对于以药易药、以药易物和套取现金等违规行为,应采取暂停医保待遇享受等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的还要按规定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进一步督促提高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规范化使用水平。

五、结语

对于当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应该重点在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建设,个人账户管理手段创新等方面,加强控制管理,以不断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超群.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起源、效能与变迁[J]. 中州学刊. 2013(08).

[2] 罗微. 资产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设想[J].华东经济管理. 2013(02).

[3] 傅鸿翔. 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政策分析与建议[J]. 中国医疗保险. 2012(08) .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热点问题 知识问答 篇8

各市、县劳动局,苏州、无锡市社会保险局,省有关单位:

最近,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扩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政策规定,各地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一些具体问题。经研究,现明确如下:

一、关于企业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问题

我省行政区域内的国有企业、县(区)属以上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在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前未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应当自当地实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和劳动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之月起,按照历年职工工资总额以及省政府苏政发[1998]75号文件规定的当地企业缴费比例和历年职工个人缴费比例,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并依据职工本人1996年1月1日后历年的缴费工资和补缴时间,建立职工个人帐户。补缴1995年底前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时,按照应缴纳额和同期居民1年期储蓄存款利率,补缴历年的基金利息。补缴期间职工本人工资收入无法确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确定。

企业未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包括代扣代缴的个人缴纳部分)期间,不记载个人帐户,不计算个人缴费年限。企业按《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及滞纳金后,再按补缴时间记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并累计计算职工个人的缴费年限。

二、关于县(区)属以下集体所有制等企业纳入养老保险后的有关问题

县(区)属以下城镇集体企业、城镇街道办企业、城镇私营企业等,在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实施范围后纳入养老保险的,企业和职工可以自1992年1月1日起,参照本意见第一条的办法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并起算缴费年限。职工本人从当地实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和实行劳动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之月至1991年底,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可以计算连续工龄的时间,可以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并计算缴费年限;不符合国家和省计算连续工龄规定的工作时间,原则上不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计算缴费年限。当地实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和实行劳动合同制职工养老保险之前,符合国家和省的规定可以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县(区)属以下城镇集体企业、城镇街道办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在纳入养老保险前,不属于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退休制度的实施范围,其原已退出劳动岗位的人员的有关费用,原则上应由企业自行负担,或由其主管部门统筹解决。纳入我省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后,企业职工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可以办理退休手续,并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养老保险待遇。

三、关于1998年7月后参加养老保险并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后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问题

1998年6月底前参加工作、应参加未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在1998年7月1日以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和职工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后,职工缴费年限(含当地实行基本养老保险或退休费用统筹以前可视同缴费年限的连续工龄,下同)累计满15年及15年以上的,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符合规定条件时,可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企业和职工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后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一次性支付其个人帐户的全部储存额,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四、关于企业破产、解散、撤消或被兼并、与其他企业合并后补缴问题

参加养老保险的破产、解散或撤消企业在清偿债务时,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偿付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并按照实际偿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计算职工的缴费年限,记载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企业被兼并或与其他企业合并的,由兼并方或合并后的企业补缴其所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五、关于实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定问题 地方金融(城市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保险企业,以及实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企业,不属于原行业统筹的范围,不执行国家对原行业统筹企业职工退休待遇的有关政策。这些企业纳入我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后,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按省政府139号令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原办法计发水平,以职工本人1994年底前国家和省规定的事业(行员)单位标准工资套改企业标准工资为基数,按照我省企业职工退休金的计发比例和1994年底前国家和省规定的各地企业退休人员的各项补贴标准确定。1996年1月1日以后的退休的,可以按照我省的有关规定实行新老办法的对比。企业实际发给退休人员的待遇超过上述标准的部分,企业可通过补充养老保险等渠道予以解决。

六、关于使用离退休人员发放的劳动报酬纳入单位缴费基数问题

城镇各类企业和城镇个体工商户使用离退休人员发给的劳动报酬,纳入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但离退休人员本人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也不记载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七、关于农民合同制职工终止劳动关系后个人帐户的处理问题

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职工和城镇个体工商户招用农村户口的雇工,流动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和社会保险档案,应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办理转移手续;不在当地继续就业,也不愿保留养老保险关系的,经本人书面申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一次性支付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的全部储存额本息,并终止其社会保险关系。

终止社会保险关系的农民合同制职工或农村户口的雇工再次就业时,应重新办理社会保险手续,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和缴费年限重新起算。

八、关于企业职工或个体工商户业主、雇工和退休人员死亡后有关待遇问题

职工与企业、雇工与个体工商户续存劳动关系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期间,以及退休、退职或领取生活费人员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期间,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由用人单位或者死亡人员亲属凭死亡证明书和其他证明材料,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领取丧葬费、直系亲属一次性抚恤费。

缴费年限满15年及15年以上的城镇户口的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业主和雇工,以及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不含退职人员、领取生活费人员)死亡时,其符合国家规定的供养直系亲属,可依照省劳动厅苏劳险[1995]7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享受定期救济费;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其他人员,其供养直系亲属只享受一次性救济费。死亡人员供养直系亲属的一次性救济费或定期救济费,在死亡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缴纳的储存额或余额中列支,不敷使用的,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继续支付。

死亡人员没有供养直系亲属或支付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后仍有余额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个人缴纳的储存额或者余额,发给其指定的受益人或者法定继承人。

九、关于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人员有关待遇的列支渠道问题

1999年7月1日以后,企业职工或个体工商户业主、雇工发生工伤,经当地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符合1—4级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标准的,按月享受的伤残抚恤金和按基本养老金计发标准补差的部分,已实行工伤保险的市、县,纳入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未实行工伤保险的市、县,在实行工伤保险前由企业在原渠道列支,其中,职工符合法定退休条件后,可暂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各地实行工伤保险以前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因工致残人员的费用,从1999年7月1日起,逐步改由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尚未实行工伤保险的市、县,原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的因工致残人员的费用,在实行工伤保险以前,暂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继续支付。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政策 篇9

二、缴费:1、基数和比例:以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不得低于自治区社平工资60%的,高于社平工资的300%,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不得高于社平工资。企业职工缴费比例为单位20%,个人8%; 灵活就业人员(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缴费比例为20%。2、缴费中8%划入个人帐户。3、灵活就业人员要按年缴费,中断缴费后补费的需按社平工资的100%缴费并加收利息。4、曾在各类企业工作过三年以上的,10月1日前具有城镇户籍的人员,可补缴养老保险费,补费基数为历年自治区社平工资,比例为20%,并加收利息。

三、领取养老金的条件:男年满60岁,女工人年满50岁(灵活就业人员年满55岁),缴费年限累计满的。

四、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参保人员退休上年度自治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 给1%.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上年度自治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1%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退休上年度自治区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X0/C1+X1/C2+……+Xn/Cn+1)÷N

公式中,X0、X1……Xn为参保人员退休当年及退休前1年、2年……n年本人缴费工资额;C1、C2……Cn+1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n+1年自治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N为职工参与计算指数化月平均工资的缴费年限;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退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自治区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以前(1月1日)参加工作,发给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自治区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前本人视民缴费年限×1.3%

五、退休办理程序:社保局1号窗口养老保险缴费审核并过账--携个人书面申请、养老本、缴费过账明细表、身份复印件、农业银行卡复印件到人社局申请--人社局审批并填写退休审批表(灵活就业人员不用填写)、--社保局进行养老金核算--到龄次月开始发放养老金(因个人原因未及时办理的从人社局审批之月起领取养老金)

六、丧葬费、抚恤金发放标准:1、参保职工在职期间死亡的,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退还;以上年度社平工资为基数发放2个月丧葬费;以死亡前12个月平均缴费基数为标准,按缴费每满1年(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支付一个月,最多发给20个月的抚恤金。2、退休后死亡的,个人帐户如有余额予以退还;以上年度社平工资为基数发放2个月丧葬费;以死亡时本人的月养老金为标准发给20个月的抚恤金。

七、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在疆内转移的,只转移社保关系,不转移资金;疆外转移的,既需转移社保关系又要转移资金。转出办理程序: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养老保险手册及转入地社保经办机构接收函原件(疆内转移的不需出具接收函)。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热点问题 知识问答 篇10

关键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入再分配效应,净转移额,内部收益率

1 引 言

近年来,安徽省经济高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人民收入的增长,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而且人口老龄化也使得养老金支付压力逐渐增大。在此背景下,研究安徽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不仅能够为改进安徽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供政策参考,而且对完善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模型建立及测算

2. 1 模 型

本文采用净转移额和内部收益率构建安徽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测算模型。并在净转移额部分重点考虑统筹部分的净转移额,剔除不具有代际或代内收入再分配功能的个人账户部分对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的影响[1]。

2. 1. 1 分析模型的建立

以参保人退休那年为测算时点,设FVC为退休时点缴费终值,PVB为退休时点领取现值,NPV为退休时人均净转移额,则:

人均净转移额NPV = FVC - PVB ( 1)

内部回报率为退休时点时令FVC = PVB的折现率i(2)

2. 1. 2 各指标计算过程

设n为缴费年数; t为参保者缴费第t年; Ct为第t年养老金缴费值; C1为单位缴费比例; C2为个人缴费比例; Wt - 1为缴费第 ( t - 1) 年本人工资性收入 ( 若缴费上限≤Wt - 1≤缴费下限,否则替换为相应上下限) ,则:

设Bd为退休后第d年养老金的领取额; r为养老金领取年限; Bd1为基础养老金; Bd2为个人账户养老金;为第d - 1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参保人指数化年平均缴费工资Z为参保人各年度平均缴费基数与各相应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比值的算术平均值; 个人账户年领取额Bd2等于个人开始领取养老金时的个人账户总额除以养老金领取年限,则:

2.2 测 算

注: ( 1) 在人均领取现值的处理方面与当前计发办法略有不同,为保证养老金发放的平稳性,个人账户年领取值 = 个人账户余额/15; ( 2) 统筹部分指基础养老金部分; 个人部分指个人账户部分。

首先,设定参数:

( 1) 根据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设定20岁参保新人的退休年龄为60岁,则从2014年起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年限为40年; 在安徽省平均预期寿命为75. 10岁 ( 来自2010年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 的情况下,领取养老金年限为15年。

( 2) 假设安徽省不同行业职工平均工资与经济增长率大致保持同步。根据《2030年的中国》报告中关于中国GDP的预测,结合安徽省实际现状,设定安徽省GDP的增长率2014—2015年为9% ,2016—2020年为8% ,2021—2025年为7% ,2026—2030年为6% ,以后各年保持5% 不变[2]。

( 3) 假设2014年参保新人工资与2013年安徽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一样为47806元; 根据规定,企业缴费比例C1为20% ,个人缴费比例C2为8% ; 此外,假设以4%计算养老金收益率和折现率。

其次,将《安徽省统计年鉴———2014》中查阅到的“安徽省不同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数据,代入模型测算其收入再分配效应,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就人均净转移额的统筹部分而言,以卫生和社会工作的年收入50908元为界,年收入在50908元以下的为养老保险收入的转入者,且收入越低,再分配转入程度越多,转入金额最高为62. 80万元; 年收入在50908元之上的为收入的转出者,且收入越高,再分配转出越多,转出金额最高为67. 75万元。这说明安徽省的养老保险政策实现了收入从高收入人群向低收入人群的转移。

为了进一步分析安徽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考虑安徽省不同行业职工人数。通过查阅发现安徽省主要职工数集中在制造业 ( 120. 41万人) 和建筑业 ( 99. 59万人) ,而这两个行业均是养老保险的收入转入者; 而年收入在50908元以上的行业,即从卫生和社会工作开始 的养老保 险的转出 者,总计职工 数仅为104. 01万人,比起转入者人群仍然较少。因此,虽然安徽省的养老保险政策实现了收入从高收入人群向低收入人群的转移,但再分配程度仍然较弱。

此外,根据2014年度公布的《安徽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安徽统计年鉴———2014》显示,截止到2013年年末,安徽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811. 3万人,城镇就业人员人数为1226. 2万人,计算出安徽省参保率仅为66. 16% 。

3 安徽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及其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

3. 1 改革方案

通过测算发现,缴费上下限、缴费率、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折现率、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都会影响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程度。因此,本文选择缴费上下限、企业缴费率以及退休年龄三个关键因素设计安徽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案,如下所示:

( 1) 方案I: 仅取消缴费上、下限的限定;

( 2) 方案Ⅱ: 仅降低统筹部分缴费率至18% ;

( 3) 方案Ⅲ: 仅推迟退休年龄至65岁 ( 平均预期寿命设定为82岁) ;

( 4) 方案Ⅳ: 取消缴费下限,推迟退休年龄至65岁( 平均预期寿命设定为82岁) ;

( 5) 方案Ⅴ: 降低统筹部分缴费率至18% ,推迟退休年龄至65岁 ( 平均预期寿命设定为82岁) ;

( 6) 方案Ⅵ: 取消缴费下限,降低统筹部分缴费率至18% ,推迟退休年龄至65岁 ( 平均预期寿命设定为82岁) 。

3.2 改革方案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

测算分析上述改革方案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测算值如表2、表3所示,分析结果如下所示:

( 1) 方案I: 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 ( 这两个小组的工资性收入均低于缴费下限) 人均净转移额的绝对值与改革前的测算结果相对比在统筹部分得到了增加。此外,其内部收益率也都高于改革前的测算结果,最高为5. 1502% 。可见,缴费下限的取消使得养老保险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再分配程度增大,也更加适应低收入人群的经济现状,增强了参保的吸引力。

注: 表 2 中的人均净转移额仅指人均净转移额的统筹部分。

( 2) 方案Ⅱ: 统筹部分缴费率的降低使得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再分配程度增强,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再分配程度减弱。具体而言,农、林、牧、渔业的人均净转移额统筹部分的转入额都由原来的62. 80万元上升至80. 28万元,内部收益率 由4. 7425% 上升至5. 0967% ; 最高收入组———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人均净转移额统筹部分的转出额由原来的67. 75万元下降至23. 64万元,内部收益率由原来的3. 1628% 上升至3. 4528% ; 此外,收入转出群组个数减少。

注: 表 3 中的人均净转移额仅指人均净转移额的统筹部分。

( 3) 方案Ⅲ: 退休年龄的推迟使得人均缴费终值增大,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使得人均领取现值增大,但是人均领取现值增大的幅度小于人均缴费终值增大的幅度,从而使得养老保险的收入转入者再分配程度减弱,养老保险的收入转出者再分配程度增强。

( 4) 将改革方案Ⅳ、Ⅴ、Ⅵ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相互对比,并与安徽省改革前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改革方案Ⅳ、Ⅴ、Ⅵ在低收入群组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或高收入群组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上均有所增强; 改革方案Ⅳ对高收入群组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增强效果更明显; 改革方案Ⅵ对低收入群组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增强效果更明显。

4 政策建议

4. 1 适度降低缴费下限

由于缴费下限的取消使得养老保险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再分配程度增大,也更加适应低收入人群的经济现状,增强了参保的吸引力。因此,本文建议适度降低甚至取消缴费下限的限定,并且,随着安徽省经济水平的发展,放宽甚至取消缴费上限的限定,以期加强高收入群组的收入再分配转出功能。

4.2 调整企业缴费率

对改革方案的分析,发现分别改革缴费上下限、缴费率和退休年龄的效果远不及同时改革以上因素的效果,而且安徽省不同时期适合采取不同的改革方案。

因此,本文建议,安徽省在近期内应采取方案Ⅵ。这是因为当前安徽省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人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方案Ⅵ中缴费下限的取消有助于减小低收入人群的缴费负担,吸引其参保并加强养老保险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再分配程度; 统筹部分缴费率的降低有助于鼓励企业发展经济; 此外,这两个举措可以抵消退休年龄的延迟对低收入人群收入再分配功能的削弱,从而整体上提高了本省养老保险政策的收入再分配程度。

而随着安徽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一定时期后建议转而采用方案Ⅳ,即将统筹部分的缴费率重新提高,加强收入从高收入群组转向低收入群组的收入再分配程度,充分发挥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功能。

4.3 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由于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可以在相同缴费率下通过人数的增多增加养老保险的缴费额,从而弥补养老保险企业缴费率下降所减少的统筹部分缴费额。而且,安徽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仅为66. 16% ( 截止到2013年年末) ,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因此,本文建议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

参考文献

[1]平清.上海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其收入分配效应[D].上海:复旦大学,2013(4).

[2]世界银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R].北京:世界银行,2012.

[3]何立新.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J].经济研究,2007(3):70-80.

[4]王晓军,康博威.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J].统计研究,2009,26(11):75-81.

[5]彭浩然,申曙光.改革前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07(2):32-38.

[6]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J].社会保障研究,2010(2):32-38.

[7]杨园丽,刘晓梅.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企业缴费负担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0,20(11):32-34.

上一篇:坚持与成功作文下一篇:适合幼儿园小班的睡前童话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