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免一补承诺书

2024-07-09

两免一补承诺书(通用13篇)

两免一补承诺书 篇1

“两免一补”承诺书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确保把“两免一补”工作办成“阳光工程”。我做出如下承诺:

1.认真宣传“两免一补”政策,达到四知——领导知、教师知、学生知、家长知。2.如实上报班级人数,不虚报、不冒领、不套取国家资金。

3.严格遵守操作程序,按照民主、公平、公开原则确定“两免一补”对象。4.按规定正确使用公用经费。

以上承诺,如有违反,愿受一切处分!

承诺人:

2015年12月2日 乌鲁木齐市第**中学

两免一补承诺书 篇2

一、“两免一补”出台的背景分析

“两免一补”是国务院出台的一项具体的教育政策, 它的出台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教育背景以及国际背景都有一定的联系。袁振国教授认为, “教育中的问题, 能为政府认定为教育政策问题, 努力去加以解决, 那么这一问题必然是对政治理想和政治秩序有威胁的。”可见这项教育政策的政治性非同一般。在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人均收入水平较低, 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 贫困家庭占了不少比例, 子女教育费用支出成为他们比较沉重的负担, 有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被迫辍学, 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政府而言, 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方面, 仍然存在着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总体保障水平偏低、农民教育负担较重等突出问题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在这样的背景下, 国务院于2003年9月和2005年12月, 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二、“两免一补”政策的价值分析

所谓价值分析就是对公共政策活动的价值关系和价值问题进行确认和研究的一种政策研究方法。价值分析研究的中心内容是公共政策活动的价值选择、合法性、有效性等问题。

1.价值选择分析

价值选择表达着政策追求的目的和价值。 “两免一补”政策是政府对待家庭经济困难中小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价值选择倾向, 保证农村学童都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并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的价值选择。《决定》指出“中央财政继续设立中小学助学金, 重点扶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 逐步扩大免费发放教科书的范围。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 逐步帮助学校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杂费, 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两免一补”可以视作政府对社会资源的一种再分配, 这种再分配就是专门指向弱势群体、贫困家庭, 所以能体现出资源分配上的公平、公道原则。从政策成本的分担来看, 中西部地区由中央全额承担、东部地区地方承担免费教科书的费用, 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 西部地区为8∶2, 中部地区为6∶4;东部地区除直辖市外, 按照财力状况分省确定。免除农村学生学杂费的费用, 这种成本分担比例的划分是和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财政状况紧密相连的。因此, “两免一补”政策的成本分担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积极差别原则, 也是公平的。因此, 从政策追求的目的来看, “两免一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表明我国正在逐步缩小二元社会下形成的城乡教育的两极分化, 推进教育公平,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保障少年儿童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合法性分析

所谓合法性, 是指政策的价值选择符合某些普遍性的规则、规范。“两免一补”政策的相关规定, 如2003年, 《决定》提出要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2005年《通知》规定:2006年起西部全部免除学杂费, 中央同时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2007年中部和东部全部免除学杂费;2008年中央出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 低于基准定额的不足部分当年安排50%, 资金来源由中央和地方按免学杂费的分担比例分担;2010年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这些政策的价值选择符合《教育法》中规定的教育平等原则以及新的《义务教育法》提出的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尽管“两免一补”的教育政策在新《义务教育法》出台前就已经实行了, 但仍然可以把此法视为该项政策的直接的法律依据。 但是, 在“两免一补”政策的相关文件中, 还存在一些相互抵触的地方。例如, 《通知》规定, “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 可见这里的政策适用范围是“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 即只要是西部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都应该享受免除学杂费的优惠政策, 而且应该是包括在民办中小学校上学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财教[2006]4号文件《关于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的实施管理办法》第二条却指出享受免除学杂费的对象包括:“在农村地区 (含镇)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 在农垦、林场等所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学生, 在县城所在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学生”, 即其实施范围已被相关部委更改为只适用于在西部农村地区 (镇) 的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可见, 民办院校的贫困中小学生并未纳入“两免一补”政策。但是, 中央免学杂费补助资金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年度教育事业统计公报学生数为准计算, 即财政部在拨款时, 是以2004年度教育事业统计公报中的学生数为基准, 即包括了民办中小学校的学生, 但实际上民办中小学校学生应该享受的免除学杂费的中央补助资金却给了公办学校。新《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政府承担全部义务教育经费, 也就是说, 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的学生, 都享有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因此, 我们应该把民办学校也纳入两免一补的政策范围内。否则, 就会导致“两免一补”政策的合法性的失真。

3.有效性分析

一项政策的有效程度如何, 主要取决于实施过程中的价值问题是否得到合理的处置与解决。 从全国范围看, “两免一补”政策的执行效果较好。2005年, 实施“两免一补”后, 农村贫困家庭小学生、初中生每人每年分别可平均免除书本费和学杂费210元、320元, 其中寄宿生还可享受生活补助费200~300元, 使中西部农村地区35万名因贫辍学学生得以重返校园。五年来,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实现了全部免除学杂费, 先后有1.78亿名中小学生受益于“两免一补”政策。“两免一补”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子女上学的负担明显减轻, “免除学杂费, 农民得实惠”成为新的流行语, 这一政策被誉为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应该说, 这项政策达到了政策主体追求的价值选择。

“两免一补”本是让贫困农村的孩子免费接收教育, 但实施免费的前提必须是需要有足够的经费, 否则, 免、补都将是一句空话。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两免一补”资金由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分担。国家承担的是课本费, 省、市、县按比例分摊的是学杂费和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免杂费所需经费国家扶贫重点县由省、自治区负担40%左右、市县负责60%左右, 非国家扶贫重点县由省、自治区负责35%左右, 市县负责65%左右。因此, “两免一补”的实施可以说是以县为主的, 而在实行这一政策的县的经济通常是比较落后的, 能为义务教育所作的投入是极其有限的。因此, “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给贫困地区的人民减轻负担的同时, 却加重了贫困地区的财政负担, 使他们承担的义务教育的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资金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因此, 从政策的有效性来说, “两免一补”政策的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三、结语

“两免一补”是国家为缩小地区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 从政策的价值分析的角度上来说, 它大致上是科学、合理的, 促进了教育公平地发展。但在深入领会“两免一补”政策的深远意义并为这一政策欢呼的同时, 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正如温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仍需付出巨大努力”。今后, 在继续坚持这项政策的基础上, 还要不断改进和创新, 切实改善与农村义务教育有关的各项政策。

参考文献

[1]刘复兴.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

[2]李军阳, 李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及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 2008 (4) .

[3]赵永辉.对“两免一补”教育政策的评估[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

[4]赵永辉.对“两免一补”教育政策的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 (6) .

“两免一补”出新规等 篇3

从2005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对592个国贫县的约160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同时逐步对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免费教科书的补助标准由原来的每学期每人小学27.5元、初中50元、特教30元,提高到小学35元、初中70元、特教35元。

“两免一补”政策全部到位后,每年将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的每个学生,平均减免书本费、杂费,小学生200元、初中生340元,加上逐步落实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小学生将达到400元、初中生达到540元。(北京 李伟)

我国加大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建设力度

商务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前不久启动“双促工程”。首先在批发环节,由中央财政投入6000万元配套资金,拉动地方和民间投资,用3年时间完成全国200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达到国家标准,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在零售环节,由中央财政投入6000万元配套资金,鼓励社会投资,用3年时间完善城镇和农村零售市场的连锁经营,增强对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配送能力,扩大农产品销售规模,使通过超市销售的农产品占到农产品销售总额的25%,比现在的全国平均水平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以连锁化促进标准化。

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年内启动“万村千乡”工程,争取用3年时间,在全国每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农村地区分别建成超过1万家便利店,全国建成40多万家农村便利店,方便农民购物消费。(北京 厉光明)

新模式助推贵州农村远程教育

为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挥最大效益,贵州省采取地方与学校负责人相互兼职方式,即农村中小学校长兼任乡镇党委委员或村党支部副书记(乡镇长或村长助理),协助乡村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培训;乡镇党委书记或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校外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协调例会,为远程教育的有序开展提供组织保证。普遍采取“5+2”学习方式,即周一至周五为师生教学时间,周六、周日及寒暑假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培训时间。(贵州 肖克)

“村情发言人”现身祁阳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前不久在全县所有行政村推行“村情发言人”制度,保证广大村民享有知情权和决策权。

两免一补制度措施 篇4

“两免一补”工作实施暂行办法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我省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以下简称为“两免一补”)工作,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目的意义

“两免一补”工作是党和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大“三农”工作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有效办法。做好“两免一补”工作,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我省“两基”攻坚进程,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促进 “三农”问题解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二条 目标任务

从2005年春季开始,在全省4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

点县对贫困家庭学生全面实施“两免一补”;2006年进一步扩大“两免一补”覆盖范围;2007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

第三条 资金来源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必设科目教科书的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地方编写的地方课程教材,必须限页数、限价格,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学校不得再以其他名目向受资助的学生收取涉及教科书的任何费用。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的资金由省、市(州)、县(市、区)级财政共同负担,其中,2005年43个国贫县免杂费的资金由省级财政与市(州)级财政各承担50%。非国贫县免杂费的资金筹措办法由市(州)人民政府确定。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的资金,由县(市、区)级财政承担,省级财政予以适当补助。

第四条 标准确定

1、免费提供教科书的标准

2005年春季的标准为:小学35元/生/学期,初中70元/生/学期,特殊教育35元/生/学期。以后如有变化,按国家新的标准执行。以后不再拨付资金,直接给贫困

学生发放免费教科书。

2、免杂费的标准

以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的杂费标准为依据确定。学校不得对受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再收取杂费。

3、补助寄宿制学生生活费的标准

每年的补助时间按239天计算,参考标准最低为1元/生/天,具体标准由市(州)确定。不住校的学生不予补助。

第五条 资金管理

省、市(州)、县(市、区)“两免一补”资金要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专项资金统一纳入各级财政国库管理,实行分帐核算,集中支付。对市(州)、县(市、区)资金未落实的,省级、市(州)级财政将通过扣减正常的转移支付资金等方式予以补足。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两免一补”资金使用的管理,自觉接受各级审计、监察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的监督检查,确保每一分钱都真正用在贫困家庭学生身上。

第六条 对象确定

“两免一补”资金要坚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不能用于财政供养人口家庭的学生和较富裕家庭的学生。凡享受中央免费教科书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地方必须同时免除杂费,如果该贫困家庭学生是寄宿生,地方还须同时补助寄宿生活费。严禁“平均分配”和“轮流享受”等

做法。

县(市、区)财政、教育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客观公正、贫困优先”的原则,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状况,对每个乡镇、每所学校确定不同的贫困家庭学生受益比例。实事求是、科学合理、认真细致地制定本地享受“两免一补”贫困家庭学生的界定标准和评定办法。要将各地扶贫部门确定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人人口家庭学生,以及以下几种情况:持有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贫困家庭学生;因天灾人祸造成家庭重大经济损失的贫困家庭学生;父母严重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学生;丧父、丧母或父母离异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革命烈士子女;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结扎户子女作为主要资助对象。要充分依靠学校、教师和村委会摸清需要资助的学生数,收集有关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基础数据,建立享受“两免一补”贫困家庭学生情况台帐,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确保不漏掉一个贫困家庭学生;要建立自下而上、具体到每一名享受“两免一补”贫困家庭学生的动态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农村中小学在校生数、贫困家庭学生数、贫困家庭学生界定标准等都要纳入管理系统,定期更新、动态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享受“两免一补”的贫困家庭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要根据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返贫的实际情况,对受资助的贫困

家庭学生作出适当调整,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资助。

省级财政、教育部门根据中央下达的免费教科书经费额度和资助人数,按因素法,通过市(州)财政、教育部门将“两免一补”经费额度和资助人数分配、下达到各县(市、区)财政、教育部门。县(市、区)财政、教育部门要及时将资助名额分配到各学校。学校根据分配的资助名额,通过有效途径公开资助信息(包括资助的条件、资助的名额、资助的申请、审核监督和申诉程序等),组织希望获得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填写《免费教科书申请表》,组成由学生家长和教师代表参加的评议小组进行评议,根据申请学生的家庭贫困程度确定资助名单,并在学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乡镇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公示无异议后,将受助学生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并按行政隶属关系上报省财政、教育部门备案。

第七条 发放程序

1、免费教科书的发放:免费教科书实行政府采购,直接将书发放到学生手中。国家规定课程的免费教科书由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实行政府招标采购统一发放;其他免费教科书由承担费用的各级教育部门、财政部门或学校统一采购发放。具体发放程序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的若干意见》(财教[2005]4号)和《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甘财教[2004]40号)执行。

2、免杂费资金的发放:省、市(州)财政和教育部门按照免杂费的人数和标准及本级负担的比例,逐级将资金一并下达县(市、区)级,由县(市、区)级财政、教育部门负责将资金统一拨付到有关学校(并附资助对象名单),学校按照资助对象名单直接免收学生杂费,并向学生开具免收杂费证明。

3、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资金的发放:由县(市、区)级财政部门按照确定的资助对象和补助标准将上级及本级资金统一拨付到各学校,学校扣除住宿费后将补助资金直接发放给学生本人。

第八条 组织管理

为了加强我省实施“两免一补”的领导和管理,省上成立了由财政、教育、审计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两免一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由省财政厅教科文处、预算处、省教育厅财务处、基教处、民教处、校产办人员组成,日常工作由省教育厅校产办承担。各市(州)、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尽快开展工作。

“两免一补”是今后我省实施义务教育的经常性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各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分清职责,认真实施;要认真细致地制定“两免一

补”实施办法和细则、贫困家庭及寄宿学生界定标准和发放办法、申领公示制度、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健全“两免一补”的管理机制、制度体系及严密的工作程序,使“两免一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规范制度,有操作办法,有监督机制。各市(州)、县(市、区)制定的“两免一补”实施细致及相关政策文件等,须报省财政厅、教育厅备案。

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格按照这些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确定免费教科书种类、版本;准确测算和确定资助对象;组织教科书政府采购。县(市、区)教育部门要严格“两免一补”的发放流程,向享受“两免一补”的贫困家庭学生发放登记卡,登记卡要有受资助学生姓名、家长姓名、住址、资助内容、时间、金额及家长签名等内容。要自下而上逐级建立贫困生动态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对贫困生的评定标准、过程和名单要张榜公示。

实施贫困学生“两免一补”关系到广大农村中小学贫困学生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政府一定把实施“两免一补”工作作为当前及今后财政、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广泛宣传政策,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将“两免一补”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确保“两免一补”目标如期实现。

第九条 监督检查

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将定期组织人员对各地“两免一补”

实施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市(州)对各县(市、区)“两免一补”实施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送省财政厅、教育厅。对工作认真、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群众满意的市(州)、县(市、区),特别是财力相对困难而工作成绩突出的,将通过以奖代补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拖拉、措施不力或弄虚作假的,要通报批评,并停拨和缓拨省级补助资金。

各级教育、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加大对“两免一补”的监督力度,杜绝腐败现象。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挪用资金的,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不仅要严肃处理有关当事人,而且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条 其他

学校 “两免一补”工作制度措施

为加快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步伐,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惠农、优农”这项“民心工程”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制度。

一、“两免一补”对象的界定

“两免一补”对象为我校范围内确因家庭经济困难尚未入学、辍学和面临辍学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特困学生,应予重点资助:

1、父母双方或单方亡故,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

2、家庭依靠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的;

3、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军烈属子女;

4、特困残疾人子女和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

5、父母双方或单方常年生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

6、天灾人祸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贫困家庭学生要优先予以资助。

二、“两免一补”的工作程序

1、对持有城市低保证、农村低保证、计生优惠证的学生,先由专干在开学时查验有关证件,然后由学校直接确定为资助对象。其他资助对象确定的程序为:

(1)由贫困生本人或监护人提出申请并填写《助学申请表》;(2)由贫困生所在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签署意见,并由学校调查核实;

(3)班主任在班上民主评议初审(4)“两免一补”工作小组终裁(5)张榜公布。公示7天以上;

(6)公示无异议的学生在开学初报名时直接免除教科书费用

及杂费

2、在每学期后期各班主任必须对贫困生生进行再次摸底审核,对已脱贫的要取消其免费资格。对新致贫的,不能遗漏,并建立“两免一补”专帐。

3、学校应将经审核后的《助学申请表》及花名册建档保存,有关档案数据必须准确准时上报到县教育局备案。

三、具体措施

1、必须成立由校长挂帅、分管主抓、专干联络、班主任、政工、团委协同配合的日常组织工作机构,建立相应的审核机制、监督机制、学生动态管理机制和学生“两免一补”资金发放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资助对象档案

2、抓好遴选。财政供养人员家庭的学生和农村比较富裕家庭的学生,不得进入救助范围;不得按在校生平均分配“两免一补”资金,坚决杜绝轮流享受“两免一补”资金或将“两免一补”资金拆开分摊到不同学生的做法。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的确定、公示、审批、发放和上报工作。

3、按时发放。不得以任何理由为借口延期。

4、学校及有关部门不得再向“两免一补”受益学生收取任何教科书、教辅资料的费用、杂费和其他费用,并不得因贫困家庭学生未交费而采取歧视政策,确保贫困家庭学生和其他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5、加强监督。加大督查力度,确保“两免一补”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对在“两免一补”工作中出现的玩忽职守、工作不力、弄虚作假、贪污挪用等行为,要对当事人依法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两免一补申请书 篇5

尊敬的领导:

我叫xx女,汉族。家住xx,在xx上学。我家中有五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妹妹和我。

妈妈因病去世,妈妈住院期间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并欠下了外债。爷爷奶奶七十多岁,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爷爷是多年的类风湿,手指和脚趾关节已严重变形,别说干活,就连照顾自己都成问题;奶奶因患严重的腰椎间盘而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妹妹还小,需要一个人专门照顾。为了养活我们一家五口患有眩晕症的父亲外出打工。

仅靠父亲的辛勤打零工挣得的微薄的收入来支撑,家境十分贫寒。今年开学时候,我攥着全家人凑齐的100元生活费,才来到这里上学,接下来的一年,我的生活费单靠父亲含辛茹苦拼命劳作一定仍是杯水车薪。如今我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为给爷爷、奶奶看病买药确实都已是穷困潦倒了。

每当回家看见爷爷奶奶为我的生活费发愁叹气而偷偷落泪的时候,每当看见父亲越来越苍白的脸色的时候,我多想能够自食其力,能够让父亲别再为我的生活费担心,减轻他们的负担。我不知道我欠他们多少,我只知道用我的努力取得好成绩是最好的回报。我不想因为家庭贫困而荒废学业,更不想辜负全家人对我的一片苦心。

为了能够保证我圆满的完成学业,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孝敬爷爷奶奶、孝顺父亲、回报社会,我郑重地向学校递交此申请书,谨在此恳请班主任及学校领导体谅我的困难,依照国家的有关政策,给予我“两免一补”的救济,以解我的心中忧虑。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地学习,早日学有所成,报效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切。谢谢您们了!

期待学校领导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xx年x月x日

尊敬的学校领导:

本人系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很不好。我来自市级贫困县,家里共有六口人,家里的经济来源完全依靠父亲一人负担,家庭十分贫穷困苦。

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家庭贫困困苦,但是我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奋斗意志。我努力学习,考入这所重点中学,平时我努力勤奋学习。

然而,尽管我如何努力,我目前依旧还是一名学生,我没有经济来源能够供给我学习生活。特此我向学校递交我的两免一补申请。

希望学校领导审核我的情况与条件,予以批准我的申请!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xx年x月x日

尊敬的学校领导:

本人系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很不好。我来自市级贫困县,家里共有六口人,家里的经济来源完全依靠父亲一人负担,家庭十分贫穷困苦。

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家庭贫困困苦,但是我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奋斗意志。我努力学习,考入了这所重点中学,平时我努力勤奋学习。

然而,尽管我如何努力,我目前依旧还是一名学生,我没有经济来源能够供给我学习生活。特此我向学校递交我的两免一补申请。

希望学校领导审核我的情况与条件,予以批准我的申请!

两免一补申请书 篇6

本人系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很不好。我来自市级贫困县,家里共有六口人,家里的经济来源完全依靠父亲一人负担,家庭十分贫穷困苦。

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家庭贫困困苦,但是我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奋斗意志。我努力学习,考入了这所重点中学,平时我努力勤奋学习。

然而,尽管我如何努力,我目前依旧还是一名学生,我没有经济来源能够供给我学习生活。特此我向学校递交我的两免一补申请。

希望学校领导审核我的情况与条件,予以批准我的申请!

两免一补承诺书 篇7

(一) 面临的问题

甘肃省在认真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的基础上, 根据《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 起草了《甘肃省关于〈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实施细则》, 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定。民办中小学的存在, 弥补了甘肃省公办中小学不能完全解决儿童入学的缺口, 为甘肃省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2005年3月1日起, 甘肃省实行《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实施暂行办法》, 使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受益学生达到150多万, 基本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是在甘肃省的民办中小学中, 学生并不能很好的享受国家这一政策。根据我们对甘肃省民办中小学校的调研分析, 流动儿童在民办中小学占到学生总数的40%以上, 而这些民办中小学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占不到5%。由于流动儿童享受不到“两免一补”的政策, 使得一部分儿童由于家庭贫困和家长认识不够而辍学, 学校也陷入了困境。

1.流动儿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困难。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 规定儿童只能在户籍所在地上学。因此, 离开家乡的孩子很难有与当地孩子同等的上学机会, 这就造成了流动儿童上不了学或者上不了好的学校, 享受不到“两免一补”政策。

2.“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不能快捷地解决学费的转换。比如会宁学生在兰州上学, 不能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理由是享受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经费在会宁。

3.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地位的认识不全面。在和甘肃省民办中小学校长座谈中, 他们都发出同样的心声——政府不关注民办中小学的发展。很多人认为, 民办学校主要是以赢利为目的, 存在与否意义不大。而事实上民办学校接收的生源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孩子、打工人员子弟和由于某种原因公立学校不接纳的孩子。

(二) 对策研究

1.“两免一补”应把民办中小学校的学生也纳入政策适用范围。首先, 甘肃省的这些民办中小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义务教育的责任。每个儿童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两免一补”政策针对的应该是所有儿童, 而不应因学校的性质进行区别对待。也就是很多家长和校长反映的“给不给‘两免一补’是一个问题, 平不平等对待民办学校的农村学生又是一个问题。”其次, 把民办中小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中小学生纳入“两免一补”避免了这部分学生为接受义务教育而双重付费, 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子女。再次, 民办学校帮助解决了下列人群的后顾之忧:流动人口的子女, 难管、没人管或父母及爷爷奶奶管不了的孩子, 以及单亲家庭、城市下岗职工、双职工的子女。最后, 保障流动儿童受教育权利是教育公平的集中体现。我国政府长期重视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 并积极采取了一些政策和措施来努力消除因为经济、文化等原因所造成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但是, 对于城市中存在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关注较少。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 流动儿童少年作为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中的特殊群体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每个孩子都有公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农民工对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社会更应该有宽广的胸怀、远见和爱心, 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 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 保证他们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 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创新教育体制, 推行“教育券”制度, 使“两免一补”政策因“人”制宜而不因地制宜。“教育券”制度也称“教育助学凭证”制度, 是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里德曼于1995年首先提出的。他主张将政府有限的教育经费以有价证券的方式经过折算后发给学生, 以此增加对学校的选择权和激发学校之间展开竞争,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我国在对待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这个问题上, 可推行“教育券”制度, 应当将“教育助学凭证”直接发到农村每一个学生手中;学生持“凭证”可在全国任何地方学校上学, 充抵学杂费;学校最后持“凭证”向国家兑换经费。只有这样, 义务教育法才会落到实处, 从而实现义务教育经费的有效转移和教育资源配制的最优化。

在政策上, 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逐步消除城乡收入差距。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制度管理, 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 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制定并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 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同时, 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 破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 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间有序流动。在配套改革到位前, 可先开辟打工人员子女就学“绿色通道”, 使其享受与打工者所在地孩子同等的受教育待遇, 免除一切限制和收费, 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3.国家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集中管理与推广“两免一补”政策的力度, 避免政出多门的现状。

(1) 建立“两免一补”经费保障机制。一方面, 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困难, 建议中央与地方增拨资金, 尽快将民办中小学纳入“两免一补”范围, 与地方学校享受同一待遇, 以利于建立和谐社会;另一方面, 强化资金管理, 建立“直通”拨款机制。目前, 中央财政免费教科书资金统一纳入财政国库管理, 实行分账核算, 集中支付, 封闭运行。地方“两免一补”资金也相应实行了专户或专账管理。但到基层, 上级部门下拨的“两免一补”资金, 往往不是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直接拨入学校, 而是先进人乡镇财政账户再转发。这往往会造成资金的二次截留, 延缓发放。建议在大力推行“乡财县管”的同时, 将“两免一补”专项资金采取专款专用的“直通车”方式一拨到位, 直拨学校, 以免产生越是贫困地区, 补助资金被政府部门截留、缓拨越严重的现象。

(2) 确保地方配套资金足额到位, 加强监督机制。在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投人的同时, 地方配套资金能否足额到位, 严重影响着“两免一补”政策的完整性。因此, 应对地方配套资金进行检查督促。要求地方想尽一切办法, 调整支出结构, 统筹安排地方财力与中央转移性支付, 满足政策兑现的需要。建议中央采用行政和经济的手段对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情况进行约束, 如可每年度安排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联合教育、审计部门组成“联合审批小组”组织专项检查, 对资金配套到位、管理措施得当、财务制度健全的地区, 再分配其他教育专项资金时给予适当奖励;对资金配套不到位、管理不力、财务制度不健全的地区, 在分配其他教育专项资金时酌情扣减, 以示惩罚;对于经费使用不当, 弄虚作假, 截留、挪用资助资金的, 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 发现一起, 查处一起, 决不姑息, 确保“两免一补”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4.采取相应措施, 确保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权。建议在城区设立流动人口子女学校, 彻底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 外来人口子女应享有同所在城市学龄儿童一样的入学待遇和入学标准。建议各级政府设立专项资金, 作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经费。当然, 甘肃省目前也不能马上做出相应的举措, 但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看到一个较为完善的体制来确保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权。

5.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依法办学。政府和教育部门对社会力量办学应当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 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资助。尽快设立具有权威性、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机构, 并司其责;切实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招生的平等权以及民办学校招生的自主权, 取消限制民办学校发展的各种不合理规章制度。完善教师聘任制度, 为民办教师提供职称评定、评优、业务进修的机会。

6.社会应该正确认识民办学校在解决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入学难问题上所做的贡献, 关注、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目前全国有2000多万流动儿童, 2300多万留守儿童。据中国社科院和联合国发展计划署预测, 到2030年, 我国农民工数量将达到3.5亿, 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将达到1亿。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2003年调查表明, 我国流动儿童失学率高达9.3%, 全国有近100万流动儿童处于失学状态;流动儿童上学超龄现象严重, 9周岁还在上一年级的占19.7%。农民工子女只占未成年人口的10%, 而无论在城市或是农村, 这个群体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体——一些地区高达50%以上。据新华社每日电讯报道, 上海市少年管教所在押的未成年犯上海市籍与外省籍的比例, 2000年为6:4, 2005年猛变为3:7。这7成少年犯大部分是农民工子女。可见, 流动儿童犯罪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民办中小学的出现, 大大缓解了流动儿童入学难的状况。民办学校比公办学校有更大的自主性, 儿童入学没有过多的限制。于是, 相当一部分流动儿童和由于各种原因公办学校不予接收的儿童乐意到民办学校接受教育。民办学校办学自主性更大, 能灵活根据学生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决定, 适合儿童的不同的发展需求。

民办中小学多为投资者本人就任董事长或校长, 自主权很大。在调查中发现认为自己有自主权的校长占89.7%, 没有自主权的占10.3%。所以, 与公办学校相比, 在管理和用人方面都很灵活。这也显示出民办学校的优势。定西市某民办小学校长就谈到:“我们学校管理很灵活,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此外, 家长能够在民办学校发展中发挥监督作用。

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民办学校的存在对于补充公办学校办学不足的意义、对于流动儿童的意义、对于普及义务教育的意义。我们呼吁政府, 呼吁全社会, 关注、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 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Z].2002-12-28.

[2]社会力量办学条例[Z].1997-07-31.

[3]甘肃省关于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实施细则[Z].2008-05-13.

[4]陈孝彬.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5]蔡.中国人口流动方式与途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6]甘肃省教育厅.2005年工作总结报告[R], 甘肃:甘肃省教育厅, 2006. 

两免一补承诺书 篇8

确保“三个到位”。一是确保组织到位。县级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由县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组成的“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两免一补”工作的领导和实施工作。各乡(镇)也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贫困生基本情况管理系统,实施跟踪调查,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了“两免一补”政策的顺利实施。县教育局和学校加强了“两免一补”受助学生的动态管理,按年度以村完小为单位造册立卷归档,建立了受助学生档案,保存3年以上,确保“两免一补”政策落实情况档案齐全、賬目清楚,有据可查。二是确保宣传到位。县《八角飘香》编辑部、广电局、电子信息管理局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两免一补”政策。在每个校点悬挂一块宣传布标和一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标准表》公示牌,长期悬挂在校门外和校园内显眼处;学校通过广播、板报、张贴“两免一补”宣传画,发放宣传资料,广泛宣传“两免一补”政策,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三是确保监督到位。县教育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由纪检监察室、计财股、教育股等相关股室组成监督组,严把“两免一补”的申请、初审、监督、审核等环节。首先组织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填写贫困生申请表;由学校初审,并将贫困生名单向社会进行张榜公示,报请县领导小组审核批准,确定受助贫困生名单和受助标准后,再由学校、班主任组织填写花名册,学生、班主任签字,学校统一发放补助,确保补助金发放到每个贫困学生手中。县发改、财政、纠风办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两免一补”经费和发放过程的监督,定期或不定期组成工作组深入学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正。

严格“三个确定”。一是严格确定受助学生指标。为确保最贫困学生确实享受到资助政策,防止不正之风的发生,富宁县制定了《富宁县“两免一补”管理办法》,规范了操作程序,根据各乡(镇)经济发展状况及各学校在校学生数,结合省、州下达的指标,确定各学校受资助学生指标。在确定指标时,首先向边境乡镇倾斜,保证边境乡镇学校全部实现“两免一补”。二是严格确定享受对象。“两免一补”享受对象为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财政供养人员家庭的子女不得享受“两免一补”资助。富宁县在确定享受“两免一补”对象时,主要依照以下条件来确定享受对象:绝对贫困和低收入家庭子女;烈士子女;父母双亡,或一方长期患有重病的贫困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农村家庭独生子女;其他如异地扶贫搬迁、库区移民等贫困家庭的学生。三是严格确定受助学生名单。各乡(镇)、各学校建立辖区贫困学生资料库,统筹管理所有渠道救助贫困学生的信息、资金等。每学年初由贫困学生提出申请,学校成立由乡、村领导、群团组织、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等组成的评审小组,负责对受助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评审,乡(镇)领导小组对受助学生的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初步确定受助名单,并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县教育局、财政局审批,最终确定受资助学生名单。

落实“三个严格”。一是严格资金管理,专款专用。专门建立了“两免一补”账户,实行“两免一补”工作定期报告、检查或不定期抽查、通报以及举报等制度。上级资金下达后,由县财政局直接将资金拨到学校专户,严禁截留、挤占、套用和挪用“两免一补”资金。二是严格补助标准,如数发放资金。2005年以来,富宁县享受“两免一补”的指标逐年增加,县教育局积极配合县财政局足额、按时划拨“两免一补”经费。三是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政策,杜绝教育乱收费行为。严禁向义务教育阶段享受“两免”的学生收取课本费、杂费,向享受“一补”的学生收取制卡费、燃料费等,定期把收费公示变为享受补助学生及补助金额公示。

作者单位

富宁县教育局

两免一补承诺书 篇9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20日说,从明年起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通过完善制度为财政投入提供保障,从多个方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明年将统一公用经费

基准定额

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来自财政部、教育部的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的相关内容。

“建立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两免一补‟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无疑迈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一步。

一个重点是到2017年统一“两免一补”政策。目前我国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实行“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政策,城市义务教育实行“免除学杂费,对低保家庭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政策,调整后城市义务教育学生调整为“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政策,与农村义务教育实现了统一。

从2016年起将统一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将城市义务教育由地方自行制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调整为国家确定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并对包括民办学校在内的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

教育部部长助理陈舜表示,这次改革在统一政策的同时,范围扩宽了,标准提高了,义务教育投入分项目分级分担的机制更加完善,可以说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会在这一次改革当中受益。

五类学生成直接受益者

此外,我国还将统一经费分担机制。将目前中央只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城市义务教育经费由地方负责、中央适当奖补,调整为中央和地方对城乡义务教育实行统一的分项目、按比例分担机制。

余蔚平说,调整后,国家规定课程免费教科书资金由中央全额负担;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由中央和地方按5:5比例共同分担;公用经费中央和地方分担比例西部地区8:2,中部地区为6:4,东部地区统一调整为5:5。

他说,下一步还将巩固完善农村地区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

农村两免一补申请书 篇10

我叫XXX,家住XX县XX镇XX村,现在XX中学七年级上学。

我家中有六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妹妹和我。爷爷奶奶都是朴实无华的农民,常年有病在身,父母亲文化浅薄,没有工作,全都在家中务农,妹妹还小,需要一个人专门照顾。我们家没有一分土地,农业收入分文没有,仅靠父亲的低保收入和妈妈辛勤打零工挣得的微薄的收入来支撑,家境十分贫寒。

我家六口人中有三人身体都不好:爷爷是多年的类风湿,手指和脚趾关节已严重变形,别说干活,就连照顾自己都成问题;奶奶因患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而行动不便;父亲患有眩晕症而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为看病他们不得不花大量的钱用药物维持,尤其是妈妈,为挣钱供我上学,从来不舍得在外买一顿饭。全家的经济来源就靠妈妈一个人起早贪黑……

今年开学时候,我攥着全家人凑齐的100元生活费,才来到这里上学,接下来的两年,我的生活费单靠父母含辛茹苦拼命劳作一定仍是杯水车薪,如今我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为给爷爷、奶奶看病买药确实都已是穷困潦倒了。

每当放学回家看见爷爷奶奶为我的生活费发愁叹气而偷偷落泪的时候,每当看见父母越来越苍白的脸色的时候,我多想能够自食其力,能够让父母别再为我的生活费担心,减轻他们的负担。我不知道我欠他们多少,我只知道用我的努力来打造他们后半生的幸福安乐是最好的回报。

我不想因为家庭贫困而荒废学业,更不想辜负全家人对我的一片苦心。正是由于以上所述,为了能够保证我圆满的完成学业,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孝敬爷爷奶奶、孝顺父母、回报社会,我郑重地向学校递交此申请书,谨在此恳请班主任及学校领导体谅我的困难,依照国家的有关政策,给予我“两免一补”的救济,以解我的心中忧虑。我一定会加倍努力地学习,早日学有所成,报效国家,为中华腾飞,贡献自己的一切。

谢谢您们了!期待学校领导批准!

此致

敬礼!

xxx

王什小学两免一补实施方案 篇11

实施“两免一补”,是党和国家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巨大关怀和帮助,也是国家推进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重大举措。为了确保我学区“两免一补”工作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实施,根据张掖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工作会议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认真做好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宣传工作

各校要高度重视“两免一补”的宣传工作,充分认识做好“两免一补”宣传报道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报道计划,对“两免一补”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宣传工作要贯穿“两免一补”工作全过程,注重实效,落到实处,使社会各界能够全面了解这项政策,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受资助的学生身上。

各校要采取不同形式,广泛宣传“两免一补”政策。利用学生主题班会、家长会、黑板报、宣传广栏、校园广播、张贴标语、宣传画等形式,提高宣传效果,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这一惠民政策,真正作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在“两免一补”工作中涌现的好人好事要及时宣传报道。学区将组织对各校“两免一补”宣传工作进行检查,以使“两免一补”工作成效更显著。

二、严格执行操作办法

(一)资助对象

“两免一补”资助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校不得再向受助学生收取任何教科书、教辅材料费

用,违者按乱收费处理。严格按“一费制”标准免除杂费和课本费,不得再以任何名目向学生收取其他费用。

(二)操作办法

1、资助对象的确定原则

农村“两免一补”资助对象按照扶贫工作确定的贫困标准界定,将以下几种类型优先作为资助对象:

1、持有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贫困家庭学生;

2、因天灾人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家庭的学生;

3、父母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学生;4丧父、丧母或父母离异造成经济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

5、对革命烈士子女;

6、农村独生子女或二女结扎户子女;

7、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少年儿童;

8、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特别困难的学生。严禁将非农业户口家庭、财政供养人员家庭的子女列为资助对象;严禁将有稳定收入、非贫困家庭的家庭子女列为资助对象,更不能轮流坐庄。

2、“两免一补”资助对象确定程序

①通过有效途径公布资助信息,包括资助政策、资助数额、资助程序等。

②组织希望获得资助的学生书写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申请书。申请书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申请资助项目及申请理由。然后再填写“两免一补”申请表。③成立由学生家庭所在村委会成员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等参加的评审小组,按照政策规定和相关办法进行评审,初步确定资助名单。评审必须有详细的记录,评审小组成员必须在评审结果上签名。

④学校将评审结果在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村民小组分别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公示内容必须注明学生家长姓名、学生家庭所在村民小组,公示内容尽可能避免涉及学生家庭的隐私,公示有异议的,必须进行再次评议,再次公示,再次公示期不得少于3天。

⑤公示无异议后,学校组织受助学生填写《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学生登记表》,建立资助学生档案,并将受助学生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学区以逐级上报。

3、发放程序

两免一补承诺书 篇12

“两免一补”工作实施方案

为落实中央、河南省关于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免除杂费、课本费以及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优惠政策,减免农村学生家长义务教育阶段的经济负担,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特制定以下“两免一补”实施方案:

1、成立“两免一补”组织机构,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和村干部组成,负责受助学生的评审,保证按上级文件精神执行。

2、受助对象为以下四个方面:(1)孤儿家庭;(2)单亲家庭;

(3)烈军属家庭、革命伤残军人家庭。(4)因病致贫或家庭特别困难的家庭。

3、“两免一补”实施程序:

(1)个人申请,大力宣传中央的“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学生个人根据本人的家庭实际情况对照受助条件书写个人申请。

(2)各班主任深入学生家庭调查核实情况,并将情况汇总上报。(3)学校“两免一补”领导小组将各班情况进行分类筛选确定“两免一补”受助学生名单。

(4)各班将受助学生名单交所在村委会审核签署意见并盖公章。(5)经各方讨论审核的“两免一补”名单在学校进行公示,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6)在学校进行公示七天后将“两免一补”收助学生名单上交学区。

4、“两免一补”资金到位后及时发放,由本人签名、班主任签名,家长签名,家长领取资金。

两免一补承诺书 篇13

【发布文号】陕政发〔2005〕17号 【发布日期】2005-06-10 【生效日期】2005-06-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陕西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两免一补”工作的通知

(陕政发〔2005〕17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农村贫困家庭负担、保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省政府决定,从今年秋季开始,在全省农村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以下简称“农村贫困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教科书费、免杂费,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及职责。

各市、区、县人民政府要尽快成立实施“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协调组织实施“两免一补”工作。各级教育部门负责收集“两免一补”政策的有关基础数据,确定资助对象,确定免费教科书种类、版本,组织实施教科书的政府采购工作,并会同民政等部门制定农村贫困学生界定标准和办法。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筹集管理“两免一补”经费,会同教育部门确定“两免一补”标准和范围,并协助教育部门做好教科书的政府采购工作。

二、经费筹集及保障。

我省“两免一补”经费筹集主要有三条渠道:中央财政负担“一免”,即免教科书费;另“一免”即免杂费主要由省级财政负担,各市县视财力状况负担一定的比例,具体标准由财政厅会同教育厅等有关部门核定;“一补”即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由各市、县人民政府筹集解决。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各自所承担的“一免”部分资金和“一补”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

三、监督和管理。

我省“两免一补”资金将纳入“基础教育专项资金财政专户”进行管理,实行分账核算,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省政府将落实“两免一补”经费情况及使用情况纳入省政府督察督办范围。各级监察、教育、财政等部门,要严格检查和纠正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平均化和扩大补助范围等问题。省内各新闻媒体要对“两免一补”政策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五年六月十日

上一篇:经济贸易实习生求职专业简历下一篇:唐白居易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