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局势论文(共10篇)
利比亚局势论文 篇1
多国对利比亚的军事战争
最近利比亚局势乱得可以,卡扎菲一派和反对军一派的斗争已经愈演愈烈,他们把国家搅成了一锅粥,所以,地球村上的其他居民终于看不过眼,把手伸出了自己的家,伸到了利比亚的地盘上来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国际为什么对利比亚这么感兴趣?他们自己人打自己人,国际为什么要去插一脚呢?
其实也是卡扎菲这人不地道,过河拆桥,当年夺了政权就把帮过他的兄弟美国啊法国啊都赶出了境内,自己包揽了石油啊这些带来的利润。早就人人得而诛之。现在有个机会,集众人之力扳倒这个不地道的然后自己赚钱,何乐而不为? 大家听到这,也许开始对国际嗤之以鼻,你们不过就是为了那石油带来的利益,不爽卡扎菲一人独吞,所以才来插一脚么。好了,各位,重点就在这里,无可否认,每个国家都是有私心的,他参与一件事,肯定有想过从中获取利益。但是,这个不是我们否定国际在这件事上起得重要作用的理由。
怎么说?其实,在利比亚的事上,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力量,是扮演了一个“世界警察”的作用。他们国家内部激化的矛盾已经不可能自己慢慢平息,这个时候,就必须有人出手,将这件事情摆平。
我打个简单的比方,当你隔壁有一对夫妻吵架吵得特别凶,抄起花瓶开始砸对方,甚至打破玻璃,把花瓶都扔到你家玻璃上了,你难道在这个时候会不叫警察来管管么?如果警察没及时来到,你会不自己亲自上手将他俩按住么?你一定会的,这是必要而且必须的,这没错,虽说你不是他们这家的,但是当他们已经有可能侵犯到你家的利益时,你就必须出手了。
这个简单的例子就说明了一个世界警察的重要性,一个看着大家,不能出现**了以后留下个烂摊子没人管的局面。所以我在这里其实真正想说的是,当我们谴责他人不该用武力干涉他国内政时,需要想想,在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他们这样做,即使有他们自己的私心,但是对于维护整个国际的安定,他们扮演的角色,却是无法替代,也不容缺少的。
利比亚局势内幕重重 篇2
缠斗半年,利比亚反对派终于攻占首都的黎波里,且在英美联军空袭掩护下,乘胜追击,一路挺进,直抵卡扎菲的根据地苏尔特(Syrte)。代表利比亚反对派的“全国过渡委员会”已获50多个国家承认,法国总统萨科齐于9月1日召开“利比亚之友”全球会议,为后卡扎菲时代掀开序幕。
“全国过渡委员会”进入首都后,立刻以170万美元悬赏捉拿首号敌人卡扎菲,掌权42年的强人卡扎菲目前行踪不明,北约高层认为他仍是政府军反击的作战总指挥。意大利通讯社引述可靠消息来源,认为卡扎菲与两个儿子萨迪、赛义夫都藏身在首都东南100公里外的巴尼瓦利德(Bani Walid)。
卡扎菲四处躲藏,整个利比亚谣言纷纷,有人说他早已易容m逃,也有人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他要伺机反攻,如九命怪猫。常扎非的处境犹如2003年春天美军攻进巴格达后的萨达姆,困兽犹斗。阿尔及利亚当局声明卡扎菲妻子莎菲亚与一女二男于8月28日上午入境,并由飞机接往贾内(Djanet),其女阿依莎于8月29日上午在当地产下一女。有媒体报道卡氏家族30余人都来到贾内市,阿国官方则强调收容卡扎非家族纯属人道接待,阿尔及利亚只是他们前往第三国的通道。作为邻国,阿尔及利亚从头到尾宣称保持中立,既不支持反对派军,也未随着西方列强起舞。
虽然利比亚的“全国过渡委员会”尽量营造出政教分离、自由开放的形象,但深入利比亚反对派军阵营观察的国际组织却指出,这个开放形象离实际状况十万八千里;反对派内部有数股属于伊斯兰激进派的势力,目前“全国过渡委员会”在的黎波里的领导人贝勒哈吉(AbdelhakimBelhaj),将成为后卡扎菲时代利比亚军政府的领导人,此君曾经在2003年被美国中情局逮捕,他由拉登亲自任命,2007年成为基地组织在利比亚的领导人,贝勒哈吉与伊拉克基地组织的关系非常密切。过去西方国家对卡扎菲友善,除了着眼于石油与天然气外,多年来卡扎菲对抗基地组织在北非的发展应是主要因素。如今,击垮了卡扎菲政权。伊斯兰激进派的势力却顺势扩张,对西方国家到底是福?是祸?
法国是最大赢家
2003年萨达姆政权垮台后,巴格达不仅没有变成民主天堂,反而成为人间炼狱,几乎天天都有自杀炸弹,平民百姓成为极端暴力的牺牲品。自从反对派开进的黎波里后,时而可见双方血腥的报复行动,国际特赦组织对反对派武装的批评也毫不留情,战争杀红了眼,仇恨如滚雪球。为丁避免重蹈伊拉克覆辙,西方列强呼吁胜利在望的反对派要克制,抵挡极端暴力事件的发生,其实已透露了沉重的隐忧。
今年3月20日,法国的飙风战机(Rafal)率先出击,从此展开了近6个月的空袭行动。8月21日反对派开进的黎波里后,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二号人物立刻到巴黎拜会萨科齐,显见法国在后卡扎菲时代的份量。不少国际观察家认为,法国是利比亚战争的最大赢家,可望在石油版图上与意大利分一杯羹,并成为利比亚主要的军火供货商,这还不包括各项基础工程建设,如铁、公路的超大工程合约。然而,法国能在西方列强的竞赛中胜出,绝非侥幸。北约联军高层透露,若非英法联军长期轰炸,派遣特攻队协助,又提供精良武器与战术指导,反对派根本进不了的黎波里;英法联军的空袭行动超过2.2万次,击溃5000座政府军要塞。这些空袭目标的相关情资均来自法国的情报单位,不仅如此,法国还在利比亚西部山区训练反对派武装的作战能力,提供反雷达的米兰导弹等先进武器,每次的进攻行动都由英法联军率先轰炸,达梭出产的飙风战机与攻击型直升机空中加油,一波又一波密集轰炸,先击溃卡扎菲军队的防御堡垒后,再由反对派武装的地面部队挺进,空中掩护同时进行。卡扎菲的军队部署严密,尤其首都附近固若金汤,反抗军如何能直捣黄龙?这些大规模攻击行动,法国地面特攻队究竟有无介入?面对这些质疑,萨科齐的回答是否定的。
意大利立场尴尬
美国在利比亚战争的角色发人深省。虽然美国在3月中旬加入联军阵营,但美国国会却在随后的投票表决中,退出了这场战争。美国的退出,可见白宫当局策略转变,美国已不想再介入全球冲突,不再扮演国际警察的角色。白宫将其国际关系的重心放在东欧,经营与东欧国家坚实的伙伴关系,从而作为美国在欧洲的代言人。
意大利的立场最尴尬。曾经是殖民母国,意大利一直是利比亚最亲密的经贸伙伴,意大利每天从利比亚进口37 6万桶原油,意大利ENI石油集团自1959年起,就扎根利比亚,今年春天时局未变之前,利比亚境内约有200家意大利企业长期进驻。贝卢斯科尼政府与卡扎菲政权水乳交融,且在2008年签订了友好协议,意大利必须在25年内付给利比亚50亿美元,作为殖民赔偿,并以铁公路等基础建设为偿还方式。因此,当法国率先声讨卡扎菲时,意大利并未附和,到最后,不得不跟着北约的脚步前进。当时,ENI石油集团总裁保罗·史坎洛尼还要求停止对利比亚经济制裁。卡扎菲垮台,令意大利财团的背脊阵阵发冷,不少人认为,意大利要为其暖昧立场付出代价,直到8月29日,ENI石油集团重新与利国的“全国过渡委员会”签订合约,恢复该集团在利比亚的石油作业,意大利才扳回一城。
卡扎菲掌权42年,利比亚在外国的资产高达1600亿美元,其中卡扎菲家族控制约600亿美元,这些资金投资在意大利、英国与法国的银行,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在欧洲国家拥有许多的不动产。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不断要求各国政府冻结卡扎菲家族的资产,归还利国公库,但卡扎菲似乎早做准备了;法国《费加洛报》指出,卡扎菲的财产估计高达1200亿美元,比突尼斯前总统本阿里更多,而早在数月前,卡扎菲就将70亿美元从瑞士银行转到东南亚、美国与海湾国家。
南非支持卡扎菲
事实上,卡扎菲并非无处可逃,拉美的委内瑞拉、尼加拉瓜与古巴等3个“波利瓦联盟”国都敞开大门欢迎卡扎菲,对这3个国家的领导人而言,卡扎菲是他们反帝国主义侵略的盟友。
耐人寻味的是,绝大多数的非洲国家仍在观望中,并不急着承认“全国过渡委员会”的合法性。南非的立场最鲜明,自始至终支持卡扎菲,南非也是联合国对利比亚金援解冻最大的绊脚石,与利比亚这一笔“历史债务”,南非恐怕来不及还了。上世纪80年代,卡扎菲曾大力支助曼德拉发展民主运动,筹组政党,从而改变了南非的政治面貌。2002年,卡扎菲创立“非洲联盟”,团结非洲国家。盖学校、建医院,对非洲贫穷国家经济援助毫不吝啬,俨然成为非洲的老大哥。无论导弹打到何处,或许,“非洲联盟”是卡扎菲最后的堡垒。
浅析中国周边局势 篇3
摘要: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就充满坎坷。由于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由于我国邻国最多,因此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战略主题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目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主要有: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之间的问题,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中日关系存在历史问题、钓鱼岛主权之争和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南海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存在岛屿主权和海域划分问题,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中印关系存在严重领土争端,美国力图建立新的反华包围圈以全面遏制中国发展。
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展开了角逐。这也进而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中亚五国在地理上位于大陆心脏地带是大国政治势力和地区政治势力缓冲区和交汇区,我国和中亚各国是长期睦邻友好的关系,并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长期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以保持边疆地区的稳定,这对于我国西部安全形式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及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也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中日关系与中国安全
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统治并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等行为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进入21世纪,日本决定建立对付“中国海军舰艇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更是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的“进攻”的政策转变。主要防范对象由苏联转变成朝鲜和中国。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南亚与中国安全
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目标是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之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到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更直接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着重大关系。
东南亚与中国安全
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中国南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
总结:
(一)增加经济安全观念。就是把经济安全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之中,做好预防,保障国家须介安全免受威胁,或把威胁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不受破坏性的冲击。
(二)把科学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打造创新国家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由传统的主要依赖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扩张来完成发展的途径向以教育发展,科技进步,制度创新,为主的新途径,经济发展以人为本,追求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
(四)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用信化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全面提高我国整个产业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以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增加社会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更多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五)进一步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战略以及中部崛起战略。这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必经之路。
西亚北非局势论文 篇4
内容摘要: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在亚洲西端、非洲北侧中东,抗议示威、暴力冲突如惊涛骇浪,滚滚而来,掀翻了一个又一个老牌政权。突尼斯的本·阿里亡命天涯,埃及的穆巴拉克铁笼受审,利比亚的卡扎菲被击毙身亡。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一个全球的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和平遥不可及。这种动荡局势的原因是什么?对我国又有怎样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北非西亚
利比亚
动荡
影响启示
一、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的原因
西亚北非的动荡应该从多个角度分析才能对其全面把握。从经济,文化,宗教及历史因素对其进行一定的剖析。
1.经济方面
1):单一化经济结构脆弱
西亚北非国家具有某些自然资源优势,但由于发达国家控制着石油、矿石等资源的定价权和国际货币,而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和海湾国家的经济结构普遍比较单一,分别依靠旅游、运河和石油收入,因此这些国家仍然只能处在全球化分工体系的末端,对始发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危机更为敏感。
欧洲是北非西亚最主要市场,产品出口市场、劳动力就业市场、旅游客源市场,这三大市场决定了北非西亚国家对欧洲严重的依赖。当欧洲经济一片萧条的时候,大量在欧洲打工的(北非西亚)人得回家去了。他们的产品没办法再销售出去了,瓜果粮食等等。甚至,他们在欧洲的侨汇,也出现了困难。欧洲人也没有钱到突尼斯美丽的海滩去度假晒太阳。埃及那么漂亮的地方,游客数量大减,一下导致当地旅游业的萎缩。所以说,有人从经济上来讲,这次北非西亚的动荡,是世界经济第三波浪潮冲击的结果。2)就业难青年压力大
在突尼斯很普遍,在埃及、也门、甚至很有钱的沙特,还有没有钱的王国像约旦,高失业率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一个人的失业,往往可能导致全家人的生活没有来源。那么它就会形成一个失业问题变成生计问题,生计问题变成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最终就变成一个安定问题,变成一个政治问题。导致国家政权的顷刻颠覆.3):高物价民生多艰辛
一方面是就业岗位不足,另一方面,物价、房价水平又远远超过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在大规模动荡发生前,民生艰难已经成为突尼斯、埃及等国家的通病。
物价飞涨被认为是中东地区动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埃及爆发大规模抗议游行之前,油、米、面等主要食品的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大米,在过去几年内,上涨了一倍,普通百姓的生活因此受到影响。2010年,埃及国内通胀率水平高达12.8%,列居西亚北非地区通货膨胀之首。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埃及的粮食价格一年间上涨20%,粮价成为通胀的主要推力。
埃及萨达特管理学院前院长、经济学教授哈姆迪·阿卜杜·阿齐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高物价结合高失业率,成为是埃及社会严重的不稳定因素,是“革命”爆发的两个主要原因。在埃及,革命之前,失业、物价都有所上升,政府公布的失业率大约10.5%,即220万失业人口。通货膨胀率在某几年达到了11%,或者11.7%,2008年,通货膨胀率超过了20%,这是很高的通货膨胀率,从上世纪70年代都没有发生过了。财富和大笔收入都聚集到了少部分人手里,而很大一部分人遭遇价格高涨和失业,因此,失业和价格高涨是革命发生的主要两个原因。4)不公平贫富差距大
新华社记者在埃及开罗街头寻访普通市民,发现民众不仅仅对高物价和高失业率不满,更觉得社会缺乏公正,财富分配不均是激起民怨的重要因素。分配的不均,贫富之间的差距,(埃及)生活在贫困线上的百姓有4000万,差不多达到总人口的一半,没有达到贫困线的,即每天只有1美元生活费的人是2000万,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个比例很大。同时,(埃及)政府曾宣布经济有所好转,经济增长率提高,达到了7.1%,但这些财富都到了垄断者、富人手中。二.政治原因
长期以来,多数西亚北非国家都由政治强人及其家族牢牢把握统治权,一掌权就是20多年(如突尼斯的本·阿里)、30多年(如埃及的穆巴拉克和也门的萨利赫),甚至40多年(如利比亚的卡扎菲、巴林的哈立德、叙利亚的阿萨德父子),没有人事和政策的更新。长期的个人和家族垄断统治,必然导致政权专横粗暴,贪污腐败成风,人民深恶痛绝。为了长期保持垄断统治,必然压制人民的政治权利,要么不选举,要么搞假选举,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三连任、四连任、五连任,乃至无限连任下去。在国家暴力机关的压制下,民众无可奈何,但是内心积累了强烈的不满,只是等待爆发的时机。
三.宗教原因
阿拉伯世界的特点之一就是普遍的宗教信仰,还有一些国家仍处在部族社会,宗教问题和部族冲突交织的进程中。因此,认识宗教和部族因素在这次动荡中所扮演的角色,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个过程。
在动荡爆发初期,有的当权者试图赋予反对派和示威民众宗教色彩,将矛盾从政权问题引向宗教问题。宗教和民族问题往往是纠结在一起的,主要存在的三大教派又分化出诸多教派,可谓教派林立,教派之间的信仰难以妥协,谈不上形成同意的理想信念,更为严重的是存在严重的宗教歧视乃至欺压,这就是中东动荡的思想根源。然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想把埃及的街头运动“抹绿”,说这是伊斯兰极端宗教势力驱动的运动,但街头却没有出现伊斯兰旗帜;也门总统萨利赫说“基地组织”是动荡的幕后黑手,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也将反对派定性为伊斯兰极端分子、“基地组织”的追随者,却都没有拿出有力证据。在变革肇事阶段,这些因素都不存在。宗教、部族问题只是在街头运动形成规模之后,成为一种可以被用来变革政权结构,实现方方面面诉求的时候,宗教力量部族力量才跟进的。所以这场运动我认为是“三无运动”,无强大的反对党组织策划发动,无宗教因素驱动,无外来阴谋,特别是颜色革命来引发。所有的这三个因素都是在中后期跟进的,来利用形势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是地地道道的一个本色革命,或者叫无色革命。
三、对我国的启示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这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稳定社会、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物质保障。
2)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稳定的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协调人民内部矛盾,防止出现各种矛盾集中爆发,影响发展的主题。
3)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加大反腐力度,确保国家机关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建立现代化的军队和国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维护人民利益。
6)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乌克兰局势分析 篇5
【内容摘要】
乌克兰政治危机,体现了地缘战略地位在当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乌克兰自身的内部冲突及美、欧、俄三股势力介入的原因,结合地缘政治学的理论,运用分割的手法,详细分析三股势力各自的利益目的,从国际的大视角分析此次政治危机的更深层含义,从而展示出当代国际间利益斗争的最新动向和一些常用手段,使我们从中感受到当代国际斗争的严酷性,为我们自身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宝贵的经验.【关键字】地缘战略意义战略利益国际斗争
2004年11月21日,位于原苏联欧洲部分西南部的乌克兰在第一轮总统选举中无候选人超过得票法定的半数的情况下,根据乌克兰选举法,在第一轮选举中的前两名――现任总理亚努科维奇和反对派“我们的乌克兰”领导人尤先科之间进行第二轮投票。22日,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了选举结果。宣布现任总理阿努科维奇获胜,俄罗斯总统普京立即发出贺电,但官方公布的选举结果与部分西方国家支持的民意调查机构的结果相反。尤先科遂以选举过程存在严重的弄虚作假现象为由,拒绝承认选举结果,得到美国和欧盟等国家的支持,并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23日,反对派候选人尤先科在乌首都基辅自称获得了选举胜利,并在乌议会大厦内象征性地宣读了就职誓言。26日,由欧盟负责外交与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立陶宛总统阿达姆库斯、欧安组织秘书长库比斯、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等各方调解代表到达基辅进行谈判,但首轮国际调停以失败告终。同日,乌克兰东部工业重镇哈尔科夫州州长宣布,将在该州实行自治并控制辖区内军队,以防被尤先科的极右派系所操纵。卢甘斯克州、顿涅茨克州以及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则呼吁,联合建立东南乌克兰自治共和国,并希望得到周边国家的支持。当地时间11月28日晚,顿涅茨克州苏维埃(议会)还举行紧急会议,决定于12月5日就自治问题举行地方全民公决,但由于投票人数没有达到法定要求,所以**无效。西部的利沃夫州、伊万·弗兰科夫斯克州、沃伦州等州的议会则提出承认尤先科为总统。12月10日,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修改宪法和选举法的法案后,反对派领袖尤先科宣布“橙色革命”成功,并呼吁支持者结束围堵政府建筑物的行动,返回家园。12月26日乌克兰举行了第二轮总统选举的重新投票,28日,乌克兰选举委员会公布了第二轮总统选举重新投票的结果,尤先科以51.99%的得票率领先于现任总理亚努科维奇的得票率44.19%.欧盟、北约和美国对大选结果表示欢迎,而独联体观察团则坚称本轮选举为“非法”.。现任总理亚努科维奇表示会继续抗争。
这次乌克兰选举危机的爆发,其中蕴涵着新一轮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俄罗斯之间的角力,这不是单纯某一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综合性的,包括国际间的斗争等众多因素共同干预下所造成的,其中最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其本身的地缘政治特点和政治形式,外因则包括乌俄,乌美(欧),俄美的三个利益体之间的对各自利益之间的争夺,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这场危机的发生。
一、乌克兰的地缘政治特点
20世纪初,地缘政治学之父麦金德提出,“谁控制了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谁控制了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大陆岛;谁控制了大陆岛,谁就控制了世界。”麦金德在其全球战略“三段论”中,把大国“控制东欧”视为“主宰世界”的第一步,虽然限制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没有估计到空中力量、火箭技术的飞速 1
发展和导弹的威力,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从拿破仑和希特勒欲称霸欧洲而多次东进想控制欧亚大陆岛的“心脏地带”,以及大陆腹地所具有的基本的地理优势证明,“大陆心脏”的确具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乌克兰则恰好处于这一大陆心脏之中,因此,历史上欧亚大陆强大的民族或力量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盯向乌克兰。大约从14-15世纪起,当乌克兰人开始作为一个具有独特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独立的民族共同体而出现的时候,乌克兰就遭到了蒙古鞑靼人、日尔曼人和土耳其人的入侵。从14世纪开始,乌克兰处于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等国的统治之下。1654年东乌克兰归并俄罗斯。18世纪90年代,西乌克兰再次归并俄罗斯。1922年乌克兰加入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乌克兰被德国军队占领。1944年重新解放。直到1991年,乌克兰宣布独立,持续几百年的被控制状态才宣告结束,并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解放。乌克兰的出现,在欧洲上比德国的统一更具地缘战略意义,使波兰和罗马尼亚等周边国家更具安全感,而且乌克兰矿产丰富,西部农业实力雄厚,素有“欧洲粮仓”之称,是原苏联主要的粮食供应地,东部重工业发达,是原苏联重要的军事工业基地,原苏飞机引擎90%由乌克兰生产,原苏6个军舰厂有3个在乌克兰,加上东部靠近俄罗斯,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十分密切。加上乌克兰拥有极具战略意义的黑海出海口,所以它极大地影响着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活动,假如失去了乌克兰,俄罗斯在黑海的主导地位也会因此而丧失。因此乌克兰处在的地缘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希望重新崛起的俄罗斯和希望抑制俄罗斯的西方国家的必争之地。
二、乌克兰的政治现状
1、乌权利体制失衡
在乌现行宪政体制下,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权力过于集中,议会对总统制约能力有限,而政府就是一个总统的执行机构。总统有权解散议会,经议会批准任命总理、总检察长,有权直接解除总理和总检察长职务、任命各地方政府领导人。议会有权弹劾总统,但程序非常复杂。不过由于总统库奇马比较注重维持国家的稳定,所以之前的乌克兰并未出现严重的动荡,但自从2002年议会选举,以尤先科为首的“我们的乌克兰”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团,反对派与当权派在议会的斗争自此成为乌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当时反对派领袖尤先科已经开始积极谋划赢取2004年的总统大选,使库奇马倡导的平衡权利的修宪改革未能在大选前通过,引发了乌克兰政治危机的体制根源。
2、乌经济东、西部发展失衡
乌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俄罗斯和欧盟。乌传统优势出口商品是冶金、化工、机械、军工产品,而这些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仅东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就占乌全国的60%—70%。此外,东部地区工业发展能源大部分来自俄罗斯。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收入主要来源于与波兰等国的经贸往来,但这些国家加入欧盟后,乌西部地区被挡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之外,每年因此损失数亿美元。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的地缘性决定,前者要求密切与俄的合作,而后者希望尽快融入欧洲。经济利益决定了东西部之间的深层次矛盾,这一因素被乌两位候选人在大选中加以利用。
3、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冲突
乌克兰现有版图的历史不足70年。1939年以前,乌西部地区基本上在其他国家的版图里。苏联成立时,西乌克兰仍被罗马尼亚、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占据。在加入苏联时,乌是分东、西两个乌克兰先后加入的。西部地区是乌通向欧洲的走廊,一直以农业生产为主。这里的居民主要是乌克兰族和波兰族、犹太族、白
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天主教,说乌克兰语。由于长期不在乌克兰的版图里,这个地区乌克兰人脱离苏联的独立要求曾经很强。东乌克兰则是另一种情况。它与俄罗斯接壤,是乌重工业区,主要工业有机械制造、冶金、国防军工、航天航空、造船业等,是乌国民经济的支柱。这里与俄经济联系最密切,人文也最相近。信仰东正教的俄族人主要聚居在卢甘斯克、顿涅茨克、克里米亚等东南部地区。自乌独立以来,东南部地区居民主要说俄语,在地缘、历史、感情上很难接受苏联解体的现实,曾经提出过区域化或实行联邦制国家的要求,还提出过分离主义口号。比如乌克兰独立后克里米亚要求回归俄罗斯事件,1993年顿巴斯(由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组成)要求地区独立等。可见,乌社会地域分化由来已久。
三、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争夺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第二轮总统选举结果一出来时马上对亲俄候选人现任总理阿努科维奇发出贺电,虽然后来乌议会取消了第二轮投票的结果,俄罗斯也被很多学者认为它判断局势出现了失误,但是从这一事件可以发现,俄罗斯对乌克兰局势的发展是十分关注的,而这也恰恰反映了乌克兰对于俄罗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自从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不断拉拢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并最早同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成立了独联体,目的是给自己留有重新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的机会,而且乌克兰是俄罗斯与欧洲的缓冲区,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假如乌克兰投靠了西方,那么从俄国边境到首都的一大片平原便会完全暴露在西方的面前,如果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那么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大型进攻武器就可以长驱直进,深入俄罗斯腹地,这对俄罗斯必然是一种致命的威胁。而且乌克兰是俄罗斯通往欧洲的路上走廊,并且乌控制的黑海也是俄罗斯对外经贸的主要海上通道,所以除了军事价值以外,乌对俄还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所以俄罗斯政府一直采取很多对策,以确保乌克兰在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之下,并且加紧对东部经济的控制,而且俄罗斯还利用乌克兰境内的俄罗斯人亲俄的情绪,牵制乌克兰的离心倾向,同时防止北约的东进,阻止乌克兰被纳入北约的势力范围之下,利用黑海舰队对乌进行威慑,以保证俄罗斯在乌利益不受损害。在这次选举中,俄罗斯还动用政府资源或国营控制媒体替旗下候选人助选,而且事后对“橙色革命”的强烈抵制更是出乎西方国家的意料。由于乌克兰问题涉及到了俄罗斯的根本利益,所以俄罗斯轻易不会放弃对乌克兰政局施加影响,轻易让步。
四、美欧对乌克兰的战略渗透
由于乌克兰是欧洲能源供给的一条重要通道,如果乌克兰的“亲西”候选人当选以后,还会为欧盟带来巨大的战略利益,所以由于伊拉克战争而一度冷淡的美欧关系又再活跃起来,欧盟也成为了美国对乌干涉的一个主要的响应者。美国更是这场事件中的一个主导角色,因为美国在苏联垮台以后,表面对俄罗斯的关系还算过得去,但从未放弃对俄抑制的戒心,担心俄罗斯会吸收前苏联残余的力量后重新崛起成同自己对抗的大国,因此美国从不放弃对前苏联地区的拉拢和侵蚀,以不断弱化俄罗斯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还借助北约东扩,将军事力量拉到俄罗斯眼皮底下。去年美国在格鲁吉亚主导了“玫瑰革命”并获得成功经验以后,认为这种形式的“革命”是达到美国战略目标的最佳手段,因此在乌克兰的选举中再次上演一场“橙色革命”,企图使乌克兰站在自己一边,从而形成对俄罗斯的包围圈,进一步打压俄罗斯的发展空间,而且美国深知乌克兰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所以在此次政局危机中也显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度,过去两年中,美国政府先后通
过多种渠道,向乌克兰境内的反对派政治组织提供了总价值超过6500万美元的各种类型支持,并且为反对派候选人组织竞选顾问团,还竭力煽动乌克兰人民的反俄情绪,以影响乌的选情,希望对自己有利的候选人上台,谋求不断扩大美国在乌的影响力,加上有欧盟的应和,使得美国更占优势,因此美国对此次危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东北非动荡局势的思考 篇6
“突尼斯大学生自焚事件”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先是突尼斯政府垮台,接着统治埃及三十多年的总统穆巴拉克出走,然后是也门示威,紧接着利比亚内战开始。那么从中东北非政局持续动荡、埃及、突尼斯总统相继辞职下台,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在多国联军的空袭下正在苦苦支撑如此众多乱象中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一、归其**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多年的独裁统下本国社会经济各方面没搞好,导致民怨载道,而其深层次原因恐怕与基地组织以及伊斯兰教的教义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中国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必须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换句话说,就是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一个心里只有时刻装着老百姓、没有自身利益的政党,才能够长期执政,并在长期执政中逐步实现自己的党纲与奋斗目标。这些年,在胡总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上出实招用实力,铁腕惩治了一批渎职官员和腐败分子,国力提高很快,人民得到了不少实惠,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但在国际环境险恶、国内各类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总体瑕不掩瑜。
二、要始终高度警惕美西方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捣乱破坏。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资本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要时刻枕戈待旦、迎战来敌。这些年,境外一些国家和组织在中国大搞所谓的“松土工程”、“精英工程”,其目标就想通过在中国培养一批代理人,从而推翻党的领导,搞垮中国,让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路上疾进的中国再度沦为西方眼中的“失败国家”,好让他们自由宰割。殷鉴不远,后世可资。国民必须在这方面保持高度警醒,决不能上了他们的当。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的制度安排实践证明是适合中国的国情的,现在的中国如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组织搞得大乱,最先付出沉重代价的就是普通的中国老百姓。
三、解放军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听党的话,跟党走。任何军队都是政党实现自己政策目标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不例外,资本主义国家也不例外。美国总统是三军总司令,美国国内若有大的**,在和平调解无望的情况下,美国总统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动用军队进行武力弹压。美国现代史上这种例子很多。在当前国际环境异常严峻险恶的形势下,解放军作为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铁心跟党走上更不能有丝毫动摇。一旦被“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国家化”,江山就会变色,生灵就要涂炭,几千万先烈的血将会白流。
四、“纪昌学射”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老人本不会射,但可以教他保全“百发百中”名声的方法,说的是让人学会“激流勇退”,明朝建后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而刘伯温却能保全自己,这正是保全自己的方法。而其真实含义是告诉人们不要贪得太多否则,会走向事情的反面。北非中东各国领导人大多长期统治,上述几国一般都是三十多年,他们上任之初也都为国家做出了相当的贡献,但由于他们太迷恋权力,所有都没有能逃出身败名裂的下场,如果他们也能读到“纪昌学射”的故事,能象纪昌那样学会保全名声,那么他们就能永远为世人所尊敬。
乌克兰局势之我见 篇7
乌克兰局势之我见
自2013年底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中止和欧洲联盟签署政治和自由贸易协议,强化和俄罗斯的关系这一举动引发了乌克兰亲欧派在基辅展开反政府示威后,乌克兰局势不断的升温:从一开始的示威,到乌克兰内部党派的斗争,到现在的在俄罗斯、欧盟、美国三方势力两大阵行的干预下的内部动荡,现在甚至有人觉得乌克兰内战一触即发。短短的几个月,乌克兰局势房展之快,出人意料。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如此紧张的乌克兰局势呢?就我之见,我觉得有以下原因。
首先,我认为乌克兰内部本来就存在的“亲俄”和“亲西方”两种不同的势力直接导致这一次乌克兰的危机。任何一边的势力当选执政者,就会有另外一边的势力来反对,“亲欧洲”的人当选,那么“亲俄”的人就会来反对,同样,“亲俄”的人当选,那么“亲欧洲”的人就会来反对。而且这两边势力不是说谁占绝对的优势,基本上是比较平衡的两股力量,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导致类似这次乌克兰的危机。
其次,俄罗斯、欧洲、美国三方势力的介入是乌克兰局势持续升温的主要原因。乌克兰局势发展至今已经远远超越单一国家内部事务的范畴,美俄在乌克兰特别是黑海地区的利益角逐反而成为世人瞩目的热点。
长期以来,压缩俄罗斯的地缘范围,打压俄罗斯的崛起势头是美国在苏东地区的一贯战略,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一书中写道:“乌克兰是欧亚棋盘上一个新的重要地带。它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存在有助于改变俄罗斯,因此它是地缘政治支轴国家。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但如果莫斯科重新控制了拥有5200万人口、重要资源及黑海出海口的乌克兰,俄罗斯将自然而然重获建立一个跨欧亚强大帝国的资本。乌克兰丧失独立将立即影响到中欧,使波兰变为一体化欧洲东部前沿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由此可见,乌克兰是美国用来牵制俄罗斯的重要地区。
而另一方面,俄罗斯具有浓郁的克里米亚情结,18世纪末克里米亚就被纳入沙俄版图,此后虽经多次战火,俄罗斯都没有放弃过这一半岛。苏联解体后,莫斯科和基辅因克里米亚归属问题多次冲突,但最终克里米亚留在乌克兰版图内。现在乌克兰“变天”后加入欧盟的几率很大,随之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将大幅萎缩,面向欧洲的开阔地带会被打下“楔子”,俄罗斯在黑海的权益特别是被视为其核心国家利益的克里米亚半岛将会丧失,这是俄罗斯绝对不能接受的,也是普京不惜诉诸武力与西方国家直接对抗的原因所在。
近期以来我国周边局势的舆情分析 篇8
近期以来,我国所面临的周边局势比前几年急剧恶化。中国海上危及从北到南,几乎都已处于危机之中,中菲黄岩岛对峙、中日钓鱼岛冲突、中越围绕石油勘探引发的系列冲突和摩擦频频出现。干部群众对我国周边安全局势的担忧、不安、不满等情绪复杂,认真研判国民对周边安全局势的反映,及时纾解民众情绪,十分紧迫和必要。
一、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局势
1.中菲黄岩岛问题恶化。中菲在黄岩岛对峙多日,菲美于近日联合军演,南海问题再次引发国际舆论热议。而日前中国为缓解南海局势,撤离了中国渔政310船和中国海监84船,只有一艘中国海监船留在黄岩岛海域执行执法任务。菲律宾方面却继续放话,声言不会撤回船只,总统阿基诺三世更声称,南海周边国家应警惕中国在主权争议问题上会越来越进取,黄岩岛对峙愈发难解。
2.中日钓鱼岛问题加剧。近期,中日之间围绕日本名古屋市长否认南京大屠杀、日方扣押我渔民、东京都知事叫嚣购买钓鱼岛等问题,冲突日渐加剧。特别是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近日关于“购买钓鱼岛”的言论导致中日关系陷入僵局。
3.中越南海冲突频现。越南也在西沙有所动作,其政府
一直表态:“其对西沙拥有主权”;越南国内屡次出现了反华游行,甚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上印上了“海盗”标志;越南至今已侵占了我国的近30个岛屿,并在渔民作业、石油勘探等问题上屡屡和中国发生冲突。
二、民众的心态分析
民众表示,当前我国的周边局势不容乐观,特别是在美国重返亚洲政策的影响下,一些原先蠢蠢欲动的因素正在逐渐浮出水面,并且有联合之势,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民众对我国周边安全局势的情绪比较复杂,总体上呈现以下几方面:
1.民族主义情绪浓厚。中国网民对领土争端中海域的摩擦或冲突持有相当敏感的意识,一旦发生类似突发事件,立刻在网络媒体上做出积极的回应。围绕黄岩岛、钓鱼岛等问题,国内网民坚决要求外交部对菲律宾、对日强硬,在涉及主权、领土的问题上坚决不要妥协。很多民众认为,有时忍让或平和往往让人误解为软弱或有机可乘,涉及领土问题光讲理不行,有文有武,权利该捍卫还是要捍卫,国家领土权寸步无法让。要求国家强硬的呼声很大。
2.对软弱外交的不满。不少民众对我国外交部门在领土争端中只能一味地外交抗议表示不满。大家认为,我们要抓紧研究一下对策,不能光是表示反对,这不能阻止住菲律宾、日本、越南等国的野心和无理动作。要让南海诸国能感受到,中国人民在保卫领土问题上的决心有多大,强度有多深。他们自认为有美国的支持或作后盾,所以我们仅靠语言是镇不住他们的。应当恰到好处的,很硬气但点到为止的做出一些行动上的反应。
3.对复杂安全局势的担忧。部分民众认为,很多事情不是偶然的,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壮大,烦恼与摩擦也与日俱增。从“台独”到西藏问题,从“疆独”又到南海问题,挑战一个接着一个,而每一个挑战的背后都隐隐约约看到复杂的身影和想法。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我们不希望出问题,但有了问题也不该怕问题,面对并且态度鲜明的去面对,是必须的选择,该是我们的就是我们的。
4.主权争端中的自负情绪。近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我国的第一艘航母下线,远洋巡逻能力增强等,令一些民众产生错觉,认为中国强大无人敢欺负。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实力增长和军队建设进展给周边国家造成一种自负傲慢的负面形象,加重了周边国家的不安全感。
三、对策建议
民众建议,针对当前我国周边复杂的安全局势,我国要尽快展开加强南海等海域治理的系列行动。
一要逐步恢复对争议岛礁的有效管辖。我海监力量应以此次对峙为契机,恢复对黄岩岛等争议海域的常态化巡航。
渔政部门应鼓励我渔民恢复在南海争议海域的传统渔业活动。越南、菲律宾等国肆无忌惮地盜采我南海油气资源,而提出“主权在我”的大国却长时间无所作为。我油气公司特别是三大国有油气公司,应尽快在南海油气资源开发问题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我大型民营油气企业也应当尽快跟进。政府有关部门则应给予坚定的政策支持,并且提供有效的护卫。
二要尽快调整我南海维权力量的部署。必须改变“八龙治海”的混乱局面,组建统一、强大的南海事务管理机构。有必要赋予海南地方以更大的管理权限,充分调动其维护南海主权的积极性。整合海监、渔政等部门的力量,组建一支统一指挥、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海岸警卫队。我海军力量则应为危机可能升级预做充分准备,确保对无赖国家形成强大威慑,关键时刻能够为海警力量提供强大支援。
三要组织好外交斗争。在南海主权争端的外交较量中,充分利用合纵连横策略,争取南海周边多数国家认同我国立场,彻底孤立某些冥顽不化的国家。必须立信与立威并举,树立起“靠得住、惹不起”的大国形象。既要使周边多数国家感到中国值得信赖,又要使个别国家在给中国制造麻烦时有所顾忌。当然,不能轻易动武,动武应是最后的选择,而且应后发制人。当务之急是运用好经济杠杆,使敢于挑战我国核心利益的国家付出难以承受的经济和民生代价。
四要努力占据国际舆论制高点。我国对黄岩岛等南海岛礁的主权具有无可争辩的法理依据,但国内对此问题的阐述远远没有达到让民众和国际社会清晰了解的程度。正因为此,菲律宾等国所制造的舆论产生了相当蛊惑力。我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力量,系统论证我对南海诸岛主权的法理依据。
五要加强国家领土教育。我国教育部门,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展主权领土课程编排,并在中小学对钓鱼岛、南海诸岛等争议岛屿的历史进行普及教育,培养年轻一代理性的爱国主义价值观,使其从小就对国家主权领土产生兴趣和守护感,从而使他们明白钓鱼岛、南海诸岛无论是在历史、地理还是在国际法上都是中国领土。
六要合理疏导民族主义情绪。目前我国的网络舆论主体是比较积极的,许多网民能够理性地看待并思考周边领土纠纷问题。但是网络上也同样有着大量消极与偏激、极端的舆论存在。考虑到网络民族主义可能对决策过程造成的消极影响,政府必须持续关注,并正确疏导其民族主义情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宣部和外交部等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在此方面应该加强相互协调,维持相对稳定、健全的舆论,保持政策稳定性。
中东北非局势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篇9
2010年12月17日,由突尼斯一个失业大学生与警察发生的冲突引发了国家骚乱,烧遍了整个突尼斯,本﹒阿里政权下台。更加出人意料的是,突尼斯**,一石激起千层浪,震动了阿拉伯世界,引起了连锁反应,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被迫辞职,阿尔及利亚、也门、巴林和利比亚等多国也出现一系列**。中东进入了敏感的政治动荡期。目前北非中东动荡已经持续数月,不仅对阿拉伯世界造成直接和广泛的影响,对国际形势也将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阿拉伯世界由22个国家组成,总面积约142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4亿。阿拉伯世界覆盖北非、中东,盛产石油,扼守地中海重要运输线。阿拉伯世界既自成一体,又与外部世界密切相接。这一地区历来十分复杂,各种内外部因素相互渗透,矛盾交织,宗教组织庞杂,传统的种族宗教冲突始终难以平息,加上近年来恐怖势力以此为基地,可谓是热点密布,一触即发。
此次被外界称之为“茉莉花革命”的突尼斯内乱引发阿拉伯世界的整体动荡,反映了阿拉伯世界所具有的共同性的一面:这些国家发展水平相似、经济结构单一,管理方式不足,政治、经济与社会模式相对封闭和脆弱。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国际**并非由国家间冲突引发,却可能从国家内部冲突催化外溢为地区冲突。这是当前北非中东**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由此可见,地区内和地区间的相互交往合作的加深,一个国家内部的稳定与发展不单单是国家自己的事情,其对于地区的安全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当前北非中东**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以从偶然性、联系性和有限性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其一是偶然性。诚然,中东北非**有其深刻的国内社会背景,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事件发生的时间、引发**的直接诱因都具有偶然性,并不是蓄谋已久或外部势力长期策划、设计和控制的结果。看待这一事件不能忽略偶然性因素而单纯强调必然性因素。这对于我们分析事件的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影响都至关重要。
其二是联系性。我们不能误用因果,但我们又必须看到那些我们没有足够重视的联系性,对可能产生的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在这里必须强调此次**对非传统安全的影响。首先是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此地并非国际著名产粮区,但却是小麦生产不可缺少的化肥原料磷酸盐的重要产地。北非占有全球57%的磷酸贸易、46%的磷酸盐贸易;其次是石油价格出现重大波动。埃及与其近邻都是传统的产油国,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主要的石油供应地之一。埃及还拥有苏伊士运河等世界重要的石油通道和物流中心,每天有100多万桶原油从这里通过。自利比亚动荡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已经超过每桶100美元,达到二年半以来的最高值。第三是有可能对欧洲造成新一轮难民潮。据意大利相关结构估计,中东北非动荡将可能出现一百万难民涌向欧洲邻近国家。第四则是恐怖活动。由于中东北非动荡与政权更迭相关,一些支持恐怖主义或恐怖主义势力、政治组织可能掌权,这将有可能对国际反恐形势直接产生颠覆性影响。伊斯兰教激进派势力也可能由此坐大。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国家间合作。
其三是有限性。此次事件的重要影响不会造成中东政治格局或全球政治格局的根本改变,事件不可能对全球力量格局造成根本性影响,对大国战略调整的影响也是有限的。对于全球政治或全球治理具有重要影响的G20成员中,虽然有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但没有一个是处于此次**中的国家。
从地区政治格局看,由于埃及穆巴拉克的下台,美国可能会加大与北约中唯一的伊斯兰教国家土耳其的合作,土耳其在这一地区中的地位和影响将会加大。但对于地区稳定的作用仍有待评估。此外,由于中东出现乱局,这一地区出现反美情绪,伊朗内贾德政权稳定程度不降反升。
美国对于中东北非**的政策陷于困境:一方面表示支持,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政策谨慎犹豫。虽然美国在言语上支持中东的民主进程,但由于美国在中东的利益错综复杂,政治后果尚不确定,采取何种具体政策还处于讨论之中。
美国与欧盟北约等组织在对待这一地区局势的军事介入方式以及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等问题上也有分歧。值得注意的是在埃及为期18天的倒穆风暴中,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群众参加示威游行,虽然矛头指向穆巴拉克,但反美反以情绪贯穿其中。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说,反美情绪在埃及浮现,美国的风险是正在失去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力。
中东乱局会对美国总体战略产生影响。美国的中东外交是考验奥巴马外交的关键,是其谋求外交得分的核心地区之一。因此,没有确定把握,奥巴马不会轻易出牌。
美国会投入相当精力做好中东的维稳工作,将更多的资源投入中东新秩序的构建。埃及和中东**必将损耗美国的外交资源,牵制美国的精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在东亚战略的部署。
论半岛局势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篇10
摘要:朝鲜半岛位于我国东北方,与我国直接接壤,现存在两个国家分别是北半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半岛的稳定对中国国家安全乃至是世界的稳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半岛局势动荡不安,朝鲜同韩美等国的冲突不断升温,战争一触即发。本文试论了当今朝鲜半岛局势,并就其对中国国防安全的影响和中国的应对方案展开研究。
关键词:朝鲜半岛 核危机 国家安全局势 周边关系 引言:自朝鲜战争后韩国同朝鲜虽然偶有摩擦,但是在双方领导人的带领下两国关系日益稳定友好。然而自2007年李明博当选为韩国总统后,两国关系急转直下。近年来半岛局势动荡不安,朝鲜同韩美等国在核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冲突不断升温,战争一触即发。无疑,朝鲜半岛的稳定对我国国防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必须促使朝鲜放弃核武器的研究并威慑迫使美国放弃对朝鲜宣战。正文:
朝鲜半岛当前局势及起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同美国打败日本并在朝鲜半岛分别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朝鲜和资本主义国家韩国,从此半岛上就存在了两个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两个国家,并于1950年双方爆发朝鲜战争。此后虽然双方偶有摩擦但半岛局势总体平稳,两国都呼吁开展统一爱国运动,并且双方交流合作逐步深入。但是,自韩国总统李明博上台后两国关系不断恶化,并且在天安号事件发生后,半岛局势骤然恶化。近年来,朝鲜不断进行核试验,妄图制造核武器,这更使战争的乌云笼罩在了朝鲜半岛,而美国也接机插手,向联合国发起提议对朝鲜实施制裁。如今,朝韩双方之间已经切断了一切联系,1朝韩开城工业园区关闭,朝鲜更是进入“战斗状态”。朝韩双方剑拔弩张,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半岛准备大搞军演。朝鲜半岛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从地理位置上看来,朝鲜半岛非常重要,它扼守中国的东大门,朝鲜更是可以作为我国抵御外敌的前沿阵地和战争缓冲区,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一百多年来,朝鲜半岛发生的重大事件,也都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3如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野心隐藏已久的日本借机挑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进而入侵了中国。再如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引起了美国的干涉,并且将战争牵连至我国东北国土并且因此直接导致我国收复台湾失败。所以朝鲜局势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关系到我国的内部发展和对外开放能否拥有一个安定有利的国际环境,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今,朝韩两国冲突不断升级,美国以朝鲜威胁世界安全为由不断进行干涉,中国也因作为2六方会谈的主办国,被卷入了半岛风云中。我国应该采取的对策
现今朝鲜半岛的局势动荡不安,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我国同朝鲜的关系也注定中国无法置身事外,3一方面,由于朝鲜与中国的关系。如果中国支持联合国对朝鲜进行制裁,必将使美国的势力渗透到鸭绿江边,大量的朝鲜难民也将给中国带来沉重负担;另一方面,如果中国不对西方国家的要求做出一定回应,又会给中国的外交带来不利的局面。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我国对半岛局势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 1.在关于朝鲜半岛的问题上,中国要牢牢坚持对自己有利的立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朝鲜人民的独立自主,对于朝方提出的一些不尽合理的要求,我们也要坚决否决。
2.中国要做好和平谈判与军事斗争的两手准备。一方面尽最大可能把各方重新聚集到谈判桌旁,争取通过和平谈判的手段达到半岛无核化目标;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中国的军备,尤其在东北要防止突发事件以及战争的降临。
总结:现今,4整个世界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世界和平主义者的世界。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以及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国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必须坚定自己的立场,从本国利益出发维护半岛稳定,切实维护好我国利益。
参考文献
1)《朝鲜宣布全面冻结朝韩关系》,《南方日报》,2010年5月26日。2)《温家宝谈天安舰事件:朝韩若冲突中国难于幸免》,中新社,2010年6月2日。3)
4)
《论近期朝鲜半岛局势及中国的对策》正文第一标题第二段 http://wenku.baidu.com/view/e1c5d8d428ea81c758f57847.html
《论朝鲜半岛当前局势与未来走向》 总结
【利比亚局势论文】推荐阅读:
利比里亚光伏发电项目市场投资前景预测报告10-11
莎士比亚的中国缘论文12-02
埃塞俄比亚的职业教育管理论文05-12
纳米比亚12-15
莎士比亚戏剧06-28
哥伦比亚08-22
埃塞俄比亚10-13
莎士比亚在中国07-21
哥伦比亚人06-06
比亚迪销售培训总结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