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楼明德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24-06-22

苏楼明德小学五年发展规划(精选2篇)

苏楼明德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篇1

苏楼明德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13.9—2018.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坚持遵循规律的原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办“内涵深厚,发展健康,全面优质,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目标: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

三、办学思路:

秉承一个办学理念:全人教育。

突出两项工作重点: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优化内涵发展。开展三项基本活动:经典诵读、阳光体育和劳动服务教育。完成四项发展目标:教育教学精细化、师生评价多元化、特色建设鲜明化、校园环境园林化。

四、具体任务:

(一)学校创建

1、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创办“内涵深厚,发展健康,全面优质,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教育。实行分层管理,建立目标责任制和校务公开制,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建设和谐校园。

2、2013年通过“市级小学规范化学校”验收,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

3、2014年申报“省级规范化学校”。

4、2015年通过“省规范化学校”验收。

5、2016年打造幸福校园。

6、2017年申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6、2018年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教学工作

1、深入实施“幸福教育工程”和“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2、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坚持客观、全面、公平、有效的原则,对教学管理中的各层面实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绝对评价、相对评价、自我差异评价;

3、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提高对规范化教学管理的认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形成“围绕课堂抓质量、围绕质量抓教研、围绕教研抓提高、围绕特长抓竞赛”的学科特色建设,使实施新课程与提高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育科研

1、以新课改为契机,坚持课题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强化课题建设,确保每次活动都有智慧火花的碰撞,确保每次活动都有质的提升。

2、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教育对象,在学校统筹规划下,承担相应的教育科研任务,每年都有1-2项科研成果,培养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3、通过深化课改实验,实施、申报市级以上课题,要求人人都有解决自己课堂问题需要的研讨课题,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整体文化建设,特别是良好教研学习术氛围的营造;加强针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校本培训;突出教师骨干力量的培养,向县市开放课题研究的研讨课,以此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四)素质教育

(五)师资建设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发生严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事件或其它有损教师形象的事件,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2、注重领导班子团队建设,形成一支团结协作、奋勇拼搏、不断创新的干部队伍。

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力争五年内拥有3-5名泰安市学科带头人,10名县级教学能手,多名校级骨干教师。

4、建立教师终身学习制,建立教师学习档案。

(六)学校文化

(七)安全工作

苏楼明德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篇2

:尊敬的谢衍庆校长, 您好。广州市明德小学 (以下简称明德小学) 自1997年成立到2001年成为全日制公办学校, 时至今日已经历14个春秋, 请您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学校在近些年来取得的成就, 特别是在学校硬件设施上有哪些改变?

谢衍庆:是的, 学校自1997年创办至今已走过了14个春秋, 但真正说起来, 明德小学的历史只有10年, 2001年以前学校叫做“南华中英文学校”, 是一所社会力量筹办的学校。由于当时学校管理较为混乱, 2001年被转制为公办, 更名为“明德小学”,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 明德小学正式成立的时间是2001年。

10年对学校的发展来说并不是很长的时间, 但在这10年里, 明德小学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头5年时间里, 我们确立“明理立德”的办学理念, 着重夯实教育基础, 打造教育品牌, 努力改变旧有学校的办学声誉, 将一所几乎陷于停顿的学校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广东省一级学校, 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以理念为指导, 努力推动、发扬学校“德育、艺术、跆拳道及科技”四大办学特色, 构建有明德特色的校本课程, 素质教育获得丰硕成果,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 广东省及广州市跆拳道协会定点道场, 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白云区少年体校跆拳道训练传统学校, 以及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和广州市科技特色学校和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实验基地。

在硬件建设方面, 学校以省一级学校的标准配置教育教学设施, 规范校园环境建设。近几年, 学校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 如新建综合教学楼、翻新操场、增设教学平台, 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及对校园安全设施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这些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环境育人功能和安全管理水平, 学校也被评为广州市消防安全教育先进单位、广州市绿色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和广东省一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 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管理机制为学生的学习和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尽管明德小学设立在广州市的城乡结合部, 但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育意识, 请问, “全人教育理念”的由来是什么?学校又是如何实践立行的?

谢衍庆:我们学校设立在广州市同德围地区, 地处广州西郊, 这里是广州最大的城市拆迁安置区, 因为毗邻广州火车站和几个大型批发市场, 所以这里还是一个外来人口聚集地, 3.59平方千米的面积上容纳了约30万人口。人口结构的复杂性给学校教育带来挑战, 我校流动儿童占目前全校人数的47%, 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我们不能以本地的文化和标准去要求他们, 也不能把学生的学业状况作为他们适应性评量的主要标准, 因此我们提出“让学生明理、立德, 激励学生自主发展, 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 从学生的心理、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着眼创新德育形式, 开展有益身心的特色活动, 帮助学生从各方面找到成功的喜悦和融入社会的途径,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这种暗合“全人教育理念”的教育,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也为学校的发展及办学特色的形成找到了适合的道路。

:我们得知明德小学在跆拳道教学上有一定的优势, 并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 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校在这方面的具体情况?以及开办跆拳道课程的初衷是什么?

谢衍庆:跆拳道运动是我校开展的一项全校性体育运动, 我们建设了一个标准的跆拳道道场, 开设了跆拳道校本课程, 自编跆拳道操, 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跆拳道动作和跆拳道礼仪, 并将跆拳道运动纳入校运会的比赛项目。我们的“尖子培训”与“全员参与”互相结合, 组建了跆拳道校队和各年龄段的学生专业梯队, 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跆拳道比赛, 同时学校也承办明德杯跆拳道邀请赛。在各类比赛中, 学校跆拳道队获得优异的成绩, 如澳门国际邀请赛有2位同学获得金牌, 在区五运会、区锦标赛等大赛中获得过团体冠军。学校的跆拳道道场目前是广州市及广东省跆拳道协会的优秀道场, 我校还被区体校定为跆拳道训练传统网点学校。

我们开展跆拳道运动的初衷并不是为了争金夺银, 起初把跆拳道作为学校的特色体育发展项目, 是看中了跆拳道注重修炼精神、气质和礼仪的特点, 而且跆拳道形式新颖, 入门容易, 为青少年喜爱, 将体育运动与校风建设结合起来, 符合明德小学当时的实际情况。事实证明, 跆拳道项目的开展, 不仅强健体魄, 而且健全人格, 培养学生谦逊的品质、友好的态度和好学的作风, 凝结成明德人奋发向上、勇往直前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教师作为学校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装备力量, 在学校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请您介绍一下, 学校在培养教师队伍上的措施?

谢衍庆: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关键在于建立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 从制度上落实教师的培养计划, 从环境上营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氛围。我们以构建学习型的教师群体为目标, 主要通过校本研修, 举办校内教育科研讲座, 组织教学研讨与反思进行自我提升。同时也采用“请进来, 走出去”的办法, 聘请专家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引路人, 为骨干教师压担子, 为青年教师辅路子, 有效整合人力资源, 开展“青蓝工程”, 新老结合, 互帮互助。总而言之, 学校所能做的, 就是努力使学校成为教师快乐工作、适合成长的摇篮, 为教师找到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这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源动力。

:学校已经有了较完备的硬件设备, 在2011年或未来几年内, 学校在设施建设或教育装备的配置上还有哪些新动向?

谢衍庆:学校新近落成的综合教学楼是我校规范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综合楼的建成, 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教育服务, 下一步我们重点要做的是更新和完善各功能场室的建设, 学校已按部就班地铺开各项工作, 如目前正新增两个美术室与音乐室, 计算机室的升级改造也正着手准备, 旧的计算机室已不适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我们计划将计算机室改造为适合各科交互教学的多功能一体计算机教室。此外, 各个教室原有的投影教学平台也正在有序地进行升级换代中,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明德小学将以更加现代化的教育环境展示于人。

: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 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 请问您对此的看法是什么?

谢衍庆:教育部推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 其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全人教育理念”的一种具体表述, 运动与艺术有利于健全人们的身心, 对提高人的气质与修养、改善人的情绪、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长期忽视这些方面的培养, 重分数轻素质, 导致学生失去了应有的快乐时光。一个没有快乐的民族终将是一个没有生机和创造力的民族, 我觉得在这一方面, 我们每位教育者都值得反思。

:最后, 请您谈谈您的工作感悟和领导经验。

谢衍庆:经验谈不上, 但我想在这里分享一句名言—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 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 而不是一个专家。我想用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结束今天的采访, 作为我对自己多年工作的一点感悟。

编后语:

上一篇:咨询公司暑假实践报告下一篇:小短文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