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学生日记

2024-11-25

小学一年级学生日记(通用13篇)

小学一年级学生日记 篇1

2月18日

今天我去了黄鹤楼。黄鹤楼有五层高,它的墙是红色的,瓦是黄色的,黄鹤楼有60个角。我登到黄鹤楼顶,看到了“唯见长江天际流”。我读了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2月23日

我最喜欢的水果是梨子。它的颜色是黄色的,形状是椭圆的。它的味道是甜甜蜜蜜的,吃起来脆脆的,中间酸酸的,闻起来香香的。梨子的作用是促进消化,它的营养很丰富。我非常爱吃这种水果。

2月25日

星期六阳光明媚,我跟着爸爸去钓鱼。我们拿出鱼竿开始钓鱼。钓了一会儿我就钓到几条鱼了,最后我跟爸爸满载而归。钓鱼还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还可以培养我的耐心。

3月5日

今天晚上,妈妈叫我把书房收拾干净。首先,我把玩具小积木放进小盒子,再把小盒子放进大箱子里面。然后我把桌子上的书放进书架上。妈妈就让我陪叔叔出去玩。

3月10日

今天奶奶和爷爷好辛苦,所以我很喜欢帮奶奶和爷爷做卫生呀,所以我等到了晚上就会帮他们拖地。

3月11日

今天晚上,爸爸带我去打乒乓球,刚开始我觉得很难,我打了一会儿我就觉得很简单了,就觉得很轻松了,爸爸和我打了一个小时,我决定每天都要打乒乓球。

3月14日 我的小手

我的小手胖乎乎的,它会帮别人做很多事情:我会帮妈妈拿化妆品,还会帮爸爸拿电话,会帮学校里面的同学们拿篮球给他们,能帮助他们我很开心。

3月22日

今天我和妈妈爸爸一起骑共享单车,摩拜单车比ofo单车高一些,适合我的爸爸。ofo单车比摩拜单车低一些,适合我的妈妈,两个单车对我而言都太高了,什么时候才能有适合我的共享单车呢?

3月23日

今天我生病了,感觉很难受很难受。我的头发烧了,咳得也很厉害,嗓子也哑了。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首先妈妈带我抽血,然后洗鼻子做雾化,最后我们去拿了药就回家了。

3月29日

今天下午放半天假,妈妈答应我下午做完作业就去同学家玩。做完作业回家吃饭,吃完饭妈妈说:“写完日记再去玩。”写完日记,妈妈又说:“写完一张数学试卷再去玩。”真是没玩没了了啊。

3月31日

我最爱的运动是篮球。篮球是球类中最大的球。篮球和足球的区别是篮球是用手拍的,足球是用脚踢的;踢足球是11人,打篮球是5人。我参加了篮球队,希望我能为篮球队争光。

4月2日

春天到了,郊外草长莺飞,风和日丽。小老鼠和小花猫一起出去郊游。他们走到山清水秀的郊外,小老鼠说:“我们一起晒太阳吧。”小花猫说:“我们一起吃蜂蜜吧。”他们开心地一边吃蜂蜜一边晒太阳。

4月8日

昨天,我做了一个美美的梦,我梦见有人送给我一只猫。它的毛是灰色的,眼睛圆溜溜,鼻子红红的,耳朵是尖尖的。有一次它在厕所里的瓶子中间窜来窜去,爸爸拿来了一个比猫小的盒子,想把它装进去。它竟然一下子钻了进去,这让我大吃了一惊。

4月9日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画爸爸的头像。我说:“我们要画3/4的头像该怎么画呢?”妈妈说:“我们拍一张照片吧。”照片上爸爸的头发黑黑的、直直的立在头上,瘦瘦的脸上长着炯炯有神的眼睛,高高的鼻子,会说话的嘴巴。我爱爸爸。

4月10日

今天,一位好心的老奶奶送给我一盒蚕宝宝。

蚕宝宝的鼻头上黑黑的,它的角像吸盘一样长在桑叶上,它像毛毛虫一样爬来爬去。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去摘桑叶,我惊讶地发现桑叶长得这么高,我怎样才能把它摘下来呢?爸爸说只有很高很高的人才能摘下来。桑叶摘下来我就把桑叶盖在蚕宝宝身上,蚕宝宝像大胃王一样把桑叶吃完了。真是不可思议啊!

4月20日

今天起床之后,我惊讶地发现蚕宝宝长大了。皮肤也越来越白,我赶紧下楼去摘桑叶,回来继续喂给蚕宝宝吃。看着蚕宝宝一天天长大,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听爸爸说:“蚕宝宝长大以后就要结茧变成飞蛾。”我觉得好神奇啊!

4月23日

我是全家的围棋高手,爸爸跟我下了两分钟都不到,他就输得落荒而逃,而我就凯旋而归。我很开心,我将继续学好围棋课,努力成为更高的高手。

小学一年级学生日记 篇2

1. 教给学生写数学日记的方法, 使学生学会写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写数学课上学习的回顾和反思、生活中用到数学的情况、看到的数学现象、想到的数学问题,可以编写与数学有关的故事,可以介绍在书上看到的数学知识,包括趣味数学、数学故事、数学笑话、数学家的介绍、数学游戏的玩法等,还可以写自己对一道数学题的解答思路及学习数学的心得以及学习方法。总之,数学日记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 形式也是不拘一格的,但要注意写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新颖,文字要简洁、清楚,字数在200字左右为好。

例如:有位学生在学完乘法分配率之后写道:今天我学习了乘法分配率,知道了公式的字母表示形式是: a×(b+c)=a×b+a×c,还知道了生活中如何去应用它呢。那天我和妈妈去买菜,妈妈买了三斤西红柿和三斤西葫芦, 当妈妈问完价钱后我一下就算出了总价是12元,这时卖菜的阿姨算了一下后说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呀,我说:“我用了乘法分配率!”妈妈疑惑地看着我想问个究竟,我说:“等回家我好好给您讲讲吧。”于是我们高兴地回家了。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 乐于写数学日记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兴趣。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仅可以克服教学的困难,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地应用它。学生只有感兴趣,才能写好数学日记。

例如教学《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时,引入部分利用课件向学生呈现了回文数的知识,学生被有趣的回文数深深吸引了,于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回文数的知识。接下来利用课件动画效果引导学生探索出计算中的规律,最后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更多回文数的知识。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体会到了数学蕴涵的无限乐趣。在这种兴趣的引领下,学生写出了较好的数学日记。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兴趣。新课程中指出“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因此,数学学科的教学空间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要从多方面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联系实际生活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学生自己的题材,学生才会产生兴趣,才能把已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其中。

(3)利用数学活动、数学日记的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兴趣。教学中除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以外,我们还应结合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兴趣。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发现其中的奥秘,总结出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兴趣,学生带着兴趣写出的数学日记也更深刻。

3. 运用发展性评价,使学生善于 写数学日记

“应试教育”过于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需求,这显然违背了现代教育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获得成绩时的轻松与快乐,从而以评价带动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强烈愿望,使学生善于写数学日记。

为了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把学生的数学日记收集记录下来,放在自己的档案袋里。还设计了评价表,例如可用笑脸的个数表示评价情况,三个表示表现突出,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将所学知识很好地运用;两个表示表现很好,写出的数学日记与教学内容相关;一个表示继续努力,写了数学日记完成了任务; 没得到笑脸说出自己写数学日记的困难,教师给予指导。最后看看谁得的笑脸多,达到五个笑脸可以获得一枚漂亮的贴画,最后比一比谁书上的优字最多。平时我还结合数学手抄报、课堂练习等综合评价学生。这样正确、全面地评价学生,能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同时也发现自己的不足,调动学生写数学日记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真正体会并看到自己知识积累的过程、学习不断进步的历程。

如何引导一年级学生记日记 篇3

【关键词】适合孩子们的特点  真诚的欣赏

两种车

今天,我做了两种车一种是42路无人售票车,另一种是出租车。我发现了它们的不同处:1、出租车小,42路车大。2、出租车贵,42路车便宜。3、42路车有指定的路线,每一站还停车。出租车你让它停哪里它就去哪里。

Beng bao米花?? 2007年4月25日

今天下午一放学回来,我妈妈给我beng bao米花,我觉得很希奇,只见妈妈手里拿了一dai没有炸开的bao米花放进了我们家的wei bo炉里,结果拿出来一看黑hu hu的,吃起来ku ku的。妈妈说:“我第一次没有jin yan,第二次应该把时间调duan一些。”于是,她又拿出第二包bao米花,结果yan色变的白白的,闻起来香香的,吃起来tian tian的。

以上两篇日记出自一年级孩子的笔下。稚嫩的笔触勾画出了孩子们眼中五彩的世界。虽然,不敢说是优秀的短文。但日积月累,点点滴滴,记下的无一不是他们成长的足迹。试想,如果能坚持下来,不仅能提高写作能力,对孩子们自己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可“万事开头难”,一年级的教师如何引导孩子们开始记日记呢?经过一年的实践,我有以下心得:

(一)循序渐进,记日记的方法要适合一年级孩子的特点。

一年级的识字量,写字量很小,如何开始记日记呢?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我们班的日记是从剪贴日记,绘画日记开始的。刚开学时,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作业,从废旧报纸,画册上找出你今天认识的字,粘贴在日记本上,孩子们的兴趣很高。今天贴个“天”字,明天贴个“人”字,既复习了学过的字,又为今后天天记日记培养了良好的习惯。

在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写字量后,我又适时开展了绘画日记。要求他们在画好的画上写上自己的话。低年级的孩子喜欢绘画,这种形式极大的鼓舞了孩子们记日记的热情。王纪龙在她的画中画了我带他们练操的情景,把我横眉怒目的样子画的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在画的下面她写到:老师生气了,我们不会做cao。非常有趣。

经过这样的日积月累,到了一年级的下学期,程度好的孩子已经可以写150~200字不等的小短文了。这时出现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写字量的限制,很多孩子无法表达出他们的意愿,写出的日记也错别字过多。我采用了音节代替,画图,不厌其烦纠错的方法。日积月累,他们掌握了很多书本中没有学过的字。对于程度差的孩子,我就鼓励他们摘抄。一句话,一段诗,一个谜语都可以。为此,我们班还刮过一阵脑筋急转弯风。孩子们在日记中写到:宋老师你猜什么海最小?把答案写在(?? )里。

总之,记日记的方法一定要适合孩子们的特点。只要他们有兴趣并开始动手了,就是成功。

(二)真诚的欣赏是孩子们记日记的动力。

孩子们喜欢老师的欣赏。当他们的作品被别人,尤其是老师认可后,会更有兴趣坚持记日记的。

刚开始,我采用了小印章“棒棒虎”鼓励孩子们记日记,在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我开始给他们写评语。评语要起到鼓励孩子写日记的作用。

我喜欢宋老师????? 2007年5月29日

下午,我们班同学在操场上排练成语故事的时候,有几个女同学在跟宋老师说话,但是我不敢和宋老师说话,就是心里特别紧张,说不出来话,其实我心里很喜欢宋老师。

我写到:其实宋老师也特别想和你说话。如果你不敢和老师说话,那么就把你想说的话写到这个小本子上,我也用这个小本子和你谈话。好吗?不要告诉别人,这是咱俩的小秘密。

孩子们特别喜欢老师大段的评语,有时,我由于工作忙,只写“你真棒!”时,孩子们会不高兴的提意见。“老师,你怎么写这么少啊?”

评语还要起到指导孩子记日记的作用。

李雨昊很爱记日记,但不会观察生活。记来记去都是那么几句。我今天回阳光中学后,到妈妈办公室去写作业了,写完作业就吃饭了。我写到:昊昊,中学有一个大操场,你去画一下,明天带给老师看,好么?第二天,她果然带来了一张美丽的画。还有家长的留言:感谢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我门昨天认真的观察了学校的大操场。

小印章,写评语,或是在全班朗诵,都要让孩子们感到你真诚的欣赏。他将成为孩子们坚持记日记的动力。

(三)发动家长“一对一”帮助孩子记日记。

家长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但发动起来,由他们“一对一”的帮助,要比老师“一对四十”的指导效果好的多。

李思萌的妈妈为了让孩子有东西可写,在家里养了两只小乌龟。侯雨垚的妈妈帮他种了一棵豆苗。孩子写到:今天,我发现我种的豆苗的叶子都ku wei了,妈妈说:”它的生命結束了。”我很shang心,他pei ban了我2个月,在这期间每次我看到它的时候,我都很高兴,但今天它的生命zhong yu结束了。

弯弯的家长一有空就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生活。有一次,和日记一起交给我的还有全家一起挖的野菜,挖野菜时的照片。王露晗的妈妈则指导孩子把平时家人的对话记成日记。有一天,我对妈妈说:我想当爸爸了。妈妈说:你知道当爸爸的责任吗?我说:看家护院。妈妈哈哈大笑说:是养加糊口。

一学年过去了,孩子们写下了很多优秀的短文。希望孩子们能够持之以恒的记日记。在若干年后,当他们翻开日记,儿时的欢声笑语会又一次扑面而来。

小学生一年级日记 篇4

8月13日,我等待着流星雨的到来,终于,在7点钟。我看见了许多的流星雨,并向它们许了一个小小的愿望。当然,不能告诉你,要不然就不灵啦!看完后,我想知道流星雨是怎样形成的,就查阅了书籍,知道了形成流星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彗星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

当彗星逐渐靠近太阳时冰气化,使尘埃颗粒像喷泉之水一样,被喷出母体而进入彗星轨道。但大颗粒仍保留在母彗星的周围形成尘埃彗头;小颗粒被太阳的辐射压力吹散,形成彗尾。剩余物质继续留在彗星轨道附近。

然而即使是小的喷发速度,也会引起微粒公转周期的很大不同。因此,在下次彗星回归时,小颗粒会滞后母体,而大颗粒将超前于母体。当地球穿过尘埃尾轨道时,就有机会看到流星雨。流星雨活动性为彗星周期。看玩后,我有多知道了一些流星雨的知识了!

小学生一年级日记 篇5

今天,我和爸爸要去买可升降晾衣架。

我和爸爸来到了我们家附近的一个建材市场,进到一个门面房里问老板:“老板,有可升降的晾衣架么?”老板回答:“有!”老板带我们去看样板,一边走一边说:“要在家安几个钉子。”我和爸爸看到了好几种款式。老板又说:“这个是350的,这个是450的,这个是650的,这个是750的,这些都是带上门安装的价格。”最后爸爸选择了450的那款,他觉得这款最适合我们家。

我觉得今天特别有收获!

小学一年级学生日记 篇6

一、手脑并用,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主宰课堂,搞“满堂灌”,而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因为动手、动脑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我们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做一些实验或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数学知识。例如在让学生认识“7”这个数时,可先让学生用7根火柴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然后提问:“7”这个数是由几和几组合起来的?请大家用火柴摆一摆,看谁的摆法最多。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然后再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他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如下表: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和相互交流,很快就认识了组成“7”的两个数、三个数等。小学生们的思维很活跃,各种组合都有,这为他们学习计算加减法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接受知识快,而且记得牢。另外,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因此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二、利用数学课本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根据一年级学生爱说、好动的特点,怎样有目标地吸引其注意力,引起观察兴趣呢?如在教学“位置”时,一面创设情境邀请学生看电影,一面出示电影院的主题图。先让学生全面地看一看,再一排一排地看,得出每一排的座号都一样。然后只看其中的一排,用教鞭指着,从中间向两边看,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中间的座号小,越往两边座号越大;左边双号,右边单号。这样,就为后续的活动“找座位”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又如活动课“小小商店”,主题图比较复杂,可指导学生整体观察,按照提示牌把图分成三部分来观察:学习用品、玩具、生活用品。在后面的购物环节中,找东西、看价格,他们就可以根据物品的所属类来寻找,快速地解决问题。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培养了观察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主动地、有条理地、轻松地来解决问题。

三、诱导学生多动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要学好数学,首先要学会数学语言。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诱导学生多动口,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不仅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说明同一个概念。如教学“找规律”时,按规律填空:32、34、36……40……先引导学生观察每相邻两教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这组数列的规律。刚开始,有的学生说:“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大2。”还有的说:“前面的数加上2就得到后面的数了。”这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在学生学习新知的最初,他们说得不简洁,但能说出、能准确地描述就可以了。最后,再规范语言,这组数列的规律也可以用“每相邻两数之间相差2”来描述,使学生的语言更规范、更严谨。

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讲完“找规律”后,我又安排了“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并记录下来。”第二天,用竞赛的方式,比比谁找的多。有的学生说:“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有的说:“看书时,从左往右看,看完一行,再从左往右看下一行,一直重复下去;”还有的说:“我妈妈单位安排值班,第一天是我妈妈,第二天是王爷爷,第三天是李阿姨,第四天是赵叔叔。他们是4人一组,一直循环下去……”就这样,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加强,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了生活。

让一年级小学生爱上口算 篇7

关键词:口算;活动;能力

一年级小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他们在幼儿园阶段的计算水平主要是利用操作实物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而一年级口算的目标就要让学生从这种通过实物操作的计算過渡到能看着算式直接说出得数的抽象计算。如果进行机械性的重复练习,会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我想通过各种活动变枯燥的计算为丰富的情感体验,让一年级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训练口算能力,从而达到能进行抽象计算的熟练程度。

一、开火车活动

先定好出发和到达的站名,由老师或一名同学当站长,手拿计算卡片,带领全班同学说:“呜、呜、呜,火车开车了!”然后学生按座位顺序,每人答一道算式,答对了火车就往前开;答错了,其他同学就提醒他:“错、错、错,再想想。”这样一直开到终点站,全班同学欢呼:“呜、呜、呜,火车到站了!”

二、夺红旗活动

以组为单位,每组学生按顺序到讲台上答题,四组同时进行,以答得又对又快的组夺得红旗为胜!

三、多媒体闯关活动

利用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答题闯关。课件内容有:植物大战僵尸、神枪手、小马过河、小猴摘桃等。课件配上动听的音乐,让每个学生都专心参与活动。学生每闯一关,就能获得积分,进而,使学生在笑声中口算能力得到提高。

四、家庭亲子活动

一年级是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的,学生在家就和家长进行“我是口算小能人”的亲子活动。方法是:先制作口算卡片,包括加、减法算式卡片和数的分成图卡片,然后学生和家长分别扮演“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说出卡片得数,并由家长发小红旗进行鼓励。

五、小商品一条街活动

在我校定期举行小商品一条街活动,学生把自己保存较好的玩具和读物带到学校来卖给其他同学,从出价、砍价,到商品成交,学生乐此不疲,亲身体会到口算真有用,由此爱上口算!

浅谈一年级小学生的语感训练 篇8

一、在字词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把指导字词教学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语感强的人,很容易把语言文字转换为生动的画面,从而进入其所描述的意境。

1.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把字词同相应的事物建立联系

直观的形式包括实物、图画、幻灯直观,动作、表情直观。要用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把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同事物建立起联系。对学生少见的事物更应该用图像直观加上语言直观等多种直观方法,让学生认识这类事物,建立起这类事物的表象。一年级课本每篇课文插图,很多字词都可以利用插图引出教学,不仅“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如此,“课文”也是如此,如《鹅》文中的“鹅、曲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等词语都可以利用插图使学生把词义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

2.引导学生把字词同有关知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对一个字、词的意思的理解程度,也是同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因此,在字词教学中,对一些信息量大的词和较难理解的词都应联系有关知识、生活经验理解词义。如第一册《我是中国人》中的“五星红旗”一词,在引导学生认识五星红旗的形状时,应适当讲清楚旗上符号的意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一接触到“五星红旗”一词,就会把它同“党的领导、民族大团结”联系起来。

二、要初步训练咬文嚼字的能力

实践证明,要有比较敏锐的语感,必须经过严格的语言分析训练,做到叶老所说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精神。”这语言分析,就是咬文嚼字。一年级学生虽是刚接触书面语言,也要进行咬文嚼字的训练。必须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有:和其他词意思区别细微的词,如《小小的船》中的“月儿”;看似平淡、在具体的语境中表现力丰富的词,如《雷雨》中“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的“压”;要联系上下文揣摩才能理解的词句,如《要下雨了》中的“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兔往前看……”中的问句。咬文嚼字的主要方法有:

1.比较法

就是把文中的词换词比较,来体会文中用词的丰富的表现力。运用比较法,要先初步体会该词在句中的意思和句子的意思;再换词比较,体会文中用词的丰富的表现力。

2.联系上下文体会

如《要下雨了》中的“是要下雨了吗?”不是表示询问的,而是表达小白兔对小燕子的话将信将疑的心理,这个意思要联系上下文才能体会出来。教学过程如下:(1)联系上文引出句子:小燕子说要下雨了,小白兔相信吗?从哪句话能看出来?要是小白兔相信燕子的话,它会怎么想?(要下雨了!)(2)联系下文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从课文什么地方还可以看出小白兔不完全相信小燕子的话?(小白兔不是直接跑回家,而是又去问小鱼为什么跑出来。)从而领会到这句话表现了小白兔将信将疑的心理。

3.用想象的方法理解

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把有关词句的情景具体化,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句,如《蒲公英的种子》中的“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中的“哪儿”一词的教学,先启发学生想象“蒲公英的种子飞到什么地方?”(山冈、平原、小溪边、房前屋后)再引导学生归纳:这么多的地方,不管是山冈、平原、小溪边等,都可以用“哪儿”表示,“哪儿”可以指任何一个地方。

三、要引导学生充分进行语言实践

小学一年级学生日记 篇9

针对这几种常见的适应性障碍表现, 我选取了几个典型案例, 分析如下:

案例一:进入了小学学习, 面对新的环境, 性格内向的小丽很不适应, 感觉一切都很陌生, 因此上课很少发言, 偶尔的一次发言声音也很小, 总是怕说错。下课了也不喜欢和其他孩子玩耍逗乐, 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呆在教室里。几个星期下来, 不善交流的她俨然成了个“闷葫芦”, 小朋友们也都不愿和她在一起。像小丽这样的现象比较多见,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 独门独户, 孩子回到家大门一关, 就与外界隔离了。父母又忙于工作, 给小孩创造的社交活动也很少, 这样一来孩子与其他同龄小朋友的接触就很少。当他们刚进入小学的集体生活时, 面对学校、老师和同学感觉一切都很陌生, 难免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和同学交流,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闭的性格, 影响学习和身心的发展。为了让孩子能够尽早地适应新环境, 融入集体的生活, 在班级中可以开展一些“你我都是好朋友”等主题的交友活动, 让孩子们通过自我介绍, 进一步熟悉彼此, 结交朋友。还可以开展同桌或小组类的竞赛游戏, 让孩子们在合作竞争中增进彼此的情谊, 成为好朋友。教师还应该给这类孩子多创造成功的机会,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案例二:“哇……哇……我不要上学, 我不要上学。”听到这哭声, 就知道这是一年级的小哲又抱着妈妈不肯进教室, 不肯上学了。小哲妈妈说:“每天早上, 在家说得好好的, 要上学去, 听老师的话。但一进校门, 老毛病又犯了, 死活不肯进教室。问他为什么?不是说头痛, 就是肚子痛, 找各种借口不愿上学, 真拿他没办法。”每天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连拖带拉下进教室, 有时甚至还要妈妈陪着他上课。那么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上学呢?一年级的孩子初上小学, 与幼儿园相比, 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学习的要求严格了, 学校的规则也多了, 容易造成一些孩子心理的不适应。有的可能是因为怕做作业, 怕学习辛苦而不愿来上学;也有可能是因为做错事被老师批评了或与同学闹别扭发生了一些让他感到害怕的事, 导致情绪上反应强烈;也有可能是家庭因素, 有的家长喜欢拿老师吓唬孩子, 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 “再不听话, 就让老师把你关起来”等等, 让孩子对学校、老师产生一种害怕心理, 因此不愿意来上学。孩子不愿意上学多见于一年级学生, 可以说是一种上学恐惧症。心病还需心药医。家长和老师可以培养孩子对学校, 对老师, 对学习的热爱之情, 平时多关注、多鼓励、多表扬, 可以找一些孩子能解决的问题, 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 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孩子结交几个爱上学的好朋友, 下课一起玩, 一起做游戏, 体验上学的快乐。家长还要注意千万别用学校和老师来吓唬孩子, 而应该多用正面引导培养学习的兴趣:用“今天开不开心?”“今天又有什么好玩的事?”来代替“今天老师有没有批评你?”“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等。充分让孩子感到上学是一件快乐的事, 培养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三:冲冲是个好动的一年级学生, 作业不是忘记了就是漏做了。主要问题就在于他上课经常走神, 注意力不集中, 手中小动作不停, 不是玩铅笔就是玩橡皮, 还要和同桌说悄悄话, 有时上课不到10分钟, 就嚷着要去上厕所。其实, 孩子容易走神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一年级的孩子从幼儿园跨入小学, 教学内容明显

改变了, 幼儿园以玩为主, 到了小学, 游戏被正规课程所代替, 以学习为主。新生刚刚进入小学, 虽然人在小学课堂, 心却还在幼儿园里, 于是, 就有了以玩为主的各种小动作, 常常将手头的物品当做玩具。有时还想找上厕所的借口出去溜达一圈。那么, 如何减少孩子走神的次数, 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习惯?孩子进入小学后, 就应给孩子讲一些明确的规则, 如上课应该怎么坐, 怎么听, 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上课和下课的区别。可以教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方法:“今天我能够专心听讲。”“今天我能坚持不做小动作。”“今天我能积极发言。”等。还可以通过和孩子订立契约的方式, 如这周走神次数打算减少到几次?通过成长记录慢慢地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习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 需要一个心理调适期。结合上述案例, 作为教师如何才能帮助和引导孩子顺利度过心理调适期, 进入小学生的角色?

1.细心关爱学生, 拉近师生距离

教育家捷尔任斯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 他才能教育孩子。”教育心理学中的“皮格马里翁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 教师如果真心爱护学生、关心学生, 那么学生就会如老师所希望的那样进步。刚入一年级的学生心理发育还不完善, 自理能力也不强, 那就需要我们教师多一分关心和爱护, 天冷提醒学生多穿衣服, 学生生病了及时联系家长, 帮孩子系好鞋带, 扣上扣子……这些虽然只是一些细微的关怀, 却能让孩子感受家庭般的温暖, 感到老师如同妈妈一样亲切, 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而且更能稳定他们的情绪, 促使他们更安心学习。

2.赞美赏识学生, 培养孩子自信

为师者, 不要吝惜对学生的赞扬, 根据不同的孩子及时地把自己的“情”和“爱”传递到孩子们的心中。“你在这点行, 他在那点行”善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 就能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点燃进步的火花!人人都希望得到赞美, 成人尚且如此, 更何况天真的孩子。刚进入一年级, 孩子们最关心的是老师对他的看法如何, 最大的愿望就是受到老师的赞美和喜爱。因此, 一声表扬, 一次掌声, 一个抚摸, 远比一味的责备和唠叨更有效。特别是面对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 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来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 然后真诚地赞美, 给孩子自信, 给孩子力量, 激励着孩子们在老师爱的培育下, 快乐成长。

3.正确引导学生, 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一年级日记100字 篇10

今天真热啊!

今天的太阳火辣辣的。太阳照着大地炕炕的,我们都出不了门了,我还听到了知了的叫声。爸爸想带我出去玩,现在我都出不去了。我就闷在家里看电视、写作业……。下午就写毛笔字、看电视。真难过呀!我真希望哪一天可以下一场雨呀!

【拼图】

这天,妈妈又买了许多拼图。我大叫了起来说:“我太高兴了。”然后,我就拼起来。第一个是小拼图,第二个是个不大不下的拼图…但是当我拼的时候,我才拼了五块就不会拼了,妈妈说:“儿子,你有了自信一定会成功的。”“我记住了。”我大声的说。我又拼了起来,果然拼成了一幅美丽的画。

在拼图里也可以学到知识这是一举两得啊!

一年级学生写的,没改动。请您给改改,谢谢!

【学跳舞】

星期六早上,我去学跳舞了。妈妈说让我认真学,我很快就答应了。我们首先压腿再上把杆,我有的时候总是站不稳,又复习了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动作就下课了。但下课了以后还有一节课。

上课了,同学们急急忙忙跑到教室里,牛老师教了一些要表演的新动作你,又让我们完整的跳了一支舞蹈就下课了。下课了以后牛老师每人发了一张奖励贴就回家了。

【打羽毛球】

这个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瓯海中学打羽毛球,爸爸右手拿羽毛球拍,左手拿着羽毛球,开始发球了。他用力一拍球飞得好高啊!我可接不住,可是我不会放弃。我重重一拍把球打到爸爸那边,我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正在我得意洋洋的时候,爸爸把球打到我这里,我还没发现呢!可我不会认输的,我把球往上一扔,用我的力气拍过去,爸爸没有接住输给了我。

今天玩得可开心啦!

【不会扫地】

今天我和同学一起扫地,可是我连扫把都不会拿。

赵宏博告诉我扫把该怎么拿,但是我还不会该怎么拿扫把,这时奶奶来接我了就帮我扫地,奶奶扫的又快又好,不一会地就扫好了。我问奶奶你是怎么扫的这么快呢,奶奶说要经常参加劳动,多多练习扫地,才能够扫的又快又好呢。

【真想去桂林玩】

今天我学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水很静、很清、很绿。美丽的山峰倒映在碧水中,几个壮乡的小朋友正在榕树下对歌。那一座座的山有的像象鼻,有的像骆驼,有的像笔架。江上有几只竹筏,一只只鸬鹚正在捕鱼。桂林真美啊!真像一座画廊。我真想去桂林那儿看一看,玩玩。

【放田财】

放田财是一种民间习俗。在腊月二十四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到自家耕种的田里去点燃一把旺火,期盼来年庄稼长的旺旺的。

吃完晚饭,我和姐姐跟着奶奶去麦田旁边放田财,带着一大捆稻草,把稻草点的旺旺的。奶奶边烧稻草边说着:“田财,田财我家来。”奶奶对我说:“火烧的旺旺的,来年就能大丰收。”

【愉快的夜晚】

元宵节那天,我们去姑姑家看烟花。

爸爸点燃了引线,只听啪的一声,烟花像火箭一样窜上了天空,像花儿一样在夜空中绽放。烟花有红色、绿色、白色。。。。。。五彩缤纷,把天空照得格外美丽。

烟花有的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有的像流星一样拖着长长的尾巴,有的像菊花一样美美地盛开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参加少儿春晚】

今天,我要参加市里的少儿春晚了,早晨点就去学校集合了,我们坐着大汽车来到张店光电大剧院,我们早晨走台,晚上才正式演出,晚上要演出的时候我非常紧张,但是到了台上我就不紧张了,因为舞台很大、很漂亮,灯光五颜六色的,光彩夺目,我们顺利的完成了这个舞蹈。虽然这一天很累,但是我很开心能在这么漂亮的舞台上演出。

【做手工】

小学一年级学生日记 篇11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随着社会对年轻一代的要求提高, 国家制定了《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所以从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可以看出全民素质的提高, 下面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 谈谈课程中的发现的一些行为习惯现象。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常规教学儿歌, 规范行为

一年级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涉及方方面面。 课前、上课、放学、作息……该怎么做, 不该怎么做, 无一不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 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 单凭老师的说教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刚接触课堂纪律, 很容易形成条件反射, 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兴奋点反复练习。 为此我就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要求编成儿歌。 如:上课铃声响后, 学生会在小班长的带动下边拍边唱:“上课铃声响, 快快进课堂, 上课守纪律, 坐正看前方。”在儿歌的带动下, 学生会由喧闹变为安静。 平时站队时, 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我是守纪小标兵, 站起队来“快”、“齐”、“静”… … 这样把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 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贴近学生的生活。 而适时地让学生诵读, 使其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学生在读中学, 在学中读, 在运动中巩固, 在不知不觉中行为得到规范和强化。

二、言传身教, 指导行为

对于学生而言, 教师是具体的道德概念的化身, 教师的一言一行, 不管有无进行教育的自觉性, 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标准。 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 他们的模仿力强, 可塑性大, 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 尤其崇拜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老师。 因此, 教师的一言一行, 对于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一) 语言引导

小学生, 特别是一年级学生, 对老师的想象几近神圣和完美, 他们对教师特有的期望和依赖, 往往是他们在观察老师时产生的一种“放大效应”和“模仿效应”。 也就是说, 老师一言一行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 我们要规范学生行为,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就要充分注意这种“放大”和“模仿”效应。 在与学生、家长、他人的交往中, 教师要特别重视语言内在和外显的教育、引导作用, 要求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下都讲普通话、用文明语, 都要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 如:老师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 要发之于内心, 出之于真诚, 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 家长、朋友来访时, 热情的招呼, 亲切的问候, 都有引导学生效仿的功效。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 老师注意了语言的引导作用, 学生就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受到影响, 模仿老师的语气、表情与人交往, 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二) 行为示范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 人们常说, 学生身上有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 当操场上有纸时, 我总是赶紧捡起, 当下楼梯时, 我总是靠右边走, 队伍很整齐, 很安静……这一切, 学生会看在眼里, 记在心上, 慢慢地学生都会照着我的样子做。 操场上有纸屑时, 总有学生打扫干净, 而且他们学会了起立、坐下时要轻轻的, 知道了怎样做才是不打扰别人。

我在做这些事时, 是发自内心, 不是做给学生看, 因为只有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 才能用行为指导学生, 才能对学生的良好习惯产生感染力和示范性, 学生不仅在一时一事上养成好习惯, 还能举一反三, 各方面做得都很好。

三、表扬鼓励, 激励行为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儿童都有希望获得被认可的天性。 ”面对学生的点滴进步, 教师都要以欣赏的态度对待。 及时的鼓励非常有效, 这种鼓励不只是来自老师的, 也可以来自学生自己。 平时班级里通过“学生行为自律”活动, 评选出“自律小标兵”大力进行表彰。 另外我们开展的“为自己评奖”活动, 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在这样的活动中, 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 给自己设置一个让学生认可的奖项。 这种奖励方法避免了表扬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尤其对后进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全班学生都在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努力评出一个真实的, 让大家认可的自我。 随着学生把自己的奖项上报, 我惊讶地感到学生的好强与上进, “大胆发言奖”、“团结友爱奖”、“遵守纪律奖”、“最佳活力奖”、“不乱扔纸屑奖”、“跑步第一名”、“做操第一名”……这一个个自评奖项无疑是学生努力的结果, 可以说这也是表扬的威力, 是激励的结果。

四、不断强化, 养成行为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 特别是在宽阔的操场上, 学生会受到诸多因素干扰而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这是正常现象, 是儿童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而导致的。 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则需要老师常抓不懈、规范不止。 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则》 的条款和口令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每周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 及时将本周学生行为与规范要求相对照。 并且每月根据学生实际更换新的奋斗目标, 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引导学生在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自律, 增强自信, 实现自强。

同时, 也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平时, 我通过“电话热线”、“家校联系卡”的方式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 对孩子在家的行为提出要求, 使家长有的放矢地督促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识字量的技巧 篇12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是以识字为重点。教儿童识字,从字义来说就是教儿童学词。词是代表事物及其关系的语言单位。儿童学词,把词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理解正确,运用得当。脱离具体词义和语言环境孤立地教儿童识字,是很难准确理解字义的。因而字词教学中提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是语文教学客观规律的经验总结。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实践中,我注意结合儿童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1.编字谜识字

儿童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一年级识字教学时,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比如,我教“风”字,谜面编成“树儿见它把头摇,苗儿见它就弯腰,云儿见它快快跑” 小朋友猜对后,兴趣来了,我趁机教“手”字谜,编成“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字谜,小朋友猜对“手”字谜后,学习兴趣更大。再如,我教“雨”字,问小朋友:“谁能给这个字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猜?”这样小朋友的思维得以发展,在“手”字谜的启发下,很快编成“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的字谜。“桥”字,“驼背公共,力大无穷,驮着什么,车水马龙”等。经过不断启发,小朋友们编出了很多字谜,如“两人坐在地上”,谜底“坐”;“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谜底“人”;“笔”字,“上边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田 ”字,“四周不透风,十字在当中”;“回”字,“四周不透风,口字在当中”等等,这样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

2.编故事识字

故事是一年级学生最喜爱的。我以故事为背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例如语文园地二中,有一道题是找同偏旁的字。我创设了一个“把苹果提回家”的情境,先利用多媒体电脑创设一个以苹果树为主题的小故事(配声音)讲述,老师出示“苹果”(带有走之旁、三点水的偏旁)的字卡片,学生认字,找两位学生提着篮子(自制带带有走之旁、三点水的偏旁)进行捡苹果,捡对了,就把苹果带回家。通过创设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巩固了生字,也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此外我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编成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脑中。有一些字,老师可以抓住字形特点,例如:教“游”字时,可以告诉学生,游泳必须有水(三点水旁),游泳池一般是方形的(中间是“方”字),小孩子游泳(子)一定要注意安全,得有大人(人)陪着。快乐的教学情境,可以使识字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情趣。

3.编儿歌识字

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我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 ,如我叫“问”字,编成“一个小朋友,进门瞧一瞧,见人就张嘴,等待结果到。”又如“磨”编成“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4.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识字中,我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例如“门+口=?”(问)、“早+草头=?”(草)。“草—草头=?”(早)以次同时,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如“坐—土=?”(从)、“三点+同=?“(洞)“立+日=?”(音)等,在课堂开展竞赛,帮助学生记牢字形。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形近字之间的异同,对一些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称之为“姐妹字”。如:“蛙、哇、娃、洼”的字,找出了字形之间的联系,学习起来便容易多了,而且随机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字。

5.多媒体识字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识字,还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把识字、阅读教学过程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机整合,真正突破传统的孤立的语文识字教学模式,使识字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新奇,变呆板为活泼,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情趣。在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的字,根据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运用信息技术识字,课堂识字既直观又生动形象,学生记忆犹新。例如:我教学生字“晴”是晴天的晴,运用课件演示,先出“晴”字,再出示日字旁(后面出示一个太阳),因为“日”表示太阳,所以用日字旁,右边读音,整个字也读“qing”。出示词句让学生认读。同样,在教学“请、清”的生字时,也运用多媒体演示后,让学生说说部首、声旁表示的意义进行识字,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观察,学生基本做到过目不忘。这样既可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促使儿童的口头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使识字、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小学一年级学生日记 篇13

师1:关于这道题的学习, 学生对表格里的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搞不太清楚, 不能够寻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2:在引导学生学习表格问题时, 我都是让学生找一找已知什么, 要求什么, 然后再想一想,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规定了这样的解决问题程序后, 学生的错误率比较低。

听到这样的话, 笔者陷入深深的思考:这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把三个不同的问题放在同一个表格里学习, 但是这是学生第三次接触表格问题。如果在前面表格问题的学习中没有让学生经历表格的形成过程, 并理解表格问题的结构, 那么, 学生对于表格里的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出现混淆也就属于正常现象了。在教学过程中, 仅仅让学生按规定的程序先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 然后再从已有的经验中寻找合适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学生只是经历了逐个解决表格问题的过程, 并没有获得灵活转换表格中的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生成新问题的经验。在认识表格的初步阶段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教学, 才能够充分发挥表格问题的价值呢?对苏教版教科书刚开始的三个表格问题: 一年级上册第94页第4题 (如表2) 、第103页第9题 (如表4) 以及一年级下册第7页第4题 (如表1) , 笔者进行了教学实践与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经历问题压缩过程, 积累整合信息的经验

在低年级学习解决问题的初始阶段, 都是先接触图文结合的实际问题, 然后再学习表格问题。如果在表格问题学习的初始阶段, 仅仅直接出示表格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目里的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再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 学生容易将图文结合的问题、表格问题以及后续要学习的纯文字描述的问题进行人为割裂, 不能够很好地体会到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也不能够很好地把三者进行转换。在表格问题学习的初始阶段, 应该基于原有图文结合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经历表格问题是对图文结合的实际问题进行压缩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体会到表格问题是一类高度相关问题的抽象与概括, 在后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也能够主动提取原有解决问题的经验来解决表格问题。在学生第一次学习表格问题时 (如表2) , 笔者安排了这样的学习过程:

首先让学生根据每道题里前面两个信息提出问题, 然后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成下面的问题。

1.大班有8架, 小班有5架, 两个班共有多少架?

2.大班有7辆, 小班有7辆,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辆?

3.大班有7只, 小班有4只,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只?

师:读完这三道题, 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第一题画了三次飞机, 第二题画了三次拖拉机, 第三题画了三次轮船。

师:真会思考, 发现了问题里相同的地方, 这些问题能不能说得更加简单一些呢?

生:可以直接说大班8架, 小班5架, 一共多少架?

(教师根据孩子的发言板书:大班8架小班5架一共多少架?)

生:这里的“一共多少架”可以学着前面的样子, 变成“一共 ( ) 架”。

师:真会学习, 把前面的经验用到这里来了。想一想: 仅仅这样整理, 其他人能知道这里的8架和5架是什么吗?

生:肯定不知道, 我们可以在最前面画一架飞架。

师:真爱思考, 这样写出来就变得更清楚更简单了。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完成板书:

师:第2题和第3题你们也能像这样整理吗?

(学生交流, 教师在黑板上完成板书)

大班8架 小班5架 一共 ( ) 架

大班7台 小班7台 一共 ( ) 台

大班7只 小班4只 一共 ( ) 只

师:真会动脑, 通过把问题里相同的信息放到最前面, 这样让问题变得更加简单了。再看看这些问题, 你们还能够让问题变得更加简单吗?

生:每一竖排都有“大班”、“小班”和“一共”。刚才我们把相同的信息放到每一排最前面了, 现在我们可以把相同的信息放到每一竖排的最上面。

师:真会思考, 数学家们就是这样想的!根据你的思路, 把问题整理一下, 然后再画上线, 最后就变成了这样一个表格 (如表3) 。

师:刚才这张表格, 我们是把三个问题横着排成一排的, 除了横着排, 还可以怎样排?

生:还可以竖着排, 也就是表格转一下。

(老师演示了把问题竖着排的过程, 并生出图2的表格)

师:表格虽然转了一下, 但是什么没有变化?

生:虽然转了一下, 一个是横着排的, 一个是竖着排的, 但是每一道题里的已知信息和问题都没有变化。

通过呈现三道完整的实际问题, 学生发现了每个问题里相同的地方。通过“能不能变得更加简单”的追问, 学生首先对同一问题里相同的信息进行了合并, 对整个问题进行了初步压缩。在整理完三个问题后, 通过再次追问“能不能变得更加简单”, 又很快发现了不同问题之间的相同之处, 对问题再次进行整合, 最后形成了数学书上的表格问题。通过对具有相同信息问题的整合, 学生经历了表格的形成过程, 一方面能够结合表格的形成过程去读懂表格里的问题, 并且自主调动头脑里原有的数量关系去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积累了对一个问题的压缩以及对几个问题整合的经验。

二、经历表格展开与压缩过程, 建构基本数量关系

学生经历了问题压缩, 体会到表格问题是对几个问题的高度整合之后, 还要让学生对表格进行展开和压缩, 让学生在展开和压缩表格的过程中认识到同一表格里面如果问题处于相同的位置, 那么解决问题的思路相同, 并且让学生学会基于解决问题的思路, 提炼出基本数量关系。在学生第二次学习安排表格问题时 (如表4) , 笔者安排了这样的学习过程:

首先让学生从表格里读出三个问题, 然后解决这样的问题, 并交流。

师:如果把表格向后再拉长, 添加一些格子, 你能够向里面填一些问题吗?

生:原有排球8个, 借出了7个, 剩多少个?

生:原有作业本14本, 借出了4本, 还剩多少本?

师:继续向后说, 能够说得完吗?

生:说不完, 可以说许许多多的问题。

师:这许许多多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告诉我们原有的数量和借出的数量, 求还剩多少的问题, 只不过上面的物品不同, 有的是毽子, 有的是足球, 有的是跳绳……

生:后面许许多多的问题其实都和第一个毽子的问题是相同的, 都是用原有的减去借出的等于还剩的。

师:真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 从不同的问题中发现了相同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 向后可以把表格拉得很长很长 (如表5) , 补充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 我们只要找到了第一题问题的思路 (如表6) , 那么后面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上述学习过程中, 通过让学生基于原有的表格问题生成更多的与之相关的问题, 学生在展开表格的过程中, 丰富了对“原来”、“借出”与“还剩”这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认识。再通过对表格的适时压缩, 让学生理解虽然问题情境不同, 但是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相同, 并基于解决问题的过程提炼出基本的数量关系。学生经历了从丰富的情境中抽象出基本数量关系的过程, 获得了去除问题情境、把握问题里数量关系的经验, 培养了抽象思维能力。

三、经历表格变化过程, 获得问题转换的经验

表格问题的学习, 不仅有利于学生从表格中抽象出基本的数量关系, 更有利于学生从中把握同一类型数量关系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联系。在学习表格问题的初始阶段, 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解决表格问题, 还要学会把问题里的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灵活转换生成新的问题。在第三次学习表格问题的过程中 (如表1) , 笔者安排了这样的学习过程:

首先让学生观察第二列表格, 从图中读出已知信息和问题, 想一想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然后再组织交流。

师:想一想, 表格里的括号除了可以在“一共”的位置, 还可以在什么位置?这个时候就需要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能够编出问题吗?

生:括号在男生的位置, 就需要知道一共的人数和女生的人数。可以编一共有13人, 女生有8人, 男生有多少人?

生:括号在女生的位置, 就需要知道一共的人数和男生的人数。可以编出一共有16人, 男生有7人, 女生有多少人?

(根据学生的问题生成相应的表格)

师:刚才我们把已知的一个信息换成问题, 把要解决的问题换成已经知道的信息, 这样就是一个新的问题了。现在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 然后交流思路)

生:第一个问题是用男生的人数加上女生的人数等于一共的人数, 第二个问题是用一共的人数减去男生的人数等于女生的人数, 第三个问题是用一共的人数减去女生的人数等于男生的人数。

师:这里都是关于男生、女生和总数的问题, 不过, 由于我们交换了原来问题里面的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新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原来会有一定的差别。

通过让学生变换问题在表格里的位置, 把第一个问题里的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转换生成新的问题。由于学生经历了在同一表格中生成不同问题的过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再用一成不变的思路去思考, 而是主动从原有经验中寻找与问题相匹配的数量关系。生成新问题的过程, 也让学生获得了转换题目里的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来提出数学问题的经验, 加深了对不同数量关系之间联系的认识, 为灵活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上一篇:给女人的妇女节祝福语27句下一篇:侏罗纪世界恐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