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4-09-13

湖北可行性研究报告(精选8篇)

湖北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1

湖北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武汉闻达伟业咨询有限公司

聚砜是略带琥珀色非晶型透明或半透明聚合物,力学性能优异,刚性大,耐磨、高强度,即使在高温下也保持优良的机械性能是其突出的优点,其范围为为-100~150℃,长期使用温度为160℃,短期使用温度为 190℃,热稳定性高,耐水解,尺寸稳定性好,成型收缩率小,无毒,耐辐射,耐燃,有熄性。在宽广的温度和频率范围内有优良的电性能。

机械工业:用于制造钟表壳体及零件、复印机及照相机等零件,用作食品机械的热水阀、冷冻系统器具、传动零部件等。聚砜塑料加入聚四氟乙烯或石墨等耐磨填料后可用来作高温负荷的轴承,以及活塞环、轴承保持架、热水测量仪表、温水泵泵体、叶轮等。

电子电器:可用于制造电视机、音响及计算机的积分线路板,还可制作电子电器设备的外壳、电镀槽、示波器的套管及线圈架、电容器薄膜和电线、电缆的包覆层、各种小型精密电子元件。聚芳砜可做C级绝缘材料使用,作成各种耐高温的线圈架、开关、连接器等。聚醚砜也可作线圈线管、线圈框架、微型电容器等。玻纤增强的聚醚砜可作可控硅绝缘体、微型电位差计外壳和集成电路插座等。交通运输 :用于制造汽车上的仪表盘、分速器盖、护板、滚珠轴承保持架、发动机齿轮、止推环等;飞机上的热空气导管和框窗等。

医疗器械:因为其透明性和耐热水、蒸汽、乙醇性及卫生性特点,可用于制作 防毒面具、接触眼睛片的消毒器、内视镜零件、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假牙等;聚醚砜可制成人工呼吸器、血压检查管、牙科用反射镜支架、注射器等。聚砜和聚醚砜还可制成超过滤膜和反渗透膜等。

报 告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一、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背景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基本信息 2.承办单位概况

3.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二、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概况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拟建地点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建设规模与目标 3.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主要建设条件 4.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5.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问题与建议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资金来源问题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工艺技术获取问题 3.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上报问题

第二章 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所在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一、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产品发展背景 1.聚砜材料生产产品市场概况 2.聚砜材料生产产品的相关政策 3.聚砜材料生产产品的技术背景

二、聚砜材料生产产品的市场供需预测 1.聚砜材料生产产品市场供需现状 2.聚砜材料生产产品市场供需预测

三、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1.聚砜材料生产产品目标市场界定 2.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四、价格现状与预测

1.聚砜材料生产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价格 2.聚砜材料生产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

五、市场竞争力分析 1.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2.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 3.营销策略

六、市场风险 第三章 资源条件评价

一、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资源可利用量

二、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资源品质情况

三、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资源赋存条件

四、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资源开发价值 第四章 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建设规模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建设规模方案比选 2.推荐方案及其理由

二、产品方案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产品方案构成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产品方案比选 3.推荐方案及其理由 第五章 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场址选择

一、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地点与地理位置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场址土地权所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3.土地利用现状

二、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场址建设条件 1.地形、地貌、地震情况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3.气候条件 4.城镇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 5.交通运输条件

6.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水、电、气、生活福利)7.防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 8.环境保护条件 9.法律支持条件

10.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条件 11.施工条件

三、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场址条件比选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建设条件比选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建设投资比选 3.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运营费用比选 4.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推荐场址方案 5.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场址地理位置图

第六章 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技术方案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生产方法(包括原料路线)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工艺流程 3.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工艺技术来源

4.推荐方案的主要工艺(生产装置)流程图、物料平衡图,物料消耗定额表

二、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主要设备方案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主要设备选型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主要设备来源(进口设备应提出供应方式)

3.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推荐方案的主要设备清单

三、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工程方案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结构及面积方案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矿建工程方案 3.聚砜材料生产项目特殊基础工程方案

4.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建筑安装工程量及“三材”用量估算 5.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 第七章 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

一、主要原材料供应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主要原材料品种、质量与年需要量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主要辅助材料品种、质量与年需要量 3.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原材料、辅助材料来源与运输方式 更多资料参考:

二、燃料供应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燃料品种、质量与年需要量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燃料供应来源与运输方式

三、主要原材料、燃料价格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原材料、燃料价格现状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主要原材料、燃料价格预测

四、编制主要原材料、燃料年需要量表

第八章 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一、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 2.竖向布置

(1)场区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总平面布置图 4.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二、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三、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公用辅助工程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给排水工程

(1)给水工程。用水负荷、水质要求、给水方案

(2)排水工程。排水总量、排水水质、排放方式和泵站管网设施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供电工程

(1)供电负荷(年用电量、最大用电负荷)(2)供电回路及电压等级的确定

(3)电源选择

(4)场内供电输变电方式及设备设施 3.聚砜材料生产项目通信设施

(1)通信方式

(2)通信线路及设施 4.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供热设施

5.聚砜材料生产项目空分、空压及制冷设施 6.聚砜材料生产项目维修设施 7.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仓储设施 第九章 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节能、节水措施

一、节能、节水措施

二、能耗、水耗指标分析

第十章 聚砜材料生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一、场址环境条件

二、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1.设计依据 2.环保措施

四、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一章 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 1.有毒有害物品的危害 2.危险性作业的危害

二、安全措施方案

1.采用安全生产和无危害的工艺和设备 2.对危害部位和危险作业的保护措施 3.危险场所的防护措施 4.职业病防护和卫生保健措施

三、消防设施 1.火灾隐患分析 2.防火等级 3.消防设施

第十二章 聚砜材料生产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聚砜材料生产项目组织机构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方案和体系图 3.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机构适应性分析

二、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人力资源配置 1.生产作业班次

2.劳动定员数量及技能素质要求 3.职工工资福利 4.劳动生产率水平分析 5.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6.员工培训

第十三章 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实施进度

一、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建设工期

二、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实施进度表(横线图)第十四章 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投资估算

一、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二、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建设总投资估算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建筑工程费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3.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安装工程费 4.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5.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基本预备费 6.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涨价预备费 7.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建设期利息

三、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流动资金估算

四、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投资估算表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汇总表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3.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分年投资计划表 4.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流动资金估算表 第十五章 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融资方案

一、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资本金筹措

二、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债务资金筹措

三、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融资方案分析 第十六章 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财务评价

一、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二、聚砜材料生产项目销售收入估算(编制销售收入估算表)

三、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和分项成本估算表)

四、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财务评价报表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现金流量表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损益和利润分配表 3.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4.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借款偿还计划表

五、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财务评价指标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

(2)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3)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偿债能力分析(借款偿还期或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

六、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敏感性分析(编制敏感性分析表,绘制敏感性分析图)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盈亏平衡分析(绘制盈亏平衡分析图)

七、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七章 聚砜材料生产项目社会评价

一、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二、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三、聚砜材料生产项目社会风险分析

四、聚砜材料生产项目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八章 聚砜材料生产项目风险分析

一、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1.法律及政策风险 2.市场风险 3.建设风险 4.环保风险

二、聚砜材料生产项目风险防控措施

更多资料参考: 第十九章 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二、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推荐方案的优缺点描述 1.优点 2.存在问题

3.主要争论与分歧意见

三、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主要对比方案 1.方案描述 2.未被采纳的理由

四、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第二十章 附图、附表、附件

一、附图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场址位置图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工艺流程图 3.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二、附表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投资估算表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汇总表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主要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3)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流动资金估算表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财务评价报表

(1)聚砜材料生产项目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2)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表(3)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4)聚砜材料生产项目损益和利润分配表

(5)聚砜材料生产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6)聚砜材料生产项目借款偿还计划表

三、附件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其他相关报告

湖北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2

大学生创新基地作为高校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科学研究与设计创新的重要教学场所, 建设大学生创新基地不仅仅建设、开发以及改善实验室以及实习基地等教学条件, 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最终为实施创新教育建立良好的教学平台。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要求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较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这些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单凭课堂教学中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就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 项目建设内容

2.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建设目标

我们在结合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作为建设创新基地的指导思想。

(1) 突出学生主体性。学生作为创新基地各项活动的主体, 无论是在创新基地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方式上, 还是在制度管理和教学内容等方面, 我们的理念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实现学生转变过去的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通过有效的组织引导, 使得各项创新实践活动尽可能的以学生自主设计和自行组织来完成。

(2) 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来自于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自我发展需要。因此, 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求知需求, 学校各个创新基地都应当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 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 最终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3) 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大学生创新基地运行的核心主题就是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在创新基地, 为尽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教学空间以激发和释放学生的创新热情, 开展的各项活动不仅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能力。

同时, 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还要遵循以下的目标和原则:

(1) 资源共享。为了有效的提高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应当在建设过程中做到资源共享以避免出现设置的重复和交叉, 因此, 这就需要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 特别是对相近学科进行科学的整合与调配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建设。

(2) 校、院共建。在建设经费投人、管理等方面以校、院共建为主。其中艺术学院负责具体组织与日常管理, 学校进行政策指导、过程检在、资格评审、经费支持等。

(3) 突出学科优势和特色。始终依托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创新实践基地。紧密结合学科的优势以及体现学科特色, 进行基地师资队伍的配备、制定教学内容以及研究创新方向, 使得创新基地与学科建设共同发展, 充满生机和活力。

(4) 规范化、制度化。要想保障创新基地能够顺利的运行, 就必须建立科学以及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因此, 我校为了能够给基地的运行提供切实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我校先后制订了鼓励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管理办法、竞赛指导教师奖励办法等激励机制, 同时还设置了包括创新基地建设经费、实验室开放基金以及各类科技竞赛专项奖金和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基金等专项建设经费。

2.2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按照艺术与设计学院现有的专业设置, 在大量调研和不断探讨沟通的基础上, 在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项目上一定要把握好两个方面得内容:首先是要把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放在第一位, 这是无容置疑的;其次, 在保证能够满足学生实践需求的前提下, 兼顾经济效益, 为基地的后续发展积累一定的资金。根据以上原则, 实践创新基地大致包含以下几个

(1) 科技创新竞赛。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类专业协会每年都定期开展各类各级大学生科技竞赛话动。学校对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不仅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 还充分利用创新基地开展相关的技能竞赛以及赛前培训工作。此外, 学校在积极参加校外各类竞赛的基础上还自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校内大学生的创新竞赛。

(2) 科学研究。基地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提前进入科研训练。

(3) 创业训练。为了将创业培训以及职业技能培训等作为大学创新实践基地的重要职能, 创新基地利用场地以及师资队伍等优势积极的开展社会合作和社会服务等活动。

(4) 模拟社会工作实践。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尽早了解并参加与实际工作相关的活动同时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业基地以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实际工作为背景建立了模拟化的实训场景。

(5) 实际的实践训练。根据专业优势和咸宁的地区特色, 我们逐步开办图文输出工作室、家具设计制作工作室、建筑规划工作室、园林景观工作室、室内设计工作室等, 基本参照社会上一些优秀设计公司的运行模式, 让学生参与到工作室的工作中, 积累实践经验, 培养动手能力。

3 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1 必要性分析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具有实践性, 艺术设计院校90%的课程都属于实践教学。艺术设计教育的改革以及发展现状也凸显了建设实践基地的现实必要性。长期以来,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重道轻技”的传统影响下普遍存在着“重艺轻技”的问题。重艺术表现, 重造型教育, 对所设计产品的工艺流程、材料、与客户应对的经验、技术统筹管理等知识的缺乏, 造成设计人员更多停留在艺术感觉的审美层面, 设计出的产品实用性不大或存在功能与工艺上的障碍。

在当前日益严峻的经济环境中, 作为就业的主要群体,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同时还将在客观上促进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 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如何修正和调整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社会输出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

市场的需求是教育的导向。把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始终作为专业建设的一条主线, 确定专业所需的职业关健能力与基本技能, 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核心技能训练、熟练掌握未来职业所需的各项专门知识与综合技能。在预想建设实践创新基地过程中, 我们提前积极地走访了大量的社会企业、设计公司和工程公司, 获取他们对所需求的设计人才的能力要求, 并就实践创新基地教学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协商与安排。

3.2 可行性分析

(1) 咸宁地区房地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 后期的发展空间很大, 这就无形中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遇。同时也为实践创新基地自身的良性运转提供了可能。

(2) 艺术设计系现有专业教师36人, 其中副教授5人, 讲师25人;获得硕士学位28人。每位老师专业基础理论扎实, 富有创新精神, 大部分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些都为实践创新基地储备了无穷的发展动力。

(3) 咸安校区有充裕的教学空间和活动场所。比如:咸安校区红楼、第4教学楼、原行政楼等。这为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可能。

(4) 由学校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和艺术与设计学院联合申报的湖北科技学院汀泗桥镇董继宁艺术馆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获得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我们以此为依托, 借助董继宁教授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为以后实践创新基地走向市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 资金筹措及保障措施

实践创新基地的资金来源及资金保障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前期以项目经费为主, 作为初期的基地建设启动资金。

(2) 在基地运转1-2年后, 根据具体情况, 将图文输出工作室、家具设计制作工作室、建筑规划工作室、园林景观工作室、室内设计工作室等逐步推向市场, 参照公司运作。以工程项目的形式逐步实现盈利。

5 建设进度安排

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有序的的过程, 中间要经历许多的环节。这需要各个部门及院部教师的通力协作, 当然更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根据实际情况, 结合自身的条件, 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

(1) 前期的筹划阶段。

做好实践创新基地的发展规划, 对实践创新基地所需的空间、相关硬件设备等做好规划与准备。这一阶段需要1年的时间。

(2) 中期建设阶段。

根据实际需要对基地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和建设, 结合具体情况逐步设立并开放一系列工作室, 让学生参与到工作室的日常运作当中。同时要制定能保障基地正常运转的一系列规章和制度。这一阶段需要1-2年的时间。

(3) 发展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都正常开展的情况下, 通过前几年的积累, 有老师牵头并指导, 逐步带领学生走向市场。除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外, 还要为基地的后续发展和壮大积累保障。

6 基本结论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更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加强科研对本科教学的反哺作用。

我们希望在国内大多数高校都重视实践教学的大环境下, 借助建设湖北科技学院汀泗桥镇董继宁艺术馆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的契机, 能在咸安校区建立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 为全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这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郑家茂.对大学实验教学若干问题的例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10) :122.

[2]韩红江, 王绍兰.对高校教学实验室开放的认识与探讨[J].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19 (1) :110-112.

湖北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3

【关键词】 湖北省 低碳经济 必要性 可行性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进入新世纪,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世界性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便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低碳经济力争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2007年9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2012年6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在领导层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低碳经济的研究和试验在国内一些省市也已启动。2007年3月,珠海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建议珠海申请成为中国第一个“低碳经济示范区”;2008年12月,“低碳经济方法学及低碳经济区发展案例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吉林市召开,吉林市被列为低碳经济区案例研究试点城市;2009年11月,内蒙古首届碳汇草业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上海着手在南汇区临港新城、崇明岛等地建立“低碳经济实践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二、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湖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大省,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要地,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湖北省传统产业、重工业比重大,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征明显,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始终面临着“少煤、少油、少汽”的能源问题。由于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容量有限,进一步发展又面临较大的能源资源和环境压力,湖北省经济面临着资源瓶颈的问题。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湖北能源匮乏的问题将更加突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湖北省能源资源不足以支撑原有经济发展模式

湖北省能源匮乏,尤其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截至2009年底,湖北省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能源矿产仅占资源储量总量的7.61%,其中煤炭仅7.8亿吨,石油1.4亿吨,按目前省内石油和煤的产量和需求量自给率仅为10.42%和14.53%,将长期依赖从外地购入,能源矿产供需缺口巨大。2009年,湖北省的煤炭生产量为1087万吨,外省调入量为10299万吨,缺口达到9212万吨,到了2010年,虽然煤炭的生产量上升为1292万吨,但外省调入量依旧高达12096万吨,缺口是2009年的1倍。湖北省缺煤、少油、乏气,能源资源前景不容乐观。

2、湖北省环境容量有限

湖北省环境容量有限,污染严重,形势严峻。利用自然环境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与环境容量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尽管湖北省在环境治理上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但依旧存在污染物存量大、增量多的局面。从2008年到2010年,湖北省废气中污染物排放总量由89.85万吨下降到82.56万吨,但是,2010年全省平均酸雨频率(27.6%)比2009年(26.5%)上升了1.1%,全省十七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为优良天数的平均百分率(92.7%)与2009年(94.2%)相比,下降了1.5%。而随着湖北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新增的污染物排放量势必还将继续大幅上涨,在有限的环境容量下难以处理日趋增长的污染排放物,环境破坏的趋势将无法避免,同时,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工作与环境危害的防范工作也愈来愈艰巨。

3、发展低碳经济是湖北省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

(1)湖北省传统产业结构不平衡。湖北省产业结构不平衡,高耗能产业结构特征明显。湖北省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工业总产值站到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在重工业中,高能耗的传统产业占据着很大的比例。2010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为7793.3亿元,占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工业总产值的36.0%,而能源消费共计6352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88.1%。高耗能产业的能源投入比重要远远大于它创造的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2)利用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技术创新,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污染减排,促进传统结构优化和升级。不断提升服务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改造和升级零售、餐饮、生活服务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文化产业、生态旅游业、软件信息产业等资源能源消耗少的现代服务业,促进低碳服务产业的发展。提高传统产业资源利用率,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降低生产制造业单位能耗,是提升湖北省传统产业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3)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快速扩张,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低能耗的信息产业,大力调整工业部门内部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重点发展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突出“武汉·中国光谷”这一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标志性品牌,利用光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全国同行业最大产业集群的突出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以光电信息技术、光纤网络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低碳信息网络产业,并向3G、物联网等新概念产业倾斜。2009年底,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将成为“推动资源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即积极探索有利于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先行先试为全国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创新经验及典型示范。

三、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

1、发展低碳经济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正确选择

(1)从全球来看。低碳经济的概念诞生于全球各国愈来愈依赖高碳能源发展经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迫切需要找到一条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各国纷纷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各国纷纷提出用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把发展低碳经济看作是缓解当前经济危机,实现全球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从全球经济的现实发展状况和趋势可以看出,低碳经济将成为又一次经济浪潮的新起点。

(2)从国内来看。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国家对湖北省的改革和发展定位已经十分明确。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正在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决定国家的未来,必须抓住机遇,明确重点,有所作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力扶持、投资新型产业,调整经济结构,这无疑给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重要机遇。

因此,湖北省一方面应该保持现有的经济增长态势,稳定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借助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发展低碳经济”局面以及国家对于低碳经济建设的大力支持,以低碳经济为着眼点,切实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链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缓解能源、环境、产业对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制约,努力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湖北省有良好的新能源基础

(1)湖北省有发展光伏产业的自然条件。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全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湖北省丰富的光能资源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湖北省的光伏系统集成应用很早就已经起步,而且有些领域已走在全国前列。湖北省在光伏系统集成应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与经验,并有一批技术实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光伏企业。因此,湖北省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太阳能利用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扩大光伏产业规模,加快光伏产业发展步伐,积极、稳妥、有效的开辟出一条光伏产业发展道路。湖北省虽然应该重视光伏产业发展,但是不能急于求成,短期内不必效仿其他省份打造光伏千亿元产业,而应从健全产业链、启动光伏市场、壮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以光伏技术的推广利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应用拉动产业,适度鼓励和扶持光伏产业发展。

(2)湖北省有发展核电的基础。核能具有经济、安全、清洁、高效的特点。与火电相比,它不会排放粉尘、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也没有过多的固体废弃物产生,核能的发展,对于湖北省能源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具有战略意义。据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核能局和国际原子能机构2010年统计报告称,从1965年到2010年,世界原子能消费增长了107倍,年复合增长率11%,核能发电量至2050年可能会占全球发电量的25%,核电在世界能源结构中越来越居于重要地位。自2008年咸宁核电项目启动以来,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湖北省的核电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各项准备工作顺利推进。现阶段对于核能发展要做的一是要广泛应用世界最先进的核电技术,提高科技含量;二是要做好核电项目厂址的建设工作,与先进的核电技术相结合,避免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又一次重演;三是要积极拓展与核电相关的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建设与发展,起到联动效应;四是要规划好湖北省核能产业的长期发展路线,推动核能经济持续发展。

3、湖北省有发展低碳经济的特有优势

(1)区位优势。武广、合武高速铁路等重点铁路建设工程的相继建成投产,大大拉近了武汉城市圈与长三角地区、长株潭城市群及珠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黄金水道”使得长江货运量先后超过美国密西西比河与欧洲莱茵河,跃居世界第一。武汉新港加快建设,武汉航运中心跻身于国家定位。交通圈的大发展势必促进经济圈的大发展。

(2)政策优势。随着“十五”规划的结束,“中部崛起”走上前台,定位为国家战略。湖北省作为国家“中部崛起”重要战略的支点,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先后批准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青山和阳逻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试验区。2010年,湖北省被确立为全国七个低碳经济试点省份之一。湖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应该充分发挥这些政策优势,建立健全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制和管理体制,建立与低碳经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3)科教资源优势。湖北省是我国的一个科教大省,众多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云集于此。2010年,湖北省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20所高等院校,其中有7所高等院校的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100强。多年来,这种雄厚的科教实力为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了很多人才。湖北省应该发挥这一科教资源优势,转化科教优势为经济优势,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发挥区域创新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注:本文为武汉长江工商学院院级课题“湖北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潘家华: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J].绿叶,2009(5).

[2] 李艳君: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和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2010(2).

[3] 郑晓松: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财政,2009(16).

[4] 刘钒、张俊祥: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湖北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0(9).

[5] 张奋勤、刘望辉:湖北低碳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4).

湖北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4

1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湖北汇澄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油茶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地点 湖北省京山县 1.1.3项目法人

湖北汇澄茶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澄公司)1.1.4项目法人代表 杨柯

1.1.5项目主管单位 京山县林业局 1.1.6项目性质 新建

1.1.7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2年实施,完成油茶良种繁育基地500亩,完成油茶产业基地建设5万亩。完善排灌、供电、道路、房屋等辅助生产设施建设。新建油茶产业基地建成后,茶油达到50千克/亩的建设目标,实现干茶籽产量200千克/亩,产值收入6000万元/年。1.1.8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1.8.1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及产业基地

建设规模为200亩,建成后,每年可提供合格良种油茶嫁接苗800万株,可供造林约11万亩,不仅可以满足本县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用苗,还可以向其他地区提供优质油茶苗。建设规模为5万亩。

1.1.8.2附属工程

生产辅助用房1000平方米 1.1.8.3辅助生产工程 供水系统:泵站20处

供电系统:电力线15000米 道路及防护工程:3.5公里 1.1.8.4生产设备工程:

实验设备1套,种子加工设备1套,生产设备若干,三防设备若干,办公设备1套。详见附表1。

1.1.9项目建设期及进度

项目建设期为2年,即2010年完成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100亩、完成油茶产业基地建设2万亩,2011年完成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100亩、完成油茶产业基地建设3万亩。1.1.10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为5000万元,其中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投资600万元,油茶产业基地建设投资4400万元。

资金来源:申请林业贴息贷款2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0%;建设单位自筹3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0%。1.1.11项目效益 1.1.11.1经济效益 优质油茶林移稳产期后每年收入可达1200元/亩,油茶产业基地5万油茶林,年产值收入可达到6000万元。1.1.11.2社会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带动京山县和周边县市油茶产业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油茶生产在在山区,不与粮棉争地,对于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满足社会和大众对良好生态产品、天然绿色产品的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

1.1.11.3生态效益

油茶四季常绿,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抗低温冻害,防火效果好,适生范围广,可以充分利用边际性土地来发展,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地,促进生态脆弱地区的植被恢复,显著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本项目实施后,能提高本地区林草覆盖度,使林分结构进一步优化,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明显改善生态环境。1.2编制依据

(1)国务院《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

(2)《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

(3)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4)《育苗技术规程》(T6001—1985);(5)《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G128—92)、《林木种子贮藏》(GB/T10016—88)、《林木采种技术》(GB/T16619—96);(6)国家林业局《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LY5141—1999)》等林业标准和技术规程;

(7)《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1217—91);(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9)房屋建筑、给排水、供电、通讯、道路桥涵等方面的规范;(10)湖北省编制的工程建设定额指标;

(11)《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林造发[2006]274号)。1.3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汇澄公司油茶产业基地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4可行性研究结论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优质食用油,品位可与橄榄油相媲美。油茶全身都是宝,茶籽经加工制成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色纯味香,营养丰富,有降低血压、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作用。长期食用,人的皮肤细嫩润泽,头发乌黑发亮,可增加不体免疫力,还可加工成高级护肤化妆品。茶枯经深加工可生产精油、皂素、茶粕等系列产品,可作为重要的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粉。茶壳可提炼茶碱、栲胶,制造洗发香波等。茶树干根可用作盆景雕刻材料,制作小农具,生产白炭。种油茶可谓“种一树而创百业”。由于油茶较少受虫害侵袭,整个生产过程无需施用任何农药,因此,茶油也是一种绿色保健食用油。

油茶是一种常绿、阔叶、长寿树种,一次种植,多年收益,稳产收获期可达80年以上,经济效益高,产业链条长,是名副期实的“铁杆庄稼”。是加快山区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万物种为先。油茶产业建设也不例外,良种是油茶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良种的丰产、高抗性等优良特性,与实生林分相比,产量可提高10倍,由此可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外,良种还必须进行良种的规模化繁育,这是大规模营造高产油茶林的前提和基础。要培育品质稳定、性状一致、变异小、开花结实早的油茶种苗,必须通过无性化才能做到,也只有通过无性繁育,才能建设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油茶良种主要有3种类型:优良无性系、优良家系和优良杂交组合。目前,生产上应用得最多的就是优良无性系,约占良种使用率的90%。汇澄公司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以引进和培育油茶良种资源为主,对提高油茶种苗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壮大油茶产业、促进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汇澄公司油茶产业基地建设项目选址京山县,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区域特色及技术优势,基地建成将有利于区域油茶产业的形成,有利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为我省油茶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建设单位现有资源改造和发展潜力大,技术力量强,项目建设布局合理,目标明确,项目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评价结论:项目建设十分必要和可行。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

维护粮油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是茶油主产国,但我国人多地少,粮油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尤其是优质食用油匮乏,随着人们对食用植物油需求的不断增加,供需矛盾还会更加突出。在耕地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我国不可能再用耕地大规模种植油菜来发展油料生产,必须将解决粮油问题的空间从有限的耕地资源拓展到更为广阔的国土资源,把眼光从耕地转向山地、林地上来,大力发展木本粮油,以缓解食用油供需矛盾。我国作为世界上食用植物油第一消费大国,年消费量接近2000万吨,年产量约1760万吨,食用油存在一定缺口,意味着茶油有着极大的市场潜力。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林业建设一大优势资源,在我国南方广大丘陵山地有悠久的经营历史和良好的生产基础,为我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较长时期以来,由于各地对油茶生产的管理措施削弱,很多地方油茶林的树龄老化,品种混杂,加上粗放经营,只取不予,资源得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造成生产力水平下降,比较经济效益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油茶作为一项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油茶面临新的发展机遇。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对维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据测算,种植1亩良种油茶,其产油量相当于种植1.15亩油茶或2.3亩大豆。若以油茶亩均产油50千克计算,发展5万亩油茶,相当于置换出5.8万亩耕地用来种植粮食。这不仅对于增强我省食用植物油供给能力,减少食用植物油调入大为有利,而且对于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维护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作用。2.2.2增强林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油茶四季常绿,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抗低温冻害,防火效果好,适生范围广,可以充分利用边际性土地来发展,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促进生态脆弱地区的植被恢复,显著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优良树种,符合现代林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在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中,油茶表现出损失小、抗性较强的突出特点。因此,大力发展油茶,可以有效改善林种树种结构,增强林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2.3油茶产业发展示范的需要

建立油茶产业基地,推广丰产技术,让林农看到希望,尝到舌甜头,将大力推进本地油茶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建设油茶产业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切实提高油茶生产力水平,增强油茶产业运营的质量和效益,可以充分发挥基地在油茶产业中的示范拉动作用,“带起一个优势产业,带富一方林农”,为国家落实党的“三农”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2.2.4油茶产业发展的需要

油茶产业基地建设,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林业生产中高产、高效经济林比重会有大幅度提高,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发展优质高效林业发挥作用。此外,通过油茶产业基地建设,能推广应用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提高了生产经营人员的综合素质,培植了发展后劲,为加强林业自身建设提供有效途径。根据油茶适生地区的土地资源现状,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油茶新品种、新技术,在宜林荒山荒地营造高产油茶林,对于重振油茶产业,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项目建设条件 3.1自然条件 3.1.1地理位置

京山地处北纬30°42′--31°27′,东径112°43′--113°29′,东与应城、安陆市接壤,西与钟祥毗邻,南与天门市交界,北与随州相近。国土面积3504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新市镇距武汉市150公里,至荆门市100公里。3.1.2地形地貌

京山县属鄂中低山丘陵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海拨区间为27m-950.2m,主要山脉是鄂中大洪山东南山脉入境后,蜿蜒延伸成香山、许家寨、王家大山、虎爪山等五条山脉。3.1.3土壤

境内地质结构复杂,成土母质主要为板岩、千枚岩、页岩、第四纪粘土、近代河流冲击物等。主要土壤有黄棕壤、水稻土、潮土、石灰土和紫色土等5个土类,共13个亚类,43个土属,283个土种。林业用地面积248万亩,占总面积的51%。

3.1.4气候

京山县气候属中亚热带大陆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6.1℃,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9.4℃,年平均降水量1065.3毫米,无霜期239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63.4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10千卡/平方厘米。3.1.5植被

全县乔、灌、藤本植物种类有339种,涉及到80科,199属。其中乔木127种、灌木189种、藤本23种。主要乔木树种有马尾松、侧柏、圆柏、柏木、栎类、杉木、榆树、椿树、楸树、乌桕、楝树、枫香、银杏、湿地松、火炬松、苦桃木、椴木、香果树、楠木、板栗、马褂木、厚朴、杨树、对节白蜡等。其中对节白蜡为京山县特有的乡土树种,全国各地均无发现,它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3.1.6水文

全县境内有大小河(溪)流500余条,其中长度在3公里以上的共有151条,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共有68条,有270余处大小泉眼,其中罕见的间歇泉眼一个。由以上河(溪)流、泉眼汇集成漳水、京山河、大富水、敖水、石板河、司马河、永隆河、西流河等11大水系及其它小水库。共有大型水库3座,总库容量7.21亿立方米,中型水库8座,总库容量3.9亿立方米。3.2社会经济状况 3.2.1行政与人口

全县辖14个镇和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村民委员会406个,村民小组2346个,居民委员会25个;设国有林场3个,其中省投资国有林场2个。2005年统计全县总户数为167295户,其中乡村112223户,总人口603064人,其中乡村人口446381人;拥有乡村劳动力194017人。

3.2.2交通通讯近几年来,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不断加快。交通通讯网络初具规模,省道汉宜公路、应随公路、皂当公路、长荆铁路、“随岳高速”纵横贯穿全境,同时,“武荆高速”公路正在建设,构成了全县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和农村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99%和90%以上,交通通讯极为便利。总投资1.25亿元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先后建成北、中、南片三个变电站,基本解决了全县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全县城镇化率达到75.9%,初步形成了以新市城区为中心的,以乡镇为支点的城镇体系。3.2.3社会事业

全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4.8%,比1998年提高8个百分点;城市生活绿地人均面积达到22平方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比1995年提高5.5个百分点。3.2.4林业

全县土地总面积488.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48.8万亩,非林业用地239.5 万亩。在林业用地中,天然林120.65万亩,人工林为59.83万亩,灌木林地34.37万亩,疏林地5.62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5.58万亩,苗圃地0.6万亩,无林地0.6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4.8%。3.3建设单位情况 4建设目标

4.1项目建设目标

汇澄公司油茶产业基地通过2年的建设,完成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200亩、完成油茶产业基地建设5万亩。建设完善相关附属工程和生产辅助设施和设备。通过集约经营,新品种推广以及实用技术应用示范,提高油茶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油茶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油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

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完成后,稳产期亩平均干籽产量达到200千克,按照现有市场价格6元/千克,项目建设后,干茶籽年产值可达到6000万元。4.2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以构建林业三大体系为核心;以服务现代林业建设为宗旨,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按照造林良种化、质量标准化、管理法制化、信息规范化的要求,建成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优,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辐射范围广阔的油茶产业基地。根据油茶适生地区的土地资源现状,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油茶新品种、新技术,在宜林荒山荒地新造高产油茶林等措施,重振油茶产业。4.3项目建设原则

4.3.1坚持依靠科技办基地的原则

实行科研与生产示范相结合,数量满足与质量提高相统一,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提高油茶示范科技含量,把油茶产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保证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3.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经营原则

调整优化油茶品种结构,扩大优质油茶资源,切实提高油茶生产力水平,增强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条件,建设上高起点、高标准、上规模,在布局上突出合理性和功能性。

4.3.3坚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原则

把油茶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发展,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从实际出发,采取改造和新建形式,促进油茶生产专业化,经营方式多元化,质量标准化和产、繁、销一体化,合理进行油茶资源的开发利用。4.3.4坚持实事求是,勤俭节约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搞重复建设,降低投资资金,提高投资效益。4.3.5坚持保护环境,节能、节水和安全卫生原则

项目建设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充分体现节能、节水和安全卫生的功能效果。4.3.6坚持分阶段实施,滚动发展原则

根据本阶段管理能力和基础设施条件,待各项技术、经验和市场成熟后,再扩大生产规模。4.4建设任务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油茶良种繁育基地200亩,新建油茶产业基地5万亩;附属工程,辅助工程和生产设备工程。5项目建设方案 5.1项目建设总体布局 5.1.1项目建设布局依据

(1)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油茶对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为要求为目的,保证油茶能够很好地生长、发育和结实。

(2)具备良好的交通、通讯、供电、信息传输、供排水等基础条件。

(3)有利于基地的森林防火和森林管护,有利于保护基地及周边的生态环境。

(4)充分发挥现有基础设施的建设效益,以减少重复投资,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5)项目布局有利于基地的生产、经营和管理。5.1.2项目建设布局方案

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建设内容、产品和建设方案以及现有条件,项目建设划分为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和油茶产业建设基地。

项目布局过程中,根据油茶栽培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本地现状,按照良种应用的原则,总体布局如下:

(1)油茶良种繁育基地

该基地位于京山县三阳镇茅关林场,该处地势较低,地形较为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平均海拔236m,平均坡度10度,土壤厚度70cm,位于水源附近,给排水条件较好,有利于育苗生产和管理。规划油茶良种繁育基地面积为200亩,其中2010年发展100亩,2011年发展100亩。

(2)油茶产业建设基地

该基地位于京山县全境范围内,京山县属于低山丘陵低区,土壤以黄棕壤为主,是油茶的适生区域。规划油茶产业建设基地5万亩,其中2010年发展2万亩,2011年发展3万亩。5.2产品特性

5.2.1油茶生物学特性

油茶学名:Camellia oleifera Abel,英文名:Oil Camellia,科名:山茶科:Theaceae,别名:茶子树、茶油松、白花茶。油茶树高达4—6m,一般2—3m。树皮淡褐色,光滑,是茶属常绿小乔木。因其种子可榨油(茶油)供食用,故称油茶。

油茶分布冀在淮河—秦岭一线;南界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东界为东南海岸和台湾;西界是云南的怒江流域和青藏高原的东缘。垂直分布在东部地区一般海拔800m以下,我国长江流域为油茶的主要产区。

习性:油茶喜温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气温16—18℃,花期平均气温为12—13℃。突然的低温或晚霜会造成落花、落果。要求有较充足的阳光,否则只长枝叶,结果少,含油率低。要求水分充足,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但花期连续降雨,影响授粉。要求在坡度和缓、侵蚀作用弱的地方栽植,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一般适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而不适于石块多和土质坚硬的地方。5.2.2油茶的利用价值

《山海经》中记载“员木,南方油食也”,员木即油茶。油茶的果实榨取的茶油,为世界四大主要食用植物油料之一。因其风味佳、油质好、营养价值高,而深受市场的欢迎和群众的喜爱,被誉为“东方橄榄油”、“软黄金”等。具有用途广的特点,素有“炸不烂的油库”之美誉。茶油色清味香,是一种优良的有机和绿色食用油,能有效发送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抑制甘油三脂的升高,帮助“三高”的患者改善健康,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油茶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能抵御冰雪等恶劣自然灾害的侵袭,不宜种植其他树木的地方基本上都可以种油茶来提高森林覆盖率。它不与粮食争地,且具有数倍于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因此因地制宜发展油茶产业,不但可以保护耕地“红线”不受侵占,而且对于发挥土地的边际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绿化荒山、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还有较强的抗二氧化碳、氟和氯等有害气体的能力,是很好的防火树种;油茶花深秋季节盛开于南方的低丘原野,洁白灿烂,既是观赏树,又是蜜源林,能显著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5.3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5.3.1良种繁育基地工程

在京山县三阳镇茅关林场新建油茶良种繁育基地200亩,2010年建设100亩,2011年建设100亩。

5.3.2油茶产业基地工程

在京山县全境范围内新建油茶产业基地5万亩,2010年建设2万亩,2011年建设3万亩。5.3.3附属建设工程

在三阳镇茅关林场建设一个400平方米的物资仓库,建设科研室200平方米,改造生活用房400平方米。

5.3.4辅助生产工程

基地的辅助生产工程包括用于油茶良种繁育基地的必要设施和相关设备。

(1)供水系统:供水系统主要满足生产灌溉、职工生活、消防和其它方面用水的需要。

(2)水泵站:规划供水泵站建设目的是为繁育基地提供水源,供基地灌溉之用。需购置水泵20台。

(3)供电系统:将输电线路就近架设至物资仓库、基地、各排灌取水点、各需用电位置,计15000m。

(4)道路:修建作业道路3.5km,路基宽3.5m,路面宽2m.(5)界桩:界桩主要埋设在与基地外围林分及农村接壤的边界上,总量10个。

(6)标牌:2个。主要起宣传、指示和说明作用,布设于外界进入基地的道路的入口以及基地入口。

5.3.5生产设备工程

根据生产、管理和质量检验等工作的需要,规划购置:(1)办公设备1套:电脑一台,打印机一部,复印机一部;

(2)实验设备1套:净度仪电子天平水分测定仪等;

(3)种子加工设备1套:种子清洗机、重力分级机、种子去壳机、种子烘干箱等;(4)生产设备:嫁接刀、剪刀、农具等;

(5)病虫害防治设备:机动喷雾机、震频式杀虫灯、打孔注药机等;(6)防火设备:背负式灭火机、干粉灭火器等。5.4主要技术措施

5.4.1油茶良种繁育技术(1)圃地选择

油茶种苗基地圃地必须具有以下特点:有灌溉水源,土地较平整;具有避冻小气候环境;土层深厚,通透性好,土壤为微酸性(ph5.5-6.5),以排水良好的稻田为最宜。

下列田、土不宜选择为圃地:油茶林内和临近地;前茬为蔬菜(茄子、辣椒、萝卜)、烟叶、马铃薯、红薯等作物的田土;前茬为油茶育苗的圃地。

(2)圃地准备

秋季耕田冻凌,春季三犁三耙,整地要求精耕细作,达到疏松、细碎、平整、无树根、无石块,将土整碎过筛。根据圃地的大小形状在四周及中央修建50cm深上的排水沟,做好1-1.2m宽的垄,步道保证40cm宽,床面比步道高10cm以上。整地必须在晴天或土壤较干情况下进行,同时用浓度为1%-3%硫酸亚铁溶液或生石灰、高锰酸钾进行土壤消毒,床面覆盖一层4cm厚的黄心土。(3)砧木种子准备

采种时间:“寒露籽”在寒露节采收,“霜降籽”在霜降节采收。

球果处理:茶果采收后,堆放在通风室内,厚度在50cm以下,堆放3-4天使其后熟,让其自然开裂。

选种:油茶果脱壳后筛选大粒饱满的种子培育砧木。一般按“霜降籽”500-600粒/kg,“寒露籽”600-700粒/kg的标准选择。种子贮藏:选择土面场地为宜,筛选大粒饱满的种子在荫凉处稍风干,用清洁的干河沙贮藏,种子与砂的体积之比为1:2,层积厚度在60cm左右。

(4)芽砧培育

种子浸洗:2月下旬或3月初,将贮藏的种子筛出,用0.3-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半小时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沙藏催芽:在室内外平坦的地面垫上15cm厚的砂子。把种子均匀撒在砂子上面,种子不要重叠,再盖上10cm厚的河沙,用清水浇透后,盖上薄膜或稻草。砂床要保持湿润,如发现湿度不够,应及时喷水。

芽砧管理:保持砂子湿润,4月中旬揭去薄膜;根据嫁接需要,适时调节砂床湿度,胚芽短则增加洒水,胚芽长则减少洒水;胚芽露出砂面,立即加盖河砂,以免芽砧老化。到5月中上旬即可进行嫁接(5)接穗采集与贮藏

穗条来源及采集:穗条应在良种采穗圃中选择。剪取树冠中上部外围,发育充实、健壮、腋芽饱满的当年生枝。以阴天或晴天上午11点前、下午5点以后采集为宜。采集后,分无性系放入清水中浸湿,甩干水后,挂上标签装入塑料袋中密封保湿。接穗要分无性系捆扎,并标写无性系号。穗条运输:穗条长途运输时,用吸足水分的脱脂棉,将穗条基部包扎好装箱,最好晚间运输,途中注意保湿。不要挤压穗条,运达目的地要立即摊放在阴湿的地方。

穗条贮藏:穗条一般随采随用,若要贮藏,应将地下堆一层厚10cm的砂子或黄心土,喷水湿润,将穗条基部浸湿,轻轻插入砂子或黄心土中,保持湿润,但不要在穗条上洒水。穗条贮藏不应超过3-5天。(6)营养土的配制

营养土对幼苗的生根和生产影响很大,因此,要配好培养土。其配方一般是:1份过筛腐熟厩肥加1份酸性黄土或稻田土,缺乏速效肥分的壤土应加入10%-15%含1/500复合肥或含1/100腐熟麸的水肥。营养土容量为0.9-1.10g/cm2,孔隙度为21%-25%,水容量27%-63%,pH值6.0左右。(7)容器制做 容器有多种,可因地制宜选择使用。

无纺布轻基质容器袋:无纺布容器袋可自然降解于土中,栽植时不用去袋,现在被越来越多地采用。容器规格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确定。

塑料袋:用长15-20cm,直径5-6cm的塑料薄膜制成,底部不密封,侧面不打孔,然后装土而成。此法填土容易,栽植时脱袋也容易。

硬塑料杯:杯高15cm,口径6cm~8cm,侧面或底部有排水孔。

稻草杯:用稻草泥制成,用稻草与黏土浆混和成黏稠的草泥,以6cm左右木棒作内模型制成有底稻草杯。此法成本低,易取材,但易破碎,不宜长途运输。(8)嫁接

芽砧嫁接时间:5月上旬至6月中旬。

嫁接前准备:厚度为0.1mm的铝箔皮(剪成长2.8~3.0cm,宽0.8~1.0cm的小块片,卷成像筷子粗的筒状)、单面刀片、盆子、木板、薄膜、湿毛巾等。

起砧:在嫁接前,将催芽的砧木苗从沙床内,用手或铲轻轻挖起,再用清水将砧木上的沙子冲洗干净,随洗随用,不能摊放过久,起砧时要注意不碰掉砧苗上的叶和损伤根部。削穗:选用接穗上饱满的腋芽和顶芽,在叶芽两侧的下部0.5cm处下刀,削成两个斜面(成契形)削面长0.5-0.8cm,再在芽尖上部0.1-0.2cm处切断,便成一个接穗,接穗上的叶片,可以全部保留,也可以削掉一半,将削好的接穗放在装有清水的盆内。

削砧:在子叶柄上1.8-2cm处切断,对准中轴纵切一刀,长约1.0-1.5cm深,砧苗根部保留5-7cm左右,将多余的部分切除。

插穗和包扎:把准备好的牙育皮或草茎按粗细相当的卷筒套在削好的芽砧上,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内,把牙育皮或草茎套筒提到接口处轻轻捏紧即可,将接好的苗木放在荫凉处以备栽植,并用湿布盖好,避免日光照射。栽植装袋:芽苗砧嫁接苗装袋将嫁接好的砧木种子栽植到容器袋内,栽植深度以把苗砧上的种子刚埋入土内为度,嫁接口露在土外,胚根与土壤紧密接触。然后将土压紧,用喷壶浇透定根水。

容器摆放:将苗床上均匀洒一层5-10cm的细沙,将容器袋按分品系株行连续摆放于苗床上。画好苗床分布图,按无性系号作好标记。

搭拱棚、荫棚:在苗床上用1.8-2.0cm的竹片相距1.5-2.0m搭建拱棚,拱高0.5~0.6m,拱棚上盖上薄膜,四周用土压紧密封。拱棚上架设荫棚,棚高1.8-2.0 m,上罩遮荫度80%的遮荫网。

(9)嫁接后的苗圃管理

除萌:栽植后30天左右,接口开始愈合,同时砧木会长出一些萌芽枝,对萌芽枝应及时剪除,否则会影响嫁接苗的生长。

除草:在高湿高温的条件下,苗床和容器内杂草生长很快,对杂草应及时拔掉,以免影响苗木生长。

喷水与追肥:容器苗既不能积水也不能缺水,如发现缺水,应及时雾喷。在除萌除草时,每揭开一次薄膜时都要喷一次水,喷水量根据苗床和容器土面湿度而定。当接苗生长到3-5cm时,每15天施复合肥一次。

揭膜和拆棚:到9月份,苗木根系已较发达,苗木也有一定高度,气温稍低,蒸发减少,这时可将薄膜棚罩两头揭开,过2-3天后再将薄膜全部揭除。到9月中旬后把荫棚拆除,有利培育壮苗。到第二年春采用合格苗出圃造林。5.4.2油茶产业基地建设技术

发展湖北文化产业对策研究 篇5

武汉理工大学课题组(王威孚、柯育芳;柯育芳执笔)

一、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对策

根据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和特点,我们认为,要发展壮大我省的文化产业,推动湖北在中部实现全面崛起,实现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的历史性跨越,必须首先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制约问题,上下联动,政府与企业同心,更新政府办文化的传统观念,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工作,奋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1、树立新型文化产业观

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深深感觉到,发展文化产业困难最大的是观念障碍。特别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在这一方面,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辨证关系。过去,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人们往往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认识不清,或者过于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单纯地把文化当作社会公共事业来办;或者把文化的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混为一谈,单纯地把文化当作经济产业来办。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应当正确处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辨证关系,坚持两手抓,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互相促进,共同繁荣发展。要着力破除旧观念,树立发展“大文化”的产业观念,改变那种认为文化行业不能赚钱,不能成为产业的旧思想,把文化产业当成社会经济大产业去规划、去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文化市场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文化产业的国际市场已经形成,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居于垄断地位。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 以上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垄断。美国还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频道中,60%-80% 的节目来自美国,几乎成为美国电视的转播站。美国影片产量占全球影片总产量的 6%-7%,却占据了总放映时间的 50%以上。2000年,美国影视和音像产品的产值首次超过航天航空业,成为第一大出口产业,它占据了40%以上国际音像市场份额。2002年,日本动画产业的市场总规模达2万亿日元,超过了汽车产业,成为该国支柱产业。伴随风靡亚洲的“韩流”,韩国已成为新兴的文化出口国家,仅2001年其电影出口额就达1100万美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如何永葆其生命力和吸引力,发挥其创造力和影响力,昂首阔步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是必须做出回答的一个大问题。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跨国文化产业集团的影响和渗透越来越强;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在文化产品开发和传播中的应用更加深入和广泛。中国加入WTO,扩大文化市场的准入范围,允许国外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进入,都已经成为事实。对此我们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转变观念,1迅速行动,把自己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把自己的文化产品做多做好,把自己的文化服务做优做全,以此来应对外来资本和外来产品的冲击,抵制西方文化的负面影响,使我们在激烈竞争中争得主动和有利的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先进文化必须确立“经济文化一体化”、“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新观念。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文化的作用。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入经济活动,成为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均收人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需求基本得到了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上、文化上和心理上的需要,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追求生活的内在质量,对音乐、影视、书籍、旅游、教育、数字娱乐等方面的需求极大地增长了。同时,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招商引资和员工素质的可靠保证,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在十六大四中全会的决议中,又把“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提高党的五种执政能力之一。所以,我们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冲破三个方面的观念误区,推动全社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即冲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能并存、不可兼得的观念误区,树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思想;冲破发展文化必须依赖政府投入和政策保护的传统观念误区,树立政府职能是依法管理、宏观调控和政策扶持的思想;冲破“面向市场”就会导致意识形态领域失控的传统观念误区,树立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有利于发展文化经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思想等等,从而大大增强我们的文化消化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文化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不仅要大力出口一般商品,更要大力出口文化商品;要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寓意识形态于文化经济形态之中的战略,以经济手段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从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发展文化产业还有以下作用:(1)优化产业结构。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下游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第一、二产业的中心地位逐步让位于第三产业。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知识化、科技化、智能化水平高,能够以几十倍、几百倍的增幅升值其产品价值,具有传统产业无可比拟的优势。湖北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凭借其价值增幅大,投人产出比例高的特点,增加第三产业的文化含量和文化附加值,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升产业结构层次。(2)创造就业机会。发展文化产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切人点。一方面,文化产业门类繁多,劳动力的择业面相当广阔。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资本密集度大多不高,与制造业相比,同样的资金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3)文化产业是绿色产业,不存在物质污染,也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任何不良影响,符合现代经济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要发展湖北地区的文化产业,就必须对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文化事业的管理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由过去“管脚下”到“管天下”的转变,从过去单一靠行政管理转变到依靠法律、行政、经济、舆论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综合管理。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打破多头管理、重复管理和条块分割,侧重管方向,管宏观,创造环境,提供政策,搞好服务,实现政事、政企分开、管办分离,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就文化市场来讲,设立政府职能时,一要体现无歧视、公平竞争的原则,对本国和外国的经营性文化产品、服务都应给予“国民待遇”。二要体现透明和可预见性原则,尽可能地公开与文化产品贸易相关的法规、政策、措施和程序。三要提供政策法律保证,包括文化经济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四

要大力发展文化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经纪人等中介组织在协调、管理、组织、监督等方面的作用。

对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许多文化公司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极大期望。我们调查时,江通动画公司董事长朱佑兰特别提出,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助文化企业加大融资力度,认为“内部机制和观念陈旧是目前束缚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中央已确定在全国35个单位和9个省市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行业遍及新闻媒体、出版单位、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艺院团、影视制作企业、印刷、发行、放映公司等。我省虽然不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省,但我们要比照试点省市的改革,积极主动,跟上甚至超过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争取走在时代的前列。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另一重大举措,是在政府推动下,让文化企业走集团化的道路。各级政府必须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文化产业要发展,必须适应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将经济规律和国情省情有机结合,走资源整合之路,走集团化之路,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有条件下,我省集团化的路子,可采取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先在省直同系统内部组建集团。第二步,可实现在省内的跨行业、跨地域发展的大集团,这种集团必须以行政推动、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建成全省统一 的分类别的集团。第三步,按照市场规则,实现多媒体、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组合,以真正实现资源的市场配置。

总而言之,新世纪的湖北文化发展,必须立足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以开阔的视野,以开放的思维,以特色文化为对象,以文化品牌为重点,实施跨行业、跨区域、跨省份、乃至跨国度的多元合作与多边协作。因为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不同国度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再只是属于本国度本地区本行业内部的封闭式、单元性的发展,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边渗透、多元合作的开放性动态式的发展。因此,新世纪湖北文化发展的重点还在于必须从观念上、从制度上破除以往的垂直系统的、封闭的行政管理意识与方式,实行政府协调下的跨行业跨地区的多边合作方式,聚焦特色文化对象与文化品牌工程,遵循双赢乃至多赢的市场法则,极大限度地调动、吸收、整合国内外和行业内外的人才、资金、技术、制度资源,加快湖北文化发展的速率,开创建设湖北文化强省的新局面。

三、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对策

在新形势下,应对全省的“大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价值评估,并对相关产业和市场进行调查,做出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制定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法规,创建适应市场经济的文化产业经营体制和经营组织,鼓励非文化企业、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投资,支持本地文化企业走市场化发展之路,积极吸引外地有实力、知名品牌的文化产业资本参与湖北的文化建设。

1、多途径、多渠道吸收社会资本,走开放式发展之路

积极鼓励多种所有制办文化,用开放的思维,多途径、多方面的吸收社会资本,积极发展个体私营、股份合作、股份公司、外资等多种形式的、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文化产业,做到多个轮子一起转,多种形式一起上,使我省文化产业走上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在2005年7月22日闭幕的武汉首届“文洽会”上,民营资本占引资总额的67%,说明民营资本在今后的湖北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将逐渐打破现有的文化产业所有制格局,政府应

出台更加周详、明确、前瞻的政策,给予鼓励和扶持。

在现阶段,必须调整、完善文化经济所有制结构,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存、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现有的文化系统所形成的国有资产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坚持抓大放小和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和控制力。政府要在经营属性明确的一些产业领域,采取放弃股权、减持股权、出售、拍卖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

要积极吸纳社会力量特别是外地资本办文化产业,使文化领域出现政府宏观调控、社会积极参入、产权结构多样、所有制形式多种、多方共同受益的全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必须降低文化产业企业的准入门槛。我省首届“文洽会”闭幕9个月后,据有关部门统计,到位资金突破20多亿元,其中武汉市12亿元,武汉盛世包装、国体武汉商城等项目到位资金大大超过签约额度,说明多方吸引社会资本取得了初步成效,情况令人振奋。“这充分体现了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体现了湖北文化产业的吸引力。”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产业,最终要依靠市场需求和自身的活力在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但是,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扶持政策,是很有必要的。根据我省实际,目前还必须把政府投入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和政策导向。各级党委和政府不能一提吸纳社会资本,就放弃政府目前应该承担的一定的投资任务。除政府直接投入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还必须作到以下三点。首先,要在税收上进行优惠。其次,要在用地上给予支持。可以借鉴沿海地区的做法,允许文化事业单位在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对其享有使用权的房地产进行开发经营或置换出让,免征土地有偿使用费。第三,要在产业政策上实行倾斜,把文化产业纳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政府在给文化产业以大力扶持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的管理,不能只有扶持没有管理,并逐渐向以管理为主的角色转变,在一定的时机淡出文化产业的投资领域。目前迫切需要明确界定文化的公益性、公益经营性和经营性三类不同性质,能让社会资本进入的明确敞开大门,不能进入的领域则用法律的形式加以限定。

2、科学调整产业布局,明确重点,走突破式发展之路

这里的产业布局有两层含义。一是全省范围内各大产业之间的关系,也是要理顺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把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到整个产业发展规划中,找准文化产业在整个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是文化产业各行业之间、各区域之间、各重大项目之间的关系,要有重点地选择若干有发展基础、发展潜力的行业、地区、项目,予以扶持。

具体说来,根据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在行业的选择上上,要着力抓好现代传媒业、演艺娱乐业、图书出版业、期刊业、文化产品制造业、发行业。这六类文化产业,都是我省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也是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要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将这些重点行业打造成全国知名的品牌。

在地域上,要构建以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为中心、以中小城市为网络、带动辐射广大乡村的文化产业发展布局。特别是要将武汉建设成为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城市。发展区域文化产业,要重点推进经济基础好、文化特色浓、人流物流多的地区优先发展。武汉区域性文化中心的形成,对全省文化产业的强劲辐射和带动作用将是巨大的。武汉市在整个中国中部地区中居于中心地位,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辐射能力,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并具有现代都市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特殊优势,发展文化产业的条件在全省最好。通过近十多年来的规划建设,城市框架不断拉大,文化品位不断提升,借助中央“中部崛起战略”使其地区更显重要,整体形象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发展湖北的区域文化产业,首先要确立武汉在全省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要充分发挥其交通、人才、资源等优势,以会展业、广告业为主,辅以旅

游业、城市娱乐业、出版业、演出业等产业门类,把武汉建设成为全省文化产业中心,全国重要文化产业基地,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区域性文化中心。

在重点项目上,要建一批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如多功能的影视城、娱乐城,高技术、高收益的文化产业园等。为了更好地扶持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实现多元合作、走联合发展之路,是必要的,特别要注意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协调,整合资源,逐步形成湖北以若干文化企业集团为主干的产业格局。

在选择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大项目时,一定要注意倡导和营造有湖北地方特色的产业文化。地区文化产业若是没有区域文化特色,就没有自己的生命力。在这方面,我们认为有五点必须注意。一要倡导具有荆楚文化特点的公司文化、工厂文化、社区文化和校园文化等;二要赋予商品的楚文化内涵,提升商品价值档次;三要开发文化旅游市场,发展旅游经济;四要将荆楚文化与湖北城市群文化和生态建设相结合,提升湖北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强湖北城市的文化功能;五是各种文化工程建设特别要有荆楚文化特色。

打造重点项目,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产业项目是文化资源进入市场领域实现产业效益的有效载体,也是文化产业实现市场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生长点。要按照“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要求,高标准、高起点地进行强强联合,走出一条高速发展的新路。在重大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政府要主动介入,不但要给予政策上的特别支持,必要时要将组织者、投资者、管理者三个角色集于一身。

(3)振兴和发展地方戏曲,培育群众文化市场,扶持群众文化产业

振兴和发展地方戏曲,首先要科学规划。科学规划的前提是科学地考察每一种戏曲生存发展所具备的诸方面社会历史条件。凡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人民需要的都要支持。要真正贯彻“双百”方针,促进民族戏曲多剧种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第二,必须扶正固本,重在建设。一是剧种建设。要使本剧种艺术成为随着时代与人民生活发展而发展的鲜活艺术。二是剧目建设。要树立精品意识和艺术创新精神,认真打磨本剧种的代表作。三是队伍建设。要大力培养各剧种编、导、演、音、舞、美各种优秀艺术人才。要推动戏曲表演团体的改革,以增强自身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第三,要大力加强艺术科学研究,建立剧种研究会,围绕剧种建设的相关问题,召开专题或综合的研讨会。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文化基础。一是要加强群众文化的宏观管理,按市场规律发展群众文化;二是要建设良好的群众文化设施,制定群众文化发展规划;三是要引导市民在精神文化活动方面的消费;四是要设立群众文化产业基金,改革文化投资方式和渠道;五是要完善群众文化经济政策。

在发展文化消费市场问题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正确认识文化消费市场的重要性,将它置于其他市场的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给予关注、扶持和培育。要充分发挥文化市场在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营造大流通、大市场格局,加快培育和完善文化产业的要素市场、劳务市场和产权市场,为文化产业的市场运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4)组建若干文化产业集团,与相关产业进行整合、联手,走共同发展之路

我省的文化商品竞争力不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规模化、实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使丰富的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利用,无法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品牌竞争优势。应当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文化资源的集中程度以及产业链的关联效应,加大对文化支柱产业的投入,加快组建具有规模优势的文化产业集团,尽快形成文化经济的生产力和竞争力。除已经

组建的以《湖北日报》为主体的报业集团、以湖北电视台为核心的广电集团、以湖北新闻出版局为核心的出版集团、以《知音》杂志为核心的期刊集团等外,还可将有荆楚特色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等著名企业加以整合,形成优势互补的文化产业群体。

湖北省博物馆参观报告 篇6

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其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是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区(点),其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整个建筑风格突出了楚国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特点,对楚文化进行了继承与发展。

在博物馆内我们参观了,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1965年在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被誉为越王青铜剑之首。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钟共65件,总重2500多公斤。《郧县人》。郧县人是长江中下游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属直立人。1989年和1990年,先后在郧县曲远河口的学堂梁子发现了2具人类头骨化石。遗址的年代距今约100万年。《郧县人》以“郧县人”的发现为主线,也展示了湖北境内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发现。《屈家岭》。屈家岭文化是1954年在湖北京山屈家岭最先发现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距今5100~4500年。这一时期的社会分层、宗教活动等现象加剧,出现了大量聚落群和古城,出现了一系列文明因素。展示了江汉地区史前氏族社会的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盘龙城》。1954年发现的盘龙城遗址是商代早期城址。城址约建于公元前15世纪,在商代晚期衰落。盘龙城的建筑技术、青铜工艺、埋葬习俗、玉器风格、陶器特征等方面都与商代二里冈上层文化一致。展示了商代“南土”盘龙城城址的考古发现。《九连墩纪事》。九连墩墓葬群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为配合湖北省孝感市至襄樊高速公路的建设,文物考古工作者对九连墩1、2号墓及陪葬的车马坑进行了科学发掘。《九连墩纪事》展示了墓葬发掘的过程和楚国高级贵族墓的墓葬文化。《书写历史》。二十世纪初七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土了一些战国秦汉简牍,湖北是出土战国秦汉简牍批次和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书写历史》展出湖北省出土的战国秦汉简牍和书写工具实物,旨在使观众对古代先民的“书籍”有一个直观地感受。《秦汉漆器艺术》。漆器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秦汉时期的漆器达到鼎盛期。自195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陆续有大量考古发掘出土的漆木器。而湖北出土秦汉漆器最具代表性。将馆藏的最具特色的秦汉漆器集中展示。《梁庄王墓》。明梁庄王墓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九子朱瞻垍与魏妃的合葬墓,文物工作者于2001年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金器、玉器、瓷器等珍贵文物5300件。在展出的梁庄王墓出土文物中,一件来自“西洋”的金锭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见证。《古代瓷器专题展》。展览分为两个专题,第一专题以出土瓷器为主,介绍元代以前湖北地区的单色釉瓷器的发展脉络;第二专题以馆藏传世瓷器为重点,展示元代以后瓷器的发展面貌。其中多数文物是第一次系统地向公众展示。《荆楚百年英杰》。近代以来,荆山楚水英杰辈出。其中,有指点江山的国家元首,有救国救民的革命先烈,有领兵杀敌的军旅名将,还有建功立业的科技精英、学术大师、艺术泰斗……《荆楚百年英杰》展示了董必武等100余位代表人物。以200余件典型的文物、史料、图片,通过祖国腹地湖北这一侧面,展示了中华众多仁人志士,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建立百余年间所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通过这次博物馆之行,对于一个历史系的学生来说。把以前从书本学到上比较理论性的知识,通过历史遗物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楚文化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体会,对人类历史所创造的辉煌所深深的折服,作为一名学历史学的大学生,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为历史研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零零九年十月

湖北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7

水上健身操又称水中韵律操, 是全新的运动健身方式。站在齐腰水中, 在音乐伴奏下, 采用不同的身体动作和舞步, 进行身体锻炼, 放松身体。从而达到塑造身形和舒缓心情的目的。

2 水中健身操的起源与发展

水中健身操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在美国的康复项目, 它的迅速发展, 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全新的运动方式, 并于20世纪80年代逐渐成为一种群众性的健身项目, 在民众中迅速开展起来。

2.1 水中健身操的起源

水中健身操起源于美国, 与陆上健身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由于肥胖、年龄大、膝关节损伤等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 有的人不能参加陆上健身操。在陆地重力作用的影响下做反复跳跃运动容易造成腰部和膝关节的损伤。这项运动结合了健美操的特点和在水中的运动实践, 是为不爱游泳但却喜欢水和水上运动的人设计的有氧运动, 健身效果较为明显。实验结果表明, 水中健身操这项运动有很好的健身塑形、放松心情的效果, 可以改善运动功能, 促进心肺健康, 这一运动能使腰部和膝盖的受伤部位渐渐好转, 有缓解疼痛的效果。

2.2 水中健身操的发展

(1) 国外。

国外的水中健身操是在1967年由美国医生库伯基于他多年的研究而发明的。他设计了一些简单的体能训练, 当时被称为“水中有氧运动, 水中健美操”, 甚至有人说这项运动是“水中芭蕾”。水中健美操的运动方式不同于游泳和花样游泳。水中健身操后来又结合了健美操的特点和水的使用特点。因为操作简单, 健身效果明显, 不熟悉水性的人也可参加, 水中有氧运动逐渐传播到了欧洲, 大家越来越接受这种全新的水上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水上有氧运动兴起, 1989年, 日本成立了水上健美操大会, 并在全国开始普及和推广。目前, 在日本和欧美每天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加入到健美操的行列中。据了解, 在美国, 参加健身活动的女性中有近30%的人会选择水上有氧健身操作为健身方法。许多人常年定期参加各种水中锻炼, 从0~90岁, 无论是什么样的性别、体力和运动能力, 都在俱乐部里有规律地练习, 提高自己的体能。

(2) 国内。

在中国, 前全国女子花样游泳运动员陈琦在退役后, 根据多年的经验, 结合健身和花样游泳, 成立了“陈琦水适能系统”, 这是全国第一个开放的水上健身项目。从最初的水中跑步、跳跃、游泳运动的上下肢等开始发展, 形成了目前的水上有氧运动, 水中瘦身操, 水中孕妇体操训练系统。我国的水上健身操起步较晚, 属于一种新的、独特的运动模式, 具有针对性较强、无游泳、无损伤、效果显著、缓解疼痛等优点。目前, 中国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相比国外是很少的。国内南方参加的人要比北方的多。除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开展很好外, 相信这个项目在更多的城市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3 湖北省中小学开设游泳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3.1 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关注逐渐加大, 校园体育的开展已成为国家健康目标的规范之一。但是, 对于学生健康水平、身体素质的下降, 体育教育却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为了给国家培养更优异的学习精英, 有时甚至会取消体育课程。不过在如今, 很多高校体育教育进行了全面的变革, 并改变了课程的方式和内容。这些年, 新的体育项目层出不穷, 并不断从国外传到国内。很多年轻人也对运动有着时尚的寻求。水上有氧运动是一种特别环境下的全身性有氧运动。同时具有游泳和健美操2种运动的作用。它可以锻炼身体的各个部位,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改进心肺功能, 是一个十分有价值、有吸引力的项目。它也是值得被列入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运动项目, 它的开展和推行将大大丰富学生的体育内容。

3.2 开设水中健身操的特点

水中健身课程需学员在1.2~1.4 m齐腰深的浅水中站立并伴随着动听的音乐进行头部、上肢、下肢的成套动作操练。即便不会游水的初学者也完全能够参与学习, 并可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在水中划水、行走、跑跳、游戏等一系列成套动作, 培育水性, 享受水中健身的趣味。水中健身操练习强度比游泳低20%~30%, 相对来说, 水中健身操运动效果更明显, 因为它是热身运动和心理放松操练的组合方式, 能够起到塑形健身的效果, 并能按摩皮肤, 减轻压力, 对身体受伤的人也能够发挥良好的效果, 还能全面锻炼身体各部位的肌肉, 这些改变, 游泳练习通常是很难完成的。

3.3 开展水中健身操的作用与好处

常进行水中有氧运动, 对心血管系统有积极的影响, 它可以使心脏弹性增加, 推进血液循环, 提高心脏功能。人站在齐腰深的水中, 不运动都会有能量消耗, 心跳加快, 在进入低于体温的水中时, 身体为了对抗冰冷, 避免加速散热, 皮下血管会缩短, 促使循环的血液增加, 进而使心脏的功用得到加强。入水后, 血管遇冷急剧缩短, 间隔又天然扩大, 这种缩短-舒张的运动大家称为“血管体操”, “血管体操”能使血管的弹性和韧性增强。在水中运动必然受到水的压力影响。与陆地运动不一样, 该项运动能够到达到几乎零损害的状态。水中运动大大削减了运动对骨骼肌、韧带的压力, 对骨关节没有任何负面影响。这对正在身体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 是最好的运动方式。同时研究表明:该项运动通过利用水的浮力和阻力来运动, 可以刺激身体的各个肌肉群, 强健身体的效果非常明显。水中健身操中各种姿势和走姿的改变, 使运动充满乐趣, 并且在音乐的伴奏下, 在水中运动会让人感觉轻松, 愉悦, 更容易引起中小学生的兴趣, 满足中小学生的运动心理需求。因此, 有氧运动非常合适中小学体育教学, 它是中小学生体会体育运动的良好开端。

从以上的描述来看, 该项运动对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侧面证明了湖北省中小学开展水中健身操的重要意义。

4 结语

水上健身操进入中国的时间不长, 国内对于该项目的理论研究还不全面, 只有少数科研人员进行了该项目的研究, 项目的开发和创新受到了限制。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培训, 各研究部门相互配合, 不断探索创新。目前, 中小学学生体质呈逐年下降趋势, 开展体育锻炼势在必行, 水中健身操可以使中小学生掌握水上运动的技能。水中健身操有着很高的健身价值, 它在内容、形式上都很丰富, 非常适合开展中小学生体育运动的新体育健身项目。

参考文献

[1]朱笛, 温宇红.水中健身全国水中健身教员培训教材[Z].2005.

[2]肖红.中年女子水中运动的健身效果[J].体育学刊, 2003, 10 (5) :52-53.

[3]肖红, 陈玉茜.浅析水中有氧健身操的编排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2, 55 (2) :101-102.

[4]王亚男.在我国高校水上健身操推广的可行性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 2003, 25 (1) :43.

湖北可行性研究报告 篇8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研讨高校党建科学化、现代大学制度与领导能力建设问题。

会长朱玉泉在致辞中指出,一是本次年会的召开符合形势要求,逢“天时”。今年“七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新任务。面临新的形势,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已成为高校领导急需研究和探讨的重要的领导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次年会将重点围绕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现代大学制度和领导能力建设等专题进行研讨,对全省高校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这进一步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二是本次年会的主题切合高校实际,接“地利”。围绕本次年会主题,研究会秘书处提出了24个方面的参考选题。各高校和各位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和选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本次年会上,我们特邀请了有关专家就“党的建设科学化”、“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领导能力建设”等作专题报告,安排有关领导、专家结合本校实际作大会交流。通过交流学习,提高我们的认识,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水平。三是本次年会的召开促进学会建设,应“人和”。研究会成立二十多年来,致力于引领领导科学研究、指导领导工作实践、培植领导科学队伍、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集成领导科学成果,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较好的影响。研究会秉承了“学术兴会”的传统和“研究会大家办”的精神,深得各高校领导、专家的关注和信任,深受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的肯定。正是因为不断传承这种精神和传统,研究会才得以常办常新、越办越兴。希望各会长单位、理事单位一如既往为研究会建设、发展积极献计献策,一如既往履行会长单位、理事单位的责任和义务。

会上,省委高校工委组织处处长肖慎纲对研究会的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积极开展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本次年会主题鲜明,内容重要,都是高校当前迫切需要认真思考并要努力解决好的问题,是关系到高校能否科学发展、能否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问题。希望研究会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重点课题,组织力量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二是要堅持正确的办会方向。研究会要一如继往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坚持办会宗旨,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研究会工作的规律,在加强自身建设、壮大高校领导科学研究队伍、开展领导科学教学和研究、指导提高高校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增强研究会活力、扩大研究会影响等方面创造出更大的成绩。三是要进一步办好会刊。会刊《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努力研究科学理论,积极探索科学领导实践,已成为领导干部的良师益友,理论工作者的学术园地。要进一步征集优秀论文、办好特色专栏、丰富刊物内容、提高编印质量、扩大发行范围,真正成为“中国高校领导科学第一刊”。

省社联副主席刘宏兰指出,湖北省高校领导科学研究会在全省173个学术团体中是唯一一个高校领导科学研究会,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和支持。他说,湖北省高校领导科学研究会有三个特点:一有特色。其成员既是学者又是领导,是专家型的领导,又是领导型的专家,二者的结合使得研究会非常有特色;二有优势。湖北高校众多、学科齐全,是学术研究的沃土和源泉,专家型领导又有行政资源,对推进研究很有帮助;三有作为。研究会有很好的研究氛围,且创办了会刊,形成了一大批成果,有力地推进领导科学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领导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领导科学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希望学会能够发扬科学求真的精神,取得新的成果。

湖北教育报刊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世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在学会和公司的支持下,会刊《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发行不断扩大,期刊质量不断提高,影响不断增强。公司一定支持学会进一步办好会刊,积极筹划拿出独立刊号,出版发行理论版和普及版。刊物还要继续精心打造,力争用几年的时间创核心期刊。

华中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刘献君教授就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问题作了专题报告。他首先对现代大学制度的概念清晰与模糊进行了分析,指出,现代大学制度是大学为顺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施民主管理、全面落实作为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所具有的权利和责任相统一的管理制度。他接着就制度与大学制度、大学制度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关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他认为,现代大学制度强调大学制度的现代性,即全面性、时效性、本土性、时代性,要在规范与自由的相互冲突、相互依存中寻求平衡,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管与不管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现代大学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问题,他也进行了解析,认为,两种权力的运用规则、性质和主体不同,现有校长群体的现状,使得高校现在还达不到教育家办学的水平。这也使得去行政化成为一个共同的呼声。他进而认为只有坚守大学精神,确立大学理念;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学术权力的制度;建立服务型(服务学术)行政,才能真正地去行政化。要围绕目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突出存在的问题入手,确立十年之内初步形成现代大学制度的目标。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在东教授就党建科学化问题作了专题报告。他指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命题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揭示了党的建设的科学属性,而且赋予了党的建设新的更高的要求。秦在东教授分别就科学性与科学化、党建科学性的基本要领、大力提升党建的智慧含量三个方面做了讲解。他认为,科学化就是指规律化、系统化、程序化、标准化、技术化、实践化、验证化、现代化。在当今国内外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个严峻的考验,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他认为,党建科学化的基本要领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实践标准与实事求是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与执政为民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坚持德才兼备用人与广纳贤才的路线;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标准;坚定不移地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推进。因此,要大力提升党建工程的七大智慧意识:国家兴衰存亡的忧患意识;夯实执政根基的护堤意识;引领社会风尚的示范意识;科学从严治党的公信意识;强化党建过程的程序意识;追求党建质量的效能意识;树立党建工程的成本意识。

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杂志执行主编周振国研究员就领导力的若干问题作了专题报告。他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能力不足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实践证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保障。他就领导力的概念、研究提升领导力的基本框架,以及如何提升领导力做了详尽的讲解。他认为,研究提升领导力的基本框架包括:认知力、思维力、决策力、创新力、发展力、协调力、亲和力、执行力、防变力、维稳力。他指出,只有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才能真正的提高领导力。

常务副会长武汉工业学院党委书记王祚桥教授就一年来的学会工作、本次年会和下一步工作打算作了总结报告。他指出:学会在过去的一年里加强了学会组织建设,增补了中国地质大学等七所学校为常务副会长单位,并相应增补了副秘书长,同时吸收天门职业学院为会员单位,增强了学会活力;会刊《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发行五千余份,在中国知网的下载频次达4800余次,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管理科学》从今年从第四期起连篇转载会刊论文;积极组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为主题,举办征文活动,并围绕“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高校领导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对策研究,召开座谈会,进行工作研讨和学术交流;加强对外学术交流,相继参加了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湖北省现代领导科学研究会举办的学术研讨会,通过参加理论研讨会,学会进一步加强了与全国领导科学界专家、学者的联系,扩大了学会的影响和知名度,汇集了一批高质量论文,会刊的作者队伍也进一步壮大。在未来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牢牢地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办好会刊。

上一篇:节能减排主题教育下一篇:多边形公开课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