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计算机系统

2024-09-25

ERP计算机系统(精选11篇)

ERP计算机系统 篇1

一、前言

云计算在现代信息产业服务备受关注, 是一个全新计算模式领域。云计算就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服务提供的一种方式。这种服务的理念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 而不是从服务的提供方角度考虑问题。云计算需要按需服务, 所以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来获得服务。这种情况下云计算好像我们在公共服务中获得的自来水、煤气和水一样, 集中供应的同时能够按需分配服务并且分别计费。

二、云计算相关内容概述

云计算环境下, 企业部门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购买相应的存储设备和计算能力, 就不需要花费没必要的资金去购买大量的高性能计算机, 这样用户不仅在软件和硬件维护和升级中的成本大大减少投入[1]。云计算就是将大量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进行调度和管理, 以服务的方式来为用户提供资源、软硬件资源和存储资源。云计算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可扩展性、按需服务性和高度可用性。云计算环境中管理数据的特点有:海量性、异地备份、种类多样性[2]。

三、ERP系统发展现状

3.1ERP的相关概念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 是由19世纪90年代美国一家IT公司提出的概念。它是一种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ERP是一种管理信息系统, 也是一种管理系统工程。狭义的ERP理念是建立在咨询技术基础上的系统化管理思想, 提供企业决策层和员工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不包括供应商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功能。广义的ERP理念作为管理理念, 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 无所不包[3]。

3.2ERP系统在我国发展历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和通讯等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使得生产力快速提高, 促使全球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革命性转变。实施ERP系统项目对于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19世纪80年代MRPⅡ软件的引进和部分应用, 应用的范围仅仅局限在传统制造业。中国引进的2000多万法郎的MRPⅡ软件并没有达到软件系统功能的十分之一。到了1990年以后, 我国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用实践的成果否定了以往的观念。取得这样可喜成绩的主要原因在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也进入体制创新和转变阶段, 并且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探索, 人们也在观念转变的同时在实践上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从1997年我国的ERP系统进入了成熟期, 应用的范围也不断扩展, 应用效果明显提高[4]。

3.3ERP系统在我国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已经实施ERP系统10多年的历史, 但是从实施的效果和成功率来看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目标不明确, 一些企业虽然采用ERP但是没有从经营战略角度出发, 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存在盲目性。其次, 一些企业认为ERP项目仅仅是计算机项目, 对管理思想和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管理软件的概念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导致ERP功能浪费, 难以发挥ERP系统的全面功能。企业缺乏基础管理和人才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企业之间和行业之间差异较大, 企业管理基础的侧重点不同, 相关的人才缺少问题都是导致没有开发出先进和具有经济实用价值的软件, ERP系统软件本身也是良莠不齐, 导致了实施工作效果不佳的结局[5]。

四、云计算环境下ERP系统发展趋势

4.1在计算环境下, 由于云计算技术是基于网络系统的超级计算模型, 所以ERP系统可以加强数据储存计算, 并且云计算技术是一直分布式的存储技术能够将数据存储在服务器的集群内, 并且能够复制许多副本。采取安全可靠的数据加密技术会从本质上安全地保存存储数据, 云计算技术的传输率很高的同时数据的吞吐量又较高, 能够为用户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的数据服务。

4.2由于云计算环境下拥有较高效率的数据管理技术和虚拟化技术服务, 虚拟化技术是指在数据运行环境下能够使电脑系统和相关组件之间的运行虚拟出来的一种技术。通过在电脑硬件和操作系统等相关应用程序构建一个虚拟化层, 这个虚拟化层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费用, 还能够使相关的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达到资源整合的作用。

4.3云计算技术是基于网络的超级计算模式, 同时采用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浪潮影响, 云计算技术和服务的融合, 云计算技术和ERP系统软件硬件知识以及服务性能必然密切结合, 通过网络为用户来提供更高效和便捷的服务。云计算技术商业化的逐渐普及, 也能够提高ERP系统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五、结束语

随着云计算环境的快速发展, 会有更加先进的数据处理、存储等策略实现更优化方法。ERP系统应该紧紧抓住这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本文对现在的云计算环境和我国ERP系统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和说明, 并且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我国ERP系统在云计算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希望本文为以后的研究和实际工作做出微薄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史英杰, 孟小峰.云数据管理系统中查询技术研究综述[J].计算机学报, 2013, 36 (2) :209-225.

[2]Abadi D J.Data management in the cloud:Limitations and opportunities.Bulletin of the IEEE Computer Society Technical Committee on Data Engineering, 2009, 32 (1) :3-12.

[3]鹿雨, 苍永灵.从ERP理念解析到化工企业ERP深化应用认识[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3 (5) :10-12.

[4]ERP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EB/OL], http://www.sba.com.cn, 2004

[5]企业ERP实施难点全攻略[EB/OL].http://www.e-works.net.cn/, 2005-3-2.

[6]项菲, 刘川意, 方滨兴.新的基于云计算环境的数据容灾策略[J].通信学报, 2013 (4) :92-101.

ERP计算机系统 篇2

来自:杭州集控

ERP(企业资源规划)的实施能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业务的精确度,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交易成本。ERP系统是由计划驱动的,划分ERP系统计划层次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计划管理由宏观到微观、由战略到战术、由粗到细的深化过程。ERP的计划管理分为5个层次,每一个计划层次都有自己的内容和作用,并且为下一层计划的编制提供依据,不可或缺。结合“ERP原理与实践”课程教学的深刻体会,探讨ERP计划层次中主生产计划的重要性和编制方法。

一、ERP计划层次概述

企业的计划层次包括五层,由上而下分别是:企业经营计划、销售与运作计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车间作业和采购计划。其中,企业经营计划是企业的战略规划,确定企业(3~7年)的经营目标和策略,由企业的决策层领导制定:销售和运作规划(生产计划大纲)由企业决策层结合诸如市场、财务、等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制定计划期(1~3年)内企业的月产量、资源需求量等;主生产计划仍由企业决策层制定,依据上层计划制定在计划期内(3~18个月)各时间段最终产品数量和交货期的详细计划;物料需求计划是制定作业及采购计划的依据,用来平衡企业资源需求和可用能力,得到产品零部件和原材料需求数量和日期,明确制造和采购订单下放日期:作业及采购计划用于指导车间排产和采购操作,依据上层计划得到工序排产和采购的详细计划。

二、主生产计划的重要性

主生产计划(MPS)是对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每—个具体的时间段的生产计划。是企业销售与运作规划的细化,是进行物料需求计划(Ⅶ心)的基础和前提。制订主生产计划是为了得到一份稳定、均衡的生产计划。早期的物料需求计划系统并没有主生产计划这一层,它直接将客户的需求数据(包括预测或订单)根据物料清单(BOM)进行需求展开计算,得到在数量和时间上与预测和客户订单需求相互匹配的生产和采购计划,这种做法弊端很大,而加上主生产计划这一层次后,通过人工干预,均衡安排,使得在一段时问内主生产计划量和预测及客户订单在总量上相匹配,而不追求在每个具体时刻上均与需求相匹配,从而得到一份稳定、均衡的计划。据此所得到的非独立需求项目的物料需求计划也将是稳定和匀称的。因此,主生产计划在整个计划层次中,位置核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取消。

一方面,主生产计划作为生产部门的工具,指导着生产过程的运行,分析对象是最终产品,在这里它为生产部门指出了“将要生产什么”,即生产最终销售部门进行销售的产品,起着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主生产计划又有着过渡性作用。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和采购作业计划的制定都需要依据主生产计划的数据。

三、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

进行主生产计划的编制首先要确定MPS物料,确定MPS物料就是把销售与运作规划中的产品系列进行具体化的最终项目。按照企业自身不同的生产模式确定对应的MPS物料,例如,常见的现货生产MTS型企业MPS物料为独立需求类型物料;订货生产MTO型企业MPS物料也为独立需求类型物料;而订货组装ATO型企业MPS物料为通用件、特征件及可选件。紧接着进行主生产计划初稿的编制,编制主生产计划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里面涉及到多个计算,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有6大计算,具体过程如下。

(一)毛需求量:是在任意给定的计划周期内,项目的总需求量

如何把预测量和订单量组合得出毛需求量。这在各个时区的取舍方法是不同的。一般的方法为: 预测时区:毛需求=预测量

计划时区:毛需求=Max(预测量,订单量)需求时区:毛需求=订单量

因此在进行毛需求量计算时首先要依据已知的时界,对计划展望期划分时区,第一时区、第二时区、第三时区分别为需求时区、计划时区和预测时区。然后再根据公式计算对应时段的毛需求量。

(二)计划接收量:是指正在执行的订单量

在制定MPS计划时,往往把制定计划日期之前已经下达的定单、而在本计划期内完成或到达的数量作为计划接收量处理。在具体的题目中把批量值直接读入到计划接收量中。

(三)净需求:指任意给定的计划周期内,某项目实际需求数量

毛需求指“需要多少?”,而净需求指“还缺多少?”净需求量=本时段毛需求量+安全库存量一(前一时段末的可用库存量+本时段计划接收量)若计算值≤O,则无净需求;若计算值>0,净需求=计算值。

(四)计划产出量:是为了满足净需求,系统根据设定的批量规则计算得出的供应数量

计划产出量=N×批量

满足条件为:计划产出量≥净需求>(N-1)x批量

说明“什么时问下达计划”。计划投入量的所处时段是在对应的计划产出量的基础上往前推相应的提前期。

一般采用的批量规则是固定批量法和直接批量法。固定批量法(Fixed Quantity)中,如果净需求小于批量,则按批量计算,若挣需求大于批量,则按批量的倍数计算。例如。批量为20,当净需求≤20,计划产出量一律取20:若净需求为35,大于批量,超出部分按批量增量递增,计划产出量取批量的2倍即40:直接批量法(Lot for Lot)则是完全根据实际需求量来确定MPS的计划量,即MPS计划量定义实际需求量。

(五)计划投入量:是系统根据计划产出量、规定的提前期和成品率计算得出的计划投入数量。

说明“什么时间下达计划”。计划投入量的所处时段是在对应的计划产出量的基础上往前推相应的提前期。

(六)预计可用库存量:是从现有库存中,扣除了预留给其他用途的已分配量,可以用于下一时段净需求计算的那部分库存。它同现有量不是同一个概念。

预计可用库存量=(前一时段末的可用库存量+本时段计划接收量+本时段计划产出量)一本时段毛需求量。

在编制主生产计划时,依据计算流程,第一步计算毛需求量,第二步读入计划接收量,第三步计算净需求量,如果净需求为非负数,紧接着计算第四步计划产出量、第五步计划投入量、第六步预计库存量,再开始计算下一时段;如果净需求是负值,则无净需求,直接转到第六步,计算预计库存量,再开始计算下一时段。依次类推,同样的方法计算各时段,直到把最后一个时段算完,关于主生产计划的编制就算结束。

四、结束语

合理的企业计划层次划分是ERP系统稳步实施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ERP实施进程和实施效果。主生产计划作为计划层次的第三层,位置居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上层计划细化的结果,为上层计划的实施打下基础,同时也是下层计划编制的依据,实现了企业计划管理从宏观到微观、从粗到细的过渡,而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是重中之重,没有编制,说该计划何其重要都是空谈。

公司网站:

ERP计算机系统 篇3

关键词:企业;ERP环境;计算机;审计;探讨

新的经济背景下,信息技术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使自己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ERP这个平台对自己的企业进行管理。笔者在本文中介绍了企业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特點,探讨了企业在ERP环境下如何才能更有效的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

一、企业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1、能够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其他系统的联系,实现数据共享

传统的电算化系统是企业的独立信息系统,与企业的其他系统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这就不能实现企业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企业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边界范围内的非独立信息系统,ERP中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综合的会计信息,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整合企业的全部财务资源,能够与企业的其他系统产生联系并相互影响,这样,就提高了企业经济决策的准确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企业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改变了传统会计核算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

企业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能够与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相互协调,能更好的进行采购、网上销售、工资核算、预算等工作。企业一旦发生会计数据,会计信息系统就会对其进行核算、加工、处理,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相关的会计数据传给企业的业务部门。与此同时,企业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能够通过国际互联网实现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协同。除此之外,企业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网上报税、网上银行、网上审计等实现企业与社会经济部门的协同。传统的电算化系统是一种事后核算系统,只能简单的分析企业的总账和报表中数据,ERP系统中的会计信息系统弥补了传统电算化系统的不足,能够多层次、一体化的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服务,能够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二、企业在ERP环境下如何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

1、培养复合型审计人员,提高企业审计人员的素质

计算机审计是一门边缘学科,它能够把会计、审计和计算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计算机审计要求企业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对于审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来说,要积极引进既具备高层次计算机知识技能又有审计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重视电算化审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与此同时,企业还应重视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让他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会计和审计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对ERP系统的控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的审计人员更科学、更有效的开发企业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应该在学生的审计专业课程中设置计算机数据库课程和计算机程序课程,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就能为企业培养出复合型的审计人员。

2、完善计算机审计标准与准则,加强企业对审计理论的研究

会计信息化在不断的发展,传统的审计技术和审计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的需要,因此,企业需要建立新的审计标准与准则。与此同时,企业应对自身的电算化审计经验进行总结,鼓励企业的复合型审计人员研究企业的审计线索、审计技术、审计方法和审计对象,规范企业的计算机审计工作,在企业中建立并完善与ERP会计信息系统相适应的审计标准与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审计具有客观性、独立性和公正性。除此之外,企业的审计工作还应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相适应,这样,就能保证企业建立的计算机机审计准则能够和国际审计准则接轨,进而使我国企业ERP环境下计算机审计能够迅速发展。

3、做好企业的联网工作,推动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发展

众所周知,审计软件应与企业的审计核算信息系统联网,这样,企业才能及时取得相关的审计数据和审计资料,企业的工作人员就可以对审计数据进行在线处理,就能建立在ERP环境下的新审计模式。在新的审计模式中,审计人员不用到被审计单位的现场,这就节省了企业审计人员的时间,改变了集中审计的局面。在新的审计模式中,审计人员可以对积累的数据库进行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比较,这样,有利于审计人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4、建立、完善企业计算机审计的软件环境

从现在的情况看,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审计工作还是手工审计,有的企业虽然应用了计算机审计,但是他们使用的算机审计的只是停留在计算机辅助审计阶段。总体来看,我国没有较好的审计软件能适应ERP环境,因此,企业应该把开发审计软件作为新时代的课题。建立、完善企业计算机审计软件系统,要求企业根据不同的审计信息研制不同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和不同的计算机平台,只有这样,才能让审计人员访问被审单位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才能让审计人员对访问的数据库进行充分的挖掘,进而延长企业计算机审计软件的生命周期,提高企业电算化审计的工作效率。根据国家要求,企业在开发会计软件时应预留审计数据接口,与此同时,企业应按审计人员的要求在各审计数据库之间设定关联关系,这样,就解决了会计软件对数据结构不开放、没有提供标准数据接口的问题,就能快速的让会计系统的数据通过接口进入审计系统,进而使审计人员追踪到需要的审计线索,有效的解决计算机审计系统中的输入问题。

结语:

众所周知,审计是一项古老的职业,因此,有人类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审计。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应做好审计工作,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企业ERP环境下的计算机审计,并从“培养复合型审计人员,提高企业审计人员的素质”、“ 完善计算机审计标准与准则,加强企业对审计理论的研究”、“ 做好企业的联网工作,推动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发展”、“ 建立、完善企业计算机审计的软件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企业在ERP环境下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合理建议,希望能帮助企业提高自己的审计水平,更好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参考文献:

[1]张孝云,纪庆,代晓华,姜琳琳,熊冬生,周圆.Survivin小分子抑制剂的计算机虚拟筛选及初步活性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29(2)

[2]赖妍,周翊.会计学专业开设《模拟会计师事务所》课程的实践教学探讨[J].商业会计,2013(4)

ERP计算机系统 篇4

1.1 云计算简介

云计算技术是动态可伸缩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模式, 通过并行计算集群完成数据的处理, 根据系统的需求动态调整资源使用策略, 既能满足动态的系统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 又能在资源使用率较低时通过释放虚拟资源的方法达到降低系统成本、节约能源的目的[1,2,3,4,5,6]。

1.2 Eucalyptus

Eucalyptu[7]由云控制器 (Cloud Controller, CLC) 、集群控制器 (Cluster Controller, CC) 、节点控制器 (Node Controller, NC) 、存储组件服务Walrus (W) 以及存储控制器 (Storage Controller, SC) 等5个组件组成[8], 它们能相互协作共同提供所需的云服务。这些组件可使用具有WS-Security的SOAP安全地相互通信。

2 ERP功能

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 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 全方位为企业提供计划、控制、决策与经营业绩评估的系统化管理平台。ERP系统是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 它利用企业的所有资源, 包括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资源, 为企业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创造最优的解决方案, 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9,10,11]。

ERP是以先进科技为依托的管理工具和手段, 是企业现代化的标志, 它能充分挖掘职工的潜能, 消除内部矛盾, 使数据信息在企业内部有效合理地流动, 消除生产的盲目性, 加速投资获利。ERP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以及供应商的资源融合在一起, 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思想, 其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 从而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12,13]。

ERP软件主要用于实现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 协调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开展业务活动, 通过提升管理水平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目的。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从销售到生产到采购到库存, 企业的核心模块都汇聚到财务管理, 各模块和财务的关系紧密耦合、相互配合。

云计算功能规划包括功能初始化模块、数据备份模块。依靠云计算平台, 这些功能模块都可以在本地瘦客户端上操作, 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保存在远程数据中心上。考虑到数据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可以建立云端存储服务器, 使原始数据和部分最终数据备份到云端。

SAP、Oracle等国外ERP软件以及国内的用友NC, U8、金蝶EAS、K3等软件可以很好地为企业定制ERP服务, 本文拟采用金蝶KIS部署到Eucalyptus云平台, 搭建成功后可推广到其它大型集团性ERP软件。

3 基于云平台的ERP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架构

基于Eucalyptus云平台的ERP系统由云计算平台和基础设备构成, 如图4所示, 基础设备包括计算设备、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 云平台包括控制节点、计算节点、云存储、用户认证与镜像管理, 在云平台上的镜像服务提供ERP软件, 通过镜像创建需要的虚拟机实例。其基础架构能够把内存、设备、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 成为一个虚拟资源池, 客户端通过浏览器或者远程方式登陆虚拟机实例进行ERP模块的操作。

3.2 Eucalyptus云平台构建

3.2.1 各节点组件安装

所有节点安装ubuntu 12.04操作系统, Ntp支持组件KVM, Vtp主要保持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时间一致, KVM是一个系统虚拟化模块, 主要用来制作Windows镜像文件。

3.2.2 安装并配置CC结点

在cc节点上安装Cloud/Cluster/Storage/Walrus, 在前段结点上安装eucalyptus-cloud和eucalyptus-cc, 完成后可在/etc/eucalyptus/eucalyptus.conf中查看虚拟机分配的地址段, 以及虚拟机网络模式、内网网段、子网掩码和DNS等信息。

3.2.3 安装并配置Node节点

安装eucalyptus-nc包, 配置系统的以太网接口为桥接模式;配置/etc/eucalyptus/eucalyptus.conf, 然后重启nc节点;最后, 安装云节点的eucalyptus, 用户公共的ssh钥匙在eucalyptus用户授权钥匙文件里。

3.2.4 注册CC结点

集群注册:集群控制服务器由eucalyptus-cc包提供;存储注册:存储控制服务器由eucalyptus-sc包提供;Walrus注册:Walrus服务器由eucalyptus-walrus包提供。

3.2.5 注册Node节点

Node节点用于运行虚拟机的实例, 只要Node运行eucalyptus-nc服务后, Cloud Controller节点就能通过命令找到Node节点并注册。

3.2.6 Eucalyptus证书与工具

在安装并启动Cloud Cluster后, 需要通过浏览器或命令行下载证书来使用eucalyptus。流程:下载证书并解压, 第一次配置完成后, 点击“证书”菜单, 点击其中的下载证书按钮, 使用证书并安装EC2 的API和AMI[14,15,16,17]。

3.2.7 制作Windows XP镜像

根据物理机的架构, 使用命令行或网站下载镜像, 需要绑定、上传并注册kernel、randisk和image;运行euca-describe-images命令, 确认image上传到eucalyptus并可运行[18]。

3.3 系统使用

登录虚拟机管理界面, 按需申请使用虚拟机实例, 用户通过远程登录, 或者浏览器远程登录虚拟机实例, 登陆后进入Windows系统, 打开ERP软件, 进行单据录入和各种核算及报表的输出。

3.4 特性分析

实验操作表明, Eucalyptus云平台下实现私有云ERP的建设是可行的, 其具有以下特点:①用户通过网络访问云端的ERP资源, 资源可按需分配、动态扩展;② 多集群方式构建Eucalyptus云环境, 参与计算的资源越多, 整体执行性能也越高[19]。

4 结语

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建设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本文利用Eucalyptus开源云平台易于部署、管理, 具有良好的伸缩性等特点, 提出基于Eucalyp-tus构建ERP的建设方案, 并给出实验的具体方法, 安装和部署Eucalyptus的各个模块, 通过设计ERP财务供应链软件实现企业采购、销售、库存、财务各单据的录入和报表的统计输出。试运行结果表明, 该方案部署快捷, 系统性能稳定, 可以推广到其它如生产、人力资源、资金等模块的建设, 免去了硬件的重复购买和繁琐的维护工作, 节省了大量资源和成本。

利用Eucalyptus安全和开放的资源管理特性, 下一步研究重点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动态资源管理能力, 实现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规律, 实时按需分配、释放虚拟机资源, 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如何将技术和管理结合起来, 形成信息化管理体系, 还需深入研究。

摘要:针对ERP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存在建设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以及维护管理复杂等方面的不足, 提出了基于开源云平台Eucalyptus构建私有云ERP系统的设计方案。运用该系统, 用户可以通过云平台, 按需、可扩展地使用ERP系统, 满足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实验表明:使用Eucalyptus可以方便快捷地部署云, 性能稳定;私有云ERP建设方案能很好地实现硬件资源共享, 大大降低ERP建设及维护成本。

浅析ERP管理系统 篇5

[关键词]ERP;MRPⅡ: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TP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283(2009)04-0120-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企业活动的广泛应用,为了实现柔性制造、快速占领目标市场、取得高回报率,制造企业必须转换经营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面向生产经营”的管理方式,转向“面对顾客化经营”,注重产品的研究开发、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的售后服务等环节,把经营过程的有关各方面如供应商、客户、制造工厂、分销商网络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朝向更高层次的信息管理系统ERP迈进。

1ERP核心思想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就是在MRPⅡ的基础上通过前馈的物流和反馈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思想的网状结构模式。ERP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通过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强调对市场需求快速反应、低风险成本和高效益目标等优势,从集成化的角度管理供应链问题。ERP就其功能而言包括四个方面:1.超越了MRPⅡ范围和集成功能;2.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3.支持动态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4.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在管理技术上,ERP在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更加强调对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同时通过企业员工的工作和业务流程,促进了资金、物料的流动和价值的增值,并决定了各种流的流量和流速(如图1所示)。供应链管理还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伙伴关系管理;供应链中产品/服务需求预测和计划;全球节点企业的定位设备和生产的集成化计划跟踪与控制;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和制造管理;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后勤管理;基于Intrnet/Inba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

ERP已打破了MRPⅡ只局限在传统制造业的格局,并把它的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如金融业、高科技产业、通信业、零售业等,从而使ERP的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为给企业提供更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工具,ERP还在不断吸收先进的管理技术和IT技术,如人工智能、精益生产、并行工程、Internet/Intranet、数据仓库等。未来的ERP将在动态性、集成性、优化性和广泛性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成为企业在21世纪竞争强有力的管理手段。

2ERP功能组成

2.1MRP是ERP的核心功能

MRP主要用于存货管理和库存控制,它从产品的结构或物料清单出发,根据需求的优先顺序,在统一的计划指导下,实现企业的“供产销”信息集成起来,解决了制造业所关心的缺件与超储的矛盾。MRP作为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是ERP系统不可缺少的核心功能。

2.2MRPⅡ的重要组成

制造资源计划MRPⅡ是以将生产活动中的销售、财务、成本、工程技术等主要环节与闭环MRP集成为一个系统,覆盖企业生产制造活动所有领域的一种综合制订计划的工具。MRPⅡ通过周密的计划下有效地利用各种制造资源,控制资金占用,缩短生产周期,减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实现企业制造资源的整体优化。MRPⅡ较好的运用管理会计的概念,用货币形式说明了执行企业“物料计划”带来的效益,实现物料信息同资金信息集成,保证了“资金流”同“物流”的同步,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时做出决策。

2.3ERP与MRPⅡ的主要区别在于

EEP除了传统MRPⅡ系统的制造、供销和财务功能外,还借助于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使ERP系统得以实现供需链管理信息集成,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和实时性,扩大了业务的覆盖面和信息的交换量,提高了信息的敏捷通畅,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了企业业务流程、信息流程和组织结构的改革,推动了ERP通过网络信息对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动性”,为企业进行信息的实时处理和决策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3构建集成化ERP管理模式

我国目前企业实行ERP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有:供应链的高成本,库存水平过高,生产计划与生产能力及部门之间的冲突,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产品寿命周期及产品开发能力的问题;外部环境竞争加剧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价格的汇率以及运输问题;用户需求的多样性,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等。因而设计和运行一个高效的供应链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可以通过信息制造和现代化管理技术,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优化运行,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物流、管理过程的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3.1企业职能集成管理

企业通过对组织实行业务流程重构(BPR),实现职能部门的优化集成与建立交叉职能团队,共同参与计划和执行项目,围绕核心职能对物流实施集成化管理。

3.2企业内部集成管理

为了支持企业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可集成企业所有的主要计划和决策业务,包括:需求测、库存计划、资源配置、设备管理、优化路径、基于能力约束的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物料以及能力计划、采购计划等;还可以集成企业业务流程中主要的执行职能,包括:订单管理、财务管理、库存管理和生产制造管理、采购等职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生产最好的成品,最快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以达到对市场反应能力和效率的提高。

3.3组建集成化ERP动态联盟

ERP系统优化 篇6

ERP即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 , 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 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 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通过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充分整理、有效传递, 使企业的资源在购、存、产、销、人、财、物等各方面得到合理配置与利用, 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从本质上讲, ERP是一套信息系统, 是一种工具。ERP在系统设计中可集成某些管理思想与内容, 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运用企业作为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 也有与生产型企业有着相同的特点, 引起企业引入ERP系统是各类企业发展壮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

企业在前台的管理系统的运作基础之上, 还需要增加上企业的后台管理系统, 通过企业后台支持企业的运行报表、财务报表等, 形成以ERP系统为核心支撑, 构建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紧密集成的系统管控平台, 提升企业信息化和财务管理能力, 最终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为企业大规模快速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供应链管理的作用

1、减少库存, 降低成本。

一个企业的一笔业务流程主要是下订单, 生产, 交货, 结算。在ERP系统中, 首先在订货模块中输入订单, 然后在生产模块中产生生产计划及物料需求计划, 接着转入采购模块。在采购模块中根据库存情况及需求计划产生采购计划, 然后在供应商那里会接收到采购订单, 及时送货。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ERP系统可快速的将信息在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传递, 因此, 制造商不需要准备大量的库存来保证生产, 这样大大降低了库存的费用, 减少了生产成本。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及ERP系统优化了流程的各个环节, 除了库存方面, 由于供应商与制造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签订供应合同的手续大大简化, 交易成本也因此大大降低。

2、快速响应顾客需求, 缩短了整个流程的时间。

供应链的建立以及ERP系统在企业中的运用使得信息传递更快速更准确。当销售商得到顾客的需求信息后, 可以通过ERP系统等软件将信息传递给制造商, 制造商根据顾客的需求生产产品, 并根据有效的配送方案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 不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产品积压或失去市场机会, 能够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 增加利润, 减少损失。ERP系统还使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手续变得简单易行, 极大地缩短了整个流程的时间。例如在采购的过程中, 由于信息的透明化及时化, 提高了供应链上企业同步化运作效率。

3、降低风险。

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信息的透明化使企业在面对机会和问题时可以尽快的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计划, 能够有效的控制业务的流程, 防止出现问题, 并且企业将自己不擅长的部分交给其他企业来做, 降低了企业运营的风险。

4、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整个供应链中每个企业都只做自己最擅长的部分, 即自己的核心部分, 而自己不擅长的部分则由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来做, 这样使得企业有限的资源可以集中使用到企业的核心部分, 使企业更加具有核心竞争力。

ERP项目上线与方法应用

1.实施困难

(1) 系统融合与调整方面

ERP系统与原有业务信息系统的交叉、融合与获取, 势必造成应用层面的流程与规则调整的难度较大。为配合ERP的顺利运行, 对原有HIS系统进行了改造, 将核算单元、收入核算类别、业务记录等做了调整。

(2) 相互适应方面

ERP对企业是一个新的业务范畴, 对于公司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部门成员来说, 需要相互沟通和适应。

2.实施方法与工具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各级领导的关注、支持和对管理改革的信念, 以及业务部门的协作是ERP项目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

(1) 方案的选择与确定

首先要采用标准化软件与适度的个性化开发, 结合优秀的管理咨询, 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我们选择的是JDE企业ERP软件。该系统是一个集成化通用性的商务软件, 各模块既相互独立又能进行信息传输。

(2) 严格校验

严格进行数据校验是避免数据混乱的有力举措, 要由用户编写使用说明书, 以帮助其熟悉掌握软件操作流程。

(3) 平滑过渡项目

团队和顾问团队经过多次培训及各阶段充分准备, 才能做到系统上线的无缝连接, 实现原有与现有工作模式的平滑过渡。

(4) 实施策略

采取定目标、定任务、定计划的实施策略, 将项目总体目标进行分解, 逐项转换成可实现和可控的任务, 稳步调整、目标长远、严谨灵活、面向业务, 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基于实际运作, 不断在管理和业务中进行调整和改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整体协同, 即:顾问与信息中心的有效协同、信息中心与业务中心的高效协同, 有效促进项目团队与业务部门间的相互认同感。

主要成效

(1) 流程规范, 控制有效实施

ERP初始目标是建设完善信息化管理框架, 巩固后再进一步发展, 为后期业务系统的细化与优化提供整合平台;实施中对整个后台业务流程与成本体系进行规范与优化, 推动业务部门的规范操作, 提高业务数据的严谨性和流程的整体性;而财务对前端业务的有效管控体系也得到逐步提升, 有利于成本控制, 为未来的预算控制与核算提供了数据支持。

(2) 整体效益, 同步显现

ERP系统于2008年初正式上线, 在应用中建立了以ERP财务管理为核心特色的销售与收款、采购到付款、从物资收发存业务到库存物资的直接核算、从固定资产的实物账到财务账的集成同步管理, 实现了基于业务流程与业务执行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集成统一同步运作模式。

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高度统一

ERP系统的运行, 实现了财务架构下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高度统一, 收款和应收发票相匹配;HIS和ERP的接口保证了所有业务收入可追踪到开立和执行单元, 以及跟踪收入类型及大型设备等。

(1) 业务管控到位

物资仓库的设立与业务管控依据管理的需要逐渐延伸至分销售库存和部门库存, 加强了管理精度与透明化, 减少了跑、冒、滴、漏, 能够实时快捷、全面真实地掌握前端物资流动及后端财务核算状况。

(2) 强化了固定资产管理力度

对固定资产账、卡、物实行统一管理, 维修费用跟踪到资产, 同时试行贵重设备运行效率分析, 以加强资产控管细度与力度。通过ERP系统, 可以追踪资产购入与发放信息:从资产采购管控, 采购到应付发票匹配, 资产发放到科室跟踪。实物管理自动产生财务分录:记提修购基金, 归属转移/地点转移, 资产分割, 清理 (变卖/捐赠/报废) 。

结语

浅析ERP系统 篇7

关键词:ERP系统,企业管理,资源规划,功能模块

1 ERP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 中文意思是企业资源规划, 是上个世纪90 年代美国一家IT公司根据当时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I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对供应链板块管理的需求以及对今后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持续扩大化应用的预测规划, 而提出了这个具有变革式性质的先锋概念。ERP是针对物资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管理集成一体化的企业管理软件。这款软件囊括了客户/服务架构, 使用图形用户接口, 应用开放系统制作、品质、过程运作管理、以及调整报告等功能, 通过物流、人流、财流、信息流这几个重要板块来运行和应用。不难看出, ERP系统是一个在全公司范围内应用的、高度集成的系统。数据在各业务系统之间高度共享。

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可见一斑, 这使得它的特性得到了进一步的突出和加强。归纳起来包括了整合性、弹性、数据储存、便利性、管理绩效、互动关系、实时性, 及时性这八个特征。整合性, 顾名思义, 是企业管理信息的系统整合, 他是EPR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也是最大的特色, 没有ERP系统整合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后续的功能就会存在杂乱, 重复, 冗余等困扰。

2 ERP系统的功能模块

ERP系统的组成板块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2.1 市场营销模块

市场营销模块, 顾名思义就是支持企业市场营销业务活动和管理控制等流程的模块, 它包括的功能有标准化代码, 公共数据库, 标准化文档, 审计线索, 数据集成。其中标准化代码是指在市场营销模块中, 每一个用户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标准化代码。公共数据库是支持其中的板块的功能系统, 标准化文档记录着市场营销模块各个环节的信息, 并通过统一的编码加以区分和联系。以便进行数据整合。审计线索是指通过标准化文档的编码帮助整理审计线索, 其中包括分期发货、付款、退货等。数据集成的理解最简单, 但它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将市场营销中个环节的记录, 如销售记录, 财务记录, 管理记录等数据集合整合在一起, 以供企业本部分析和控制。应该说, 市场营销板块是ERP系统重要的一环, 它是企业实现利润的直接来源。

2.2 财务会计模块

财务模块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是对企业内部日常经营活动, 控制管理方面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统计, 它的主要功能是把所有企业发生的以实际经济活动为对象的会计交易制成会计凭证, 登记明细账和总账, 并将统计的结果制成财务报表以供企业进行数据分析和经济决策。它是企业掌握内部现金流量和经营成果的直接数据, 为企业更好地内部管理和控制, 以及对未来经济决策的预测提供了有效的资源。那么, ERP系统是如何支持且也内部的财务会计工作的呢?这里, 我们就要详细介绍一下ERP系统下, 支持和管理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各个子系统:

(1) 信用管理子系统。这里的信用, 并不是指企业自身的信用额度管理系统, 而是指与企业有直接经济活动交易的对方的信用额度, 也就是说企业的客户信用, 当企业客户与企业发生经济交易时, 这个信用管理系统就是及时记录和跟踪该客户, 记录的内容包括经济业务, 应收账款余额等, 它直观的显示出企业在与该客户发生经济业务时的各种经济记录, 从而帮助企业内部来掌握客户信用额度的信息, 以便做出下一步计划。这个系统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未来的经济决策和管理方案。 (2) 产品利润率子系统。这个系统顾名思义是用来计算企业产品的利润率的系统, 它直接影响了企业内部的流动资金变化程度和各种详细的资金数据, 是企业实现收益的重要依据。这个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整合数据来快速, 精确, 便利的计算出产品利润, 有效的避免了人工计算误差的弊端。也是ERP系统强大的整合数据功能的重要体现! (3) 在产成品库存子系统。当企业在产成品入库和出库时, 在产成品库存子系统都会及时地跟进库存在产成品变化, 并精确地计算出库存在产成品前后总价值的变化情况。它就像是一个仓库管理员和会计人员的结合体, 但是又比它们功能更加强大, 快速, 精确, 信息储存量大。在产成品库存子系统的数据更新也是随时, 及时地提供在产品库存最新数据的系统。 (4) 库存成本粗算子系统。它与在产成品库存有异曲同工之处, 也是一个及时的动态更新数据系统, 不过这里更新的系统不是在产品库存总价值, 而是在产品库存成本, 它与在产品库存子系统整合的数据相结合, 能够帮助企业内部制定出一个能有效的为企业带来利润的价格。 (5) 对各地分支结构信息汇总子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将各地分支机构的不同货币统一兑换成企业使用的货币进行数据整合。通俗的来说, 这是一个货币兑换计算系统。 (6) 生成企业管理人员报表子系统和创建审计线索流子系统。这两个系统, 一个功能是创建专门为企业管理人员使用的财务报表, 一个是根据原始文档形成的文档流为审计线索为企业检索和归类整理工作提供便利。

2.3 生产计划模块

ERP系统中的生产计划模块是为企业提供物料数据, 生产车间管理, 库存管理, 生产计划的系统。而ERP系统支持企业生产计划又是通过哪些子系统来实现的呢?

(1) 销售预测子系统。通过实际销售数据和预计销售数据之间的差距, 来调整企业的销售预测计划。 (2) 需求管理子系统。将企业的生产计划分解成一个一个的时间段, 通过每个时间段对生产的需求来生成企业生产计划, 然后整合成企业总的生产计划。 (3) 财务会计子系统。ERP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收集整合企业生产车间各种需要的财务数据。

2.4 人力资源模块

这个模块式企业的战略模块, 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ERP系统通过岗位分析, 酬薪, 福利, 企业员工团队等子系统来帮助企业更好的建设人力资源模块。

由此可见, ERP系统功能是非常强大的, 它涵盖了企业的方方面面, 并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各种便利和可靠地数据。它就像一个企业管家, 帮助企业进行各种内部管理和控制!

3 结合实际, 阐述ERP系统在中国无法大面积实施的原因

其实在发达国家, ERP系统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了, 这种智能化管理系统已经得到了许多大公司的青睐, 在上面的文章里, 相信大家对ERP系统强大的功能已经显而易见了。但在中国, ERP系统却难以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特别是中国的大中型企业, 反而应用的是实物系统, 这是什么原因呢?

3.1 对新型无形化管理的质疑

毕竟, ERP系统在当今社会来说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下的产物, 它结合了当今科技显著的特点, 智能化, 科技化, 无形化。ERP系统在企业当中的运行和应用是系统内部完成的, 人们对它的感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这个过程完全的隐藏在系统本身中。在ERP系统还没在中国普及的今天, 人们对于它的接受度会比科技高速发展的发达国家降低很多。中国企业的管理人员更青睐于实实在在能看见能操控的实物系统。

3.2 对高科技产物操作的不熟练

ERP系统框架分析 篇8

一、ERP系统的主线

20世纪30年代,企业一般通过订货点法来控制物料的需求,即为每种物料设置一个最大库存量和安全库存量,但是企业的物料需求通常不是连续、稳定的,这种简单的计划模式往往会造成大量的库存积压。于是20世纪60年代,人们提出了物料需求计划(MRP),根据主生产计划、物料库存信息和产品结构清单(BOM)等来计算并确定企业的物料需求,以实现各种物料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库存积压。然而MRP理论只考虑BOM和库存的相关信息,物料需求计划仅仅是生产管理的一部分,还要通过车间作业管理和采购作业管理来实现,同时必须受到生产能力的约束。因此,利用MRP制定的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往往是不可行的。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MRP经过发展与扩充逐步形成了MRP2,它是以MRP为核心的闭环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扩大了MRP的信息共享程度,使生产、销售、采购、工程等能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全面生产管理的集成优化模式。

20世纪90年代末,以客户为中心、基于时间、面向整个供应链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基本动力,MRP2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的变化,因此ERP的概念应运而生。ERP超越了MRP2的模块范围,把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工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分销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产品数据管理、流程作业管理、系统维护管理等模块也集合到一起,同时支持混合型的制造环境和开放的客户/服务器网络环境。综上所述,ERP系统的发展历程就是计划的不断延伸与拓展。

二、ERP系统的脉络结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可以将ERP的主线即计划的基本脉络结构表示如右上表所示:

三、ERP系统的模块链接

第一个模块:企业一般会制定一系列的战略经营规划,并根据这些规划来编制每个年度、每个季度、每个月甚至每天、每小时、每刻的销售计划。在这一模块中,我们需要掌握销售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

第二个模块:生产规划是企业实现销售目标以及经营目标的保证,它要为每个产品组建立适当的产品系列生产大纲。主生产计划(MPS)即将生产计划大纲细化,确定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每一个具体时间段的生产计划。MPS是ERP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计划之一,它是企业从宏观计划到微观计划的过渡环节,对计划的可执行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一模块中我们需要重点了解MPS。

第三个模块:MPS受企业物料的准备情况和生产能力的制约,但由于此时还处在宏观计划向微观计划过渡的阶段,因此只需将MPS所需的关键工作中心的能力进行运算平衡,即制定粗能力需求计划(RCCP)。如果RCCP可行,则MPS基本可行;如果RCCP不可行,则需要调整物料准备负荷,使之可行。此模块中RCCP是重点。

第四个模块:这一阶段应根据MPS、BOM和库存信息来制定企业的MRP,将生产需求转化为对物料的需求,使每种物料在被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在保证生产的同时使库存成本最低。显然,MRP是这一模块中的重点。

第五个模块:MRP的可行性是通过细能力需求计划(CRP)来检验的。CRP主要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排产来实现,如果能力不能满足需要则进行调整,调整后仍无法平衡时要返回去修改MRP甚至MPS。

第六个模块~第八个模块:经过CRP的平衡后,可以基本认为MPS和MRP是可行的,下面的工作就是要具体实施MRP。从产品生产所需的物料来源看,企业所需物资的取得途径不外乎外购和自制两种,即采购管理和生产作业管理是我们在第六个和第七个模块中需要重点掌握的。企业各种物料的供给和需求不可能完全平衡,需要有一定的库存来缓冲,这是第八个模块中的重点内容。

第九个模块:企业进行生产作业管理的目标是按MRP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与低成本地完成加工制造。ERP中的成本管理不是停留在仅仅能够完成计算机成本记录、归档等传统任务,更多的是贯穿管理会计的原则和思想,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是一套集预测、计划、决策、分析和考核于一体的管理模式。成本管理是ERP体系的核心。

第十个模块: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生产设备的稳定性直接决定着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质量,设备是企业的核心和谋求利润的主要工具。学习、掌握了生产作业管理后我们应该了解设备管理的相关知识。

第十一个模块:为了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损失、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质量管理必不可少,我们要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体系。

设备管理和质量管理都是与生产作业管理密切相关的模块,分别单独拿出来剖析主要是考虑到它们还与企业的其他管理活动相关。如设备管理还包括财务上的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管理还包括管理过程质量体系等。

第十二个模块:ERP是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流动畅通的动态反馈系统,前十一个模块我们着重掌握的是物流和信息流,其实资金流一直和物流、信息流交叉进行,如采购计划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生产的过程既是物料的消耗又是资金状态的转化等等。所以我们安排财务管理模块来解释ERP中的资金流动。

上文所述的十二个模块是ERP系统的基本模块,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了解一些拓展的模块,如分销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

参考文献

[1].汪清明.ERP原理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文寄秋.ERP实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罗鸿等.ERP原理.设计.实施.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ERP系统权限管理 篇9

ERP系统权限的管理、运维期间权限的变更, 以及角色权限互斥等, 都是企业ERP系统上线后面临的重要的安全保密工作, 符合企业利益的权限管理是保障ERP系统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企业应遵循权限管理与设置规则, 使不相容岗位角色职责分离, 进行符合内控需求的权限测试, 使企业能够正常运行。

1 用户权限管理与设置规则

用户权限设置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1 职责分离原则

对于同一组不相容权限, 任何用户不能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权限。

1.2 未明确允许即禁止

除非用户有对于权限的需求得到了相关领导的明确批准, 否则不应当授予用户任何权限。

1.3 需求导向及最小授权原则

对于用户的权限, 应当以其实际工作需要为依据, 且仅应当授予其能够完成工作任务的最小权限。

2 用户权限管理的范围风险以及职责分离矩阵应用

2.1 访问权限

是指用户能够访问哪些资源或执行哪些任务 (或功能) 的范围, 从控制的角度考虑用户在系统中所拥有的权限是否超出了其工作需要。

2.2 职责分离

职责分离是把一个业务 (子) 流程的工作内容分为几个职责不相容的部分并由不同的人来完成, 避免因一个人拥有操作不相容业务的权限而产生舞弊风险。

2.3 用户权限分配不当引起的风险

(1) 用户如果在系统中具有不符合其实际业务职责的权限, 可能导致对业务、财务数据及相关信息不适当的非授权修改。

(2) 用户如果在系统中具有互斥权限, 那么该用户就具有了在系统中进行舞弊操作的可能。

2.4 职责分离矩阵应用

职责分离矩阵中定义了业务活动与事务代码之间的关系。事务代码与业务活动是从属关系, 如果某两个业务活动是互斥的, 那么它们包含的事务代码彼此间也是互斥的。

如图1所示, “创建采购订单”和“审批采购订单”是属于互斥的业务活动, 而创建采购订单需要执行事务代码ME21N或ME22N, 审批采购订单需要执行事务代码ME28或ME29N, 因此ME21N与ME28, ME21N与ME29N都是互斥的, 同样ME22N与ME28, ME22N与ME29N也是互斥的。因此在给用户分配权限时, 需根据业务活动的互斥关系, 来检查用户是否具有互斥事务代码的权限。

对于职责分离矩阵中与X的区别:

(1) ERP系统职责分离矩阵中加粗并标有下划线的代表具有重大风险的互斥业务活动, 公司在编制自己的职责分离矩阵时, 如果这些业务活动符合实际业务情况, 那么标有的业务活动之间必须是互斥的。

(2) 对于其他业务活动, 公司可以基于自身业务情况和对风险的考虑来决定是否互斥。公司应对风险进行充分的考虑, 并结合自身业务实际情况, 同时参照ERP系统职责分离矩阵模板建立适用于本单位的职责分离矩阵, 同时明确业务活动和事务代码的对应关系。

公司在编制职责分离矩阵时还需坚持一个原则:主数据维护、财务活动和和其他业务活动 (指采购、销售、库存等业务活动) 之间必须相互分离, 例如主数据维护人员不能同时具有财务或其他业务活动的权限, 财务人员不能同时具有维护主数据或其他业务活动的权限。

3 结论

综上所述, 加强ERP系统权限管理, 按照职责分离矩阵的要求, 进行权限分离, 从根本上杜绝了权限互斥, 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通过总体信息系统层面和ERP系统应用层面进一步细化相应的权限管理和上线后的权限测试, 有效地提升了ERP应用效果和企业后续运维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ERP系统与财务管理 篇10

摘 要 伴随着当今时代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管理与处理系统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与运营过程当中,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基石和优势。ERP系统在现代企业中的逐步应用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范例,但每一个新事物产生与应用的过程当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利与弊,成为一把名副其实的双刃剑,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ERP系统 财务管理 利弊相间

ERP系统属于现代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它建立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处理与应用基础之上,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达到对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生产控制及物流管理等链条上每一环节都实现科学管理。

财务问题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关系到其发展成败的重要问题,财务运作上的合理配置和科学安排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效益,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将财务管理看作一个有关企业自身生与死的命脉所在。ERP系统应用于全球各个企业内部当中已近20年有余,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运营机制也全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财务管理更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ERP系统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方面应用而产生的利与弊问题,也逐渐成为现代人不断讨论和研究的新问题,

一、ERP系统应用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有利因素

首先,ERP系统属于现代企业资源管理科学分析系统,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为现代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提供了严格的财务管理控制手段,有效地加强了财务管理方面的监督与控制,提高了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水平,促進企业财务监控力度的提升,ERP系统的应用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有效地实施了对财务信息的快速收集、分析、加工、再加工,有效地将现代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切实地转化成为实际的操作应用。

其次,ERP系统实现了通过计算机联网对整个企业财务进行管理,特别是对该企业在其具体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实施了全方位的有效监控,保证了财务信息集中分析处理,避免许多人为错误造成的偏差,减少了许多财务混乱、浪费、流失等现象的出现。同时,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上应用的更大优势在于它可以随时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一次性系统性的处理,同时又可以将这两类账目进行同步过账,简化了财务管理中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繁琐的对账过程,增强了财务管理的分析功能和多角度财务数据综合处理功能,对制定相关财务报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ERP系统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对于企业成本核算和往来款项管理起到了极大有利的影响。当一个企业实施了ERP系统管理后,该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就能够监控到生产、销售、采购、库存等等各方面的全过程,并将有关信息反馈到相关管理部门,有效地实现了财务与供、产、销整体系统的集中,形成并实现了财务管理对生产成本的快速跟踪控制,为企业相关投资方向提供了准确的财务信息。此外,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上及时有效地进行了往来款业务的核销和账龄分析,从而保障了对整个财务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ERP系统应用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不利因素

首先,由于ERP系统属于现代化计算机管理体系,会受到网络黑客、木马病毒等的入侵,一旦该企业网络受到非法攻击,将会使整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陷入瘫痪当中,财务数据也会造成丢失或被窃,带来严重的后果。

其次,该系统属于计算机网络运行领域内的一项技术,时刻要面临系统维护和系统更新工作,如若在系统更新或者维护上出现问题,就会造成系统在财务处理及管理上的运行障碍,给财务管理和处理工作造成损失。

再次,就我国现在企业自身发展现状而言,大多数企业管理还停留在半自动化的工作状态,这就使得该系统在财务管理上对相关财务数据收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各个企业自身发展现状不同,市场结构差异等,对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上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带了一定的难处。

当然,对于不利之处就要积极探究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不利之处,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第一,加强企业自身网络安全体系,保障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运营的安全性,确保其内部ERP系统免遭非法入侵,从而有效地保障该系统在财务管理上的正常运行,同时加强企业对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认识,对该系统形成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

第二,在任用专门的系统管理及维护人员时,应认真选取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性人才,从源头上确保该系统在财务管理上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其应有效用,减少因人为等原因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第三, 时刻保持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对于系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准确地解决,对于系统的更新升级也应做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保障系统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正常运行。

第四,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选择正确的ERP系统,以提升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程度和力度。

无论怎样,ERP系统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下的产物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缺憾,我们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所在,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效益,对于其缺憾就要积极地应对并出具体解决方案,使其进一步完善,更好地使用好这把双刃剑。

参考文献:

[1]姜小惠.科学哲学视角下的ERP悖论研究.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11).

[2]ERP背景下的物流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措施.

ERP计算机系统 篇11

1 EAM系统和ERP系统的涵义

EAM系统是企业资产管理(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的简称,是以企业资产及其维修管理为核心的商品化应用软件。EAM以资产模型、设备台账为基础,强化成本核算为管理思想,以工单的创建、审批、执行、关闭为主线,合理地安排相关的人、财、物资源。

ERP系统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于一身,以系统化的管理为企业员工及决策层提供决策的管理平台。

2 EAM系统和ERP系统的区别

2.1 EAM与ERP的思想不同

EAM系统与ERP系统的目标群体不同,解决方面也不同,整个思想也具有很大区别[1]。

ERP系统从生产信息化系统演变而来。目前很多企业应用ERP系统也是以解决生产信息化与购销存信息化为主要目标,它是通过对企业生产、采购、营销、库存等环节资源的合理调度与匹配达到管理的目的,它追求的不是设备资产的管理,而是工作过程相关资源的合理调配。

EAM系统主要用于企业的设备资产的管理,其目标是实现设备故障的有效解决、知识的共享与传承、设备资产整个寿命过程的管理等,其目的是降低设备故障率、降低使用成本、保障设备的使用过程、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它不像ERP系统那样需考虑产品生产、采购、库存、营销等环节的信息。

目前大多数运用ERP系统的产品,只涵盖了EAM系统的很小部分功能,很多在设备资产管理方面的需求无法实现,因此很多公司在应用ERP系统的情况下,还会继续选择购买并实施EAM系统。同大多数信息化软件系统类似,成功的EAM系统,应有良好的公司运营及管理经验。

2.2 EAM与ERP流程的区别

ERP与EAM流程对比情况见第109页图1。

从图1可以看到,EAM流程相对于ERP系统略微简单些,只涉及设备资产管理的相关组织机构,而且涉及的工作环节也相对不多。

相对于ERP系统来讲,EAM系统的管理对象比较集中,关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不多,相对应的流程也不是很复杂,资金投入也不是很大,产生效果的时间也较短,对于具有很大设备资产管理需求的公司来讲,EAM系统是比较好的选择。

目前有很多公司通过应用ERP系统或其他信息化软件来达到设备资产管理的目的,虽然ERP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设备资产的管理,但真正意义上的设备资产管理无法通过ERP系统实现,因为它们之间的设计理念以及所遵循的流程不同。

2.3 ERP、EAM之间的关系

这两个软件系统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在某些方面这两个系统都能对其进行管理,但由于系统不同,实现的目标不同,满足的需求也就不尽相同[2]。

ERP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思想为理念,主要为各个公司的领导及部门决议的形成提供依据。ERP系统在公司生产、采购、库存、营销等各个方面实现信息化积累的过程中,汇总出最优解决方案,通过调度现有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和损耗,避免重复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成为公司发展的辅助梯子。

ERP系统使公司的主要工作环节实现信息化,在实现这些环节信息化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相关成本、提高效率和隐性效益。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公司产品在整个制造环节的自动化。对于不同企业,ERP系统产生的作用和效果也不尽相同。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讲,ERP主要是实现制造产品的信息化,并在此过程中降低成本,减少库存积压,而对于产品营销型的公司来讲,主要是实现公司内部相关资源的有效管理。

EAM系统主要用于设备的资产管理,它反映的是公司在设备资产领域的管理需求,是对资产密集型公司核心生产工具的管理。这类公司主要通过EAM系统达到设备资产管理的目的,在设备资产管理以外的工作环节很少使用。它能够提升公司设备资产的使用率,最大限度上使设备不发生故障或很少发生故障。EAM也是以计算机相关技术为基础,以现代化的公司资产管理为理念,为公司在设备故障的判断、解决以及预防方面提供依据。

如果EAM系统仅对设备故障的判断、预防与解决进行关注,而不关注设备管理的其他方面,则EAM系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EAM系统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要对设备资产整个寿命过程进行管理,即不只是在设备资产发生故障时才对其进行管理,还包括对其的安装、维护以及维修等。

其实,ERP与EAM两个系统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ERP主要是在特定的时间点上运行相关设备进行特定产品的生产,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配置相应的员工、原料、加工件或其他一些特定材料及工作流程,在这个固定时间点上能够使相应的设备稳定运行,生产出合格的产品。EAM系统则是借助计算机相关技术,对相关设备进行故障的预防性排除和预测性的排除,使设备达到稳定运行的状态[3]。EAM系统主要应用于资产高度密集型的公司,这样客户群体的细分使得EAM的市场不断壮大。EAM系统具有几个不同的重要功能,首先它可以对公司的全部设备资产进行控制与调配,其次它可以对设备资产进行故障的预防、预测及产生后的排除与解决,最后是对设备资产的报废、补充、核算等环节进行控制。在公司具体的实施应用中,由于实施条件不同,实施的方向也有所区别。对于应用EAM系统的公司来说,EAM的实施并不是句号,而是要通过EAM系统的应用,对公司的整个工作情况进行研究,进而改善工作流程,改善公司的资产控制方式与产品市场行为。

3结束语

综上所述,ERP主要是对公司资源的计划与调度,经过科学完善的详细规划,最终达到提升公司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生产成本;EAM主要对公司设备资产的整个寿命过程进行管理,是以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升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张永军.浅析企业ERP、EAM与信息化建设[J].现代情报,2005,25(9):35-40.

[2]信江艳,陈代川,张久晨.ERP与EAM系统集成案例分析[J].电力信息化,2006,4(1):68-71.

上一篇:平均释放速率下一篇:急性病毒性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