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胆脂瘤

2024-07-25

中耳胆脂瘤(共8篇)

中耳胆脂瘤 篇1

所谓胆脂瘤, 就是中耳里脱落的上皮的堆集, 越聚越大, 不断地向四周扩张, 从而造成邻近的骨质破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0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中, 男180例、女120例;年龄1~70岁, 平均27.2岁。病程2个月~l0年。平均6.1年。本组全部为单侧耳, 右耳144例, 左耳156例。所有病例均有慢性耳流脓史, 听力下降。头痛、耳鸣45例, 眩晕7例。

1.2 治疗方法

行耳道检查、全部病例术前均行颞骨溥层CT检查证实, 经确诊后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术中均发现豆腐渣样、恶臭的胆脂瘤样组织, 术后病理证实为胆脂瘤。

2 结果

全组病例无术后面瘫、眩晕、耳鸣等, 随访6个月~2年。11例术前并发面瘫者, 5例术中探查见面神经已被肉芽组织取代, 术后2年面瘫位恢复。有11例胆脂瘤复发, 5例复发部位为上鼓室、面隐窝, 另6例复发部位为面隐窝、园窗窝及后鼓室窦。均为完壁式乳突根治术后, 分别为术后1年和1.9年。再次手术改行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有3例再次流脓, 其中单纯乳突根治术5例, 开放式乳突根治+鼓窒成形术11例。244例鼓室成形术后, 鼓膜穿孔16例, 鼓膜内陷27例, 按语言频率段气导平均听阈计算听力, 术后听力提高30dB以上者17例。提高20~229d B者50例, 提高10~19dB者139例。小于10dB者61例,听力下降10~20d B者28例。所有病例经病理证实为胆脂型中耳炎。

3 讨论

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以往多采用经典的乳突根治术或改良乳突根治术, 以清除病灶、防止颅内并发症。随着耳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耳科医生技术水平提高, 出现了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型中耳炎由以前的清除病灶、防止颅内并发症、提高听力发展到了功能重建阶段。

胆脂瘤型中耳炎开放式鼓室成形一般分2种术式, 一是完壁式鼓室成形术, 据报道, 复发率最高可达5%~50%, 另一种是开放式鼓室成形术。采取开放式鼓室成形术, 即开放式乳突根治的鼓室成形术。这种手术适用于病灶较广泛的胆脂瘤型中耳炎和慢性中耳乳突炎, 且用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不安全者。其主要优点是:便于彻底清除病灶;术后胆脂瘤复发易早期发现;通过进行听骨链重建和鼓膜修补, 在可能范围内提高听力;干耳率比单纯乳突根治术高。与完壁式鼓室成形术相比有更高的安全性。Svms报道复发率前者为14.6%, 后者为27%。即使鼓室成形失败, 也已行典型的乳突根治术, 不会因鼓窦乳突胆脂瘤复发继发感染致鼓室成形术失败。且ICW和CWD鼓室成形术的选择不影响术后听力改善效果。

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乳突手术, 严格换药, 耐心随诊亦极其重要术后换药与手术本身应同等对待, 否则前功尽弃。术后换药是中耳炎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手术成功与否有极大关系, 故应向患者讲解术后换药的意义。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术耳敷料每日更换1次, 必要时随时更换。术腔内少量渗出物按正常反应对待, 不予清理, 大量渗出物用浸有酒精的细棉丝条拭之, 不触动鼓膜, 疑有感染者, 应用浸有抗生素的明胶海绵换药, 一般换药到基本无渗出为止。

摘要:目的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特点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胆脂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l~5年, 单纯乳突根治术55例, 术后49例干耳;完壁式乳突根治+鼓窒成形术77例, 再发2例, 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77例, 术后155例干耳。194例同期耳甲腔成行术。结论胆脂瘤型中耳炎具有较强侵袭性的特点, 病变范围大, 早期难以得到及时诊断及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彻底清楚病灶的基础上尽可能保存或提高听力。同期行鼓室成形术是可行的。耳甲腔成行术可缩短干耳时间。

关键词:中耳炎,胆脂瘤型,开放式鼓室成形术

参考文献

[1]李正贤, 李学佩, 宗为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疗效观察[J].中华耳科学杂志, 2004, 2 (4) :255~256.

[2]汪磊.鼓室成形术的发展[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6, 31 (6) :323~324.

[3]Syms MJ, Luxford WM.Management of eholesteatoma status of the canal wall[J].Laryngoscope, 2003, 113 (3) :443~448.

[4]Vartiainen E, Nuutinen J.Long-term results of surgery for childhood Cholesteatoma.Int J Pediatr Otorhinolaryngol, 2003, 24:201~208.

[5]Braekmann DE.Tympanoplasty with mastoidectomy:canal wall up procedures[J].Am J Otol, 2003, 14:380~382.

[6]梁晓杰, 杨仕明, 韩东一.胆脂瘤型中耳炎颅内外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5, 40 (1) :12~14.

中耳胆脂瘤 篇2

【关键词】胆脂瘤;中耳炎

MSCT Diagnostic value of MSCT in patients with middle ear cholesteatoma

Li Lin-xia Zhou Wei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Central Hospital of Panzhihua City, Panzhihua 617000,Sichuan Province,China,617000)

【Abstract】 Objective Studying the features of MSCT in patients with middle ear cholesteatoma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preoperative diagnosis to this disease .Methods:Adopting Siemens 64 slices CT machine, the features of MSCT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in 29 patients with middle ear cholesteatoma confirmed by operations and pathologies.Results:The features of MSCT in patients with middle ear cholesteatoma included: soft- tissue mass shadows inside The tympanic cavity, tympanic sinus and mastoid process;the dislocation and destruction of theossicles;The destruction of the interscutal plate ,tympanic cavity lateral,sigmoid sinus plate , tympanic tegmen , semicircular canal and facial nerve canal;the sclerosis and osteoclasia of the mastoid.Conclusion:MSCT can clearly display the hyperfine anatomic structure of temporal bone, and has important values to diagnose and surgical operation of the diseases with middle ear cholesteatoma,and is the preferred examination method.

【Keywords】Cholesteatoma;Otitis media;MSCT

胆脂瘤型中耳炎为慢性中耳乳突炎中较重的一种类型,易向周围扩散,重者导致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一经诊断,需手术治疗。因此术前准确诊断胆脂瘤,对于术式的选择、预后评估是十分重要的。MSCT能很好地显示耳部的精细解剖结构,能对病变侵犯范围及周围侵袭情况做出精确的显示,可以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本文回顾分析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9例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及MSCT表现,旨在进一步加强对该病MSCT表现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8年8月~2009年3月资料完整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29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8例,年龄6~72岁,平均41岁,病程1年~42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耳长期持续流脓或反复间断性流脓,有臭味,伴听力下降,头痛,眩晕,耳鸣等。有1例伴有颞叶脑脓肿形成。29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脂瘤,其中6例伴炎性肉芽组织。

1.2检查方法采用西门子64层全身CT机。扫描时,患者仰卧,先扫定位像,设定扫描计划。扫描范围外耳孔至岩骨上缘,扫描层厚0.6mm,螺距0.85,重建间隔0.3~0.6mm,窗宽3800Hu~4000Hu,窗位850~1500Hu。扫描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采用骨算法,以患耳为中心,以小视野重建。所有病例均采用轴位扫描,进行冠状位重建。

2结果

MSCT表现:①软组织肿块:29例均可见鼓室和/或鼓窦、乳突内程度不同、形态各异的软组织密度影。②骨质破坏: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18例表现为听小骨移位、残缺或呈碎点状,严重者听小骨完全消失,14例表现为盾板变钝或缺损破坏,5例鼓室盖破坏、3例乙状窦前壁破坏,2例骨性半规管破坏,2例面神经管骨质破坏(术后证实)。③乳突类型:硬化型21例,板障型8例。④合并症:主要为颅内合并症,本组有颞叶脓肿1例。

3讨论

胆脂瘤绝大多数发生在硬化型及板障型乳突内[1],由角化的扁平上皮组成的囊性团块。病因不明,它既不是真正的肿瘤,也没有基因遗传的证据,而是由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在一个完全封闭或相对封闭的解剖部位不断增殖和分化,上皮脱屑不断堆积又不能排空形成的,亦称为角化病或表皮囊肿[2]。胆脂瘤型中耳炎可分先天和后天两型,后者多见,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较为常见而严重的一种类型,临床症状常有患耳流脓或流血、听力下降、耳鸣与耳痛、面瘫等明显症状;晚期并发症多,严重者造成患者死亡,且其手术更为复杂、困难。由于中耳位于颞骨岩锥内,位置潜在,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复杂,术前准确诊断有利于临床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传统乳突X线平片及普通CT对于中耳病变检查虽能及时发现病变和初步定性诊断,但其分辨率低,对于早期胆脂瘤诊断有局限性,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MSCT扫描速度快,层厚薄,空间分辨率高,尤其是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行SSD、MPR、MIP、VR重建,图像清晰,解剖定位准确,可精确显示细小的解剖结构,如听小骨、内耳的半规管、前庭、前庭窗、耳蜗、内听道、面神经管、鼓窦、鼓窦入口、天盖及乙状窦板等结构,这对观察中耳乳突病变十分有利。因此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患者,除依据临床主要表现外,MSCT扫描是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胆脂瘤型中耳炎MSCT的典型影像特点:①鼓室和/或鼓窦、乳突内软组织块影,为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典型征象,表现为团块状、条片状或充满状,并伴有病变部位窦腔扩大,边缘硬化。②骨质破坏为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重要表现。听骨链的改变,为最常见的骨质破坏。听小骨改变包括移位、变形、消失,听小骨密度下降、边缘欠光滑、变细,关节破坏、融合固定、骨关节移位等。骨质破坏严重还可累及鼓室鼓窦盖、乙状窦壁、面神经管以及半规管等,表现为骨质完整性消失,被软组织密度影占据。半规管破坏常发生在外半规管,本组2例均为外半规管。面神经管骨质破坏也较常见,本组亦有2例,术后得到证实,特别是临床出现面瘫的患者,更应警惕。③部分患者可见鼓膜穿孔、内陷、增厚及钙化。④并发症:胆脂瘤型中耳炎易向周围结构侵袭,严重者导致颅内外并发症。颅内并发症发病率为0.02%-2%,耳蜗漏为0.5%~1%,外半规管漏为5%~10%[3]。本组有1例颞叶脓肿。⑤并发外耳道胆脂瘤时,可见其内充填团块状软组织块影伴局部骨壁毛糙或破坏。诊断胆脂瘤型中耳炎时还需排除肉芽肿性中耳炎、中耳结核和中耳恶性肿瘤的可能。肉芽肿性中耳炎虽表现为鼓室内软组织影,但形态多为片网状、条索状;引起听小骨破坏,程度较胆脂瘤型中耳炎轻,鼓室壁破坏少见;鼓室壁及听小骨周围黏膜增厚,边缘模糊。中耳结核骨破坏较广泛,可形成死骨,骨破坏边缘无硬化边。中耳恶性肿瘤较少见,以中耳乳突癌为主,表现为中耳内异常软组织影及骨质破坏,病变发展迅速,向周围侵犯早,无骨质硬化,增强扫描可见软组织灶明显强化,且中耳恶性肿瘤病史较重,突出的临床表现常为持续性剧烈耳痛、长期流脓或血性分泌物和面瘫较为严重,故结合临床病史易诊断。MSCT能显示耳部的精细解剖结构,能对病变侵犯范围及程度作出精确的判断,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极大的临床价值,为术前术式的选择及判断术后听力恢复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因此MSCT是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367-369.

[2]易自翔.中耳乳突胆脂瘤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若干问题[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36(1):401-403.

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的CT诊断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CMC病例3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为12~53岁,平均37.6岁;单侧发病31例,双侧发病3例,共计37耳;病史最长23年,最短3个月,平均13.4年,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MC,临床表现具体见表1。

1.2 设备与方法

采用Light speed-16或Sytec Syenergy螺旋CT机,行双耳对称性高分辨率轴位、冠位扫描。扫描参数为:130 kV,120 mA,层厚1 mm,螺距1.0,行连续扫描,轴位扫描范围由外耳道下缘至岩骨嵴,冠状位扫描范围自下颔髁状突后缘至岩锥外侧后缘平面。图像采用骨算法重建,重建矩阵为512×512。

1.3 影像分析

所有病例图像均由2位CT医师独立阅片分析,重点观察病变部位瘤体软组织形态及分布、邻近骨质改变等。少许不同见解沟通后达成一致。

2 结果

2.1 瘤体软组织形态及分布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鼓室、鼓窦及入口类圆形软组织充填(占位征),填充物长径>1 cm者32耳(86.5%),其中上鼓室28耳,中鼓室2耳,鼓窦及入口7耳。根据病灶的形态和分布,采用曹惠霞[1]分型标准将软组织病变分型:(1)团块型23耳,表现为病灶呈团块状充盈中耳或鼓窦,周围可呈环形低密度,病灶较局限;(2)充满型8耳,病灶充满大部分鼓室、鼓窦,伴有窦入口扩大2例;(3)片网型6耳,病灶呈片状或分散的网状及黏膜增厚。

2.2 骨质结构改变

(1)鼓室盾板破坏27耳,合并上鼓室外侧壁破坏扩大14耳,其中19耳破坏边缘有硬化环;(2)听小骨移位及破坏:31耳听小骨有不同程度移位,其中伴骨质破坏及消失23耳,表现为听小骨残缺或呈碎点状,4例因破坏严重完全消失;(3)岩鳞板破坏消失5耳,伴有窦入口或/和乳突窦腔扩大。

2.3 乳突分型

硬化型33耳,表现为骨质浓密,骨皮质厚且乳突小房消失;板障型4耳,表现为乳突体积较小,小房数目减少,间隔增厚,蜂房模糊,含气量少。

2.4 瘤体软组织CT值

瘤体软组织CT值约为24~65 HU,平均37 HU。

3 讨论

胆脂瘤并非恶性肿瘤,但其侵袭破坏作用强,常常会导致严重后果。根据胆脂瘤的形成原理及发生部位,胆脂瘤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2种,后者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即CMC)2型。原发者为真性胆脂瘤,临床特点为无耳部炎症史,鼓膜正常,为胚胎之外胚叶残留肉芽或中耳黏膜上皮化生形成,出生不久即可被发现。CMC常有耳部炎症史并有鼓膜穿孔史,是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一种特殊类型,轻则影响患者的听力,重则可以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2]。本组病例均为CMC。

3.1 CMC的病理与病因

胆脂瘤的病理结构是位于中耳乳突的上皮样囊样组织,囊的内壁衬以复层鳞状上皮,囊内充满脱落上皮、角化物质及胆固醇结晶,囊外则以一层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与其邻近骨壁或组织紧密相连[3],形态多呈类圆形,中央腐化呈豆腐渣状,感染后呈臭味之糊状。

CMC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一般认为长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可导致咽鼓管阻塞和中耳长期负压,造成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回缩,加之气化程度差的硬化型乳突,通气完全依靠鼓室峡,当鼓室峡被阻塞时,上鼓室鼓窦和乳突即与中鼓室隔开,乳突及上鼓室的负压可引起鼓膜松弛部袋形凹陷,凹陷严重时会形成松弛部穿孔。当有角化物质、胆固醇结晶、炎性渗出物积聚于袋内,日久便会形成胆脂瘤[1]。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发现各种细胞因子在中耳胆脂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IL-8等。TNF-α可刺激角质细胞的增生,从而导致角化碎片的产生,角化碎片的堆积可增强胆脂瘤的破坏作用[4]。本组34例均有长期慢性中耳炎病史,表明炎症在胆脂瘤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3.2 CMC的CT诊断依据

CMC有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性CT表现,将两者结合后不难作出正确诊断。

3.2.1 临床表现

长期反复耳流脓病史,渐进性听力下降或失聪,头痛、耳痛等。耳镜检查绝大多数有鼓膜穿孔。

3.2.2 CT表现

本组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报道[1,5,6],CMC的CT主要表现如下:(1)鼓室、鼓窦软组织填充(占位征),形态多呈团块状(因无血供,增强无强化),窦腔常扩大。(2)prussak′s腔扩大及盾板破坏:早期松弛部胆脂瘤起自prussak′s腔,盾板是prussak′s腔外侧壁下方的骨性结构,与外耳道上后壁形成锐角骨嵴,鼓膜松弛部胆脂瘤常导致盾板骨质破坏。当有胆脂瘤时,盾板局部遭破坏变钝、变平甚至消失,因此盾板的骨质吸收、破坏是诊断早期CMC的特征性征象,而上鼓室外侧壁破坏是prussak′s腔内胆脂瘤向上发展侵蚀的结果。(3)听小骨移位及侵蚀破坏:胆脂瘤的常见征象,以锤、砧骨最多见,严重者可导致听小骨破坏消失。(4)乳突窦腔及入口扩大并岩鳞板骨质破坏。(5)晚期其他破坏:骨性半规管、面神经管、天盖及乙状窦壁破坏。当天盖、乙状窦壁破坏时,应警惕颅内并发症的可能,应进一步检查颅内,以免遗漏诊断。(6)乳突多呈硬化型,少部分呈板障型,乳突气化程度差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原因。本组中硬化型33耳(3337,89.2%),板障型4耳(4/37,10.8%),亦证明了此点。(7)本组瘤体软组织CT值约24~65 HU,平均37 HU,与文献报道无显著差异。由于胆脂瘤常与中耳慢性炎症并存,慢性感染产生的肉芽组织常与胆脂瘤并存,两者密度无显著差异,且其密度值亦受遭破坏的骨质碎末混入而增高,CT值波动较大,使得CT值不能反映其组织性质,再加之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因此单凭CT值对软组织填充物无定性诊断价值。

中耳胆脂瘤早期可引起鼓室盾板的破坏和听小骨的移位,导致prussak′s腔扩大,且骨质的破坏是以“膨胀性”为主。相关窦室的骨性破坏通常是胆脂瘤扩展的结果,侵蚀范围一般较大。本病所致的骨质破坏,究其原因,一般学者认为是胆脂瘤不断增大,产生膨胀性压迫周围骨质结构,使其供血中断或不足,从而产生骨吸收破坏。最近也有学者认为它是由于鳞状上皮肉芽组织产生胶原酶和一些其他有溶解骨质的酶而引起的。总的来说,破骨细胞性溶解、机械压迫坏死、各种酶所介导的骨质吸收、各种细胞因子参与的骨质吸收与降解等均为本病骨质破坏的病理基础,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T所见硬化及板障型乳突多系不同时期的炎症影响气化所致,加之长期低毒性感染会引起骨细胞增生,因而慢性中耳炎的乳突常为硬化型及板障型。

3.3 CMC的鉴别诊断

CMC应注意与肉芽肿型慢性中耳炎、中耳结核、鼓室型血管球瘤以及外耳、中耳癌相鉴别。肉芽肿型中耳炎与CMC在临床及影像表现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亦表现为鼓室、鼓窦的软组织填充,但其形态多为条状或片状,长径一般﹤1 cm,增强可有强化,鼓室、鼓窦壁及听小骨周围黏膜增厚,边缘模糊,邻近鼓室、鼓窦骨质破坏少见且程度较轻,无明显扩大的腔影[7]。若CMC在早期未出现骨质破坏,则与肉芽肿型中耳炎CT鉴别较困难8]。中耳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病,所致破坏范围一般较广泛,骨破坏边缘无硬化,可有死骨形成,需结合临床病史和相关检验科检查、组织取样病检以资鉴别。鼓室型血管球瘤位于中耳内,临床表现有蓝色鼓膜、搏动性耳鸣,CT表现为鼓室内软组织肿块,动态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骨质破坏少见。外耳、中耳癌CT表现为外耳道、中耳占位性软组织影和骨质破坏,增强软组织灶强化,邻近骨质破坏一般较重,但无骨质边缘硬化现象,肿瘤常侵犯周围组织。

本病可因面神经受损产生面瘫,外侧半规管受侵蚀可产生瘘管,炎症扩散还可导致耳后骨膜下脓肿、慢性骨髓炎、瘘管以及颅内并发症(脑膜炎、脑脓肿)等,因此临床工作中不能仅满足于胆脂瘤的诊断,还应注重有无并发症的发生。CT检查不仅可以明确CMC的诊断、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指导术式的选择及术后疗效观察均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惠霞,胡芙香,王承.中耳胆脂瘤——一个特征性CT征象[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16(3):145-147.

[2]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55-358.

[3]黄选兆.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5-256.

[4]潘松林,龚树生.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8,16(4):338-340.

[5]李社贤,曾秋华,曾强.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的HRCT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4,19(10):753-755.

[6]Swartz J D.Currerrt imaging approach to the temporal bone[J].Radiology,1989,171(2):309-315.

[7]卢光明,陈君.CT鉴别诊断[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63-165.

中耳胆脂瘤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30例胆脂瘤组织标本均取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07年8月~2008年10月后天继发性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17~56岁,中位年龄42岁。另外收集15例外耳道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所有标本常规甲醛固定、梯度酒精脱水和二甲苯透明,常规石蜡包埋,作4μm厚的连续切片,以备免疫组织化学应用。且每块组织的连续切片中,均取一张留做HE染色对照。30例胆脂瘤组织标本经HE染色,镜下确诊为胆脂瘤,即具有上皮组织、上皮下结缔组织及囊内容物等胆脂瘤的3个基本特征。

1.2 试剂

PTEN为鼠抗人即用型单克隆抗体,工作浓度1∶100,DAB显色剂以及SP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科技公司。

1.3 免疫组织化学S P染色方法

参照说明书行PTEN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步骤如下:二甲苯脱蜡,梯度酒精水化。3%过氧化氢去离子水孵育10 min,PBS冲洗3次,每次3 min。高压修复法行抗原修复,冷却后PBS冲洗3次,每次3min。滴加试剂A(封闭用正常山羊血清工作液)室温孵育10 min,倾去,勿洗。滴加适当比例的一抗(即用型鼠抗人PTEN单克隆抗体),4℃冰箱内过夜。PBS冲洗3次,每次3 min。滴加试剂B(生物素化二抗工作液),室温孵育10~15 min,PBS冲洗3次,每次3min。滴加试剂C(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工作液),室温孵育10~15 min,PBS冲洗3次,每次3 min。滴加新鲜配制的DAB溶液显色,显微镜下观察以适度为止。自来水冲洗,苏木素复染。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阳性对照组采用已知阳性片为标准,阴性对照采用PBS缓冲液取代第一抗体,以排除非特异性着色。

1.4 结果判定

胆脂瘤和正常外耳道皮肤之上皮层包含有基底层、基底上细胞层和表层即角质层3层。PTEN阳性表达为细胞胞核呈现棕黄色。参用文献[5]方法观察PTEN蛋白的分布和阳性率,在阳性标准基础上,先按染色强度计分:无着色为0分,淡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深褐色为3分。然后每张切片在高倍镜(400倍显微镜)下随机选取5个不重叠视野,每个视野各计数200个细胞,按阳性细胞所占的百分比计分:0分为没有细胞着色,1分为阳性细胞≤20%,2分为阳性细胞21%~50%,3分为阳性细胞>50%。最后将染色强度计分与阳性细胞百分比计分的乘积作为评判标准,3分为免疫反应阳性(+),否则计为免疫反应阴性(-)。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TEN阳性表达以胆脂瘤组织和外耳道皮肤组织的上皮细胞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标准,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基底层和基底上细胞层。PTEN在15例外耳道皮肤组织中有14例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93.3%,而在30例中耳胆脂瘤组织标本中只有11例PTEN为阳性表达,阳性率仅为36.7%,余19例均为阴性表达。中耳胆脂瘤上皮组织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外耳道皮肤组织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附表,图1、2)。

注:1)统计方法为四格表χ2检验(χ2=13.005,P=0.000);2)胆脂瘤组和外耳道皮肤组PTEN阳性率比较,P<0.01

3 讨论

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不清,主要认为与上皮细胞过度增殖、骨质破坏吸收和细胞凋亡有关。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的度量指标PCNA和Ki-67在胆脂瘤上皮中的表达均显著增加[6]。近来有研究表明,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凋亡受到抑制[7],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个别细胞发生的自主有序死亡,同时,凋亡又是控制细胞过度增殖的一种正常细胞功能。

PTEN是在1997年发现的第1个具有磷酸酶活性肿瘤抑制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10q23,具有脂质磷酸酶活性和蛋白磷酸酶活性[8]。PTEN具有诱导细胞周期停止和启动细胞凋亡的作用,该基因如果异常和表达缺失可导致细胞抗凋亡,表现为细胞过度增殖。以往对于PTEN的研究多集中在肿瘤性疾病中,证实PTEN基因在机体多种肿瘤中有缺失或失活,如胃癌、恶性胶质瘤、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等[1,9,10]。近来研究证实,PTEN缺失还和一些非肿瘤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如瘢痕疙瘩的发生[11]。中耳胆脂瘤虽然是非真性肿瘤,但其上皮细胞具有酷似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抗凋亡能力,使人们推断胆脂瘤上皮细胞可能也存在PTEN异常表达。由此,笔者检测了PTEN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TEN在中耳胆脂瘤上皮过度增殖和抗凋亡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及意义。

对于PTEN基因与中耳胆脂瘤的关系,国外研究文献极少,国内仅有个别报道[12]认为,中耳胆脂瘤上皮和正常外耳道皮肤中均有PTEN的表达,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且两者表达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作者解释是在胆脂瘤形成过程中,PTEN的作用更趋向于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而不是发生基因异常导致细胞非正常增殖。然而笔者的研究恰恰发现PTEN主要在中耳胆脂瘤上皮和正常外耳道皮肤的细胞核着色,中耳胆脂瘤组PTEN阳性率为36.7%,正常外耳道皮肤组阳性率为93.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外耳道皮肤组表现出了较强的细胞核着色,主要分布于基底层和基底上细胞层;而胆脂瘤组则表现出较弱的细胞核着色,主要分布于基底层。这些结果提示,PTEN表达缺失可能参与了中耳胆脂瘤的发生与发展。笔者推测可能是由于PTEN表达缺失,使其诱导细胞周期停止和启动细胞凋亡的功能丧失,从而导致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与抗凋亡。

PTEN表达缺失继而丧失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Akt/protein kinase B,PI3K-Akt/PKB)信号通路的拮抗可能是导致胆脂瘤上皮过度增殖和抗凋亡的重要机制。PI3K-Akt/PKB信号传导通路是已知的上皮细胞抗凋亡的最重要的细胞通路之一,在多种生长因子介导的细胞存活中发挥重要作用[13]。PI3K活化后可使磷脂酰肌醇二磷酸(PIP2)转变为第二信使磷脂酰肌醇三磷酸(PIP3)。在PIP3作用下,Akt结构域活性环中的Thr308位点和C端疏水模序中的Ser473位点发生磷酸化后即被激活,激活后的Akt通过直接磷酸化或失活BAD、前Caspase-9等促调亡蛋白而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促进细胞增殖[13]。PTEN是PI3K-Akt/PKB通路的拮抗剂,通过降低PIP3水平,阻断PI3K-Akt/PKB信号通路,实现对细胞凋亡的调控。本研究发现中耳胆脂瘤上皮中PTE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则PTEN对PI3K-Akt/PKB信号通路的拮抗作用会明显减弱,即PI3K-Akt/PKB信号通路在中耳胆脂瘤上皮中很可能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从而导致胆脂瘤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和抗凋亡。

中耳胆脂瘤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74例到该院进行检查并诊断明确的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病例34例, 女性病例40例, 年龄分布在23~65岁间, 平均年龄是 (45.3±2.1) 岁。所有患者中单发一侧耳朵病例56例, 双侧耳朵发病18例, 病程为3个月~37年, 平均病程时间为 (159.7±7.8) 个月。所有患者均发现患侧耳部流奇臭脓液, 45例患者伴随发热症状, 体温测定值分布在38.6~40.1℃, 未见昏迷休克症状。进一步检查可见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听力下降情况, 其中53例患者单纯气导阈值增高, 21例患者出现骨导、气导阈值均增高现象。在基础疾病检查中, 74例患者有呼吸道疾病者38例, 循环系统疾病者21例, 神经功能障碍者8例, 未见严重脑脓肿病例。

1.2 方法

(1) 菌株采集:所有74例患者均在进行药物治疗前或者在停药48 h后开始进行病原菌的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先对患者外耳道常规消毒, 后用无菌的棉拭子采取患者耳部分泌物, 采集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原则, 避免杂菌污染。采集完成后尽快送检, 对于未能及时送检的标本, 保存在4℃低温环境下, 但是对于需进行厌氧菌培养的菌株, 则必须马上送检。 (2) 细菌鉴定:将采集到的菌株标本分别在血琼脂培养基、苯唑、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等培养基上进行需氧菌的培养, 培养时间通常为1 d。在厌氧菌培养过程中, 以巧克力色血平板作为培养基, 在二氧化碳培养箱制作的无氧环境进行培养, 培养时间一般为2 d。如果标本两种培养方式均不能获得菌株, 则怀疑可能有真菌感染情况, 进行真菌培养鉴定。菌株培养完成后, 用HX-21全自动基本型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鉴定标本菌落种类。 (3) 生物膜半定量测定:菌落在刚果红培养基完成培养后转移到血平板, 在转移到适合浓度的TSB0.25%Glu、TSB2%Alc、TSB4%Na Cl上培养, 最后使用96孔板半定量生物膜, 记录所获得的比色数值。 (4) 药敏检测:细菌药敏性检测采用琼脂扩散法, 用青霉素、头孢他啶、红霉素等抗菌药敏试纸检测。

1.3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细菌鉴定结果

所有74例患者标本中培养出细菌的送检标本为51例, 其中需氧菌株被培养出67株, 未发现厌氧菌株, 真菌培养数量为1株。68株培养出来的菌株中革兰氏阳性菌株数量为41株, 革兰氏阴性菌株数量为26株, 主要的菌株分布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5株, 表皮葡萄球菌8株, 铜绿假单胞菌19株, 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

2.2 生物膜半定量测定结果

3种主要菌株平均光密度OD测得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具体数值为0.5, 0.25, 0.1。

2.3 药敏检测结果

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来说, 检测结果发现普遍的有生物膜的比没有生物膜的对先锋霉素V、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耐药情形严重, 两者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于葡萄球菌来说, 产生物膜的葡萄球菌总体上也比未产生物膜的葡萄球菌耐药性强, 并且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最严重的一种, 并且极易造成并发症损害。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其形成过程中会不断造成上皮细胞的堆积, 在狭小的耳道中不得排出从而形成对周边组织的压迫性伤害。这种破坏如果向耳道上方、向耳道内侧或者向耳道后方发展都会直接影响到机体重要的血管和中枢神经[1]。当这种堆积向颅内扩张时, 细菌会侵害脑内组织, 形成脓肿等并发症, 则危害不仅仅是中耳结构破坏、听力下降, 而是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所以目前临床主张一旦发现患者耳部有持续发生的长期的恶臭流脓现象, 应该进一步确诊胆脂瘤型中耳炎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

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病灶、获得干耳, 在此基础上提高听力。要获得干耳, 除手术要完全清除病灶外, 药物治疗仍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过在对胆脂瘤型中耳炎细菌的研究中, 一项研究显示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病原菌种类繁多, 该研究中, 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被葡萄球菌。不过本次对胆脂瘤型中耳炎细菌及以往类似的研究中, 有分析显示胆脂瘤型中耳炎病原菌致病谱不断改变, 并且随“三间”改变而改变的特点[2]。比如一项针对1992~1997年的研究显示[3], 在检出的104株菌株中, 出现率最高的前3位是铜绿假单胞菌、恶嗅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而同一研究单位2008~2010年对检出的195例菌株的统计显示前3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两个结果与该研究所得均不同。因此对患者进行脓液菌株检测和细菌药敏实验, 获得比较确切的感染菌株情况, 避免抗生素滥用, 增加抗生素治疗的效果, 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在细菌耐药性观察中, 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来说, 检测结果发现普遍的有生物膜的比没有生物膜的对先锋霉素V、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耐药情形严重, 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0.05) 。对于葡萄球菌来说, 产生物膜的葡萄球菌总体上也比未产生物膜的葡萄球菌耐药性强, 并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在非流动固体表面通过多糖—蛋白复合物形成的组织结构, 为Bayston和Penny在1972年首通过扫描电镜发现, 并且在近年以来成为细菌耐药机制方面被广泛研究的热点, 有望成为细菌耐药性问题的一个突破点。细菌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高达97%的水、菌体、细菌分泌的大分子多聚物、吸附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及细菌裂解产物等, 具有与高等生物类似的组织结构。其耐药机制目前认为是通过分泌胞外多糖聚合物, 使细菌以非常精细的方式相互粘连, 形成的结构紧密的膜状物, 发挥屏障和占位性保护作用, 抵御包括抗生素等物质的破坏, 并在繁殖到一定数量通过调控机制释放内部细菌, 造成机体反复、慢性的感染[4]。

综上所述, 目前胆脂瘤型中耳炎细菌的致病原已经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产生细菌耐药性的原因可能包括抗生素滥用和生物膜的抵抗作用, 不过由于受该研究技术手段和研究对象不充分的限制, 确切的研究成果仍然需要做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徐洁, 李朝军.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手术治疗[J].重庆医学, 2003, 6 (3) :218-219.

[2]Lazar RH, Younis RT, Long TE.Functional endonasal sinus surgery in adults and children[J].Laryngoscope, 1993, 103 (1) :1-5.

[3]阿不都如苏力, 程秀琴, 柯星星.胆脂瘤型中耳炎细菌培养与药敏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0, 16 (5) :388-390.

中耳胆脂瘤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12例中耳胆脂瘤手术标本(观察组)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9~57岁;均为继发性中耳胆脂瘤患者。12例手术时均发现有骨质破坏。术中同时取外耳道正常皮肤组织(对照组)。所取标本编号后-80℃超低温冰箱迅速冷冻。

1.2 检测方法

制备两组组织匀浆液,取上清液以100μL为分装量,移入小的Eppendorf管内封口、标记待用。-20℃冻存待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IL-1β水平(试剂盒由深圳晶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表示,应用SPSS12软件包,应用t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IL-1β在胆脂瘤上皮的组织匀浆液中的表达为(313.56±131.92)pg/mL,在正常外耳道皮肤上皮的组织匀浆液中表达为(141.41±67.34)pg/mL。与正常外耳道皮肤上皮比较,IL-1β在胆脂瘤上皮组织匀浆液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3.7310,P=0.0007)。

3 讨论

胆脂瘤型中耳炎重要的生物学特点是可引起严重的骨质吸收破坏。其危害主要决定于其对周围骨质的破坏程度,因此了解其破坏骨质的发生机制对于阻断疾病的发展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防止复发是至关重要的。

IL-1是一种与炎症关系密切的细胞因子,可由单核巨噬细胞、纤维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主要功能包括免疫调节、介导炎症反应、影响组织代谢等,其在胆脂瘤上皮增殖及骨质吸收破坏中的作用引起人们的重视[2,3]。IL-1以IL-1α和IL-1β两种不同形式存在,两者具有相似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关于IL-1α及IL-1β在胆脂瘤组织中的定位问题,大部份学者认为IL-1β主要由胆脂瘤上皮表达,IL-1α则主要由炎性细胞表达。因此,检测IL-1β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胆脂瘤上皮自身分泌量的变化,减少了因炎症或肉芽组织产生IL-1而造成的干扰。

在本研究中,笔者发现胆脂瘤上皮组织匀浆液中的IL-1β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的外耳道皮肤。此结果与国外学者研究一致[4,5],推测IL-1β在胆脂瘤病理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IL-1与胆脂瘤引起的骨质破坏密切相关,笔者在大量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也发现胆脂瘤型中耳炎引起的骨质破坏吸收程度远大于非胆脂瘤型中耳炎,在本组12例患者手术时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

IL-1β可作为破骨细胞活化因子促进成熟破骨细胞的活化及前体细胞分化成熟,即通过激活破骨细胞参与骨吸收。当然,除了IL-1外,其他细胞因子如TGF-α、TNF-α、KGF及IL-8[2]等也在胆脂瘤上皮高表达,这些细胞因子在胆脂瘤病理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实际上,胆脂瘤组织的生物学特性是与包括IL-1在内的众多细胞因子组成的网络密切相关的,但是,由于细胞因子网络免疫调节的复杂性,很难确切说明具体每一种细胞因子在胆脂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实验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有望进一步揭示细胞因子在胆脂瘤型中耳炎发病机制中的确切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金霞.胆脂瘤性中耳炎病因及骨破坏机理研究进展[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1999,5(15):111~113。LI JX.The progression in cause of otitis media cholesteatomatica and mechanism of osteoclasia[J].Journ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1999,5(15):111-113.

[2]刘建治,林国经.白细胞介素-1与胆脂瘤[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2,26(3):133~136.ChineseLIU JZ,LIN GJ.Interleukin-1and cholesteatoma[J].Otorhino-laryngology of Foreign Medical Sciences,2002,26(3):133-136.Chinese

[3]任晓勇,陈文弦,崔鹏程等.中耳胆脂瘤上皮中白介素-1α的表达[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12(6):367-369.REN XY,CHEN WX,CHUI PC,et al.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1in epithelium in Middle Ear Cholesteatoma[J].Chinese Archives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2005,12(6):367-369.Chinese

[4]AUMENTE PO.A quantitative study of the presence of inter-leukin-1and interleukin-6in cholesteatoma of the middle ear[J].Acta Otorrinolaringol Esp,1996,47(4):259-262.

中耳胆脂瘤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立意抽样法,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胆脂瘤中耳炎病人。样本量以受访者资料饱和、无新主题出为止[4],最终访谈12例。被访者的纳入标准:符合胆脂瘤中耳炎临床诊断标准,在研究者所在医院经手术后定期门诊随访的病人;受访者善于用语言表达想法,且思路清晰;受访者同意参加本研究。访谈对象的基本资料见表1。

1.2 收集资料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5]。与受访者进行半结构式面对面访谈,访谈前,研究者拟定访谈提纲,内容包括:手术前您觉得耳朵有什么问题?对您及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术后有什么事情是您比较担心的?术后您觉得耳朵有什么问题?您或您的家人能够处理好耳朵术后的问题吗?您现在如何看待疾病的预后?访谈过程中,研究者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问题顺序。在获得受访者同意后,在安静环境(门诊小会议室)中进行访谈,时间约30 min,访谈过程中研究者用录音笔全程记录,对受访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语言资料进行实地记录。访谈结束后研究者24h内将录音资料转成文字并进行编码[6]。

1.3 分析资料

采用Colaizz现象学7步分析法[7]分析资料:细读所有访谈记录;提取有重要意义的表述;对反复出现、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整合;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升华出主题概念;返回被访者处核实求证。然后,研究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和主题进行整合,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反思提升出主题。同一份资料由2名研究者同时分析,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归纳主题。

2 结果

对12例胆脂瘤术后病人访谈资料进行反复比较、归纳,提炼出关于此类病人术后生活体验的4个主题。

2.1 主题一:症状困扰

2.1.1 听力下降

胆脂瘤型中耳炎属于炎症反应性病变,且胆脂瘤持续不断向四周扩张,造成邻近骨质破坏,其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病灶,而病人对手术听力恢复抱有较大期望,但目前由于疾病特殊性和个体状况差异,COM病人术后听力恢复效果仍存在诸多挑战。此次访谈中病人术后的主要体验就是听力恢复效果不理想。N4:“我这个耳朵呢其实听力早就没有了,很多年前就没有了,一点点下降了,术后的听力恢复,我觉得可能最多有一点恢复。”N3:“手术之后还是听不太清楚,因为我另一只耳朵是好的,听还是能得的出来,就是感觉好像这只耳朵塞住了,听不清。”

2.1.2 耳溢液

各类型COM都伴有耳溢液,其中胆脂瘤型并发恶臭味。病人术后较长时间耳部仍会流水、流脓,病人的容易焦虑、担心疾病恢复情况,也会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N2:“这两天每天都会流水,顺着两颊流下来,老难受的,耳朵里也有点痒,我自己不敢去碰,只能到医生这边来。”N7:“流脓的情况,刚开始里面一直塞着东西,感觉不出来,取了棉花球之后,刚开始时白天能换9次或10次棉花,之后隔3d就少到6次左右了,往后最近这一段,白天流1次,到了晚上能流3次或4次。”

2.1.3 耳鸣

耳鸣是一类非声源的声音,研究机制未明,可引起烦躁、焦虑,影响个体正常睡眠与休息。N1:“我知道中耳炎的耳鸣通过手术是根治不了的,我开刀之前有耳鸣开好刀以后还会有耳鸣。”N7:“现在耳鸣也有,一直嗡嗡的响,你就感觉特别烦,比以前轻很多了,没有之前那么烦躁。”N3:“耳鸣可能稍微轻点,看电视的时候我捂住这只耳朵(手指着健侧耳朵),注意听有点听得出来,不去想它就好点,想它就觉得又响了。”

2.1.4 耳痛

术前由于胆脂瘤病灶侵犯周围神经可引起病人出现耳痛、头痛,经手术清除病灶解除压迫后可缓解,但术后由于手术切口尚未愈合病人仍会有一段时间有耳痛的症状。N5:“做完手术之后还是会间歇头疼,比之前好很多,疼痛的频率和程度比之前都好,晚上睡觉时耳朵边子疼(指手术切口处),一阵一阵的疼。”

2.2 主题二:自我护理能力缺陷

2.2.1 疾病预后认知不足

COM治疗效果不仅跟手术有关系,术后长期规律随访、病人良好的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访谈中12例病人表示术后恢复时间太长,效果太慢,不能理解和掌握术后护理的相关知识及目的。N3:“我觉得中耳炎术后恢复效果跟手术有很大的关系,手术做好了术后情况就好,术后护理方面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N6:“术后恢复过程太慢了,我希望能改善听力,但医生跟我说要看差不多1年才能恢复多少。”

2.2.2 自我护理能力不足

在术耳腔未完全上皮化之前,COM术后病人要注意保护术耳,避免外源性水、灰尘及微生物进入,防止术耳感染。本研究中有8例病人表示由于出院后不能及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缺乏相应的照护技能。N12:“住院的时候,我一有什么问题就可以很方便找到医生和护士,现在出院了以后,不像住院的时候,遇到问题了也不知道怎么办,特别着急。”

2.2.3 焦虑、担心疾病恢复

长期术后随访、避免术腔感染及听力恢复情况容易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担心其疾病预后状况。N7:“换药是必备的过程,我最害怕平常不注意时出问题,前功尽弃,因为这个做完之后鼓膜也修不了,担心恢复到一半时出问题。”N2:“我很害怕水进去,有时候女儿帮我洗头棉花湿了,就担心会进水,进去了不好,里面伤口没长好,要是发炎了就很讨厌。”N4:“我有时会用棉花球再稍微弄一下,其实棉花球是干净的,但就是担心棉花签万一不干净呢。”

2.3 主题三:渴望实现自我价值

2.3.1 听力改善的需求

访谈全部对象都表示对术后听力恢复效果不满意,听力下降影响其日常生活,导致生活质量下降。N8:“总体来说,就是头疼好一点了,其他的话,(紧皱眉头),听力还是没有改善。”N7:“因为听小骨没有了,听力下降很厉害,有时候人在我左边说话,感觉这边(右侧术耳)鼓膜在振动,一模一样的重音在里面,感觉听力越来越差了。”

2.3.2 疾病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需求

住院时病人可随时与医生、护士、病友咨询,出院后就没有便利沟通条件了。大部分访谈对象从网络或科普书获取相关知识,少数表示没有办法获取。N2:“最好多了解一点护理的知识,我不知道要注意什么,现在只知道洗澡的时候不要喷到水,还有什么注意的?”N7:“现在不像住院时每天都可以找医生,希望自己可以学会一些简单护理方法及常见突发状况的应急措施,可以配合得好一点,恢复得快一点。”

2.3.3 社会活动的需求

病人术后由于担心环境等外部因素会对耳部恢复带来不利影响,大多数病人表示不敢进行室外锻炼、外出与朋友会面。N2:“我现在就怕锻炼出汗,下雨了我都不敢出去,怕雨水进去,我洗头都是女儿给我洗的,耳朵里都塞好东西包好,才敢洗。”N4:“我现在一般出去参加活动,上个礼拜同事聚会,我本来想去的,但担心耳朵会出问题就没敢去了。”

2.4主题四:术后复诊存在困难

由于大多数病人居住地较远,表示术后返回医院复诊存在一定困难,N11:“一有事就过来,因为医生这边也特别忙,不怎么方便,上次医生说如果期间没有特别的,其实我们可以就近处理的就不用跑过来了,当然啦有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是会过来这边”。COM病人术后前3个月需要勤换药、更换敷料,及时观察术腔和鼓膜修复情况,之后复诊的目的是为了观察伴随症状的变化及排除胆脂瘤复发,然而病人基本上术后2周就会出院,只能每次按规定随访时间返回医院复诊,大多数病人由于居住地离医院较远,来医院不方便,但又不放心去居住地附近的医院,增加了病人复诊的困难及经济负担。

3 讨论

3.1 加强病人对疾病预后认知

目前,针对COM病人术后听力改善不理想、耳溢液、耳鸣等问题尚缺乏有效快速治愈的方法。COM病人的治疗与康复是一项长期过程,临床护理人员在健康教育中,注意帮助病人调整对术后恢复效果的期望。若病人对听力需求高可建议配置助听器,改善其生活质量;COM术后干耳时间较长,及时更换耳部敷料,保持术腔引流通畅是获得干耳的重要因素;对于耳鸣产生时间较长的病人,可以尝试耳鸣的治疗及心理疗法。国内外研究表明,COM病人术后存在的疾病相关的症状困扰[2,3],会影响病人的健康、心理及生活质量,因此,护士应引导病人树立正确疾病预后认知,鼓励病人坚持术后随访,帮助病人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3.2 协助病人增强自我护理能力

COM术后耳部切口位置特殊,为防止术腔感染,常建议病人避免外源性水、污染物进入术耳。因此,大多数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洗头、洗澡会用棉球塞住耳朵,或者需要家人的协助,有些病人甚至术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外出活动,影响了其正常社会交往与活动。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重培养病人独立保护术耳的能力,帮助其重新认识自己的耳部生理功能,健康地调整其生活方式,事实上适量外出运动对于耳部功能恢复是有益的,此外,应评估不同病人的社会功能和文化背景,以探寻病人个人层面的期望,帮助病人实现自我价值。也可以通过组织术后病人定期开展座谈会,培养和锻炼病人术后疾病的照护技能,增强其术后自我护理能力。

3.3建立术后医患信息沟通渠道

本研究反映COM病人出院后因缺乏专业知识的训练及医护人员的指导,常不能自主应对术耳突发的耳部流水、流脓、耳鸣等事件,而目前也缺乏相应的沟通渠道,大多数病人只能选择回院复诊。因此,建议为COM术后病人建立专门医疗机构,定期开展COM疾病知识讲座、设立COM咨询热线,为COM病人提供医疗护理的相关信息咨询渠道,帮助他们掌握疾病护理知识、技能及突发状况的应对措施,更好地促进病人的疾病康复。

3.4 充分完善基础医疗服务体系

目前,随着基础医疗服务的推进,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大力完善基础卫生服务工作建设,但由于基层医疗单位医疗资源缺乏、医护人员稀缺、经济能力薄弱等原因,造成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医院等基层医疗单位仍不能满足社区、乡镇居民的医疗需求,使得居民只能选择到大医院就诊、复查等,造成基层医疗单位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增加了居民的经济负担。因此,政府应完善基础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单位的技术能力,以便于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卫生医疗服务。

4 小结

本次研究采用了质性研究的方法,深入探索了胆脂瘤中耳炎病人术后的生活体验,描述了病人此类病人术后存在的相关问题因此,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胆脂瘤术后病人的关注度,为此类病人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术后随访,提高病人疾病相关的护理知识与技能,从而使病人早日适应术后生活,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Joseph B,Nadol.Outcomes assessment for chronic otitis Media:the chronic ear survey[J].The Laryngosdope,2000,32-35.

[2]Bakir S.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titis media[J].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13,521-526.

[3]魏玮.成人慢性中耳炎病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7:1.

[4]刘雯,卢惠娟,胡雁,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患病早期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43-346.

[5]Patton MQ.Variety in qualitative inquiry:theoretical orientations[J].Qual Res&Eval Meth,2002,11(3):142.

[6]DemOn NK.Lincoln YS.Strategies of qualitative inquiry[M].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2003:8.

[7]薛晶,高娟,朱慧.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病人胸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6,20(2C):422-423.

[8]Zeman.Tinnitus assessment by means of standardized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s: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Tinnitus Questionnaire(TQ),the 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and their short versions in an international and multi-lingual sample[J].Health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2012,10:128.

中耳胆脂瘤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中选取124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 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3例, 女29例;年龄15岁~65岁, 平均年龄 (33.41±3.7) 岁;病程2年~15年, 平均 (8.71±3.43) 年。治疗组患者中男34例, 女28例;年龄16岁~66岁, 平均年龄 (34.32±3.4) 岁;病程3年~16年, 平均 (9.34±1.43) 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 即开放式乳突根治术, 具体包括清除乳突及病灶, 去除鼓膜、砧骨等。治疗组给予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首先要去除砧骨、剪除锤骨, 清除病变组织, 同时还要保留外耳道后壁;然后经面神经隐窝切入中鼓室, 对于镫骨上结构缺失的患者, 要重建听小骨;对镫骨上结构完整的患者要行镫骨戴帽重建听小骨。

1.3 评价标准

以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听力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作为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成功58例, 手术成功率为93.5%;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成功53例, 手术成功率为85.5%, 2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77, P<0.05) 。

2.2 2组患者术后听力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术后听力恢复情况远好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耳道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3.2%;对照组患者中有9例出现耳道感染、术腔大等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14.5%,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21, P<0.05) 。

3 讨论

胆脂瘤型中耳炎也称中耳胆脂瘤, 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 且是最严重、最易造成并发症的一种类型[2]。胆脂瘤是指中耳里脱落的上皮长时间堆集而形成的类似于瘤体的疾病形体[3], 随着上皮的堆集, 瘤体物会变的越来越大, 不断向周围扩张, 从而会造成附近的骨质破坏, 当破坏到神经的时候可能会造成神经麻痹, 当扩张到颅内形成脑脓肿的时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及时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

传统上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主要方法是开放式乳突根治术, 其虽然能够有效清除乳突, 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但由于没有行鼓室成形术, 会出现咽鼓管封闭、耳溢液、感染等并发症。本研究中, 我院采用完壁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 其通过清除病灶, 建立乳突、鼓室、咽鼓管等通气引流系统, 在保留正常解剖结构的前提下治疗该疾病[4], 具有术后愈合时间短、外耳道感染机会少、不影响美容等优点。

本文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 治疗组给予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3.5%, 显著好于对照组的8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2.77, P<0.05) 。治疗组患者中, 气导提高大于30 d B的占41.9%, 气导提高在20~30 d B的占33.9%, 气导提高在10~20 d B的占17.7%, 气导提高小于10 d B的占6.5%;对照组患者中, 气导提高大于30 d B的占22.6%, 气导提高在20~30 d B的占32.3%, 气导提高在10~20 d B的占27.4%, 气导提高小于10 d B的占17.7%。治疗组患者术后听力恢复情况要远好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314, P<0.05) 。

综上所述, 采用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 安全性高, 治疗效果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中选取124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 每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 治疗组给予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手术成功率为93.5%, 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85.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术后听力恢复情况远好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 安全性高, 治疗效果好,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胆脂瘤型中耳炎,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完壁式,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刘收厚, 汤晨, 吕凌云, 等.完壁式乳突根治并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36) :4644-4645.

[2]张妞.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 (16) :2164-2165.

[3]杜铁流.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中耳炎分析[J].临床医学, 2014, 34 (5) :102-103.

【中耳胆脂瘤】推荐阅读:

胆脂瘤型08-25

中耳穿刺06-05

中耳乳突手术07-30

急性中耳炎05-29

上一篇:考研英语翻译备考指南下一篇:《南方农业》征稿启事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