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系统需求分析(共7篇)
新闻发布系统需求分析 篇1
前言
在面临新媒体强大竞争, 经营效益提升困难的今天, 传媒集团新建信息系统时, 集团主要决策者及技术负责人都面临“为什么?何时?做什么?怎样做?”的艰难选择。尽管在服务器、网络、安全、公共基础设备建设、主要应用软件更新时, 意见易达成一致, 而通过充分挖掘集团各业务系统宝贵的信息与数据资源, 优化流程、科学管控、精细考核, 达到大幅降低损耗、提高效率、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建立综合生产、管理与决策支撑一体化综合信息系统时, 普遍存在犹豫不决、止步不前的心态。
新闻传媒作为国内上世纪80年代就较早涉足计算机应用的行业, 相比后来居上、大量运用ERP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DSS (决策支持系统) 的银行、电信、制造等行业, 在应用核心信息技术系统支撑乃至引领行业快速发展方面, 传媒行业已大大落后。在面临巨大市场竞争压力的今天, 如何充分、有效利用关键战略资源——信息资源, 是目前各传媒集团新的关注点。本文通过分析传媒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历史与现实情况, 结合在传媒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经验, 提出技术从业人员既要充分利用技术优势, 更应站在集团的发展高度, 多维度、多层面为传媒集团信息化建设进行实效型需求分析, 运用多种科学有效的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方法, 为集团在更高层面上快速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支撑。
一、传媒业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要求与现状差距
传媒信息系统建设需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 兼顾既有系统及集团现实状况, 统一标准规划, 逐步实施, 从而实现功能齐全, 操作简便, 协调高效, 信息共享, 管控有力, 安全稳定, 经济效益产出明显的建设目标。
传媒集团投资信息系统建设, 一是靠政府财政拨款, 二是集团自筹。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一般经历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评测、系统运维全过程。受条件制约, 一般前期建设过程常由业内技术公司主导, 集团及技术部门主、客观上在项目系统实现阶段前都较少关心和参与, 到系统评测和运维阶段, 用户及技术部门才较多介入。尽管上述流程明确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但由于其专业性强、投入大、实现复杂, 很难让决策者做出快捷准确的判断, 易导致大部分系统建设都是在资金条件允许、老系统硬软件无法胜任业务需求, 软件公司通过反复推介, 传媒集团主要领导才会做出某些推进探索, 很少有相关负责人能站在集团发展的战略高度, 视信息资源为集团战略资源, 主动发现需求与未来趋势, 规划和改建已有信息系统, 使之真正成为集团的核心战略支撑资源之一, 并得到有效运用。即使推进和探索, 也因前期参与度不够, 投产后, 往往因效益不明显或推广阻力较大, 很难在集团内得到认可和全面上线运行。
按照国际通行的信息系统六阶段发展理论, 国内传媒集团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装备计算机的“初装阶段”、本世纪前10年, 努力在集团内外延伸扩展的“信息服务阶段”。近年来, 硬件等基础系统建设已基本完成, 进入能控制和集成、共享网络硬软件及数据资源的传媒集团级“集中控制阶段”。下一步运用更高层信息技术, 努力进入“有效管理”、“挖掘数据及成熟运用信息系统”这一战略资源的最后两个关键阶段。通过建立一体化的经营、生产、管理与决策支撑信息系统, 充分挖掘利用集团各业务系统宝贵的信息与数据资源, 优化流程、科学管控、精细考核, 达到大幅降低损耗、提高效率、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目的。
业内技术公司一般从行业发展的前瞻分析预测开始, 引导用户产生部分需求, 最终签订一个系统架构、主要功能、组织实施计划等由公司主导规划和设计的建设合同。用户和技术部门在验收时作为评审及使用者才参与进来, 甚至到项目运维期, 也仍由业内公司承保服务, 这些工作全部是付费进行。其优点是项目前期、中期不需配备高水平的技术、业务分析、协调支撑团队, 只要做好配合工作即可。缺点是, 由于规划、需求分析、实施及运维等关键环节的主要工作依赖合作公司, 建成的信息系统的“用户适配性”必然存在缺憾, 以至在一些大型传媒集团, 由于用户在建设前中期参与控制过少, 一些核心应用如采编系统的部分核心功能都无法推广应用, 系统应用效果无法全面有效实现, 从而形成信息系统建设投入高、作用小的不良印象。
一些传媒集团多次进行了极有意义的各类应用及全媒体信息系统的升级和建设。遗憾的是, 尽管为锻炼培养全媒体人才及探索对应的管理架构提供了有利支撑, 因缺少具有显性经济效益商业模式的成功示范, 多数传媒集团领导在进一步加大新信息系统投入, 变得日益谨慎和观望。
二、传媒信息系统建设综合需求分析法
如何克服阻力, 促进信息系统建设的有效开展, 首先需要理清问题症结到底何在。在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中, 首先要回答如下核心问题:1、为什么?2、做什么?3、怎样做?4、何时?
目前, 1、2、3基本由业内公司控制引领, 第4个问题也基本受行业内公司推广效果影响。很少有相关负责人能仔细透彻的研究这些问题, 更无行之有效的破解之法, 更多只有用上级领导及行业内的抽象、宏观的看起来“正确”的观点或看法作指导。长期作为意识形态的事业单位, 更多强调正确舆论引导等内容的生产和发布, 缺乏电信、金融、制造等其他行业, 拥有类似IBM、SAP、联想、用友等国际国内知名公司的专业分析师和顾问, 会同决策者、业务技术专家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每个业务、流程、目标及用户行为、心理、标准、规范等, 适时引进国内外成熟的信息系统建设经验及分析方法, 通过多年适应国情业态的反复定制开发和实践, 最终建成一系列成功的信息系统项目。而传媒业信息系统建设大都受系统老化更新或财政资金驱动建设的影响, 较少能主动、前瞻性地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全过程的科学推进, 从而达到成功的建设目标。
要回答好这些核心问题, 首要是站在集团乃至传媒业发展的高度, 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各个阶段, 多维度、多层面研究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要素, 规划设计出既适应集团现实经济及社会制约条件, 又能突破传统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缺陷, 通过新系统的建设运行, 达到为集团增效的根本目的。
(一) 信息系统建设综合需求分析的含义
上述核心问题涉及到集团各层面人员, 也涉及到信息系统建设的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评测、系统运维的全过程。要回答这些问题, 实质上就是要事先分析这些不同层面人的所有合理需求, 弄清各阶段所要做的事, 应达到的效果、所受制约条件、推进步骤和方法。这就是本文提出的实效型综合需求分析法的基本含义。信息系统综合需求分析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总体规划阶段高层需求分析, 二是分析开发实施等阶段面向实际用户的需求分析。这两个阶段的需求分析针对不同的对象和主体。
只有通过事先科学的综合需求分析, 而不是常规的只在开发阶段进行一些具体软硬件功能需求分析, 才有可能综合有效地回答好上述四个核心问题, 从而让信息系统建设从初期立项到运维全过程就能得到领导、用户及建设开发者三方的认同与配合, 并最终实现信息项目增效的根本目标。
(二) 传统需求分析的现状
上世纪信息系统建设前期, 一般以基础硬件及应用软件为主。本世纪, 则强调建成综合各种应用软件功能, 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目的, 建成大数据、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目前项目立项主要由业内公司引导, 传媒集团主要领导及技术业务部门通过参观、演示推介达成初步共识后, 批准立项并很快进入合同功能谈判, 此时用户才对系统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效果做进一步了解。大部分集团往往因定制费用极高而采购公司推出的通用产品, 其他总体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变化、用户需求调研分析、实施计划等前期工作往往缺乏周全考虑及细致设计, 针对集团不同层面用户的需求和项目推进全过程应达到的效果、所受制约条件、推进步骤等分析工作几乎处于空白。这样建成的信息系统投入产出及运行效果常常大打折扣, 导致信息技术的再引进变得日益谨慎。
(三) 信息系统各阶段综合需求分析法简介
为解决系统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项目技术人员应充分利用在业内多年积累的业务与技术知识, 做好项目规划和可行性分析研究, 找出现行业务系统、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的突出缺陷, 在技术实现、资金状况和项目效果三方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各阶段科学的综合需求分析方法、工具及规范的信息系统建设文档图表, 从投入产出比、满足集团各类现行约束条件的角度说服决策者。学会在项目建设各阶段, 站在管理人员和用户的各层面角度, 努力回答好各阶段的四个核心问题。至此, 在各阶段综合需求都非常明确可行的情况下, 再引进开发和实施能力强大的合作公司共同建设开发, 并进一步完善各阶段的具体功能设计与工作, 实现建成的信息系统及其承载的信息资源成为集团的有效核心战略资源的作用, 从而为集团实现战略转型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下面着重介绍各阶段常用的综合需求分析方法或工具:
1、总体规划阶段综合需求分析法
总体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制定集团信息系统发展战略及项目开发计划, 确定建设系统的资源分配计划, 主要进行高层次的系统分析, 作为此阶段的综合需求分析方法, 主要站在高层管理者角度, 从支持集团总体战略目标, 着眼于高层管理, 兼顾各管理层要求, 明确集团目标任务, 确定IT在集团中的发展远景, 从而制定出新系统的战略和战术计划及其操作实施计划, 其中要注意摆脱新信息系统对原有组织结构的依从, 使系统结构有良好的整体性, 且便于实施。
1) 关键成功因素法:首先通过分析能确保集团生存和发展方面与业务相关的、影响集团成功的关键因素, 再围绕 (如快捷新闻发现、高效编辑制作、有效发行及广告等) 关键成功因素确定集团对于信息系统的需求, 然后根据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系统规划。在识别关键成功因素后, 要建立准确的关键成功因素的评价指标和标准, 识别联系集团目标的主要数据类及其关系 (见图1:树枝因果图) 。该方法对目标识别能突出重点, 从重要需求出发引出规划较容易打动主要领导, 但容易忽略次要问题, 并受关键成功因素分析结果是否正确的制约。此方法是业内公司目前为了说服客户主要领导和技术部门采用的推广方法。
2)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把集团的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 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目标组成, 规划过程中把集团的战略目标转变为信息系统战略目标。首先我们要识别出集团的战略集合:描绘出各类人员, 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 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出系统相应的使命及战略;对应集团战略集的元素识别出相应信息系统战略的元素, 最后根据信息系统目标和元素提出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该方法能反映各层面人员的要求, 从人的角度及需求引出信息系统目标, 目标会比较全面, 但容易重点突出不够。笔者认为, 该方法有利于进行局部重要信息系统的规划, 从而有利于系统的推广与应用。如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好新闻评比系统, 该系统在规划、分析与开发过程中, 充分调研识别了好新闻评比活动相关部门及所有人员的需求, 开发设计了相关可变的流程、功能及工具, 因此大受好评, 推广应用时获得用户的积极支持与使用效果肯定。见图2所示。
3) 企业系统规划法:该方法首先自上而下识别集团的核心目标, 识别出集团业务过程, 识别出各业务过程产生和应用的需求, 然后自下而上设计信息系统, 以支持集团目标的实现。见图3所示。
其核心是根据企业过程/数据需求进行信息系统规划。其步骤如下:任务下达、准备工作、动员会、定义集团过程、定义数据类、评价集团问题和收益、分析集团/系统关系、确定领导的想法、评价信息系统管理、定义信息结构。该规划法是把集团目标转为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的全过程, 该方法所支持的目标是集团的各层次目标, 这种支持是在多个子系统的支持下得以实现的。
规划法的工作过程,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a、准备工作阶段
主要进行系统规划的前期工作,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得到上级领导或主管部门批准后, 下达任务, 明确系统开发目标, 着手成立系统开发的组织。 (2) 做好系统调查计划, 调查对象, 调查大纲等准备工作。 (3) 开动员会, 由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负责人介绍集团组织的现状、组织机构、决策过程、用户对现行系统的看法和对新系统的期望, 统一明确对系统开发的问题和要求。
b、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是系统规划的基础, 也是系统设计的前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定义集团业务过程。集团管理活动是由许多业务过程组成的, 可以归纳为计划与控制、产品和服务、支持资源三方面。识别集团业务过程, 实际上就是识别这几个方面的过程。 (2) 识别计划与控制的集团过程。是指从原计划与控制的过程出发, 经过分析、讨论、研究和磋商, 将集团的战略规划和管理控制方面的过程列出。如图4所示。 (3) 识别产品与服务的集团业务过程。是指根据集团的战略目标, 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 列出产品与服务过程, 经过对集团流程的根本思考、分析, 进行合并、调整、重新设计和再造, 并且相应的重新设计集团的组织结构, 使之趋于合理。从而使集团的各项性能指标得到巨大提高。 (4) 识别支持资源的集团业务过程。是指按照资源的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 列出集团全部资源的过程, 如图5所示。
集团业务过程的识别, 是企业系统规划法的核心和关键。通过对集团业务过程的识别, 可以对集团组织如何完成其目标加深了解, 为信息识别打基础。
c、系统设计阶段
在系统设计阶段, 主要是利用U/C矩阵定义系统的总体结构。
利用U/C矩阵定义系统的总体结构, 在对数据类和集团流程了解的基础上, 下一步就要对它们的关系进行综述。为此, 将数据类对照集团流程安排在一个矩阵中, 用字母C (create) 表示该流程产生数据, 用字母U (use) 表示该流程使用数据。在矩阵中, 按关键资源的生命周期顺序放置过程, 即计划过程、度量和控制流程、直接涉及产品的流程、最后是管理支持资源的流程。之后, 根据流程产生数据的顺序将数据类排在另一轴上, 开始是由计划过程产生的数据, 接着把所有其他数据类列入矩阵中, 并在适当的行列交叉处填上字母C和U, 如图6所示。
确定主要系统。将业务流程和数据类依据其管理的资源而划分成若干组, 并用方框框起来。这些方框代表逻辑子系统的组合, 表明产生和维护某些特定的相关数据类的责任。
表示数据流向。落在系统方框外的那些字母U表示对数据流的应用, 用箭头表示数据从一个系统流向另一个系统。
识别子系统。用方框和箭头表示数据的产生和使用后, 可以去掉字母C和U, 并给每个子系统命名,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图
4) 其他规划方法: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 投资回收法, 征费法, 零钱预算法, 阶石法。用得较多为前三种, 后面用于特殊情况或作为整体规划的一部分使用。
2、系统分析阶段综合需求分析法
系统分析阶段也是逻辑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获取的资料, 分析用户需求, 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主要解决好系统“做什么”。同时要注意系统的合理性和先进性。首先要做好需求分析, 对原系统经营管理目标、功能和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业务管理层面, 作为提高效率的手段, 实现节约成本, 提高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性;从战略决策层面, 培养战略核心竞争能力, 创造竞争优势等方面, 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进行新系统的逻辑设计, 包括目标、功能、数据流图、数据库设计。其次, 进行功能需求分析, 分析现行系统是否能满足经营目标, 能否适应环境, 功能之间是否存在冲突, 是否满足信息需求。分析信息需求是属于业务、管理和决策哪个层面, 是否存在冗余的信息, 是否可以改进信息的格式、传递和保存方法。需求分析确定后, 由用户参与, 自上向下进行结构化系统分析, 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将复杂功能分解成具体简单功能。最后进行数据流图分析, 以表达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 表达系统逻辑功能和数据的逻辑交换, 同时表达现行人工系统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和逻辑处理功能。最终形成系统分析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现行系统概况, 现行系统目标、功能、信息三个方面的分析, 管理工作分析, 新系统目标设计、功能划分, 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处理逻辑说明, 数据量估算, 计算机系统选择方案, 人员培训方案, 费用预算计划, 系统开发计划等。
3、系统开发阶段综合需求分析法
此阶段涉及的主要工作为怎样实现信息系统, 内容包括模块及流程说明, 数据存储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 其需求分析要站在用户角度, 尽可能使开发的系统和功能简便易用, 模块化, 便于维护, 稳定可靠, 经济实用。
4、系统实施阶段综合需求分析法
信息系统成功与否, 三分技术七分实施, 我们往往会看到同一个软件应用在不同集团, 由于系统的应用条件和实施力度的不同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差异。因此, 在推广应用信息系统的过程中, 必须重视实施工作, 强化实施工程项目的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系统获得成功。
对于从传统生产管理向计算机信息系统转化的集团, 除了要改造原有的管理模式、流程、方法、工具外, 更重要的是要改变领导和员工的传统观念。系统实施的关键因素分析如下:
1) 用户信息满意度
用户需求与开发者对需求理解之间的差距;
软件设计与实施之间的差距;
提交的信息服务与用户期望之间的差距。
2) 系统实施成功关键在于集团领导的支持和参与
失败原因之一, 是管理部门与其领导没有参与系统开发的领导工作, 缺乏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
3) 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从基础工作抓起
应用软件则与用户需求密切相关, 决定着信息系统的成败, 涉及管理的方方面面, 需要相当的实施周期。首先, 选型要考虑本集团的具体需求、实施条件、管理基础、人员素质、投资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从实际出发, 量力而行, 不要盲目攀比, 追大求全。一定要依据自身的条件做好前期工作, 如需求的确定和量化、业务流程的梳理等。
4) 强化项目管理在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5、
系统评测阶段综合需求分析
6、系统评测运维阶段综合需求分析
传统上, 传媒集团的技术部门在系统评测、运维阶段都已掌握良好的制度和方法遵循, 本文不再赘述。
(四) 几种综合需求分析方法实际运用案例分析
1、关键成功因素法成功运用案例
1) 长江日报、武汉晚报广告系统快速上线, 运行效果好
由于广告经营管理的成功是长报集团发展的关键点, 技术部几乎是在集团领导及业务部门的主动要求下, 分别在2006年和2013年快速成功上线广告系统, 用户满意度高。
2) 新闻出版高效数字化同步检校系统长江日报上线快速, 运行效果好提高办报质量、效率是关键指标, 系统上线后反响很好, 长江日报用户满意度很高。
2、战略目标集转换法成功运用案例
好新闻评比系统由武汉晚报用户主动提出需求。技术部综合考虑好新闻评比业务涉及的部门、各类人员及其不同诉求, 精心设计出适应各部门及各类人员需求的功能和系统架构。系统上线快捷, 从总编、主任、记者编辑到综合管理人员一致给予高度好评。
3、企业系统规划法成功运用案例
新闻出版高效数字化同步检校系统通过深入分析采编业务流程, 发现校对与组版员之间一直沿用串行、低效率人工检校方法, 通过引入自动校对及并行作业流程再造, 设计的系统大幅提高了出版质量和效率, 获得业内的好评。
4、失败案例
1) 需求分析失败的呼叫中心项目
集团技术部很早提出建设类似电信百事通呼叫中心项目, 由于没有充分考虑集团领导、各子报新闻热线、发行投诉、广告业务的差异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诉求, 最后即使主要领导支持, 项目因时机不成熟, 各成员诉求不能较好妥协地满足, 项目最后无法实现。
2) 需求分析不透彻的安全项目
集团安全项目规划设计时, 事先没有考虑到个别软件系统对应硬件PC机升级要求, 只做了软件及服务器的设计, 导致系统实施测试时问题出现, 导致项目实施延误。这是典型的可行性分析失误案例。
3) 综合需要分析不全的资料检索系统升级项目
集团资料检索系统因年久, 用户提出升级, 商务谈判后, 因价格及历史报纸数据损坏等原因, 项目发展到费用和实施周期无法控制的境地, 导致合作失败。后经技术部自行研究解决。
三、运用实效性综合需求分析法的几点体会
(一) 以需为主、联合开发、协同实施、注重实效的综合需求分析
本文在归纳总结几种有效的信息系统总体建设规划和综合需求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针对现阶段传媒信息系统建设的实际, 提出在信息系统规划、分析、开发、实施、运维的生命周期中, 强调建立一种创新的以需为主、联合开发、协同实施、注重实效的综合需求分析主动引导方式, 并且用笔者多年来亲身参与或总结的建设传媒信息系统案例, 分析其中成功及失败的原因, 进一步说明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依托“用户主控、随需而变、全局规划、整体集成”的信息化战略, 将其渗透到传媒应用软件和信息资源系统的设计、开发、调试、部署、运行、维护、管控、治理的全生命周期, 即在集团内外, 在集团领导强有力的支持下, 通过对传媒业务的仔细调研, 会同业务部门, 找出传统生产与管理的漏洞与不合理处, 自上而下的用户评审确认后, 再推进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开发, 实施、运维等全过程。一方面通过减少冗余设计, 增加适合用户需求功能的定义与开发, 运用现代信息化工具, 在流程及组织结构优化工作中, 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与经营管理效益。既要降低项目建设成本, 又能在实施中作为关键项目管理者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功效, 降低由于习惯改变, 而带来的项目管控等社会成本及阻力。
(二) 降低项目投入成本, 一次规划, 分步实施
结合实际, 运用熟悉业务的优势, ·引外联, 引入成熟的信息系统设计, 一次规划, 分步建设, 兼顾传媒集团已有的信息系统资源, 尽可能减少资金、时间和社会成本, 建成有效的信息系统。
(三) 多维度规划, 高度管控信息、资金、人力、管理资源
设计和规划系统时要尽量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发行、广告、物流、人力资源的高度集成统一管理, 避免形成信息孤岛, 为生产、管理、经营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1、根据集团整体发展模式, 生产、经营、管理又可进一步分解为管理和执行层;2、从信息化战略支撑角度可以分解为门户交互层、应用系统层、应用集成层和网络支撑层;3、从生产和发行形态, 考虑一次制作, 多次发布的全媒体生产发布覆盖模式;4、从优化流程出发, 实现一次采集, 多方共享, 互相协同;5、从优化协同交互方式, 思考二维码、云报纸、报网互动, 多向多维社区互动等等。
新闻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 篇2
制作网页是企业和个人的宣传自己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在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成为必然的今天, 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而网页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比如传递速度快, 包含信息量大, 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等等, 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所以, 网页设计也就逐步成为一种新的资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静态Web网页的设计与开发变得越来越难, 动态网页因为可以实现网站的数据信息实时交互, 可以保证网页数据的实时性。
1 ASP简介
ASP全称是动态服务器主页 (英文名Active Server Pages的简写) , 是一种程序的环境。ASP可以用Java Scrit或者VBScrit语言来设计, 工作的原理就是网页的浏览者发出网页浏览请求的时候, 服务器会根据请求自动将ASP的程序语言解释为标准的HTML格式的内容, 然后再返回到浏览者的浏览器上显示出来。
ASP优点:灵活性、代码的安全性、扩充能力强。
2 开发环境
2.1 开发目的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得网络技术越来越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特别是信息的高速发达, 人们需要迫切的获知信息和发布信息。而网页的动态交互性刚好提供了这些功能。
这个系统就是能够让用户实现在网上信息的多用户发布和多栏目管理, 并且可以实时的行为统计和记录的网上交互系统。
2.2 开发背景
HTML作为一种样式语言, 随着互联网上信息的不断增多和实时交互性的不断加强使得HTML语言越来越难以胜任的情况之下, 在ASP编程语言高度发展的形式下, 我们开始了对新闻发布系统的开发。
2.3 开发条件
2.3.1 开发工具
系统开发工具应该是个可视化的工具, 另外便于开发者使用各种技术创建动态Web。基于此, 我们选择了Dreamweaver CS3软件。该软件可以用来快速创建数据驱动We b程序, 能完美支持ASP, 并以ODBC连接数据库, 所使用的脚本语言则是大家熟悉的VBScrit或JavaScrit。
2.3.2 系统平台
该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 Web服务器软件则采用IIS6.0, 服务器端则采用Windows 2003作为网络操作系统。客户端包括操作系统和浏览器, 数据库系统软件则采用Microsoft Access, 这样便于操作。
2.3.3 硬件环境
服务器需准备两台, 一台作为Web页面的服务器。另一台作为数据库的服务器, 计算机若干;还有网络通讯设备, 比如网卡、交换机、集线器、猫 (MODEM) 等。
2.3.4 运行环境
如果计算机运行时遇到难以恢复的系统错误, 必须首先保证数据的完好无缺。并且对数据的精确性、适应性等等都应有一定的要求, 并且系统运行的时候能够保证正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复用性、互联性等等。
3 结构设计
3.1 数据库搭建 数据的结构会影响到整个管理机构的应用。为了避免有可能因为修改而带来的麻烦, 我们从开始就应该仔细慎重的搭建一个完整而又合理的数据结构。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对比其他的各种数据库来说, 操作简单。本新闻发布系统中的数据库文件就采用了Access类型的数据库, 库中共有十五张工作表。
3.2 数据字典
3.3 功能模块
3.3.1 用户浏览
系统数据库中的md工作表:
We b服务器→前台显示→注册→初始化→身份验证→登陆→浏览新闻→记录用户信息→正常退出
3.3.2 管理员管理
We b服务器→前台显示→身份验证→后台管理→退出
4 功能设计
4.1 前台新闻显示使用新闻文章管理系统进行制作动态网页时, 可以在需要的地方插入对应的代码, 即可以多种形式显示新闻文章的栏目或内容。根据网站相关需求, 进行各种各样的插入、自动更新, 比如显示的栏目导航, 显示某一栏目的数条新闻等。该系统也可经过后继开发, 使之生成JS代码, 在一个主机上维护相关新闻文章, 在其他静态网页中插入代码后显示相应的新闻文章。
系统数据库中的hy工作表:
4.2 后台管理 新闻文章的添加:添加上传一些新闻稿件、文章等, 支持附件上传和图片上传。
新闻文章的管理:需要在后台管理中上传一些图片或者文章等, 在前台页面查询这些文章;删除不符合要求的文件。
管理员管理:该新闻管理系统相关的管理员参数设置。
基本项目管理:系统初始化、服务器的信息等。
5 功能说明
5.1 前台显示说明
根据新闻的添加时间, 顺序显示新闻的标题。用户可以直接点击新闻的标题, 进入该新闻的显示页面, 对其进行新闻的浏览。用户根据注册时获得的权限, 可以对新闻进行添加, 并编辑新闻的内容, 还可以通过上传附件的形式, 添加新闻。
5.2 后台管理说明
管理员利用管理员权限, 对新闻信息进行管理。可以删除信息, 也可以编辑信息的内容。同时, 管理员还对用户的相关信息, 进行必要的数据信息备份。
6 结束语
本文介绍的是目前学校在新闻发布时常采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具有简洁、高效等特点, 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可维护性等优点。当完成了上面的所有功能模块时, 一个比较完善的新闻发布系统基本上就制作完毕了。
摘要:本系统是校外网站WEB站点的一个子系统, 具有很好的外部接口, 能够很好的配合站点的其它子系统服务于学校的新闻发布。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通过Web浏览器, 以人机交互式的客户端程序实现对学校新闻的发布、管理、实时的进行行为统计和记录。
关键词:新闻显示,栏目管理,新闻文章录入,文章管理,附件上传
参考文献
[1]王萍萍, 李晓娜, 孙更新.ASP+Dreamweaver动态网站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8.
[2]何国民, 仲治国.ASP动态网站68个典型模块精解.科学出版社.2009.4.
[3]ASP.NET程序开发范例宝典.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3.
XML新闻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3
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即可扩展标记语言,是一种元标记语言,即可定义其他标记语言的语言。这样自定义的标记语言可以给网络数据搜索提供更准确的线索,相应的可以大大的提高搜索效率。本文将详细讨论如何建立一个基于XML技术的INTERNET站点。站点的底层数据完全采用XML文件存储。具体阐述将使用一个新闻发布系统实例。
2 XML站点的关键技术
2.1 XML文件的验证技术
XML文件只是在文件的开头声明这是一份XML文件,而没有定义任何默认的标记和架构,因此我们需要自己定义XML文件使用的标记及架构。目前世界上主要采用两种验证技术来实现XML文件的验证机制的建立,DTD和XML Schema。与DTD相比较而言,XML Schema具有更多的优点:支持更多的XML元素“数据类型”,支持命名空间,拥有扩展性,使用标准XML语法等等。基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考虑,实例站点将采用XML Schema文件来实现XML文件验证。
2.2 XML文件的显示技术
XML只负责数据的存储,我们还需要选择一种技术将XML文件格式化,并将格式化后的数据提供给用户浏览。目前有两种XML格式化技术可以选择:CSS和XSLT。
CSS层叠样式表属于一种样式语言。其特点是易学易用,使用起来相当方便,但是功能相对较弱。
XSL是一种功能强大的SCRIPT语言,是XML的专属样式语言。XSLT属于XSL中转换XML文件部分。利用XSLT可以将XML文件转化为HTML文件。Xpath(XML Path Language)是一种节点位置的描述语言,它用来描述XML文件中元素的位置,即XML文件树状结构节点的位置。XSLT属于一种模板驱动的转换,它使用Xpath来描述模板套用的元素的位置,定义具体需要转换的元素,建立正确的转换文件。XSLT与Xpath描述语言结合使用可以发挥强大的功能。实例站点将采用XSLT技术实现XML文件的格式化显示。
2.3 XML DOM(XML Document Object Model)
XML DOM即XML文档对象模型。它属于XML文件程序设计的接口对象,把XML文件视为树状结构的节点。它属于W3C的建议规格,提供了各种应用程序的标准程序设计接口的属性,方法和对象。它可以实现对XML文件浏览、新增、删除和修改节点的数据。它支持服务器端ASP技术。在ASP中建立DOM对象后,就可以利用此对象加载XML文件,利用其方法属性对XML文件内容进行操作。实例站点使用它来具体实现XML文件向HTML文件的转化。
3 XML站点的整体设计
如图1所示,XML实例站点的技术架构总体可分为三部分:数据管理区,数据转换区和数据展示区。数据管理区负责数据的收集整理入库,数据转换区负责数据向XML的转换,而数据展示区则将最终的HTML页面形式提供给用户。
如图2所示实例站点的页面结构可以分为两部分:管理页面和展示页面。管理页面用于管理员对站点数据库以及站点数据转换的管理,管理员对站点的各种管理操作都在这里完成。展示页面的作用是用于用户的浏览,它将XML文件转换为HTML文件后发布。
XML采用树状结构来存储数据。实例站点用到的两个XML文件来存储站点数据其名称和数据结构如图3所示。
3.1 数据管理
站点的XML文件使用关系型数据库记录来建立,因此,应该建立XML文件与数据库结构的关联。数据库表的结构应该与XML文件的树型结构相符合。本文两个XML文件所对应的数据库表结构如图4所示。Id字段分别为两个数据表的主键。
3.2 数据转换
站点需要使用到两种数据转换,一种为数据库记录向XML文件的转换,另一种为XML文件向HTML文件的转换。
使用ASP的ADO组件,把数据库中的数据转化为数据记录集,然后再使将数据记录集转化为XML文件。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转化,例如FSO方法,ADO的SAVE方法和直接转化方法等。使用XML DOM对象加载XML和XSLT文件就可以输出为HTML文件。用户访问转化后的XML文件会给服务器减少很多压力。
3.3 数据展示
数据展示使用IIS-WEB服务器将XML文档转化为HTML文件后发布,使用ASP与ACCESS数据库结合的方式实现站点的动态发布。
4 结束语
本文以新闻发布系统为例,讨论的基于XML技术的网站的架构,数据存储格式为标准的XML文件,数据的表现形式采用XSLT技术,实现了网站数据与数据表现形式的分离,也实现了网站三层结构的建立。这样的网站充分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未来的网络数据交换及网络数据搜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摘要:本文讨论了如何建设基于XML技术的新闻发布系统,讨论了使用XML技术构建网站的必要性,XML技术在数据交换和数据搜索方面的作用。说明了网站的XML相关技术的选择及特点,网站的技术架构、页面结构、数据结构等。
关键词:XML,数据交换,XSLT,XML Schema,XML DOM
参考文献
[1](美)Bill Evjen,(美)Kent Sharkey.XML高级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美)David Hunter,(美)Jeff Rafter,(美)Joe Fawcett. XML入门经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新闻发布系统需求分析 篇4
但现实生活中的高校图书馆主页往往是这样的:简单、可怜的馆内情况、读者服务介绍,大多是开馆时间、规章制度、部室介绍,即使有本馆新闻信息发布也是几条简单、过时信息的静态页面。面对一个冷冰冰的数字世界,读者与图书馆难以通过主页实现思想的相互沟通与交流。
高校图书馆实现网上信息发布传递、沟通最好的工具就是网站新闻发布系统。网站新闻发布系统,是将网站的经常变动的动态信息,如新闻、新产品发布、业界动态等更新信息统一管理,并根据信息的属性分类,最后系统化、标准化发布到互联网上的一种网站应用程序。网站信息通过一个操作、友好的界面加入后台数据库,然后通过已有的网页模板与审核流程发布到网络上。它的出现大大减轻了网站日常更新维护的工作量,通过网络数据库的引用,将网站的更新维护工作简化到只需录入文字和上传图片,从而使网站的更新速度大大缩短,也吸引了更多的长期用户群,时时保持网站的活动力和影响力。
网站新闻发布系统可以分版块向读者宣传本馆最新动态、公告,从各种途径宣传馆容、馆貌,另外还可以通过优秀读者评选、工作人员评选、热点新闻等多种途径拉近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
目前网上免费的新闻发布系统很多,其中动网新闻系统是其中比较优秀的一种新闻发布系统,它主要有以下优点:
a.会员功能,会员注册经审核并激活账号后生效,管理员可以通过权限可以指定阅读新闻的会员。b.多级分类,可以自由设置分类排序顺序。c.支持模板,可对不同分类用不同模板显示。d.可设头条新闻和图片头条新闻,可设置新闻标题醒目,如红色。e.新闻点评功能,可自由发表评论并可选酷表情。f.操作简单,只要安装动网新闻系统,在图书馆主页上加上相应链接,稍作修改,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新闻发布系统。无需编写ASP代码。
动网新闻系统使用方法如下:
1 动网新闻系统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2003或Windows2000+sp3;浏览器:IE6.0;IIS4.0以上信息发布平台;ASP.NET运行环境。
要安装Asp.net运行环境,请按顺序安装以下软件:
IE6.0 sp1中文版下载地址:
http://download.microsoft.com/download/ie6sp1/finrel/6_sp1/W98NT42KMe XP/CN/ie6setup.exe
MDAC2.7 sp1中文版下载地址:
http://download.microsoft.com/download/1/0/310393c6b-ed5c-49c0-b0a2-00c031f1790d/mda_typ.exe
Net. SDK 1.1中文正式版下载地址:
http://download.microsoft.com/download/0/f/e/0fecf85c-fb50-4ca9-adf2-c4be7ec9b454/setup.exe
2 安装下载动网新闻系统
我们可以从动网先锋http://www.aspsky.net下载动网新闻的最新版本2.6。把动网新闻.net的文件全部解压到虚拟目录根目录(网站根目录)下,或传到非根目录下然后把bin目录移动到根目录。注意:必须请给db目录everyone写权限,在主页上加上相应的链接语句。如
3 使用动网新闻
在浏览器地址栏内输入http://网站IP地址/安装动网新闻的虚拟目录/admin_main.htm,此页面为动网新闻的管理页面。输入系统默认的用户名与口令,皆为Admin。即可登录入新闻系统。动网新闻系统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分类管理、新闻管理、会员管理、系统设置。
3.1 分类管理
我们要发布新闻,首先要设置、建立相应的分类与专题,相当于建立新闻的框架。设置分类名、分类模板、风格等项目。分类下面还可以建立子分类。
3.2 新闻管理
建立好相应的框架,我们就可以向分类添加内容。通过一系列简单文本框,我们很容易完成新闻的添加,步骤如下:
选择新闻类型→输入新闻标题→指定标题图片(可成为图片新闻)→指定新闻属性与外部链接→输入具体内容→输入作者及信息来源→指定可以阅读新闻的读者对象。
值得称道是动网新闻新闻添加非常方便,用户可以象使用Dreamweaver编写网页一样输入文字、更改文字格式、添加图片、表格、FLASH、RM等媒体对象。可以通过设计、代码、预览三种效果查看新闻发布效果。
动网新闻的管理也很方便,在新闻管理页面可以一目了解查看所有分类、子分类及分类下所有新闻。管理员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删除不需要的项目。
3.3 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功能:用户管理与会员管理。用户管理主要是设置添加新闻的新闻管理员,新闻管理员不具有除添加新闻以外的其他权限。会员管理主要是通过会员注册与会员组的方式简化了对具有相同属性的用户权限管理。
3.4 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是只有创建新闻管理系统的管理员才具有的权限。图书馆新闻发布系统的相应信息都要在这里体现,如:网站的标题、地址、风格、横幅图片、首页、新闻页、分类页显示模板选择、会员管理、网站广告、上传目录设置(大小、文件类型、目录)等等。
系统设置中的添加与修改模块项目为具有一定编程基础的用户扩充动网新闻系统功能提供了一个简便的途径。
生成脚本功能可以直观生成供主页调用的代码语句。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修改。
动网新闻最大特点就是执行速度快,所有页面执行时间在50ms(毫秒)左右,首页在25ms左右;另外它操作简单,不需要编程,普通的馆员即可胜任;开放性好,用户对其稍作修改,加自己的版权信息与LOGO图片即成为具有自己风格面貌新闻发布系统。
动网新闻系统非常适合没有技术力量编写专用新闻系统的中小型图书馆使用,只需简单的努力,就可以换来网站主页生动的交互效果。有了它,营造一个良好的图书馆与读者网上交流氛围应该很容易实现,图书馆自己也可以把它作为馆内信息发布、交流的窗口。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图书馆规模及网络流量较大,并追求较高反应速度,建设购买专业版动网新闻,后台采用SQL数据库,数据处理速度更快。
参考文献
[1]http://www.aspsky.net/download/list.asp?id=2215,发布时间:2003-10-7,检索时间:2003-12-20.
新闻发布系统需求分析 篇5
1 设计思想
最早的高校新闻发布系统只能实现简单的文字新闻发布, 但是随着新闻需求的多样性, 新闻中不乏大量的图片、视频以及一些其他文件, 而简单的新闻发布系统无法实现图片上传、视频上传、附件上传等基本功能。为了实现这些基本功能, 并从高校新闻发布的实际需求出发, 就可以采用Asp+Access的模式。通过完善的代码和数据库设计, 不仅可以实现这些基本功能, 还可以实现权限管理、新闻分类、在线投稿、稿件审核、访问管理等一系列实际功能。
2 开发平台
选择Asp作为开发工具;数据库采用简单的ACCESS;服务器操作系统是 Windows 2000;Web服务器选用IIS。
Windows2000系统下IIS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互联网信息服务) 是一种Web (网页) 服务组件, 它可以为程序开放提供Web服务器, 它使得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只要在Windows2000中安装了默认的IIS服务, 即可进行ASP新闻发布系统的开发。
ASP全名Active Server Pages, 是一个WEB服务器端的开发环境, 利用它可以产生和执行动态的、互动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应用程序。ASP采用脚本语言VBScript (Java script) 作为自己的开发语言。ASP具有以下特点:
1) 使用VBScript 、 JScript等简单易懂的脚本语言, 结合HTML代码, 即可快速地完成网站的应用程序。
2) 无须compile编译, 容易编写, 可在服务器端直接执行。
3) 使用普通的文本编辑器, 如Windows的记事本, 即可进行编辑设计。
4) 与浏览器无关 (Browser Independence) , 客户端只要使用可执行HTML码的浏览器, 即可浏览Active Server Pages所设计的网页内容。Active ServerPages 所使用的脚本语言 (VBScript 、 Jscript) 均在WEB服务器端执行, 客户端的浏览器不需要能够执行这些脚本语言。
5) Active Server Pages能与任何ActiveX scripting语言兼容。除了可使用VB Script或JScript语言来设计外, 还通过plug-in的方式, 使用由第三方所提供的其它脚本语言, 譬如REXX 、Perl 、Tcl等。脚本引擎是处理脚本程序的COM (Component Object Model) 对象。
6) 可使用服务器端的脚本来产生客户端的脚本。
7) ActiveX Server Components (ActiveX 服务器组件 ) 具有无限可扩充性。可以使用Visual Basic 、Java 、Visual C++ 、COBOL等程序设计语言来编写你所需要的ActiveX Server Component 。在制作该平台的过程中, 充分利用了.NET中ADO.NET的特性和功能。
3 总体设计
3.1 框架设计
流程清晰, 界面友好, 易于使用, 功能完善是制作该系统的基本要求。该系统由系统登录、新闻发布、新闻管理、类别管理、在线投稿、用户管理、评论管理、统计管理、模板管理等模块组成。系统各模块具体如下:
系统登录模块:
这是系统管理的关键模块, 主要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身份确认, 只有通过了身份确认才能进入相应身份的模块管理;
新闻发布模块:
新闻发布模块是新闻发布系统中最基础的模块, 它要实现文字、图片、视频以及其他附件的发布, 同时对于文字可以进行类似于Word排版一样的编辑, 同时对于表格等复杂性的内容进行编辑。对于上传发布的图片、视频、附件等文件要能够自动识别文件类型, 并限制文件类型和大小, 保证服务器的安全, 同时可以设置首页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等;
新闻管理模块:
新闻管理模块负责新闻的管理 (删除和修改) , 新闻的批量处理 (删除、修改、移动) , 新闻的搜索等等;
类别管理模块:
通过数据库设计, 实现新闻的一级、二级甚至三级分类, 使新闻分类细化, 方便新闻发布, 也方便用户浏览, 能够实现系统管理者自主对新闻类别的添加、删除、和修改, 并在前台动态生成;
在线投稿模块:
方便新闻稿件的录入, 减少新闻发布管理者的工作量, 通过审核, 排版, 就可以完成发布;
用户管理模块:
不同的用户拥有相应不同的权限, 可分为三级权限。系统管理员, 及可以管理所有的系统模块;新闻管理员, 可以管理新闻的发布、修改和删除 (仅限当前用户发布的新闻) ;普通用户, 可以浏览相应权限的新闻, 例如校内新闻仅让校内用户浏览;
评论管理模块:
可以对注册用户和非注册用户的评论加以管理, 并记录评论用户的IP;
统计管理模块:
实现在线用户数统计、每日浏览量统计和总的访问量统计;
模板管理模块:
实现系统不同模板的应用, 满足用户的需求。
3.2 数据库设计
利用ACCESS提供六种对象, 它们是表、查询、窗体、报表、宏和模块。可以非常方便的对数据库进行设计、开发、部署和管理。数据库中存放的信息较多, 可以设计多个表来实现。包括以下这些表:
用户表:
包括用户名、密码、权限等字段, 通过这些字段, 限制用户权限 (管理、访问等) ;
新闻表:
包括新闻id、标题、标题格式、录入时间、修改时间、新闻内容、访问量、关键字、链接、首页图片、设置热点、审核通过等字段, 通过这些字段实现可以实现图片上传、文章审核、热点设置、空内容链接等功能;
评论表:
包括评论id号、新闻id号、评论内容、评论用户名、评论用户IP、审核通过等字段, 通过这些字段可以实现评论用户IP记录, 评论审核等功能;
统计表:
包括在线人数、每日量、总访问量字段, 通过这些字段可以了解网站的浏览情况;
配置信息表:
包括网站名称、网站网址等字段, 通过这些字段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网站模板表:
包括颜色、版式等字段, 通过这些字段可以实现不同客户对系统版式和颜色需求。
高校新闻发布系统是一个在网络上实现高校新闻的多用户发布, 多栏目管理, 实时的进行行为统计和记录的网络信息系统, 是Web开发行业中一项广为应用的实际性系统, 通过该系统的应用, 可以满足大多数高校新闻发布的需求。当然, 由于高校新闻发布的实效性、权威性和宣传性等需求, 可以通过系统的后续开发, 满足不同高校客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卢镇波, 李清.ASP编程实例入门与提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2]周纳, 陈海军.ASP网站编程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董玉德.ASP网络编程技术——系统设计与实现[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5.
新闻发布系统需求分析 篇6
(一)开发背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提高,用户使用移动端如手机、平板等小屏幕移动设备上网已成为一种趋势。面对如此之多的不同样式的终端设备,以及千差万别的各种屏幕的分辨率,网页设计的传统方法已经有些不够用了,而web前段工程师们,又不可能为每一种终端设备专门设计一套网站的系统,所以,响应式的动态网站能够解决移动端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使用一个代码库就可以解决几乎所有浏览器以及设备的兼容问题,并且使维护以及管理员随时发布信息变得更加容易。如何更清晰、流畅、低成本地在各种移动设备中及时获得信息,浏览图片、视频信息,成为用户对web开发人员最基本诉求。Web作为当今世界最前沿的产业“互联网+”的核心载体,如今想要走进web的世界,最好的方法便是放弃过去那一成不变的教条,才能构建出解决方案。
(二)主要设计内容。在ASP.NET平台上,以oracle为后台数据库,采用VS2012开发工具,以C#为编程语言,快速构建一个功能丰富,操作简单,简易有效的新闻发布系统。根据对某公司党员学习网站的需求进行分析,本系统主要包含部门管理、用户管理、新闻发布管理、视频发布管理、图片新闻发布管理、网站呈现等模块。其中部门管理主要负责管理网站各个栏目;用户管理主要负责管理网站后台用户;新闻发布管理主要负责对实时新闻的发布以及删除;视频发布管理主要负责对视频进行上传以及删除;图片新闻发布管理主要负责发布以及删除图片新闻;网站呈现主要是前台显示模块。在开发完稳定性、安全的新闻发布系统后,采用由YOOtheme设计的CSS前端框架UIkit来快速创建响应式布局。
二、系统结构和相关技术
(一)系统结构。目前,动态网站和新闻发布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主要有客户/服务器的系统结构(C/S结构)和浏览器/服务结构(B/S结构)。我们采用的是B/S结构,B/S结构也就是浏览器端和服务器端结构。它是在Internet技术兴起同时,对C/S结构的一种变化或改进的结构。在B/S结构,用户访问通过WWW来实现,主要事务在服务器实现,一小部分事务在客户端实现。客户端的负荷得到了减轻,系统维护和升级成本以及工作量也得以大大降低。
(二)VS2012。选用Visual Studio2012作为开发工具,C#语言来进行系统的开发。Visual Studio2012包含了一系列高效、智能的开发工具,提供了很多全新的和强大的功能。减少开发的复杂度。
(三)ORACLE数据库。Oracle数据库有很多优点,包括多用户高性能事务处理;硬件环境独立;更好的安全性和完整的控制;支持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处理;具有可移植性、可兼容性和可连接性。
(四)响应式设计技术。
1.媒体查询(Media Queries)。每个媒体查询[1]都有两个部分:开头是媒体类型,然后就是查询本身。查询可分为功能名称和对应数值。
2.流式布局。流式布局[2]以百分比单位为主,与传统的固定布局以像素单位为主不同。
3.Viewport标签[3]。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称为视区,对浏览器来说。称为显示HTML文件的窗口,在移动终端中为虚拟窗口。当缩放和转向时改变的是“视觉”视区,可视效果是通过设备的边界定的。在新版浏览器中可以通过meta viewport标签来控制视觉视区。
4.断点。指的是通过划出一些边界来调整页面的布局用以适应变化的内容如设定分辨率“断点”。
5.常见的开源CSS前端框架。在github上人气前端框架有Bootstrap当今无可争议的老大Bootstrap,第二大的Foundation by ZURB,以及使用自然语言的原则的Semantic UI,还有由Yahoo开发的Pure等等。虽然本开发系统使用轻量级的UIKIT CSS前端框但它提供了相同的功能和质量,界面简约,布局灵活。
三、某公司党员新闻发布系统模块开发的具体任务和数据库表的制作
(一)某公司党员新闻发布系统功能模块开发的具体任务。根据某公司用户要求,要对党中央的重要文件或公司文件的新闻消息按照系别进行分类显示;同时新闻发布的后台管理员应具有对新闻类别及相应类别的新闻维护和管理的功能。管理员通过身份验证才能够对新闻进行发布及管理。在新闻管理中要增加、删除各个栏目的新闻;在视频管理中要增加、删除网上党校栏目的视频;在用户管理中要增加、删除、修改管理员账号密码;在栏目管理中要增加、删除、修改管理栏目名称。
(二)本发布系统ORACLE数据库表的制作任务。按照系统功能的需求,本系统的数据涉及用户基本信息、新闻基本信息、新闻类别信息、网上党校信息等。根据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并按照数据库的命名规范,完成了系统所需的各数据库表的设计:栏目类别表CLASSMANAG、视频管理表SHPIN、VIDEOMANAG、图片新闻管理表PICNEWS、PIC-NEWSMANAG、图片管理表PICMANAG、新闻管理表如WORKINGSYSTEM和用户信息表USERSINFORM,下面依次介绍各个表的结构和用途。
1.用户信息表USERSINFORM。用户信息表用来保存用户的基本信息,该表包含系统中用户的相关信息,以用户号为主关键字,包含用户ID、用户密码、用户账号等字段。结构如表1所示。
2.新闻管理表WORKINGSYSTEM。新闻管理表用来保存上网新闻的基本信息和具体信息内容,以新闻编号为主关系键,还包括新闻标题、新闻内容、提交时间、提交人、图片标识符字段,其结构如表2所示。其中图片管理表中记录着图片的标识符、图片名称、存放地址以及排序顺序。
四、代码实现和界面实现举例
(一)数据库连接程序设计。
(二)管理员删除新闻程序程序设计。
当管理员点击删除按钮时,调用Row Deleting函数
(三)宽度自适应、高度自适应程序设计。
(四)搭建此网站所需的布局按1:2布局,只需如下代码。
(五)在UIKIT CSS前端开发框架中实现视频播放页面响应式举例。若将浏览器的分辨率调低,可以发现,最顶层的FLASH也随着浏览器分辨率的降低而变窄,但此时FLASH并没有被遮挡住,而是随着分辨率的降低而成比例缩小,视频播放器也随着浏览器的分辨率的降低而成比例缩小,导航栏会缩小变为一个按钮,点击按钮即可触发事件,才能将左侧的导航栏展示出来。
五、结语
经实践应用,新闻发布系统通过了界面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在网站前台上有用户登录界面,包括各个新闻模块、图片新闻模块、网上党校模块等,还设有公司要闻、工作制度、通知公告、党务问答、网上党校、经验交流等栏目。在后台系统主界面newspublish.aspx上可以选择发布位置,设置新闻标题以及新闻内容,作为文字编辑器,选择ckeditor,同时为新闻发布配备图片上传以及附件上传功能。可以说这是一个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新闻发布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审美层面和技术层面的统一,该系统的好处在于,使用一个代码库就可以解决几乎所有浏览器以及设备的兼容问题,并且在维护上变得更加容易。在设计的时候,响应式设计已经忽略了特定的设备和操作系统,这使得响应式设计的网站可以具有自动适配现有的或者未来的设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EthanMarcotte.响应式Web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2]Rob Larsen.Web应变之道[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大学生新闻需求偏好分析 篇7
要想改变报纸在年轻人中间的颓势, 首先就要了解年轻人新闻需求的偏好———他们爱读哪些新闻, 他们喜欢如何阅读新闻, 他们对读到的新闻会做出哪些反应?
笔者在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由750份问卷组成的调查中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从知识层次、人文修养、个人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并结合我国教育的特点, 大学生应该成为报纸重点培养的潜在读者。从这个角度而言, 大学生是否读报将直接决定报纸明天的命运。在调查中, 笔者通过对不同层次的11所院校800余名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收回有效问卷750份。
结合问卷统计与个别访谈, 笔者总结出了大学生群体在新闻需求方面的五个偏好。
一、追求接收便利
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是两个:真实、新鲜, 这也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 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1
从受众角度来看, 方便与否是影响他们接收信息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提出了信息选择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程度2, 其中的“费力程度”指的就是得到相关内容和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状况。大学生也不例外, 他们也追求速度, 追求新闻的时效性, 但这种追求的前提是对媒体使用便利性的追求。
调查中, 受访者被问及每天起床后获取新闻的“第一媒体”是什么, 82.0%的受访者选择了网络, 在这其中, 51.7%选择了手机网络, 30.3%选择了计算机网络。问及对第一媒体的选择依据, 64.8%的受访者表示依据的是“方便性”。在“最先抛弃的媒体”选择中, 无论是排名第一的广播还是排名第二的报纸, 都有一定数量的受访者因为“不方便”而抛弃了它们。
报纸的“不方便”也是影响受访大学生在高考之前接触报纸媒体的原因之一, 这种“不方便”在和网络相比时就显得更加突出。与网络相比, 报纸需要去购买, 阅读时还需要一定的空间, 在延伸阅读、内容查询方面更是难以进行, 而网络在信号良好的情况下则可随时———需要时、休闲时、无聊时、睡觉前、醒来后, 随地———躺在床上、坐在车里、在自习室内满足受众需求。更加助推网络方便性的是, 55.1%的受访者拥有个人电脑, 28.4%的受访者打算购买个人电脑。受访者手机拥有率高达97.9%, 在这其中, 74.4%的受访者使用手机网络, 这些都为大学生利用网络便利接收信息提供了可能。
香港城市大学学者祝建华于2004年提出了“新媒体权衡需求理论 (Weighted and Calculated Needs for New Media, 或简称WCN) ”, 该理论认为当且仅当受众发现其生活中某一重要需求无法被传统媒体所满足、并且认为某一新媒体能够满足该需求时, 他们就会开始采纳并持续使用这一新媒体。3
按照这一理论不难看出, 当前, 大学生更多地倾向使用网络媒体接触信息的原因之一在于, 传统媒体无法满足其需求 (或者说是全部需求) , 而网络媒体则可以更多、更快从而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群体的需要。其根本性差异体现在媒体的便利性上。
二、具有鲜明个性
一种媒介的出现、使用和普及以及它所形成的媒介工具本身, 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性格或人格。4网络媒体上多元化的信息让受众能够各取所需, 找到各自所爱。在这种环境的熏陶影响下, 大学生在新闻需求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个性———这一点, 在80后、90后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分散的新闻偏好体现个性。与以往的大众传媒消费相比, 网络消费体现的是一种差异化消费。5本次调查显示, 大学生群体在新闻内容方面并没有太集中的偏好, “文娱新闻”中选率最高, 为56.1%, 其他类型的新闻中选率均未超过半数, 基本在25%左右浮动。在所喜爱的报纸类型中, 最高的是文体类报纸, 中选率为33.7%, 未超过半数。
搜索引擎助推个性发展。搜索引擎是网络世界里一个强大的工具, 网民通过搜索引擎基本可以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搜索引擎极大地满足了不同人个性化的需求。作为数字化的重要成果, 搜索引擎使得大众传播过程中“推” (pushing) 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变成了允许人们“拉” (pulling) 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6调查中, 对于“个人经常去的三个网站”这一问题, 所填写的网站中, 排在第一位的是“百度”, 有49.87%的受访者将其作为经常去的网站, 而“谷歌”也排在所填写网站的前十名。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调研组的一项调查也显示, 在大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站类型中, 搜索引擎排名第一位。7
三、偏好多元声音
本文调查中, 大学生偏好的新闻排名第三位的是国际新闻, 有43.1%的受访者选择了该类新闻作为自己所喜爱的新闻种类之一。反观国内新闻, 无论是党政新闻、民生新闻、经济新闻中选率都不高, 均在17%左右。
调查同时显示的是, 《南方周末》在大学生中比较受欢迎, 24.0%的受访者将其列为愿意自费购买的三张报纸之一, 在这其中, 14.67%的受访者将《南方周末》排在愿意自费购买报纸的第一位。另外, 在对大学生喜爱的报纸类型调查中, 在83名选择“其他”选项的受访者中, 20名受访者填写了《环球时报》, 5名受访者填写了《参考消息》。这种由受访者自己填写的报纸更加能够反映出所填写的报纸在大学生群体中受欢迎的程度。与本文调查相符的是, 有调查统计, 2009年时政类报纸的零售量比2008年上升15.9%, 比2007年上升25%, 是目前零售市场上上升幅度比较大的报纸种类之一。8
无论是国际新闻受欢迎还是《南方周末》、《环球时报》和《参考消息》发行量的上升都表现出一个现象:多元化的声音更加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欢迎。
与国内新闻相比, 国际新闻报道视野更宽、层面更多、尺度更大。在尊重事实, 尊重习俗的情况下, 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奇闻异事甚至花边新闻都在报道之列, 总统的家事、王室的婚姻、选举的预测、百姓的生活、政府的形象也都可以涉猎。而且, 表扬与批评可以共存, 猜测与质疑均被展现。
对于《环球时报》和《参考消息》而言, 它们各自刊登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国际新闻, 而且, 凭借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的背景, 借助他们所属单位派驻世界各地的记者站以及与外国大型传媒机构的联系, 他们在国际新闻来源方面有着更加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一点, 无论是《环球时报》还是《参考消息》还有一个重要报道方面是国外对于中国的报道和评论。这些外国人看中国的报道既是对国内报纸报道国内事件的一种补充, 同时更是对同样事件报道的另一种声音。人民日报海外版前总编辑詹国枢在其微博上表示, “如今要了解全球时事要闻, 非环球时报莫属。别的渠道, 尤其是正统媒体, 语焉不详, 王顾左右而言它也。”9
同样经常发出另一种声音的就是《南方周末》。《南方周末》凭借着深度报道赢得广大读者, 与国内其他媒体相比, 同样一个事件, 《南方周末》总能找出不一样的角度, 尤其是在做第二落点方面, “要么不做, 要做就跟别人不一样”。
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媒体, 不仅是媒体, 每一个受众也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博客、微博、帖子、回复区都是展现多元声音的地方。这些不同的声音让受众看到了同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 从而满足了其求知的欲望。长时间受到网络浸染的大学生, 对于多元化声音的偏好当属意料之中。
四、乐于参与展示
2011年春节, 一场“微博打拐”在网络上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并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注意, 正是通过一次次转发、评论、跟帖, 一名叫彭文乐的被拐男孩被父母成功找回。目前尚无统计在这场网络打拐活动中, 有多少80后、90后, 多少大学生参与其中, 但有一点能够确定的是, 网络活动对于现实生活已经发生影响, 网友的正义、良知、力量正在通过参与网络活动得到彰显。
调查显示, 大学生乐于参与网络活动并积极在网络上展现自己。
上网时间、设备是保证。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四种媒体中, 大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最高 (33.5%的受访者每天都上网, 38.3%的受访者每周上网3—6次) , 时间最长 (平均每次接触时间109.10分钟) 。此外, 个人电脑的拥有, 手机上网人数的增加都为大学生参与网络活动提供了基础保证。
半潜水式参与居多。网络讨论者包括两个群体:发言者和浏览者 (在网络术语中叫做潜水者) 。发言者包括在网络上发帖 (包括使用博客) 和回帖的人, 调查显示, 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活动时更倾向于跟帖回复 (占受访者的52.0%) , 主动发帖子的人相对不多 (占受访者的35.7%) , 而发微博的人则更少 (占13.7%)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83.6%的受访者都参与了分享转发的活动。与发言者相对, 在网络上只看不说的人叫潜水者, 据此概念, 分享转发的人应称为半潜水者。一方面, 他们对于所看的内容并没有发表言论, 另一方面, 他们对看到的内容进行了转发。这种分享转发的意义何在?笔者在深度访谈时了解到, 在受访者看来, 分享转发意味着“支持观点”、“让更多人看到”、“喜欢”、“个人收藏”、“跟风”等含义。
敢于展示自我形象。63.2%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向互联网上传过自己的照片, 这表明, 大学生群体敢于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形象, 他们也有勇气面对陌生人对自己的审视甚至评价。从这一点看, 大学生本质上还是一个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的群体。虽然大学生目前更倾向于分享转发类的含蓄表达,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随着参与网络活动的进一步加深, 随着互联网传播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他们在观点表达方面也将会从含蓄变得更加积极。
五、倾向直白表达
在新闻内容偏好方面, 文娱新闻、体育新闻、奇闻异事、流行时尚位居中选率前四位, 在喜爱阅读的报纸中, 文体类报纸排名第一, 使用电脑上网的主要目的中, 近半数的受访者将“消遣娱乐”作为首选目的。总体来看, 大学生在接触媒体时对于轻松、娱乐的内容比较喜爱。
在网络上, 这些轻松、娱乐的内容之所以能够蹦出来把人们的目光聚拢在一起, 原因之一在于他们的直白表达。尤其是娱乐新闻, 简单、直白的标题是吸引受众点击阅读的重要因素。甚至包括受大学生关注的国际新闻, 因为限制相对较少, 与国内新闻相比, 其在表达内容、表述方式上更加直白、开放, 没有拐弯抹角、借此言彼的弯弯道。
“媒介虽然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 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大学生群体对直白表达方式的喜爱与他们长期与网络接触不无关系。网络上的信息是海量的, 而每个人接触媒体的时间、精力、物力都是有限的, 只有将新闻中最重要的内容通过直白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 才能最快、最有效地吸引受众阅读。而且, 网络语言的特点之一就是直接明白, 直击核心要害。网友之间的对话没有绕来绕去的圈子, “顶”、“给力”, 一两个字就可以把意思表达清楚。
注释
11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第13页.
22 童清艳.超越传媒——揭开媒介影响受众的面纱[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年版.第29页.
33 祝建华.《不同渠道、不同选择的竞争机制:新媒体权衡需求理论》[J].香港《中国传媒报告》, 2004, 2.转引自钟家斌的硕士研究生论文《首都大学生手机报认知使用行为分析》.
4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第151页.
55 喻国明.传媒, 现代潘多拉宝盒—传媒产业的发展变化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J].传媒影响力[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3年版.第30页.
66 [美]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7年版.第103页
77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调研组.象牙塔里的网络生活——2010年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N].光明日报, 2011年1月18日, 第15版.
88 田珂蔡振鹏崔江红.2009年中国报业发行市场走势分析[J].崔保国.《2010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新闻发布系统需求分析】推荐阅读:
ASP新闻发布系统05-23
新闻信息发布12-06
大会新闻发布讲稿09-03
品牌新闻发布 如何做好品牌新闻推广08-16
新闻稿发布推广12-06
网易新闻如何发布文章12-19
网站新闻稿发布,门户网新闻宣传09-27
1-苏州新闻发布工作简报11-25
酒会发布会新闻稿11-26
中国传媒网新闻稿发布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