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流量

2024-07-25

风险流量(共8篇)

风险流量 篇1

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无法按期支付负债融资所应负的利息或本金而有倒闭的可能性, 因此又称为违约风险。财务风险是每个企业必然会面对的问题, 现金流量能够直观的反映出企业的发展现状。现金流量是指财务管理中通过一定的活动所产生的资金流入或流出的状况。现金流量不仅能够反映出企业财务的风险状况, 同时对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准确信息, 是企业投资的基础。目前, 企业中的现金流量管理不当所引发的一系列财务风险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与发展, 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企业破产。只有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才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和盈利水平。

一、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现状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由现金做基础, 以营利为目标。企业为了获取更大的现金流量而自然的产生一系列财务风险。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 现金流动是企业发展的一个动态表现, 可以全面、综合的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状况。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若现金周转不灵、财务管理能力低下或企业扩大销售规模等, 都将影响现金流量, 从而导致财务风险问题。企业需要对外融资来扩大资金规模,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的现金流量, 但是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 例如, 企业的筹资渠道狭窄、不具备一定的偿债能力等, 都将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

企业实施的权责发生制存在一定的人为操控, 也就是说, 企业的经营状况是经过财务人员合理调整后才对外公布的;而现金流量制度中, 则会清楚的表现出企业的经营状态, 能够从根本上反映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问题。现金流量制度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讲是一个十分有效的能够帮助企业发展的手段。同时, 现金流量也为企业的财务风险做出了指示, 在现金流量中, 企业的收入、支出、盈利、亏损四个方面构成了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因此, 对于财务风险问题, 还需要从现金流量的分析中得出。

二、基于现金流量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1. 生产经营中的财务风险。

企业管理者在了解企业财务账目时, 通常关注的是企业的盈利、亏损及现金流量情况, 对于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风险关注偏少。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大多没有财务管理经验, 因此, 管理者们认为财务报表只是能够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一种工具, 管理者们通常会通过其他渠道来了解生产经营中会产生的财务风险。

一般来说, 企业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有两方面, 运营资金风险和信用风险。运营资金风险又包括了现金周转不灵、运转资金被无效占用和销售规模扩大。信用风险包括了无效账目和大量赊销引起的风险。

(1) 运营资金风险。 (1) 现金周转不灵。企业的现金流量会从某种程度上控制企业的运营, 而现金的流转速度慢, 则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在资金周转不灵情况下, 企业需要下拨其他款项来补填运营资金, 若企业并不具备现金储备或借款额度超支, 则是由则现金周转不灵直接导致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2) 运转资金被无效占用。在企业中需要购入一定数量的固定资产, 并且会有一部分隐形资产占用企业的运营资金, 这种投资并不能被用来经营投资, 导致企业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有所收益, 这便造成企业运营资金短缺。

(3) 销售规模扩大。企业的销售规模扩大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润, 但这也从另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运营资金, 若企业未对销售规模做出合理预算, 则会因扩大销售规模、过渡交易等造成企业运营资金的不足。

(2) 信用风险。 (1) 无效账目风险。这种账目并不一定是人为产生, 而大多数是在不可预测的条件下变化, 导致了企业的应收账目不能及时收回, 最终形成无效账目。

(2) 大量赊销风险。一些企业中, 为了争夺市场占有率, 将会采取宽松的信用政策, 大量的赊销商品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的, 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企业带来短期的回报, 但也正因为如此, 而增大了企业的信用风险。

2. 投资决策失误。

企业的投资决策失误不仅不会为企业带来盈利, 很大程度上还会为企业带来财务方面的风险。企业在投资过程中, 由于决策失误, 使企业的备用资金一直流出而得不到收益, 偿债方面失去了资金来源, 这也加大了偿债的风险。甚至有些企业为了弥补债务空缺, 挪用运营资金, 最终影响了企业主业务的经营开展。总体来说, 投资决策失误引起的财务风险使投资的资金超出原有计划而并没有回报, 致使投资项目失败。

3. 筹资渠道狭窄。

筹资渠道的拓展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目前来看, 企业为了解决日常生产运营中的现金流动差的问题, 选择的筹资渠道通常是以短期的银行贷款方式, 这便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流动资金负债情况。如果运营效果不佳, 则会因企业不具备偿债能力而引起的财务风险。因此, 企业应该拓展更多的筹资渠道, 以便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

4. 偿债能力低下。

偿债能力低下是指企业的预计偿债能力与实际偿债之间有所差异。企业在正常运营过程中会对偿债能力进行预测, 但运营过程中会出现不可预计的问题及风险, 如果风险不受控制或者运营出现问题, 将增大了偿债金额, 同时资金流动量减少, 从而导致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低下。

三、应对现金流量财务风险问题的相关对策

1. 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的控制应该从三方面入手: (1) 增加经营的现金流入量。在企业的财务状况较好时, 从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量能够维持企业的收支平衡, 但是企业的经营会出现季节性经营, 这时的资金状况将不能够得到保证, 甚至有可能没有收入。企业的业务量减少, 便降低了企业的收入与经营利润, 这时需要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生产与经营模式、降低成本、增加市场份额等措施来提高企业经营业务的盈利, 从而增加企业经营的现金流入量。 (2) 赊销政策需要谨慎选择。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企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 将产品进行赊销政策, 这便导致了企业的经营业务与收入不成正比, 虽然从财务报表中能够体现盈利, 但现金流量却没有真正的增加。一旦客户的信用或资金出现问题, 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面对赊销产生的风险, 企业需要谨慎的选择赊销政策, 全面的评估客户信用及资金能力。 (3) 降低库存占有率。大部分企业中都存在存货占比大的问题, 存货占据了大量的资金, 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支出。对此, 企业应该首先考虑节约成本, 将库存量降低, 对采购、生产进行合理规划, 作出符合企业发展及市场环境的生产计划, 保证产品足够的同时, 将库存量尽量减少。

2. 加强投资决策能力。

投资决策需要考虑市场的不确定性、产品的淘汰性和客户的需求性。投资决策除了需要对投资的机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并制定投资方案, 还需要对企业的资本结构、盈利预测、投资风险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对于投资风险来说, 企业需要考虑投资后的风险是否在企业的控制范围内, 也就是说风险的大小企业是否有能力承担。分析短期风险和长期风险, 短期风险是指短期内若没有产生盈利, 企业是否有一定的偿债能力和现金流动能力;长期的风险需要考虑市场变化、客户满意度及库存量。不同的投资会产生不同的风险, 及时结合其他调整方法来控制由投资引起的风险, 比如, 调整价格、扩展业务范围、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扩展筹资渠道等。

3. 扩展筹资渠道。

扩展筹资渠道, 首先要保障企业的良好信誉, 加强企业的现金流量, 将企业内部的资本结构优化。本文提出几点扩展筹资渠道的建议。

(1) 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社会闲散资金的筹资渠道从本质上降低了筹资成本, 筹资成本不仅包括寻求筹资渠道的成本、洽谈成本, 也包括了企业为对方提供的分红, 因此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企业的资金扩展方面考虑, 社会闲散资金的筹资渠道能够有效帮助企业的资金增长。

(2) 内部优化资产结构增加内部融资。将企业的内部资金变卖, 取消亏损或微利部门, 调整资产结构是融资的一个高效转换过程。企业降低了低效资产获得的资金可以改变投资方向, 将产品优胜劣汰, 并开拓新的市场,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吸收政府资金。国家对企业的扶持政策的力度和方向也在逐渐扩大, 一是政府财政补贴, 二是企业的创新基金。这两种政府支持政策相比银行贷款筹资更为符合企业的发展要求, 政府也大力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 是企业筹资渠道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4. 合理规划企业的偿债能力。

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在短期内的偿还到期债务能力, 这将反映出企业的流动资金的短期债务的保证。通过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来分析, 能更好的掌握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可通过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1) 保证长期偿债能力的前提是企业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 而并不影响企业的经营资金。 (2) 长期的负债额数较大, 本金偿还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因此, 需要分析利息和长期偿债能力之间的关系。

四、结论

综上所述, 企业的现金流量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管理内容, 现金流量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状况, 财务部门需要对现金流量进行系统的管理、规划, 做好现金流量的控制, 提高现金流量的流入量和使用率, 保证现金流入、支出的平衡, 合理调整资产结构, 使现金流量充足。只有做好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 才能避免企业财务的风险。本文通过4个方面进行分析, 提出了由现金流量管理不当所导致的财务风险问题, 并通过具体分析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以期对企业降低财务风险、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步, 企业的发展也日渐成熟。企业中的现金是最重要的资源,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极为关键的作用。现金流量能够从始至终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每一环节。对于企业来讲, 现金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运营发展。本文针对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深入的探讨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性解决措施。

关键词:现金流量,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王阳.大中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 2013.

[2]杨扬.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动态财务预警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3.

[3]牟伟明.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预警实证研究——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数据[J].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3, 05 (01) :62-68.

风险流量 篇2

寿险公司;现金流量;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17-0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insurance in our country deveolp quickly and als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in the action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Therefore ,the management on lump flow and risk Vs our country economic stable the shape has an aggressive action.This text proposes the life insurance company lumo flows supervisory related contents based on ithe foundation of introducing lump flows risk management.After that, point out the question l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funds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ing on life insurance development.Carry on thorough analysis on the reason of these questions generated,then indicate the suggestion on how to manage the funds flow in life insurance.

Key Words:life Insurance; cash Flow; venture management

作为我国新兴的金融产业,在中国的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下获得了充裕的发展,寿险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成就。但是就总体来说,我国寿险业的基础薄弱程度不容忽视,其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中国已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的更加紧密,这给中国寿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把中国寿险放在风口浪尖,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而且,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处于改革之中,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障体系等保障体系的基础尚不完善,在国内外的金融背景下人寿寿险的功能凸现,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导致我国寿险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我国寿险业现金流量发展现状

1.寿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明显偏低

2005—2010年,我国寿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明显偏低。特别是2005、2008和2009年的资金运用收益率仅为2.68%、2.9%和1.91%,已经低于《寿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规定》中提出的3%的资金年收益率底线。据国外资料统计,只有当寿险资金年收益率在7%以上时,寿险公司经营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道路。虽然2007年由于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让收益率陡增,但2010年却因金融危机的到来让收益率陡减,近五年的平均收益率仅为5.276%,仍低于7%。

2.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寿险资金主要运用于银行存款、债券、保监会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和直接买卖股票等。90年代中期后,保险投资渠道开始逐步放宽。2008年全国保费收入为2.53万亿元,国家规定的保险资金运用额度为1万亿元;2009年保费收入增到2.98万亿元,而实际资产运用额增至2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的规模过小,大大抑制了保险投资效益的发挥,阻碍了我国保险业的商业化进程。截至2010年1月底,我国寿险公司总资产3.38万亿元。寿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3.06万亿元,寿险资金运用结构极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银行存款和债券的比重高达83.9%。

3.资产负债不匹配现象严重

我国寿险资金中约70%以上是十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但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特别是可供寿险公司投资的、收益率较高的中长期金融资产规模太小、品种过少,导致我国寿险资产的投资期限低于寿险负债的期限,最终使我国寿险业特别是寿险业面临很高的资产负债匹配风险。另外,由于我国寿险业的垄断特征比较明显,寿险经营主体较少,寿险从业人员短缺,寿险业发展极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较为发达,西部地区的寿险市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近年来虽然各寿险企业积极开发新的寿险产品,但社会各阶层消费者的多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4.风险控制制度建设欠缺

随着我国寿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放宽,寿险公司的风险控制制度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内设部门的寿险资金运用的组织构架和业务平台已不能满足资金运用进一步发展需要。我国寿险资金除了要按照有关要求建立规范的风险控制体系之外,还必须针对基础设施类投资品种的风险规律,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制度和控制策略。

二、原因分析

1.缺乏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滞后

2008—2010年,国内寿险市场过于强调业务导向,自上而下重业务、轻管理的意识相当浓厚。一是重业务收入指标,忽视投资指标考核;二是媒体宣传营销的事迹多,介绍投资控制、风险管理的先进事迹偏少;三是以业务多少、保费收入大小论英雄。由于受风险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影响,对风险控制及管理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科学的约束机制和具体的量化考核办法,导致业务推着管理走,风险管理责任难以落实,风险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我国寿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另一个原因是:居民保险意识淡薄。由于我国寿险发展起步晚,历史时期短,我国传统文化和计划经济的影响,使得我国寿险业发展很不完善。尽管在这方面已有很大进步,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居民对购买寿险的意识还是很淡薄的,这也对各寿险公司的市场开发提出了挑战。

2.缺乏投资专业人才,且投资水平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重寿险轻投资,重来源轻运用的局面,忽视发展投资专业队伍,寿险企业缺乏具有较高专业性、技术性的投资管理人才。加之监管方面的严格限制,寿险公司也在相当程度上缺乏对寿险投资领域的研究与开拓精神,使得即便是在监管部门放宽对某个投资领域的限制时,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赢得主动。

3.欠缺精细经营方式的理论和经验

由于我国寿险公司实行简单粗放的经营方式,精细经营方式的理论和经验欠缺。我国寿险公司的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建设都比较粗放,业务人员的拓展业务能力较低,行业和公司管理混乱,纪律松散。当今国外快速发展的寿险业给国内寿险市场的发展引入了不良的发展规律,精细经营适应新时期寿险发展的需要,但是我国在寿险公司经营理论的研究不够,对精细经营方式的经验更是不足。

4.偿付压力沉重

偿付能力是寿险公司经营状况的综合反映,产生于寿险商品从生产、销售到责任兑现的全部过程,寿险资金的安全、保值、增值等资金运作过程,涉及到经营主体,承保人和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风险因素有授权风险、价格风险、经营风险、资产风险、道德风险等。目前,我国的寿险资金运用没有更多的金融投资工具,使寿险公司投资组合困难,从而形成寿险公司的巨大投资风险。而且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广度、深度不够,交易手段单一,寿险资金可投资的品种过少,影响寿险资金的投资选择和投资决策,无法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合理规避证券市场的过度波动,很难保证寿险投资的安全性,加大了我国寿险公司偿付压力。

三、我国寿险公司现金流量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合理运用保险资金

(1)遵循安全第一,与效益性、流动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我国寿险资金的运用应遵循安全第一,并且安全性要与效益性、流动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可以说是一把双面利刃。资金运用得好,对证券市场而言,可以培育投资者,增加资金供给;对保险业而言,可以提高资金运用收益率,增强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双赢的策略。但运用得不好,对两个市场均有极强的破坏性,便是“双输”。因此,我国寿险资金的运用一定要确保其安全性,并且要与寿险公司自身的效益型与流动性相结合。

(2)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我国寿险资金的运用必须遵循与市场经济和法制相适应原则,资产与负债相匹配原则,投资组合与保险资金完全匹配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放开我国寿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促进我国保险业的长足发展,进而提高我国寿险资金的投资效益。

2.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体系

我国寿险保险公司必须加强统一法人制度,建立统一核算、收支两条线、统一调度资金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投资决策制度,对资金调度、风险评估、投资策略、资产分配、资产管理应采取专业化管理。设置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实行专家理财是进行保险资金运用必须具备的条件。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律,尽快在投资管理、筹集资金、组织模式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可培育金融服务多元化、组织结构集团化、通过资本市场上市募集资本三个体系。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包括保险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规则。

3.重新定位我国寿险职能

目前,我国寿险公司把追求承保利润作为公司经营的生命源泉,并通过严格承保、理赔等办法来确保承保利润的实现,这种理念会限制整体经营规模和最终经营利润的实现。现今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率为50%,而国外一般在90%以上。因此,我国保险业有必要提高对保险职能的认识,发挥保险公司在聚集资金、金融中介、创造金融资产、高效营运资金等方面的作用。由此,在寿险职能方面,一是放宽寿险资金运用渠道是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二是放宽寿险资金运用渠道是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手段。

[1]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教材编写委员会[M].寿险营销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教材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2]李源,王明友.寿险公司制胜方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陈戈.寿险公司经济资本问题研究[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

[4]陈志国.寿险公司整合性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5]程大友,冯英浚.基于两阶段关联DEA模型的保险企业效率研究[J].预测,2008,(3):55-61.

[6]陈文辉等.寿险业经营规律研究—费用、盈亏平衡和资本需求[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64-169.

[7]我国保险公司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3):44-46.

[8]陈东升.中国寿险业与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理论框架、国际经验与运作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9]邓庆彪,刘革.中国大陆保险业经营效率的复合DEA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7):35-39.

[10]陈文辉等.中国人身保险发展报告(2003—2008)[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008.

现金流量财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篇3

一、现金流量财务风险的识别

(一)经营环节风险识别。一般来说,经营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两类:一是销售风险;二是购买风险。

1.销售风险。销售商品活动产生的风险主要源于销售方式的改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能够以赊销的方式交易,从而获得融资。赊销交易的直接后果是增大了企业的赊销风险。

2.购买风险。购买商品活动的风险主要体现为采购风险。企业购买商品应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取得完全符合企业需要的产品。由于企业内部、外部有关采购活动的信息严重不对称,企业的采购资金可能面临巨大的损失,包括因商业欺诈资金损失、合同纠纷资金损失,索要回扣资金损失、内部欺诈资金损失、采购决策失误损失等。

(二)筹资环节风险识别。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公司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公司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风险。

1.债务性筹资风险。此风险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负债筹资导致公司所有者收益下降的风险;二是指负债筹资可能导致公司财务困难甚至破产的风险。负债筹资风险主要来自及时以现金还本付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增量能否超过负债筹资的利息流出;债务到期时是否有足够的剩余现金流量偿还本息。如果到期企业没有保留足够的现金,那么就有可能面临商业信用的丢失、司法诉讼甚至破产。企业按期偿还债务不仅要有足够的资产,而且还要有足够的现金流量。

2.权益性筹资风险。虽然权益资金不像负债有很硬性的还本付息时间要求,但作为资金的提供方同样有获得收益的权利,而且一般来说权益资本的收益要求高于负债的利息,因此企业需要准备足够的现金支付现金股利或是回购股票,使现金的流出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三)投资环节风险识别。一般来说,投资中项目投资对公司发展影响最为重大,项目投资的主要特点是投资时间长、投资数额大、投资决策复杂且难度大、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投资效果持续时间长、投资转移性与替代性差等,项目投资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必然具有较大的财务风险。从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市场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是导致企业投资风险的直接原因。从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投资风险主要是由于缺乏科学性决策导致投资失误。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二、现金流量财务风险的控制

财务风险控制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避免由财务风险转化为财务危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环节风险控制、筹资环节风险控制和投资环节风险控制。

(一)经营环节风险控制。

1.商品销售风险的控制。笔者认为,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商品销售环节的风险:对客户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交易价值不大和风险明显较大的客户,选择有潜力的客户和风险不确定的客户。广泛利用企业内外的各种渠道收集客户的信用信息。使用“五C”系统对客户资信进行调查评价。所谓“五C”系统是指从品质(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Collateral)和条件(Condition)5个方面来评估企业的信用品质。

2.采购风险的内部控制。包括:一是采购计划的内部控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由物资管理部综合原材料的库存情况以及企业的最佳库存量编制原、辅材料采购计划;备品备件及低值易耗品的采购计划由需要部门编制提交到物资管理部;采购计划单的内容中必须详细填写所需物资的品名、规格、型号、质量标准、需用数量、日期以及部门名称等;如果申请采购的物资需要采用特别的运送或保存方式应明示备注;采购计划在报送采购部前必须根据材料类别、采购资金的大小等情况或者相应批准权限的负责人审批。二是供货商的确定。在具体选择供货商时,采购部门应根据己获批准的采购计划,向不同的供货商,通常要求两家以上广泛收集采购物资的质量、价格、折扣和付款条件以及交货时间等数据,选择最有利与企业生产和成本最低的供货单位;对具有招标条件的企业和大宗的基建或技改项目的主要物资,尽量实行招标采购;尽量采用“适地”原则,供货商离公司越近,运输费用就越低,机动性就越高,协调沟通就越方便,成本就越低。三是货物的验收。为了达到控制目的,收货的职能必须由独立于采购和会计部门的人员来承担,要求根据购货订单上的数量和质量要求独立地检验收到的货物。收货部门的控制责任主要在收到货物的数量和质量方面。

(二)筹资环节风险控制。在筹资环节的风险,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

1.债务性筹资风险控制。一是保持负债期限结构的合理性。资金期限结构合理是指短期、中期、长期负债要均衡安排,彼此之间保持适当比例。第一,对于用于实业性投资的借款,安排的借款期限应稍长于项目投资回收期。因为借款期限过长,可能会造成长期资金短期使用,利率太高;反之,则会造成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无力偿还负债。第二,长、短期负债比例必须与公司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结构比例相适应。企业可以通过预测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控制短期负债额度,避免还债期过于集中和还款高峰的过早出现。第三,应根据生产经营中不同的资金需求,选择不同期限的筹资方式。二是保持负债利率结构的合理性。负债利率结构安排要有利于减少利率风险,降低企业实际利率。利率结构是指长期固定利率借款与浮动利率借款的比例关系。如果资金市场上利率有上升趋势,则采用浮动利率借款将会面临利率风险。固定利率借款虽然可以减少利率风险,但缺乏灵活性;而浮动利率借款比较灵活,可以提前还款。因此,不宜单纯采用某一种利率,而应从降低企业利息负担的角度出发,保持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适度比例。

2.权益性筹资风险控制。一是分析企业资金需求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企业筹资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对资金的需要,因此企业在开展筹资活动之前,必须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及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合理地确定资金需要量,使筹资数量与未来需要量达到平衡。二是分析筹资成本,确定最优资本结构。通常企业筹资应遵循这样的融资顺序:首先是通过留存收益转化的内部融资;其次是无风险、低风险的举债融资;最后是发行股票融资。无论企业选择其中的一种筹资方式或者是选择几种筹资方式的组合,其目都在于使筹资成本最低,资本结构最优。

(三)投资环节风险控制。

1.分析投资环境,确定投资规模。企业投资前首先应预测被投资行业的竞争程度,应选择没有垄断(如公用事业),而竞争性又不很强的行业投资。其次,必须预测本企业能够占有多大市场份额,市场需求大小,只有充分了解市场情况,才能防范市场风险。一旦决定投资,就应该形成投资规模,化解成本风险。

2.多样化经营投资风险的控制。多样化经营方式固然能分散投资风险,但是运用不当却会成为投资风险的重要因素。控制多样化经营风险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地区的分散。通过国内国外分散,减少将资金投资于一国、一地的风险。通过区域分散,将资金投放于不同区域,利用不同区域的特点和优势来降低投资风险。二是行业的分散。不同行业的特点和状况是不一样的,当某一行业萧条时,另一行业可能正处于繁荣阶段,企业通过在不同行业投资,可以降低行业萧条的风险。行业间的关联性越小,分散特定行业风险的可能性越大。二是新业务容易带来新风险,在进入一项业务时,需要考虑新业务的风险水平和利润前景。四是多元化的时机选择。多元化主要是一个企业在专业化不能解决其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不能再有进步的前提之下的一种非常自然的选择。它要求企业专业化得到了充分发展、己拥有非常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足以支持其在所选定的其他领域生存和发展。

风险流量 篇4

全球性金融危机, 给中小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带来很大的困难, 特别是有出口产品的中小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因此, 要全面提高中小企业的防范意识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来提高企业资金的运作效率, 减少资金占用, 加速资金流转[1]。

1 资金流量信息与经营活动风险分析

现代企业在财务管理、战略决策时越来越关注企业的资金流量及其所包含的内在信息。资金流量信息为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监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财务活动的起点是资金的垫支, 终点是得到价值增加的货币, 在本金垫支时就已经自然而然地埋下了财务风险的种子, 即存在无法收回本金的风险或是无法获得本金增值的风险。因此, 企业的财务风险蕴藏在资金运动的全过程, 可以说, 企业的财务风险就是资金运动过程中的风险。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运行状况都可以通过资金流动的质量如资金流量的金额、流速及其稳定性等全面及时地反映出来。通过资金流量分析, 为企业提供一定时期的资金流入量和资金流出量资料, 企业决策者可以从中得到直接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具体情况, 以及资金余缺信息, 及时地进行资金调度和风险防范。另外, 资金流量反映的信息是企业真实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 它便于企业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 为企业合理组织资金调度, 控制财务风险, 进行相关预测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 资金流动作为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 可以综合反映企业供、产、销的主要流程和筹资、投入、成本、利润分配等主要方面的全貌。可见, 资金流量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鉴别财务风险的依据。然而, 在企业经营全过程中, 财务风险监测与资金流量控制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承的。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效果和经济价值最大化, 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2]。

2 资金流量信息与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鉴别方法

2.1 资金流量包括资金流入量、流出量及流出与流入的差额——净流量。流量综合反映了企业各项财务收支的现金盈余水平, 是企业经济效益最直接的体现。虽然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并不全产生资金流入或流出, 不能直接通过当期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确定盈利, 但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成本和费用的支出仍然表现为资金流出的大小, 而收入则主要表现为资金流入的多少, 真正能代表企业实际财务能力的是企业收益中的现金性收益, 即企业的资金净流量。所以,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归根到底受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流入与流出状况制约, 流入大于流出, 并高于非付现成本, 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较好, 财务风险较小。反之, 说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已经面临着财务风险。

2.2 资金流程资金流程涉及资金流量的组织、岗位设置、授权及办理现金收支业务的手续程序等, 集中反映了企业实现资金流的路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是由不同部门、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国家的员工分别进行的, 具有分散性。如果资金流程的组织过程出现问题, 就会引发企业财务风险, 如企业在资金使用、授权安排、利益分配等方面权责不明、管理混乱, 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资金流失严重, 就可以肯定企业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反之, 企业在资金流程的设置上权责明确、管理科学, 就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较好。

2.3 资金流向资金流向分为流入与流出两个方面, 表示企业资金流量的趋势。如果一个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占资金总流入的比例长期较低, 说明企业的经营存在一定的问题, 或者说企业在不久的将来会陷入困境。因此, 通过企业资金流向的分析能鉴别企业是否存在财务风险。

2.4 资金流速综合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流动资产质量, 对企业财务风险有重大影响。资金投入后若能在较短时间内收回, 意味着资金在一定时期内可多次参与企业的资金循环, 资金利用效率较高。反之, 若从流出到回收的时间较长, 企业必然需要用更多的资金参与资金循环周转, 由此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占用量就越大, 企业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等会受到影响。

2.5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资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资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资金流量, 通过对这三种资金流的流入量和流出量的比较分析可鉴别企业的财务风险。当“经营活动资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投资活动资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 且“筹资活动资金流入量大于流出量”, 表明企业三项活动均能产生资金净流入, 资金流量充足, 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反之, 都会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财务风险。

3 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3.1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和资金流量控制制度, 保持合理的资金流量组织结构, 把资金流量按生成、流出的路径确定相应的业务, 并设置严格的管理及控制岗位, 确保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资金合理有效地运作周转。尽管利润指标是衡量企业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但决定企业生存的却是资金流量。资金流量信息可用来衡量企业的收益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一般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都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和资金流量控制制度。

3.2 在企业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中引入资金流量指标, 只有将资金流量指标体系和传统的财务分析指标结合起来综合分析, 相互印证, 相互支持, 才能从各个角度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较全面的分析, 从而更有效地对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

3.3 建立长短期相结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短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编制资金流量预算。通过事先对资金持有量的安排, 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 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并根据企业资产的运用水平决定负债的种类结构和期限结构。建立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对企业的长期财务风险进行监控。

3.4 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保持资金流量平稳流动。这就要求中小企业要事先安排好资金, 充分运用财务管理和财务调控手段, 提高企业资金的运作效率, 减少资金占用, 加速资金流转。还要合理调度货币资金, 妥善安排货币资金的收支活动, 防止过多的消费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投资;合理制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 使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和促进企业发展;认真监督管理好资本金, 防止资产流失浪费, 保证资本金的保值与增值[3]。

3.5 加强成本控制力度, 中小企业应特别重视成本控制, 因为它是有效控制资金运动、使企业朝着既定目标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目前, 大多数中小企业比较重视资金控制, 而成本控制方面的工作力度相对较薄弱。因此, 企业在重视资金控制的同时, 尤其要加大对管理费用和成本费用的控制力度。企业不能仅依靠薄利多销赚取利润, 而应从根本出发, 努力降低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获得最大的收益, 增强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段青莎.现代工业企业投资的财务风险分析[M].财会研究, 2008 (20) :43-44.

[2]梁健, 韦秀长.资本性支出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M].财务与会计.2008 (11) :20-28.

风险流量 篇5

一、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界定

众所周知,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的状况, 使公司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实际的财务成果或经营成果背离计划和预期, 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从而引发财务风险。公司的财务风险可能贯穿于生产经营过程中, 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分配利润风险等。而财务风险控制便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 科学的预计可能发生的状况, 并制定对策, 从而对企业财务风险加以规避、控制风险的发生, 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

二、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类型

根据资金在资金来源链上运转的顺序来看, 其财务风险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

如果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大于零, 但不足以或恰能补偿当期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 可能会因资金不足而引发财务风险。企业的成本消耗中无法为归属权责发生制的非现金消耗性成本的资源消耗提供货币补偿, 会由于其货币的周转无法维持而引发财务风险。当企业正常的生产销售活动为企业创造的现金流入量, 无法满足企业进行这些活动的现金流出量时, 便会引发财务风险。

2.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

融资量超出企业正常经营的需要, 导致企业资金过量沉淀, 就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公司存在过多的存款, 找不到新的投资方向, 会使资金流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引发财务风险。

3.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

当企业投资所需资金有较大缺口, 投资中回收的金额, 远大于在投资中付出的金额, 处置各项资产的现金收益净额在整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中占很大比例时, 或是企业投资无法取得期望的投资报酬甚至本金, 均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4.收益分配的财务风险

一些企业没有合理的利润分配方案, 容易造成利润分配的混乱和利润的流失, 长此以往会影响到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财务结构, 从而间接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1.现金流量管理意识薄弱

很多企业依然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唯一目标, 不重视对现金流量的管理, 没有按规定定期编制现金流量表和现金预算, 再高的利润和规模也可能难以使企业摆脱破产的厄运。如东方明珠2000 年虽然在当年创造了近3 亿元的营业利润, 但其他应收款金额的剧增和存货的巨额占用, 使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负5 千万, 极大地削弱了企业的支付能力。

2.盈利质量不容乐观

很多企业的利润计算依旧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存在很多缺陷, 其中不考虑现金实际付出和将销售产品未收回的应收账款也计入利润之中, 均脱离了实际现金流量的计量和流入, 造成企业盈利质量低下, 虽然账面利润可观, 却无力支付现金而破产的后果。

3.企业内部创造现金流能力不强

很多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足, 技术创新基础薄弱, 资源配置不合理;其次, 企业中存在额巨额应收账款降低了企业的真实收益;另外, 很多企业积压着大量存货, 导致了巨大的维护成本和资金浪费, 危害了现金流。

4.缺乏健全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制度

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注重市场环境和商品资源量的预测, 没有事先组织预算资金的收入并确保其实现, 没有一套科学的制度来合理的控制资金的使用和分配, 也没有一个系统的分析体系, 从而导致现金流的混乱和效率低下。

5.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

目前很多企业单位没有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 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也不明确, 导致违反不相容原则的现象时有发生, 同时企业缺乏严格的审批和监督机制。

6.风险观念不强

很多企业的风险观念薄弱, 认为风险是偶然发生的, 却不了解财务风险其实是客观存在的。因此, 往往等到风险发生了才急忙进行处理, 而平时并不会采取任何预防措施, 导致“狼来了却措手不及”的情况时有发生, 企业没有科学的方法来预测和防范风险, 使企业无法有效的跟随市场的脚步, 避免危机的出现。

四、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1.强化观念, 改善现金流量的管理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 决策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 决策者现金流观念的强化是不可或缺的。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定期编编制现金流量表和现金预算, 并对其进行分析, 总结经验, 查找存在的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其次, 企业要增强各个管理层次的员工的现金流量意识, 用动态的眼光看待企业的现金流管理。

2.提高企业的盈利质量

企业应改变传统的利润计算模式, 采用收付实现制利润计算模式。以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实际收到的现金确认为收入计入利润。使计入利润的收入和成本费用支出与现金流入、流出相配比, 真实反映企业盈利质量和水平。同时企业利润的计算要紧密结合现金流量, 避免跨期利润计算与现金流量脱离的情况。

3.增强企业创造现金流的能力

为了创造优质现金流, 企业可以加强市场调研, 生产出有特色、个性化、能蒲足多层次需求的产品, 争创名牌优势来提高产品的价值及核心竞争力, 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低产品成本, 同时以企业的主营业务为主, 努力增加销售收入, 降低产品的库存。

4.建立健全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可以通过编制现金预算并完善现金预算管理体系, 对预算编制部门考核预算制定精度, 并制定指标来检验预算执行部门的进展, 从而科学的控制公司现金流的流程, 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

5.建立明确的内控机制

在现金流的控制上, 企业应从资金的筹集、使用和配给等方面来调节。首先, 建立各司其责的职责部门以及严谨科学的制度, 来规范资金的管理, 指明资金流中各环节负责人的职责与义务;其次, 对企业现金流动性进行控制, 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机制, 对采购业务进行比较严密的监控, 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 降低库存成本, 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

6.增强风险观

控制财务风险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为了合理的规避财务风险, 企业可以构建长短期结合的风险预警系统, 同时坚持谨慎性原则, 建立风险基金, 不断紧随社会的脚步, 适应各种政策和市场变化, 定期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 不断增强企业解决财务风险的能力, 从而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

财务风险的控制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 也是财务管理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如果不能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 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便会遇到巨大的阻力, 在日新月异的经济形势下, 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以及广大财务工作者必须增强风险观, 制定合理的措施和科学的现金流管理制度, 放范风险于未然, 保障企业的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1]陈国民, 梁敬华.现金流量视角的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J].会计师, 2013 (15) :78-79.

[2]何增龙.浅析基于现金流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J].财务与会计, 2013 (08) :31-32.

[3]李焰, 陈才东, 黄磊.集团化运作、融资约束与财务风险——基于上海复星集团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 2007 (12) :117-135.

[4]张友棠, 黄阳.基于行业环境风险识别的企业财务预警控制系统研究[J].会计研究, 2011 (03) :41-48.

风险流量 篇6

以往我们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测定,一般都是从资产负债角度或者从财务杠杆角度。本文将从基于现金流量的角度,对经营、投资、筹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经营环节风险测度

企业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销售商品面临的赊销风险,以及企业采购物资所面临采购的风险。这两者都直接与企业现金流密切相关,也直接体现企业营运能力的好坏。参照企业绩效评价的营运能力指标,在进行必要修正后其经营风险测度指标如下:

(1)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预付款项)

本文采用应收款项周转率取代,原因在于“其它应收款”和“预付账款”两个项目是容易被人为操纵的项目,通常粉饰了企业利润,将这两个项目纳入管理视线中,更符合有效性原则。

(2)现金流入流出比。

现金流入流出比=年末现金流入量/年末

现金流出量

该指标主要用于分析或估测企业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其中,现金流入、流出量都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

该比率临界值为1,即当现金流量比率小于或等于1时,可以判断为企业经营出现风险信号。

(3)经营现金盈利率。

经营现金盈利率=现金盈利增加值/经营现金

净流量

其中:现金盈利值(CEV)是指在现金制条件下根据现金流量表提供的财务信息所计算出来的企业现金净收益,现金盈利值=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和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处置长期资产收现一利息及筹资费用付现;经营现金净流量(NCFO)=经营现金流入量-经营现金流出量。

该指标反映企业现金盈利能力,一般应大100%,若小于100%,则表示有经营风险。

(4)总资产现金回收率。

总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

总资产

其中,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根据指标重要性不同,把它们分为核心监测指标与辅助监测指标,这里我们选择经营现金盈利率和总资产现金回收率作为核心监测指标,把应收账款周转率、现金流入流出比作为辅助监测指标。

该指标反映企业平均总资产生产现金的能力,若小于安全临界值,则表示有经营风险。

2 筹资环节风险测度

企业筹资风险主要体现为筹集资金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利润分配风险。资金筹集风险与企业的偿债能力相关,利润分配风险与企业的发展能力相关。因此在设计筹资风险测度指标以及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时,要对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进行必要的修正。筹资风险可以用以下四个指标来测量:

(1)经营现金比率。

经营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近代理财学的观点是:因为投资、筹资活动为不经常发生的辅助理财活动,其产生的现金流量在总现金流量中的比例较小,所以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一种十分稳健的方法,可以更谨慎地描述公司以现金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为了精确地反映偿债情况,可以将分母的“流动负债总额”换为“到期偿债额”,用以表示公司及时偿债的能力。

(2)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债权人希望债务比例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证,贷款不会有太大风险;而对投资者来讲,当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他们希望负债比例越大越好,否则反之[1]。公司理财则应当审时度势,全面考虑,在利用资产负债率制定借入资本决策时,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财务风险,在二者之间权衡利害得失,做出正确决策。

经营现金比率从短期来反映公司筹资风险,则资产负债率从中长期来反映公司负债筹资风险。

(3)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

所有者权益总额

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的完整性和保全性,资本保值增值率等于100%时,为资本保值;大于100%时,为资本增值。

(4)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平均总资产/平均净资产

该指标反映企业的资本结构,权益乘数越大,负债程度越高,筹资风险也越大,即资本结构劣化。

筹资环节财务风险测度与经营环节财务风险测度一样,我们可将权益乘数作为核心监测指标,而把经营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作为辅助监测指标。

3 投资环节风险测度

投资环节财务风险用以下指标进行测定。

(1)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

该指标是绩效评价中常用的指标,将该指标与前期、与计划或与行业的平均水平比较,就能够正确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此外企业的总资产是由投资者投入或举债形成的,净利润的大小与企业的资产多少、资产结构的好坏、资产的经营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总资产报酬率又是一个综合评价指标。

(2)总资产净现率。

总资产净现率=现金净流量/平均总资产

上市公司营业利润的质量单凭利润额的高低反映是不够的,与揭示上市公司现实偿债能力一样,只有现实的现金流入才可以抵补成本、发放股利或扩大规模,因此增加该指标反映以现金形式流回企业的收益。

(3)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

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经营现金流入量/销售

收入净额

企业账面意义上的销售收入表现为一种应计的现金流入量,而非等同于实际现金流入量。若账面意义销售收入不能转化为足够的实际现金流入量,则意味着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质量极其低下,企业盈利存在风险。通过营业现金流入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可以得知企业完成的销售中获得现金的能力,它排除了不能回收的坏账损失的影响;能够对企业集团销售收入的本质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便发现问题,不断优化销售方案,在实现销售收入的良性增长的同时,减小财务直至消除隐患[2]。深沪两市2002年被5T的50家公司2001年度的财务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平均为-0.450。

(4)现金盈利留存率。

现金盈利回收率=现金增加值/现金盈利值

现金增加值(cash added value,CAV)是指在现金制条件下的企业实际的“现金盈利值”的基础上[3],扣除分配股利付现的余额,是企业支付了各项现金后的留存现金收益计算公式为:

现金增加值=现金盈利值一分配股利付现

该指标反映当年最大追加投资的自筹现金支付能力,超过此限度,则应借款投资。

筹资环节财务风险测度与经营环节财务风险测度一样,我们可以选择现金盈利回收率作为核心监测指标,而把经营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作为辅助监测指标。

对投资环节财务风险测度,我们同样可以选择权益乘数作为核心监测指标,而把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现率、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作为辅助监测指标。

摘要: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来分析了如何测定财务风险。

关键词:财务风险,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参考文献

[1]汤谷良:《论财务风险管理》[J];《会计研究》2004(1):101-115。

[2]向德伟:《论财务风险》[J];《财会研究》2004(1):107-117。

风险流量 篇7

一、现金流量和财务风险的关系

(一) 关于现金流量和财务风险的相关介绍

现金流量主要是指在某一段会计期间内, 企业根据现金收付制度, 进行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生产经营活动、非经常性项目等各种经济活动后产生现金流入、流出情况, 反映现金总量的一个总称, 也即是动态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公司结构缺乏合理性或者是公司财务融资不合理等各种原因导致企业无法偿债, 最后降低投资者预期收益的风险。对于每一个企业而言, 都会客观存在各种财务风险, 是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势必会面对的财务管理问题, 通常情况下企业只能采用各种针对性的财务防控措施尽可能降低财务风险, 减少财务风险的负面影响。

(二) 现金流量和企业财务风险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 生产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 而获得利润的过程总是先垫支一定的资金, 然后通过各种经济活动获得更多的资金。但是, 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财务风险, 从开始投入资金到投入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都有可能导致投资失败, 不能预期回收投资本金, 或者不能达到预期的本金增值。现金流动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会不断变化, 因此可以将综合、全面、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以及财务支出情况。通过现金流量的流速金额、稳定性等情况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等详细情况, 只要对比分析企业现金在某一段期间内的流入量以及流出量, 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资金应用, 并且准确发现资金运行问题, 及时纠正。同时, 确认现金流量主要建立在收付实现制的前提条件下, 以往采用的权责发生制管理方式, 极易产生某会计事项衍生出多种会计信息的问题, 很难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 实施收付实现制可有效防止发生这些问题, 有利于企业做出横向、纵向对比分析等, 可为企业现金的合理调度、财务风险防范以及投资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具体而言, 现金流量和企业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现金流量可以直接反映出企业的财务风险。

权责发生制下, 一些企业会适当的粉饰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后再对外公布, 这样并不能真实、完全的反映出企业实际的经营发展情况。而现金收付实现制下, 现金流出量直接代表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而现金流入量直接代表了经营收入。现金净流量、现金性收益才可以真实的反应企业的财务能力, 究根结底, 企业成本、企业盈利以及企业收入, 还有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主要会受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现金流入、流出的影响。同时, 分析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时间差异可以反映出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金运营能力, 通常情况下, 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回收某项现金支出, 这代表在短期内, 可以多次将这笔资金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 提高资金的循环利用率, 而企业的占用资金量也比较少。相反, 如果企业的资金占用量相对较大的情况下, 此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支付能力,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会造成很大威胁。其次, 现金流量可以将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全面、系统、及时的反映出来, 现代企业价值观认为风险其实也是现金流量预计值和实际值之间的离差, 企业现金流动的稳定性较高, 不确定性越少, 现金流量预计值和实际值之间的离差也就会越小, 这也就表示企业财务风险就低。

2、现金流量可提供科学、合理的企业筹资决策信息。

现金流量主要是建立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 可以真实的反应企业的现金收入、现金支出情况, 而由于现金收入、支出的可比性大大提高了现金流量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而且也避免了企业使用多种计量方法、负债及资产确认方法而产生各种不同的会计财务信息的问题。现金流量立足于收付实现制, 可以对比分析本企业在不同时期或者是同一个行业内不同企业, 又或者是不同行业企业的现金流量信息, 这样有利于企业收集在某段期间内比较全面的现金流出、流入量等相关数据, 为企业决策者更好的了解现金来源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 更好的制定筹资计划, 合理调度企业现金。

3、现金流量是企业投资的基础。

通常情况下, 企业投资都属于长期投资, 具有一次投入、多次回收, 资金占用时间较长、投资金额较大等特点, 也是因为这些特点导致企业投资面临的财务风险较高。因此, 企业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 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盈亏状况以及实际财务情况做出长期的投资决策。为了确保长期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做好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研究, 客观评价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而现金流量是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个必要因素。对项目投资方案的现金流入金额、现金流出金额进行评估分析, 评估现金流量的资金时间价值, 合理预测项目投资的最终经济收益后, 才决定是否投资。由此可见, 现金流量可视为企业做出投资决策的一个基础数据, 是确保企业投资决策正确的重要依据。

二、基于现金流量分析几种常见的企业财务风险

(一) 生产经营中的财务风险

通常信用风险以及营运资金风险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常见的两种财务风险类型。

1、营运资金风险。

发生营运资金风险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①现金周转速度缓慢。如果减慢了企业现金的周转速度, 对于企业营运资金会造成直接的影响, 更具体来说, 现金周转速度和企业营运资金之间呈负相关性, 一旦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减慢, 便会增加企业的营运资金需求, 如果此时企业的现金储备不足, 或者借款额度不足, 无法继续投入资金, 必然会因为资金周转速度较慢导致原有的项目营运资金无法支持正常的生产经营, 继而出现财务风险。②营运资金被占用。目前, 有的企业并没有将运营资金投放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而是投放在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购置或者投资上, 这样在短期内无法获取投资收益, 极易导致新近的现金流入被占用, 减少企业现金流量, 一旦出现任何资金变动情况, 极易导致企业营运资金短缺。③扩大了销售规模。销售是企业获取、提高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扩大企业的销售规模, 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盈利, 但是也需要注意扩大销售规模也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若企业为了扩大业务量, 在超出财务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开展相关的营运活动, 必然会因为企业过度交易导致企业营运资金短缺, 最终导致财务风险。

2、信用风险。

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点:①突发性坏账。这种情况是不可预见的, 主要由于一种客观的非人为行为导致企业无法及时收回相应的应收账款, 最后形成坏账。②大量赊销。当前的社会背景形势下, 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日益严峻, 为了尽量提高业绩, 扩大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很多企业都应用了相对放松的信用政策, 对外大量赊销商品, 当然这种做法的确提高了销售量, 但是与此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信用风险发生机会。企业无法及时将销售款收回的情况下, 不仅会减少运营资金, 也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很大影响。而且也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 企业不能偿还应付供应商货款以及其他的应付款。

(二) 投资过程的财务风险

一般情况下, 都是因为企业投资失误导致企业不能及时回收预期投入, 进而引发企业财务风险。出现投资风险, 会使企业偿债风险增加。由于投资决策失误, 企业的投资现金流出并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导致企业没有相应的资金偿还债务, 企业偿债风险自然也就会大大增加。同时, 发生投资风险, 对企业主营业务活动产生很大影响, 相应的风险系数也会增加。由于企业投资失误, 企业并没有多余的资金再投资其他的项目, 有的企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会挪用企业的营运资金, 最后会对企业主营业务的顺利开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 筹资过程的财务风险

通常, 企业都会预留一部分的流动资产, 主要是为了迅速筹集所需现金或者偿付债务之用, 流动资金不仅指现金, 也包括一些资产 (可在短时间内迅速转化成现金) 。在企业进行筹资活动的过程中, 主要是由于流动资产的流动性不足才会引发流动性财务风险。有的企业常常会以银行短期贷款的方式筹集资产购置所需资金或者对外投资资金, 但是这样的筹资方式会使流动性负债大大增加。有的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 因为缺乏营运资金, 往往会申请银行贷款, 这样也会使企业流动性负债大大增加。

三、基于现金流量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一) 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系统

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便于提前发现企业财务风险的征兆, 提醒企业针对潜在财务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控制措施, 以便发生财务风险后能够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损失。有必要确定短期、中期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目标, 目前, 大多数企业中短期目标应该是有效监测并控制企业现金流量, 因此非常有必要编制一套科学、合理的现金流量预算方案。所谓现金流量预算, 主要是合理控制企业的现金持有量, 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而且确保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盈利水平, 按照资产运用水平合理安排企业资产结构。为了确保现金流量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企业应以销售预算为中心, 构建一套全面、系统的预算管理体系, 而且应基于全面预算的情况下合理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支付情况。为了保障现金流量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 应该建立以周、月、季度、半年以及全年为时间期限的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体系。

(二) 进一步优化现金流量的组织结构

企业现金流量的组织结构应该对应于企业的组织结构, 若企业现金流量的组织结构建设缺乏合理性, 则企业组织结构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长此以往, 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隐藏巨大的风险隐患, 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 企业应高度重视现金流量的组织结构设计, 尽可能保证现金流量组织结构设计合理、完整。在设计企业的现金流量组织结构的过程中, 企业应严格遵循明确分工、职责分明的原则, 同时应该设计详细、完整的组织系统图, 构建一个完善的会计体系, 更有必要制定一套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现金流入方向、流出方向设置控制岗、管理岗、业务岗等相对应的岗位。而且, 为了有效防止现金流量出现问题, 应该给予这些岗位一定的权力, 当然也需要明确这些岗位的职责, 保证相关岗位能够全面、认真落实相应的职责。另外, 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现金收支的相关业务流程, 要求在办理每一笔业务的过程中, 必须经过申请、检查、支付、记录等一系列完成的手续后才算真正的完成, 这样才可以确保现金收支的合理性以及合法性, 使企业财务风险降低。

(三) 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 想要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应该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现金流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通常情况下会要求基本上不低于同期净利润, 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利润。为此, 企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尝试增加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 首先第一点是严格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费用, 提高销售收入。第二点是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工作, 及时收回企业应收账款, 尽可能减少呆账、坏账的发生。

在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都会产生各种成本费用, 因此在采购原材料开始, 正式投入生产, 一直到销售最终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在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 应该提前进行市场调查, 在了解原材料市场价格的前提下, 货比三家, 选择一家性价比最高, 质佳价廉的供应商合作, 从而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 企业应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成本费用预算方案, 尽可能减少一些无效性成本支出, 将现金流出量降低至最低限度。其次, 企业应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不断创新生产技术, 提高销量。更重要的是应该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企业应该制定稳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还应该合理控制应收账款比例, 有必要执行销售责任制, 一旦出现单笔大宗赊销现象, 要求销售人员和债务人签订相应的还款协议, 成功转移坏账可能会造成的财务风险。

(四) 加强资金流向管理

为了时刻掌握企业资金流向, 企业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可以全面反映出企业资产运营情况, 体现企业货币资金周转率, 便于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投融资情况, 更加准确的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负债情况以及资产支付能力, 这样可大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 更好的调度、应用货币资金。因此, 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编制合理的现金流量分析表, 并且应深入分析现金流量表中反映的各种信息, 及时发现企业财务风险。另外, 在资金流向管理工作中, 应加强相应的监督、检查力度, 确保企业资金流向和事先制定的现金流量预算方案不会出现很大偏差。

综上所述,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现金流量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现代企业应高度重视现金流量管理工作, 全面掌握企业真实的运营情况以及财务支出情况, 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征兆, 及时采取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确保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瑜.浅析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J].中国对外贸易, 2012 (04) :73—74.

[2]姚瑶.浅议运用现金流量信息进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J].商业会计, 2013 (10) .

[3]王云霞.企业成本控制有关问题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4 (26)

[4]宋雨格.关于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与协调探究[J].中国商贸, 2014 (26)

风险流量 篇8

一、从现金流量角度识别财务风险的优越性

1.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质量

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容易被管理者所粉饰, 如:工程公司确认收入是以工程完工进度为依据的, 造假企业可能会人为地调整账面工程进度, 以达到调整收入及利润的目的。现金流量表是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的, 被人为粉饰的可能性较小, 弥补了传统收益指标的不足。

2.更可靠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现金流不足以清偿企业到期债务是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直接因素, 传统的以利润为核心的指标不能可靠解释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 而传统的根据资产负债表计算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也不能真正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 因为存货和应收帐款等主要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较弱, 无法很快变为能够用来偿债的现金。因此造成许多资产状况较好, 账面利润较为可观的企业, 似乎一夜之间就突然面临破产倒闭。由此看来, 基于现金流量计算的偿债能力指标比传统的偿债能力指标更可靠, 更敏感。

3.更直接地揭示财务风险

企业现金在流入流出数量上的差异直接反映了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 从本质上来讲, 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因素的形成, 归根结底是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状况决定的。因此, 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核心内容。

二、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指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缴纳税金等直接相关的业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正常情况下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除了要维护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周转外, 还应该有足够的补偿经营性长期资产折旧与摊销、支付利息和现金股利的能力。此外, 在企业稳定发展阶段,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还应该为企业的扩张提供现金流支持。

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是指投入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奠定基础的长期资产及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债权及其收益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可分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 对内投资现金流量应先流出, 且流出后应由经营活动补偿, 补偿的速度取决于折旧速度。如果对内投资现金流出净额为负数, 一般表明企业在扩张。对外投资现金流量应能自求平衡。

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

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的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在整体上反映企业融资状况及其成效。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应该适应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需求, 避免进行不当融资行为。如果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于零, 应适时还债;如果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小于零, 应动用储存资金或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如借款、增发股份等。

三、现金流量的构成分析

1.从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比重的角度分析

首先, 分别计算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占现金总流入的比重, 了解现金的主要来源。一般说来,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占现金总流入比重大的企业, 经营状况较好, 财务风险较低。

其次, 分别计算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占现金总流出的比重, 分析企业的现金使用方向。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比重大的企业, 其生产经营状况正常, 财务风险较低。

2.从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结构的角度分析

利用上表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 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 上表中未考虑正数和负数的金额大小, 在实务工作中, 应通过计算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的比例, 来判断企业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例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 计算结果在0~-5%之间, 可认为财务风险程度轻;计算结果小于-30%, 则可认为程度较严重。

(2) 企业经营因受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 造成财务状况复杂多变, 因此不能仅以一期 (“期”可以是年, 也可以是季度、半年) 的现金流量数据来判断财务风险, 应该综合观察3~5期现金流量情况。例如:企业第t期出现上表中的情形5, 应该结合第t-1期的现金流量情况 (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是否为正, 是否预收了第t期的大量货款等) , 来分析第t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的原因, 并观察第t+1期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是否转正, 最后综合判断企业第t期的财务风险。

四、结论

采用上述方法, 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进行质量分析和结构分析后, 即使是非财务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的主要数据,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 进行财务风险的简易识别。如需进一步深入分析财务风险, 则需计算以现金流量财务指标为主的财务指标体系, 并通过功效系数法、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 建立财务风险评价及预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杨瑶.基于现金流量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实证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11.

[2]田月昕, 伊基红.从现金流量的角度识别与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J].财务分析, 2011, (6) .

上一篇:思路和策略论文下一篇:现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