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联电缆接头故障原因(共4篇)
交联电缆接头故障原因 篇1
摘要:交联电缆和油纸电缆相比具有散热好、载流量大、制安方便等优点。交联电缆由于载流能力强, 电流密度大, 对导体连接质量要求就更为严格。对接头所要求机械的、电气的条件日益从严, 越来越高, 因此针对交联电缆接头各种故障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从交联电缆接头运行状况;交联电缆接头故障原因分析;提高交联电缆接头质量的对策三个方面阐述, 供交联电缆维修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交联电缆接头,交联电缆附件,油纸电缆,故障,接触电阻
1 交联电缆接头运行状况
6-10KV高压动力电缆在水利工程和电力系统运用非常广泛, 经实际运行证明, 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长期使用的。但交联电缆由于载流能力强, 电流密度大, 对导体连接质量要求就更为严格。特别是6-10KV电动机电缆, 各种接头将经受很大的热应力和较高激烈程度与持续时间的短路电流的影响。交联电缆附件也要接受同样的考验, 它与电缆是同等重要的, 也是与安全运行密切相关的关键产品。交联电缆在国内广泛采用虽然已10余年, 目前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 交联电缆接头故障原因分析
由于电缆附件种类、形式、规格较多;质量参差不齐;施工人员技术水平高低不等;电缆接头运行方式和条件各异, 致使交联电缆接头发生故障的原因各不相同。交联电缆允许运行温度高, 对电缆接头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接头发热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接触电阻过大、温升加快、发热大于散热促使接头的氧化膜加厚, 又使接触电阻更大, 温升更快。如此恶性循环, 使接头的绝缘层破坏, 形成相间短路, 引起爆炸烧毁。造成接触电阻增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工艺不佳。主要是指电缆接头施工人员在导体连接前后的施工工艺。
2.1.1 连接金具接触面处理不佳。
无论是接线端子或连接管, 由于生产或保管的条件影响, 管体内壁常有杂质、毛刺和氧化层存在, 这是不为人们重视的缺陷, 但对导体连接质量的影响, 颇为严重。特别是铝表面极易生成一层阻值很大的氧化铝薄膜。造成连接 (压接、焊接和机械连接) 发热的主要原因, 除机具、材料性能因素外, 关键是工艺技术和责任心。施工人员不了解连接机理, 没有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 就会造成连接处达不到电气和机械强度。运行证明, 当压接金具与导线的接触表面愈清洁, 在接头温度升高时, 所产生的氧化膜就愈薄, 接触电阻就愈小。
2.1.2 导体损伤。
交联绝缘层强度较大剥切困难, 环切时施工人员用电工刀左划右切, 有时干脆用钢锯环切深痕, 往往掌握不好而使导线损伤。剥切完毕虽然不很严重, 但在线芯弯曲和压接蠕动时, 会造成受伤处导体损伤加剧或断裂, 压接完毕不易发现, 因截面减小而引起发热严重。
2.1.3 导体连接时线芯不到位。
导体连接时绝缘剥切长度要求压接金具孔深加5mm, 但因产品孔深不标准, 易造成剥切长度不够, 或因压接时串位使导线端部形成空隙, 仅靠金具壁厚导通, 致使接触电阻增大, 发热量增加。
2.2 压力不够。
现今有关资料在制作接头工艺及标准图中只提到电缆连接时每端的压坑数量, 而没有详述压接面积和压接深度。不论是哪种形式的压力连接, 接头电阻主要是接触电阻, 而接触电阻的大小与接触力的大小和实际接触面积的多少有关, 与使用压接工具的出力吨位有关。造成导体连接压力不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2.2.1 压接机具压力不足。
近年压接机具生产厂家较多, 管理混乱, 没有统一的标准, 特别是近年生产的机械压钳, 压坑不仅窄小, 而且压接到位后上下压模不能吻合;还有一些厂家购买或生产国外类型压钳, 由于执行的是国外标准, 与国产导线标称截面不适应, 压接质量难保证。
2.2.2 连接金具空隙大。
现在交联电缆接头多数单位使用的连接金具, 还是油纸电缆按扇型导线生产的端子和压接管。从理论上讲圆型和扇型线芯的有效截面是一样的, 但从运行实际比较, 二者的压接效果相差甚大。由于交联电缆导体是紧绞的圆型线芯, 与常用的金具内径有较大的空隙压接后达不到足够的压缩力。接触电阻与施加压力成反比, 因此将导致增大。
2.2.3 假冒伪劣产品质量差。
假冒伪劣金具不仅材质不纯, 外观粗糙, 压后易出现裂纹, 而且规格不准, 有效截面与正品相差很大, 根本达不到压接质量要求, 在正常情况下运行发热严重, 负荷稍有波动必然发生故障。
2.3 截面不足。
将交联电缆与油纸电缆的允许载流量, 在环境温度为25℃时, 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ZLQ2-3×240可用YJLV22-3×185替代, 因为交联3×185铝芯电缆的载流量为364A, 而油纸3×240铝芯电缆的载流量才320A, 交联电缆载流量还超出44A。如果用允许载流量计算, 185mm2交联电缆与240mm2油纸电缆基本相同, 或者说185mm2交联电缆应用240mm2的金具连接才能正常运行。由此可见连接金具截面不足将是交联电缆接头发热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2.4 散热不好。
绕包式接头和各种浇铸式接头, 不仅绕包绝缘较电缆交联绝缘层为厚, 而且外壳内还注有混合物, 就是最小型式的热缩接头, 其绝缘和保护层还比电缆本体增加一倍多。这样无论何种型式的接头均存在散热难度。现行各种接头的绝缘材料耐热性能较差, J-20橡胶自粘带正常工作温度不超过75℃;J-30也才达90℃;热缩材料的使用条件为-50~100℃。当电缆在正常负荷运行时, 接头内部的温度可达100℃, 当电缆满负荷时, 电缆芯线温度达到90℃, 接头温度会达140℃左右, 当温度再升高时, 接头处的氧化膜加厚, 接触电阻随之加大, 在一定通电时间的作用下, 接头的绝缘材料碳化为非绝缘物, 导致故障发生。
3 提高交联电缆接头质量的对策
由于交联电缆接头所处的环境和运行方式不同, 所连接的电气设备及位置不同, 电缆附件在材质, 结构及安装工艺方面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但各类附件所具备的基本性能是一致的, 所以应加强以下几点措施来提高接头质量:
3.1 必须选用技术先进、工艺成熟、质量可靠、能适应所使用的环境和条件的电缆附件。
对假冒伪劣产品必须坚决抵制, 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应重点试验, 不断总结提高, 逐年逐步推广应用。
3.2 采用材质优良、规格、截面符合要求, 能安全可靠运行的连接金具。
对于接线端子, 应尽可能选用堵油型, 因为这种端子一般截面较大, 能减小发热, 而且还能有效的解决防潮密封。连接管应采用紫铜棒或#1铝车制加工, 规格尺寸应同交联电缆线芯直径配合为好。
3.3 选用压接吨位大、模具吻合好, 压坑面积足, 压接效果能满足技术要求的压接机具。做好压接前的界面处理, 并涂敷导电膏。
3.4 培训技术有素、工艺熟练、工作认真负责, 能胜任电缆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的电缆技工。
提高施工人员对交联电缆的认识, 增强对交联电缆附件特性的了解, 制定施工规范, 加强质量控制, 保证安全运行。由于交联电缆推广应用时间较短, 电缆附件品种杂乱,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高低不等, 加之接头的接触力和实际接触面积是随着接头在运行中所处的各种不同的运行条件而在变化, 所以交联电缆各种接头发生故障的原因也就各不相同, 除发热问题外, 对于密封问题、应力问题、联接问题、接地问题等引起的接头故障也应予以重视。
交联电缆接头故障原因 篇2
1 交联电缆接头故障原因综析
交联电缆接头故障原因, 由于电缆附件种类、形式、规格、质量以及施工人员技术水平高低等因素的影响, 表现出不同的现象。另外, 电缆接头运行方式和条件各异, 致使交联电缆接头发生故障的原因各不相同。交联电缆允许在较高温度下运行, 对电缆接头的要求较高, 使接头发热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接触电阻过大, 温升加快, 发热大于散热促使接头的氧化膜加厚, 氧化膜加厚又使接触电阻更大, 温升更快。如此恶性循环, 使接头的绝缘层破坏, 形成相间短路, 引起爆炸烧毁。由此可见, 接触电阻增大、接头发热是造成电缆故障的主要原因。造成接触电阻增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工艺不佳。 (1) 连接金具接触面处理不佳。无论是接线端子或连接管, 由于生产或保管的条件影响, 管体内壁常有杂质、毛刺和氧化层存在, 特别是铝表面极易生成一层坚硬而又绝缘的氧化铝薄膜, 使铝导体的连接要比铜导体的连接麻烦, 工艺技术的严格性也要高得多。造成连接发热的主要原因除机具、材料性能因素外, 关键是工艺技术和责任心。施工人员不了解连接机理, 没有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 就会造成连接处达不到电气和机械强度。运行证明当压接金具与导线的接触表面愈清洁, 在接头温度升高时, 所产生的氧化膜就愈薄, 接触电阻就愈小。 (2) 导体损伤。交联电缆绝缘层强度较大剥切困难, 环切时如用电工刀划切, 有时干脆用钢锯环切深痕, 往往掌握不好而使导线损伤。剥切完毕虽然不很严重, 但在线芯弯曲和压接蠕动时, 会造成受伤处导体损伤加剧或断裂, 压接完毕不易发现, 因截面减小而引起发热严重。 (3) 导体连接时线芯不到位。导体连接时绝缘剥切长度要求压接金具孔深加5mm, 但因产品孔深不标准, 易造成剥切长度不够, 或因压接时串位使导线端部形成空隙, 仅靠金具壁厚导通, 致使接触电阻增大, 发热量增加。 (2) 压力不够。有些资料的制作接头工艺及标准图中只提到电缆连接时每端的压坑数量, 而没有详述压接面积和压接深度。施工人员按要求压够压坑数量, 效果如何无法确定。不论是哪种形式的压力连接, 接头接触电阻的大小与接触力的大小和实际接触面积的多少有关, 与使用压接工具的出力吨位有关。造成导体连接压力不够的主要原因如下。 (1) 压接机具压力不足。近年来, 压接机具生产厂家较多, 管理混乱, 没有统一的标准, 特别是近年生产的机械压钳, 压坑不仅窄小, 而且压接到位后上下压模不能吻合。还有一些厂家使用的是国外类型压钳, 由于执行的是国外标准, 与国产导线标称截面不适应, 压接质量难保证。 (2) 连接金具空隙大。现在交联电缆接头多数单位使用的连接金具, 还是油纸电缆按扇型导线生产的端子和压接管。从理论上讲圆型和扇型线芯的有效截面是一样的, 但从运行实际比较, 二者的压接效果相差甚大。由于交联电缆导体是紧绞的圆型线芯, 与常用的金具内径有较大的空隙, 压接后达不到足够的压缩力, 由于接触电阻与施加压力成反比, 因此导致接触电阻增大。 (3) 假冒伪劣产品质量差。假冒伪劣金具不仅材质不纯, 外观粗糙, 压后易出现裂纹, 而且规格不准, 有效截面与正品相差很大, 达不到压接质量要求, 在正常情况下运行发热严重, 负荷稍有波动必然发生故障。 (3) 截面不足。将交联电缆与油纸电缆的允许载流量, 在环境温度为2 5℃时进行比较, ZQ2-3×240油纸铜芯电缆允许载流量为420A, YJV22-3×150交联铜芯电缆允许载流量为476A, 因此, 可替代ZQ2-3×240油纸铜芯电缆。前者可用后者替代。如果交联3×150为铝芯电缆, 其载流量为364A, 而油纸3×240铝芯电缆的载流量才320A, 超出44A, 两者允许载流量基本相同, 或者说l50mm2交联电缆应用240mm2的金具连接才能正常运行。可见连接金具截面不足也是交联电缆接头发热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4) 散热不好。对于绕包式接头和各种浇铸式接头, 其绝缘较电缆交联绝缘层为厚, 而且外壳内还注有混合物, 就是最小型式的热缩接头, 其绝缘和保护层还比电缆本体增加一倍多。这样无论何种型式的接头均存在散热问题。现行各种接头的绝缘材料耐热性能较差, J-20橡胶自粘带正常工作温度不超过75℃, J-30也才达90℃, 热缩材料的使用条件为-50℃~l00℃。当电缆在正常负荷运行时, 接头温度可达l00℃;当电缆满负荷时, 电缆芯线温度达到90℃, 接头温度会达140℃左右;当温度再升高时, 接头处的氧化膜加厚, 接触电阻随之加大, 经一定的通电时间, 接头的绝缘材料碳化为非绝缘物, 导致故障发生。
2 技术改进措施
综上所述增加连接金具接点的压力、降低运行温度、清洁连接金属材料的表面、改进连接金具的结构尺寸、选用优质标准的附件、严格施工工艺是降低接触电阻的几个关键周素。提高交联电缆接头质量的对策由于交联电缆接头所处的环境和运行方式不同, 所连接的电气设备及位置不同, 电缆附件在材质、结构及安装工艺方面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但各类附件所具备的基本性能是一致的。所以, 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接头质量: (1) 选用技术先进、工艺成熟、质量可靠、能适应所使用的环境和条件的电缆附件。对假冒伪劣产品必须坚决抵制, 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应重点试验, 不断提高, 逐年逐步推广应用。 (2) 采用材质优良、规格、截面符合要求, 能安全可靠运行的连接金具。对于接线端子, 应尽可能选用堵油型, 因为这种端子一般截面较大, 能减小发热, 而且还能有效的解决防潮密封。连接管应采用紫铜棒或1#铝车制加工, 规格尺寸应同交联电缆线芯直径配合为好。 (3) 选用压接吨位大、模具吻合好、压坑面积足、压接效果能满足技术要求的压接机具。做好压接前的截面处理, 并涂敷导电膏。 (4) 培训技术有素、工艺熟练、工作认真负责, 能胜任电缆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的电缆技工。提高施工人员对交联电缆的认识, 增强对交联电缆附件特性的了解。研究技术, 改进工艺, 制定施工规范, 加强质量控制, 保证安全运行。
3 结语
电缆中间接头低阻值故障原因分析 篇3
110kV文东线电缆分4段敷设,电缆型号为YJLW03-64/110-1×800。检测电缆外护套阻值后,发现文华站至四村户外场段电缆有多段电缆外护套阻值不合格,其敷设形式和各段电缆外护套阻值如图1所示。
2 故障测寻
对电缆施加脉冲电压后,发现其泄漏电流值在50mA以上,属低阻故障。先后用电桥法和跨步电压法都没能确认故障点,但对电缆施加脉冲电压时,脉冲信号发生器(MFM-51)显示#2井处的泄漏电流突然下降,此时只有#3接头井处在拆金属外护套的接地线。
因为测量外护套的阻值需先拆除金属外护套的接地线,然后用兆欧表测量金属外护套与大地间的阻值(即为电缆外护套的电阻值),所以在检测Ⅱ段的外护套阻值时,Ⅲ段电缆金属外护套接地与否都不应该对Ⅱ段外护套的电阻测量有任何影响。为验证Ⅱ段外护套的测量阻值与Ⅲ段金属外护套的接地是否存在直接联系,我们用兆欧表分别作了两个测试:Ⅲ段金属外护套接地时,测得Ⅱ段外护套阻值为0;Ⅲ段金属外护套不接地时,测得Ⅱ段外护套阻值为0.2MΩ。
通过这两次对比检测,确认#2中间接头处的金属外护套绝缘不正常。查看该电缆头后确认:绝缘接头内部连通,出现了结构性的缺陷;绝缘接头对地绝缘不合格(0.2 MΩ)。这两种情况正是导致在Ⅱ段电缆路径上找不到泄漏电流,而在#2中间接头处有极其微弱泄漏电流的原因。
对比初始测量值,可以断定Ⅱ、Ⅲ段的金属外护套原本没有完全连通(至少有0.2MΩ的绝缘值),是由于查找故障时施加1.5kV脉冲电压被击穿而贯通。
由于图1中Ⅲ、Ⅳ段的三相电缆外护套的测量阻值完全相等,因此怀疑第Ⅲ、Ⅳ段的三相电缆的金属外护套也连通。用兆欧表检查,发现Ⅲ、Ⅳ段的A、C相电缆的金属外护套确实连通。
3 中间头故障原因分析
在电缆运行时,为了降低电缆金属外护套上的感应损耗(电压、环流),要求把电缆金属外护套分段,然后通过金属外护套交叉互联的方式来达到电缆相位位置互换的效果。文东线的电缆中间接头的内部主要结构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导致中间接头金属外护套连通的原因有:同轴电缆因自身缺陷(图2中圈1处绝缘损坏),导致内、外线芯导通;同轴电缆内、外线芯分离处(图2中圈2处)损坏,导致内、外线芯导通;由于水份侵入,加上外壳内部的填充胶存在缺陷,导致同轴电缆的内、外线芯通过爬电通道连通,如图3所示。
交联电缆接头故障原因 篇4
1 预制式接头的施工优势
1) 尺寸标准化。
预制式接头由于附件本身在工厂中制作,其屏蔽层和绝缘层的尺寸完全采用标准化生产。而绕包式接头的绝缘要在现场采用手工绕包方式制作,其绕包质量直接影响了反应力锥和绝缘层的质量。因此,预制式接头因尺寸标准化而减小了现场的施工强度,同时也有利于施工质量的控制。
2) 缩短施工时间,易进行质量控制。
在绕包式接头的设计中,需要制作反应力锥以控制电缆本体绝缘和增绕绝缘之间的界面应力。以一根三芯电缆为例,制作一套绕包式接头需要制作6个反应力锥,单人操作平均耗时达1.5 h。此外,绕包式接头需要使用绝缘带材以增绕绝缘,按照目前的工艺标准,10 kV XPLE电缆绕包式接头增绕绝缘后的绝缘外径比电缆本体绝缘外径要增加16 mm。与绕包式接头相比,预制式接头省去了制作反应力锥和增绕绝缘等施工步骤,不仅简化了施工过程,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而且便于进行施工质量的控制。
2 预制式接头的结构和安装过程
2.1 预制式接头的结构
10 kV XPLE电缆预制式接头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的预制件是预制式中间接头最重要的部件,由工厂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制造,出厂前均经过严格测试。
2.2 预制式接头的安装过程
预制式中间接头的安装过程主要包括以下6个步骤。
1) 剥切电缆。
依次剥切外护层、铠装层、内衬层、金属屏蔽层、半导电层和绝缘层。
2) 预装预制件。
在电缆清洁后,将预制件套入,暂时固定。
3) 采用压接方法进行导体连接。
一般规定,6~35 kV XPLE电缆的导体为紧压圆形,应选用紧压型连接管。
4) 预制件定位。
将预制件按照标定尺寸推至指定位置并固定。
5) 恢复屏蔽层。
在预制件外绕包铜网以恢复电缆屏蔽层。
6) 缩紧热缩套管和进行防水密封。
将套在电缆外层的热缩套管缩紧,并在预制件两端用绕包防水绝缘带对其进行防水密封。
根据以往的施工和运行经验,在预制式接头的施工中,除半导电层处理外,在预制件两端用绕包防绝缘水带作为防水密封措施,确保预制件内部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干燥,是保证接头质量的关键所在。
3 预制式接头的典型故障分析
3.1 典型故障现象
根据预制式接头投入使用后的运行情况看,其材料电气性能稳定,在各种敷设环境下一般均能可靠运行。但随着使用数量的增多,有一定数量的预制式接头出现了运行故障,除外力破坏因素外,预制件内渗水是发生故障的重要因素。
2007年6月,某10 kV预制式接头发生故障,解剖后发现其中一相预制件击穿,预制件内有水分存在,接管上有铜锈,绝缘表面爬电现象严重。从接管上有铜锈的情况说明,电缆在运行过程中,预制件内发生了渗水。渗水降低了电缆绝缘强度并诱发生成水树枝,在运行一段时间之后造成绝缘击穿。故障原因为由于线芯弯曲导致预制件与电缆不能完全贴合,水分侵入后引发故障。
通过对多起该类型电缆接头故障的分析,发现除施工人员未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施工造成预制式接头质量较低以外,接头发生故障后的预制件内均发现有水分存在。
通过对发生故障的电缆线路上未损环的该型号电缆预制式接头进行解剖,发现防水绝缘带和电缆本体结合较为紧密,而与预制件之间结合不够紧密,存在一定的渗水现象。这说明目前使用的防水绝缘带材料和预制件之间的黏合性能不好,防水能力受到影响。
3.2 故障原因的试验性分析
通过对电缆预制式接头故障的分析,认为预制件内渗水应是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确认电缆预制式接头预制件渗水和预制件材料特性、相关施工工艺之间的关系,采用绝缘直径为33.6 mm的10 kV XPLE电缆开展了以下试验。
1) 试验1。
该试验用来模拟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半导电层的处理不佳,断口不平整的情况。将电缆半导电层断口削成锯齿形状,外部全包防水绝缘带,采用内孔直径为31 mm的预制件制作电缆预制式接头,并浸泡于水箱中进行工频耐压45 kV、55 kV/5 min、75 kV/5 min试验。
该试验说明断口的锯齿现象对预制式接头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主要是造成局部放电,预制件内部并未发现渗水现象。
2) 试验2。
该试验主要针对施工过程中半导电层打磨不到位,防水不严密的情况。故意不打磨电缆半导电层,两端粗略包防水绝缘带,采用内孔直径为31 mm的预制件制作预制式接头,并浸泡于水箱中进行工频耐压45 kV、55 kV/5 min、75 kV/5 min试验。
在试验中,当调至工频39 kV时发生电缆击穿现象,解剖发现预制件内部渗水严重。该试验说明运行过程中预制件两端若不有效防水,由于预制件和电缆本体间的纵向阻水能力不佳,易造成水分渗入接管部位,从而引起击穿放电。
3) 试验3。
该试验主要针对施工过程中,电缆接头部位不直,存在有弯曲度的情况。弯曲电缆,两端包防水绝缘带,采用内孔直径为31 mm预制件制作预制式接头,并浸泡于水箱中进行工频耐压45 kV、55 kV/5 min、75 kV/5 min试验。
在试验中,发现电缆局部放电超标,预制件两端防水绝缘带和预制件接触部位发现少量水分。
该试验说明运行过程中预制件两端正常绕包防水绝缘带,由于防水绝缘带和预制件之间的黏合性能不佳,易造成水分渗入。
4) 试验4。
该试验主要尝试加大预制件和电缆本体间的过盈配合,即加大预制件和电缆之间的握力和贴合度,测试局部放电和渗水现象。使用较小的内孔直径为29.5 mm的预制件制作预制式接头,并浸泡于水箱中进行工频耐压45 kV、55 kV/5 min、75 kV/5 min试验。
在试验中,局部放电正常,预制件内部未发现渗水现象。该试验说明预制件和电缆之间的握力增加后,其纵向阻水性能加强,水分未渗入,电缆运行正常。
3.3 试验性分析结论
通过以上4个试验,并结合材料性能特点,认为电缆预制式接头因防水绝缘带材料和预制件材料之间黏合力较差,如按照原施工工艺施工,电缆接头的防水性能较差,易发生渗水现象进而引发电缆接头故障。
目前使用的预制式接头存在防水性能不足的现象,但因其具有施工时间短、配件和工艺标准化程度高等优势,在应用中仍应受到肯定。同时,可在预制式中间接头工艺中吸收绕包式接头防水性能较好的优点,对预制式接头的缺陷进行弥补,提高其防水性能,其实用价值仍是很高的。
4 预制式接头施工工艺的改进
4.1 改进措施和试验
通过对上述4个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认为在不改变预制式接头材料性能和结构尺寸的前提下,通过改善防水密封工艺可以解决其防水能力较差的问题。
1) 预制件外部全包防水绝缘带而非仅两端绕包防水带。原工艺在预制件两端使用防水绝缘带绕包,由于两端的防水绝缘带绕包尺寸较短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在快速施工中容易出现绕包不到位的情况。现将该工艺步骤改为预制件外部全绕包防水绝缘带,以形成整体防水层。同时,为了避免出现预制件外表导电层和电缆外导电层搭接不良的情况,在绕包防水绝缘带之前,先在预制件两端绕包半导电带以加强半导电层的连接。
2) 针对试验4发现的缩小孔径可以改善防水性能的特点,将现有的配套预制件型号统一采用较原来小一号规格的预制件,使电缆绝缘和预制件的过盈在3mm以上,以改善防水性能。
为证明预制件外部全包防水绝缘带对提高接头防水性能的作用,进行了如下试验:弯曲电缆,预制件外部全包防水绝缘带,采用内孔直径为31 mm的预制件制作预制式接头,并浸泡于水箱中进行工频耐压45 kV、55 kV/5 min、75 kV/5 min试验。
通过多次试验证实,采用此工艺进行的防水密封有效地保护了预制件,未发现渗水现象。
4.2 工艺改进后的效果
在对原预制式接头工艺改进后,进行了多项试验性接头施工。在施工中,通过过程检查发现其防水绝缘带绕包的黏牢度有效提高,在施工投运后,未发生因防水性能不足而引起的接头故障。
5 结语
1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采用预制式接头,可以减少作业时间,降低作业强度,大幅提升作业效率。但由于预制件在总装过程中存在配合精度不够、黏合不严密从而降低整体质量的固有缺点,要确保预制式中间接头的可靠稳定运行,必须解决该类型接头的防水密封问题。本文通过试验分析提出的改进措施,在不改变基本工艺流程和材料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了预制式接头的防水密封性能,确保该型接头的安全可靠运行。
摘要:10 kV交联聚乙烯电缆预制式接头的结构设计存在缺陷,易引发电缆故障,但可以通过施工工艺的改进予以解决。介绍了该预制式接头的基本结构、施工过程以及对其典型故障原因进行的试验性分析。针对该接头因其结构缺陷而引起故障这一根本原因,改进了接头的施工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预制式电缆接头,中压电缆,施工工艺
参考文献
[1]史传卿.电力电缆安装运行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交联电缆接头故障原因】推荐阅读:
交联电力电缆试验分析10-10
中压交联聚乙烯电缆论文07-19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11-07
电力电缆故障原因分析07-13
冷缩电缆中间接头05-14
电缆故障11-24
电缆的故障07-21
电缆头故障06-06
高压电缆故障11-15
电缆故障精确定位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