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成语

2024-09-23

正确使用成语(共6篇)

正确使用成语 篇1

成语是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熟语, 它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后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成语不仅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古代汉语词汇、语法、修辞等特征, 堪称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因此, 要想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 就必须了解成语“背后”的知识。

一.了解一词多义现象, 依据语言环境进行正确推断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这是因为古代汉语词汇量比较少, 同一个词, 不仅有好几个解释, 而且可能分属不同的词类。成语中一词多义现象并不鲜见。例如:“不刊之论”中的“刊”不是“刊登”的意思, 而应解作“削除”;“文不加点”中的“点”不能理解为“标点”, 而是指“涂上一点, 表示删去”的意思;“不易之论”中的“易”不可理解为“容易”, 而应解作“更改”;“不足为训”中的“训”应理解为“法则”, 跟“教训”无关, “七月流火”中的“火”是星座名, 不能误解为“烈火”;“不速之客”中的“速”应解作“邀请”, 不能理解为“迅速”;“言归于好”中的“言”, “羌如故实”中的“羌”都是语首助词, 与“语言”“羌族”无关。等等。了解了一词多义现象, 我们要辨别成语的正误就比较容易了。如: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 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若能理解成语“危言危行”中的“危”是“正直”的意思, 而非“危险”之义, 就不难判断这一成语的使用是不合语境的。

二.抓住古今异义词语, 紧扣关键语素进行合理推断

成语中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不相同的词也大量存在, 这就给我们理解和运用成语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 抓住古今异义的词是我们正确把握这类成语的一个关键。例如:“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而今义只是指“一般行走”;“感激涕零”中的“涕”应理解为“眼泪”, 而今义是指“鼻涕”;“兵不血刃”中的“兵”应解作“兵器”, 而今义是指“士兵”;“苟且偷安”中的“偷”是“苟且”之义, 今指“盗窃”;“如汤沃雪”中的“汤”应解作“热水”, 今多指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细大不捐”中的“捐”是“舍弃”义, 今义是指“捐助”。等等。

三.弄清活用词语用法, 根据内部结构进行有效推断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一样, 它的词基本上是有定类的, 不同词性的词在句中的功能也是基本一致的。但有些词在句子中临时处在另一类词的位置上, 起着另一类词的作用,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大文言现象——词类活用。成语中不仅有词类活用现象, 而且还比较复杂。下面试举数例加以说明。

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粉墨登场”中的“粉墨”, “袖手旁观”中的“袖”, “百年树人”中的“树”, “生灵涂炭”中的“涂炭”, “一鼓作气”中的“鼓”, “不衫不履”中的“衫”和“履”, “衣锦还乡”中的“衣”, “苗而不秀”中的“苗”等, 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2.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如“洞若观火”中的“洞”应理解为“透彻”。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如“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 “驾轻就熟”中的“轻”和“熟”, “去伪存真”中的“伪”和“真”, “除暴安良”中“暴”和“良”, “乘坚策肥”中“坚”和“肥”等, 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坚壁清野”中的“坚”和“清”等。

5.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追亡逐北”中的“亡”和“北”, 本义为“逃跑”“败逃”, 这里应解作“败逃的敌人”。

6.使动用法。如:“生死肉骨”中的“生”是指“使……复生”, “肉”是指“使……长肉”;“沉鱼落雁”中的“沉”和“落”分别是指“使……沉”, “使……落”;“闭月羞花”中“闭”和“羞”也是这种用法;“息事宁人”中的“息”和“宁”分别是指“使……平息”, “使……安定”;“汗牛充栋”中“汗”是指“使……出汗”。等等。

7.意动用法。如“行百里者半九十”中的“半”, “鱼肉百姓”中的“鱼肉”, “幕天席地”中的“幕”和“席”等。

8.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在成语中非常普遍, 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例如:“狼奔豕突”中的“狼”和“豕”是指“像狼那样”, “像猪那样”,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类似的还有“蚕食鲸吞”“狼吞虎咽”“雷厉风行”“鳞次栉比”“风驰电掣”等成语。“风餐露宿”中的“风”“露”则是指“在风里”“在露天里”, “风雨同舟”中的“风雨”是指“在暴风雨中”, 都表示动作行为的地点。“旁敲侧击”中的“旁”“侧”是指“从旁边”“从侧面”,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当然, 还有其他一些活用的现象,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四.把握文言句式特点, 联系语法功能进行恰当推断

有不少成语中含有特殊的文言句式, 如果搞错了就会直接影响对成语的理解。因此, 把握文言句式特点, 对正确理解一些成语的含义是大有裨益的。

特殊的文言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的文言句式在成语中都不难找到实例。如:“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为判断句式;“兄弟阋墙”“折冲尊俎”为省略句式, 都省略了介词“于”;“不足与谋”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金石为开”是被动句式。倒装句式在成语中的运用较为普遍, 下面重点谈谈宾语前置句和状语后置句在成语中的运用。

1.“唯…是…”是成语中常见的提宾格式。如“唯命是从”“唯才是举”“唯利是图”等成语中的“唯”是表示范围的副词, “是”是提宾标志。“从”的宾语是“命”, “举”的宾语是“才”, “图”的宾语是“利”。

2.单用一个“是”字提宾。如“马首是瞻”中的“是”即为这种用法。

3.表示否定的成语中, 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如“时不我待”中的宾语“我”即放到了动词谓语“待”之前, “人莫予毒”正常语序应为“人莫毒予”。

4.疑问代词作宾语的成语中, 宾语往往前置。如“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中的“焉”即为“附”的宾语。

5.用“之”字作为提宾标志。如“不此之图”即“不图此”, 不打算做这件事或不考虑这个问题。

6.“饱以老拳”即“以老拳饱 (之) ”, “嗤之以鼻”即“以鼻嗤之”, 都是典型的状语后置句式。

五.关注各种修辞手法, 回归已读文本进行准确推断

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 对正确理解成语颇有帮助。比如, 李清照《如梦令》中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句子, 其中的“绿”“红”并不生僻, 意思也不难懂, 但如果把全句连贯起来读, 初接触古代汉语的人就可能会感到不可理解。然而, 如果懂得一点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 知道有一种以事物的性状代替事物的用法, 就可以受到启发, 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绿”“红”在这里分别是指代叶和花。如今, 常用“绿肥红瘦”这一成语形容暮春景色。成语“红粉青蛾”中的“红粉”与“青蛾”都是以事物的特征代替事物, 借代美女;“行将就木”中的“木”是以原料代成品, 借代棺木。等等。

又如, 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的句子, 以“泰山”“鸿毛”与“死”来比轻重, 已经足够夸张, 而比较的结果是死比泰山还重, 比鸿毛还轻, 夸张的色彩就更浓了。同样, 在成语中也存在着大量的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例子。如“投鞭断流”“一日三秋”“黑云压城城欲摧”“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等。

比喻等修辞手法在成语中也有着广泛的运用, 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 只要我们了解并掌握古代汉语修辞手法的特点, 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 举一反三, 就能准确理解与之有关的成语的含义。

正确使用成语 篇2

一、熟语的定义

“正确使用熟语”是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熟语是语言中常用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

二、熟语的特点

熟语有两个特点,一是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一是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又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

三、熟语的分类

1、成语

成语是一种固定的词组,音节以四字为主,大部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使用时切忌望文生义。如: 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七月流火”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现在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闹出望文生义的笑话。万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兄容欢迎、庆祝等盛况。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街上空无一人。“不刊之论”指点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观点,形容言论精辟,无懈可击。

2、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直言”,具体通俗,形象生动。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或反映人生哲理,或反映生产经验,或反映阶级斗争的。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

3、歇后语

歇后语是广大民众喜闻乐道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分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作歇后语。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俏皮话”。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两类。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两面光”。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在 1 外”。说话或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形象活泼,饶有风趣,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4、惯用语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词组。结构简括,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频率高,用处广。例如“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等。

惯用语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语义的双层性,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如“踢皮球”本指以脚踢球的运动方式,后喻指不负责任地互相推来推去;“打预防针”,字面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财神爷”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

其次,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厚,且褒扬、赞许和中性的极少,如“老黄牛”“破天荒”“打游击”。谐谑、讽刺和贬义的占绝大部分,如“拍马屁”“寄生虫”“红眼病”“小心眼”“吃独食”“眼中钉”等。

第三,它在结构上大都是“三字格”,也有少数二字或多字的,如“下海”“吃醋”“下课”“喝迷魂汤”“喝西北风”“钻牛角尖”“打退堂鼓”“一推六二五”“解铃还需系铃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

试比较下面两组词语,体会惯用语生动通俗的口语表达效果: 成语:置若罔闻 阿谀奉承 李代桃僵 惯用语:耳边风 拍马屁 替罪羊、背黑锅

5、格言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大部分是出自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般不直接考查,主要是通过写作体现出来。

例如:

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由此可见,熟语比成语更贴切生活,更贴切社会,更贴切实际;因而能进一步扩大中学生使用词语与进行语言实践的范围。《考试说明》的调整更符合生活实际,对中学语文教学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四、规律探寻

1、命题规律与预测

熟语考查的命题思路和命题形式不会有变化,仍将放在第I卷,以选择题的形式,结合成语一起考查。即在每题中有二至三个选项继续考查成语,另外一至两个选项考查惯用语、格言等,语料仍将选自报刊中的热点报道。

高考中熟语考查以成语运用为重点,复习备考的时候,应以成语为中心,适当扩展涉及一些内容健康,含义较为固定、短小定型的熟语。重点应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几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

2、方法探究

要正确使用熟语,平时大量积累和细心分辨才是最根本的方法。系统、有准确突破点的复习效率才最好。所以最好做好三整理工作。一是把典故熟语(主要是成语)集中整理一下,如火中取粟、朝三暮

四、上下其手、青梅竹马等,明其典故,则不会用错。二是将含有易望文生义语素的熟语整理一下,如“不刊之论、不足为训、万人空巷”加...点字的意义,必须真正掌握。三是将有特定感情色彩且又容易忽视的熟语整理一下,如不见棺材不落泪(贬义)、吃不了兜着走(贬义)、冬寒抱冰,夏热握火(褒义)等。

五、误区警示

(一)改造成语。或者换词,或者出现错别字。例如:

1、面对不幸,是怨天忧人,还是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 “怨天忧人”属换词误用,看似通顺,实则无此成语,应为“怨天尤人”

2、他们家穷得家徒四璧。

“家徒四璧”属别字误用,应为“家徒四壁”。

此类尚有如“寥若辰星(晨)”、“入目三分(木)”、“心”不在蔫(焉)”“大刹风景(杀、煞)、“坚忍不拔(韧)”“蔽帚自珍(敝)”等误用例子。考生只要平时稍有留意,即不难发现。

(二)不了解成语意思,望文生义。例如:

1、小说是虚构的,但其人其事看来也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空穴来风”本意是“比喻消息或传言并非完全没有根据”,却常被误解为“没有根据的消息或传言”而用错。

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而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

3、我国企业遭遇的知识产权国际纠纷越来越多,但国内能够应对这些诉讼的高级人才却是百里挑一,极其缺乏。

“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而不是指数量少。

4、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

5、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6、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7、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8、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

“不刊之论”也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而是指“不能改动的言论”形容言论精辟,无懈可击。

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高山仰止:比喻对崇高品德的仰慕。

与人为善:原指赞助人学好,现多指善意帮助别人。一衣带水:比喻仅隔一水,极其邻近。

尾大不掉:比喻机构上强下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五风十风:形容风调雨顺。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

如坐春风:比喻在某人跟前受到教育和感化。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善于玩弄手段。危言危行:正直的言论,正直的行动。细大不捐:不管是大的不是小的东西都不丢掉。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容易误假为真。不足为训:不足以当作典范或者法则。天荒地老:比喻历时久远。为之侧目: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粉墨登场:指化装上台演出。多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秀色可餐:一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二形容花木、山林非常秀丽。半壁江山:指保存下来或丧失掉的部分国土。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弊绝风清:形容社会风气十分良好,没有贪污舞弊等坏事情。不三不四:不正派,不像样子。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

下里巴人:本指古代楚国通俗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白头如新:谓相知不深。

(三)对成语意思理解不准确,似是而非。例如:

1、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淹没了馆外的惊雷。4

“振聋发聩”本意是“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却被误解为“声音大得震聋了耳朵。”改为“震耳欲聋”即可。

6、如果上海有一家银行人均创收达四万元,谁都会不以为然。

“不以为然”原意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的成语改为短语“不以为奇”就行了。

另如有人把“不孚众望”作“不负众望”理解而误用。高考还考查过“莘莘学子”“汗牛充栋”“洗心革面”“左右逢源”的误用。

(四)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例如:

1、叫我惊讶的是悬挂于屋门前旗杆上一面如火如荼的国旗。

“如火如荼”意为“比喻气势旺盛或热烈”,用来修饰国旗是不当的。

2、导游带着大家饱览了莫高窟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

“美轮美奂”用来“形容高大华美(专指建筑物,而不是其他形式的美)。”句中显然弄错了修饰的对象。

3、小李新买的房子装修得十分豪华,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真是琳琅满目。

“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一般多指书籍或工艺品。此处不能用来形容“房屋装修”。

4、各种花卉,争奇斗研;若用国色天香来形容,实不为过。“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

5、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意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其他还有:

风姿绰约、楚楚动人、豆蔻年华(都用来形容女子)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不能用于同性之间)耳鬓厮磨(形容亲密相片)

老气横秋(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多用于年轻人身上)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相敬如宾、结为连理、破镜重圆、比翼双飞、琴瑟和谐、秦晋之发(均用于夫妻之间)

音容宛在(对形容对互勉者的怀念)草长莺飞(形容春天的景象)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石破天惊(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一蹴而就、相提并论、望其项背(只用于速写句中)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 “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五)没弄清成语意思,用上成语后,使句中词语与词语表意重复。例如:

1、坐在笔者身边的一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了。“忍俊不禁”本已有“忍不住发笑”的意思,与后面“笑起来”重复。

2、华西村在海内外遐迩闻名。“遐迩”与前面“在海内外”重复。

3、他穿着一身灰色笔挺的西装革履。

“西装革履”指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已有动词性,与“穿着”重复。

4、西部大开发使我国东西部地区合作正在方兴未艾,促进了僵经济发展格局的战略性调整。

“方兴未艾”就是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停止,与前面的“正在”重复。

(六)对成语本身的感情色彩没把握住,褒贬不分。此种情况在成语误成中最常见,又分为两种情形。1.褒义成语误作贬义成语用。例如:

①日元贬值势如破竹,亚洲经济灾难深重。

“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应换为贬义词“狂泻不止”或“一泻千里”。②他“小时偷针,长大偷金”,一生矢志不移强烈追求的就是行窃。“矢志不移”指发誓立志,决不改变。是个褒义词

③《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常见的褒词贬用的成语:

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

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易误解为“没有成功”。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重整旗鼓:整:整顿,收拾。比喻失败之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如雷贯耳:响亮得象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用于客套话。

力透纸背:透:穿过。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羚羊挂角:旧比喻诗文意境超脱,不着形迹等 2.贬义成语误作褒义成语用。例如:

①成名歌手签约上海,高林生是始作俑者。

“始作俑者”比喻首开恶例的人。被误作“第一位”用了。②他就是这种认准了,就执迷不悟地把路走到底的人。

“执迷不悟”本为“坚持错误而不觉悟。”句子作褒义词用显然不当。

③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贬义 常见的贬词褒用的成语:

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无所不至: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摇身一变:现用来形容人不讲道义原则,一下子来个大改变。罄竹难书:罄:尽,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师心自用: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烜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舞文弄墨: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党同伐异:伐:讨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急功近利:功:成功;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虎视眈眈: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死心塌地: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移天易日:易:更换。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翻云覆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

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

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章。衣冠楚楚: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彻头彻尾:彻:通,透。从头到尾,全部,十足的意思。

推波助澜: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七)颠倒主客,谦敬不分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例如:

1、不论什么时候,冰心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动听,自如自在地发表她的观点。

“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句中误用在施动者(冰心)身上了。

2、两人宽的拾级而上的青岗石山道,忽陡忽缓,忽弯忽拐。

“拾级而上”本意是“沿着石阶而上”,只能用于施动者人,不能作修饰语用,改作“依山而上”即可。

3、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抛砖引玉”,以自己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是谦词,只能用在自己身上。

4、在家里,爸爸做事总是先斩后奏,什么事情都是做了以后才让我们知道。“先斩后奏”,用于下级把事情处理完后再向上级报告,不适用于平辈关系或上对下。

5、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6、正值老教授八十寿辰之际,晚辈们集体送去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恭祝您老长命富”。

“长命富贵”,旧时用于对小孩的祝福。常见的谦辞还有:

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

敬辞有:

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朋满座、大材小用等。

(八)忽视语境,不分范围

1、近几年,通过对城市声环境的检测与监督,我国道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污染总体上呈江河日下趋势。

“江河日下”指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而此句从整个语境看来,是想讲情况得到缓解。

2、在丛飞病重期间,受过他资助的人没有一个来探望他,但他虚怀若谷,毫不介意,还劝大家不要责怪这些人,这种胸怀令人钦佩。

从全句语境来看,该句是相强调他不介意,而“虚怀若谷”则是用来形容十分谦虚,因而错误。

3、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重要,而要把它完美无缺地取出来并加以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完美无缺”指十分完善、美好,没有缺点。句意是想讲“完好无损”。

(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情色彩也相反,这就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则易造成误判。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如:

1、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1992年高考题)“灯红酒绿”原指灯光酒色,红绿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2、我很胖,可是这位老护士很快就选准了一条血管,一针见血,我很佩服。“一针见血”原指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3、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

“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4、蹇叔老谋深算,弦高勇敢机智,先轸忠直刚烈,都只寥寥几笔,便刻画的栩栩如生。

“老谋深算”原指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后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想法很阴险或指计划已久的坏事。

另外,诸如此类的两用成语,还有很多,如:“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这些词还有“按图索骥”、“如虎添翼”、“高视阔步”、“旁若无人”、“指手画脚”、“秀色可餐”、“粗枝大叶”、“不绝如缕”、“不见经传”、9 “暗送秋波”、“应接不暇”、“先天不足”、“豁然开朗”、“粉墨登场”、“回光返照”、“行云流水”等。

(十)成语运用时,没有注意其语法搭配,如有的谓语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能带宾语也须防搭配不当的情况。还有其他句子成分间的问题也应注意。此类成语误用情况复杂,较难发现,更需留意。

1、他往四周一看,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出奇制胜”意为“用奇兵奇计制服对方,取得胜利”,可作谓语、宾语,其后不带宾语。句中带了宾语“对方”不当。

2、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广为流传。

“漠不关心”,多作谓语,谓语前常有介宾短语作状语,后面也不能带宾语,句子带上了“人民疾苦”不当。

3、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篇3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文身 赝品 流金铄石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B. 诀巧 碑帖 原物璧还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C. 简练 宽宥 犯而不较 万壑争流,千崖竞秀

D. 更迭 歆享 功亏一匮 明枪易躲,暗剑难防

2.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迭宕 秘诀 绵薄 胁从不问 共商国是 原型毕露

B. 佳宾 脉膊 题跋 崭露头脚 欢呼鹊跃 慧质兰心

C. 亵黩 觇视 蜂拥 嘻笑怒骂 老生常谈 甘之如饴

D. 班驳 撕打 翔实 平心而论 饮鸩止渴 滥竽充数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书刊要装帧,门面要装潢,居室要装修,营造一个舒适温馨而又品位高雅的家,可以说是工薪阶层中许多人的梦想。

B. 如果从事保护工作的人员缺乏专业眼光,不能进行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那就可能导致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淹没无闻。

C. 2008年1月以来,中国居民物价指数CPI出现了明显的涨幅,不少低收入家庭倍感通货膨涨的压力。

D. 当人们遇到困难时,总有不少人只是一味地报怨,甚至有人不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而是玩世不恭,得过且过。

(答案见本期栏目“参考答案”)

《正确使用成语》复习教案 篇4

编写人

魏玉强

“正确使用成语”复习教案

【课题】正确使用成语 【学案序号】 1 【课型】 复习

【课时】1课时(使用日期2014年12月18日)【复习目标】

1、熟悉成语辨析题的命题特点;

2、熟悉成语辨析的四个方面。(对应PPT)

自主复习

【第一环节】自读 自查

1.命题形式:考查形式稳定,主要是单项选择题(4选1),要求选出使用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2.命题特点:(1)考查重点明确。一是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二是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不合逻辑等方面。

(2)所考熟语一般是常用且易误易混的。尤其突出“三不辨”(不辨词义、不辨对象、不辨色彩)、“三不合”(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习惯)。

(3)语料多选自报刊中的时事热点材料,贴近现实生活,时代感强。考点例析: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困难。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因此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如果不仔细辨析,就很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文不加点”用来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而不能理解为“写文章不加标点”。例

1、(2012 山东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解析】A项,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贬义,形容演讲选手,不合语境。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句中用于修饰“田园生活”属望文生义。C项,久假不归: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含贬义,此处使用望文生义。D项,奔走呼号:指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也指为办成某事而到处宣传,以争取同情和支持。符合题意,使用恰当。

【答案】D

二、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巧夺天工”是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只能用于人工制作的东西,不能用于本来就是自然的东西;“豆蔻年华”只能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而不能用于男子。

日照一中2012级语文组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教案

编写人

魏玉强

2、(2012 浙江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对于一些地方房价还没有回到合理价位,调控不能放松的表态,让市场对楼市调控政策放松的预期落了空。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中国古典诗歌所用的许多物象,本是无情无知的,但经过历代诗人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传统的审美意象。

D.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解析】A项,“对于”应改为“对”,“对于”指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对”和“对于”的用法差不多,但是“对”所保留的动词性较强,因此这句话中只能用“对”。B项,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C项,“积淀”指积累沉淀。合乎语境。D项,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在这里形容丑闻,犯了使用对象不当的错误,可用“骇人听闻”。【答案】C

三、褒贬误用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 “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命题者有的 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考生要注意辨析。例

3、(2012 江西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是不同凡响了。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解析】A.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褒义词。在这里属褒贬失当。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符合语境。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这里属用错对象。D.茹毛饮血,茹,吃。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比喻处在未开化状态。这里用于“残酷故事”不合适。属望文生义。【答案】B

四、不合逻辑: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没有错误,但从逻辑角度考虑则于理不通。因此,在成语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成语义和语境义的契合性,既不能违背语意逻辑,也不能违背事理逻辑,否则就会造成不合事理的现象。

例4(2011·大纲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日照一中2012级语文组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教案

编写人

魏玉强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解析】 A.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对象和语境很契合。B.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用在此处犯了断章取义的毛病。这里可以用“繁琐”或“繁琐庞杂”。C.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贬义词,感情色彩不当。D.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与前面的 “热闹非凡”矛盾,可用“不绝于耳”。犯了不合逻辑的毛病。【答案】 A 解题指南:

1.从意义上辨析

(1)辨源流,忌望文生义

熟语源远流长,很多来自神话、寓言、典故等等。而且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等特征。掌握或运用熟语时,需要我们追本溯源,准确把握和理解它的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切忌主观臆断,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成语的含义。

如: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2011·北京高考)

(2)析多义,忌顾此失彼

有些熟语在演变中不断引申新义,甚至发生转义,因而有些熟语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往往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含义,这就需要我们全面把握其多种含义及其不同的使用语境。

如: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3)审形似,忌混淆词义

形似的成语,往往只一字之差,但其含义却相反或毫无关联。因此,答题时一定要看清字形,再辨析其意义,进而作出判断。

如: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________(深负众望/深孚众望)的人。(2011·江西高考)

(4)辨程度,忌轻重失度

有的熟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等弊病。

如: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复习,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5)析语义,忌画蛇添足

言简意赅是熟语的一大特点,但如果不注意对有些成语和句中的其他词语的语义作相同或相 日照一中2012级语文组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教案

编写人

魏玉强

近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某语意的重复。

如: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2010·湖南高考)2.从色彩上辨析

(1)析感情,忌褒贬不分

熟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不同的熟语常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并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在使用时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失误。

如: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2010·江苏高考)(2)看角色,忌敬谦失当

由于熟语约定俗成,某些熟语的使用有一定的场合,有的还需要区别尊卑、长幼、主客、男女等,这都要求我们在使用时,注意场合,做到自谦敬人,得体合度。如果分辨不清,就会导致谦敬错位。如“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不能用于同学或同事间。如: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2010·全国高考Ⅱ)

3.从用法上辨析

(1)识对象,忌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具有特定的“方向性”或“针对性”:有的指自然界,有的指人类社会;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只适用于某一领域,如:“汗牛充栋”指书籍;“巧夺天工”指人为,而非自然;“炙手可热”指权势、地位;“雨后春笋”指美好的新生事物或现象。而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有意搞混。如果对这些熟语所表达的特定对象缺乏了解,就很难识破“张冠李戴”的现象。

(2)知功能,忌搭配不当

正确运用成语实战演练(二) 篇5

1.专家指出,只要采取“绿色生活生产方式”,使家里的东西物尽其用,就可将家庭生产的垃圾量降低25%。

2.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地感受美国的生活。

3.在全球银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的工商银行去年净利润居高不下,首超千亿。

4.山西疫苗事件发生后,曾有七名家长到法院门口击鼓升堂,要求起诉山西省疾控中心。

5.认为中国强调和平发展因而会在主权争议问题上投鼠忌器,这是最危险的误判。

6.城市蜗居的“蚁族”只是沧海一粟,据中国社科院蓝皮书显示,全国有85%的家庭买不起房。

7.如果中日两国在经济和政治上都能开诚相见地交换意见,“东亚共同体”轮廓就逐渐清晰了。

8.为了师出有名,赢得国际社会对反伊“倒萨”战争的支持,美国在加紧军事部署的同时,加紧外交活动。

9.吴祖缃教授生前说过,《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被人们认识到的只是表里山河,藏在水下的更多。

10.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得到国家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光彩的那一天倚马可待。

B.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三个小时,在她面前,“大哥”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被折服了。

B.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C.阿富汗发生了多起人质被塔利班绑架的事件,而7月19日韩国23名人质遭绑架更惊动世界。一叶知秋,阿富汗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塔利班的力量在重整壮大。

D.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参考答案】

A组:1.使用正确。物尽其用:让各种东西都充分发挥作用。

2.走马观花: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含有贬义。

3.居高不下:形容某种情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或状态,没有下降的趋势。

4.击鼓升堂:古代的衙门如果县官要处理案件,就会命官差敲鼓,然后带原告和被告到县衙的大堂内。

5.使用正确。投鼠忌器: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6.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句中强调的是“少”。

7.开诚相见: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相见”已有“交换意见”的意思。

8.使用正确。师出有名:出兵必有正当的理由,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

9.表里山河: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10.倚马可待: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以等着完稿。比喻文章写得快。

正确使用安全座椅 篇6

位置

尽管很多妈妈单独开车带孩子外出时,希望孩子就坐在自己的旁边,照顾他会比较方便。但这是非常危险的,斜后方才是比较理想的位置。新生儿应该使用面朝后的安全座椅。无论何时,当孩子超过安全座椅使用年龄的范围时,都要及时更换。

安全带

每一种座椅都有自己独特的安全带使用规范,不要推测或者想当然,要准确、仔细地阅读说明书之后使用。夏天使用安全座椅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带松紧程度及位置的调整,既不能太松,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也不能太紧,磨伤了孩子的皮肤。

规则

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会有反抗坐在安全座椅上的时期,我们对此绝不能让步,不妨制定“不坐好就不能开车”的规则。如果途中孩子的哭闹让你心烦,那就尽快停车安抚他一下,直到他安静地在安全座椅内坐好后再继续行驶。

细节

当车子停在太阳下时间比较久时,注意将孩子抱入安全座椅前用手摸一摸,毕竟座椅上有些金属材质会发烫。可以用湿毛巾降温,或者在停车之前就采取遮阳措施。

物品推荐

1 葛莱(GRACO)过渡型安全座椅

0~4岁段使用款,需后向安装,独有的大倾角设计和婴儿衬垫可保证婴儿在车内的自然睡眠。单触式肩带使调校非常方便,座位设有5段调节。特殊的紧凑型底座曲线,可与汽车座椅的曲线紧密吻合而防止滑动。配有辅助安全带挂钩,易于安装在各种不同的汽车上,特别是安全带较长的汽车。

2 百代适(Britax)安全座椅

能把婴儿提篮和儿童安全座椅的优点结合到一起,被称为是小婴儿的头等舱。从宝宝出生到13千克之前需要后向安装,之后即可前向安装了。另外,它具有“Click & SafeTM”响声安全系统,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确保把孩子放置到儿童安全座椅内时安全带松紧适度。

3 智高(Chicco)Neptune豪华座椅

符合欧洲ECE R44/04汽车座椅安全标准,适合9~36千克(约1~12岁)儿童乘坐。设计时尚、现代,根据仿生原理研发的实用护头设计可单手调节安全带及头枕的高度。座椅宽大,内置聚苯乙烯防撞层,可有效降低事故可能带来的伤害,给宝宝带来最大的舒适感和安全度。

4 阿普丽佳(Aprica)平躺式座椅

适用于1~4岁的宝宝,座椅表面为特殊材质的网面,吸汗、透气。可170°安全平躺,有头颈部保护设计,符合婴儿最为合适的睡姿要求,并可保持他的呼吸自然、通畅。柔软的坐垫可有效分散体压,乘车时间较长时也不会感觉不适。

5 好孩子安全座椅CS800E

0~4岁宝宝适用。用料扎实,做工考究,采用原生塑料一次注塑成型,在大强度的撞击下也不会断裂。座椅面料为聚酯纤维棉,舒适、阻燃、耐高温、不变形。靠背角度和肩带均可调节,满足宝宝成长的需要。贝壳型设计,配备头托,无论在头部、背部还是全身,在受冲击时都可提供专业级别的保护。

6 Fair安全座椅

此款座椅为宝马官方指定的婴儿安全座椅,适合0~4岁的宝宝。座椅内部为EPS材质,是F1赛车手的专业头盔材质。靠背由金属框架组成,可以防止在撞击中断裂。拼插式五点安全带,可防止错误使用,为宝宝的安全多一层保险。

上一篇:技术进出口下一篇:小学教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