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魏氏梭菌病

2024-08-10

兔魏氏梭菌病(共7篇)

兔魏氏梭菌病 篇1

兔魏氏梭菌病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感染引发的, 是一种以剧烈腹泻为特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病兔拉黑褐色稀粪, 且一旦发病基本上治不好, 尤以1~3月龄的幼兔发病率较高。

一、病因

青饲料短缺, 饲料粗纤维含量低, 突然更换饲料, 长期饲喂高蛋白精料, 长期饲喂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等, 均可诱发此病。

二、临床症状

该病常突然发生, 病兔精神沉郁, 食欲废绝;急性下痢, 粪便呈水样, 污褐色, 有特殊腥臭味, 肛门周围、后肢及尾部被毛被稀粪污染;提起患兔, 粪水即从肛门流出; 后期兔体严重脱水, 消瘦;出现症状后多在12~48小时死亡, 少数病兔可拖至1周或更长时间, 但最终死亡。

三、诊断要点

家兔突然剧烈水样腹泻, 急性死亡;胃内充满食物, 胃黏膜脱落, 有多处出血斑和溃疡斑;小肠充气, 充满胶冻样液体;盲肠浆膜和黏膜有弥漫性充血或条纹状出血, 充满褐色内容物和酸臭气体;肝脏质脆, 胆囊肿大, 心脏表面血管怒张 (呈树枝状充血) , 膀肌有少量茶褐色尿液。

四、预防措施

1.科学饲喂。保证饲料营养成分均衡, 少喂高蛋白或低纤维饲料。

2.按时进行免疫接种。通常在幼兔断奶前后免疫接种兔魏氏梭菌病灭活疫苗, 每兔皮下注射1毫升, 以后每半年注射1次。

五、治疗方法

发病早期, 可用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病高免血清, 每只皮下或静脉注射4~5毫升, 每天2次;也可用魏氏梭菌病灭活疫苗, 每只皮下注射2~3倍剂量进行紧急接种。

抗菌药物 (如卡那霉素、金霉素、红霉素等) 可杀灭该病病菌, 减少毒素的产生, 但对已产生的毒素不起作用, 在治疗中仅起辅助作用。群体发病时可口服喹乙醇等。

对于患兔, 应抗菌消炎、补液解毒和帮助消化同时进行。笔者对患兔口腔灌注青霉素20万单位 (每只) 、 链霉素20万单位 (每只) 、葡萄糖和生理盐水20~50毫升 (每只) , 肌肉注射维生素C 1毫升 (每只) , 每天2次, 连用3~5天, 有较好效果。●

兔魏氏梭菌病的检疫与防治 篇2

1 病原

该病的病原为A型魏氏梭菌。该菌为厌氧菌, 在厌氧肉汤中培养, 可产生气体, 接种牛乳培养基呈汹涌发酵反应, 在动物或培养基中产生强烈的外毒素 (α毒素, 具有坏死、溶血和致死作用) 。该菌繁殖体的抵抗力不强, 常用的消毒剂均能杀死, 但芽孢有较强的抵抗力, 90℃经30分钟、100℃经5分钟才可杀死。其毒素经70℃, 30~60分钟则被破坏。

2 流行病学

该菌的芽孢广泛分布于土壤、粪便、污水和劣质面粉中, 可经消化道和伤口侵入机体, 而消化道是该病的主要传染途径。在饲养管理不当、气候骤变和突然更换饲料等应激因素的作用下, 极易导致该病暴发。各品种兔均易感, 而毛用、纯种兔更易感染。一般1~3月龄仔兔和肥胖兔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尤其在冬春季节, 饲喂过多谷料和缺乏青饲料时, 兔的胃肠正常菌群失调和处于厌氧状态时, 魏氏梭菌大量繁殖, 产生毒素引起腹泻、脱水衰竭和迅速死亡。

3 活体检疫

该病的潜伏期较短, 一般为2~3天, 长的也不超过10天。除少数突然发病、看不到任何症状死亡外, 多为急剧腹泻, 排出灰褐色软便, 随即出现水泻。粪便黄绿、黑褐或腐油色, 呈特殊腥臭味的水样或呈胶冻样粪便, 且污染兔的后臀肢。患病兔精神萎顿, 拒食, 消瘦脱水, 体温较低, 大多在出现水样泻的当日或次日死亡, 少数可拖数日。拖延患病兔最终死亡, 死亡率几乎达到100% (发病率为90%) 。

4 尸体检疫

患病兔脱水衰弱, 尸体肛门周围、后肢飞节下端均被粪便粘污, 剖开腹腔可嗅到特殊臭味, 胃内充满未消化饲料, 胃底黏膜脱落和有出血样黑色溃疡点;小肠卡他性炎症, 管壁透明, 并充满气体;盲肠、结肠充满气体, 管腔内有稀薄呈黑绿色、腐败气味的内容物, 肠黏膜充血或出血。肝质脆, 脾深褐色, 膀胱内积有茶色尿,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或出血, 有坏死点。

5 诊断及辨证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 可作出初步诊断。但是确诊需要做微生物学诊断或血清学试验。

(1) 微生物学诊断。取空肠内容物、黏膜刮物, 或肝、脾、肾做涂片或抹片, 用革兰氏染色, 镜检, 若见有革兰氏阳性大杆菌, 有荚膜, 单菌或成双菌者, 肝、脾或心血划线接种血平板, 厌气培养24小时, 若见典型的双重渗血圈的菌, 再经生化试验和血清定型, 即可确诊。

(2) 血清学诊断。用对流免疫电泳、间接血凝抑制试验以及SPA介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 在必要时均可选用, 以便确诊该病。

(3) 肠毒素检查。取肠内容物, 用生理盐水做1~3倍稀释, 滤纸滤过或3000转/分, 离心5分钟, 取上清液, 再以赛氏滤过器过滤后, 注射家兔 (静注2~4m L/只) 或小鼠 (静注0.2m L/只) 。先小剂量注射, 观察有无反应, 经半小时无反应者, 再用较大剂量注射同一或另一动物。若小剂量注射就于10分钟内死亡, 即证明其含肠毒素高, 若0.5~1小时倒地而不死, 并经1小时恢复正常证明其含肠毒素低, 正常兔肠内容物注射后, 不会引起反应。

6 防治

该病的防治主要以严格防疫、加强饲养管理、兽医卫生和消除应激因素等为主, 重在预防。可用A型魏氏梭菌甲醛氢氧化铝灭活苗, 肌肉注射2次 (相隔时间为1周) 。剂量为仔兔1m L、青年兔1.5m L、成年兔2m L。第2次注苗后1~2周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4~6个月, 故每隔4~6个月免疫1次, 并连续进行。乳兔应在15~30日龄时, 每隔7日注射1次抗血清 (3~5m L/kg体重肌肉或静脉注射) , 断奶后立即接种疫苗。此外, 还可用二联苗 (巴氏杆菌、魏氏梭菌) 和三联苗 (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 。发病时, 可用疫苗做紧急预防或治疗注射。

目前对该病治疗尚无特效药物, 因该病发病迅速, 病程很短, 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该病无治疗效果, 故无治疗价值者, 应及早淘汰处理。高免血清治疗, 成年兔每只用10~20m L静脉注射, 并可补液。

7 公共卫生

一起兔魏氏梭菌病的诊治和体会 篇3

1 发病情况

2014年3月初雨水偏多, 气候时冷时热, 变化无常且潮湿, 野生牧草含水较多, 莒口镇某养殖户饲养的200只肉兔中, 近日有几只肉仔兔 (50日龄左右) 急剧腹泻, 排黑绿色水样粪便, 肛门附近及后肢被毛被粪便污染。畜主以为是喂太湿的牧草所致, 肌肉注射抗生素, 同时灌服庆大霉素, 患兔病情不但没有好转, 反而全部死亡。接下来几天患兔数量迅速增加, 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良、腹部膨胀或腹泻, 每天死亡7~8只, 病死率极高, 于是前来求诊。

2 临床症状

患兔精神萎顿、厌食, 眼球下陷, 被毛粗乱无光, 耷耳, 体温38~39℃, 水样腹泻, 粪便呈黑绿色, 气味恶臭。肛门周围及后肢内侧被毛被粪便污染, 腹部胀满, 晃动身体时可听到拍水音。腹泻当天或次日即死, 最急性时常无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尚未发病的兔子, 精神、食欲正常, 体温无变化。

3 病理变化

病死兔消瘦, 严重脱水, 病变主要表现在消化道。胃臌胀, 内充满气体和未消化食物, 通过胃浆膜可看到胃黏膜上大小不一的黑色溃疡。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小肠肠管扩张, 肠壁变薄, 肠壁弥漫性充血, 内含大量稀薄液体。盲肠浆膜出血明显, 呈横行条带形。盲肠与结肠内充满气体和黑绿色水样粪便。肝肿大、瘀血, 质地变脆。膀胱内尿液呈茶色。

4 诊断

4.1 临床诊断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兔魏氏梭菌病。

4.2 实验室检查

4.2.1病料采集无菌采集病死兔有严重炎症的回肠一段 (两端结扎, 保留肠内容物) 和肝脏病变部位做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见两端稍钝圆的革兰氏阳性杆菌, 单个或成双排列, 有荚膜, 无芽孢。

4.2.2实验动物感染采集病兔的肠内容物50 m L, 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充分混合后, 3 000 r/min, 离心5 min, 沉淀后取上清液, 用滤纸反复过滤至清为止, 取滤液给5只体重为18~22 g的小鼠尾静脉注射, 每只注射0.2~0.5 m L。再分别用滤液与A型魏氏梭菌抗血清混合作用40 min后, 注射小鼠, 作为对照。注射滤液的一组小鼠10 min内迅速死亡, 而对照组不死亡, 判定该菌为A型魏氏梭菌。

5 治疗措施

1) 患兔腹泻初期用特异性高免血清治疗, 2~3 m L/kg体重, 皮下或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2~3 d。

2) 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20~40 mg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3 d。红霉素每千克体重20~30 mg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3 d。同时配合对症疗法 (腹腔注射5%葡萄糖盐水10 m L进行补液, 内服食母生、胃蛋白酶等消化药) 。

6 体会

1) 临床上有很多兔病都有腹泻症状, 单独依靠临床检查较难鉴别, 要依靠实验室检查, 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2) 兔是草食性动物, 只给谷类、豆类饲料, 不给草吃, 就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紊乱, 给肠道有害菌制造机会, 大量繁衍, 极易诱发消化道疾病。魏氏梭菌平常就存在消化道中, 当肠道p H值下降, 就能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1~3月龄幼兔较易感染发病。冬、春季较易发生。因此要根据兔的特点, 加强饲养管理, 给予充足的牧草, 例如禾本科干草或苜蓿草。多汁的青菜要少, 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要少, 以减轻家兔胃肠道的压力。

3) 该病应以预防为主, 可用魏氏梭菌氢氧化铝灭活菌苗, 每只兔皮下注射2 m L, 7 d后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4~6个月。

古田县兔魏氏梭菌病的调查与分析 篇4

1 调查方法

笔者于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 在古田县14个乡镇 (街道) 进行问卷调查, 并查阅病例档案进行分析确诊。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乡镇 (街道) 兔魏氏梭菌病发生情况 (见表1)

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 经卡方检验表明:不同乡镇兔魏氏梭菌病感染率差异极显著 (P<0.01) , 大桥镇兔魏氏梭菌病感染率9.98%最高, 依次为杉洋镇、鹤塘镇、城西街道、卓洋乡、凤都镇、黄田镇、吉巷乡、大甲乡、平湖镇、泮洋乡、城东街道和水口镇, 最低的是水口镇感染率为7.05%;不同乡镇兔魏氏梭菌病的病死率差异极显著 (P<0.01) , 鹤塘镇最高为62.90%, 依次为凤都镇、凤埔乡、平湖镇、卓洋乡、黄田镇、大甲乡、城东街道、吉巷乡、杉洋镇、水口镇、城西街道和大桥镇, 最低的是泮洋乡病死率为33.33%, 这可能与各乡镇的兽医与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及卫生状况等有关。

2.2 不同品种兔魏氏梭菌病发生情况 (见表2)

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 经卡方检验表明:不同品种兔的魏氏梭菌病发病率差异极显著 (P<0.01) 。塞北兔最高为12.12%, 其次是福建黄兔7.60%, 再次是本地兔7.40%;不同种兔的魏氏梭菌病的病死率差异极显著 (P<0.01) , 最高的是塞北兔为81.30%, 其次是福建黄兔44.94%, 再次是本地兔42.00%。

2.3 不同月龄兔魏氏梭菌病发生情况 (见表3)

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 经卡方检验表明:不同月龄兔魏氏梭菌病发病率差异极显著 (P<0.01) 。1~3月龄最易感达11.00%, 其次是大于3月龄的兔为8.00%, 小于1月龄的兔不易感, 只有1.33%。

2.4 不同季节兔魏氏梭菌病发生情况 (见表4)

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分析, 经卡方检验表明:不同季节兔魏氏梭菌病的发病率差异极显著 (P<0.01) 。春季 (3~5月) 为最高13.78%, 其次是冬季 (12~2月) 为11.04%、夏季 (6~8月) 为3.39%、最低为秋季 (9~11月) 2.13%。

3 结论与讨论

(1)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知, 兔魏氏梭菌病感染很普遍, 每个乡镇都有感染, 最高达9.98%, 因此, 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让群众不仅要懂得饲养管理技术, 还要进一步增强防范意识, 尽快改变传统观念, 接受新技术, 提高养兔业的科技含量, 使养兔业逐步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2) 最易感月龄是1~3月龄, 其次是大于3月龄的兔, 小于1月龄的兔不易感染发病。

猪魏氏梭菌病诊疗报告 篇5

1 发病情况

2007年12月黑龙江省逊克县某养猪场有3窝小猪共28头, 发病24头, 死亡14头, 发病率85.7%, 死亡率56%。疾病表现死亡快, 个别猪死前无明显征兆, 出现腹泻后, 2~48h内死亡, 传播迅速, 死亡率高。

2 临床症状

发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 排酸臭的黄褐色或水样粪便, 体温升高到40~41℃, 饮欲增加。病猪鼻镜干燥, 皮肤、四肢末梢、耳尖发绀, 口鼻流白色泡沫, 呼吸困难, 死亡猪腹部膨胀, 腹壁呈弥漫性充血, 少数肛门外翻。

3 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在小肠, 有时可延至回肠前部, 肠粘膜及粘膜下层广泛出血, 肠壁呈深红色、血管充盈呈红色树枝状, 部分肠段臌气, 与正常肠段界线明显, 肠内容物呈暗红色液状, 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色, 空肠绒毛坏死。胃臌气, 内有食物, 幽门周围及其附近胃壁充血, 胃粘膜脱落, 肾有小出血点。

4 病原体特征

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梭状杆菌, 能产生芽胞, 并能形成特殊荚膜的专性厌氧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可见于土壤、污水、饲料、粪便以及人畜胃肠道内, 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该菌至少可以产生15种以上的毒素, 能对人和多种动物致病, 根据产气荚膜梭菌产生四种致死性毒素的能力, 即α、β、ε、ι毒素, 可将其分为A、B、C、D、E五种类型。

5 诊断

5.1 组织抹片镜检

镜检可见到一种革兰氏染色呈阳性、两端钝圆、短杆状直杆菌, 单个存在或排列成链状。美蓝染色可见蓝色、两端钝圆、短杆状或直杆状细菌, 单个存在或排成链状。

5.2 分离培养结果

接种病料的培养基厌氧培养48h后, 可见在血液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有细菌生长。菌落形态为灰色, 圆形突起, 边缘整齐, 表面光滑, 半透明, 并且出现α、β双溶血环;需氧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在液体培养基中厌气培养呈均匀浑浊, 并有气泡产生。

5.3 生化试验结果

所分离的细菌生化特性与典型的产气荚膜梭菌相一致, 发酵葡萄糖, 麦芽糖等产酸产气;不发酵水杨素, 卫茅醇等;液化明胶, 不产生靛基质, M.R和V.P阴性, 石蕊牛奶呈暴性发酵。

5.4 药敏试验结果

对青霉素类药物和硫霉素等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中度敏感;对链霉素卡那霉素黏杆菌素等有耐药性。

6 治疗

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隔离发病猪, 全场栏舍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 1次/d, 连续10d, 消毒药可用5%的烧碱溶液、20%漂白粉等交替使用。饲槽、饮水用具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病死仔猪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然后深埋或烧毁。

对能够及时发现的病猪应迅速采取下列措施:高热、严重腹泻、脱水的仔猪采取耳静脉输液, 每头仔猪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250m L配VC 5m L+青霉素80万U+3m L安乃近, 0.5%甲硝唑注射液100m L, 2次/d, 连续输液2~3d, 对脱水严重但能排尿的仔猪, 可辅助加输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m L加入10%氯化钾7m L, 有助于仔猪体质恢复。

7 小结与体会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变化、生化试验等确定该病为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猪魏氏梭菌病。产气荚膜梭菌是能够引起各种家畜发病死亡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 可感染各种家畜, 但以猪最为常见。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常呈区域性流行。从出生到一周龄左右的仔猪最为易感, 随着日龄的增加, 易感性降低。

猪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气温突变、转圈、合群、打架争斗等各种不良应激因素可引起该病发生。改善饲养管理, 降低饲养密度, 改善通风条件, 夏天注意降温, 冬天注意保暖, 及时清除粪便, 及时更换污染物或潮湿的垫草, 定时进行有效消毒可防止本病发生。

鸡魏氏梭菌病的诊断 篇6

1 发病情况

2009年4月6日,蒙山县文圩镇某养鸡场4月龄蛋鸡群突然出现病鸡,呈急性经过,病程1~2 d即死亡。最初3日内,每天死亡3~6只,以后逐日增多,至4月20日发病鸡500只,占全群总数2300只的32.2%,死亡156只,病死率约为25%。病期内曾用土霉素、氟哌酸、氨丙啉等治疗无效,后来采用K1合剂治疗并配合消毒、隔离等综合防制措施,经过3~5 d疫情得到控制。

2 症状与剖检变化

最急性者突然发病迅速衰弱死亡,看不到明显症状,病程1 d以上者可见精神不振,羽毛松乱,嗜睡,寒颤,食欲减少或废绝,排黄色粘性、带血粪便。部分病鸡有步态僵局或歪颈等到神经症状。多数病鸡冠睑青紫,少数呈苍白色,致死率高。轻症病例表现一般中毒症状2~3 d后逐渐好转,随食欲增加而康复。先后剖检了病死和频死期鸡17只,比较一致的变化是:口腔、喉头粘液增多,肺充血,胆囊充盈,肝尖部和肌胃底有小点状出血。大多数病例的肠腔扩张3~5倍,肠内含多量粘稠、血性内容物。肠粘膜充血、出血或坏死。肾脏多有充血和水肿。泄殖腔粘膜亦有程度不等的充、出血变化。

3 诊断

3.1 实验室诊断

3.1.1 病料镜检:

用无菌术取病死鸡的心血、肝、脾触(涂)片,分别行美蓝和革兰氏染色镜检。在脾触片中见有G+、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其它病料(心血及肝)涂片中未见有细菌。

3.1.2 分离培养:

取病鸡脾为病料,划线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鲜血琼脂平板,S.S琼脂平板,每种作两个平行样。分别进行有氧和厌氧培养;另取病鸡小肠粘膜刮下物接种于疱肉培养基,同时置37℃恒温培养。培养后8 h,疱肉基开始出现浑浊并有气体产生,24 h后疱肉基高度浑浊,产生大量气体。厌氧培养基的鲜血琼脂平板上长出圆形湿润、表面光滑、边缘不甚整齐、灰白色稍隆起、直径2~6 mm大小菌落。菌落周围呈β溶血。其他各培养于接种后无论有氧或厌氧培养下,均无菌落生长。镜检细菌与脾触片所见相同。

3.1.3 生化试验:

将鲜血琼脂上长出的典型菌落移植于斜面血培养基,厌氧培养获得纯菌后做生化试验结果:分离菌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和蔗糖,产生硫化氢,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暴烈发酵牛乳;不发酵杨苷,不产生靛基质,不分解尿素,无运动力。

3.2 毒素检查

3.2.1 取典型病鸡的小肠内容物,以灭菌生理盐水稀释3倍(1∶3)混匀后静置15 min,倾出上清液置离心管中再行离心沉淀(3 000 r/min) 15 min,取上清液经细菌滤器过滤除菌,冰箱保存备用;另取分离菌纯培养物(脾脏分离菌株)3铂金铒,混悬于10 mL灭菌生理盐水中备用。上项制备的备用液分别为被检毒素液Ⅰ和Ⅱ。

3.2.2 取体重2 kg的健康兔1只,于耳静脉内注射被检毒素液“1~2 mL。接种后6 h试验兔死亡。

3.2.3 取健康小白鼠4只(体重22~25 g) 随机等分为两组,第一组自尾静脉内注射被检毒素液“Ⅰ”;第二组以相同途径注射被检毒素液“Ⅱ”剂量均为0.2 mL/只,分笼饲养观察。第一组小鼠于注射后3~5 h内全部死亡;第二组小鼠分别于18及24 h死亡。剖检死亡兔和小鼠所见病理变化基本相同,主要呈现肠系膜充血、出血,肠腔扩张充盈,肺充血,脾肿大,肾小点出血。兔和第一组小鼠的脏器涂片镜检未见到细菌,第二组小鼠死亡后,肝、脾及心血中所见病原菌与接种相同。

3.3 病例复制

取3月龄健康鸡4只,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于腹腔内接种分离菌悬液(即病死鸡脾脏分离菌纯培养物)各1 m L;第二组接种疱肉基培养液(即肠粘膜刮下物)接种途径与剂量同第一组。接种后10~20 h内两组试验鸡均先后死亡。剖检变化基本一致,主要有脾肿大,肝被膜下出血,胆囊充盈,肾出血,肠系膜高度充血间有出血点,空肠回肠粘膜出血性坏死,肠腔显著扩张,胃粘膜亦见有出血,与自然死亡鸡的变化略同。回收细菌与接种菌形态染色无异。

4 小结与讨论

4.1 根据发病情况、症状与剖检变化及实验诊断与复制等结果,确诊2009年4月蒙山县文圩镇某养鸡场蛋鸡群暴发了一起急性致死亡性疾病为鸡魏氏梭菌病。

4.2 鸡魏氏梭菌引起鸡坏死性肠炎系由“C”型致病菌所致。其致病因素是α和β毒素(即致死、溶血性卵磷脂酶)与羊猝狙病原相同。因重要条件限制未能鉴定毒素型。

4.3 鸡魏氏梭菌病也在美国、国内有报告,1990年金充明、周功和等相继报道了兔和牛的魏氏梭菌病至2003年完颜荣等才报道了鸡魏氏梭菌病,可见国内报道不多,因而对本病的防治措施研究不多,鉴于本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对养鸡业可造成很大损失,建议有关部门应加以重视,及早研究防制对策以利对本病的控制。

绵羊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篇7

1 病原与流行

魏氏梭菌即产气荚膜杆菌, 一般可分为a、b、c、d、e、f六型, 属于梭状芽孢杆菌属, 是一类革兰氏阳性、严格厌氧的大肠杆菌。这类细菌常以芽胞形式存在于土壤和污水中, 是土壤常在菌。若芽孢抵抗力很强, 需用强力消毒药或相当高的温度方可消灭, 但繁殖体的抵抗力较弱时, 一般消毒药即可杀死。它广泛存在于土壤、饲料、蔬菜、污水、粪便中。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或伤口, 粪便污染的病原在传播方面起主要作用。本病的主要传染原是病羊和带菌绵羊及排泄物。病原菌自消化道或伤口侵入机体, 在小肠和盲肠绒毛膜上大量繁殖并产生强烈的α毒素, 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使毒素大量进入血液, 引起全身性毒血症。

本病主要因绵羊采食了被病原菌污染的饲草和饮水而感染。在正常情况下, 此类梭菌在羊体消化道内繁殖比较缓慢, 产生的毒素也很少, 对羊体健康不构成损害, 如长期存在于羊体消化道内, 会使有些羊只终生带菌而不发病。但在不良外界诱因作用下, 可导致此类细菌快速增殖, 产生大量毒素, 较短时间内使羊只发病, 而引起突然死亡。这类疫病多呈散发, 常以个例出现, 在低洼潮湿地区有时也呈地方性流行。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绵羊均有易感性, 多发生于春、秋季节气候骤变之时和牧草青枯交替之际, 尤其是放牧羊采食大量的青嫩多汁的幼草或麦茬, 引起大批死亡, 死亡病例多见于膘情较好的青壮年绵羊。

2 诊断

2.1 临床及剖检变化

突然发作, 病程急促。最急性型的往往观察不到症状, 便死于圈舍内或牧地上。急性型的可见羊体痉挛、卧倒抽搐、四肢划动、肌肉颤抖、眼球转动、口吐白沫或磨牙流涎, 多在2~4h内死亡;病程稍长一些的有时可见步态不稳、掉队离群、昏迷不食或者腹痛、腹胀、腹泻等, 羊只体温个别正常, 有的可升至41.5℃, 最后衰竭而亡。死亡后的尸体腐败较快, 可见腹部膨胀、被毛脱落、皮下淤血, 胃肠黏膜脱落, 肝脏肿大, 胆汁充盈, 胸腹腔有积液等。

2.2 实验室细菌检查、培养及生化试验

取病死羊的空肠、回肠、盲肠内容物、肠黏膜及心血、肝脏等病变组织涂片, 作革兰氏染色、镜检, 可见革兰氏阳性菌端钝圆的大杆菌, 不见芽孢。将肠内容物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 37℃厌氧培养24h, 涂片镜检, 可见有双溶血环的圆形菌落, 直径1.5~3mm, 呈浅灰色。取培养菌株作生化反应, 该菌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和果糖, 产酸产气, 不发酵甘露醇。选8只健康成年兔, 分4组, 用每毫升含5.5亿个菌的24h肉汤培养物, 按0.3mL、0.6mL、1mL, 3个不同剂量腹腔接种, 对照组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 纯培养物接种兔体后, 各试验组均出现食欲减退或不食, 精神沉郁, 粪便稀薄, 严重者排水样便。试验组兔在攻毒后16h内全部死亡, 对照组正常。病变材料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见到革兰氏阳性菌端钝圆的大杆菌。

3 防治

对病羊对症疗法, 如给予强心剂、镇静剂和大量的抗生素、磺胺类药物, 或灌服10%石灰水;发病时期给羊喂服呋喃唑酮进行预防, 羔羊每次0.05~0.1g, 2次/d, 连用3~5d, 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在发病羊群中亦可紧急接种, 可到达一定的作用。每年定期对本病多发地区的绵羊进行魏氏梭菌疫苗免疫注射。

加强饲养管理, 防止羊只受寒感冒, 避免采食冰冻饲料和饮水。不能突然更换饲料, 尤其在春、秋季节牧草青黄交替之际。春天尽量让羊群多在青草萌发较迟的地方放牧;秋天少喂精料和菜根、菜叶等多汁饲料。饲料转换要逐渐过渡, 由少到多。

上一篇:情景会话教学初中英语下一篇:交通行业协会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