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系统架构(通用9篇)
SOA系统架构 篇1
SOA架构应用于银行核心系统必要性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 银行企业开始面临着众多的问题,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更好的做好服务工作, 银行企业开始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本专业业务中, 提高了系统效率。而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银行业务复杂程度日益增加, 对服务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由于银行系统作为一个特殊的机构, 特别是银行核心系统, 为了确保其安全性, 在进行业务整合时, 很多资源相对保守, 无法做到有效的利用, 迫使银行系统各个部门成为孤岛, 无法正常相互沟通, 利用更多共享资源, 极大的阻碍了银行核心系统的发展, 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已经是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而SOA架构, 即面向服务架构作为一种新型信息化服务架构, 可以将信息更好的整合起来, 提高信息共享效率, 加快系统内部各部分的交互工作。应用SOA架构可以有效的减少业务办理流程, 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 提高工作效率。如在进行银行核心系统应用时, 为了提高贷款业务的办事效率, 可以充分发挥SOA架构的优势, 减少相同的审批工作, 共同利用共享资源, 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因此, 在信息时代, 将SOA架构应用于银行核心系统, 成为一种趋势。利用SOA架构, 可以更有效的提高银行核心系统的工作效率, 减少复杂流程, 更好的做好服务工作。
SOA架构和银行核心系统解析
1、SOA架构
SOA是一种服务架构模型, 设计的初衷是建立一种服务架构体系,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 将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充分结合, 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 有效的控制系统内部对交流合作。SOA架构在应用方面主要是将各个服务模块进行结合处理, 加强服务之间的通信, 减少松散耦合程度, 从而可以更好的保证各个模块之间相互协调利用。在SOA的所有结构中, SOA服务层是SOA架构的基础, 服务层在SOA架构中处于底层, 从而可以确保SOA的服务标准有效性。同时, 这种利用网络之间协调特性, 可以有效的控制系统与人之间的交互工作, 加强沟通。
2、SOA的特性解析
SOA作为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结架构, 主要有三大特性。
(1) 、耦合度高
为了提高系统的内部交流合作意识, SOA架构在设计时, 加强了内部各个模块的耦合程度, 有效的提高服务通信效率。这种耦合与传统的耦合不同之处在于, 不仅保证系统内部的信息可以得到有效的共享, 还可以加强系统内部各个模块的逻辑操作, 提高系统操作的灵活性, 从而为银行企业的复杂业务发展提高更好的逻辑操作。
(2) 、交互灵活
由于银行核心系统在进行业务发展时, 往往需要多次做服务交互操作, 这就使得很多模块需要提高交互灵活度。而为了提高应用服务灵活性, SOA架构充分发挥粗粒度服务, 即加强调用接口的封装灵活性, 对不同的调用采取不同的调用方式, 根据调用接口的不同, 而相应的改变, 有效的提高服务效率。
3、银行核心系统的特点
(1) 、业务复杂
因为核心系统作为银行中的重要系统, 在应用中需要处理多方面工作, 不仅需要做好贷款、存储等基本业务, 还需要处理好借记、外汇、拖收等高水平金融业务, 这样就决定了银行核心系统的复杂性。
(2) 、审批安全度高
作为重要系统, 在进行操作时需要重视系统的安全性, 因此, 在进行业务审批时, 不仅需要做好效率, 更重视安全性, 在审批时加强审批重要性、多环节操作, 因此银行核心系统的审批安全度高。
基于SOA的银行核心系统结构
1、数据平台操作
作为银行中重要系统结构, 银行核心系统在进行数据操作方面, 每日需要处理海量数据, 对数据进行报表分析、管理等操作。利用SOA架构, 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 将数据处理等操作进行有效封装, 在进行数据操作时, 用户或者工作人员只需调用相应接口既可以完成复杂操作,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更好的做好服务性工作。
2、安全性封装
作为以服务为核心的SOA架构, 在进行业务操作时, 为了确保业务操作的安全性, 在进行银行核心系统扩展应用时, 主要是通过BSS等系统架构对系统进行划分, 对资金、理财以及客户管理等系统模块进行封装操作, 通过系统的集成化操作, 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安全性, 做好安全性封装工作。这种封装方式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 还可以屏蔽与其他系统的操作, 有效的提高系统安全性。
3、共享性操作
SOA架构在进行设计应用时, 主要是以服务为基础, 对银行核心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整体性操作, 通过对银行核心系统的各个业务进行实质分析, 提高联机操作, 在进行设计时, 对支付业务、ESB以及贷款存款等业务进行共享性业务流程提取, 从而可以有效的确保相同审批流程的简单易操作性。SOA架构将各个系统模块所需的流程进行分析汇总, 之后提供模板类接口, 当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操作时, SOA架构做相应的接口调整, 从而保证在确保安全灵活的前提下, 实现业务共享操作, 有效的提高银行核心系统的工作效率。
结束语
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机构, 需要重视资金的安全性, 同时为了满足新时代需求, 做好银行贷款、存款等操作, 需要在提高安全性的基础上, 提高工作效率。而为了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业务办理审批流程, 需要在进行业务操作时, 加强服务接口的共性操作。利用SOA架构, 可以有效的提高业务审批效率, 提高安全性, 因此, 将SOA架构引入到银行核心系统可以更好的提高银行服务水平。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收入得到极大的提高, 而与之而来的是银行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银行业务,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特别是在进入到信息化时代里, 为了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解决业务壁垒, 需要充分利用IT技术优势。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对银行核心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 并提出基于SOA架构的设计思想, 有利于更好的促进银行核心系统的发展。
SOA系统架构 篇2
5月19日,开放群组(The Open Group)中国分会在北京宣告正式成立。金蝶成为The Open Group中国分会主管单位,负责引进和推广国际企业架构The Open Group Architecture Framework (TOGAF)、SOA参考架构、分布式系统管理和软件可靠性等标准。
据The Open Group主席兼CEO Allen Brown介绍,The Open Group是一个厂商中立和技术中立的机构,它通过汇集信息系统的买方和供应商,以降低跨企业新技术整合的壁垒。The Open Group最有名的工作是作为Unix商标的认证机构,它是由X/Open与Open Software Foundation在1996年合并而成的,有300多个会员,其中包括IBM、Sun、NEC、HP、SAP、EDS和HSBC等企业,而金蝶则是第一家加入这个协会的中国软件公司。
TOGAF是1995年发布的架构框架,其关键是架构开发方法。目前,TOGAF已被80%的福布斯全球排名前50的公司使用,并支持开放、标准的SOA参考架构。
“金蝶与我们的合作,标志着中国软件企业有机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Allen Brown说,“与其说我们选择了金蝶,不如说金蝶选择了我们。”
“加入TOGAF是为了解决金蝶和企业界在产品开发中存在的困惑。”金蝶中间件总经理奉继承表示,SOA是软件业的大势所趋,但SOA究竟该怎么认证却成了业界最大的困惑。
基于SOA架构的教务管理系统 篇3
1.1 SOA介绍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种面向服务的架构,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
SOA着眼于日常的业务应用,并将它们划分为单独的业务功能和流程,即所谓的服务[1]。SOA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应用软件开发的模式,实现了将软件依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应用程序不同功能单元的接口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2]。
1.2 Web service
Web service涵盖了HTTP、SOAP、WSDL、UDDI等技术规范,在内网和外网上通过标准的协议和信息格式发布和访问应用服务。利用Web service的松散捆绑集合形式,能够快速开发、发现、发布和动态的绑定应用服务。
由此,基于Web service的SOA有助于企业系统架构者以更迅速、更可靠、更具重用性架构整个业务系统。服务的提供者是创建服务的实体,它通过服务注册器发布服务合约,服务请求者通过查询服务注册器找到感兴趣的服务后向服务注册器发出的请求,如图1所示。
2 基于SOA架构的教务管理系统模型构建
2.1 需求概述
高校规模迅速扩大,校区分散所带来的一系列管理问题正严重制约着高校的发展,不同校区由于历史原因所使用的管理软件各不相同,而不同系统之间的交互问题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SOA架构的教务管理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系统间交互冲突问题,从而提升院校教学管理效率,提升不同校区间的发展潜力。
2.2 基于SOA架构的系统架构方案
在基于SOA架构的系统中,具体应用程序的功能是由一些松耦合并且具有统一接口定义方式的组件组合构建起来的。因此,基于SOA的架构也一定是从企业的具体需求开始构建的。高校教务管理主要涉及到教务管理部门、学生和教师等,其主要功能为实现学生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成绩管理等应用,其系统架构如图2所示。
2.3 基于Web service的系统逻辑架构
教务管理系统web service架构采用J2EE三层结构:数据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
数据表现层是为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提供应用服务的图形界面,有助于用户理解和高效的定位应用服务,如窗体服务、报表服务、页面服务和文件服务等。
业务逻辑层位于数据表现层和数据层之间,为实现教务管理系统的业务逻辑专门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层次,在这个层次封装了与系统关联的应用模型,并把用户表示层和数据库代码分开。业务逻辑层提供客户应用程序和数据服务之间的联系,主要功能是执行应用策略和封装应用模式,并将封装的模式呈现给客户应用程序,如登录与身份认证、数据查询、数据导入/导出、数据统计分析和数据加解密等。
数据层位于三层模式中最底层,它用来定义、维护、访问和更新数据并管理和满足应用服务对数据的请求。
三层结构系统通过层与层之间分离的功能提供了更好的性能。这种应用结构使得业务逻辑层能从数据表示层分离出,变成一个明确的专业层,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3]。
3 基于SOA架构的教务管理系统实现
教务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子部分:管理控制与数据处理、数据采集与信息发布和系统管理。管理控制和数据处理子系统涵盖了教学计划、课表安排、教材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子系统;数据采集与信息发布子系统以公共服务为主;系统管理子系统包含数据库加密、数据导入/导出、门户更新等子系统。
每一个子系统可利用Web Services提供统一的接口标准,在SOA下实现信息的构建、解析和传输,从而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4]。
JAVA具有跨平台的优越性,而J2EE的WEB服务可方便构建能够访问现有业务流程的SOA系统,因此可使用J2EE技术开发基于SOA的教务管理系统。
4 结束语
SOA架构中可通过拆分与组合各种核心模块,做到有针对性的构建满足不同需求的SOA应用系统。基于SOA构架的教务管理系统可实现学校自上而下整体的紧密结合,既杜绝了重复开发的高成本,又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叶宇风.基于SOA的企业应用集成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23(5):211-213.
[2]叶钰,应时,李伟斋,等.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及其系统构建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22(2):32-34.
[3]Krishna J,Narendra M.Thumbhekodige.Oracle J2EE Companion[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85-90.
SOA系统架构 篇4
摘要:数字化校园网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简要的介绍了SOA体系架构以及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和特点,并且在分析现有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webservice服务的SOA架构,采用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的设计来构建高校校园网的方案,构成具有统一用户、资源等功能的平台,复用性高、扩充性好,从而实现现代化科学管理的高校数字化管理。
关键词:SOA 数字化校园 统一身份认证 服务
0 引言
本文将引入一个SOA的技术架构的概念来应用到WEB服务中来建设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具有复用性高、扩充性好、能有效整合现有各种应用系统等优点,并且可以构成具有统一的用户、资源及权限管理使用的平台,从而彻底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以充分利用各软件资源的现代化科学管理的数字化校园网系统。
1 数字化校园
1.1 数字化校园理论分析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和数字化信息为依托,利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工具,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从环境(包括网络、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数字化,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数字化校园”的核心是指用全数字化的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及处理技术,去控制和操纵整个学校的事务,包括教学、科研、管理及技术服务。
1.2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体系结构 “数字化校园”体系结构见图1,由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支持平台、服务平台和个性化门户构成
2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
2.1 SOA的含义 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就是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是由Gartner在1996年提出的,从Gartner对SOA最原始的定义背景来看,SOA是一种架构模型,SOA就是一组服务的有机集合;从软件和业务功能两方面的观点看,服务就是定义良好的软件组件,它不依赖于任何调用它的应用程序的上下文或状态,而且强调开放性、标准化、即插即用,实现组件之间以及组件与平台之间的松耦合。
2.2 SOA的体系结构 SOA的体系结构包括三个部分,如图2所示,SOA中互相支撑的3个顶点分别为服务提供者、服务使用者和服务注册中心,他们各自承担着服务注册发布(Publish)、服务查找(Find)和服务绑定(BindInvoke)3项操作。
2.2.1 服务提供者(ServicesProvider):一个可通过网络寻址的实体,它接受和执行来自使用者的请求。它将自己的服务和接口契约发布到服务注册中心,以便服务使用者可以发现和访问该服务。
2.2.2 服务使用者(ServicesConsumer):一个应用程序、一个软件模块或需要一个服务的另一个服务。它发起对注册中心中的服务的查询,通过传输绑定服务,并且执行服务功能。服务使用者根据接口契约来执行服务。
2.2.3 服务注册中心(ServicesRegistry):服务发现的支持者。它包含一个可用服务的存储库,并允许感兴趣的服务使用者查找服务提供者接口。
2.3 SOA的特征
2.3.1 松散藕合 服务请求者到服务提供者的绑定与服务之间是松藕合的。
2.3.2 粗粒度服务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推荐使用粗粒度服务作为外部集成的最佳实践。服务编排可以用来创建运行由细粒度操作组成的业务流程的粗粒度接口。
2.3.3 标准化的接口 SOA通过服务接口的标准化描述,从而使得该服务可以提供给在任何异构平台和任何用户接口使用。
3 基于SOA的数字化校园网
3.1 系统分析 由于很多高校建校历史悠久,校园网信息化的过程也是随着计算机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原有的各教育资源种类繁多,杂乱无章,发展迅速但封闭在各自的系统中,随着高校更多的业务单元系统建设,系统交互的关系会出现越来越多,各个业务单元系统可能出现互相依赖,使得我们在系统开发和应用时,除了考虑到应用共享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实施标准化的服务来避免业务组件重复建设,数据冗余,不同步,解决拓展、维护困难等问题。
3.2 SOA在系统中的运用 SOA体系架构的“本质上是服务的集合。服务间彼此通信,这种通信可能是简单的数据传送,也可能是两个或更多的服务协调进行某些活动。服务间需要某些方法进行连接。所谓服务就是精确定义、封装完善、独立于其他服务所处环境和状态的函数。”SOA体系架构的服务分析任务流程将分析原有系统,在构建新的系统时将所有组件模型独立出来,在新的系统综合应用时能够提供标准化服务,避免业务组件重复建设,避免数据冗余、不同步等问题。基于SOA体系架构的特点完全吻合我们所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应用基于WebService的SOA体系架构来实现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
3.3 系统设计 数字化校园网采用基于WebService的SOA体系架构,以windows运行环境为主,系统提供如图3所示的服务,通过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平台来构成一个整体,原来的各功能组件已经经过实践运行和使用是成熟可用的,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服务的增加,各功能组件的丰富,可重用的部分会越来越多,开发和应用新的系统将会越来越简单和快速。
3.4 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的设计 我们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系统,将身份认证作为一个服务组件独立出来对外提供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采用层次式结构,主要分为数据层、认证通道层和认证接口层,同时分为多个功能模块,最主要的有用户注册功能模块和账号关联功能模块和用户认证功能模块。
3.4.1 用户注册 用户在统一身份认证服务中注册账号,以后这个账号可以在所有使用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的应用系统中使用。
3.4.2 账号关联 如果用户之前已经在相关的应用系统中拥有账号,同时也已经设置了相应的权限,那么用户能够将这些应用系统的账号与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的账号进行关联,使得用户登录统一身份认证服务之后,就能够自动使用相关的应用系统用户来访问应用系统。
3.4.3 用户认证 为应用系统提供用户身份认证,兼顾两个应用方式:一是应用系统使用统一身份认证服务作为它的用户系统,用户与应用系统进行交互,进行登录操作,应用系统将用户提供的用户名/密码等转发给统一身份认证服务以检验其是否通过授权。另一个是用户首先登录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并获取权限令牌,以后可以使用这个权限令牌访问其他的应用系统,应用系统接收该权限令牌时应当与统一身份认证服务进行交互,以检验访问的合法性。
4 结语
与传统的校园网络建设方案相比,基于SOA体系架构的数字化校园网在利用现有资源及方便的扩展性能等优势非常明显,可以预见,随着SOA体系架构的进一步成熟和相应的应用实施技术的完善,SOA体系架构将在数字化校园网建设上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殷峰.网格关键技术及校园网格应用研究[M].西南交大出版社.2007年1月.
[2]孟海涛,殷旭.基于SOA的数字化校园网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
.1692-94.
SOA系统架构 篇5
目前工程管理全部用采用手工管理或Excel表格实现, 管理手段十分落后, 信息传递效率及低。管理部门无法实时掌握工程项目的进度、投资、质量、安全等动态的数据, 随时产生统计报表更是无从谈起。工程的图纸、文件、资料等文档管理查找和保存也非常困难, 所有信息不能及时共享。
2 项目建设原则及目标
2.1 建设原则
(1) 利用信息技术对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确保按计划实现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降低风险。
(2) 构建多层级、跨组织、多项目、多终端的并行管控平台, 形成以业主为中心, 涵盖设计、监理、承包商和供应商, 直到施工现场的集成信息系统, 实现“集中管控、并行协同”的目的, 增强管理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3) 将多项目架构在统一的管理结构体系下调控, 并按照项目管理思想, 以计划为龙头、以合同为中心、以投资控制为重点, 以协同有序为抓手, 协助进行进度、投资、质量和安全的控制, 合同和文档管理, 满足业务层面需求, 提高工作效率。
(4) 对项目业务信息收集、整理、汇总与加工, 提供宏观性的、综合的概要性工程进展图形、报表和报告, 为项目的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
2.2 建设目标
2.2.1 系统实现的目标
准能公司基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应从公司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出发, 满足准能公司基建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需求。按照项目管理思想, 以计划为龙头、以合同为中心、以投资控制为重点, 进行进度、投资、质量和安全管理的信息贯通, 满足业务层面需求;对项目业务信息收集、整理、汇总与加工, 提供宏观性的、综合的概要性工程进展图形、报表和报告, 为项目的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
2.2.2 系统实施范围
鉴于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准能管理现状, 基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采取分步实施策略。为缩短实施周期, 迅速解决准能基建管理的实际问题, 实施核心为信息贯通、共享, 与其他系统做数据接口。主要实现流程中各环节进展情况、审批信息、相关资料的共享。现场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等管理和公文流转过程都要考虑在内。
2.2.3 基建工程项目实现目标
在统一的项目体系、组织体系、责任体系、管理网络体系、管理流程体系下实现质量、安全、合同、投资、风险、采购管理。增强项目的计划性, 协助达到“有计划不忙”的目的, 从而增强项目管理的预控能力, 降低风险;全面的沟通记录和文档管理功能, 增强项目管理过程的可追溯性, 对等保护相关单位的权益, 对等提高相关方的抗风险能力;在事前建立质量检查检测和评定计划, 事中进行质量过程控制并记录关键指标数据, 事后进行各种结构化数据的统计和趋势分析;以危害因素的识别为核心, 辨识出潜伏在区域、资源和施工过程中各种危险源点, 并将定性问题定量化和级别化, 有针对性的制定控制措施和控制预案;在事中对质量、安全的各种台账记录清晰以被核查, 及进行检查和考核;事后统计安全人工时、事故及相关统计和分析;从采购需求、招投标、采购合同、支付、变更控制、物资到货、门禁管理整个流程的控制, 及绘制各种报表;从招投标、工程合同、支付、变更控制整个流程的控制, 绘制各种报表, 提供按照分期、单元工程、合同包、WBS、费用科目、费用类别等多角度投资控制和分析功能;供应商和承包商专用门户, 供应商和承包商分类、评价、考核管理;价格库、物资库、WBS模板库、电子档案库等知识库管理;协助进行风险识别和控制, 并按照风险等级、风险类别分别控制;提供方便快捷的个人事务中心及个人责任事项管理功能;提供领导查询的汇总数据和统计报表功能。
3 基建系统技术架构
3.1 SOA架构
3.1.1 SOA概念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 是一个组件模型, 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 (称为服务) 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 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3.1.2 SOA背景
随着我国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 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逐步建立起的大批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各类数据信息因缺乏有效衔接, 导致信息资源共享难、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与此同时, 对于企事业单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正在通过加快管理转型、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以及业务策略调整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占有并扩大市场份额。对于各级政府部门, 在以大部制为核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驱动下, 以管理导向的政府职能正在向服务导向转变。
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这些转型方式及过程的有效实施, 一方面更需要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手段来支撑, 另一方面, 这些业务需求也对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IT系统 (通常也称为信息系统、应用系统或软件系统等) 要能快速响应用户业务发展和变化的需求, 新系统必须能在充分利用用户原有IT资源基础上快速构建出来, 同时要实现跨平台、跨组织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3.1.3 SOA与传统的IT系统建设方法和过程的区别
3.1.3. 1 与传统的建设方法不同
基于SOA的IT系统建设更强调基于统一标准的快速开发和灵活组合。服务是SOA的核心元素, 它对应于某个业务流程、业务功能或数据资源, 按照统一的规格来组成信息系统。基于服务, SOA能显着缩小用户业务需求与IT支持能力之间的鸿沟, 指导IT团队开发出具有良好移植性、扩展性和兼容性的应用系统。
SOA不仅仅站在单个信息系统或集成项目的角度, 而是更强调站在用户IT建设全局或行业内信息化建设全局, 从而规划并逐步建成统一的IT系统架构模式, 并积累可重复使用的信息系统资源库, 以实现用户组织内或全行业内的信息资源共享、信息系统协同、新系统的快速构建以及系统对业务变化的快速应变能力。
3.1.3. 2 与传统的建设过程不同
SOA建设过程的重点是基于服务的IT系统规划和设计阶段, 业务人员将不仅仅是提出需求, 而是深入参与各类服务的规划和设计。服务间相互独立, 所有服务的信息可被汇集到统一的服务资源库中, 使得用户、其他系统以及其他服务可通过服务资源库来访问和使用。SOA系统的具体开发阶段则是由技术人员依据每个服务的功能和范围要求来具体实现或选择已有可用服务, 并进行合成与装配。在SOA系统的运维过程中, 业务人员可以自行调整相应的服务, 以使IT系统能满足新的业务规则和需求。
3.1.4 SOA特点
3.1.4. 1 以业务为中心
SOA更多关注于用户业务, 通过业务人员参与SOA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使得IT系统能在对业务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构建, 实现IT系统与用户业务的密切结合。在具体实施中, 通过把完成实际业务流程中的一项任务所需的IT资源组织为服务进行封装, 从而达到以业务为核心, 通过业务选择技术, 避免技术制约业务的问题。
3.1.4. 2 灵活适应变化
IT系统围绕用户业务构建, 用户业务在实现层通过表现为一系列松散耦合的服务来实现, 这些服务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随需组合, 使得IT系统对于业务的适应能力明显提高。
3.1.4. 3 重用IT资源, 提升开发效率
SOA强调对”服务“的重用, 对原有IT资源的重用度提升是SOA带来的关键效果之一, 大量具有高重用的服务资源, 为快速构建新的业务功能和业务系统奠定基础, 使得IT系统的开发和软件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同时, 重用过程有利于保护用户前期的信息化投资和IT资产积累, 节省IT系统开发成本, 实现用户信息化的可持续性建设与发展。
3.1.4. 4 更强调标准
SOA的实现强调基于统一的标准, SOA系统建立在大量的开放标准和协议之上, 以实现系统及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因此, SOA系统从规划到实施, 标准都至关重要。
3.2 B/S相对C/S的优势
B/S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需客户端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 客户端零维护, 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它具有分布性特点, 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业务处理。业务扩展简单方便, 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在维护方面, 只需要改变网页, 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 共享性较强。它实现了跨平台的系统集成服务, 提供了异种机、异种网、异种应用服务的联机、联网、统一服务的开放性基础。因客户端都是共享服务器端的同一页面, 因此个性化特点明显降低, 无法实现所有用户个性化的设计要求。在速度方面, 受到网络的很大限制。数据安全性差, 主要靠管理密码的数据库来维护。而C/S模式开发是具有针对性的, 对客户端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缺少通用性、移植性, 业务变更不灵活, 在维护、系统升级方面都有很大的麻烦而且兼容性较差, 对于不同的开发工具, 相互之间很难兼容, 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新技术不便于使用。另外, 它的开发成本较高, 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技术人员才能完成。
3.3 J2EE基本开发框架
J2EE开发框架主要有Hibernate, Spring, Struts2, EX-TJS, Json。J2EE为搭建具有可伸缩性、灵活性、易维护性的商务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机制。
3.4 Oracle 11g数据库
Oracle数据库能在所有主流平台上运行, 完全支持所有的工业标准。采用完全开放策略, 而且拥有良好的可伸缩性和并行性, 并行服务器通过使一组结点共享同一簇中的工作来扩展Windows NT的能力, 供高可用性和高伸缩性的簇的解决方案。如果Windows NT不能满足需要, 用户可以把数据库移到UNIX中。Oracle的并行服务器对各种UNIX平台的集群机制都有着相当高的集成度。Oracle获得最高认证级别的ISO标准认证, 所有这些都为基建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4 基建系统业务流程及主要功能
4.1 业务流程
准能公司基建项目种类繁多, 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业务流程, 但总体可分为项目前期、项目施工期、项目后期3个阶段, 其范围包括业主、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
4.2 主要功能
(1) 进度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包括编制工程项目网络进度计划;工程实际进度的统计分析;计划进度的定期调整;工程进度种类数据的查询;提供多种工程进度报表;绘制网络图;绘制横道图。跟踪目标计划的实施, 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分析工程的进展, 及时预测项目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对未完工作业进行预警跟踪记录一周内工程执行情况, 与目标工程进行比较并评估对目标的影响。
(2) 质量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工程质量管理项目建设的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的制定;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验收记录和统计分析;工程设计质量的签定记录;通过强大的质量管理网络, 消除了人工跟踪的需求, 并支持系统的纵向适应能力和横向的集成和扩展, 结合对现有的数据进行的智能应用分析, 简化质量管理工作, 实现工程质量的全方位优化管理, 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目标的完成。
(3) 安全管理子系统:工程安全管理便是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及环境问题进行较高层次的管理, 通过对安全目标、安全程序制度、安全网络、应急预案、会议管理、资质管理、过程监督、不符合管理、事故管理、安全奖惩、安全月报等的管理, 对各类数据的进行按时按需分析、处理, 实现对安全技术的数据支持, 最终建立现代化的安全数据中心。
(4) 投资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投资分配分析;投资分配与项目概算的对比分析;合同价与投资分配、概算、预算的对比分析;项目投资变化趋势预测;项目结算与预算、合同价的对比分析;项目投资的各类数据查询;提供多种项目投资报表。其子模块有资金计划管理、概算管理、招投标管理、财务管理。
(5) 项目综合管理子系统主要项目进行综合信息管理, 包括项目文档及类型等信息。
(6) 项目基本信息管理由专用的工具对项目基本信息管理, 包括用户权限、菜单管理、润乾报表设置符合用户需求的各种报表。
5 结语
在基建项目管理中, 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 开展扎实有效的信息管理工作, 及时、准确、系统而完整地掌握工程项目信息是管理者对项目进行有效投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基建系统试运行后要取得良好的运行效果, 需要各个部门积极参与, 及时完善功能需求, 及时更新数据, 才能保障基建信息系统有全面的数据来源进行分析, 否则系统运行不能真正取代目前的工作方式。
参考文献
[1]李刚.轻量级Java EE企业应用实战.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2]华章专业开发者丛书;童云兰, 等, 译.Java并发编程实战.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3]葛一鸣, 等.Java程序性能优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SOA系统架构 篇6
1 实时SOA架构的主要内容
SOA架构方法对解决子系统的耦合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在使用SOA架构的过程中, 可以将各个子系统进行重组、交互、封装等, 提高工作的效率。目前人们常用的SOA技术架构产品需要使用Web服务来完成SOA。因为对XML解析会对SOAP消息的输送产生影响, 而要想提高消息的输送量, 基于Web服务的SOA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SOA是一种新型的体系结构, 但其功能明显高于Web服务等, 因此SOA不是现实意义上的产品, 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项目, 其指的是以服务为主要目标的设计架构, 对完善配电自动化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 实时SOA的主要技术特点
2.1 实时性
由于SSB的出现, SOA的实时性明显加强, 并且也可以更加适应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时监控的需求。例如在进行实时数据的网络协议封装的时候, 可以使用XML和SOAP的文本格式将封装简单化, 并且除去各种不相关的封装数据, 使用二进制格式, 有效降低数据的通信量。同时使用TCP/IP协议层所具有的socket通信开发接口, 有效降低协议层次过多导致的额外通信量。
2.2 可靠性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重要的生产运行控制系统, 因此要将数据进行冗余备份, 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在实际工作中, 可以使用实时SOA架构, 其主要是根据服务名字实施有效的管理;同时, 实时SOA架构可以使用服务进行命名, 通过SSB服务完成侦查的目标, 这样才能使用相同的软件模块在SSB管理的不同节点机上进行操作, 使服务的范围可以扩大化。另外, 当客户端根据名字提供服务的时候, 只会有一个服务出现, 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出现信息重复的情况, 也可以有效提高服务的可靠性。
2.3 跨平台性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操作系统可以适应各种运行环境, 因此配电自动化系统具有较强的跨平台性。同时, 由于实时SOA架构的SSB的应用开发接口使用的是相同的标准, 通信协议、操作系统均不会影响到SOA架构的运行, 因此可以显示SSB的设计具有跨平台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 在SSB所拥有的软件均可以在操作系统上进行开发, 然后在SSB上进行注册, 用户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环境当中使用, 将系统的跨平台性应用到底。
3 实时SOA架构与IEC标准的融合
IEC 61970/61968系列标准是进行交互信息和电力系统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 所以可以经过规范接口、处理信息等方法, 使得信息得到共享。为了使信息的输送量得以增加, 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与IEC标准进行融合, 有效提高系统的交流能力, 尤其是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使用实时SOA架构之后, 可以合理使用IEC 61970/61968系列标准, 提高工作效率。实时SOA架构体系的SSB当中具有标准接口调用这一服务, 人们可以经过标准接口调用服务的有效管理, 使得IEC标准下的HSDA、GDA等服务更加合理化, 促进标准接口应用的跨平台性。另外, 在这种情况下, 与GDA相似的标准服务均可以在底层总线当中进行注册, 得到系统的统一管理。比如在多台机器上均可以使用GDA服务软件, 在SSB上进行注册, 得到统一的管理, 最终获得针对性的服务。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地域的影响, 也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
4 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时SOA总体架构
在实时SOA架构的SSB上可以注册许多不同功能的服务模块, 比如计算服务、数据处理服务、实时处理服务等, 均具有明显的差别。同时, 在SSB上, 可以自由控制各个服务板块的客户端, 比如可以在人机交互界面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并且让工作人员得到有针对性的操作命令。SSB总线可以通过客户端进行数据共享, 提高信息输送的速度, 实现双方信息的互相输送。另外, 配电自动化系统还可以经过适配器和企业的服务终端进行联系, 完善适用于大范围的信息系统, 比如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电GIS等, 均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接收信息,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 结语
配电自动化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目的主要在于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使系统的应用效果得以发挥出来。因此, 从SOA架构思想出发, 了解实时SOA架构, 并找出应用的方法, 对完善配电自动化系统体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大量研究发现, SOA架构具有可靠性高、安全性强、跨平台性高等优势,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需要充分利用SOA架构的优势, 提高输送信息的速度和系统使用的灵活性, 促进系统的完善。本文通过对实时SOA架构进行分析, 找到了逐渐扩充服务新注册到总线的方法。这样不仅能使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扩充, 还能使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目标得以实现。
摘要:SOA架构对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需要提高对SOA架构的重视度, 制订完善的实时SOA架构方案。比如可以从改进SOA架构的主要技术、丰富SOA架构的内容、提高SOA架构的可靠性、与IEC标准进行融合等方面出发, 使SOA架构更加具备灵活性, 使配电自动化系统更加完善。通过大量的信息探索, 发现实时SOA架构方案可以在维持SOA开放性特点的情况下, 提高应用的实时性, 满足人们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需求。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SOA架构,信息传输
参考文献
[1]刘德强, 王小波, 李晓兵, 等.基于SOA的通信前置机系统的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6 (07) :52-453.
[2]毕睿华, 杨志超, 王玉忠.基于多智能体SOA模型的电力系统信息集成的应用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5 (07) :124-125.
SOA系统架构 篇7
近年来, 随着SOA技术的发展, 研究人员针对SOA架构技术进行了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为了消除电力系统存在的“信息孤岛”, 在各种异构信息系统平台的基础上, 构建一个通用的与平台、语言无关的技术层, 以实现电力企业信息系统间的集成。这里提出了在电力系统原有系统上, 包装一层技术框架, 而不必改变原有的业务系统, 随时适应不断变化的电力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 并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企业的信息集成问题的一种基于SOA架构的电力企业信息门户集成系统。该系统可以使各种信息、企业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能够从单一的渠道访问所需的信息, 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 实现电力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1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现状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大致经历了办公自动化、局域网、广域网、信息管理系统、内部网以及Web网站等阶段。因此, 电力企业建立起来的业务系统包括生产管理、调度管理信息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 SCADA系统、用电营销系统、客户服务系统、财务、生产计划系统、办公自动化等。同时由于电力行业的垂直管理方式, 电力企业还包含下属分公司的各业务系统。伴随着电力企业的改革以及运营模式的转变, 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高科技技术给生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就逐步使电力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暴露出许多不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少数据传输、整合应用的统一平台, 严重限制了信息资源的开发深度和利用广度, 使用户使用不便。
(2) 缺乏总体规划, 访问门户和协同的工作环境不统一, 用户界面风格随系统需求和委托开发平台各不相同, 系统间存在很强的孤立性, 一个系统很难和其他系统交换信息。员工间相互交流的手段有限、渠道不够畅通, 无法利用彼此间的信息进行协同工作, 虽然企业的内部网络已经建立, 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集成方法, 不能平衡专家意见, 共享专家经验。
(3)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严重的封闭性, 只关心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 对企业外部的信息没有给出足够的重视, 导致企业各部门之间最终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4) 系统可扩展性差, 管理维护困难, 文件共享方式难以应付宽带网大量并发客户, 缺乏应用的业务逻辑处理, 难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非开放性的接口, 与外部系统难以融合统一, 为系统的维护带来较大的困难。
(5) 系统缺乏柔性。难以根据市场和机构的变化及时做出系统调整与流程应用, 而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和工作流管理在许多公司的议程上都很重要。由于业务环境的不断改变, 公司必须更为迅速地做出反映, 在处理日常事务时也必须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系统难以满足要求。
2 电力企业信息门户概述
2.1 EIP-EAI定义
企业信息门户 (EIP) “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 是指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环境下, 把企业的各种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统一集成到企业信息门户之下, 根据每个用户的使用特点和角色的不同, 形成个性化的应用界面, 并通过对事件和消息的处理、传输把用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EIP的价值链是由多个分散的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处理系统构成, 通过建立一个跨越在这些系统之上的体系结构实现信息集成统一的功能, 其价值在于使企业能够释放存储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 使企业的管理人员、企业员工、客户能够从网络浏览器访问其所需的个人化信息。
EIP的特点在于唯一性、集成性、个性化和整体性。企业的信息门户对外是企业网站, 对内则是管理和查询日常事务的公用平台。所有的用户可以通过企业Web主页访问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通过对已有系统的集成, 使用户可以访问企业所有的信息, 通过角色定义和权限控制, 使每个用户都可以定义自己的数字桌面, 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对企业来说, 可以通过企业门户及时向客户提供准确的信息, 而且随着网上业务的不断发展, 企业信息门户还可以拓展企业的业务范围, 创造新的业务机会, 成功推动企业走进电子商务的强大工具。
EAI (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即企业应用集成, 该技术能够将业务流程、应用软件、硬件和各种标准联合起来, 在2个或更多的企业之间实现无缝集成, 使它们像一个整体一样进行业务处理和信息共享, 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 为客户提供灵活的业务服务。
EAI强调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连接标准, 目的是实现企业各信息系统在数据和业务之间的共享。主要功能在于解读并转换来自异质系统间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 同时导入统一的工作流程以整合这些应用程序间的协同运作, 提供数据格式转换, 同步或异步的自动流程处理。除此之外, 还有增强传统系统的效能, 除了让封闭的系统能与Windows平台上的应用程序整合, 尤其是互联网上的电子商务, 还可增加异质系统上数据的使用率。
EAI能够将业务系统、应用软件、硬件和各种标准联合起来, 在两个或更多的企业应用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 使它们像一个整体一样进行业务处理和信息共享。
2.2 实现EIP的技术基础
(1) 访问/搜索 (Access/Search) 。EIP为用户提供一个简单统一的接口访问各种类型的数据, 通过EIP快速地获取企业内部或Internet的信息。
(2) 归类/元数据 (Categorization/Metadata) 。EIP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就是信息的归类, 它通过过滤, 自动地从多种源数据中摘录元数据, 供相关用户使用;利用元数据的共享, 对象数据库可分布式存放在各地的资源点内, 用户查询时, 中心调度系统通过元数据调度各个对象数据库中的数据提供用户使用, 使得各种查询工具可以充分的发挥作用。
(3) 个性化服务 (Personalization) 。个性化服务就是从用户的角度为用户提供最合适的数据信息, 帮助用户更好地控制自己的信息, 管理超负荷数据, 满足各种特殊的私人化的信息需求, 用户可以方便地添加与删除个人信息, 更改个人配置等。
EIP通常提供以下功能, 实现个性化服务:1) 有关的参数配置;2) 配置改变侦测;3) 过滤器;4) 个性化配置文件;5) 自学习功能。
(4) 专业化 (Expertise/Profiling) 。专业化包括如下功能:1) 行为分析 (Behavior analysis) ;2) 预帮助 (Proactive Helps) ;3) 建议 (Suggestion) ;4) 使用配置 (Usage Portal) ;5) 映射 (Maps) 。
(5) 信息发布 (Publishing) 。EIP提供自动发布有关文档和URL资料的功能, 这样使企业的信息资源得到更加广泛有效的应用。
(6) 安全管理 (Security/Management) 。对不同的用户应该授予不同的访问权限。EIP通常提供以下安全/管理措施:1) 基于Web页面的管理:通过一个整合的页面, 管理者可以方便地对目录服务、文件存储服务、用户账号、应用报告等进行管理;2) 用户活动报表:基于Web页面的报表可使管理者容易地跟踪大多数被频繁访问的项目、使用摘要、用户和组列表等。这种增强的日记功能, 提供了管理者跟踪系统特定事件的能力;3) 基于目录服务的认证:基于标准的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 (Lightwe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 LDAP) 目录授权过程, 用户可以使用已经存在的LDAP或活动目录服务接口 (Active Directory Service Interfaces, ADSI) 对客户进行认证;4) 基于认证的证书和加强的加密技术:在一些需要高安全性的环境中, 为用户提供Veri Sign和X.509证书进行安全认证, 也可使用标准的安全套接字层 (SSUHTTPS) 来保护在Internet上的机密信息的传输。
3 SOA概述
3.1 SOA定义
SOA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即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是目前企业应用集成领域中一种先进的、粗粒度、松耦合的软件系统架构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各种服务单元通过标准的、统一的接口和规约联系起来, 这些接口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 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样便于构建在系统中的服务以一种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松耦合系统的好处有两点:1) 灵活性;2) 当组成整个应用程序的每个服务的内部结构和实现逐渐地发生改变时, 它能够继续存在。
3.2 SOA架构及门户技术原理
SOA的关键是服务, 一个SOA通常包括3个基本实体和4个基本操作, 如图1所示。3个实体分别是:服务提供者, 提供符合规约的服务, 并将它们发布到服务代理者的实体;服务使用者, 即请求服务的实体;服务中介, 网络中的一个存储可用服务索引的实体。服务提供者通过标准的服务租约实体向服务中介发布服务的所处位置, 在服务使用者查找服务时实现定位服务, 并授权到这些服务上, 然后服务请求者通过服务协议实体绑定该服务并通过服务代理直接调用该服务的提供者。因此, 绑定使用、发布、授权和查找既是在这个过程中的4个基本操作。
基于SOA的应用都是由更小的服务组件组成的, 它伴随着无处不在的标准, 可以在最新的和现有的应用之上创建应用, 为企业的现有资产或者投资带来重用性。总之, SOA以借助现有的应用来组合产生新服务的敏捷方式, 提供给企业更好的灵活性来构建应用程序和业务流程。
4 基于S O A架构的电力企业EAI-EIP模型设计
4.1 系统总体应用架构
系统总体架构可分9层, 如图2所示。
(1) 访问接入层。该层支持PC、PDA等终端设备通过Intranet实现本地操作, 通过Internet远程实现接入及移动办公。在短信平台的支持下实现手机短信方式访问EAI/EIP系统。
(2) 信息门户层。该层提供员工统一的访问入口, 集成多种业务系统的用户界面, 建立一个跨应用, 跨设备的, 集成的互动用户界面。省公司及下属各分公司在该层面上实现界面的集成。从层次结构上, 省公司及下属各分公司的信息门户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3) 应用功能层。基于底层的数据集成及应用集成的支持, 本层主要实现集成业务功能。这些功能需要进行相对比较复杂的二次开发。而不依靠BI工具、报表工具、EAI/EIP平台功能进行简单实现。这些功能模块分别被封装成独立的Portlet, Portlet可以放在EIP平台中进行管理和部署。
(4) 流程集成层。要实现面向服务的核心系统, 各种原子服务、分子服务最终应成为应用实现层面上的逻辑, 而业务的组装、修改、运行则应与应用实现分离而通过流程管理器来实现。因此, 工作流管理器就成为业务支撑系统的核心, 将业务系统构造在基于标准的工作流基础上, 实现业务逻辑和应用逻辑的剥离, 使得企业的业务管理人员能够自行定义和管理数据业务的流程, 实现业务管理的闭环结构。
(5) 数据转换层。信息转换主要关心的问题是如何为在集成平台上跑的各个功能模块, 业务流程模块, 用户门户模块等的核心信息共享提供方便。
信息转换层是应用系统接入集成处理器的粘合层。本层为信息搜索、访问、复制、转化。实现完整的数据集成功能, 包括:数据整合、数据集中、数据交换。
市局EAI/EIP系统的共享数据库也可通过ETL工具集中到省公司EAI/EIP的共享数据库中, 使得数据集中的过程更规范、高效、可靠。
(6) 应用集成层。这一层次EAI的系统集成框架, 主要解决企业内部应用系统间的信息共享的问题。解决方案构建的出发点是整体考虑企业应用系统IT建设, 从扩展性、开放性等方面建设EAI系统的基础, 为将来的应用系统的融合提供坚实的框架。
(7) 业务系统层。业务系统层包括办公、业务系统, 如:营销系统、客户服务中心系统、高电压系统、OAK系统等。
(8) 安全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主要有身份管理、验证与授权、定义安全规则、安全策略管理、传输加密、门户监控等。EAI/EIP的建设通过与省公司PKI安全认证项目的整合, 实现省电网公司内统一的安全认证和身份管理, 包括用户认证、角色分配、授权和用户操作监督, 实行统一的用户管理, 提供可靠的信息安全保障。
(9) 基础支持体系。基于Weblogic Server提供一个支撑环境, 一方面抹平底层软硬件产品的巨大差异, 提供高层的应用以一致的系统界面;另一方面它们又提供高层应用系统丰富高效的服务支持, 包括企业级应用中必要的各种服务, 如消息传递服务:J2EE.JMS;应用系统集成:EAI J2EE.JCA;应用系统互操作:Java.XML&J2EE.SOAP;数据库连接:Java.JDBC;邮件服务:e Mail;目录服务:J2EE.JNDI;交易服务:J2EE.JTA。
系统总体拓扑结构图如图3所示。
4.2 基于SOA架构的设计
4.2.1 遵循J2EE标准技术架构
J2EE应用服务器 (Application Server) 采用最先进的开发理念、拥有许多适合基于Web的应用系统需求的特点, 采用三层结构体系, 提供企业级的计算模型和运行环境用于开发和部署多层体系结构的应用。如图4所示。
⑴客户层 (Client Tier) 。在基于Web的J2EE应用中, 用户的浏览器在客户层中运行, 并从一个Web服务器上下载WEB层中的静态HTML页面或由JSP或servlets生成的动态HTML页面。
⑵Web层。J2EE Web组件可以由JSP页面、基于Web的applets以及显示HTML页面的servlets组成, 运行在客户层的Web组件依赖容器来支持诸如客户请求和响应及Enterprise Bean查询等。
⑶业务层。业务层经常被称作Enterprise Java Beans (EJB) 层。业务层和Web层一起构成了3层J2EE应用的中间层, 而其它两层是客户层和企业信息系统层。
4.2.2 基于SOA架构设计
SOA的中心思想是模块化与封装两大原则, 模块化将复杂的大任务分解成相对简单的小步骤, 封装则将其内部的复杂性屏蔽代之以用清晰的接口。电力企业的集成应用平台应用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 其应用服务具有下列特点:1) 可以从目录中查获并能动态捆绑;2) 自我管理 (self contained) 并且模块化;3) 可互操作;4) 松耦合;5) 支持网上接口;6) 对物理机器位置透明;7) 最大可能地支持多份部署, 提高可用性;8) 可以复合构造。
分层架构是最灵活强大的实现方法。将服务分组可有效利用SOA平台每层统一的特点, 简单来说, SOA的服务来自于由后台系统 (BES) 直接封装后提供的一组接口, 也就是存取服务。存取服务层、协调服务层和用户服务层是SOA架构中的3层, 每层有唯一一组技术需求和唯一的作用。如图5所示。
(1) 存取服务层。存取服务层提供由集成平台其余部分执行的终端服务。这层的关键架构的中心是设计和管理服务的重用。设计和开发存取服务需要应用资源域的技术, 适配器开发和设置技术和消息组模型技术。
(2) 协调服务层。该层通过正确实现数据集中、流程定义、以及创建理想服务的工作流工具实现该层灵活性特点。在这层中需要实现各种的集成逻辑, 并发布成为一个完整的服务。利用访问存取层向前端系统 (FES) 提供有意义的服务。
(3) 请求服务层。本层目的是负责平台和应用服务请求者 (例如前端系统 (FES) 系统) 之间的连接, 提供协议映射-映射为服务发布接口协议:JMS和WebServices、Paradigm映射-同步到异步以及vice-versa、数据映射-数据格式映射、聚集等。
5 结语
电力企业也是信息化发展最早的行业, 不同种类的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和应用基础结构相互交错。因此, 不可能重新建立起一个新的基础环境, 根据电力企业现有基础, 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为电力企业提供新的互动渠道, 提供一个可支持有机业务的架构, 使得企业可按照模块化的方式更新服务, 来解决新的业务需求。
因此, 这里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架构 (SOA) 的电力企业信息系统门户集成方案, SOA的松散耦合应用的特性解决了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和系统集成方法造成的电力系统“信息孤岛”局面, 极大地促进了电力企业信息门户集成与管理水平的提升。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电力企业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由于相互孤立而带来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走出这种困局, 针对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提出一种基于SOA架构的电力企业信息门户集成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电力企业现有系统与资源的集成, 从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信息孤岛”现状转变成一个能向分布各处的用户提供信息, 帮助用户管理、组织、查询与企业和部门相关信息的门户集成系统, 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对电力企业信息资源的优化利用, 实现电力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SOA系统架构 篇8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的运营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企业对信息共享和业务整合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企业面临的新挑战主要集中在系统集成[1]和对市场的反应方面。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提高效率,另一个是增强企业对环境的应变能力。研究中发现,一旦环境变化,企业的响应很难跟上外界的变化,已有的系统不再适用,甚至要推倒重来[2]。针对企业信息化,SO A一开始就是种很好的框架,但在传播过程中,很多企业认为SO A成为包治百病的良药,企业只要实施了SO A,就能提高业务灵活性,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然而在大多数实施了SO A的企业中,需求的变化还是不断的出现。尽管SO A有很多的优点: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布、突破地域的限制、与开发平台无关、具有低耦合性、可以进行分阶段实施的优势,但在SO A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更值得关注:对SO A理解的误差;在开发中很少有最终用户的参与;没有考虑到要求和环境的变化;在项目执行中使用瀑布式的方式进行管理和开发[3]。因此,我们总结出这样一条:不合理的框架会影响企业的信息化的发展。
SO A存在的应用问题与之前采用的模式有关: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采用固化的流程,陷于无法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困境;而且随着企业软件系统变得日益庞大和复杂,流程僵化,反应慢,管理不能优化的问题变的就更加突出。SO A软件开发方法试图将一个软件开发项目在很长的时间跨度内做出详细的计划,然后依计划进行开发,在计划制定完成后拒绝变化。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所以基于SO A的敏捷策略的系统应用而生。因为敏捷策略提倡的是适应性,提高敏捷性即提高应变能力。把敏捷策略和SO A组合在一起,在发挥SO A的特有功能的前提下,能提高反应能力,并且发挥人的功能,把整个系统与人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利用信息流控制)让系统软件的更新与适应能力得到提升,让企业的适应和反应加快,同时解决了不同系统之间不能共享的问题。人员可以进行可持续的发展研究,让整个系统和平台有了生命力,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很重要的意义。将二者结合,用SO A解决集成与管理的问题,用敏捷策略提高信息整合和分配的速度。SA O是一个方面的因素,可以让架构变的更加松耦合。敏捷方法是另外一个因素,它能够给SO A的架构提供一种迭代的开发方式,让它能够快速的产生价值,二者有奇妙的共生关系。本质上是互补的。该研究就是采用了先进的SO A构架来实现企业的系统框架,研究中探索地提出了基于SO A的敏捷策略的系统架构模型,并阐述了基于SO A的敏捷策略的架构功能。
1 S OA架构思想,敏捷策略思想和We b S e rvice s技术
1.1 SO A技术
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 riented A rchitecture,SO A)是一种体系架构,以服务为核心,基于开放的标准和协议,具有松散耦合特性,有利于系统间的紧密集成和业务组件的重用。当代SO A代表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联邦的、可组合的架构,促进面向服务并由自治的、高服务质量的、厂商多样性的、互操作性的、可发现的和潜在可复用的服务组成,利用网络技术实现。SO A的突出之处在业务方面的连续性和流通性[4]。
1.2 敏捷策略
敏捷策略是一种方法论,强调事物是变化,并对变化做出反应。通过引入技术性和非技术性实践,通过团队的力量,可以使流程灵活起来。敏捷方法的整体目标以人为主和积极应对变化。敏捷策略是一种方法,一种折中的方法,强调适应性而非预见性,强调信息不断的反馈和团队的参与,敏捷策略是面向人的而非面向过程的。强调软件开发充分发挥人的创造能力[5,6]。图1为敏捷策略的过程图。
1.3 W eb Services技术
W eb Services技术是通过W eb接口提供,并实现一定功能的程序段。每个W eb服务都被明确地定义了唯一的接口。在任何地点,任何形式的客户端都可以访问该服务,他们访问服务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即通过网络,使H TTP/SO A P协议进行通信。W eb服务采用标准规范的X M L语言进行服务描述和调用,实现了跨平台的互操作性,具有松散耦合的特性,并具有可复用性和可组合性。因此W eb服务是当前实现SO A构架的最佳技术。W eb服务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和协议有:可扩展标记语言(X M L)、W eb服务描述语言(W SD 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 A P)、通用描述、发现和集成(U D D I)和标准建模语言(U M L)[7]。
2 基于S OA的敏捷策略的系统
2.1 基于SO A的敏捷策略的系统架构
图2给出基于SO A的敏捷策略的系统架构,该构架以服务为基础,以敏捷为导向。
各功能与相互关系如下:
(1)U D D I注册中心
该中心的功能是把企业需要的各种数据和功能,包括像PD M,ER P,企业管理系统之类的软件通过注册,主要是通过SO A P封装,其他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发现并使用,达到整个组合系统数据流通和共享的目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如图3所示,通过SO A中的服务提供者、请求者和服务注册中心的关系来实现,服务提供者将具有功能的软件和模块都通过封装,然后在注册中心注册、配置和发布服务,服务请求者通过在服务注册中心查找来找到服务。
(2)平台
该平台以W eb Services技术为基础搭建,利用团队的能力对模块进行更新与流程的控制,提高系统的灵敏和机动性,平台有总线的功能,而且与其它的系统有基于SO A P的封装接口,整个平台通过消息模式达到同步交流与反馈的目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该平台为用户提供用户需要的数据和工具,并能浏览、审查、修改;所有通过注册中心的注册的软件和功能,都能被需要的用户所发现;模块能被团队通过流程进行自动和手动来控制,达到自由调整流程的目的;平台处理的数据和消息内容都会存储于数据库中;平台可以通过开发的SO A P封装的接口与其他的系统进行交流和合作。
(3)控制块
流程和模块生成与修改的地方,主要通过团队与底层用户的交流来达到不断的进化。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控制块以人为核心,充分发挥团队的能力,来更新和发布新的平台为目标,以实用为出发点。主要由团队来控制,跟随企业环境的变化和员工的需求,结合当代的可用新技术,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块进行颗粒度的调整、划分与生成。对于企业的流程可以通过之前的逻辑流程自动配套,也可以通过手动的格式进行流程的生成,调用并组合后台的应用程序和模块,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当然团队还有提供各种借口和注册各种服务的职责。在整个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虽然环境和客户在不断的变化,但敏捷策略一直在起作用,团队会对当前的情况进行面向服务的分析,然后进行面向服务的设计,利用现阶段的技术开发出适合的新服务,然后测试该服务,最后部署该服务。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就要重新回到面向服务设计;根据情况不仅可以自上向下分析,也可以自下向上分析,各个过程也可以相对分开进行,目的就是发挥团队的能力,让系统的使用处在不断的更新中。控制块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构架,使它在企业的应用中充分表达业务需求,把业务流程提取出来进行管理,通过团队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使用者只要反馈需求就行,无需考虑服务运行的细节。这样大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反应能力和机动性。
(4)用户
用户进入平台提供的系统,根据需要即可发现和使用。对于用户,只要把需求反应给控制块,并与之进行交流,共同找到一个解决方案,一切以解决问题为根本。因为控制块的存在,大大的提高了系统的灵敏性和反应速度。
(5)数据库
利用SQ L Server数据库,因为SQ L Server和W eb Services能完美结合,该数据库可以集中管理、对Internet的支持和费用低、方便使用并且有很大的兼容性。
(6)SO A P封装接口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 A P)可以对服务进行绑定和调用。SO A P封装接口的功能就是让应用程序可以从目标程序中提取需要的信息,这样做可以松散的把不同的系统连在一起,既能信息资源共享又不影响之前的系统。SO A封装实质上是一个程序,是应用程序与外界应用程序或服务之间连接的桥梁,它通过协议和现有应用程序交互,同时也与其他的应用程序交互。经过封装的应用程序在注册服务中心发布。当客户需要调用服务时,可向注册服务中心查找相应服务,获得其地址和相关调用参数,从而实现交互。通过这种W eb服务的消息格式,可以把各种程序和服务注册在系统平台上,让平台上的用户进行操作。
(7)模块
如图5所示,模块以一种类/对象为基础,逐渐组合和搭建向上的层次,最后到复合服务,各种复合服务可以相互调用。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团队根据需要工作情况,进行面向服务分析之后,对功能单元进行颗粒划分,不同的功能,划分的粗细不同。例如组件1可以由类/对象层的一个或几个类一同组件,服务1也可由下层的一个或几个组成,这样让整个模块变得灵活和简单。模块的体制决定了系统的良好的运行基础,也为流程的搭建和调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2 基于SO A的敏捷策略的系统架构整体运作过程。
以W eb Services和SQ L Server技术为支撑,把模块及其他系统利用SO A P接口进行封装,将服务注册到U D D I注册中心,团队发布调整好的流程到平台上,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把SO A和敏捷策略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其中,搭建一个开放的,自治的,自描述的,松散耦合的,带有敏捷策略的系统平台,以整体的态度去对待,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用户的使用为源头,做到这些,再加上与企业密切配合的团队,足以让一个系统很实用,很好用。基于服务、敏捷和消息的系统,若企业的环境,用户的环境发生变化,通过团队控制块以模块为基础进行调整,消息的利用程度比之前更频繁,团队不间断的同用户交流,修改模块大小与组合,调整流程。总之,良好的体系会让整个平台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区间中,让它有生命力,随时能对市场和企业的情况做出良好的反应。
3 应用实例
基于SO A的敏捷策略的系统架构,在钻具生产企业中得到了应用。该系统采用.N ET为开发工具,数据传输采用X M L标准。采用W eb服务的方式,实现了从订单到产品计划、产品设计、产品数据管理和企业流程的各个环节的管理与灵活配置。
在该系统中,钻具企业的各个协作部门,通过W eb服务提供的各种封装接口与外界其他部门联系,都被作为服务发布到注册中心。由企业的团队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对模块和接口进行管理与重新配置。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快速敏捷地做出应对反应。实现了企业的跨平台作业,将产品管理与企业管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刻跟踪客户的需求变化,将员工的需求及时地融入平台。该系统平台使钻具企业从接到客户订单到交货,经过产品设计、物料调配、生产跟踪、核算成本一系列的工作都得到优化,使产品的生产周期减少了25%,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与提升了企业的形象。
4 结束语
本文根据市场的变化需求,将敏捷策略和SO A结合在一起,借助团队的特殊能力,将企业的流程通过灵活的模块和组合方式,利用W eb开发的平台展现给用户,能快速的对需求做出反应。这一理念克服了以往企业系统对市场反应慢,难以修改的缺点,实现了良好的敏捷性,同时让团队和员工的作用得以发挥,把面向服务和提高反应作为目标,为SO A的实施带来了良好的基础。但系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主要工作是让基于SO A的敏捷系统有良好的应用,对系统进行可持续的不断的完善与更行,带有敏捷策略的SO A系统是市场和企业发展的要求所在。
摘要:随着企业信息化和市场的发展,企业应对环境的变化能力成为头等大事。通过研究SOA的现状,发现SOA在认识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敏捷策略的机动性的优点,构建了基于SOA的敏捷策略的系统框架。利用先进的Web Services作为技术基础,充分发挥团队的能力,将敏捷、信息流和模块的优点结合在一起,解决企业实施中的问题,适应了市场的变化。结合生产实际,证实了二者结合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SOA,敏捷策略,Web,服务,信息流
参考文献
[1]简斌,左荣国,闫光荣等。基于SOA的中小制造企业应用集成系统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7年3月第33卷第5期243245.
[2]尹裴,王洪伟,周曼。SOA架构下面向业务敏捷性的信息系统柔性设计[J]。情报杂志,2010年7月第29卷第7期133140.
[3]周超。基于SOA的敏捷制造系统集成框架研究[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8年第6期,2225.
[4]ZHANG XU,NING Ruxin,SONY Yu。Enterprise integration platform based on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J]。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Vol.21,No.3,2008。3640.
[5](美)Thomas Erl著,王满红,陈荣华译。SOA概念、技术与设计(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Concepts,Technology,and Design)[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3月.
[6](美)RobertC.Martin著,邓辉译,孟岩审。敏捷软件开发原则、模式与实践(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inciples,Patterns,and Practices)[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SOA系统架构 篇9
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系统架构和应用模式的发展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计算机软件开发方法的角度看,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经历了“面向过程”、“面向对象”、“面向流程”和“面向服务”四个发展阶段。“面向服务”体系结构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 是一种进行系统开发的新型体系架构。SOA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 具体应用程序的功能是由一些松耦合并且具有统一接口定义方式的组件 (也就是Service) 组合构建起来的, 因对迅速变化的业务环境具有良好适应力而备受关注。SOA提供了这样一种框架:一个系统上的软件可以安全而且可靠地提出请求并获得其他系统上的计算资源, 而不再需要一台中央服务器来管理和控制整个端到端的网络。
SOA的出现给传统的信息化产业带来新的概念, 不再是各自独立的架构形式, 能够轻松的互相联系组合共享信息。可复用以往的信息化软件。基于SOA的协同软件提供了应用集成功, 能够将ERP、CRM、HR等异构系统的数据集成。
2 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
2.1 面向服务的企业人事管理系统架构
采用多层分布式架构, 将数据库语句定义在数据访问层, 将外部操作定义在表示层, 以ASP.NET实现核心的业务逻辑层, 通过Java Script实现表示层和业务逻辑层的交互和服务抽取, 设计符合SOA要求的接口;接着对数据访问层进行设计, 使得系统能在数据库方面具有可移植性。
2.2 人事管理系统的功能服务设计
围绕人事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考虑面向服务的实现架构, 设计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重点是研究对功能模块的服务化封装, 给出相关的服务描述。
2.3 人事管理系统的服务接口设计
为了实现人事管理系统中功能服务的对外发布, 满足不同业务部门对人事信息的访问, 需要对各功能服务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给出交互接口的服务化描述文档。
2.4 人事管理系统的实现
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作为开发工具, 以My SQL作为数据库, 管理工具采用SVN。系统实现以后, 用户通过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员工、机器设备、软件安装和管理信息的自动化管理, 同时, 用户可以实现信息的上传和下载。
3 系统分析与实现
3.1 多角度的需求分析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需求, 拟从信息操作、业务流程、安全性、运行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从信息操作的角度分析, 系统需要实现员工信息管理服务, 对员工信息进行增、删、改、查;实现设备信息管理服务, 对电脑和电话信息进行添加、删除和分配;查询服务, 根据员工的编号、姓名或入职时间进行查询;实现数据导入导出服务, 该系统涉及大量的人员信息, 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导入和导出的操作。
从业务流程角度分析, 登入系统后, 可以对座位、人员、设备的信息进行修改, 可以查看基本的信息, 查看信息之后可以选择下载信息存储到本地, 最后退出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从部门业务流程角度分析, 公司部门包括人力资源 (HR) 部门、行政管理 (Admin) 部门、网络管理 (Iteam) 部门、设备管理 (Facility) 部门等, 具体需求分析如下:
(1) 人力资源 (HR) 部门:使用者在All Staff页面进行操作, 可以修改员工信息。使用者在offer页面, 可以添加员工的信息, 当信息填好提交以后, 如果添加成功, 该信息在页面就会消失, 在Admin页面中出现新添加的信息, 否则信息依然保留在原来的页面。
(2) 行政管理 (Admin) 部门:使用者在create ID页面进行操作, 可以分配员工ID, 当ID创建完成之后, 该信息在该页面消失, 该信息在Account, PC prepare, Phone, Seat四个页面中出现。
(3) 网络管理 (Iteam) 部门:使用者在PC prepare页面进行操作, 为新职工分配request ID, 用于分配机器设备。分配完成后, 该记录将在PC setup页面出现, 使用者对phone页面进行操作, 对员工分配phone, 分配完成后, 该记录进入phone pool页面, 在这个页面中记录的是phone的所有信息, 包括phone分配信息, phone mac, phone number等等。
(4) 设备管理 (Facility) 部门:使用者对seat页面进行操作, 分配员工位置。
从安全性要求出发, 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放置了企业、部门、个人的大量数据, 其中许多数据是非常关键、机密的, 如果系统不能严格地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就会影响到系统的应用。具体包括两方面。在系统安全方面, 要求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在用户权限管理中, 采用用户角色的方法, 设置每个用户的角色身份, 以便能区分每个用户的职能。对于系统数据安全, 要求采用性价比比较高的方案对系统数据迸行处理, 以使系统具有容错、容灾功能。
从系统软硬件环境需求分析, 软件方面, 数据库服务器采用My SQL数据库, 并使用ASP.NET和Java Script脚本等编程, 管理工具采用SVN。硬件方面, 市面上现有的硬件性能完全可以满足该系统的要求且价格适中。
3.2 系统架构的设计
本系统拟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三个层次:表示层 (Presentation Layer) 、业务逻辑层 (Business Logic Layer, BLL) 和数据访问层 (Data Access Layer, DAL) 。
表示层位于最外层 (最上层) 。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 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业务逻辑层是系统架构中体现核心价值的部分, 负责系统主要功能和业务逻辑的处理, 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业务规则的制定、业务流程的实现、合法性校验等与业务需求有关的系统设计。数据访问层负责数据库的访问, 可以访问数据库系统、二进制文件、文本文档或是XML文档。简单的说法就是实现对数据表的Select、Insert、Update、Delete操作。
三层系统架构是一种弱耦合结构, 层与层之间的依赖是向下的, 底层对于上层而言是“无知”的, 改变上层的设计对于其调用的底层而言没有任何影响。业务逻辑层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 起到了数据交换中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数据访问层而言, 它是调用者;对于表示层而言, 它却是被调用者。通常情况下, 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而是通过COM/DCOM通讯与中间层建立连接, 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3.3 面向服务的功能设计和实现
人事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可以分为7个部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 行政信息管理, 网络信息管理, 设备信息管理, 软件信息管理, 信息查询, 数据导入导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和行政信息管理, 主要的需求是对员工信息的增删改查操作;网络信息管理, 主要的需求是对机器设备信息的管理;设备信息管理, 主要的需求是对座位信息的分配和管理;软件信息管理, 主要的需求是对软件安装和使用情况的管理。
具体的功能服务设计如下:
(1) 员工信息管理服务: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操作。添加员工信息, 系统自动生成职工编号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住址、E-mail、入职时间, 离职时间等。修改职工信息, 对所选员工的信息进行修改。删除职工信息, 从列表中选择需要删除的职工信息, 然后进行删除操作。
(2) 设备信息管理服务:网络管理部门对电脑和电话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以及分配操作, 设备包括电脑和电话。添加信息, 在列表的最后加入新设备的信息;删除信息, 从列表中选择要删除的设备, 然后进行删除操作。分配设备, 在列表中选中待分配设备分配给相应员工。
(3) 数据导入导出服务:系统涉及大量的人员信息, 需要对信息进行导入和导出的操作, 导入数据需要将数据从Excel导入到数据库中, 实现Excel和数据库的转换。导出数据需要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出成HTML格式, 再转换为Excel格式, 实现数据库和Excel的转换。每次导入和导出都做好数据的备份, 有利于数据的还原。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服务, 本系统中定义了基础模块 (Infrastructure Module) 为业务提供一些公用的底层功能。从整体设计层次的粗粒度上来剖析, 可以将webserver和appserver看做两个模块, 为了降低模块之间的依赖, 将接口的方式定义成服务契约。按照依赖倒置的设计原则, 通过抽象将接口和实现相互分离, 避免基于实现的依赖。接口是稳定的, 而实现则是易变的, 基于接口服务调用能够有效的应对实现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人员信息管理 (User Info) 、设备信息管理 (Device Info) 和基础模块 (Infrastructure) 。各自都包含了多个项目, 反映了模块内部的层次划分。Business Entity:提供业务实体类型的定义;Data Access:数据访问层, 提供对数据库的访问;Business Component: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的实现;Service.Interface:定义WCF服务的契约接口;Service:用于定义实现上述契约接口的服务;User Info/Device Info:为本模块提供基本的功能, 包括对服务的调用, 也包括必要的逻辑处理;Interface:用于提供给和其他模块的接口。
3.4 接口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拟设计的接口如下:
人员信息接口:人员信息包含多种类型的数据, 需要从中提取出需要的信息转换成统一的存储格式。接口设计思想:数据获取时接口通过TCP协议完成数据的传输, 把所要求的入口参数提供给接口, 接口通过通讯协议采集到所要的数据并形成XML文件, 然后利用协议转换器读取XML文件。
数据库通用接口:数据库通用接口规定了向第三方提供操作访问数据库的编程接口, 其包括权限判断、数据存取等功能, 在外部系统接入接口的过程中, 所有功能由系统接入接口和数据操作接口提供服务。
导入导出接口:Visual2010自带的Excel接口, 但是格式和样式单一, 需要重新进行Obj To Excel接口的封装, 实现系统数据, Excel和HTML格式之间的转换, 使用泛化的方式重载原有的接口, Visual自带的Excel接口不可以传递参数, 该系统由于不同部门上传和下载的Excel中数据的格式不一致, 所以需要重新封装原有的Excel接口, 将其参数化, 同时实现了多个重载, 有利于扩展和使用。
上述服务接口的定义都在各自模块的Service.Interface中, Service.Interface同时部署在webserver和App Server层中, 这样通过Interface中定义的接口, 在两层服务之间定义了一种契约。
4 结束语
SOA以借助现有的应用来组合产生新服务的敏捷方式, 提供给企业更好的灵活性来构建应用程序和业务流程。
国内目前己有多种通用的人事管理系统软件供企业单位选择使用, 应该说, 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在国内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期, 其在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随着SOA技术的不断发展, 中国的SOA架构模型和应用推广已经有了良好的需求环境。面向服务方式将是未来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毛新生.SOA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2]伍轶明, 宋伟奇, 郭源源.基于SOA的社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设计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9, 3:55-58.
[3]Dirk Krafzig, Karl Banke, Dirk Slama著, 韩宏志译.Enterprise SOA面向服务架构的最佳实践[M].北京:清华人学出版社, 2006.
[4]Whitten, J.L., Bentley, L.D.肖刚, 孙慧译.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