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式课程教学模式

2024-10-04

上班式课程教学模式(精选4篇)

上班式课程教学模式 篇1

教师是引导员

在上班式课程教学模式中, 教师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引导员。以《出纳员岗位实训》上班式课程为例, 出纳工作是财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假设一个学生初入某个单位的财务部门, 要把他引领到出纳员的岗位上来, 就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下工夫。

(一) 确定和调整教学内容, 让学生了解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内涵

课程伊始, 学生对出纳工作只有一个笼统的认知。教师要通过课程定位, 规划课程内容, 让其对课程的认知“由点到面”, 并明确自己“该做什么, 怎样去做”, 即出纳员应该完成财务工作中的哪些业务, 要具备哪些基本操作技能。上班式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 要与实际岗位工作紧密联系, 尽量做到“零距离”对接。这就要求教师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切实做好企业调研, 了解和掌握企业出纳工作的现状和相应政策法规的新信息, 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比如, 发放职工薪酬业务, 要让学生除了掌握现金发放, 还要掌握怎样通过企业网上银行用银行存款发放;再如, 新版发票与旧版发票相比, 防伪识别点有哪些不同等等。要学生学到的都是真实的实际知识。

(二)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境, 引领学生从感官上自觉进入角色

上班式课程教学模式要求教学环境尽量接近企业实际, 尤其是实训类课程, 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的建设上, 在方便教学的同时, 一定要尽量做到仿真。

实训室的硬件环境布置, 要打破传统“填鸭式”课堂的布置习惯, 即便做不到与实际财务部门一模一样, 也要尽量做到方便教学。比如,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每一小组围坐, 一人一桌一台电脑;每一小组配备若干实训工具, 如点钞机、支票打印机、计算器、印章盒等, 指定专人负责;设立实训成果档案柜, 定期整理、评价和统计小组实训成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这样布置实训场景, 既方便学生学习讨论和查阅资料, 也便于实训过程中的角色模拟、分工协作和互动。

在软件环境建设上, 教师应根据出纳岗位的经济业务、工作流程和应掌握的操作技能,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根据企业调研成果, 结合企业实际, 做好案例开发, 把知识点融于实训软环境中。要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会“按程序办事, 用凭证说话”, 在教师的引领下, 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总结和体会知识技能点, 自觉进入出纳工作状态。在完成实训任务之前, 教师还要交给学生“三把尺子”, 即实训技能标准、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行为规范, 以方便学生度量和评价自己的工作业绩,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使其明确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出纳员。

教师是辅导员

采用上班式课程教学模式, 学生是主体, 在前台;教师是后盾, 在后台。教师要脱离“满堂灌的教书匠”角色, 从繁重的主动讲解中解脱出来, 放手让学生“当家作主”, 让其不但从感官上进入角色, 还要从理性上自觉接受并融入这个角色。作为“辅导员”的教师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 教学组织设计

教师要根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 量化教学内容, 要搭好教学组织的框架, 进行“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情境”三段式设计。首先, 结合企业实际设计完整的案例, 将教学内容置身于案例之中, 并划分工作项目, 如出纳员基本操作技能、现金业务处理、银行存款业务处理、银行转账结算方式业务处理、外币业务处理等。其次, 在每个工作项目中设计若干工作任务, 如现金业务处理项目包括的工作任务有现金结算的管理、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的保管与清查等。再次, 在每个工作任务中设计若干工作情境, 如在现金收入的工作任务中, 根据现金收入的范围, 可设计的工作情境有用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收回剩余差旅费和小额零星销售收入现金等。

教学组织的框架搭好之后, 要让学生在这个框架里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最有效的方式是交给每名学生一枚出纳个人印章。印章代表着权力和责任, 要让学生身临其境, 通过实际工作, 去体会作为一名出纳员, 如何才能立足本职, 使用好手中的这枚印章。要让他们有使命感, 有角色意识, 在工作中体会这枚印章的分量。

(二) 教学过程设计

上班式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理念是“上班式学习、研究性工作、竞赛式考核”。所谓上班式学习, 指学生的身份是工作者, 在实训环境里不是被动地学习, 而是主动地工作,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上班的过程, 要在规定的上班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研究性工作, 指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是同事关系, 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要相互讨论协商解决。学生遇到难点和关键环节解决不了时, 教师要做学生的后盾, 以“师傅”的身份出现, 答疑解惑。竞赛式考核, 指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 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 完成工作任务, 考核和评价工作成果。

为了突出上班式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理念, 应将整个教学过程按以下几个严谨的工作步骤设计: (1) 教师分配工作小组, 下达工作任务通知单, 公布工作任务内容、流程、知识和技能标准。 (2) 学生分小组进入工作情境, 分析、讨论工作任务, 明确完成工作任务的难点和关键环节。 (3) 教师进行关键环节的指导和知识技能的拓展。 (4) 学生以小组竞赛的形式,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 提交和展示工作成果。 (5) 教师根据任务内容、流程、知识和技能标准评价学生工作成果。 (6) 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总结和报告, 教师对其进行评价, 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和薄弱点, 以调整以后的教学。

(三) 教学方法设计

任务驱动教师要规定好每次课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工作任务的设计要合理, 既要满足课程需要, 避免学科之间的重复, 又要接近企业实际, 经得住企业专家的论证和认可。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有两层含义, 一是教师和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角色扮演, 教师是“师傅”, 学生是“徒弟”。教师不能面面俱到地辅导讲解, 要设定一些问题, 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 讨论对策。比如, 发票的审核和人民币的真伪识别, 要先让学生鉴别, 再指出其不足, 让其明确:徒弟经过经验积累, 终究会有独当一面的一天。二是教师和学生在工作情境中的角色扮演, 教师和学生有可能是某个工作流程里的两个角色。比如, 学生是出纳员, 教师或是客户, 或是财务主管, 或是银行工作人员, 帮助学生完成某个工作流程的演绎。比如, 预支和报销差旅费、从银行提取现金、商场销售收入现金等。教师要尽量脱身, 让学生自己完成流程中各种角色的演绎。

小组竞赛每个工作任务都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考核和评价。教师要让学生明确, 每一个人工作任务完成的好坏, 都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工作成绩, 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教师要通过设立每个小组的工作档案柜, 让各小组的工作成果有目共睹, 奖优罚劣。

专家点拨一是教师要与企业专家保持经常性联系, 得到专家持续的指导和帮助, 二是启发学生从从事出纳工作的家长或亲戚朋友那里获取就业指导, 促进课堂学习。

(四) 教学手段设计

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目前, 我院《出纳员岗位实训》课程基本完成了相应网络课程的开发, 其课程定位、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标准、教学方案、教学课件、案例库、相关法律法规等资源已经开放,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检测和评价。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 结合工作任务所需, 可利用大量图片和场景视频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如学生在完成开立银行存款账户这个工作任务时, 可利用一段实景视频, 让学生既有身临其境之感, 又避免教师空洞的指导,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与企业协作, 让企业专家进课堂这里的企业专家主要是指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他们大都是从出纳员角色开始, 慢慢走上财务工作岗位的。他们在工作中有很多切身体会, 在适当的时机, 把他们请回课堂现身说法, 与教师的指导相比, 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师是评论员

采用上班式课程教学模式, 教师还要做好考核方案设计, 扮演好评论员的角色, 对学生的工作业绩和职业素质作出合理评价。

(一) 工作业绩评价

结合小组竞赛式考核, 以财务主管的身份, 做好过程性评价教师在组织实训工作过程中, 已经建立了小组档案柜, 每个学生每次的工作成果都以小组为单位在档案柜里展示。教师要以财务主管的身份, 及时对每名学生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价和打分, 并分组汇总成绩, 对成绩优秀的小组要及时表扬和奖励。通过这种形式,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 出纳工作并不单纯是一个人的事, 出纳工作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财务部门的工作质量, 要让学生在明确自身工作职责的同时, 增强团队意识。

改变传统的闭卷考核模式, 做好期末考评出纳员应掌握的会计核算理论知识点主要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两部分, 难度并不大。这些业务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点是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所以, 教师要结合考核重点, 调整期末考核内容和形式, 要避免单纯的理论知识考试, 避免传统的单选、多选、简答式题型, 代之以案例操作形式的实务闭卷考核, 重点评价学生的实务处理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

(二) 职业素质评价

学生要扮演好出纳员的角色, 就要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协作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习惯。教师在实训过程中要随时从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考评。比如, 在工作习惯方面, 某个学生实训结束时, 教师要看他所用过的财务印章是否保管齐全、有关单据和账页是否装订整洁、作废的单据是否按规定销毁等等, 要让学生明确, 很多时候良好的工作习惯决定工作的成败。

摘要:上班式课程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方式, 引领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情境, 进行“上班式学习、研究性工作”, 让学生在主动的工作体验中掌握职业操作技能, 理解理论知识点, 即做中学。在这种模式下, 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书先生”的角色, 成为学生的引导员、辅导员和评论员。

关键词:上班式课程教学模式,教师角色,任务驱动,出纳岗位,实训

参考文献

[1]沈宝燕.出纳员岗位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2-3.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 :5-7.

[3]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0-26.

[4]施菁, 刘文辉.角色定位教学模式在《销售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新农村, 2010 (7) :148.

[5]曹亚晖.“角色定位”的教学模式和价值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 2007 (7) :20.

上班式课程教学模式 篇2

问题一:马克思为什么会成为“千年思想家”之首(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何在)? 问题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舶来品,为什么能够在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问题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够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在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左右摇摆”过程之后,又是在一个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第一次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命题的?)

问题四:毛泽东思想的三个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体现了怎样的战略思考?对我们今天的人生有哪些方面的重要启示?

问题五:如何从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及其规律性来洞察当代中国崛起的根本思想动因?(如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两化”之间有什么内在的关联性)

问题六: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辩证关系?对于我们今天的人生发展与成长有哪些有益启迪呢?

问题七:如何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相互关系?如何从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视角来看待新中国65年的发展历程?你从中能够得到哪些人生启迪?

问题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现了怎样的理论内涵、历史底蕴和战略眼光?在中国崛起、中国奇迹、中国模式备受世界关注、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大幅跃升的崭新背景下,我们(大多数国民也包括领导层)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大国心态,来支撑我国的大国崛起之路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开阔?你从中能够得到哪些重要的人生和思想启发?

问题九:如何从理论高度和战略层面完整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你从中怎么看待和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你如何设计自己的人生总路线?如何从二十年的成长中前瞻性地整体性地思索自己人生成长的总规律?)

上班式课程教学模式 篇3

一、金融专业上班式教学的内涵

金融业工作岗位对人服务的个性化、金融产品的虚拟化, 工作业务的多样性, 工作任务的虚拟性, 交易方式的特殊性, 交易规则的严密性和操作程序的复杂性, 客观上决定性了金融类课程上班文化、上班业务、上班环境都是岗位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 把与金融企业和学校课堂结合的职业能力实训课程称之为“上班式”课程。

金融专业上班式教学课程它是依据金融专业银行柜员和经纪人岗位工作任务对人服务的复杂性、业务的虚拟性, 运用行业企业和岗位元素, 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按照实训环境企业化、核心能力任务化、技术训练规范化、师生关系工作化的原则, 开展上班式课程, 让学生在上班式环境中认知岗位、学习岗位知识和技能, 创新性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二、上班式课程设计的理念

“上班式”课程的总体设计理念, 是“职业岗位化、工作任务化、学工一体化、素能融合化”, 还原工作过程, 解析柜员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重构从简单到复杂的职业能力培养过程, 在模拟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理财公司的仿真环境下, 按照统一的职业着装、标准化的职业礼仪、严格的考勤制度、企业化的业绩考核, 实现“教、学、做”一体, 学生以一个综合柜员、证券经纪人、理财经理的身份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

1. 上班式课程所培养人才的职业规格

金融专业上班式课程所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城市金融人才, 它的职业规格是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 熟悉城市金融, 具有“会服务、能营销、善理财”的金融职业能力和“诚信、合规、创新”的金融职业素养。

“会服务”是指将客户放在首位, 安全、快捷、高效地为客户提供规范化、人性化、灵活性的服务。“能营销”是指能根据客户需要客观、完整、正确地推介各种金融产品。“善理财”是指能以专业理财规划师的身份为客户提供财务分析、产品推介、方案设计等理财服务。在职业素养方面, 依据金融机构业务的特殊性, 要求学生具备“诚信、合规、创新”的金融职业素养。诚信是指恪守信用、实事求是, 不虚假宣传、夸大收益、回避风险。合规是指要遵守国家的各项金融政策、法律法规, 依法经营。创新是指主动提供个性化、差异化、高品质的服务。

2. 界定上班式课程所培养人才的岗位职责

目前, 高端技能型城市金融人才主要供职于商业银行综合柜员、证券经纪人、理财经理等一线服务、营销、理财岗位。其中, 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应熟悉柜台业务的相关知识; 掌握柜台业务操作流程, 具备柜台各项业务处理的基本操作技能, 能准确、规范、熟练完成各项柜台业务。综合柜员以“会服务”为典型能力特征, 包括最基本的处理对公与对私业务, 良好的仪容仪表, 语言准确生动,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为客户提供服务; 证券经纪人的岗位职责就是指在证券公司中进行客户开发、客户维护、营销产品、拓展市场、最大限度地为客户提供优质证券服务的证券从业人员。他们以“能营销”为主要岗位职责。理财经理是指以专业理财规划师的身份服务于商业 银行、保险公司、证券营业部、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 也可以以第三方的身份为客户提供全方面金融理财服务, 能为客户分析财务状况、选择理财产品、设计理财方案, 使客户的资产在安全、稳健的基础上保值升值, 与客户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信任关系。理财经理以“善理财”为典型基本能力特征。

三、金融专业上班式课程实践探索

上班式课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量的金融与证券专业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 对学生运用前期所学金融知识及理论的能力进行综合培养, 对学生上岗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系统培养。

1. 教学课堂就是工作场所

上班式课程的课堂, 就是证券公司营业部或驻点银行。上班式课程的实训环境需要有上班的文化、上班的场景和上班式管理。在实训环境建设中, 引进首都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先进理念、业务技术和管理规范, 建成银行厅、证券厅、基金厅等实训环境, 集中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等行业发展的最新业务、布置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岗位管理制度, 管理办法、训练流程等职业氛围, 配置商业银行柜员、证券经纪人操作台、服务器、计算机、交易终端、LED显示屏、票据打印机、综合业务系统、凭证、印章等设备, 打造仿真模拟实训环境。

2. 按照行业发展设计工作任务

金融岗位上班式课程所有的教学内容全部设计成工作任务。这里就要求教师必须对金融机构相关的岗位和工作任务有深入的了解, 按照实践中证券经纪人或银行综合柜员的工作任务, 设计成完整的工作任务, 同时必须结合教学规律, 注意所设计的工作任务之间知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3. 按照岗位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学生的学习任务, 就是银行综合柜员或证券经纪人的完成工作任务或所要求的训练职业素养。如对商业银行柜员的要求是: 标准化、规范化的钱币整理、伪币识别、数字书写、翻打传票、小键盘技能、票据填写、凭证结算; 对证券经纪人的要求是, 具有丰富的营销经验和推销技巧、善于与客户进行沟通、善于对客户进行心理分析、能够对不同客户进行分类, 为不同客户策划不同的营销策略, 构筑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桥梁。理财经理的工作任务具体包括: 对客户进行需求分析、根据客户的不同风险承受能力设计个性化理财方案, 并推荐合适的理财产品。另外, 要求学生每完成一个工作任务, 必须填写相应的实训报告, 包括工作任务、完成时间、工作要点、体会。通过每次实训活动后写实训记录的过程中, 不仅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而且对提高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 快速提升职业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4. 学生上课的形式就是上班

上班式课程要求学生每天用考勤卡实行上下班打卡制度, 每天早晨教师对学生不会点名, 而是每天一打卡的形式来签到。其实, 这并不是记考情如何, 而是让大家从学生角度转换到上班族的角度, 从学习环境转到上班环境。角色的转换, 不仅仅从环境和角色转换, 而且是从思想, 行为各个方面都有所转换。让学生感觉就是在上班, 增强时间观念。此外, 还要按照金融机构对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穿正装来上班, 同时把规范礼仪服务贯穿在每个任务训练中。

5.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主导思想是教师指导和学生训练相结合。学生是主体, 学习身份就是客户、客户经理或其他角色。根据每个项目的要求, 独自或以团队形式。学习、讨论、制定方案、演练, 并做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教师是教练, 根据金融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活动, 把教学内容按照业务类型分成不同的实训项目, 再把每一个实训项目分解成不同的任务, 针对完成每一项任务关键知识和操作环节进行指导并提出要求, 由学生自主完成实训项目并反复训练, 最终使学生准确、熟练、灵活地掌握商业银行与证券业务。

6. 按照企业标准进行考核

上班式课程改变传统的以试卷考试为主的考核办法, 以能力培养效果为考核重点, 每个工作任务的考核标准基本是按照金融企业的业务标准去要求。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过程考核主是针对学生完成的每个任务, 从开始资料准备、上机的演练, 到最后的接受老师的考核, 进行整体评价。综合考核是以技能大赛为主的考核方式, 如举办商业银行业务大赛、证券行情辩论赛、模拟投资大赛、理财规划大赛等综合大赛。

四、上班式课程的实践效果

1. 提高了个人能力

通过上班式课程的教学, 学生普通反映, 在个人能力方面有了非常的提高。首先, 表现在学生通过通过自我激励、受挫训练或职业认知等任务的完成, 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 也让别人找出自己的缺点, 对自己进行自我激励, 认识到自己不了解的一面, 对自己的认识有进一步加强。其次, 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不断进行自我表述, 或与客户与队员的沟通, 语言的表达更加流畅, 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第三, 为办理业务或完成的工作任务, 而不断收集资料, 整理与归纳资料, 大大提高了制作文案的能力。第四, 个人的职业素养有了较大提高。表现在学生在开展工作时, 教师把职业素养与礼仪的工作要求完成容纳在工作任务中, 并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 使学生时刻把自己融入一个规范的工作状态中。

2. 提高了专业能力

在专业能力方面, 主要是要求学生把在课本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 转化成处理业务或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工作能力。在金融岗位上班式课程上, 教师设计了银行柜台业务, 如存贷款业务、结算业务等, 证券公司经纪人为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 开立账户服务, 证券营销话术技巧。理财经理为客户设计投资方案, 提供理财建议等, 让学生对商业银行或证券行业有更深的了解。学生以前都是从书面理解这些的, 现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操作中, 这些都让学生有很大感触, 而且还让学生在完成工作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 提高了社会能力

在社会能力方面, 上班式课程所设计的任务中多数是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 在一个小组中学生们会发现每一队员都有他的长处, 也会发掘出自己的长处和看到自己的不足, 大家取长补短就会有较快的进步。在团队合作中, 使学生知道了如何与他人合作, 如何坚持自己的观点, 如何与他人妥协。在所设计的金融机构晨会、模拟股票推荐等任务, 一方面, 让学生充分了解资本市场现状, 了解国家经济发展情况; 另一方面, 学生通过个人陈述及互相讨论方式锻炼了语言沟通能力和积极合作能力。这些任务, 如果靠一个人来完成这些任务, 确实比较难, 以团队开展工作, 大家有不同的思想, 作为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需要有创新的思维, 充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能力, 为同一个目的而努力。一来可以提高效率, 二来团队效果大于单个人的效果之和, 团队合作越来越被现代企业视为工人的必备素质。

摘要:“上班式教学”课程, 是高职教育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途径, 而金融专业上班式课程又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课程。金融类工作岗位与工业制造产业岗位特性不同, 更与财经类工作岗位特征不同, 因此客观上决定性了金融专业上班式课程有其独特的内容。阐述了金融专业上班式课程的内涵, 设计理念, 探索了上班式课程的主要内容, 并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上班式课程的效果, 从而为金融专业高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上班式教学,岗位规格,工学结合

参考文献

[1]李宇红.“上班式”课程创新与实践.北京教育 (高教版) , 2013, (05) .

经济法课程体验式教学探析 篇4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 经济法 体验式教学

[论文摘 要]独立学院学生有其特殊性。目前,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与独立学院学生的群体性特点以及独立学院的教学要求存在矛盾,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无疑是比较恰当的选择。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可从案例教学、主题辩论教学、模拟教学、角色分配教学等方面入手。而要保证体验式教学的顺利实施,还需要处理好传统课堂教学与体验教学的关系、注重对学生的及时评价和合理评价、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等。

《经济法》课程是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对经济法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研究和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理论和知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对于实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经济法》教学与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相适应,使经济法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强法律实践能力,尤其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无疑是比较恰当的选择。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群体特点以及与经济法课程性质的矛盾

(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自我管理能力差

独立学院普遍都是“三本招生学校”,其招生对象的“三本性”决定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现象特别严重。从客观上看,一些学生高中的基础知识总体表现比较差,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相对较差,课堂学习效率不高。从主观上看,独立学院的部分学生整体上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没有涉猎课外知识的积极性。

此外,独立学院的部分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差。正因为一方面学习基础不扎实,另一方面又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饱满的学习热情,独立学院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后不自习,迟到、旷课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家庭条件比较优越,自我意识强烈

由于三本的学费较高,这就使得进入独立学院学习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好,生活优裕。由于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而承受压力和挫折的心理能力可能与一本、二本的学生有所不同,同时在遵守纪律、团队合作等方面意识较差。

(三)思维活跃,综合素质高

在学习基础薄弱、自我意识强烈的同时,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在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力、交往能力上优势突出,综合素质较高。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有过接受特长教育的机会,思维敏捷活跃,具体表现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同时愿意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能力强,敢想敢做,富有灵感和较强的主观创新意识[1]。

上述提到的独立学院教学对象的独特性与《经济法》的课程性质产生了较大的矛盾。《经济法》课程性质要求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学基本理论作为基础,而经管类各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经济法》时缺少必要的法律基础知识,对法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老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对法学基本问题和基本概念作一定的阐述。由于独立学院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轻视比较常见,导致学生认为《经济法》课程教条、机械、需要死记硬背,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在《经济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往往感到不易理解,难以掌握,更不用说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法律问题。

二、独立学院教学要求与经济法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的矛盾

重视实践性教学、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被认为是独立学院教学的特色,而大多数独立学院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实践性教学方面的改革存在着一定难度。

尽管《经济法》这门课程在各独立学院的经济管理专业几乎都有开设,但真正开展《经济法》实践教学的学校寥寥无几。在独立学院理论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一味移植母体高校教学方法的做法。目前,很多独立学院在本科生的《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讲授内容,教学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讲授为主,对应用教学关注太少,缺乏对学生实际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关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得不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书本知识,过分注重继承、重复前人经验,其独立性被严重削弱,这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事实上,经济法的许多法学理论、法律条文都是从社会实践中抽象出来进而又用于解决社会问题的,因此对这些理论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法学理论及法律条文的解释层面上,更重要的还在于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实践中存在的社会问题。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

(一)体验式教学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构建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于与主动掌握[2]。

教育学专家发现:使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学员在课堂中仅吸收10%—30%的内容,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而“亲身体验的互动式学习”采用最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思考和提升[3]。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

上一篇:气孔结构下一篇:成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