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科

2024-09-21

生活百科(精选12篇)

生活百科 篇1

不宜放进冰箱的15种食物

1.香蕉;2.鲜荔枝;3.黄瓜;4.西红柿;5.面包;6.青椒;7.火腿;8.巧克力;9.叶子菜;10.中药;11.吃剩的月饼;12.鱼;13.解冻后的冷冻食品;14.茄子;15.南瓜。

十个值得推崇的好习惯

一、没病也要定期体检;二、不渴也要多喝开水;三、遇烦恼事也要想通;四、没有喜事也要快乐;五、有理也要让人三分;六、有权也要低调做人;七、不觉疲劳也要休息;八、生活不富也要知足;九、再忙也要重视锻炼;十、没事也要经常相互问候!

六大驱蚊妙招

蚊虫叮咬是夏季一大烦恼, 使用驱蚊剂又存在健康隐患。如果能知道蚊子最怕哪些味道, 那就能轻松驱蚊了。 (1) 大蒜:蚊子不喜欢人体分泌出来的大蒜味。 (2) 大豆油:既护肤又防蚊。 (3) 黑胡椒:将其撒在窗口可防蚊虫入侵。 (4) 薰衣草:其香气驱蚊效果很理想。 (5) 猫薄荷。

这些小技巧让你生活更舒畅

(1) 对大拇指吹气消除紧张情绪:缓解紧张不安, 可以尝试对着大拇指吹气; (2) 用冰揉虎口止牙疼:牙疼时, 在虎口上揉化一块冰, 能减少50%疼痛感; (3) 鼻子堵了按按眉间; (4) 喉咙发痒掏掏耳朵; (5) 轻声咳嗽缓解注射痛。

生活百科 篇2

A: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又是温暖明媚的一天,“侨中之声”广播站又带着秋风和大家见面了!

B:现在是北京时间18:10,伴随着这熟悉的乐曲,聆听着这动人的旋律,“侨中之声”广播站准时为你开播,我是今天的播音员:XX

B:我是XX

C:我是XX

D:我是XX

正文

A:现在为您播送一则生活小百科——

1、温水刷牙

牙的水温在35-36摄氏度最为适宜了,水温过热或者是太冷都会刺激牙齿和牙龈,引起牙龈出血和痉挛等病。

温水含漱会使牙缝内的细菌和残渣得以清除,已达到护牙洁齿作用。

B:2、鼻子不通

最快、最便捷,也是最省钱的治疗鼻子阻塞的方法是用舌头抵住上牙膛,然后用一个手指挤压两个眉毛中间处揉生活百科类校园广播稿生活百科类校园广播稿。

这样可以使你的鼻子里通向嘴的那个通道前后摇摆,这个动作可以缓解鼻子充血,20秒钟以后,你就可以感觉到你的鼻子里非常通畅了。

C:3、咖喱油渍的去除

洗去衣物上咖喱油渍的方法是:先用清水把衣物上咖喱油渍润湿,

C的温甘油中刷洗,最后用清水洗净。

若衣物是棉、麻 质料的,可用10%的氨水溶液刷洗。

若衣物是丝、毛质料的,可用10%的稀醋酸水溶液刷洗,最后要用清水漂净。

白色衣物上的咖喱油渍,可用 5%浓度的次氯酸钠水溶液刷洗,然后用洗涤剂洗涤,最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音乐)(一首歌必须完整的放完后再播音)

……

B:接下来进入点歌送祝福环节生活百科类校园广播稿广播稿。

……

(音乐)(一首歌必须完整的放完后再播音)

结束语

B:一分祝福,一分温馨,一分感动!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生活则处处有感动,伴随着这首歌,结束我们今天的播音,我是:XX

A:我是XX

C:我是XX,我们下周再见。

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篇3

关键词:数学;生活;息息相关

一、从生活中来

数学本身是抽象的,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是具体的。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从情景中引入

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条件之一。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身体有圆又有方,穿着各色花衣裳。吃饭逛街买东西,生活处处少不了。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是什么?这里我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的这一情景切入,使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数学问题就是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在体验中学习

体验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华盛顿大学有一条标语:“听过的容易记忆,看过的容易记住,做过的容易学会。”这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三者统一的思想不谋而合,生动地说明了体验的重要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教学大纲对知识要求达到“了解、理解、应用”的基础上,同时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设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让学生在多向交流、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例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自己进行探索,进行体验。强化实践操作,开放学生“全脑”,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体验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它是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会数学。

(三)在生活中探究

我们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想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关键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欲望。教师要创造性地挖掘课程资源,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但社会生活是无限的。

二、到生活中去

(一)在活动中感受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思维空间,使每个学生经过思考后都能有所得,使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化。而且这样的学习过程还能使部分学生通过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案,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上下”中,让学生做拍手游戏,让他们在生活、游戏中感受。

(二)在现实中认识

数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它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生活。这是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围绕这一目标,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学习图形的认识的时候,先从一些物体中认识图形、物体,再回到生活中去,把这些图形、物体拼一拼,拼成好看的形状。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各种图形、物体的特点的认识,体会到他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在思维中呈现

很多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所讨论的问题一般都经过了加工,问题的解决方案一般都很单一,这样虽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但却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探索,不利于学生自主思维的养成。而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它的解决方案和结果都是开放性的,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案和结果,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例如,在教学百以内的认识:数一数,我们班有多少人?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人说是一个一个数的,有人说是两个两个数的等。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数学就是为了用数学,从而强化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06.

生活百科 篇4

入秋后, 感冒又开始肆虐横行, 不幸中招了怎么办?一般原则:最关键的是喝足够的水, 以避免呼吸道干燥。如果咳嗽厉害, 那么需要注意:1.不抽烟, 同时远离抽烟者。2.如果是干咳, 试试蜂蜜柠檬温水。3.夜咳厉害可以垫高枕头。

秋季养生推荐坚果:花生

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可以醒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咳。新鲜花生最好连壳煮着吃, 煮熟后的花生不仅容易消化吸收, 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壳和内层红衣的医疗保健作用。

教你掌握身体运转周期表

人体每个器官的生长、衰老、变换有一定周期, 掌握了就能更好地依此养生保健。1.食物消化需24小时。2.伤口愈合长达2年。3.大餐后3小时就增重。4.指甲每月生长2—4毫米。5.大脑成熟要25年。6.卵子受孕只要30分钟。

怎么走路才算锻炼

走路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锻炼方式。走路分为散步和快走, 散步无法达到健身效果, 只有快走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锻炼的作用。为保证锻炼效果, 快走应至少每次40—60分钟, 下午四五点钟锻炼更好, 如果选择在晚饭后, 应在饭后半小时。

年轻你的大脑

生活百科知识题库及答案阅读 篇5

A.11岁

B.12岁

C.13岁

D.14岁

2.下列做法哪项是错误的?()(单选)D

A.骑自行车必须闸.铃齐全

B.遇红灯停止信号时,应停在停止线或人行横道线以内

C.骑自行车在市区道路上不准带人

D.遇红灯停止信号时可以用推行或绕行的方法闯越红灯

3.关于安全骑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B

A.骑自行车必须闸.铃齐全

B.骑自行车可以一手拿东西,一手扶把

C.骑自行车不准安装机械动力装置

D.骑自行车要在道路的右边的慢车道上行驶,不准走快车道

4.以下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正确选项是()(单选)D

A.发芽马铃薯

B.新鲜黄花菜

C.霉变甘蔗

D.以上都是

5.关于危险标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D

A.危险标识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

B.用以表达特定的危险信息

C.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

D.安置危险标识可以完全消除危险

6.匪警电话是()(单选)A

A.110

B.119

C.122

D.120

7.下列哪个不属于煤气中毒()(单选)D

A.一氧化碳中毒

B.管道煤气

C.天然气中毒

D.二氧化碳中毒

8.下列哪种做法容易引起煤气中毒()(单选)D

A.煤气管老化.破损

B.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

C.在密闭的卫生间用燃气热水器洗澡,通风不良

走进生活 体验生活 学会生活 篇6

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丰富道德认知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解读教材时,应当具备儿童生活的眼光,即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尽量把学生目光引向课本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通过调查了解、参观访问等方式,感知生活,收集信息,丰富道德认知。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包装袋上学问多》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收集各种各样的包装袋、包装盒,观察包装袋,了解上面的信息并记录下来。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就会发现,包装袋上确实有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信息,还会发现,有的包装袋信息详尽,有的简单。有的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包装袋上这些信息有什么学问呢?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继续深入学习探究作了很好的铺垫。又如,学习三年级上册《我的学校》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热爱自己的学校,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感受校园环境的美;还可以让学生当小记者,采访校长、老师,调查了解学校过去与现在开展了哪些活动、获得了哪些荣誉等,激发学生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产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二、引领学生体验生活,激发道德情感

情感是联系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中间环节,是实现由知到行转化的内部条件,是品德内化过程中强大的动力和催化剂。因此,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深入体验,推动学生情感升华。

(一)再现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若能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创设生活情境,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包装袋上学问多》一课时,教学开始,教师拿出一瓶学生熟悉的酸奶,说:前两周,老师买了一瓶酸奶忘了喝,今天才想起来,请同学们帮忙看下,还能不能喝。学生通过观察奶盒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判断出这瓶奶不能喝,已经过期了。教师从中小结,自然就引出课题。又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我是参与者》一课,导入时,首先,教师播放学生参加活动时的一些相片让学生欣赏;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参加了学校、班级开展的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最后,教师小结参与活动的意义,揭示课题。这一教学活动就是从学生生活出发,让学生重温活动,既让学生有亲切感和成就感,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又引出新知,让学生产生对新知学习的期待。

(二)以活动体验为手段,引发情感体悟

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多种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去操作,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细腻,而不是知识的仓库、情感的沙漠。例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就设计了“夸夸我的动物朋友”这项活动:先出示一组学生熟悉的动物图片,让他们说说这些动物能为人们做什么事,再说说其他动物的作用。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经验畅所欲言,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讨论讨论“应该怎样和动物交朋友”。学生们七嘴八舌,很多方法值得肯定。接着,教师创设了故事情境:明明小朋友也喜欢小动物,他又是怎样对待动物呢?让我们来看看明明和小鸟的故事吧。学生通过眼睛看,脑子思考,嘴巴说,明白了爱动物应该给它们自由,让它们生活在自己的家。然后,教师又让学生观看了《长颈鹿妈妈的诉说》视频,那感人的故事情境触动了学生的内心,使学生知道了怎样才是真正地对动物好,成为它们真正的朋友。在这样的感受体验中,学生是真正用心灵去感受,容易产生心理认同感,提升道德认识,丰富道德情感,进而转化为道德准则。

(三)联系思想与社会实际,提高道德认识

品德教学的目标是指导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此,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口头上,应当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与社会实际,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才能让学生正确地理解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如,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包装袋上学问多》时,首先,教师出示部分学生在学校附近小商铺买的包装食品,让学生当一回“小小质检员”。学生应用前面所学知识进行鉴定才发现,自己经常购买的食品多是“三无产品”。接着,教师播放一则新闻视频:某地一所小学有三个学生因食用“辣条”,导致一死二伤的惨剧。看后让学生谈感受,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三无产品”、垃圾食品的危害。最后,播放学生上学、放学时在附近小摊小店买零食的画面,让学生劝告自己或其他同学,不要再去购买不合格食品。如此针对学生实际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对包装袋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生活的能力,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指导实践生活,促进品德内化

学生的认识与行为之间有一条鸿沟,实践则是实现认识转化为行为的桥梁。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后延伸”这个环节,把课堂教育同日常行为教育结合起来,化虚为实,重视实践锻炼,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各种活动,促进品德内化。例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保护牙齿》一课时,在学生学了有关牙齿的知识,懂得怎样保护牙齿之后,布置他们回家用所学的知识保护自己的牙齿,还可以教大人们保护牙齿,并请家长配合开展评选健康牙齿小明星活动。这样,就巧妙地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又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又如,学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家人的爱》一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家用自己的方式回报家人的爱:父母下班了,给他们倒杯水;吃饭时,为家人盛饭拿筷子;家人生病时,端水送药,学着照顾;平时还可以帮忙洗水果、倒垃圾,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还可设计一张家校联系卡,促进学生去实践对家人的爱。

总之,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理念,坚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统筹把握。课前,让学生去调查访问,搜集信息;课中,教师创设各种活动情境,并对活动予以支持、合作与指导,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课后,教师要以生活为归宿,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而达到“生活即教育”的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华侨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生活百科小常识 篇7

(1) 擦拭皮鞋、皮衣; (2) 催熟, 香蕉皮与其他水果放到一起, 有催熟效果; (3) 滋润皮肤:可用香蕉皮内侧贴在脸上 (皮的内侧朝脸皮的一面) , 晾10分钟左右, 再用清水洗净, 可使皮肤变得滋润光滑; (4) 治口腔溃疡:香蕉皮煲水加适量红糖调味, 可治口腔溃疡, 还有通便的作用。

【常被我们扔掉的营养】

(1) 扔掉的抗癌物质:茄子、萝卜、苹果、红薯、番茄的皮; (2) 扔掉的维生素:莴笋的叶子、白菜的老叶; (3) 扔掉的胶原蛋白:鸡鸭的皮, 鱼鳞; (4) 扔掉的美容强身好宝贝:骨头、骨髓、软骨; (5) 扔掉的最营养的部分:豆芽的两头、青椒生籽的白色海绵部分、冬瓜白色芯部。

【天然的护牙食品】

(1) 芹菜:帮牙齿进行大扫除; (2) 香菇:抑制口腔中细菌制造的牙菌斑; (3) 芥末:抑制造成龋齿的变形链球菌的繁殖; (4) 洋葱:是强有力的抗菌物; (5) 白开水:能使牙龈保持湿润, 刺激唾液分泌; (6) 乳酪:补钙; (7) 绿茶:具有抗酸防蛀的效果; (8) 薄荷:缓解牙龈发炎、肿胀等不适。

【午睡5大好处】

(1) 午睡会有助降低血压; (2) 能舒缓心血管系统, 并降低人体紧张度; (3) 增强记忆力, 午睡可以提高精力和警觉性; (4) 提高免疫力, 睡个午觉, 可有效刺激体内淋巴细胞, 增强免疫细胞活跃性; (5) 振奋情绪, 赶走抑郁, 午睡可改善心情, 降低紧张度, 缓解压力。

【根据年龄选择体检项目】

生活百科 篇8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技能的训练, 是在教语文课本, 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 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有学生说, 高中语文学习很累, 很枯燥, 语文课上尽是一些枯燥的字形、字音、文言文、古诗词等, 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 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 “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 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 让教学贴近生活, 联系实际。这样, 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 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 做生活的强者, 做生活的主人。

二、语文训练“生活化”

语文训练, 既指语修逻文的知识巩固, 也指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 语文训练“生活化”, 要求我们教师的训练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 而非学以致考。所用的训练材料, 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 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这样, 学生在接受训练时, 便会感到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讲语段、句子知识, 可以从学生的请假条入手;改病句练习, 最好从学生周记、作文中找例子;修辞方法的训练, 不妨联系学生熟悉的各类广告……另外, 语文训练是最容易在“统一标准”中扼杀学生的思维个性的, 因此, 我们尤其应该注意保护甚至鼓励学生的创造欲望。我们让学生写周记, 刚开始有不少学生总喜欢编造脱离自己生活真实与认识能力的“成人化”语言、“英雄化”思想, 我们说这样写不好时, 他们还不服气:“以前老师就是这样教的嘛!”我们应用生活中的例子, 让学生明白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是文章的生命;同学们在没有成为雷锋之前, 却人人编造“雷锋日记”, 这首先不是作文是否真实的问题, 而是做人是否真诚的问题;每一位同学的生活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每一位同学的心灵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为什么到了作文中却如此“规范单一”呢?我们要让学生们逐渐明白, 周记不是交给老师检查的, 而是自己心灵的轨迹和生活的镜子。

三、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找一个生活的切入点, 解决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新教材·语文·说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我们不难发现, 当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结构和容量等发生显著变化的时候, 我们为每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的数量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仍旧包含有提高道德品质、加强思想修养、培养某方面能力等几个目标。试问:一堂课或者一篇课文真的如此神通广大?一堂课能解决一个问题就很不容易了, 目标越多, 越容易“有的”而无法“放矢”了。目标只要一个, 也不能过大, 并且只有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荷塘月色》中能让学生体会到景中饱含的情, 《我与地坛》中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米洛斯的维纳斯》培养学生的审美直觉, 让学生虽然身处校园却始终保持着热爱生活、关心改革、思考社会的好习惯。

总之,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也处处用到语文, 语文教学生活化, 生活语文化, 不仅能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知识的弊端, 而且可以优化教学过程, 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 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开创一片灿烂的晴空。

摘要:在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把“应考”的需要作为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这种“应试语文”不但使语文在学生眼里失去了应有的魅力, 而且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 学与用的脱节, 最终我们所追求的语文教育成效也自然无从谈起, 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这与我们所追求的语文素质教育的最佳目标相比, 无异于南辕北辙!

生活百科 篇9

如何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我认为, 教师必须真正理解课改的新理念, 以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来支持。在这个探索中, 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实施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兴趣, 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

一、创设生活情景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而创设生活情景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 把生活搬进课堂, 用生活情景再现教学内容, 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 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 情感上产生共鸣, 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 引发学生的体验。通过创设生活情景, 在课堂教学中再现生活,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体验的愿望与需求, 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这种境界, 置身于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 进而达到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内化效果。师生身边发生的故事、新闻时事、影视片断等都可以为课堂教学生活化源源不断地提供素材。

二、教学流程生活化

(一) 课前引导的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挖掘生活化的资源

新课改强调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自主获取新知识;主张用富有生活意义的案例呈现问题, 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 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活化知识;注重以学生生活逻辑为主导, 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 态度和情感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 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才是更好的教科书。教师在课前要经常指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中查找相关资料, 核实整理成文字材料, 带到课堂中与同学、老师进行展示、交流。例如学习长征时, 让学生去搜集长征的故事, 然后在课堂上就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完成教学活动。

(二) 课中教学的生活化———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及活动, 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生活

教学是教与学的系统工程, 生活化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选取一个学生生活和发展的大系统, 来考虑教学意义与价值。实施生活化课堂教学就是需要以学生未来生活这个大系统作为进行教学的参照坐标。因而,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 以生动形象的生活场景, 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开展各种有利于学生积极学习的活动, 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 促使他们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 并达成生活体验。

(三) 课后作业布置生活化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说过:“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 不指向社会现实, 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 是非道德教育。”在学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后, 布置学生实地考察学校附近的河流污染情况, 通过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水质变坏的真正原因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最后根据所调查的情况写成调查报告和建议书, 交给当地的环保部门。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资料整理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还能使学生实实在在、确确切切地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使他们能自觉地在现实生活中落实环保行动。

三、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的策略研究

(一) 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思想品德实践活动

使学生成为思想品德课的主体。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应该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联系, 增加道德人文关怀成分, 善于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 拨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根善良之弦, 让正直之举、同情之心成为他们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生活行为。如开展“一日家长”“一日校长”“一日班主任”等活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家庭的联系, 参与学校的常规管理, 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等, 使他们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对生活充满憧憬, 对生命学会尊重、关怀和爱护。在宣扬生活真善美的同时, 要敢于让学生面对和剖析生活中的矛盾和丑恶现象。如开展“关于学校收费问题的调查”“影响家乡经济发展的社会调查”“单亲家庭生活状况调查”“家庭体罚情况的调查”等活动, 通过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形成过程, 来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和内化。

(二)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班集体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班集体内一种生活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人生初期思想品德观形成的重要支柱和基石, 教师可以用自己的遗憾警示学生, 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可以以班级、年级、学校为单位, 开展有关德育生活化的大讨论、沙龙等活动, 组织指导学生走进生活, 探究、思考人生发展的道路, 感悟生活中的欢乐和苦恼。

(三) 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品德课文化活动, 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化情趣

由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只注重道德的说教和灌输, 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因此, 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校内广播、校刊、报告、参观、集会、访问、绘画、书法、工艺制作、戏剧等文化艺术方面的活动, 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生活情绪。进而培养他们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培养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还有, 在设计生活化的活动时, 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如模拟法庭、幸运45、开心一刻、小品表演、故事会、角色扮演、角色阅读、辩论、座谈会、演讲会、等都是学生喜欢的生活化的好形式。

生活百科 篇10

关键词:生活,地理,教学,探索

国家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这与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是一脉相承的, 其旨在倡导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对于“生活化”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想从分析短语看去掉修饰语变成“习地理”, 怎样学?从生活中学, 地理来自生活;还有一个修饰语“对生活有用”, 因而指出了“学习地理”的目的———对生活有用。简而言之, 地理既源于生活, 又融于生活, 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地理的乐趣和真谛。

一、地理源于生活, 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

由于初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差, 而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较抽象, 接受较困难, 怎么有效地学习地理呢?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有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以自己的经验做根, 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 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的上去。”我把这理解为下图。

我想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是“根”, 由生活经验获取的知识就是“枝”。生活素材是师生间的载体、桥梁, 教师利用生活素材传授知识即“接知”, 学生透过生活素材把“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的上去”。地理教学可以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 将复杂难懂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赋予其中讲解。那么, 怎样捕捉陶行知先生所谓“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呢?

1. 地理教材生活化。

通过灵活处理地理教材, 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 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还原生活背景, 培养学习地理的乐趣。如2014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介绍了中国各地美食生态。中学生亮亮发现生活在南方的人们, 旧时饮食大都小碟小碗, 一次食净。对于一时难以食净的食品常有腌制的习俗, 如侗族的“酸食”、傣族的“酸肉”、“酸辣菜”等。而生活在北方的人们, 炖菜、烩菜食风颇盛, 为长期保存还可以支撑干菜、干肉、干鱼, 夏季也不例外。思考南北方饮食与当地环境有何关系。

2. 乡土地理生活化。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大自然是学生美育的总要源泉。学生身边的大自然, 恰好是最真实、最丰富、最有活力的地理资源, 最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最能激发地理学习的乐趣。如在讲到徐州的季风气候, 想一想徐州地区夏季和冬季风向是否发生显著的变化?冬、夏季在降水上有什么差异?

3. 社会热点生活化。

与日新月日迅速发展的现实热点相比, 教材内容总是相对滞后。地理教师要有敏捷思维能力、锐利的眼光, 善于捕捉与地理学科有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关注新闻事件, 积累新闻事件, 新闻生活化, 走进学生的地理学习, 感受地理乐趣。在学习《巴西》一节时, 可利用巴西举办世界杯这一社会热点创设情境引入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如人民网北京6月13日电?“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幕式在圣保罗竞技场隆重举行。”想一想为什么桑巴舞、足球、混血人种成了巴西的代名词?

地理源于生活, 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感受地理学习的乐趣。

二、融于生活, 感知地理学习的真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止步于获取地理知识。章太炎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做学问有两种, 一是求是, 二是致用。”我们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求是”的过程, 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和必要的地理素养的过程, 但学习的最终目的乃是“致用”, 是为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与生活实践, 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我想地理源于生活是“求是”, 而融于生活则是“致用”。因而在地理教学上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 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锻炼各种生活和生存技能。 (如下图)

1. 学会观察生活, 发现地理问题。

关注身边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关注国内外社会热点, 从中学会积极捕捉生活素材, 想一想它们与地理的联系, 从中发现地理问题。

2. 学会思考生活, 分析地理问题。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提出的“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这是地理科学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学会思考生活现象中蕴含的地理原理, 学会分析地理现象的来龙去脉, 努力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3. 学会实践生活, 解决地理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会用手, 不教用手的人会用脑。”这说明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忽视学生实践的弊端。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最终目的是利用地理知识与技能更好地发展与生活, 提高生活质量。只有增强自我实践能力、提升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二十世纪青少年的必备技能。

总之, 在融于生活的过程中, 不断提升自己的生活和生存技能, 从中真正感悟地理科学的真谛。

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就是地理既要源于生活, 又要融于生活, 则是地理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从中才能感知地理的乐趣, 感悟地理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1.

花草之居家生活百科全说 篇11

家有花草,将会为你的生活增添许多健康和便利。

清洁型花草

有一些花草往往因为具有特殊功能而声名卓著,问荆就是一例。它常被称为“擦洗草”或“亮草”,因为用它可以把家里的盆盆罐罐擦得光亮如新。

清洗金属器具

材料:问荆30克,沸水500毫升。

浸泡2-3小时后,用小火煮15分钟。用得到的液体来擦洗金属制的锅碗瓢盆,或将这些器皿浸泡在药液中5分钟,用软布一擦,就干净了。

自制百里香家具蜡

材料:蜂蜡110克,松节油570毫升,百里香浓液350毫升,橄榄肥皂15克,百里香精油几滴。

百里香家具蜡,用于擦拭家具效果很好。把蜂蜡弄碎,放在松节油里,浸泡几天,任其溶化;也可用文火蒸煮加热法加速其溶化。然后,把切成小片的肥皂放进来,搅动至溶化。冷却后,待混合物呈乳白状时,即可加入百里香液和精油,装瓶,贴上标签。制作时,要小心防火,因为松节油是易燃物。

自制肥皂草清洗液

肥皂草又名“泡泡草”,可用作洗发水基质,也可用来清洗纤维制品。能让旧织锦和挂毯恢复原有色泽,焕然一新。

材料:干肥皂草根15克,水0.75升。

把干肥皂草根浸泡在水里一夜,加水煮沸后,用文火煮20分钟。冷却后,取出肥皂草即可用于清洗。注意,只有液体冷却后才可用于细纤维的洗涤,然后还要用冷水进行清洗。

自制花草消毒液

在家里自制既不危害环境,又不伤手的天然消毒液也不是一件难事。

材料:薰衣草精油20滴,异丙醇1茶匙,温水2升。(百里香、桉树、丁香、柠檬香、迷迭香精油均可。)

以上各种花草均可用于制作花草消毒液,接骨木花水有漂白性,还可用于皮肤美白。

净化空气花草

从前,为了使居室环境变得清香,人们经常用薰衣草、密迭香等涂抹地板,或把这些花草撒在碗柜周围,既可清新空气,又可起到防霉驱虫的作用。此外,也可以把花草制成香丸、香包或其他工艺品,让芳香如影随形。

制作香丸

香丸大多源自中世纪的法国,当时人们喜欢佩带香丸来预防瘟疫。柠檬、橘子、苹果都可以用来制作香丸。系在脖子上可以驱散难闻的气味。此处以橘子为例。

用两条长带呈十字形交叉系住橘子,使之风干,然后把丁香粘附在橘子表面。如果丁香粘附得不够紧密,可用大头钉固定。把等量的肉桂粉和鸢尾草根粉混合均匀后,把橘子放进混合粉里滚一滚,用纸包好放在衣橱里,扑鼻的芳香可保持2周时间。两周后,把纸除去,抖落香粉,换条带子吊在衣柜或衣帽间,可时时享受芬芳。

制作玫瑰香包

材料:薰衣草50克,玫瑰花瓣50克,鸢尾根粉50克,玫瑰精油5滴。

用亚麻布做一只小布袋,把各种芳香花草、小花瓣、香粉等装上满满一包放进抽屉或衣柜、鞋柜里,就可以享受扑鼻的芳香了。简单的香包只填充薰衣草干花即可,放在抽屉里既可闻花香,也可防虫。

美容花草

用花草来护肤已经不是秘密,如果是自己DIY的护肤品,那应该更环保、健康。

蛋黄柠檬面膜

材料:柠檬1/2个,蛋黄1个。

在柠檬上挖一个足以容纳一只蛋黄的小洞,把蛋黄放在里面,搁置一夜。第二天,把蛋黄涂抹在脸和颈部。此时的蛋黄已吸入了柠檬油,可滋润皮肤,10分钟后,清洗干净即可。

玫瑰保湿液

材料:蜂蜡1茶匙,羊毛脂1茶匙,杏仁油15毫升,麦牙油半茶匙,玫瑰水45毫升,玫瑰或天竺葵精油6滴。

把蜂蜡和羊毛脂熔化开,搅拌调匀,倒进加热的油中;一边搅拌一边缓缓倒入温热的玫瑰水。待冷却后,加入精油,搅拌调匀,装瓶待用。

治眼部疲劳

把一片黄瓜置于眼睑上10分钟,可以起到快速恢复眼疲劳的效果。用棉球蘸金缕梅、金盏草、接骨木花、斛树皮茶敷眼10~15分钟,可消除眼皮浮肿。

急救花草

在家中放些常用的花草是十分有用的,尤其是在急救时。

烫伤

可用蛋清和橄榄油搅拌均匀敷于伤处,或把切碎的聚合草根、胡萝卜、韭菜、瓜类或红茶浸泡于甘油或蜂蜜里,用来包敷局部。接骨木花水或油膏和繁缕水均可减轻疼痛。

头痛

用薰衣草、薄荷或迷迭香精油做吸入、热敷或进行头部痛点按摩可以缓解头痛;可泡茶缓解头痛的花草有:甘菊、啤酒花、水苏、黄苓、薄荷、薰衣草、迷迭香、银莲花、菩提花、马鞭草和小白菊。

牙痛

蛀牙引起的疼痛可用蘸有丁香油的棉球塞进牙洞来止痛;松果菊有麻醉作用,漱口后吞服可以缓解疼痛;西洋蓍草、薄荷、干啤酒花茶也有镇痛作用。

防虫害花草

房间里如果有蚂蚁、蛀虫、蚊子等小生物也不要紧,花草可以消灭它们。这些传统的驱虫药草的功效并不亚于现代驱虫剂,并且它们在厨房和孩子玩乐的场所使用是十分安全的。

防止蛀虫

用薰衣草、迷迭香、苦艾、青蒿、车叶草和丁香制作的香包放在衣柜里,可以防止蛀虫。雪松木片和擦木根碎块也有防蛀的作用。

驱除蚂蚁

如果厨房里有蚂蚁,可在过道上撒一些猫薄荷的碎叶。这样,蚂蚁一定远远避开,因为它们讨厌那种气味。可以驱蚁的花草还有薄荷、芸香、艾菊。

防蚊灭蚊

气味芬芳的土木香根可以做成灭蚊纸;防蚊可以涂抹一些薰衣草和香茅油,用普通酒精稀释后擦拭(酒精与油按1∶2的比例混合)。薄荷和接骨木花液可当作防蚊水涂抹在皮肤上,也可用蜜蜂花、薄荷、罗勒鲜叶直接擦拭皮肤起到防虫的作用。薰衣草、车前草、牛膝草、迷迭香也有防蚊虫叮咬的功效。

对付老鼠

生活百科 篇12

但是现实如何呢? 大量有关调查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初中学生已经过多年数学学习, 却积累浅薄, 数学基础知识较薄弱;学得很苦收获却很少, 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少, 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 厌学情绪较重。究其原因, 我们发现有学生自身的因素, 但认真审视, 不难发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师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面对这种现状, 我认为, 要真正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就必须扩大学数学和用数学的时空, 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 到生活中广泛运用, 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应用能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变狭窄的课堂教学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正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所指出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在具体的教学中,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课堂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三句话:从生活中来, 在生活中学, 到生活中去。

一、营造生活环境, 提高学习兴趣———从生活中来”

“学习的动力在于兴趣。”这句教育家的名言如今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只有将兴趣点燃, 才能使学生成为积极的进取者和知识的真正主人。所以数学与生活接轨, 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在这里关键就是教师要转变角色观念, 营造生活氛围。教师应通过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 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 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不偏不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 才能产生较强的感召力, 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 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 并适当鼓励, 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挖掘生活因素, 促进个性发展———“在生活中学”

教学实践证明: 凡是和学生生活贴近的, 形象直观的内容, 学生都容易接受。这就告诉我们:学生个性的发展, 数学素养的提高都离不开生活。我们应该善于挖掘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因素, 让学生在生活中“点击”数学。

(一) 创设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感悟。

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 贴近学生认识水平的情景, 让学生亲身体验来自生活情境中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在讲解教材中例题、练习、习题等时, 渗透建模思想, 教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技巧,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例如解应用题的教学, 我们可以试着把问题情景化, 适当地把一些问题转化成对话的情形。以下具体看个例子:

原题:李小波带100元去买奖品, 计划购买10支钢笔和15本笔记本, 已知每支钢笔比每本笔记本贵2元, 最后找回5元, 问钢笔和笔记本的单价各是多少?

改编后题目:七年级三班在召开期末表彰会前, 班主任安排班长李小波到商店购买奖品, 下面是李小波与售货员的对话:

李小波:阿姨, 您好!

售货员:同学, 你好, 想买点什么?

李小波:我只有100元, 请帮我安排买10支钢笔和15本笔记本。

售货员:好, 每支钢笔比每本笔记本贵2元, 退你5元, 请清点好, 再见。

请根据这段对话你能算出钢笔和笔记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吗?

这样变枯燥的应用题为学生较感兴趣的、熟悉的生活情景, 使学生有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 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 学生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自然而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 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做快乐的享受。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 从教材中适当地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结合教学内容, 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 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 模拟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之中, 除了提供给学生感悟外, 还应引导学生深入其中, 合作探究。如刚才那个小波买奖品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表演, 在小组内通过讨论、合作交流解决这个问题。这样问题更生活化, 学生也能更深切体会情景的涵义。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与同伴密切交往, 热心互助, 真诚相待等习惯, 其社交意识和社交能力也得以发展。

三、拓展生活空间, 培养实践能力———“到生活中去”

数学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数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资源, 构建课内外联系, 校内外沟通, 学科间融合的数学教育体系, 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数学, 用数学。因此, 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 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正如生活需要数学,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必须依靠数学。只有学以致用, 知识才能内化为能力。因此, 我们必须放开学生的手脚, 让学生投身于生活,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在生活中学数学的同时,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数学, 运用数学为社会服务,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与能力。

具体的, 我们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 拓宽数学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 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如在课内外组织参观访问、办数学报、演数学剧、开数学故事会等。

初中数学生活化思想是立足于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 课堂与生活联系, 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 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当然, 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 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用生活取代教育, 而是要在学科本来的系统性、科学性的基础之上增添生活气息, 使学科更具活力。能使学生将所学运用于生活, 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 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管理下一篇:机组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