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全书》读后感

2024-08-09

《百科全书》读后感(通用9篇)

《百科全书》读后感 篇1

百科全书读后感

我有一本关于自然、环境的百科全书,它是绿色的,中间有一幅熊猫的照片。这是姐姐给我的,里面有许都我不知到世界,总是给我不可思议的感觉。打开这本书,我被带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原来未知的世界展现在眼前。它们互相帮助着,他们都有一种绝技。我带着激情和微笑去访问他们,瞧,那是花生,在那黑暗的角落里,花生正在培养下一代,它向上生长,把子房推入土中,并在土中结实;瞧,那是杜仲,它向太阳生长着,不段的排出杜仲胶;你看,这是灯笼鱼,那鱼头上挂着一个大灯笼,把那黑暗的海底照亮了;那千鸟还能帮鳄鱼咬死嘴里的寄生虫;你看,鳑鮍鱼和河蚌互相交换孩子;你看!珊瑚生长非常快,新的不段成长,老的不断死去,日久天长就成为珊瑚岛。动植物的世界是那么的奇丽,它们是那么的聪明,有着不为人知的特殊秘密。翻开这本书,我走进了它么的生活,它们是这么的热爱生活:一直为自己想出生存的方法。

我们等待着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认真探索这个世界,勇攀科学的高峰,去揭开大自然一个又一个秘密!然而,和编者相比,我是那么的不认真:写作业时还是不想一下问题,总是发生不必要的错误,知道字写的不好所以,所以我要非常认真,长大一定要发现新知识,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看着那本绿色的书,望着那只熊猫,心里暗暗的下了一道规定:我要时刻奋斗着。

海盐县武原镇实验小学六年级:蒋京钊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部分读后 篇2

戏曲部分的条目应该说是相当齐备的。从大的学科说,首先有《中国戏曲》这样全面介绍本学科内容的概观性文章,下面又有“戏曲声腔剧种”、“戏曲文学”、“戏曲导演”、“戏曲表演”、“戏曲舞台美术”、“戏曲剧场”、“戏曲艺术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性介绍,然后才是按剧种、作家、作品等等的分类条目。概观性文章和一些重点条目,如《中国戏曲》、《戏曲文学》、《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与杂剧》、《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洪》、《孔尚任》等等,都写得相当精彩,读后使人受益非浅。

不过,仍然有一些美中不足的感觉。《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基本宗旨,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概括和叙述所有的知识对象”。当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所有”。我们说某一学科中“所有的知识对象”,只是指该学科所有基本的、重要的知识对象。戏曲部分在编写中基本上是做到了这一点的,但个人以为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是作为戏曲这一门学科中的各个大的研究方向,如“戏曲声腔剧种”、“戏曲文学”、“戏曲导演”、“戏曲表演”、“戏曲舞台美术”、“戏曲剧场”、“戏曲艺术教育”等均有专条,对于某一方面的内容作了概括性的介绍,这当然是好的。但是却没有“戏曲研究”这一条目。我认为,自从戏曲产生,对于戏曲的研究可以说就开始了。当然,真正深入对象,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研究,需要有一个过程。从《录鬼簿》、《青楼集》开始,到王骥德的《曲律》,到李渔的《闲情偶寄》,再到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直至今天,中国的戏曲研究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备化、逐步系统化、逐步科学化的发展过程,戏曲理论方面的财富也相当丰富。之所以建议写“戏曲研究”这一条,就是希望这一条能够反映中国戏曲研究的这种发展过程。只在“戏曲研究家”的标题下面分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著作和理论家,而未作综合性的介绍,是不能充分反映我国戏曲研究的发展过程、全部面貌及其民族特色的。

另外从戏曲研究家及论著的细目来看,也有一些不该遗漏的比较重要的研究家未被列入。如姚华(一八七六——一九三○),著《元刊杂剧三十种校正》、《漪室曲话》、《盲词考》等,另外在他的《弗堂类稿》中亦有一些戏曲研究的文章。又如卢前(一九○五——?),著《明清戏曲史》、《中国戏剧概论》等书,并编辑《元人杂剧全集》一书。他对散曲亦有研究,著《中国散曲概论》,并搜集元明散曲编刻《饮虹所刻曲二十八种》。又如逝世不久的董每戡(一九○八——一九八○),著《中国戏剧简史》、《西洋戏剧简史》、《戏剧的创作与欣赏》、《<琵琶记>简说》、《说剧》等。类似这些具有一定影响的戏剧研究家未能收入,有的甚至连名字也未提到,这对于一种以反映中国戏曲全貌为宗旨的大百科全书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已经列入的戏曲研究家,在条目的介绍中也有一些可补充之处。如吴梅,说他“一生主要致力于声韵和格律的研究”。实际上,吴梅在戏曲研究中的影响决不限于声韵和格律的研究。他对戏曲文学也作了很多研究,这一点戏曲部分却没有论及。吴梅的《中国戏曲概论》的出版在青木正几《中国近世戏曲史》之前,却已基本上包括了在他之前的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与在他之后的青木正儿的《中国近世戏曲史》所论述的范围。这本书虽然搜罗不能算很详备,对戏曲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的研究也还不够,但中国戏曲的主要作家、作品大体已包括其中,对于各个时期戏曲发展的不同特点及其承前启后的关系,对于中国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论断。特别因为吴梅本人是戏曲作家,所以他评论作家、作品,言簡意赅,每中肯綮,直到今天还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发。“吴梅”条目对这些没有展开论述,令人遗憾。

为了反映各个剧种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水平及其社会影响,适当采取当时广大观众的某些概括性的评价,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戏曲部分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但还嫌不够醒目,如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四大名旦在京剧发展史上是很重要的,但“四大名旦”一调仅见于“程砚秋”条。而“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这样的说法没有得到反映。其中如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杨宝森、奚啸伯则连名字也没有提到。(其中杨宝森在“杨宝忠”、“杭子和”条提到,但在内容索引上没有反映出来)这方面似乎也可以改进。

百科全书读后感 篇3

地球上有很多动植物,都需要让我们去保护。中国有一种植物叫望天树,又叫擎天树。它们多成片生长,组成独立的群落,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告诉你们吧,只有中国的西双版纳才有奥!还有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神奇的珍惜野生植物罗布小红麻。全世界半数竹类也濒临灭绝。哎……

中国有一种动物叫白唇鹿,也叫岩鹿,西藏语叫哈马。它生活在高寒地区,它的鹿茸、鹿胎、鹿筋和鹿血等可以入药。因为这些可以做名贵的药材,白唇鹿被偷猎者无辜的滥杀已经濒临灭绝,还有中国的国宝大熊猫,这也是中国独有的。如果想前面提到的全世界半数竹类灭绝了,那么,大熊猫也就没有食物了,也会渐渐灭亡。这就是自然界的食物链。哎……

海洋中也有很多珍惜的鱼类。例如白鳍豚、儒艮,生长在长江里的中华鲟鱼----有着活化石的称号,还有许许多多的鱼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这些动物也已经濒临灭绝。哎……

看完这本书,我止不住又一声叹息。哎,我们人类如果不保护好生态环境,早晚也会断送自己的食物链,迟早也会灭亡的。

百科全书读后感(通用) 篇4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百科全书读后感范文(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百科全书读后感1

这本书中,有很多的科普知识,让我学到了很多,而使我记忆最深刻的便有几点知识,让我深深认识到,我们的能力需要不断提升。

其中,观察能力,是我们认识世界,得到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我们要想提高观察能力,就要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心”的勤奋,因为培养观察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循序渐进,只有培养好自己的观察能力,才有助于我们培养自己的能力,有助于积累更多的经验,丰富自己,更好的认识自己。

再次,思维能力,也能决定一个人,每个人都不同,所以,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比如一个相同的问题,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想的也不一样,当然,只有好的思维能力,才能进行平常的思考和分析。如果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多加思考、探究和认真分析,还可以多去了解相关知识,这样才能让自己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在学校学习的时候,老师也总和我们说“有时间的话,还不如好好自学”,而且也总是引导我们“自学成才”,所以,自学能力,是我们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自学能力使我们反复学习知识,以至于掌握它,不要一味地死脑筋,只放在一个地方,要多方面的去自习,掌握更多的技巧,因为苦思冥想也不是什么好办法,效果自然不怎么样。

虽然,在平常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这些,还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但是提高这几方面的能力,才能让我们增强学习,同时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益于我们认识自身的能力,所以,我们只有在平常生活中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正确的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

百科全书读后感2

嗨!大家好!我要向你们推荐一本书,书名叫——《小学生百科全书》。

我很喜欢科学,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套《小学生百科全书》就是这样的书。书中有很多我以前没有看到和没有想到的东西,有各种各样丰富的自然和科学知识。你只要认真去读,会发现许许多多大自然中的奥秘。比如,老鹰为什么在高空就能发现地上的猎物?为什么花的颜色各不相同?月亮适合人类居住吗?最亮的恒星是什么星?……这些都让我非常好奇。

通过看这本书,我还了解了许多世界著名的、神奇的景象,知道了许多大自然的奇事趣闻,也了解了人与动物的关系。比如,“人蚁之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蚂蚁虽然弱小,但是只要它们团结起来就也能打败强大的对手!更让我了解到珍稀动物与地球家园的密切关系,所以我们更应该了解动物、保护动物,也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例如其中一本----《人体科学》,从中我就知道了人最需要的三大营养,所以从此我再也不挑食了;我还知道了如何保护我的牙齿;更深深了解到运动对人类的重要。妈妈笑我,说等我看完这本书我们家再也不用担心我成为健康“宝贝”了。自从这学期有了科学课,我欣喜若狂。我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回家总是吵着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有趣的小实验,就像一块无尽的海绵饥渴地吸收着科学知识,真想成为一位小小科学家。我想如果将整套书都看完,我是不是就会梦想成真了呢!

同学们,好好去读这本书吧!这本书不但会让你增加许多课外知识和大自然的知识,还会让你开阔眼界、感受到大自然的许多奥秘。当我们都能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一定能梦想成真!

百科全书读后感3

昨天我读完了《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这本书,它使我受益匪浅,让我知道了许多关于地球的秘密。书中的内容丰富多彩,上有天文,下有地理,一个个新奇的知识,让我感受到了大千世界的五彩缤纷和自然界中的千变万化。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秘莫测和变化无穷!

在这本书里你会知道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会让你忍不住地往下看。这本书分了四个部分,分别是走进地球村、地球的脾气、迷人的自然奇观,还有奇异的地球之旅。让我给大家一一介绍吧!

小朋友过一年,就要增加一岁,每过一岁,就感觉自己是大孩子了,可是在地球的历史上,这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间。从地球孩子诞生到现在,地球走过了多少年呢?听起来这是一个很难计算的问题,后来,科学家用同们位素地质测定法,找到最古老的岩石,测定地球已38亿岁了,真可为是地球爷爷了。

大家都知道只有人有脾气,可是你们见过地球发脾气的时候吗?说到雾,大家都会很讨厌,可是在南美洲的沙漠地区,人们依赖生存的水源就是空中的大雾,因为那里的降水量太少所以在这里建造了雾水收集系统。雾也救了百姓啊!

梅里雪山巍峨壮丽、神秘莫测,以此而著名,那里还有少见的海洋性冰川,生长了珍贵药材。你知道火焰山吗?火焰山是存在的,火焰山是我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47。8℃,地表温度在70℃以上呢,想想感觉汗都出来了。

你看,《少年儿童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多丰富啊!这让我不禁想大声地感叹一句:“啊!大自然中竟然有那么多的秘密呀,可真是太神奇了!”读了《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使我懂得了学无止境的道理。它就像一片汪洋大海,可我知道的知识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看来,我还是要加倍努力学习知识,才能读懂这本书啊!

百科全书读后感4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是一本十分出色地科普读物。这本书分成了四部分——《自然·环境》、《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和《文化·艺术》,知识面非常广。

其中,我最喜欢的部分是《科学·技术》中的未来科技。未来科技给我开阔了视野:介绍了未来的住宅;未来的交通和未来的食品。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水下建筑”。下面我就来介绍介绍这两个篇章吧。

水下建筑:要在水下生活有多困难,因为水有压力。水的压强相当于大气压的N多倍。也就是说,水深每增加10米,水压要增加一个大气压。

有科学家提出一个观点:先修建半潜式住宅宾馆。它是一个圆锥形的建筑物,直径160米,底面积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宾馆建在水下16米深处,水面上高度120米。整座宾馆共62层,水上55层,水下7层,有1200个房间,所有窗户都临海。大厅、游泳馆设在水下,旅客可以在这里休息、娱乐,同时观赏海洋中的动物、植物。水面上的55层是起居工作的地方。宾馆的顶端设有巨大的风力发电机,保证供电。

我看了这篇文章,幻想出了很多未来有可能发明的高科技:星际摩托,火星家园,月球家园,自动汽车,自动飞机,空中机场……也让我觉得自己以后应该努力成为一名科学家。为了地球,为了世界而努力,努力创造出更多的科技产品,来保护地球,改善地球的家园。并且有可能帮助大家去新的地方探险,比如火星,月球,甚至是别的星球;也可以在海洋中建造家园,让大家都能过上舒舒服服的日子。

怎么样,这本书是不是很有趣?既可以了解到知识,也可以知道许多故事,真是一举两得啊。

百科全书读后感5

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探索精神中最灿烂的一枝。千百年来,人类用孜孜不倦的精神,不断对大自然,对科学,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究中,人类建起了多姿多彩的迷人世界。

《学生探索百科全书》分为三章——自然探索、科学探索和历史探索。三章按照各自的特点分为若干节,让读者在准确的文字描述、严谨的原理中愉快地踏上探索之旅,轻松掌握百科知识。

首先我在第一章的自然探索中,我了解了来自宇宙深处的信息、漫长的生命之旅、“自由号”卫星的惊人发现……等等,这些知识无一不丰富了我的知识,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并且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用这些书上看到的自然知识来保护自己,在第二章的科学探索中,我了解了无处不在的黄金分割、四色之迷、寻找“幽灵粒子”、我们能不能穿越时空……等等,这些知识又是我了解到了科学,学会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分析这些重要的东西,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奇闻异事我也可以通过科学说法来解答他,这些知识都丰富了我的生活经验在第三章的历史探索中,我了解到了丝绸之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埃及艳后、金字塔工程……等等。了解了历史,学习了前人的正确做法,改掉自己的错误作风,这使人们在成功路上少一些一本知识读物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益处,在这个讲究科学的时代,要选择一本好的科普类读物,相信它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

科普读物里蕴含着大自然中的许多奥秘,一起去探寻吧!

百科全书读后感6

暑假期间,在老师的要求下,我认真阅读了《学生探索百科全书》这本书,书的内容共分为三章——自然探索、科学探索和历史探索。这本书很容易让我们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书中图文并茂,让我们在准确的文字描述、五彩缤纷的图片中愉快地踏上新奇的探索之旅,轻松地掌握百科知识。

读过这本书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它对我带来的好处。在书中,我了解了来自宇宙的信息、漫长的生命之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金字塔工程……这些知识又让我了解到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分析这些重要的东西。使我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奇闻异事,能用科学的说法来解答。这些知识丰富了我的生活经验,学到前人的正确做法,让我不断的健康成长。这样可以使我在成功的路上少一些坎坷,为自己铸造一条平平的道路。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研究能破除迷信,因为它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科技是战胜迷信最有力的武器。我们要相信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我现在努力学习,为的是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和发明家。我想发明一种汽车,汽车的车身是太阳能收集板,既环保,又低碳。车尾安装了4个加速器,速度惊人。车身四周都有感应器,一旦要发生追尾,它会慢慢升起避免事故的发生。你瞧!科学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多么大的益处啊!在这个学科学用科学的时代,如果我们不多学习一些有关科学知识的话,我们只会一点一点的落后。

请大家热爱科学吧,相信在未来,科技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百科全书读后感7

科学是知识重要的源泉,不能守株待兔,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研究,但是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紧张的学习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那我们怎样才能了解到科学呢?只有通过书本才能探索到科学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人类能穿越时空吗?地球以外有生物吗?如果有,它们长的是怎样的?以前人们没有先进的工具,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而成的?带着这些问题,我找到了《学生探索百科全书》,全书总共分为三大章:自然探索,科学探索和历史探索。这本书的排版做得都非常巧妙,三章都根据各自的特点分成了若干小节,而且还配有插图,精巧的图案增强了人们的视觉冲击力,以便于读者立刻就能找到感兴趣的知识,而且还能便于快速记住所看内容。

书中第一章写了自然探索,我从中了解了来自无限宇宙中的信息。在第二章的科学探索中,我了解了无处不在的黄金分割、寻找“幽灵粒子”、我们能不能穿越时空等等,在第三章历史探索中,我知道了丝绸之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埃及艳后、金字塔工程等等等等。读完这本书,我才真真了解了科学的奥秘,学会了怎样应用科学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奇闻怪事,也使我增长了见识,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

科学的进步才能促进时代的进步,在成功的道路上避免不了坎坷,千百年来,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以孜孜不倦的精神,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从而巧妙的应用科学,给人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构建了多姿多彩的迷人世界。现在是讲究科学的时代,所以我们要多学习一些科学知识,科学就是真理的核心,它启迪了人们的智慧,培养了人们艰苦奋斗和求实的精神。

百科全书读后感8

在各种各样的科普书中,我最喜欢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了,它就像一座知识宝库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分为四卷,分别是“自然环境卷”、“文化艺术卷”、“人类社会卷”、“科学技术卷”。翻开精美的硬质书面,里面有着漂亮清晰的图案,丰富有趣的知识,什么宇宙天文、自然地理、生物世界、人类历史、军事兵器、人体结构等等,内容丰富多彩,真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知识宝典。

我最喜欢看的是“自然环境卷”和“科学技术卷”它们告诉我生活中的许多基本知识。为什么会有雨雪冰雹、电闪雷鸣?为什么电话可以千里传音?为什么指南针能判別方向......它们告诉我宇宙有多大?太阳有多远?什么是星座?什么是黑洞......它们告诉我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有着怎样的习性?知道了食物链,懂得了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动物、植物,人类也就无法生存。它们告诉我早在几千年前人类便有着飞行梦想,并最终实现!使我明白了人类要实现走出地球,飞越太阳系,去探索遥远而神秘的太空,就必须从小好好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

书中还对我们未来的生活进行了展望,有比电脑更聪明的光脑,有智慧大楼、宇宙工厂、还有冬暖夏凉的空调衣服,建在月球上的房屋,通向宇宙的电梯等等。看到这些美好的事物真让人迫不及待地心驰神往,但也让我明白,想要实现这些梦想,就要刻苦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掌握真本领,不断创新,才能掌握建设未来的本领。

百科全书读后感9

在我的书橱里,珍藏着一本陈旧的书。书名叫《儿童大百科全书》。

那是一个周末,我和妈妈去家门口的先锋书店。书店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书,有文学类的,历史类的,还有一些是外文书,琳琅满目。很多叔叔阿姨在那里看书。书店里十分安静,连店员说话都轻声细语的,像是怕打扰别人。

我们迈着轻快的脚步,徜徉在书店里,寻找各自喜欢的书。很快,妈妈就找了一本她喜欢的书,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而我,找了很久,最后才在书店的角落里,找到了一本很厚重的《儿童大百科全书》。封面十分精美,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我心里一阵狂喜,忍不住翻开第一页,看到了一个由纳米颗粒组成的六边形。啊呀,这是我最喜欢的科学类的书啊!而且是英国出版的,号称最畅销的儿童百科全书。可是,当我看到标价的时候,吓了一跳,这本书要398元!怎么办?买还是不买?我犹豫了!正在这时,妈妈急切的喊我:“我们回家吧!”我只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那个小角落,离开了那本书。

很快,又到了周末。我实在舍不得那本书,央求妈妈再带我去看看那本书。那本书还静静的躺在那儿,书面泛着柔和的光芒!我徘徊不定。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小博,这本书是挺贵的,但是知识无价。你要真喜欢的话,妈妈送你吧。”我听到这话,开心极了,竟忍不住欢呼起来,声音引来了旁边叔叔的注意。妈妈赶紧对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我才回过神来,偷偷笑了。

现在,这本书成了我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在我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我就翻开它,在知识的海洋里寻找答案。书籍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啊!

百科全书读后感10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图书馆,难得爸爸今天放一天假呢,一定好好利用!

一进图书馆,先扑入我眼帘的是一个个书柜,上面放着许多书,但我喜欢的是百科全书。

当我拿起《百科全书》时,感到很沉重,这一本书应该知识很多吧!我看了看每个单元,有:地球家园、世界地理、气象万千等,但我最喜爱神奇宇宙,不知道宇宙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宇宙有多大呢?

原来宇宙大概形成于200亿年前。在一次无比壮观的大爆炸中,宇宙诞生了!宇宙形成后就在不停地运动着。但是关于宇宙的未来会怎样呢?目前还是一个谜,一个令人无限向往的谜。

根据《百科全书》记载,大约200亿年以前,构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天体的物质都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原始火球”。后来,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发生2秒钟之后,宇宙中产生了质子和中子,在随后的11分钟内;自由中子开始衰变,形成重元素的原子核。大约又过了10000年,产生了氢原子;与此同时,散布在空间中的物质便开始了局部聚合,星云和星系中的恒星就是由这些物质凝聚而成的。

宇宙是无限大的,即使你不停地走,你也走不完,其实约在200亿年前宇宙才像个小布丁,后来慢慢形成,才变成了如今地大宇宙,一眼过去,黑暗一片,有恒星和卫星等,在黑暗的宇宙中点亮。

《动物百科全书》读后感 篇5

我喜欢金鱼,它们小巧的身体每天都在清澈的水里游来游去,有金色的、白色的、黑色的、还有红白相间的……,非常美丽!

我喜欢金丝猴,它们的反应特别灵敏,不容易被别的动物捉住。

我喜欢梅花鹿,它们的性格很温顺,每天都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大自然妈妈的怀抱里。

我喜欢蜜蜂,它们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白天在外面勤劳地采蜜,夜晚回到蜂巢辛勤地酿蜜。

我不喜欢蝾螈,特别是那些有毒的蝾螈,它们皮肤光滑、颜色鲜艳,蝾螈和其它很多动物一样,越是好看的毒性越大。

我也不喜欢蛇,蛇和蝾螈有相同的特征。

有些动物它外表虽然不好看,但是它的内心善良,比如食蚁兽、麝牛。它们让我想起了我们人类,我们人类有些人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非常善良。所以我看人看动物不是看他的外表,而是看他的内在是否有一颗善良的心。

《剑桥中国百科全书》 篇6

《剑桥中国百科全书》由英国利兹大学中文系主任布赖恩·胡克主编,延请英、美、澳、加、德、日等国学者六十九人分写条目,每条注明作者,文责自负。因此全书没有完全统一的观点。序言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研究院王赓武教授撰写,题为“中国的中国特色”,以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强调所谓“中国特色”(Chine-seness)是以儒教和理学为基础的,认为解放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取代了儒教,“中国特色”的前途不明。这大概是西方研究中国的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吧。

这书的编法看来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全部篇幅大致平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三章:土地和资源,居民,社会;这里介绍地理、交通、经济、人种,社会结构、法律、教育、医药、体育和游戏,是中国情况的一个横剖面。

第二部分题为“中国的延续性”,介绍全部中国历史,抓住重要的人和事,分条目写。例如明朝这一段,有下列条目:朱元璋叛乱、洪武皇帝、永乐皇帝、两京、郑和、大学士制、宦官、里甲和保甲制、官绅和考试制度、纳贡和贸易、蒙古战争、日本外交贸易和海寇、嘉靖和万历朝、商屯、徽州和山西商人、一条鞭、景德镇、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王阳明、东林书院、利玛窦、李自成叛乱。每条有相对的独立性,条目之间容许一定的时间错落和重叠,既发挥了百科全书体例的灵活性,又可以连贯阅读。

对于中国的近代史,总的说来这部百科全书承认这是“不平等条约的一百年”(237页),又说累积到清末多达五十个的条约口岸是“外国帝国主义的象征,经常提醒着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244页)。但有时却流露出一种不公正的腔调,如说林则徐在广州扣押和追捕贩卖鸦片的英商,是“非正义和侮辱人的行为,不能不受到惩罚”(236页)。书中还过高估计了一九四三年一月美、英等宣布废除旧的不平等条约一举的意义,说这“恢复了中国的充分权利”(266页)。其实转眼间美国不是又和国民党政府签了新的不平等条约,而且旧的和新的不平等条约的阴影不是到今天也还存在吗?

书的护封上写道,“各位谘询编辑确保了这是一本可靠的、权威性的和客观的书。观点既不亲共,也不反共……”。应该说,他们总的态度确是谨慎的,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新中国各方面的成就(不过有的材料欠新,如工业生产数字只到一九七八年为止,八十年代农业和教育政策上的大进步也未能收入)。但个别撰稿人有为美国和国民党隐讳的倾向,例如解放战争时国民党政府的溃败,原因之一是它的贪污腐化,这是人尽皆知的。但有位撰稿人却不这样说,而是说由于共产党政府方面“没有广泛的贪污腐化”。他不得不承认美国在中国内战中对国民党政府提供了武装和财政支援,却又说,“不过没有达到国民党人所要求的程度”。多么地委婉曲折啊!

在史实的挑选方面,也有一些问题,例如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部分的八年抗日战争,究竟中国人民受了多大损失,作出多少贡献,以至最后中国政府对日本采取什么样的政策,结果才订了和平友好条约——这样大的事,并没有写;另一方面,却写了不算短的一条国民党的所谓“新生活运动”。这不能不说是丧失比例感吧。

第三部分也包括三章:思想和知觉,艺术和建筑,科学和技术。第一章内容有哲学、宗教,文字、文学、音乐、烹调、计时、度量衡等,比较杂。这部分收集的材料不少,特别是传统方面的较多。

本书的印刷、装帧和索引、参考书目都很好。插图多数也不错,但有的图未注明年代和地点,易引起误解,有两幅上面有中国字的照片被印反了,未免是个缺点。

从这本百科全书,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一大部分研究中国的学者,态度是认真的,工作是勤奋的,对于中国人民优秀的成就他们是爱护的,对于中国人民的进步他们是同情的。他们治学的方法和成果,也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至于他们对中国事物和历史的解释,则由于观点不同,或由于某些人不同程度的偏见,总不能和我们完全一致,也不能强求它一致。我们自己也应该编几种这类介绍中国的辞书,内容要更扎实,更准确,更及时,更有权威性。这样才便于和他们进行交流,促进对中国的共同研究。

《学生探索百科全书》读后感 篇7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它对我带来的好处。首先我在第一章的自然探索中,我了解了来自宇宙深处的信息、漫长的生命之旅在第二章的科学探索中,我了解了无处不在的黄金分割、四色之迷、寻找“幽灵粒子”、我们能不能穿越时空„„等等等等,这些知识又是我了解到了科学,学会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分析这些重要的东西,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奇闻异事我也可以通过科学说法来解答他,这些知识都丰富了我的生活经验,让我不断的健康成长。

在第三章的历史探索中,我了解到了丝绸之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埃及艳后、金字塔工程„„等等等等。历史使人明智,因为了解历史,可以学习前人的正确做法,并且改到自己的错误作风,这样可以使人们在成功的路上少一些坎坷,为自己铸造一条平平的道路。

中国少儿百科全书读后感 篇8

伟大的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如同跟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一本好书会使我们受益匪浅。《中国少儿百科全书》使我享受到了和高尚的人谈话的乐趣。

《中国少儿百科全书》共有4本,从宏观的宇宙天地、海洋探奇、世界风光到微观的`纳米技术;又从文明古国的名胜古迹、节日民俗到最新的网络科技、高新技术时代等,给我们带来一个个奇妙的未知世界。打开一扇全新的科学之门,带领我们走进充满神秘色彩的知识科学殿堂。

今天,我阅读了其中的一本书《神秘人体》。从书中,我知道了我们的身体是由细胞这种很小的东西构成的。而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高尔基体和中心粒组成的。我们的身体里有200多块骨头,骨头是由活细胞和矿物质混合组成的。如果我们的骨头断了,可以通过打石膏把它们重新接上。打石膏是为了防止断裂的骨头在愈合过程中移动从而造成错位。我还知道人类可怕的瘟神艾滋病能通过感染者的血液传播,但它不会通过唾液或皮肤接触传播。对非洲森林里的猴子来说,得艾滋病就像得感冒那么平常。你看了肯定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吧!

亲爱的同学们,听了我的介绍,是否有一睹为快的感觉呢?我们的人体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我要多读科普书,多增长科学知识,用科学解释身边的现象,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中国百科全书(4) 篇9

咚咚,咚。

咚咚,咚。

清脆的敲击声将我从阅读中打断。我抬起手腕看了一眼iWatch,两个时钟同时跳出来。此刻中国是下午,伦敦那边还不到早上七点。

滑动指尖,小蛮的脸浮现在屏幕上,一头短发乱蓬蓬的。

我打开表情符号栏,在对话框中输入一个钟表和一个问号。

(起这么早?)

她发来一张动态图像:一个小人儿从床上滚到地上,又从地上滚到床上。

(睡不着。)

我也发去一张动态图:一个小女孩在哭,一只小怪兽摸着她的头安慰她。

她发来一个小机器人,脸上显示出“3、2、1”的倒计时,然后点火飞向空中,旁边加上一个问号。

(你能早点儿过来吗?)

我发去一个“OK”的手势,一个喷水的莲蓬头,一只吹风机,一支唇膏,一个钟表。

(好的。我收拾一下,你等我一会儿。)

梳洗打扮完毕后,我来到球幕室中,穿上灰色连体感应服。衣服材料柔软而富有弹性,紧紧包裹住腰部以上的部分。一切准备就绪,我抬起脚,用鞋跟在传感地板上敲了三下:

咚咚,咚。

这是我自己设定的指令,灵感来自《绿野仙踪》中那双神奇的银鞋。

周围的iWall亮起来,映出栩栩如生的影像。我仿佛置身于一间光线柔和的房间,里面乱糟糟的,墙上贴着各种电影和唱片海报,衣服和毛绒玩具堆得到处都是。小蛮穿着睡衣窝在床上,头发湿漉漉的,脸上贴着面膜,屁股下面坐着一只被压扁的熊猫靠垫,百无聊赖地啃着指甲。

我模仿她啃指甲的动作,双手交叉,比出一个大大的叉。

(不许咬指甲!)

她却哈哈大笑起来,笑得直在床上打滚儿。我转过头,在一面落地穿衣镜中看见了自己的模样:白白的、鸡蛋一样光滑的脸上投影出我的面部五官,每一个表情都惟妙惟肖;脖子下面是胖墩墩的身体和两条手臂,我举起双手,依次动了动五根手指,镜子里那个圆头圆脑的身影也同时做出一模一样的动作。

iRobot最初被设计为远程遥控家政机器人。它没有腿,靠底座上的轮子移动,胳膊和手臂却像真人一样灵活,能削苹果,能端茶倒水,能做饭、洗碗、绣花、写字、弹钢琴……除此之外,它还能派上很多意想不到的用场。最近我看到的一则新闻上说,一位有飞行恐惧症的畅销书作家,计划通过iRobot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城市举办长达一周的巡回签名售书会,却因为腱鞘炎发作而不得不提前终止。

技术永远都是双刃剑,让人快乐也让人烦恼。

为了今天这个特殊场合,小蛮专门用假发和拖地礼服裙把iRobot装扮起来,礼服裙的长度经过她亲手剪裁调整,以配合机器人的身高。我移动身体重心,试着让iRobot前后左右移动。香槟色的塔夫绸下摆刚刚好贴地,又不会被轮子挂住。

她蹲下身帮我整理裙摆,比出一个“OK”的手势,同时向我投来问询的目光。

我回给她两个大拇指。

小蛮曾经是玩偶设计师,装扮机器人对她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她用陶泥做出各种各样憨态可掬的卡通形象,然后在烧制好的玩偶上绘画,粘贴配件,再加上服饰和发型,赋予它们独一无二的个性和表情。我最喜欢的是她送给我的一只陶瓷河马,作出撅着屁股向远方欢快奔跑的姿态。河马身上用丙烯颜料画满我最喜欢的向日葵,脸上没有眼睛鼻子,只有一张大大的红唇,仿佛在咧嘴大笑。

住进“百鸟之家”后,她一度停止了工作,直到半年前才又慢慢重新捡起。她最近的作品是一款没有脸的白瓷娃娃。你可以将朋友的照片或者卡通头像投影到娃娃脸上,根据对方iWatch上传输过来的呼吸、心跳、体温、步速等各项数据,娃娃可以模拟出微笑、焦虑、低沉、疲惫、紧张、熟睡等几十种不同表情。这款沉默寡言的娃娃出乎意料地大受欢迎,卖得很好。

整理完裙摆,小蛮又指了指我的胸部。我低头审视,发现她很用心地在礼服裙里缝了两块硅胶垫,好把胸部撑起来。我捏了捏硅胶,感应服手套里面传来微妙的压力变化,带来一种细腻柔软的触感。

(怎么样?)

我摆出嫌弃的表情,双手夸张地在胸前比画。

(太小啦,我哪有这么平!)

小蛮大笑着,指一指堆在旁边桌子上的各种零碎材料。

(要不再帮你加工一下?)

我摇摇头,双手在胸前合掌,做出叶子形状,然后手掌张开向上,举到她面前。

(算啦,今天你是红花,我是绿叶,我是来陪衬你的。)

她重复“花”的手势,放到脸旁边。

(我是花?)

我点点头。

她伸直胳膊,在旁边高出她一头的高度上比画了几下,拇指轻点。

(那他呢?)

我比画了一坨扁扁的东西。小蛮配合地把她打开的双手放在我的手上面。

(一朵鲜花插在……)

我们两个笑成一团。

据说笑是人类与同类交流的最古老方式之一。婴儿在学会说话之前,就先学会了笑。因此在人类社会的每一种语言中,笑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许多年前,当我在大学里第一次读到一篇关于“巴别综合征”(Babel Syndrome)的文章时,并没有想到将来有一天,我和我最好的朋友会因此而被分开。

文章作者推测,巴别综合征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很久。旧约《创世纪》第十一章中那段有关“变乱口音”的描述,就是对这种病大规模爆发的最早记录: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

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

nlc202309041657

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

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做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

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

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

Babel在希伯来文中正是“变乱”的意思。

最近十几年的医学研究证明,巴别综合征是一种名叫LDR的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的潜伏期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发病却很迅猛。进入发病期后,病毒首先感染大脑的前额叶皮质腹部区到胼胝体膝部区,这些区域都与人的行为有关,因此初期症状是抑郁、消沉、沉默寡言、离群索居。发病三至四个月后,病人突然变为亢奋、话多、性欲旺盛、创造力强。很多病人会在这个阶段留下令人惊叹的诗歌、小说和其他各种艺术作品,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如今已逐渐发展为艺术研究中一个专门的学术领域。然而,这也是病毒感染力最强的时候,哪怕只是当面交谈,都有可能因为接触病人的唾液而被感染。

再过大约一个月后,病毒开始感染语言功能区。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顶下小叶中靠近外侧裂后方的角回(Angular Gyrus),这个区域是处理来自视觉皮层信息的重要部位,决定人的读写能力。在此过程中,病人逐渐出现阅读和书写障碍。一些研究表明,对于双语或者多语掌握者来说,不同语言的读写能力退化速度各不相同。总体而言,非表音文字会比表音的字母文字退化得更快,而与是否母语或者学习掌握的先后顺序及熟练程度等因素关系不大。

很快,病毒开始感染位于大脑左半球颞叶后上部的维尼克区(Wernicke's Area)。这个区域负责将大脑听觉皮层传来的声音信号与记忆中的词库进行对比,找到对应词语及其所代表的意思,使得人能够“听懂”一个词。在病毒影响下,病人听人说话时所接收到的信息会逐渐发生微妙的偏差,从而对理解他人语言造成一定困难。在有些病人听来,元音“A”的发音会变得更加扁平,而“P”“T”“K”这些清辅音则变得浑浊;有些人会把音调听错,或者把两个音节听成一个,其造成的结果是,原本熟悉的语言听起来像是外语或者方言。但也有少数相反的例子,譬如一位在纽约上东区长大的银行家患病之后,渐渐听不懂电视新闻里的英语,却反而感觉家中墨西哥保姆所说的英语变得好懂很多。

接下来,病毒感染位于第三额叶回后部的布洛卡区(Broca's Area)。这一区域负责发出指令到躯体运动皮层中掌管咽喉舌肌的神经元,并通过这些神经元支配相应的肌肉运动,使人能够流畅地表达语言。LDR病毒对这一区域的影响是最神秘的,其机制到现在尚未完全搞清楚。在其他人听来,病人的口音会越来越奇怪,最终变得难以理解。每一位病人的口音变异方式各不相同,有些人会丧失发后鼻音或者舌尖擦音的能力,却能够发出另外一些在大多数语言中都很少使用的异常音素。最终,每一个病人说话的口音都会完全不一样,并且只有病人本人能够听懂。

过去几千年中,人们并不知道巴别综合征是由病毒引起的,而通常认为是病人疯了、中邪了或者被魔鬼附体。很多病人甚至因此被烧死或者活埋,少数人则被当作神的代言人供奉起来。那些活下来的病人会在余生中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无法跟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交流。天长日久,他们就真的在孤独中疯掉了。

文章结尾处,作者忧心忡忡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有一天,这种病在全世界范围大规模爆发怎么办?

那会是人类的末日吗?

两年前的一个冬日午后,我独自坐在家里看电影,iWall上的影像突然中断,一个眉清目秀的男人带着标准的职业微笑用英语向我表示歉意,随即他告诉我小蛮在伦敦被确诊的事。由于我们半年之内有过亲密接触,存在一定被感染的可能性,他说,医务人员将在一小时内上门为我做诊断,在此之前,他建议我不要出门跟人接触。

三个月前,小蛮放圣诞假回国。我们在这间屋里,一起做饭、吃饭、聊天、喝酒,夜里同睡一张床,一直聊到天色微明,就像我们小时候经常做的那样。

“她在哪里?我能不能跟她说句话?”我问。

“等诊断结果出来,我会再跟您联系。”

我仿佛听到他微笑背后没有说出来的潜台词:

If lucky enough, you will meet her soon.

如果幸运(不幸?)的话,你们很快就能见面了。

我试着开门,门果然打不开,我已被iRoom管理程序锁在房间里。我不知道该如何打发这一个小时,就去厨房给自己调了杯酒,回到沙发上,想把电影继续看下去。iWall上光影明灭,男女主人公相聚又别离,诉说着爱恨情仇,但他们所说的一切仿佛突然都对我失去了意义。

人一生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在说话上。说话太容易了,像吃饭喝水一样平常,大多时候我们并没把它当回事。

我关掉电影,打开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在书中第243至363节,维特根斯坦讨论了“私人语言”是否可能存在的问题。他论证道,根本不存在一种只有说话者自己懂得却无法被其他人所理解的语言,语言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种属于众人的公共智性活动。

如果我将一种感觉命名为“爱”,但却无法向第二个人描述这种“爱”是什么感觉(心跳、脸红、舌尖的酸甜、手心的温暖、香气四溢的吻),我只能对自己说:“我将牢牢记住,这就是爱。”那么我又如何能够断定,将来的我是在以正确方法使用这个词,而不是错误地相信自己正确使用了这个词呢?

nlc202309041657

如果随着时间流逝,一些新的感觉出现了(熟悉感、安全感、亲昵、厌烦、斤斤计较),我又如何能够比较并且判断,它们是否依然是我记忆中所命名的“爱”?

既然不能向其他人求证,只能一厢情愿依赖自己的判断,那么我又如何知道,天长日久,我命名为“爱”的那些感觉,是否已不知不觉被另一些感觉所替代(倦怠、焦虑、虚无感、深夜的心悸、面对未来的不知所措)?

动物之间有激情和缠绵,但只有在人类发明了语言之后,才有了“爱”的概念。如果全世界七十亿人,每个人都只拥有一种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无法理解的“爱”,那么是否意味着爱的终结,或者,人类的终结?

我想象自己坠入一道黑漆漆的深渊,将我与所有人远远分隔开。

我想象拥挤的街道上,人们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当我开口说话时,却发出渡鸦般尖利的悲鸣,惹得满街人哈哈大笑起来。

我想象全世界最后两个人在城市废墟中相遇,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手中紧握磨尖的铁棍。他们绝望地相互叫嚷,却不知道是该冲上前杀个你死我活,还是该扔下武器彼此拥抱。

我紧握双手,咬紧牙关,坐在屋里等待。一个小时从未感觉如此漫长。

医务人员如约而至,一身白色隔离服,包裹得严严实实。抽血,化验,测量各种数据,问繁琐的问题。长久等待之后,医生宣布我没事了。然后他摘下面罩,上前给了我一个拥抱。我感觉到陌生人身体的温暖,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医生离开后,我联系到之前那位英国职员。他告诉我,小蛮已经住进一家专为巴别病人开设的治疗中心(具体位置不方便透露)。我可以联系医院负责人,根据他们安排的时间进行远程探视。

iWall上出现了小蛮的影像。她没有化妆,脸色比记忆中更加苍白,头发长了一些,酒红色短发下露出黑色的发根。

除了略显消瘦之外,她看上去并不像一个病人,然而她的眼睛里却有一种惶恐的神色。我突然想起很多年前我们第一次见面。那时候她还是一个胖胖的、有些口吃的小女孩,穿着褪色的花裙子,独自坐在游戏室一角打量周围嬉笑玩闹的孩子,像一只胆怯的小老鼠。现在那种眼神又回来了。

我们沉默着相互看了一阵。然后我伸出手,在iWall上面敲了三下。

咚咚,咚。

那是我们小时候的暗号。无数个晴朗的清晨或者放学之后的傍晚,我们跑到对方家去玩儿,总是用这个节奏敲门:咚咚,咚。那是只有我们两个才知道的暗号。

小蛮苍白的脸上露出笑容,也举起手来敲了三下。

咚咚,咚。

“好久不见,你过得怎么样啊?”我开口问道。

“丄岡乜の厛L咔啊§滒”她回答。

医生鼓励我经常去跟小蛮说话。临床经验证明,多说话对病人的治疗很有帮助。如果病人完全放弃语言交流,就会更容易陷入抑郁、绝望和神志不清中。

巴别病人的语言并非不可理解,只是需要更多耐心去倾听、分辨、理解和模仿,就像学习一门外语。我录下每一次谈话过程,她的语音、神态、肢体动作,借用软件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整理成词汇表,反复背诵记忆。每次聊天,我都会发现一些新的变化。误解和误读时有发生,有时候出人意料,惹得两人一起捧腹大笑;有时候则带来尴尬、沉默和不愉快。

有时候我们也争吵,用彼此听不懂的语言。我不明白她为什么突然对我吼叫,只好提高嗓门压过她的声音。我们指手画脚,步步紧逼,血涌上额头,双眼变得通红。她突然冲过来把iWall关掉。我呆立在那里,气得浑身发抖,黑漆漆的玻璃表面只映出我自己变形的身影。我用双手狠狠砸墙,像疯子一样尖叫,直到怒气随着疼痛流出体外。喘不上气,我靠着冰冷的镜面慢慢坐下来,把头埋在双膝中间。

为什么我们再也听不懂彼此的话语,为什么不能够像从前一样?

Some day our words change so do seasons.

我走进书房,打开书柜最上面一层,翻出一只陈旧的铁皮盒。盒子里装的尽是旧物件。那些搬了无数次家却从来不舍得扔的东西,那些在影像时代早已沦为古董的东西:我们八岁那年夏天一起写的童话故事、手绘新年贺卡、上课互传的小纸条、作文课上她写给我的评语、我借给她的书中留下的批注、课本上的涂鸦、夹在生日礼物中的卡片……

那是曾经只属于我们两人的世界,那是曾经只有我们两人懂得的语言。

我想起很多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们俩并排坐在高高的屋顶上,她跟我说她的棉衣破了一个洞。傍晚光线早早就变得暗淡,却又一直不肯真正黑下去。我向远处望,看见一整个庞杂纷乱的世界,在我们脚下说着听不懂的语言,像无边无尽的汪洋。

我想起更早之前,我家附近有一小片绿地,我和小蛮常去那里玩耍。我们收集各色花籽播种下去,来年却只看到牵牛花绿森森的藤蔓爬了满地。

我想起曾经怕过的那一条大黑狗,总是蹲在院门里冲我们狂吠,现在它必然是老了、死了,不知道埋在了哪里。

我想起无数个夏日清晨,我沿一条小路跑去她家里玩儿,小路阴暗寂静,泥土湿润,草丛里的露珠总是沾湿我的脚。无数次我对自己说,如果有一天我选择不走这条小路了,如果我像其他人一样步伐稳重地走在水泥大路上,那时候我便长大了,可我真不愿意长大。

现在我的家、她的家,还有那些小路大路全都变成了荒废的工地。

我想起我的梦,梦里我回到那些早已不复存在的地方,一些凌乱的片段,没有逻辑,只有栩栩如生的种种细节,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一只昆虫嗡嗡的鸣叫与细小闪光的翅膀,它们已不在这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存在,只在我梦中出没。我总在梦中慢慢地、慢慢地走着,去找我的家,去找那些曾经玩耍过的地方,然而耳旁总有个声音在说不,你已经从这里搬走了。突然之间我醒来,发觉自己在千万里之外另一座城市的床上,我在梦中行走了千万里。

nlc202309041657

我坐在满地纸片中间,像小孩子一样委屈地哭起来。

咚咚,咚。

不知从哪里传来熟悉的敲门声。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声音不再响了,只有我独自坐在空寂的房间里。外面天光渐渐暗下去,寂寥的金红色灯火,浮起在城市天际线上。

我去洗手间用水抹了把脸,回来打开iWall,看见有几条小蛮发来的消息。信息中没有语音也没有文字,只有几张笔触简单的图画,像是匆匆忙忙涂抹而成。

第一张画是两个小女孩,一个短发,一个长发,面对面张大了嘴在吵架,从她们嘴里冒出许多意义不明的字符,像火星一样四处飞溅。

第二张画是两个小女孩背对背,谁也不理谁。

第三张画,小女孩中间有一张嘴,嘴上面打了个大红叉。

第四张画,两个女孩头上各自多出一对蜜蜂般的触角,一些波浪般弯弯曲曲的线条,把两对触角连在一起。

(重要的不是说什么。)

(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彼此懂得。)

我明白自己错在哪儿了。我把小蛮当作一个病人,我认为她的语言是有缺陷的,需要被治愈。我担心不能与她沟通,担心理解错她的意思。我害怕她的病情继续恶化,让我永远失去最要好的朋友。我要帮助她。我要拯救她。

但小蛮并不觉得自己是病人。她只是说话的方式与我不同,仅此而已。就好像别人都告诉我,小蛮小时候是个胖胖的、口吃的小女孩,但我却从来不记得。我只记得跟她在一起度过的那些快乐时光,记得无数个清晨或午后,我们坐在僻静无人的角落里一起讲故事。我们总是迅速领会对方的意思,一句话没说完,另一个人就抢先说出下半句。我们的语言交织在一起,像蚂蚁挥动触角打招呼。虽然我们说话的音调、节奏迥然不同,但我们懂得彼此。

那之后我们依旧保持联系。我们会发照片和视频给对方,也学会了用各种表情符号来聊天。有时候聊天软件中的表情不够用,我们就自己画,这比语音聊天要方便得多,也有趣得多。我们仿佛回到了小学时,用自己发明的图画语言来写小纸条,偷偷传递秘密情报:短发小女孩是她,扎辫子的小女孩是我;带围墙的房子是“学校”,戴眼镜拿教鞭的人是“老师”……

我也逐渐了解到她在“百鸟之家”的生活。比起医院,那里其实更像一个疗养院。大多数人都找到了不需要说话便可以投入精力去做的事情:画画、雕刻、做手工、演奏乐器、园艺、田间劳作……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大家会花一个晚上的时间彼此陪伴。虽然每两个人之间的语言都不一样,但人们还是找到了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交流:手势、表情、肢体动作、图画、敲击声、口哨声、简单的哼唱。仔细观察这一切,使我一再为人类的适应力和创造力而惊奇,我真切地体会到,人是一种社会动物。

语音变乱,让我们分散在地上,但我们依然想要在一起。

我也观察到愤怒和忧伤、绝望和恐惧、争执和冲突,那里并非总像田园牧歌一般和谐。这样的生活,说不上来是更好还是更坏,或许只是与我熟悉的生活不同,仅此而已。

三个月前,我收到小蛮寄来的一张卡片。卡片里画着六个月亮和六个太阳,下面是一座白色小屋,屋顶上落着五颜六色的小鸟。小屋旁边站着一个白裙女孩和一个黑衣男孩。白裙女孩身边还有一个长发女孩,手中捧着一枚戒指,旁边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6月6日,我在“百鸟之家”举行婚礼。你来当伴娘好吗?)

小蛮的未婚夫来自台湾,学法学的,在伦敦读书时发病,住进“百鸟之家”,他们因此相识。这段爱情故事,我一直没机会听当事人亲自讲起。但我相信那一定很精彩。

(你喜欢他什么?)

小蛮举起右手食指,伸进左手食指和拇指圈成的圆环里。

(性福?)

她大笑着,抓起身旁一个抱枕向我砸过来。

(不是?)

她再次重复那个动作,手指转动,然后做了一个开门的动作。

(他是你的钥匙?)

小蛮点点头。

(嗯……那他的钥匙,有多大?)

我们一起哈哈大笑,一边笑一边各自捡起身旁的抱枕,向着iWall上乱砸一气。

有一两次,小蛮邀请我一起讨论婚礼细节,这让我有机会看到他们两个在一起时的样子。他们用一种频率变化丰富的鼻音配合手语交流,指尖不时在对方身上轻点,每一种触碰都有微妙的意义变化,像两只蜜蜂在花丛中舞蹈嬉戏,优雅、轻盈、敏捷、流畅。看到他们幸福地笑成一团,我不禁有些失落。

这是一个用他们两人的语言建造的世界。亚当与夏娃的世界。

咚咚,咚。

我抬起头,看见iWall那一边的小蛮向我举起手中的画夹,上面是她为婚礼喜糖盒画的各种设计稿。

(哪个好?)

我毫不犹豫指向南瓜马车。

小蛮得意地大笑起来,一边向身旁的未婚夫扮鬼脸,一边在另外几张图样上画上一个又一个大大的红叉。未婚夫无奈地耸一耸肩膀表示“听你的”,然后他笑起来,我也忍不住大笑。

在每一种语言中,笑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我帮小蛮梳头、盘发、化妆、熨婚纱。iRobot的手很灵巧,能够准确传递每一个最微妙的动作。只可惜我的手有些笨拙。

我帮她修好指甲,随即却在画什么图案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小蛮想把指甲涂成黑色,上面画上小小的黄色笑脸,我觉得这简直是胡来,从没见过哪位新娘子是这么画指甲的。两人刚刚开口叫嚷了几句,就忍不住一起哈哈大笑起来。语言不通,鸡同鸭讲,谁也不可能说服谁。

我指一指她,双手比一个很大很大的圆,然后张开手掌,左手指尖点住右手大拇指,其余四指握拳。

(今天是你的大日子。你是老大,你说了算。)

她自己画了左手五个指甲,我帮她画了右手。画好之后,她满意地把双手举在脸旁边冲我做鬼脸。

nlc202309041657

(丑死了。)

(敢说我丑?)

(好好,不敢。反正你丑成什么样子都有人娶你。)

(打你哦!)

(打不着!)

她扑过来挠我。从小到大每次说不过我,她都会出此下策。透过感应服,我感觉到腰间痒死了,我笑得喘不上气。

(我送你的礼物呢?)

(在这里。)

她从抽屉里拿出一只扎缎带的盒子,这是我一周之前寄给她的。

(打不开?)

(谁知道你搞的什么鬼,快点打开!)

(好好,女王大人。)

我扯开缎带,盒子上浮现出一张嘴、一把钥匙和一个问号。

(口令?)

我把盒子捧到嘴边,轻声说道:

“小蛮,祝你幸福。”

她听不懂这句话。

但是那一瞬间,相隔着半个地球,两颗泪珠同时从我们两人的眼角掉落下来。

盒子应声而开,里面是一条细细的铂金项链,坠子是小小的钥匙形状,上面镶满碎钻。

我绕到她身后,帮她戴上项链。化妆镜里映出两个身影。

(别哭,别哭,快把眼泪擦擦,不然妆都花了。)

(好看?)

(当然,今天整个世界上你最好看。)

(真的?)

(真的。等一下你绝对把他美哭了。)

(哈哈,那你可得拍下来。)

(没问题,全程录影,留给你们将来的孩子看。)

(我可不想生孩子,万一小家伙跟我们两个都说不到一起怎么办?)

(你想太多了。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

钟声响起。我掀开落地窗帘一角,看见阳光洒在茵茵绿草上,宾客们已在位子上等候。几只鸟雀落在草地中央,一步一啄,然后欢快地拍打翅膀飞到天空中去,洒落一地银铃般的啁啾。

这真是一个好日子。

据说,今天主持婚礼的是一位真正的神父,也是“百鸟之家”的成员,一会儿他将用哑剧的形式来“表演”结婚誓词。

(无论生病或是健康,富有或是贫穷。)

(你往哪里去,我也往哪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哪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你的语言,就是我的语言。)

(你准备好啦?)

(有点儿紧张。)

(紧张什么,有我在。)

她推开门,深吸一口气向前凝望。又想起了什么似的,回过头向我举起手里的捧花。

(你可一定得接住啊。)

我双手同时比出“OK”的手势。

鸟儿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唱着。芬芳的夏日阳光中,我陪伴我最好的朋友,面朝整个等待她的世界走去。

【责任编辑:杨 枫】

上一篇:小班长带子飘起来设计思路及教案下一篇:信任的中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