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大径材(共7篇)
毛竹大径材 篇1
摘要: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 可改善竹林质量, 提高冬笋品质, 增效明显, 可以推广应用。该技术注重更新母竹, 留笋养竹。
关键词: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竹林质量,冬笋品质,效果
毛竹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 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竹竿高大通直、材质轻、收缩性小、弹性和韧性强, 竹材的抗拉强度相当于杉木的2.5倍, 顺纹抗压强度相当于杉木1.5倍, 竹材材质致密、光滑坚硬、纹理通直、抗弯曲强度高、劈裂性能好[1,2]。近年来仙居县竹胶板、竹地板的加工行业正在兴起, 畅销国内外, 大径材的毛竹利用率高[3], 仙居县群众一般是传统的生产管理来重视大径材的培育, 笔者根据毛竹工艺行业发展的需要, 从2006年开始, 对毛竹大径材的培育作了探索, 现简述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1.1 供试竹林原状。
试验地位于浙江省仙居县福应街道赵永垟村冷水孔山场, 海拔500~600 m, 坡向西南, 坡度25°, 土层厚度0.6~1.0 m, 面积0.7 hm2。竹园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 人工纯林, 立竹度中等, 密度为2 385株/hm2, 竹龄结构不合理, 老竹偏多, 幼竹偏少, 1度竹占3%, 2~3度的壮龄竹占51%, 4度以上的老龄竹占46%;眉径在8 cm以下的占总株数的52%, 眉径在9~10 cm的占41%, 眉径在11 cm以上的只占7%;高度在8 m以下的占株数的35%, 高度在9~10 m的占46%, 高度在11 m以上的占株数的19%。
1.1.2 原经营状况。
竹林原来属于粗散经营, 过量挖笋、挖好笋、过伐、失管, 造成竹林逐年衰退, 立竹量偏小, 林分稀疏且分布不均, 有1/5是竹、针、阔混林;竹林结构不合理, 缺乏科学管理, 没有进行科学的劈山、垦复、锄草、松土、施肥, 造成低产;竹林采伐不合理, 有的采伐过早, 有的采伐过迟, 有的春、夏采伐, 引起竹液大量外流, 影响竹生长, 老竹、雪压竹、病虫竹未及时清理, 竹、笋产量明显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1.2 试验方法
1.2.1 竹园清理。
林地的老竹、病残竹、杂灌木、特别是5节芒与竹井争养分争水, 是竹林发展的劲敌。2006年以来, 每年的4—5月间结合松土及时砍伐挖除, 平铺在竹园内, 使竹园形成纯林, 减少土壤水分养分的消耗, 促使阳光充足, 为幼竹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1.2.2 调整竹木结构, 留笋养竹。
一是保持合理的立竹密度, 平均在3 500株/hm2左右。二是保持合理的年龄结构, 1~6年的竹, 按相同比例保留, 7~8年的竹不超过10%, 9年以上竹不保留[4]。三是留笋养竹。每年12月至翌年2月挖除500 kg/hm2左右的冬笋, 约为1 300株/hm2, 春季及时挖去细弱笋, 笋尖生长点矮缩, 笋箨无光泽、色暗灰、箨毛枯萎、笋尖变硬、有病虫痕迹和过密的笋, 留笋养竹1 800~2 000株/hm2。
1.2.3 加强土壤管理, 科学施肥。
每年7—8月深翻、松土, 清除带黑色的老鞭、死鞭, 使竹鞭网络宽松, 根系舒展, 形成地下幼龄竹鞭占绝对优势的生长空间。在幼竹成长后的7—8月间施硫酸钾复合肥450 kg/hm2, 氮、磷、钾、比例为10∶15∶15;在出笋前, 每年12月施浙江安吉产的毛竹专用复合肥450 kg/hm2, 氮、磷、钾、硅的比例为2.0∶1.0∶0.5∶1.5;利用竹鞭有趋肥性的特点, 有目的地引鞭, 在母竹长势好的竹林空地内挖穴, 施有机复合肥 (150 g/穴左右) 。
1.2.4 合理采伐。
竹林的合理采伐, 实质上就是竹林更新、复壮。采育兼过, 才能越采越多, 越采越好。原则上只采伐6~7年以上的毛竹, 对生长不良竹、病虫竹、畸竹、过密的竹及时采伐。采伐的季节以不影响竹材利用价值和毛竹生长规律为原则, 在立冬至立春期间采伐, 采伐后打通竹蔸, 促其腐烂, 以排除竹鞭抽鞭发笋的阻力, 提高土壤肥力, 以利竹林更新发展, 采伐量以伐后郁闭度不低于0.7度, 主竹保留3 000~3 500株/hm2为宜。
2 结果与分析
2.1 竹林质量
经过2年的培育, 新竹平均眉径从原来的9 cm, 增加至现在的12 cm, 平均高从原来的9.5 m, 增加到现在的11.0 m。新竹重量从原来平均24 kg/株, 增加至现在的32 kg/株, 并且有10%左右的单株重量达40~50 kg, 毛竹售价可达0.68元/kg, 而一般毛竹市场价只有0.56元/kg。
2.2 冬笋品质
一般每年能挖取冬笋500~550 kg/hm2, 单笋平均重达0.4 kg/个, 而未培育前的冬笋重只有0.25 kg/个。冬笋由于个大质好, 市场售价达28~30元/kg;未培育的冬笋个小质差, 售价只有12~16元/kg。春笋每年能挖取1 800~2 000 kg/hm2, 售价在2元/kg左右。
2.3 老竹园大径材培育效果
根据当地的劳动力价格及肥料价格, 一般第1年需投资8 000~10 000元/hm2;第2年需投入资金6 000元/hm2左右, 笋的收入能抵消投入费用;第3年开始获得收益, 竹笋增值, 增收在9 000~15 000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应用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 可改善竹林质量, 提高冬笋品质, 增效明显。毛竹大径材的培育措施不同于一般的竹林经营, 对松土、深翻除草、施肥、留笋养竹、科学采竹等均有密切的联系, 不可粗放经营。要特别注重更新母竹, 留笋养竹。个大的笋成竹后, 在6—7月在离竹株30~50 cm处环施有机复合肥200 g/株, 达到既引鞭又发大笋的目的, 以及逐年复壮、眉径逐年培粗的效果[5,6]。
参考文献
[1]蓝春能, 陆媛媛, 郑林水, 等.毛竹笋竹两用林挖掘鞭笋增产效应[J].世界竹藤通讯, 2010 (5) :10-13.
[2]陈福生.毛竹丰产林培育探讨[J].福建林业勘察设计, 2004 (1) :68-71.
[3]周紫球, 陆媛媛, 邱永华, 等.利用早期笋培养毛竹大径材试验初报[J].世界竹藤通讯, 2010 (2) :21-23.
[4]杜兆培.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J].江苏林业科技, 2001, 28 (1) :44-45.
[5]曹流清, 丁建国.毛竹大径材培育的效益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 1999 (1) :17-18.
[6]曹流清, 李晓凤.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 2003, 22 (4) :34-41.
江西杉木大径材培育关键技术 篇2
1 采用杉木优良种源或优良无性系育苗造林
种苗是林木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选育良种是实现林木速生、丰产、优质的重要措施。在培育杉木大径材时,首先应把优良种源选择与优良无性系选择做为主要内容。试验表明,在相同的经营条件下,由种源到优良种源中的优良无性系造林具有种质的叠加效应,其叠加效应在胸径和材积生长上表现尤为突出,优良种源培育大径材比普通种源材积生长要提高30%左右,而用优良种源中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培育大径材,在种源的基础上又要提高20%以上;在相同的立地条件同林龄林分中,种源不同,林分径阶分布情况也有差异,14林龄的林分中普通杉木种源大径木占17.8%,优良种源达25%;16林龄的林分中普通杉木种源中大径木占18.4%,优良种源达27.9%。经江西省试验的杉木优良种源有:安福陈山红心杉、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建瓯、湖南会同、江西铜鼓等[4,5,6]。
2 选择地位指数16以上的立地
立地是限制生物产量的关键因子,也是限制材种出材量的主要因子[7]。土壤肥力、土层厚度、方向和坡度等因子都会强有力地影响到营林措施的适用范围与成功机会。立地指数过低,无论有何种保留密度和经营措施,在培育期限内都很难实现培育大径材的目的。地位级指数越高的立地,培育杉木大径材越好,生长量也越大,大径材的比例也大。林木生长量表现为18地位指数>16地位指数>14地位指数,且随着立地指数的提高,单株材积生长增长效果极其明显。培育杉木大径材应选择地位级指数16以上的立地。
3 科学进行林分密度管理
合理的林分密度是培育杉木大径材的关键措施[8]。培育杉木大径材应采取中等初植密度(1 665~3 300株/hm2),这样既降低了造林成本,又节约了种苗。过高的造林初植密度虽能提早林分郁闭,但也提早了林木之间的营养竞争,导致林木生长不良;初植密度过低,降低了林地生产力,延长了林分抚育年限。初植密度确定以后,林分密度的动态控制对杉木大径材生长和培育密切相关,合理的林分密度有利于林分个体间竞争,促进林木生长,对林木个体选择有利。究竟何种经营密度对培育杉木大径材有利?研究表明,培育杉木大径材应适时进行多次间伐,控制林分密度,促进大径木生长。具体来讲,在现有杉木优良林分中培育大径材,在初植密度2 500株/hm2条件下,实施两次间伐:第一次抚育间伐时间在林龄8~9年,强度应控制在30%上下,林分内杉木个体株数保留在1 800株/hm2左右;第二次间伐时间在林龄14~16年,强度控制在35%以内,林分内杉木个体株数最终保留在1 200~1 500株/hm2;若林分生长到13年后不实施间伐,胸径年生长量随之下降,从而直接影响到大径材出材量。
4 幼林施肥
杉木幼林施肥能促使林地提早郁闭,改善林分结构,降低林分分化程度。施肥种类应以N、P、K混合施用为好。造林后连续5年施肥,肥效增益可持续到10年以后[9,10]。国外在人工林施肥方法上进行了长期的试验研究,并很早就应用于生产,认为施肥能提高林木生长量的5%~10%或者更高[7]。我们在杉木林龄7~8年时每株施400g或200g复合肥,与不施肥相比,胸径、树高和蓄积分别增长11.0%、5.65%,5.2%、2.65%和11.25%、7.36%。
5 主伐和收获
确定主伐年龄的基础是成熟期,一般包括数量、工艺和经济成熟,同时依据杉木人工林的培育目标[2]。数量成熟龄和工艺成熟龄主要受林分立地条件影响,而经济成熟龄与木材售价、利率有关,在杉木大径材低售价和低利率的条件下,经济成熟龄比数量成熟龄和工艺成熟龄来得早。由于本项目是以培育杉木大径材为目标的。因此,杉木大径材主伐年龄的确定应以工艺成熟为基准,以数量成熟和经济成熟为参考。经综合确定评价,培育杉木大径材的主伐年龄:16地位指数级为38~40年,林分立木蓄积量为457.8~506.55 m3/hm2;18地位指数级为33~35年,林分立木蓄积量为525.6~575.25 m3/hm2;20地位指数级为30~32年,林分立木蓄积量为579.75~596.25 m3/hm2。
6 优化经营模式
根据研究试验结果,运用杉木大径材胸径与材积生长模型,同时结合现实生产实际,分别提出了地位指数级16、18、20三种立地条件下采用优良种源或优良无性系培育杉木大径材的优化经营模式,每个模式包括初植密度,抚育次数,间伐时间、强度,保留密度和主伐年龄、蓄积等。
参考文献
[1]俞新妥.中国杉木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8(3):2003-220.
[2]盛炜彤,惠刚盈,张守攻,等.杉木人工林优化栽培模式[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刘礼祖.林权改革显成果赣鄱再掀植树热[J].绿色中国,2007(5):52-53.
[4]洪菊生,陈伯望.杉木优良种源选择[J].林业科学研究,1994,7(专刊):1-25.
[5]曾志光,杨先锋,肖复明,等.陈山红心杉材性变异及其基因资源利用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1(3):1-6.
[6]曾志光,黄小春,罗坤水,等.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良种效应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7(5):4-6.
[7]惠刚盈,胡艳波,罗云伍,等.杉木中大径材成材机理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0,13(1):177-181.
[8]涂育合,叶功富,林武星,等.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的适宜经营密度[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5):530-534.
[9]唐明荣,陈小忠,鄢振武,等.杉木幼林施肥效应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8,18(2):38-43.
江西杉木大径材的培育技术探讨 篇3
杉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工造林用材树种, 在我国南方商品性用材林基地的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 林业区域的分类中, 其经营水平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国内的木材市场将会发生两大转变:第一, 社会上对林业进行投资, 营造杉木丰产速生林的积极性会空前高涨;第二, 杉木木材市场的销售价格会一路飙升, 特别是杉木大径级材的价格将会是杉木中小径材的几倍。本文结合多年的多点试验研究, 对杉木大径材培育集成配套技术进行了一些总结。
2 杉木培育技术
2.1 选择地位指数在16 以上的立地
限制材种出材量的主要因子和限制生物产量的关键因子就是立地。坡度、方向、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等因子均会对营林措施的成功机会和适用范围造成强有力的影响。如果立地的指数太低, 不管是哪种经营措施和保留密度, 都很难在培育期限内达到培育大径材的目的。立地的地位级指数越高, 培育出来的杉木大径材比例就会越大, 生长量也越大, 质量就会越好。林木的生长量表现为14 地位指数小于16 地位指数小于18 地位指数, 而且立地指数越高, 单株材积的生长增长效果就会越显著。所以, 培育杉木大径材需要选择的立地地位级指数最好是在16 以上。
2.2 采用优良无性系或杉木优良种源育苗造林
林木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就是种苗, 良种的选育是实现林木优质、丰产、速生的重要措施。在对杉木大径材进行培育时, 首要内容就是优良无性系的选择和优良种源的选择。相关试验显示, 在经营条件相同时, 从种源到优良种源, 其中的优良无性系造林会产生种质的叠加效应, 其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在材积生长和胸径上的叠加效应, 与普通种源相比, 使用优良种源培育大径材, 其材积生长会提高30%左右, 而采用优良种源中选育出来的优良无性系来培育大径材, 在种源的基础上还能提高20%以上;在立地条件相同的同林龄林分中, 不同的种源, 林分径阶的分布情况也不同。例如在16林龄的林分中, 优良杉木种源中大径木占27.9%, 普通种源中占 18.4%;14 林龄的林分中, 优良杉木种源中大径木占25%, 普通种源占17.8%。江西省试验过的优良杉木种源包括江西铜鼓、湖南会同、福建建瓯、贵州锦屏、广西融水、安福陈山红心杉等。
2.3 科学的实施林分密度管理
培育杉木大径材的关键措施就是保持合理的林分密度。杉木大径材的培育需采取1 665~3 300株/hm2的中等初植密度, 这样既能节约种苗, 也能降低造林成本。相关的研究显示, 在培育杉木大径材时, 需适时的多次间伐, 控制好林分密度, 以促进大径木的生长。在已有的杉木优良林分中对大径材进行培育, 在初植密度为2 500株/hm2的前提下, 进行2次间伐。第1次抚育间伐时间应在林龄8~9 年, 将林分内的杉木个体株数保持在1 800株/hm2, 将强度控制在 30%左右;第2次的间伐时间应在林龄14~16年, 林分内的杉木个体株数保持在1 200~1 500株/hm2, 将强度控制在35%以下;如果林分长够13年后没有进行间伐, 胸径的年生长量就会逐渐下降, 从而对大径材的出材量造成直接的影响。
2.4 幼林施肥
对杉木幼林进行施肥可以改善林分结构, 降低林分分化程度, 促使林地提早郁闭。进行施肥的种类应该以K、P、N的混合施用为好。在造林后5年内保持连续施肥, 可使肥效增益持续至10年以后。国外早已作了长期的试验研究, 研究人工林的施肥方法, 而且很早就已经在生产中进行了应用, 认为施肥可以使林木生长量提高5%~10%甚至更高。在杉木林龄7~8年时, 对杉木进行了施肥, 每株施200g或400g的复合肥, 蓄积、树高和胸径与不施肥相比分别增长了11.25%、7.36%, 5.2% 、2.65%和11.0%、5.65%。
2.5 主伐和收获
成熟期是对主伐年龄进行确定的基础, 通常包括经济成熟、工艺和数量, 还要以杉木人工林的培育目标为依据。经济成熟龄和木材的、利率、售价有关, 而工艺成熟龄和数量成熟龄主要受林分立地条件的影响, 在杉木大径材低利率和低售价的前提下, 相比工艺成熟龄和数量成熟龄而言, 经济成熟龄来得较早。应该以经济成熟和数量成熟为参考, 工艺成熟为基准来确定杉木大径材的主伐年龄。经过综合的确定和评价, 杉木大径材的培育主伐年龄为:20地位指数级的是30~32年, 林分立木蓄积量是579.75~596.25 m3/hm2;18地位指数级的是33~35年, 林分立木蓄积量是525.6~575.25 m3/hm2;16 地位指数级的是38~40年, 林分立木蓄积量是457.8~506.55 m3/hm2。
2.6 优化经营模式
以研究实验结果为依据, 再结合具体的生产实际, 采用杉木大径材的材积和胸径生长模型, 在地位指数级为20、18和16的3种立地条件下, 制定出使用优良无性系或优良种源对杉木大径材进行培育的优化经营模式, 每一个模式都应该包括主伐年龄和保留密度、蓄积, 间伐强度、时间, 抚育次数、初植密度等。
3 结语
对于杉木连栽地力衰退的机制, 关于栽培措施不当、杉木种自身特性造成的林地微生物区系变化、生化活性降低、土壤养分匮乏等已比较深入, 但关于杉木自毒作用的化感物质的运转过程, 分泌机制、来源、种类等还应深入的重点研究, 这对杉木的可持续经营及杉木地力退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营造杉木混交林是克服地力衰退、改善林分结构的有效途径, 但相关采伐方式、种间关系及其调节、混交比例、混交方式、混交树种选择、更新方法等还有待深入研究, 同时还需对现有的实践经验进行适时的总结, 以研制新的栽培制度。
杉木的良种选育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但还应加强多目标育种研究, 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除普通用材外还要注意特殊工艺用材、装饰用材及纸浆造纸用材等的选育进行营养遗传的研究, 选育能够适应立地条件较差的新品种, 对多世代遗传改良的研究进行深入, 与生产需要相结合, 开展优良无性系的区域化推广和试验, 开展提高第2~3代种子园种子质量和产量的推广及研究, 使良种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摘要:通过连续多年对江西杉木大径材经营管理的综合调查研究, 提出了一系列培育杉木大径材时应该采取的综合配套技术措施, 包括施肥管理、密度控制、遗传控制、立地控制等, 同时也分析了杉木大径材培育的林分产量和主伐年限, 为杉木大径材人工林集约化、高效、高产、定向经营配套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示范的实践模式。
关键词:杉木,大径材,关键培育,技术
参考文献
[1]俞新妥.中国杉木研究进展 (2000-2005) Ⅱ.杉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经营、计测、木材加工利用的研究综述[J].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6 (3) :67~69.
[2]曾志光, 杨先锋, 肖复明.陈山红心杉材性变异及其基因资源利用的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 2001 (3) :163~164.
[3]曾志光, 黄小春, 罗坤水, 等.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良种效应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 2007, (5) :17~18.
[4]刘礼祖.林权改革显成果赣鄱再掀植树热[J].绿色中国, 2007 (5) :237~238.
洛宁刺槐大径材定向培育浅议 篇4
1 洛宁刺槐林分现状分析
1.1 刺槐资源现状
刺槐原产北美,19世纪末引入我国,1910年引入河南[2],20世纪中期,洛宁县开始在吕村、上戈、故县等国营林场大规模栽植,刺槐逐渐在生产中作为用材林主栽品种应用,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重视,各种国家造林项目陆续实施,刺槐以其速生、高产、适应性强,成为洛宁县丘陵山区的先锋造林树种,用于各种项目造林,刺槐林分面积大幅度增加。2007年洛宁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结果显示,洛宁县刺槐林分面积已达26 635.61 hm2,蓄积1 033 389 m3,其中,幼龄林面积4 394.75 hm2,蓄积36 747 m3, 中龄林面积12 828.96 hm2,蓄积428 970 m3,近熟林面积5 812.18 hm2,蓄积274 052 m3,成熟林面积2 068.62hm2,蓄积142 511 m3,过熟林面积1 531.10 hm2,蓄积151 109 m3。
1.2 刺槐林资源特点
1.2.1 中幼林偏多,培育可塑性强
从刺槐林分各龄组所占权重来看,幼龄林占16.5%,中龄林占48.2%,近熟林占21.8%,成、过熟林占13.5%。可以看出,全县刺槐中幼林面积权重64.7%,也就是说,从森林培育角度看,可塑性强,根据培育方向所采取措施的空间较大。
1.2.2 单位生产力较低,可提升空间大
从刺槐资源现状数据可以看出,洛宁县刺槐林分平均单位面积生产力38.8 m3/ hm2,具体到各龄组:幼龄林8.4 m3/ hm2,中龄林33.4 m3/ hm2,近熟林47.2 m3/ hm2,成熟林68.9 m3/ hm2,过熟林98.7m3/ hm2。低于全国林分生产力平均值85.9 m3/ hm2,刺槐林分生产力还有很大提升潜力。
2 刺槐林分大径材定向培育设想
2.1 对象
全县刺槐中幼龄林、近熟林、未成林造林地及宜林地。
2.2 定向培育措施
定向培育大径材,根据现有刺槐林地情况,分类施策,包括宜林地新造林、中幼龄林及近熟林抚育改造等。新造林根据适地适树原则确定培育大径材的造林目标,通过品种选择、密度控制、经营措施实施,达到培育大径材的目的;中幼龄林和近熟林通过抚育间伐措施,留优去劣,控制密度,达到速生丰产,完成大径材定向培育目标。
2.2.1 宜林地新造林
2.2.1.1 选用速生刺槐品种
可选用窄冠刺槐、X9、X5、8044优良无性系、豫刺槐1号、豫刺槐2号等优良品种。
2.2.1.2 造林密度
刺槐顶芽萌发力弱,造林初植密度过小时易出现枝杈多,影响干形的通直圆满。适当加大初植密度,利于早日郁闭,促进树高生长,培养优良干形。营造大径材刺槐林,初植造林密度宜确定1 650株/hm2左右,待林子郁闭后,间伐定株,建议目的密度800~1 100株/ hm2。
2.2.1.3 造林技术
整地:于造林前一个季节整地,视立地条件好坏可采用穴状整地、水平阶整地。穴状整地规格要求长、宽、深各为100 cm×80 cm×80 cm;水平阶整地规格要求阶面宽80~100 cm,深80 cm。整地时,表土、生土分开放置,造林时先回填表土,栽植后,再将生土放在表层。
栽植:刺槐春、秋季造林皆可。洛宁一般采用截干造林,留干高度1~3 cm,埋土高出根颈2~3cm。栽植前,先修剪,剪去根系上的毛茬、伤根。放苗入栽植穴,根系要舒展,锤实埋严。深山区造林,为避免兔、鼠危害新芽和嫩茎,可留20~30 cm长干造林,锤实后埋住根茎即可。
2.2.1.4 幼林抚育
抚育管理主要包括松土除草、扩穴培土、踩穴、清淤、抹芽修枝等工作。一般3年抚育6次,第1年3次,早春化冻时踏穴,预防冻拔,5月除草松土,8月除草培土和整理穴埝。第2年2次,5月和8月中耕除草。第3年1次,在6月中耕除草[1]。抹芽修枝是培养优良干型的关键措施,通过对各类枝条进行修剪处理,去掉竞争枝,保持树冠内顶端优势,主侧分明,通风透光,才能维持林木旺盛生长。孙尚伟等[1]研究认为,窄冠刺槐造林当年不采取树体管理措施,于当年冬天或第2年初春树液流动前进行去萌留主干,并去除顶端竞争枝,可以获得最大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且有利于保持良好干形。
栽植后5~7 a,林子郁闭后,适时抚育间伐。间伐抚育后经5~6 a再间伐1次。保持目的密度800株~1 100株/ hm2。
2.2.2 现有中幼林及近熟林间伐改造
中幼林抚育是改善林内卫生条件,促进林木生长、成材,调整林木组成,缩短培育周期,改善森林环境,提高林木质量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增强和发挥森林多种效益,是达到速生、优质、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2.2.2.1 抚育间伐原则
总原则是“留优去劣,留强去弱,分布均匀,疏密适度”。
2.2.2.2 抚育间伐对象
洛宁县适宜且林权所有人有意向培育大径材的刺槐中幼龄林、近熟林。刺槐幼龄林采用定株抚育伐,透光伐。通过抚育间伐,达到合理密度。刺槐中龄林和近熟林,采用生长伐,去除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促进林木生长。
2.2.2.3 抚育间伐种类
透光伐:适宜刺槐林分的幼龄阶段、郁闭后进行的抚育采伐。主要是间密留匀、留优去劣。
生长伐:对现有中龄林、近熟林刺槐林分采用生长伐。伐除生长过密和生长不良的刺槐林木,促进林木生长,加速大径材培育过程,提高林分的经济效益。
定株抚育伐:采伐后萌蘖林,每个根桩选健壮的保留1株;初始密度过大的,按照大径材定向培养密度进行定株,视具体情况每亩保留55~80株,定株后要求所留株均匀分布。
2.2.2.4 抚育间伐技术要素
抚育间伐强度:抚育采伐强度常用采伐木的蓄积占小班蓄积的百分率表示。生长伐强度不超过蓄积的30%,伐后郁闭度应不低于0.6,且伐后林分平均胸径不得低于伐前林分平均胸径。
采伐木的选择:选木时,把重点放在整个林分的生长上,即在每次间伐时,普遍地为所有的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空间。一般被伐木应选择林分内生长不良、感染病虫害或过密的林木,包括枯立木、被压木、弯曲木、病腐木、多头木、生长过密林木、抑制主要树种生长的其他植物(灌木、藤本、高大草本等)和有害林木。
抚育采伐的开始期和间隔期:结合洛宁刺槐林分的不同类型,抚育采伐的开始期确定5~7 a,间隔期确定5~6 a。
抚育间伐的目标:通过抚育间伐措施的实施,保留生长旺盛、树干通直圆满的林木,保持林分林木密度控制在合理密度800~1 100株/ hm2,实现培育大径材的目标。
2.3 建议
2.3.1 采伐管理引导
刺槐林分采伐管理可向定向培育大径材方向引导,限制或禁止成熟林以下林子主伐。
2.3.2 政府财政补贴
争取国家储备林项目资金,为刺槐大径材定向培育注入资金,提供动力。划定大径材定向培育区域,和林农签订协议,协议区林子可享受项目资金补贴。
2.3.3 合作造林方式
浅析落叶松大径材人工林抚育间伐 篇5
1合理确定抚育间伐起始年限
为了合理确定抚育间伐起始年限, 我们从林分生长量的变化, 从林木生长量进行分析, 也就是林木连年生长开始下降的年限, 适当考虑间伐木的价值, 增加经济效益。
在同一立地条件下, 在辽宁省实验林场9林班14小班对落叶松人工林中林木作了树干解析, 对解析木生长过程进行分析, 大径材的林分在8年前一直处于生长旺盛期, 胸径和树高的生长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长。从第10年开始生长量受抑制。15年生长量开始下降。所以, 林木在13年左右进行第一次透光抚育。同理, 林龄23年左右可加大抚育强度, 林龄38年左右可进行冠下红松更新, 林龄51~55年以上可以进行主伐利用。
从间伐木的利用价值及经济效益上进行了分析。采取了同一林分同一立地条件的15年及10年生落叶松采用相似强度的抚育间伐, 并对间伐木的径级结构作了分析。对10年生落叶松人工林以株数强度20%~25%之间, 蓄积强度在10%~15%之间进行间伐后, 每公顷出材量为5.0m3, 其中, 有利用价值的胸径超过4cm的间伐木占总出材量的74.8%, 而胸径超过4.0cm的株数仅占总间伐株数43.9%。 间伐木最大径级为6.0cm, 用同样的方法以36.7%的强度对15生的落叶松人工林进行间伐后, 每公顷出材量为21.6m3, 其中, 有利用价值的材积为21.0m3。占总出材的量的97.3%, 而胸径超过4.0cm的株数则占80.3%, 胸径8.0cm以上占总间伐株数的21.8%, 个别间伐木径级达到15.0cm。由此可见, 落叶松人工林的第一次间伐应在营造后10年至15年间进行, 以15年时最为适宜。因该林龄正是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开始下降的年龄, 而有利用价值的间伐木株数较10年时增加30%, 每公顷间伐木材积较10年时增加16m3。
2抚育间伐期的确定
抚育间隔期的确定, 是在不违背林木生长规律的条件下, 与当地经济条件和间伐强度有着密切关系。在经济条件较好、劳动力比较充足的地区, 适于采用间隔期较短而强度较小的间伐, 反之, 应适当延长间隔年限并加大间伐强度。为了合理确定间隔期, 在辽宁省实验林场地车沟实验区71林班5小班间伐作业区内, 对5株解析木的生长过程做了综合分析。胸径连年生长量在8年时达到最高峰, 为1.8cm。8年后逐年下降, 到13年时连年生长量仅为0.4cm。在同年经过抚育间伐后, 胸径连年生长量又出现了逐年增加的趋势。经过4至5年后生长量又开始下降, 显然需要进行第二次抚育间伐。由此可见, 落叶松人工林的抚育间伐间隔期一般为5年最为适宜。
3抚育间伐强度的确定
抚育间伐强度对于保留林木的干形生长及林分生长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强度过大或过小对林分的生长多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为了确定适宜的强度, 在辽宁省实验林场东山实验区9林班14小班设置样地, 强度分别为原保留株数的34%、50%、58%及对照区四种。 经过两年的观测, 间伐强度50%标准地生长最佳。其胸径和蓄积生长量分别较对照区高71.4及23.7%;而间伐强度在58%的标准地生长指标最差。
落叶松大径材林通过抚育间伐后, 营养面积的增加及环境的改善, 促进了林木的生长, 表现为胸径及蓄积生长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强度小于50%的情况下, 间伐的效果随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标准地中以强度50%效果最好。当间伐强度超过50%时, 由于林分过于稀疏, 环境条件的忽然变化较大, 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
从实验可以看出, 落叶松大径材林的第一次间伐强度以株数强度在40%~50%之间, 蓄积强度在15%~25%之间为宜, 在生产实践中应视当地具体条件情况而定。在林分密度较大而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 间伐强度可适当加大些, 但不能超过株数和蓄积强度的上限;在经济条件好, 劳动力比较充足的地区, 间伐强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应低于株数和蓄积强度的下限。
4抚育间伐的方法
抚育间伐方法的确定, 抚育间伐采用下层抚育法, 林木分级采用“五级木法”, 坚持“留优去劣, 密间希留”的原则, 伐除非目的树种以及目的树种中的Ⅳ、Ⅴ级木和部分Ⅲ级木, 伐除Ⅰ、 Ⅱ、Ⅲ级木中的弯曲、多头、偏冠和受机械损伤的林木, 保留生长迅速、树干通直圆满、健壮的林木, 对生长旺盛的植生组予以适当保留。在抚育时, 注意保护林冠下有培育前途的针阔叶目的树种幼树, 割除藤本植物及非目的树种、下木、灌木。
5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辽宁省实验林场的调查, 通过对落叶松大径材林合理的间伐, 与落叶松一般用材林相比, 落叶松大径材林林龄51年主伐, 多生产木材117.4m3/hm2;与41年主伐的落叶松速生丰产林相比, 落叶松大径材林林龄51年主伐, 多生产大径材150.1m3/hm2, 林龄61年主伐, 多生产大径材352.3m3/hm2。
通过上述调查获取标准地内生物量及相关林分因子, 并测定相应生物量的碳含量, 从而建立固碳量与各林分因子的数学模型。进而科学计算评价辽宁省实验林场森林生态系统的森林碳汇。森林碳汇调查可以推进森林资源管理发展的机制创新, 进而推动辽宁省林业碳汇项目, 实现碳交易, 完成生态效益市场化的价值补偿, 这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模式取向。林业碳汇项目本质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解决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化的问题。因此, 在辽宁省开展森林碳汇调查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杨学春, 牛瑞萍.国有森工企业引入BOT融资模式探讨[J].森林工程, 2007, (2) :94-96.
毛竹大径材 篇6
关键词:年轮生枝法,修枝,杨树
长期以来, 杨树的传统修枝方法有冠高比法、主干直径指标法、枝条直径指标法等。但由于各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制约, 致使杨树用材林的营造中低效林分占有较大比例。2009年高级工程师马永春提出了杨树修枝新技术、新方法―年轮生枝法, 在科技推广总站的部署和指导下, 兴隆林业局实施了杨树修枝技术推广示范工程, 并于当年在进行了技术推广示范, 截至2013年底, 已连续实施了4 a,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试验地兴隆林业局地处山丘陵区, 平均海拔348 m, 年均温度1.2℃, 无霜期115 d, 年均降水量700㎜左右。全部宜林水湿地均分布在山底的河流两岸, 土壤为沼泽土和草甸土。南北方大部分动植物均能在此繁衍生长。一些地区修枝量过多, 保留的枝叶较少, 导致树体过于单薄, 不利于光合作用;一些地区修枝量过少, 没有及时修去老弱枝、多头枝和一些“卡脖子”大枝等, 树形臃肿, 主干不明显, 直接严重影响其生长;大部分地区未修枝, 任其自然生长, 管理粗放, 树形和林相不整齐, 不实用, 操作较难。
1.2 试验材料
试验林是2005年3月造林的I-72杨, 位于和平林场杨树林带, 面积100 hm2, 树龄5 a, 每侧10行, 株行距4 m×4 m, 密度630株/hm2, 以前从未开展过修枝。
1.3 试验方法
1.3.1 修枝方法
在树木单株生长相近、林相基本整齐一致的地段, 选择100株, 采用年龄轮生枝法修枝;另100株采用冠高比法修枝;再选择100株作为对照 (ck) , 不开展修枝。试验组按年龄轮生枝法进行修理, 即在冬季或生长季节进行修枝, 以萌芽前后为佳, 采用ARS牌 (日本) 伸缩式高枝锯进行修技, 修除消耗性枝条、枯老枝条、“卡脖子”大枝。
1.3.2 修枝时间共开展4次修枝, 时间选择在2010~2013年的3月中旬。
1.3.3 修枝质量
每个修枝口要平滑、无劈裂与主干表面基本平齐, 利于伤口愈合, 促进树木生长, 提高木材质量。2013年3月修枝后, 枝下高保持在8 m左右。
1.3.4 生长量测量
以修枝前后的树木胸径生长量和活立木蓄积量作为衡量修枝成效的标准, 3种修枝法前后分别进行胸径测量。2009年12月15日和2013年12月16日分别对300株树木胸径进行测量, 并对蓄积量进行计算。试验数据采用SPss17.0和Excel 2010进行分析处理。
1.3.5 组织管理
固镇县林业局与石湖乡密切配合, 组成联合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小组, 县林业局负责全面技术把关, 石湖乡林业站人员跟班作业, 及时解决和处理工作中的问题, 并组织开展了检查验收、测量记录和成效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修枝方法对杨树胸径生长率的影响比较
对试验地修枝前后杨树胸径的测定结果进行计算, 得到树胸径生长率。可知, 不同修枝方法修枝后, 杨树的胸径生长率均大于未修枝, 年龄轮生枝法大于冠高比法, 采用年龄轮生枝法修枝后的平均胸径为21.09, 比冠高比法多1.23 cm, 比ck多3.48;胸径净生长量7.39 cm, 比冠高比法多1.25 cm, 比ck多3.49 cm;未修枝组与修枝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2.2 不同修枝方法对杨树蓄积量的影响比较
对试验地修枝前后杨树活立木蓄积量的测定结果进行计算, 得到活立木蓄积量, 见表l。由表1可知, 不同修枝方法修枝后, 杨树的活立木蓄积量增长率均大于未修枝, 年龄轮生枝法大于冠高比法, 采用年龄轮生枝法修枝后的100株活立木蓄积量为24.53 m3, 比冠高比法多3.27 m3, 比ck多8.79 m3;100株活立木蓄积量净生长量16 m3, 比冠高比法多3.27 m3, 比ck多8.79 m3;未修枝组与修枝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2.3 树形比较
采用年龄轮生枝法修枝的杨树的生长量大, 树体匀称, 主干尖削度小, 林相整齐;采用冠高比法修枝的杨树的树体匀称, 主干尖削度小, 林相整齐, 生长量较小;未修枝的杨树的生长量最小, 树形较差, 主干尖削度大, 林相不整齐。
3 结论
3.1杨树是本地速生用材树种, 通过开展年龄轮生枝法修枝, 改善了杨树品质, 提高了生长量, 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提高经济效益, 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本次修枝选择和平林场杨树林带营林管护中, 林农对林木的管护意识不强, 对松土、施肥等林间管理不到位, 且造林密度偏大, 树木长势受到影响。通过4 a的年龄轮生枝法修枝的修整, 直接除去下部“卡脖子”大枝和净消耗性枝条, 减少了主干上的死节, 有效调节了树体营养的再分配, 并形成了合理的枝条结构, 提高了树木的品质和出材率, 为生产高干、无死节、大径级良材奠定了基础, 提高了杨树木材的经济价值。
毛竹大径材 篇7
1 南亚热带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培育未来优先方向
第一, 人工林多种效益得以提升的基础是良种壮苗, 我国的南亚热带地区缺少培育珍优乡土阔叶树种良种壮苗的研究。研究起步晚, 技术水平低, 必须坚持不懈地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进一步改良种植材料, 增加木材生产的科技含量, 提高营林水平。
第二, 对我国南亚热带珍优乡土阔叶树种的木材利用、生态学及生物学特性进行强化研究, 加强珍优乡土阔叶树种的发掘。特别要注重对天然林进行调查研究, 切实把握天然林内的树种间关系和演替规律, 并对其加以利用, 进行珍优阔叶大径材人工林的大力培育。
第三, 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缺乏对优良干形及无节良材的培育研究, 因此必须进一步研究珍优阔叶人工林的修枝、间伐等知识理论及实用技术, 力求大径材培育速度及质量的提高, 进而提升我国珍优阔叶材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第四, 试验示范应选择较大的集水区, 组装并集成培育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的各种科学技术, 同时实行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的各种状况与效益的监测与反馈, 整理出关于珍优乡土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生态功能的基础数据, 进而提升珍优乡土阔叶树种大径材经营的科学决策。
2 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培育未来优先方向得以实现的关键技术环节
2.1 对林地进行细致规划
我国南亚热带林区因具有较为破碎的地形, 复杂多样的立地条件, 不同的树种必然在南亚热带林区中有不同的适应性及生长表现, 因此, 珍优阔叶树种在不同立地上势必存在着不同的生长表现、变化幅度, 所以在培育南亚热带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时, 必须以珍优阔叶树种的林学特性为依据, 以适地适树为原则, 细致规划造林区域。现代林业技术提倡在景观水平上, 根据立地类型及当地森林的分布进行各树种的镶嵌配置, 进而在保证景观的同时争取实现最佳的综合效益。对林地进行细致规划, 具体而言就是以适地适树原则为依据树种造林, 例如, 坡上部或坡顶因不适于珍优阔叶树种的种植, 可种植马尾松等;在坡中部及其中上部主要种植具有较强适应性的降香黄檀、格木等, 在坡下部或者沟谷一带主要种植红椎、香梓楠等树种, 可以使景观格局朝着斑块镶嵌的方向发展, 使造林区域内的景观异质性得以提高, 有利于减少或避免森林火灾, 降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率。
2.2 培育良种壮苗, 进行抹芽修枝
作为人工林培育, 应保障遗传材料的优良, 以保障林分的高产优质。对珍优乡土阔叶树种的良种壮苗进行研究, 筛选优良的种质材料, 并对其进行无性繁殖, 通过组培或扦插繁殖, 既保障其良好的遗传特性, 大面积发展也成为可能。然而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珍优乡土阔叶树种的良种壮苗研究水平较低, 虽然许多科研机构进行了珍优乡土阔叶树种的良种选育研究, 但还未经过试验检验, 现阶段只是进行小面积试种。要有效培育珍优阔叶树种的良种壮苗, 可以将母树林作变为采种基地, 也可以采用优良单株采种的方法。另外, 可以通过轻基质网袋育苗技术、接种菌根菌或施用生物肥料等方式进行珍优阔叶树种壮苗的培育。另外, 通过抹芽修枝, 进行优良干形的培育, 能使节疤减少, 木材质量提高。适时修枝还能够减除病虫枝条, 有效避免害虫、病菌对林木造成的破坏。但是修枝会不利于林木的生长, 所以必须注重分析修枝对树种的分枝习性及木材质量的不利影响, 制定修枝次数、强度 (修枝高度) 及时间对珍优乡土阔叶树种损伤处于最小的科学的修枝方案。
2.3 进行多树种混交
混交林是实现长周期经营的大径材人工林稳定优质的重要措施。混交林的主要树种围绕大径材培育实行长周期经营, 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伴生树种, 一般进行中小径材的培育。现阶段, 国内外大多对大量的天然林及人工林进行调查, 从树种间的竞争关系、树种的生态位等因素出发, 以天然森林群落为模型, 采用Lotka—Volterra种间竞争模型, 以目的树种及其混交树种为依据, 实现竞争平衡时的相对优势度, 对目的树种和主要混交树种的比例进行确定, 进行多树种、多层次混交林的构建, 在最大范围内获取大径材人工林收益的基础上, 维持人工林的生态平衡, 促进大径材人工林朝着可持续经营的方向发展。对于珍优阔叶树种的大径材培育而言, 加以一些绿化树种或中短轮伐期的树种混交, 有利于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使林地利用率提高, 促进生产单位的资金周转。
2.4 对林分密度进行适时调控
目前, 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缺少适时调控林分密度的研究。间伐可以使光照增加, 使土壤温度提高, 有机质的分解加快, 地表植被改善, 同时林分空间的结构调整, 有利于保留木营养空间的扩大, 林木间竞争关系的缓解, 进而使保留木的材积生长及树冠发育加快。在对混交林密度进行适时调控, 进行高初植密度和高强度的抚育间伐, 既有利于协调树种关系, 促进珍优阔叶树种的生长, 改善优阔叶树种的木材质量, 还有利于林内卫生状况的改善。格木、红椎等是既可以生产珍优阔叶材, 又可以作为园林绿化的树种, 从林分内移出间伐木的方式对其实施密度调控, 将其变为绿化大苗, 有利于提升间伐的经济效益。
2.5 实施择伐
合理择伐有利于林分空间结构的调整, 林分异质性的增加是有效促进自然林业发展, 使人工林生态效益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举措。在择伐之后对天然森林群落进行模拟, 促进多树种、多林层异龄林分结构的构建, 充分保障人工林的生态稳定性及生态效益。从生产经营角度出发, 结合市场需求状况及生产单位的资金周转, 对年度木材生产任务量加以确定, 进而以木材订单为依据确定择伐任务, 将其细分到每个经营小班甚至单个林木。
3 结语
培育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重要意义, 它满足了我国的木材需求, 是南亚热带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举措。我国在南亚热带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培育的研究水平还有待提升, 因此必须坚持珍优阔叶树大径材人工林的培育, 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培育未来优先方向着手, 加强其关键技术环节的研究, 发挥南亚热带珍优阔叶树大径材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进而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升, 对中高档大径级阔叶材有着更大的需求, 加上大量采伐使天然林资源已显严重不足, 加快阔叶材生产基地建设显得愈加重要。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对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进行培育, 有利于生产珍贵用材、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进而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本文分析了经营珍优乡土阔叶树种的经济效益, 并探讨了珍优阔叶树种大径材培育的关键技术环节以及未来优先方向。
关键词:珍优阔叶树种,大径级培育,未来优先方向
参考文献
[1] 郑镜明, 王洪峰.论我国南方发展珍优阔叶树大径材人工林[J].热带林业, 2002 (2)
[2] 蔡道雄, 贾宏炎, 卢立华等.我国南亚热带珍优乡土阔叶树种大径材人工林的培育[J].林业科学研究, 2007 (2)
【毛竹大径材】推荐阅读:
毛竹产业06-27
低产毛竹林06-05
毛竹林培育12-24
哲理故事:毛竹07-06
毛竹科学栽培技术09-26
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10-28
毛竹丰产林营造技术08-31
毛竹林丰产栽培技术10-25
毛竹生态可持续经营技术初探09-30
毛竹高压线防护施工方案_secret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