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林丰产栽培技术

2024-10-25

毛竹林丰产栽培技术(共8篇)

毛竹林丰产栽培技术 篇1

摘要:根据毛竹的生物学特性, 从土肥管理、竹林结构调整和留笋养竹技术3个方面阐述毛竹林丰产培育管理技术, 以供参考。

关键词:毛竹林,丰产培育,土肥管理,结构调整,留笋养竹,管理技术

毛竹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经济利用价值最大的优良竹种。现有面积约300万hm2, 占竹林面积的2/3以上。毛竹竿形通直高大, 材质优良, 长期以来被广泛用于农业、建筑业、人造板、造纸、竹编等行业;毛竹笋富含纤维及各种营养成分, 美味可口, 是优质保健蔬菜。对毛竹林的丰产培育管理由于见效快, 收益大, 一直以来为竹林经营者普遍接受[1]。毛竹靠无性繁殖生长, 生产量提高主要依赖于土壤肥水管理和建立合理密度结构。现阶段在毛竹林培育管理上根据竹林经营主产品的不同, 将竹林划分为下列几种经营类型:一是材用竹林, 以生产竹材为主产品, 竹笋为附产品;二是笋用竹林, 以生产竹笋为主产品, 竹材为附产品;三是笋竹两用林, 将竹笋和竹材同时作为林分主产品。不管哪种经营类型其丰产措施均围绕土肥管理、竹林结构调整和挖笋技术3个方面进行。

1 毛竹林土壤与肥料管理技术

要取得毛竹林丰产, 首先应尽可能地创造适宜丰产的土壤立地条件。在毛竹林的土肥管理技术上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1 土壤垦复

土壤垦复是毛竹林培育管理中的一项基本措施。通过深翻林地, 将林内的树蔸、竹伐蔸和老竹鞭挖除, 可以疏松土壤, 为竹鞭孕笋长竹创造良好的延伸空间。实施这项技术, 对于荒芜毛竹林的改造和毛竹笋用竹园尤为重要。因为荒芜毛竹林往往只重视砍竹、挖笋, 疏于培育, 致使竹林杂灌丛生, 树蔸、竹伐蔸和衰老竹鞭充斥林地, 影响了竹林的行鞭发笋, 造成断鞭和鞭节短缩等现象, 导致竹林衰败。通过垦复能有效改善林地土壤条件, 明显提高毛竹林产量。另外, 毛竹笋用竹园大多选择低山缓坡、房前屋后等土层深厚、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 通过垦复松土能充分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 提高竹笋的产量[2,3]。

1.1.1 毛竹林垦复的作业方式。

毛竹林垦复的作业方式有全垦、带垦和块状垦复3种。全垦适用于坡度在30°以下的较平缓毛竹林地。带垦通常带宽和带距3~5 m, 分2~3年完成全林垦复。适用于坡度大于30°的竹林。块状垦复适宜陡坡地, 在不适宜带垦的情况下, 仅仅挖除林内的树蔸、竹伐蔸和石块的作业方式。

1.1.2 垦复作业季节。

材用毛竹林, 选择出笋大年的冬季实施垦复, 因为此时期正是林地无冬笋孕育的时候, 垦复作业不会对次年的竹林产量造成负面影响 (次年林地不出笋) 。而且冬垦可直接杀死越冬害虫, 或击破土茧, 使其暴露于各种天敌和严寒气候而死亡, 有效降低来年虫口密度。笋用竹林或是笋竹两用林垦复应在冬季结合挖冬笋一同进行。既挖了冬笋, 又抚育了竹林。另外也可选择在7—8月进行。因为此时即使垦复作业伤及幼壮龄竹鞭, 损伤的竹鞭仍能有时间在当年长出健壮的岔鞭, 对整个竹林系统的损害较小。而且此时期不是冬笋孕育的时候, 有利于竹林深翻垦复。

1.1.3 垦复深度和频度。

通常毛竹林的竹鞭入土深度都在15~30 cm, 因此要求毛竹林垦复松土深度必须达到30~40 cm, 并尽可能将树蔸、竹伐蔸和发黑、发褐的老竹鞭清除。清除竹伐蔸一般都采用劈半蔸, 或打通竹蔸部位的节隔, 节存雨水, 加速竹蔸腐烂的办法。山地竹林严禁浅锄, 浅锄不仅使竹鞭向上层疏松土壤生长, 出现跳鞭现象, 而且极易造成水土流失[4]。材用毛竹林每隔6~8年进行1次垦复, 并结合竹林结构管理等配套技术措施, 控制杂草灌木的生长。笋用或笋竹两用林结合每年的挖笋和施肥作业, 可疏松土壤。

1.2 水分管理

毛竹林主要分布在山地斜坡, 一般无法灌溉。林地水分供应依赖自然降水。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小地形修造集水池, 引水灌溉竹园, 可取得很高的经济回报, 尤其遇上干旱年份, 经济收效更高。尽管竹林生长非常需要土壤水分供应, 但地下的鞭根系统也不耐积水, 土壤水分过多, 会导致通气不良, 影响鞭根正常的呼吸作用, 不利于竹子生长。因此, 对一些低洼积水的竹林还须进行排涝。

1.3 科学施肥

1.3.1 施肥种类。

有机肥和无机肥两大类。有机肥的作用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增加水稳性团粒, 减少土壤容重和增加空隙度。竹林施用有机肥需要因地制宜, 因为有机肥体积大, 搬运费力, 养分含量低, 而且肥效较慢。一般来说, 有机肥更适合施用在房前屋后的笋用竹林, 具体做法是在挖笋和垦复松土时将厩肥、粪肥等有机肥施入竹林, 施用量为10~20 t/hm2。无机肥的作用主要是根据土壤缺素情况和毛竹生长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适时、快速补充矿物质营养。毛竹林施用化学氮肥, 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和较高的经济效益[5]。用磷、钾肥配合氮肥施用更能有效地提高竹林产量。

1.3.2 施用季节。

作为缓效肥料的有机肥, 一般都结合冬季的竹林垦复, 开槽深施。速效性肥料化肥的施用季节:材用林应选择竹林出笋小年的6—9月为好。因为此时正值毛竹林换叶和孕笋期, 补充速效性化肥有利于新叶生长和竹笋孕育, 为次年竹林丰产打下基础。笋用林和笋竹两用林适宜的化肥施用季节为每年6—9月。

1.3.3 施用方式。

竹林施肥方式包括撒施、带施、穴施和伐蔸施。 (1) 撒施。施肥时将尿素等能在土壤中良好运动的化肥直接撒施于林地土表, 靠降雨把肥料带入深层供毛竹根系吸收。 (2) 带施。在林地每隔2 m沿等高线水平开沟, 宽20 cm, 深20 cm, 施入化肥、有机肥, 施后随即覆土、压实。 (3) 穴施。在竹竿基部上方约30 cm处开一半月形沟, 宽15 cm, 深20 cm, 施入化肥、有机肥, 施后随即覆土、压实。 (4) 伐蔸施:将肥料施于打通竹节的伐蔸内。

1.3.4 肥料配比和施用量。

目前推荐的毛竹林肥料施用方案如下:尿素500 kg/hm2, 过磷酸钙250 kg/hm2, 氯化钾100kg/hm2;三要素的比例为N∶P2O5∶K2O=1.0∶0.1∶0.6。

2 毛竹林的结构调整技术

2.1 林分组成

林分的组成和经营方式应该因地制宜, 以团块状的混交方式来兼顾竹林的经济和生态效应。在交通不便的山体上部或山脊、山顶, 以及坡度较大的林地应采用竹木混交的经营方式, 以便有效发挥竹林的生态保护效益;在交通方便的山脚或土层深厚的山凹、坡度平缓的林地应采用毛竹纯林的经营方式, 以便充分发挥竹林的生产能力, 提高经济效益。

2.2 竹林密度

毛竹林合理的经营密度与留养立竹大小、竹林是否钩梢、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在施肥条件下的最佳留竹密度 (全梢竹林, 平均胸径10 cm左右) 是2 475株/hm2, 一般原则是全梢竹留养2 400~3 000株/hm2为宜。

2.3 年龄结构

毛竹通过4~5年生长, 材质基本稳定光合作用产物主要被转移到竹鞭积累, 供竹鞭生长和发笋成竹;到9~10年时, 竹株进入老龄阶段, 材质开始下降。因此从竹材的利用角度考虑, 采伐毛竹最好是处在材质稳定期的竹株。毛竹丰产林培育一般坚持“留三砍四莫留七”的原则, 即留养三度 (一至五年生) 以下竹, 砍伐四度 (七至八年生) 以上竹, 不留七度 (十三年以上) 竹, 并遵循保留的每年各年龄竹实际留养比例1/6。

2.4 毛竹林大小年改制

通过小年留笋养竹, 大年强度疏笋及切断部分立竹的去鞭, 多发叉鞭, 多发新竹, 同时也使竹林地下系统形成大年立竹和小年立竹处在不同鞭段的多鞭系统。同时结合合理砍伐, 除了要掌握“砍老竹留新竹”的原则外, 要改2年砍伐的方式为每年砍伐;合理留养, 保持新竹留养的均衡, 使每年、每度的留养竹比例大致相等;每年施肥, 改2年施肥为每年施肥, 并且施肥量要大致相等, 可采用竿基部位的穴施, 每年都施当年孕笋的立竹。

2.5 毛竹林合理砍伐技术

2.5.1 采伐季节。

一是出笋大年的晚秋至冬季砍竹, 由于此时竹株的生理活动减弱, 竹材力学性质好, 不易虫蛀, 且竹材砍伐后对竹林的影响很小;二是新竹刚完成发枝长叶的6月砍竹, 此时竹林刚出完竹笋, 竹株养分已消耗怠尽, 择伐老竹不会对竹林产生负面影响。

2.5.2 伐竹年龄。

竹林是异龄林, 在确定了竹林合理立竹度的情况下, 按以下原则采伐立竹:砍老留幼、砍密留疏、砍小留大、砍弱留强。对于普通的用材毛竹林应“留三砍四莫留七”, 即三度竹以下留养, 四度抽砍, 五度填空, 七度以上不予保留。

2.5.3 伐竹方式。

立竹的砍伐通常有齐地伐竹、带蔸伐竹和带半蔸伐竹3种方式。齐地伐竹是最常用的一种砍竹方法。作业时要尽量降低伐桩, 提高竹材利用率, 伐后打通竹节或将竹篼劈成必片。带蔸伐竹作业时用山锄等刨开竹蔸四周土壤, 用柄铲或斧子斩断竹根, 掘出带蔸竹竿即可。带半蔸伐竹是集约经营林分, 尤其是笋用竹培育中采用的一种砍伐方式。具体作业类似于带蔸伐竹法。其目的不在于对竹蔸的利用, 而是为了垦复松土, 释放林地空间。

3 毛竹林的挖笋留竹技术

笋是竹林成竹的基础, 但同时也是竹林生产的产品。留笋养竹技术是调整竹林密度, 增加竹材产量的关键措施, 但适时挖笋也是增加竹林收益的主要手段。毛竹林根据经营目的的不同, 分成笋用林、笋材两用林、材用林3种不同经营类型, 按生产的目的要求, 合理调整挖笋和养竹的矛盾。

3.1 冬笋的管护与挖掘

对于材用毛竹林应改变以往沿鞭寻笋的不良做法, 尽可能根据地表变化, 仔细观察长有冬笋的地方, 开穴挖笋。这就要求竹林地集约经营, 林地无杂草, 容易找笋。另外, 挖笋过程要注意不伤根、伤鞭, 挖后要覆土盖穴。

对于笋用林和笋材两用林, 冬笋是竹林的主要产品之一, 挖掘冬笋是一项基本的经营措施。笋用林挖笋一般采用全面翻土挖笋的办法。既利用冬季进行了竹林垦复松土, 又挖掘冬笋取得经济效益。有条件的林地可施入有机肥。

3.2 春笋的留养与疏笋

无论是材用林还是笋用林、笋材两用林的经营, 从增加竹林收益考虑, 挖笋是一项基础的生产和营林措施。但根据经营目的的不同, 在挖笋方式、强度、时间上存在差异。 (1) 材用竹林一般提倡挖掘退笋, 及时挖取那些无法成竹的春笋, 并在出笋早期疏除一些弱小的浅鞭笋, 既提高成竹质量, 又增加收益。材用竹林在生产中应注意留养早出土的成竹笋, 以利培育大径竹。在挖退笋的同时, 应适当挖去前期、后期直径小的成竹笋, 这样既能充分留笋养竹, 又能合理挖笋利用[6]。 (2) 笋材两用竹林提倡采用疏笋的方式, 人为淘汰一部分春笋, 以保证留养一定数量的竹笋长成新竹和具有较高的成竹质量。 (3) 笋用林是以生产竹笋为主要目的的林分。集约经营的笋用毛竹林, 可适当推迟留母竹时间。推迟留母竹可以调节竹林养分, 促进后期笋的萌发, 增加出笋株数, 从而达到提高竹笋产量的目的。另外, 竹笋市场价格前期高, 后期低。推迟留母竹必然多挖前期笋, 在增加竹笋的同时, 又获得较高的市场价格, 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3 鞭笋的保护和挖掘

鞭笋指的是毛竹鞭梢的可食部分。由于毛竹靠鞭笋生长, 要保证每年有大量的芽发鞭长笋, 更新扩展。毛竹材用林的经营都禁挖鞭笋, 以免断鞭后, 产生许多细弱的叉鞭, 降低次年的出笋质量。笋用毛竹林在经营上要挖鞭笋, 以增加林地的经济收入。为使断鞭后新出的叉鞭不致于细小孱弱, 应辅以重施肥和选择适宜的挖鞭季节。在鞭芽萌动和新鞭开始生长的初期挖掘鞭笋, 容易引发叉鞭大量生长,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细弱鞭段;而在新鞭生长的稍后季节挖掘鞭笋, 则因避开了鞭芽萌动的适宜时节, 断鞭后不易引发大量叉鞭, 对竹林生长的负面影响要小。但挖鞭笋的强度不宜太大。竹林空地应尽可能不挖。

参考文献

[1]潘肖华.景宁县毛竹林丰产高效经营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5) :253-254.

[2]范蓉.毛竹林丰产栽培管理技术[J].林业勘察设计, 2010 (2) :138-141.

[3]张稳, 曹爱国.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 2012 (4) :71-72, 74.

[4]唐伟, 杨克美.毛竹林丰产技术试验初报[J].安徽农业科学, 2001 (4) :534-535, 547.

[5]严学址, 赖应隆, 赖仕嶂.毛竹林丰产技术标准推广应用成效的评析[J].福建林业科技, 2003 (S1) :38-40, 48.

[6]张家和.毛竹的丰产栽培及竹林管理[J].现代园艺, 2011 (17) :47.

毛竹用材林丰产栽培技术 篇2

关键词:毛竹;用材林;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4-122-02

毛竹又称楠竹,其用途非常广泛,具有很大的国际、国内市场应用潜力;毛竹鞭根发达,栽植在江堤、河岸具有固土防冲作用;竹林四季常青,抗逆性强,也是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石台县具有悠久的毛竹栽培历史,并且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受到过去经营习惯的影响,以及经济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毛竹林分的整体效益不高。因此,应加大毛竹用材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以扩大毛竹的经济效益。

1 移竹造林技术

毛竹有多种造林方法,主要有移竹造林、移鞭造林、截秆移兜造林、实生苗造林(播种育苗)和鞭节育苗造林等,其中,移竹造林法在生产中效造林率最高,应用也最为广泛。

1.1 造林整地 整地是毛竹造林的最基础工作。主要工序包括林地清理、开垦和栽埴穴挖掘等,一般在每年的秋、冬季进行。地势平缓的林地采用全垦整地的方式。全垦整地将造林地内的杂物及灌木杂草全部清理后,然后对林地深挖30cm左右,除去大石块、树根等杂物,再按栽植要求,定点挖掘栽埴穴。对于坡度15~25°的造林地,一般采用水平带整地;而坡度25°以上陡坡的造林地,采用块状整地的方式比较适宜。

1.2 造林季节及方法 毛竹造林的适宜季节是冬季和早春。选好母竹是移竹造林的前提。母竹的选择主要有以下标准,要求2~3a生、竹径约5cm、生长健壮以及无病虫害的母竹为宜。为使竹林保持适宜的栽植密度,并使其分布均匀,挖掘母竹前应进行相应标记,在竹林中分散挖掘。母竹挖取时,应先判断好竹鞭的正确走向,然后沿竹鞭两侧缓慢挖掘。为提高其成活率,挖掘时要多带宿土,不伤笋芽、鞭根、不伤竹秆与竹鞭连接处;母竹挖出后,砍去竹哨,保留5~7盘枝。母竹应选择就近栽植,尽量减少运输时间,在高温季节及远距离运输时,要用湿布或稻草包裹,并在运输途中及时浇水保湿。母竹运到栽植地点后,要及时进行栽埴,先在栽植穴底部放入10cm左右的表土,解去母竹包裹物,将母竹缓慢放入栽植穴中,舒展鞭根后先填表土,使鞭根与土壤紧密接触,再填土后轻轻踏实,填土深度要稍高于地面,以防止积水烂根。此外,在栽植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损伤笋芽和鞭根。母竹栽植后统一浇足定根水。

2 毛竹用材林培育技术

2.1 护笋养竹 护笋养竹对于竹林密度提高和产量的增加都有重要作用。其措施主要包括:(1)严禁挖掘鞭笋。鞭笋为竹鞭的幼嫩顶部,毛竹竹鞭在夏秋季节生长旺盛,挖掘鞭笋不仅直接影响新鞭生长,而且使来年竹笋的数量会大大减少,造林竹林的成竹质量严重下降;(2)区别挖掘冬笋。冬笋是春笋的前身,在用材竹林培育过程中,若滥挖冬笋,来年的春笋和新竹的产量就会大大下降。但对于部分不能出土冬笋,要在冬至前挖掘浅鞭冬笋,这样既可减少营养消耗促进春笋生长发育,又可挖掘冬笋增加毛竹收益。冬笋的挖掘要注意在护笋的前提下合理地挖取。在大年竹林内选取枝叶浓密、叶色深绿的竹株,沿去鞭的方向,寻找隆起泥块后小心开穴挖取,冬笋挖取后可施少量有机肥,然后覆土填平,以增加土壤营养条件;(3)精心管养春笋。春笋数量多少对于竹林的产量影响很大,在4~5月份春笋出土的初期和盛期,要加强管理严禁挖掘健壮春笋。为避免竹林明显的大小年出现,影响竹林总产量,对小年竹林内的春笋,更要加强留养和管护、严禁采挖。但对于病虫笋、小笋等生长发育不良的春笋应适时挖除。早春的零星长出的春笋为防止吸收多余营养,应全部挖除;发笋盛期的春笋质量好、成竹率高,应保留大部分,挖除少部分病虫、发育不良笋;发笋后期春笋生长不整齐,成竹率低,则应去除大部分,保留少部分健壮笋;春笋发笋末期,竹林中常出现生长缓慢、无光泽、箨毛枯萎等不能成竹的退笋,应及时挖掘退笋,既可防止竹林养分过多消耗,又可增加竹林效益。同时为防止牲畜破坏竹笋,要在春笋期严禁在竹林内放牧。此外,要及时防治春笋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

2.2 修山垦复 劈山就是将竹林内杂草、灌木劈倒,自行腐烂转为绿色肥料。既增加竹林的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杂草灌木消耗竹林中的水分和养分,又减少了竹林的病虫害及火灾的发生。连续劈山抚育2~3次后,杂灌长势弱化,竹林会生长旺盛,郁闭度逐渐提高,杂灌则会逐渐减少。杂灌木砍除后,便于竹林通风、抚育管理,也利于砍竹、挖笋等作业。结合林间垦复和深挖,土壤中的地下害虫挖出地面进行集中杀灭,同时清除林地内大石块、树兜、竹兜及老竹鞭。垦复时要注意不伤新发笋芽及竹鞭。

2.3 竹林施肥 毛竹生长速度快,对于营养的需求大,所以必须通过人工施肥加快竹林生长。竹林所施肥料种类主要以有机肥料为主,也可施少量化肥。有机肥在秋、冬结合垦复挖沟或挖穴埋入土内,每年可施300kg/667m2。化肥的施用一般在夏季毛竹快速生长时期,或者毛竹出笋前后30d左右,施尿素和钙肥共20kg/667m2。

2.4 合理采伐 合理采伐主要包括正确认识毛竹的采伐季节、采伐年龄,并对其采伐方法、采伐强度以及合理立竹密度进行确定。采伐季节:应在低温干燥的冬季进行。此时毛竹生理活动减弱,竹材强度高,而且不易被病虫害危害。采伐年龄:毛竹林按照龄级择伐方式进行采伐,一般以8~9a生全部砍伐、6~7a生部分抽砍、1~5a生不砍伐,全部蓄养的原则进行砍伐。采伐方法:采伐前根据竹株分布、竹龄,竹子生长状况及病虫害危害情况,按砍密留疏、砍老留幼、砍小留大、砍弱留强的原则先砍伐应伐竹株,然后再采用齐地伐倒的方法砍伐全部应伐竹株。采伐强度:对于毛竹有明显大小年的竹林,应在大年的冬季砍伐;而在竹林小年时,于每年冬季除按上述原则选择应伐竹株外,还应选择竹叶发黄,来年即将换叶的小年竹株砍伐。竹林密度:毛竹用材林的竹林密度,以保持200~250株/667m2为宜。

2.5 低产林改造 为扩大毛竹林的生产潜力,提高毛竹的经济效益,在新造竹林的基础上,可以在现有竹林中选择部分条件较好的低产竹林,改造成丰产林,挖掘现有竹林。对低产竹林的改造应选择坡度平缓,土层厚度较深(一般在50cm以上),土壤排水良好、肥沃湿润,每667m2约有120株的毛竹林。低产林改造技术的关键措施是:先期注意护笋养竹,严禁采伐低产林内毛竹、注意合理施肥等培育技术实施,促使竹林恢复到200株/667m2左右。

2.6 防止竹林开花 毛竹一旦开花结实,就会造成毛竹枯黄死亡,致使毛竹林大面积减产,因此应采取措施,防止和抑制毛竹开花。对于未开花的中老龄竹林,应加强抚育、水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以控制竹林提前衰老,抑制其开花结实。竹林若出现少数毛竹开花时,应及时将开花株砍掉,挖除老鞭竹兜、全面松土,合理灌溉和施肥,仍可推迟竹林开花。当竹林成片开花,要及时砍除开花竹株,防治开花株的扩散蔓延,对刚长出不久且不开花的幼竹,应加强林间抚育和施肥管理,经过5~6a可使整个竹林复壮更新。

参考文献

[1]周纯芳.竹林培育与利用[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柏劲松,谢红梅.毛竹丰产林建园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3(7):13-14.

[3]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竹林丰产栽培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4]陈福生.毛竹林丰产林培育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2004(1):68-71.

毛竹的丰产栽培及竹林管理 篇3

1 毛竹的丰产栽培

1.1 造林地的选择

选择地形适宜, 立地较好, 海拔在800m以下的山地为宜, 丘陵地区也可营造。造林地的坡度以不超过25°为宜, 山麓缓坡和丘陵岗地, 背风向阳为好。最好能够选择那些土层较为深厚、质地比较疏松、肥沃且湿润、富含有机质和丰富矿物质的砂壤土或红壤, 其性酸或微酸, 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效果, 通透性亦良好。乌沙土与沙质壤土因含有大量有机养分以及无机矿质元素, 故生产上最为适宜。要注意的是, 那些干旱贫瘠以及风口地带则最好不要用来做造林地。

1.2 整地

毛竹依靠母竹所连带的地下茎生鞭出笋, 生长成为新竹, 经过几年之后能够形成可采伐毛竹林。熟地植穴长边与山坡呈水平, 其规格为长200cm、宽80cm、深60cm。毛竹实生苗造林穴长60cm, 宽50cm, 深30~40cm。荒山栽植大多采取全面整地方式, 之后进行挖穴栽竹。竹林间的空隙可以以耕代抚, 可种植一些黄豆类作物。空地切忌种上芝麻, 因为其根部能够分泌出使竹鞭腐烂的物质。

1.3 栽竹

冬季至早春这一段时间福建建瓯地区的气温也可以进行毛竹造林, 但以清明节前栽植最好。植竹宜选择阴天或降雨前后进行, 能够达到减少水分蒸发的目的, 暴雨天气或是遇到有风的大晴天则不适合栽植。毛竹的栽植密度应视母竹来源、交通情况、搬运距离以及劳动力情况等来决定。一般实生苗栽植密度在600~825株/hm2, 最高可达1200株/hm2。毛竹的栽植造林方法有移竹、移兜、实生苗造林等几种, 而生产中则以移竹方法较为常见。毛竹栽植最好是随起随栽, 使鞭根与土壤能够密切接触, 并浇足定根水。毛竹母竹选择以1~2年生, 胸径4cm、生长健壮、枝繁叶茂、无病虫害的毛竹作为母竹。挖掘母竹要尽量带长竹鞭, 一般来鞭长20cm, 有健壮芽5个以上为宜。挖出后要及时进行斩梢, 一般留枝5~8盘, 切口平滑不开裂, 这样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 有利于栽植成活。

2 毛竹林的管理

2.1 幼年毛竹林的抚育管理

影响毛竹成活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林地的水分状况, 水分的管理对于毛竹的成活与生长非常重要。在春季比较干旱之处, 前2年栽植后一定要适时灌溉。由于新造后的竹林光照充足, 杂草的生长非常快速, 必须要做到及时清除, 以有利于竹林的健康的生长。1年中松土除草的次数在2次。毛竹造林后头一年, 每株母竹以留健壮笋1~4株为宜, 新竹保留1500~2500株/hm2。第2年、第3年每株母竹留笋2~3株, 新竹保留3500~4500株/hm2。按“留远挖近、留大挖小、留强挖弱、留稀挖密”的原则进行挖笋, 培土工作与挖笋工作同时进行, 可结合9月从第2次施肥, 在松土施肥后再覆盖土厚3cm左右, 达到改良土壤目的, 还可以提高春笋的鲜嫩度。为防或减轻风倒、雪压对笋用竹的危害, 应对笋用竹株进行钩梢, 每株留枝不少于15盘。整枝可明显改善竹林内的通风和透光条件, 促进多出笋, 同时也方便竹林管理。每年一般施入复合肥1.5 t/hm2或有机厩肥在22.5 t/hm2。施肥方式采用穴施或者是沟施。做到及时疏弱笋、小笋以及退掉的笋, 保留健壮笋成为新竹。对竹株过密影响更新生长的, 应于秋冬疏伐。

2.2 成年毛竹林的抚育管理

主要做好2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砍杂, 二是垦覆工作, 成年的毛竹林抚育管理重点在于做好垦复与砍杂。重点在于砍除毛竹林内灌木杂草, 将砍下的杂草灌木均散铺于林地, 使其自然腐烂转化为有机肥。此项工作每年进行1~2次, 时间在7~9月, 如果只进行1次的则相应地时间提前在7月上中旬为宜。

垦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秋冬季。坡度20°以下的缓坡林地进行全面垦复, 深度在20cm;坡度20~30°的竹林地可采用隔年隔带的等高带垦复, 带宽及间距4m左右为宜;>35°的陡坡竹林地, 可每年浅锄1次, 并隔年深挖1次。结合垦复深挖, 清除竹林地内较大的石块, 并挖掘竹林地内的树兜、竹兜及老竹鞭。同时要注意不能伤害到竹鞭以及笋芽。

摘要:论述了毛竹丰产栽培技术及竹林的管理, 丰产栽培主要包括造林地的选择, 整地及栽竹等, 竹林管理主要包括幼年毛竹林的抚育管理方面及成年毛竹林的抚育管理等内容。

关键词:毛竹林,丰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李恕明.毛竹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3)

[2]周芳纯.竹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8

[3]汤运林, 刘勇勇, 周贤东, 等.景宁县毛竹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4 (B12)

[4]严小海, 潘长平.毛竹丰产林的营造与培育[J].新农村, 2009 (11)

毛竹林丰产栽培技术 篇4

景宁县地处浙江省南端, 属于浙南中山区, 是浙江省9个重点林业县之一, 也是全国重要的集体林区。全县土地总面积19.47万hm2, 辖5个镇, 16个乡, 1个管理区, 2个国有林场、1个森林公园, 1个自然保护区。总人口16.97万人。全县林地面积16.16万hm2, 其中有林地面积15.03万hm2, 森林覆盖率77.9%, 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 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四季分明, 温暖湿润, 雨量充沛, 土壤肥沃, 交通便捷, 适合林业发展。林业肩负着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双重使命。

毛竹是景宁县的重要森林资源之一。全县现有毛竹林面积1.6万hm2, 总立竹量4 023.6万株, 毛竹林分平均立竹密度为2 505株/hm2。近几年,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竹业开发, 把发展竹业经济作为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 先后出台了有利于竹林资源培育和竹加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并通过落实竹山生产责任制、实施科技兴竹战略、实行竹林分类经营、创新经营机制拓展流通渠道、依靠技术创新开发竹产品深度加工等措施, 不断提高竹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 广大竹农已深深感受到竹业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 都能自觉投工、投劳, 护好笋、养好竹。现将毛竹林丰产高效经营管理关键新技术总结如下。

1 毛竹林分类经营管理

1.1 按照毛竹林立地条件和经营管理水平

将毛竹林划分为两大类:第1类是土壤贫瘠和经营管理水平极差, 目前比较难开展人工进行经营管理的毛竹林, 将它划分为生态经济型的毛竹林;第2类是土壤比较厚、坡度在35°以下、交通相对便利、经营管理水平尚好等条件下, 开始定向培育, 即从低产低效型毛竹林向丰产高效转型升级, 其模式为低产低效毛竹林到笋材两用林再到笋用林或用材林的进程培育。

1.2 根据毛竹林立地条件

毛竹林主要分布在山区, 分布面积广, 立地条件各不相同, 有的差异很大。为了充分发挥毛竹林经济效益, 实现经济收入最大化, 在经营管理过程应根据毛竹林的立地条件实行分类经营。其具体做法是选择在山谷和山中下缓坡, 土壤深厚肥沃、水利条件良好和通气排水优良、交通便利、有良好水源的毛竹林作为冬、春、鞭三笋的高效笋用林生产基地;选择坡度在8~25°、土壤深厚、水利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毛竹林, 建设笋竹两用林基地;立地条件差、水利条件缺乏、交通不方便的毛竹林, 可建设为用材林生产基地。

2 按毛竹林分结构动态经营管理

2.1 不同毛竹林分结构

一般笋用林密度以1 650~2 700株/hm2为宜, 笋用林基地, 是从笋竹两用林基地向笋用林基地过渡过来的, 过渡初期, 应保留密度适当低一点, 随着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用2度3年时间毛竹逐渐增加立竹量, 笋竹两用林基地, 平均密度为1 800~2 100株/hm2;笋用林基地, 平均密度为2 100~2 400株/hm2。

2.2 不同毛竹年龄结构

笋竹两用林基地的年龄结构一般为1度、2度、3度、4度竹的比例为3∶3∶3∶1较好, 保留少量4度竹用于填补毛竹林的天窗;笋用林基地的年龄结构一般为1度、2度、3度竹的比例为1∶1∶1。

2.3 不同毛竹竿胸径

笋用林基地的毛竹胸径以9~10 cm为好, 母竹主干太大, 出笋的数量少、个体大。因为过大的毛竹笋, 市场价格偏低, 而且不利于笋罐头加工。同时, 由于过大的母竹枝、叶发达而茂盛, 所需空间大, 影响日照, 不利于形成合理的毛竹林密度, 且容易受雨雪冰冻危害。

3 按毛竹林土壤经营管理

3.1 土壤深翻

低产毛竹林林地土壤一般比较板结, 透气透水和保水保肥能力差, 林地深翻可使本来板结的土壤得以疏松, 以促进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的分解, 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为毛竹鞭根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4]。选择在春笋大年的夏初或冬季, 进行1次深翻, 深翻深度一般要达到20~30cm, 并清除林地石头、伐蔸和大石块, 敲碎土块, 挖除老鞭、死鞭、霉鞭和细弱的浅鞭, 逐步改善林地土壤结构。随着经营管理集约水平的不断提高, 低产毛竹林林地生态系统将得到不断改善。要求挖去林地竹蔸、树蔸, 深度为15~20 cm。坡度20~25°的实行带状深翻垦复 (带宽0.5~1.0 m) , 逐年实施。为了防止水土流失, 缓坡地 (25°以下) 的竹林, 可以全面垦复;坡度较大 (25~35°) 的竹林, 可用等高水平带状垦复, 带宽及带距离均为3 m左右, 隔年隔带轮流;陡坡 (35°以上) 的竹林, 一般不宜垦复, 但可以浅锄和带状松土。

3.2 浅耕除草

由于毛竹林林地易滋生杂草。为了防止水分和养分消耗, 并为竹鞭生长发育、笋芽分化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 在冬笋大年的8—9月, 结合施肥, 对毛竹林林地进行浅耕除草经营管理, 改善毛竹林林地土壤环境, 为毛竹丰产增效奠定基础。

4 肥水管理

4.1 平衡施肥原则

竹笋同其他植物一样, 需要各种营养成分, 因此要按照平衡施肥的原则合理施肥。即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毛竹需肥特性, 进行科学配方, 合理施肥, 均衡地为毛竹提供需要的氮、磷、钾及其他营养元素, 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土壤肥力。施肥的原则, 一是根据毛竹的生长季节补充肥料。不同的生长季节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如:在出笋期, 主要需求氮肥, 而在笋芽分化的8—9月, 主要需求磷肥。因此, 在施肥时, 要注意各个生长季节所施的肥料是不同的。二是根据土壤已有的养分状况补充肥料。不同的竹林地以及不同的经营方式, 林地土壤中所含的氮、磷、钾、有机质等各种养分是不同的, 对竹林地土壤养分进行测定, 然后结合经营情况进行肥料配比施肥, 可以节省成本、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三是根据竹笋的收获量确定施肥量。竹笋在收获时, 带走了大量的矿物质, 在补充营养的施肥时, 就要考虑收获量的大小, 收获量大, 施肥量也就大, 反之就少。

4.2 施肥方法

一是沟施。在竹山深20 cm, 宽25 cm, 沟距3 m, 将肥料均匀施于沟中, 然后再覆盖土壤, 略高于旁边的土壤。主要是诱导竹鞭在20~30 cm深的土层中生长。二是根施。在竹根上部, 距离竹根30 cm外, 开1/2圆形沟, 深20 cm, 宽15cm, 将肥料均匀施于沟中, 然后再覆盖土壤, 略高于旁边的土壤。三是撒施。结合夏季浅锄、深翻将肥料均匀撒于林内, 浅锄深翻时将其翻入土中, 养分分布均匀, 但发鞭期不能使用, 否则容易造成浮鞭。四是穴施。把肥料施入挖笋的穴中, 简单易行, 效果快, 节省肥料。五是蔸施。砍伐毛竹后, 将伐根竹节打通, 把肥料施入蔸中, 然后用土壤封口, 让竹蔸吸收和输送肥料。该方法省工, 肥料不易流失, 加快竹蔸腐烂。由于竹蔸连着竹鞭, 竹蔸中的肥料可直接转移到竹鞭, 不会造成养分挥发和流失, 所以比较经济。竹蔸也会因此很快分解腐烂, 增加肥力。竹蔸施肥方法简便, 且增产效果很好。缺点是被砍竹蔸量少, 分布不均匀, 会影响全林的肥效。从短期观察情况看, 以沟施效果较好, 撒施次之, 穴施最差, 因此不宜提倡穴施, 竹林施肥后效果明显, 可持续6年以上。

4.3 施肥时间与施肥量

在“春笋小年, 冬笋大年”年份, 需要施肥4次, 即换叶发鞭肥 (5—6月) 、催芽肥 (8—9月) 、孕笋肥 (11—12月) 、春笋肥 (3—4月) 。“春笋大年, 冬笋小年”年份, 需要施肥2次, 即发笋肥 (3—4月) 、长竹发鞭肥 (5—6月) 。1年只施1次肥的情况下, 以4—6月为最佳。施肥量按氮∶磷∶钾为6∶1∶2 (30%有效量) 计算, 1度施肥量为1 500~2 250 kg/hm2, 其中春笋大年占度用肥量的30%~40%, 春笋小年占度用肥量的60%~70%。

4.4 水分管理

利用山地自然水源为主、人工提水为辅, 通过建蓄水池等方法浇灌, 或利用灌溉设施抽水机等进行灌溉, 若连续出现25 d左右干旱时, 采用浇灌或喷灌一次性浇透。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地或山坳地带, 要开排水沟, 便于透水透气, 使地下鞭呼吸代谢正常。

5 竹笋采收

一是鞭笋的采收。既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又可以多发分鞭笋, 增加有效鞭段, 提高发笋数量。原则是早期、后期少挖, 盛期多挖;状鞭弱挖, 弱鞭强挖。二是冬笋的采收。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又为剩余小冬笋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三是春笋的采收和留养。遵从“初期挖笋, 中期选笋留母竹, 后期笋挖光”的原则。保留适当的密度, 即留600株/hm2左右;在发笋盛期的3~5 d内留养;使其达到壮、匀、空的技术要求, 即留养粗壮竹笋, 分布均匀, 林窗要适当早留、多留。四是根据经营目的, 合理留养春笋。如果原有立竹密度较低, 一般按上一年度留养株数增加30%左右, 通过1~2度留养, 逐步增加立竹密度。留足新竹600株/hm2左右。

6 砍伐毛竹

大小年明显的竹林, 一般在春笋大年新竹抽枝展叶后的初夏少量砍伐, 11月至翌年2月集中砍伐。花年结构的竹林在冬季或夏季砍伐。考虑到竹材加工新鲜程度的要求, 可适当延长砍伐季节, 除孕笋和竹笋出土生长2个季节外, 可将年砍伐的总数分摊在其他几个月砍伐。砍竹季节要避过鞭梢生长活动旺盛的6—8月。根据竹林定向培育的经营目标, 确定被伐竹年龄。笋用林一般采伐4度以上的老竹, 以保持竹林合理的年龄组成结构。在较大林窗位置, 适当保留4度以上的老竹, 使竹林分布相对均匀。此外, 在保证竹林有一定立竹的前提下, 一般砍伐强度应控制在采伐量不超过新竹的留养量。同时, 在竹根处理上, 将伐根竹节打通, 再用斧头把竹蔸劈开, 撒施尿素或碳氨后覆盖土壤, 促进其腐烂。

7 病虫害防治

坚持综合治理原则, 即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优化生态、自然控制。主要防治方法:一是营林技术防治。通过适时深翻、施肥、灌水及优化竹林结构等措施, 提高对有害生物的耐受和抵抗能力。二是物理防治, 可采用诱杀、扑杀等方法。三是生物防治, 即天敌防治。四是化学防治。对症下药, 选择合适农药, 减少对竹林和环境污染。

摘要:毛竹是浙江省景宁县竹类资源中面积最大、用途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之一。结合景宁县毛竹林经营管理的生产实践, 从毛竹的生物学特性出发, 探索毛竹林丰产高效经营管理关键新技术, 为毛竹优质丰产高效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毛竹林,丰产高效,经营管理技术,浙江景宁

参考文献

[1]肖复明.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特征的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7.

[2]周国模.毛竹林生态系统中碳储量、固定及其分配与发布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6.

[3]威连忠, 罗华.从文献分析看浙江省竹类研究进展[J].浙江林业科技, 2000, 20 (6) :68-72.

毛竹丰产栽培与管理技术 篇5

一、毛竹林的营造

1、选地:

毛竹造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性能良好、保水能力强、不积水、酸碱度适中 (ph值为45—7.0) 、背风向阳、土壤深度在50cm以上的山坡中下部或平缓的山谷地带。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年平均温度15-20℃, 年降水量为1200-1800mm。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树种, 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 又不耐积水淹浸。板岩、页岩、花岗岩、砂岩等母岩发育的中、厚层肥沃酸性的红壤、黄红壤、黄壤上分布多, 生长良好。在土质粘重而干燥的网纹红壤及林地积水、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则生长不良。

2、整地:

通过整地可以创造适合毛竹成活和新竹成长的环境条件。整地工作应在造林前的秋、冬季进行, 包括清理林地、开垦和挖掘栽植穴等三个工序。将造林地内的杂草、灌木全部砍除、清理后, 全面深翻25-30cm, 将表土翻入底层, 且除去土中的大石块和粗树兜、树根等, 再定表土翻入底层, 且除去土中的大石块和粗树兜, 树根等, 再定点挖栽植穴。

3.挖穴:

坡度不大的造林地采用全垦整地, 坡度较大 (15-20度) 的造林地采用水平带整地, 在坡度25度以上陡坡的造林地则采用块状整地。在坡地上挖穴时, 应注意穴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带状整地即整地带与等高线平行, 带宽带距视坡度缓陡及栽植密度而定, 一般为3m左右。整地带上先劈除杂草灌木, 后沿带开垦, 翻土深度40cm左右, 再在已翻土的带上按造林密度和株行距挖穴。块状整地是根据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确定栽植点, 清除各栽植点周围2m左右的杂草灌木, 按栽植点挖穴。无论那整地方式, 都须在挖栽植穴前确定好造林密度和株行距离。打穴规格:毛竹移竹造林每亩密度20-35株;株行距可用5×6m或4×5m;栽植穴的规格穴是长1.5m, 宽0.8m, 深0.5m左右。

二、母竹的选择、挖掘与运输

1.母竹选择:

母竹以竹龄2—3年生 (以二年生为主) 、胸径3—6cm、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竹节正常、无病虫害的新竹为宜。

2.母竹的挖掘与运输:

挖掘时应先判断好竹鞭的走向 (一般与母竹秆基椭圆形的长边方向平行) , 再细心扒开土找到竹鞭。竹鞭来鞭去鞭的识别, 来鞭既前一株母竹延伸出来的鞭出的新竹, 鞭芽朝新竹的鞭对新竹来说为来鞭, 从新竹新发展出来的, 鞭芽向外的称为新竹的去鞭这对挖母竹具有重要的作用。来鞭留3.0一4.0cm截断;去鞭留4.0—5.0cm截断, 然后沿鞭两侧逐渐挖掘。挖取时要多带宿土, 做到不伤鞭根, 不伤笋芽, 不伤“螺丝钉” (竹秆与竹鞭连接处) , 不伤母竹。挖出后, 留5—7盘枝, 砍去竹尾。母竹运输的路途和时间越短越好。运输时必须包扎好, 保护好鞭芽和“螺丝钉”。

三、毛竹的种植:

种植时间春节前后遇雨或土壤湿透后, 种植时间要求最迟在春分前种植完成。种植时先在穴底垫上表土l0—15cm, 然后解去母竹捆扎物, 轻轻将母竹放入穴中, 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密接, 再填土、踏实, 使鞭根与土壤紧密结合, 踩踏时后注意不要太用力, 要防止损伤鞭根和笋芽。栽后浇足“定根水”。栽后天晴应浇定根水, 再覆盖松土至高出地面5—10cm, 表面盖上茅草, 然后用支架支撑固定母竹秆, 防止风吹摇动, 影响成活。

四、毛竹的幼林抚育管理

1、幼竹的养护:

新种毛竹第一次萌发新竹株, 可能萌发数量较多的小竹笋, 此时应及时除去细小竹笋, 每株留下2—3个粗壮竹笋形成新竹株, 同时要及时防治病虫害, 竹林内严禁放牧。

2、除草松土:

新造竹林每年安排锄草、松土2次, 5月和9月各一次, 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有利竹林生长。

3、水肥管理:

新竹种植后久旱不雨要浇水, 保持土壤湿度, 对低洼山谷地, 还要注意防止积水, 避免烂鞭、烂笋, 影响成活。施肥一般在锄草、松土后施用土杂肥或化肥, 第一次在5—6月, 每株施尿素100—200g, 可采取环沟施或用水冲施;第二次在9—10月, 这时可施有机肥或化肥, 每株可施放有机肥3—5kg或化肥200—300g。

4、林地套种:

坡度平缓的林地内, 可直接套种巴西豇豆、饭豆科杂一号、二号等固氮作物, 以增加短期收入, 改善土壤肥力。

五、毛竹成林的抚育管理

1、调整竹林结构:

材用竹林合理的立竹密度为3000—3600株/顷, 毛竹林合理的竹龄结构由一、二、三、四度竹组成, 其比例应为3:3:3:1;同时建立毛竹与其它树种特别是阔叶树组成的混交林, 有利于抵御自然灾害, 防治病虫害, 促进竹林生长。

2、科学的经营管理

劈杂垦复:一般选择在11月至翌年1月休眠期, 先劈草、劈杂, 后由下坡向上坡进行全面深翻, 平缓山地翻土深度为20—30cm, 翻土时尽量把杂草压入土中, 土块一块压一块, 不要敲碎, 边翻边捡去林中石块, 挖除老竹蔸, 死竹鞭、老鞭、树头等杂物:坡度陡的山地采取带状或块状深翻, 翻土深度为10—20cm, 避免造成水土流失。劈杂一般每年一次, 全面垦复深翻4—5年一次。

锄草松土:培育丰产毛竹林, 最好每年进行锄草松土2次, 分别在5月和9月。

毛竹林施肥:丰产毛竹林一年应施4次肥, 第一次在早春2月施速效肥, 促进春笋的早发和生长, 也称长笋肥, 每公倾可施尿素375kg, 采用环沟施放法。第二次应在5—6月施速效肥, 此期间, 春笋已挖完, 留养新竹, 开始抽枝展叶, 地下开始行鞭, 也称发鞭肥, 每公倾可施尿素375kg, 可结合锄草松土进行, 方法是除草后撒施, 然后松土覆盖, 也可将肥料直接施放于砍伐后的竹蔸内, 先打通竹蔸内的竹节, 施后复土。第三次应在9月进行, 这时毛竹鞭根笋芽开始分化孕笋, 也称发芽孕笋肥, 每公顷施复合肥 (毛竹专用肥) 225kg, 施肥方法与第二次相同。第四次应在11—12月施一次有机肥, 也称发笋肥, 此次可施放土杂肥、牛粪肥或堆肥, 每公顷施肥7500kg, 可结合挖冬笋时施放, 也可用撒施后翻土覆盖。

科学的采伐合理留养母竹:采伐时间一般在竹林休眠期, 对象一般是五度以上老龄竹或病虫危害的竹子, 保持合理的立竹密度3000—3600株/公顷和合理的竹龄组成:1度、2度、3度各占30%, 4度占10%。

3、病虫害防治:

皖南山区毛竹丰产栽培技术 篇6

关键词:毛竹,丰产,栽培技术,皖南山区

皖南山区是指安徽省南部山地丘陵一带,长江南部,与浙江、江西交界处。此地气候宜人,潮湿多雨,降水量充沛(达1 100~2 500 mm),全年温度适宜,年平均气温在15~16℃,无霜期达230 d以上,土壤以红壤酸性土为主,空气湿度较大。毛竹的经济价值较高、用途较广,适宜种植在温暖湿润、年平均温度在15~20℃之间、降水量在1 200~1 800 mm的地区,因此皖南地区非常适宜毛竹的种植。本文结合皖南山区的实际情况,对毛竹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

1 种植区域选择

毛竹虽然适生能力较强,但是对土壤的要求较高。首先,需要有充足的水湿条件,但是还要避免积水涝渍,避免长期对根系淹渍。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土质黏重的地方则不易生长。其次,毛竹属于喜阴植物,在选择种植区域时,应选背风坡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带。第三,毛竹具有深根性,土壤厚度需要在50 cm以上。对于土质方面,虽然在板岩、页岩、花岗岩、砂岩等母岩中均可发育,但是为了促进其快速生长可选择在肥沃、湿通透性较好的砂质土或砂质壤土,一般在p H值4~7之间的红壤、黄红壤、黄壤上较易生长[1]。

2 苗木准备

毛竹造林的方式一般有4种,分别为母竹移栽造林、毛竹埋鞭造林、截秆移蔸造林和毛竹实生苗造林,其中母竹移栽的方式使用较多且优点较为明显。在毛竹栽种之前,要选择二至三年生、生长旺盛、无病虫害、鞭芽饱满、枝叶繁茂、鞭根未受到损伤、胸径在5 cm以上、分枝低,第一篷分枝有二杈,盘枝4~5个的种苗。为了方便运输以及保护毛竹能够快速适应新种植区的环境,根系中可适量带些宿土。如果运输距离较远且不易搬运应做好保湿防护等措施,可用稻草或草袋包裹运输[2]。

3 栽种

栽种时间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最好在阴雨天后进行。种苗运输到目的地后要尽快栽植,以免长时间放置导致苗木干枯。在栽种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整理,做好清理杂物、深翻土壤、全面开垦、深挖坑穴等,一般造穴规格为120cm×60 cm×50 cm,株行距为5 m×6 m,深度在20 cm以上,栽种密度为450株/hm2左右。挖穴完毕后施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施完后要将表土与穴内土搅拌均匀,然后再将种苗放入,并踏实,使鞭根与土壤紧密结合,然后浇灌定根水,并适量覆盖土层。为了避免种植区域风级过大影响毛竹成活,可用支架将其固定[3]。

4 抚育管理

4.1 林分控制

对于新种毛竹应根据种植区域的环境、坡度、土壤的肥瘠情况合理控制立竹的密度与竹龄结构。无论是种植、养护还是砍伐,应使其形成一个竹龄的阶梯,以便于竹林可持续发展。种竹成活后用于养竹护笋,一般保留3年内新竹,每丛3~6株;6年内主要用于新竹的储蓄,每丛6~15株;6~8年的新竹主要在于养护,每丛15~25株。在每次砍伐去留的过程中应去劣留优,逐渐优化竹林品种。

4.2 精心管理

在毛竹进入生长休眠期时,应将其土壤进行深翻、除去杂草。深翻的深度一般在20 cm左右,将杂草一起翻入地下,慎用化学除草剂。同时,拣出老竹蔸、死竹鞭、老鞭、树头等杂物。深翻复垦在种植初期可每年1次,毛竹生长成熟后可每5年1次。松土除草可同时进行,每年在春末、秋初各1次。以上管理活动均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竹林生长。

4.3 肥水管理

毛竹需水量较大,土壤也需要潮湿,在种植过程中应根据雨水量对灌溉情况进行调节,但要避免积水等造成的烂鞭、烂笋等情况的发生。施肥过程一般与除草和松土工作同时进行,一般可施加土杂肥或化肥。第1次在2月,为了促进春笋的早发与生长可施加速效肥。第2次在5月左右,主要为促进抽枝展叶,地下行鞭,可株施尿素100~200 g;第3次在9月左右,为了促进笋芽分化孕笋,可株施有机肥3~5kg;第4次在11月左右,以土杂肥、粪肥为主,以便促进翌年笋子生长。施用方法可根据种植环境以及工作量选择环沟施或用水冲施。为了改善土壤环境,增加肥力还可以在林地进行套种,如各种豆类等[4]。

4.4 病虫害防治

毛竹林常见的虫害有笋蝇、笋夜蛾、竹象虫、竹蝗、竹螟、竹斑蛾等,以侵蚀竹笋、叶子为主,一般的虫害使用化学药物就可以防治,但是对于竹蝗、竹螟、笋蝇和竹斑蛾这种较为严重的虫害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处理。毛竹主要的病害有枯梢病和水枯病等。枯梢病发生后需要从发病部位以下的2节全部截除,避免病菌的蔓延与传播,同时还要喷洒1%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消毒处理。如果发生水枯病则要将病竹立即清除和销毁,否则会大面积地蔓延[5,6]。

参考文献

[1]姚杏蓉.皖南山区毛竹丰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1):103.

[2]张建中.皖南山区毛竹丰产培育的技术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2015(10):87.

[3]李贵书.宁国市毛竹林资源概况及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3):214.

[4]赵忠保.毛竹丰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3):185-186.

[5]蒋维昕.毛竹的遗传结构及群体演化[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3.

毛竹丰产综合培育技术 篇7

1 建立合理的地上系统 (即母竹管理)

粗放经营的竹林, 以清明至谷雨期间留养母竹为宜, 花年竹林每年留养竹450~750株/hm2, 大年竹林留养900~1 500株/hm2。集约经营的毛竹林, 推迟留养母竹可增产、增值。经过对清明、清明至谷雨、谷雨3个时间段留养母竹对比, 表明谷雨留养母竹效果最佳, 比清明至谷雨时段留养母竹增产27%, 增值28%;比清明前留养母竹多出笋40%, 增值40%, 差异显著, 且新竹质量没有下降。推迟留养的母竹都是深鞭发的笋, 竹笋粗度加大, 更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养分和水分, 增强抗性, 增产效果明显[1]。

白露以后伐去5度以上老竹, 4度竹可适当给予择伐, 择伐时要避免出现空缺, 砍伐株数应与留养竹株数一致。留枝盘数应在15档左右, 立竹数2 250~2 700株/hm2, 1~4度竹的株龄结构为1∶1∶1∶1, 平均胸径7~8 cm﹙6~7级﹚。

2 培育合理的地下系统

2.1 竹鞭管理

竹鞭分布在土壤上层10~50 cm处, 横向起伏生长。鞭梢生长的速度在一年间按慢—快—慢的节律进行:当早春土壤温度回到5℃时即开始活动, 5月以后随着气温升高, 降雨量增大, 进入快速生长季节, 以6—10月生长最旺, 11月生长减慢, 12月至翌年1月停止生长;竹林发笋长竹则在3—5月。大小年分明的毛竹林:大年大量发笋长竹, 地下鞭生长量较小;小年主要是换叶生鞭, 地下鞭生长量较大, 交替进行, 每2年为1个周期。毛竹发笋比例最高的鞭段长度约2 m, 又称为有效鞭段。可以在竹鞭生长期内, 适当挖除鞭笋, 清除老鞭、细弱的浅鞭或断鞭来促发岔鞭, 既能调整竹鞭的生长方向, 又能增加发笋鞭的比例。竹鞭的生长特性:趋肥、趋松、趋润。竹鞭以20 cm左右深度产笋量高。一般每深5 cm, 竹笋增重0.25 kg。高产型笋用林的竹鞭要求以三至五年生的粗壮鞭为主。

2.2 土壤管理

除“三头”和深翻林地, 每年春笋结束至入霉前 (5月) 和秋分前后 (9月) , 结合施肥翻垦2次, 翻垦深度在40 cm以上。翻垦时, 应剔除褐色的老鞭、霉鞭和细弱的浅鞭, 同时除掉“三头” (即石头、树蔸和竹蔸) ;2—3月和7—8月各除草1次, 深度7~10 cm。垫土:每年或隔年冬季在竹林地的上坡挖取客土, 加盖在林地上, 也可以别处取客土。加土厚度以7~10 cm为好, 过薄达不到加土的目的, 过厚则出笋时间推迟, 甚至出现烂鞭现象。在垫土的同时, 应清理排水沟, 防止林地积水。

2.3 施肥管理

竹林施肥对竹笋出土有促进或延缓作用。增施氮肥, 竹笋出土多在前期, 笋期也延长。偏施磷肥则发笋后移, 以中后期为盛, 由此可调节发笋出笋时间、周期及利用状况, 定时定量养笋。

2.3.1 施肥量。

年产竹笋22.5 t/hm2、产竹11.25~15.00 t/hm2的笋用林, 每年应施畜禽栏肥7.5 t以上, 通常分催笋肥、笋穴肥、行鞭肥和孕笋肥4次施入, 4次施肥的大致比例分别为4∶2∶3∶1, N∶P∶K=5∶1∶2。氮肥对增加收笋量有显著效果, 主要对竹笋个体发育起促进作用。追施氮肥可使收笋量稳定, 施氮肥3 750 kg/hm2可达最高产量;磷通过提高笋芽发笋或直接促进笋芽形成增多发笋数而增产;钾在于和氮、磷互相配合, 有助于氮、磷功能的发挥。通常施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硫酸钾75 kg/hm2能提高竹林产量和竹笋产量, 连续施肥3年以上, 经济效益显著。

2.3.2 施肥方法。

毛竹林地施肥方法一般有4种, 分别为撒施、蔸施、穴施和沟施。重点介绍沟施, 即沿等高线方向开沟, 水平带间距1~2 m, 沟深20 cm, 沟宽20 cm, 将肥料施于沟中, 加土覆盖。沟施的优点是林地沿水平带形成阶梯和土壤疏松带, 能起到蓄水、保水、保土的作用。施用肥料处于20cm土层, 易溶解和转移。根据竹鞭趋肥、趋松、趋润的生理特性, 诱导竹鞭在15~25 cm土层生长, 形成良好地下鞭空间结构。出笋早且主要集中在沟的两侧, 便于挖笋和留养母竹[2]。

2.3.3 施肥时间。

具体如下: (1) 催笋肥。在早春 (雨水前) 施入, 以促使笋芽膨大生长, 提早发笋。在离母竹干基1~2 m处开深20~30 cm的沟, 将混合肥 (用人粪或猪粪每50 kg掺复合肥或尿素2 kg) 浇入沟内, 然后覆土填平。 (2) 笋穴肥。挖取竹笋的笋穴, 当天施用混合肥或尿素0.2 kg/穴左右, 由于笋穴肥一般埋施较深, 并最接近粗壮的竹鞭, 能较快被吸收利用, 故应重施。 (3) 行鞭肥。为了恢复母竹的长势和竹鞭的伸长, 在春笋停挖后至入霉前, 结合深翻, 每隔2 m开深20~30 cm的水平沟, 将肥料 (栏肥、饼肥或煮熟的黄豆等) 施入沟内, 即用土覆盖。 (4) 孕笋肥。秋季 (9—10月) 笋芽开始分化, 为充实行鞭, 促进笋芽分化发育, 可在夏末初秋, 结合深施入畜肥。

2.4 笋期管理

挖笋与留笋养竹是竹林集约经营的重要环节。毛竹林地下竹鞭芽可达15万个/hm2以上, 且每条竹鞭都能出笋成竹。虽然挖掘鞭笋使平均鞭长和节长变短, 但鞭段数量明显增加, 出现单侧多岔, 竹鞭纵横向之比为3∶2, 多分布在10~40 cm的土层, 以1~3龄抽发新鞭最佳, 2~5龄鞭发笋最强。壮芽多分布在竹鞭中部, 竹鞭上有84.7%的侧芽能萌发成竹鞭及竹笋[3]。

只要加强竹林的水肥管理, 加速笋芽萌发转化, 及时挖去早期的浅鞭笋, 调整转化冬春笋的营养矛盾, 就可促进春笋及时萌发, 提高笋产量。实践证明, 清明至谷雨间留养的母竹产量、质量最佳, 可获最高笋产量, 其他所有早期、初期、末期笋均可提早挖光。挖笋要及时, 疏笋要均匀。整个笋期以没有退笋为佳。

2.5 水分管理

2.5.1 竹林水分管理。

“竹怕秋冬旱, 出笋少一半”。8—9月 (笋芽分化期) 和10—12月 (孕笋期) 是水分管理关键期, 管理程度直接影响冬笋和翌年春笋的产量。水分管理不仅能增加出笋数量, 而且能增加单个竹笋的重量。研究表明:在8—9月干旱季节, 竹林灌水可提高冬笋产量3~10倍[4]。

2.5.2 竹林用水量。

8月至翌年2月, 如出现连续20~30 d干旱, 有水源的地方要减少灌水, 一般要求自然浇灌75~120t/hm2, 喷灌用水量75~120 t/hm2。有条件的地方, 灌水后用稻草覆盖, 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参考文献

[1]葛勤像.毛竹丰产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4) :241.

[2]郑林水, 周紫球, 陆媛媛, 等.不同肥料对毛竹冬笋品质特征的影响[J].林业科技, 2011, 36 (4) :43-45.

[3]关永忠.毛竹现代培育技术及成效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 2011 (1) :99-102.

毛竹一竹三笋丰产技术 篇8

关键词:毛竹,一竹三笋,丰产,技术

毛竹林以用材林为主。提高毛竹低产低效林效益, 实施分类经营, 可以将毛竹用材改建成毛竹“一竹三笋”用林, 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现将毛竹一竹三笋丰产技术总结如下。

1 竹林改造

选择立竹量2 250~2 700株/hm2、交通方便、离公路近、地势平坦、坡度在25°以下、避风向阳、光线充足、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下坡山地, 土层深度在80~100 cm以上的毛竹林进行改建。每年7—9月在竹林中浅锄10~15 cm, 铲除灌木、杂草, 疏松土壤, 改善土壤条件。每年10月进行中耕松土, 但不要伤到竹鞭。冬季深翻20~30 cm, 除去土中大石块, 挖除灌木根、树桩、老竹蔸、老竹鞭, 称为垦复。垦复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每4~5年进行1次。大小年竹林, 垦复应在出笋成竹后的冬季进行, 因为这时竹鞭上的笋芽很少发育, 不易受损伤;而花年竹林垦复时应注意保护活鞭和已发育的笋芽 (冬笋) 。在竹林边缘应注意保持土壤疏松, 以促进新鞭蔓延, 扩大竹林面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 缓坡地 (25°以下) 的竹林, 可以全面松土垦复;坡度较大 (25°~35°) 竹林, 可用沿等高线水平带状松土垦复, 每带宽3 m左右, 隔年隔带轮流垦复;陡坡 (35°以上) 的竹林, 一般不宜垦复[1]。

2 科学施肥

2.1 施肥种类与数量

集约经营的毛竹林, 每年挖笋砍竹都要从土壤中带走大量的养分。因此, 为保证竹林能够实现丰产、稳产, 必须施肥, 以补充营养物质[2]。施肥的种类、数量要根据竹林结构状况、土壤养分含量、竹林经营目的和产量水平的不同而异。对一些土壤板结、透气性差的竹林最好施用有机肥75 t/hm2左右, 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在沙县的试验结果, 施用有机肥, 平均产鲜竹材36.45 t/hm2, 比只施用化肥的增产5.87 t/hm2。对立地状况较好的竹林, 应及时施用速效肥。材用竹林主要施氮肥, 一般氮磷比例为5∶1, 即施用尿素150~225 kg/hm2, 配过磷酸钙30~45 kg/hm2。福建省三明、沙县、顺昌、龙岩等地化肥厂根据福建竹林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情况, 配制生产出适合该地竹子生长的专用复合肥料, 可供生产上推广使用。为减少养分挥发、流失, 施用速效化肥最好掌握“量少次多”的原则, 一般可分2次施, 即5月施行鞭肥, 9月施孕笋肥, 效果最佳。于5月在竹林地中每隔4~5 m开1条水平施肥沟, 沟深30~40 cm、宽60~80 cm, 挖除沟中的老鞭和竹蔸, 保留沟中幼壮竹鞭, 施腐熟的有机肥15 t/hm2、化肥360 kg/hm2 (氮、磷、钾比例为5∶4∶3) , 然后覆土填平沟面, 这种施肥量能显著提高鞭笋的产量。冬笋的培育要重施肥料, 10月增施猪栏肥或人粪尿, 诱发新鞭生长和笋芽的分化, 既有利冬笋产量的增加, 又有利于提高土温, 促进冬笋的早出与高产。

2.2 施肥方法

一是竹桩施肥。即将前一年冬天采伐的竹蔸, 用钢钎将竹隔打通, 将化肥施入竹蔸中, 然后盖土。由于竹蔸连着竹鞭, 竹蔸中的肥料可直接转移到竹鞭, 不会造成养分挥发和流失, 比较经济, 同时会加速竹蔸腐烂, 增加肥力。竹蔸施肥方法简便, 且增产效果很好[3]。二是条施。在竹林中开水平沟条施, 水平沟间距1.0~1.5 m, 施肥后盖土。三是撒施。结合夏季铲山松土, 将肥料均匀撒于林内, 锄草松土时将其翻入土中。四是穴施。在竹林中挖穴, 并将肥料施入穴中。五是竹腔注射。这种方法多用于生长调节剂类的施用。福建林学院生产的毛竹生长素对竹林生长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近几年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由于竹林施肥后效果可持续6年以上, 因此连续施肥2年即可停2~3年, 再根据叶色或出笋情况确定是否继续施肥。

3 合理挖笋

3.1 春笋

挖掘立春后出土的毛竹笋称为春笋, 春笋分为潭笋和毛笋2种, 笋尖未露地面者称潭笋, 笋尖已露地面者称毛笋。春笋出笋期分为3个阶段, 初期 (2月上旬至4月上旬) 、中期 (4月中下旬) 、后期 (5月及其后) 。凡出笋初期和后期的春笋, 因成竹的可能性很小, 可以全部采挖[4]。而中期出土的春笋, 因个体大、健壮、生命力强, 应选留大部分养育成竹, 挖去小径笋、弱笋、浅鞭笋、歪头笋、小笋、退笋等。退笋的特征是:晴天的上午笋尖无露水、笋壳脱毛、色暗、质软。挖笋时不要伤害竹鞭、鞭根和鞭芽。挖笋后要立即覆土填平笋穴。在春笋出土中期的4月中下旬, 选留个体粗大、健壮、无病虫害、无损伤、分布均匀的春笋作养育新竹。除留养部分外, 其余部分可全部采挖利用。所挖春笋应在当天剥壳蒸煮并在流水中浸泡后, 晒干或烘干, 不能过夜, 否则会使笋体老化变质。为了更好地护笋养竹, 应在清明前后封山育竹1~2个月, 严禁人兽危害春笋和幼竹。

3.2 夏、秋笋 (鞭笋)

鞭笋挖掘期的长短和竹林培肥有密切关系。培肥水平高的笋期提早, 终期延长。一般情况下, 当鞭梢顶端向上斜伸、表土开裂、有少数露出地面时即可挖掘。6—7月、10—11月分别在施肥沟中每隔7~10 d挖1次笋。挖时将表土铲开截取顶端鞭梢, 挖掘后覆土, 并铺盖稻草, 保持表土湿润, 促使竹鞭分叉和生长, 以利再次挖掘。为了不影响竹鞭生长, 在8—9月不挖鞭笋。挖鞭笋时要做到“壮鞭弱挖、弱鞭强挖”。因为壮鞭弱挖可以保留较多的发笋鞭段, 弱鞭弱挖能促进竹鞭旺盛生长。

3.3 冬笋

一是全面翻土挖笋。此法可结合冬季松土进行, 细致深翻, 可一次性挖掘。二是沿鞭翻土挖笋。要选定三至四年生的壮龄母竹, 选择枝叶浓密、叶色深绿中带有数片黄叶的孕笋竹, 在其附近浅挖, 找到黄色或棕色壮鞭后, 沿鞭跟踪竹鞭向下伸的地方大多可找到冬笋, 砍断笋与鞭之间连接的“螺丝钉”即可取出笋。三是开穴挖笋。冬笋是春笋的前身, 挖掉冬笋能促进竹鞭上其他笋芽的生长, 但挖过冬笋的竹山, 春笋的出笋期要推迟超过10 d。大多挖冬笋都在休眠期一次性挖取, 但最好是分2次挖取, 初冬先挖1次, 待进入休眠期再挖1次。笋用竹山通常把冬笋挖光, 促使其他笋芽生长成春笋。小年竹山一般不挖或少挖冬笋。

参考文献

[1]章琼声, 吴平文, 罗兆清.毛竹实生苗繁育与效益分析[J].华东森林经理, 2003, 17 (1) :21-23.

[2]张国庆, 储东永, 程风琴, 等.毛竹造林技术研究初报[J].安徽林业科技, 2001 (1) :13-14.

[3]张国庆, 储江山.毛竹林抚育技术研究初报[J].安徽林业科技, 2002 (2) :14-15.

上一篇:抗炎作用下一篇:继发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