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竹林寺散文

2024-09-16

游竹林寺散文(精选12篇)

游竹林寺散文 篇1

游竹林寺散文

竹林寺位于徐州城东郊的骆驼山上。闻说是中国第一比丘尼圣地,特慕名而访之。

据史料介绍,竹林寺是中国第一座供女性出家人修行的寺院,是为了纪念中国第一位比丘尼——西晋末年的净检法师(徐州人)创建的,距今已有16历史了。

竹林寺占地250亩,由大雄宝殿、观音阁、中国第一比丘尼纪念堂、碑亭、南北山门等五大建筑组成,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从山下望去,楼台殿阁掩映在翠竹苍松之中,佛光瑞气笼罩在叠峦空谷之间,好一座深幽清静,静籁祥和的千年古刹。

我们从南山门拾阶而上,脚下长长的石阶,一直延伸至山顶,如同一条梯子从山顶直挂下来。同来的女居士告诉我们,此阶一共291级,象征着净检法师公元291年出生。

未及登到半山,我等俱是气喘如牛,汗流满面。坐在石阶上,喝水休息。那位女居士却是脸色稍红,看起来气定神闲。居士笑了,一脸慈祥的说:登此山要心怀虔诚,这样佛祖才会保佑你,赐予你无上法力。言罢,转身而上。

我等相视苦笑,携手而起。上!吾等须眉男儿诚不若一荆钗。追上她!同伴皱眉苦脸地说:老兄啊,她有佛祖帮忙,咱们就是骑着孙猴子也不行呀。

上的山来,已累的七荤八素。坐在一边的石凳上略做休整后,收拾起满面嬉笑,换上肃穆神情,直奔大雄宝殿。殿内,释迦牟尼佛祖面南背北而坐,佛身伟岸,令人仰而视之。佛身金光灿灿,不怒自威,使人心生皈意。在一旁的侧殿,果然又看见了那位女居士,她朝我略一点头致意。看来她已经行过佛礼,正坐在侧殿的布墩上读经。面对佛祖,很想一拜而跪,一不为我想皈依佛教,二不是祈求佛祖保佑,只为心中的那份庄严,那份寂静,只为那一个逾越千载而历久不衰的传奇。

大雄宝殿的西侧便是中国第一比丘尼——净检法师的纪念堂。堂内供奉有净检法师坐像。净检法师俗姓钟,24岁出家,70岁圆寂。

净检法师静静坐在那儿,一坐千年。那慈祥笑容背后是多少的悲欢离合,世态炎凉。

24岁……一个娉婷袅袅,豆蔻年华的好时光。在那个时代恐怕早已嫁作人妇了吧?

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你堪破红尘,遁入空门,削发为尼,开了前所未有之先河。

你定是经历了莫大的悲伤吧?

你该是怀着怎样的毅然决然之心,剃去青丝,素面朝天。卸去红妆,换上珈蓝。从此晨钟暮鼓,青灯佛卷……

那一刻你是否曾落下清泪,寂寞满怀……

而今,有这么多的比丘追随着你,陪伴着你,有这么多的.香客供奉这你,烦扰着你,往生的你,不会,再孤独了吧?

你更想不到你在某个风雨夜大彻大悟后的决定,使汝名垂千古,永载史册。

你可知否?在1600多年后的一个冬日,一个来自异乡的落魄书生来拜祭于你:“此生佛相伴,青灯到古稀。红尘谁堪恋,中华第一尼。”

在寺中间,有一大缸,清水满瓮。瓮底摆放“福、寿、官、财”四个大字,瓮底和字上沉着许多硬币。傍边正有游客丢钱,原来,把钱丢到那个字上,便能拥有此项福缘。比如,你用五角硬币朝水面丢去,如果硬币沉在官字上,你就该升了。竹林寺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而且价格绝对低于市场价许多倍,善莫大焉!

绕大雄宝殿后往东,便是骆驼山竹林寺的最高处——观音阁。观音阁共四层,通高23米,阁内供奉有千手观音一尊,内设楼梯,可供游人登阁望远,俯瞰山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向晚登高,整个骆驼山收在眼底。漫山松柏苍郁,层层叠叠。山寺周边,修竹环抱,竹林藏幽。山下的如意湖寒波清翠,扁舟如叶。东面是狮子山汉楚王陵建筑群,尽显王者风范。西面徐州城区,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一派繁华盛世。再往西,云龙山,云龙若隐若现,气象万千。此时,暮霭沈沈,一抹残阳,半挂山头。日暮乡关何处是……一缕思念随着那一抹残阳消失殆尽,油然而生,愈酿愈浓。暮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长亭更短亭,何日是归程……

寺后有弯曲山道通往山下北门,我们沿阶而下,妄谈芸生。蓦然,数声晚钟悠悠传来,紧接着梵音入耳,一唱一和,曲调悠扬。一时间,心神静寂,百恨倶消。不知此身何在,今夕何年……

游竹林寺散文 篇2

关键词:废名,《竹林的故事》,诗境化,淡化情节

废名的小说素以“散文化”闻名,这种写作方式,对后来的京派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即是它在对于诗境化叙事的这种方式的发展成熟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的代表作 《竹林的故事》是在冷与暖中酝酿出的诗与画,这篇文章乃是简笔出工笔。他用“唐人写绝句的方法”,借助朴素、精炼、 含蓄的语言,写出了一种乡土的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其意境恰如晚唐诗人的诗和画家的画。

以下就从四个反面来论述这篇《竹林的故事》中所孕育的早期诗境化叙事的重要特征 :

一、在结构上淡化情节

仔细阅读《竹林的故事》之后,我们会发现作者所写的内容就是简简单单的日常生活。在文中主要写了老程家的托“我们”解签、三姑娘卖菜养家、三姑娘和母亲在灯下的沉默等这些片段。整个故事就是利用这些生活片段而组合成的,但是在读者看来,由于其中穿插着许多优美的环境描写, 与故事本身交相辉映,所以就显得故事零零散散,这样就使诗境化叙事较多的依托的是散文的文体。

汪曾祺曾说 :“我也不喜欢太像小说的小说,即故事性很强的小说。故事性太强了,我就觉得不大真实。”故事性太强,就会发生情节的脱节或是反逻辑的现象,相反,情节的淡化,有时反而能够给人以本色感。在《竹林的故事》中, 废名就大胆地打破了传统小说重情节、重故事的叙述模式, 而是注重通过意境的营造氛围的渲染和对生活化场景的描绘,使得小说结构散淡自然,恰与叙述主体恬淡悠远的思想感情很好地对应。

二、在人物刻画上不注重形象性格

从作者出发,他并没有情节和人物放在他要描写的重要位置,他所着眼的而是对小说中人物活动环境的描绘以及整个意境氛围的营造。因此,就是对于小说中的主人公三姑娘, 作者也没有花大量的笔墨来说明她的长相及身段,单是在开头淡淡地叙述一句她“非常的害羞而又爱笑”以介绍她的性格为后文老程死后她“太懂事”作铺垫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又写到“三姑娘的黑地绿花鞋的尖头蒙上一层白布”,这样在父亲死后的装束,却也使她更加好看。作者对三姑娘是极其喜爱的,但是读者在文中所能看见的作者的语言,很少有或明或暗的修饰之词,他所侧重的是人物本身的情感以及与环境相映衬的美感。

三、在语言上追求朴素冲淡

废名小说的语言是不可不说的一大特色。《竹林的故事》 中的语言,同样也是像严家炎先生对废名《菱荡》所作出的评价一样——“简而不文,白而不冗,看似闲笔,实具情趣, 平淡中见奇僻”。小说一开头的文字就,参差有致,朴素精炼——“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再后面,“河里没有水,平沙一片,现得这坝从远远看来是蜿蜒着一条蛇,站在上面的人,更小到同一颗黑子了”:废名用“唐人写绝句的方法”将句子写成了诗句模样,它也蕴含着古诗所能传达出的留白的悠远韵味,它们的组合为我们展现出了画一般的场景,颇有生趣。

除了在景物描写中,废名有如此纯熟而又冲淡的语言, 在人物描写上,也是技法高超。在此文中,写三姑娘一家温馨的生活时,单用几个动词,就把一家人的幸福片刻写得淋漓尽致,比如“老程从荷包里掏出一把大红头绳 :‘阿三, 这个打辫好吗?’三姑娘抢在手上,一面还接下酒壶,奔向灶角里去……(拿出杯子)踮着脚送在桌上 ;然而老程终于还是要亲自朝中间挪一挪,然后又取出壶来。”这些人一系列的动作就写得相当传神,既体现了一家人之间的互相疼爱,又展示出了各自的情感与性格。诗境化叙事也是同样继承了废名自然朴素,含蓄悠远的语言风格。

四、在整体风格上突出田园情调与原始之美

诗境化叙事之所以称得上是“诗境化”,这与它在整体风格上突出乡土中田园牧歌式的情调以展现原始人性人情中的真挚、平和与隽永分不开。

废名写三姑娘是一个好姑娘,她善良、懂事,“我们” 都喜欢她,只盼着她将来能遇上一个好姑爷。在这些情节的描写和祝福时的表达中,不含一丝矫情与做作,有的只是作为一个人的简单又纯洁的喜爱与希望。作者赞颂着农村人民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展示着世界本身的美好。

游记性散文阅读两则 篇3

相遇伊瓜苏瀑布

□刘长春

从布宜诺斯艾利斯起飞的飞机从1万米高空逐渐降落的时候,机舱里忽然听到了一片惊呼:“伊瓜苏!伊瓜苏!”我这才发现,在莽莽苍苍无尽的由亚热带雨林组成的绿色森林里,静静地悬挂着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白色的瀑布,大的、小的、单独的、间隔开来的、分散了又聚拢在一起的,各种各样的瀑布展开自己的姿态,从高处向下坠落——那么地安静和从容,没有一声喧哗。

伊瓜苏果然不同凡响。峰回路转之际,它好像为了给人一个惊喜,突然地出现,展开于一个断壁,数十条白色的蛟龙扭结在一起,编织成上下两幅巨大的水珠帘悬挂在那里,装饰着周围绿色的森林。它垂直地悬挂着,静静地等待着风的吹动,然后掀起一角,让我瞥见黑黝黝的山岩断壁的一点儿真相。

水珠帘只是一个序幕。

山路曲折,瀑布的情节也曲折。我们又走进一条绿色的长廊,走进密密匝匝的树林。高大的落叶松、山毛榉树,支撑起雄健的体魄直冲云霄,然后在天空中绽开它们繁茂的枝叶,遮掩了下午的烈日。在它们周围,那些阔叶树伸出自己的枝丫,与那些长长的蔓藤缠绕在一起,构成纵横交叉的布局,光影投射下来,露出一处又一处空白。空处不虚。远处,耳际,忽然传来了大水澎湃的声音。情不自禁地往空白处张望,搜寻瀑布的身影。只见它又在河的对面,我的眼前。变化了,变化了。一会儿,它是匹练悬空一线如注;一会儿,它又是浪漫组合飞流直下。曲折而下如轻盈的旋转,激情奔泻似威猛的跳跃。刚与柔的结合,壮与细的比较,单纯与复沓的递进,一个梦幻的群舞的世界。一条不到4000米的弯月形的峡谷走廊,却形成了275股大小瀑布——世界最宽的瀑布。看到那种丰富与气势,不禁要问,来自人间还是天堂?

绿廊不尽,瀑布不断。我们还是兴冲冲地往前走,然后又折向下行。真像一幕大戏,见了序幕,读了情节,我们还要看到高潮。伊瓜苏瀑布的高潮在“波塞蒂”,意为“鬼喉”的地方。亿万年前频繁的地球运动,在巴西的南部挤压成许多裂缝,随岩浆的喷涌而出,形成玄武岩熔岩高原的地理特征。然后又产生断层,成为河谷,垂直切至伊瓜苏河的河心。突然地又在巴西与阿根廷交界处塌落一个大洞,形成了落差近百米的壮观的U形大瀑布。耳边,一个惊雷紧接着一个惊雷;眼前,一团白雾连续着一团白雾。白雾的水汽弥漫在河谷间,又升腾于天空,在太阳光的强烈照射下,然后又变成了一条美丽的彩虹——天上的桥。走上天桥可以到达天堂,在天堂上看伊瓜苏,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来不及想像。地上也有一座桥。桥下是一条奔湍的大河。闪着绿松石般的光亮,扑腾着浪花。我走上栈桥,跨过河心,一步步接近瀑布,顾不得雨花淋湿了衣衫。雷再响,雨再大,我也要走近了,再走近。走到了桥的尽头,抬眼看那劈头盖脸的瀑布,势从天落,滚滚而下,在U形的几百米宽面的峡谷,奔流咆哮。前面一排的巨流刚刚呼啸而下,后面一排的巨流又接踵而至。只听见“轰隆——轰隆”的巨响,震得天惊,震得山摇。

铺天盖地的飞瀑,是水的意志和伟力的抒情,它要冲垮一切,淹没一切。人在它面前,渺小得如同它的一滴水珠。水是白色的,又不纯粹是白色的,巨大的白色中掺杂着几股墨绿色,像是一种泼彩,没有遮拦地倾倒,倾倒了,再倾倒,无休无止,只不知道这颜色是怎么变幻出来的。于是彩色的瀑布,与彩色的河流、天上的彩虹一起走向高潮,演繹和展示人间最壮丽的一幕。同时,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鸣的高潮。

伊瓜苏,印第安语的意思即“大水”。大水不是来自天上,而是来自密林深处的河流。

(选自2006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

1.“它垂直地悬挂着,静静地等待着风的吹动,然后掀起一角,让我瞥见黑黝黝的山岩断壁的一点儿真相。”这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第五段“真像一幕大戏,见了序幕,读了情节,我们还要看到高潮”一句中的“大戏”、“序幕”、“情节”、“高潮”分别是什么意义?

3.第四段“看到那种丰富与气势,不禁要问,来自人间还是天堂?”和结尾段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样安排又有什么用意?

4.综观全文,分条概括伊瓜苏瀑布丰富的形态美。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

夜听九寨

□沉 石

大多数人都曾是白天看九寨沟的,步入其境,会欣赏到那嵌入山水之间的多彩美景,尤其是那五彩石、孔雀蓝、魔幻般的池畔,还有那春分和仲秋时节被风浸染的山林,叶片的色彩宛如画笔,为那里的山水涂上大自然生命的色彩并赋予九寨沟神奇天堂之美名……

初秋早晨,当我步入九寨,把阳光与色彩收进眼帘之后,忽然产生另一种好奇的想法,决定要夜走九寨,扑向山水深处,用心去聆听九寨的灵魂之声。

九寨的夜很纯净,虽说只有半弦清月挂在山尖,但夜的浓度仿佛过滤了似的,黑静中带着丝丝透明的蓝梦,在寨与寨之间、山与山丛中、湖与湖的彼岸飘浮着一种夜色情绪。此时,泉击石盘的声音愈来愈响,当你贴近礁盘,俯身侧耳时,一种神奇的声响穿过石盘发出的声音,然后由喷发的水珠同时打在翠竹林里,像散落的珍珠声,形成了主声音与次声音合奏的共鸣,传递给夜空的是山的神圣,水的经典。“这是一出泉水,带动的是多音的组合!”我闭着眼睛在感悟,“水是有生命的!”

“听说,金海湖是海拔最高的山脉之湖,山与水有洞洞相连的秘密?”我指着海拔3300多米的山峰,问旅游局的老朋友甘巴。

“那里是最原始的山洞,当年林场的工人曾进去过,谁也没有走到头。”甘巴担心地说,“光靠我这手电筒是无法走进山洞的。”

我笑了,带着一丝无所畏惧的神色:“山洞里只要有泉,单凭声音就会找到洞与洞之间的路。”

“你真的要进洞?”甘巴急了,“就是白天进去都很困难。”

“没有探险,哪来的收获!”我说,“要想写出真正的九寨神奇,一定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走进山洞里探幽,寻找的是泉的源头之母。夜里的山洞格外单纯,泉的声音在洞间回旋着,既清脆又响亮,宛如在悬崖礁盘上滴下翡翠,颗颗沁人耳畔。我屏住呼吸,透过洞内水珠闪烁的点点星光,聆听着来自泉水发出的响声,用心在寻觅着那最天然的泉之声。洞内的山盘与礁砂形成了九寨独特的地貌,泉涌出石间,并融入沙棘沉淀之后,形成了地质的钙化,水与水流出的是一种绿色的诗意。

蓦然,在我的头顶传来一阵轰鸣的水流声,像是一泻千里的瀑布巨响震耳欲聋,我惊讶地仰头望着,黑压压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这水声来自于海拔之颠,据说远古的人发现这个洞后就没出来。”甘巴说得很认真。

我凭着水声的方向,钻着一个个洞口,翻越着一个个起伏的山脉狭路,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脚是在沿着水系攀登,在洞的某一个磐凹处,总会有泛着泉眼的水流,静谧之中能听到泉的吟唱。“你听,在这里唱歌,有一种神奇的回声,并且传得非常远。”甘巴说着,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神奇的九寨》。他唱的每一个音符都穿透了泉水与山石,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硕大无比的音箱里,真实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奇妙的魅力。一曲过后,我在洞的夹层中寻觅到了真正的水源头。“快来看,我的左侧是一道水线!”我大声嚷道。

水线在夜色中闪现着一道道别致的亮丽,而且能辉映着整个山洞,是从高原飞流直下的瀑布,唱着歌从远古走来,声音是如此的原始和年轻

“这是洞中的小瀑布,真正的大瀑布还在高原深处。”甘巴说这话时,我已经明白了九寨水源的含义。我无需再去寻觅,已经用心触摸到了水的神经,泉的甘甜。

当我走出九寨山洞时,站在一处最原始的崖石边眺望,眼前的九寨已经沉浸在一片茫茫的夜雾之中,东方的晨曦仿佛穿透雾纱,射出了绚丽斑斓的霞光。此时,我被迎面飘舞的晨雾缭绕,在夜与晨的交织中,再一次听到了那散发着馨香的泉水声……

(选自2006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1.在“决定要夜走九寨,扑向山水深处,用心去聆听九寨的灵魂之声”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根据你的体会,理解下列句子中画线处在文中的含义。

(1)我闭着眼睛在感悟,“水是有生命的!”

(2)唱着歌从远古走来,声音是如此的原始和年轻。

3.作者濃墨重彩,详写夜探九寨山洞,其用意是要突出什么?请用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话来帮助作答。

4.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结尾段在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答案

《相遇伊瓜苏瀑布》

1.以静写动,瀑布本是不停流淌的动景,作者借“悬挂”一词将其静态化,突出其风景如画的美和对周围山川的装饰和美化作用。拟人手法,“静静地等待”、“掀起一角”赋予瀑布人的多情,而这情感正是作者喜爱之情的折射。(对比手法,将瀑布的纯净和“黑黝黝的山岩”进行对比,更加突出瀑布的洁净和对周围环境的装饰效果。)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象和技巧”,偏重技巧。答题时要确认具体技巧的名称,继而分析语言材料加以印证,最后概括其表现力,即信息、意蕴和效果。

2.“大戏”:伊瓜苏瀑布;“序幕”:断壁水珠帘;“情节”:峡谷走廊瀑布群的变幻美;“高潮”:彩色的瀑布,与彩色的河流、天上的彩虹一起演绎和展示的人间最壮丽的一幕。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后者以必需的背景知识出现,因为只有抓住了“真像一幕大戏,见了序幕,读了情节,我们还要看到高潮”这句话呈辐射性照应的特点之后,才能准确筛选出“大戏”、“序幕”、“情节”、“高潮”等词语具体指向的语言。

3.设问式的照应关系(问答式的照应关系)。这样安排是为突出美在人间这一主题。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象和技巧”、“把握文章思路”和“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虽是一道综合试题,但难度不大。

4.安静从容,静无声息;匹练悬空,一线如注;浪漫组合,飞流直下;曲折而下,轻盈旋转;激情奔泻,威猛跳跃;势从天落,滚滚而下。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综观全文”是限制也是提示,作答这样的试题要注意防止信息遗漏和概括重叠。

《夜听九寨》

1.“扑”,是猛冲上去的意思,容易让人联想到野兽捕食的情景,这里用来写“我”,突出“我”急欲探究九寨山水的强烈愿望,强化对它的神往之情,为后文夜走九寨作铺垫。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象和技巧”。作答该题,要由其词汇意义入手,看到其“活用”的个性,考查它对描写对象的情感态度,分析对后文内容的关照。

2.(1)深夜中山泉不停地流淌,好像是山的灵魂。(2)因为它从远古走来,声音有一种原始的古朴美;因为“我”第一次听到,有给人一种“年轻”的新奇美。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作答该题,要抓住画线处在语境中的所指,即属于考查句子指向性的试题。

3.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人生哲理。当然也是突出九寨另一种特殊的情态美。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只是对作答给了一点儿限制,便于检查阅读者阅读时的联想能力。当然也是一种暗示,便于调动阅读者的阅读储备来回答问题。

4.写景以抒发夜走九寨的兴奋、喜悦和自得之情,寄寓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感,升华文章主旨。照应第二段,暗示一夜己在不觉间逝去,从而虚写九寨的特殊魅力,进一步强化对九寨山水的沉醉之情。

游少林寺 篇4

少林寺景点众多,大门上有康熙皇帝题写的“少林寺”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寺内有威风凛凛的天王殿,有威武雄壮的大雄宝殿,有佛像神态各异的千佛殿,还有珍贵的石碑、石刻和武僧的练功房。在这些景点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武僧的练功房了。

练功房位于大雄宝殿东侧,据导游介绍是游客必看的景点之一。据说练功房刚建成时地面铺了很结实的地砖,非常平整,可现在却凹陷下去了。我满头雾水,这些地板怎么会凹陷下去呢?听了导游的介绍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有许多武僧在此练功,时间久了,他们所站的地方,也就印上了他们的脚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水滴石穿的道理吧,也是少林武术名扬天下的重要原因。此时此刻我想到了,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将一事无成,练武是这样,学习更是这样。

不知不觉一天时间过去了,我还流连忘返。在这一天当中,我领略了嵩山的奇秀美景,了解了少林寺丰富的历史文化,觉得真是不虚此行啊!在短短时间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也明白了坚持和毅力对于成功是多么重要。

以游竹林为话题作文 篇5

这个清明节,我来到了南部山区的竹林。

进到大门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蜿蜒的石板路和两旁望不到边际的竹林。竹子大多都如碗口般粗,是深绿色的。脚边还有许多刚冒出芽的小竹子,焕发着年轻的生命力。行走在这条小路上,只觉得无比幽静深远,不时两声婉转的啼叫声,使这里更加有种与世隔绝的意境。

沿着小路走了许久,前方突然豁然开朗。只听见哗哗的流水声——一池浅浅的泉水旁,一处小瀑布顺流直下。透过清澈的泉水,可以看到光滑的卵石。使卵石臻于完美的,正是泉水的且歌且舞。

沿着石块砌成的阶梯向上行,眼前的景色更是如世外桃源。那一潭深碧的泉水如姑娘的眸子,清澈动人却深不可测。那绿中透着深蓝,微风吹过便掀起一层小小的涟漪。这泉名为“青龙潭”,果然泉如其名,有着一种神秘而动人心魄的美。青龙潭虽安静,却不沉寂。因为远处的石洞下一股细流汇入这里,发出流淌的声响。潭水的边际,一棵百年古树盘踞而上,笼罩着这片天地。抬头仰望,那刚劲有力的树枝不放过任何生长的机会,占据着每一个角落。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内心似乎有了一种奇异的感受:这树是有人一般的灵魂的。他仿佛意味深长的对我笑着,也如潭水一般深不可测。细碎的光影穿过树叶,在岩石上,潭水上,树叶上留下了反光,鲜艳明丽的绿带着妖魅神异的光,跳跃在水上。静谧与喧杂交错着,给人以不真实的`幻觉。我暗自庆幸:如此人间仙境却鲜有人知,也正是因为他的默默无名,才给这世间留下了难得的真正美景。

穿过石洞,又是别有一番景致。石阶错落有致,蜿蜒而上,而在石阶与石阶间,泉水缓缓流淌着。旁边绿树互相交错成荫,若是在夜间,定会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这也有一处泉,名为涌泉。涌泉在我心中虽不及青龙潭的神韵,但却含义深刻。涌泉之名,取自“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可见这里不仅风景秀美,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然而我却为涌泉惋惜,同为七十二名泉之一,趵突泉名扬天下,涌泉却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但这又何尝不是好事?能一直独守一方天地,不受外界喧杂的干扰,是多么难能可贵。

少林寺之游作文500字 篇6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河南五日游,其中一站就是少林寺,我兴奋得像一只飞出笼的小鸟。几乎每一部武侠小说都会提到少林功夫,什么大力金刚指啦、分筋错骨手啦、九阳神功啦、四两拨千斤啦……每一样武艺都玄乎其玄,神乎其乎,我真想到少林寺一探究竟。

来少林寺游玩的人可真多,进入山门,沿途可以看到许多老外也在跟着少林寺的和尚舞刀弄棒,摩拳擦掌。看来,连老外也对少林功夫着迷啦!

我们经过练武场,来到了演武馆,终于能亲眼目睹少林真功夫啦!只见刀枪舞得风声四起,拳脚打得虎虎生威,九节鞭甩起了一阵阵小旋风,铁板敲在头上犹如以卵击石,小小银针竟能穿透玻璃并刺破气球……真是不可思议!最吸引的人要数舞剑。长剑在武僧的手中犹如一条蛟龙,上下翻飞,刺出朵朵剑花,灵活极了!我连眼睛都不敢眨一眨,生怕漏看了一招半式。长剑与武僧已经融为一体,你瞧,每一招都是那么刚劲有力、干净利落,每一式都是那么节奏鲜明,姿态优美,腾空、跳跃、转身一气呵成,在场的游客无不拍手称绝。怪不得人们都说“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呢!

看完演出,我们来到了庄严肃穆的塔林。原来,这一座座宝塔似的小石雕是历代得道高僧的`墓地,里面存放着他们的不腐金身和舍利。每一座墓塔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座墓塔都铭记着少林寺的历史。

游竹林寺散文 篇7

少林寺是一座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闻名遐迩的古刹。寺院很大,我们从大门乘车进来,汽车约走了2公里。整个寺庙非常清静,路边栽了许多参天大树,有许多叔上面都有许多手指大的树洞,听导游说这是僧人练功戳出来的,多么厉害啊!树后还有一个大操场是少林弟子习武的场地。我们依次参观了每个大殿,有许多人发自内心的上香,拜佛,募捐。

我在大雄宝殿前,我在一块大理石碑上看到了少林寺的寺歌和电影 少林寺 中的插曲《牧羊曲》,还在刻有漂亮的字体的石碑上用手指描写了很久。

出了寺院,我们又来到塔林,那是历代得道高僧圆寂后埋葬骨灰的地方,一共有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余为清塔或时代不详者。根据各僧人生前收的徒弟的多少及财富的多少,分别葬入一、三、五、七不同等级的塔中。塔林分公塔和私塔,前面主要是一个人单独享有的私塔,后面是共同享有的公塔。

转眼间天已经黑了,我们恋恋不舍买上大巴车的票乘车离去。虽然离开了,但我的眼前一直浮现出少林寺中的景象,久久不能平静。

大竹林的散文 篇8

什么神仙?哪尊佛菩萨?遗落下一粒种子在人间,长出了漫山遍野的竹子!

早晨中午下午,阴天雨天还有晴天,我背上背篓到大山上割草喂牛喂马。我站在离大竹林不远不近的大石仓的一个大石头上,听耳边风声悠长又悠长地叹息,看风儿吹过波涛澎湃的竹海,心竟然莫明其妙好一阵子惬意,任凭心思像脱缰的野马在茫茫天地间狂奔。

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雅是雅致之极了,而且个个都有气节,世人似无疑议否耶。寒梅、青松和绿竹,岁寒三友,世代文人墨客之所重矣。然而诗词书画诉不尽万壶钟情千古风流,诉不尽高山流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梅若有灵,秋水为神玉为骨的她,亦当惊知己于千古。梅花清雅绝俗,林隐士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几乎道完道尽。梅花并非我的妻,仙鹤亦非尔之子,我们这些后来人当无话可说,亦不可有话说,一说便是错!错!错!我们之于梅花,简直是太俗太土了。

至于枯松嘛,老气横秋的,或无足论道者。只有那些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与之愁空山,只有山月照其无眠罢了。不晓得枯松野鹤何以为伍,凡鹤栖息之地皆高原沼泽,而那些地方往往无悬崖枯松。只有不断老去的老人家喜欢古松老来的神态,那种宁静而淡泊的心境是我们这些年轻人又不容易悟得的。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竹子看上去四季常绿,世人也往往以竹子比附君子。可谁曾想过竹子若非虚心即是空心的.,若非它把心给了天给了地,就是竹马将心许了青梅。爱过方知情重,醉过方知酒浓。肝肠寸断,心碎了,心死了,心空了!多情女子常常说负心人,世上最无心的似乎也只有这些满山遍野的竹子了,像竹林七贤那些人,怕是向来懒得理睬儿女私情,大概也就不是什么负心汉了吧?

嗨,姑娘,你说当太阳爱上了月亮,故事将怎么收得了场呢?

太阳在白天里忙,月亮多半儿在夜里亮,它们虽然有共同的方向,从东边升起落下西边去,可是它们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太阳无论如何也温暖不了月亮那颗多情而冰冷的心。横亘在它们之间的是无法渡过的时空的海。

竹子是否像太阳那样把心给了谁呀?是不是雪花中的梅花呢?或许只有山竹自己知道多么在乎梅花,一生一世生生世世爱下去。然而梅花一瓣一瓣,一朵朵啪啪啪落在白雪寒冷的手心里哭泣,梅花只愿和雪花在一起,它们在冬天里约会,一起来也一起去。

竹叶在风中千百回辗转。怪只怪情深缘浅命不好,或许来世间太早太早了,自个儿的心在人间地狱里烧。或许来世上太迟太迟了,爱情鸟已经飞走了!爱了就爱了,心死心碎心空了都无所谓。竹子仿佛以永恒的姿态对世人说:“爱情是心灵这只小白兔皈依幸福的路!”

那一片竹林的散文 篇9

今天走亲途中,经过一片竹林,顿时使我被风雪刺酸的双目活泛起来!我不由得睁大了原本恹恹的双眼,那风寒中稀奇的绿让我不禁一怔,心仿佛在漆黑的夜里突然间看到了一朵烁烁的火花掠过,划破了死寂的夜空。我驻足,尽情享受着这久违的欣慰与窃喜淹没了整个身心,虽在严寒时节,却犹如置身于温暖的花园里,呼吸着芬芳,品嗅着香甘,憧憬着灿烂,沉迷着舒坦。

我沉浸其中,疲惫不堪的身心得到了春雨般的滋润,春风般的抚慰,将苦忧逐出心外,把烦困抛向九霄,从困顿中解脱,从泪水河中得以超脱出来。使我于这泼烦的日子里找到了希望宝剑的锋芒,沉溺的心一刻刻走向光明,一步步奔向太阳。从竹子的节上,我看到了古往今来仁人志士身上的气节品性,为他们的洁身自爱、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而钦佩,而神往,而赞叹不已。我从它的颜色上看到了“青春”二字。竹子之青,与大自然绿植万物一色,与希望的田野同样青青欲滴,令人心醉,使人神往,让人不禁把深藏的幽情放飞。今虽风雪扰扰,但时令已到春季,此青在春天,正合“青春”,是竹子的好时节,也是我们人生开展的好时节啊!

啊,青春!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啊!我们必须珍惜这难得的`、稍纵即逝的美好时期,趁着年富力强,多做些利人利己的事情来,为社会创造价值,也为自己的人生填写满意的试卷。

望着这风雪中的竹林,我不禁冒出个想法:在这其中造一茅舍,生活其中该多么好呀!到时在其中,凭几破万卷,提笔纵横论,夜读不觉鸡已鸣,晨诵却已日西斜。或在竹林水中每天都放下一只纸船,让它载着自己对心上人的眷恋与祝福消失在小溪清幽的尽头,让它去把我对她的思念倾诉,去把爱意传递,去把心语传说。如此,该是多么的美妙呀!如果这个梦想能实现,那绝对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冬天则踏雪寻梅,去寻找心中的那一份温情;春天则去倾听鸟儿的歌唱,去拜访绽放的花蕊;夏天,摊开一草席,枕着凉风入梦里;秋天,则去采撷竹叶入茶饮……

雪裙仙子竹林深处的精灵散文 篇10

邂逅红尘中,禅语因缘分;世事解多少,毕生不可尽。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

一点不假。夏末秋初的那天,也是雨后初晴的那天,心情如晴朗的天空,微风习习、白云悠悠。

在异乡,走出好友的农家小院一眼便见到一大片竹林,后面便是密集穿插的野毛竹的大山,远远望去,碧绿的竹海碧波荡漾渐渐地淡至交错绵延的峰恋叠嶂之中。风过之处竹叶会泛起一浪又一浪的灰白,恰似碧海浪涛层出不穷,极为壮观,引人入胜。

沿着羊肠小道,信步于竹林,好一派景色。竹林深处,叶海之间,鸟语花香。喜鹊等等还有多种不知名的鸟鸣听得人醉悠悠的;茑萝的大红分外耀眼,野菊的蛋黄素雅怡心,而百日草的粉红却异常惊艳。。。。。。

竹,似乎一般高矮,却粗细不等,或碗粗,或拳细,直挺入云;竹竿的颜色,也青黄不一,似乎告知你老中青少一般;竹节的宽厚更是不同,线状、环状,或环带状。而节上的粉白,多少、深浅全都不同,似乎在诉说年代,风雨,和沧桑。。。。。。

竹林深处,虽然目视通透,空明爽朗,但也不乏荆棘丛生,行赏艰难,感慨有余。

转身,正当意欲返回之时,忽见丈余处一尤物似在行走,只见身影,不见面容,活脱脱的就是二八小仙子,难道是外星小精灵吗?头顶白玉蝶簪,满头深绿而乌黑油亮卷发,身披落地纯白、金丝网状的风衣,孤单的迷失在这深深的竹海之中,脚步、身形婀娜多姿,异常曼妙。这情景,让我无限惊奇,又无限怜惜。凝视良久,不得其解。因为我半百已逝,还从未见过这等何物。

震惊间,万般好奇之心必须一探究竟。于是,跃荆而过,近前,围其一圈,细观,方看清原来是一种菌类,一种妖娆而媚态的蘑菇样,就是不知名。然而,她的仪态,真让人无限思量,惊艳之余,感慨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放眼竹林地面,枯叶滥枝,层层叠加的沧桑之上,不等类、不等形、不同代的自然生命中这种不知名的`类姑物或两三、或六七、或八九的星散而群聚的情形,非常可爱,甚至令人羡慕,深深感怀,多么美丽的邂逅啊。看,仿佛一家人深林探秘。夫妻在前,小子在后,太引人注目了。良久,不愿离去。

惊奇之情久久不能平静,回到朋友的小农家,翻出手机图片,急于问到:“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东西啊,如此美艳可爱?”

“这些啊,倒是经常看到,有时一片片的,看起来确实可爱,只是我们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所以,没在意过。我不禁大失所望。不无遗憾,心地似乎有些凉凉的,有一种说不出得滋味。

隔天,回到公司,急忙打开电脑,查询典籍,如此可爱、优美的此物为何物。

几经翻腾,终于知到了真像,揭开了她们的神秘面纱。

原来,这种小仙子样的尤物名叫竹荪。俗名有竹参、竹笙、面纱菌、网纱菌、竹姑娘。竹荪隶属于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整个菌体显得十分俊美、色彩鲜艳稀有珍贵,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

竹荪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是医学上的新秀,历史上列为“宫庭贡品”,近代做为国宴名菜,同时也是食疗佳品。其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肠胃疾病等具有显著效果,能防癌抗癌,减肥壮体。还具有特异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荪烹调的菜、肉多日不变馊。

竹荪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具三层包被,外包被薄,光滑,灰白色或淡褐红色;中层胶质;内包被坚韧肉质。成熟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柄中空,外表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遣留于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盖下有白色网状菌幕,下垂如裙,孢子光滑,透明,椭圆形,甚是养眼。

竹荪分布世界许多国家,如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等。中国分布范围也很广,黑龙江、吉林,河北、陕西、及台湾等省区,都有采集到竹荪的报道,但各地的竹荪品种不完全相同,其中以西南各省分布较广,食用品种质量也较优。

竹荪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竹荪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可能有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

哦,我的雪裙仙子。如此,谜底尽解。端详这些魅力无限的小精灵,思绪万千、意欲未尽。

我立刻打电话告诉朋友,这是好东西,可以使用,而且益处多多,是历代贡品。很快就成了当地的名胜佳肴,而且,还和当地带去了可观的经济补贴。因为,纯野生的竹荪在当地量比较大,可以采集卖钱啊。

此后,竹荪美丽的身形就像一道稀罕的风景,又像一段段曼妙的音画,更像一首精粹的诗,在我的脑海中,在我的灵魂里住而不去。形象精美,诗情画意,比邻人生。

有一次,应邀赴宴,有幸遇到这道贡品名菜“乌鸡竹荪煲”,当我听到介绍,夹起入婉儿,端详着“仙子”熟后的模样,突然想起竹林中活脱仙子的模样,真的不忍入口。良久,朋友问“为何只看不吃啊?”我掏出手机,翻出照片让大家看。大家异口称奇“好美啊,真的从未见过野生的原样,如此尽显灵性,诗情画意般令人沉醉而惊艳。。。。。。

每每想到大山之中,竹林深处雪裙仙子们像一家人,想一个独一无二的部落,又像一个喜好安静和美丽的种族,或两三、或八九的自然漫步、竹林深处的舞蹈,真让人爱怜万分。

前不久,朋友来电。自从我告知以后,当地,不仅多了一道上等好菜,多了经济收入,他的老父亲因为长期食用竹荪、雪裙仙子,原本比较严重的胃癌逐渐稳定、好转多了。。。。。。

听到这些,我欣慰至极,感慨自然的神奇与魅力。地大物博、博大精深啊。

“雪裙仙子”,多美好的名字啊,想起你飘逸红尘,充满灵性,风雨兼程,不卑不亢的身影,我都会无穷的遐想和思叹,多美好的精灵啊!每每想起人们采集你的时候,又都会有些许的不忍和惋惜。。。。。。我自己也说不清这种莫名的惆怅。。。。。。因此,现将关于“雪裙仙子”的无限思绪整理成这篇小文以作纪念,了却心怀。

然而,看到,或想到人们种植你、采集你的艰辛劳作,他们又何尝不是美丽而动人的“雪裙仙子”呢?

游天池花山散文 篇11

天池花山位于苏州西郊,有苏州西部第一佳境之美誉。

传说,女娲补天采炼昆仑五彩石,不慎遗落三块彩石:一块为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一块落在花果山,为齐天大圣;这第三块便化为天池花山。

东晋高僧支遁不远千山万水,来到这方静土,在潺潺流水,悠悠鸟鸣,风中树叶“淅淅”声中感悟禅机,开场布道,以行教化。

晚明高士赵h光寻着先人的`足迹,衣袂飘飘地来了,钟情于这连绵山峦,满目青翠、幽深篁竹,从此结庐青山,寄情山水,怡情古卷,享无穷诗意。

千古一帝御驾亲临,五十三参、御碑见证了乾隆帝王的踪迹。

在无限悠长的时光里,在浩瀚辽阔的天地间,文人隐士有李根源之类,帝王卿相如乾隆、文震孟等,他们共同编织了一段锦绣,折叠在天池花山,任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光华灿然。

摩崖石刻是天池花山的瑰宝,历史镶嵌在石上的记忆。

一路沿花山鸟道拾级而上,数百余处历代名人手迹掩映在翠林丛中。这些石刻,让今天的我们,与先贤时空印证天池花山曲径通幽的妙境。

站在凌风栈前,眼前仿佛四百年前,高士秉烛夜游,清风明月相伴,即兴五言绝句:“鸟道萦行上,深林更几盘,支公此消夏,五月晚独寒”。

驻足菩萨面旁,不觉想起那碗特色素斋面――相传,乾隆帝第三次南巡至花山,在翠岩寺禅房小憩,忽闻窗外飘来阵阵香味,便问味从何来。寺主献上一碗素浇面。乾隆帝欣然食之,赞道:“菩萨面真乃天下第一美味!”

时至今日,天池花山这碗“菩萨面”不仅保留了纯正风味,更有长命百岁、家运延长的美好寓意。新年之际,当地人们有上天池花山吃菩萨面的习俗,祈愿安康。

一路至翠岩寺门前,抬头有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题字“华山翠岩寺”,时过境迁,斯人已逝,其字苍劲有力,犹似根老风骨。

翠岩寺始建于宋代,历经千年风雨,缭绕香火不在,但断梁残垣处,依稀能见当时鼎盛。寺后,几座塔林岿然屹立,肃穆庄严。

径直而上,小道蜿蜒,经五十三参,登莲花峰。莲花石含苞待放,清明净心。极目远眺,只觉天宽地阔、云高风清。沿索道而下,直达天池寂鉴寺内院。

天池寂鉴寺原名古华山寺,始建于晋代,有石屋,四壁皆凿浮屠像,又有天池、龟巢石,虎跑泉、盈盈池、雷泉、洗心泉等。

寻一处幽静,或是参天银杏底,或是罗汉古松前,在袅袅茶烟之中,冲淡浮尘烦事。茶为花山古茶种,水出清冽山泉中,因而特别清润、甘甜。

游无锡散文 篇12

我欢喜的走下飞机,第一次踏足了无锡。这几天公司派我来这里办事,任务不多,当作来这里度假吧。(反正机票不用我付)

我乘着的士穿梭在繁忙的街道上,路经一个百货超市,里面的情景吸引了我的眼球:那超市里可谓是人山人海呀,只见收款机后排着长长的队,怎么见不着队尾呀?定睛一看,每个人都捧着一箱又一箱的矿泉水,无论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朴素大方的家庭主妇,还是老人小孩,都来买水。接下来经过的几间超市都是这样的情景。有的`门口还停着辆货车,工人正满头大汗地往里面运送着一箱箱瓶装水。我的心里犯嘀咕了,怎么这么多人来买水呀?随口问了司机,司机叹了一声:“水臭呀!”

正当我忙于工作的时候,朋友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我打开一看,只见屏幕上显示着:“太湖霉呀,太湖霉,霉就霉在太湖水……”咦?这不是《太湖美》的歌词吗?怎么被人改成这样了。连这首歌也被人恶高了,现在时兴改歌词呀!

无锡的工作总算大功告成了,明天才飞回广州,今天就在这里走走吧。就去无锡最有名的太湖游玩,看看那儿“霉”成什么样。还没到湖边,远远就看到太湖上碧波荡漾,风卷集着碧绿的湖水,真美呀!走着走着,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这“绿”怎么有点怪怪的,走近一看,才知道,原来太湖水里蓝藻大量繁殖,使湖水严重变质。这时,浪退了回去,露出了岸边的土地,那情景让人触目惊心,蓝藻附在石头上,就像发了

霉的蓝莓蛋糕,真恶心。一阵风吹来,随之而来的是一阵恶臭,我连忙逃离了这已不成样的太湖。

上一篇:大学生该如何面对人生的逆境和挫折?下一篇:畜牧园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