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适用

2024-10-14

现代适用(精选5篇)

现代适用 篇1

企业中的知识型员工是公司价值的创造者, 是公司中最有价值的资源, 从而对于知识员工的激励效果如何, 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一、知识型员工的概念界定

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的, 知识员工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 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们生产的不是物质产品,而是知识和思想。也可以这样说,知识员工是指以知识为载体、具有较强的职业个性、不断为自我价值的增值和实现而追求的个人。包含了专业人员、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等。他们一般都有较高的学历, 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 并且能把这种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绩效。

二、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工作特点、心理需求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企业管理者激励知识型员工的难度增大

他们的特点不同于一般员工,这表现在:

1. 独特的个性特征。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大多是大脑复杂的思维过程,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更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 这也要求知识型员工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从众、自主性强, 独立能力强、要有足够的自信, 游刃有余的运用自己的各方面知识和能力, 迸发出灵感, 给企业注入创新的血液。

2. 超强的创造性。

超强的创造能力是知识性员工的另一素质要求。知识型员工从事的是思维性和创造性工作, 他们通过对旧知识的领悟, 对新知识的探索, 产生对新事物创造的欲望, 把迸发出的对企业的灵感运用到实践中, 从而推动企业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创新, 带动企业的发展。

3. 较高的团队合作能力。

知识型员工从事的工作的科技含量较高, 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应用, 一般情况下不是一个人单独能够完成的这就要求知识员工在实际工作要有团队合作精神, 能集众人之长而常与众人。团队合作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自主性。

三、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因素分析

个体在组织中存在三种期望,即维持生活、发展自我和承担社会责任。这三种期望均存在于每个组织和每个个体之中,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来看,他们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发展自我和承担社会责任上。如果借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来解释,则他们已上升到了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高度。金钱本身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并没有产生很重要的激励作用,他们追求在工作中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意义。对知识型员工来说,金钱虽然不是第一位的激励因素,但仍是重要的激励因素之一。这并不是说高报酬就可以达到激励的目的,报酬是一种保健因素,有它并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但如果没有它或不能保证公平支付就会导致员工的满意度下降。在当今知识资产倍受重视的时代,知识型员工的货币收入本身就已经比较高,其生理层面上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同时,知识型员工需要在人力资本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以掌握更为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其本身有一股强烈的愿望和冲动,要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说有更强的自我实现需要。所以,在重视薪酬水平的同时,更应强调内在激励因素的作用。因此对知识型员工应该采取灵活的激励制度,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结合,注重内在激励。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与其它类型的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加重视能够促进他们不断发展的、有挑战性的工作,与成长、自主和成就相比,金钱的边际价值已经退居相对次要地位。也就是说,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除了金钱以外,更重要的是其成长、自主和成就。

四、构建合理有效的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

美国企业家巨子艾科卡说过:“企业管理无非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这正是管理激励的主要内容。

1. 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人性。

“以人为本, 尊重人性”作为现代管理理念, 强调把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放在人的背后, 管理行为不再是冷冰冰的命令型、强制型, 而是贯穿着激励、信任、关怀、情感, 体现着管理者对人性的高度理解和重视。特别是在知识型员工占多数的高科技企业, 管理者不能把员工视为单纯的“经济人”, 以满足其生存需求和物质利益为管理契机, 而是要注重对员工的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提供创造性的工作, 建立起企业的经营理念, 将外部控制转化为自我控制, 使每个员工自发地形成对企业的忠诚感和责任感, 进而使员工的个人价值实现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统一起来。

2. 充分授权, 委以重任, 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参与度。

对知识型员工的充分授权要求建立相应的授权式组织结构:一是上级管理者要有一定的超越性, 将经营管理权充分授予下级, 让其充分自治;二是将下级转变为领导者, 赋予他们领导职责;三是扩大非上级干预的业务流程, 增大知识含量, 让下级知识型员工按照任务要求, 自行制定解决方案, 处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此外, 委以重任也是激励知识型员工的重要途径。

3. 实施全面薪酬战略, 给知识型员工以充分的激励。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 员工的薪酬不再是简单的收入分配问题, 而成为知识型人才价值实现的一种形式。企业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 不仅是吸引和留住一流知识型人才的前提, 也是人力资本不断增值的重要基础。为满足知识型员工的薪酬要求, 目前发达国家企业普遍推行一种称为“全面薪酬战略”, 即公司将支付给雇员的薪酬分为“外在”和“内在”的两大类, “外在薪酬”指为员工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比如, 基本工资、奖金等短期机理薪酬, 股票期权、认股权、购买公司的股票、股份奖励等长期机理薪酬、退休金、医疗保险等货币性福利, 以及公司支付的其它各种货币性开支, 如住房津贴、俱乐部会员卡、公司配车等。“内在的薪酬”是指给员工提供的不能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两者的组合即为“全面薪酬”。

4. 开展教育培训, 加强人才培养和选拔。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 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是使员工不断成长的动力与源泉。在知识经济时代, 培训与教育也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条件。为此, 企业应将教育与培训贯穿于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 使员工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随时学习到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 保持与企业同步发展, 从而成为企业最稳定可靠的人才资源。随着事业的发展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倚重将不断增加, 许多知识型员工将从单纯的技术岗位和局部性工作, 转向承担更具综合性的管理和领导。技术专家与管理者身份的融合将成为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新趋向。为使优秀的知识型人才尽快成长, 从企业内部选择领导人才是许多成功企业经验即我们常说的选聘领导的“内升制”。好处一:有利于公司内部员工的职业发展, 使优秀人才获得充分的成长空间。好处二:内部选拔的接班人熟悉公司的运作程度, 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便于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好处三:从内部提升领导人有利于公司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5. 采取宽容式管理, 实行弹性工作制, 为知识型员工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大部分知识型员工, 非常重视私有的工作空间, 也更喜欢独自工作的自由, 以及更有张力的工作安排。而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过程难于监控, 传统意义的监督管理对他们来说既不适宜, 也非必要。因此, 对于知识型员工只需对其工作结果提出要求和考核, 而无需对中间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因此, 企业可酌情对知识型员工实行弹性工作制。

在知识经济日趋激烈的21世纪, 企业经济管理之间的竞争重点在知识、资讯、科技的综合体——知识型人才之间的竞争,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于知识型员工, 企业的竞争、知识的创新、利用与增值, 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发展和实现。企业中的知识型员工是公司价值的创造者, 是公司中最有价值的资源, 从而对于知识员工的激励效果如何, 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在这里,我们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特点,以及他们所适用的激励方式,其目的就是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力为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而做出参考。

摘要:在知识经济日趋激烈的21世纪, 新型员工即是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和主导力量。由于知识型员工的特殊性, 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除了金钱以外, 更重要的是其成长、自主和成就。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激励因素出发, 提出了应从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两方面激励知识型员工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激励政策

参考文献

[1]肖光强:如何管理知识型员工[J].企业管理, 2000-7

[2]刘伟晶:中国企业知识员工激励机制构建研究》, 中国商界, 2008-6

浅谈现代经济适用房的设计方法 篇2

[关键字]经济适用房 设计理念 设计方法

1.经济适用房背景和设计理念

1.1现代经济适用房出现背景。

1.1.1 现代经济适用房与公共住房区别。经济适用房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二战以后西方国家推行的国家公共住房福利政策。现代意义上的经济适用房已经从早期的为解决住房短缺演变成为解决社会中中低收入者住房问题的一项惠民政策。

1.1.2 我国经济适用房出现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我国社会也产生了贫富差距等问题。因此,为了让社会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到人民群众同时也是为了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难问题,我国推出了经济适用房惠民措施。

1.2 现代经济适用房设计理念。适用房虽然冠以“经济”,但不是低质粗糙的代名词,而是性价比高,拥有高质量能够让中低收入者购买的起的住房。因此,经济适用房设计理念坚持舒适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理念,要求现代经济适用房要做到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起到功能齐全,重视居民居住舒适度和文化交流的作用。

2.关于现代经济适用房设计方法

2.1现代经济适用房设计方法一:重视设计中理念的创新。由于经济适用房的设计多以小户型为主,社区面积小。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设计理念的创新,努力做到小而全。因此针对经济适用房小区的设计创新要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是,如何在经济适用房小区面积小的前提下做好小区相关功能齐全。二是,如何在经济适用房住房低于商品房投资标准情况下,做好经济适用房住宅质量和保证经济适用房的性价比高。三是,如何在经济适用房住房小区占地面积小的情况下,做好经济适用房小区环境绿化工作。而针对经济适用房小户型的特点,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小户型进行合理规划和发展。我国内陆多以60平米的为主的小户型,90平米或者以上的就是大户型。而在我国香港和国外地区,50平米左右的小户型住宅可以做到合理区分,非常精致,而且住起来并不拥挤,住宅内部厨卫清晰。面对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如何在做好住房设计中的理论创新变的非常重要。

2.2现代经济适用房设计方法二:做好经济适用房住房配置的定位。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需求日益丰富多彩,因此,我国提出“以人为本”理念,经济适用房作为惠民政策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经济适用房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需求,根据实际对房间进行合理配置和功能的合理定位。一是,要充分利用有限的住房空间,对房间的功能做好准确的定位,根据房间定位的不同和功能的不同对厨卫等房屋必须进行灵活化配置。二是,熟练做好挖潜能力工作。虽然房间空间有限,设计难度很大,但是只要在设计能力足够,设计技巧应用的好,就可以在原有的空间范围内挤出部分空间,进而通过空间挖潜,对空间内部功能和设施配置做进一步的规划。

2.3现代经济适用房设计方法三:重视房间舒适度,做好房间内部精细化布局。经济适用房不能因为“经济”而不考虑居住环境的舒适度。现代经济适用房必须要营造良好的个人居住环境,保证居住人员的舒适度。因此,必须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舒适度的因素,重点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房间内部活动空间的舒适度。房间虽小但功能齐全,房间内部活动空间必须要有足够的空间。房屋的活动空间主要包括厨房和起居室,它是房间主人家庭日常活动和接待外来客人的主要地方,直接影响着居住家庭自身居住体验和客人对居住家庭的评价,因此必须要做好活动空间的层次性布置,做好空间占地面积一定的情况下,空间活动范围感性上的扩大。二是,房间内部个人空间的隐私性保护。房间个人空间包括卫生间和个人住房。人的舒适度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与人空间距离和人自身隐私是否得到很好保护和尊重的影响,因此,房屋设计必须要考虑个人隐私,给个人隐私提供合理的空间。总之,经济适用房必须要高度重视房屋舒适度,根据房屋建筑特点和人们居住舒适度规律进行合理有效的房屋设计和功能配置。

2.4现代经济适用房设计方法四:针对经济适用房小区现状进行合理的配置。由于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建设存在资金和建筑面积上的不同,因此必须要做好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提高户数比例两个方面工作。一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经济适用房具有使用人群、政策、标准方面的特定性,因此必须要在面积限定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建筑之间的布局和绿化布局,要充分考虑到空间的合理分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二是提高户型比例。提高户型比例,就是在同一平面限定范围内通过合理布局将一梯两户变为一梯多户,这种格局由于布局合理增加了户型数量,提高了房屋利用率而被广大的建筑商广泛看重,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是也存在着房屋采光和如何保证户型面积的难题。经济适用房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性价比高,因此,如何在户型数量提高的基础上,做好采光等关系居住人群舒适度体现等工作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总之,经济适用房建设在做好户型比例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的情况下,一定要坚持房屋舒适度和房间合理空间两个前提。

2.5现代经济适用房设计方法五:做好经济适用房绿化工作,使整个建筑与绿化工作的协调统一。经济适用房一般都是超大型社区,但是在资金投入方面不如同等比例的商品房,这势必会对绿化工作带来难题。但是,经济适用房决不能忽视绿化工作,这关系到对整个经济适用房的体验和人们对惠民政策的评价。因此,我们需要做到,一是通过设计师整体的把握,对小区绿化从块状变为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做好室外空间的色彩搭配和宏观环境的空间丰富。二是可以通过将建筑和绿化工作合理搭配的原则,将建筑本身作为绿化工作的一部分,做好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和谐统一。三是针对目前各地经济适用房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建筑样式单一,管理模式粗糙的情况,设计人员和建筑人员应该努力做好设计本土化,做好经济适用房与当地建筑和人文风情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人民群众信任经济适用房,树立经济适用房在人民群众中的口碑,真正做到惠民所需。

结语:

社会发展不断进步的今天,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加,在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的情况下,经济适用房作为惠民政策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到人民群众的一项措施,必须要满足人民特别是低收入者对居住条件的需要。因此,对经济适用房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要做好相关的研究工作,不断创新经济适用房的设计方法,让经济适用房真正的起到惠民作用。

3 [参考文献]

1吕少华;对小户型保障性住房设计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2保障房建设:压力大,但地方还在“加码”[J];领导决策信息;2011年20期

3保障房建材采购平台9月推出[J];广东建材;2011年08期

4包海泠;濮慧娟;;浅析大型保障性社区“新凯家园”的规划策略[J];时代建筑;2011年04期

5石飞;质量终身责任制应是保障房的铁规[J];安全与健康;2011年13期

现代适用 篇3

设计思路——生态、人文

设计师充分利用场地资源, 创造经济、高效、便捷的就医环境, 形成医院医疗区内各建筑功能的资源共享;力求创造人性化的生态环境, 体现绿色自然的生态环境, 寻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创新格局, 分期建设, 保证运营;在设计中选择最佳的通风、最佳的采光和最佳的视野, 为患者和医护工作人员创造一个明亮、通透、温馨、生态的建筑内部环境。

建筑造型——现代、简洁

建筑造型设计, 以医院的规划发展为主要方向, 将门急诊医技功能与住院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形成医院建筑群体的统一, 力求突出现代、简洁的风格, 并能反映医院建筑文化内涵, 使其不浮夸, 不庸俗, 与院内其他建筑遥相呼应, 协调统一, 取得较好的空间环境, 使整个医疗环境尽显安静、平和、明快的氛围, 突出文化底蕴而又不失现代气息。

项目名称:湖南省邵阳县人民医院

建筑面积:93406.8m2

床位数:800张

项目位置:邵阳县振羽大道

设计单位: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平面布局——双开井式, 流线清晰

布局采用双开井四合院的平面形式, 朝向良好, 分区明确, 使用合理, 方便患者;合理组成门诊、急诊、医技相互的使用流线, 并与病房组成合理的流线关系, 使它们自成体系, 分区明确又资源共享, 为患者提供了便利。

采用一门一科、独立候诊以及科室大、中、小结合的布局设置, 以便实现就诊方便、管理方便、减少交叉感染的效果。诊室采用双廊流线, 医生可以通过医生休息室, 从专用走廊进入诊室。专用廊内配有医生专用的卫生设施及开水供应等。

环境设计——内部庭院、立体绿化

医院绿化是创造舒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绿化能够与医疗体系相结合, 使医院有一个较好的空间环境, 使空间更加生动, 更加人性化, 设计师在各个诊区或大厅分别设计了内部庭院, 不但解决了大面积通风采光的难题, 而且通过空间的渗透使园林绿化随处可见, 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 同时, 设计师还采取了立体绿化的设计构思, 在各层屋顶之上布置绿化园林, 使人有“绿在房中, 房在绿中”的感觉。

室内空间——绿色温馨, 休闲舒适

创造建筑室内空间的生态环境, 主体建筑采用南北朝向, 病房均设于南向, 尽可能扩大室内人员可停留的公共空间, 将生态植物与休闲空间相结合。良好的采光、良好的视野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明亮通透、舒适轻松、绿色生态的建筑内部环境。

住院楼两个护理单元水平结合处为竖向交通枢纽, 设有为医护人员及后勤供应服务的医用电梯厅及患者电梯厅, 实现彻底的医患分流, 东西两端设有污物电梯, 实现病房的洁、污分流。

护士站设在每个护理单元中部, 缩短了医护人员的服务距离。

专家点评

邵阳县人民医院总体布局很合理, 流线清晰、便捷, 对医院的运行包括未来的改扩建都很有利, 总体看上去感觉很简单, 但是实际上对县级医院的发展来说是比较合理的。

——诸葛立荣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

县医院的设计, 布局紧凑一些比较可取, 目前有些县医院规模很大, 体量很大, 盲目与一、二线城市的医院攀比, 将来运行费用可能是比较大的负担, 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要求不匹配。这两年卫生部规划财务司提出了县医院的建设要求, 应节约用地, 为以后的运行降低成本, 邵阳县人民医院这样的设计, 我个人比较认同。

——陈国亮上海现代建筑设计 (集团) 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院方感受

在我院整体搬迁项目中, 设计方案通过多方评审得到了各部门及专家的一致好评, 我院对设计非常满意, 认为该医院的设计具有前瞻性:

1.体现了现代医院最新的设计理念;

2.以“开创六个一流, 实现五位一体, 打造品牌医院”的战略目标为设计思路, 体现了“以健康为中心、环境也是疾病治疗和健康保障的重要手段”的现代新理念, 实现人和环境的友好和谐共处;

3.设计科学, 按照医院患者就诊的流程化布局, 做到人车分流、洁污分流, 方便实用;

4.设计简约、大方、美观, 具有超前性;

5.门诊医技楼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日月同辉、天人合一的宇宙中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理念。

——蒋凤云邵阳县人民医院院长

获奖感言

这次获奖很受鼓舞, 尤其是获得最佳县级医院优秀设计奖, 对我院医疗建筑设计也是一个鞭策和推动。这次获奖同时也反映了我院医疗建筑设计的技术和能力, 非常感谢大会组织者给了我们这个展示的平台和提升的空间, 我们将更加努力地沿着这个方向前进, 加强对医疗设计技术的学习, 争取创作更多医疗建筑的优秀作品。

现代适用 篇4

一、什么是现代企业财务制度

从广义上说, 财务制度属于管理制度的一种, 它跟会计制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财务角度上来说, 现代企业实行的法人制度实际上就是企业出资人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一种财务安排。

大型企业的组织一般采用“三会制”。由股东大会掌控, 董事会决策, 监事会监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由总经理负责, 而总经理的人选由董事会确定。企业的这种职能划分, 包括了筹资、投资、经营的运作, 形成了一个资金运作链。资金链的流动, 就是经济活动。因此, 我们可以说企业内部的权利划分和组织结构也是企业财务决策权的表现。从广义上说, 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实际上包括投资人 (股东、董事会、监理会) 的财务制度和经营者的财务制度。

从狭义上说, 财务制度制度是指为了提升企业经营目标而采取的一切有利于企业管理、生产、经营, 有效分配资源的一种财务安排。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资金的筹措运作远没有大型企业那么复杂, 甚至不存在董事会和监理会, 那么, 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从属于管理制度的一种安排。

论文重点说明大型企业, 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的财务制度问题。

二、当前企业财务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的财务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企业缺乏有效地内部财务管理办法

《企业财务通则》要求企业结合自身情况, 制定自身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并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而实际情况是, 这个规定由于没有有效地法律制约, 根本不具可操作性。而大多企业也根本不会去想这方面的问题。即使企业想形成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 也得不到指导。因此, 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随意性很大, 为企业的长久健康发展留下隐患。

2. 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僵化, 管理内容不足

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制度的支持, 如果财务制度更新不足, 就会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我国已经对资金的筹措管理、资产管理、收益分配管理等内容作了规范, 但是近几年新出的或需要加强的财务业务并没有得到重视。例如企业的财务预算, 并购和重组, 外资融合没有纳入进来。这使得企业在处理这类事务时, 没有可参考的标准, 束缚了企业的手脚。

3. 我国特有的问题

虽然我们经过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 并且坚定地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但是当中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在国有大型企业的改制过程中, 会牵扯到各方面的利益。例如员工的福利怎么分配, 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怎么算, 企业的债务, 企业重整后的结构怎么划分。

三、建立现代企业财务制度的意义

现代财务制度涉及多个方面, 建立现代财务制度对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有重要意义。

1. 通过建立现代财务制度, 可以约束和规范企业的重大投资行

为, 能从制度层面上有效地防止高风险投资给企业留下的发展隐患。

2. 现代财务制度对各方的利益做出了更明确的规范, 可以保障

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同时, 也保护了企业管理者的能够合理行驶经营权和相应的财务运作权。

3. 通过现代企业财务制度的创新可以为企业法人制度, 组织制

度和人事制度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制度的完善是企业良好运行的润滑剂, 可以起到激励人心, 凝聚动力的作用。而在这其中起到核心作用的, 就是科学有效地现代财务制度。

四、建立新型财务制度要注意的问题

现代财务制度应该具有宏观调整特性, 既要对企业的财务行为作出具体的指导, 又要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最重要的是, 现代财务制度要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而不是对企业各方面进行限制, 抹杀了企业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宏观的现代企业财务制度不能对企业有过分细化的要求, 不能以行业划分标准, 而应该坚持各类平等的原则, 对国有企业, 非国有企业都应该平等的待遇, 以为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创造公平的环境。

新的财务制度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上界定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处理好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利益冲突点, 规范企业的分配制度。企业的利益分配包括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分配、企业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 这几种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分配问题, 任何一方处理不好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也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新的财务制度要求规范企业的财务评价系统。规范企业的财务评价系统, 不仅是投资人对经营者经营业绩考核的需要, 也是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的需要。新的宏观财务制度应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长远效益出发, 建立一套科学、全面评价企业的标准和方法。新的财务制度把企业的运行置于透明的地位, 社会能够实时监视到企业的运营情况, 以便督促企业不断克服自身不足, 实现自身的升华。

新的财务制度要全面完善, 没有制度上的盲点, 没有执行上的难度。制度建立后的最主要作用便是实行, 简练高效的的制度本身就会被社会和企业所推崇, 并被主动地实施。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并且高效执行的制度一定是最优秀的。对于以往那种国家、行业要求含混不清, 企业想改善而不知怎么办的情况, 一定要尽量的避免。

总结: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的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时至今日, 已经过去了大半。这一时期, 本应该是我国各类企业突飞猛进的时期, 事实上, 我国的企业也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自身的突破。

快速发展的经济与经济环境要求我们不断保持新的头脑, 作为居于企业管理核心地位的财务制度, 必须承担起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引入和建立现代企业财务制度, 是大型企业突破自我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吉全贵.论中国特色企业财务管理目标[J].2003 (1)

[2]赖永加.重建企业财务管理法规的构想.经济日报, 2003 (10)

现代适用 篇5

从本质上来说银行经营的是信用。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它贯穿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全过程,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不仅影响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发展,而且严重影响着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因此,准确有效地识别、度量和管理信用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最为关注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

信用风险度量的探索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0年以前,大多数金融机构基本上是依据专家经验和主观分析来评估信用风险即专家审贷,典型的分析模板如5 C原则、C A M P A R I贷款法则;第二阶段是基于财务指标的信用评价统计模型,主要工具有信用评分模型(线性多元判别模型)、线性概率模型、logit模型、probit模型以及突破传统统计模型的类神经网络技术与模糊分析等;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商业银行开始探索运用现代金融理论和数学工具来评估信用风险,建立了以风险价值为基础,以违约概率、违约损失为核心的度量模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K M V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Credit Risk+模型和死亡率模型。

二、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及比较

迄今为止,世界著名的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向外公布的比较有影响力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K M V公司开发的K M V模型(或称预期违约率模型)、JP摩根的信用度量术模型(Credit Metrics)、麦肯锡公司的信用组合观点模型(Credit PortfolioView)、瑞士信贷银行金融产品开发部的信用风险附加模型(CreditRisk+)以及Altman的死亡率模型。

(1) K M V模型以莫顿的资产价值理论(1974)为基础,假设公司的资产价值满足一个动态变化的随机过程,并且当公司的资产价值低于某个违约值(贷款价值)时违约发生,将借款企业的信用风险与期权定价理论结合估计企业的预期违约率(EDF)。这一概率依赖于企业的资本结构、资产回报率的波动性和公司资产的市场现值。KMV模型是典型的违约模型,仅侧重于违约预测而未考虑到信用等级变化对企业资产市值得影响,它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借款企业股权持有者的角度考虑借款偿还的动力问题,并利用公开的股市信息为债务信用风险度量服务,具有动态预测的优势。

(2) CreditMetrics模型是基于在一段时间内一种信用等级向另一种信用等级(包括违约)变化的概率模型。它借用市场风险衡量中的风险价值一概念,通过复杂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在给定的置信区间内信贷资产可能发生的最大价值损失,即VaR值。CreditMetrics模型于K M V模型的基本原理同出一源,但它是盯市模型,盯住信用等级变化对贷款理论市值的影响,它还率先提出了资产组合信用风险的度量框架。

(3) CreditPortfolioView是一个离散时间多期计量模型,考虑了宏观因素与信用等级转移概率间的关系。它利用调整后的信用等级转移矩阵(附有宏观因素的转移矩阵)求出对经济周期敏感的VaR值。该模型主要优点就是对CreditMetrics隐含假定——信用等级转移概率在不同时期之间是稳定的——进行修正,在模型中纳入宏观因素。

(4)信用风险附加模型CreditRisk+是一个保险精算模型,借鉴财产火险理论描述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的不确定性,假定违约率服从泊松分布,将贷款组合按风险暴露分成若干频段,求出各频段的违约概率分布进而计算各频段的损失分布,加总得出贷款组合的损失分布。CreditRisk+是违约模型,只考虑违约事件,要求估计的变量较少,数据要求简单。

(5)死亡率模型借鉴保险精算中寿险保费的思想,对各信用等级债券和贷款的死亡率和损失率作专门研究。它的思路相对简单,操作难度较低。

三、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适用性分析

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适用性要取决于信用风险组织的特点、风险管理的范围和数据的可获得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建立相应的历史信贷数据库,即使有的银行建立了数据库也是时间较短、数据不完整或者标准不一致;我国国内独立的商业信用评级机构还处于起步阶段,征信体系尚未建立完善,缺乏类似西方国家的穆迪、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仍采用五级分类法划分贷款,距离成熟的内部评级体系甚远;加之模型本身的缺陷,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适用性较弱。

KMV模型着重于违约预测,忽视了企业信用等级的变化,只适用于评估与企业资产价值直接联系的信贷资产(基本上只是贷款)的风险。二是该模型适用于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评估,对非上市公司进行应用时,往往要借助一些会计信息或其他能够反映借款企业特征值的指标来替代模型中一些重要变量,同时还要通过对比分析最终得出该企业的期望违约概率,在一定程度上就有可能降低计算的准确性。三是该模型适用于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对发展中国家的新兴股票市场是否有效有待检验,而我国的股市目前还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常常背离公司的实际价值,企业资产价值并不能够完全反映到股票市值中,从而影响了模型预测的精确性。

Creditmetrics采用的是企业信用评级指标分析法,而企业信用评级,无论是内部评级还是外部评级,都不可能像股票市》场价格一样是动态变化的,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静态特征。这使得该模型的分析结果不能及时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变化,对信用风险的度量滞后。另外,它以债券等级转移概率替代贷款转移概率降低了模型的有效性。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对转移矩阵的调整是否优越还有待验证,同时该模型需要大量国家甚至各行业的违约数据为基础,而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数据的可得性使得这一模型的适用性受到阻碍。

CreditRisk+没有考虑信用资产非违约的信用等级转换问题,它对资本的度量还停留在会计资本的意义上,而非经济资本度量。其次,此模型假设违约率服从泊松分布,只有在贷款组合中的贷款数目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才适用。同样的,要保证死亡率模型的测算精度,需要大规模的包括各等级的债权工具的历史观测样本,这使得模型的适用受限。

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改进建议

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风险管理,精确度量信用风险是实现信用风险有效管理关键环节。从1999年开始,我国央行要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贷款按五级分类工作,并据此进行呆帐准备金提取,这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应用评级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新巴塞尔协议鼓励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和对贷款客户的信用等级体系,完善当前对客户评价的程序和方法,积极建立各商业银行联网、数据资料共享的社会信用评价体系。根据新协议中对有效率风险管理的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全面、及时、统一的数据库。新协议对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风险的测量是以多种可获数据为基础的,对市场风险的适时控制和大型银行对市场风险的集中控制,都是以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前提的。

因此,要尽快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的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在商业银行或整个金融系统内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根据受信企业的历史违约记录建立基础数据库。解决运用模型进行定量研究所面临的数据库缺乏的瓶颈制约问题,为我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度量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为我国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研究向模型化研究过渡做好准备。

其次,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制度,为信用风险计量提供客观公正的客户信用资料。

再次,培育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的文化,完善风险管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信用风险管理要能够有效地被执行,除了制定适当的信用风险管理的政策与适时监督银行整体的风险外,更为积极的一种方法就是促使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植根于商业银行的组织文化中。

最后,必须加快金融市场化的进程,为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这样信用风险计量模型才能得以顺利建立和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杨军, 银行信用风险——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2]、索贵彬、赵国杰,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适用性[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6.1

[3]、王希颖, 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借鉴意义[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3

上一篇:毛竹大径材下一篇: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