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窗口(精选4篇)
单一窗口 篇1
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概念与模式
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实现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措施, 它能有效提高市场和政府间信息交换的效率, 从而大幅度降低交易费用。2005 年联合国贸易便利化与电子商务中心在其33 号建议书《建立单一窗口建议和指南》中明确指出: 单一窗口是一种设施, 它允许参与贸易和运输的相关各方在一个单一接入点提交标准化的信息和单证, 以满足所有与进口、出口和转口相关的监管要求。如果为电子信息, 那么每个单独的数据元只应提交一次。该指南归纳出单一窗口的三种基本模式: 1. 单一机构:由一个机构集中收取信息向政府相关部门传递, 并在物流环节协调监管; 2. 单一自动系统: 由一个自动系统收集、整合和传递跨境贸易信息和数据; 3. 自动信息处理系统: 贸易商通过这个系统为某一申请的处理和审批向相关部门提交电子化的贸易申报, 审批结果自动回传。
二、国际上构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经验
目前全球已经有49 个经济体实施了不同形式的单一窗口, 他们大多经历了海关自动化、贸易点门户、电子数据交换/增值网、有限的单一窗口 ( 海关、港口或地方单一窗口等) 、国家单一窗口和区域/全球单一窗口等不同阶段。
在国家层面实施单一窗口是对传统的、条块分割监管模式提出的巨大挑战, 除海关外还要涵盖健康、卫生、动植物检疫、食品和药品安全以及边防等众多机构。完成这样一项复杂的大工程, 不仅需要相关部门转变观念、付出努力和资金支持,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有强烈的政治意念。
( 一) 五阶段演进模式
许多国家在建立单一窗口的过程中, 选择了分阶段实施的路径。联合国无纸贸易专家网络提出了五阶段演进模式: 第一阶段: 实现无纸化通关、关税电子支付以及与港口或终端进行诸如集装箱装箱清单等简单的电子单证交换; 第二阶段: 连接其他的政府电脑系统, 办理无纸化许可和证书, 并与海关的无纸化通关系统进行电子许可交换; 第三阶段: 与包括海、陆、空港在内的相关利益者 ( 如港区信息交换终端、船舶代理人、空港当局、港口当局、免税区、航空公司、保险公司等) 进行电子单证交换;第四阶段: 建立与贸易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进行信息交换的全国统一的物流平台 ( 国家电子物流平台) ; 第五阶段: 建立多个国家或地区组成的区域信息交换系统 ( 区域信息交换系统或跨境无纸贸易)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实施顺序可以互换, 即先实现企业间电子数据交换, 再逐步将政府机构纳入单一窗口系统。
根据世界银行2012 年跨境贸易报告, 49 个采用单一窗口的经济体中, 只有20 个经济体的单一窗口连接了所有相关的政府机构。其中新加坡的国家单一窗口整合了35 个政府机构, 它不仅满足了企业与政府、政府与政府的互相连接, 而且把服务延伸到企业与企业, 通过该平台可以提交贸易融资单证 ( 信用证、保函、提单) 和商业单据 ( 购/销订单、订单确认书、装船通知、装箱单和商业发票) 等。
( 二) 12 个关键要素
联合国贸易便利化与电子商务中心国际贸易程序工作组对成功开发和运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总结出12 个关键要素:
1. 政治意念
建立单一窗口是一项复杂的改革项目, 它涉及众多政府机构和企业, 它将打破传统的利益格局, 因此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形成强烈的政治意念, 改革才能推进。
2. 强有力的主导机构
建设一项庞大、复杂的改革工程需要一个强有力、有足够资源、授权充分并与企业界有良好关系的主导机构进行领导和协调。
3.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单一窗口的实施需要政府与企业之间进行密切合作。在这一系统的开发、建设和运行中, 必须邀请所有政府和企业的代表参与, 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单一窗口的最终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事方的参与和投入。
4. 明确的项目范围和目标
单一窗口是一个国家改进贸易便利化整体战略的组成部分, 它必须基于现有资源、现行做法, 并充分考虑参与方的需求和意向, 明确项目的范围和目标。
5. 便于用户使用
便于用户使用的系统设计、全面而简洁的使用指南、快捷的用户支持服务等是单一窗口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6. 必要的法律环境
必要的法律环境是单一窗口实施的前提。审批需要法律授权; 电子数据交换需要电子报文、电子归档、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框架; 同样, 识别、验证和审批机制也需要依据法律准则。
7. 使用国际标准和建议
单一窗口的实施需要对相关单证和数据集进行协调和标准化, 为确保与其他国际体系的兼容, 这些单证和数据集必须以国际标准和建议为基础。
8. 认清可能的障碍
政府和企业都有可能不欢迎单一窗口的实施, 资金问题、法律问题也可能影响项目的进展, 找出原因并设法解决它才能扫除障碍。
9. 资金来源与融资模式
项目资金由政府全额拨款, 还是完全自给自足应尽早达成一致, 以免因资金问题影响决策。
10. 支付功能的选择
单一窗口纳入一套支付关税和其他费用的系统, 对政府和企业都有吸引力, 但添加支付功能会在协调尤其是安全等方面增加额外工作量。
11. 宣传与推广
单一窗口的宣传和推广有助于取得更多的支持从而减少阻力, 也可以获取来自未来用户的宝贵建议进而完善系统设计。
12. 沟通策略
让参与方共同了解项目的指标、任务、目标、进展以及碰到的困难, 并在合作中建立互信, 避免因沟通不足干扰项目实施。
三、构建我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国的单一窗口建设起步较晚, 从1998 年海关总署联合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发电子口岸第一个跨部门联网核查应用项目———“进口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开始, 到2012 年启动海关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 再到2014 年2 月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洋山保税港区启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 贸易便利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初步建成了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集口岸通关、执法管理及相关物流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中国电子口岸, 但离单一窗口的“一个接入点、一次申报”还有很大的差距, 还无法满足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的需求。其原因主要是多年来政府一直没有建设单一窗口设施的强烈愿望, 学界和企业对如何建立单一窗口也缺乏研究。上海启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 表明政府的政治意念, 但是要在全国范围构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除政府的决心外, 还必须解决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运行需要对电子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和发送, 因此要有一个完备的法律框架确保电子数据和信息交换的透明和安全。在现有《电子签名法》《海关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 需要进一步出台《电子交易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解决国内及跨境贸易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数据收集的法定授权问题。
( 二) 成立高级别的单一窗口领导小组
在实现无纸化通关及与相关物流商务服务信息互通后, 构建单一窗口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除海关外的其他相关政府机构纳入单一窗口, 以实现在一个接入点进行无纸化申报和审批。而这些机构分别隶属于商务部、质检总局、公安部等部委, 因此需要成立高级别的单一窗口领导小组进行领导和协调。流程再造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 其协调难度远大于技术本身。此外领导小组还要解决顶层设计的问题: 即确定项目的运作模式、项目的主导机构以及项目的资金来源等问题。
( 三) 使用国际标准和建议
从1981 年发布第一个推荐标准“联合国贸易单证样式”开始, 联合国贸易便利化与电子商务中心一共发布了33 个建议书、7 套标准和5 套技术规范, 构成了一套解决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简化国际贸易程序、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标准体系, 这些标准体系是构建单一窗口的基础。因为构建任何形式的系统都需要对相关单证和数据进行协调、简化和标准化, 按照上述五阶段模式, 最终单一窗口都将成为区域或全球信息交换系统, 为确保与其他国际体系和应用的兼容, 这些单证和数据集必须使用国际标准和建议。
参考文献
[1]Jonathan Koh Tat Tsen.Ten years of Single Window Implementation:Lessons learned for the future[Z].Global Trade Facilitation Conference 2011 Connecting International Trade:Single Windows and Supply Chains in the Next Decade.
[2]孟朱明.联合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教程[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12.
[3]杨群.上海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N].解放日报, 2014-02-24 (001版) .
[4]张明洲.国际贸易单证标准化推广应用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4 (3) .
单一窗口 篇2
【中文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各国关于加强贸易安全与便利的呼声日益强烈,对口岸通关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实施口岸一体化管理,整合口岸管理资源,简化和协调进出口手续和单证成为许多国家推动贸易安全与便利的现实选择。然而,在我国及其他国家,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等口岸执法部门均要求对进出口货物、人员进行检查并要求贸易商提供单证和数据。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合,给货物通关造成了不必要的延误。近年来,为了应对贸易安全与便利的双重挑战,国际海关界一直致力于口岸一体化管理,提出了建设单一窗口式的口岸进出境通关管理模式,以最大限度地简化进出口贸易通关程序,加快政府管理部门与贸易经营企业之间信息流的传递,提高政府监管效能。单一窗口的实施正是针对通关中存在的问题,利用一次申报、一个平台、统一的数据标准,以满足各方的需求,并通过贸易界和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交换手续,降低通关成本,协调各部门监管活动,从而推动贸易安全与便利的实质性发展。论文试图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在总结分析我国口岸管理体制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电子口岸的建设情况,提出建立单一窗口式的通关模式是口岸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实现方式。通过对国际组织和部分国家实施单一窗口建设的做法及成功经验分析,对我国实施单一窗口式的通关模式进行了初探,提出了我国单一窗口建设的有关思考和对策建议:一是要统一思想、强化协调,加强对单一窗口建设的组织推动;二是在我国电子口岸建设基础上本着先易后难、综合选择的原则进行单一窗口建设;三是加强数据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四是使用标准化数据元;五是借助国际合作渠道推动单一窗口建设等。论文期望通过此项研究,为我国建立单一窗口式的通关模式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英文摘要】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re are increasingly strong call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for trade security and facilitation, which present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port clearance.In this context, implementing integrated border management, combining port management resources, simplifying and coordinating the import and export procedures and documents prove to be the practical choice for many countries to promote trade security and
facilitation.However,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mport and export cargoes and incoming and outgoing people are subject to examinations of port enforcement authorities, including Customs,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and Immigration, and traders are required to provide documents and data to the authorities.Due to insufficient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unnecessary clearance delays are caused to the cargoes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dual challenge of trade security and facilitation, international Customs community has been
working all the way to promote integrated border management.It proposed to establish the single window clearance model, with the purpose of simplifying clearance procedures,accelerat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uthorities and trade business enterprises,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supervision of government authorities to the maximum.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the clearance process, the single window which features one-time declaration, shared platform and unified data standards is implement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ach side, moreover,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trade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authorities could reduce the costs incurred in clearance process and coordinate the supervision of the related authorities, and thereb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security and facilitation
substantially.The thesis adopts such methods as document study, comparative stud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rough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rt management system of China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reof and in combi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port in China, presents the view that the practical way to realize integrated border
management is to establish single window clearance model.By way of analyzing the practices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implementing single window from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some countries, it makes an exploration of implementing single window clearance model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i).There should be unified thought and intensified coordination to organiz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ngle window;(ii).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port in China, the single window should be developed in the principle of “the easier part first” as well as comprehensive selection;(iii).Data shar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interconnectivity be realized;(iv).The standard data model should be adopted;(v).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ngle window.Through the research, the thesis is aimed at providing some helpfu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ngle window clearance model in China.【关键词】海关 单一窗口 口岸一体化 电子口岸
【英文关键词】CustomsSingle Window
Integrated Border ManagementElectronic Port
【目录】建设单一窗口式的通关模式思考
5-6
究背景8
口岸9Abstract6-7摘要第一节 研
一、第一章 导论8-18第二节 口岸一体化管理的核心概念8-1
1二、口岸一体化管理9-10
三、单一窗口
10-1
1四、电子口岸11第三节 建设单一窗口的基础理
2二、公共治理理
四、相关文献综述
一、研究方论及文献综述11-16论12-1314-16
法16-17
一、法制理论
三、无缝隙政府理论13-14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16-18
二、结构安排17-18第二章 单一窗口的基本
18-28
18第一节 单一窗口
二、单一窗口的四、国内容及我国实施单一窗口的重要意义的基本内容18-25作用18-20
一、内涵及要素
三、单一窗口的主要运作模式20-2
2际上单一窗口建设概况22-2
3验23-2
5五、成功建设单一窗口的主要经第二节 我国实施单一窗口的重要意义25-26
5二、单一
三、单一
第三节 我国
一、单一窗口是我国口岸一体化管理的必然选择窗口是适应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25-26窗口是实现我国海关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26
建设单一窗口面临的机遇26-28
单一窗口26-27
一、国际环境有利于加快实施
二、电子口岸为单一窗口奠定了基础
三、大通关建设为单一窗口创设了协作机制27-28
第一节 第三章 我国单一窗口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原因28-37
我国单一窗口建设的现状28-
3128-29
一、我国口岸管理的现状第二节 我二、我国单一窗口的初步实践29-
31国单一窗口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31-3
5理31-3
2现32-33
二、整体性规划未形成32一、口岸管理体制不合三、一次申报未实
五、数据标
四、单一设施未能成功运作33-3
4准不统一34
六、法律法规不完善34-35第三节 单一窗口建设存在问题的基本原因35-37
进与各部门认识不统一的矛盾3
5一、单一窗口建设需统筹推
二、口岸现有体制与一体化
三、各方利益多元冲突
第四章 推进我国单一窗口管理业务整合内在要求方的矛盾35-36与利益保障机制缺失的矛盾36-37
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推动37-39
制,强化协调3837-44第一节 加强对单一窗口建设的组织
二、理顺机第二
一、统一思想,明确定位37-38
三、加大专项建设资金投入38-39
节 理清我国单一窗口建设的原则39-
41基础建设的原则39
39-40
一、以电子口岸作为
二、综合选择发展模式的原则第三节
三、坚持先易后难以用促建的原则40-
41研究推进单一窗口建设的关键措施41-44
设的顶层设计41
41-4
2一、做好单一窗口建
二、使用国际通用数据元,统一数据标准
四、完
三、提供公共平台,进行一次申报42-
43善相关法律法规43
五、建立政府与商界的新型伙伴关系结
六、利用国际合作机制推动单一窗口建设43-44
参考文献45-48后记48-49
单一窗口 篇3
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基本情况
(一)定义和常见模式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贸易便利化的重要内容,其基本含义是参与国际贸易和运输的各相关方在单一接入点提交标准化的信息和单证,满足所有与进口、出口和转口相关的监管要求。各国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方面进行了数十年的探索。此领域比较权威的论述来自于2005年联合国贸易便利化与电子商务中心(UN/CEFACT)的33号建议书《建立单一窗口建议和指南》(UN/CEFACT Recommendation No.33 –Recommendation and Guidelines on establishing a Single Window)。
建议书认为,常见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单一机构,由单一机构统一接受信息,并发送至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该机构对国际贸易各环节监管进行协调,以防止供应链效率出现问题。如瑞典的“单一窗口”设在海关,由海关代表各部门在口岸执法,代表瑞典税务署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代表瑞典统计署进行贸易统计,代表瑞典农业委员会和国际贸易委员会管理进口许可证。
二是单一自动化系统收集并发送信息。该系统汇集了跨境贸易相关的所有电子数据采集、使用、发送、存储等功能。美国建立了这样一个系统,贸易商一次性提交标准化数据,系统向有关部门发送数据,供各部门自行处理并反馈。
三是单一自动化信息处理平台。它与第二种模式的区别在于监管部门系统与平台高度整合,贸易商通过平台一次性提交电子申报数据,各监管部门在此平台上完成数据处理并反馈电子许可。新加坡系统属于此种类别。
“单一窗口”能够便利贸易相关监管数据的申报和共享,使政府和贸易商取得双赢。使用“单一窗口”能够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提升监管效果,同时帮助政府和贸易商降低成本。对政府来说,“单一窗口”将现有的系统和工作流程进行整合,使政府与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更为透明与便利。“单一窗口”能够更加快速和精准地验证并发送信息,从而使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更有效率。“单一窗口”加入支付功能能够使监管部门快速准确收取关税和其他税费,同时向企业提供最新的关税税率及其他合规信息,降低报关差错率,使监管部门能够精简人员,将节约的人力资源用于风险分析等其他更重要的领域。对企业来说,通过“单一窗口”提交监管数据和文件,监管部门放行货物效率更高,供应链成本大大降低。此外,“单一窗口”提高了口岸监管的透明度,还能够降低腐败的风险。
(二)若干案例
美国的“单一窗口”为“国际贸易数据系统”(ITDS),该系统对贸易数据进行标准化的电子申报、采集和发送。各部门收到信息后在自己的信息系统中处理并反馈。ITDS系统由各政府监管部门、贸易商和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共同参与,CBP对系统行使管理职能。美国“单一窗口”涵盖了货物、船员、运输工具、关税、配额、许可证、统计等各环节和领域。系统还对贸易商提供进出口信息、相关管理规定等服务功能。
瑞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系统,也称为“虚拟海关”(VCO),具有电子报关和申领各类进出口许可证的功能,由瑞典海关牵头,农业委员会、贸易委员会、战略物资管理局和警察局共同建设完成。该系统可以与贸易商自身的管理系统相融合,能够自动更新汇率、关税编码和关税税率等数据。瑞典“单一窗口”通过10种语言提供150种服务功能,包括通过互联网自动更新并提供所有贸易相关的管理规定,开展在线交互式培训以及提供个性化服务。贸易商通过“单一窗口”能够在一个网站获得所有贸易相关的信息,完成全部报关流程。
荷兰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启动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目前该系统名为Sagitta,由荷兰海关牵头,移民局,卫生局,运输、公共服务与水务管理局,卫生与兽医局,禽类、肉类与植物保护局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建设而成。备忘录载明由海关代表各监管部门进行口岸管理。各监管单位向海关提供风险参数,海关对货物申报进行分析后告知各监管部门,各监管部门决定是否需要查验。如果不止一个部门需要查验,将统一协调安排一次查验,以加快供应链速度。荷兰“单一窗口”不仅加快了货物通关速度,节约了监管部门与贸易商的成本,同时还使双方之间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贸易商在货物到港前提交有关数据,货物到港后直接放行的有关机制。
二、新加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制度经验
(一)建立过程
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逐步发展,新加坡加工贸易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外向型经济受到严峻挑战,新加坡经济出现建国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新加坡政府决定向改革要发展,向制度要红利。1985年,国家经济委员会开始深入探讨新加坡未来的发展战略。作为应对策略之一,1986年,新加坡政府成立TradeNet(该国“单一窗口”前身)建设领导小组。随后,在领导小组下设置了政府机构(负责协调联络各相关监管部门参与项目建设)、海事(负责海运货物进出口)、航空(负责空运货物进出口)三个工作小组。1988年,TradeNet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得到明确,新加坡系统建设专门成立了技术小组,由国家电脑局牵头;以及运营公司(新加坡网络服务公司),见表1。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具体运营由劲升逻辑设立的特殊目的公司(SPV)承担。采用PPP模式的优点在于提高了“单一窗口”的市场化程度和可持续性,通过给予劲升逻辑公司特许经营权,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形成合作伙伴关系。政府通過PPP模式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监督,发挥企业贴近市场需求的优势,确保“单一窗口”建设和服务质量,避免建设和运营成本对政府财政造成负担。企业在完成政府指定的贸易功能后,能够开发商业功能提高运营收益,达到双赢效果。
(三)运营效果
新加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采取联合国贸易便利化与电子商务中心的33号建议书中的第三种模式。系统实施后,显著增强了新加坡贸易综合实力,企业从一站式、低成本、快捷高效的口岸服务中获益非浅。35个政府部门超过8000个具体业务流程得到整合。企业可以在电脑端7天24小时随时向“单一窗口”进行申报,获得反馈的时间也从原来的4—7个工作日缩短至10—15分钟,关税支付由传统的支票和现金转为可电子转账,企业每次申报的成本由原来的10新加坡元降低为平均3新加坡元,见表2。
三、我国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进展情况
(一)国家层面
我国的口岸管理涉及到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检、税務、外汇管理、商务等多个部门,各条线垂直管理较强,横向联系较弱,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程度一直不高,各类监管证件品种繁多,且信息系统与海关连接度低,企业完成一次申报需要往返多个部门,可能遭遇反复查验,通关效率虽逐步提高,但距离市场需求仍有一段距离,企业对国际贸易“一站式”服务呼声较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关键因素。为了应对这些问题,2002年,国务院召开大通关会议,由海关总署牵头建设我国的电子口岸,目前已经构建了跨部门、跨地区的公共数据中心,初步实现了海关与部分贸易监管部门的数据交换,形成了“单一窗口”的雏形。但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较,现有的功能仍为通关过程中的辅助手段,未触及核心业务流程的整合,口岸监管部门事权分散,信息共享程度非常低,最基本的“一次申报”功能未完全实现,企业仍需要在货物入境前分别向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申报报关报检信息,在货物入境后向外汇管理局报送结售汇、向税务部门报送退税、向商务部门报送许可证核销信息等,部分信息报送仍需要采用纸质形式,这与接轨国际通行规则相比有很大距离。
(二)地方层面
从地方看,上海市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中走在全国前列。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第二十一条,自贸试验区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形成区内跨部门的贸易、运输、加工、仓储等业务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部门之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企业可以通过单一窗口一次性递交各管理部门要求的标准化电子信息,处理结果通过单一窗口反馈。目前,上海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采取联合国贸易便利化与电子商务中心的33号建议书中的第二种模式,即单一自动化系统收集并发送信息。在具体进展方面,上海制定了《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单一窗口建设总体目标和推进思路,着重提出了单一窗口功能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货物进出口申报、运输工具申报、进出口相关许可、企业资质管理、支付结算以及信息查询等六个模块。目前,作为单一窗口的核心功能,货物进口申报、国际船舶联网核放等项目已上线运行。基本实现贸易和运输企业在单一窗口一次性提交申报信息,分别发送给口岸监管单位系统,申报结果通过单一窗口反馈申报人,监管部门通过单一窗口共享监管状态和结果信息。截至2014年底,参与试点企业通过“单一窗口”平台完成一般贸易进出口申报超过1万票,实现国际船舶出口岸联网监管超过1万艘次。各项试点工作有序进行,试点的领域和范围逐步深化。
(三)当前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目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难点在于:一是技术方面,随着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点的深化,参与试点的部门和项目功能都在拓展。有的试点单位在该试点领域没有信息化系统,有的单位有信息化系统但该系统为中央垂直管理,未经授权不能连接试点平台,只能通过平台外挂“链接”的方式纳入试点。二是运维方面,部分中央垂直管理系统与试点平台对接需要进行系统开发与改造,资金难以落实;试点成熟后的运维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仍采取试点平台不收费模式,企业仍通过原有渠道向各条线缴纳相关费用;各监管部门均有各自的电子系统,涉及到收费机制和利益格局需要重新协调,难度较大。此外,“单一窗口”试点与其他试点项目,如海关和检验检疫“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存在部分重复,企业面临重复选择。
四、进一步深化我国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小组
新加坡“单一窗口”建设在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由正部级单位直接推动,将各监管部门间的协调放在了与海运、空运系统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最终Trade Exchange“单一窗口”取代了各部门原有的监管系统。我国“单一窗口”建设应争取在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统一思想,加强顶层设计,破除现有低效繁复的管理机制和部门利益,重建贸易进出口监管流程。
(二)及早确定“单一窗口”运维模式
“单一窗口”的运维模式在项目启动之初应该尽快确定,可行的模式包括政府全额拨款、自收自支、或政府部分补贴三种。政府与企业合作的PPP模式是当前很好的选择,运维模式确定后,系统建设的项目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可借鉴新加坡模式,与进出口监管有关基本服务(海关、检验检疫申报、退税、结售汇等)由政府定价,维持运营成本并略微盈利,允许运营单位接入信贷、保险等增值服务,并依托市场化方式实现自身利益。
(三)采取渐进方式推进系统建设
在功能上,首先建设货物进出口申报(海关、检验检疫等)的基本功能;其次加入海事、外汇、退税、各监管部门许可证件联网;最后拓展银行、保险等商业功能,帮助平台实现可持续运作。在目标上,阶段性以实现联合国贸易便利化与电子商务中心的33号建议书中的第二种模式,即单一自动化系统收集并发送信息为目标,由系统收集、发送并反馈信息,不对申报数据进行处理。长期来看,力争建立第三种模式单一自动化信息处理平台,集中进行贸易数据处理。
(四)制定详细计划开展社会推广
“单一窗口”在建设的过程中向企业推广非常重要,应尽早有计划地进行。推广“单一窗口”应由所有相关监管部门和贸易链条上的相关方共同参与。参与的主体越全面,就越能够获取市场对于“单一窗口”系统建设的需求,使应用面更广。推广“单一窗口”应制定时间表,与系统建设同步进行,贸易企业也能够尽早地将自身的货物管理系统(WMS)对接系统,做出相应投资安排。“单一窗口”的推广应采用市场化的方式,使贸易商能够清晰地了解降低的成本和提高的效率,提升参与的积极性。
单一窗口 篇4
关键词:新加坡,单一窗口,通关,电子口岸,启示
“单一窗口”不仅是促进贸易便利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且也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种新竞争方式。目前, 已有5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建立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单一窗口的正式名称为“国际贸易数据系统” ( ITDS) , 具体是指一个信息平台或一种服务, 通过这个平台或这种服务, 国际贸易和运输相关各方能够在单一地点递交满足全部进出口及转口相关监管规定的标准资料、单证或数据, 其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单一机构”模式, 即通过一个机构来协调并执行所有与跨境相关的监管, 如瑞典;“单一系统”模式, 即整合、搜集并散发与跨境贸易相关的电子数据, 如美国; “公共平台”模式, 即贸易商可以通过该平台的单一界面一次性的向不同监管机构进行贸易申报, 并通过该平台接收各监管机构的确认信息。新加坡的“单一窗口”就属于“公共平台”模式[1]。
1 新加坡单一窗口机制构建进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新加坡遭遇有史以来第一次经济衰退, 航运、出口、汇率等均受重创, 外贸推动型的经济首次出现负增长。
为此, 各界都在讨论如何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以增强竞争力。当时, 新加坡每天大约有10000票业务进行进出口贸易申报, 每票业务不仅涉及众多贸易伙伴、经过多个政府部门监管, 而且需要递交4 - 20份文件, 所有环节均手工作业, 消耗大量人力、时间, 而且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新加坡政府看到了经济发展的弱点, 制定了国际贸易信息化计划 ( Tradenet贸易网) , 委托贸易发展局 ( TDB) 采用IT技术实现贸易管理系统的重组与自动化。
1. 1 第一代 “单一窗口” ———微型电子平台
新加坡第一代单一窗口仅仅是一个微型电子系统, 只有少数新加坡贸易商可以通过该电子系统办理业务, 贸易商需要按照电子系统中的标准化格式录入数据, 然后通过电话拨号的方式向各个监管部门提交表单, 各部门再采用电话或信件分别给予回复。在贸易商提交表单的同时, 电子系统对贸易数据进行统计。与手工作业相比, 该微型电子系统的通关效率已有所提升, 但其覆盖面小, 单据不能自动生效、无法与银行联网等不足仍给贸易商带来诸多不便[2]。
1. 2 第二代 “单一窗口”———Tradenet 贸易网
在第一代单一窗口的基础上, 为了进一步简化并整合贸易流程、提升通关效率, 新加坡政府于1986年专门成立一个多部门合作机构———文件流程整合委员会, 寻找合适的方案, 以减少通关成本。通过大量调研, 委员会再造了整个贸易流程, 将一票业务中的所有表格融合为一份表格, 进出口贸易商只需通过自有电脑填写标准化的报关文件, 然后上传Tradenet系统, 该系统就会将数据自动传给各监管部门, 再将各监管部门发出的核准或许可文件传回贸易商。也就是说, 贸易商可以一次性的进行数据申报, 同时让多个政府监管部门存取, 以便核准作业及报表之用。正是新加坡政府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 对进出口流程进行了彻底改造, 才奠定Tradenet贸易网成功运行的基础。
1986年12月, 受新加坡政府委托, 贸易发展局 ( TDB) 按照文件流程整合委员会的方案、采用双管齐下的战略, 正式启动Tradenet贸易网的建设。首先, 由贸发局牵头成立一个由公共部门负责人和贸易协会负责人共同构成的管理委员会, 主要负责搜集各部门对建设Tradenet贸易网的看法, 获取各部门的承诺, 并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 其次, 贸发局 ( TDB) 认为私营部门组织对市场需求和竞争更为敏感, 更能确保Tradenet贸易网的持续运行[3], 与1988年3月联合新加坡电信局、港务局和民航局共同建立一个私营部门组织———新加坡网络服务私人有限公司 ( SNS) ( 劲升逻辑有限公司的前身) , 主要负责拥有和运营Tradenet贸易网。
1988年10月, 新加坡网络服务私人有限公司 ( SNS) 对Tradenet贸易网进行测试, 3个月后, Tra-denet系统正式上线, 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家级贸易申报系统 ( 具体开发过程见表1) 。Tradenet贸易网是在网络服务私人有限公司自有的IBM ES9000电脑主机下运行的, 连接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公共部门、贸易商、中间商 ( 如货运代理人、船舶代理人、航空货运代理人) 、金融体系 ( 如银行) 、港务局及民航局, 图1和表2突出显示了Tradenet贸易网上线前后通关流程和管理程序的变化。上线后的Tradenet贸易网是分阶段启用的, 起初, 该系统只接收免税和非管制商品的申报。随着系统的不断升级, 其接收货物申报的范围逐渐扩大到管制商品 ( 如医药用品、武器弹药等) 、原产地证商品 以及应税 商品 ( 如烟、酒和汽油产品等) 。经过两年的建设, 贸发局花费3300万美元建成Tradenet贸易网。截止1992年末, Tradenet贸易网集成所有35个监管部门的要求和处理条例 ( 超过7000条) , 成为新加坡进出口业务唯一的申报平台; 到2009年末, 该网络拥有大约来自2600家企业的8000多个用户, 平均每天接收30000票业务的申报, 实现所有交易银行自动转账, 90% 的申报在10分钟以内处理完毕。
与第一代单一窗口相比, Tradenet贸易网实现了进出口贸易商仅通过一个窗口填写一份表格, 进行一次申报就能办结所有通关业务。不仅提高各贸易环节的效率, 增加政府服务的透明度, 而且大大提升了新加坡国家综合竞争力。
来源: APEC Economies. Breaking down the barriers 经作者整理得出。
在Tradenet贸易网获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 新加坡政府仍在不断思考: 企业在向政府申报的同时, 还需要使用很多独立的系统处理额外的贸易环节, 而Tradenet贸易网仅仅是一个以B2G及G2G为基础架构的单一窗口平台, 那么如何将此单一窗口建设成融合B2G和B2B的集成贸易平台呢?
1. 3 第三代 “单一窗口” ———Trade Xchange 集成贸易平台
怀着将单一窗口建设成贸易物流综合平台的愿景, 2006年新加坡海关牵头, 联合经济发展局和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共同发起Trade Xchange商贸通计划, 并交由劲升逻辑私人有限公司独立开发、运营。2007年10月Trade Xchange上线, 它以Tra-denet Ver4. 0贸易网作为核心组件, 是一个全新的全国性贸易及物流IT平台, 即可方便商业、企业及政府部门之间的资讯交流, 提升新加坡境内外的货物流通效率; 又可接入Tradenet贸易网、各港口系统 ( 如海港服务网Port Net) 、货运社区网络 ( CCN sys-tem) 、裕廊海港互联网 ( JP online) 及官方港务网 ( Marinet) ( 见图2) 。据新加坡贸发局估计, 未来十年商贸通可以为新加坡节省4800万美元, 预计用户达90000个。
与第二代单一窗口相比, Trade Xchange商贸通不仅提供进出口贸易申报及信息许可服务, 优化了商业流程, 降低了重复数据输入的差错, 而且使主要产业企业与其客户及供应商相互连接, 实现商业单证 ( 如发票、装箱单、订单等) 的交换。除此之外, 第三代单一窗口还与国外网络相连, 既实现了先期向美国 ( AMS) 、加拿大 ( ACI) 以及澳大利亚 ( CMR) 递交电子舱单数据, 又实现了向马来西亚、韩国、台湾、澳门、泰国、香港、菲律宾、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等地海关发送电子清关数据, 成为了真正的多系统的单一接口。实现了最终将新加坡建设成全球综合物流以及相关行业中心的目标。
2 新加坡单一窗口构建的主要成功因素
2.1政府高层强势主导建设, 推进单一窗口的发展
新加坡单一窗口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方面, 新加坡政府将信息通讯策略作为国家发展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信息化计划 ( Tradenet贸易网) 自然成为国家信息通讯策略的组成部分, 这为单一窗口的建设奠定了战略基础。另一方面, 政府高层的强力支持与清晰的发展目标是单一窗口建设成功的前提。新加坡单一窗口的建设受到了当时贸工部部长李显龙的强力推动, 否则不可能如此高效发展。同时, 新加坡政府设立多个责任制的委员会, 共同协作, 各自负责不同的项目支持部分, 并根据单一窗口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 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定位, 总体上呈现出 “决策慢、行动快”的稳健发展格局。
2. 2 建立跨部门的领导机构
单一窗口的建设需要政府的决策部门指定一个强有力的主办机关在不同机构间进行协调与控制。它需要取得法律授权, 有足够的政治支持、财政与人力资源, 有与其他政府机构的合作界面, 并能与商界保持紧密联系, 主要负责领导、执行计划并对各个阶段的情况进行监管。从新加坡的情况看, 单一窗口的建设过程都由跨部门的委员会进行管理的, 委员会的成员主要是来自政府机构、协会及企业的负责人, 这为单一窗口的成功建设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
2. 3 分步实施
建设单一窗口的目的就是为了便利进出口贸易, 简化手续, 降低企业成本, 所以新加坡单一窗口的建设一直遵循“分步实施、以点带面、从易到难”的原则。新加坡政府先从满足企业最紧迫需求的角度出发, 建立了早期的微型电子窗口, 并选择一部分贸易商作为试点, 然后逐步推进, 不断完善, 建立了Tradenet贸易网, 将企业与通关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监管部门相联, 实现了企业一次录入、一次申报、一次办结所有通关手续的愿望。Tradenet贸易网上线后采用分阶段执行的办法, 从最初的非管制商品、免税商品逐渐扩大到管制商品和应税商品, 最终覆盖所有贸易商品。政府和商界又在贸易网完全建成后进行了下一步思考: 将物流社区与贸易网融合构建综合性贸易物流平台Trade Xchange商贸通。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 新加坡单一窗口建设中的每一个环节的目标都很明确, 每个环节的建设都是以前一个环节为基础的, 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增大, 并都紧紧把握住了单一窗口的核心内涵, 即满足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需求, 在成本逐渐降低的情况下, 相关利益方享受到更大的便利。
2. 4 构架可行的商业模式
单一窗口这个综合信息平台上线后还需不断的维护、升级以及持久的运行, 选择可行的商业模式是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新加坡Tradenet贸易网和Trade Xchange商贸通的建设及运营单位为第三方中立企业———劲升逻辑有限公司的前身“新加坡网络服务私人有限公司 ( SNS) ”, 其兼顾了各利益相关方, 又不隶属于任何共建部门。新加坡政府仅对公用平台进行投资, 接下来的运作、收费以及B2B企业间的关系, 完全由运营企业自己决定。运营企业主要通过建立在公用平台上的增值服务赢利, 据劲升逻辑公司的有关资料显示, 仅2006年, 新加坡单一窗口公共平台的营业收入就达12亿新元, 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增值服务。
3 新加坡单一窗口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3. 1 选择合适的单一窗口模式
在单一窗口的三种模式中, 单一机构模式和单一系统模式的集中度较高, 对贸易便利化的贡献度较大。单一机构模式需要进行全面的实体机构改革, 将相关的公共部门进行整合, 要么将多部门并入一个现存部门, 要么多部门共同形成一个新部门, 这种模式的改革阻力最大。单一系统模式虽不涉及实体机构改革, 但需将不同监管部门的系统与外贸相关系统整合并入一个系统, 这必然会遇到体制、制度、权限及利益格局上的种种阻力, 所以这两种模式的推进必会遇到巨大困难[4]。新加坡的单一窗口属于“公共平台”模式, 它只接收业务申报, 不处理数据, 其公共数据交换中心的本质决定了它不仅对现有各个政府监管部门业务流程的重组、职能的转变以及利益格局的调整等带来的影响最小, 而且能很好的满足简化通关手续、提高效率的要求。这对仍处于单一窗口建设初期的我们, 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但是也不能照搬新加坡“贸易网”的模式, 毕竟我国管理部门的设置和新加坡不一样。我国应针对口岸管理体制的现状, 在单一窗口建设中尽量避免发生涉及各个部门大规模职能调整和业务流程改变的问题, 形成一种有我国特色的“公共平台”模式, 这样不仅不会带来各个政府部门利益的调整, 而且遇到的阻力将会很少, 更容易得到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3. 2 依托电子口岸平台开展 “单一窗口”
从新加坡的经验来看, 建设我国对外贸易单一窗口必须建立一个统一信息平台, 使企业能够通过此平台进行一次录入, 一次申报, 一次办结所有通关手续。统一信息平台的本质与我国近十年来建设的电子口岸十分相似。电子口岸是经国务院批准, 由海关总署会同公安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发改委等14个部委共同建设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截至2010年底, 电子口岸已经实现了与外汇管理局、质检总局等6个部委, 工商银行等16个银行以及香港工贸署、澳门经济局、贸促会等6个单位的网络专线连接[5]。因此, 我国建立单一窗口, 可以利用电子口岸这个公共信息平台, 进一步拓展其功能, 如建设反映企业实际需求的开放性的公共软件, 加强口岸执法单位和地方行政管理部门信息系统连接与数据交换, 实现企业申报数据“一次录入”、“跨系统共享”、“多部门共用”等。这样可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
3. 3 与商界合作, 让企业全程参与
借鉴新加坡推行的“客户导向”战略的做法, 在我国对外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过程中, 首先应明确单一窗口是为企业服务的, 是以提高货物进出口通关效率、促进贸易便利化, 提升企业经营能力、促进我国国际竞争力为目标而建立的一个全国性的贸易服务平台。因此, 需要打破长期的企业管理制度中的政府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监管者与被监管者角色定位[6]。
其次, 对外贸易单一窗口的用户绝大多数都是企业, 而企业最熟悉外贸流程中的各种环节。因此, 只有企业对单一窗口的建设有绝对的发言权。各个建设部门要深入调研企业需求, 邀请企业参与单一窗口的方案设计, 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只有建设内容得到企业的认可, 单一窗口的建设才算成功[7]。如果缺乏企业深度参与, 仅仅凭政府管理部门的想象来建设, 那单一窗口的作用将大打折扣, 肯定与最初的愿景相背离。
参考文献
[1]UN/CEFACT:Recommendation and Guidelines on establishing a single window-Recommendation No.33.New York, 2005
[2]Single Window Working Group Capacity Building Workshop 4:Evolution of Singapore’s Single Window[J].Singapore:April 2009
[3]HH T, BCY T, KK W.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using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The case of Trade Net in Singapore.Singapore: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1997
[4]朱秋沅.日本单一窗口构建及其制度性启示[J].外国问题研究, 2011 (3) :38
[5]中国电子口岸网.http://www.chinaport.gov.cn
[6]匡增杰.基于发达国家海关实践经验视角下的促进我国海关贸易便利化水平研究[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13 (1) :24-25
【单一窗口】推荐阅读:
关于建立海关“单一窗口”的建议04-14
单一窗口建设检验检疫工作方案11-11
单一材料10-21
评价单一07-07
单一模式07-07
单一课程07-13
单一生态11-27
单一治疗11-27
单一模型12-02
结构单一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