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糠疹

2024-09-11

玫瑰糠疹(精选8篇)

玫瑰糠疹 篇1

春暖花开的时节, 有些人在“感冒”后, 胸背部会出现许多玫瑰色红斑, 上覆一些细糠状鳞屑, 有时还比较痒, 以中青年发病多见, 且女性略多于男性, 这就是玫瑰糠疹, 一种春季多发的皮肤病。病因尚不明确, 病程有自限性, 以对症治疗为主。

发疹前, 部分患者有全身不适、低热、头痛、恶心、食欲不振、咽痛、肌肉关节疼痛等前驱症状。起初, 胸、背或颈、大腿等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斑, 境界清楚, 上覆细小鳞屑, 是为“母斑”。1~2周后, 躯干及四肢近心端开始出现针头大小的红点, 逐渐扩大至西瓜子大小, 玫瑰红色、鲜红色或黄红色, 覆有少量糠状鳞屑, 边界清楚, 中央呈皱纹纸样, 散在分布, 多不融合, 成为“子斑”或者季发斑。此时母斑颜色变淡而逐渐消退, 而子斑则成批出现, 新旧皮疹可同时存在。经3~4周后皮疹可逐渐缓解, 患者自觉瘙痒, 更长时间可自然消退, 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 愈后一般不再复发。根据以上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不难, 但还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 银屑病。

点滴状银屑病的皮疹以丘疹和鳞屑斑为主, 可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现象, 后背及四肢伸侧多见, 病呈慢性。

2. 体癣。

躯干部的单发体癣应与玫瑰糠疹的母斑相鉴别。体癣皮损呈环形或多环状, 境界清楚, 边缘有丘疹、小水疱及鳞屑, 真菌直接镜检可见菌丝。

3. 药疹。

玫瑰糠疹样药疹和玫瑰糠疹难以区别, 临床可根据药疹患者的服药史, 急性发病, 明显瘙痒, 不出现母斑, 停药后易于消退等特点加以鉴别。

4. 二期梅毒疹。

玫瑰糠疹与二期梅毒的玫瑰糠疹样发疹极其相似。后者皮疹呈铜红或暗红色, 全身分布, 以手掌及足趾有铜红色圆形脱屑性斑疹为特征;患者可有性乱史, 外阴部一期梅毒 (硬下疳) 病史, 梅毒血清反应强阳性可确定诊断。

防治: (1) 一般防治。有感染症状者酌情给抗生素, 急性期应避免各种刺激, 以清淡饮食为佳。 (2) 内用疗法。可适当选择应用抗组胺制剂、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口服, 病情严重者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3) 物理治疗。皮疹顽固或泛发者, 可采用中波紫外线照射, 从亚红斑量开始, 渐次递增至红斑量, 每2~3天1次, 可缩短病程。 (4) 外用药物。常用炉甘石洗剂、5%硫磺乳剂、氢化可的松霜等。

玫瑰糠疹 篇2

【关健词】玫瑰糠疹;消银平Ⅰ号;胸腺肽肠溶片;抗组胺药

【中图分类号】R75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43-02

An observation of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pityriasis rosea patients which were treated by Xiao Yin Ping I in concert with Thymopetidum eneric-coated tablets

YanTao-ran, LiFeng-xian

(The dermatology department, Shan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 Taiyuan 03001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Observing clinical effect of pityriasis rosea patients which were treated by Xiao Yin Ping I in concert with Thymopetidum eneric-coated tablets. Methods:115 patients with pityriasis rose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42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 were used Xiao Yin Ping I in concert with thymopetidum eneric-coated tablets; 38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B were used Xiao Yin Ping I; 3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C were used antihistamine.Results:Clinical trials show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ure rate between groupA and groupB, groupC(P<0.05). Compared effective rate between groupA and groupC,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Conclusion:It was prompt that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ityriasis rosea which treated by Xiao Yin Ping I in concert with Thymopetidum eneric-coated tablets was remarkably.

【Key words】Pityriasis rosea; Xiao Yin Ping I; Thymopetidum eneric-coated tablets ;Antihistamine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紅斑鳞屑性皮肤病,因皮损色暗紅,有糠状脱屑而得名。好发于中靑年,有自限性,多发于春秋两季,病程4~8周,甚则更长。患者常有咽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史,少数患者后期发生银屑病。玫瑰糠疹是与病毒或细菌感染后诱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分布特征为躯干、四肢,与皮纹走向一致,部分患者伴有瘙痒。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佳。我们从2001年~2011年12月对来自我科42例门诊患者釆用消银平I号合并胸腺肽肠溶片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5例门诊患者来源于我院皮肤科门诊病人,均符合现代中医皮肤性病诊疗大全玫瑰糠疹的诊断标准[1],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三组。治疗组A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16~39岁,平均年龄23.7岁,病程4周以内的28例,4周以上的14例,平均病程12.9天;治疗组B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17~35岁,平均年龄25.7岁,病程4周以内的33例,4周以上的5例,平均病程14.5天;对照组35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14岁~39岁,平均年龄21.7岁,病程4周以内的24例,4周以上的11例,平均病程11.54天,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及观察方法

治疗A组:口服消银平I号(由我院制剂室生产提供,主要成分为双花30g、黃芩15g、白茅根30g、紫草15g、槐花30g、板兰根30g、生地15g、丹皮10g、生苡仁30g、牛子10g、白鲜皮30g、当归9g,每丸重9g)每日2次,每次2丸;并口服胸腺肽肠容片(黑龙江迪龙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囯药准字H20058365),每日2次、毎次20mg,7天1療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组B组口服消银平I号,每日2次,每次2丸;对照组为抗组胺药物组:口服盐酸司他斯汀片,毎日2次、每次0.1mg,V-C片毎日3次,每次0.2g口服,葡萄糖酸钙片毎日2次,每次10mg口服。治疗期间停止服用和外涂其它药物。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为病患身体皮肤瘙痒消失,皮肤损害完全消退;显效为皮肤损害消退≧80%;一般为皮肤损害消退≧40%;无效为皮肤损害≦40%。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2.2 3组疗效评定:

疗效结果见表1

经列联表x2检验3组疗效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愈率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有效率比较,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与C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病程与疗效关系见表2

经列联表χ2检验三组在四周以内的治疗率、有效率比较,A组与C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三组在四周以上的治疗率、有效率比较,A组分别与B组C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三组分别在四周以内和四周以上的治疗率、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B组个別患者有轻度腹泻,低热。停药后症状消失。C组2例患者出现轻微头晕、嗜睡症状,不影响治疗。治疗前后各组分別随机抽取20例患者做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

3 讨论

玫瑰糠疹是一种以斑疹脱屑如糠秕状,四周呈玫瑰色为主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国外报道玫瑰糠疹在皮肤病中发病率为1.09%~4.80%,女性多于男性。发病率高峰在10~29岁,春秋季好发,61.1%患者有前躯症状,母斑多见于上肢近端[2]。不典型皮疹皮诊可有丘疹、丘疱疹、环形红斑、紫殿、水疱及黏膜损害。中医文献称“风热疮”、“风癣”。主要发病原因外感风热之邪,闭塞腠理,热邪伤阴,血热化燥,外泛肌肤所致。治宜淸热凉血、祛风止痒。消银平Ⅰ号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疏风的作用。方中双花、黄芩、牛子、板兰根淸热觧毒利咽;白茅根.生地、丹皮、生槐花、紫草、清热凉血;白鲜皮散风止痒;生苡仁健脾利湿;现代医学认为玫瑰糠疹皮损内浸润的细胞主要为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表皮真皮乳头内朗格汉斯细胞明显增多,角质形成细胞出现HLA-Dr抗原表达等[3]。有研究发现玫瑰糠疹患者急性期CD8+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恢复期,CD4+/CD8+明显降低,CD4+T细胞比列无明显变化。胸腺肽肠溶片可促使机体防御机制的效应,是小牛胸腺提取物,无种属特异性、对T林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除促进淋巴細胞在胸腺内増殖和成熟而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外,它还能促进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α、β、γ,増加自然杀伤細胞数量和活性,以增强降低患者免疫抑制,增强免疫应答能力,使外周血CD4+T细胞数及CD4+/CD8+明显升高,CD8+T细胞数明显下降[4]。胸腺肽肠溶片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与消银银平I号并用淸热解毒、凉血消风、抗病毒、免疫调节作用相互协同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本文三种治疗方法中,治愈率比较,A组与B组,A组与C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有效率比较,A组与C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消银平I号及胸腺肽肠容片联合治疗组治愈率与其它兩组有显著差异,且其治疗方法简单且副作用小,无嗜腄头晕等副作用,是玫瑰糠疹首选的治疗方法。在本观察中发现且A、B、C三组分别在四周以内和四周以上的治疗率、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玫瑰糠疹的治疗与病程治疗的长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病程越短,其治愈率有效率就越高。所以笔者认为把握好玫瑰糠疹治疗的时间,及早治疗,从而可以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绍尧,趟尚华.现代中医皮肤性病诊疗大全[M],山西科技出版社, 1998.(613).

[2] 孙晓杰,李铁男,等.玫瑰糠疹269例临床分析[J]. 临床皮科杂志,2004,7(33):412.

[3] 孙晓杰,郭英军,等.玟瑰糠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意义探讨[J].中国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杂志,2003,2(2):88.

水疱型玫瑰糠疹1例 篇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38岁。主因颈部、躯干红斑水疱5 d, 于2014年8月31日就诊。患者5 d前无明显诱因颈部出现散在红斑、水疱, 自用“含酚炉甘石洗剂”, 皮疹无明显消退, 逐渐蔓延至躯干, 红斑水疱加重, 来我院就诊, 皮疹无明显瘙痒、疼痛, 发疹前后无畏寒发热, 咽痛, 咳嗽等伴随症状。患者发病前10 d有“感冒”病史, 未作特殊处理。否认化学品接触史, 饮食无特殊, 否认外伤, 无鼻衄, 刷牙出血。患者平素体健, 既往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 咽后壁轻度充血, 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无肿大。皮肤科检查:颈部、躯干、胸腰部、下腹部、双腋下、股内侧可见密集分布粟粒、米粒大小丘疹、丘疱疹, 水疱, 基底轻度红斑, 表面未见明显鳞屑, 水疱呈紧张性, 疱液清亮;部分簇状群集及融合 (图1、2) 。口腔黏膜及头面部未见皮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35×109/L[ (4~10) ×109/L], 中性粒细胞数1.48×109/L[ (2~7.7) ×109/L], 淋巴细胞数0.71×109/L[ (0.8~4) ×109/L];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 :阴性, 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 (TP) :阴性。B超:肝、胆、脾正常。胸透:心、肺正常。余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无明显增生, 表皮松解局部海绵水肿, 真皮上部轻度水肿, 较多淋巴细胞浸润 (图3) 。诊断:水疱型玫瑰糠疹。治疗经过:嘱其避免搔抓及刺激皮损。口服泛昔洛韦分散片0.25 g, 每日3次, 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 每日3次, 连续7 d。联合窄谱UVB紫外线光疗, 每周2次。1周后患者皮疹开始消退, 未见新皮疹出现。继续光疗, 3周后皮疹基本消退, 留有浅黄色色素沉着斑。随访半年, 皮疹无复发。

2 讨论

玫瑰糠疹 (Pityriasis rosea, PR) 是临床常见的红斑丘疹鳞屑性急性自限性炎性皮肤病, 其原因不明, 典型皮损为躯干及四肢近端的直径0.5~2 cm圆形或椭圆形斑疹, 玫瑰色或黄褐色, 上覆鳞屑, 长轴和皮纹方向平行[1]。但约有20%玫瑰糠疹患者表现为不典型皮损。根据皮损分布部位和形态的不同可分为:顿挫型、局限型、反向型、不对称型、巨大型、丘疹型、水疱型、紫癜型、荨麻疹型等。其中水疱型约占0.5%[2], 文献报道此型好发于儿童, 青少年。水疱型玫瑰糠疹常见的皮损为泛发性直径2~6 mm水疱, 中间伴大疱或呈玫瑰花样的水疱或大疱[3], 或四肢、掌跖部位的孤立性水疱[4,5]。本例患者起疹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继而颈部, 躯干部位出现散在或玫瑰花状分布的水疱、丘疱疹, 直径2~4 mm, 部分丘疹表面有薄屑, 临床较为少见。口腔黏膜损害是玫瑰糠疹的一个重要辅证, 9%的玫瑰糠疹患者累及口腔黏膜, 水疱型玫瑰糠疹更易累积口腔黏膜, 但是我们所报道的患者不伴有口腔黏膜的损害。本病例中病理表现灶性角化不全、表皮松解局部海绵水肿, 真皮上部轻度水肿, 较多淋巴细胞浸润, 符合玫瑰糠疹病理改变。Bari M[3]认为玫瑰糠疹的水疱形成是由于海绵状水肿加重致表皮内细胞分离伴细胞外渗所致。玫瑰糠疹应该与药疹、二期梅毒疹相鉴别, 鉴于患者没有砷剂, 铋, 金等重金属接触史和巴比妥, 巯甲丙脯酸, 甲硝唑, 扑敏灵, 甲氧丙嗪等用药史, 且药疹通常皮损较大且数目较少, 常伴鳞屑, 可排除药疹。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阴性可排除二期梅毒疹。

玫瑰糠疹至今病因不明, 可能和感染、药物、自身免疫、遗传性过敏有关, 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可能病毒感染有关。因本病例中血象检查不支持病毒感染, 虽然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但尚不能认为本病例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玫瑰糠疹病程有自限性, 治疗上以对症治疗为主:口服抗组胺类药物、UVB光疗、局部外用激素类药膏或炉甘石洗剂。Sham[4]和Miranda[6]报道口服红霉素250 mg每日4次能使大部分皮损在2周内消退。我科采用泛昔洛韦分散片、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联合窄谱UVB光疗, 治疗3周后皮损消退, 治疗周期与国内其他擦爱用药物治疗的方法比较恢复的周期较短, 随访半年无复发。

关键词:玫瑰糠疹,水疱型,抗病毒药物,UVB光疗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029.

[2]Weiss RL, Lace CW, Showman WA.Pityriasis rosea[J].Arch Der matol Syph, 1927, 15 (3) :304-322.

[3]Bari M, Cohen BA.Purpuric vesicular eruption in a 7-year-old gi rl.Vesicular pityriasis rosea[J].Arch Der Matol, 1990, 126 (1497) :1500.

[4]Miranda SB, Lupi O, Lucas E.Vesicular pityriasis rosea:response to erythromycin treatment[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04, 18 (5) :622.

[5]谭诚, 朱文元.水疱型玫瑰糠疹1例[J].中国麻风病杂志, 2002, 18 (4) :393.

玫瑰糠疹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病例, 其中男32例, 女38例, 年龄18~65岁, 平均30岁, 病程均在2周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38例, 男18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29岁, 病程<1周17例, 1~2周21例;对照组32例, 其中男14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31岁, 病程<1周14例, 1~2周1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排除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损害者。全部病例2周内未用任何药物治疗。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西医诊断均符合玫瑰糠疹诊断标准, 依据赵辨编著的第3版《临床皮肤病学》[1], 皮疹分布在躯干和四肢近心端, 为淡红色斑片, 上覆糠样鳞屑, 部分皮疹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 可先有母斑后有子斑, 所有患者均查RPR阴性, 排除二期梅毒疹。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百癣夏塔热片 (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8g, 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10mg, 每天1次, 维生素C 0.2g, 每日3次;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 两组均同时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 (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 每天1次。均以7d为1疗程, 连服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禁服其它药物。

1.4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疗效标准:痊愈:皮损消退, 瘙痒消失, 临床可留有褐色色素沉着斑;显效:皮损消退≥70%, 瘙痒明显减轻;有效:皮损消退30%~69%, 瘙痒减轻;无效为皮损消退<30%。总有效以痊愈加显效加有效计。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n (%) ]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中少数患者有嗜睡、乏力等症状, 未影响治疗;治疗组服药后出现腹泻症状15例 (39.47%) , 继续服药3~5天症状明显消失, 不影响治疗。而对照组服药后出现嗜睡症状14例 (36.84%) , 但不影响工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玫瑰糠疹是一种以皮疹主要分布在胸背部, 皮疹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的黄红色圆形或椭圆形斑疹为特征的自限性皮肤病。玫瑰糠疹的病因尚不明确, 多数学者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 细胞免疫反应参与本病的发生[3];有学者认为它是病毒感染的免疫过程[4]。临床上常采用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葡葡糖酸钙等治疗, 目的是减轻症状, 缩短病程。玫瑰糠疹在《外科秘录》中被称之为“风热疮”。中医认为, 本病多由过食辛辣厚味, 或情志抑郁, 日久化火, 致血热内蕴, 复感风邪, 郁闭肌肤腠理而成。

百癣夏塔热片是在维吾尔医古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复方制剂, 由地锦草、西青果、芦荟、毛诃子肉、诃子、司卡摩尼亚酯等维吾尔药材组成。具有清除异常黏液质、胆液质及败血、泻毒、消肿止痒等功效, 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银屑病、脂溢性皮炎、体癣、花斑癣、带状疱疹、手足癣、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痤疮等皮肤病。最近研究表明, 百癣夏塔热片可降低机体在应急状态时的过高细胞免疫反应, 提高机体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从而保护机体组织细胞[5]。

本研究显示, 治疗组采用百癣夏塔热片治疗玫瑰糠疹, 总有效率达92.11%, 其疗效优于对照组。虽然治疗组患者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的不良反应, 但多数患者连续服药 (不停药) 3~5天后该症状明显消失。同时在临床应用中发现, 对常伴有腹胀和便秘等消化道功能紊乱症状的玫瑰糠疹患者, 服用百癣夏塔热片治疗后, 皮损消退加快。总之, 口服百癣夏塔热片治疗玫瑰糠疹, 能够有效清除异常粘液质所致的玫瑰糠疹皮损的修复, 具有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 2001:775-77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54.

[3]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24.

[4]秦万章.皮肤病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350.

玫瑰糠疹 篇5

关键词:胸腺五肽,泛昔洛韦,玫瑰糠疹,疗效

玫瑰糠疹是一种急性的, 自限性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流行病学及试验研究多支持它是由病毒引起的。我们于2010年10月~2012年6月在门诊应用胸腺五肽注射液联合泛昔洛韦胶囊治疗了玫瑰糠疹病人32例, 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和排除标准

选取年龄20~44岁的玫瑰糠疹病人54人, 要求具备典型临床表现:有先驱斑, 皮疹为躯干及四肢近端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玫瑰色斑疹, 领圈样糠状鳞屑, 其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 圣诞树样分布, 符合玫瑰糠疹的诊断标准。要求入选的病人无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 近期未用过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 并排除二期梅毒的可能性。

1.2 一般资料及分组

54例患者中男30例, 女34例, 年龄20~44岁, 平均 (24.45±5.38) 岁;病程3~30 d, 平均 (9.62±4.76) d。随机分为两个组, 治疗组32例, 对照组22例。具体分组情况为治疗组男12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 (25.36±6.25) 岁, 平均病程 (8.42±5.39) d;对照组男8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 (23.86±4.17) 岁, 平均病程 (10.25±3.36) d, 两组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的差异比较均无显著性 (P>0.05) 。

1.3 治疗方法

两组基础治疗相同, 都采用泛昔洛韦胶囊0.25, 一天3次, 有瘙痒者用抗组织胺药, 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组加用胸腺五肽注射液2 mg, 隔日1次肌肉注射, 共7次。

1.4 评分标准及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 (皮损面积、皮损颜色、瘙痒) 分4级计分: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将每例患者3种症状及体征分值累积作为总分值来估价病情的严重程度, 记录分值于就诊当天和治疗后14 d进行。为了验证治疗前两组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否相当, 首先对两组疗前积分进行比较, 治疗组为 (5.12±2.12) , 对照组为 (5.09±1.85) , 两组资料积分方差齐 (F=0.937, P=0.337>0.05) , 两组疗前积分均数比较 (t=0.061, P=0.952>0.05) , 两组在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的差别无显著性。

1.5 疗效判断标准

患者症状及体征积分下降指数作为疗效评定标准。积分下降指数 (symptom score reduce index, SSRI) 计算公式:SSRI= (疗前积分-疗后积分) /疗前积分×100%。 (1)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 SSRI≥90%; (2) 显效:SSRI 70%~89%; (3) 有效:SSRI 30%~69%; (4) 无效:SSRI<30%。观察不良反应并及时记录。

1.6 统计学方法

因为两组数据为等级分组数据, 所以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法分析两组疗效的差别, 数据分析在统计软件SPSS 14.0中进行, 取α=0.05。

2 结果

治疗效果见附表。

经wilcoxon统计分析, Z=-2.562, P=0.010<0.05。在α=0.05水平, 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未出现发热、皮疹、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玫瑰糠疹 (pityriasis rosea, PR) 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的、红斑鳞屑性疾病, 它的临床特征提示其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 最近的研究集中于HHV-6和HHV-7在PR发病中的作用[1]。这两种疱疹病毒在幼年期感染, 原发感染后, 在外周血单核细胞, 主要是CD4+T细胞, 及唾液腺中保持潜伏状态或者是被免疫系统有效控制了的低水平病毒复制[2]。在机体细胞免疫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可以被再激活并产生临床症状[3]。

首先DRAGO等[4]报告在他们的12例病人的皮损及外周血单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 和血浆中均检测到了HHV-7DNA。其后他们还用电镜在皮损组织中发现了类似疱疹病毒的颗粒[5]。接着WATANABE等[6]发现PR患者存在HHV-7和HHV-6系统性活动感染的明确证据, 他们进一步证明了HHV-7和HHV-6m RNA的表达, 它们是病毒活动复制的表现。8/8玫瑰糠疹患者皮损区样本单核细胞可检测到HHV-7m RNA表达, HHV-6是6/8, 而健康人及银屑病对照组只有1/8。BROCCOLO等[7]发现HHV-6和HHV-7 DNA可以分别从5/31及12/31的玫瑰糠疹病例血浆中检测到, 而健康志愿者及其他炎症性皮肤病病人的血液中却检测不到, 差异有显著性。

细胞免疫在PR的病程中发挥着主要的作用[8], NEOH等[9]发现在10/12的PR皮损样本中真皮浸润细胞CD4/CD8比值升高, 在所有病人的表皮及真皮的浸润细胞中, 代表着B细胞的CD20染色是阴性的, 而代表皮肤T细胞活化的CD25呈阳性染色。CD25由活化的T细胞表达并且是IL-2受体的α链, 而IL-2的表达是T细胞激活的关键性步骤[10]。他们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在玫瑰糠疹先驱斑及继发斑中T细胞介导免疫的主要地位。

胸腺生成素 (thymopietin) 具有促进胸腺和外周T细胞分化,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生物活性。胸腺五肽是一种合成多肽, 在神经生理及免疫应答水平上能够实现胸腺生成素的功能;现在一般认为CD4+T细胞根据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可以分成Th1和Th2两个亚群, 其中Th1细胞产生白介素-2 (IL-2) 和γ-干扰素 (IFN-γ) , 通过促进CTL、NK细胞及巨噬细胞活化与增殖, 介导细胞毒效应, 在抗细胞内病原体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胸腺五肽能够提高IFN-r和IL-2的产生[11], 所以它能够提高机体细胞免疫水平, 有助于尽快清除病毒;另外, 胸腺五肽还可以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从而抑制多种前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从而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并缩短病程[12]。

泛昔洛韦进入人体内后迅速转变成喷昔洛韦, 它通过与三磷酸鸟苷竞争, 抑制疱疹病毒DNA多聚酶的活性, 从而选择性抑制疱疹病毒DNA的合成和复制。胸腺五肽联合泛昔洛韦, 不仅直接抑制病毒复制, 而且提高机体细胞免疫水平, 从而达到尽快控制病情的目的, 疗效好于仅用泛昔洛韦对照组。

综上所述, 胸腺五肽联合泛昔洛韦治疗玫瑰糠疹疗效显著, 有助于缩短病程, 改善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CANPOLAT KB, ADISEN E, BOZDAYI G, et al.The role of human herpesvirus 6, human herpesvirus 7, Epstein-Barr virus and cytomegalovirus in the aetiology of pityriasis rosea[J].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09, 23 (1) :16-21.

[2]PAYA C.Prevention of cytomegalovirus disease in recipients of solid-organ--transplants[J].Clin Infect Dis, 2001, 32:596-603.

[3]HOLDEN SR, VAS AL.Severe encephalitis in a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recipient caused by reactivation of human herpesvirus 6 and 7[J].ClinVirol, 2007, 40:245-247.

[4]DRAGO F, RANIERI E, MALAGUTI F, et al.Human herpesvirus 7 in pityriasis rosea[J].Lancet, 1997, 349:1367-1368.

[5]DRAGO F, MALAGUTI F, RANIERI E, et al.Human herpes virus-like particles in pityriasis rosea lesions:An electron microscopy study[J].Cut Pathol, 2002, 29:359-361.

[6]WATANABE T, NAKAMURA K, JACOB SE, et al.Pityriasis rosea is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 active infection with both human herpesvirus-7 and human herpesvirus-6[J].Invest Dermatol, 2002, 119:793-797.

[7]BROCCOLO F, DRAGO F, CAREDDU A, et al.Additional evidence that pityriasis rosea is associated with reactivation of human herpesvirus-6 and-7[J].Invest Dermatol, 2005, 124:1234-1240.

[8]CANPOLAT KB, ADISEN E, BOZDAYI G, et al.Pheno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mune cells in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atopic dermatitis and pityriasis rosea[J].Pathol Oncol Res, 2009, 15 (1) :73-79.

[9]NEOH C, TAN A, MOHAMED K, 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the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e in herald patches and fully developed eruptions of pityriasis rosea[J].Clin and Exp Dermatol, 2009, 35:300-304.

[10]TEUNISSEN M.Langerhans cells and other skin dendritic cells[M].3rd ed.Florida:CRC Press, 2005:123-161.

[11]CILLARI E, MILANO S, DIELI M, et al.Thymopentln reduces the susceptibility of aged mice to cutaneous leishmaniasis by modulating CD4 T-cell subsets[J].Immunology, 1992, 76:362-366.

玫瑰糠疹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的患者为2012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该院皮肤科门诊的玫瑰糠疹患者。患者的入选标准: (1) 符合玫瑰糠疹的诊断标准[2]; (2) 年龄10~40岁, 病程1~2周内且未接受系统治疗的患者; (3)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合并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患者; (2) 1月内应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免疫抑制剂及其他影响疗效药物的患者; (3) 已知对治疗药物过敏者; (4)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最终获得92例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资料, 其中女43例, 男49例。该研究通过本院医学科学伦理委员会审查, 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92例玫瑰糠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6例, 治疗组46例。对照组给予消银颗粒 (陕西康惠制药有限公司) 3.5g, 3次/d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紫外线光疗仪 (Waldmann Gmb H, Schwenningen, 德国) 进行照射治疗, 辐射波长370 nm, 辐射强度为8.93m W/cm2, 照射距离10~20 cm, 治疗时保护眼睛及正常皮肤, 男性注意保护生殖器, 频率为隔日1次, 具体治疗剂量及处理方法参照陈鹏英[3]的报道。两组均同时给予炉甘石洗剂外用, 2次/d。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连续治疗2周, 疗程结束后由不参加设计、操作、研究结果分析的2人每周随访1次, 共4次, 观察有无复发。

1.3 疗效评价

疗效评价参照以下标准[3]:缓解:所有受损皮肤红斑减退或消失, 可遗留脱屑及色素沉着;部分缓解:红斑消退面积占所有皮损面积的50%以上;无效:红斑消退面积不足50%。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 治疗前后的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定义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均衡性检验

共获得92例患者的完整资料, 女性43例, 男性49例。治疗组46例, 其中女性22例 (47.8%) ;对照组46例, 女性21例 (45.7%)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肝肾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见表1。

注:※ALT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为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治疗后第7天, 治疗组患者缓解及部分缓解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第14天, 两组间差异更加显著, 治疗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 见表2。治疗结束后随访4周, 治疗组患者无1例发生复发, 对照组中无效的患者采用其它治疗方法继续治疗。

注:※与治疗组相比, 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4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紫外线照射治疗后存在轻度瘙痒, 调整治疗剂量后症状消失, 未影响后续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测等结果均未见明显变化 (χ2=6.35, P>0.05) 。

3 讨论

玫瑰糠疹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丘疹鳞屑性皮肤损害,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多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 有研究显示应用高剂量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治疗玫瑰糠疹[4]。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多由血热风盛引起, 病情迁延者则为血虚风燥, 治疗上以疏风清热凉血养血润燥为治则。国内多项研究显示消银颗粒可以有效缓解玫瑰糠疹症状[5], 消银颗粒中含有氨基酸、苦参碱、甲壳素、红花苷等成分, 其具有抗炎、抗过敏、修复皮损和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1]。

但单独应用消银颗粒, 患者皮疹缓解率低, 存在治疗无效及病情迁延、遗留色素沉着等缺陷;故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可能会明显提高疗效, 缩短病程。近年来研究证实, 紫外线照射治疗对玫瑰糠疹具有一定疗效, 可明显缩短病程, 加快皮损愈合[1]。其主要机制为紫外线对皮肤免疫系统尤其是细胞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6], 包括诱导T细胞的凋亡, 减少皮肤朗格汉斯细胞及肥大细胞的数量, 下调受损皮肤γ干扰素以及诱导胶原酶及金属蛋白酶的生成[7]。因此部分地区已将紫外线治疗作为某些疾病的一线治疗, 如皮炎、硬斑病、系统性硬化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3]。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紫外线照射联合消银颗粒治疗后仅7 d近50%的患者达到缓解, 治疗后14 d后90%的患者达到临床缓解, 而对照组中的患者缓解率明显低于治疗组。证实联合应用紫外线照射及消银颗粒比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明显缩短了患者疾病病程, 并大幅提高了缓解率。

之前的研究显示, 低剂量的紫外线治疗存在诸多副作用, 如引发皮肤红斑、色素沉着、瘙痒、灼热感以及感染单纯带状疱疹[8]。但我们的研究中, 患者未出上述反应, 仅有一过性的皮肤瘙痒, 并且仅出现在玫瑰糠疹症状较重的3例患者。紫外线穿透力较强, 不易烧伤皮肤, 是包含于中波紫外线范围波谱非常窄的紫外线, 不易引起红斑反应;并且避开了DNA吸收峰值, 不易引起DNA突变, 可降低致癌性[9], 故应用中波窄谱紫外线治疗可能不存在以往研究中出现的毒副作用。总之, 消银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 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有必要开展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明确紫外线照射治疗对于玫瑰糠疹的治疗作用及毒副作用。

摘要:目的 研究消银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价值。方法 92例玫瑰糠疹患者 (整群选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的门诊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消银颗粒治疗 (一次3.5g, 3次/d) , 治疗组同时给予紫外线光疗仪进行照射治疗。两组均同时给予炉甘石洗剂外用。连续治疗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 治疗组患者缓解率分别为43.5%和91.3%, 明显高于对照组 (10.7%和26.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消银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消银颗粒治疗。

关键词:玫瑰糠疹,窄谱中波紫外线,消银颗粒

参考文献

[1]陈鹏英.消银颗粒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56例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 2012, 34 (5) :285-286.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775-776.

[3]Drago F, Vecchio F, Rebora A.Use of high-dose acyclovir in pityriasisrosea.J Am Acad Dermatol.2006, 54 (1) :82-5.

[4]Ganguly S.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Efficacy of Oral Acyclovir in the Treatment of Pityriasis Rosea.JClin Diagn Res, 2014, 8 (5) :YC01-4.

[5]路明媚.消银片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巨大型玫瑰糠疹25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2, 18 (7) :60.

[6]Lee WJ, Chae SY, Ryu HS, et al.Inflammatory Cytokine Expression and Sebum Production after Exposure of Cultured Human Sebocytes to Ultraviolet A Radiation and Light at Wavelengths of 650 nm and 830 nm.Ann Dermatol.2015, 27 (2) :163-70.

[7]Lee WJ, Park KH, Sohn MY, et al.Ultraviolet B irradiation increases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cultured sebocytes.J Dermatol, 2013 (40) :993–997.

[8]Cohen DN, Lawson SK, Shaver AC, et al.Contribution of Beta-HPV Infection and UV-Damage to Rapid-onset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during BRAF-inhibition Therapy.Clin Cancer Res, 2015 Feb 27.pii:clincanres, 2667.2014.

玫瑰糠疹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5例, 男17例, 女18例, 年龄18~56岁, 平均25.7岁, 病程1周~3个月, 平均15d。对照组35例, 男16例, 女19例, 年龄16~52岁, 平均24.5岁, 病程5d~3个月, 平均13d。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70例患者均符合玫瑰糠疹疗的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1周内服用及外用过抗病毒药及皮质类固醇激素者;<14岁儿童;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有紫外线光疗禁忌证及光敏性疾病患者;有严重心、肝、肾疾患或全身衰竭患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波长为311nm紫外线光疗仪 (德国Waldmann公司生产BL801型) 进行局部皮损照射, 照射距离约30cm, 一般皮肤患者初始剂量为0.5J/cm2, 做好眼睛及正常皮肤的保护, 根据照射后有无红斑反应, 逐渐增加剂量20%~30%, 隔日照射1次, 照射5次为1个疗程。若皮肤有轻微的红斑, 患者有轻微瘙痒, 剂量增加10%;皮肤有较明显的红斑, 患者有明显的疼痛, 维持上次治疗剂量或减少20%。在采用窄普中波紫外线照射的同时, 配合口服中药方剂消风散加减 (组成: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当归、生地、知母、赤芍、丹皮、板蓝根、胡麻、石膏、甘草) , 每天1次。对照组仅口服消风散加减, 用法同上。2组均为隔日观察疗效, 均10d为1个疗程, 2个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

1.3.2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为皮损全部消退, 仅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显效为皮损消退≥70%;好转为皮损消退≥50%;无效为皮损消退<50%或无变化。总有效为痊愈加显效[2]。

2 结果

治疗组一般在治疗后2~3d即感瘙痒减轻, 1~2周后皮疹明显消退。对照组于治疗后1周起效, 3~4周皮疹消退,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6.59, P<0.05) , 见表1。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3例在开始UVB照射治疗时局部出现烧灼感、轻度红斑反应及局部皮肤瘙痒, 经调整UVB照射剂量和抗过敏药治疗后红斑消退, 瘙痒减轻, 未影响继续治疗,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光毒反应。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皮损处出现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

3 护理方法

照射前准备, 签署知情同意书;因患者接受治疗时需暴露治疗部位, 室内应保持温度适宜;患者和护理人员照射时均佩戴紫外线护目镜, 以保护眼睛;男性患者生殖器严密遮盖。皮肤护理, 告知患者接受治疗时有可能发生光敏反应, 皮肤会出现轻微烧灼感、刺痛感, 敏感者可能发生水疱、皮肤干燥、瘙痒、晒斑以及色素沉着等。因此, 每次治疗时都要询问和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皮损不宜过度搔抓以及用热水烫洗, 切忌外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以免加重病情。饮食护理, 告知患者宜进食清淡, 避免辛辣刺激性、油腻、海鲜等食物, 勿饮酒。

4 讨论

玫瑰糠疹中医又名风热疮, 表现为躯干及四肢近端可见大小不等的类圆形或椭圆形的玫瑰色红疹, 表面有少许细碎糠状鳞屑, 其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 病程常为4~6周, 但也有部分患者半迁延半年以上。中医认为其初期多为风热之邪客于肌肤, 导致血分蕴热所致, 治疗宜疏风止痒、清热凉血, 故选用消风散加减治疗, 其中君药荆芥、防风、牛蒡子具有解热、抗炎、对致病性皮肤病毒与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近年来发现波长311nm左右的NB—UVB亚红斑量治疗玫瑰糠疹, 能诱发具有抗炎或免疫抑制性质的介质的产生, 促进浸润的淋巴细胞发生凋亡, 能减轻炎症反应,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对皮疹痊愈有积极的作用。UVB是中波紫外线范围内波谱非常短窄的紫外线, 既保留了有效波长, 又避开具有一定不良反应的其他波长, 治疗简单, 安全可靠, 与中药两者联合疗效明显提高。我们应用NB-UVB联合中药治疗玫瑰糠疹患者35例, 有效率为97.1%。因此用NB-UVB联合中药治疗玫瑰糠疹, 同时配合正确积极的护理干预, 起效快、疗程短、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 (UVB) 联合中药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5例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 (UVB) 照射联合中药治疗, 对照组35例仅用中药治疗, 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在止痒、皮疹消退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窄普中波紫外线光疗联合中药治疗玫瑰糠疹, 同时配合正确积极的护理干预, 起效快, 疗程短, 疗效显著。

关键词:窄普中波紫外线,玫瑰糠疹,消风散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775.

玫瑰糠疹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6例玫瑰糠疹患者均来自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院门诊就诊患者,临床表现多见于青壮年,皮疹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心端。发疹前,部分患者可有轻度全身不适、头痛、咽痛等前驱症状。继之躯干或四肢某部出现一个玫瑰色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斑,上覆白色或浅黄色细薄糠状鳞屑,显有细微皱纹,称为母斑或先驱斑。随后于躯干部出现泛乏多数较小的红斑或丘疹,见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玫瑰色斑疹,逐渐延及四肢近端或颈部。损害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色淡红,边缘有领圈样脱屑,其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无自觉症状或有轻痒,均属普通型,符合玫瑰糠疹的诊断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13~45岁,平均29岁,病程2~30 d,平均16 d;对照组34例,其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13~41岁,病程4~30 d,平均17 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疾病严重程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本病有自限性,治疗目的为减轻症状及缩短病程,首先向患者说明,本病预后良好,可自然痊愈,但有一定的病程,以解除患者不必要的思想顾虑及急躁情绪。发疹期应忌辛辣、刺激性食品,不可用热肥皂水烫洗,避免外用刺激性药物等,同时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商品名美能,日本美能发源制药公司生产)40~6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10 d,同时采用SS-05紫外线光疗机全身照射,辐射波长311 nm,首次剂量均为0.2~0.5 J/cm2,以后每次照射剂量在前次照射后无红斑前提下按20%~30%的增幅增加,累计最大剂量为1.3 J/cm2,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对照组仅采用SS-05紫外线光疗机全身照射,照疗剂量及疗程同治疗组。两组均为1个疗程,均给予炉甘石洗剂外用,不用与治疗本病有关的其他中西药,均于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为皮损消失,仅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斑,瘙痒消失;显效为皮损消退>70%,瘙痒明显减轻;进步为皮损消退50%~70%,瘙痒减轻;无效为皮损消退<50%或无变化,以痊愈和显效例数之和计算有效率。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见表1。

[n(%)]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与治疗组各出现轻微嗜睡,停药后症状消失,治疗组有2例出现皮肤红斑,瘙痒加重,色素沉着明显,调整照射剂量后红斑及瘙痒有所缓解。

3 讨论

玫瑰糠疹是一种泛乏于躯干及四肢近端的橙红色斑疹、覆于糠状鳞屑的炎症性自限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因其多发生于春秋两季,先发生母斑,后急性泛乏,有自限性,很少复发,很近似病毒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故称疑与病毒感染有关玫瑰糠疹,春秋季好发,多见于青壮年,病程较长,少数患者可迁延半年以上,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传统治疗疗效欠佳。经临床经验观察,单用复方甘草酸苷和单用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联合治疗方法更优于单用紫外线,因紫外线照射过程中皮肤可以出现红斑、烧灼、瘙痒感及色素沉着,部分患者不能完成治疗,在紫外线照射的同时加用复方甘草酸苷可以缓解以上副作用,因为复方甘草酸苷是以甘草甜素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制剂,在结构上与皮质类固醇激素相似,且对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素轴无明显影响,同时可显著抑制细胞对T细胞的过度激活作用,调节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还可以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具有抗感染、抗变态反应、免疫调节和类激素作用,从而缩短了病程,加强了患者的依从性,提高了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24.

[2]罗静, 钱奕红, 陶小华, 等.窄谱UVB冶疗玫瑰糠治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杂志, 2006, 20 (4) :223-224.

[3]何弘, 姚岚, 方军, 等.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杂志, 2005, 19 (4) :264.

[4]郝飞.甘草酸国外研究的进展[J].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1, 27 (1) :13.

上一篇:守望教育论文下一篇:汽车冲压件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