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中小学

2024-07-29

白银市中小学(共9篇)

白银市中小学 篇1

自从“微课”由国外传入国内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微课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起来。教育部率先在高校范围内开展了微课大赛, 各省市闻风而动, 积极响应, 积极组织开展了微课大赛。甘肃省自2014 年以来, 连续开展了两次全省范围内的微课大赛, 各地区包括白银市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 提交了数量可观的微课作品参赛, 其中一大批教师的微课作品获奖, 呈现出全省微课蓬勃发展之势, 但同时也暴露出众多问题。及时反思微课大赛, 总结成功经验, 发现问题所在, 进一步提升全省微课建设水平, 推进微课建设, 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论述结合《白银市中小学微课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问卷调查, 试着对白银市中小学微课建设的发展提出对策, 以期抛砖引玉, 引起大家重视, 共同推进全市中小学微课建设。

1 白银市中小学微课建设存在现状[1]

1.1 取得的成绩

(1) 微课受到省、市、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 微课竞赛和人才培训活动逐渐开展。

在教育部的推动下,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逐渐对微课重视起来, 白银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不例外。2014年6 月至2014 年11 月, 甘肃省教育厅举办甘肃省“电信杯班班通中小学教师微课教学比赛”, 白银市教育局积极组织各县区教师参赛。2014 年12 月10 日至2015年4 月, 甘肃省教科所举办了第二届“青苹果杯”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 (微课) 评选活动。2015 年7 月3 日, 白银市平川区教育局组织了微课制作技术专题培训会, 参加培训的教师达到86 名, 教师积极性很高。2015 年11 月20~30 日, 白银市平川区教育局教研室组织了全区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参加微课竞赛、培训的教师普遍感到收获很多, 希望教育行政部门能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制定微课竞赛细则, 更有力地推进微课大发展。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也表态, 会积极协调, 制定政策, 推动微课发展。这为微课大发展开了一个政策好局面。

(2) 微课拍摄与制作技术在硬件和软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尽管和一线城市相比, 白银市微课制作技术等软硬件设施配套和微课在课堂的推广、应用活动的开展仍然有很大差距, 但全市中小学各个学科的一线教师迎难而上, 克服困难, 在这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尽管对众多教师来说,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技术是个难题。但在过去两三年里, 白银市中小学教师在微课拍摄工具、制作技术等硬件和软件上均取得了一些突破和进展, 微课制作方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与发展。有些地方的学校专门开辟录播教室, 比如平川区乐雅学校就有专门的录播教室。录屏软件录制、摄像工具录制、录播教室录制、专业演播室制作、智能笔录制、专用软件录制、电脑录制软件等一系列微课制作工具在一些专业的视频制作工作室得到配备, 比如在白银市较有名气的白银爱创视频制作工作室就配备有专业的录制微课的设备, 方便了广大教师制作微课。一些操作简单、容易上手的制作微课的软件也逐渐通过网络传播得到广泛应用。可以预计, 将来微课的制作会朝着更加智能化、简单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白银市的某些区县教育部门已经多次开展了微课技术的推广和介绍, 在这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3) 市区相关部门组织设计、开发、征集了一批微课作品, 微课资源日渐丰富, 系列化程度不断增加。

白银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组织了几次微课大赛, 在参赛作品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微课作品, 其中不乏制作精良、内容丰富的作品。各个学科的教师积极制作微课参赛, 制作的微课内容呈现多样化、丰富化的特点。微课资源库和微课平台建设提上了日程。白银市一些中学已经着手本校微课程建设, 打造微课资源库, 构建微课使用平台, 比如平川区第四中学已经开展了类似工作, 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这为微课资源的积累和系列化、应用化发展打下了初步的资源基础。

(4) 全市中小学教师在微课的实践探索、应用与试点等方面的研究日渐丰富, 研究成果逐步显现出来。

微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对国内教育工作者来讲还有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近年来, 国内有一些学者着手进行了相关研究,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与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相关的刊物刊发的论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开始不断涌现, 关于微课的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纷纷开展, 研究成果逐步显现出来。研究的内容、涉及的问题和领域逐渐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白银市中小学教师也积极开展微课问题研究, 有些研究课题得到省级课题管理部门的批准立项, 研究论文也见诸于学术刊物, 研究成果初显。比如白银市平川中学的杜鹏花老师申请的课题《白银市中小学微课的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被立项为省级课题, 苏富强老师申请的课题《微课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被立项为市级课题。他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广泛深入课堂实际, 调研情况, 形成调查研究报告和论文, 研究成果在省市级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 产生了一定的学术影响。总之, 微课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在理论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探讨, 为微课的大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1.2 存在的问题[2]

(1) 全市中小学教师对微课的认识千差万别, 理解也五花八门。

对于微课的认识,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笔者从《白银市中小学微课建设现状和发展对策的问卷调查》中整理发现, 广大教师对微课的认识从微课的内涵、特点、形式、地位、应用前景等方面的观点差别很大, 理解也五花八门。比如教师们在什么是微课?微课要微到什么程度?微课与传统的课程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微课如何有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微课仅仅是一种辅助课堂教学的手段吗?微课是否会昙花一现?等问题上意见、观点不一致, 甚至相左[3]。这就要求我们做出努力, 统一认识, 形成共识, 凝聚力量, 共同推进微课大发展。

(2) 受主客观因素制约, 教师制作的微课在形式上缺乏表现力、微课作品质量良莠不齐。

总体来说, 目前人们所看到的微课形式还比较单一, 特别是在一些微课比赛网站上的参赛作品, 更多的是以课堂教学片段为主, 采用摄像机等制作方式方法进行课堂拍摄, 趣味性、互动性严重缺乏, 只侧重单一知识点的教师讲授。微课作品形式上不够鲜活, 样式还不够多样, 对受众的吸引力极为有限。在调查中, 笔者发现白银市中小学教师深感制作微课受诸多因素制约, 比如经济落后, 有的地方学校连电脑都没有, 有的地方学校教师连微课这个名词听都没听过, 更不用说制作微课了。这些因素导致白银市教师制作的微课在形式上单调, 录制水平低, 微课质量难以保证。这对微课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困难。

(3) 微课在内容上缺乏系统, 比较零散, 很难形成专题化、系统化的微课课程资源。

纵观各个层次微课竞赛作品的内容, 由于缺乏有计划的统一安排, 缺乏微课程建设意识, 教师在微课制作上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微课内容, 各自为战、缺乏沟通交流, 微课在内容上呈现零散化的缺点, 为用户的查找、使用带来了麻烦。微课专题化、系统化、课程化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这一点, 在调查中教师们也深有同感, 但又深感无能为力。这个问题不解决, 将会严重制约微课的发展。

(4) 教师制作微课的目的不够明确, 动机上各不相同, 相关部门缺乏后续微课使用服务的措施。

调查中发现, 不少一线教师对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目的还不够清晰明确, 动机也各不相同, 不少微课作品的设计开发源于微课比赛, 一些微课设计开发以参赛为主要意图, 功利性色彩浓厚。对于为什么要设计、开发微课, 设计开发了微课之后, 应该如何使用, 可以在哪些地方使用, 以及以哪些方式方法使用, 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往往是评奖一结束, 微课作品就被束之高阁, 少有问津, 缺乏必要的资源整合、开发和应用, 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微课制作缺乏长久的驱动力, 微课制作的利益引导机制不健全。主办微课竞赛的部门缺乏进一步整合微课资源的意识, 没能很好地利用竞赛搭建微课资源整合、展示、交流的平台, 使得微课制作活动常态化、网络化, 为需要微课资源的用户提供使用、浏览、下载等后续服务。

(5) 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上普遍较弱, 教学模式创新乏力。

由于不少微课作品的设计、开发与制作并不主要以应用为目标, 导致现有不少微课作品在应用上普遍较弱, 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普遍乏力。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呈现“老常态”, 缺乏应用微课的“新常态”。教师们没有充分发挥微课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中的独特作用, 没有充分发挥微课短小精悍、形式多样、方便应用的特点来辅助课堂教学。微课作品资源的共享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缺乏共享平台, 缺乏相应机制来保证。在调查中笔者发现, 白银市中小学教师主动将微课引入教学的案例非常少, 除了极少数认识理念比较先进的教师有使用外, 其他教师因为微课资源的缺乏、微课制作的耗时耗力, 无力或不愿在课堂中使用微课来辅助教学。微课如何才能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缺乏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模式[4], 我们的教师如果不愿投入精力来制作和使用微课, 这对微课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 白银市中小学微课建设的发展对策[5]

2.1 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屋建瓴, 顶层设计助推微课可持续发展

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 总揽全局, 加强微课的系统规划, 就是要以共建共享理念为核心, 强调区域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 通过科学论证, 规划出符合一线实际的微课发展蓝图, 以推动微课常态化应用。这是一个全方位布局, 不仅包括优质资源互联互通的理念、相应政策制度的建立, 诸如资源配置、信息化社会服务、微课团队组建、教学应用等机制, 还包括提供经费、创造平台环境、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 特别是微课建设方案、标准、内容规划、范例的提供等方面。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做好了, 微课的长远发展就有了规划和发展方向。

2.2 加强师资、信息技术人才等力量整合, 微课发展离不开区域信息化机构与专业人员

在网络信息技术日趋发达和普及化的今天, 我们要借助已有的信息化网络平台, 建立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区域信息化规划机构, 建立起借调学校信息化人员的队伍建设机制, 加强区域信息化机构的专门人员建设, 通过有效组织与协调, 探求合作机制, 为区域间的微课开发与制作、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维护等提供指导与服务。微课发展毕竟需要一大批理念先进、信息技术娴熟、专业知识精良的制作、维护的人才来保证, 也需要相关部门精诚团结、戮力合作, 形成合力, 从而促进微课的大发展。

2.3 政府相关部门要规范引领, 筹划微课建设内容蓝图规范与引导教师微课开发

政府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快进行微课建设内容的顶层设计, 包含内容规划、标准、规范等的工作, 抓紧出台一批规范政策, 结合各学科课程标准, 制定《微课标准》《微课开发与应用规范》《微课与数字化校园配套环境建设意见》等配套文件, 引导和指明微课发展路径。要积极组织高校专家学者、区域教研员和一线学科名师等, 依照国家微课标准与本地区使用教材, 协商拟定各学科不同年级的知识点谱系, 供一线教师在进行微课开发时有针对性地参考。 要加强教师的培训, 搭建微课平台, 开设线上与线下微课培训课程, 引导教师规范开发与应用微课。这样政府搭台, 教师、专家唱戏, 合作共赢的局面就会很快形成。

2.4 多元整合, 构建区域联盟, 组建团队高效高质建微课

构建区域微课联盟, 发挥区域内名师、专家的引领作用, 精心组织与协调学校与教师, 组建团队, 高效高质建微课。要从面向教师个人的大赛征集评审的单一建设模式转向区域系统组织的团队开发的建设模式, 并要逐步探索引入社会化服务的建设模式, 让更多的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到区域微课的建设之中。将微课与国家“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一课一名师, 一师一优课”等活动结合起来, 探寻区域性微课开发与应用的多元化方式, 加快微课的专题化、系列化建设进度。这样形成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作的态势, 优势互补, 强强联合, 微课的大发展会指日可待。

2.5 纵横构建, 区域微课平台统一开发, 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打破学校物理空间限制, 实现多校虚拟空间的共建共享, 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开发微课平台, 避免每所学校重复建设, 真正实现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因此, 一方面, 可考虑利用条件好的学校已开发的微课平台进行区域化共享, 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 要顾及未来的慕课平台, 整合本地微课大赛、翻转课堂等平台, 最大化地实现与国家三通两平台[6]、各省级基础教育资源网、全国微课大赛平台的衔接与调用, 做好未来区域微课平台的蓝图设计。区域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 在教学、管理、教研等方面创造有利条件, 帮助教师将微课应用推向新的篇章, 比如, 将微课课时纳入学校课程计划, 减少坐班时间, 改变教师教研与考评方式等。 鉴于国家区域间的差异较大, 只有以区域为单位, 探索区域内学校的共建共享, 不断积累经验, 再逐步扩大到区域间联盟, 技术变革学校教育的大戏也许会正式拉开帷幕。

2.6 广大教师要与时俱进, 更新教学理念,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积极投身于微课建设中来

微课的大发展, 除了国家、政府、企业、社会层面的努力支持外, 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们要积极学习微课的相关知识, 掌握微课制作的技术, 要让微课进课堂, 使得传统课堂焕发活力, 使得微课的制作和使用成为新常态。笔者所做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是非常欢迎微课这种辅助教学的模式的。教师们要成为微课的实践者和引领者, 微课的明天才会光明。

2.7借鉴国内、外先进成熟做法和经验, 先为后用, 洋为中用, 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微课发展之路

国内一些发达地区, 如广东佛山市的微课研究走在全国前列。广东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 (胡铁生:微课创始人、中学正高级教师、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2012 年, 主持全国重点课题《中小学微课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研究成果《中小学微课的区域开发实践与创新应用》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率先在国内开展微课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对微课的内涵界定、制作标准、高校微课发展现状与前景等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7], 取得了很大成绩。我们可以邀请这些地区的这些知名专家来传经送宝, 先为后用, 促进我们的微课建设。微课从根子上说起源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 他们已经积累了微课建设的成功经验[8], 我们要虚心学习, 取人之长, 克己之短, 批判吸收, 洋为中用, 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要开展对外交流、学习工作, 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来国内讲学, 选派教师到国外学习等, 通过这些双向交流学习活动来促进微课的发展。

3 结束语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 白银市中小学微课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微课建设是个需要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任何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笔者提出的一些发展对策只要对全市中小学微课建设有益, 能够充分发挥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杜鹏花.白银市中小学微课资源建设的现状调查与情况分析[J].白银教育, 2015 (5) :23-24.

[2]冯智慧, 郑晓丹.微课新界定:从技术开发迈向有效设计——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和佛山教育局胡铁生老师[J].数字教育杂志, 2015 (4) :56.

[3]赵兴龙, 詹伟华.“微课”再解:回归应用价值的认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 (4) :39-42.

[4]刘小晶, 等.基于五星教学原理的微课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 (1) :33-38.

[5]赵超.微课发展关键在系统规划[J].中国教育报, 2016 (6) .

[6]王萍, 吴亚馨.网络教学平台的扩展性研究[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5 (5) :40-44.

[7]胡铁生.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4 (2) :3-6.

[8]吴秉健.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 (4) :28-33.

白银市中小学 篇2

语文评委组

2012年5月14日至18日,白银市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在白银区第三小学举行。来自三县两区及市直学校的26位教师展示了一堂堂精彩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留给评委最深刻的印象是:老师的风貌富有活力,教学设计新颖别致,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学风格各有特色。

一、教学中的优点

1.扎实践行新理念。教师在课堂设计中都能注重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能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问题追问,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很多教师能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正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始终体现出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良好态势。比如,教学《李时珍》一课时,教师能紧紧抓住单元训练要求的“概括”这一重点巧妙设计,让学生练习用一句话、一个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各段主要意思,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归纳、回答,充分提高了概括能力。

2.注重探索新教法。从参赛课堂看出教师们能够积极参与教改,更新教学观念,探索创新教法、学法。首先表现在大多数教师不受教材的束缚,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探究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教师的导学意识普遍较强,注重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和内容涵盖的广度。如,在教学《欲速则不达》一文时,教师以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为主线串连整个课堂:文章写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课文重、难点的突破,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课堂要素通过这条红线的贯穿得到了解决。

3.恰当选择诵读方式。注重与文本对话,强调文章的诵读是此次参赛课堂的一个亮点。教师们在依照初读感知、再读细研、细读品味这一合理的梯度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初读感知时让学生默读,通过思考,扫除文字障碍,把握诵读节奏,提取重要信息;再读细研时选择指名读、分组读,让学生深入领会,揣摩情感;细读品味时采用齐读,使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认读词语时,教师借助学生们乐于参与的“开火车”诵读比赛,训练学生对生字、词的熟练度。

4.时刻关注学生。从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成长需求、发展需求入手,课堂上教师注重唤醒学生的激情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善于倾听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善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学生学习主动有效,学习过程中处处有合作与探究呈现,课堂效果较好。5.课件制作注重实用、有效。参赛教师的课件实用性强,富有美感,而且有很强的表现力,能把抽象、静态、枯燥的知识,直观、形象、鲜活地呈现给学生,使多媒体课件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拓展教学、深化教学的目的。

二、存在的问题

1.深挖文本内涵不够。部分教师挖掘文本不够深,教学内容较肤浅,只停留在文本的表面,教学过程表现为“蜻蜓点水”式教学。如,教学《挑山工》一文时,部分教师解决字词用了20分钟后,又用15分钟时间赏析描写挑山工外貌的句子,进行其他环节只有5分钟时间,只能草草了之。

2.被课件束缚手脚。有些教师死板地按照课件实施课堂环节,未考虑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方法的灵活性和过程的反思性;不能够在重视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同时,牢牢把握教学的目的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自主学习。因此,课堂表现出教师、学生两张皮,教师对学生的课堂生成无暇顾及的弊端。如,教学《囚歌》一文时,在探讨叶挺的品质时,一位学生发言时用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词(这是同头三节课学生回答时出现的唯一的一次,很难得),可是教师充耳不闻。

3.无效提问太多。教师上课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依据文本和已有知识,通过思考、判断,并组织语言回答。低层次的无效问题不必多问。不少教师把“我们一起学习好不好”、“大家有没有信心”等口头禅反复出现。又如,在教学《囚歌》一文时,如果让学生结合文本理解从狗洞“爬”的内涵就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可是,教师却提问“你们小时候爬过没有,怎么爬的?”,而且让学生做出“爬”的动作,不仅占去了很多时间,而且使这个提问变成了无效提问。

4.评价、激励不当。教师要时时关注学情,倾听学生的发言,注重对学生评价的有效性。对发言有独到见解的、确实有创意的同学应当给予正面激励评价;对表达不到位或者错误的理解,教师要做到有效点拨。不能让“很好”“真棒”等溢美之词满天飞,而对朗读不到位、回答不明确甚至错误的理解不置可否。评价不当不仅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发展不利,对其他同学也会成为误导。

三、教学建议

第一,要不断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与实践。参赛课堂呈现出了很好优点,但也存在着一定不足。教师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并不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修正课堂教学,及时转变旧的教学观念,锐意创新,关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态势、过程、评价等一切内在方面,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切实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教学氛围;用恰当的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加强书本与生活的联系;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评课时发现,不少教师对教学环节的细化、优化不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口误较多,有的甚至是知识性错误。如,“各位同学们”、“不搞特殊化”等病句,“勇敢地回答问题”中“勇敢”,“慷慨地借给我钢笔”中“慷慨”都用词不当,等等。教师们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加大知识储备,拓宽知识广度,提高执教水平。要通过不断学习与内化,力求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紧扣教学目标的准度,拓展文本解读的宽度,挖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提升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度。

本次优质课竞赛活动期间,听课教师约1500人次。通过竞赛活动,不仅体验到良好的教研氛围,而且发现了一批很有潜力的教学新秀,充分体现出竞赛的展示功能、示范功能和引领功能。亲临参赛课堂听课的老师将以此为契机,相互学习、总结经验、不断进步,为建设高效课堂做出积极的努力。

(执笔人:景泰县一条山镇第一小学 王朝强 市教科所 王占忠)

提升专业素养 实施有效教学

——2012年白银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总结

数学评委组

2012年5月14日全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在白银区第十三小学如期举行,在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市教科所精心组织、评委认真工作、承办学校的通力配合下于18日圆满结束。现将竞赛活动总结如下:

本次竞赛共25位参赛教师,执教内容涉及北师大版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平均数》;四年级《图形中的规律》、《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五年级《百分数的认识》、《购物策略》、《包装的学问》。部分教师执教内容相同,同课异构、个性化施教。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各有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我市近年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为高效课堂的研究提供了范例。与此同时为广大老师提供了互相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达到了以赛促研、以赛促教的目的。

一、本次优质课竞赛之亮点 1.联系生活、发展数感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作为数学教师要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如有的老师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创设了生动的生活画面情境“把6个苹果全部分给笑笑和淘气两个小朋友,有几种分法?你觉得那一种分法最公平?”通过指名上台分苹果,在观察和演示的生活情境里,学生真正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即分数的灵魂,为认识分数奠定了基础。再如在执教《平均数》时,有的老师选取了本班学生男女生投篮的生活素材,从中引出求平均数来比较男女生投篮水平高低;还有老师通过呈现“白银四龙度假村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人”等生活里大量数据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在《包装的学问》一课中,老师通过播放“甘肃岷县洪流灾情,给灾区孩子送礼物……”怎样包装这些礼品最节约?引出课题,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百分数的认识》一课中,老师们都能联系生活情境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在《购物策略》中,老师选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从生活应用铺开,在购物中结合数学计算讲求策略——精打细算、货比三家、物美价廉等。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数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2.密度合理、课堂高效

课堂“密度”是学生能在不变的40分钟里,有尽可能多的收获。适当的课堂密度,紧凑的教学环节,顺畅的过程衔接,使课堂的分分秒秒,都尽其所用。本次赛课中,除了教学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题之外,许多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合理取舍、有效整合,使所教内容更加适度、适量。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增设了“法国国旗、太极图、八块巧克力——让学生看着图形创生分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去除了思维定势;在《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中,涉及了常见游戏抛硬币、掷骰子、石头剪子布、设计转盘等多种游戏规则,从不公平到公平,量大面宽,这些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范围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素养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纵横发展,从而实现了高效课堂。

3.注重操作、建立模型

思维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他们乐学、善学,从而使他们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考,建立数学模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比较》,老师们都能在“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比一比“等动手操作中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感悟所学知识;有的老师自制教具——转盘,让学生动手转转盘抽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时不时出现学生“嘢、嘢、嘢”的呐喊声;还有老师能够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抛硬币、掷骰子的具体试验来体会可能性是否相等;让学生用圆片自行设计转盘感受游戏的公平性;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用小棒摆一摆连续的三角形、正方形来探究图形中的规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和本质的联系。

4.拓展思维、渗透方法 学思想方法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同是一堂课,切入的角度或者说是所站立的高度不同,所产生的现场教学效果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但重视思想方法渗透的教师所带的学生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拓展的深度是其他学生无法比拟的。课堂教学中善于适时地给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是符合新课程改革需求的,也是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如在《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中,让学生观察两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内含小正方形和三角形)里阴影部分的面积谁大谁小时,渗透了运用“平移”比较的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再如在《包装的学问》一课中,“将四盒磁带包装成长方体状的一包,有几种包装方法,选用哪种最节约?”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一一将6种包装方法罗列出来,运用排除法简化成比较“6个大面重叠和4个大面4个中面重叠“的两种情况,这里运用转化的思想(各去掉4个大面)变成了比较“两个大面重叠和两个中面重叠”,整个过程思路清晰,凸显了隐藏在包装里不易直接发现的学问。

二、本次竞赛课的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是一种缺憾的“艺术”,即便是一堂十分精彩、令人称羡的优质课,也仍然存在可以考虑或需改进之处。因此本次参赛的课中,还存在一些基本功方面值得商榷的问题:

1.部分教师在上课时还是不能大胆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是否还可以少说一点,让学生多说点、多做点。当教师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后,是否还能顺藤摸瓜,探究一下“为什么”不要急于转入下一个环节。

2.个别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把握能力还有待于提升。在这25节课中,大多数教师还是按照教材的编排方式进行教学的。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深入挖掘的还比较少。有些教师对教材的编写意图的理解还存在偏差。

3.“它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这个可以粘住一切的东西,就是语言。教师的语言有时像战鼓催征,雄兵开拔;有时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有时像江河奔流,一泻千里。数学教师的语言要严谨、简洁、幽默、富有激励,突出数学的特质。在本次赛课中有把“重合”说成“对齐”,把“平均分”说成“分成”的情况时而有之。

4.教学基本功在退化,教师板书如“蟹爬”。本次赛课出现了多媒体代替板书的情况,更有老师板书时出现了字迹潦草、不够规范的板书。板书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万万不可忽视,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不规范的板书将导致潦草的作业。

三、几点建议

1.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提高课堂效益

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偏差: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在课堂上多回答问题,由此出现了满堂问答的现象,虽然多数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响亮,老师还要提醒他们声音不够大。而当学生遇到一点小困难时教师又开始包办代替。“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转换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解决问题时,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思维活跃要比声音洪亮更重要。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应做到:少师道尊严,多师生互动,少生搬硬套,多精心设计,少硬性统一,多自主选择,把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

2.正确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恰当选择教学方式

有的教师不顾教学内容的需要,片面的追求多媒体形式的“全”,追求感官上的新颖、动感、热闹,将图形、影像、动画等大量引入,无关信息过多,为多媒体而忽略了板书的设计。课堂上还出现形式上的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是小组学习的一种方式,有其使用的条件和尺度,它不是自主学习的标志,当个体独立思考解决不了或难以解决时,才小组交流,以便发挥小组的群体智慧。

3.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课标中对教材编写意图说明的同时真正消化理解教材,既让教材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使数学教学做到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及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4.正确处理优质课评比与整体推广的关系,树立大教育观 目前,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一种不正常现象:优质课竞赛都是奔着大奖来的,往往是哪里有奖往哪儿赶,备课时聚千人智慧与一人,评上奖后将其尘封起来,作为精品束之高阁。为此我们的教师必须牢固地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变个人经验为集体探索,把个别教师的优秀课推广到整个教师群体,使整体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白银市中小学 篇3

一、资料与方法

第一, 研究对象。选取白银小学教师共236名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第二, 方法。采用统一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 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共发放问卷278份, 回收257份, 其中有效问卷236份, 回收率92.4%, 有效率91.8%。本量表共有90个项目, 包括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等。采用1~5级评分, 1=从无, 2=轻度, 3=中度, 4=偏重, 5=严重。得分越高, 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差。

第三, 统计分析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二、结果

第一, 一般情况。被调查的小学专职教师共236名, 其中女教师159人, 平均年龄27.23±11.32岁, 男教师77人, 平均年龄25.26±8.37岁。中专学历19人 (8.1%) , 大专学历124人 (52.5%) , 本科及以上学历93人 (39.4%) 。

第二, 小学教师SCL-90各因子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本研究之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 显示SCL-90总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及敌对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均较常模低, 差异有显著意义。

第三, 不同性别教师SCL-90各因子比较。教师的心理健康与性别有关。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及男教师, 其中“躯体化”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0.05) 。

三、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群更高。与国内外部分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我市教师的文化程度、职业满意度较高, 受人尊重, 独立性强, 个人发挥空间较大, 有医疗保险的保障, 同时经济收入相对较高且稳定有关, 因而心理健康的要求比一般人更高。尽管在当前重视教育的前提下, 教师的压力增大, 但其显然利大于弊。从当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来看, 显然是有利于胜任教师工作的。国内外亦有报道,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随着年龄增长,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更高。本研究中人际关系敏感及敌对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 (P<0.05) , 可能由于教师面对着更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 被别人接纳或排斥的程度, 与人相处的情况好坏, 都可能成为重要应激源, 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而且校园内同年级班级之间的竞争不断增强, 使教师感到了巨大压力, 造成相互敌对的情绪, 提示部分小学教师存在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 这部分小学教师需要我们及时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以纠正心理问题, 恢复心理健康。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性别有关。由于在白银市担任小学教师以女性居多, 男教师只占少数, 女性教师心理健康较男教师差, 可能与工作环境的性别单一化以及工作时间压力过大、女性自身素质及相对较多的家务劳动等不利因素有关。因此, 更应该关注女教师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除了为她们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机会外, 还应该为她们提供适当的心理干预, 使她们在教学工作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经过调查可明显发现对于女性老师而言其心理压力要高于男性老师, 说明部分女性老师思想波动较大, 当然也不排除女性生理因素影响导致。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乃至社会各界应当对此给予充分重视, 可适当地向女性老师开展专题性的思想报告活动以及座谈会等等, 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她们焦虑、担心的因素, 为她们排忧解难。同时这种交互性活动可以让她们敞开心扉, 从而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另外除了心理健康外, 还需要密切关注她们的身体健康, 让她们可以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 以此来促进教学水平提升。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它需要外部的关心帮助, 更需要本人的不断调节, 关键是应对心理健康的意义有足够的认识。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为人际关系、敌对和强迫等, 与一般人群调查[2]基本一致, 要进一步改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应从这几方面入手。总之, 教师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质量, 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莫忘了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在老师身心健康均维持正常水准之上时才能让教学活动正常展开。

摘要:本文针对白银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采取统一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 对目标对象进行心理调查并进行相关统计。结果 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 显示SCL-90总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及敌对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均较常模低, 差异有显著意义。教师的心理健康与性别有关。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及男教师, 其中“躯体化”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0.05) 。结论白银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心理素质整体情况还有待提升。

关键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上海精神医学, 1984, 2 (2) :68-70.

白银市中小学 篇4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原本环境幽美、空气清新的小镇,由于人为的原因变得面目全非。

(2)积累文中描写环境幽美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

运用重点语句完成小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人类的悲哀莫过于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爱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

2、运用重点语句完成小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懂得人类的悲哀莫过于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爱护自己的生存空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对话,导入课文。

1、在国外的一座大山深处,曾经有一个非常幽美的小镇,名叫——

板书:白银仙境,生齐读。

2、一位名叫罗宾逊的生意人,两次来到白银仙境,分别说了这样两句话:

出示句子,生轻声读。

“这里太美了,有令人神往的自然环境和吸不尽的新鲜空气。”

“这里的清新空气已遭破坏,我不能履行合同了,你应该尽快设法拯救白银仙境!”

3、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罗宾逊为白银仙境的巨变感到悲哀。

补全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1~5小节。

1、让时光倒流,回到3个月前,我们和罗宾逊一起去白银仙境观赏美景。

出示自学要求:

轻声朗读课文1~5小节,用“~~~~”划出描写白银仙境幽美环境的语句并说一说:

白银仙境真是______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自学。

2、交流,随机出示:

(1)白银仙境真是__________________!那里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有清澈的小河,有五彩缤纷的野花,有欢乐的小鸟,空气格外清新。树木和花草随风摇曳,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指导朗读:指名读——比较读——师引读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字体变色,板书:环境清幽

(2)白银仙境真是__________________!那里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它可以有效地抵御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对小孩的智力发育有很大帮助。

板书:空气清新

(3)白银仙境真是__________________!那里小镇上的人以打鱼狩猎为生,很少与外界交往,过着安逸、宁静的生活。

板书:生活安逸

3、让我们用相机摄下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回到城市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出示说话练习:

郁郁葱葱清澈五彩缤纷欢乐清新……

美丽的白银仙境,

有______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_____,

有________________,

真是______________!

指名说,配上音乐。

三、学习课文6~9小节。

1、看了照片,听了介绍,城里人都想去白银仙境看看,白银仙境成了一个旅游胜地。3个月后,当我们和罗宾逊一起再次来到白银仙境时,这里已经面目全非。

多媒体演示:在过去美丽的图片上覆盖,理解“面目全非”。

2、指名读课文6~8小节,从哪里看出白银仙境已变得面目全非?

生交流,随机板书:受到污染遭到破坏变得喧闹

3、白银仙境失去了令人神往的清幽美丽,这真是一种悲哀,请你这样说一说。

出示说话练习:

现在的白银仙境

已变得面目全非!

昔日___________,

如今___________。

这是白银仙境的悲哀!

昔日____________,

如今____________。

这是白银仙境的悲哀!

昔日____________,

如今____________。

这是白银仙境的悲哀!

指名任选一个说。

连起来说,配上音乐。

4、是啊,我们悲哀,我们痛心,我们更愤怒:“为什么白银仙境会面目全非?这究竟是谁的责任?”

小组讨论。

交流,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5、在老师引导下对比朗读。

原来造成白银仙境悲哀的正是人类自己。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后悔、悲哀了。他们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

师:过去——

生:小镇上的人以打鱼狩猎为生,很少与外界交往,过着安逸、宁静的生活。

师:现在——

生:城里人蜂拥而来,白银仙境这个沉寂的小镇一下子变得吵吵嚷嚷。

师:于是——

生:为接待川流不息的游客,镇上从城里买回许多化工材料,搭建房屋,装修内外。为驱赶叮人的昆虫,还喷洒了大量剧毒杀虫剂。

师:他们又悔恨又悲哀:正是自己亲手破坏了居住的环境。

一群群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涌入白银仙境——

生:游客一多,垃圾也多了。小河和森林里丢弃了很多废纸、矿泉水瓶、泡沫塑料饭盒以及残羹剩饭,白银仙境受到了污染。

师:游客们败兴而归,为看不到白银仙境昔日的美景而感到悲哀。

罗宾逊想起自己初次来到白银仙境,看到——

生:那里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有清澈的小河,有五彩缤纷的野花,有欢乐的小鸟,空气格外清新。树木和花草随风摇曳,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师:他曾发出这样的赞叹——

生:这里太美了,有令人神往的自然环境和吸不尽的新鲜空气。

师:而现在——

生:这里已面目全非,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师:他失望地对镇长说——

生:这里的清新空气已遭破坏,我不能履行合同了,你应该尽快设法拯救白银仙境!

师:罗宾逊后悔当初将白银仙境公之于众,为白银仙境面目全非而感到悲哀。

人们现在认识到了——

出示,生齐读——“是啊,何止是白银仙境应得到保护,整个大自然都应该得到保护!”

板书:保护大自然

四、写下希望和祈盼,朗诵小诗。

1、听了白银仙境的故事,你有什么希望和祈盼?请为小诗写一个结尾。

出示:我们希望,我们期盼——

生独立写作,师四处巡视。

2、配乐朗诵小诗《白银仙境的悲哀》。

3、相信我们的祈盼总有一天会实现,那时白银仙境一定会恢复往日的幽美。

完成板书。

五、布置任务。

小练笔:

1、主题——“保护环境”。

白银市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篇5

文章选用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区域组合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区位指数、信息熵、均衡度和集中度这六个指数, 对白银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分析, 为提高白银市土地利用效率, 协调各部门之间工作打下基础。

1 研究区概况

白银市地处东经103'-105', 北纬35'-37', 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地带, 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海原、西吉县接壤, 东南与平凉地区静宁县相连, 南部及西南部与定西地区通渭、定西县为界, 西与兰州市榆中、皋兰、永登县毗邻, 西北与武威地区天祝、古浪县接壤, 北面及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连接。白银东西宽174.75km, 南北长249.2km。总面积2.12万km2, 占甘肃总面积的4.4%。

白银市属腾格里沙漠和祁连山余脉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全境呈桃叶形狭长状, 黄河呈"S"形在腰中贯穿全境, 将地形分为西北与东南两部分。自西北向东南, 景泰、靖远、会宁三县城呈一字形构成桃叶主茎;自西向东, 白银区、靖远县、平川区呈一字形横列桃叶中心。海拔在1275-3321m之间。年均气温8.9℃, 降水量为160~450mm, 季节分配不均, 夏秋多雨、冬春少雨[11]。白银因矿得名, 因企设市, 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其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被誉为中国“铜城”。

2 研究方法

2.1 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

土地利用结构多样化分析主要分析区域内各种类型土地资源的齐全程度或多样化程度[12], 其模型为:

式中, GM为多样化指数, fi为第i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若某一地区只有一种土地类型, 则多样化指数为0, 如果土地均匀地分布在各种类型中, 则多样化指数为1。

2.2 区域组合类型

研究采用威弗-托马斯组合系数法。步骤为: (1) 各土地类型按面积相对比例由大到小顺序。 (2) 假设土地只分配给一种类型, 则这一种类型的假设分布为100%, 其他类型的假设分布为0;如果仅为分配给前两种类型, 那么这两种类型的假设分布为50%, 其他类型的假设分布为0;以此类推, 如果土地均匀分配给10种类型, 则假设分布均为10%。 (3) 计算和比较每一种假设分布于实际分布之差的平方和最小的假设分布组合类型 (即最小组合系数所对应的组合类型) , 这种组合类型即为该区域土地组合类型。

2.3 土地利用类型区位指数

研究采用威弗-托马斯组合系数法。步骤为:

(1) 各土地类型按面积相对比例由大到小顺序。

(2) 假设土地只分配给一种类型, 则这一种类型的假设分布为100%, 其他类型的假设分布为0;如果仅为分配给前两种类型, 那么这两种类型的假设分布为50%, 其他类型的假设分布为0;以此类推, 如果土地均匀分配给10种类型, 则假设分布均为10%。

(3) 计算和比较每一种假设分布于实际分布之差的平方和最小的假设分布组合类型 (即最小组合系数所对应的组合类型) , 这种组合类型即为该区域土地组合类型。

2.4 土地利用类型区位指数

土地利用类型区位指数反映某一地区各种土地相对于高层次区域空间的相对聚集程度, 计算公式为:

式中, Qi为区位指数, fi为区域内第i种土地的面积, Fi为高层次区域内第i种土地的面积。Σfi为该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的面积之和, ΣFi为高层次区域内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之和。如果Qi>1, 则该种土地具有区位意义, 如果Qi<1, 则不具有区位意义。

2.5 信息熵

假设某一地区的土地总面积为A, 共分n类土地利用类型, 各类型的面积分别为则:

各类型所占比例Pi为:

则, 则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公式为:

式中:H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 信息熵的大小可以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 一般来说, 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越小, 土地利用系统的有序程度越高, 反之亦然。当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相等时, 即P1=P2=…=Pn=1/n时, 信息熵值达到最大。

3 结果与分析

3.1 白银市土地利用结构多样化分析

根据2014年白银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县区数据, 按照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其他土地这九种类型, 计算得到白银市五个县区的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 计算结果见表1。

分析结果显示:白银市整体的多样性指数为0.5549, 土地利用类型丰富。白银市所辖五个县区中, 会宁县的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最高, 为0.6693, 土地利用类型较丰富;靖远县和平川区次之, 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988和0.4870, 土地利用类型较不丰富, 且低于白银市整体;白银区和景泰县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仅相差0.0066, 多样性性指数分别为0.3609和0.3543;五个县区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排列为:会宁县>靖远县>平川区>白银区>景泰县。

3.2 白银市土地利用区域组合类型分析

3.2.1 按面积比例大小排序

将白银市所辖五个县区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按面积相对比例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见表2至表6。

白银区土地利用类型按比例从高到低排列各地类依次为:其他土地、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其他农用地、林地、交通水利用地、园地、其他建设用地、牧草地。

平川区土地利用类型按比例从高到低排列各地类依次为:其他土地、耕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其他农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园地、牧草地。

靖远县土地利用类型按比例从高到低排列各地类依次为:其他土地、耕地、其他农用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园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牧草地。

会宁县土地利用类型按比例从高到低排列各地类依次为:耕地、其他土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牧草地、交通水利用地、园地、其他建设用地。

景泰县土地利用类型按比例从高到低排列各地类依次为:其他土地、耕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园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牧草地。

3.2.2 土地利用类型分配

假设土地只有一种类型, 则这一种类型的假设分布是100%, 其他类型的假设分布为0;如果给前两种类型, 那么这两种类型的假设分布为50%, 其他类型的假设分布为0;依次类推, 得到白银市三县两区假设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比例, 并计算和比较每一种假设分布与实际分布之差的平方和, 得到组合系数。

3.2.3 组合类型汇总

选择组合系数最小的假设分布类型, 这种组合类型即为该区域土地组合类型, 结果见表7。

结果表明, 白银市整体土地利用类型组合较单一, 以其他土地为主。靖远县土地利用类型组合数最多, 由其他土地、耕地、其他农用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园地和交通水利用地组成,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 齐全程度最高;会宁县次之, 也仅有两种土地类型, 为其他土地和耕地;白银区、平川区和景泰县这三个县区的组合类型都仅仅只有其他土地, 土地利用类型组合单一。

3.3 白银市土地利用类型区位指数分析

根据2014年白银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县区数据, 按照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其他土地这9种类型, 计算得到白银市土地利用类型区位指数结果, 见表8。

分析结果显示:白银区中的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这四种土地利用类型具有区位意义, 表明这四种土地类型是白银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平川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靖远县中的园地和其他土地这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具有区位意义;会宁县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景泰县的园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土地这三种土地利用类型具有区位意义。

会宁县的耕地区位指数最高, 为1.7935;景泰县的园地区位指数最高, 为1.7604;会宁县的林地区位指数最高, 为2.0697, 远高于位居第二的平川区;会宁县的牧草地区位指数最高, 为3.3667, 是景泰县的30倍左右;会宁县的其他农用地区位指数最高, 为1.8805;白银区的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的区位指数都最高, 分别为2.5554、2.7672和3.5087;会宁县的其他土地区位指数最高, 为1.2968。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其他土地在多数区域具有区位意义, 表明这三种土地利用类型是白银市最主要的三种土地利用类型。

3.4 信息熵

根据白银市2010—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计算得到白银市整体及下辖的三县两区的信息熵见表9。

白银市整体及下辖三县两区信息熵变化折线图见图1至图6。

根据系统论原理, 熵是用来表达某个系统的存在状态, 反映系统的稳定剂有序程度, 而且熵的变化还可以表征系统的演化方向。系统的信息熵越接近于0, 表明系统越稳定;熵值越大, 系统受干扰程度越大, 系统的复杂性越大、不确定性越大越无序。

从白银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图可以看出, 白银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2010-2013年不断增加, 但总体变化不大, 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相差0.0066Nat, 说明这三年间白银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幅度不大;2013-2014年, 白银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减小了0.0227Nat, 说明白银市土地利用系统在2003-2004年向相对无序状态转变。景泰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图和白银市土地利用信息变化类似, 2010-2013年, 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增加, 减小值为0.0089Nat, 2013-2014年, 景泰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有所增大, 土地利用系统向相对无序状态转变。

白银区、平川区和会宁县这三个县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图类似, 2010-2014年, 信息熵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土地利用系统逐渐变得有序, 白银区、平川区和会宁县信息熵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相差0.202Nat、0.0163Nat和0.0038Nat。

白银市所辖的三县两区相比, 白银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相对较小, 土地利用系统越稳定, 白银市整体的熵值整体较大, 所以白银市土地利用系统越复杂, 不确定性越大。

摘要:文章以白银市为例, 选用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区域组合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区位指数这三个指数, 进行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并选用信息熵、均衡度和集中度这三个指数, 对2010-2014年白银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按照时间变化进行分析, 从而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土地利用与人口、自然、社会和经济的相关性及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 促进白银市各部门协调发展。

白银市发展都市农业之我见 篇6

一、白银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必要性

㈠发展都市农业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白银市地处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 生态条件十分脆弱, 2009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仅为5.5%。辖区内布局的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在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由于设备老化、工艺落后而工业“三废”污染严重。加之随着城市的发展, 市区人口密度增大, 建筑物拥挤, 街道狭窄, 城市中心绿化率很低, 加剧了城市环境的恶化。发展都市农业可以营造绿色景观, 防治环境污染, 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

㈡发展都市农业是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需要白银市紧邻省会城市兰州市, 兰白都市经济圈内覆盖人口633万人。众多的城市人口不仅每天要消耗大量的农产品, 而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对品质好、有利于健康的无公害食品的需求量还呈上升趋势, 发展都市农业可以为城市提供新鲜、卫生、无污染的农产品, 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另外, 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 城市化率在30%~75%之间, 是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由过去的以消费农产品为主的单一性物质产品消费向消费物质产品与追求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等精神产品并重的多元化消费需求转化期间。兰、白两市城市化率分别为62%和36%, 发展都市农业则为市民体验乡野风光、了解农村文化、满足观光休闲需求提供了场所和机会。

㈢发展都市农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需求弹性理论表明农产品需求弹性较小, 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难以呈同步增加, 这就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都市农业集高科技含量、绿色无公害、观赏娱乐性于一体, 产品附加值高, 产业比较效益好。同时都市农业还可以通过多种经营方式, 扩大经营范围, 拓展农业功能, 提高农民收入。

㈣发展都市农业是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需要由于长期的城市工业化经济体系与广大落后的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割据, 使得白银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十分突出。发展都市农业可以推进城乡经济的互动互促, 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渗透, 实现城乡产业全面融合。城乡互动式的发展, 还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缩小城乡差距, 对实现区域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白银市都市农业发展的SWOT环境分析

SWOT模型是一种综合考虑产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 进行系统评价, 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它通过综合分析事物内部的S-优势 (Strength) 、W-劣势 (Weakness) 、O-机会 (Opportunity) 和T-威胁 (Threat) , 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 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 发现存在的问题, 找出解决办法, 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以下笔者将按照SWOT分析法, 对白银市都市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

㈠外部环境的机会

第一, 政策环境。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 对破解我国“三农”问题营造了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同时, 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国务院关于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的相关政策的出台, 也对白银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 尤其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支持兰 (州) 白 (银) 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 建设兰 (州) 白 (银) 都市经济圈”, 将白银纳入“中心带动”区域发展战略的“中心”地位, 为白银市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第二, 经济环境。白银市经济基础较好, 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35亿元, 居全省第四位, 紧邻的省会兰州居全省第一。2008年兰、白两市城镇居民人均实现收入分别为11677元和12158元。消费需求理论告诉我们, 收入水平的变化会导致消费水平发生相应变化。当人均年收入在500美元~800美元时, 人们外出观光旅游处于迸发期, 有着不可遏制的爆发力, 对都市农业消费的需求快速增加。

第三, 社会文化环境。兰、白两市工业发展历史悠久, 长期的工业文明和城市生活的单一性, 使得城镇居民闲暇之余对休闲娱乐、劳动健身、缓解精神压力的乡野观光情有独钟, 对品质好、有益健康、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格外青睐。两市目前现有的200余万城镇人口消费本身就是都市农业发展的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主体, 如果再考虑周边地区的需求, 则市场空间更大。

第四, 技术环境。白银市的农业、畜牧、水产、农机、水利、气象等农业生产技术研发、推广、教育、服务体系健全。与其相连的省城兰州是西北科教中心之一, 学科门类齐全, 科研院所实力雄厚, 是白银市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依托力量。经过多年的发展, 两市的农业科技平均贡献率为60%, 高于全国48%的平均水平。

第五, 自然环境。白银市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全年日照2500小时~2800小时, 年平均气温6.3℃~8.8℃, 年平均气温日较差12.4℃~13.6℃, ≥10℃有效积温2102.3℃~3704.5℃, 无霜期150天左右。光热资源在黄河流域具有开发反季节蔬菜和优质农产品的优势。全市现有耕地30万公顷, 其中水浇地9.17万公顷, 人均占有量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是甘肃省重要的黄河灌溉农业区, 也是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少见的沙漠绿州。

㈡外部环境的威胁

第一, 竞争激烈。处于黄河之畔的白银市距省会兰州69公里, 地处西宁、银川、西安等大城市的中心位置。优越的地理位置、快捷的交通运输, 既是白银市的优势, 同时也使白银市的都市农业发展面临着来自周边城市的严峻挑战, 如何使畜牧养殖业在与具传统生产优势的西宁市、银川市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使高原夏菜、特色林果业、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品在与天水市、定西市的同生共荣中彰显生机是白银市都市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第二, 市场信息不畅通。恢复建市以来, 虽然白银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 从市、县 (区) 、乡 (镇) 到基层农村, 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农业生产管理专家系统等网络化信息资源缺失, 农产品市场信息不畅, 加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不成熟, 致使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来源, 分散的农户小生产难以与社会化的大市场实现有效的对接。

㈢内部条件的优势

第一, 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特色产业初具规模。2009年白银市完成农业增加值32.88亿元。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 已形成草畜、瓜菜两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马铃薯、特色林果、小杂粮、啤酒大麦四大区域优势产品, 瓜菜、畜牧两大产业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40%和27.91%。特色优势产业的形成为都市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第二,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近年来, 白银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 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快速提升, 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日趋凸显。2009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90家, 农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20万吨, 实现销售收入22.58亿元。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39家, 销售收入达13.4亿元。农业标准化生产有了新提高, 累计认证绿色食品68个, 颁布实施农牧业地方标准55项。无公害及绿色食品种植达12多万公顷, 初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第三, 农业科技推广成效显著。在农业专业科技队伍和农村科技带头人的带领下, 全市使用现代农业科技的氛围浓厚, 全膜双垄沟播、模式化栽培、农畜新品种引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机播机收、日光温室秸秆生物反应堆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成效显著, 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㈣内部条件的劣势

第一,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都市农业内涵丰富, 多业并举。但从白银市农业发展的现状看, 目前仍摆脱不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结构。2008年白银市农业实现总产值497929万元, 其中来自农业的产值为333304万元, 占66.94%。改变农业单一生产功能性, 把农业的功能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二、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农产品开发、旅游农业和休闲农业是白银市都市农业发展新的生长点。

第二, 农业的外向度还需要扩大。都市农业不仅仅是为都市提供多样化需求服务的农业, 成功的都市农业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外向型农业, 以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农业, 吸引国内外游客, 以优质卫生的农副产品供应外埠市场。白银市的特色农业发展虽已现雏型, 但由于在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等方面尚存不足, 致使产品市场范围相对狭窄, 外销量甚微。

第三, 农产品层次和附加值较低。尽管白银市的设施农业发展水平居全省前例, 但至今尚未脱出作为城市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框架, 农业生产还是以满足城市基本消费品需求为经营导向。从产品结构来看, 大部分产品还在与“菜篮子”工程划着等号, 存在着产品层次较低、附加值较少的缺陷。

第四, 都市农业支柱行业和支柱企业较少。近年来在白银市农业发展中也形成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促生了一批龙头企业, 但总体来说支柱行业优势仍然不明显, 支柱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仍有待发展。缺少支柱行业与支柱企业, 都市农业的发展就缺乏稳定性, 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冲击。

三、白银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

㈠发展思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紧紧围绕市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城乡居民服务这一主题, 把农业种植、农艺景观、新农村建设和观光休憩、度假娱乐融为一体, 全面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以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 全面加快白银市农业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转型, 形成近郊、远郊和不同特色、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农业发展区域, 为人们观光旅游、休憩健身、学习交流提供场所, 最终达到调整农村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增加都市圈经济实力的目的。

㈡对策建议

第一, 统筹规划, 突出特色。白银都市农业的发展必须依托省城兰州, 要借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的东风, 通过建立领导会晤机制和区域性协调机制, 对兰、白两市农村优势资源合理布局, 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区域内特有的自然资源优势, 对经济圈内的成本低、质量优、商品率高、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基础好的优势产业进行强势布局, 集中最佳资源、最佳要素, 加快发展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特色品牌。就白银市而言, 目前发展的重点是在壮大草畜、瓜菜两大战略性主导产业的同时, 要在产品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上下功夫。同时要注重一产和二产及一产和三产的融合, 充分利用兰、白两市所具有的管理、技术、资金、信息、物流、交通等方面的优势, 在做好产业带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把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服务业做大做强。

第二, 完善都市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以市场为导向,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 以龙头企业为纽带, 通过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生产, 将产前、产中、产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充分发挥产业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益。实现白银都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是要完善具有三层复合结构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从顶层构建具有幅射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积极扶持运销、储藏、保鲜为主的龙头企业, 重点培育壮大粮油淀粉、蔬菜保鲜、果汁饮料、肉类分割包装和饲料加工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促进农产品多层次转化增值。在底层建立规模化的标准化产业基地和产业带, 重点建设红枣、枸杞、梨果、蔬菜、小杂粮、啤酒大麦及畜禽养殖等基地, 形成县有区域、镇有特色、村有专业、户有规模的产业格局。在中层形成有影响力的各类有形、无形市场和专业合作组织, 从而达到农产品基地规模化、龙头企业群体化、各类市场网络化、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

第三, 努力提高都市农业科技水平。都市农业是以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为支撑的集约型农业, 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目标, 适应国际国内大市场对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新要求, 在良种繁育、节能节水、配方施肥、种植制度、病虫防控等方面积极推进技术进步, 着力推进设施农业技术创新, 通过各级农业科技人员的引导、龙头企业的带动、各类园区的典型示范, 不断提高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形成育种、繁殖、加工、推广于一体和专业分工与攻关协作相结合的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体系, 做大基地, 做强产业, 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白银市中小学 篇7

一、发展历程及现状

白银市农合组织的兴起和发展, 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至90年代后期的起步阶段。一些专业农户出于增产增收目的, 自发组成了各种松散型的专业技术协会。第二阶段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的探索阶段。在政府的试点探索和引导下, 农合组织逐步由技术型向实体型转变, 合作领域从产中延伸到了产前产后, 仍是松散型协会居多。第三阶段是2007年以来的规范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后, 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 专业协会纷纷转型为专业合作社, 同时大量新的专业合作社成立, 专业合作社成为农合组织的主体, 农合组织发展速度加快, 数量规模和作用效益显著增加。截至2009年3月, 全市已发展各类农合组织215个, 其中专业合作社136个, 专业协会79个。发展会员29716人, 占全市总农户的10.13%, 带动农户60476户, 占全市总农户数的20.63%。农合组织已经渗透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销业等各个领域, 尤其是带动了全市瓜菜、草畜两大产业和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快速规模化发展, 起到了“建一个组织, 兴一项产业, 活一地经济, 富一方群众”的作用。

二、特点与作用

白银市农合组织从农民自发探索到试点引导、政策扶持, 已逐步规范、发展加快, 作用日益显著。可以说, 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自身权益的需求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 催生了农合组织的兴起和发展。这一实践过程也反映了白银市农业生产经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革。

㈠特点一是产业依托紧密。白银市215个农合组织中, 种植业110个, 占51.2%;养殖业87个, 占40.5%;其他18个, 占8.4%。可见, 农合组织主要分布在种养业上, 占总量的91.6%, 尤其相对集中在蔬菜、小杂粮、马铃薯及养鸡、养猪、养羊等瓜菜、草畜产业和地方特色优势产品上, 这与全市农业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相一致。如会宁县仅马铃薯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就达36个, 草畜产业合作组织28个;平川区26个合作组织中养殖专业合作组织达19个;靖远县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占到了一半以上。这一特点也反映了白银市农合组织发展层次尚低, 合作服务领域尚处于初级层面。二是地域分布不均。白银市农合组织主要分布在会宁、靖远两县, 分别为77个和59个, 占总量的63%, 其余的景泰县36个、白银区17个、平川区26个;并且大约80%左右的集中在引黄灌区的北湾、东湾、郭城、会宁城郊、芦阳、草窝滩、共和、水泉、四龙等经济、信息比较发达的少数乡镇, 而落后的许多贫困区还没有或仅有几个农合组织。其分布特点说明, 农合组织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与区域经济信息发达程度、产业培育程度、地方政府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三是合作内容多样。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农合组织的逐步规范成熟, 其合作内容趋向多样化, 合作服务领域已经延伸到了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领域, 甚至承担起了许多社会化服务功能。如郭城镇马铃薯产销协会由商品马铃薯的产购销合作扩展到良种的引、繁、销服务, 突破技术、地域和土地等限制, 大胆尝试技术合作机制和土地流转经营机制, 与省内外多家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 承包经营土地, 建立生产基地。靖远金桥蔬菜专业合作社承担基层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 组织社员农户相互提供无偿劳务资助、生产生活帮扶等活动。四是组建模式多元化。白银市农合组织发展主要有四种模式, 即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的龙头企业带动型, 占40%多;以能人或种养大户为依托的“能人 (种养大户) +合作社+农户”的能人带动型, 约占10%左右;以社组织为依托的“支部 (村委会) +农户+合作社”的村级组织带动型, 约占20%左右;以农技推广部门技术支持为依托的“技术部门+协会+农户”的农技服务组织带动型, 约30%。另外, 一些同行业专业合作社开始探索联合运营模式, 出现了新的行业联合协会, 如会宁县养猪业联合协会。

㈡作用农合组织是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培育、兴起和农业生产逐渐融入市场经济而发育、发展起来的, 其组建发展又加快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呈现出明显的互促互依性, 对“三农”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发挥着积极地助推作用。一是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合组织通过共同利益联结机制把分散应对市场的农民组织起来, 按照市场需求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 架起了农户通往市场的桥梁, 担当了连接农户与企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纽带。如靖远县田园养殖协会依托正大公司, 吸纳会员200多人, 发展运销人员120多人, 连接农户300余户、加工龙头企业3家, 设立营销网点10个, 带动当地及周边133.33公顷基地发展饲料生产, 2007年运销活猪13000头, 实现经营收入1000万元, 返还农民利润240万元。二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农合组织立足当地资源, 组织农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品, 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带动了当地主导产业发展, 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如会宁县黑金子土特产购销合作社、靖远蒙家坪禽蛋产业合作社创办加工、储藏、运销企业, 组织农户集中生产, 走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路子, 使黑瓜籽、小杂粮产销成为郭城镇的支柱产业, 养鸡业成为北湾镇最大的支柱产业, 北湾镇成为全省最大的蛋鸡生产基地。三是促进了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农合组织在政府农技推广体系之外建立起了一个民间农技推广网络, 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载体。由于其与农民和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对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更快、更简洁, 成本更低, 更富有主动性。如靖远金桥蔬菜专业合作社仅2006年~2008年引进推广新技术6项、新品种16个, 培养技术骨干10人、种植示范户10户, 培训农民31820人 (次) 。由于这些新技术、新品种是他们从自身生产需求和实际问题出发, 亲手试验改进应用, 所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适应性、易操作性和示范性, 相互间迅速推广应用, 并很快普及到非社员农户及周边地区。四是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农合组织通过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的服务, 协调了各生产者的购销行为, 防止了同行业间的恶性竞争, 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 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同时由于推行统一的技术操作规程, 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 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统计, 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民成员较当地未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民人均增收412元, 提高20%以上。如靖远蒙家坪禽蛋产业合作社成员比非成员人均增收2010元, 而且在合作社的带动下, 该镇仅养鸡一项人均获纯收入597元。五是强化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农合组织以自身特有的民办性、合作性和服务性等优势, 顺应了农民新的服务需求, 解决了政府“统”不了、技术部门“包”不了、龙头企业“办”不了、单家独户“干”不了的许多事情, 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会宁县黑金子土特产购销专业合作社上联客商、下联农户、中对银行, 每年都要为农户担保贷款80多万元, 解决农户生产资金困难。靖远金桥蔬菜专业合作社承担基层组织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 介入农村红白理事等活动, 特别是组织农户以义务工形式, 在农民家庭之间互相提供无偿劳务资助和生产生活帮扶, 形成了“一家有事千家帮、村中之事村民问”的良好社会风尚。这一可喜趋势使我们看到了农合组织的更高价值--社会教育意义, 即农民通过合作社学会了营销, 学会了科技, 更学会了团结、合作和民主, 无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六是促进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农业转型是白银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基础, 农合组织带动发展了特色产业, 形成了新的产业经济, 是探索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之路。如平川区大力引导、支持“煤老板”投资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 创办专业合作社, 使畜牧养殖业、制种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迅速成为新兴农业支柱产业。全区26家农合组织中, 其中养殖专业合作社19个, 几乎都是依托“煤老板”投资兴建的养殖企业而组建。该区2008年农合组织发展会员4785人, 带动农户5894户, 占总农户的29.47%, 通过合作组织实现销售收入2570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近年来,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 白银市农合组织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功能作用日益突出。但总体仍处于初期阶段, 落后于其他地区、尤其是与东中部地区差距较大。

㈠组织规模偏小, 带动能力不强很多农合组织社员人数在100人以下, 少的只有十几个人;有的是为了争取国家有关支持项目和优惠政策, 条件不成熟便仓促成立;普遍缺乏经营资金, 且难以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 致使其自身发展和功能发挥受到局限。

㈡组织化程度不高, 服务层次较低组织较为松散, 多数服务合作以技术、信息、生产资料采购及产品销售等初级层面为主。

㈢运行机制不规范, 利益联结不紧密发起人往往既是会长又是经理, 一人控制合作组织, 社员决策参与程度低;很多农合组织没有建起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 有些虽然有内管制度, 但基本是形式;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方式多是买断式或订单式, 二次分配机制普遍没有建立, 会员基本上没有享受到盈余返还和股金分红, 销售加工环节的利润大多归龙头企业或牵头人所有。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五点。一是认识跟不上。宣传培训工作薄弱, 农民不能正确认识农合组织或对其心存疑虑, 缺乏必要的合作知识, 小农意识浓厚, 习惯于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 只要求利益共享, 但风险不能共担;许多地方和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把农合组织的发展摆在应有的位置。二是环境不宽松。管理体制不顺, 既有多头管理, 又有管理缺失, 有的农合组织已经运营但没有注册登记, 有的却在民政、工商、农业和科协部门多头登记, 造成了统计数据不准和管理真空区的出现。优惠政策落实不力, 主要表现在没有针对性较强的可供操作的具体措施, 各县区、乡镇还没有制定实施意见, 很多农合组织和农民群众还不知道有优惠政策。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政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 专业协会纷纷变身登记为合作社, 把关不严, 有一窝蜂的跟风现象, 不利于农合组织的多样化、多元化发展。三是服务不到位。最关键的是缺乏技术支撑和政策服务。很多组织都是自己培养实用型土专家, 自己寻找信息、寻找技术源, 自己开展试验研究, 不免要走许多弯路, 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政府科技部门和农合组织之间缺乏经常性的有效沟通, 现实中科技推广部门研究推广的许多技术农民不愿意接受或推广的很慢, 而农民急切需要的技术、信息却没有。这一现象凸现了政府服务的缺失和科技部门的工作缺位。四是缺乏带头人。人才匮乏, 尤其缺乏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牵头人, 制约了合作组织的服务、经营和发展。五是产业优势不突出。农合组织是农村经济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产物, 没有优势产业的支撑, 农合组织的发展就没有意义。白银市很多地方农合组织发展不起来, 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优势产业或特色产品, 没有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

四、发展思路与对策

实践证明, 农合组织是符合广大农民意愿、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经营组织形式, 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对新形势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进白银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扶持和发展农合组织是今后各级政府抓“三农”工作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措施。发展农合组织的总原则应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坚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基本原则,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以保护农民利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 从地方实际出发, 遵从农民的意愿和需求, 遵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律, 加强引导扶持, 使其逐渐由生产为主转向加工销售结合为主, 内部利益联结机制转向紧密型为主, 经营管理转向企业化经营。

㈠遵从农民意愿必须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这个基本制度, 决不能侵犯和损害群众利益;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和“入社自愿, 退社自由”的原则, 以农民为主体,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由农民组织决定、自主选择、自主开展合作, 实现社员利益的最大化。

㈡坚持科学引导政府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 引导和规范农合组织科学发展, 切忌定任务、“一刀切”, 做到推动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一是各级政府要统一认识, 把大力发展农合组织摆到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二是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围绕全市农业产业布局, 突出战略性支柱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品三个层次, 重点引导在瓜菜、草畜、小杂粮、马铃薯、枸杞、大枣等产业上发展。三是抓点示范, 典型推动。从当地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兴办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合作社, 绝不能套用一种规格、一个模式。市、县 (区) 、乡 (镇) 可每年选择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工作有一定基础的不同产业和类型的农合组织进行试点, 实现以点带面、推动全盘。

㈢加大政策扶持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 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制定的有关财政、税收、人才等扶持政策落到实处。一是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专业协会转型为专业合作社, 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法人登记。为了便于统计了解和统一管理, 建议在注册登记完后, 统一到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备案。二是各级政府要将支持农合组织发展列入财政预算, 并逐年增加预算支持力度。三是税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 对农合组织在自产自销、产品加工、社会服务、增值税抵扣、出口退税、“绿色通道”、生产经营用地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四是金融部门要放宽条件, 把农合组织纳入信贷支持范畴。五是采取多种形式争取和筹集启动资金, 扶持基础条件好、产业优势突出的农合组织。六是建立风险基金, 实行风险共担。风险基金可一部分由农合组织从经营收益中提取, 一部分由政府财政承担, 一部分由参社成员分担。七是推行统一服务的自治形式。八是加大支农资金和支农项目的倾斜支持, 鼓励农合组织承担和参与各级各类农业科技、工程项目建设和实施。九是加大技术支持, 建立科技部门与农合组织的有效对接机制, 鼓励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和农业科技人才加入农合组织、参与兴办农合组织, 也可通过科技特派员形式派驻科技人员技术帮扶。十是有关业务部门和乡镇可派驻业务人员, 指导合作组织健康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 形成扶持农合组织, 就是支持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良好氛围。

㈣做好制度监管建立健全组织制度、民主监督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和利益分配制度, 通过合同、协议等契约形式, 明确合作组织和农户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规范并约束各自的行为, 逐步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在制度的监管约束下, 创新运行机制, 灵活发展方式, 建立农业保障体系, 增强抵御、防范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积极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 特别是要积极推动与“农超市”对接, 可打破地域、产业等界限, 不拘囿于形式, 甚至可以多社联合组成行业协会 (或联合社) 。

㈤加强宣传培训一要加强舆论宣传,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形成推动合力, 使广大群众了解农合组织。二是对县区、乡镇农业部门主管领导、工作人员和合作组织负责人培训, 培养一批有合作思想、懂得如何发展合作组织的领导干部和具体管理的负责人。三是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各级农经管理部门的业务骨干进行培训, 建立一支懂理论、会干事、有责任心的业务辅导员队伍。四是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农民群众的业务素质, 并且鼓励和支持农合组织成员评定技术职称, 要把科技培训工程、阳光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等各种培训工程向农合组织倾斜。

白银市中小学 篇8

白银市位于甘肃中部, 干旱、少雨、多风, 年降水量在110毫米~352毫米之间, 年蒸发量在2101毫米之间。总人口171.33万人, 其中农村人口为133.94万人。农村人口主要饮用水水源一是天然降雨, 主要分布在会宁南部、靖远北部等山区, 涉及人口约48.64万人, 占农村人口36.31%;二是地下水, 主要分布在景泰中南部、平川中东部、靖远南部等, 涉及人口约34.09万人, 占农村人口25.45%;三是地表水, 主要分布在沿黄灌区, 涉及人口约51.21万人, 占农村人口38.23%。

白银市农村饮水发展按照区域和历史沿革, 分为二大类三个阶段, 第一类区域为沿河一带, 这一类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 主要为人力挑水吃;第二阶段是70年代~90年代为用车拉水吃;第三阶段是90年代至今, 在条件较好地区国家投资兴建了部分人饮工程, 一部分人用上了自来水, 但仍有一部分靠拉水生活。第二类区域为干旱山区, 这一类第一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靠吃山泉水、浅井水、涝坝水、土窖集雨水等;第二阶段是70年代~90年代由于提灌工程的兴建, 主要为吃灌溉水, 第三阶段是90年代以后大部分山区主要靠“121”、人饮解困、饮水安全工程将雨水集存入水窖和将灌溉水引入家中水窖, 通过简单的漂白粉消毒净化饮用。

白银市自1986年恢复建市以来, 分别于20世纪80年代末实施了农村饮水骨干工程, 90年代实施了“121”雨水集蓄工程, 21世纪初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饮水安全工程, 大大改善了农村饮水条件。截止2011年底, 全市共建成各类集中供水153处, 水窖约19万眼, 共解决77.32万人的饮水问题。给全市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取水距离的缩短, 解除了农民繁重的取水劳动, 节约了取水时间, 使大批农民外出开展劳务收入;二是农民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 减少了疾病传播和发生;三是多余的水量可发展养殖业及庭院经济, 拓宽了致富门路, 增加了农民收入;四是改变了饮水卫生条件, 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五是密切了党群关系, 稳定了农村形势, 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二、农村饮水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经验和存在问题

㈠基本经验一是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为了保证完成任务, 市、县区都相应成立了由主管农业的领导为组长, 水利、发改、财政、卫生、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组织领导工作。从而保证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是坚持统一规划, 统一设计。根据水源条件, 总结经验教训, 按照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的原则, 在有水源条件的地区建设一定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 在既无地下水又无地表水的地区布设集雨工程;三是严格工程建设程序, 确保“四制”落实。严格按照《农村人畜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甘肃省农村人饮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坚持按程序办事, 严格履行项目的申报、审批程序, 在工程建设中, 全面落实“四制”, 工程所需管材由市上公开招标, 土建工程县区公开招标, 实施社会监理, 政府质量监督, 保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四是坚持市级报账。做到了专户储存, 专款专用, 封闭运行, 集中统一报账;五是完善软件, 强化服务。工程开工就要求建档立卡, 建设中严格程序, 注意收集整理好全部施工资料, 要求依据本工程实际, 做好水源保护, 美化周围环境, 做好工程标志。从竣工报告、财务决算报告、监理总结、设计总结、质量监督评定报告五个方面整理竣工资料, 以便资料保存的完整和长期为工程运行管理提供依据;六是严格验收, 确保任务全面完成。根据验收规程, 采取普验和随机抽样相结合, 查资料与听汇报结合, 严格实行了县级普验、市级抽验的验收制度, 做到了建成的工程配套完善, 符合设计标准, 建设内容不留尾巴, 竣工资料齐全;七是建立机制, 确保建后管理。对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实行骨干工程专业化管理, 入户工程用水户参与式管理, 做到各负其责, 正常供水, 对规模较小的单村供水工程整建制实行用水户参与式管理或集体管理, 对分散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用、自管。

以调研靖远县兴堡子川人饮工程举例说明:该工程受益区为北滩、东升、五合、靖安4个乡43个行政村。项目实施前群众吃兴电工程提取黄河水入窖贮存饮用, 饮水为不安全。项目设计采用集中式供水系统, 提取兴电工程农灌黄河水, 从兴电工程东干渠4#隧洞出口引水, 水通过调蓄池预沉后, 再经净水厂混合、絮凝、沉淀、气浮、消毒等措施处理后, 通过配水管网实现供水入户的总体设计方案, 设计供水规模为5451立方米/天。工程从2009年5月开工建设, 该工程规模较大, 为分期续建工程。工程建成后由靖远县兴堡子川供水工程管理所统一管理, 村级管网由管理所和农民用水者协会共同管理, 既实现了专业管理, 又节约了管理成本。通过近几年实际运行和受益区现状, 目前实际供水人口为79502人, 还有19378人未解决。

㈡存在问题总结白银农村饮水发展, 成绩巨大。但是, 在工作的实践中, 仍发现不少问题, 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一是部分项目前期工作滞后, 方案不精, 基础资料收集不够全面, 设计方案确定不够精细, 具体实施过程中变更较多;二是近年来材料价格和人工工资上涨, 县区配套资金落实难, 群众自筹多, 给工程全面建设带来压力;三是项目建设执行“四制”不严格和规范, 法人组建不合规, 个别项目招投标不规范, 社会监理不到位, 极个别项目工期拖后, 单项工程质量差。四是工程管理的体制、机制不活, 部分工程没有按成本征收水费, 工程亏损运行, 管理难度大;五是工程水源保护措施不到位, 水质取样、检测没有长效措施;六是个别地区群众用水观念不新, 用水量达不到设计标准, 工程不能足量运行, 影响效益正常发挥。

三、农村饮水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农村饮水安全是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民生水利, 必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科学规划, 统筹兼顾, 加快发展, 深化改革, 加强管理, 实现全市农村饮水安全, 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白银经济转型为契机, 切实搞好农村饮水发展前期工作。白银经济转型、为白银市农村饮水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作为经济转型的主人, 我们要做到不辱使命, 以白银经济转型为契机, 切实搞好农村饮水发展前期工作。要咬定目标不放松, 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充分考虑白银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 结合国家的投资政策, 根据白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 遵循自然规律和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对工程布局、规模、形式、水资源和管理进行合理统筹安排, 对各阶段前期工作提早安排部署, 留足设计时间, 收集详细资料, 设计思路, 调整理念, 多方案比选, 力争达到设计方案最优, 经济安全。

针对近年材料价格和人工工资的上涨, 适度提高人均投资标准, 加大国家投资补助标准, 适度减少市、县两级配套资金, 加大省级配套力度, 确保农村饮水工程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严格农村饮水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一要严格“四制”, 在建设源头上堵住漏洞;二要程序合法, 手续齐全, 切实把好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关;三要加强工程建设资料收集, 确保项目底子清、情况明。

加强工程运行管理, 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要积极探索工程运行管理的长效体制和机制, 亦专则专, 亦参则参, 严格执行《《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和《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强化业务培训, 做到持证上岗, 逐步实现成本收费, 确保工程良性运行。

建立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体系, 确保饮水安全。对水源保护应纳入设计统筹考虑, 建设实施并建立保护体系。以县区为单位成立水质监测单位和建立水厂化验设施, 落实机构、人员、设备和经费问题, 使水质检测长期化。

白银市中小学 篇9

2014年10月, 白银区被确定为全国2014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 试点任务在水川镇王家车灌区和大泵灌区开展, 白银区坚持“节水优先”方针, 按照“先建机制, 再建工程”的水利改革思路, 从加强渠系改造、完善计量设施、明晰工程权属、建立水价机制、组建用水者协会、建立农业节水精准补贴机制等方面入手, 以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工程良性运行为目标, 以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 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

1 农业水权制度改革方面的主要做法

白银区全面推行“明晰水权、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有序转让, 政府回购”的水权制度改革。

1) 建土地台账, 以土地确水权。白银区通过查阅、收集农民原有土地承包政策承包的的土地面积以及土地流转、变更等情况, 结合国土部门土地确权工作, 重新核定现有水浇地面积, 建立区、乡、村三级土地台账。用水户按现有土地面积配置水权, 并颁发实名制水权证书, 初始水权初步确定使用期限为5年, 使用期满后, 用水户可向水管部门提出申请, 重新核定分配水权。在水权使用期内如发生土地流转等情况, 土地使用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的, 水权随土地流转而有序转让, 土地使用性质发生变化的, 水权自行终止。水票作为用水户的水权凭证, 用水户可按年、按季购买水票, 水管单位设立台账实行水票累加, 累加值达到用水户取水指标的, 原则上不再出售水票。

2) 以水票为媒, 有序转让水权。初始水权使用期限内用水户可以根据《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区农业水权交易回购实施办法的通知》相关规定有序转让水权, 充分发挥水票在水权回收、交易、流转中的媒介作用, 用水单位和用水户取得水资源使用权后, 可以通过水票流转的方式进行水权交易。用水户依法取得的农业初始水权在采取节水措施后, 其节约的水量可在所属的用水者协会内自主交易;用水者协会节约的水量可在灌区范围内进行交易;灌区节约的水量由政府以不低于3倍的执行水价进行回购, 通过调节功能向工业、城市用水转移。通过回购政策, 即体现政府对享有初始水权农民利益的保护, 也让节水农户充分享受水利改革带来的政策红利, 激发农民群众节水的积极性。

2 农业水价改革方面的主要做法

1) 水价确定。在供水成本测算的基础上, 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促进节水”的原则确定执行水价。王家车灌区为单独提灌工程, 水价由农民用水者协会和村集体协商, 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确定水价, 报价格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大泵灌区水价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水价执行, 终端基准水价达到运营成本水平。

2) 推行差别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 促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一是在白银区在充分考虑群众水费承受能力的前提下, 终端用水环节实行差别水价。其中, 粮食作物按照基准水价执行, 大田经济作物 (如林果、蔬菜) 按接近成本水价执行, 设施农业水价按成本价执行。二是按照综合定额为基数, 推行超定额累进加价, 超定额50%以内 (含50%) 的, 超额部分水费按执行水价的1.2倍收取;超定额50%以上的, 超额部分水费按执行水价的1.5倍收取。充分发挥了价格“杠杆”的撬动作用, 引导群众发展高效节水产业, 推动“设施农牧业+特色果蔬业”主题生产模式发展。

3) 注重健全机制, 做好奖补激励。一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 白银区按照《白银区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实施办法》和《白银区农业节水奖励基金筹集使用管理办法》规定, 区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按灌区对水权范围内的水费进行补贴, 补贴标准为0.02元/m3。二是为了保证灌区管理单位和农民用水者协会良性运行和提高用水户节水的的积极性, 白银区设立了节水奖励基金, 通过推行分类水价、超额累进加价和收取的农业水资源费 (白银区从2014年8月1日开始征收500万m3规模以下农业水资源费, 征收标准为0.005元/m3) 筹集的资金全部进入节水基金, 每年年末从节水基金中提取70%作为节水奖励资金, 剩余的30%由用水者协会作为管护经费使用。用水者协会根据提取的奖励资金规模和管理范围内以当年节水量计算出奖励单价, 再按照用水户水权额度和实际用水量的差值确定其节水量, 得出用水户的节水奖励金额。通过实施这种奖励措施, 推动项目区管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和农艺节水技术的普及, 对实现灌溉节水具有重要意义。

3 存在的问题

1) 基础设施不完善, 差别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等水价政策推广难。

白银区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近几年水利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了较大改善, 但末级渠系配套率还比较低, 特别是农渠的配套率不到25%, 缺乏终端计量设施, 渠道渗漏严重, 渠道损失大, 制约了水价政策的推广。

2) 群众对收取农业水费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近年来, 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种粮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的执行, 群众对收取农业水费不理解, 没有认识到水的商品属性, 认为水是公共资源, 不应该收费, 造成水费征收困难。

4 对策措施

1) 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进一步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力度, 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高效节水灌溉等项目, 加快灌区未级渠系、计量设施, 高效节水灌溉步伐, 解决农田水利工程最后一公里问题, 为农业水价改革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条件。

2) 注重解疑释惑, 做好宣传引导。

上一篇:樱桃谷鸭种蛋下一篇:企业改革市场营销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