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地埋电力线路(精选3篇)
低压地埋电力线路 篇1
低压地埋电力线路接头常见的处理方法有绝缘粘胶带缠绕法、接线箱内连接法和白石蜡液灌注法等, 笔者现介绍其中常用的几种接法供参考。
1绝缘粘胶带缠绕法
绝缘粘胶带缠绕法适用于管内和干燥的环境中。所需材料有高压绝缘胶带、塑料绝缘粘胶带、铝绑线、塑料保护管等。导线连接时先削去地埋线的护套层, 再削去绝缘层, 露出芯线。削制时不能伤及线芯, 切削时电工刀应斜下进刀, 不能直立切削。地埋线削制的长度, 根据导线截面积不同而不同。导线连接的长度是导线直径的25倍, 削制后暴露线芯的长度应大于连接长度1 cm左右。
连接的方式可采用绕接或压接。绕接分有叉接、码接、叉码接。压接需用压接钳。10 mm2及以上多股绞线采用叉接、码接、叉码接均可。叉码接导线接触紧密, 变形小, 效果最好。为能保证芯线连接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 建议对单股和多股芯线尽量采用套管压接法。多条地埋线汇集在一处 (或一处多个接头) 时, 应注意核相, 以免造成短路事故;两个接头在同一个沟位时, 接头要相互错开;接头处应留有0.5—1.0 m的地埋线。
绝缘恢复时, 用高压绝缘胶带由导线接头处的一端向另一端缠绕, 每圈压前圈1/2带宽, 到对端后返回缠绕。如此缠3—5层, 作为地埋线绝缘层的恢复。缠绕时手要拉紧, 两端各延出接头外缘3—5 cm。如有条件, 最好在缠绕时每隔一层涂抹一次塑料粘合剂。然后用塑料绝缘粘胶带在高压绝缘胶带外层缠绕3—5层, 作为护套层的恢复, 高压绝缘胶带要延出塑料绝缘粘胶带1—2 cm。包扎后的总厚度应比地埋线原绝缘层、护套层总厚度要厚。全部接头接好后, 用2 500 V绝缘电阻表摇测整条地埋线的绝缘电阻, 其值应在合格范围内, 并做好记录。
2接线箱内连接法
地埋线接线箱装设在线路分支和终端处, 以便减少地下接头及增加分支线, 便于寻找事故。此法的优点是运行稳定, 便于运行维护和查找事故, 而且防鼠、防盗、安全、节约。
(1) 接线箱的构造。接线箱由水泥预制空心立桩和铁制接线盒组成, 也可在地面用砖石砌成空心箱体。箱内配置配电板。
(2) 安装方法。把待连接的地埋线穿入接线箱水泥立柱的空心孔内引出。清理好沟底, 在水泥柱底下垫两块圆木防止下沉压伤导线, 埋入地下部分不少于1 m。
铁制接线箱安装在水泥柱上端部的预埋件上。接线箱的底部钢板上有四个圆孔与预埋的螺栓相对应, 拧紧螺帽, 铁箱和水泥立柱就成为一体。若用经过防锈处理的钢管可通过法兰连接。
箱内配电板供装设低压负荷开关、插座、熔断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用。线路终端处, 地埋线直接接入箱内开关上端, 下端接负荷线或电动机引线。安装在机井房内或附近的接线箱, 其开关可作为电动机的控制保护开关。
3白石蜡液灌注法
220 V分支接户线路, 各户的引上线 (引上线是指接头处引向电能表或熔断器的接引线, 相当于进户线) 与接户线的接头处理宜应用此法。其步骤如下。
(1) 确定接头部位。选在预留接户线的上弯顶部10—12 cm处。
(2) 削开护套层、绝缘层, 露出导线。削开接引线15—20 cm。接引线一般用4 mm2地埋线, 相线、中性线最好用不同颜色线。
(3) 导线连接。将削开的接户线线芯轻轻对折与接引线码接, 对折线截面积为6 mm2, 可采用接引线直接缠绕;截面积在10 mm2及以上的, 用绑线绑扎;码接部分可有效抵消对折使导线形变的后果。
(4) 绝缘包扎。对连接好的导线恢复绝缘。
(5) 封闭。将接头放在热白石蜡液中浸渍一下, 凉后放进小玻璃瓶 (或其他小型箱盒) 内。每个接头用一个直径约30 mm、高约100 mm的小药瓶即可。瓶口向上, 置于地面。将熔化好的白石蜡液注入小瓶内。熔化石蜡可用一个水壶, 便于将蜡液准确灌入瓶内。蜡液的温度以不烫炸玻璃瓶为宜, 凉了会影响效果。
(6) 把接头及引上线埋入墙内。在对应接头处的墙上掏一个槽沟, 其深度、宽度以能放入蜡瓶为宜, 每一个接线瓶一个槽沟。蜡液冷凝后, 将接线瓶提起, 倒置放入槽沟内。
低压地埋电力线路 篇2
作者:张洪铭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665 更新时间:2009-6-1
高低压电力线路与地面的安全距离
依据:《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与树木间:10kV---1.5 m;35kV---3.5 m;110kV---4.0 m;220kV---5.0 m;这是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的最小水平距离。
相关规范
一、«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是由国家建设部与国家技术监
督局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为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城市的地上和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城市工程管线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的联系,并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而制定的。其中
对小于或等于 110KV架空电力线路边导线(考虑最大风偏后)与道路(路缘石)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要求均为0.5米。
对小于或等于110KV架空电力线路边导线与道路(地面)之间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要求均为7米,横跨道路的小于或等于110KV架空电力线距地面应大于9米。电力杆柱与工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见表1。
电力杆柱与工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m)表1 管线名称 高压铁塔基础边 照明及<10KV ≤35KV >35KV 道路侧石边缘 0.5 给水管 3.0 0.5
污水、雨水排水管 1.5 0.5 燃气管 1.0 1.5 1.0 热力管 2.0 3.0 1.0 电力电缆 0.6 电信电缆 0.6 0.5
二、《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是由国家建设部与国家技术监督局
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电力规划编制工作。规范中要
求城市高压线路架空走廊宽度如表2。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与地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如表3。
市区35~500KV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
(单杆单回水平排列或单杆多回垂直排列)表2
线路电压等级 高压线走廊宽度(m)线路电压等级 高压线走廊宽度
500KV 60~75 110、66KV 15~25 330KV 35~435KV 12~20 220KV 30~40
城市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与地面之间最小垂直距离 表3 线路经过地区 线路电压(KV)
<1 1~10 35~110 220 330 居民区 6.0 6.5 7.5 8.5 14 非居民区 5.0 5.0 6.0 6.5 7.5
三、《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1999 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颁发,其中对送电线路与公路交叉或接近的距离要求
见表4。
送电线路与公路交叉或接近的距离要求 表4 线路电压(KV)
220 330 500
导线至路面最小垂直距离(m)7.0 8.0 9.0 14 杆塔外缘至路基边缘最小水平距离(平行,开阔地区)最高杆(塔)高
杆塔外缘至路基边缘最小水平距离(路径受限制地区)5.0 5.0 6.0 8.0
四、《电力设施保护条例》,1997年9月国务院颁布,是为保障电力生产和建设的顺利进行,维护公共安全而制定的。条例中规定,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范围为
导线边线向外侧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在一般地区
各级电压导线的边 线延伸距离如下:
1-10千伏5米;
35-110千伏10米;
154-33 0千伏15米;
500千伏20米。
同时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必须经县级以上 地方电力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下列作业或活动:在架空 电力线路保护区内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及打桩、钻探、开挖等作业;起重 机械的任何部位进入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进行施工;小于导线距穿越物体之间的 安全距离,通过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1999年3月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安部颁
布。细则中指出,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距架空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基础外缘的下列范围内进行取土、打桩、钻探、开挖或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的活动:
(一)35千伏及以下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周围 5米 的区域;
(二)66千伏及以上电力线路杆塔、拉线周围 10米 的区域。
在杆塔、拉线基础的上述距离范围外进行取土、堆物、打桩、钻探、开挖活
动时,必须遵守下列要求:
(一)预留出通往杆塔、拉线基础供巡视和检修人员、车辆通行的道路;
(二)不得影响基础的稳定,如可能引起基础周围土壤、砂石滑坡,进行上
述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应当负责修筑护坡加固;
地埋电力线路的设计和施工 篇3
(1) 地埋线的规划设计应与当地的地理、人口状况, 经济发展及农业生产实际等条件相结合考虑, 一般应按不少于5年发展远景设计。
(2) 根据负荷的分布情况, 电网结构形式可采用网状式和辐射式。线路路径要尽量选择在可耕地边、路边和渠边, 要避开易受山洪、雨水冲刷的地方及集中堆肥和沤肥的场所。白蚁聚居、鼠类活动频繁、土壤中含有腐蚀塑料的物质、岩石或碎石地区, 不宜敷设地埋线。
(3) 地埋线的导线型号和适用地区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可参考表1。北方宜采用耐寒护套或聚乙烯护套型;南方宜采用普通护套型。严禁用无护套的普通塑料绝缘线代替。
注:型号“-”前面字符, N表示农用直埋, L表示铝芯, Y表示聚乙烯, V表示聚氯乙烯;“-”后面的字符, H表示防寒性, Y表示防白蚁。
(4) 地埋线截面积的选择应符合规定要求, 其截面积不应小于4 mm2。
注:表中数据为土壤温度25℃, 导电线芯最高允许工作温度65℃的数据。如土壤温度不为25℃时, 允许载流量应乘以温度校正系数, 校正系数可查阅有关规程。
按允许电压损耗校核时, 自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口至线路末端 (不包括接户线) 的允许电压损耗不大于低压配电电压 (220, 380 V) 的7%。
线路的最大工作电流, 不应大于地埋线的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地埋线的长期连续负荷允许载流量, 可参考表2所示。
三相四线制的中性线截面积, 不宜小于相线截面积的50%。单相制的中性线截面积应与相线的截面积相同。地埋线的最小截面积一般以25 mm2和35 mm2为宜, 防止因设计导线截面积过小, 不能适应负荷增长, 电气性能达不到要求, 电压低、线损高, 使运行周期达不到设计年限 (一般按5~10年考虑) 的要求。
(5) 地埋电力线路的最大供电半径, 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一般不宜超过1 km。
2 地埋线的施工敷设
(1) 埋设前要检查地埋线型号、外表、绝缘情况和保护层外部情况。绝缘护套不得有机械损伤、砂眼、气泡、鼓肚、漏芯、粗细不匀等现象;芯线应无偏心、硬弯、断股、腐蚀霉变等现象。地埋线施放前, 必须浸水24 h后用2 500 V兆欧表摇测其1 min稳定绝缘电阻, 其值每千米不应小于10 MΩ, 耐压强度不少于5 min, 并要求地埋线外表无明显损伤。
(2) 开挖地埋线槽沟前, 应先测量并用白石灰放样, 顺序挖沟, 先干线, 后支线, 到接线箱再到接户线。海拔在2 000 m以下的, 沟深为1 m左右;海拔在2 000 m以上的, 沟深为1.5 m左右。沟底宽度应满足导线水平布置要求, 一般动力线路为0.6 m, 照明线路为0.5 m。沟底应平坦坚实, 无石块和坚硬杂物, 并应铺放一层10~20 cm厚的松软细土或细砂。当地面出现高差时, 应挖成平滑斜坡, 上下成圆弧形, 转角处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地埋线外径的15倍, 以免电线弯曲过度。放线前应检查验收地埋线沟是否合格。
(3) 不允许用其他绝缘线代替地埋线。不论电线在地下成何种排列, 不能发生交叉或拧绞, 以免造成相序错误。放线时应将地埋线托起, 严禁在地面上拖拉, 防止打卷、扭折和其他机械损伤。
在放线过程中, 如发现机械损伤、芯线断股、接头等应立即加上明显标志, 并在填土前及时处理。三根相线必须采用同一截面积的电线, 以维持三相的平衡状态。放线时要留有一定的余度, 以备接头和膨胀伸缩用, 在地埋线周围铺设一定厚度的细砂或者其他保护层, 防止鼠类咬伤地埋线。
地埋线在地沟内一般应水平布置, 均匀排列, 不可拉紧, 线间距离一般为5~10 cm, 以10 cm为宜。相序的规定为:面向受电侧, 左侧为L1相, 中间为L2相, 右侧为L3相。遇有接头、接线箱、转弯处、弯管处应留有余度, 伸缩弯的半径不应小于地埋线外径的15倍, 沟内各相接头应错开。排线从放线的末端开始, 向对端进行。穿越铁路、公路时, 应加装钢管套保护, 管的内径不应小于地埋线外径的1.5倍, 管内不得有接头, 保护管距公路路面、铁轨路基面距离不应小于1 m。
(4) 地埋线的接续宜采用压接。接头处的绝缘和护套的恢复, 可用自粘塑料绝缘带缠绕包扎恢复或用热收缩管恢复。地埋线的接续也可引出地面用接线箱连接。接线箱的位置, 应根据用电需要设置在线路的分支、终端处和便于管理、不易受碰撞的地方。
【低压地埋电力线路】推荐阅读:
SD117-84农村低压地埋电力线路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暂行规定10-16
农村低压线路07-20
农电低压线路06-02
中低压配电线路09-05
农村低压配电线路09-26
低压配电线路检修10-24
低压电力08-21
地埋管道施工方案05-15
地埋电缆施工安全协议09-24
低压电力载波阻抗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