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素(精选10篇)
黄曲霉素 篇1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畜禽采食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所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中毒性疾病。病理变化以肝脏损害为特征, 同时伴有血管通透性的严重破坏和中枢神经的损伤。临床上表现出血性素质, 水肿和神经症状。
2010年8月我市任城区一猪场发生了黄曲霉毒素中毒。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猪场饲养育肥猪300头, 8月6日突然大批发病, 次日死亡8头。病猪食欲减退, 饮欲增加, 有的拉稀, 有的便秘, 可视粘膜发绀, 被毛粗乱, 呼吸困难, 心跳快而弱, 体温无明显变化, 个别猪出现间歇性抽搐, 过度兴奋时咬牙, 口吐白沫, 角弓反张, 共济失调, 全身弥漫性瘀血, 后期昏睡, 呼吸高度困难, 最后窒息而死。
2 剖检变化
剖检3头有代表性的死猪, 肝脏严重变形, 坏死、肿大、色黄、质脆、小叶中心出血和间质明显增宽。全身粘膜、皮下肌肉可见有出血点和出血斑, 肾弥漫性出血, 胸、腹腔积液, 胃肠道可见游离血块。大脑实质出血、水肿、神经细胞变性、脑实质和脑膜血管明显扩张、装满血液。
3 诊断
从临床剖检情况初步判断为中毒。
3.1 取肝脏、脾脏做麦康凯, 普通琼脂培养, 未发现致病菌。
3.2 经调查核实, 该猪场在病发前10d开始喂20%的霉变豆粕, 取该豆粕, 经黄曲霉素毒快速检测法检测, 发现滤纸上显出兰色荧光, 说明该豆粒很有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
综上所述,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结合化验室诊断, 确诊为猪黄曲霉毒素中毒。
4 治疗
4.1 立即更换饲料, 保证豆粕质量。
4.2 病重猪用三棱针在尾尖, 耳尖放血200mL, 灌服制霉菌素4片, 复合VB片50片, 静注:10%葡萄糖500mL, 10%VC针50mL, 10%VB1针50mL, 青霉素GP60万, 经抢救2d, 重症猪全部脱离危险。4.3对症状较轻猪饲料中添加0.05%制菌毒素和0.2%的硫酸铜, 将口服补液盐 (每袋295g配10kg水) 电解多维 (按1g/kg·水) 加入水中混匀自由饮用。3d后中毒症状逐渐消失。
5 结果
该猪场共发病62头, 死亡8头, 综合治疗后全部恢复, 说明这一治疗方案对黄曲霉毒素中毒有特异疗效, 值得推广和借签。
6 讨论
作为养殖户一定要严把饲料关, 坚决杜绝饲喂发霉、变质饲料, 不要图一时便宜, 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比黄曲霉素更大的问题 篇2
与以前的牛奶安全事故相比,这个事件本身并不算严重。首先,牛奶中的黄曲霉素M1超标140%,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毒牛奶”,或者喝了就会“致癌”。黄曲霉素很容易在农作物中出现。不仅是动物饲料,即使是人的食物,也很难完全避免。如果饲料发了霉,就可能含有较多的黄曲霉素B。这样的饲料被奶牛吃了之后,黄曲霉素B被代谢,会有一部分以黄曲霉素M1的形式进入奶中。黄曲霉素M1的毒性比B要低,不过依然具有致癌性。对于黄曲霉素,无法追求完全避免,只能“尽量降低它的存在”。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对牛奶的规定都是:每公斤黄曲霉素M1的含量不超过0.5微克(即0.5ppb)。这个限量并不是“安全”与“有毒”的分界线,而是一个执法界限。也就是说,我们要追求尽可能低的含量,而0.5ppb是实际生产中的控制线。在这个量下,即使是长期摄入对健康的影响也可以忽略,而对于生产增加的成本也可以接受。实际上,超标140%,偶尔吃几次对健康也不会有多大危害。
作为执法界限,超过了它就违法了,监管部门就要把它当作“有害食品”处理。而生产者,也就不能生产这样的产品。这样,消费者的安全就得到了相当好的保护。但这绝不是说蒙牛的问题就不严重。相反,这说明他们没有认真执行生产规范。牛奶中的黄曲霉素几乎只会来源于生奶,在后续的加工中很难产生,也无法消除。合理的流程应该是对生奶进行检测,如果超标,那么检测出来并不困难。超标的生奶不应该进入下一步生产,也就完全不会等到质检部门来检测才发现。
食品安全符合木桶理论,任何一块短板,都会带来安全隐患。所以,蒙牛的这次事件,比黄曲霉素超标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的生产和质控流程存在多大的问题,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据说有蒙牛方面的代表接受采访时称那批产品并未出厂,还在等待最后一道检测。即使不被质检部门抽检,他们自己也会发现问题,而不会使该批产品流入市场。
在食品生产中,产品生产完毕,确实还会有一些安全检测,但是,这道最终检测往往是检测那些会在生产过程中改变的指标,比如总细菌数之类。把黄曲霉素放在这道工序来检测,非常不合理。首先,生奶中的黄曲霉素含量要高一些,在后面的加工中不会增加。如果检测到生奶超标,就可以直接扔掉。如果不检测生奶,而是检测成品,那么相当于把不合格的原料经过生产加工,做成成品再来扔掉。
蒙牛的这種说辞,只会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他们的生产和质控流程设计不合理。如果只是这样,那么他们的技术实力到底如何,也就令人生疑。第二种是他们不检测生奶或者检测到了生奶超标也没有扔掉,是希望这些超标生奶被合格生奶稀释,最后成为“合格产品”。这相当于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为了非正当的目的”而故意加入“有毒成分”。即使在最后的成品中没有“超标”,这种做法也违反了食品安全法中“企业要保障原料安全”的规定……第三种就是,他们撒谎了。
无论怎样,这都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问题。国外的牛奶,很难出现“蒙牛式”的问题。中国的牛奶产品的原料,很多来自小户奶农。对他们供应的生奶,要保证其合格,只能是牛奶企业付出更多成本来加大检测力度。否则,生奶引出的问题,将还会出现。
一起猪黄曲霉素中毒的诊治 篇3
1 发病情况
2009年12月初丰城市某养猪场300多头生猪陆续发病, 病初死亡2头, 后来全部生猪出现少吃, 部分不吃的现象, 经过一段时间药物治疗后, 没见效果。碰巧, 笔者正在下乡进行养殖科技服务, 听说该养猪场生猪正在发病, 于是前去诊治。
2 临床症状
病猪表现精神萎顿, 不吃食, 走路僵硬, 出现异嗜癖者, 喜吃稀食和青绿饲料, 甚至啃泥土、瓦砾等, 常离群独处, 头低垂, 弓背、卷腹, 粪便干燥。有几头病猪出现兴奋不安、冲跳、狂躁等神经症状。严重的病猪出现突然死亡, 后躯无力, 走路摇摆, 粪便干燥, 体温正常或低烧, 皮肤出血和充血, 出现间歇性抽搐, 表现过度兴奋, 角弓反张, 消瘦, 可视粘膜黄染, 皮肤发白或发黄。
3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 急性病例主要是贫血和出血, 胸膜腔大出血, 常积有液体;全身多处肌肉出血, 常见大腿前和肩胛下区的皮下肌肉;胃肠粘膜可见出血斑点;肾脏有出血斑点;全身淋巴结有出血性变;肝脏有肿大, 呈黄褐色、脆弱、表面有出血点;脾脏无变化;心外膜和心内膜有明显出血。慢性病例主要肝硬变、黄色脂肪变性;胸腹腔积液;肾脏呈苍白、肿大;淋巴结充血, 水肿。
4 诊断
从养殖户了解到, 曾经给饲料中添加大约10%左右未经任何处理的发毒的玉米, 发霉的玉米是由于放置时间过长而导致的。猪吃了发霉饲料15天后开始发病。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可以初步判断生猪发病原因就是黄曲霉素中毒。
5 治疗
采取排毒, 解毒, 止血, 强心等措施。第一:立即停止饲喂发霉饲料, 更换优质饲料;第二:饲料中添加脱霉剂和抗生素药物, 水中添加多维葡萄糖;第三:对重症者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温水、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进行灌服, 洗胃, 内服盐类泻药硫酸钠30~50克, 水1升, 1次内服;第四:进行对症治疗, 对心脏衰竭病猪, 可注射2%安钠咖5~10ml。经过半个月治疗后, 猪病基本稳定, 病情有很大好转, 除十几头严重病猪死亡外, 其它处于恢复期。
6 建议
黄曲霉素 篇4
Q:牛奶中的黄曲霉素M1是什么?
A:黄曲霉素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谢产物之一,M1是这些产物中的一种,这种物质多在奶制品中发现。
黄曲霉素是黄曲霉菌属黄曲霉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代谢物,黄曲霉毒素不是一种化合物,而是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总称,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包括B1、B2、G1、G2、M1等毒素和毒醇。由于不同化合物的形成条件不同,所以来源分布和毒性也不同。其中M1和M2多在牛奶中发现,B1毒性最强。
Q:生活中黄曲霉素在哪里?
A: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孢子可在空气中传播,但只有菌丝生长时才会产生毒素。
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菌丝生长时会产生毒素,产生的孢子可扩散至空气中传播,而后会侵染合适的寄生体,产生黄曲霉素。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或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所以,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被黄曲霉菌寄生过的的粮食、油及其制品中。其中在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中最为常见,在动物性食品如肝、咸鱼中及奶和奶制品中也比较常见。
根据《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的相关论文,在中国,广西地区的产毒黄曲霉菌分布较广,总的分布情况为:华中、华南、华北产毒株较多,产毒量也大。东北、西北地区较少。
Q:蒙牛纯牛奶中被检出的超量黄曲霉素是从哪儿来的?
A:两大可能:牛的饲料,或者牛奶储存不当。
专家分析认为,对于纯牛奶产品检出超标的黄曲霉素M1来说,一是可能储存不当,或加工、运输过程中污染,长出霉菌;二是可能是奶牛食用的饲料中含有过量黄曲霉素M1,经过消化吸收,而后在产奶过程中转移到牛奶里。黄曲霉素被动物食用后,一部分会蓄积在动物的体内,另外一部分则会转化到乳汁和尿液中,转化率一般为3.45%~11.39%。因此,为保证牛奶中的黄曲毒素M1不超过0.5μg/kg,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规定饲料中的黄曲霉素B1不得超过30μg/kg。
黄曲霉素被世卫组织定为一类致癌物
Q:黄曲霉素有多大毒性?
A:黄曲霉素有剧毒,每千克中含有1毫克就为极毒性,可诱发肝癌,是目前发现的最强致癌物之一。
黄曲霉素含量标准是30~50μg/kg为低毒,而50~100μg/kg为中毒,还有100-1000μg/kg为高毒,1000μg/kg以上为极毒。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为砒霜的68倍。黄曲霉素含量在1mg/kg就可诱发癌症。而1mg/kg黄曲霉素含量仅相当于1吨粮食中有1粒芝麻大的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的毒性远远高于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机农药的毒性,其中以B1毒性最大。当人摄入量大时,可发生急性中毒,出现急性肝炎、出血性坏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当持续微量摄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长障碍,引起纤维性病变,致使纤维组织增生。黄曲霉素的致癌力也居首位,是目前已知最强致癌物之一,可诱发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
黄曲霉素M1于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素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Q:黄曲霉素曾经引发哪些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
A:黄曲霉素对动物和人都有毒性,曾引发大量安全事故。
黄曲霉素最早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英国一家农场的10万只火鸡因食用霉变的谷物,相继在几个月内死亡,而后的研究证明致死因素就是黄曲霉素。
台湾地区曾有3家农民因食用黄曲霉素含量高(225.9μg/kg)的发霉大米,导致39人中有25人中毒,其中有3名儿童死亡。美国科学家Douglas L报道,1989年印度有74人、肯尼亚有12人死于黄曲霉素的急性中毒。1974年印度两个邦中有200个村庄暴发黄曲霉中毒性肝炎,397人发病,死亡106人,中毒患者都食用过霉变的玉米(黄曲霉毒素含量高达6.25~15.6mg/kg)。
黄曲霉素难检测乳企技术跟不上
Q:中国对乳品中黄曲霉索的检验标准是高是低?
A:中国乳制品中黄曲霉素的检验标准不如欧盟标准严格,但符合联合国的标准。
就牛奶中黄曲霉素M1的限量,中国与美国、日本一致,都是0.5μg/kg,欧盟成员国及与欧盟有贸易联系的非洲、亚洲、拉丁美洲部分国家相对严格,为0.05μg/kg,而欧盟对婴幼儿配方食品,包括婴幼儿的配方牛奶的限量则为0.025μg/kg。
2001年2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第56次会议曾对黄曲霉素M1的最大限量进行了定量危险性评估对比研究,结论是:虽然最大限量是在0.05-0.5μg/kg的黄曲霉素造成肝癌危险性增高的幅度很小,但是理论上以欧洲和美国乙肝发病率1%为例,饮用含黄曲霉素M10.5μg/kg的奶比0.05μg/kg,仍然可使每年每10亿人口肝癌发病率增加29例。
Q:黄曲霉素怎么检测?
A:检测设备昂贵,检出难度大,而且因为要接触有毒物质,检测人员也有较大风险。
因为检测黄曲霉素的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剧毒的黄曲霉素M1作为标定标准物,才能对比检测出黄曲霉素含量。所以对操作人员会造成巨大的污染危险。另外操作过程烦琐、复杂、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仪器设备也比较昂贵、笨重、操作复杂,难以实现现场快速分析。而这些方法正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检测机构都在使用的方法,由于其检测周期长、程序复杂、所需试剂繁多等缺点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检测要求;
另一种采用配套的荧光仪进行检测,被多家机构列为标准方法,如美国公职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美国农业部联邦谷物检测中心(FGIS)、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协会(1UPAC)、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US—FDA)、美国农业部(USDA),但这种方法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食物中黄曲霉素难去除,污染后只能销毁
Q:黄曲霉素怎样去除?
A: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稳定性最高的真菌毒素,对高温也不敏感,高温下20小时也难以去除,受污染食物只能丢弃销毁。
黄曲霉素M1不易溶于水,具有耐热性,一般的方式去除不掉。黄曲霉素这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二呋喃香豆素衍生物,微溶于水,易溶于油脂和某些有机溶剂;对温度的敏感性差,280℃高温下才裂解,故在通常的烹调条件下不易被破坏。碱性条件下,黄曲霉素极易降解;紫外线辐照也易使黄曲霉素降解而失去毒性。而经过碱性和高温处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早已丧失殆尽,不如丢弃。
饲料中黄曲霉素B1的检测 篇5
哺乳类动物摄入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或食品后, 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 物理化学性质相当稳定, 不被巴氏消毒法破坏, 所以在一般的巴氏消毒牛奶中残留的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相当严重。而牛奶中黄曲霉毒素残留的源头, 还是我们饲喂动物所用的饲料。
1实验部分
1.1实验材料发霉饲料:鸡全价配合饲料 (葫芦岛南票区沙锅屯忠成饲料厂) 。
1.2实验仪器小型粉碎机 (天津泰斯特) ;分样筛;电动震荡器 (IKA) ;移液器 (Eppendorf) ;酶标仪 (Model 680) ;黄曲霉素B1 (AFB1) 试剂盒 (北京华安麦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离心机 (Throme) ;分析天平 (赛多利斯BS224S) 。
1.3实验试剂甲醇 (SIGMA) ;去离子水 (屈臣氏) 。
1.4试剂盒组成包被抗体的酶标反应板 (96T) ;标准品5瓶;AFB1酶标物;AFB1抗试剂;底物液A液;底物液B液;终止液;浓缩洗涤液。
1.5溶液的配制洗涤工作液:用去离子水将浓缩洗涤工作液按1:9体积比进行稀释。
60%甲醇:用去离子水将甲醇按3:2体积比进行稀释。
1.6样品的处理取堆放时间不同的五份饲料。每份分析测定用的样品应用大样 (有毒霉粒的比例小, 同时分布不均匀。为避免取样带来的误差必须大量取样, 并将该大量粉碎样品均匀混合, 才有可能得到确实能代表一批样品的相对可靠的结果, 因此采样必须注意) 。经粉碎与连续多次四分法缩减至0.5~1kg, 全部粉碎。样品全部通过20目筛, 混匀, 取样时应搅拌均匀。
取5g有代表性的样品置入50m L离心管中, 加入60%甲醇12.5m L与其混合;于震荡器上剧烈震荡10min, 取液体于4000r/min离心5min, 再用定量滤纸过滤;取上清液1m L, 再加入4m L去离子水, 震荡摇匀, 取50μL进行分析。样品稀释倍数为25。
1.7试样分析
(1) 将所需试剂从冷藏环境中取出, 置于室温 (20~25℃) 平衡30min以上。
(2) 取出需要数量的微孔板, 将不用的微孔板放入原锡箔袋中并且与提供的干燥剂一起重新密封。
(3) 编号:将样本和标准品对应微孔按序编号, 并记录标准孔和样本孔所在的位置。
(4) 加入标准品或样本50μL到对应孔中, 加入AFB1酶标物50μL/孔, 再加入AFB1抗试剂50μL/孔, 轻轻震荡混匀, 用盖板膜盖板后25℃避光环境中反应30min。
(5) 小心揭开盖板膜, 将孔内液体甩干, 用洗涤工作液250μL/孔, 充分洗涤5次, 每次间隔30s, 用吸水纸拍干。
(6) 加入底物液A液50μL/孔, 再加入底物液B液50μL/孔, 轻轻震荡混匀, 盖板后25℃避光环境中反应15min。
(7) 加入终止液50μL/孔, 轻轻震荡混匀, 设定酶标仪于450nm处, 测定每孔的吸光度值。
2结果与讨论
测得标准曲线如表1, 回收率为97.6%。
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值, 利用Ridasoft Win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最终测得五份样品的AFB1含量, 结果如下:
根据实验结果, 得知发霉饲料堆放天数与AFB1含量的关系如下:
花生黄曲霉素综合防治栽培技术 篇6
黄曲霉菌污染是影响我国花生出口的关键因子。阜新生产的花生虽然污染少或没有, 但在生产中如果农艺措施不当也易产生污染现象。
黄曲霉毒素产生的理想环境条件是温度24~30℃, 相对湿度80%及适宜的氧气。破损果、虫果、霉果、芽果中易产生黄曲霉菌, 田间土壤中也有黄曲霉菌。
一、地块选择
最好选地势平坦, 排灌条件良好, 土层深30厘米以上, 地力中等以上的沙壤土或轻沙壤土, 在花生生产区域内没有工业企业及生活垃圾、废水的直接污染, 水域上游、上风口不能对花生生长环境有污染威胁。
二、土壤消毒
用生物土壤消毒剂, 石灰、硫酸铜、五氯硝基苯与代森锌合剂对土壤进行消毒。消灭土壤中病菌和虫卵, 减少田间病虫基数和减轻生产过程中花生病虫害发生率。
三、地下害虫防治
首先实施田间混套种, 与粮食作物、棉花、薯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 其次结合耕翻、起垄、中耕、收获等时期, 人工捡拾地下害虫。害虫发生时可人工捕捉或用黑光灯诱杀, 播种时随生物肥一起顺播种沟撒施白僵菌剂, 每亩1千克。
四、科学排灌水
进入结荚期后 (收获前30~50天) 避免在土壤温度较高 (29~31℃) 情况下排涝或灌水, 防止荚果因温差加工砸裂, 给黄曲霉菌污染以可乘之机。
五、防止生育后期干旱
收获前3~5周遭旱适当灌水, 以防在干旱高温条件下土壤失水变硬, 花生荚果出现裂口, 植物抗毒素合成能力下降, 导致黄曲霉的浸染和毒素污染。
六、控制好环境温湿度
通过合理密植, 保持群体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 如合理排灌就能很好地控制升高和保持土壤持水量35%以上。
七、防止荚果破裂受损
花生除草和培土在花生下针前完成, 防止人为损伤荚果。
八、适时收获, 安全脱果
在适当成熟期的前后一周内 (80%成熟) 收获为好, 切勿过熟收获。收获或脱果时要防止荚果破损或破裂, 杜绝荚果剧烈摔打、挤压等, 同时避免在阴雨天收获, 土壤湿度大时, 要等到田干后一周内起花生。收获后的花生不能在田间放置时间过长, 防止雨淋, 并做到荚果与土壤互不接触 (土壤中有大量黄曲霉菌) 。
九、迅速干燥, 安全贮藏
黄曲霉素 篇7
1 实验目的
锦州市新鲜及陈年玉米中的AFB1 的含量。
2 实验原理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玉米中的AFB1 含量, 酶联免疫反应体系包括:含有aflatoxin抗体的酶标板、aflatoxin酶标结合物、aflatoxin标准液和玉米样本提取液。aflatoxin标准液和玉米样本提取液中的aflatoxin与酶标结合物竞争结合aflatoxin抗体, 将未结合的酶标结合物洗去后加入底物, 无色的底物变为蓝色, 然后后加入终止液, 颜色逐渐变为黄色, 最后利用Stat Fax 303 Plus Microstrip Reader液晶显示酶标仪测定样品中aflatoxin的含量。
3 实验材料及实验仪器
1) Agra Quant (4-4oppb) 黄曲霉素检测试剂盒。
2) Stat Fax 303 Plus Microstrip Reader液晶显示酶标仪, 230V、50Hz ~ 60Hz。
3) 70%的甲醇溶液。
4) 试管。
5) 新鲜、储存半年、1 年、1.5 年、2 年的玉米粉各5.0g。
4 取样
称取上述玉米粉各5.0g并分别加入标记有1、2、3、4 和5 的试管中, 依次加入70% 的甲醇溶液30ml, 充分震荡混匀5min后, 用滤纸过滤, 弃去渣滓。
5 检测
1) 首先将100μl酶标结合物加入稀释孔中, 然后加入50μl样品充分混匀, 最后吸取上述样品100μl至抗体包被的孔中。
2) 37℃温箱孵育15min, dd H2O清洗5 遍后加入100μl底物。
3) 37℃温箱孵育5min后加入100μl反应停止液。
4) 利用Stat Fax 303 Plus Microstrip Reader液晶显示酶标仪测定样品中aflatoxin的含量。
5) 以此类推再分别检测其他编号试管中样品中黄曲霉素的含量。
6 结果
1) 样品中黄曲霉素B1 含量 (μg/L) = 仪器读数x稀释倍数。
2) 仪器读数及实际含量
3) 散点图
4) 计算
5) 统计推断
:, 即玉米中黄曲霉素B1 的含量和玉米存储的时间无直线相关关系。
:, 即玉米中黄曲霉素B1 的含量和玉米存储的时间有直线相关关系。
确定P值, 查t界值表得P, 按P水准, 拒绝, 接受, 可以认为玉米中黄曲霉素B1 的含量和玉米存储的时间有直线相关关系, 且为正相关。
7 结论
实验数据显示:所有受试的5 种玉米中的黄曲霉素B1 的含量均已超出国家卫生标准 (玉米中的最高限量为20μg/L) 。
通过统计学分析, 可得出玉米中黄曲霉素B1 的含量和玉米的存放时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 即玉米中黄曲霉素B1 的含量随着所玉米储存时间的延长儿增加, 两者呈正比关系。
所以我们在购买或食用玉米时, 一定要查明生产日期, 尽可能购买当年产的玉米, 以减少黄曲霉素B1 的摄入, 进而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摘要:食物中黄曲霉素B1的含量超标是导致癌症高发的主要原因, 国家卫生部门对食品中黄曲霉素B1含量也有明确的规定, (玉米中的最高限量为20μg/L) 。本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1]测定辽宁锦州地区的玉米中黄曲霉素B1的含量, 从而帮助我们了解该地区玉米中的黄曲霉素B1是否超标。
关键词:玉米,黄曲霉素B1,酶联免疫吸附法
参考文献
[1]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黄曲霉素B1的, 2004.
[2]Luke C, Price T, Roder D.Epidemiology of cancer of the liver andintrahepatic bile ducts in an Australian population.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0, 11 (6) :1479-1485.
[3]Milita NM, Mihaescu G, Chifiriuc C.Aflatoxinshealth risk factors.Bacteriol Virusol Parazitol Epidemiol, 2011, 1 (1) :19-24.
[4]Chen SY, Chen CJ, Chou SR, et al.Association of aflatoxin B (1) -albumin adduct levels with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status among adolescents in Taiwan.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2001, 10 (11) :1223-1226.
黄曲霉素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饲料包括从市饲料加工厂购买的正常饲料、含有低剂量黄曲霉素的饲料、含有中剂量黄曲霉素的饲料以及含有高剂量黄曲霉素的饲料。试验动物品种为绍兴鸭, 共144只。
1.2 试验方法
144只鸭随机分成4组, 每组36只。提供正常的饮食和饮水, 购买后7 d进行试验。设4个动物模型处理:4组鸭分别投喂正常饲料 (CK) 、含有低剂量黄曲霉素的饲料 (A) 、含有中剂量黄曲霉素的饲料 (B) 以及含有高剂量黄曲霉素的饲料 (C) , 自由饮水, 随时观察鸭的临床变化以及死亡率情况, 并进行统计, 研究其差异显著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症状及死亡率
投喂含有黄曲霉素的饲料初期即出现采食量下降、精神不振、不喜运动、行走不稳、腹泻排血便、脱毛、产蛋骤减等症状。生长缓慢甚至不良, 并且随着黄曲霉素浓度升高, 症状加重。体温40.8~41.2℃, 出现死亡, 死时出现角弓反张。采食含高剂量黄曲霉素饲料的鸭初期死亡率即为27.5%, 第5天死亡率为84.5%, 第10天死亡率为100%, 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0.01) , 说明黄曲霉素含量越高, 鸭死亡率越高。与饲喂正常饲料组 (CK) 相比, 黄曲霉素组鸡的体重明显下降, 并且差异显著 (P<0.05) , 说明黄曲霉素会影响鸭的生长。
2.2 剖检变化
对死亡鸭进行剖检发现:肝脏肿大严重, 有的肝脏发白, 有的肝脏有出血斑, 说明黄曲霉素中毒对肝脏损伤很大;并且肠道黏膜出血严重, 尤其是十二指肠, 肠道上皮有些脱落, 肠黏液分泌减少, 说明黄曲霉素破坏肠道上皮细胞的活性, 减少肠黏液的分泌。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黄曲霉素通过影响鸭肠道上皮细胞的活性, 进而影响其上皮细胞黏液的分泌, 破坏其上皮细胞屏障功能, 通过上皮细胞下方的血管到达全身, 尤其是肝脏, 严重影响肝脏细胞活性, 造成肝细胞发生炎症, 体温升高, 进而肝细胞水肿, 肝细胞功能完全损坏, 进而鸭发生死亡。因此, 黄曲霉素中毒对鸭损伤很大, 尤其是肝脏, 肝脏是机体主要的代谢器官, 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一旦肝脏损伤, 很容易被细菌病毒感染, 发生继发感染, 造成鸭大面积的死亡。玉米中黄曲霉素允许量为20μg/kg, 超过会引起肝癌, 进而造成急性中毒致死。黄曲霉素摄入量越多, 死亡率越高[2]。
一旦发现鸭有中毒的症状, 应立即停喂原先使用的饲料, 更换新的优质饲料, 并且添加适当的维生素等, 同时加强护理, 并且给鸭提供优良舒适的环境进行活动[3]。鸭的采食量会日益改善, 产蛋量会逐渐慢慢增加, 中毒症状会逐渐改善[4]。
为了预防鸭黄曲霉素中毒, 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加强监督管理, 经常晾晒饲料, 特别是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 是饲料霉变易发的季节, 应把饲料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并且通风, 对饲料进行合理的管理, 并且要仔细检查[5,6]。鸭场要经常使用消毒液消毒, 时常观察鸭的精神状态及其活动情况以及体重变化, 监督鸭的体貌特征, 对鸭进行严格的管理[7]。
摘要:通过给试验用鸭饲喂含有不同浓度的黄曲霉素的饲料, 造成其黄曲霉素中毒, 观察含有不同浓度黄曲霉素的饲料对鸭临床症状及死亡率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鸭黄曲霉素中毒主要表现为采食量下降、不喜运动、精神不振、行走不稳及体温升高等临床症状, 并且随着饲料中黄曲霉素含量的增加以及采食时间的延长, 死亡率逐渐增加。剖检变化:肝脏肿大、有出血斑、肠道黏膜出血严重。
关键词:鸭,黄曲霉素,中毒模型,复制,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凌育燊.霉菌毒素和禽霉菌毒素中毒[J].畜牧收益科技信息, 1999 (18) :1-3.
[2]谷长勤, 胡薛英, 张万坡, 等.实验性雏鸭黄曲霉毒素中毒肝损伤的动态变化[J].中国兽医学报, 2008 (5) :90-92, 104.
[3]高旭.鸡黄曲霉素中毒的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 2013 (9) :153-154.
[4]于爱露, 黄妍梅, 李显明.浅谈畜禽黄曲霉素中毒的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 2013 (10) :55-56.
[5]王联芳, 张一平, 蒋建明, 等.鸭黄曲霉素中毒一例[J].中国家禽, 2006, 28 (24) :34-35.
[6]谭清华.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与防治[J].中国家禽, 2008 (3) :49-51.
黄曲霉素 篇9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盐酸林可霉素预混剂;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S859.7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2)10-0004-02
盐酸林可霉素(Lincomycin Hydrochloride)又称洁霉素,化学式C18H34N2O6S,为林可胺类药物,属窄谱抗生素。作用机理为抑制细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有较好的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特别是对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效果不及青霉素类和头孢类[1]。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皮肤及泌尿系统等组织的感染。用作饲料添加剂时可促进肉鸡和育肥猪生长,提高其饲料利用率。随着兽药行业的发展,其监督制度日益完善,为了适应兽药生产单位质量自控与监督检验机构逐渐增加的监督检验任务的需要,本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原理,建立了快速、准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兽药盐酸林可霉素预混剂中林可霉素含量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 结果
2.1 适应性试验结果
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林可霉素与林可霉素B两峰完全分离,相邻之间的分离度为4.35(表1)。色谱峰峰形较好,两峰系统适应性良好(图1)。积分基线在同一水平,表明其积分稳定,样品主峰保留时间与标准品主峰保留时间一致,说明所测物质相同。由于样品是预混剂,物质成分复杂,杂质峰容易影响主物质峰,此方法中样品主峰与杂质峰分离较好(图2)。空白溶液中主峰出峰时间无杂质峰和溶剂峰,表明流动相及溶剂对本方法无干扰。
3 结论
本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兽药盐酸林可霉素预混剂中林可霉素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样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出峰时间一致,积分稳定,林可霉素峰与林可霉素B峰分离度达到规定要求,与杂质峰完全分离,系统稳定性好。该方法测出样品峰面积的对数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采用本法检测与国内现行的《进口兽药质量标准》所采用的抗生素微生物测定法(生物效价法)相比,检测结果相对一致,且本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稳定性和重现性好、能够批量检验等优点。适用于实际生产、质量监督等过程中对盐酸林可霉素预混剂中林可霉素含量的测定,为该产品的质量控制与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兽药使用指南化学药品卷[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进口兽药质量标准[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黄曲霉素 篇10
黄曲霉素, 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 它的危害性在于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 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经常在玉米, 花生, 棉花种子, 一些干果中常能检测到。它们在紫外线照射下能产生荧光, 根据荧光颜色不同, 将其分为B族和G族两大类及其衍生物。会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 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严重。月饼作为我国端午节的传统食品, 深受光大群众的深爱, 在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原料均容易被污染。因此, 本文采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月饼中的黄曲霉素B1、B2、G1、G2四种进行了检测。
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试剂
甲醇为色谱级。迪马公司。
实验用水:符合一级水标准。
黄曲霉素 (混标) Trilogy Analytical Laboratory 5.0μg/ml
包括:黄曲霉素B1 2.0μg/ml、黄曲霉素G1 2.0μg/ml、黄曲霉素B2 0.5μg/ml、黄曲霉素G2 0.5μg/ml。各单标均为Trilogy Analytical Laboratory
标准储备液:吸取上述混标溶液1ml, 加甲醇稀释成200ng/ml的溶液备用, 4℃冰箱避光保存, 临用前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
衍生溶液:0.05%碘溶液, 称取0.5g碘, 加甲醇100ml溶解, 用水稀释至1000ml, 过0.45μm滤膜备用。
免疫亲和柱:黄曲霉素混合柱 (3ml) , 北京中检维康。
仪器与设备
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带荧光检测器及柱后衍生装置岛津公司;
BP211D电子天平奥豪斯仪器 (上海) 有限责任公司
方法
标准溶液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月饼样品溶液制备
准确称取样品25.0g, 加甲醇:水 (70:30) 溶液125ml, 氯化钠5.0g, 8000r/min均质2min, 过滤, 取滤液15.0ml, 加水30.0ml, 摇匀。用玻璃纤维滤纸过滤2次至溶液澄清。量取15.0ml溶液注入免疫亲和柱上, 控制流速为1滴/秒, 全部液体通过亲和柱后, 在通过3ml空气, 取10ml水以1滴/秒的速度通过亲和柱, 再通过3ml空气, 用1.0ml甲醇洗脱, 收集洗脱液上机检测。
标准曲线的制备
移取适量混合标准储备液 (200ng/ml) , 用甲醇稀释成0、0.48、1.04、5.2、10、200ng/ml的标准溶液。
HPLC色谱条件
色谱柱:迪马钻石C18 250*4.65μm;流动相:甲醇:水 (45:55) ;流速:1.0ml/min
激发波长:360nm;发射波长:450nm;衍生条件:衍生温度:70℃, 衍生溶液流速:0.3ml/min。
结果与分析
标准工作曲线的建立
吸取不同浓度系列的混合标准工作液。按照方法仪器条件, 注入气质联用仪, 以峰面积比较进行定量, 作绘制成标准曲线。黄曲霉素B1、B2、B3、B4标准曲线分别为Y=64477.59X+1340.27;Y=6 5 5 5 2.7 2 X+5 8 3.3 9;Y=3 0 0 6 0.1 5 X+9 1 9.1 0;Y=38182.27X+391.81 R=1。相关系数均为1.0。
表明黄曲霉素B2、G2在0.048~20ng/ml范围内;黄曲霉素B1、G1在0.192~80n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精密度实验
取浓度为1ng/ml的混合标准溶液注入色谱仪器, 连续进样5次, 记录色谱图。黄曲霉素B1、B2、G1、G2峰面积RSD分别为4.3%、3.7%、3.8%、3.4%、
方法检出限
取空白月饼样品25.0g, 加入200ng/ml混合标准溶液0.125ml, 照样品溶液制备, 上机检测, 黄曲霉素B1、B2、G1、G2三组分色谱峰响应与基线噪音比值大于3:1, 即黄曲霉素B1、G1检出限为0.4μg/kg, 黄曲霉素B2、G2检出限为0.1μg/kg。
加标回收率实验
用标准加入回收实验验证方法的准确度, 用平行实验的精密度验证方法的重复性。
取空白月饼样品25.0g, 分别加入200ng/ml混合标准溶液0.125ml、0.25ml、1.6ml照样品溶液制备, 测定结果。黄曲霉素B1回收率为68.66~96.87%, RSD%为0.37~1.89%;黄曲霉素B2回收率为70.69~97.89%, RSD%为0.09~2.45%;黄曲霉素G1回收率为80.05~96.80%, RSD%为6.27~6.73%;黄曲霉素G2回收率为78.07~98.26%, RSD%为0.26~5.22%。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