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行业(精选6篇)
齿轮行业 篇1
2014年齿轮行业市场需求分析与技术支持研讨会前不久在北京举行。会上, 天津天海同步集团董事长吕超用“形势严峻”来形容目前我国齿轮行业的发展现状。他表示, 目前我国齿轮行业既不大, 也不强, 行业和企业必须立即行动起来, 做强做大中国齿轮行业。
对于齿轮行业今后的发展, 吕超提出四点建议:一是面对现实, 充满信心,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抓住齿轮行业未来十年的战略机遇期, 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二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产品由投资相关向消费相关产品转型;技术由单一机械加工技术向机电液一体化技术集成转型;市场由国内单一市场向国际化市场延伸。三是提高完善齿轮行业企业核心技术, 加快推进行星排、同步器、AMT的研发和产销, 增强国产设备核心竞争力。四是加大与国外交流和市场开拓力度, 实现国际化经营。走出去, 请进来。
齿轮行业 篇2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内领先的汽车精锻齿轮生产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模具加工设备、精密锻造设备、机加工设备和检测设备以及与国外领先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
在我国国内同行业内,仅有少数企业如本公司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同行先进水平,但行业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诸如在齿轮产品强度、精度与振动噪声、抗疲劳寿命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国内齿轮行业的技术水平差距主要表现为大部分企业自主开发能力较弱、装备水平落后、数控水平偏低、质量控制能力不强、检测能力薄弱等,没有系统地掌握从原材料到成品齿轮制造全过程的工艺制造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国内领先的汽车精锻齿轮生产企业通过引进先进的模具加工设备、精密锻造设备、机加工设备和检测设备以及与国外领先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在机器装备水平与自动化程度、CAD、CAE、CAM、PLM、CAPP等辅助技术的应用、具设计与加工、精密锻造复合成形及加工、热处理水平等方面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齿轮行业 篇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 行业发展规划具有不可替代的三大作用:指导行业发展, 引导企业进步, 为国家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和行业扶持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十二五”时期正值世界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 是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而又充满变数的时代。调整全球产业结构, 重建世界经济新秩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政府纷纷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以赢得未来经济的主导权。
毋庸置疑, 制造业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21世纪前10年, 全球制造业第一次大分工, 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我国钢铁、汽车、船舶、机床、建材、煤炭和水泥等工业位居世界前列, 成为世界制造大国 (但都不是世界强国) 。
21世纪第二个10年, 伴随世界经济的复苏与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 全球制造业悄然进入第二次大分工。
这次大分工将以“五化”为发展趋势:全球化、信息化、专业化、绿色化和服务化。
争夺焦点是:掌握产业核心技术, 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 主导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因此, “十二五”规划的五年将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极其宝贵而关键的战略机遇期。
在此期间, 我国将由工业化中期步入工业化后期。
其显著特点是:成本优势将逐步受到挑战, 技术优势潜力巨大, 研发和科技投入的边际效益升高, 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面临快速发展机遇。随着成本优势丧失, 技术优势及时替代成本优势并占据主导, 工业具备明显的实质性国际竞争力, 国家经济实现真正崛起。
以齿轮为代表的基础零部件 (包括轴承、液压件、气动元件、密封件和紧固件) 不仅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性产业, 也是国民经济建设各领域的重要基础。其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强和技术资金密集, 是各类主机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 是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 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标志性产业。
因此, 制定出凝聚行业智慧、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既具有高质量、可实施、前瞻性, 又能获得各级政府产业政策有力支持的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意义十分重大。
中国齿轮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齿轮行业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产品门类齐全, 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兵器装备、汽摩农机、机床工具、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水泥建筑、起重运输、矿山冶金、电力能源、石油化工和仪器仪表等20多个领域。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具备了全新产品开发能力, 为振兴装备制造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几年在汽车、风电、高铁和基础设施等快速发展的拉动下, 全行业呈快速发展之势, 到2010年底, 即“十一五”末我国齿轮市场总需求将超过1400亿元, 比2005年的683亿元增长一倍多, 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齿轮制造大国。
齿轮行业现状可用“一二三四六千”概述:
(1) “一”即一个异军突起经过20多年的发展, 齿轮行业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民营企业的数量、对就业的贡献、资产总额、盈利能力和创新活力等都超过了国有、外资及合资企业, 其市场地位和行业作用越来越重要, 且发展潜力巨大。
(2) “二”即两个62%我国齿轮行业三大市场 (车辆齿轮、通用工业齿轮、专用工业齿轮) 中, 车辆齿轮占齿轮市场总额的62%, 汽车齿轮又占车辆齿轮的62%, 即汽车齿轮占整个齿轮市场近40%的比重, 汽车产业是齿轮行业最重要的下游产业。
(3) “三”即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齿轮制造大国。
(4) “四”即行业有四低产业集中度低 (车辆齿轮C R8不到22%, 工业通用齿轮和工业专用齿轮C R 8也仅为38%和32%) 、专利产品数量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数量低、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低。
(5) “六”即改革开放以来, 通过市场选择和竞争, 行业形成了华东、华北、西南、华中、西北和东北等六大齿轮主产区, 华东占了全行业半壁江山。
(6) “千”即我国齿轮行业已进入了年销售额以千亿元级为基数的中大型制造行业 (2009年全行业销售额1260亿元) 。
目前, 我国齿轮行业的产品质量、产品设计、工艺开发、制造装备和检测试验等综合技术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 落后10~15年, 行业龙头企业初步具备了全新产品开发能力。一方面, 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 同质化竞争加剧;另一方面, 高端产品能力不足, 汽车、工程机械、高铁、煤机和大型农机等的高端齿轮传动装置 (包括行星传动) 大量依赖进口, 且进出口逆差逐年加大 (2009年全行业进口总额72.6亿美元, 出口总额17.15亿美元, 逆差55.45亿美元。其中轿车自动变速器一项进口就高达37.23亿美元, 加上大客车、轻型与重型商用车、非公路用车的自动变速器及零部件进口总额高达50亿美元) 。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 我国齿轮研发周期是国外同类产品的2~3倍, 使用寿命是国外同类产品的30%~50%, 形势相当严峻。
“十二五”市场需求预测
1.国际市场
“十二五”期间, 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受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人民币升值压力及出口汇率风险加大、发达国家消费水平下降和“再工业化”方针以及周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增强等因素的影响, 出口竞争加剧。我们在保持部分成本优势的同时, 必须靠技术进步、质量提升和产品性价比等新的优势扩大出口。总体看, 全行业出口将呈起伏式增长态势, 预计“十二五”期间年平均出口增长率为8%左右, 到2015年全行业出口总额将达到约300亿元。
2.国内市场
“十二五”期间, 国家将继续采取刺激消费、调整结构、拉动内需和鼓励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等一系列强有力政策, 深化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 汽车、农机、高铁、冶金、电力、船舶、环保、工程机械和基本建设等将继续保持较好增长态势, 这为齿轮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1) 汽车我国有近14亿人口, 又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总体讲我国汽车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且将进入从国家支柱产业向国家战略产业转移的重要时期。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有: (1) “十二五”末我国城市化率将超过50%, 快速的城市化建设必将使公共交通更加便捷, 节能环保的大中型公交客车将持续增长。与此同时, 轿车进入普通家庭, 特别是小排量紧凑型乘用车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2) 村村通公路将为汽车业带来持久多层级的汽车需求。 (3) 消费结构升级与快捷发达的物流使旅游客车和长途运输车辆保持稳定增长。 (4) 铁路、公路、机场、桥梁和大型工程等的开工建设, 必将拉动工程车和自卸车的增长。 (5) 机场摆渡、环卫清洁、除雪清障、港口运输、消防救护及特种运输等专门用途的车辆将会进入快速增长期。
“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市场将步入成熟期, 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及重、中、轻、微型车辆结构将趋于合理, 预计汽车产业将以10%~15%的增速健康发展, 到“十二五”末, 我国汽车年产销量将双双突破3000万辆。“十二五”期间, 我国汽车自动变速器平均增速将明显快于整车的平均增速, 年均增长率约25%。到2015年末, 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市场份额将超过40%, 届时年需求量将超过1000万台。到2010年底, 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7500万辆, 因此“十二五”期间, 国家将用更大力度鼓励汽车零部件回收再制造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我国汽车变速器、取力器等总成产品的回收再制造具有巨大潜。
快速发展的汽车工业为我国齿轮行业自主品牌的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这是因为, 这一阶段市场将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市场向二三线城市转移的过程, 正是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快速增长的过程, 这为自主品牌提供了巨大的国内市场发展空间。汽车强国的发展历程证明, 国内大市场将对本国汽车出口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我国已是新车产销世界第一大国, 又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这决定了我国未来的汽车市场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超大型市场, 大容量的国内市场为整车出口提供了规模实力, 且我国整车出口具有性价比优势, 正切合发展中国家的购买力, 发展中国家占世界80%人口, 具有长久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 我国整车出口是未来市场的增长点, 这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自主品牌实现创新超越提供了战略性历史发展机遇。因为中外实践已经证明, 真正的核心技术用市场是换不来的, 用金钱也是买不来的, 只能靠自主创新。如果我国在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即电池、电动机、电控、自动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取得突破, 且有完善的配套设施, 则我国汽车产业不仅还能保持10年快速增长, 而且能借此实现由大变强的跨越。
(2) 风电国内市场对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需求十分迫切。国家规划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要达到3000万k W。2020年之前, 我国每年至少装机约190万k W, 机组将从2M W提升到3.6M W及5M W水平, 风电齿轮箱产值约120亿元。近海风电场建设已被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规划, 预计到2020年, 我国海上风电将达到100万k W。
(3) 核电根据国家核电中长期规划, 到2020年, 我国将开工建设40座以上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 届时核电总规模相当于目前的20个大亚湾核电站。核电站三回路所需要的循环水泵齿轮箱大约在400台套左右, 每年的配套量都在1.5亿元以上。
(4) 农机“十二五”期间, 农机总产值将达2500亿元, 出口贸易约90亿元。
(5) 工程机械“十二五”期间, 工程机械社会保有量将达约600万台。
(6) 高铁“十二五”期间,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交通铺轨里程将快速增长, 预计年基建投资高达3000亿~4000亿元, 年需求高铁齿轮箱近8亿元。
(7) 煤机我国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2%左右, 产量增量占世界的80%以上。据预测, 到2020年, 我国煤炭需求将达到38亿t左右, “十二五”期间自主品牌的大功率高可靠性的采煤机齿轮减速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综上所述, “十二五”期间我国齿轮行业面临调整振兴、由大变强的历史发展机遇, 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 国内深层次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行业前进步伐, 但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创新发展的基本力量不可逆转, 全行业在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将以年均10%左右的增速实现稳定发展。
“十二五”发展战略与指导思想
基于全球制造业“五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和齿轮行业现状综合思考, 来确定齿轮行业“十二五”的发展战略与指导思想是。
1.发展战略
齿轮行业 篇4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摩托车高速齿轮概述1
第一节摩托车高速齿轮定义1
第二节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发展历程2
第三节摩托车高速齿轮分类情况3
第四节摩托车高速齿轮产业链分析4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4
二、摩托车高速齿轮产业链模型分析6
第二章摩托车高速齿轮发展环境及政策分析11
第一节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11
一、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11
二、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12
三、中国宏观经济趋势预测14
第二节行业相关政策、法规、标准18
第三章中国摩托车高速齿轮生产现状分析20
第一节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总体规模20
第一节摩托车高速齿轮产能概况21
一、2011-2014年产能分析21
二、2014-2018年产能预测23
第三节摩托车高速齿轮产量概况25
一、2011-2014年产量分析25
二、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调查27
三、2014-2018年产量预测28
第四节摩托车高速齿轮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31
第五节摩托车高速齿轮产业供需情况32
第四章摩托车高速齿轮国内产品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国内产品2011-2014年价格回顾34
第二节国内产品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35
第三节国内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36
第四节2014-2018年国内产品未来价格走势预测37
第五章2011-2014年中国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总体发展状况
第一节中国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规模情况分析39
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39
二、行业人员规模状况分析40
三、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42
四、行业市场规模状况分析45
五、行业敏感性分析47
第二节中国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产销情况分析49 3439
二、行业销售情况分析
51三、行业产销情况分析52
第三节中国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财务能力分析5
5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5
5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与预测56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与预测58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与预测61
第六章2014年中国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发展概况65
第一节2014年中国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发展态势分析65第二节2014年中国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发展特点分析66第三节2014年中国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市场供需分析67 第七章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69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69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69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7
1三、替代品威胁分析7
2四、供应商议价能力74
五、客户议价能力77
第二节摩托车高速齿轮市场竞争策略分析80
一、摩托车高速齿轮市场增长潜力分析80
二、摩托车高速齿轮产品竞争策略分析82
三、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85
第三节摩托车高速齿轮企业竞争策略分析88
一、2014-2018年我国摩托车高速齿轮市场竞争趋势88
二、2014-2018年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竞争格局展望90
三、2014-2018年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竞争策略分析93 第八章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97
第一节2014年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投资情况分析97
一、2014年总体投资结构97
二、2014年投资规模情况99
三、2014年投资增速情况100
四、2014年分地区投资分析102
第二节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投资机会分析106
一、摩托车高速齿轮投资项目分析106
二、可以投资的摩托车高速齿轮模式109
三、2014年摩托车高速齿轮投资机会11
1四、2014年摩托车高速齿轮投资新方向112第三节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发展前景分析115
一、殴债危机下摩托车高速齿轮市场的发展前景11
5二、2014年摩托车高速齿轮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116 第九章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竞争格局分析120第一节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集中度分析120
二、摩托车高速齿轮企业集中度分析12
2三、摩托车高速齿轮区域集中度分析125
第二节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128
一、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128
二、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130
三、重点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对比分析13
3四、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13
5五、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136 第三节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竞争格局分析139
一、2014年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竞争分析139
二、2014年中外摩托车高速齿轮产品竞争分析140
三、2014年我国摩托车高速齿轮市场竞争分析142
五、2014-2018年国内主要摩托车高速齿轮企业动向145 第十章摩托车高速齿轮上游原材料供应状况分析149第一节主要原材料149
第二节主要原材料2011-2014年价格及供应情况150
第三节2014-2018年主要原材料未来价格及供应情况预测151 第十一章摩托车高速齿轮产业用户度分析153第一节摩托车高速齿轮产业用户认知程度153第二节摩托车高速齿轮产业用户关注因素1
54一、功能154
二、质量157
三、价格159
四、外观160
五、服务162
第十二章2014-2018年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167第一节当前摩托车高速齿轮存在的问题167第二节摩托车高速齿轮未来发展预测分析168
一、中国摩托车高速齿轮发展方向分析168
二、2014-2018年中国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发展规模170
三、2014-2018年中国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发展趋势预测173第三节2014-2018年中国摩托车高速齿轮行业投资风险分析176
一、市场竞争风险176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178
三、技术风险分析18
1四、政策和体制风险183
五、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184 第十三章摩托车高速齿轮国内重点生产厂家分析188第一节摩托车高速齿轮重点公司介绍188
一、**公司1881、企业简介1902、产品介绍1933、经营情况1954、未来发展趋势196
二、**公司1981、企业简介2012、产品介绍2033、经营情况2044、未来发展趋势206
三、**公司2091、企业简介2112、产品介绍2123、经营情况2144、未来发展趋势217
四、**公司2191、企业简介2202、产品介绍2223、经营情况2254、未来发展趋势227
五、**公司2281、企业简介2302、产品介绍2333、经营情况2354、未来发展趋势236
第十四章摩托车高速齿轮地区销售分析240
一、摩托车高速齿轮各地区对比销售分析
二、摩托车高速齿轮重点地区一销售分析
1、规格销售分析2422、厂家销售分析245
三、摩托车高速齿轮重点地区二销售分析
1、规格销售分析2482、厂家销售分析250
四、摩托车高速齿轮重点地区三销售分析
1、规格销售分析2552、厂家销售分析256
五、摩托车高速齿轮重点地区四销售分析
1、规格销售分析2612、厂家销售分析263
第十五章摩托车高速齿轮产品竞争力优势分析
一、整体产品竞争力评价265
二、体产品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267
三、竞争优势评价及构建建议268第十六章专家观点与研究结论272第一节报告主要研究结论272
第二节博研咨询行业专家建议273
239240
247
253
258
266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详细图表略…….如需了解欢迎来电索要。
齿轮行业 篇5
带着诸多问题, 日前M C记者特约请中国齿轮专业协会的秘书长李盛其先生就业内人士较为关注的这些问题进行了一次专访。
M C记者:李秘书长, 您好!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能接受《现代零部件》的采访。您能否描述一下, 2010年后几个月及2011年齿轮行业的整体走向?与以往比, 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哪些产品将成为市场主导?
李秘书长:2010年上半年齿轮行业平均增速高达25%, 销售额超过750亿元。行业中的汽车变速器及其零部件企业与中国汽车产业保持了同步高速增长, 特别是行业骨干企业增速大大高于整车平均增速。如陕西法士特、重庆青山、天津天海、湖南株齿、浙江中马等前六个月累计同比增长均超过了50%, 法士特则高达100%以上, 7月末累计销售收入已达78.5亿元, 超过2009年全年总额, 同比增长102.4%, 产销汽车变速器总成550 295台和551 002台, 同比增长94.5%和98.5%。
上半年增长远远超过人们预期, 重型载货汽车领域甚至出现井喷现象。我国销售重型载货汽车上半年累计已达58.4万辆, 比欧美总和还多10万辆, 同比增速高达113.4%, 经济有过热迹象。因此, 国家很可能在下半年出台防通胀的宏观调控措施给经济降温减速。受此影响, 下半年将出现环比降低、同比增长的趋势, 尤其是重型载货汽车的增速, 增幅将收窄, 预计进入四季度将会有较明显的减缓, 但全年累计同比仍然会保持较高增长。如果宏观调控及时有效, 2011年将回归到与GDP增速相适应的正常增速。汽车板块主要集中在与小排量乘用车和重型商用车特别是重型载货车、半挂牵引车、城市大客车、旅游车等相关产业链上的配套企业。轻量化、多挡小级差、性价比优、质量可靠的节能环保变速器将主导未来市场。另外风电齿轮传动装置也将保持较高的增速。
M C记者:“十二五”期间甚至更长时间, 中国汽车齿轮市场形势如何, 国内齿轮行业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哪些方面、哪些问题上应引起行业的重视和注意?如何进一步缩短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李秘书长:汽车变速器及其零部件市场分析:我国有近14亿人口, 又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总体讲我国汽车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 且将进入从国家支柱产业向国家战略产业转移的重要时期。国家将继续采取刺激消费、调整结构、拉动内需和鼓励自主品牌、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等一系列强有力政策, 深化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 这必将为齿轮行业汽车变速器及其零部件带来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有:
(1) “十二五”末我国城市化率将超过50%, 快速的城市化建设必将使公共交通更加便捷, 节能环保的大中型公交客车将持续增长。与此同时, 轿车进入普通家庭, 特别是小排量紧凑型乘用车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2) 村村通公路将为汽车业带来持久多层级的汽车需求。
(3) 消费结构升级与快捷发达的物流使旅游客车和长途运输车辆保持稳定增长。
(4) 铁路公路机场桥梁和大型工程等的开工建设, 必将拉动工程车和自卸车的增长。
(5) 机场摆渡、环卫清洁、除雪清障、港口运输、消防救护、特种运输和救援抢险等专门用途的车辆将会进入快速增长期。
如果我国在节能环保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及电池、电动机、自动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取得突破, 且有完善的配套设施, 则我国汽车产业不仅还能保持10年快速增长, 而且能借此实现由大变强的跨越。
“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市场将步入成熟期, 乘用、商用、专用及重、中、轻、微型车辆结构将趋于合理, 预计汽车产业将以10%~15%的增速健康发展, 到“十二五”末我国汽车年产销量将达2500万~3000万辆。“十二五”期间, 我国汽车自动变速器平均增速将明显快于整车的平均增速, 年均增长率约25%。到2015年末, 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市场份额将超过40%, 届时年需求量将超过1000万台。预计到2010年底, 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7500万辆, 因此“十二五”期间, 国家将会更大力度鼓励汽车零部件回收再制造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我国汽车变速器、取力器等总成产品的回收再制造具有巨大潜力。
快速发展的汽车工业为我国齿轮行业自主品牌的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这是因为, 这一阶段市场将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这个过程正是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快速增长的过程, 这为自主品牌提供了巨大的国内市场发展空间。汽车强国的发展历程证明, 国内大市场将对本国汽车出口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我国已是汽车产销世界第一大国, 又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这决定了我国未来的汽车市场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超大型市场, 大容量的国内市场为整车出口提供了规模实力, 且我国整车出口具有性价比优势, 正切合发展中国家的购买力, 发展中国家占世界80%人口, 具有长久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 我国整车出口是未来市场的增长点, 这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自主品牌实现创新超越提供了战略性历史发展机遇。因为中外实践已经证明, 真正的核心技术用市场是换不来的, 用钱也是买不来的, 只能靠自主创新。面对国内国际市场发展机遇和产业升级机遇, 企业应特别重视现有主导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 真正在产品寿命、稳定性、可靠性、一致性和总成产品噪声、密封性、初期故障率和首次平均故障里程等方面狠下功夫, 缩短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要站在时代前进的历史新高度认识提高产品质量的特殊紧迫性和重要性。因为, 进入全球化市场竞争的今天, 产品质量不仅关系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更关系整个行业和国家的声誉与形象。真正有价值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是靠质量来塑造的, 质量是品牌的核心价值。只有做好质量, 才能做大市场份额, 产品在市场中的保有量大了, 才有做品牌的市场基础。随着产品市场保有量的不断扩大, 品牌的影响力就能逐步培育起来。因此, 在“十二五”期间, 全面提升行业产品质量, 对增强行业与企业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产业升级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行业优秀的企业家们要有立民族之志创世界名牌的气魄、胸怀和时代责任感, 带领员工持之以恒地实施培育世界品牌的长远战略。当前, 陕西法士特等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就具备了培育世界品牌的市场基础。我们坚信, 再用5~10年的不懈努力, 以法士特为代表的行业优秀企业就一定能成为世界品牌。
我们期望行业企业把提升产品质量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 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深入开展以用户需求为关注焦点的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宣传和教育培训, 广泛开展Q C小组活动, 靠规范员工质量行为、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充分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稳定提高产品质量;二是围绕产品质量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改造和人才培养, 靠技术进步、技术攻关和全方位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三是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切实搞好质量体系认证, 结合企业实际, 大力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精益生产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国际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 用现代质量管理思想和工具提高产品质量;四是树立质量制胜理念, 树立全员品牌意识, 树立全球竞争意识, 建设有特色的企业质量文化。
齿协将在全行业开展:一是设立能代表行业优秀质量典范, 反映企业产品质量水平、企业家及其管理团队质量思想、企业社会形象和企业市场声誉的“行业年度最佳品牌质量奖”和“行业年度质量标兵”, 以营造质量强国、品牌兴业的行业文化氛围, 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 鼓励为用户创造长远价值的质量竞争与价值竞争;二是大力推动和支持行业质量共性技术攻关, 为开发品种和提升质量提供科技支撑;三是探索并建立以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市场准入为中心的行业协商机制和自律体系;四是开展多层次行业质量培训, 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提升员工素质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五是鼓励骨干企业制订先进的技术质量标准, 用标准规范市场, 用标准提升产品质量, 用标准引领行业发展。
M C记者:近几年国内自主开发自动变速器的企业不少, 相继开发了A T、A M T、D C T、C V T, 但形成产业化的寥寥无几。作为行业协会, 如何推动国内自动变速器产业化步伐?
李秘书长: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自动变速器产业化是以提升行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 快速缩短产业差距和技术差距为目标, 以研发和完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性行业技术共享平台、以产业化规模应用为推进方案, 以国家投资和政策支持为扶持手段, 以变速器总成企业带动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条发展为整体推进模式。以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机制创新推进产业升级。
构建产业共性技术战略创新联盟, 把企业资源、国家资源引导到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上来, 形成共同申报、多方签约、联合验收的新型创新机制, 打造灵活、实用、长效、开放、共赢的行业创新体系。
A T、C V T、A M T和D C T四种类型汽车自动变速器各有优缺点, 国际上形成了多种技术路线同时发展的格局。我国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技术路线也基本上形成了多种技术路线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同步发展的格局。因此, 发展自主品牌的汽车自动变速器应坚持多元化方向、市场化选择原则;在推进自主品牌的汽车自动变速器产业化中, 需同时支持四种类型自动变速器及其共性技术与共性关键零部件。
根据W T O《补贴与反补贴协定》, 各国可以对公司的研究活动或对高校、研究机构与公司签约的研究活动提供财政支持, 只要这种资助不超过规定的比例就可以, 如不超过工业研究成本的75%或竞争前开发活动成本的50%。事实上, 一些国家还是常常超出了上述“不可诉补贴”范围。例如2004年美国指责法国、英国、德国和西班牙对空客公司开发新飞机提供了至少150亿美元的“启动补助金”, 欧盟则反诉美国自1992年以来向波音公司提供了230亿美元非法补贴, 双方的争辩目前仍在继续。再比如, 美国宣布从2006年起对企业研发投入给予税收激励, 10年共计864亿美元, 欧盟则为中小企业研发建立专门基金, 提供税收优惠、融资补贴和贷款担保 (摘自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的采访文《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理直气壮》) 。各国在赢得产业发展优势, 发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时均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国家支持自主品牌的汽车自动变速器产业化, 可采取国家投资和财税优惠政策等多种方式。
关于财税优惠政策方式, 齿协建议:
(1) 经工信部认可的第三方组织 (如行业专家组) 验收鉴定合格, 具备产业化水平的产品 (总成及关键零部件) 报送国家工信部, 经工信部审核后于申报年第四季度集中向社会发布产品公告进行公示, 通过公示后自公告发布后的次年起三年内国家给予公告产品分别按5%和8%减征增值税和所得税, 并给予公告产品企业产业化技改投入银行贷款贴息、进口设备减免进口关税支持。同时不鼓励主机企业进口公告内产品 (与第二条配合) , 以高于正常出口产品5%的出口退税率支持公告内产品出口企业。
(2) 在产业化初期, 由于批量小于经济规模, 一般是在亏损状态下运行, 而整车厂要求按规模生产的价格采购, 势必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整车厂匹配一款国外的自动变速器, 一般要支付2000万~3000万元的开发费用, 由于我国自主品牌的自动变速器进入市场, 国外公司收取的开发费用则大幅降低到600万~1000万元。如果给于采用我国自主品牌的自动变速器整车企业, 以研发费用补贴的名义资助2000万~3000万元, 这样就可把前期的采购降价变为由国家补贴, 降低整车企业使用自主品牌的风险, 大大增强整车企业选用自主品牌自动变速器的积极性。获得研发补贴的整车企业, 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相应数量的自主品牌产品, 并以此为验收标准。
M C记者:国家发改委前不久进一步提出, 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国内齿轮行业市场集中度低, 小企业居多, 行业协会有没有考虑以龙头企业推动齿轮行业兼并重组的步伐?
李秘书长:齿协在齿轮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专门制订了“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实力”的发展目标:培育3~5个内资主导的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世界知名品牌;构建五个年销售规模超过50亿元的齿轮制造基地;打造两个年销售规模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集群;形成20个参与国际分工的“专、精、特”专业化零部件制造企业;产业集中度提高10%。
我们将利用各级政府政策, 支持优势企业按市场化原则进行兼并重组,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按产品链、工艺链培育产业链条, 提高整个行业的运行效率;打造现代、有技术内涵的产业聚集区, 使其具备现代制造服务功能, 向产业链价值高端转移, 为本地区乃至全行业提供研发支持。
M C记者:能否判断一下目前手动和自动变速器的市场格局, 中外资在手动和自动变速器方面分别所占的份额?
齿轮行业 篇6
本次盛会由“2014年全国齿轮行业市场需求分析与技术支持研讨会”组委会主办, 天津天海同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北齿有限公司承办,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提供技术支持。北京北齿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成伟致开幕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代表兄弟协会致辞。
会议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汽车工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做“迈入稳定增长期后的中国汽车产业及齿轮行业强化实力的策略”的报告。赵福全慷慨激昂又不乏幽默的演讲赢得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喝彩和积极互动。他在报告中深度剖析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汽车产业遭遇的瓶颈问题, 对未来前景进行了预期。报告指出, 在新形势下, 尽管本土企业仍然有产业持续增长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但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所谓的“传统优势”已不足为侍, 微增长时代比拼的是企业的真本事和硬实力。与整车厂相比, 本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面临的挑战更大, 但其机遇也更大。整车厂转嫁的压力、外资供应商在中国不受50∶50产业政策限制、成本和技术难以两全成为本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面临的三大挑战;而相比整车厂, 更容易聚焦某一重点领域的技术攻关, 品牌依存度低, 速度、成本、文化的本土优势却是本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三大机遇。为此, 齿轮行业的本土零部件企业必须未雨绸缪、稳扎稳打, 坚持走正规化、国际化之路, 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在保证成本控制能力的同时, 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不断挖掘企业管理运营方面的潜力, 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而在增长速度趋于稳定的新形势下, 把握机遇, 抢占新的制高点。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燕梅受邀做了“中国机械工业发展趋势及对齿轮行业的影响”的报告。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副秘书长王金星、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副会长王玉狮受邀向大会分别做了“中国工程机械发展趋势及预测”和“我国农机市场现状与趋势”的报告, 分别从工程机械和农机市场发展分析对齿轮行业的带动和影响。美国APA (汽车零部件企业联盟) 总裁、天海美国公司总经理谢希贤博士做“如何开拓美国市场与寻求技术合作”的报告, 为齿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齿轮材料专家常曙光同与会代表分享了“长寿命、低噪声、低成本齿轮制造工艺要点”研究心得。赛马特传动技术 (北京) 有限公司、北京巴付勒传动技术有限公司、河北汇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技术专家分别做了传动产品设计和技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