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安防论文

2024-12-17

监狱安防论文(精选5篇)

监狱安防论文 篇1

监狱安全稳定是监狱工作的前提, 是我们首要政治任务。新形势下, 监狱安全稳定工作既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又面临着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仅仅依靠传统的手段和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必须突破与革新。当信息化以其对传统的伟大突破而与监狱安防工作结合后, 正在或已经给监狱安防工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监狱安防信息化建设应用方兴未艾, 日新月异。然而, 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一变革, 如何催生和促进这一变革, 还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和理清。本文试就此题谈些浅见。

一、信息化与监狱安防变革的关系

(一) 信息化促进监狱安防变革是形势必然要求。监狱安全稳定是监狱工作的前提, 是我们首要任务。新形势下, 监狱安全稳定工作既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又面临着新的更加严峻的挑战。仅仅依靠传统的手段和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必须突破与革新。而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 全球信息化正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信息化改变世界, 也必然改变监狱安防模式。监狱安防变革的迫切要求正热切地呼唤信息化建设应用, 以信息化催生监狱安防变革正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 以信息化促进监狱安防变革是现实必然选择。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 提升工作水平, 推动工作发展的历史进程。信息化以其信息的高速传播、高度共享、高度融合等独特的优势, 应用到监狱安防之中后具有传统方式不可想象、无法企及的功效, 为监狱安防变革提供了新的支撑和保障, 以信息化改变传统的监狱安防模式成为必然选择。同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特别是我国监狱经过监狱体制改革和监狱布局调整两大战略的实施, 监狱基础条件极大改善, 规范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为监狱信息化建设应用夯实了软硬件基础, 提供了现实条件。

(三) 信息化与监狱安防深度融合是发展必然趋势。如果只是把现代信息技术在监狱安防中简单地加以应用, 虽然有效但十分有限, 没有整体效果, 无法催生变革。只有两者深度融合, 灵魂碰撞, 才能产生新的合理需求, 才能催生资源重组、流程再造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两者深度融合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当前监狱安防信息化建设应用中的突出问题

由于对监狱信息化建设应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 各地各单位发展水平不同, 工作理念和业务模式不同等种种因素影响, 当前监狱安防信息化建设应用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从全国整体情况和江西具体情况来看,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顶层设计滞后。由于全国监狱系统情况差异大增加了顶层设计的难度等, 目前司法部虽有监狱信息化发展规划、软件开发要求及14个业务软件, 但还没有就监狱安防系统建设拿出标准, 更没有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分级分类标准, 缺乏科学的分类指导, 导致各地各单位监狱安防系统建设应用水平千差万别, 有的监狱安防系统简陋零散, 有的缺乏明确清晰的目标规划、功能规划。

(二) 低水平重复建设。有的对信息化认识肤浅, 理念落后, 对安防信息化到底能做什么、要做什么, 目标指向不清晰, 缺乏整体设计, 系统研究, 仅局限于当下的工作模式。如, 有的只监不控, 有的监多控少, 监控指挥中心没有日常指挥管理功能, 控管联动不到位, 有的纯粹就是个监控室, 甚至成为某问题民警安置过渡的场所。缺乏技术创新, 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少, 智能化程度低, 作用不能很好发挥。

(三) 系统离散信息共享度低。一些监狱安防系统零散建设, 没有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 相关子系统数据格式不同, 协议不通, 均为信息孤岛, 系统没有集成, 资源不能整合, 信息无法共享, 极大地制约了信息化应用的成效, 造成投资浪费。

(四) 应用软件跟不上。有的重硬件轻软件, 重建设轻应用, 硬件配了却不愿花钱花力气搞应用软件开发, 一些硬件设备功能大打折扣, 有的甚至成为摆设, 功能得不到发挥。

三、信息化催生监狱安防工作变革的构想

(一) 创新管理促进监狱安防的变革。信息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手段, 其要义在于一个“化”字, 其目标指向不是当下的业务流程, 而是最终目标。监狱安防信息化的进程, 实际上也是信息化与监狱安防工作深度融合的过程, 是信息化的精髓与监狱安防工作的灵魂碰撞的过程, 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所以, 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信息化的这一基本内涵和要求, 把监狱安防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推进, 让其“化”出革故鼎新的效果。

1、推行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是基础, 信息化是保障。信息化离不开标准化、规范化这个前提和基础, 标准化、规范化也只有通过信息化这个保障才能更好地达成其目标和作用。推行标准化管理, 不是简单地把现有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固化下来成为标准, 而是要根据信息化的特点和规律, 从更便捷高效地实现工作目标出发, 对现有的业务进行全面梳理, 对各种资源进行系统整合, 该精简的精简, 该合并的合并, 该撤销的撤销, 该改变的改变, 该新建设的新建, 进而建立业务标准库。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 又是一项不得不做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如江西赣州监狱, 是江西监狱信息化建设应用的领跑者, 在建立信息化安防平台后, 现正在研发综合管理系统, 就历时四年对监狱3500多项监狱业务进行了梳理, 以流程+表单的形式, 浓缩为178项标准, 初步实现了把复杂的工作简单化, 简单的工作标准化, 标准的工作流程化, 流程的工作定量化, 为管理模式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2、推行警务机制改革。信息化对监狱资源的整合,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对警力资源的整合。根据我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应用起步较早的上海、江苏等省市的探索和实践经验, 以监狱监控指挥中心为枢纽的监狱安防系统建立后, 必须相应配套地建立管理化标准模式和新型警务机制。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 监狱日常现场警戒管理的大量工作都交由指挥中心 (或分控指挥室) 按标准化流程处理, 实现了三个显著成效:一是把各级领导从大量日常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 可以把精力集中到更为重要的工作中;二是把相当一部分警力从值班、跑腿等事务中解放出来, 大大缓解基层警力紧张压力;三是充分发挥指挥中心平时的作用, 发挥标准化管理作用, 监狱管理更加规范、高效、统一。这就要求监狱指挥中心必须配备高素质管理人员, 并辅之以监狱特勤大队等一支强有力的执行队伍, 而绝不能再以安置过渡的形式, 让其他地方落选的, 年纪大、素质不高的民警来滥芋充数。

(二) 把握信息化发展方向积极催生监狱安防变革。“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等都是当前信息化的热词, 是信息化最重要的特点和价值体现, 代表了信息化发展方向。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突破时空限制, 实现多方位、多业务、多领域的数据共享与融合, 进而催生“化学反应”, 促进监狱安防变革。所以, 我们在搭建监狱安防信息化平台时, 要深刻把握这些特点和方向。

1、把握集成化, 实现安防的全面深度掌控和监管。从规范统一数据格式人手, 强化系统集成, 不仅要做到自身各子系统的有机融合和高效联动, 而且要加强与其他系统的融合与联动, 通过多系统的高度集成, 实现信息共享, 并加强数据分析和挖掘, 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威力。一方面, 监狱安防平台在为其他应用系统提供有效信息数据的同时, 要注意把来自监狱各应用系统的有效信息数据有机融入平台, 如罪犯的教育改造信息、劳动改造信息、会见及帮教信息、监狱执法信息、视频监控信息等等, 通过大量地、全面地掌握犯情狱情信息, 大力加强犯情狱情研判, 提高研判质量;另一方面, 注意把多方力量、多种手段融合在联防联控联动之中, 发挥联动、协同作战的整体效应。如, 犯情的某一变化产生预警后, 在平台设计中就要及时将相关信息和处置预案告知各有关部门和人员, 使之能够得到多管齐下及时有效处置并及时得到相关信息反馈。

2、把握智能化, 实现预警预案科学准确高效。监狱安防平台, 不能满足于视频监控的全覆盖, 而且要加强物连网等新技术的引进应用, 在人员定位、移动跟踪监控, 等方面加大力度, 尤其在图像智能分析, 各种信息数据的自动分析、比对、研判、报警等方面提升建设水平, 真正发挥信息化的智能作用, 为监狱安防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让机器不仅能做到24小时视线不离, 而且能够把监测到的各种狱情犯情疑点及处置预案以报警方式及时告诉民警, 从而带来安防的根本变革, 真正使民警从传统人盯人、到后来的盯视频, 转变到只需关注处理报警信息, 工作的疲劳度极大下降, 在大大解放警力, 缓解压力的同时, 还使隐患的发现率也有质的飞跃。而且智能分析, 还需深化延展, 通过更多系统的数据集成来进行狱情犯情研判分析, 从深度和广度上深化犯情分析。为我们提高监狱安全防范水平提供更多的科学数据分析和更大帮助。

3、把握便捷化, 打造实用高效的安防平台。平台的建设必须围绕安全稳定这个核心目标, 突出解放警力、提高效率这两个关键目标, 采用问题导向机制, 在设计建设上要力争简单易用, 简明实用管用, 能够解决监狱安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且民警都乐意应用。如在监控建设上要着力改变控少控弱的现象, 既要做到监视监听重点部位全覆盖, 不留死角, 确保发现问题, 不留隐患;更要注重于控, 确保发现问题能够得到及时便捷高效解决, 通过视频监控、门禁、对讲、广播等系统, 做到监狱指挥中心或监区指挥室对现场各种情况能及时看得到、听得到、喊得到、控得到, 一般问题现场解决, 现场不能解决的再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或领导。通过信息化来提高监狱管理效能, 降低运行成本。

(三) 加强顶层设计规范和指导变革。鉴于各地各单位对监狱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差异大, 技术人才参差不齐, 加强顶层设计对于监狱信息化建设少走弯路避免浪费, 显得尤为重要。我省由局科技处牵头, 根据司法部的规划和要求, 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组织专业人员经过两个多月的调研, 目前已提出了分级分类的监狱安防系统建设标准初稿。搞好顶层设计关键要注意:

1、理念和技术要先进。在规划顶层设计时, 先进理念的指导往往比先进技术的应用更为重要, 务必多方调研借鉴, 深刻认识与把握监狱信息化的内在要求, 引入先进理念, 倡导先进理念。对于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则要恰当把握, 整体考虑, 既不能贪高求洋, 也不能使用淘汰的技术和设备, 关键要从实际出发力求领先。

2、目标规划要清晰。要深入调研, 系统思考, 清晰规划监狱安防系统建设应用要达到的目标, 明确我们通过安防系统建设应用能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并从实际出发, 区分不同情况, 制定分级分步标准, 既保证标准的一致性, 又照顾不同情况, 做到顶层指导与基层选择相结合。

3、功能设计要实用。根据以用促建、实用管用的原则, 科学设计和部署系统功能, 做到功能架构科学、合理、实用、管用。同时, 也要区分不同情况和条件, 制定不同层次的功能体系标准, 既有基本的功能规划, 又有拓展完善的高层次的功能规划。不管哪个层次, 都要力求理念先进、功能实用。

4、管理标准要权威。要保证顶层设计和各种标准落到实处, 制定一套权威、有力、有效的管理制度 (或称执行标准) 十分重要。要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信息化建设规范统一的客观要求, 从人才物保障、监督管理、方案评审、绩效考核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 确保标准的统一性、权威性, 确保执行标准不妥协, 管理服从标准。当然标准也绝不是一陈不变的, 而需与时俱进, 所以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关系, 在实施标准的同时鼓励创新, 通过创新形成新的更好的标准, 推动监狱安防信息化建设应用不断前进。

监狱安防论文 篇2

监狱安防系统的构成监狱安防系统中需要监控的场所主要包括院区外围、厂房、监舍、家属接见室、食堂、医院以及禁闭室等,监控安防系统建设任务包括专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监舍对讲系统、门禁系统及电视墙显示等系统,其中重点建设的是网络系统、视频监控两个主要部分,此外,还包括对周界报警系统、门禁系统以及与监狱已有子系统的建设和集成如(图1)所示。

监狱网络系统

网络系统是监狱数字化安防系统的骨干支撑系统,所有的安防系统应用都依托于网络系统搭建。建立监狱到监狱管理局的传输网络系统以及监狱到所管辖监区的监控局域网系统,才能实现监狱、监区监控图像、信息等的交互和管理调度,是全省乃至全国监狱系统、司法系统实现数字化的重要前提。

监狱级网络平台建设应能安全、顺畅、稳定地运行监狱、监区的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能承载语音、视频会议业务,并能够实时准确地交换传递数字化安防系统的各种监控、报警信息,并具有与省监狱管理局联网的功能。监狱广域网络连接如(图2)所示。

建设监狱的广域网络之后,还需要建设监狱内的局域网络。在需要进行监控布防的各个场所进行网络综合布线的设计与施工。在综合布线工程中,应采用开放式星型拓扑结构,该结构下的每个分支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对每个分支单统改动都不会影响其它子系统,只要改变节点连接就可使网络在星型、总线、环形等各种类型网络之间进行转换。本项目中以中心机房为第一中心,呈星型向各监控点配线间辐射;同时各监控点配线间又是本区域的放射中心,成星型状连接各工作区子系统汇聚而来的双绞线。视频监控系统

监狱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包括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显示及控制系统、前端接入以及存储系统四个部分(图4)。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是IP视频监控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系统的核心,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平台实现IP视频监控系统的统一管理、控制、存储和媒体转发调度。平台软件系统各部件之间采用标准的信令、媒体、存储和视频编解码协议,实现各功能部件的灵活部署,系统容量可弹性扩展。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由平台管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接入服务器、前端接入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及分发服务器组成,实现全网业务统一管理、业务统计、业务分析、数据备份、视频分发、路由调度等功能。

显示及控制系统

本项目解码设备采用视频解码器,通过接入到IP网络中的解码器进行图像解码,并输出到电视墙或液晶拼接单元。监狱总控中心包括电视墙显示和控制系统两个部分。

电视墙显示系统:电视墙部署位置视监狱总控中心的具体尺寸来定,根据监狱的实际情况配备不同技术的显示系统,例如PDP拼接屏、液晶拼接屏、液晶电视等等。电视墙显示主要通过接入IP网络中的解码器设备实现对前端视频图像的调用与查看,实现的是硬件解码显示功能。

控制系统:配置图像拼接控制器、网络RGB矩阵分配器、RGB矩阵、视频矩阵和电视墙工控机实现对前端图像在电视墙上的显示;配置操作台,设置管理工作站和液晶显示器。操作台显示部分主要通过接入IP网络中的计算机实现对前端图像的调用与查看,实现的是软件解码显示功能。

前端所有摄像机接入视频编码器,经网络传输至监控中心。在监控中心部署视频解码器,解码器的数量根据解码器的能力和显示屏的个数决定。视频解码器将数字视频信号转化为模拟视频信号输出至视频切换矩阵,通过控制视频切换矩阵控制图像在电视墙上的显示。监控中心显示与控制系统如(图3)所示。

视频矩阵对外部的多组视频信号、VGA矩阵对外部的多组计算机信号进行选择性切换输入,控制主机通过串口对液晶墙和矩阵的控制,实现画面的满屏、单屏等多种拼接显示功能;系统完全由一台电脑进行控制,图形化操作界面,适应网络规模较大,对系统要求较高的场合。前端接入系统

本次工程配置的编码设备为D1分辨率视频编码器,这样的集中编码可以有效控制系统组建成本,具体布置应根据现场环境来定。

前端编码器可接入监控摄像机、扬声器、拾音器和报警按钮,并可通过TCP/IP接入或开关量接入方式与门禁系统实现联动及与红外对射报警实现联动。

信号源

对于防盗报警系统而言,合理布局探测传感器于各监视部位是关键之一,通常采用红外、微波、手动紧急按钮、超声波、磁开关、光遮断、玻璃破碎的声音与频率、振动、视频图像灰度变化等各种物理方法,是产生报警的信号源,本文设计中仅涉及院区外围的电子围栏和手动紧急按钮开关。

信号传输

传输途径包括各探测器或报警按钮向报警主机传输方式,各探测器或报警按钮作地址编码后通过总线向主机传输并在主机译码方式,或采用无线传输信息等不同渠道。此次因为涉及到监区范围较广,报警点与控制中心距离比较远,因此采用编解码器的方式,将前端报警信号经过编码器编码后,通过原有网络传输,在控制中心使用解码器将报警信号解码后传输至报警主机完成报警。

报警主机的处警对策

在收到报警信号后,以防区分割的形式和显示报警位置,调出相应防区部位的电子地图,以提示对该防区采取警报措施,包括监视该防区的摄像机图像、通过监听该防区的声音信息对报警信号的正确性进行复核,必要时还需将复核后的报警信号通过电话、传真、局域网向区域性警报监视网络上传。

前端布防设计

考虑甲方要求并结合监狱监区的特点,报警点主要设置在楼梯、出入口、走廊、重要办公室和各个监区以及人员相对集中的地点。紧急报警按钮安装地点要醒目,同时便于操作与维护。

报警联动

报警主机通过232串行接口与多媒体工作站相连接,一旦发生警情,报警主机即巡检出报警器的地址码向多媒体工作站发送报警编码信号,从而在多媒体界面上迅速反应出报警的探测器号、地点、时间。多媒体工作站迅速反应并通过RS232接口向矩阵发出控制信号,使矩阵主机调出相对应的视频信号供录硬盘录像机自动录像。报警时,与报警联动的监视点视频信号将自动切换到由程序设定的监视器上,并充分利用矩阵切换控制主机的成组切换功能,将报警联动监视点及相关的监视点预先编为一组,在报警时与联动监视点及相关的监视点的画面一同显示。

报警与数字化监控系统的集成目前,报警设备系统同样是在向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报警主机以及报警输入设备可以直接接入网络,这样,安防系统在综合管理服务器的统一管理下实现与报警子系统的联动,一旦发生报警,系统将自动发出声光电警示、切换报警点的图像上墙、进行图像抓拍、启动录像存储,同时弹出预先编辑好的处理预案,提示预警下一步处理流程。另外,系统还可以利用LED大屏单独显示告警文字,实现视频与告警信息的对应,直观明了。

对讲系统设计

在监狱管理中,为了控制监狱突发事件(如:监舍内有争执、越狱、自杀及其他紧急情况等),让控制室或总监控室有关值班人员能随时了解监舍里的情况及相关信息,并及时解决问题,使得监狱对讲及监听系统应运而生。

在监狱监舍对讲及监听管理系统中,其设计理念和功能开发定位于解决监狱控制管理中对讲、监听、录音一体化技术的总线制智能监控、多级化管理功能,并可配合闭路监控系统和数字录音监听系统同步实现传输影像、声音及控制讯号,能有效提高对监舍的控制和管理力度。

监狱应用需求

在监狱的监舍、食堂、禁闭室、医院、接见室里,安装监狱监仓对讲和监听设备,用于值班民警和服刑人员的对讲。同时,为了更真实的了解监舍内服刑人员的情况,每个监舍内都安装监听头,干警可以随时通过值班室的设备监听监舍的声音。

在监狱大门安装内部对讲系统,主要实现狱警和武警之间的指挥对讲功能,完成两警之间的日常管理信息通报和出现警情时指挥对讲,武警值班室和狱警值班室分别设置一台对讲主机,武警检车区和狱警检车区分别设置一台对讲分机,实现狱警和武警之间的对讲呼叫功能。

系统组成监狱监舍对讲、监听、监视系统主要由主机、分机、报警按钮、解除报警按钮、门灯、解码板、数字录音监听系统等连接线路组成。专门针对看守所和监狱部门的使用选择专业性科技产品,从产品设计、结构、功能上,最大化满足现代化看守所和监狱的管理。

在监狱的监舍、楼层值班室、走廊、岗楼等地方,通常安装有对讲设备,用于监听犯人和值班干警的通话。在监狱的家属会见室,也都装有对讲设备,用于犯人和家属的沟通。

对讲系统与数字化安防系统的集成在对讲系统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安防系统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安装网络化的对讲系统,这样不仅能够实现狱内的对讲需求,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上级部门对监狱内的对讲和其他通话内容的监听需求。另外,还可以建立安防系统与对讲子系统的联动,一旦联机,就自动触发监控系统做出一系列的联动操作,包括切换监舍图像上墙、启动录像存储等,用于记录对讲时监舍的现场视频信息。

门禁控制系统

门禁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利用识别技术对进出控制区域的任何人员和物体进行管理控制,以保证区域内的良好工作秩序。门禁控制系统作为安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可以很好地和其他系统实现联动。

建设一个完整的、集成的、可靠的、易操作的监狱一体化门禁系统,使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监狱进行监控和管理,并接入监狱智能化管理系统。这是建立监狱技防系统要达到的重要目标。

门禁系统设计

门禁系统由读卡器、控制器、电锁、开门按钮、门磁、门禁管理主机和门禁软件等组成。系统设计采用CPU卡门禁系统,采用业界最先进的安全检测技术,具有防破解、防伪造等功能保证系统安全,身份验证方式采用CPU卡+密码+人脸识别等任意组合方式。

门禁系统与数字化安防系统的集成监狱的门禁系统是监狱安防的重要屏障,用于对所有进出监狱的人员进行约束。在监狱的大门和重要的监区通道门,以及通往各个工作区域的门区,都应装有电子门禁控制系统。所有进出监狱的人员,必须是合法人员,并且必须留下进出记录,便于出现事故后进行查询取证。

实现与门禁子系统的联动,只要有人刷卡,就将自动抓拍现场图像,并启动录像存储,及时记录人员进出的信息,为每一条门禁的进出记录留下实时的图像与视频资料。对于非法入侵事件,还可通过门禁系统发出的报警信息触发监控系统的一系列联动操作。

通过使用网络化的门禁主机,集成到监狱安防管理平台之上,可以实现在各个分控中心和监控中心对各个出入口的门禁控制,也可以实现对门禁设备的设计、维护等功能,减少维护工作量。

结语

监狱安防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运用各种高科技、高集成的物防和技防手段,尽可能减少警力的支出,减少警力对于各种突发事件的参与,最大程度保护警力和群众的安全。监狱安防系统的建设,是司法系统“科技强警,科技兴警”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步骤。

语音识别在监狱安防管理中的应用 篇3

监狱是关押、改造犯人的场所, 是重要的国家机器之一。监狱的安全防范工作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安宁。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 构建好监狱的安全防范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近年来, 国家司法部大力提倡科技强警和监狱信息化, 监狱安防作为其中的核心部分, 受到了高度重视, 全国各大监狱都在积极筹建现代化安防系统, “向科技要警力”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国内监狱安防系统主要还是以视频监控为主, 再附带一些安防报警装置, 通过安防设备之间的联动处理使得监狱达到一个高效的安防等级。但是安防系统很多业务大多时候只能用于事后处理和取证, 无法起到预防、预警的作用。不过, 随着语音识别技术研究的突破, 以语音识别技术开发出的产品应用非常广泛, 在安防系统中加入依靠语音技术开发出的智能语音预警功能将使安防系统的满足更多的要求, 而且该技术国外一些监狱已经成功采用。

1 语音识别技术简介

语音识别技术, 也被称为自动语音识别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 (ASR) , 其目标是将人类的语音中的词汇内容转换为计算机可读的输入, 例如按键、二进制编码或者字符序列。与说话人识别及说话人确认不同, 后者尝试识别或确认发出语音的说话人而非其中所包含的词汇内容。

早在计算机发明之前, 自动语音识别的设想就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早期的声码器可被视作语音识别及合成的雏形。而1920年代生产的"Radio Rex"玩具狗可能是最早的语音识别器, 当这只狗的名字被呼唤的时候, 它能够从底座上弹出来。最早的基于电子计算机的语音识别系统是由AT&T贝尔实验室开发的Audrey语音识别系统, 它能够识别10个英文数字。其识别方法是跟踪语音中的共振峰。该系统得到了98%的正确率。到1950年代末, 伦敦学院 (Colledge of London) 的Denes已经将语法概率加入语音识别中。

1960年代, 人工神经网络被引入了语音识别。这一时代的两大突破是线性预测编码Linear Predictive Coding (LPC) , 及动态时间弯折Dynamic Time Warp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的最重大突破是隐含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的应用。从Baum提出相关数学推理, 经过Labiner等人的研究,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李开复最终实现了第一个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大词汇量语音识别系统Sphinx。此后严格来说语音识别技术并没有脱离HMM框架。

广泛意义上的语音识别按照任务的不同可以分为4个方向:说话人识别、关键词检出、语言辨识和语音识别。说话人识别技术是以话音对说话人进行区别, 从而进行身份鉴别和认证的技术。关键词检出技术应用于一些具有特定要求的场合, 只关注那些包含特定词的句子。语言辨识技术是通过分析处理一个语音片断以判别其所属语言种类的技术, 本质上也是语音识别技术的一个方面。语音识别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以说话的内容作为识别对象的技术, 它是4个方面中最重要和研究最广泛的一个方向, 也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2 语音识别技术的实现方法

一般来说, 语音识别的方法有三种:基于声道模型和语音知识的方法、模板匹配的方法以及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其中模板匹配的方法发展比较成熟, 目前已达到了实用阶段。在模板匹配方法中, 要经过四个步骤:特征提取、模板训练、模板分类、判决。

一个完整的基于统计的语音识别系统一般由语音信号预处理与特征提取, 声学模型与模式识别, 语言模型与语音处理3部分组成.4总体上说, 语音识别就是一个模式识别和匹配的过程, 首先计算机必须根据人的语音特点来建立语音特征模型或字典库;然后对获取的语音输入信号经过噪声去除和端点检测等预处理后进行特征分析和提取, 建立所需识别的语音信号模板;再采用模式识别理论和技术, 将计算机中已经存在的语音模板特征与输入的语音信号特征进行比较, 并根据一定的搜索和模式匹配的策略从语音特征库中找出最优的语音模版与输入语音进行匹配处理;最后通过查表或判别算法来给出识别结果.目前语音识别主要集中在特定人和非特定人语音识别、孤立词和连续语音识别、小词汇量和大词汇量的语音识别方面.其语音识别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常用的技术有三种:动态时间规整 (DTW) 、隐马尔可夫 (HMM) 理论、矢量量化 (VQ) 技术。

3 语音识别在监狱安防中的应用

在监狱安防系统中使用好语言识别技术能够在预警方面发挥作用。而且, 笔者参与过的监狱安防项目中也采用了这一技术来实现噪音预警功能。噪音预警功能能够识别采集到的声音对群殴、哄监等异常事件做到事先预警的作用。

噪音预警是语音识别应用中相对容易实现的部分, 技术难度不大, 目前我们在监狱安防中应用的噪音预警功能是通过硬件支持和软件分析两部分来实现。硬件支持指的是拾音器设备, 也就是音量采集设备, 它将采集到的声源不间断的发给软件进行分析;软件分析指的是将硬件设备采集到的声源进行音量、音色、音调三个方面的分析。具体实现的思想如下:

1) 通过识别音量的大小, 我们可以对监舍以及一些公共场所进行噪音监测, 当音量大小超过正常秩序下设定的音量值, 就发出预警报警信息, 相关摄像头也会自动切换到该区域, 可以有效预防犯人大声吵架而可能引起的打架斗殴事件。

2) 通过对玻璃破碎声、物品撞击声、洗漱器具与地面撞击声、餐饮器具与地面撞击声等的音色和音调进行分析, 提取可识别的特征, 当语音识别系统识别出与该特征相似的声音时, 就发出预警报警信息, 相关摄像头也会自动切换到该区域, 可以有效预防犯人自杀、斗殴等事件的发生。

3) 通过音调的快速变化可以识别 (突然变高、突然变快) , 可以预测干警或者犯人遇到紧急情况。

4) 通过敏感词汇 (如逃跑、越狱、翻墙、挖地道等) 音调的特征提取可以识别某一区域的人在讨论敏感信息发掘罪犯密谋信息, 还可以加入多种方言音调特征, 避免一些用方言密谋犯罪行为的遗漏。

5) 通过声音特征和位置的特性, 设计专门针对某一特殊点的的语音识别方式, 在声音预警报警中往往能够发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如:禁闭室里采集到低频率的“砰砰”声, 可能是犯人在撞墙;值班室里采集到闷哼声, 可能是值班干警被不法分子捆绑并堵住嘴巴;监舍里采集到呼喊声, 可能是发生斗殴事件;房间里采集到砸碎玻璃的声音, 可能是犯人拿碎玻璃片自杀或者行凶等。

针对上述识别思想设计专门的音色模型库, 通过拾音器设备采集到语音信号, 再进行处理, 然后提取该声音的特征与音色模型库里的声音进行比较, 如果特征和音色模型库里的一种或多种音色模型相符, 则发生预警信号;否则, 拾音器将会继续采集。噪音预警分析流程如图2所示。

4 语音识别在监狱安防领域的发展方向

通过语音/噪音识别技术的介绍, 可以发现语音识别技术在监狱安防中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如语音验证、智能语音识别预警等方面的实现与应用都会给监狱安防带来新的突破。

门禁语音识别验证:在门禁系统中加入语音验证模块, 配合目前安防领域内的视网膜门禁、指纹识别门禁等一并使用, 增加门禁的验证环节, 大大提高了门禁系统的安防等级。

智能语音识别预警:只要建立强大的语音模型库, 对一些紧急情况下的语音进行研究, 收集大量的求救、呼喊类语音模型, 尤其是对说话内容进行分析, 只要采集到的声音文件经过分析后与语言模型库中的声音相符合就会立即发出预警信号提示值班干警通过视频查看现场状况。

5 结束语

语音识别技术发展到今天, 语音识别系统的识别精度在不断提高, 这些技术已经能够满足通常应用的要求。随着噪音环境下的语音识别技术、语言模型和声学模型的建立的进一步突破, 使得语音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广、识别精度更高, 使得音色模型库更加丰富全面, 从而为监狱安防中的语音预警功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信不久的将来智能语音识别预警功能的定会被广泛使用, 成为监狱安防系统“技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语音识别是解决计算机能够“听懂”人类语音的一门技术。该文将从语音识别的概念、历史, 语音识别技术的实现方法并结合笔者在监狱安防项目的工程实践, 介绍语音识别技术在监狱安防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语音识别,噪音监测,智能语音预警

参考文献

[1]胡光锐.语音处理与识别[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4.

[2]赵立.语音信号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3]拉宾纳L, Rabiner Lawrence, 阮平望, 等.语音识别基本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4]詹新明, 黄南山, 杨灿.语音识别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计算机, 2008.

监狱安防论文 篇4

一、项目概述

监狱、看守所是对违法人员进行集中管教的场所。这里不同于普通的人群密集区域,因为这里的人群具有特殊性——服刑人员。这些场所里,狱管干警面临着很多在普通环境管理上遇不到的问题,同样是人员管理,由于人的不一样,就多了很多特殊的方面:

一方面,需要对整个监狱环境监控,一方面又要对每个服刑人员的活动区进行监控。由于人员数量众多,对于这些场所的监控管理就需要一个合理高效的安全防范系统来支撑。

EAVS网络报警视频管理系统采用数字网络报警视频服务器为核心,先进的网络接口技术,可以适合多种网络模式,并且凭借强大的分级管理体系,针对监狱、看守所制定了完全符合特殊场所管理应用的报警信息及多媒体视频管理系统方案。

二、用户需求

针对监狱、看守所这样的特殊领域,一个合理有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应具有以下特点:

1、多级联网的安防管理系统

要求安防系统具备多级联网功能,从看守所到监区。系统做到前端信息的共享,便于领导的远程管理,出现事件时的统筹管理及统一指挥。

2、各个子系统的统一管理

周界防范、报警、门禁、监控等各个子系统相互联动,使整个安防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更好的发挥各个子系统的作用,堵塞安防漏洞。

3、各种信息的便捷查询

看守所是风险性很强的机构,一定要做到有证可查、有据可依。因此,看守所监管系统要求能够对各种信息,包括操作日志、报警日志、值班人员信息、录像文件等按照需求进行存储,同时能够根据多种关键字进行查询,方便事后信息检索。

三、系统组成及介绍

1、系统结构图

2、前端探测设备

前端探测设备主要有周界探测器部分、视频监控部分和报警部分,根据现场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设备,视频监控部分与周界、报警部分通过EAVS数字网络报警视频服务器设置相关联动,当触发红外探测报警时,可调用相应位置上的摄像机进行图像核实等。

视频监控部分的摄像机一般选用彩色摄像机,根据不同场合分别选用不同工作模式的摄像机,智能高速球机、带云台变焦摄像机、彩色防水红外摄像机、吸顶式半球状摄像机等。

报警部分的前端探测设备主要有主动红外对射探测器、被动红外探测器、烟雾探测器、紧急按钮、声光警号等。

3、本地监控中心设备

根据用户提供的需求表明,需要在每个监狱、看守所的重要位置安装各种不同种类的摄像机、红外探测器、拾音器、手动紧急按钮、警号等前端探测设备,在本地监控中心需要安装EAVS数字网络报警视频服务器,能够同时接入报警信息及视频信号。兼容传统报警主机及DVR的所有功能。本地监控中心同时需要配置一台显示器,利用EAVS客户端软件,可以对常规录像信息显示、录像存储、回放检索、报警处理等工作,还负责向系统中的合法用户提供远程接入服务,以便于远程用户可以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

4、市级监控中心

市级监控中心通过视频工作站可将各监狱、看守所的所有视频进行有选择地有效管理,统一显示控制,并能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监控中心既可通过视频工作站的方式输出到电视墙,也可通过相关的数字转模拟解码系统输出到电视墙。

5、其它远程客户端

网络远程监控系统软件采用C/S,B/S两种结构,可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摄像机集中管理,分散在网络中不同地点、不同使用权限的用户可同时监控同一图像,也可以任意选择其他监控图像,各监控用户相互不受影响,真正做到“多任务”的实时监控。

四、系统功能特点

数字化监狱、看守所安防系统,是以视频监控、门禁控制、周界防范、报警等功能模块为基础,结合监狱、看守所的具体环境需求和对犯人监管的需要,专门设计的一套监狱、看守所管理系统。系统针对其环境的复杂性,系统采用安防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各系统的集成管理及相互联动,有效减少了安防隐患,提高了看守所的安全防护等级。

1、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数字化监狱、看守所指挥管理系统采用安防一体化管理模式,将监狱、看守所中的视频监控、门禁控制、周界报警、交接班管理、犯人出入各个区域登记管理、在押人员对讲报告进行统一管理。并且实现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联动,使整个管理功能更加强大,管理更加方便。

2、数字监管功能

系统设置了民警电子值班登记功能,控制中心可以试试掌握各监管区域的值班民警情况,并能够网络查询值班记录。另外犯人流动电子登记记录及在押人员资料和图像叠加,能为监管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保障。

3、易于与本地网络系统结合

系统采用的是一种标准的TCP/IP协议,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完全能与各系统方便地联网,网内的用户只要使用客户端软件及访问权限即可进行图像监控,无需任何设置。监控前端可以将许多现有的资源接入本系统,避免重复投资。

4、远程系统维护和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设置前端数字网络报警视频服务器的参数设置。同时,管理员可远程增加、删除、修改用户、监控地点、用户的控制权限、录像时间和报警等信息。5、3G手机视频在线浏览

针对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现状,3G已经逐渐在各个行业展露身影。控制中心指挥人员可以通过3G手机在线视频观看前端视频图像,为远程监管工作提供便利。

6、系统操作简单

监狱安防论文 篇5

关键词:监狱,生物识别,安防,信息化

近年来, 监狱安防信息化建设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 从指纹识别到掌纹识别, 从脸型识别到虹膜识别, 还有更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司法部《关于加强监狱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 (司发通[2009]179号) (以下简称司法部“35条”) 更为监狱应用生物识别技术, 加强安防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重要契机。实践证明, 生物识别技术在监狱安防信息化建设中的普遍应用已成为监狱安全发展的重要途径, 引起了监狱方面的高度关注。

1 生物识别技术简述

生物识别技术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 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 (如指纹、脸型、虹膜等) 和行为特征 (如笔迹、声音、步态等) 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一种技术。人们之间的生物特征差异是人的特殊性表现, 即身份代码 (密钥) 。这种能够测量或自动识别和验证的生理特性或行为特征可以用作进行身份识别。大体上看, 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分为基于生理特性的生物识别技术和基于行为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两类。鉴于采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无须记住身份证号码或密码, 也不需要随身携带像智能卡之类的东西, 因此, 它是目前最为方便与安全的识别方法。

生物识别技术的一般的应用流程和方法是:生物识别技术系统先对生物特性进行取样, 提取其唯一的特征转化成数字代码, 并进一步将这些代码组成特征模板, 当人们同识别系统交互进行身份认证时, 识别系统通过获取其特征与数据库中的特征模板进行比对, 以确定二者是否匹配, 从而得以识别。

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有基于生理特性的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虹膜、面部和掌静脉识别技术等, 有基于行为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如声音和签字识别技术等。

2 生物识别技术在监狱安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监狱是刑罚执行机关, 维护场所的安全稳定是监狱首要任务。而运用生物识别技术是强化监狱安全防范, 确保监狱安全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

司法部“35条”明确指出, 监狱大门应当设置AB门, 分设行车通道和行人通道。行人通道应当安装带有数字密码和人体特征识别功能的电子门禁系统。司法部“35条”为监狱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加强安防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重要契机。

2.1 狱政管理上的应用

生物识别技术在狱政管理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门禁系统和巡更系统。

2.1.1 生物识别门禁系统

在监控指挥中心等重点区域建设生物识别门禁系统, 能够提高安全性和精确率。比如在监控中心、应急指挥中心运用指纹等识别技术的门禁系统后, 就能确保只有中心工作人员输入指纹或其他生物特征后才能开启;通往监内的通道运用指纹、掌纹、脸型、虹膜等生物识别门禁系统, 对出入人员 (民警职工、罪犯、外来人员) 进行生物特征信息比对确认, 保证通行的合法性;在监舍、习艺区、会见室、提审室等重点区域建设生物识别门禁系统, 对于合法、安全、有序通行、罪犯人数清点、民警管理考核发挥其重要作用。

单独使用生物识别门禁系统, 效率较高。然而, 通过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综合运用、多重识别技术综合运用、多次识别技术综合运用, 能做到对身份的完全确认, 从根源上杜绝了罪犯伪装、尾随民警或人员脱逃事件的发生。浙江省DS监狱在通往监区的人行通道AB门之间, 采用脸型识别系统, 结合第三方认证的方式开启AB门通行;在机房和监控指挥中心分别采用指纹、虹膜3种生物识别系统门禁, 只有专人才能被系统确认进入, 安全度大大提高。

2.1.2 生物识别巡更系统

巡更系统是一种智能化的考勤系统, 由巡更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和路线去读取规定的每一个巡更信息点, 以实现巡检和被考勤的目的。监狱建设巡更系统, 通常用于民警监内巡查以及对巡查民警的履职情况的检查考核, 有助于提高民警的履职责任心和主动性。

在离线巡更和在线巡更两种方式中,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离线巡更, 而它最大的弊端是无法确定巡更人的身份, 任何一个人只需手持巡更棒便可完成巡更过程。为此, 可以尝试开发和建设基于生物识别巡更系统, 一是在巡更棒中融入生物识别技术进行巡更棒开启, 把巡更时间与人员绑定输入系统, 即在规定的时间只有规定的人员才能开启巡更棒, 防止越殂代疱的造假现象;二是建设基于生物识别方式的网络在线巡更系统, 如配置相应的指纹或其他生物特征读头和巡更软件, 配合计算机进行智能化管理, 更准确地掌握巡更人员、巡更时间, 统计出迟到、早到、漏巡等重要信息, 不但数据清晰, 且行动方便。

2.2 狱内侦查中的应用

2.2.1“三假犯”的身份认证

在押犯中假姓名、假家庭地址、假身份 (一说假社会关系) 的罪犯常称为“三假犯”。目前, “三假犯”比例呈逐年上升之势, 有效进行“三假犯”的身份甄别成为逐步减少和消除“三假犯”, 预防打击犯罪、惩罚改造罪犯的重要举措。

在我国国民的指纹、DNA等生物特征数据库尚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 当前, 监狱单独或与公安等部门合作, 尝试初步建立生物特征数据库, 对于新收罪犯和刑释人员做好生物特征登记、交接工作, 同时与其他部门互通有无, 将数据统一比对, 有利于“三假犯”的身份认证, 也防止出现新的“三假犯”。

2.2.2 狱内犯罪案件的侦查

在完善罪犯个人生物特征数据库的基础上, 把狱内发生犯罪案件所采集到的生物特征信息与之比对, 从相同性或相似性匹配来排摸嫌犯和锁定真凶。

2.2.3 社会刑事案件的协查

过去发案未破的社会刑事案件也可能是在押罪犯所为, 虽然也提取了犯罪嫌疑人的生物特征信息, 但是囿于怀疑对象的有限范围而造成漏网, 而犯罪真凶又发另案入监改造, 尽管余罪在身, 仍可苟且偷安。监狱建立健全罪犯个人生物特征数据库, 运用生物识别技术, 协助社会刑事案件的侦查, 便可“瓮中捉鳖”了。还有, 就是监狱主动把刑释归正人员的生物特征数据库提供给司法部门用于社会刑事案件的协查, 就可将刑释归正人员的再犯罪案件顺利告破。

2.3 刑罚执行方面的应用

2.3.1 监外服刑罪犯的管控

监外服刑的罪犯包括缓刑、假释、保外就医的罪犯。其中缓刑、假释的罪犯由地方管理, 保外就医的罪犯监狱要定期考察。这些罪犯的脱管漏管问题一直是老大难问题, 监管不了、监管不住、监管不力, 都有可能导致他们重新走上犯罪道路。

结合监外服刑罪犯“月签到制度”, 可以尝试改为生物识别系统签到制度, 监狱配合地方提供罪犯个人生物特征数据库, 由地方进行罪犯签到监督;对于保外就医罪犯的定期考察, 考察民警携带生物识别系统的信息采集仪器供保外罪犯输入信息, 有效防止“关系考察”“虚假考察”等情况, 确保考察到位, 同时, 可以限制罪犯的出行范围, 提升监外执行的实际效果。

2.3.2 预防刑释人员再犯罪

建立针对刑释归正人员的特殊生物特征数据库, 如果刑释人员隐姓埋名再犯罪, 生物特征和相关的资料可以在入监登记时通过生物识别系统自动匹配, 甄别该犯是否有余罪、漏罪, 是否属于“三假犯”、累犯、惯犯。彻底打击罪犯的侥幸心理, 加强对刑释人员犯罪思想和行为的震慑力, 减少再犯罪的发生几率。

2.4 生活卫生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

在监内给罪犯开通个人账户, 该账户以罪犯的生物特征为触发条件, 这样在就医、大账消费时, 通过生物识别技术, 既可以更好地控制罪犯就医次数以及消费额度, 也能打击罪犯装病逃避劳动改造等行为。罪犯离监就医时, 必须通过出监生物识别与审批程序联动, 确认后方可放行, 同时留下出入记录备查。

出于确保罪犯伙食卫生安全的需要, 应当考虑在伙房设有生物识别系统, 结合监控监听设施, 防止发生蓄意破坏的情况发生, 确保生活卫生安全。

2.5 监狱涉密管理和民警安全管理上的应用

(1) 涉密信息的计算机安全保护。采用生物识别技术的方式开启计算机, 只有专人采用生物识别 (如指纹或虹膜识别等) 的途径方能使用, 杜绝涉密信息的计算机被他人擅用, 造成失密。

(2) 信息系统主机登录保护。所有信息系统的核心都是计算机主机, 如果保护不当, 将造成失密的严重后果。为了有效保护, 可以采用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 系统人员登录时通过虹膜等生物信息验证才能登录, 而且基于“活体检测”生物信息不会丢失;不会被人伪造;身份不会被冒充, 完全可以对工作流程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 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3) 存放涉密资料的房间、橱柜等场所保护。加入生物识别技术的门禁, 在“验明真身”后才可开启, 还可与监控报警系统联动, 对于非法人员试图开启, 及时报警监控, 防犯效果更好。

(4) 方便民警人事管理。在民警值备勤等岗位, 通过生物识别技术的门禁系统、巡更系统、考勤系统等, 随时了解、掌握、考勤民警, 有效保障民警安全, 方便应急指挥。

3 辩证看待, 扬长避短, 积极推进生物识别技术应用

(1) 客观对待, 扬长避短。无论什么技术设备都有利弊两面, 生物识别技术设备是基于人体生物特征的自然属性而开发的, 个体差异性和稳定性各有异同, 采用该技术设备, 既不是放之四海皆准, 一劳永逸的办法, 也不应因噎废食, 全盘否定。

(2) 量力而行, 循序渐进。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成熟度和稳定性以及产品的性价比等因素, 因此, 监狱应当兼顾现实与可能, 需要与必要, 有序有效地建设。

(3) 克服人的技术依赖性, 发挥人、技术和管理的综合效益。由于技术设备的本身缺陷, 因而人必须克服依赖性, 运用技术的手段、人的主观能动性、管理的措施进行优势互补。

(4) 完善制度, 用制度确保生物识别技术设备的正常应用和效能发挥。认清生物识别技术的优势, 运用制度弥补生物识别技术设备的缺憾, 只有这样, 监狱安全防范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在司法部“35条”出台之后, 生物识别技术在监狱逐步应用和推广, 基于生物识别技术开发的新产品也不断涌现。为此, 要大胆地试验, 积极地选择适合的技术或产品。适合的技术或产品在试点单位应用后, 逐步提取出同类产品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把符合技术规范和标准的产品再进行推广应用。

4 生物识别技术在监狱安防信息化建设中的意义

毫无疑问, 生物识别技术在监狱安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 对于监狱现代化、法制化、社会化、正规化、数字化建设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

(1) 有效提高了科技能力, 促进监狱的科学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在监狱转化应用, 是科技兴监的重要举措, 不可避免地带来监狱工作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它在很大程度保护了警力, 解放了警力, 提升了警力, 也顺应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管理原则, 有利于监狱的科学发展。

(2) 有效提高了学习执行力, 促进民警素质发展。生物识别技术在监狱的应用, 既是对监狱民警工作理念的考验, 也是对民警学科技、用科技, 锻炼工作能力的挑战, 毕竟再好的技术, 最终还是要靠人去实施。从这个意义上说, 生物识别技术在监狱的应用, 藉此转化为民警的一种履职能力, 能够有效提高民警学习执行力, 促进管理方式由传统向科技的转变, 是科技强警、素质强警的必要举措。

(3) 有效提高了安全维稳力, 促进监狱安全发展。生物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监狱的信息和涉密安全、人事安全、执法安全、生活卫生安全等领域, 体现了向科技要安全、用技防保安全的科学理念, 对完成维护监管场所安全稳定这一首要政治任务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有利于打造本质安全型监狱, 推动监狱的安全发展。

(4) 有效提高了监社互动力, 促进监狱和谐发展。通过建立健全全社会人员或服刑人员生物特征数据库, 监狱与社会在罪犯身份确认、嫌犯排查、刑释解教人员的接茬帮教、保外就医、外出就诊、假释、特许探亲等的管理方面运用生物识别技术, 形成监社互动, 有利于对相关对象共同管理教育, 也有利于共同打击犯罪, 实现监狱和社会综合治理, 促进监狱和社会和谐发展。

上一篇:摄影艺术的审美意境下一篇:生长性状